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食堂垃圾处理方案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餐厨垃圾,是指居民日常生活以外的食品加工、饮食服务、单位供餐等活动中产生的剩菜剩饭等垃圾和废弃食用油脂。
本办法所称废弃食用油脂,是指不能再食用的动植物油脂和各类油水混合物的总称,包括煎炸过食品不能再食用的油脂、餐厨垃圾中的油脂以及油水混合物和经油水分离器、隔油池等分离处理后产生的油脂等。
第三条本市市辖区范围内餐厨垃圾的产生、运输、处理服务及其相关管理活动须遵守本办法。
第四条市市容环境卫生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全市餐厨垃圾收集、运输、处理服务和利用的监督、管理和协调工作。
区市容环境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具体负责本辖区范围内餐厨垃圾收集、运输服务的日常管理工作。
第五条本市的食品安全部门负责食品安全的协调、检测与评价工作,依法组织协调开展对食品安全重大事故的查处;质量技术监督部门负责对以餐厨垃圾为原料加工而成的产品质量、标准监督管理;市工商管理部门负责本市食用油市场监督管理,建立涵盖食用油生产、包装、储存、运输、销售等环节的溯源体系,防止废弃食用油脂流入食用油市场;卫生部门负责食用油消费环节的监督管理,对使用废弃食用油脂加工各种食品的行为进行查处;环境保护部门负责对餐厨垃圾产生和处理服务单位的污染防治措施进行监督管理;畜牧部门负责对本市牲畜饲养场的监督,禁止使用餐厨垃圾直接饲养牲畜。
市发展改革、规划、旅游、财政等有关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协同实施本办法。
第六条餐厨垃圾处理以政府主导、统一管理、社会参与、综合利用的原则进行。
倡导文明的餐饮方式,鼓励减少餐厨垃圾的产生。
鼓励开展对餐厨垃圾处理的科学研究和工艺改良,促进餐厨垃圾的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
第七条对在餐厨垃圾源头减量和资源化利用方面做出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由市人民政府给予表彰和奖励。
第八条餐厨垃圾由市主管部门通过招标的方式委托具备审批条件的单位统一收集、运输和处理服务。
第九条食品加工、餐饮服务、单位食堂等餐厨垃圾产生单位有义务缴纳餐厨垃圾运输、处理服务费。餐厨垃圾运输、处理服务费参照城市生活垃圾运费、处理服务费的方式收取和支付,其收费标准由市主管部门会同市价格主管部门另行制定。
第十条餐厨垃圾产生单位应当遵守下列规定:
(一)每季度向所在地的区主管部门如实申报产生餐厨垃圾的种类、数量;
(二)餐厨垃圾与其他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分别单独收集、储存;
(三)餐厨垃圾统一使用餐厨垃圾收集、处理服务单位提供的标有“餐厨垃圾收集容器”字样的专用标准容器收集。收集容器应保持完好、密闭、整洁。产生废弃食用油脂的,还应当按照环境保护管理的有关规定,安装油水分离器或者隔油池等污染防治设施;
(四)保证当天产生的餐厨垃圾当天得到运输。
第十一条凡从事餐厨垃圾收集、运输、处理服务业务的企业,必须获得主管部门的审批许可;未经审批许可的,禁止从事餐厨垃圾收集、运输、处理服务。
申请从事餐厨垃圾收集、运输服务的条件:
(一)申请人是依法注册的企业法人,注册资本不少于人民币300万元;
(二)拥有防臭味扩散、防遗撒、防渗沥液滴漏功能的餐厨垃圾运输车辆;
(三)具有健全的技术、质量、安全和监测管理制度并能得到有效执行;
(四)具有合法的道路运输经营许可证、车辆行驶证;
(五)具有固定的办公及机械、设备、车辆停放场所。
申请从事餐厨垃圾处理服务的条件:
(一)申请人是依法注册的企业法人,注册资本不少于人民币500万元;
(二)餐厨垃圾处理设施的选址符合城乡规划,并取得规划许可文件;
(三)处理能力不少于100吨/日;
(四)有至少5名具有初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的人员,其中包括环境工程、机械、环境监测等专业的技术人员。技术负责人具有5年以上餐厨垃圾处理服务工作经历,并具有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
(五)具有完善的工艺运行、设备管理、环境监测与保护、财务管理、生产安全、计量统计等方面的管理制度并能得到有效执行;
(六)具有完善的废水、废气、废渣等处理残余物达标处理排放方案;
(七)有控制污染和突发事件预案。
个人不得从事餐厨垃圾收集、运输、处理服务。
第十二条食品加工、饮食服务、单位食堂等餐厨垃圾产生单位应与经审批许可的餐厨垃圾运输服务单位签订运输合同,报所在地的区主管部门备案并取得回执。在办理《污染物排放许可证》、《生产许可证》、《卫生许可证》和年审时,餐厨垃圾产生单位应向环保、质监、卫生管理部门提供运输服务合同和回执。环保、质监、卫生管理部门在进行执法检查时,要对运输服务合同的签订情况进行检查。
第十三条餐厨垃圾运输服务单位应遵守下列规定:
(一)运输工具应具有市主管部门颁发的《*市餐厨垃圾准运证》;
(二)不得将餐厨垃圾和其他生活垃圾混合收集、运输;
(三)应当日运送至处理服务单位,转运期间不得存放;
(四)实行完全密闭化运输,在运输过程中不得滴漏、撒落;
(五)运输工具外观应当保持整洁和完好状态。
第十四条餐厨垃圾运输服务单位应当每月向餐厨垃圾产生单位所在地的区主管部门申报运输的餐厨垃圾数量、处理去向等情况。
第十五条从事餐厨垃圾处理服务的单位应当遵守下列运行管理规定:
(一)除正常检修外,应保持处理设施持续稳定运行。检修应提前15天书面报告市主管部门;
(二)设置并定期检测、维护垃圾计量系统;
(三)设立安全机构及专职安全管理人员,健全及落实安全管理制度,配套安全设施,制定有关安全应急预案,保证处理设施安全运行。
(四)按照环境保护的有关规定,在处理过程中采取有效的污染防治措施;
(五)生产产品应当符合国家质量标准;
(六)禁止接收、处理未经过审批许可的单位或个人运送的餐厨垃圾;
(七)禁止将废弃食用油脂加工后再作为食用油脂销售。
第十六条从事餐厨垃圾处理服务的单位应当每月向市主管部门申报处理的餐厨垃圾来源、数量、产品流向、运行数据等情况。
第十七条餐厨垃圾产生、运输、处理服务实行联单制度。联单是餐厨垃圾处理服务单位结算运输、处理服务费的主要依据。联单共五联,餐厨垃圾产生单位、运输服务单位、处理服务单位、市和区主管部门各一联。联单由餐厨垃圾运输服务单位向所在地的区主管部门申请领取。
第十八条餐厨垃圾每次运输,产生单位应当如实填写联单中产生单位栏目,并加盖公章或签名,经交付餐厨垃圾运输服务单位核实验收签字后,联单第一联由产生单位自留存档,联单第二联及其余各联交付运输服务单位随餐厨垃圾转移运行。
第十九条餐厨垃圾每次运输,运输服务单位应当如实填写联单中运输服务单位栏目,将餐厨垃圾运抵集中处理地点。联单由处理服务单位验收签字后,运输服务单位将联单第二联自留,第三、四、五联随转移的餐厨垃圾交付处理服务单位。
第二十条处理服务单位每次接收运输服务单位运送的餐厨垃圾,应当按照联单填写的内容对运输服务单位交付的餐厨垃圾核实验收,并如实填写联单中处理服务单位栏目,加盖公章。
处理服务单位应将联单第三联自留存档,第四联每月报送餐厨垃圾产生单位所在地的区主管部门,第五联每季度报送市主管部门。
第二十一条餐厨垃圾产生、运输和处理服务单位应遵守下列规定:
(一)禁止将餐厨垃圾排入下水道或以其它方式随意倾倒;
(二)禁止将餐厨垃圾提供给未经主管部门审批许可的运输、处理服务单位进行运输、处理;
(三)禁止将餐厨垃圾直接作为畜禽饲料;
(四)禁止将废弃食用油脂或其加工产品用于食品加工。
第二十二条运输餐厨垃圾的集散点、储存场地及其设施,必须符合市容环境卫生以及环境保护的要求。
第二十三条市、区主管部门通过设立举报热线等方式,受理群众对餐厨垃圾产生、运输和处理服务单位违法行为的举报和投诉,并及时查处。
第二十四条市、区主管部门应当加强对餐厨垃圾收集、运输、处理服务活动的监督检查。被检查的单位或者个人应当如实反映情况,提供与检查内容有关的资料,不得弄虚作假或者隐瞒事实,不得拒绝或者阻挠管理人员的检查。
第二十五条餐厨垃圾产生单位违反本办法第十条规定的,由主管部门责令改正,并视其情节轻重,可处以500元以上1000元以下罚款。
第二十六条违反本办法第十一条规定,未获得主管部门审批许可从事餐厨垃圾收集、运输、处理服务的,由主管部门责令停止违法活动,并视其情节轻重,对从事餐厨垃圾收集、运输的,可处以1000元以上3000元以下罚款;对从事餐厨垃圾处理的,可处以10000元以上30000元以下罚款。
第二十七条违反本办法第十三条第(一)项规定,未取得《*市餐厨垃圾准运证》从事餐厨垃圾运输的,由主管部门责令停止违法活动,视其情节轻重,可处以100元以上500元以下罚款。
违反本办法第十三条第(二)项、第(三)项、第(四)项、第(五)项规定的,由主管部门责令改正,并视其情节轻重,可处以500元以上1000元以下罚款。
第二十八条违反本办法第十五条第(一)项、第(二)项、第(三)项、第(六)项规定的,由主管部门责令改正,并视其情节轻重,可处以5000元以上10000元以下罚款。
违反本办法第十五条第(四)项规定未实现环保处理和达标排放的,由环保部门要求整改并按照有关环保法规和规章进行处罚。
违反本办法第十五条第(五)项规定,生产产品质量不符合国家和当地质量标准的,不得出厂销售。
违反本办法第十五条第(七)项规定的,由工商部门依据相关规定进行查处。
第二十九条违反本办法第十六条规定,餐厨垃圾处理服务单位每月未向市主管部门申报处理的餐厨垃圾来源、数量、产品流向、运行数据等情况,由市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并视其情节轻重,可处以1000元以上3000元以下罚款。
第三十条违反本办法第二十一条第(一)项、第(二)项、第(三)项规定的,由主管部门责令改正,并视其情节轻重,可处以1000元以上3000元以下罚款。
违反本办法第二十一条第(四)项规定的,由卫生部门依据相关规定对食品加工、餐饮服务、单位食堂等餐厨垃圾产生单位进行查处。
第三十一条违反本办法第二十二条规定,运输餐厨垃圾的集散点、储存场地及其设施,不符合市容环境卫生以及环境保护要求的,由主管部门和环保部门按照《*市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和相关环保法规的有关规定进行处罚。
第三十二条市、区主管部门和其他有关管理部门及其工作人员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不履行监督管理职责,或者发现违法行为不依法查处的;
(二)利用职务之便,索取、收受他人财物或者谋取其他利益的;
(三)有其他、、行为的。
第三十三条当事人对有关管理部门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的,可以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
1 高校食堂饮食营养卫生管理工作的重要性
大学生正处于身体发育、学习知识的关键时期,合理的营养能够有效补充学生身体和大脑的能量消耗,使学生保持良好的精神面貌,保证学习的效率。同时高校食堂是人员比较密集的地方,饮食营养卫生一旦出现问题,就会带来严重的后果。轻则影响学生健康,重则危及学生的生命安全。也将面临重大的社会舆论压力,更会对学校的社会形象造成无法弥补的负面影响。
2 高校食堂饮食营养卫生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2.1 饮食营养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 饮食营养是满足人体生理所需的能量和各种营养素的需求,通过合理的饮食搭配及烹调技术来实现。在高校食堂管理过程中,通常由一日三餐多类型的饭菜选择来为学生提供所需的营养。存在的问题如下:①管理人员缺乏相应的理念。高校食堂管理人员往往不注重饭菜营养的满足,只是单纯的想着学生能够“吃饱”就可以了,管理人员自身缺乏营养观念,极大程度阻碍了学校食堂饮食营养发展的道路,学生日常就餐仅仅停留在“吃饱”层面上,没有条件“吃好”,极大地影响了学生的身体健康,长期下去学生由于营养失衡会出现营养不良或者营养过剩等现象。②食堂厨师技术水平低。通过调查了解,高校学生对学校食堂饭菜质量普遍不是很满意,认为学校食堂的饭菜色、香、味、型欠佳,就餐食欲不高,品种不够多样化,质价不相符等。在学生眼中,食堂饭菜可不可口才是他们最关心的问题,所以,高校食堂需加强对厨师烹调技术水平的培训,只有厨师懂得营养配餐,烹调水平提高了,才能烹制出学生满意的美味饭菜。
2.2 饮食卫生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 高校食堂饮食卫生管理包括很多方面,主要指就餐环境卫生、食品安全卫生以及厨房环境卫生,这三方面的管理出现问题将直接影响大学生的身体健康。
就餐环境卫生。就餐环境主要是指食堂餐厅环境的文化氛围、餐桌椅、地面、物品摆放、垃圾处理等方面。食堂就餐环境差,会影响到学生就餐的食欲,也为细菌的滋生和传播创造了条件。有些高校食堂的餐桌椅仅是进行了简单的擦拭,看起来很干净实际上却非常脏。保洁员有时对食堂角落卫生不关心,垃圾丢弃的现象时有发生,尤其是夏天造成蚊蝇密集,严重威胁学生就餐安全,再有就是消毒工作做得不到位,没有系统专业的消毒规划和实施方案。
食品安全卫生。既包括食品来源又包括对剩余食品的处理。有些高校的食堂对外承包,原料的采购把关不够严格,或者对于食品的安全缺乏合理的检测制度,导致食品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外包的服务窗口对于剩菜剩饭的处理,有时会不尽如人意,为了节约成本进行二次使用等。
厨房环境卫生。厨房是食品加工的场所,应该保证卫生条件良好,定期消毒,一般高校食堂制度制定的很好,但是落实情况却很差,有时仅仅是在走过场,在检查时突击进行相关的清理,形式化现象严重。
3 加强高校食堂饮食营养卫生管理工作的对策
3.1 饮食营养方面管理对策 合理的食物搭配是饮食营养的重要前提。高校食堂工作人员要有基本的营养配餐观念,在食堂饭菜种类上进行合理的安排,在保证学生吃饱的基础上尽量吃好,使大学生的饮食营养能够满足身体的需求。①提升食堂工作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合理的营养搭配需要高水平人员的指导,学校要配备专业的营养师和厨师,从学生基本的一日三餐着手,对食物进行营养上的合理搭配,保证菜肴品种的多样化和就餐的质量。食堂可以在学生中开展就餐满意度调查,对于不满意的饭菜或者服务要进行一定的调整,同时定期组织食堂相关人员参加培训,不断提升工作人员技术水平。也可定期聘请专家进行指导,为学校食堂制定相关饮食营养配餐计划及实施方案等。②增强管理人员的服务理念。高校食堂的管理人员是为就餐学生服务的,平时工作需要加强服务意识,可以利用宣传栏或咨询台进行饮食营养、卫生安全知识方面的宣传,让学生明白饮食营养的重要性,为就餐学生提供专业的饮食营养搭配方面的建议,便于学生进行合理的食物选择。
3.2 饮食卫生管理方面对策 合格的管理是高校食堂卫生安全的保证,所以要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充分发挥管理人员的监督责任,引进先进的技术设施,保证卫生安全。①制定规范的管理制度。合理的制度是高校食堂卫生管理的有效依据,针对就餐环境卫生,食品安全卫生,以及厨房环境卫生必须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作为约束,做到有章可循,有据可依,从而确保食堂卫生合格。②发挥监督职能。保证食品安全的重要方式就是透明化,这样既能保证管理人员行使监督的职责,同时也能充分发挥大众的力量,保证高校食堂管理在各个环节都按照相关规定进行,避免制度的形式化。
垃圾中转 竖式压缩转运 渗沥液处理 前端植物液喷淋+末端生物除臭中图分类号: C35
文献标识码: A
某市原固中转站担负着市区每天2500t左右的生活垃圾中转运输任务,根据火车北站建设规划,该中转站需要进行搬迁。
新中转占地150亩,总建筑面积33724m2,采用竖式压缩转运工艺,设计日转运规模4000t/d,属大型Ⅰ类转运站。市区的生活垃圾经转运压缩后,运送至垃圾处置厂进行无害化处置。渗沥液收集后,经站内渗沥液处理厂处理至纳管标准,与生活污水一同输送至周边城市污水厂进行深度处理。本工程已于2012年5月投入运行,运行效果良好。1.项目功能及建设规模1.1服务范围
市区转运生活垃圾(含部分餐厨垃圾)。1.2功能定位
根据城市环境卫生规划和可持续发展要求,新中转站的基本功能为:压缩中转。
此外,考虑恶劣天气期间,高速公路关闭等应急情况,布置垃圾应急暂存车间。为满足基地正常运营,布置机修车间、加油站、渗滤液处理站、生物滤池等辅助设施,使之成为城市垃圾中转为主的综合性的现代化垃圾转运处理基地。
同时预留远期空间,规划大件垃圾处理和餐厨垃圾转运区域,但相关工艺设备暂不选择。图1 主要工艺1.3 物料平衡分析1.3.1 垃圾产量预测1.3.1.1人口规模
根据该市总体规划,结合服务范围内人口增长特点,在未来10年中(至2020年),常住人口数量增长较快,增长率约为1%,流动人口增长率约5%。2020年后,人口增长逐步趋缓,常住人口增长率按0.5%考虑,流动人口增长率取1%。表2 服务范围各片区居民人口预测表1.3.1.2垃圾产量
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比照类似城市经验,预测至2020年,人均日产生活垃圾逐步增长至1.40 kg/人・d;2020年~2030年间,该指标缓慢增长至1.45 kg/人・d。
同时,随着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和减量化措施的大力推行,垃圾源头回收率必然呈上升趋势。考虑2011年该市生活垃圾源头回收率为5%,至2020年达到8%后趋于稳定,由此对生活垃圾收运量预测见下表:表3 生活垃圾收运量预测表(双因素法)1.4工程建设规模
根据物料平衡测算,在预测中期(2020年),新建中转站年平均垃圾日转运量为3590t/d,高峰季节垃圾日转运量为3946t/d。应急工况转运量为5368t/d。由此确定工程建设规模如下:
中转车间:4000t/d。应急暂存车间:12000t,分6天量转运,转运能力主要通过延长作业时间实现。同时规划远期建设,大件垃圾处理车间:50t/d,餐厨垃圾脱水转运:200t/d。1.5工程建设标准1.5.1固废处理
作为固体废弃物中转站,生活垃圾、餐厨垃圾等物料在新中转站进行中转。新中转站除需满足各种条件下的中转运输和暂存要求外,对大件垃圾、餐厨垃圾尚需具备破碎或预脱水等预处理功能。1.5.2渗沥液及污水处理
转运作业中产生的渗沥液、车间地面及车辆冲洗废水等生产废水经过站内渗滤液处理站处理,达到《污水排入城市下水道水质标准》表1标准,与生活污水一同排入周边污水处理厂进行深度处理。1.5.3废气处理
中转车间、应急暂存车间产生的恶臭污染物排放执行《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GB14554-1993)表1二级标准;
大件垃圾破碎产生的粉尘排放满足《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表2中无组织排放监控浓度限制标准;
燃油锅炉产生的废气满足《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二类区II时段标准;
食堂废气执行山东省《饮食业油烟排放标准》(DB37/597-2006)相应标准。1.5.4噪声控制
选用低噪声设备,对高噪声设备采取有效的减振、隔声、消声等降噪措施,确保厂界噪声满足《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3类标准。2.工艺技术方案2.1总体工艺路线
中转车间采用竖式压缩工艺和设备,工艺先进、节能且利于臭气控制,所有作业操作均在先进的液压控制系统及由PLC程序控制的自控系统下自动、手动或遥控完成,所有装置连接紧密、牢固、可靠,操作简单,维护保养方便。采取先进的污水处理措施和臭气控制措施,尽量减少产生二次污染,同时设置信息化管理体系,应用GIS,GPS等信息新技术,达到延长设备使用寿命、提高自动化程度、提高劳动生产效率,降低运营管理费用、降低劳动强度的目的。2.1.1称重计量系统
根据功能需要,本转运站共设置地衡4台。其中在北侧收集车出入口设置30t地衡1台,用于应急时和大件垃圾及其他物流的计量。中转车间进口设置30t地衡2台,用于供转运的垃圾物流的计量。在东侧转运车出入口设置50t地衡1台,用于转运车称重计量。地衡的控制在计量间完成。
每台汽车衡配一套AVS称重管理系统,现场还安装有车辆定位装置、红绿灯、读卡器、栏杆机等设备,实现称重过程的自动化管理,规范称重过程。同时与管理部门MIS系统的数据上传接口,实现称重数据上传公司管理系统中。系统提供数据管理,过衡数据统计,查询,报表打印等功能。称重方式双向静态整车计量。2.1.2监控系统
监控系统在日常运营中,起到保障站内各种设备作业有序,站内生产安全、调度科学合理,降低运营成本、提高运营效率等作用。新转运站监控系统主要由一套视频监控系统和一套监控管理系统组成。
视频监控系统主要完成对各泊位及采集厅、转运厅、进出口等位置的视频监控及录像。摄像监控点分别布置在容器泊位上方、收集大厅、转运厅、进出口等重要部位。通过摄像机采集监控图像并以视频信号的模式被汇聚主控制室视频监控显示器,以实现对转运站运行的实时监控和录像。
监控管理系统主要完成车辆进出站称重信息采集、垃圾车辆智能派位、车辆在位自动喷淋排风、指引转运车辆换桶、垃圾处理报表查看等功能。图2 监控系统拓扑图2.2垃圾转运工艺2.2.1转运工艺方案
为最大限度减少转运站对周边环境的影响,新中转站选用了先进的“竖式装箱压缩转运”工艺,结合“半下沉架空式”(半地下式)建筑形式,将城市景观、园林绿化、垃圾转运、环境卫生教育有机融合,同时达到提高转运效率、降低运输成本;减少交通阻塞;减少对环境的二次污染;改善环卫工人的工作环境和条件,减轻劳动强度的目的。图3 竖式压缩示意图2.2.2转运工艺流程图4 转运站工艺流程
垃圾收集车首先经称重计量后,进入转运站作业车间的卸料大厅。在车间卸料大厅内,收集车掉头、倒车,尾部对准竖直放置的容器进料口。垃圾收集车以后倾自卸或者推卸的方式将垃圾卸入容器内。
容器装满垃圾后,操作压实器沿水平导轨移动至容器的正上方,将容器内部的垃圾压缩。然后再往容器内卸入垃圾,装满后再压,直到容器内的垃圾达到设计的装载量。这时将卸料溜槽收起和将容器顶端的进料门关闭。如此即完成一次垃圾的卸料、压缩及装筒作业。容器装车时先由钢丝绳提升使容器倾斜,将容器与底架相贴,然后再缓慢地回到水平位置。转运车将装满垃圾的容器运至处置场所,完成卸料作业后,空容器由转运车运回转运站。在转运站内,将容器置于空泊位上或暂存空箱区。2.2.3 中转车间工艺布置考虑到功能、景观、物流等因素,中转车间采用半地下式建筑结构。地下一层为转运大厅和转运车停车库,地面一层为卸料大厅,地面二层为管理用房。卸料大厅长123m,有效宽度24m,两侧分别设置进口和出口,确保收集车卸料回转通畅,卸料大厅内共设置16个竖式容器卸料溜槽,压实器4套,满足中转车间的工艺要求。表4 卸料泊位(溜槽)数计算车间地下部分分为转运大厅和停车库两部分,转运大厅平均宽度25.5m,净高10m,配置转运车44辆,竖筒64个,完全满足转运车辆作业需要。转运大厅和停车库之间共设置3个进出通道。转运车坡道位于中转车间北侧,长约100m,坡度7.5%。表5 转运车辆数计算2.3应急暂存工艺2.3.1功能和规模要求为了满足恶劣天气和紧急情况下市区垃圾清运的要求,拟在本处设置应急暂存车间,满足3天的垃圾量,即12000t生活垃圾的临时堆放。根据中转站设计能力和作业时间,临时堆放的生活垃圾设计在6天内清运完毕。生活垃圾临时堆放密度按0.6t/m3,设计堆高4.0m,需要面积约5000m2。因此,应急暂存车间设计长度约90m,宽度约57m,总建筑面积为5130m2。2.3.2应急暂存设备暂存工艺采用装载机+自卸车的作业工艺。配置相应的装载机2辆,自卸车6辆,小型挖掘机1辆。2.2.3车间工艺布置正常情况下,应急暂存车间内部为空置。为便于管理和除臭系统的相对经济性,应急暂存车间拟分隔为3个独立的暂存间,每个暂存间宽度30m。各暂存间相互独立,有各自的污水收集系统和除臭系统,便于根据应急暂存垃圾量的多少合理调度,减少运行费用。竖向上,应急暂存车间屋顶标高和中转车间一致,为便于装载机和自卸车辆的作业,最低处底标高相对室外地坪-2.0m。图5 应急暂存工艺图2.4大件垃圾处理工艺(远期)主要是针对大件垃圾,如木质类家具和自行车等金属类大件进行破碎等预处理,便于后续的资源回收利用和进一步转运处理。大件物料由抓斗车送至破碎机进料斗,破碎后由链板输送机将物料送至悬挂式磁选机,将黑色金属选出后,送入箱体待运;大件垃圾通过处理后,可通过中转站转运至焚烧厂处理。图 6 大件垃圾处理工艺图2.5餐厨垃圾转运工艺(远期)餐厨垃圾经过简单的脱水处理后,再换筒换车转运。脱水转运有利于后续运输节能,提高后续处理单位能力,且在脱水转运的同时去除和回收油脂。图7 餐厨垃圾脱水工艺图2.6渗沥液处理工艺2.6.1渗沥液设计水质和规模新中转站渗沥液产生源主要包括生活垃圾渗沥液、环卫冲洗水及餐厨垃圾渗沥液三大类。设计渗沥液处理规模450m3/d,平均流量:18.75 m3/h。表6 设计进、出水水质(单位mg/L)2.6.2渗沥液处理工艺新建中转站的渗沥液处理站采用以转鼓螺旋格栅+均质池匀质作为预处理工艺、以MBR工艺(MBR是一种分体式膜生化反应器,包括生化反应器和超滤UF两个单元)作为主体生化工艺、以NF作为深度处理工艺的处理流程。NF浓缩液拟外运处置,优先考虑入填埋场回灌。图8 渗滤液处理工艺流程2.7除臭工艺2.7.1臭气来源和特点城市生活垃圾中厨余、果皮约占垃圾总量的三分之二,厨余、果皮类有机物一般以蛋白质、脂肪与多糖类(淀粉、纤维素等)有机物形式存在,这些有机物在好氧、厌氧细菌的作用下发酵、腐烂、分解的过程中,会逐渐产生多种恶臭气体污染物。垃圾放置的初期,在好氧菌作用下发生好氧生化反应,使大分子有机物分解,将有机物中的氮和硫转化成硝酸盐(NO3-)、硫酸盐(SO42-),并有CO2放出。然后,由于放置过程中垃圾压实,孔隙减小,含氧量降低,在第一阶段生成的NO3-和SO42-在厌氧菌的作用下,发生第二阶段的厌氧生化反应,最终生成NH3、CH3SH、H2S和(CH3)2S等恶臭气体,散发到周围环境中,使人们感到臭味。因此,新中转站的垃圾中转车间、应急暂存车间设置了除臭通风设施。2.7.2除臭工艺新中转站除臭工程选用植物提取液喷淋法和生物法相结合的除臭工艺来处理垃圾中转站和应急暂存仓库产生的臭气。在中转车间的一层卸料大厅及卸料口处和应急车间仓库内设置植物提取液喷淋预处理,经前端预处理的臭气通过管道收集后,集中送至末端的生物滤池除臭装置处理。中转车间地下一层转运大厅的臭气直接通过管道收集后,集中送至末端的生物滤池除臭装置处理。处理后尾气达到《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GB14554-93)中,恶臭污染物15m高排气筒排放标准值及厂界标准值(新扩改建二级)。表7 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值及厂界标准值(新扩改建二级)2.7.3生物滤池设计参数据国内外研究及实践使用表明,生物填料在使用的过程中会不断被压实,系统压降和能耗会随之加大。所以过高的表面负荷会导致填料压降增加过快,能耗增大,填料寿命缩短;表面负荷过低又会使填料成本和设备成本增加。一个合理的表面负荷,不仅可以使填料压降变化减小,而且也可在较大范围内抵抗臭气浓度变化的冲击,同时也较好的控制了投资成本。根据实际工程经验,如采用树皮或木片作为生物填料,对垃圾中转站及渗沥液处理设施的臭气处理,表面负荷宜取80~150m3/(m2・h)。本工程设计中计算表面负荷取150m3/(m2・h)。表8 生物滤池除臭设备配置表3.总图布置和交通组织3.1总平面功能分区整个厂区根据功能需求,拟划分为四个分区:管理区、生产区、辅助生产区以及预留发展用地。管理区:包括综合楼、食堂、宿舍等。生产区:包括中转车间、应急暂存及大件垃圾处理车间等。辅助生产区:包括渗沥液处理站、机修车间等。主要生产区布置于厂区中部,垃圾中转车间、大件垃圾处理车间和应急暂存车间一体化布置,辅助生产区布置于厂区北侧和东侧,管理区位于厂区南侧。预留用地布置于厂区西北部。厂区东北侧设置物流主出入口,西侧设物流应急出入口,厂区西南侧设人流出入口,确保各项物流合理通畅。中转车间及应急暂存车间出入口朝东。
图9 总图设计
生物质能源项目的实施,使首钢能源环保产业走上大转型大发展之路。项目运作前期,筹备组只有10个人,任务非常繁重,不仅需要开展相关技术调研、准备各种方案资料,而且要随时与北京市几十个委办局沟通对接,办理各项报批手续、陪同各级领导现场考察调研。项目选址鲁家山矿之前,北京市各级领导、各委办局领导及有关人员现场调研30多次,召开各类专题会近50次。在此过程中,市领导及各委办局相关人员被首钢人身上洋溢的国有大型企业的社会责任感、工作责任心,以及在面对各类难题不言放弃、积极探求出路的“首钢精神”深深感染,一些人从开始的不热情,到后来主动给予帮助支持。2010年7月21日,王青海董事长向郭金龙书记汇报了生物质能源项目情况,首钢生物质能源项目正式启动。
干垃圾焚烧发电项目,首钢是新手。为了掌握北京城市垃圾的第一手资料,项目筹备组人员多次前往北京市各住宅小区的垃圾中转站、填埋场、发电厂,对生活垃圾进行取样分析。面对充斥在空气中的臭味,扑面而来的苍蝇,满地污水的环境,他们全然不顾,认真负责,细致取样,精准分析,确保了数据的完整准确。正是以这种不怕苦、不怕累、精心负责的追求精神,攻克了一个又一个难关,掌握了北京市生活垃圾热值、组分等情况,为项目方案的制定提供了详实资料。首钢生物质能源项目定位于“示范项目”,以“技术先进、国际一流”为目标,我们深知只有通过不懈地“创优”,才能把项目打造成“精品”。
在项目的实施中,我们将“绿色、环保、成熟、创新”理念贯穿于整个设计过程中,充分依托首钢自身的优势,在首钢各部门的大力支持和配合下,广泛调研,反复论证,综合比选,最终确定炉排炉工艺是最适合北京市垃圾焚烧处理的工艺,满足“成熟+先进”的要求。此项目垃圾处理规模达到3000t/d,为世界范围内单期最大的垃圾焚烧发电项目;采用最先进的烟气处理工艺,在国内垃圾焚烧发电厂中首次采用SCR脱硝技术;在国内垃圾焚烧电厂中首次采用抽凝式汽轮机组,实现热电联产,对外供热;在国内垃圾焚烧发电厂中首次使用空冷技术,节水75%~80%;在国内垃圾焚烧发电厂中首次实现飞灰的资源化利用;同时还积极采用雨水综合利用、沼气发电、太阳能发电等节能环保技术,使项目在满足成熟、稳妥的同时,具有先进性、示范性。
在资金使用方面,我们在满足“成熟+先进”工艺要求的前提下,尽最大限度地节约投资,严把质量关。我们深知工程无小事,只有一丝不苟地严抠细节,才能确保工程的质量,“示范项目”才不是纸上谈兵。在项目土建施工和设备安装过程中,我们每天组织相关人员对施工情况进行监督和检查,对出现的问题第一时间发现、第一时间上报、第一时间处理,对不符合要求的土建施工一律要求整改直至达标;同时,组织相关单位前往设备制造厂家联检,对设备生产进行过程质量控制。对到货设备严格验收,存在质量缺陷的设备要求现场整改,对质量缺陷严重的设备要求厂家返厂处理,返厂处理仍不达标则取消厂家的供货资格。郭金龙书记强调,首钢鲁家山垃圾焚烧发电项目的落地,使北京垃圾处理难题得以破题。目前,项目正在按照计划加紧建设,明年上半年建成投产。通过该项目两年的积累,我们培养了一批城市环保产业的专业技术和管理人才,这是我们最宝贵的财富。我们坚持“干一个项目、掌握一门技术、锻炼一批人才、形成一个产业”的理念,依托生物质能源项目,打造首钢城市环保产业的“西点军校”,为首钢城市环保产业的发展壮大,源源不断地培养和输送新鲜血液。
生物质能源项目作为首钢在北京地区转型落地的第一个环保产业项目,实现了首钢环保从钢铁环保到都市环保的里程碑式的转身,“首钢环保”得到了市政行业人士的普遍认可,树立起了首钢在都市环保领域的品牌效应。随着对都市环保行业的深入了解,我们发现近年来随着北京特大消费型都市特征越发突出,城市固废产生量不断增加,科学解决固废问题已经成为地区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问题之一。基于首钢自身转型发展需要,我们提出以城市固废处理为切入点,以鲁家山垃圾发电项目为核心,规划建设城市固废处理循环经济产业园区,打造北京市城市固废处理产业示范基地。这一构想得到了北京市大力支持。2012年初,首钢成立了“鲁家山循环经济产业园区规划工作组”,园区规划实施工作全面展开。
我们先后调研了国内外城市固废综合利用产业园区情况,分别与美国GE、瑞典SW、加拿大普拉斯科、澳大利亚创源、以色列IDE、德国莱茵、西门子等公司,以及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科院等科研院所进行了几十次技术交流探讨,掌握了大量一手资料。今年3月完成了《北京市鲁家山城市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循环经济产业园概念性规划》编制工作。
期间,国家发改委、北京市发改委牵头组织,邀请国内22名专家及北京市14个委办局,对园区规划方案先后进行了6次详细论证和完善,总公司领导也多次听取规划汇报。最终于2012年4月28日,市发改委组织召开了园区规划方案终审会,国家环保部科技委、中咨集团、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北京市规划院、北京市环科所、北京市政院等有关专家参加,专家组认为园区规划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
园区规划全面贯彻了循环经济理念,以增强城市固废处理服务功能为切入点,按照国家对北京市垃圾处理提出的“先行先试”明确要求,“以政策促项目,以项目促产业”,将园区建成为集“城市服务、产业集聚、技术集成、科教宣传、示范辐射”等多种功能为一体的循环经济产业示范基地,打造以生产经营服务北京、以商业模式辐射全国的首个国家级城市废弃物资源综合利用循环经济示范园区。园区内设十二个项目,处理包括生活垃圾、餐厨垃圾、园林垃圾、废弃油脂(地沟油)、废玻璃、废旧电子产品、市政污泥7大类城市固废。年处理城市废弃物400万吨,解决全市30%的生活垃圾、30%的地沟油、30%的市政污泥、20%的餐厨垃圾、25%的废玻璃及制品、50%的废旧电子产品稀有金属提纯等问题,再生利用产业产值将达到16亿元以上。
园区规划用地2100亩,分南、北两个区。南区依次规划生活垃圾焚烧发电一期、餐厨垃圾处理、废油脂处理、安全填埋、环保消石灰制备、环保轻石制备等6个项目。北区依次规划电子产品精深加工、生活垃圾焚烧发电二期、园林垃圾、污泥处理、危废处理、焚烧残渣处置等6个项目。园区的先进性主要体现在:
一是“全流程”园区。固废的科学有效处理不能单纯依靠处理环节,考虑到目前国内垃圾回收转运体系的不健全,鲁家山循环经济产业园区创新理念,提出鲁家山循环经济产业园区不仅仅是生产处理设施的集成,更深入到废弃资源收集、运输、集成处理、产品利用的产业全流程中,形成城市废弃物处理全产业链发展模式。首次提出将“物联网”概念应用于园区产业链建设。以废油脂回收处理的产业链为例,通过“物联网”的建立,我们可以监控市区各个餐馆、食堂等源头的废油脂产生量及成分等信息,并掌握收运队伍的收集量、运输路线,跟踪废油脂进入园区集中处理的整个物流,直至产品生物柴油的去向。园区将能够和北京“智慧城市”融合在一起,最大化地体现出园区的城市服务功能。同时,园区将区域固体废弃物集中处理,进而形成集固废处理、环保研发、节能环保咨询、企业孵化等多功能为一体的强大产业链。
二是“全循环”园区。以循环经济和清洁生产为基本理念,实现园区项目与社会动脉产业之间、园区项目之间、园区项目自身的物质与能源的三级循环。本着精益求精的原则,园区规划坚持最高标准和要求,在处理城市废弃物并防止二次污染的同时,执行最严格的污染排放控制标准,园区大气污染物排放达到我国和欧盟最高标准,污水零外排,再生水利用率>90%,入园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达到90%以上。园区建设将有效缓解城市固废处理难题,各类固废处理能力达到8000吨/日,每年净输出能源相当于10万吨标煤,可减少碳排放量207万吨CO2,相当于种植1.13亿棵树,为全市碳减排做出贡献。
[关键词] 省电力研究院流动商贩经营模式大学生消费
城市化是随生产力发展产生的具客观规律的现象,是一个变传统落后的乡村社会为现代先进的城市社会的自然历史过程。
城乡收入的差距使城市的吸引力为众多人关注,促使乡村人口不断向城市迁移。这部分由乡村流向城镇的就业人口是城市流动摊贩的主要构成部分。
近年来,高校周边流动商贩的聚集已成为一种普遍现象。一方面,校园内部生活服务系统不够完善,不能很好满足学生的消费需求;另一方面,越来越多的高校出现了独立于城市综合体的郊区化现象,校园外部包括交通、娱乐、生活服务等在内的配套设施不能与校园建设同步,流动商贩的出现成为必然。
一、调查区概况与调查思路
1.调查背景:校园周边流动摊贩经营的负面影响:①扰乱城市交通秩序;②环境污染问题;③欺诈经营与产品质量问题;④垃圾食品比例大;⑤摊位乱摆;⑥影响规范化市场运营。
2.调查意义:对校园周边流动摊贩的管理研究涉及到社会众多方面,值得深入研究和探讨。鉴于以上种种负面影响,本调研旨在对流动摊贩经营模式进行分析探讨,并提出解决问题的相关建议及对策,具有积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具体表现为:
(1)通过对在校学生及周边居民需求的调查分析,更全面的了解他们的现实状况。建立良好的规划设计基础,相应的做出适宜的建议与规划。(2)通过最终规划调整,改变现存流动摊贩的不稳定经营模式和收入,改变自救式的谋生方式,使其生存权利得到保障。(3)作为城市管理内容的一部分,可方便城管执法人员对流动摊贩的管理,提高其管理技巧、丰富其城市管理理论,从而构建美好和谐的校园周边环境。(4)经过具体的规划整治,解决其存在的诸多不安全因素,并有组织的对其产生的生活垃圾进行处理,从而避免对周边环境造成污染,或者至少减轻污染。
3.调查范围及现状:调查范围:省电力研究院、临近街道、对面街道、周围村庄如兴隆一村周边环境等 (图1)。
流动摊贩所在位置:由于城管管制,早中时间,摊贩聚集于临近街道上,主要经营食品。夜间在校园院墙旁的步行道路上,经营各种饰品、挂件、休闲食品,还不时有服装买卖等。
4.调查思路与进程。调查突出“以人为本”的原则,通过对学生及摊贩物质、精神需求的访问调查,探讨省电力研究院周边环境改造的具体构想和设计思路。以下是该调查研究的基本过程:
确定选题---初步考察调研---进一步确定选题及范围---问卷设计---问卷形式访问及访谈---详细调查---问卷结果统计及分析--- 整理资料、讨论分析---分工完成报告
二、调查问卷分析报告:
为对省电力研究院周边环境进行全面的调查和进一步的研究,设计并在省电力研究院校外组织了两次问卷调查。本次调查问卷共发放问卷100份,回收98份。
1.问卷调查对象:问卷发放过程中,为使调查结果保证客观性,有意使受调查者男女比例保持基本相等。被调查对象所在年级由低年级到高年级所占比例逐渐减少,说明:
(1)随在校时间增加,学生对小摊贩满意程度降低。(2)摊贩生意,更依赖于课时多、吃饭集中的低年级学生,吃饭时间较为自由的高年级学生较少光顾校外摊贩。
总之,一定程度可看出,小摊贩的主要经营对象为低年级学生,其原因很可能为新生对学校周边环境不熟悉,例如对商场位置和到达方式不甚了解等。
2.流动摊贩的存在对校园师生消费行为的影响:几乎所有被调查对象表示知道校外小摊贩,近一半的人表示非常了解,经常光顾。
这说明校外小摊贩对在校师生生活产生了一定影响、满足了附近人们就近购买基本生活物资(主要为食品)的需求,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地区就近消费行为,甚至说形成了一种消费模式。
3.学生生活消费及用于小摊贩支出经济指标:在校生月生活费大多集中于400-600元左右,只有8%超过1000元。其中在小摊贩处支出的占相当比例,消费300-500元的将近40%。说明了学生食品消费在流动商贩上占了相当比重,因此,对小摊贩出售食品的卫生情况以及学生外出就餐的环境改善迫在眉睫。
4.光顾小摊贩原因:据了解,品种、价格方面的原因导致校门口小摊贩生意兴隆,而去校外吃饭并不方便。这在一定程度上与校园食堂口味欠佳、价格昂贵有关。同时可看到消费者对品种的需求也在促进消费行为的因素中占一定比例,表现出人们对消费多样性的需求。所以在设计规划中应适当考虑经营商品的多样性。
.5.商品品质情况调查。虽然大部分人认为食品口味一般、卫生条件差,但从数据可以看出消费者对购买流动摊贩食物有很强的倾向性。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可供学生选择的消费行为有限,不能满足其更高层次的消费需求。
6.学生需求表达。大多数的被调查对象希望能够增加更多的与日常生活紧密相关的店铺,休闲娱乐性质的商店需求不大。
7.对校外小摊贩的认识与看法。虽绝大多数被调查对象对小摊贩的存在给予理解和认同,但从数据统计中可反映出人们仍希望其被进一步规范管理。同时,可看出传统的城管与摊贩的关系定位有待商榷
8.校园周边公共设施配备调查:流动摊贩对环境卫生的影响可见一斑,但可以看出,大量的垃圾没有得到很好的、及时的处理。于是,对于该区的卫生处理需全面整体的考虑(垃圾堆放处的有效设置,垃圾处理系统的完善)。
大部分人认为夜间道路具有安全感,但是更多的人认为晚上道路照明不够充足。
三、调研过程及分析
于6月15日及6月23日分两次在省电力研究院周边进行了走访及问卷调查。记录了调查地区的特征,并对发现的问题进行了总结。
1.省电力研究院周边人流分布特征:(1)人流量日时段分布明显不均衡:每日就餐时段内人流明显增多;(2)人流空间分布不均衡:靠近摆摊一侧人流明显多于道路另一侧人流量。
2. 省电力研究院周边环境规划设计中存在的主要问题:⑴夜间照明―路边灯柱设置间距过大,且有高大树木遮挡,人行道灯光照射明显不足。不利人们夜间出行。⑵垃圾处理――直接堆积在附近桥下―不合理,既造成视觉污染,其所散发的异味更是对周围人群的荼毒。⑶小摊的随意摆放扰乱正常的交通及生活秩序。⑷严重缺乏各项生活服务性场所、适当的休闲娱乐空间及为学生服务的图书文具用品店。
3. 访谈过程及分析
为弥补问卷设计考虑欠周全的问题,问卷发放过程中,对部分被调查者进行了即时的口头访谈,对其现状有了更全面的认识,同时,对最终的设计规划指导意义极为重要。问题总体上可表现为以下方面:
①多数学生反映学校食堂开放时间极短,学生就餐时间紧张。校外食品供应的自由度导致了流动摊贩的流行。
②食堂伙食不合口味,其种类不满足消费需求。价格物超所值,学生表示强烈不满。而校外饮食能更好满足。
③校园内部生活服务设施缺乏,服装、饰品、文具、水果等都不能满足。文化娱乐设施不齐全,过单一。
④被访者反映学校内部规划及管理不合理,亟待调整。
⑤据了解,由于省该处地段较偏僻,外出消费极为不便,因此,他们平时都会出来光顾这些小摊贩。
⑥学生对店面需求多种多样。由于学校文化氛围的缺失及设备不完善,跳蚤市场、易物街等各种购物模式成为较大需求。
四、关于省电力研究院周边环境规划设计的建议:
1.立体步行化系统建立的必要性: 通过现状调查及人流分布情况可发现,电力研究院一侧(南)人流明显多于对面,对面商行生意惨淡。而且,人过马路平均需要2分钟,且安全难以保障。而过街人员由于摊贩的吸引,一般集中在河岸边,所以一条连接两侧人流的天桥非常必要。
2.天桥两侧设置收租摊位:供电力研究院学生进行易物活动,实现可持续发展,并活跃校园文化,提高人际交往的可能性。更重要的是,天桥是连接待规划固定摊点所在区的纽带,这样能缓解北侧商店无人问津的局面。天桥的建立必要性再一次被体现。
3.全面治理河流:调查中可看到河流有治理过,但每每不彻底,治标不治本。所以对河流的全面治理势在必行,加上周边景观的改善,此处将成为良好的视觉景观和休息场所。
4.维修已破坏路面:破坏的路面易积水,况且部分盲道严重破坏,这是城市公共设施的破坏,必须及时修理,完善步行系统。路边变异的蚂蚁可以得出路面土质的严重受损,所以建议全面清理道路表面可见以及存有潜在危险的路面。
5.规划摊贩摊位及其经营模式: 从现状分析可看出,流动摊位的负面影响显著,流动摊贩的经营时刻存在被城管处罚的可能,考虑到城市化进程中的社会问题(失业人口的营生)及村庄的发展,建议以规划固定的收取一定租金的简易室内摊点代替现有的流动式摊位。
6.解决环境潜在安全问题:调查过程中发现树上暴露的电线还不及人高,行人的行走安全值得注意。
7.步行环境改善:为了提供给电力研究院学生及教职工一个丰富的校外环境,建议在街道沿途的特定位置(如景观及视线良好处、适于交流处)规划景观,并设置座椅。在将要规划处安排设置合适距离的路灯。
8.步行道路宽度改善:鉴于现有步行道路宽度的不足,建议修整现有道路。
五、规划设计
1.设计思路。为了体现人本性原则,进行了两次问卷发放和口头访谈,以期获得待规划区域使用者的实际需求。根据用观察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等得到的数据及其分析结果,深入研究问题根源,找出解决思路,试图用城规与建筑设计所积累手法规划设计出符合人实际需求的高效用方案。
2.具体设计构思。(1).在考虑各种因素的基础上,以桥为中心点,在省电力研究院到兴隆一村地段内打造线形生活购物活动区段。同时,鉴于对道路两旁人流不均分布状况的考量,通过加强道路两侧的联系,使道路两旁的可到达性与可停留性达到最大,人流分布得以均衡。同时,这样的设置有利于附近村庄发展。
(2)由空间节点到空间界线,再由界线到面赋予桥这个单纯的交通空间更多承载行为的可能性---将传统意义上的桥拓宽,营造出带有附加功能的多元化的一定程度上类似于传统街道的空间,桥被部分围合,创造出灵活的既可经营、易物、又可停留行走的商业环境。(3)根据流动摊贩的分布现状及被调查者的现实需求,在既定地段设置“固定”、“围合”摊点,以改善其现有的卫生不达标状况。围合摊点的单体形式及分布形态将在后续具体设计中体现。(4)在路北面河道旁边设置垃圾中转站,同时服务于北面居住区与待建购物街。结合城市垃圾处理系统,给予定时、及时清理。(5)具体细节设计点可由以上建议结合现状问题分析得出。
关键词:工程施工;环境污染;防治
建筑工程是一个国家城市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不管是新建还是扩建或者是改建的工程,只要是建筑施工就会对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妥善处理建筑工程施工中的环境问题,不仅有利于保证工程的顺利进行,同时也能够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
一 建设工程施工中存在的主要的环境污染类型
由于建筑工程的工程量较大,同时其使用的材料也较多,因此在现场的施工过程中往往会产生很多无法控制的污染,对环境造成很大的破坏,在破坏环境的同时也给人民的日常生活带来了很大的影响,同时也影响了建筑工程的进度。建筑工程施工中比较突出的环境污染类型及产生的原因如表一所示。
二 建筑施工过程中环境污染问题的防治措施
(1)噪声污染的具体防治措施?一是从声源处降低噪声,选用低噪声的施工机械设备和施工工艺,如选用低噪声的振捣器、风机、电锯;改变垂直振打式为螺旋、油压、喷注式打桩机;以液压工具代替气压工具等。二是施工现场强噪声机械,如搅拌机、电锯、电刨、砂轮机等要设置封闭的机械棚,以减少强噪声的扩散。三是加强施工现场的管理,特别要杜绝人为敲打、尖叫、野蛮装卸噪声等现象,最大限度地减少噪声扰民。四是合理安排施工作业时间,对噪声进行限制,禁止夜间进行高噪声施工作业。
(2)空气污染的具体防治措施?一是施工现场垃圾要及时清运,适量洒水,减少扬尘。高层或多层施工垃圾,必须搭设封闭临时专用垃圾道或采用容器吊运,严禁随意凌空抛洒造成扬尘。同时,对场地容易起尘的原材料进行遮盖。经过采取措施后,可以有效地减少70%的起尘量,从而大大降低对环境的影响程度。二是施工现场的搅拌设备,必须搭设封闭式围档及安装喷雾除尘装置。三是运输车辆不应装载过满,并尽量采取遮盖、密闭措施,减少沿途抛洒,并及时清扫散落在路面上的泥土和建筑材料,冲洗轮胎,定时洒水压尘,以减少运输过程中的扬尘。四是应首选商品混凝土,必须进行现场搅拌砂浆、混凝土时,应尽量做到不洒、不漏、不剩、不倒;混凝土搅拌应设置在棚内,搅拌时要有喷雾降尘措施;施工现场要设围栏或部分围栏,缩小施工扬尘扩散范围。施工期间产生的粉尘污染主要决定于施工作业方式、材料的堆放及风力等因素,其中受风力因素的影响最大。
(3)水污染的具体防治措施?一是凡需进行混凝土、砂浆等搅拌作业的现场,必须设置沉淀池。排放的废水要排人沉淀池内经两次沉淀后,方可排人市政污水管线或回收用于洒水降尘,未经处理的泥浆水,严禁直接排人城市排水设施和河流。二是施工现场临时食堂的污水排放控制,要设置简易有效的隔油池,产生的污水经下水管道排放要经过隔油池,平时加强管理,定期掏油,防止污染。三是施工现场要设置专用的油漆和油料库,油库地面和墙面要做防渗漏的特殊处理,使用和保管要专人负责,防止油料的跑、冒、滴、漏、污染水体。四是施工现场建造集水池、沉砂池、排水沟等水处理构筑物,对施工期废污水应分类收集,按其不同的性质,作相应的处理后排放。
(4)固体废弃物污染的防治措施?一是尽量采取措施从源头上减少建筑垃圾的产生,例如尽量采用预制构件,减少施工阶段建筑垃圾的产生;尽可能准确地计算材料用量,以减少施工废料产生。二是优化施工组织设计,减少施工阶段建筑材料的浪费,减少建筑垃圾的产生。三是建筑企业应该派遣专门的人员对建筑施工和生活产生的固体废弃物进行管理,对施工现场进行及时的清理,各种建筑垃圾和生活垃圾应该及时的运出施工和生活区域,对有用物品进行回收再利用,减少不必要的浪费,节省了建筑的材料成本。对于生活垃圾还应该进行匪类收集,并运往垃圾处理站进行处理,防治造成白色污染等。
三 结束语
减少建筑施工的污染,是当今建筑行业的一项重大任务,相关建筑单位和部门应该高度重视建筑现场施工的环境管理,制定行之有效的现场施工管理方案,为建筑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和人民的美好生活作出更多的贡献。
参考文献
关键词:水利工程施工; 环境保护; 管理;
中图分类号:TV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前言
环境保护管理是水利水电工程施工中的一项重要工作内容。在施工中要认真贯彻落实国家有关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和规章,做好施工区域的环境保护工作,对施工区域外的植物、树木尽量维持原状,防止由于工程施工造成施工区附近地区的环境污染。
一、环境保护机构分析
为保证环境保护工作有组织、有顺序进行,要建立以项目经理领导下,生产副经理具体管理、各职能部门(工程部、质检部、安全环保部、设备物资部等)参与管理的环境保护体系。其中工程管理部负责制定项目环保措施和分项工程的环保方案,解决施工中出现的污染环境的技术问题,合理安排生产,组织各项环保技术措施的实施,减少对环境的干扰;安全环保部督促施工全过程的环保工作和不符合项的纠正,监督各项环保措施的落实;其它各部门按其管辖范围,分别负责组织对施工人员的环境保护培训和考核,保证进场施工人员的文明和技术素质,严格执行有毒有害气体、危险物品的管理和领用制度,负责各种施工材料的节约和回收等。
二、环境保护措施分析
1、影响环境因素。根据水库大坝除险加固工程的特点,具有以下环境影响因素:(1)水源污染:生活污水不规则的排放;土石方开挖、混凝土施工等生产废水的排放;机修厂等检修时用过的废油,不集中回收,随处乱倒等,均可造成对水源的污染。(2)大气污染:开挖作业时产生的硝烟、车辆运输时引起道路扬尘、车辆排放的尾气等可能导致对大气的污染。(3)噪声污染:机动车汽笛、发动机发出的声响,空压机、钻具发出的声音及其它作业引起的声响都会产生对周围宁静生活环境造成噪声的污染。4)垃圾污染:施工过程中的废弃物、生活垃圾、厕所排污物等都会对环境造成污染。(5)水土流失:开挖边坡及施工弃渣、表土堆存等保护不好在雨雪天气或施工用水的冲击下均可产生流失,污染环境。
2、环境保护方案。(1)废(污)水在施工区设污水集水井通过管道排至污水池处理站集中处理,生活饮用水设一元化净水器净化后消毒处理。(2)开挖粉尘按凿岩设备类型采用湿钻法或捕尘器处理,爆后采取洒水除尘;设备、车辆安装尾气过滤器。(3)动力机械主要采用装消音器(壁)静音、隔音板围护阻音方式;爆破噪音采取梯段微差方式进行控制。(4)水土保持采用设排水沟、设挡土墙、表面覆盖等方式解决。(5)制定环境因素管理方案,进一步明确环境目标、完成指标、方案措施、完成时限、责任部门。
3、环境保护措施。
一是生活污水治理措施。生活污水主要来自施工人员集中生活区食堂、厕所、洗浴等生活设施排水。在营区建一座集中污水处理站,生活区内设污水储水池和化粪池,粪便污水先经过化粪池处理后,进入污水储水池,再经污水管线进入污水处理站进行二级生化处理。处理达标后优先用于道路降尘降温、浇灌等。处理后的水定期对其进行水质检验。发现超标立即查明原因,及时处理。对于人员相对分散的施工现场,生活污水没有排放受纳河道,在厂房周围适当位置修建防渗厕所,将粪便等生活污水经厌氧堆肥后,由指定专人定期清理拉运至工区附近农林地施肥,避免进入河道。
二是生产废水、污水的处理。施工生产废水主要自基础开挖施工排水、混凝土施工等不含油废水;施工机械冲洗排水施工机械设备的保养、检修和清洗的含油废水等。施工生产中,应尽量减少施工用水,在施工场地修建给排水沟、沉沙池,减少泥砂和废渣进入河流;对支护和混凝土洗面、养护产生的废水,在相应施工部位设集水坑初步沉淀后直接抽排入河道中;施工机械车辆冲洗废水含油量高,采用隔油池处理;基础开挖施工排水可用潜水泵直接抽排入原河道。每月对排放的污水监测一次,发现排放污水超标,或排污造成水域功能受到实质性影响,立即采取必要治理措施进行纠正处理。
三是生活垃圾处理。施工期间,施工生活区设置垃圾箱,集中堆放生活垃圾,及时清理,并就近运至指定垃圾处理场进行无害化处置,作好施工期卫生防疫工作;设垃圾清扫人员,负责施工区内卫生清扫、垃圾收集等,搞好施工区环境卫生;施工现场内无废弃砂浆、混凝土,运输道路和操作面落地料及时清扫,砂浆、混凝土倒运时必须采取防撒落措施。
四是噪音的防治措施。施工期噪声主要来自施工运输车辆及施工机械,通过合理安排施工时间、地点;施工运输车辆夜间穿过营区等敏感区路段时要需减速缓行,严禁鸣笛;施工中尽量选用低噪声设备和工艺,或对施工设备采取一定的装消音器、隔音材料、隔音内衬、隔音棚等降噪措施,降低源强;对各处供风管线随时检查,发现跑、冒现象及时进行封堵,杜绝;大爆破采用微差分段爆破,降低瞬间起爆药量,减轻爆破噪音音量。
五是施工空气污染防护。施工期大气污染主要是扬尘、钻爆粉尘、燃油燃煤废气对空气的污染等,主要通过加强施工管理,规范施工作业来控制,同时安装必要的除尘设施等。水泥、粉煤灰运输装卸要保持良好的密封状态,所有出口配置袋式过滤器,并定期对其密封性能进行检查和维修;混凝土拌和站安装除尘器,在拌和站生产过程中,除尘设施同时运转使用;场内施工道路保持路面平整,排水畅通,施工运输尽可能防止砂石、混凝土、石渣等撒落并安排专人及时进行清扫,配备专用洒水车,定时洒水抑尘;石方开挖采用湿法造孔,合理控制药量,爆破采用水封湿法作业,开挖产生的尘烟要极时喷洒水雾降尘;对施工机械设备及施工车辆进行妥善管理和及时检修;对施工生产、生活区进行绿化美化。
六是饮用水污染的防治。对于施工区生活饮用水,其水质要经监测符合生活饮用水质标准,应清除取水口周围污染源,设置防护地带,否则设净化装置,确保工区饮用水质满足《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 B 5 7 4 9 -1985)、《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
七是工区卫生。由于施工人员居住较集中,工区生活简陋,因此要做好施工区及施工人员卫生保护和防疫工作,防止各种传染病的发生和蔓延。在工区设立卫生所,配备专职医护人员,定期为职工进行预防药剂注射,夏季进行灭菌药剂的喷洒;加强工区饮用水源保护,防止饮用水受到污染;建立人群健康事故应急预案,一旦发现重大疫情应及时上报有关部门,组织紧急救治工作。
三、场地清理问题分析
在工程完工后的规定期限内完成。按发包人和监理工程师的指示拆除施工临时设施,清除施工区和生活区及其附近的施工废弃物,并应彻底清除施工场地上所有渣土、混凝土、废旧机械构件,并对现场平整恢复土地原有功能。按监理工程师批准的环境保护措施计划完成环境恢复,如重新将表土运回,植树育林等,以达到发包人和监理工程师满意的要求。
四、结语
环境保护管理要在总体环境管理体系保证的基础上,建立健全工程环境管理组织机构,负责施工期有关环境保护管理工作的组织和实施;制定施工期环境保护规划,与施工整体布置、要求相适应,指导环保工作有序进行;编写具体环境保护执行措施,保证环境保护满足国家、地方政府及发包人单位等的要求。
一是应当明确划分施工现场的区域,工人生活区应位于上风口,避免有害物质的侵袭;二是针对刺激性气体及有毒有害气体,强噪音环境,应当指导相关施工人员及时做好防护措施,如佩戴口罩、护目镜等等。此外,区域内的人口密集度不应过大,且应当确保室内环境适宜,厕所、卫生间、水沟等区域定时消毒。食堂内的各工具也应保持干净。
2施工现场的绿色管理
在建筑工程施工实践当中,施工现场的绿色管理主要涉及了以下几个方面,对此作出了较为全面的分析。
(1)扬尘的绿色环保化处理。若施工现场存在较为严重的扬尘问题,则会给环境带来较为严重的污染。通常情况下,扬尘的处理主要可以采用以下措施:一是可适当在施工现场洒水并配合清扫,确保施工地地表的清洁,但不应使用自来水等水源,从而避免水资源浪费。二是若施工出现土方,应当将其集中放置,并使用薄膜覆盖,防止出现扬尘;若土方所在区域地表,则应当配合种植矮小植物巩固土壤环境;在运送土方时,也应当避免出现扬尘,在车身配合采用遮蔽措施。此外,也可以尝试使用专用管道或者设备运输建筑垃圾。
(2)固体废弃物的绿色环保化处理。建筑工程施工中,不可避免的会产生固体废弃物,而一般处理措施是将其直接运往城市附近的大型垃圾处理场,但从城市环境整体角度出发,存在环境污染隐患,这就需要改进处理措施。通常情况下,应当优先将固体废弃物分类集中摆放,若施工需要开挖土方,则应及时回填。
(3)废水废气的排放。针对废气的处理,应从减排角度不断优化,一方面,应当严格要求施工地车辆及相关设备机械的排放量,采取妥善的控制措施。另一方面,若施工地位于城市中心地区或其他重要区域,则取火不应使用木材等易产生大量废气的材料。此外,还应为建筑焊接等施工环节配备相应的专业处理设备,避免其废气中带有大量粉尘。针对废水的处理,一方面,应该在施工地周边区域开挖临时的排水沟,并定期清洁水沟,确保其排水顺畅。另一方面,若排放的废水污染物较多,则应当采取沉淀等处理措施,避免其给周边土层造成污染,尤其是污水以及建筑实验养护用水,必须得到妥善处理。施工地的临时厕所与厨房,也应该相应建设有临时化粪池及油污处理池。
(4)噪音污染管理。建筑工程施工地的噪音,同样会给周边环境带来影响,并进一步影响到周边居民的生活。一方面,应妥善配备良好的隔音设备,在关键区域设置噪音监测点,对其进行动态化监控,若存在噪音超标问题,则应该及时根据施工情况,采取妥善处理措施。另一方面,如果施工处于夜间环境,则更需要妥善管理噪音,应根据施工需要,选择先进的低噪音机械设施,并定期进行养护,使用砼泵设备时,应配备相应的隔音屏障。此外,混凝土浇筑以及木板房在施工时,均需要采取妥善的噪音处理措施。
(5)资源节约化管理。一方面,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应当注意减少能源资源的损耗,尽可能使用高效率、低能耗的机械设施,并提高电、油、气等能源的使用率,应优化施工设备的能源消耗结构,积极主动采用具备良好可再生性的能源,并针对建筑施工能耗采取严格的控制措施;应当结合施工地所在区域,调整施工技术与工艺,尽可能多采用新型材料,并在材料的运输及应用时减少消耗。另一方面,应当有效提升资源的有效利用率,针对施工所消耗的能源制定严格指标,确保资源有效利用率全面提高,通过配合采用监控措施,强化对能源消耗的管理。
3结束语
关键词:桐子林水电站;环境保护;水土保持;精细化管理
中图分类号:TM622文献标识码: A
1工程概况
桐子林水电站是国家2010年西部大开发新开工23项重点工程之一,位于四川省攀枝花市盐边县境内,系雅砻江下游最末一个梯级电站,开发任务以发电为主,兼顾下游综合用水要求。大坝采用混凝土重力坝,河床式厂房,最大坝高69.5m,水库正常蓄水位为1015 m,总库容0.912亿m3,具有日调节性能,属二等大(2)型工程,电站装机容量为600MW,多年平均年发电量29.75亿kW・h。
2精细化管理是圆满实现环保水保管理目标的必然选择
桐子林水电站工程紧邻攀枝花市区和省道S214线,交通便利、地理条件优越,做好工程建设中的环境保护与水土保持(以下简称“环保水保”)工作尤为重要。环保水保工作贵在管理理念,重在策划与落实,“细”、“末”之处见真功,不管多么好的管理理念,要达到多么高的目标,其管理最终都要落实到每个具体环节上,这必然要求我们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找准每一个管理要素,控制好每一个管理环节,把每一项工作、做细、量化、落实在行动中,用精细化的意识、观念、态度,狠抓细节管理,精益求精。“细”是精细化的必经途径,“精”是精细化的自然结果。只要我们全方位、全身心地投入到精细化管理中,统筹兼顾,所有的环境因素才能得到有效控制,目标才能圆满实现。
3电站建设期的环保水保精细化管理
3.1明确环保水保目标,制定环保水保工作规划
工程建设之初,建设单位即确立桐子林水电站建设期环保水保工作“树环保形象”的管理目标。根据环保水保工作整体要求,结合工程进度,建设单位编制了《桐子林水电站工程建设期环境保护与水土保持工作规划》,确定了电站建设期的环保水保工作指导思想、管理目标、工作重点及拟采取的主要措施,并将工作内容按年分月进行细化,明确相关工作控制目标及参建各方职责,按照规划中的各项工作要求和节点进度进行落实。每年初召开环保水保管理专题会,制定年度环保水保工作计划,并有序推进实施。
3.2引进环保水保管理中心,建立健全环保水保组织体系
为做好桐子林水电站建设中的环保水保管理工作,建设单位成立了安全环保部,负责统筹环保水保管理工作。通过招标引进专业环保水保管理机构,组建环保水保管理中心(以下简称“环保中心”),负责提供满足合同要求的环保水保技术服务;在施工区代表建设单位行使环保水保管理职责,督促落实各项环保水保措施;协助建设单位与国家各级环保、水行政主管部门沟通和联系等。实行环保水保监理制度,由环保水保监理具体负责环保水保措施的施工进度、质量、投资控制、日常检查等。引进环境监测和水土保持监测单位,在施工区开展环境监测和水土保持监测工作。施工单位成立了环保水保管理领导小组,设置安全环保部,负责本单位环保水保相关工作。
按照“建设单位主导、环保中心管理、监理单位监督、施工单位主体负责”的原则,充分发挥建设单位的主导和环保中心的管理作用,强化环保水保责任落实;高度信任并依靠监理,树立监理工程师的权威;认真开展环境监测和水土保持监测工作,及时反应施工区环境质量和水土保持措施实施效果;充分调动施工单位的积极性,主动落实各项环保水保举措,建立齐抓共管的管理体系。
3.3制定环保水保管理制度
为做到环保水保管理工作有章可循,有据可依,建设单位严格按照环评报告书和水土保持方案及批复意见的要求,在工程建设过程中先后组织编制、印发了《环境保护与水土保持管理办法》、《环保水保定期检查考评与奖惩细则》、《合同项目完(竣)工环保水保验收细则》、《环保水保技术实施细则》、《环保水保信息管理细则》、《环保水保措施费管理规定》等制度并严格执行,从环保水保职责、检查考评、完(竣)工验收、信息管理、措施费管理等多方面规范了环保水保管理行为。其次还编制了《环保水保工作手册》及《环境保护与水土保持法律法规、技术标准汇编》,通过摘录国家及地方各级政府有关环保水保法律法规、规程规范、技术标准,归纳环评、水保报告书及批复文件的具体要求等,指导环保水保管理人员更好的开展工作。
3.4狠抓环保水保日常管理,实行月评季考
年初制定工作计划,工作过程中精心督促落实、严格把控。日常工作中,形成了环保水保月度检查及例会制度、现场巡查制度、定期报告及考核制度。每周现场检查2到3次,对于检查发现的问题,督促责任单位及时落实整改,对于整改不到位或未按要求整改的单位,按照有关制度严肃处理。每月末建设单位组织环保水保工作月度检查,并按监理单位组织月度考评和建设单位组织季末考评相结合的方式实行季度考评,对考核成绩优异者进行奖励,对考核成绩不合格者实施处罚,奖惩实行季度兑现,并将季度考评结果纳入年度综合奖励。
3.4积极组织开展环保水保宣传教育
建设单位非常重视环保水保宣传教育培训工作,通过组织开展“6.5”世界环境日活动,“地球一小时”活动,宣贯环境保护“三同时”实施方案、环保水保管理制度、工程建设期环保水保工作规划,举办环保水保知识竞赛,要求各承建单位按季度编制环保水保宣传简报,在施工区设置环保水保宣传栏、宣传标语等对参建人员进行宣传、教育,在施工区营造了人人关心、支持、参与环保水保的良好氛围。
3.5 深入开展 “花园式施工区、花园式工厂及生态营地” 建设工作
建设单位围绕“树环保形象”管理目标,组织开展“花园式施工区、花园式工厂及生态营地”建设工作。结合工程实际,编制完成《桐子林水电站“花园式施工区、花园式工厂及生态营地”建设总体要求》和《“花园式施工区、花园式工厂及生态营地”建设考核细则》。施工单位按要求编制《“花园式施工区、花园式工厂及生态营地”建设实施方案》,经审批后有步骤、有计划实施,重点打造坝区左、右岸道路及边坡绿化,上、下游围堰堰顶及进场道路绿化,混凝土拌和系统,砂石骨料生产系统和生活营地等区域。
4环保水保精细化管理成效
4.1生产废水和生活污水实现零排放
导流明渠、围堰防渗墙、帷幕灌浆施工过程中,施工废水采取三级沉淀池处理后用于场地冲洗,废渣清至围堰内侧干化后运至渣场堆放;新建施工营地生活污水采取成套污水处理设备进行处理后用于营区绿化浇灌;混凝土拌和系统废水经二级沉淀并加药中和处理后用于施工区洒水降尘;砂石系统骨料生产废水通过刮砂机进行石粉回收,溢出水流入辐流式沉淀池,经加药沉淀,上清液溢流至清水池后全部回用,底泥经刮泥机进入废渣沉淀池干化脱水,运至渣场。施工区生产生活废(污)水实现“零排放”。
4.2施工区空气质量良好
混凝土生产系统中粉煤灰、水泥等粉状物资采取封闭式运输;枢纽工程施工区采取两辆洒水车对围堰道路,左、右岸沿线公路,渣场进行洒水降尘;砂石骨料生产系统骨料入料口、中碎、细碎车间安装了喷淋设施,进场道路及交通洞内安装洒水降尘设施,专人维护管理,料场无用覆盖层清理过程中采用洒水降尘措施,最大限度降低了对周边空气环境的影响;施工区道路由施工单位专门组建文明施工队伍进行日常清扫维护。
4.3声环境控制有效
料场开采和基坑开挖通过采取控制单响爆破药量、单次爆破总药量、修建隔音墙等措施,减少对周边居民的影响。工区运输车辆严格限载、限速、禁止高音鸣笛。
4.4固体废弃物集中处理
通过与当地环卫部门签订垃圾处理协议,各施工现场、生活区及主要办公区设置垃圾桶,施工区由环卫部门收集,业主营地由实业公司收集,运至盐边县垃圾处理站集中处理;建筑垃圾按要求运至指定渣场堆放。
4.5.人群健康保护
参建人员进场前进行健康检查,并每年定期体检,建立人群健康档案,实行动态更新;工区作业人员劳保用品配套齐全;食堂制定卫生管理制度并严格执行,餐饮服务人员一律持健康证上岗,员工宿舍不定期消毒等。
4.6水土保持措施防治有效
枢纽工程区左、右边坡实施永久防护,二期上游围堰迎水面采取挂网喷混凝土护坡,下游围堰迎水面采用干砌石护坡,堰脚采用钢筋石笼防护,左岸坝肩边开挖边支护,左坝肩和料场边坡开挖后立即进行支护处理,开挖弃渣全部运至指定地点堆放。渣场相继实施沟水处理工程、拦渣堤、排水系统及进场道路硬化措施,并实行封闭式管理,堆渣过程中采取先拦后弃、分层堆放和碾压。及时对施工区排水沟进行疏通、完善,水土保持措施防治有效。
4.7绿化效果显著
枢纽工程区左、右岸边坡支护完成后随即实施绿化,边坡支护设计时提前谋划,预留种植槽,临空面砌混凝土块挡墙,种植槽内回填种植土,种植油麻藤、爬山虎、炮仗花、迎春花、三角梅、黄连翘、小叶女贞等植物,采取下爬上挂工艺,为防止因混凝土坡面温度过高烤伤植物,坡面布设竹条网辅助攀援植物向上生长,并全部安装滴灌系统,立体绿化效果明显;右岸临江侧公路沿线全部实施绿化,种植黄花槐、桂花树、三角梅、美人蕉等,精心挑选绿化植物,达到花色搭配,行距整齐美观效果;砂石骨料生产系统沿线公路种植小叶榕,废渣沉淀池周边栽种芭蕉树,料场坡面播种银合欢实施绿化,植物长势良好,绿化效果显著。
5结束语
水电作为我国能源结构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可再生能源的主力军,是经济持续稳定快速增长的需要,精细化管理是企业科学发展的需要,也是我们管理水平提升的必然选择。建设单位在开发水电能源的同时,对环境保护与水土保持工作推行精细化管理,着力提升管理水平,深入开展“花园式工区”建设工作,践行 “流域统筹,和谐发展”的环保理念,取得了能源开发与环境保护双赢的局面,对其他水电工程建设环境保护和水土保持管理工作具有较好的借鉴和参考意义。
参考文献:
[1] 杨永东,水电站环保水保工作管理与实践,科技风,2011年第1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