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农村物流建设范文

农村物流建设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农村物流建设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农村物流建设

第1篇:农村物流建设范文

【关键词】农业物流主要问题;农业物流对策;农业第三方物流市场

农业物流作为现代物流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国民经济的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中国要加快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实现农产品货畅其流和物尽其值,应大力推进现代农业物流业的发展。我国是农业大国,发展现代农业物流对于促进我同农业,结构调整,加快新农村建设具有再要意义。但是目前现代农业物流发展仍然存在许多问题,已经成为当前制约我国现代农业发展和加快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瓶颈。

一、我国农业物流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l.农业物流发展投入不足

长期以来,我国在农业增产的投入非常大,但后续农产品处理加工方面却明显投入不足,从目前我国农产业链的整体来看,如果能够更多地关注在生产、流通、加工一条龙的产业链经营,广泛采用保鲜技术就能使我国果蔬损耗率减少一半。

2.农业物流产业缺乏统一规划和管理

规划和管理问题是当前农业物流系统存在的突出问题,农业物流涉及农业、商务、粮食、供销等系统以及其它所有制企业.这些部门独立运作,缺乏统一规划和管理以及相互之间的横向联系。其结果是一方面物流企业数量供过于求,另一方面在质量上又满足不了市场需求。

3.农村物流主体多元化、无序化

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渐深入,我国农业物流主体呈现出多元化发展的特征。从所有制角度看,除了国有商业企业、农业供销社之外,农业物流中的集体、个体、私营、股份制以及外资企业发展十分迅速。但是,我国社会化、专业化的第三方农业物流的规模和实力都较小。

4.市场主体发育程度低,农产品流通渠道狭窄

在农产品的流通市场中,农民理应是市场的主体,但是,现实中农民很难真正承担起市场主体的角色。中国农业生产方式是以一家一户的小生产为基础,组织化程度低。缺乏能真正代表农民利益的人或者中介组织。目前我国农产品还未形成全国统一的大的供应市场。

5.第三方物流发展缓慢

受企业经营规模化和专业化水平限制,农产品现代物流特别是第三方物流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市场经营主体仍处于零散状态。农业流通企业规模偏小,功能单一,整合程度低,全社会物流市场有待进一步培育,物流活动还没有从企业生产经营中实现真正意义。

6.农产品市场信息化程度低

农产品市场信息化是信息化农业发展的基础和突破口,新世纪农产品营销的成效将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经营者的信息意识与信息运用的能力。我国农业小规模分散经营的特点,使得对农产品生产信息的获得主要还依靠传统的方式,政府部门、科研场所给予的指导有限。此外,有关媒体宣传的信息广告偏多,实用性、可靠性不高。

7.农业物流系统缺少精通现代物流管理的人才

我国目前虽然有着许多农业类的高校但精通现代农业物流的技术人才、管理人才仍然缺乏,尤其是既有现代物流知识、信息技术,又懂农业技术、农业经营管理的综合性现代农业物流人才匮乏。

总体上来看,我国农业物流运作模式还是传统的模式,相对落后,与经济全球化难适应,同时与中央要求的新农村建设的要求也不和谐,这就需要在原来农业物流运作模式的基础之上,对其进行改进,加入现代化的因素,催生更好的、更有效的农业物流运作模式。

二、新农村建设中发展现代农业物流的对策

新农村建设对我国现代农村流通体系建设意见的提出,为我国现代农业物流获得了难得的机遇。发展农产品物流、促进农业经济增长的对策如下:

1.加强农产品物流理论和政策的研究

目前先进国家目前在农产品供应链的各环节上.大量运用运筹学和线性规划理论进行定量统筹,我国农产品物流的研究还处于理论和政策的定性分析阶段.供应链的各环节技术数量控制和管理还以经验为主,政府应结合本地区经济发展状况加强农产品物流的理论研究力度,为物流企业创造一个公开、公平、公正的竞争的市场环境。

2.合理规划农业物流基地、物流园区、物流中心的建设

其建设应根据农业物流基地的布局、交通运输、通讯等物流基础设施情况以及农业物流的发展状况来确定,物流园区的投资应主要通过招商引资来解决,政府主要负责物流园区的规划、征地、基础设施配套建设,特别是创造良好的投资软环境。

3.积极培育和发展农业第三方物流市场

农业第三方物流市场的发展和消费者消费水平的提高,要求现代农业物流必须具备集约功能、关卡功能、标准化功能和引导功能。发展农业第三方物流,一是要推动传统储运企业向第三方物流企业的转轨;二是耍推动粮食系统购销储运企业向第三方物流企业的发展;三是要推动供销企业向第三方物流企业的发展。

4.健全现代农业物流标准体系

农村物流体系的标准化实际上是物流体系标准化和农业标准化的综合体。在包装、运输和装卸等环节必须适应国内及国际贸易要求,积极采用国际标准或通用国家标准,大力推行和国际接轨的物流设施、物流工具标准,不断改进物流技术,保证农村物流的发展从一开始就规范有序。

5.建立农业物流的信息化管理

面对全国逐步开放的农产品大市场大流通格局下,需要在科学准确的市场信息指导下发展农产品生产,地方政府相关部门有必要强化规划协调作用,以市场为导向,做好农产品市场交易信息采集和工作,建立农业生产科技和新产品开发信息的普及、指导、规划组织一条龙的信息交流和服务体系。对物流各环节进行实时跟踪、有效控制与全程管理,并逐步搞好农产品信息处理与工作以及市场信息咨询服务。

6.加强现代农业物流人才培养

一是开展对农业物流人员的培训。选派有培养前途的中青年业务骨干到国内外大型现代农业物流企业进行培训、进修,学习、掌握先进的农业物流管理理念、农业物流管理方法、农业物流技术等。二是利用高校培养农业物流专业人才,高校应设置专门研究农业物流理论的学科、专业,开设相关课程。建立完整的现代农业流通理论、商业经济及物流科学学科体系,培养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高素质农业物流管理人才,职业技术院校和中等专业学校应培养农业物流应用人才和操作人才。

参考文献:

[1]李敬宇,胥镤.四川发展现代农业物流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农村经济,2008(12).

[2]郑文岭,孙鸿.我国农产品的物流价值、现状与对策研究[J].经济师,20l0(6).

[3]回翠翠,张斌.农业物流概念解析[J].经济论坛,2008(2l).

[4]姚卫新,王扶东.新农村建设中发展农业物流对策研究[J].经济经纬,2006,14.

[5]李仁良,张和平.中国农村物流市场及其特征[J].中国市场,2008(23).

第2篇:农村物流建设范文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5)23004102

1 新农村建设中河北省发展农产品物流的重要意义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明确指出新农村建设具有重大社会意义,并提出建设过程的重要要求,新农村建设是实现我国社会发展的关键环节,没有农业现代化,就难以实现国家现代化。河北省作为一个农业大省,农产品产量巨大,截止2014年底,河北省第一产业增加值3447.5亿元,增长3.7%,粮食播种面积633.2万公顷,增长0.3%,蔬菜播种面积123.7万公顷,增长43%,肉类总产量468.0万吨,增长4.3%,水产品产量126.4万吨,增长2.7%。河北省大量农产品生产之后,在到达消费者之前面临着较为严重的问题,即农产品流通中温湿度和时效性的特殊要求,导致农产品流通过程中腐损率极高。河北省的农产品物流成为了保障农产品质量、加快流通效率的关键环节,大力发展河北省农产品物流具有重大的意义。

首先,保证了河北省农产品的质量。农产品在从生产者农户向消费者流通过程中,腐损率极高,平均水平在15%以上,远远高于国外水平,腐损导致一方面农户的农产品卖价很低,另一方面城市消费者的菜价极高。加强河北省农产品物流的建设,通过对农产品实现全程冷链控制,达到流通过程中农产品温湿度的要求,从而保证了河北省农产品的质量,降低了农产品的腐损程度。

其次,加快了河北省农产品的流通速度。河北省农产品物流体系的构建,需要壮大分散弱小的农户生产者,在他们壮大之后才有可能从源头建立农产品所需的物流体系。供应链整体完善的物流体系,可以实现农产品需求、消费等信息在整个链条环节的共享,真正地加快河北省农产品的流通速度。

再次,保障了河北省农产品的食品安全。河北作为一个农业大省,也是一个农产品销售大省,食品安全成为影响其农产品走出本省,走出国门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河北省农产品物流体系的构建,通过温湿度地实时监控,实现农产品物流过程的可追溯功能,从而保障了本省农产品的食品安全。

最后,增加了河北省农民的收入。据2014年统计年鉴显示,河北省乡村人口为3804.16万人,占河北省总人口的52%,河北省农林牧副渔总产值为5832.9亿元,居全国第四名,而河北省农村人均纯收入为9109.9元,远远低于其他地区,位居全国第十二名,河北省农民收入亟需提高。河北省农产品物流体系的构建可以保障农产品质量与食品安全,加快农产品流通速度,最终提高农产品的附加价值,为河北省农民增收提供可能。

2 河北农产品物流发展的制约因素

农产品物流不同于传统物流,农产品在整个物流过程中对所处环境的温湿度有特殊要求,而且要求在整个供应链流动过程中都要处于这个环境,一旦某个环节出现断链,农产品的质量就受到威胁,因而农产品物流要求整个农产品供应链通过紧密合作,全程实现农产品低温储存、低温运输、低温配送。目前来看,河北省农产品物流还远远没有达到全程冷链要求,很多农产品都是在常温物流之中,整体表现为物流过程环节众多、效率较低、服务较差。影响河北省农产品物流发展的主要因素为以下几方面。

一是,冷链物流意识薄弱。作为农产品生产者的农户,文化程度较低,据统计,河北省乡村中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的占74.98%,文化程度低导致河北省农户接受新知识、新技能较差。河北省农户冷链物流意识匮乏,导致他们不明白农产品产地的预冷处理和冷藏运输的重要性,也就没有意识从生产源头开始实施农产品冷链物流;农产品批发商主要依据各地大型批发市场平台进行买卖,考虑到农产品的易腐性,批发商一般都会选择建立或者租用冷库进行储藏,然而批发商在运输环节冷链意识还较差,大多数农产品都是采用常温车完成运输;农产品零售商中,连锁超市冷链物流意识相对较强,而分布较多的农贸市场零售商冷链物流意识极其薄弱,他们一般进货频次很高,每次进货批量较小,因而农产品在他们环节的周转时间较短,更加加剧了他们对于冷链物流的忽视。

二是,农户规模较小,龙头企业缺乏。农产品冷链物流的一个关键环节就是生产源头的预冷处理和冷藏运输,目前来看河北省农产品在该领域的比例较小,严重影响河北省整体农产品物流的发展。深入分析发现,一个本质原因则为农户规模较小,龙头企业缺乏。农产品种植大多数都是以家庭户为单位,并且种植种类上也比较随意,很多农户都是根据去年经验和邻居观点进行决策。2014中国统计年鉴中显示,河北省家庭农户数18922户,位居全国第六,其中一人户1982,二人户4946,三人户4955,四人户3854,五人户1796,六人户以上为1387,整体来看,河北省农户规模很小。农产品领域的龙头企业作为产业化发展的引擎,其整体实力和发展质量决定着冷链物流的实施能力和程度。2014年,河北省共有1703家龙头企业中,其中年销售收入50亿元以上有6个,100亿元以上有1个,龙头企业无论是整体规模还是发展质量都与江苏、山东国内先进省份存在着较大差距。

三是,流通环节过多,链条松散。河北省作为农业大省,农产品销量巨大,北京和天津是河北省农产品的重要销售市场。据调查,河北省农产品流通环节一般为农户-产地批发市场-销地批发市场-零售商-消费者,环节众多,并且整个链条较为松散,这为农产品冷链物流的实施带来了难度。完整的农产品冷链物流需要在主导企业的带动下,全链条紧密协作,共同完成农产品流通过程的冷链控制。

四是,农产品安全监管环节薄弱。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的实施是农产品可追溯和食品安全保证的重要一环,但是作为价值较低的农产品相关企业不愿意主动实施较高成本的冷链物流体系,因而河北政府相关部门应该通过加强食品安全和可追溯性监管力度,反推农产品供应链相关企业共同建立冷链物流体系。目前来看,在环节众多,且分散的农产品流通领域,河北省农产品安全监管环节主要集中在批发零售环节,整体上还较为薄弱,亟需加强。

3 新农村建设中河北省农产品物流发展的相关对策

在河北省新农村建设中,构建完善的农产品物流对于保障农产品安全,增加农民收入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河北省分析实际基础上,提出了河北省农产品物流发展的相关对策。

首先,加强农产品冷链物流意识。意识决定行动,加强河北省农产品冷链物流意识的主要途径为:第一,加强消费者冷链意识,通过消费者拉动整个供应链建立冷链物流体系。河北省政府食品安全相关部门通过电视、网络、食品安全宣传活动等渠道大力宣传冷链物流对于农产品食品安全的重要性,推动消费者在消费时除价格之外更要注食品安全,关注农产品可追溯性。第二,加强农户生产者的冷链物流意识。河北省农业等相关部门,通过县、乡镇、村三个环节,在农产品种植前、种植中、收获前三个阶段进行农产品安全生产、农产品预冷处理和冷藏运输的重要性宣传活动,提高农户的冷链物流意识。第三,加强流通企业冷链物流意识。河北省政府相关部门通过政策引导、扶持倾斜、加强监管、加大宣传等手段,大力提高流通企业的冷链物流意识和实施冷链物流的主动性。

其次,增加农产品生产者规模,加强龙头企业带动作用。无论是美国的大农场主还是日本的农协,都说明农产品生产规模的重要性。结合河北省实际情况,本文认为应通过政策扶持大力推进农村土地流转,逐步加大家庭农场、种养大户、农业专业合作社等类型的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最终提高冷链物流实施的可能性。另外,冷链物流体系的建立不是一蹴而就,应该分阶段、分步骤实施,而大型龙头企业必然成为第一阶段第一步骤,通过它首先建立冷链,然后牵动整个链条其他环节来建立冷链物流体系,因而,河北省还要加强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

第3篇:农村物流建设范文

安图县明月镇镇幅员面积896平方公里,耕地面积6156公顷。其中,在册地面积1445公顷,册外地面积2011公顷。农户4449户,农业人口15697人。全镇通过出租、互换、转让、转包等方式流转土地1754公顷,其中,农民私自流转的1598公顷,占土地流转的91.1%;签订土地流转合同的156公顷,占土地流转的8.9%。

二、安图县农村土地流转中的金融服务现状

安图县农村现存的贷款形式主要有政府担保贷款、信用贷款、联保贷款等方式,但在实际操作中由于信用评定指标不易确定,缺乏有效抵押物等原因存在诸多问题,在土地流转新形势下,土地规模化经营提出了新的资金需求,传统的金融服务已不足以满足这一需求。

农村金融服务基础设施相对落后,安图县的金融机构基本布局在城区,银行卡在广大农村无处可刷,造成现金结算盛行,而且农村信用社尚未实现全国通存通兑。同时,农村金融机构网点萎缩,个别偏僻村落农户存取款需要往返三四十里路,极不方便,农产品收购季节,大量现金扎堆农户手中,极不安全。

在融资领域,现存金融机构在农村网点分布少,农民可获资金数量少、限制多,而且融资形式单一,主要是农村信用社和农业银行提供的贷款服务。

在农业保险领域,缺少政策性的国家农业保险,现有农村保险服务除了仅有的农用车辆险、能繁母猪险以及人身险外,农业保险品种极少。农业保险风险大、范围广,且农民的经济承受能力较弱,所以商业保险机构想要在农业领域获利是非常困难的。商业保险由于农业高风险的特点而不愿进入,导致农业保险的缺位。农民又由于缺乏金融方面的专业知识,对金融服务缺乏了解,使其获取合适的金融服务更加困难。这些由于金融服务不完善造成的问题,给土地规模化经营造成了障碍,阻碍了土地流转的效率,最终影响了农民增收。

三、建设创新性的金融服务体系

1、大力推动农地信贷产品与金融服务方式创新,满足土地规模化经营的需求

由于我国农业发展的特殊性,运用创新思维,要基于不同农地流转创新模式的金融服务需求,实行分类指导,因地制宜地设计与开发个性化和差异化的信贷产品和金融服务,建立一套适应我国农村发展需要的金融服务体系。

2、增加农村金融服务的种类,因地制宜开发金融服务

根据农村经济发展的多样性,完善涉农贷款机制,合理确定贷款利率和期限,发放大额农户联保贷款和大额农户信用贷款,满足农户流转土地需求,最大限度发挥金融支农功能。农业生产受到地域环境的限制,不同地区的农业呈现出不同的发展状况,对金融服务的需求也不尽相同。农地流转创新模式中的土地互换、转让、转包、租赁的信贷需求,主要以分散化、小额化为主,对此类农户要根据其实际特征,推出相应的金融创新产品满足其需求。由于种粮农户已经陆续开始走上经营小企业的路子,农村金融机构要针对小企业贷款"小、急、频"的特点,探索推出商户联保、仓单、关联企业的权益质押等信贷新品种。在农产品的主产区和集散地,农村金融机构要引导从事农产品收购的农民专业合作社与农户签订预购农产品合约,或与农产品需求方签订远期供货合同锁定未来销售价格。金融机构可视农户远期合同或期货合约,适当降低或免除贷款担保,帮助农户解决由于农产品产供销时间差造成的资金缺口问题。由金融机构对拥有一定固定资产的合作社评定信用等级,核定信用额度,在授信额度内,农民专业合作社随用随贷、循环使用。

3、加快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的合法化进程

将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合法化,可以为农业生产经营者申请贷款提供便利,解决土地流转过程中资金紧缺的问题。根据土地流转的实际情况,土地流转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土地价值发现的过程,这一过程对资金的需求非常强烈。 因此,首先要向种田大户、专业合作社和农业公司提供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确保有足够的资金来支持土地的有序流转。即便是贷款者无力归还贷款,银行也可将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给别的农业企业,金融业将逐步参与土地的流转过程,这一过程的风险是可控的。

4、建立健全农业保险体系,降低农业投资者的风险

实行农信社、农户、龙头企业、保险公司、政府"五位一体"的综合金融服务方式。成立由政府、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户等多方出资的农业担保基金,运用政府与市场相结合的方式,支持合作社获取银行贷款,并分担银行的信贷风险。由龙头企业与农户签订购销合同、农信社提供贷款、保险公司承保,保险费由农户和当地政府分摊,促进农业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分担了农业投资者的风险,可以鼓励投资,促进土地流转,并且帮助农业生产者建立良好的信用,方便融资。推动制定和完善农业保险相关法规,将大规模种植、养殖业纳入强制性保险范畴,并对参加种养业保险的农户给予一定的保费补贴;积极推动政府落实财政补贴、税收优惠政策,调动经营农业保险的保险公司的积极性,扩大农业保险的品种和参保范围;加强保险知识宣传,提升农户和农村经济体的投保意识,提高参保率;引导农村金融机构积极拓展保险业务,加强险种宣传,促进农村保险业务全面发展。

5、发展公司担保互保联保等信贷业务 ,帮助农村实现产业的转移

随着农村土地的流转,农民离开土地后如何保证其稳定的就业和收入,将会是一项艰巨的工作。为此,利用担保公司担保、互保、联保等形式,为失地农民提供流动资金贷款、创业贷款,这种贷款不仅能有效化解、转移风险, 还能为失地农民提供新的就业机会和新的就业条件,并通过窗口指导,提供人才需求信息,进行技能培训, 鼓励劳务输出, 支持农民向回报率较高的行业转移,努力创造条件,积极帮助农民实现产业转移。

6、在农村开展金融咨询服务

金融咨询相当于是一个导航系统,引导农民选择适合自身需求的金融服务。农业生产经营者作为农业生产活动的主体,在农业生产活动中也会面对融资、经营等决策,尤其是在土地流转的大环境下,土地规模化经营,生产经营者面对的决策将会更复杂,涉及的资金数额会更大,所需的专业知识也会更多,金融咨询将会对农业生产经营者的投融资活动提供有益的建议,提高效率,增加收益。加强金融知识宣传,积极开展金融知识下乡进村活动。做到金融知识"经常送"、"随时送",而不是偶尔送;做到"内容实在、迎合需求",而不是"不求实效、只讲过程";建立咨询长效机制,实行"结对子","包村到人、咨询到底",通过发放金融知识咨询服务便民卡,规范宣传程序,提升宣传效果。金融咨询可以为农业生产经营者提供专业的指导,帮助其更有效的利用资金,并且可以促进建立健康的农村金融体系。

参考文献:

[1]黄贤金.张安录.土地经济学[M].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7.

第4篇:农村物流建设范文

关键词:互联网+时代;麦积区;农村物流发展策略

前言

在现代物流体系不断完善的情况下,很多的物流企业都和乡镇都进行融合。但是,我国很多的农村生活基础设施比较薄弱,导致物流的配送数量也存在一定的限制,降低了物流对农村物流发展的效率。下文从麦积区农村物流发展中面临的挑战出发,重点分析了互联网+时代下麦积区农村物流发展的策略。

一、互联网+时代下麦积区农村物流发展面临的问题

(一)农村居民互联网+的理念比较落后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为企业和个人提供了展现自我的平台,人们的生活、工作以及其他方面都增添了活力[1]。尤其互联网+时代,能够融合技术,以创新商业模式。但是麦积区中的农村很多居民对互联网的理念理解比较滞后。在理解和认知上也存在一定的偏差,不能认清互联网促进农业发展的重要作用。很多人都认为互联网与农业无关,这些问题的出现都会在某种程度上阻碍互联网对农村物流的促进作用。

(二)农村地区互联网等基础设施相对薄弱

麦积区农村的交通不方便,尤其是边远农村互联网的基础设施也比较滞后。这给物流的发展起到了严重的消极影响,很多物流企业就会放弃在边远农村设立物流配送点,农村的居民在居住比较分散的情况下都会为物流的配送带来很多的问题,同时这也是农村物流发展中受到阻碍的重要原因。另外,农村生产的农产品以及消费品都和城市的物流没有很大的区别。但是从农产品的物流角度出发,农产品有一定得保鲜期和周期性。在运输上就有很高的要求,这提升了农村物流发展的复杂性。因此,农村地区互联网等基础设施相对薄弱是互联网+时代下麦积区农村物流发展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

(三)农业的特殊性决定着农业物流脆弱

农业生产的季节性比较明显。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农产品,并且集散物流这和农村的季节也存在一定关系。农业生产的时候,每一个环节和时段都对物资的种类和数量产生不同的需求。另外,麦积区不同的农村之间对物流的要求也有很大的差别。在这样的情况下,就使农村物流的体系变得更加复杂。同时农村物流也会受到其环境和发展的影响,导致当地物流的发展比较慢,增加了物流配送的难度。我国麦积区农村农业生产的条件也比较滞后。生产的抗风险能力也不能够和大城市相比,这样就会影响物流企业在农村发展的积极性。另外不同地区经济水平和经济结构也存在差异,导致一些农村对物流发展的认识存在不足和偏差,也没有雄厚的基金支持。因此,农业的特殊情导致了农村物流脆弱[2]。

二、互联网+时代下农村物流发展对策

(一)构建完善的城乡一体化体系

想要促进农村物流体系的发展,就应该积极构建城乡一体化物流体系,以城市物流体系为载体,在农村中拓展物流服务业。构建中应该把拓展的重点面向农村地区,以补充农村的物联网物流空白。其中,就应该加强城市物流体系的联系,能够保证农村和物流的畅通。重点关注的是建设和设计农村物流体系。在如此快速发展的物流平台中把基础设施建设和网络建设与内容建设融合在一起。在信息平台上打造物流中心,为农村物流提供节点。城乡一体化物流体系的建设主要把物流中心和配送中心作为农村的关键点。主要包括农村大消费品物流生产资料。最终的目标就是把农村的产品物流向城市,以此实现城乡一体化建设。

(二)支持各方面参与农村物流平台建设

麦积区农村建设物流体系是一个比较复杂、巨大的工程。因此,各个方面都应该进行积极的配合,支持农村物流平台的建设。首先,政府应该提供相应的优惠政策,积极鼓励电子商务企业和物流企业参与到农村物流体系建设中。主要改善农村物流,资金投入不充分、农业技术薄弱、管理水平低的问题。同时,还要引导农村物流能够为第三方电子服务提供相应平台,从种植和养殖的角度出发,能够加强与企业的对接。最后,应该不断加强物流知识以及互联网技术的培训力度,定期对农民进行培训和考核,在此情况下,能够让农民参与物流活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得到提高。

(三)提升农村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水平

阻碍农村物流业发展的关键性因素,就是农村的基础设施比较薄弱,未能建立完善和健全的配套设施。因此,在这样的情况下应该有效结合当前物流体系建设的基本标准,能够为农村服务。以建设网络体系来补充农业物流中的不足。加强农业物流发展的牢固地位。首先,应该从农业部以及运输部角度出发,把大量资本投入到农业的物流基础设施建设中,能够为农村设立基础设施,并不断加强农村物流服务数量和关键点。在强化物流服务体系的情况下,形成一个资源共享、信息互通、服务一流的农村物流发展体系,以此促进农村物流的发展,促进当地麦积区的小康社会建设。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互联网+时代下发展农村物流应该构建完善的城乡一体化体系,支持各个方面参与到农村物流建设中,并能够提升农村物流基础设施的建设水平,相信通过以上的措施一定能够促进农村物流企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王鲁欣,李少军.“互联网+”时代农村快递物流发展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J].科技经济市场,2016(10):100-101.

第5篇:农村物流建设范文

关键词:农村,交通物流,农民,致富渠道

 

小件快运、特色配送、货运专线……时下,山东省因地制宜大力发展农村物流,并逐渐形成了多种物流服务形式。通过形式各异、服务细化的农村物流组织网络,广大农民所需日用品、农资能够顺畅地运送到身边。与此同时,农产品也拥有了快速向城市输送的网络通道。快步发展的农村交通物流正推动山东农民创业致富、农业健康发展、农村和谐稳定。

1.发展农村交通物流是拓宽农民致富渠道的必然要求

当前,世界经济增长明显减速,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的负面影响仍在持续,对农业和农村发展的冲击不断显现。中央指出,“扩大国内需求,最大潜力在农村;实现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基础支撑在农业;保障和改善民生,重点难点在农民。”近年来,我国农村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农副产品生产、加工能力得到大幅提升,农民生活水平得到有效改善。然而,随着经济发展,农村物流流通渠道不畅、市场化程度不高、流通方式落后、部分农资产品质量没有保证的问题日益凸显。特别是农村缺乏完备的物流服务体系,农村流通组织化程度低,流通基础设施薄弱等问题,逐渐成为制约扩大农村内需的重要因素。

现代物流业作为与社会化大生产紧密结合的新型服务业,融合了运输、仓储、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货代和信息等行业,涉及领域广,吸纳就业人数多,促进生产、拉动消费作用大,已成为我国新兴产业和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农村物流是现代物流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这样一个农业大国,农村物流在整个物流业、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乃至国民经济发展全局中,都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发展农村交通物流,不仅整合了农村交通资源,还提高了运输、理货、配送、仓储等组织效率,缩短了物流时间,降低了物流成本,更有利于拉动对农村经济发展,是解决农民增收、农业增长、农村稳定的重要举措。

2.发展农村交通物流是交通运输部门履行职能的重要内容

交通运输部门掌控着交通基础设施、运输等物流核心资源,大力推动农村交通物流发展、为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成为交通部门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实现交通运输业又好又快发展和积极应对费税改革的有效方法。自2007年以来,山东省交通运输部门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审时度势,开拓创新,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交通事业发展的大局出发,在广泛调查研究和科学论证的基础上,做出了发展农村交通物流的战备决策,要求全省交通运输部门坚持以加强交通服务“三农”能力建设为核心,以贯彻落实国家和省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为契机,认真履行部门职责,充分发挥行业优势,在试点的基础上,按照“总结、完善、提升、推广”的总体工作思路,加快农村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提高物流信息化水平,培育物流市场主体,健全市场监管机制,着力打造网络规模化、服务社会化、管理集约化的农村交通物流综合服务平台,力争用三年左右的时间,基本建成连接城乡、面向全国,功能完备、衔接顺畅、运转高效、服务一流的农村交通物流网络体系,创造全省农村交通物流品牌,为我省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积极贡献。仅2008年,安排专项资金1600万元,在莱阳、沾化、荣成、宁阳等8个县(市、区)开展了第一批农村交通物流试点,8个试点县(市、区)共投资3亿多元,规划用地2500亩,建成或在建县级分拨中心10处、站场近100个、网点700余处,投入运营车辆3600余辆,初步在试点地区形成了比较完整的交通物流网络体系。试点工作整体推进、重点突破,取得了较好的试点成果,对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推进作用初步显现。

从目前我省交通物流发展的势态看,一方面,为农村物流企业发展注入了活力;另一方面,方便了农村群众的生产和生活,为大宗特色农副产品提供了优质的物流服务,为农民群众增收节支创造了条件;第三方面,降低了包括农产品加工企业在内的县、乡企业的物流成本,促进了县域经济发展。试点县(市、区)的实践是有力的例证。仅2009年,莱阳交通物流中心发送货物80多万吨,实现运输收入1.6亿元,税收300万多元,为鲁花等企业节省直接运输费用5000多万元,为广大农民减少物流成本1500多万元。荣成市物流业增加值达到30多亿元,完成了物流货运总量4000万吨,其中农副产品物流货运总量达到500多万吨,仅此一项可为农民人均增收1000多元。沾化县通过农村交通物流网络,科学组织运力和货源,运送冬枣的车辆返程运回枣农急需的生产和生活物品,实现了“双向物流”,物流成本大幅降低。下洼镇冬枣运输费用从2008年每斤1元下降到目前的0.4元,仅运输环节就节约成本达1800余万元,为当地人均增收500元。岚山区全区物流业实现税收4329万元,占全部地方税收收入的18%,同比增长84%。农村物流试点新增服务业项目87个,为农村增加就业岗位6000多个。

3.发展农村交通物流必须因地制宜,服务三农

农村物流的服务类型基本分为两类:一是农村综合物流服务,以为乡镇企业生产流通和规模化农副产品加工服务为主,兼顾季节性家产品购销运输服务,主要采用干线长途货运、甩挂运输和县内网络配送方式;二是农村便民物流服务,以农村客运班车捎载为主要运输手段,开展农资、良种、医药、日常消费等连锁商业网点的下行补货配送。同时,培育受理小件、零散货物的上行发运市场。全省农村物流企业要针对不同服务类型,充分利用交通物流网络和信息平台,主动调整经营战略,积极组织货源,合理布局运营网点,建立和完善物流运营网络,探索不同条件下的运营模式,满足不同层次的市场需求。在农村交通物流建设中必须把握以下环节:

3.1打造公用性物流设施平台,构建县、乡、村物流网络

按照“政府引导、企业运作”的原则,试点县(市、区)必须搭建公用性农村物流设施平台,整合农村分散的物流资源,为物流企业提供服务。按照“层次明确、分工合理、功能完备、资源整合、公用开放、集约利用”的原则,进一步建设和完善“县级物流分拨中心、乡镇物流站场、农村物流网点”三级物流基础设施网络。。。县级物流分拨中心的选址,应全面考虑区域经济布局、区位优势、交通优势、辐射带动作用等因素;建设规模、功能布局应充分满足当前农村物流发展的需要,又要为未来的发展提升留出足够的空间;主体建筑必须按照省厅的设计方案进行建设,按照标准导入统一的外观形象标识系统。乡镇物流站场仓储设施建设要充分利用现有交通设施资源,依托“四位一体”乡镇交管所进行改建、扩建。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在区位优势明显、物流需求较大的行政村要合理布设物流网点,并注意利用和整合邮政、供销等系统的网点资源,逐步建立起完善、公用的物流设施体系和网络体系。

3.2搭建公用物流信息平台,提升物流信息化水平

信息化是现代物流的核心,因此在农村要实现现代物流理念,大力推进农村物流的信息化建设至关重要,可以说,信息化是打开农村物流的金钥匙。从第一批农村交通物流试点情况看,建设的信息系统水平不高、功能简单,不能满足农村交通物流发展的需要。各试点单位必须用“世界眼光”、“战略思维”和现代物流理念,开发建设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完善平台服务功能,扩大网络覆盖范围,引导企业应用先进科技,实现信息的互通互联,为农村交通物流持续发展提供重要支撑。公共信息平台要解决整个物流行业的信息化问题,如物流信息的与共享、物流行业与其他机关机构的信息交互、诚信服务体系、公共服务等。农村交通物流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建设要注意做好三个对接:一是以省厅物流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相对接;二是与各级交通部门管理平台对接;三是和邮政、供销等流通信息系统对接,实现商流、交通流、信息流的结合,结合自身需求开发个性化模块,尽快建立和完善自己的公共信息服务平台。

3.3互相借鉴学习,完善运营管理机制

在搞好农村交通物流硬件建设的同时,要加强和完善相关运营管理机制,重点是建立和健全部门协同机制、政府引导扶持机制、企业运营机制、市场监管机制。同时,加强制度建设,逐步建立和完善各种管理制度,提升管理水平。。继续发挥政府引导的作用,创造良好的市场环境,考虑将农村交通物流企业纳入涉农企业范畴,对符合条件的可享受相关强农惠农政策。鼓励和扶植民营资本特别是农副产品批发市场中的大批发商、仓储经营户、运销经纪人,改造提升为交通物流公司,或者引导有规模的运输企业向物流企业转变,按照市场规律运营,努力把企业做大做强。以燃油税费改革为契机,做到工作重心下移,人员倾斜一线,加强运输市场的监管,加强统计调查、信息等工作,夯实管理工作基础。

3.4扩大服务规模,实现农村交通物流可持续发展

相比而言,农村交通物流的总体盈利能力较弱,要实现农村交通物流的持续发展,必须向规模化发展。规模化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扩大经营的地理范围。把农村交通物流与城市物流相结合,加强城乡经济交流,实现走出去的目标;二是扩大服务对象范围。使经营范围逐渐覆盖农产品物流、农资物流、农民生活消费品物流,以优质的物流服务让流通企业、生产加工企业将物流业务剥离出来,为更多的业户提供专业第三方物流服务;三是扩大与其它运输方式、专业物流的合作。站在综合运输的角度,加强农村交通物流与其它运输方式的衔接,有效整合资源,加强与邮政物流、供销物流等专业物流的合作。通过扩大规模、扩大影响,赢得更多市场份额,实现农村交通物流的可持续发展。

第6篇:农村物流建设范文

关键词:城乡一体化;物流园区建设与规划;问题与措施

1. 城乡一体化与物流园区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指出“城市本身表明人口,生产工具、资本、享乐和需求的集中,而在农村里所看到的却是完全相反的情况:孤立和分散。”当下城乡之间的“中心―边缘”论更加隐射出城乡在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诸多方面存在着巨大差距。消除城乡差别,促进城乡融洽、协调发展也就顺理成章的成为历史趋势与人们的愿望。我国目前城乡一体化虽然比较滞后,却也在孕育中不断发展。

所谓城乡一体化绝不是简单的“乡村城市化”或者“城市乡村化”合成。其基本内涵式是通过体制一体化、城镇城市化、产业结构一体化等把城市与农村建设成一个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统一体,充分发挥城市与农村各自的优势和作用,使城乡之间劳动力、技术、资金、资源等生产要素在一定范围内进行合理的交流与组合[1]。

物流业在城乡一体化发展的进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对城乡经济的发展具有强大的推动力。城乡物流一体化需打破城市物流和农村物流的分离状态,通过将其紧密联系实现物流整体效益最优。物流园区因其良好的集聚效应和规模效应,在构建城乡一体化的配送体系、打造城乡供应链、并创造增值效益方面可发挥的作用巨大。

2. 城乡一体化背景下,发展物流园区的必要性

2.1 促进城乡社会资源优化配置,加速一体化进程

城市与生俱来的“集聚效应”使得资本充分集中、充满活力。较完善的基础设施建设、先进的科学技术和工业化水平,使其具有较强的辐射和扩散功能。农村处在资本“边缘地带”,无可厚非的成为城市、工业服务的廉价劳动力市场和产品倾销地。但因其广大的消费供应市场以及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吸引力和潜力巨大。物流园区作为衔接城乡供应地与销售地的纽带,在城乡互动,社会资源优化配置上,发挥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如图1所示。

物流园区还是城乡经济增长,社会基础设施建设,产业结构的调整与升级多边推进的助推器。物流园区的发展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使得农村剩余劳动力得以流动,创造更多的社会经济价值。农产品,工业品可以在城乡间得到充分互补,优化原材料工业,提升消费品工业,实现“以工促农,以农补工”,让第一、二、三产业结构得以调整升级。同时,与物流园区的发展相匹配的社会基础设施建设也越加完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让电网改造,通讯设施完善,中心城区至各乡镇,以及各乡镇之间的快速通道,“村村通”公路,使得商流、物流、信息流更加畅通无阻。

图1:物流园区的作用

2.2 整合城乡物流资源,促进和优化城乡物流一体化。

城市物流和乡村物流早已存在,只是由于社会经济、空间地理等原因,在物流规划、物流建设、物流运营上各自为政,形成两个“物流孤岛”。城乡物流一体化就是要解决城乡物流分离化、分散化问题。通过整合城乡物流资源,提高物流资源效率,优化和构建城乡物流一体化体系,从而提高城乡物流的效率效益[2]。

新型物流园区的规划站在战略的高度,运用现代物流理念和技术,结合城市物流和农村物流的特点,对两个系统进行战略整合,谋求较大的城乡全域物流系统的战略协同效益,从而提高城乡经济一体化水平,进而实现城乡一体化并提高其水平。

同时,物流园区的建设有利于节约社会资源并提高物流运作效率。由于加强了物流企业、城乡之间的互动与合作,可实现共享基础设施,节约社会成本、社会资源,使社会资源合理流动,城乡供需达到平衡,双向互动,互利共赢。物流园区的建设还通过完善的基础设施和高水平的信息化服务平台等现代化物流手段,使物流园区的物流企业降低运作成本,提高综合竞争力。

3. 城乡一体化物流园区规划与建设存在的问题

3.1.城乡物流体系分割,物流园难以辐射农村市场

目前,城乡物流体系分割现象严重,农村物流渠道不畅,由此导致农村物流成本过高,消费市场混乱等问题。因此,物流园的建设很难实现城乡双向流动的物流体系,影响了其对城市现代企业的规模扩张和对农村商贸经济的繁荣起到推动作用。

3.2物流园区规划目标定位不明确,盲目建设

物流园区作为区域经济及现代物流发展的产物,其产生和发展与区域经济发展具有密切的关系。但是目前,大部分物流园区的建设与规划具有很强的盲目性。由于缺乏系统和科学的规划论证,造成在实际运作过程中物流园区与经济发展水平不平衡、功能定位不明晰、物流设施闲置、利用率低、重复建设等诸多难题和不良局面。甚至有地方政府盲目追求经济效应,急功近利,借以建设大规模有影响力的物流园区为招商引资的幌子,大力开展房地产,酒店,观光旅游等副业活动,而非真正将工作的中心放在物流园区本身的建设上。

3.3政府未能发挥其主导作用

城市与农村在制度和管理上的“二元”结构是造成农村物流发展缓慢、城市物流与农村物流差距逐年拉大的重要原因,也是物流园的辐射功能无法惠及农村市场的原因。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城乡共同发展等。政府在城乡之间基础设施建设、金融政策和教育等方面差距很大,造成农村物流基础设施落后,物流信息化程度低,农产品流通体系不完善,以及专业物流人才紧缺[3]。

4. 城乡一体化物流园区建设规划措施

4.1 加强政府引导与市场机制相结合,明确功能定位

要强化政府的宏观规划与组织协调功能,实现政府的有效干预。通过不同行政部门的联合来综合协调物流的管理体制与机制,突破城乡分割的体制壁垒,把农村物流体系建设纳入物流业发展整体系统中,稳步推进城乡物流的一体化。在物流基础设施建设、金融扶持、专业人才培养等方面制定相关政策以保障城乡物流的发展。同时,结合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实际情况,明确其功能定位与目标对象有利于物流园区更好更长远的发展。物流园的规划应与区域经济的发展需求和规模相匹配。同时要按照比较优势原则,促进城乡物流之间的合理分工,依托城市商贸市场和农村农副产品生产基地,构建农村物流集散网络和城市物流配送网络,有效发挥城市物流对农村物流的辐射与带动作用,积极引导城市流通网络及现代物流配送体系向农村延伸[4]。

4.2 积极探索城乡一体化物流园的商业模式

城市物流和农村物流的有机衔接相当复杂,涉及到农村经济作业模式、经营主体等方方面面的问题。物流园区作为城乡物流衔接的纽带,应运用供应链管理的思想,积极发展创新对接模式,保证整个物流体系和各环节的顺畅。如农户+合作组织+物流园+城市零售;城市农资生产企业+物流园+农村零售终端;物流园+乡村超市+城市生鲜便利店等模式。同时,可鼓励农村个体企业、民营企业进入物流市场。物流园作为城乡供应链的核心,创造增值效益大力发展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在农村内部培育新型农村物流主体。

4.3与行业协会,科研院所、高校等机构充分合作,力求科学发展

设立研究培训基地,一方面,可以实现对企业以及园区的发展状况进行检测,对未来的发展方向给予合理科学的导向;另一方面,可以培养大批的熟练的专业化技术人员,提高人员的素质,提高物流效率,降低成本,甚至对于延长产业链,增加附加产值,扩展业务渠道都起到无法预测的作用。行业协会、科研院所及高校为企业提供必要的咨询与指导,市场信息的分析;企业可以反馈具体操作实施中的问题与经验,促进物流园区的发展更加稳健。

基于城乡一体化的物流园区规划与建设必将为城乡一体化发展、新农村建设以及城乡一体化物流体系的构建做出积极的贡献。优化城乡物流相关产业结构,探索新型城乡物流发展模式,加大市场管理和政策扶持,以及物流园在城乡物流中可发挥的增值作用等领域都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与探讨。(作者单位:湖北文理学院管理学院)

指导老师:张蕾

参考文献:

[1]洪银兴、陈雯.城市化和城乡一体化.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J]2003(04)

[2]王忠伟、章雪岩.非零起点的城乡物流一体化战略路径探讨.商业时代[J]2010(17)

第7篇:农村物流建设范文

现代农村物流资金支持的困难和问题

(一)地方财力难以承担。地方财政大部分是吃饭财政,没有多余资金投入农村物流建设。推进物流业的发展,必须进一步加强物流交易所建设,完善行业监管机构,这都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投入,包括资金、场地、设施、设备等,对地方财力是一个很大的考验。

(二)融资渠道不畅。目前,融资难、融资渠道堵塞已成为制约我国农村中小物流企业发展的“瓶颈”。国有商业银行大规模地撤离农村,支农功能趋于弱化。农村金融资源向农村信用社和邮政储蓄集中。农村资金的外流,使得农村民间金融组织筹资和用资成本高,而农村小型企业还贷风险过大,导致小额高利贷在农村盛行,农村中小物流企业很难从公共渠道获得资金。

(三)金融机构贷款难以满足物流企业资金需求。金融机构信贷额度较低,审批时间较长,仅能为少数中型物流企业提供一少部分短期流动资金贷款,最高额度为500万元到800万元,仅为企业全年收购资金的三分之一;而大多数小微物流企业很难从金融机构获得贷款,少数能获得的贷款额度一般仅为20万元至50万元。

(四)担保体系不健全,影响金融机构放贷积极性。担保机构未建立风险补偿机制,金融机构要单独承担物流企业无法还贷的损失,影响了金融机构信贷投放的积极性。金融机构贷款大多投向见效快、收益高的行业,对涉农中小企业投放较少。物流企业可抵押物少,抵押物的折扣率高,评估登记手续繁琐、收费高。中小企业担保机构少,与金融机构也未建立信息共享平台,担保业务开展缓慢。

(五)农村物流金融市场体系尚不完善。农村物流金融的发展需要实行多样化的发展模式,不仅仅在组织形式方面,在金融产品及服务方面也应有所扩展。目前我国农村物流金融的服务机构主要是银行和信用社,而且服务对象往往是大型企业的物流金融服务,缺乏金融组织的多样性以及金融服务的多样化,对农村中小企业物流金融的支持力度不够。农村物流金融的国家支持,也助推了一部分企业骗取国家信贷与拨款,形成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的概率增加。

加强现代农村物流资金支持的对策研究

(一)建立和完善现代农村物流金融组织架构。由于农村物流金融企业利益主体的多元化及其金融需求的多维性,需逐步建立完善现代农村物流金融组织架构。一方面,建立由地方政府、物流企业、银行、民间资本等多元利益主体组成的现代农村物流金融中心,中心以地方政府为引导,以市场为导向,以物流企业为主体,以银行与民间资本为依托,有效开展融资、结算、风险分散等农村物流金融综合;另一方面,构建现代农村物流金融非股权组织,这是一种战略性的合作行为和有弹性的非股权农村物流金融组织,可平衡非股权组织各方的目标,构建广泛健全的信息反馈网络,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创造双方积极主动的合作态度;此外,还须创建现代邮政储蓄银行、乡村银行等农村金融机构,开展农村物流金融业务,以经济(非行政)手段引导各金融组织支持农村物流的建设。总之,建立完善多元的适应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需要的农村物流金融服务组织架构,是现代农村物流建设金融支持的组织形式创新。

(二)积极鼓励金融创新,分散农村物流企业贷款风险。

各商业银行要根据小微物流企业信贷特点,建立科学灵活的授信管理制度,努力实现全年小微物流企业贷款增速不低于当年各项贷款平均增速、贷款增量不低于上年同期水平的目标。改进信贷审批发放流程,下放对小微物流企业的信贷管理权限,加快小微物流企业贷款拨付速度。因为农业物流企业经营的特点就是要迅速、安全、便捷。要开发符合仓储物流企业需求特点的金融产品,大力拓展农村物流“融通仓”模式,拓宽银行的业务范围,分散银行信贷风险,从而使信贷资金更安全。利用“制度金融”、“合作金融”和“民间金融”加强对欠发达地区农村物流系统建设的支持,调整和放宽农村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准入门槛,建立市场准入制度,放开对民间金融的管制,引导并鼓励民间资本或境外资本的投入。积极以政府为主导,建立现代乡村银行,并不断拓展建设范围。通过价值链联保小组,实现农户或农户联盟、物流企业、农业生产资料供应商、农产品需求方四类主体共同发展。允许仓单质押融资,以农产品储存的价值凭证作为仓单,在乡村银行进行抵押。建立贷款保险基金,预防部分风险。

(三)强化农村物流金融组织形式的创新。

考虑建立现代农村物流金融中心。我国“十二五”规划蓝图早就将发展农村经济、进行现代农村物流金融组织创新以及建设现代物流金融中心设定为既定目标之一。我们应该借此契机,依托江海湖泊、公路、铁路以及空港等各方面优势,建立不同层面的以“政府为引导,市场为导向,物流企业为主体,银行和民间资本为依托”的现代农村物流金融中心。通过农村物流金融中心将地方政府、地方企业、周边政府及企业凝聚为利益共同体,实现各方共荣发展。

第8篇:农村物流建设范文

关键词:电子商务;农村经济;建设思考

一青州市农村经济发展现状

青州市近些年来经济实力不断提升,无论是总量还是质量都得到了快速的发展,2018年还实现了农林牧渔业增加值61.5亿元的目标。2010年以后,青州市种植业结构就在不断调整,传统粮食种植面积逐步减少,经济作物的面积相对增加,在2018年实现全市34.15千公顷的粮食种植面积,粮食产量也达到了1.89公斤,得到了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国家绿色农业示范区的荣誉。全市的农业从单一种植业转变为现如今的农林牧渔业全面发展,正在大力实施农业品牌带动战略,树立青州市农业品牌,促进农产品销售以及农业绿色发展;全市2018年肥施用量(折纯)4.0万吨,比2015年下降4.6%;农药使用量959吨,比2015年下降12.9%。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91.6%,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93%。农业经济体系中,青州市正在加强现代农业示范园区档次建设,不仅打造了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1处,还建成7家国家级蔬菜(水果)标准园。农业科技创业也有了相应的突破,全市对种子的研究十分重视,以西葫芦、辣椒、番茄等十五大类蔬菜作物育种为核心,鼓励农业高校与乡村和农村合作社共建农业科技研发项目,且有9项得到了国家专利认可。除了种植农业以外,随着休闲农业的崛起,青州市农村经济产业更加丰富。休闲农业成为青州市农村经济的新增亮点。当前,全市都在转变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大力发展农业以及乡村旅游业,正以乡村振兴战略为核心,开创新的农业农村工作局面,加快农村经济建设。电子商务对于青州市农村经济发展而言,是实现转型升级的有效途径,青州市应抓住乡村振兴战略与“最后一公里”的发展机遇,加快农村电子商务平台建设,促进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二电子商务对加快青州农村经济建设的价值

电子商务的形式主要是企业自建平台,借助第三方平台,例如携程、去哪儿,这些是旅游电子商务平台。对于农村经济发展而言,电子商务能为农村农产品销售以及旅游等服务提供第三方平台,直接将产品在第三方平台上与其他品牌一起发售。这种方式最显著的特点就是便捷性与共享性,但同时,对网络的依赖较大,需要在前期赢得顾客的信任感。且对于农旅而言,电商旅游宣传的效果显著优于以往的传媒宣传,能减少产品和服务的交易成本。举个例子来说,顾客在天猫付款之后,还可能会因为各种各样的主客观原因而改变心意,从而发生退款或改签业务,办理这些业务能更好地满足用户对产品购买的欲望,毕竟以前产品销售中消费者与农民之间并不会直接接触,但是电子商务平台提供了这个渠道,能让消费者更好地了解产品的来源以及实际种植情况,有利于提高购买力,并树立青州农产品平台。此外,电商旅游也是一种新型旅游服务形式,消费者能按照自身的旅游需求选取合适的路线,确定所需的住宿及旅游服务。它能体现对消费者主体性的重视,且由于电商旅游的口碑几乎完全依赖于消费者的评价,所以能有效加强宣传力度,让消费者在付款后就能清楚地知晓自己的行程,并可以适当增加自己的娱乐项目,在觉得景点符合自己期望、比较满意的情况下,进行在线宣传与口碑宣传等。此外,青州农村经济建设中,电子商务平台的建设,能有利于优化传统的经济产业结构,帮助农村地区摆脱困境,提升经济发展能力。

三新农村电子商务建设加快经济发展的路径

第一,完善农村地区金融服务体系。农村的经济建设和发展离不开资金的支持,在新农村建设的背景下,农村地区经济发展迎来了新的机遇,其需要较多的资金加以支持。为此,相关部门应当积极构建健全的金融服务体系,为农村经济建设提供资金支持。近几年,国家为了支持农村地区建设和发展,对农村信用社进行了改革,明晰产权关系,根据农村地区的特点因地制宜采取相应的组织形式和管理办法,发挥支农主力军的作用和优势,进而为农村地区的经济建设和发展提供支持。其次,应当积极采用有效的财政政策和金融政策,充分发挥农村商业银行和农业银行的作用,让其根据农民的需求为其提供相应的资金支持,让农村地区能够及时地进行建设和发展,为电子商务建设奠定基础。第二,针对农村物流存在的问题,建立起完善的农村电子商务物流服务体系,科学化、规范化发展农村物流体系,落实和加强“最后一公里”建设,这才是青州农村电子商务物流的发展重点。这样就需要转变农村物流的建设组分的地位,应该是以物流基础设施建设为主,完善农村物流基础设施,大力开发出物流运输路线,确保物流运输的安全及速度,抛弃以往的急速服务建设,一步一步将物流运输的基础设施建立起来。所以建立健全物流服务体系的标准是必需的,只有标准化的条例建立,才能够能更好地稳固青州农村物流的发展,从而为电子商务平台打下基础,避免行业恶性竞争,建立起农村电子商务与物流合作的良好形象。第三,要加强电子商务物流平台的建设,引入国内多个物流企业的特点进行结合,通过加盟或是联盟等商业措施,实现电子商务物流的整体规范性运行,既扩大青州市物流企业的发展范围,又提升农村物流的质量建设。目前青州市农村物流平台很少,能够满足物流平台建设的物流公司也不多,所以综合国内物流与商务发展趋势,青州市应该强化物流体系,为电子商务的发展提供优良的后续保障,满足消费者与农民之间的产品流通需求。第四,建立有效的激励制度,落实农民继续教育,提升农民的信息意识。电子商务平台建设的同时,还要加强农民继续教育。要针对教育方向,围绕农业发展制定教学对策,激励制度构建需要立足于农民自身发展,才能有效促进农民发展。为了早日达成目标,提高农民对继续教育的信服力和学习的积极性,我们可以采用奖惩结合的方法。根据美国心理学家提出的双因素理论,对人工作积极性产生影响的有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外部因素是使人安心工作的前提条件,而内部因素就是指激励因素。

第9篇:农村物流建设范文

物流业是融合运输业、仓储业、货代业和信息业等的复合型服务产业,在促进产业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增强国民经济竞争力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对城乡经济的发展影响明显,各地都将交通运输物流的发展作为重要的支柱产业,其中打造城乡物流中心和加强对涉农物流的扶持是发展的两个重点,本文对此进行了论述。

【关键词】

交通;物流业;发展;地方;区域;经济;促进

一、交通物流发展与县域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对交通运输物流业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不少决策者对交通运输物流对地方经济的促进作用认识不足,缺乏统一统筹的规划,物流公司处于分散自发状态或由企业自办物流,缺乏第三方物流公司。管理体制条块分割,涉及工商、交通运输、铁路等方方面面,缺乏组织、信息及运行能力的具体指导。缺乏对物流市场的有效监管,存在伪币驱逐良币的情况。

(二)物流业的现代管理水平较低

(1)物流企业以传统仓储、运输业务为主,且处于散、小、多、弱的状况,集约化、规模化程度很低。(2)物流管理和服务水平较低,专业化、网络化程度低,无法为客户提供包括物流设计、包装等一揽子的物流解决方案。(3)部分乡镇公路、干道等基础设施建设薄弱,物流车辆等技术装备落后,作业主要采用人工搬运装卸,机械化程度低。

二、提高交通运输物流业管理的水平,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一)提高物流业管理水平,打造区域物流中心

深化交通运输企业改革。以经营集约化、规模化为目标,积极引导交通运输企业,发展新的经营模式,走经营集约化、管理组织化、发展规模化、运输专业化的道路,彻底扭转经营主体多、小、弱、散的局面。重点抓好交通运输企业改制工作,把企业改制同结构调整完善结合起来,把工作的着力点切实转到优化结构、提高质量和效益上来,力求在结构完善、产业升级上取得突破性进展。以下是河北省的实例:

河北省交通运输厅出台《关于促进物流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了交通运输物流发展的目标任务:力争经过5―10年的努力,打造一批引领河北省全省物流业集聚发展的运输枢纽站场(物流园区)和具有国内影响力的交通运输物流企业品牌;搭建起干线运输网、城市配送网和农村物流网,三网融合,覆盖河北省全省的交通运输物流服务网络;构筑起功能完善、流程顺畅、使用便捷、运作高效的河北省全省交通运输物流信息网络平台;形成机构健全、管理规范、运转高效的交通运输物流管理体系。

同时,鼓励货运场站加快向现代综合物流园区转型,依托主要港口打造区域物流中心,加快发展内陆无水港,建立国际陆海联运物流通道,完善交通运输物流通道网络,加大高速公路、国省道、农村公路的建设和改造力度,继续完善集疏港公路和机场路的建设,统筹内河港口、航道、船闸的建设,加快传统交通运输企业优化升级的步伐,支持、鼓励传统货运企业和现代化交通运输企业做大做强。

同时,进一步完善以“县级分拨中心、乡镇物流站场、农村物流网点”为特色的农村物流网络体系,建立起数据共享、互联互通的农村交通运输物流信息网络,积极推进交通运输与邮政的合作,鼓励有实力的交通运输物流企业发展班车物流和货运公交,开展鲜活农产品的直达运输,重视农产品冷链物流以及农村日用品、农资物流中先进物流技术的研发与推广工作。

(二)加强涉农交通运输物流管理水平,带动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

1.加强涉农交通运输物流管理水平的一些实例。各地交通运输和物流发展部门在积极推进交通运输物流园区建设的同时,大力发展农村物流,实现城乡对接,加快农副产品、农资、生活用品流通。

(1)2011年7月,总投资1300多万元,集农村客运、货物集散、仓储服务、农副产品交易、综合信息以及连接货运中心与村级服务站等多项功能于一体的河北省村村通交通运输物流综合服务站正式投入运行。该站按照统筹规划,集中投资,避免重复建设的思路进行建设,充分发挥了交通运输部门县级货运中心及乡镇综合服务站、邮政部门邮政所及村级三农服务站、商贸部门万村千户农家网店、供销部门乡镇供销社及村级综合服务社的优势,“四点合一”,进一步探索了整合资源推动农村物流发展之路。

(2)2012年3月,石家庄市首家农村综合物流服务站投入运行,拥有近100平方米的专用仓储用房和200平方米的仓储配送场地,为周边近20万人和相关企业提供集客货运输、农产品运输、小件快运、农资配送、物流信息等为一体的综合物流服务。

2.加强涉农交通运输物流管理水平措施。对于涉农物流应重点发展一是提高乡村公路的等级,县乡公路老旧油路比重大,农村公路实现了村村通油路,但建设标准较低,还未实现村村互联互通,因此需要加以改造提高。二是提高物流的装备水平,因为涉农物流的装备水平往往低于城市物流的装备水平。对于涉农物流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强化“四个坚持”,为发展农村交通运输物流提供坚强保障。即坚持政府主导,把部门行为上升到政府行为,把发展农村物流作为当地党委、政府为民办的实事来推动;坚持规划先行,聘请高校物流专家对农村物流发展规划进行科学编制,确定各阶段发展目标;坚持科学定位,按照“市场配置资源,政府营造环境”的原则,充分发挥企业主体和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作用,把握好发展重心;坚持分类推进,不搞“一刀切”,采取试点引路、分类推进的方法实现农村交通运输物流可持续发展。

(2)突出“四个重点”,提升农村物流后续力。即突出“设施”这个重点,充分利用乡镇交管所、邮政、供销等系统网点,建立物流设施体系;突出“企业”这个重点,通过成立专业物流企业、寻求战略合作伙伴联营以及实体网络和信息网络委托经营三种形式培育农村物流龙头企业;突出“信息化”这个重点,建立信息平台,设立村点物流信息员、乡镇物流信息调度员,提高农村交通运输物流的信息化水平;突出“人才”这个重点,通过定期举办农村交通运输物流培训班、引进物流专业人才、外送深造、组织调研考察等多种形式,培养一批富有现代物流理论和实践经验的农村物流管理人才。

(3)完善各种综合协调机制,提升农村物流带动力。即建立多部门参与的综合协调机制,各地成立多部门参加的领导小组,明确目标、任务和责任,加强对试点工作的领导;建立多领域发展的市场运转机制,充分发挥交通运输行业资源、网络和服务优势,打造具有交通运输特色的农资产品配送“绿色”通道,形成灵活、高效的农村交通运输物流运作模式;建立多层次监督的诚信考核机制,确保农村物流产业稳健发展。

总之,加快城乡物流发展,必须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企业为主体、政府为推手,为企业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加强运输政策研究,提出具有操作性、指导性强的产业政策,加强和改进运输市场监管,推进运输企业物流服务标准体系和诚信体系建设,方能确保物流业的健康快速发展,为地方经济提供有力支持。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