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社会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范文

社会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社会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社会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第1篇:社会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范文

一、县域金融支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存在的主要问题

1、金融支农体系不够完善。前些年,随着“四大”国有商业银行改革的逐步深化,业务向大中城市集中和转移,国有商业银行县域机构逐渐收缩,特别是在农村的金融服务网点大量被撤并,国有商业银行逐渐淡出农村金融业务,大部分县(市)农村目前仅农村信用社一家支农金融机构。如汉寿县2000年以前,四家国有商业银行在农村的金融服务网点达20多家,而目前四家国有商业银行在农村的金融服务网点仅剩三家,农村商业性金融机构大量撤并,重组,形成了农村金融服务的盲区,削弱了县域金融支农的力度。

2、农村资金外流现象严重,支农资金供求失衡。一方面,随着国家各项惠农政策的相继出台,农业税的逐步取消,农民农业生产的积极性空前高涨,加上农业生产结构调整的不断深入,农业产业化步伐的加快,农村经济发展的资金需求呈现出刚性增长态势;另一方面,县域金融机构虽然近几年各项存款增加较多,但农村资金外流较为严重,据调查,汉寿县近几年每年净增存款达5亿多元,2008年12月末存款余额达44亿元,而同期国有商业银行上存资金达25亿多元,农村资金大量流入城市,当地新增存款大部分没有用于支持当地经济特别是农业经济的发展。因此,农村经济对信贷资金需求量的刚性增加趋势与农村资金外流之间的矛盾较为突出。如汉寿县每年农业生产资金缺口达到4.5亿多元,金融支农资金的相对不足,已成为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瓶颈。

3、政策性农村金融机构支农职能的发挥不充分。支持“三农”除需要财政资金的投入以外,政策性金融机构应当发挥其特有的扶持功能,但从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政策性金融功能缺位,制约了金融支农作用的有效发挥。农业发展银行作为我国唯一的农业政策性金融机构,由于目前改革还不到位,定位不准,仍停留于国有粮棉油流通环节的信贷服务上,以粮棉油收购资金的发放和管理为主,其他政策性业务,如支持农业开发,农业产业化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等功能,并没有运作起来,对改善农业生产条件,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和促进农民增收的作用乏力。

4、农民贷款难问题依然存在。近些年来,农村信用社通过大力推广小额农户信用担保贷款,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农民贷款难,但一方面由于基层农村信用社贷款利率浮动过高,往往不分贷款对象、用途、信用状况等,一浮到顶,增加了农民的生产成本,给农民贷款带来了难度;另一方面由于农民特别是农业生产大户、农村中小企业,有效抵押资产不足,贷款担保较难,这也导致了农民贷款难。

5、金融信贷创新和服务滞后。近年来,随着农村工商业的迅速发展和经济市场化程度的提高,农村经济对金融服务的要求趋向多样化,但大多数农村金融服务部门仍沿用传统金融服务手段,金融业务仍然以传统的存、贷、汇为主,缺乏信贷服务品种创新,已不能完全满足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

6、民间借贷活跃,但欠规范。近年来,随着农民收入的增加,农村信用资金增多,农村民间借贷日趋活跃。据调查,汉寿县农村民间借贷规模目前达3.5亿元以上。由于没有法律保护和监督约束,民间借贷良莠不齐,纠纷频发,矛盾四起,增加了农民债务负担和农村金融风险。

7、农村金融信贷风险补偿机制不健全。农业靠天吃饭,始终是个高风险行业。目前,大部分县(市)还未将农业保险纳入农业经济发展总体规划,因此,县城国有商业银行和政策性银行对放手发放农业生产和农业基础设施贷款存在顾虑。

二、解决县域金融支持建设新农村存在问题的建议

1、完善金融支农服务体系,满足“三农”发展需要。一是要进一步推动农业发展银行在承担政策性金融业务的基础上拓展开发性金融业务。加快农业发展银行改革步伐,健全和完善政策性金融功能,在继续支持国家粮棉油储备体系建设,履行为粮棉油收购资金供应和管理等政策性业务的同时,整合政策性金融业务,创新信贷服务,改进经营方式,拓展新的业务,开办农业综合开发、农村基本建设和扶贫等贷款业务,加大对涉农龙头企业的贷款扶持,把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村公益设施建设、农业产业化等纳入支持范围。二是进一步发挥商业银行的金融支持作用。深化农业银行改革,明确农业银行支农主体地位。农行上级行要给予县级机构更大的自,扩大基层机构的信贷权限,增强其融资功能,明确要求其在农村吸收的资金的60%用于发放农业贷款,按不同地区制定更加符合实际的信贷管理方案和信贷政策,鼓励基层机构重点支持农业经济组织、龙头企业和农业产业化经营等新型发展模式。逐步提高涉农贷款的总置和占比。简化贷款审批手续,减少办理环节,降低中小企业贷款准入门槛,加大对涉农中小企业的贷款发放力度。三是要继续深化农信社改革,发挥支农主力军作用。农村信用社点多面广,在支持农村、农业、农民方面具有其它金融机构无法比拟的优势。因此要进一步加大农村信用社试点改革力度,在明晰产权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切实转换经营机制,强化内部管理和自我约束,增强支农服务的功能。加强国家对农村信用社的政策扶持,帮助消化因政策性原因形成的历史包袱,各级地方政府要积极帮助农村信用社增存收贷,进一步壮大农村信用社支农资金势力。四是鼓励发展多种农业保险业务。应在农村建立多层次体系、多渠道支持、多主体经营的农村保险体系。目前可探讨发展专业性农业保险公司、政策性农业保险公司、农业相互保险公司、外资或合资保险公司等。

2、构建多层次的农村担保体系,缓解农民贷款担保难闻题。一是针对农户和农村中小企业的实际情况,研究实行多种形武的质押办法。如可开展林权和土地经营权质押以及应收账敖抵押,探索运用动产质押、包单质押等形式,根据“产业大户”、“龙头企业”等新型农业经济主体的共同特点,采取“一企一策、一户一策”的办法解决农民抵押、担保难问题。二是加强农村信用环境建设,积极发展社会信用中介服务体系,完善中小企业和农户信用评价体系。深化信用乡(镇)、信用村、

信用组、信用户的创建力度,着力推进农村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三是完善信用担保体系。面向农户和农村中小企业设立农业担保机构,发展农村互助担保组织。建立担保基金,可将乡村集体积累和其他可用资金存入信用社,成立担保基金,农村信用社以一定的放大比例向指定的农户发放贷款,以此为杠杆撬动农民增收,解决农村贫困弱势群体贷款难问题。鼓励各类信用担保机构进行金融创新,积极拓展农村担保业务。

第2篇:社会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范文

关键词 我国会计 会计信息化建设

一、会计信息化产生的原因

(一)社会经济发展更加知识化

由于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社会信息的处理和知识接受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知识型经济已成为人们对社会经济的共识。所谓的知识型经济,是通过生产、分配和使用这几个环节的信息化所实现的,它能够加快社会经济的运转,促进信息的交流传递,提高对知识的利用率,有利于社会的创新发展。会计信息化作为社会经济知识化的一种表现方式,对我国经济的发展能够产生很强的促进作用。会计信息化适应时展的要求,它能将数据通过计算机输入到会计软件中,利用会计软件对数据进行有效的处理,这样可以加快经济数据在各财政部门的流通,有利于财政系统的高速运转,提高财政信息的质量。

(二)现代化科学技术对会计发展的要求

一般,一种会计模型的存在和它所处的社会经济环境相适应。在信息社会,社会经济环境和信息处理技术等方面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要求会计作出相应的反应,否则将会阻碍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文明的进步。[1]在以前,会计数据的处理主要是通过填写会计凭证,然后编辑会计账簿,填写数据单等进行数据处理,这种方式与当时的社会发展相适应。随着电子计算机的应用,会计数据的处理通过会计软件就可以完成,它适应了社会经济的发展,能够对数量多的会计数据进行快速而准确的处理,而且方便检查,能够提示出错的问题数据等。这些会计数据的处理方式和当今社会科学技术的发展是分不开的,它是现代化科学技术对会计发展的要求。

(三)会计信息安全可靠的要求

会计信息的安全关乎整个公司的财政命脉,所以必须引起重视。在实际的操作中,如果对会计信息处理不当,就会导致会计信息借贷方出现不对称的情况或会计信息失真,给公司带来严重的财政问题。而且有些公司为了少交税款,在处理会计数据时故意隐瞒部分数据,以实现自己少交税款的目的。而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形式是税收,这就给国家的财政收入带来了一定的消极影响。因此,会计信息的安全问题,无论对公司还是国家都十分重要。[2]

二、我国会计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随着我国会计信息化建设的开展,我国在会计信息的处理上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传统的会计处理模式已基本上被信息化的会计处理方式所代替,一些大型企业的会计处理方式已和国际接轨。然而,从我国整体会计信息化的程度上看,我国目前的会计信息化建设还是较为落后的,[3]东部沿海地区的会计信息化建设程度要明显高于西部地区,会计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还很多,要走的路还很长。

(一)部分会计人员对会计信息化认识不足

虽然我国在积极地开展会计信息化建设,但是从进展情况来看,速度较为缓慢,这主要是由于部分会计人员对会计信息化的认识不足所造成的。[4]一些会计人员由于习惯了以前的做账方式,对信息化的会计做账方式十分陌生。在使用会计软件做账时,由于对电子计算机不是十分熟悉,他们很容易产生错误,打击自信心。而且他们对会计信息化接受和学习的速度较慢,这就使他们错误地认为会计信息化对会计数据的处理太慢,久而久之,他们对会计信息化失去了兴趣,不再接受会计信息化。造成这种问题的原因是这部分会计人员没有从传统的会计记账方式中脱离出来,对电子计算机也不是十分熟悉,雇佣公司只注重公司的财务状况,忽视了对这类员工会计信息化的培养。从根本上来说,这是会计人员对会计信息化认识不足所造成的。

(二)会计信息化的发展不平衡

在我国,由于东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不平衡,所以会计信息化的发展也不平衡。东部地区靠近海洋,对外交流方便,交通运输业十分便利,经济发展迅猛,人口稠密,优秀人才很多,许多大公司在这里落户,它们对会计信息化接触的时间早,会计信息化水平也很高,很多企业的会计信息化水平和国际接轨。而西部地区由于所处的位置偏远,对现代化的信息接触时间较短,企业的发展规模和能力较东部地区要弱,人才也相对较少,导致会计信息化水平较为落后,而且发展也十分缓慢。这种会计信息化发展的不平衡,十分不利于我国对会计人员和公司财务税务的统一管理。

三、对我国会计信息化建设的建议

(一)有关会计人员要加强对会计信息化的认识

会计信息化是会计工作发展的方向,是信息社会经济发展对会计工作提出的必然要求。而会计信息化的应用,决策者或领导层的支持是非常关键的方面。[5]这就要求公司的相关管理者要重视对会计人员信息化的培养,定期组织公司内部会计人员进行学习,并制定有关的考核制度,对合格者给予一定的奖励,对不合格者给予一定的惩处。同时,国家财政部门要积极出台相关政策,努力推动会计信息化的开展。

(二)积极推动会计信息化的平衡发展

对于我国会计信息化发展水平不平衡的现状,我国的有关管理部门要加强重视,积极推动西部地区的会计信息化建设。[6]对此,应针对西部地区的情况,建立会计信息化培训小组,对西部地区的有关企业进行调查,如果发现有利用传统会计信息处理方式进行账务处理的,可以要求其公司内部的会计人员进行信息化的培训,培训合格后才能回到公司继续做账,但必须是以会计信息化的方式进行。对于不配合的公司,可以加重税务惩罚,责令其会计人员进行会计信息化培训。同时,财政部门也可要求公司在上报财务状况时采用会计信息化的方式。

四、结语

会计信息化的发展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国家、企业和会计人员的相互配合才能够很好地实现。我们必须将会计信息化摆在重要的位置,积极推动我国会计信息化建设。

(作者单位为天津市南开中学)

参考文献

[1] 黄旭,徐亚文.我国企业会计信息化建设的问题与对策[J].科技创业月刊,2007(12).

[2] 李晓明,闫宏,张敏达.会计信息化过程中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 . 现代经济信息,2007(10).

[3] 杨玉麟.会计信息化发展过程中存在风险及对策[A].第九届全国会计信息化年会论文集(上)[C]. 2010.

[4] 胡仁昱,陆政.中国会计信息化30年回顾――上海工作综述[A].纪念会计改革与开放30年暨上海市会计学会成立30周年专辑[C]. 2009.

第3篇:社会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范文

关键词:艺术管理人才;社会实践;对策

在社会的不断发展下,各个行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社会艺术事业的发展,使得对社会艺术管理人才的培养越来越迫切。而目前的艺术管理人才在社会实践中遇到诸多问题,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他们的发展。基于这样的情况,就要求我们及时发现目前存在的问题并积极对待,认真地分析问题出现的原因,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解决问题。

1 艺术管理人才社会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1.1 认识思维缺乏科学的指导

目前,很多高校艺术生都缺乏在社会实践中进行整体规划和系统化设计的能力以及动手操作的能力,这是因为很多艺术高校没有及时地了解现在大学社会实践的真正含义。另外,在社会中,一些刚毕业的大学生很容易被蒙蔽和诱惑,这是因为在校期间,进行相应工作的教师并没有尽到教学的真正作用,他们都只是马虎行事,简单讲解一些思想政治内容,而缺乏实践性的教学,这就导致艺术生选择了与之学习不相关的行业,造成这类人才的浪费,也没有很好地理解社会实践的发展作用。

1.2 学生素质不高

由于艺术专业在大学所有的专业中较为突出,凸显了艺术管理专业的特殊性。艺术管理专业的学生因为学习艺术的原因,他们的文化知识与其他专业的学生相比是缺乏优势的,这样就使得他们在考虑问题时不能全面地对问题的本质进行分析,没有较强的思维逻辑能力。另外,由于他们在学习过程中都是单独进行绘画、舞蹈等联系或学习,这样就缺少团体合作的意识,这样就使得他们自我控制能力不强。相对其他专业的学生而言,他们比较自我,这样就使得他们今后步入社会在人际交往等方面会比较困难。[1]

1.3 缺乏社会的认可和支持

目前,社会对学生进行社会实践并不怎么支持,因为一些社会实践单位并不认同学生进行社会实践会给他们带来多大的经济利益。这些企业部门大都将学生进行社会实践看作一种形式,并不会认真对待,这样就会直接导致学生在部门单位实习时被安排到与自己专业不符合的岗位。很多情况下,在艺术生进行社会实践时都被安排到现在最受欢迎和最火爆的行业,如房地产、销售等。这对于艺术类管理专业的学生而言是没有很大实习效果的,反而会使他们失去学习艺术管理专业的兴趣,挫伤他们的积极性。

1.4 教学缺乏正确的设计

目前,很多学生在毕业后进入社会开始实习工作,表现出什么都不懂或什么都不会的现象。这种情况出现的原因在于,在校期间,学生大部分的艺术管理专业的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上都处于传统的教学模式状态。这样的教学模式缺乏创新,忽视实践的作用,都是进行灌输式的理论性教授,这样怎能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在这个只重视理论而忽视实践的教学模式下,学生所学习的知识没有半点可操作性,大大降低了他们动手实践的能力,又怎能很好地运用于工作中。当他们厌烦自己所从事的工作后,就会产生一种消极的心态,不达标、不能完成日常的基本工作,甚至会丧失学习艺术管理专业的信心。[2]

2 艺术管理人才在社会实践中存在问题的策略

第一,学校要有明确的教育理念,艺术管理专业课程的根本目的是培养社会实用人才,而不是培养学术人才。这要求学校在入学考试时考试的内容要多针对目前社会的现状,让学生探讨应对的策略。艺术管理涉及广泛的行业,从事这方面的管理,不仅能够熟悉不同行业的艺术形态发展,而且还能熟悉不同的管理方法。政府要加强对艺术管理专业的重视,面对该专业课程的特殊性和复杂性制定不同的管理策略,做到不和其他专业课程管理方法发生冲突。[3]

第二,教师要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专注于案例教学。因为传统的教学方法很难适应学生的教育需求,并且不被社会大众所接受。然而,从目前的社会教育发展现状来看,许多教师在教学中依旧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这样极大地遏制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许多西方国家在进行艺术管理教学时,教师教学的时间占整个教学时间的一半,其余时间供学生提问和讨论,在这样的教学中,案例分析占了很大比重。在实施艺术管理类教学时,教师应简短地传授基本知识和理论观点,其余时间都可以让学生讨论案例,更符合时间教学的模式。教师在案例分析时,先不给出固定答案,而是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学生除了回答教师在课堂上提出的问题,应花费大量时间准备资料,提出自己的一些观点,并提供解决方案以用于课堂讨论。除了课堂教学外,教师可以为艺术管理课程实施项目教学,让学生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三,想要更好地加强学生的认知水平,高校就必须把实践操作推入课堂教学中,只有让教师和学生都明白实践教学的意义,才能明确实践教育活动的重要性。学校要合理设计教学方案,合理地进行规划和管理,这样才能很好地帮助大学生在社会实践中提高自己的动手能力。另外,学校要加强对学生社会实践课程的大力宣传,提高学生正确的认识能力,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只有这样,学生们才会主动参与到实际社会活动中,提高他们的积极性。很多情况下,教育不是学校一个部门的任务,也是政府、企业以及整个社会的任务,所以政府要重视对艺术管理专业学生的培养,企业也要重视学生的实习工作质量,确保学生在各种背景情况下都能成才。[4]

第四,教师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指导者和引导者。在艺术管理专业课程的教学中,因为该专业课程的特殊性,所以要求指导教师具备一定的知识素养,从而更好地指导学生学习。另外,教师要亲身参与到社会实践中去,多发掘新的案例,以便更好地用于课堂教学中,对学生知识水平的提高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3 结语

只有不嗯嘌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才能使艺术管理人才在社会中更好地发展,实现自身价值。面对艺术管理人才在社会实践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学校、教师、政府、企业单位都要及时进行反思,改善自己的不足之处,也只有这样才能做好以后艺术管理人才教育的工作。

参考文献:

[1] 鞠向玲.培养艺术管理高端人才 保障当今社会文化发展――访中国艺术管理教育学会会长、中国音乐学院教授谢大京[J].艺术教育,2012(03):24-25.

[2] 马峰.综合性高等艺术院校艺术管理人才培养的课程及实践教学体系构建[J].新疆艺术学院学报,2012(04):99-101.

第4篇:社会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范文

【关键词】职业道德 会计 对策

职业道德是社会发展的根本,也是各行各业行为方式的基本规范准绳,其通过制定道德准则和行为标准,来促进行业发展所需要的专业胜任能力和职业责任建设。会计工作是客观反映经济实质的一项经济计量和评价工作,其职业道德水平直接决定了会计信息质量的优劣。而会计信息质量是单位经济状况的本原反映,是国家宏观经济决策和企业微观经济决策的基础。可以说,会计职业道德建设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完善的基本手段之一,因此,加强我国会计职业道德建设意义重大。当前,我国经济面临内外形式复杂,企业特别是上市公司造假案件频发,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受到了严重的挑战,严重影响了我国经济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如何加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成为当前会计工作建设的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为此,本文从会计职业道德建设存在的问题入手,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思考,以期共同商榷。

一、我国会计职业道德建设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会计职业道德建设和经济发展水平不相适应

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我国经济对外开放水平的日益加深,我国经济取得了快速发展,企业规模越来越大,经济总量越来越高。而会计信息工作并没有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而不断提高,反而在部分经济领域暴露出了比较频繁和严重的会计信息失真问题。据国家审计署统计资料显示,近年来,我国企业舞弊案件呈现了频繁而高发的势头,主要体现在IPO融资、ST保牌以及偷税漏税行为方面。这些企业通过粉饰会计报表、进行盈余管理、会计信息披露不当等手段来欺骗投资大众,从中渔利,严重扰乱了我国会计工作正常发展,成为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瓶颈”。

(二)社会的诚信环境发展滞后

在计划经济时代,经济利益和个人经济收益挂钩程度不高,表现为收入和付出的不对称性,人们的道德水平相对较高,企业进行虚假会计信息处理的问题并不突出。而在实行市场经济体制后,由于效率优先和利润最大化原则在企业经营中的贯彻,企业过于追求经济利益,而将道德标准弱化,诚实守信的基本道德规范被庸俗化和物质化,这就为假账和会计舞弊就提供了“舞台”。而与此同时,我国的社会的诚信环境发展滞后,人们在“金钱第一、利益至上”的伪价值观的驱动下,必然产生影响其公正、客观价值观的确立。那些能坚持会计法规和职业的道德的会计人员往往不被单位领导重视,甚至被妖魔化,坚持原则换来的是单位领导的打击,而顺从领导的会计人员却总是会被重视。长此以往,会计人员难以严守其道德底线,培养诚信品质的长效机制难以形成,直接导致会计职业道德下滑,会计行业危机显现。可以说“假账天生不是市场经济的产物,但市场经济必然要导致假账行为发生”。

(三)违反职业道德的奖惩机制不够完善

用经济学理论分析,会计职业道德丧失,往往因为不诚信的成本过低。当前,我国社会诚信体系建设不够完善,特别是在会计工作领域,往往只是几个会计法规从法律层面上对会计违法违规行为进行处罚,而对于会计道德标准的衡量以及处罚措施并没有相应的规定。同时,我国在社会诚信体系建设方面,对于职业道德往往是宣传过多,虚化的规定过多,而实质性标准往往不够。和发达国家相比,惩罚奖励机制尚不健全,还没有构建整个社会的诚信体系网络。往往对于违反会计职业道德的行为以批评教育为住,惩罚措施软弱,违反诚信成本过低,而坚守诚信的人也未必被社会所认可。久而久之,这种不正常的现象变成了正常的现象,最终导致会计职业道德水平下滑严重。

二、加强会计人员职业道德建设的措施

(一)完善我国会计法规对职业道德建设的约束

首先,要对现行会计法律法规中一些责任和处罚不明确的条款加以修改,确保会计职业道德体系建设中处罚条款能落到实处。其次,要结合《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建设的总体要求,结合我国会计职业道德发展的现状,不断拓展职业道德规范的内涵,强化职业道德的他律性和自律性,逐步建立起与我国经济发展相适应的会计职业道德规范体系。再次,要加强责任制度建设,改变我国职业道德建设中软制约约束力不强的现状,加大民事赔偿力度,对因违反会计职业道德而进行会计造假产生的损失,由其按照责任大小进行承担,情况严重的可直接依照有关条款追究当时人的刑事责任。

(二)加强法规对会计职业道德的监督和控制

会计职业道德的监控制是会计职业道德评价的重要内容,通过客观评价可以完善会计职业道德建设,形成一套客观、公正的评价标准,防止会计职业道德建设过于虚化,进而提高会计人员遵守职业道德的自觉性和主观能动性,以发挥监督和控制的效果。同时,要建立其对会计行业职业道德建设的检查监督制度,可以和会计证年检结合起来,对会计职业道德检查的结果进行相应的表彰和惩罚。对于严重违反职业道德要求的会计人员可以停止对其会计证年检,将其逐出会计队伍。对于一般违反会计职业道德的可以通过说服等形式来进行教育,以提高其对于会计职业道德的认识,不断提高其主动遵守会计职业道德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对于优秀会计人员要进行相应的表彰,营造抑恶扬善的环境,从而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全体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素质。

总之,会计人员一方面要敢于运用法律法规赋予的权为,不做假账,不为利益所动;另一方面要正确对待应负有的职业义务,不受制于外力,通过自我选择、自我约束来体现会计道德要求的内在本质。“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只有不弃小善,不为小恶,才能成大器,进而提高我国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水平。

参考文献

[1] 裴萧.再谈会计的职业道德[J].荆师学报,2009(6).

[2] 牛永有.会计职业道德教育和会计诚信体系建设研究[J].财会研究,2009(9).

第5篇:社会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范文

关键词:社会化监测机构;质量管理;对策

2015年2月环境保护部下发《关于推进环境监测服务社会化的指导意见》,鼓励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环境监测。随着市场的不断扩大,社会化监测机构数量也在不断增加,各实验室为了抢占市场,必然会将客户的需求放在第一位,这就会给其出具的数据的准确性、代表性以及可比性带来极大的挑战,数据质量得不到保障。这些数据大部分是为政府管理或者是环境监察执法服务的,若不准确,将会直接影响政府的公信力。所以社会化监测机构数据质量至关重要。

1 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人员问题

实验室是一个有机整体,影响数据准确性因素很多,其中最具活力、能动、创造力的因素是人员,同时也是实验室开展标准化质量管理与质量控制工作中不可替代的关键因素[1]。监测人员的技术水平、质量意识以及法律意识都在影响着监测数据质量。社会化监测机构中,监测人员的人员技术水平良莠不齐,新近人员一般缺乏采样、样品分析等实际工作经验,并且没有质量意识,有经验的技术骨干往往追求更好的工作岗位,人员流动性较大;监测人员普遍法律意识不强,为了满足客户需求,不惜铤而走险,编造虚假数据,这就给出具的报告带来极大的隐患;另外监测人员不能做到人人持证上岗,或者实际工作内容超出上岗证所允许的工作内容,这些人员问题导致监测数据不准确,报告无可信度。

1.2 基础设施和环境问题

实验室基础设施和环境是监测工作的基础,也是影响数据准确性的重要因素,实验室的装修和布局应该充分考虑到装修材料质量对监测实验环境的影响以及实验间的相互影响,尤其是新建实验室,更应该考虑到实验室的通风、照明、无菌条件、恒温恒湿、以及废物的处理等方面[2],因为这些方面都将影响实验室仪器的正常使用进而影响检测结果。社会化实验室大部分是新建实验室,但是由于投入资金有限,大部分实验室缺乏必要的专业设计和施工,导致实验客观条件不理想,从而导致监测数据质量得不到保障。

1.3 仪器设备及管理

监测实验室不仅依赖于人员素质和环境条件的保证,还取决于仪器设备的好坏和管理水平。精良的监测设备,对监测精度以及监测速度都有一定的质量保证。但是精密的监测设备需要较大的资金投入,规模较小的社会化实验室一般不太会选用。

仪器设备的性能直接关系到出具质量的准确性,在仪器的日常使用与管理中,有些社会化实验室所没有对设备进行检定或校准,或者是所使用的仪器已经过了检定日期却仍在使用。这就使得仪器随着时间的变化发生计量性偏移,有可能超出允许的误差范围,给监测工作带来风险。

2 建议及对策

(1)社会化实验室要提升监测人员待遇水平,使其能够安心在岗工作,并且在补充新生力量后,进行岗前培训,培训内容涉及到法律法规、质量文件和体系文件、采样方法、仪器使用等,积极安排工作,使其熟练掌握岗位技能。根据质量管理体系的要求对监测人员进行日常培训及法律培训,通过不断自学习和交流,提高实验室管理人员的技术水平与法律意识。并且对实验人员要做到人人参加持证上岗培训及考核,做到持证上岗,持证内容与实际工作内容一致,以确保数据的准确性。

(2)对于新建实验室要请专业的监测设计单位进行设计和施工,

以便达到仪器使用要求以及实验要求的客观条件。实验前需确定仪器所处环境是否满足仪器要求,并确定检测标准对环境的要求是否达到,在实验过程中防止监测过程中的相互干扰。

(3)尽可能的投入资金购置精度相对较高的实验仪器,根据设备仪器使用的目的和其计量特性,制定仪器周期性检定/校准计划,并组织实施,以保证监测结果的准确性。对送检或校准过的仪器设备要进行计量确认,核查其是否满足实验室的技术要求,当校准产生修正因子时,应对实测值进行修正。在两次检定/校准之间,做好期间核查,确保仪器的准确度。

3 结束语

社会化监测机构其数据的准确性关系到监测机构的水平,更涉及到监测结果的公正性,为了保障监测结果具有代表性、准确性、精密性、完整性和可比性等要求,既要保证实验室环境及仪器设备的准确性,又要完善技术人员的技术能力,保证整个监测过程的合理性和规范性,真正为政府环境管理和监督执法等提供有效数据。

参考文献

[1]杨震炯.第三方实验室开展标准化质量管理与质量控制的探索[J].现代工业经济和信息化,2014,83(12):24-27.

[2]薛琳.第三方环境实验室的质量控制探索[J].环境与生活,2014,4(65):151-152.

[3]韦利杭.社会化环境监测机构的能力认定与质量管理.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年论文集[C].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13:1705-1708.

[4]李娟.浅谈换件监测社会化的质量监管新思路[J].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2014,26(4):9-11.

[5]李国刚,赵岑,等.环境监测市场化若干问题的思考[J].中国环境监测,2014,30(3):4-8.

第6篇:社会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范文

>> 当前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存在的问题及治理对策 浅谈当前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中人的发展问题 当前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现状与政策分析 我国当前廉政文化建设存在问题及成因分析 我国生态文明法治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探析 我国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的成就与问题分析 当前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与发展的哲学思考与探究 当前我国高校生态文明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对策 试述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存在问题及发展思路 当前我国社会建设面临的问题分析 生态文明思想探究及对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启示 浅谈我国生态文明建设 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 当前我国城市环境卫生管理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分析 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与实践 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历史背景 加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思考 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路径选择 浅析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发展历程 我国生态文明建设面临的问题及其原因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

2. 李绍波.论生态自然观与中国可持续发展[J].世纪桥,2010(19):58.

3. 杨东平.中国环境发展报告(2009)[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3:8.

4. 杨东平.中国环境发展报告(2009)[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3:8.

5. 杨东平.中国环境发展报告(2009)[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3:5.

6. 中国网.中国水危机[EB/OL].[2012-1-20].

第7篇:社会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范文

【摘要】进入21世纪,中国经济开始崛起,直接引导了中国经济基本面发生了实质性的变化,中国经济发展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经济发展新常态这个经济发展管理方式是源于欧美,在2002年金融危机过后形容各个国家经济恢复情况。企业经济发展将进入新的轨道,首先使企业经济稳增长是企业近期发展的主要核心内容,对于长期的经济改企业品牌建设当中是需要现实社会这个动力源泉,将企业经济发展新常态的价值选择、行为特征、规则意识等一系列的新常态现象的感受越来越明显。

【关键词】企业品牌 建设 存在的问题 发展对策 论述

随着经济水平不断快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也在不断在提高,企业对企业品牌关注度越来越高。本文主要研究方向是从企业品牌建设情况与存在的问题以及实施对策进行详细分析与研究,并且同时从企业品牌建设的角度出发,以目前企业品牌市场各大生产企业和经营品牌模式为研究切入点,研究出如何才能使企业品牌得到更多的利润,在原有的企业品牌建设管理制度基础上,建立出一套完整的管理制度模式,提高管理部门监督效率,创建出长期有有效的管理措施,同时,要对企业品牌建设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有效的方式解决。本文对企业品牌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对策进行详细的分析与研究。

一、企业品牌建设的重要性

随着人们进入了经济时代之后,交通工具与通讯工具变得非常便利起来,但是企业之间的竞争也变得非常激烈。从最开始的产品经营竞争到资本经营竞争逐渐转变到今天的智能经营竞争。每一段的竞争都是非常激烈的,但是随着时间的流逝,企业之间的竞争在不断的升级状态。正是因为这种升级状态也让现在的管理者发现了企业品牌建设的重要性。对企业品牌建设进行专业的的开发与管理已经成为了提高企业高效盈利的重要手段之一。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促进了企业高效的竞争。而对企业品牌建设研究对于企业的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与作用。目前社会上企业品牌建设的战略制定的实质一般都是在特定的情况与环境下,企业为了可以达到预定的品牌建设的计划目标进而动用了企业所有的资源,实行企业的高效盈利目标。现在目前社会上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企业认识到对企业品牌建设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

如果一个企业想要能够保证企业的高效竞争能力,对企业的品牌建设进行有效性战略规划要进行全面化、科学化、合理化的制定,这样才能保证企业的高效竞争力的持久。同时对于企业品牌建设的战略制定也是需要专业的工作人员进行协作。这一举动对于企业品牌建设是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因此就看出了企业品牌建设是衡量整个企业效益的基础。

二、企业品牌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在企业品牌建设中存在着很多的问题,首先第一个问题就是企业对品牌意识薄弱,对品牌的定位不够明确,同时也是对品牌的建设缺乏很多的创新思路。企业对品牌的建设的基本原理与初衷就是对品牌意识,现在的很多企业管理者对于企业自身建设的品牌的了解不是很全面。

其次就是企I对品牌建设发展采用的手段较为落后,运营较为混乱。对于企业品牌建设在做宣传时往往都是采用广告作为主要的宣传手段,通过使用广告来作为主要的宣传手段,这是企业对品牌建设理解存在着很多的误区,在这方面的理解度是完全不够的。片面的认为企业品牌建设的成功表现就是在品牌知名度的提高就是标识着企业品牌的成功性。很多的企业往往都是通过广告来提高企业品牌的知名度,其实采用广告的手段是可以大幅度的提高企业品牌的知名度,但是企业的品牌建设并不是这么简单,其中更加重要的是这个企业品牌建设中品牌的信誉度与忠诚度。只是注重广告,并不能完成企业品牌的建设成功。

最后就是企业质量的不稳定,科学技术含量较低。很多企业的品牌消费者都表示过对品牌的质量的看重超过了对品牌知名度,这就充分看出消费者是更加看重企业品牌的质量与信誉。现在企业品牌的核心就是知名度,但是其实并不是知名度,要对质量方面多加关注度。

三、企业品牌建设发展中有效对策的实施

要对企业的品牌建设时要形成正确的品牌意识,对品牌实行科学定位,同时在建设品牌时进行不断地创新。一个企业的品牌意识可以反映出一个企业的很多面,比如可以展现出品牌的价值观、品牌的质量观、品牌的权益观、品牌的发展观、品牌的竞争观等等,对企业的品牌建设度要大幅度的提高,在进行建设品牌成功时,要增强品牌建设质量度,对品牌的建设进行科学定位。促进品牌建设的发展。

其次就是对品牌建设与运营管理要加强,品牌的建设手段是可以通过整个的运营管理手段进行建设与宣传,传播企业品牌建设的核心理念,以企业建立出的企业文化为指导思想。在宣传企业品牌建设是要采用有效多样化的宣传手段,来达到让顾客对品牌的全面了解。对营销运营传播时要保证其中的一致性、互补性等的作用。最终可以达到对企业品牌的全面传播的目的。

最后就是对企业建设质量的要求度要大幅度提高,制定更高的标准,将整个企业品牌建设的技术进行全面的更新。一个企业的品牌建设的成不成功,那么质量是其中非常重要的环节,可以出如果一个企业的质量出现了问题,那么最终这个品牌的建设就是失败的。因此对于品牌质量的建设是非常重要,并且对于质量这一项的工作要求要大幅度提高,制度高标准要求。采用的技术都要进行更新,这样才能够有效的促进企业的品牌建设的发展。

四、结语

通过上述文章的叙述,不难看出,对企业品牌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对策进行研究与论述之后,对此采用了新常态的管理模式之后,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科技水平也在不断地发展。企业经济发展将进入新的轨道,首先使企业经济稳增长是企业近期发展的主要核心内容,对于长期的经济改企业品牌建设当中是需要现实社会这个动力源泉,企业中重要的品牌建设已经成为了企业发展中的重要工作。把企业品牌建设研究作为了我国企业发展的主要核心发展内容。本文对企业品牌建设的重要性、企业品牌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企业品牌建设发展中有效对策的实施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分析与研究。

参考文献:

[1]王慧灵,朱亚莉.我国中小企业品牌建设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J].企业经济,2011,(01).

第8篇:社会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范文

>> 和谐校园建设中的网络舆论引导 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净化网络文化环境的分析与对策 浅析四川高校网络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浅析网络新媒介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 论孝文化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的意义与实践 高校体育文化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与地位 论高校校报舆论引导功能在和谐校园建设中的作用 论新闻舆论监督在廉政文化建设中的作用 中央苏区廉政文化建设中舆论宣传的经验及启示 浅淡如何规范与引导和谐文化建设中群众文化活动 高校社团文化建设中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浅谈高校电视媒体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与发挥 浅谈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的问题与改进策略 高校辅导员在推动校园网络文化建设中的作用研究 浅析辅导员在高校网络文化建设中的角色及工作思路 移动网络背景下高校图书馆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探析 学校文化建设中的误区与策略 高校网络舆论引导力建设途径的探讨 试论廉政文化建设中的教育引导作用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2013-07-03.

[4]张瑜,焦义菊.高校网络舆论的传播特点、影响机制及其引导策略[J].武汉: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6,(08).

[5]刘燕,刘颖.高校网络舆情的特点及管理对策[J].北京:思想教育研究,2009,(4).

第9篇:社会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范文

关键词:新疆;农田水利建设;现状;对策

正文:

新疆位于我国西北内陆,由于干旱少雨,造成了新疆境内很多地区成为了荒漠化区域,只有部分地区才有绿洲覆盖,这样极大的限制了新疆农业的发展。农业生产是农业创收致富的主要手段,农民要想富,农业生产就必须要有好的收成,农业生产是农民收入水平高低的决定性因素。但目前新疆的农业生产现状不容乐观,旱灾现象严重,而且由于水资源的污染破坏,以及过度开发水资源,导致新疆农业用水严重匮乏,旱灾频发,而且新疆地区的农田水利设施大都是沿用20世纪的技术,技术水平相对落后,严重影响到新疆农业的发展。为了解决新疆地区农田水利建设的困境,加强新疆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本文就以现如今新疆农田水利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为例,主要从新疆农田水利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解决新疆农田水利建设的相应对策这两个方面进行了具体的分析,并提出对策建议。

1.新疆农田水利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新疆地处我国大西北,远离海洋,而且夏季盆地又聚热作用,是典型的中温带大陆半荒漠干旱性气候,水资源严重短缺,而新疆又是一个农业大省,农田灌溉用水量极大,但由于新疆经济比较落后,农田水利设施还是上世纪的技术,技术水平相对低下,水资源利用率不高,浪费水资源现象严重,严重制约着新疆农业发展。要想提高新疆地区的经济水平,就必须大力发展农田水利建设,提高农业收入水平,但目前新疆农田水利建设中存在着很多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由于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发展的初级阶段,农业科技发展刚起步,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技术标准相对较低,养护不到位,设备老化现象严重,而且维修管理跟不上,报废工程较多。(2)政府对农田水利工程的重视程度不高,管理主体缺位,管理、维护责任不明确,导致“责、权、利”不明,“建、管、用”脱离。(3)国家及各级地方对农业发展的扶持仅仅体现在口头上,实际上的扶持政策很少、财政专项拨款也较少,而且政策落实不到位、补贴资金被贪污挪用现象严重,地方自筹资金很难到位,紧靠农民自建小型农田水利工程资金压力太大,以至于农田水利工程建设进展缓慢,后期维护保养由于资金问题很难保障。(4)由于政府政策落实不到位,资金不充足,人员经费严重短缺,以至于难以招收到高素质管理人员,导致农田水利建设管理水平降低。另外农业发展水平较低,农业收入较少,农田灌溉设施落后,水资源利用率低,增加农田灌溉用水量,导致农民用水成本巨大,农民生活困难,以至于农田水利工程水费收缴困难,建设及维修保养困难。

2.解决新疆农田水利建设的相应对策

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整体提高和综合国力的增强,我国的科技水平也显著提高,各种农田水利科技成果已成功研发并投入使用,而且近几年国家为了加快农业发展的步伐,加大了对农业财政补贴的投入,使新疆农田水利建设获得了很大的发展。为了加快新疆农田水利建设的步伐,笔者提出几点对策建议,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2.1扩宽新疆农田水利建设的相关投资渠道

国家和新疆地区各级政府应加大对新疆地区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的投资力度,应建立以政府专用财政拨款为主导,农民自愿投入为辅助的投入机制,另外还应积极引入社会投资为农田水利建设服务。政府应加强对农田水利建设的政策扶持,对部分贫困山区进行政府全息贴息或免贷款利息的优惠补助政策,以推动农田水利工程的建设步伐,加快农田水利设施发展,促进农业快速发展。

2.2加强对新疆地区农田水利设施的建设与运行管理机制

国家应加强对农业发展的重视,改变“重城轻乡”的落后观念,加大对新疆地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并加强对农田水利设施的管理工作,不能只建设,不管理维护,应“建管并重”,在保证农田水利基础建设的同时,要充分保障管理人员、维护资金的落实到位,保障农田水利工程的长期正常运行。

2.3加快改革新疆农田水利工程产权制度

应按照“谁投资、谁所有”的原则界定产权,明确新疆地区农田水利工程的所有权性质,同时中央及新疆地区各级政府应逐步完善农田水利工程的产权流转制度,确保将水利设施产权配置给经营能力强、经营水平高的产权主体。另外还应深化产权制度改革,根据各地实际情况和工程性质,采取灵活多样的经营管理模式。并强化资产评估、政策引导、信息公开、合同制供水等保障措施,以保证农田水利工程的建设及正常运行。

参考文献

[1]]徐志刚.新疆农田水利设施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四川水泥,2016,06:283.

[2]毛文明,杨婷,杨勇.浅析新疆农田水利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新疆农垦科技,2011,05:43-44.

[3]张治浩.新疆农田水利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河北水利,2011,10:47.

[4]王海刚.西北地区农田水利建设现状及对策探析[J].改革与开放,2013,18:95-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