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职业卫生措施范文

职业卫生措施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职业卫生措施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职业卫生措施

第1篇:职业卫生措施范文

一、 引言

石英砂广泛应用于玻璃制品、耐火材料、搪瓷、陶瓷等行业。石英砂石80%以上成分是游离二氧化硅,并且大部分粉尘游离二氧化硅含量达到90%以上,含有游离二氧化硅的粉尘进入人的肺内后,在二氧化硅的毒作用下,引起肺巨噬细胞解坏死、导致肺组织纤维化,形成胶原纤维结节,使肺组织弹性丧失,硬度增大,造成通气障碍,影响肺的呼吸活动,即人吸入游离二氧化硅的粉尘可引起矽肺。矽肺是尘肺中进展最快、危害最重的一种。粉尘中含有游离二氧化硅的量越高,对人体危害越大。

二、石英砂生产现状

根据2011年初对石英砂加工企业的摸底调查,全国约有石英砂加工企业1100余家,其中大型企业约占4%,中型企业约占18%,小型企业约占78%;湿法加工企业约占52%,干法加工企业约占48%。

大、中型石英加工企业中大多数企业能够采取有效的防降尘措施。在干法生产中,小作坊产生的粉尘未经过任何治理措施,随意排放,造成周围环境粉尘严重超标,构成大范围严重的环境污染,多数湿法生产小作坊水资源重复利用率低,污水未经处理即排放,造成环境污染,同时物料、产品露天堆放,产生扬尘,造成污染。

三、职业危害因素分析

1.石英砂加工工艺流程

干法加工工艺流程:原矿一级破碎二级破碎粉碎筛分分装。

湿法加工工艺流程:原矿初级破碎中级加水研磨(碾磨、球磨或棒磨)烘干筛分分装。

2.产生职业危害因素分析

从石英砂加工流程分析得知,产生的职业危害因素主要是粉尘和噪声。

在破碎过程主要应用的设备是破碎机,在筛分阶段使用的设备为振动筛。在石英砂的

加工过程中破碎机和振动筛产生高强度噪声,是噪声的主要来源。

石英砂的加工过程就是制粉的过程,最终产品是石英砂或石英粉。就干法加工而言,从原矿的破碎到产品的包装储存,都将会产生大量硅尘,尤以破碎、筛分工序最为严重。湿法加工,其尘源主要在原矿的破碎处理以及脱水后的筛分、包装等工序。

通过对生产工序进行分析,石英砂加工企业中呼尘平均浓度由大到小依次为:筛分、装卸、破碎、研磨、破碎机皮带运输、分装。

通过对石英加工企业类型分析,干法生产企业的粉尘浓度远高于湿法生产企业,干法生产的石英加工企业呼尘平均浓度为77.71mg/m3,为国家标准的388.55倍,是湿法生产的8.22倍。干法加工中小型和家庭作坊式石英加工企业粉尘最为严重,呼尘平均浓度为104.08mg/m3,为国家标准的520.4倍。

四、石英砂生产企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1.工艺设计不合理

石英加工作坊设备简陋、工艺落后,主要工序是分割的,没有形成连贯的流水线,中间环节还需人工搬运装卸,特别是筛分及装袋过程为人工操作,自动化程度不高,致使主要产尘点全部暴露,造成车间环境及空气环境粉尘污染严重。

2.治理设施不配套

由于产尘点多,其粉尘控制的成本相对较高,小作坊主为节约成本,没有配置有效的通风、防降尘措施和卫生防护设施。

3.超标排放严重

小作坊产生的粉尘未经有效治理措施,随意排放,造成周围环境粉尘严重超标,构成大范围严重的环境污染。

五、职业危害控制措施

1.改善工艺,加快自动化进程

优先采用湿法工艺,加强粉尘管理。石英砂生产企业要按照《石英砂(粉)厂、滑石粉厂防尘技术规程》(GB/T13910-2008)要求,优先采用湿法生产工艺,再补以必要的通风除尘措施。

2.具体环节防尘措施

2.1破碎、磨碎环节,对进料口和排料口均应进行密闭并排风。

2.2干燥环节,对烘干设备,均应采取通风除尘措施,烘干设备排出的含尘气体温度较高,湿度较大,宜采用湿式除尘器进行净化。

2.3筛分、包装阶段。对筛分装置进行密闭并合理排风,在包装点安装排风罩。

3.规范车间建设,控制作业场所粉尘浓度

石英加工企业应严格按照GBZ1-2007《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和GB16910-1997《小型工业企业建厂劳动卫生基本技术条件》的要求进行车间设计,厂房最低层高不应低于3m,应保证每小时不少于30 m3的新鲜空气量;对产生粉尘的作业,应采取密闭、负压操作或隔离措施。应采取局部通风、全面通风和混合通风措施,严格控制作业场所粉尘浓度。

4.采取有效的粉尘治理技术

采用旋风除尘器加布袋除尘器进行两级除尘处理,除尘效率较高。

六、结论

2009年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下发了《关于加强石英砂生产企业职业健康工作的通知》(安监总厅安健[2009]163号),督促石英砂生产企业依法依规切实加强职业健康管理工作。企业必须加强领导,建立健全防尘管理制度,落实防治措施,按规定正确使用有效的防护用品,定期对接触粉尘人员进行职业健康检查。只有领导重视、措施到位,才能将粉尘危害降到最低,员工的职业健康才能得到保障。

参考文献

第2篇:职业卫生措施范文

【关键词】企业员工;职业生涯危机;应对措施

现代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理论认为,“人力资源开发的最终目标是通过各种途径达到人与人之间,人与其他生产要素之间相互关系的最佳状态,籍此最大限度的释放人的潜在能量,并使之升值,从而创造最大化效益。”许多企业,由于人力资源管理职能的弱化和自身职业生涯规划的缺失,导致许多员工的职业生涯危机,影响员工的工作满意度和归属感,从而影响企业的工作效益。因此,分析员工职业生涯危机倾向,提出相关应对策略,是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必须关注的一项重要内容。

1 企业员工职业生涯危机倾向分析

1.1 职业技能滞后倾向:

在当前以“变化”为特征的社会,企业生产技术更新速度加快,员工技能老化的速度也在提升。技能老化是指在员工完成初始教育后,由于缺乏对新的工作流程、技能和技术知识的了解,而导致的能力下降。目前,人们认为只有技术人员和专业人员才需要关注技能老化的问题。然而,科技的迅猛发展对各种业务(从生产到管理)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因此,所有的员工都会面临技能老化问题。企业要想成学习型组织,也应关注技能老化的问题。因为员工的技能老化对劳资双方都会产生不利影响,企业不可能再为顾客提供新产品和新服务,从而会丧失竞争优势。

1.2 职业生涯高原倾向:

职业生涯高原是指员工已不太可能再得到职务晋升或承担更多的责任。与处于其他职业生涯阶段的员工相比,处于职业生涯中期的员工最有可能到达职业顶峰。到达职业顶峰的员工可能不会希望再承担更多的工作责任,其工作绩效可能会只达到最低的标准要求。而当员工感到工作受阻和缺乏个人发展的空间时,到达职业项峰就会使人变得情绪异常。这种受挫感可能会导致工作态度恶劣,缺勤率上升及工作绩效不佳。导致员工进入职业生涯高原期的原因有以下几点:①缺少培训;②低成就需求;③不公平的工资制度或对工资提升不满意;④岗位职责不清;⑤由于缺少发展机会而造成的职业成长过慢①。

1.3 职业枯竭倾向:

职业枯竭是指在工作重压下的一种身心俱疲状态。职业枯竭容易导致心理枯竭,例如员工经常会感到持续性的精力不充沛、极度疲劳和虚弱,对疾病的抵抗力下降,然后出现一些身心症状,比如说头疼、腰酸背疼、肠胃不适、失眠、饮食习惯改变等等,严重的会导致精神疾患。其次职业枯竭容易导致才智的枯竭,例如员工经常感觉到一种空虚感,有一种被掏空的感觉,会觉得自己的知识己经没有办法去满足工作的需要了,思维效率下降,注意力不集中,不能够很好地适应当代的知识更新。同时职业枯竭更严重的容易导致员工的攻击行为。例如人际摩擦增多,会在极端的情况下出现打骂无辜人的情况。职业枯竭容易使员工认为工作没有意思,工作变得非常机械化,然后出现一系列工作的问题。这样一种枯竭感会使职业人减少心理上的投入,不再去付出努力了,会出现消极怠工,甚至出现离职或者转行的倾向。

2 企业员工职业生涯危机应对策略探究

2.1 建立完善培训机制,开发员工技能:

员工培训是指组织实施的、有计划的、连续的系统学习行为或过程,其目的是通过培训使员工知识、技能、态度,乃至行为发生定向改进,从而确保员工能够按照预期的标准或要求水平,完成所承担或将要承担的工作任务。企业要完善学习和培训制度有利于实现组织的发展目标,增强员工对企业的认同和归属感,提高员工的工作能力和适应变化的能力以及工作绩效水平,并帮助员工实现个人发展目标,满足员工职业生工涯发展需要。

当今的时代是知识经济的时代,员工在工作中所需要的技术和知识更新速度非常快,随着目前全球化经济的发展和技术创新的快速发展,企业面临的员工对培训和进修的需要在不断增强。员工需要培训和进修来学到新知识,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而作为企业,进行培训和进修是其应尽的义务和责任,因为这样可以有效地提高员工工作效率和质量。企业在组织培训和进修中应注意以下问题②:第一,要保证资金的投入,舍得花大钱搞好培训和进修工作。第二,把转变观念放在第一位。培训和进修的目的,在于转变观念、拓展知识、提高技能。第三、制定出适合企业实情的培训方法。员工培训要耗费企业一定的人、财、物力,为了最大限度地提高培训的投资效益,可以根据企业发展的需要,制定出现代的科学合理的培训方法。培训方法灵活多样,既加深了员工对培训内容的理解和掌握,又培养了员工的工作主动性和参与性,较之传统的方法更为科学有效,可大大提高培训质量。

2.2 注重持续职业发展计划,维持职业顶峰:

随着组织结构扁平化趋势,企业的下层空间越来越大,而上层空间越来越小,大量有才干的中低层人员得不到提升,这时,企业就必须通过工作丰富化、改变观念及方法创新或逐步让员工参与决策和分享企业秘密等方式来实现员工的职业发展。在知识经济时代,企业员工更多地关注自我的发展,企业要想得到员工的忠诚,必须证明企业提供了优越的条件使员工得以最佳地运用他们的知识。而员工持续职业发展计划基本上可以帮助企业做到这一点,它主要是指企业积极为员工提供各种形式的培训、学习和进修等活动,实际上也就是为员工提供了多种机会和发展通道。企业应该为员工专门设计的发展双通道,包括管理岗位和专业岗位序列,其中专业岗位序列又分为技术岗位序列与操作岗位序列。职业发展双通道的优点在于各序列之间转换方便,专业序列与管理序列转换,专业序列中技术序列与操作序列同样可以转换,两条通道的不同岗位间有一定的等级对应关系,处于同一等级的员工其薪酬待遇是相等的。这就避免了职业发展通道中管理岗位有限,员工无法自我实现的缺点。

2.3 建立职业生涯预警机制,加强职业生涯年检:

企业和员工共同进行职业生涯开发与管理,是避免职业枯竭的重要保障③。职业生涯开发是发现、激发和强化潜能的过程,包括三方面:“测、定、学”。“测”是指潜能测评;“定”就是制定职业生涯规划;“学”是通过教育和培训的方法强化潜能,必须要终生学习。职业生涯开发与管理是发挥潜能、评价潜能、实现目标的过程 。职业生涯开发与管理也包括三方面:“干、评、发”。“干”指职业生涯实践;“评”指职业生涯评价;“发”指职业生涯发展,只有这几个方面相结合,才能避免职业枯竭,保证企业可持续发展,实现企业人力资本增值。

国外许多优秀的企业之所以成功,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企业重视人才,将员工的发展与企业的发展很好地结合起来。他们建立了完善的员工职业生涯规划体系,不但为员工的职业生涯的发展提供了庞大的资源支持,也使得企业获得深入了解员工的职业兴趣和发展愿望的机会,为建立适合企业战略发展的组织结构奠定基础。因此如何度过企业员工职业生涯危机,是组织和个人需要积极面对的问题,从而有利于实现个人和企业的双赢。

注释:

① 李爱梅,曾小宝.职业生涯中的“职业高原”现象[J].人才开发.2005,1

② 申喜连.工作内容激励条件与实施途径[J].湘潭大学科学学报,2003,(1:1)

③ 周晶晶,从心里契约构建员工职业生涯,人力资源.2006,4

参考文献

[1] 张再生.职业生涯规划.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07

[2] 张再生.职业生涯开发与管理[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3

[3] 张再生.职业生涯管理.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2

第3篇:职业卫生措施范文

[关键词]企事业单位;后勤服务;管理质量

企事业单位后勤服务的工作内容覆盖面非常广,可以说涉及企事业单位日常工作的方方面面。由于后勤管理部门的工作内容广,并且涉及的人也比较复杂,因此在实际的工作中工作质量难以保障,在日常的服务管理中容易出现一定的问题。针对这种情况,企事业单位的后勤部门相关管理人员就应该给予高度重视,应该从工作内容的特点出发来采取有效的措施提升整体服务管理的质量。

1企事业单位后勤服务管理工作的重要性

(1)后勤服务管理工作是企事业单位其他职能部门工作正常运转的有效保障,可以说后勤服务部门的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直接决定了整个企事业单位发展的成效、企业员工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只有后勤服务部门建立了更加高效和科学的管理体系,其他的职能部门包括后勤部门才能将员工的工作创造性和积极性激发出来,促使其全心投入工作之中,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从而使整个企事业单位的工作效率得以提升,使单位的后勤保障服务发挥更大的综合效益。(2)企事业单位涉及人事部门、财务部门、物资部门以及调度部门等多个部门,每一个部门不仅要完成自身的工作内容,还要相互协调配合好,这样才能将每一个部门的重要效能充分发挥出来,从而促进行政事业单位的发展。[1]而这一切都离不开后勤保障体系,因此后勤服务管理部门要充当坚强的后盾,以坚强的后勤保障体系来促进行政事业单位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2企事业单位后勤服务管理质量提升的有效策略

2.1建立健全的后勤保障制度

科学、完善、健全的制度是确保后勤服务高效管理的基础,因此要想提升整个后勤部门的管理质量,就一定要建立规范和严格的制度。从实际的情况来看,我国相对来说比较缺乏后勤管理方面的统一标准,因此企事业单位应该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同时从现阶段的社会发展需求和要求方面来综合考虑,制定一套符合实际情况、可操作性强的工作标准和流程,并制定对应的监督制度和机制,以此来为企事业单位的后勤服务提供方向,同时也是一种制约。[2]制定了健全的后勤保障制度之后,就要严格执行和落实,加强对职工工作内容和工作效率的考核,以此来实现后勤保障部门工作的制度化和规范化,不仅能够提高工作的质量,还能够充分调动职员的工作热情和工作积极性,以此来大大提高工作的效率。由于后勤服务管理部门的工作内容非常烦琐,为了提高对各项事务的处理效率和处理质量,针对不同的工作内容,可以由专门的人员负责,例如对于固定资产管理、物资的领取、相关文件的传达,以及各种办公生活用品的发放、综合事务的处理等,都可以做到一人一岗,明确每一个员工的职责,以此来促使整个后勤服务工作有序、高质开展。

2.2工作中要处理好两个关系

(1)由于企事业单位的后勤服务工作的内容涉及面广,而事情有轻重缓急,因此在实际的工作中一定要处理好大事和小事的关系,在工作中要抓主要工作,优先完成重点工作,但是小事也不能忽略,同样要给予高度重视,不能只抓大事而不抓小事,也不能只抓小事而不抓大事。[3]在面对烦琐的后勤事务时,要优先处理着急的事情以及重要的事情,确保工作的有序性,使整个部门的工作有序运行起来,才能真正提升整个后勤服务工作的质量。(2)后勤服务管理部门是整个企事业单位的管理部门,也是服务部门,因此要处理好服务和管理的关系。尤其是当今社会人们对各种服务的要求越来越高,注重服务的体验,企事业单位本身就是为人民服务的单位,后勤服务管理部门更应该要处理好服务和管理之间的关系。后勤服务管理部门需要做好整个企事业单位的资产管理、物业管理以及后勤管理等工作,这些都和整个单位的日常正常运行息息相关,因此绝对不能忽视。另外,后勤部门也不仅是管理部门,同时也是服务部门,需要为单位其他的职能部门服务,并以服务为工作中的出发点,在日常的工作中一定要始终坚持提供优质服务的原则,同时不断学习更为先进的管理手段和管理理念,提供优质的服务和高效的管理。

2.3提升后勤服务管理部门职员的业务能力

(1)对于后勤服务管理部门的职员来说,由于其面对的工作内容非常多,事情有轻重缓急,因此工作人员就要有分清事情轻重缓急的能力,面对各种事务,要能够分得清哪些事情先办,哪些事情后办,要对工作内容做出合理安排,才能有序开展工作。(2)后勤服务管理部门需要和其他的职能部门相互配合,要和各个部门的人员打交道,因此要具有良好的人际关系处理能力,能够摆正自身的位置,多和领导以及上级请示,多和其他职能部门沟通和联系,形成融洽的关系网络,这样在相关的服务和管理工作中才能高效、优质完成。(3)相关的工作人员要具有良好的协调能力,在实际的工作中要讲究原则,按照相关的规定和规程来做事。在处理事情上不扯皮、不拖拉,对于各种问题要实事求是来处理和解决。做事情时要讲究方法,多动脑、多观察,这样才能给上级减轻一些事务性的工作负担,发挥出部门的效能。

2.4提升后勤服务管理部门职员的素质

服务是后勤服务管理部门的工作重心之一,因此相关的人员要提升自己的服务意识,树立以服务为中心的工作思想,并将以往的被动服务转变为主动,这样才能真正将后勤部门的作用发挥出来。[4]在实际的工作中,要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质,要正确认识到关乎群众利益的事情没有小事,都要给予高度的关注。后勤服务管理的很多工作都涉及金钱,相关的人员需要和金钱打交道,所以员工要树立廉政的思想,要不断强化自身的法律意识,在工作中要拒绝腐败,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和工作观,做到爱岗敬业,将个人私利抛弃。在新时期,员工还应该树立创新意识,开展创新工作,对原来固定的工作模式和固化的工作思维进行革新和突破,才能让后勤部门的工作符合新时代的要求。在具体的工作中,相关的工作要善于观察,不断学习,可以通过互联网以及信息技术来学习新的知识,不断强化自身的综合素质,开拓出新的工作思维,才能更加高效完成对应的工作。

3结论

由于时代在不断发展,后勤服务管理作为企事业单位发展的重要保障,应该不断更新和升级,从新时代和新形势的要求出发来做好服务管理工作,在实际的工作中要建立完善的后勤保障制度,处理好管理和服务的关系,并不断提升后勤服务管理队伍的整体素质和业务能力,才能有效提升整个后勤服务管理的质量,以发挥部门的重要效能促进企事业单位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吴金星.事业单位后勤服务管理质量提升策略分析[J].办公室业务,2017,16(12):17.

[2]行政事业单位机关后勤服务社会化、规范化、标准化管理模式研究[J].财会学习,2017,14(6):172-173.

[3].对事业单位后勤服务部门薪酬管理和薪酬激励的思考[J].科技与企业,2017,26(14):59.

第4篇:职业卫生措施范文

【关键词】 护理人员;职业暴露;应对措施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3.11.527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1-6564-01

我院是一所传染病专科医院,收治各种类型的肝炎、梅毒、艾滋病等多种传染性疾病。传染病院护士由于工作性质的特殊性、服务对象的复杂性,往往在护理行为中发生职业暴露的危险性会相应增加。为了保证传染科护理人员的职业安全,应制订出更有效的防护措施[1]。

1 常见发生职业暴露的危险因素

1.1 物理性因素 针刺伤、安瓿割伤、锐器伤最为常见。护士是医务人员中发生针刺伤的高危人群[2]其中由皮肤刺伤造成感染占84.2%[3]。

1.2 化学性因素 化学消毒剂是最常见的危险因素,护理人员每天要接触使用化学消毒剂对病房环境、物品、诊疗器械进行消毒,长期接触这些化学消毒剂可导致皮炎、哮喘、气促等疾病。

1.3 生物性因素 护理人员在操作中不可避免地要接触患者血液、体液或其他分泌物,而这些是最常见,又最具有潜在性的危险因素[4]。而HBV、HCV、HIV在发生职业暴露中是最为常见的因素。

1.4 护士自身性因素 一方面护士在执行操作时不规范,护理技术水平偏低,业务知识较缺乏,对传染病危害性认识不足;另一方面,护士在临床护理中对潜在不安全因素缺乏预见性,不严格遵循预防针刺伤的有关规定;还有较多不可预料的潜在的危险情况,如不能配合的小儿、神志不清、躁动的病人,在抢救过程中都有可能造成意外刺伤,从而增加了职业暴露的机会。

2 常见发生职业暴露的关键环节

2.1 操作前护理人员没有勤洗手,皮肤上带有许多病原微生物,若遇皮肤损伤易感染。

2.2 操作中在临床护理中,治疗是护士每天最基本的护理操作,如各种标本的采集、注射、输液、输血、清洁伤口、换药、处理污物等,特别是在进行侵袭性操作时光线不充足,如未采取适当的防护措施,易造成职业暴露。

2.3 操作后在清理用物废器物过程中,如病人用过的医疗器械未严格进行消毒灭菌、一次性注射器回套针帽、利器未放入防渗漏耐刺的利器盒,利器废弃物混入其他废弃物内等不正确的处置、分类、或处置不规范,易发生职业暴露的危险。

3 防止发生职业暴露的应对措施

3.1 护理部要加强护理安全质量管理

3.1.1 强化护理人员安全教育培训,对护理人员实施安全教育培训是减少职业危险的主要措施。护理部定期组织护理人员进行安全培训和教育。提高护理安全防范意识,指导护士学习职业暴露后的处理。对经常发生针刺伤的,要找出原因,纠正不良操作行为,从而减少职业暴露的机会。

3.1.2 严格操作规程,预防锐器伤在进行治疗和护理时严格遵守操作规程[5]。手术中尽量减少尖锐手术器械在手术人员中的传递;做侵入性操作时,保证光线充足;使用过的利器放入利器盒;禁止直接传递针头和锐器物;禁止用手直接接触使用后的污染针头;禁止用手回套针帽。掰安瓿尽量用纱布保护,避免割伤。

3.1.3 加强消毒隔离观念,提高护士安全防范意识 自我防护意识的提高是有效防护的关键[6]。提高护士对针刺伤的认识,做到人人掌握,护理部定期进行检查考核。护士要加强消毒隔离制度的学习,严格执行消毒隔离规范,操作前洗手,操作中每人一巾一消毒。进病房操作时必须衣帽整洁、戴口罩,必要时穿隔离衣及戴手套,加强自身防护意识。

3.1.4 树立标准预防的观念 护理人员进行各项操作时要坚持标准预防原则。护士的手如有破损,应用胶布包扎,后戴双层手套;对有可能接触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时,必须戴口罩、手套、穿隔离衣;有可能发生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喷溅时,必须戴防渗透性的口罩、防护眼镜、穿具有防渗透性的隔离衣或围裙;并按正确的方法认真洗手和进行手的消毒。

3.1.5 发生职业暴露后伤口的紧急处理 如血液、体液等溅洒于皮肤粘膜表面应立即用肥皂水、流动水或生理盐水及时长时间彻底冲洗;若发生皮肤粘膜针刺伤、切割伤、咬伤等出血性损伤,应在伤口旁轻轻挤压,尽可能挤出损伤部位的血液,然后用流动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禁止进行伤口局部的挤压。受伤部位的伤口冲洗后,再用消毒液,如0.5%碘伏、75%酒精、0.2%-0.5%过氧乙酸、3%双氧水等消毒创面,同时服用抗病毒药物[7]。

4 讨 论

传染病院护理人员的职业特点决定了其发生职业暴露的潜在危险因素很多,应重在防护。重视护理人员的安全教育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预防针刺伤,加强消毒隔离工作,提高护士自身防护意识,强化标准预防,建立相应而有效的预防针刺伤措施,才能确保护理人员的职业安全。

参考文献

[1] 薛芬.传染科护理行为中的感染危险因素及管理对策[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6,22(10):64.

[2] 李宗浩.论护理在救援医学中的地位和作用[J].中华护理杂志,2005,40(4):260.

[3] 杨华明.现代医院消毒法[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2:259.

[4] 朱惠兰.传染科护士自我防护行为现状调查分析[J].护理研究,2005,19(8A):1445.

[5] 雷素华.传染病科护士职业危害因素分析及防护对策[J].全科护理,2008,6(10A):2612.

第5篇:职业卫生措施范文

【关键词】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预评价

Pre-Assessment of Occupational Hazards in a Heat and Power Plant Enlarges and Raise the Projct of Angry Boiler

LI Guo-dong1, LIANG De-jun2

(1.Institute of Health Inspection of Songyuan City,Jilin Province,138000,China;2. Center For Occupational Diseases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Jilin Oil Field,Songyuan City,Jilin Province,138000,China)

【Abstract】ObjectiveDetermine the article of this construction disease of being in office cause prevent and cure the respect .Supply the job of the necessary for design to ought to build article. MethodsAdopt and an analogy and inspection express and combine the practical work. Result Occupation disease of article of notebook existing harm the factor and have: NaOH、HCL\CO\CO2\NO\NO2 and voice. Article of this construction chooses the location and accord with the hygiene ask; Overall arrangement of general plane ,area of every installation overall arrangement of plane and the right department of production equipment is reasonable mostly; Produce the technodogy under the prerequisite the guarantee produced considered occupational disease harm the requirement of control fully; Perhaps the occupational disease of existing after article has put into production is harmed; Through strengthen technical measure and circulation to design stage and workers individuality protects the class and synthesize the measure carreach . Condusion Pass through the cause of one’s job and be critically ill harm and appraise the report beforehand synthesize the point artide is implementing the analysis the occupational disease of control harmed and judge ,Draft and build the article being in office cause be critically ill and harm the control respect is to walk.

【Keyword】Construction project;Occupational disease hazard; Pre-assessment

某热电厂拟用天然气做燃料,扩建了两台燃气锅炉。受该厂的委托,笔者对该建设项目进行了职业病危害预评价。

1内容与方法

1.1评价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1]、《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规范》[2]、《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3]、《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4]、《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监测的采样规范》[5]等。

1.2评价范围及内容本次评价包括的范围是《某热电厂扩建燃气锅炉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中所涉及的职业卫生相关的内容,其中新建项目的电气系统、锅炉系统、锅炉加药系统及相关辅助工程系统为本次评价内容。除此之外不属于本次评价范围。

1.3评价方法及程序采用类比法和检查表法结合实际工作经验进行综合评价。评价程序按照《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规范》规定程序进行评价。

2结果

2.1 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生产过程中可能存在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有:氢氧化钠、盐酸、一氧化碳、二氧化碳、一氧化氮、二氧化氮、噪声等。

2.2 职业病危害因素类比监测结果

根据类比企业锅炉的检测数据表明:在可能存在一氧化碳的岗位STEL浓度均小于1mg/m3,未超过国家标准30mg/m3,TWA浓度均小于20mg/m3,未超过国家标准20mg/m3;二氧化氮的类比结果表明,各岗位二氧化氮STEL浓度均小于0.1 mg/m3,远远低于国家卫生标准10 mg/m3,TWA浓度为0.02 mg/m3,远远低于国家卫生标准5 mg/m3;各岗位一氧化氮TWA浓度均小于0.15mg/m3,远远低于国家卫生标准15 mg/m3;各岗位二氧化碳STEL浓度均小于4500 mg/m3,远远低于国家卫生标准18000 mg/m3,TWA浓度为3800 mg/m3,远远低于国家卫生标准9000 mg/m3;氢氧化钠的MAC浓度检测结果小于0.2 mg/ m3,低于国家卫生标准2 mg/ m3; 盐酸MAC类比监测结果为4.5 mg/ m3,低于国家卫生标准7.5 mg/ m3;某石化公司热电厂对燃气锅炉房噪声的监测结果经等效后不超过国家标准。

2.3职业健康监护调查资料表明,某石化公司自2000年以来委托有资质的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对其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操作人员进行了职业健康检查,检查结果没有发现职业病患者。

2.4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预评价

2.4.1选址及总平面布置

厂址所在区域尚未形成密集型的工业群体,厂区外为耕地和林地。项目周围2Km范围内无居民区。该地区不是自然疫源地。新建项目在原厂内扩建,主厂房的常轴方向为东偏南方向,夏季盛行风为西南风,夹角约为30°,小于45°。平面布局、竖向布局符合生产工艺流程,生产辅助生产区分区明确,布置合理,其总平面布置基本符合《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3]。

2.4.2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

根据毒物检测数据表明类比锅炉的防毒措施是能够达到防护效果的。新建锅炉采取了与类比锅炉相似的防毒措施,如果能够完全落实,是能达到对员工防护的目的。类比企业对锅炉房噪声的监测结果经等效后不超过国家标准,拟采取的防噪声措施是针对各类泵体和风机等机械设备,首先应该对设备制造商提出限值要求,其次做好消声和隔振的设计,采用隔声、吸音材料等,基本合理。

2.4.3生活辅助用室和应急救援措施

可研报告中未提及职业病个人防护用品,应予完善。在使用酸、碱的场所没有提及设置事故喷淋装置、洗眼器等应急救援设施,不合理。可研报告中对辅助用室的论述不全面,没有论述工人休息室、盥洗间、厕所等。

3讨论

本项目投产后可能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有氢氧化钠、盐酸、一氧化碳、二氧化碳、一氧化氮、二氧化氮、噪声等。锅炉在燃烧天然气过程中可能产生一氧化碳,所以本项目为存在严重职业病危害的建设项目。本建设项目选址符合卫生学要求;总平面布局、各装置区平面布局以及生产设备布局基本合理;生产工艺在保证生产的前提下充分考虑了职业病危害控制的要求;项目投产后可能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通过加强设计阶段的技术措施和运行阶段的管理措施以及工人的个体防护等综合措施能够达到卫生标准的要求。因此,本项目在落实控制职业病危害的补充措施、加强职业卫生管理的前提下,拟建项目在职业病危害控制方面是可行的。

4建议

该项目在初步设计中应根据本报告提出的要求和我国《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3]等现行有效的标准、规范,进一步完善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的设计;在进行初步设计时,应报卫生行政部门进行防护设施设计审查。在竣工验收阶段应委托有资质的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进行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

参考文献

[1]卫生部,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Z].

[2]卫生部卫法监发[2002]63号,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规范[Z].

[3]GB1-2010,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S].

[4]GBZ2-2007,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S].

[5]GBZ159-2004,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监测的采样规范[Z].

第6篇:职业卫生措施范文

1法律规定

《职业病防治法》关于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浓度超过国家职业卫生标准的条款适用体现在2处,一处归属于第二章前期预防中的第十三条第一项;另一处归属于第三章劳动过程中的防护与管理中的第二十四条第四款。第十三条规定“产生职业病危害的用人单位的设立除应当符合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设立条件外,其工作场所还应当符合下列职业卫生要求: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强度或者浓度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第二十四条第四款规定“发现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不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和卫生要求时,用人单位应当立即采取相应治理措施,仍然达不到国家职业卫生标准和卫生要求的,必须停止存在职业病危害因素的作业;职业病危害因素经治理后,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和卫生要求的,方可重新作业。”与此相对应的行政处罚依据条款是第六十五条第一项:“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强度或者浓度超过国家职业卫生标准的”和第五项“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经治理仍然达不到国家职业卫生标准和卫生要求时,未停止存在职业病危害因素作业的”。

2法律条款的适用

一般认为,只要发现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浓度超过国家职业卫生标准的,就可依据《职业病防治法》第六十五条第一项进行行政处罚,我们在初次处理案件时也是这样认为的。《职业病防治法》对第六十五条第一项的条文释义也这样解释:只要用人单位的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强度或浓度有一项超标的,就应当给予处罚。但是我们在制作法律文书时却发现,与此相对应的违法条款却是《职业病防治法》第二章前期预防中的第十三条第一项。所以我们觉得日常监督执法时不应适用该条款项,理由如下。

①我们现在所处罚的对象基本上是已经开办好几年的老企业,而不是新设立的用人单位。第十三条归属于《职业病防治法》第二章的前期预防,顾名思义,该条的适用范围仅限于新开办的用人单位。即产生职业病危害的用人单位,其设立除了要符合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体经济组织的设立条件外,其工作场所还要符合该条规定的职业卫生要求,确保工作场所对在该场所工作的劳动者的健康基本无害。因此,新设立的用人单位如果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浓度超过国家职业卫生标准的,可适用《职业病防治法》第六十五条第一项进行行政处罚,而非新老兴办的用人单位就不应适用该条款。

②职业病防治工作方针所决定。控制和消除职业病危害,主要从源头抓起,职业病的突出特点是不可逆性和可预防性,这两个特性决定了职业病防治工作必须以预防为主。有效的预防可以避免职业病危害产生的严重后果。控制职业病危害源头的措施主要有《职业病防治法》第二章前期预防中的职业病危害预评价审查和用人单位设立时工作场所应当符合的职业卫生要求。根据我国目前的经济状况,不可能把所有的职业病都管起来,因为这部法律的适用范围已很明确,法定职业病的范围规定为十大类115种;也不可能要求原有的老企事业单位的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都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法律容许这些单位对其劳动条件有一个整改治理的过程。所以对老企事业单位适用《职业病防治法》第六十五条第五项而不适用第一项,是法律从充分考虑了我国国情出发的。

③法律对用人单位在劳动者劳动过程中的防护与管理作出了专门的章节规定。第二十四条是关于职业病危害因素日常监测和定期检测、评价管理的规定,也就是对老的用人单位进行日常监督管理的规定。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检测、评价的目的是为了消除或减少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对劳动者健康的影响,保护劳动者健康。因此,发现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不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和卫生要求时,法律规定用人单位应当立即采取相应的治理措施,治理后仍然达不到国家职业卫生标准和卫生要求的,必须停止存在职业病危害因素的作业。如未停止存在职业病危害因素作业的,就可依法查处。

3适用第六十五条第五项应注意的问题

①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监测至少2次。第1次监测结果是发现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不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的线索,第2次监测结果是确定用人单位采取相应治理措施后,是否达到国家职业卫生标准。当然第2次监测必须是监督监测。

②要有足够的整改治理时间

发现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不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的线索后,必须要给用人单位留有足够的整改治理时间,并要有督促用人单位采取相应治理措施的卫生监督意见书。在第2次监督监测时必须要取得用人单位已经采取相应治理措施的证据材料,如现场检查笔录、询问笔录、照片等。第2次监督监测结果仍然不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的,其检测检验报告书宜以送达回执签收,告知用人单位必须停止存在职业病危害因素的作业,否则应负相应法律责任的事项,并做好询问笔录。

③监督检查

第2次监督监测结果送达后,可择期对用人单位生产现场进行监督检查。如未停止存在职业病危害因素作业,又不进行治理的,才可以给予警告,责令立即改正的行政处罚。这里边作出“立即改正”,而不是“限期改正”,是因为我们警告的指向是用人单位未停止存在职业病危害因素作业的行为,而不是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不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的事实。即在用人单位未经确认其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前,不得继续从事存在该职业病危害因素的作业。而且,《职业病防治法》第二十四条第四款也明确规定:“……职业病危害因素经治理后,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和卫生要求的,方可重新作业”,如果“限期改正”有放任危害继续之嫌疑。

④发现用人单位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不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的线索后,如果说用人单位不采纳卫生监督部门的意见,不采取相应的治理措施,则不宜适用本条第五项,而应适用本条第二项关于“未提供职业病防护设施或提供的职业病防护设施不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而进行查处。

(收稿日期:2006-12-15)

第7篇:职业卫生措施范文

通过开展活动强化了职业卫生监督执法工作,推动落实《职业病防治法》和《工作场所职业卫生监督管理规定》,明确监管责任和各项要求,严厉查处各类职业卫生违法违规行为,促进用人单位加强职业卫生管理,落实职业病防治各项措施,改善用人单位工作场所环境和条件,切实保护劳动者的健康权。

我镇按照属地管理的原则,确定了重点领域与重点企业,包括非煤矿山、危险化学品厂、木质家具制造厂。检查内容参照《用人单位职业卫生基础建设主要内容及检查评判表》(皖安监健〔2013〕42号文印发),全面检查用人单位执行《职业病防治法》、国家安全监管总局有关规章以及职业卫生标准情况。

二、统一了集中执法时间阶段

我镇与上级同步分四个阶段开展了集中执法。

㈠动员部署阶段(7月15日前)。根据执法检查的重点行业领域,结合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情况,对全镇开展检查的用人单位数量进行摸底调查,明确检查用人单位名录,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和执法计划,并认真组织实施。同时动员用人单位按照《用人单位职业卫生基础建设主要内容及检查方法》开展自查自纠,加快存在问题的自我治理。

㈡全面执法、整改治理阶段(7月16日至10月31日)。按照重点检查内容,对用人单位开展执法检查活动。对执法检查中发现的各类违法违规行为,依法给予警告、罚款、责令停止产生职业病危害的作业等行政处罚;问题严重的,依法通过有关途径予以关闭;对查出的问题,做好书面记录,逐条提出整改措施、明确时限要求,确保整改到位。

㈢认真总结、巩固成效阶段(11月1日至11月10日)。执法检查活动结束后,做好执法信息的汇总并认真总结,不断提高执法能力,促进职业病防治工作真正落到实处。

三、突出了重点查处行为

我镇在全面检查用人单位依法履行职责的基础上,重点对以下违法违规行为进行查处:

⑴没有建立职业卫生责任制、职业卫生管理制度和职业卫生档案的;

⑵没有按规定向安全监管部门申报职业病危害项目(因素)的;

⑶建设项目没有开展职业卫生“三同时”的;

⑷工作场所没有设置职业病防护设施的,没有在职业病危害严重岗位设置警示标识的;

⑸没有对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定期检测的;

⑹没有为劳动者提供合格个体防护用品的,特别是劳务派遣用工单位没有为劳务派遣工发放合格个体防护用品;

⑺没有按规定组织劳动者进行职业健康检查;

⑻不按规定及时向安全监管部门报告新发职业病例、疑似职业病例的。

四、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通过近5个月四个阶段的努力,全镇开展“工作场所职业卫生监督执法年”活动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㈠广泛深入地宣传了《职业病防治法》和《工作场所职业卫生监督管理规定》等法律法规。通过广泛深入地宣传,使用人单位和从业人员进一步提高了职业病卫生法律意识,职业病防范措施和方法,切实保护劳动者的健康权,促进了用人单位依法履行职责。

第8篇:职业卫生措施范文

Abstract: Formaldehyde is a colorless, flammable gas with a strong pungent odor. Once the formaldehyde in the workplace leaking and workers can easily be poisoned, and it has a bad effect on the operator's health. Based on the investigation and analysis about the occupational hazards on workplace. Establishing the index system of formaldehyde occupational hazard control measures. Then, the Fuzzy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FAHP) was applied to calculate and rank the various factors' weight of countermeasure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occupational health management is the primary factor on controlling occupational hazards of formaldehyde, the follows are factors that protective equipment factors and operating personnel factors, environmental factors factor is the last. And it can put forward the key of occupational hazard countermeasures of formaldehyde on the operations personnel and have the certain reference value to enhance the occupational disease prevention.

关键词: 甲醛;职业危害控制;模糊层次分析法;指标体系

Key words: formaldehyde;occupational hazard countermeasures;Fuzzy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index system

中图分类号:R1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5)30-0033-03

0 引言

目前,我国职业危害形势依然十分严峻,而急、慢性职业中毒已经成为仅次于尘肺病的第二大职业病[1]。随着我国制造业的日益发展,以及国内外对合成树脂、塑料、橡胶、皮革、染料等工业制品的需求量的增大,职业接触甲醛的作业人员的数量日益增加,且随着工龄的增长,甲醛对作业人员长期暴露所致的健康危害逐渐显现。

建立和完善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是控制甲醛的职业危害以及其它职业病的重要的措施。本文通过建立工作场所甲醛职业危害控制措施的指标体系,通过专家调查法,排出各级指标的优先顺序,然后利用模糊层次分析法确定甲醛职业危害控制措施的各级指标的权重。

1 甲醛的理化特性

1.1 甲醛的性质

甲醛(formaldehyde,CH2O)是一种无色并具有强烈刺激性气味、且易燃的气体,相对分子质量为30.03,沸点-19.5℃,易溶于水、醇和醚[2]。甲醛作为一种重要的有机原料,其用途广泛,在制造合成树脂、塑料、橡胶、皮革、染料以及木材加工、消毒和防腐等过程中均有直接接触机会。

1.2 甲醛的职业危害

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在2006年将甲醛确定为1类致癌物,即对人类及动物均致癌――“sufficient evidence of carcinogenicity”,在我国有毒化学品优先控制名单中,甲醛排名第二位。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职业卫生标准》GBZ2.1-2007的有关规定,工作场所空气中甲醛容许浓度为0.5mg/m3。

甲醛对眼部、呼吸道的刺激作用是甲醛最明显的健康危害[3]。暴露于甲醛蒸气中,会引起结膜炎,角膜炎,鼻炎,支气管炎;严重者会出现喉痉挛、肺水肿、肺炎以及皮肤刺激;浓溶液可引起皮肤凝固性坏死。口服灼伤口腔和消化道,可发生休克,肾脏和肝脏损害可能发生。长期暴露于低浓度甲醛的环境中,会引起轻度眼、鼻、咽喉刺激症状以及皮肤干燥、皲裂等。

2 模糊层次分析法基本理论

层次分析法[5](AHP)是由美国著名的运筹学家 SAATY 教授于 20世纪 70 年代中期提出的一种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系统化的、层次化的分析方法。然而传统的层次分析法其标度方法不能很好地反映评价人员主观判断的模糊性,会对判断结果的准确性产生影响。通过引入模糊数学的方法,克服了层次分析法的局限性以及人类思维的主观性,较好地保证了权重系数的客观性和准确性,这种方法称为模糊层次分析法[6-7]。

FAHP的计算步骤如下:

①分析系统之中各级要素之间的关系,并建立系统的评价指标体系。

②对同一层次的因素,以上一层次的某一准则,进行两两比较,决定其重要程度,按公式

3 工作场所甲醛职业危害控制措施的指标体系

做好职业卫生监管涉及到企业管理人员的安全素养、基层作业人员的职业卫生意识等方面,关系到企业的健康发展以及职工职业健康的权利和利益。企业各级领导部门要充分认识职业卫生健康监督的重要性并切实增强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并形成对职业卫生高度重视的态势,将职业危害防护与安全生产工作共同部署、推进、考核。对于工作场所甲醛的职业危害,基于以下四个方面提出控制措施:

3.1 防护措施

建立健全的甲醛检测与评价制度,加强检测和告知工作;针对甲醛制定高毒作业场所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作业场所内设置公告栏、警示线、警示标识。生产过程的连续化,生产设备的密闭化、自动化以及必要的通风和局部换气设施能有效减少空气中甲醛的含量。对于一些达不到卫生要求的操作,对作业人员发放呼吸器官、眼部、躯体防护装备,防止甲醛对作业人员的呼吸道、眼部以及皮肤的刺激和损伤并建立完善的应急处理方案。

3.2 职业卫生管理

企业应当依托卫生行政组织系统,建立职业卫生管理组织机构,建立定期的检测制度并将检测结果公示,建立职业卫生档案和劳动者健康监护档案,按照行政区域和组织系统管理职业卫生工作。企业相关部门按要求对作业人员进行上岗前的职业卫生培训和在岗期间的定期职业卫生培训,普及职业卫生知识,督促劳动者遵守职业病防治的法律、法规、规章、国家职业卫生标准和操作规程[11]。通过开展经常性职业卫生监督工作,保证作业人员处于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中。

3.3 作业人员

作业人员应当提高自身的职业卫生意识,了解甲醛可能导致的健康危害,主动学习并了解职业卫生相关的知识及法律法规;在卫生条件达不到国家相关标准时,主动要求佩戴相关卫生防护装备;定期参加企业组织的体检,对甲醛可能导致的发病部位重点检查;对于患有呼吸系统疾病、皮肤疾病、眼病患者及对甲醛过敏者,不应从事接触甲醛的操作。

3.4 环境卫生

工作场所合理的平面布置可以有效地减少作业场所空气中的甲醛浓度,对于可能造成甲醛污染的工艺设备应尽量布置在独立场所,防止污染其它的工作区域。当作业场所内甲醛浓度监测超标时,应立即停止作业并安排专业人员对可能造成泄漏的区域进行排查并整改;设置相关的辅助设施,如更衣室、淋浴间等,避免游离的甲醛附着在工人的衣物上对工人的日常生活造成影响。

综上所述,建立工作场所甲醛职业危害控制措施的指标体系,如图1所示。

4 甲醛职业病危害控制措施评价

4.1 构造优先关系判断矩阵

通过专家调查法,对各级指标的系统性、综合性、科学性以及适用性四个方面进行打分,将各级指标的优先关系进行综合排序,得出优先关系的判断矩阵,如表1~表5所示。

4.2 层次单排序

4.3 层次总排序

通过相对权重的合成,计算二级指标层元素相对于目标层层次的权重,实现层次总排序,如表6。

从表6可以看出,预防工作场所甲醛职业危害最有效的措施是通过经常性的职业卫生监督和行政管理的手段提高作业人员的职业卫生意识,定期的对作业环境中甲醛浓度进行监测以及体检,并利用各种防护手段降低甲醛对作业人员的身体危害,从而使作业人员能够保证身心健康。

5 结语

①针对目前职业危害情况仍不容乐观的问题,在建立工作场所甲醛职业危害控制措施指标体系的基础上,利用模糊层次分析法,通过专家打分法对各项指标的主观评分,确定了甲醛职业危害的各项控制措施的优先关系。

②重视职业卫生管理,使企业各级主管和部门关注企业员工身体健康的体现;领导层的重视才能保证卫生防护设施的落实,各项管理制度和措施不会流于表面,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减少甲醛对于劳动者的产生的危害。

③本文中的部分指标参数设置目前还有待细分,各级指标的优先关系由于是通过专家讨论得出的,还不能真实准确地反映出现场情况,尚需要更深的研究才能使结果更加真实、可靠。

参考文献:

[1]王善文,刘功智,任智刚,等.基于层次分析法的有毒作业场所职业危害程度分级指标研究[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09,06:176-180.

[2]蒋守芳,于立群.甲醛危害的人群研究[J].职业卫生与应急救援,2006,03:164.

[3]杨玉花,袭著革,晁福寰.甲醛污染与人体健康研究进展[J]. 预防医学,2005,01:68-71.

[4]SAATY T L. The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M]. New York:McGrwa-Hill, 1980.

[5]徐杨,周延,孙鑫,等.基于模糊层次分析法的矿井安全综合评价[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9,05:147-152,179.

[6]Chang,D.Y.Applications of the extent analysis method on fuzzy AHP [J]. European Journal of Operational Research,1996, 95: 649-655.

第9篇:职业卫生措施范文

关键词:职业卫生现状;调查;评价

某啤酒厂采用国际一流水平的设施,年产20万千升啤酒,受其委托,对工作场所[1]进行职业卫生现状调查与评价。

1 内容与方法

1.1 调查内容

主要调查内容包括用人单位基本情况、生产工艺流程、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及接触水平、职业病防护设施、个人使用的职业病防护用品、职业卫生管理、职业健康检查等。

1.2 评价方法及依据

采用职业卫生检测、职业卫生现场调查、检查表法等,依据主要有《工作场所职业卫生监督管理规定》安监总局令第47号,《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1-2010,《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GBZ2-2010以及《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GBZ188-2014等法规、标准以及用人单位提供的基础资料。

1.3 检验检测方法

现场采样方法及采样点位设置按《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监测的采样规范》GBZ159-2004执行[2];粉尘浓度检测采用滤膜称重法,氢氧化钠采用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3],盐酸采用离子色谱法[3],硫酸采用氯化钡比浊法[3],硫化氢采用硝酸银比色法[3],氨采用纳氏试剂分光光度法[3],二氧化碳、噪声采用仪器直读法[4]。

2 结果

2.1 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

根据用人单位使用的原辅材料料分析,该厂存在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为:粉尘(矽尘、谷物粉尘)、毒物(氢氧化钠、盐酸、硫酸、硫化氢、氨、二氧化碳)、物理因素(噪声、高温)。

2.2 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及个人防护用品

粉尘、毒物控制措施:采用自动化的PLC控制系统;原料输送皮带,糖化锅、过滤罐、发酵罐均为密闭设备;制冷站设置氨浓度检测器及事故排风装置;发酵过程产生的二氧化碳,设置二氧化碳回收系统,经冷凝后成液态二氧化碳;谷物投料及破碎工段设置除尘器;在包装车间、危化库、发酵罐区、公用工程、理化实验室、污水处理站安装轴流风机进行机械通风。

防噪声措施:优先选用噪声较低的设备并在设备相应位置配置减震装置和消声器;将噪声较大的设备置单独不知,并安装减震基础和隔声罩。

防高温措施:产生高温的车间纵轴与当地夏季主导风向相垂直,有利于热量的扩散;高温车间设有天窗,墙壁设有轴流风机和窗户;高温设备如糖化锅、换热器等外壳设置保温层;对外表面温度高于50℃的设备、管道及附件置隔热层。

个人防护用品:护目镜,防酸碱手套,耳塞(型号:3M 8100),防尘口罩(型号:3M N95)。

2.3 应急救援

该企业可能存在以下急性职业危害:

(1)酿造部糖化工段糖化区存在氢氧化钠、硝酸储罐及管道泄漏时产生化学灼伤及高温烫伤和中暑;

(2)酿造部动力工段制冷间存在贮氨器及管道泄漏时产生化学灼伤、急性氨中毒;空压机房二氧化碳回收装置泄漏,产生急性单纯窒息性气体中毒;空压机房换热器存在高温烫伤;

(3)酿造部污水处理站加酸间存在盐酸储罐及管道泄漏时产生化学灼伤;集水井间、IC间、压力调节室存在急性硫化氢中毒;化验室使用硫酸、盐酸时产生化学灼伤;

(4)包装部洗瓶机操作工位存在氢氧化钠储罐及管道泄漏时产生化学灼伤、及高温烫伤和中暑;包装部瓶场存在高温中暑;⑤化验室使用硫酸、盐酸时产生化学灼伤。

急性职业危害防护措施:

(1)可能存在急性中毒的工作场所设置有应急通风设施;

(2)可能存在化学灼伤的工作场所设置喷淋洗眼装置;

(3)办公室配备应急药箱,急救箱内配有常见的急救药品;厂区设置有应急通道及风向标。

2.4 职业卫生管理调查

用人单位建立了职业卫生管理领导小组,下设安环部,配有专职人员负责职业卫生管理工作,建立有《建设项目职业卫生“三同时”管理制度》、《职业健康监护及档案管理制度》、《职业病危害告知制度》、《职业病危害申报制度》、《职业卫生宣传教育与培训制度》、《职业危害防护设施维护检修制度》、《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及评价管理》、《职业病危害事故处置与报告管理制度》、《职业病危害应急救援预案》。现场查阅资料,该厂均按照制定的各项制度实际情况进行职业卫生管理工作。

2.5 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结果

2.6 职业健康检查

从该厂连续三年职业健康检查报告分析:用人单位每年对一线作业工人按照《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5]GBZ188-2014进行一次职业健康检查,体检项目有: 内科常规体检、肺功能、胸部X射线检查、纯音气导听阈测试、心电图等,检查结果显示均未发现职业禁忌证和疑似职业病。

3 讨论

3.1 评价

用人单位总体布局、生产工艺及设备布局、建筑卫生学、辅助卫生用室的设置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要求,职业卫生管理机构健全,现有职业病防护设施、个人防护用品基本满足实际防护需要。

3.2 建议

(1)发酵工段硅藻土添加处设置除尘设施,污水处理站集水井间、污水处理站IC间设置强制通风设施,污水处理站化验室设置通风橱及喷淋洗眼器;

(2)污水处理站集水井间、污水处理站IC间设置强制通风装置及与排风系统相连锁的硫化氢报警装置,污水处理站压力调节室设置与排风系统相连锁的硫化氢报警装置;

(3)委托具有资质的职业卫生服务机构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检测点位应覆盖存在职业危害的岗位和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的人员。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GBZ 224-2010,职业卫生名词术语[S].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

[2]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GBZ159-2004 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监测的采样规范[S].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

[3]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GBZ160-2004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S].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