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应急物流的特点范文

应急物流的特点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应急物流的特点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应急物流的特点

第1篇:应急物流的特点范文

关键词:弹簧;雾化喷嘴;减温减器;结构;应用

1 概述

随着工业的发展,最近几年来以煤、石油、天然气为代表的非可再生资源急剧减少,人们对能源越来越重视,意识到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与能源息息相关,在研发的过程中,不但要开发研制新能源,还要有效的节约能源,这成为了各国研究相关能源的主要课题。通过高压输电的原理可以推理出,蒸汽在高压过热状态下输送能量损耗最小,为了达到节约能源的目的,提高能量的使用效率,将蒸汽在到了用户端后,根据不同需要,通过减温减压系统的处理得到需要的温度和压力下的二次蒸汽。另外,当高压的干饱和蒸汽减压至低压时,在下游出口会产生过热度,这就需要减温器将过热的蒸汽降温至所需的接近饱和的温度。在工业生产中,高温高压蒸汽有着广泛的应用。像化工厂、电厂等所要的各种温度、压力的蒸汽都需要通过减温减压系统来调节蒸汽的温度和压力,而减温通常采用的方法是在蒸汽管道中加入一装置,使其对减温水进化雾化并与蒸汽混合进行减温,如果雾化不好,将会造成蒸汽中带水严重,温度不易控制,同时使蒸汽管道破裂,造成事故。

减温器的类型比较多,其中运用得比较广泛的是喷雾型减温器,通过喷嘴向蒸汽喷减温水来实现减温过程,减温装置的性能、使用寿命和二次蒸汽温度受减温水的雾化效果影响较大且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而影响减温水雾化效果的主要因素是喷嘴的结构。在稳定工况下,减温系统的喷嘴一般采用传统的笛型喷嘴,由于笛型喷嘴通流截面积是固定不变的的,在减温水的流量和压力变化时它的流截面积不会随之变化,当蒸汽或减温水工艺参数变化范围较大时,就会致使减温效果降低或不能减温,减温雾化的效果比较差,与之相反的如果超温会使有关零部件过热,减少其使用寿命,甚至因超温而发生严重的停车事故。

减温减压器是火力发电机组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也是电站机组中重要的蒸汽调节控制设备。在汽轮机的高压旁路系统中,减温减压器不可或缺地与其他设备关联比较紧密,通过调节主蒸汽参数来保证整个机组平稳运行。

2 减温减压器的结构性能和作用

2.1 减温减压器的机构

减温减压器的结构大体可分为三部分,即减压阀、减温水调节阀、将减温水喷射到蒸汽中的喷水装置(弹簧雾化喷嘴)。减温减压器分为一体式和分体式两种类型。如图1-图4所示。

减温减压器的减温水喷嘴采用了独特的设计,在喷嘴的设计中引入弹簧,当减温水进入减温器后,喷嘴前后即存在压差,弹簧在此压差的作用下伸缩,于是减温水从环状喷雾口喷出,形成极薄的雾化水裙。当减温水流量变化时,喷嘴前后的压差也会发生变化,弹簧的伸缩量会随之改变,环状喷雾口也随之发生相应变化,从而使喷嘴喷速保持常数,使喷入的减温水在接触到阀门内壁和管线前充分雾化,这种设计几乎不会冲击壳体及管线,从而既使阀门的使用寿命得到延长也使噪音降低。

2.2 减温减压器的作用

减温减压器在工业生产中的作用广泛并得到普遍应用,它既能够调节蒸汽压力、温度,也是降低高压、高速蒸汽所产生的剧烈振动与噪声重要装置,是蒸汽排放系统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因此减温减压器是蒸汽排放系统稳定运行的关键。

减温减压器的基本工作原理是:首先对高温高压的水蒸气减压,高温高压蒸汽通过减压装置节流绝热降压,与此同时蒸汽的过热度增加使原来的饱和蒸汽变为过热蒸汽;然后再对已减压的蒸汽绝热加湿,将经过喷嘴雾化后的减温水直接喷入过热的蒸汽气流中,减温水滴从过热的蒸汽流中吸收热量,使水温、蒸发和过热,从而达到调节过热蒸汽温度的目的。同时利用本身节流降压以及穿孔板结构,使蒸汽的排放噪声降低。

3 减温减压器的应用及特点

弹簧喷嘴减温减压器可用于超临界、亚临界300MW和600MW等大机组设备,装有该喷嘴的减温器销往江苏国信协联燃气热电有限公司、四川广安电厂、国电庄河电厂等多家企业,创造了可观的经济效益。

通过实际的应用实践,喷嘴的设计、制造和试验取得了预期的效果。综合各影响因素,经过反复的试验,对弹簧喷嘴的设计不断的改进,这种弹簧喷嘴既可以避免弹簧特性变化对性能的影响,也能够很好的适应变负荷工况运行,并且压力损失小,雾化效果也比较理想,可以在实际的设备中应用。通过实际应用证明该减温加压器具有如下特点:

(1)设计合理安全可靠。通过雾化效果试验及实际应用证明,弹簧旋流喷嘴设计结构合理,安全可靠,雾化效果好。(2)弹簧式压力喷嘴使用寿命长,大修周期内一般不需检修。每个喷嘴都是独立的,检修、维护也十分方便。(3)具有较大的可调比(>30),减温器的流量特性为直线或修正等百分比特性曲线,可在全行程范围内精确控制蒸汽温度,保证二次蒸汽在10%-100%额定出力范围内,设备长期稳定运行。(4)减温器前置过滤器,避免了喷嘴被杂质堵塞,造成关闭不严。弹簧式压力喷嘴可在水压低于管道气压时关闭,起到止回阀作用保证不发生蒸汽倒流。

参考文献

[1]候凌云,候晓春.喷嘴技术手册[M].北京:中国石化出版社,2002.

[2]林万超.火电厂热系统节能理论[M].西安: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

[3]减温减压器使用维护说明书[Z].2006.

作者简介:孙福才(1981-),男,讲师,研究方向:机电一体化技术及节能技术。

第2篇:应急物流的特点范文

煤矿事故等突发事件一旦发生,对事故的救援需要大批救援物资,如何将救援物资迅速、准确的送达救援地点,这是煤炭应急物流应解决的问题。煤炭应急物流从属于应急物流,是具有煤炭行业性特征的应急物流活动。因此对于它的含义,也要从应急物流的含义入手,在此基础上结合煤炭行业的特点进行界定。欧忠文等人率先于2003年提出了应急物流的概念[5],指出应急物流是以提供突发性自然灾害、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等突发性事件所需应急物资为目的,以追求时间效益最大化和灾害损失最小化为目标的特种物流活动。”此概念从目标角度对应急物流进行了界定,不够完整。徐东等则直接给出了应急物流的定义,认为应急物流是指为应对严重自然灾害、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公共安全事件及军事冲突等突发事件而对物资、人员、资金的需求进行紧急保障的一种特殊物流活动。应急物流与普通物流一样,由流体、载体、流向、流程、流量等要素构成,具有空间效用、时间效用和形质效用[6]。此定义不仅给出了目标,还给出了应急物流的对象及活动,相对比较规范和完整。对于煤炭应急物流的含义,本人参照以上定义,给予如下定义:煤炭应急物流,是指为应对煤炭行业的突发性事故灾害(如瓦斯灾害、水灾、火灾、煤尘灾害、冲击地压、顶板灾害等灾害)、自然灾害、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等突发性事件而对所需物资、人员、资金的需求进行紧急保障的一种特殊物流活动。相对应急物流的一般含义,笔者突出了应对煤矿行业事故灾害的应急物流运作的重要性,这主要是考虑到煤矿事故的多发性和严重性。

2煤炭应急物流的特点分析

煤炭应急物流从属于应急物流,是具有煤炭行业性特征的应急物流活动。它既有应急物流的一般特征,也具有煤炭行业的一些独有的特征。煤炭应急物流也应具有突发性和多样性、不确定性、弱经济性、非常规性、多主体参与性等特点。其中突发性是煤炭应急物流区别于一般煤炭物流的最明显特征,因为煤矿突发事件如事故的发生具有极大的偶然性,因此为应对煤矿突发事件而进行的应急物流活动也就有了突发性的特点。煤矿应急物流的多样性主要表现为煤矿突发事件的多样性,煤矿的突发事件既有水灾、火灾、瓦斯灾害、冲击地压、煤尘灾害、顶板灾害等突发事故,也会存在自然灾害如洪水及其他公共突发事件,不同的突发事件对物资的需求是不一样的。煤炭应急物流的不确定性主要是因为煤炭应急物流是为煤矿突发事件的物流需求服务的,突发事件的不确定性导致了应急物流需求的不确定性。弱经济性是由于应急物流在许多情况下是不太注重物流运作的成本等经济目标,更多的是考虑其要实现时间最短。煤炭应急物流的非常规性是指煤炭应急物流较之一般物流,省去了许多物流的中间环节,整个流程显得非常紧凑,物流管理的机构也非常精简,有极大的非常规色彩。煤炭应急物流的多主体性主要在于煤炭应急物流的运作需要政府安全管理部门、煤炭企业、物流企业、当地其他相关部门和企业的共同参与。

3煤炭应急物流体系构成分析

体系是指若干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有关要素而构成的一个整体。体系一般都具有集合性、关联性、整体性的特征。煤炭应急物流体系应该是我国应急物流体系的一个下级体系。从系统论的角度讲,煤炭应急物流体系是一个复杂的大系统,既涉及到政府、煤炭行业组织、煤炭企业等不同层次、不同系统的机构;也涉及物资筹措、物资储备、运输调度、装卸搬运、物资配送等不同物流功能环节;还涉及到信息、法规、人才、理论、技术等不同的基本要素,下文分别进行说明。应急物流体系的基本组成要素主要包括信息管理子系统、组织机构子系统、政策法规子系统、理论技术子系统、物资子系统、设施设备子系统、专业人员子系统7个构件[7]。这7个构件也应是煤炭应急物流体系的基础要素,更是煤炭应急物流体系建设的着力点,因此,对于煤炭应急物流的体系,从要素的角度也应包含这七大要素,如图1所示。煤炭应急物流信息管理子系统是指用于煤炭应急物流需求感知、传递、分析、汇总、反馈的信息网络系统。相当于煤炭应急物流体系的神经系统。煤炭应急物流专业人员子系统包括煤炭应急物流操作使用人员、专业技术人员、科研工作人员、指挥决策人员等各级各类专业人员,它是煤炭应急物流体系的能动力量。煤炭应急物流设施设备子系统是指具有煤炭应急物流功能的站台、码头、交通航线和铁路路线等各种固定设施。煤炭应急物流组织机构子系统是指应急物流体系运作所需的组织架构、各个部门职责、人员编制、工作程序等。煤炭应急物流政策法规子系统是指有关煤炭应急物流的法律、法规和配套规章制度等,政府出台的政策及措施、制定的煤炭应急物流预案、各种标准、规范等,主要起到规范、制约煤炭应急物流活动的作用。煤炭应急物流理论技术子系统是指有关煤炭应急物流的基础理论、技术基础和应用理论等,它是推动煤炭应急物流体系建设实践的强大动力。煤炭应急物资子系统是指应急物资的数量、品种、结构、布局、存在状态、生产能力等相关构成要素,它是煤炭应急物流体系的作用对象。

4煤炭应急物流的组织要素及运作流程分析

4.1煤炭应急物流的组织要素

由于煤矿突发事件所造成的损失有时非常巨大,我们必须动员全社会的力量来应对这些后果,煤炭应急物流的组织应包含煤炭应急物流领导机构、煤炭应急物流信息平台、煤炭应急物流运作部门等部分。

4.1.1煤炭应急物流领导机构负责煤炭应急物流的平时和救援时期的组织领导工作。对上向主管的政府部门和该地区政府首脑负责并汇报工作,对下负责整个煤炭应急物流的组织管理工作,保证煤炭应急物流体系在平时及事故发生时的正常运转。

4.1.2煤炭应急物流信息平台信息、网络系统是煤炭应急物流的基础设施,是煤炭应急物流系统工作的基本平台,是煤炭应急物流体系高效率、灵活性、可靠性的保证。煤炭应急物流机构通过该网络平台与煤炭应急物流系统的各个部门、各个企业网络、信息系统进行连接,以便系统各专项物资管理部门了解各个公司的设备情况、人员情况、运营情况、主要业务、运输能力、库房容量等。

4.1.3煤炭应急物流运作部门主要负责各种救援物资的筹措、储备、调度运输及配送送达等工作。简单阐述如下:①煤炭救援物资的筹措。救援物资的筹措是煤炭应急救援行动的基础和首要环节,筹措工作的质量直接关系到救援工作的成效。救援物资的筹措一般有以下几种方式:动用储备;强制征用;突击生产;组织捐赠;争取援助;紧急采购等。②煤炭救援物资储备。在煤矿企业正常生产运营中,国家和企业一般会储备定量的特定物资作为应急物资,应急物资在安全生产中的作用在于,能在灾害发生后短时间内提供抢险用器材、设备和材料,用来阻止灾害的蔓延,救援受灾人员和抢救机械设备等财产,从而降低或避免人员伤亡和财产的损失。③煤矿救援物资的运输调度。救援物资调度问题是煤炭应急物流中主要的决策问题之一,研究的是在煤矿突发事件爆发时,如何尽快运用各种运输工具把特定数量与种类的救援物资从仓库或中转站运送到指定的灾害或事件发生地的问题。救援物资调度的目标就是保证救援物资的合理有效分配和充分及时供应,进而为救援行动的有效开展提供物资保障,最大程度的减轻突发事件带来的损失。④煤炭救援物资的配送。救援物资配送主要包括救援物资的收集、分类、包装、运输以及救援物资送达作业。

4.2煤炭应急物流的运作流程分析

煤炭应急物流运作流程所体现的应是煤炭应急物流体系功能实现的过程。流程的设计合理与否,不但关系到煤炭应急物流系统运作效率的高低,还影响到各项分功能的建设与发挥。参照我国应急物流运作的流程,煤炭应急物流的运作流程设计如图2所示。当事故救援命令下达后,煤炭应急物流指挥部门立即搜集整理有关信息,根据救援指挥领导机构对突发事件性质和烈度的判断,迅速启动相应等级的响应机制,并对救援物资需求做初步预测,初步确定有关物资的品种、数量等;根据煤炭企业集团现有的储备物资、可动员利用的物资,运输通道情况,进行综合的分析和处理,拟制可行、科学的煤炭应急物流运作方案,并向有关单位下达任务;对运行情况进行不间断的跟踪监督,及时收集整理反馈信息,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进行调整。运作执行部门则根据指挥调度部门下达的任务,组织精干力量,采取有效措施,确保煤炭应急物流工作顺利开展。最后。对整个煤炭应急物流活动进行善后处理。调整回收可利用的物资,梳理总结煤炭应急物流经验教训,向上级上报有关情况等。

5小结

第3篇:应急物流的特点范文

自然灾害应急物流管理体系涉及的范围比较广泛,如政府、物流、志愿者、社会团体等,涉及的环节也比较复杂,如采购、仓库储蓄、运输调度、配送等等,是一个比较庞杂的系统。在我国,关于自然灾害应急物流管理体系在理论上的研究不够深入,实际运行的自然灾害应急物流管理体系存在着很多的问题。因此,建立一个完善的自然灾害应急物流管理体系对我国来说至关重要。

2.自然灾害的特点要求构建自然灾害应急物流管理体系

由于环境的恶化,自然灾害的发生比较频繁,这对一个国家的应急物流的要求也比较高,构建一个科学的自然灾害应急物流管理体系非常重要,这也符合自然灾害的特点的要求。具体表现在:第一,自然灾害都比较难以预测,自然灾害基本上都难以预测,如地震、海啸、火山喷发、泥石流、食物中毒等等,即使预测到了,由于距离发生的时间很短,也很难做好赈灾物资的调配工作,需要建立一个完善的应急物流管理体系,实现赈灾物资的空间与时间效应。第二,近几年来,自然灾害的发生越来越频繁。近些年来,世界各地的由于台风、地震、海啸等自然灾害造成了很大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第三,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在一定程度上会不断扩大。由于自然灾害的规模呈扩大趋势,地区与地区之间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一个地区发生了自然灾害,除了对该地区造成人员伤亡与经济损失之外,对其他地区也会造成一定程度的损失,导致灾害的影响范围扩大的后果,甚至可能会使灾害演变成灾难,这就需要一个有组织的应急物流体系及时解决应急物资的运输调配等问题,将受灾范围控制在最小范围之内。

3.构建自然灾害应急物流管理体系存在的问题

3.1理论研究不足

我国的应急物流管理还没有建立成一个完整的体系,对这方面的研究也不够深人,应急物流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包括应急物流的组织与指挥,应急物资的筹措、运输与配送,应急物流的中心构建、信息管理以及支援能力等,我国在构建应急物流管理体系的过程中,在这些方面的研究都比较缺乏针对性研究。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首先,关于应急物流的组织与指挥体系的研究不足;其实,应急物资管理体系的研究主要还是集中在微观的物资管理上;再者,关于应急物流信息管理还没有建立一个完善的应急物流信息系统;最后,应急物流风险管理体系的研究领域不够全面。

3.2实际构建缺陷

我国的自然灾害应急物流管理体系由于研究不够深入,构建的时间比较短,在运作过程出现了很多问题,比如,基础设施建设比较落后,没有形成完整的物流链;制定预案时没有充分结合实际情况,导致实施时出现很多的漏洞;组织和指挥能力比较低,导致不能及时控制灾害的扩大性;物资储备途径较少,导致应急时很难满足需求,并且分配不够合理,导致物资没有优先配送到最需要的地方;应急物流的信息不够通畅,导致物资人员运输不及时,分配不合理;法律法规不够完善等等问题,影响了救灾工作的及时性和有效性。

4.构建完善的自然灾害应急物流管理体系的措施

构建完善的自然灾害应急物流管理体系,首先加强理论的研究,要进一步深人对对应急物流的管理体系、组织指挥、风险管理以及信息管理等方面的研究,为应急物流体系的运作提供理论基础;然后,根据理论研究加强实践,探寻具体的完善的自然灾害应急物流管理体系的措施,主要从以下几点出发:

4.1加大基础设施的建设投入资金

物流的基础设施主要包括储备物资的设施、物流信息和交通信息的网络以及通信系统,这些基础设施将连成一条物流的供应链,确保应急物流的运作。我国物流方面的基础设施比较薄弱,主要原因就是这方面的资金投人不足,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因此要加大投资力度。提高通信网络系统的畅通性,有利于在灾害发生前进行预警,给人们更多的时间准备,健全的基础设施可以有效提高物流运输的效率,更好的提供赈灾所需的各方面的情况,比如灾区的需求情况、物资采购仓储情况、物流运输情况等等。

4.2合理储备一定的资源,并做好物资的管理

自然灾害一旦发生即需要大量的物资,因此要大力整合应急物流资源。在采购方面,可以利用市场机制,进行动态储备;在储备方面,将储备专业化与社会化结合在一起,构建国家、地方、企业及军队等一体化储备体系;整合应急物流人力资源,及时提供充足的救援队伍;整合交通运输信息,确保能有一种以上的方式运输物资。整合应急物流资源,有助于将各处资源调动起来,快速调配到灾区。另外,要对物资进行分级管理,确保救灾物资能优先配送到最需要的地方去。

4.3制定合理的机制,提高组织和指挥的能力

高效合理的应急物流机制能够保证应急物流的有效运作,一个完整的应急物流机制需要包括应急物资供应、调度、协调、补偿等方面的机制,还需要政府建立一个指挥中心,利用法律法规等来保证机制的有效实施,同时政府还需要重点提高组织和指挥的能力,遇到自然灾害能够有效地组织群众进行转移、自救等工作,指挥各方面的人员安排等问题,促进救灾工作的有序进行。

4.4完善应急物流系统,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应急物流预案

从我国的人口分布和经济主体布局等情况,可以将应急物流系统分为三级进行建设,分别是国家应急物流系统、区域应急物流系统以及县级应急物流系统。国家应急物流系统的构建可以形成全局的规划和保障,而区域和县级的应急物流系统则是从做好局部出发,提高应急物流系统的及时有效性。另外,要充分结合地区的情况如经济条件、环境、物流方式等等,制定科学合理的应急物流预案,确保在应对突发的自然灾害发生时,做到反应及时,果断有效的进行賑灾的人员调配和物资筹措与配送。

4.5 注重风险管理,构建一个政府、企业、民众共同参与的管理体系

由于灾情具有不确定性,又比较复杂,因而在应急物流的运作的各个环节过程中都存在一定的风险,加上由于管理的失误,会令风险扩大,造成严重的后果,因此要提高风险管理意识,提高预警,还可以鼓励企业和民众参与进来,分散一部分的应急救助功能,将应急物流系统市场化和标准化,保证系统的动态发展,及时掌握最新物流信息,同时也调动企业和民众的责任感和爱心,增强救灾的力量。

5.结语

第4篇:应急物流的特点范文

关键词:应急物流;发展对策;突发事件

中图分类号:F2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4)09-0400-02

应急物流是突发事件应急救援行动的重要组成部分,2003年“非典”的肆虐、2008年四川汶川8.0级地震、2013年四川雅安7.0级地震……这些灾难的突然降临引起了我国对应急物流的高度重视与深入研究,但与德国、英国等物流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在这方面的研究仍存在严重的落后与不足。我国是自然灾害发生最严重的国家之一,为了保障灾区人民的生命和财产,最大程度地降低自然灾害造成的各种损失,加强我国应急物流系统的建设和发展迫在眉睫。

我国自然灾害的接连发生,使应急物流的作用和重要性正在逐渐提升,所以在新的挑战和困难下,研究探讨我国应急物流的现状和发展对策具有跨时代的重要性和现实意义。

一、应急物流的分类及特点

(一)分类:

1.按突发事件分类。可分为:突发自然灾害应急物流(地震、海啸等)、突发社会危害应急物流(重大交通事故、生产事故等)和突发疫情应急物流(SRAS、禽流感等)。

2.按突发事件的性质分类。可分为:军事应急物流和非军事应急物流。

(二)特点:

1.突发性。应急物流主要针对的是突发事件,因此突发性是应急物流的首要特点。只有极短的反应时间、迅速的实施行动、可靠的物流方式才能实现完美的应急物流。

2.弱经济性。毫不夸张的说“急”字可以代表应急物流的主旨含义。普通物流的运作方式、流程、甚至经济收益准则均不适用于应急物流,任何利益都无法和人民生命财产相比,所以应急物流具有突出的弱经济性。

3.不确定性。由于突发事件的形式、时间以及后果等具有不可预测性,所以不确定性是应急物流的显著特点。

4.非常规性。在突发事件面前,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应放在首位,为了进行快速的物资调配、伤员安置以及后勤保障等工作,应急物流的实现需要简化常规流程,启用特殊方案手段,特事特办,因此应急物流具有非常规性。

二、我国应急物流的发展现状

日前,我国的突发事件呈现出频发状态,并且会持续相对较长的时间,这将会给我国带来残酷的考验。国家政府在面对突发事件中起主导作用,相继实施了很多扶持应急物流系统建设的有关政策,像《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和《交通运输安全生产和应急体系“十二五”发展规划》等。

但是相对于西方发达国家的应急物流系统而言,我国应急物流的发展仍处于最初阶段,发展的比较缓慢。中国首个致力于应急物流的特殊团体――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应急物流专业委员会于2006年末通过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民政部审批通过。进而,与应急物流联系密切的《中国应急物流现状研究》等五个方案由中国物流学会于2007年提出。最近,有关应急物流的多方面理论研究和实践逐步进入团队协作、系统开发的进步阶段,各个政府部门和相关企业开始重视相关应急物流的发展。

三、我国应急物流存在的若干问题

我国对于应急物流的研究和发展始于2003年SARS的疯狂肆虐,源于此,我国应急物流处于“菜鸟”阶段,青海玉树地震和南方冰冻事件,凸显出存在于应急物流中的各种问题。

(一)不全面考虑应急物流的重要性,与之相关的规定、制度、应急方案还不充分

创造迅速及时、方便高质量的应急物流已被我国及早的提出,但是相关措施的实施还很缓慢,特别是规定、制度这方面的构建还很不完善,应急方案也没有很好的提出、研究,我国还是非常缺少这方面的经验和实践基础。

(二)非政府组织的力量无法最大化发挥,没有明确的应急物流组织统一调配指挥

没有指定的领导组织,无法实现各级的联合调度、统一行动,这就间接增加了救援的难度和错过了最佳的救援时间,没有组织、没有纪律的各方行动只会使救援行动变得迟缓、低效。大批大批的民间自发组织盲目的奔赴灾区,不仅不会起到实质作用,反而会阻碍专业救援人员物资的及时到达。

(三)团结协作能力差,缺少专业的救援人员和设备,行动指挥流程复杂

军队和民间组织在自然灾害发生之际,均会采取积极、无私的救援行动,但是二者却不能实现强强联合,发挥出应有的力量。而且没有实现救援物资统一调配的第三方物流公司,无法整合各方救援物资,发挥团队管理运行作用,没有相关制度保障、征用奖励以及防止物资重复浪费等现象的发生。同时我国缺少具有专业知识和经验的人员以及专业的救援设备,另外,救援行动中空中力量的申请和派遣程序复杂,不及时。

(四)无法实现信息准确全面、迅速的,导致大众无法辨别信息真伪,引发恐慌

突发事件发生之后,民众普遍期望了解灾区状况、救援进度、危害程度等相关信息,此时新闻媒体、网络就起到主导作用,成为民众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但是一些新闻记者、网民的信息具有个人主观思想,没有经过专家探讨,势必会产生一些消极作用。使不法分子有可乘之机,扰乱公共安全。同时一些黑心商人推波助澜,编造假象,趁机提高物价赚取巨额暴利,打乱社会秩序。

(五)现代化物流技术被搁置,没有形成具体的绿色快速救援渠道

我国现代化物流技术的理论已经取得了进一步的发展,但是在实践这方面的收效甚微,在突发事件到来之际,由于某些地区交通道路不通畅,通讯技术层次低、没有充分利用全球定位、地理信息系统等先进信息技术来实施快速精准的救援行动,导致救援行动中信息的拖延、错误,使救援工作呈现出混乱、嘈杂的状态。另一方面,我国没有形成完整的应急物流绿色快速救援通道,无法保证救援物资实现最快运抵受灾地区。

四、我国应急物流的发展措施

(一)有关应急物流法律法规的建立,提出健全的应急方案

提出全面具体相关应急物流的法律法规,填补我国空白,确定突发事件发生时各方的权利与义务,最大限度上保证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为建立全面有效的应急物流系统打下基础,为完善应急方案提供保障。

(二)建立统一管理、调配的指挥系统,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力量

安排集中有组织的救援行动、听从统一的指挥系统,可以在突发事件发生时,进行迅速、及时、有条理的救援活动,防止灾区出现无组织无纪律的盲目救援现象,让每一个机构每一个人都有力可出、有事可干,发挥出最大力量。

(三)成立专业救援组织,装备先进救援设备,使全国各方有机结合

在全国范围内征集具有专业救援知识的专家教授,组建专门的救援部门,开发筹备先进的救援装备,提高军民、政企的结合度,从信息共享、物资调配、联合行动等方面人手,成立专门的第三方物流企业提供帮助,逐渐完善我国应急物流系统。

(四)组建专门的突发事件新闻报道机构,收集各方重要信息

各地新闻机构应及时建立或加设必要的突发事件报道专栏,着手培养大量具有报道突发事件相关知识的新闻记者,让人民群众能在突发事件发生时,获得精准、及时的灾区信息,同时该机构要努力搜集各方信息,全面细致的进行报道,以达到安抚民心、稳定社会的作用。

(五)加强现代物流技术理论的实践化,建立绿色快速救援渠道

在突发事件影响范围较广、危害较大的情况下,各级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应遵从人民生命高于一切的准则,特殊情况特殊对待,建立全国性的绿色通道,加快办事效率,最大程度上的挽救人民生命财产损失。另外,我国在现代物流技术理论方面已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而今,为应对突发事件频发的现状,应积极加强现代化物流技术的实践应用,全面提高我国应急物流的质量和水平。

第5篇:应急物流的特点范文

[关键词]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物流保障机制

一、引言

不断发生的各种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对我国的国民经济和社会秩序造成了巨大的影响和破坏,每次灾难发生时,都需要大量的应急物资,通过应急物流系统,运送到事发地点,对灾情进行紧急救助。

在突发性很强的公共卫生事件发生的地区,往往平时没有赈灾物资储备,或储备的数量和种类有限。为使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造成的损失最小化,急需对应急物流的内涵、规律、保障机制、实现途径等进行研究,进而建立一套适合我国国情的应急物流系统。

应急物流从概念的提出至今,虽然时间不长,但因其重大的社会意义,已经引起广泛的关注,研究的广度和深度在不断加大,制定应急物流方案,具体研究应急物流在当今社会中的应用是研究的重点。

二、应急物流的内容、特点及管理要求

应急物流(Emergencylogistics)是指以提供突发性自然灾害、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等突发性事件所需应急物资为目的,以追求时间效益最大化和灾害损失最小化为目标的特种物流活动。应急物流具有空间效用、时间效用和形质效用。应急物流在许多情况下是通过物流效率的实现来实现其物流的效益。它将现代物流与应急管理结合,以适应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需要[1-3]。

1.应急物流的特点

(1)非预见性

重特大灾害,涉及面广,破坏力大,突发性强,一般情况下很难预测会出现什么情况。对物流的需求也变得不确定,因此很难事先做好应急物流规划。

(2)需求的急迫性和多样性

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的时候,短时间之内需要大量的物资,从救灾专用设备、医疗设备、通讯设备到生活用品无所不包;同时,往往还会伴随着运输系统的恶化,如道路被洪水或山体滑坡阻断,除了需要在配齐这些物品,还要将这些物品及时送达,这对物流的配送系统是个严峻的考验。

(3)政府与市场共同的参与性

应急物流来源可以由多种方式提供,主要包括政府提供公共物品的方式、公益捐助的方式、企业和个人自主采购满足自身需求等方式,与多头供应相对应的是多头储备,各自为政的采购与运输,针对这种分散性,需要对资源进行整合,以备不时之需。因此对于重大灾害处理应遵循政府、企业、个人相结合的特点。

(4)突发性

应急物流是由突发事件引起的,所以它最明显的特征就是突然性和不可预知性。应急物流对时效性要求非常高:必须在最短的时间内,以最快的流程和最安全的方式来进行应急物流保障。通常使用的一套物流运行机制已经不能满足应急情况下的物流需要,必须要有一套应急的物流机制来组织和实现物流活动。

(5)不确定性

由于人们无法准确地估计突发事件的持续时间、强度大小、影响范围等各种因素,而使应急物流的内容随之变得不确定。例如,2003年上半年对SARS的战斗开始阶段,人们对防护和医疗用品的种类、规格和数量都无法有一个确切的把握,各类防护服的规格和质量要求也是随着人们对疫情的不断了解而确定的。

(6)非常规性

应急物流本着特事特办的原则,许多平时物流的中间环节将被省略。整个物流流程表现得更加紧凑,物流机构更加精干,物流行为表现出很浓的非常规色彩。如在应对SARS和禽流感的战役中,为了保证医疗用品的需求,就需要有一个组织精干、权责集中的机构进行统一组织指挥,以确保物流活动的协调一致和准确及时。

2.应急物流管理的要求

应急物流是在特殊条件下发生的物流活动,应急物流的最根本目的就是实现对突发事件的应急保障,但由于应急物流的突发性、不确定性等特点,决定了应急物流必须着眼于平时的准备,加强应急事件的预警,加强应变机制的演练,才能做到应急物流实施时有条不紊,快速反应。

(1)加强政府在应急物流组织保障工作中的作用

应急物流的组织指挥工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政府职能的发挥,务实、高效的政府部门是应急物流组织指挥成功的关键。

(2)建立应急物流预警机制

在赢得各式各样的应急物流战斗中,应急事件的物流豫警机制就变得非常重要。一个运行良好的预警机制,可以很大程度上减少应急物流的突发性和盲目性。使应急物流变得“应而不急”,从而提高应急物流的保障效益和效率。

(3)搞好应急物流预案的编制与演习

编制应急物流预案,完善应急机制、体制和法治,可以提高预防和处置突发性事件的能力,最大程度的预防和减少突发事件及其造成的损害,保障公众的生命财产安全,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意义十分重要。

(4)建立健全应急物流的法制机制

从世界范围来看,在应对突发性灾难的时候,国家立法起着很重要的作用。一方面,相关法律可以保障特殊时期、特殊地点、特殊人群的秩序和公正;另一方面,相关法律可以规范普通民众和特殊人群在特殊时期、特殊地点的权利与义务,可为与不可为。应急物流中的法律机制实际上是一种强制性的动员机制,也是一种强制性的保障机制。

要成功实施应急物流,除了满足上面要求外,全民动员和“绿色通道”也是不可少的。全民动员是一项人民群众广泛参与,依靠自己的力量实现特定的社会发展目标的群众性活动。“绿色通道”是在重大灾害发生及救灾赈灾时期,在地区间、国家间建立并开通的一条或者多条应急保障专用通道或程序。

为了更好的发展应急物流,也为了今后有效的预防、及时控制和消除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危害,保障公民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研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物流已是当务之急。

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管理及防范的意义

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主要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社会公众健康严重损害的重大传染疫情、群体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中毒和职业中毒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事件。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由于事发突然,发生原因复杂,具有一定的破坏坏性和持续性,因此,一旦事发,将会造成很严重的后果,影响工农业生产和人们正常的生活。

有效的防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减少和避免经济损失

有资料表明:美国每1美元预防白喉、破伤风和百日咳可节约29美元的医疗费。乙肝疫苗有效预防乙肝病毒,每年可减少巨额的医药费用。从预防开始,防治结合,禽流感的防控就是很好的例子。

2.减弱或避免政治风险

历史上已多次发生由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导致政治动乱甚至内战的情况。宏观政治涉及公共管理机构在国际社会、新闻媒体、公众面前的形象。应利用各种公共关系,明确公共管理机构的立场,提供及时准确的信息,稳定公众信心,团结更多的合作者和支持者。微观政治涉及政策的决策和执行。应成立突发事件应对小组,提出清晰的思路和行动建议,保证信息传递准确及时,物资和人事调动畅通无阻。

3.减少或避免文化损失

防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可以塑造良好社会精神,这是国家、民族面对突发事件的灵魂和基础。要用知识和科学培养正确的突发事件意识、精神准备、承受能力和操作方法,尽快用科学的文化取代滞后的非科学文化和迷信。一个社会如果公众在信念、意愿、好恶、目的等社会态度方面对突发事件具有科学判断,就会形成一种科学应对突发事件的社会共识,就会自觉行动。培养良好习惯,如SARS危机以后人们开始注意讲究清洁卫生,实行分餐制,公款吃喝和陋习减少,崇尚大自然,网络视频会议网上购物交易娱乐学习等网络经济生活提升,引发了一场社会风俗革新运动。:

四、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物流保障机制

为了更好地防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发生后能采取有效措施积极应对,从政府到地方都要努力做好应急物流管理,建立相应的保障机制,满足应急物流实施的必要条件,使灾情或疫情得到有效控制,使损失降低到最小。

1.技术保障

(1)信息系统

国家建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决策指挥系统的信息、技术平台,承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及相关信息收集、处理、分析、等工作,采取分级负责的方式进行实施。

要在充分利用现有资源的基础上建设医疗救治信息网络,实现卫生行政部门、医疗救治机构与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之间的信息共享。

(2)疾病预防控制体系

国家建立统一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各省(区、市)、市(地)、县(市)要加快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基层预防保健组织建设,强化医疗卫生机构疾病预防控制的责任;建立功能完善、反应迅速、运转协调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机制;健全覆盖城乡、灵敏高效、快速畅通的疫情信息网络;改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基础设施和实验室设备条件;加强疾病控制专业队伍建设,提高流行病学调查、现场处置和实验室检测检验能力。

(3)应急医疗救治体系

按照“中庸之道、地方负责、统筹兼顾、平战结合、因地制宜、合理布局”的原则,逐步在全国范围内建成包括急救机构、传染病救治机构和化学中毒与核辐射救治基地在内的,符合国情、覆盖城乡、功能完善、反应灵敏、运转协调、持续发展的医疗救治体系。

(4)卫生执法监督体系

国家建立统一的卫生执法监督体系。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要明确职能,落实责任,规范执法监督行为,加强卫生执法监督队伍建设。对卫生监督人员实行资格准入制度和在岗培训制度,全面提高卫生执法监督的能力和水平。

(5)应急卫生救治队伍

各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按照“平战结合、因地制宜、分类实施、分级负责、统一管理、协调运转”的原则建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救治队伍,并加强管理和培训。

(6)加强国际合作

国家有计划地开展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的防治科学研究,包括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方法、实验室并用检测技术、药物治疗、疫苗和应急反应装备、中医药及中西医结合防治等,尤其是开展新发、罕见传染病快速诊断方法、诊断试剂以及相关的疫苗研究,做到技术上有所储备。同时,开展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技术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引进国外的先进技术、装备和方法,提高我国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整体水平。

2.物资、经费保障

(1)物资储备

各级人民政府要建立处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物资和生产能力储备。发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应根据应急处理工作需要调用储备物资。卫生应急储备物资使用后要及时补充。

(2)经费保障

应保障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基础设施项目建设经费,按规定落实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专业技术机构的财政补助政策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经费。应根据需要对边远贫困地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工作给予经费支持。国务院有关部门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积极通过国际、国内等多渠道筹集资金,用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工作。

3.通信与交通保障

各级应急医疗卫生救治队伍要根据实际工作需要配备通信设备和交通工具,保证正常通信,保证交通通畅。

4.法律保障

国务院有关部门应根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加强调查研究,起草和制定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形成科学,完整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法律和规章体系。

国务院有关部门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要严格执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等规定,根据本预案要求,严格履行职责,实行责任制。对履行职责不力,造成工作损失的,要追究有关当事人的责任。

5.社会公众的宣传教育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要组织有关部门利用广播、影视、报刊、因特网、手册等多种形式对社会公众广泛开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知识的普及教育,宣传卫生科普知识,指导群众以科学的行为和方式对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要充分发挥有关社会团体在普及卫生应急知识和卫生科普知识方面的作用。

五、结束语

通过对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物流管理的探讨和学习,以及对2003年SARS、2008年的手足口病、三鹿奶粉事件的关注,我们充分认识到了应急物流管理的重要性。任何一个国家都必须给予高度的重视,因为这体现了一个国家的综合管理能力。每个国家都应努力做到应对突发事件有条不紊,高度准确及时的预警,人员物资快速响应,随时到位,将财产损失降到最低。我国对严重的“非典”和手足口病的处理,显示了我国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和措施,但也反映出了一些应急机制、应急物资储备机制等不够完善的一面。应向一些在此方面做得好的的国家和地区学习,比如日本、台湾地区等,根据我国的具体国情,制定出符合我国国情的应急物流管理措施和方法。

参考文献:

[1]欧忠文王会云姜大兰卢宝亮甘文旭梁靖:应急物流[J].重庆大学学报,2004,(3):165-166

[2]王丰姜玉宏王进:应急物流[M].北京.中国物资出版社,2007:2-131

[3]刘小群游新兆孙建中孙其政:应急物流能力的内涵剖析与构成体系[J].《灾害学》,2007,(2):123-127.

[4]刘建民:关于应急物流保障的思考[J].物流管理,2008,(10):33-35

第6篇:应急物流的特点范文

关键词:应急物流;特点;难点

2008年春节前后的一场特大雪灾,让我国许多地方都承受了巨大的损失。在抢险救灾和灾后的重建工作中,许多人开始了解和熟悉“应急物流系统”这个词。的确,在近年来的“非典”、“雪灾”等事件中,各地的应急物流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本文尝试就应急物流体系建设中的难点问题进行进一步的探讨,以促进我国各地应急物流系统的建设。

一、应急物流的概念

所谓应急物流,就是指以提供突发性自然灾害、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等突发性事件所需应急物资为目的,以追求时间效益最大化和灾害损失最小化为目标的特种物流活动。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不管是2003年爆发的非典事件,还是2005年的禽流感,这样的突发性重大自然灾害或者是卫生事件,都会造成一定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必然需要大量的应急物资。而单靠市场经济机制的自我调节,很显然不可能解决突发事件下应急物资的运送问题。因为突发事件往往伴随着社会的不安定因素,这样的特殊时期,市场经济的功能会减弱,甚至完全不起作用。比如非典时期,在深圳特区就有一瓶白醋卖出一百元天价的事例。所以在这种情况下,迫切需要社会的物流体系发挥其应急功能。

应急物流与普通物流不同,普通物流既强调物流的效率,又强调物流的经济效益;而应急物流在许多情况下更强调物流效率,但是没有物流的经济效益产出,或者在很多情况下,应急物流是强调社会效益,而非经济效益。这也就决定了一个很重要的前提:在大多数情况下,政府成为了应急物流的提供者。应急物流系统往往弱化了经济效益,而强调社会效益与物流效率,在这样的条件下,单靠追求市场经济利益最大化的企业是无法提供的。

二、应急物流系统的特点

(一)应急物流系统建设中的政府主导性

应急物流的体系和机制的建立是一个系统工程,除了完善应急物流的基础保障外,还涉及应急物资的筹措与采购、应急物资的储备与调度、运输与配送等方面,而这些工作需要一个机构来组织协调,才能顺利完成。应急物流建设中的经济效益并不明显,不可能由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企业来提供,所以这个协调机构就只能是由各地政府根据应急方案从各单位紧急抽调人员临时组成的。

(二)应急物流系统建设的全民参与性

应急物流系统的建设虽然以政府为主导,但这并不意味国家的其他公民、普通的企业就可以袖手旁观。历史经验表明,应急物流是整个社会功能的体现,往往需要整个社会的全民参与。比如非典时期和雪灾时期的相互救助,都需要依靠全民参与才能取得应急条件下的最后胜利。

(三)应急物流系统建设中的效率性强于效益性

应急物流系统不同于一般的物流系统,应急物流系统除了具有一般物流系统的六个基本要素外,还具有特有的要素“时间”。所以,由于应急物流的突发性特点,在应急物流系统的建设中,我们往往更强调应急物流需求的效率性,也就是强调在最短的时间里能将一些紧急物资运输到目的地,而不是将更多的注意力放在一般物流系统建设所考虑的投入产出对比下的效益性。

三、应急物流系统建设中的难点问题

(一)成立应急物流指挥机构

在各种突发性自然灾害或突发事件的紧急状态下,产生了应急物流需求,必然要求政府建立相应的指挥机构和运作系统,对各种国际、国内资源进行有效地协调和调用;及时提出解决应急事件的措施或指示;组织筹措、调拨应急物资、应急救灾款项;根据应急物流需要,紧急动员相关生产单位生产应急救灾物资;采取一切措施协调、疏导或消除不利于灾害处理的人为因素和非人为障碍。因此,各级政府有必要根据各地实际情况,结合政府结构和物流的运作流程,建立一个常设的、专业的应急物流指挥中心,对应急物流的建设进行全面指挥。

(二)建立准确、可靠的信息情报系统,重视信息的准确传递

在应急物流系统的建设中,及时、准确的信息传递系统非常重要。以2008年受雪灾影响的广州火车站为例,非常突出的一个问题就是信息不畅,没有及时、准确地运输信息。火车受阻,在旅客滞留的最初两天,广州火车站广场上的大型电子公告牌上没有任何消息,后来车站开通了广播喇叭,进行语音播报。但是可以想象,十多万人聚集的广场上人声嘈杂,稍微离得远一点,人们就什么也听不到。维持秩序的警察和志愿者也无法为旅客提供实质性信息,甚至已经可以预见未来几天无法开车,铁道部却还在卖票。广州市地方政府呼吁农民工在当地过年,铁道部却说只要几天就能处理完滞留旅客,致使几十万旅客滞留广州站。应急物流指挥中心的信息情报管理系统的建设工作是中心工作的重点,中心能否在突发性的自然灾害和公共事件中发挥应有的作用,全在于该系统的准确与可靠性。因此信息情报管理系统的建设不仅仅是指软、硬件或网络的建设,更重要的是信息的获取、处理能力和通过信息对业务的调控能力等。同时加强公共信息的共享与沟通促进公共信息系统畅通需要规划并建立一个联合信息中心,对所有的信息进行一元化管理。配置信息官员,同时向媒体持续的信息,使公众通过媒体了解政府信息,避免接受虚假或误导性信息,树立政府的形象。搞好通讯系统的技术支撑和设备更新工作,促进机构间的协作和信息沟通。

(三)运用现代先进科学技术和手段

目前,我国很多地方还存在减灾装备和储备物资技术水平落后的局面,应急物流系统的建设应强调现代先进科学技术和手段的运用,大力提高抢险手段的机械化水平和隐患的探测手段。对于突发性的重大险情,加大技术方案和技术手段的储备,提高重大风险的应变能力,如避难指挥系统。进行现代应急理论和应用跨学科、跨领域的研究,加强重大技术攻关,发挥科技在应急工作中的作用,提高应急管理的科技含量。加强地理信息系统GIS、全球定位系统GPS、卫星遥感RS、计算机、通信等先进技术在应急信息系统、指挥决策支持系统中的应用。加强对外交流,引进和吸收国外先进的科技手段和设备,提高防灾减灾工程建设水平。

(四)鼓励公众参与,营造全民参与的良好氛围

应急物流系统的建设不只是政府的事情,要想更快、更好地解决这个问题,必须加强对群众的引导,广泛发动群众,营造一个良好的、全民参与的氛围,同时加强与促进志愿者的参与和加强对志愿者的管理。应当制定与志愿者、社区相衔接的统一管理救援物资和捐款措施,并指定一个专门机构,加强救济资金的统一管理。

(五)建立应急物流系统中的信息披露机制

应该明确一点,应急物流系统一般情况下都是与灾害事件相关的。在这种特殊时期,人们对于信息的及时特别关注。所以,应急物流系统中所涉及的公共信息不同于国家安全信息,应该及时、公开、透明地披露,以达到稳定社会和公众信心的目的。同时开展灾情的信息披露,有助于公众对政府的监督,提高各级政府的灾害管理能力,开展社会公众灾害应对教育和演练。另一方面,公众如果了解了各种灾害发生的过程,掌握了一定的灾害自我保护的技能,也有利于增强全社会对于预防灾害的心理、行动和物质方面的应对能力。

四、结束语

应急物流系统的建立,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需要各方面的投入与支持。只有在政府的精心组织下,在全社会共同努力和参与下,才可能真正建立起一个高效的、功能齐备的应急物流系统,为社会的稳定与繁荣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欧忠文,王会云,姜大立,卢宝亮,甘文旭,梁靖.应急物流[J].重庆大学学报,2004(3).

2、王文亮.应急物流中的信息系统建设[J].中国物流与采购,2003(23).

3、欧忠文,李科,姜玉宏,王会云,甘文旭.应急物流保障机制研究[J].物流技术,2005(9).

第7篇:应急物流的特点范文

突发事件由于其不定时和不确定性的特征,给企业乃至社会造成了难以衡估的压力。因此,拥有一个合理科学、功能齐全的应急物流体系,是企业遭遇突发事件时的强有力的保障。在应对突发事件时,企业如何在最短的时间做出有效应对方案,最大限度的减少突发事件的危害和影响,是企业要面对的首要问题。

本文通过对应急物流管理的物资支撑体系的构建与研究,指出了关于改进体系的一些有效建议。

【关键词】

电力企业; 应急物流体系; 应急物资;应急物流网络信息平台

0 引言

鉴于突发事件应急的特殊性,应急物流和普通物流存在着较为明显的差异。在处理应急事件的物资筹集、调配、装载、运输等环节上,对应急物资的供需协调以及物流信息的真实和准确度提出了更严格的要求。应急物流管理体系是应对和防范突发事件的有力保障,因此,建立健全企业的应急物流管理体系,不断完善体系,使其更加科学化、合理化,已经是企业解决突发事件提高应急物流管理能力的首要任务。

1 应急物流管理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1.应急物流管理的基本概念

在我国《物流术语》中是这样对应急物流定义:针对可能出现的突发事件已做好预案,并在时间发生时迅速付诸实施的物流活动。换言之,应急物流就是当突发事件发生时,对物资、人员、资金等资源进行紧急调配的一种保障活动。应急物流不同于一般的物流组织,其主要的职能和作用是为应急管理提供物资保障和减轻、减少企业遭受的损失。

2.应急物流的特点

(1)不确定性和随机性

应急物流是源于突发事件,进而由于突发事件的不确定性而导致应急物流的不确定性。企业的突发事件具有发生时间、地点、强度大小、持续时间以及影响范围不确定的特点,导致应急物流的需求也很事先确定。

(2)时间约束的紧迫性

突发事件的发生具有不确定性,这对应急物流的时效性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应急物流必须在最短的时间,以最快的速度进行应急处理突发事件,保障企业的正常运行。

(3)不均衡性

由于应急事件的突发性,企业的物资和人员很难在很短的时间均衡的提供,随着突发事件的事态变化,企业的应急物资的流向也需要不断调整,尽量减少产生断档和库存积压的情况出现。

2 构建电力物资应急管理协同机制

要做好电力物资应急物流的管理必须要有足够的物资资源做支撑,因此,电力企业各部分要明确自己的职责,共同协调每个部门的力量和资源,为做好应急工作共同努力。处理突发事件的首要步骤是将应急配电设备的物资库按照区域和等级进行详细的划分职责和任务,以便于在应急事件发生时,可以迅速启动电力物资应急管理协同机制。

1.建立应急物资计划专项资金

建立应急物资计划的专项资金,为实行应急物流机制提供有力保障。由委员会负责资金的筹集和全权管理,并进行应急物资的妥善存放和处理。在每年的财政分配时应专门考虑到应急物资计划的专项资金,并按照每年的情况进行不断的调整应急资金的比例。

2.推动应急物资仓库的建设

应急物资仓库的启动有助于应急物资的快速分拣,在配送中大大节省了时间和人力,保障了物资资源配送的有效性和快捷性。一旦物资运输速度过于缓慢将会给应急事件的处理带来不可估量的负面影响,影响救援工作的时效性。及时有效的物流配送有助于物资及时到达,便于应急活动的顺利进行。

应急物资仓库是快速有效处理应急事件的保证,对应急物资仓库的建设关系到企业对应急事件的适应度。在庞大的竞争市场中,拥有强大的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也是企业能否稳定发展的关键因素。

2.1为了更好的为应急事件服务,应急物资仓库的建设考要考虑到以下问题:

(1)方便快捷的交通运输条件。

应急物资仓库所处的环境应该是道路通畅便捷,最好是位于交通干线的旁边,距离铁路和高速公路距离较短,这是对应急物资及时快速的送达的基础保障。合理安排应急物资仓库与储备库的距离,方便当应急事件发生时,应急物资仓库与储备库的有效调度。

(2)安全性。

应急物资仓库的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周边的市政条件和与周围环境的关系都是影响应急仓库是否安全的关键因素。

(3)应急运输工具的配备

在遭遇应急事件时,应急仓库的大型运输工具如:飞机、大型货车等交通工具要及时工作,地面的交通条件要适应运输工具的需求,减少因运输工具不利而导致应急事件恶化情况的发生。

(4)靠近储备物资生产地

尽量在储备物资的生产地建设应急物资仓库,一旦出现应急事件的发生,可以最快的缓解物资短缺和意外事件的危害。实现快速有效的物资供应。

(5)实现现代信息管理系统。

引进先进的RFID扫描技术,对应急物资仓库进行全方位定期检查和管理,避免由于人工操作失误造成的损失。现代信息管理系统的出现时物资管理趋向于透明化,也更加准确,对于缺货、物资损耗等情况可以及时补缺和调换,实现了真正的技术化管理。

3. 将应急物流管理机制实体化

事实上,物流管理上有很多不确定因素,必须做好各部门的协调工作,保证整个应急流程的衔接性。将应急物流管理机制进行实体化,使各级物流协会一起协同工作,保证应急物资的安全快速到达。

4.不断对应急物资运输网络和储备体系进行完善

应急物资的运输网依赖于现代化的运输工具和顺畅的运输系统。对电力的物资储备力度要不断加强,同时优化各应急货源渠道的开发程序,完善企业各部门的分销策略。制定相应的管理机制和准入规则,给予下层企业存储物资的权利,严格的实行应急物流管理体系的制度。

3 电力物资供应链的优化

1. 优化内部资源管理

不断优化电力企业的内部管理,进行内部组织一体化。企业在产品的初始环节进行备件生产,在采购和储备环节制定合理的储备额度,在对库房的建设管理上进行标准化管理,做好实物物资的储备工作,最大程度上协调协议储备和动态储备的关系。妥善处理废旧物资,正确评估其剩余价值并尽可能进行循环利用。对电力企业的工程预料进行二级库管理模式,便于物资信息有效的传递和及时处理。

2. 加强电力物资横向供应链建设

在电力企业的物资管理上实施供应链管理,充分利用外部资源,构建完整的电力物资横向供应链。电力物资的供应牵涉到设备供应商、采购商和用户等多方人员,加强这几者之间的关系,将物资供应活动顺承下去。在需方和供方之间选择一方设置物资仓库,减少双方的库存和资金压力,大大节约了成本,实现电力应急物资管理的统一性和便捷性。

4 建立电力企业应急物流信息网络和管理平台

1.建立应急物流信息网络信息管理平台

为了加强对应急物流的信息系统的管理,必然要建立相应的网络信息管理平台,以便于对紧急事件的处理和传递。应急物流的信息网络管理平台要保证应急物资供应中心和企业信息的紧密连接。三级配送体系可以为电力供应商联络各大物流中心提供必要的信息帮助,这些有效的信息为下一步的物资物流的规划和管理提供了良好的数据依据。当各类突发事件发生时,网络信息管理平台会立即将信息发送到各部门以便于确定物流中心的物资量和灾害情况的基本情况,形成一种确切的保障依据,便于处理物资配送的协调工作。应急物资信息网络和管理平台的使用会使电力企业成为一个集指挥和手机体系的系统,大大提高了资源的利用率。

2.建立应急物流物资的监管跟踪体系

应急物流物资网络信息平台会不断更新电力企业和物资供应企业之间的信息资源,对突发事件处理的数据信息也会如实输入到网络信息平台中,为企业的应急团队的指挥与工作提供有效信息,以便于其在处理突发事件时,可以快速的进行物资资源的调配与管理。另外,GPS技术的引进使物流信息更加及时,为应急物流指挥部和网络信息平台之间的衔接更加融洽。这种应急物流物资的监管体系从真正意义上为应急事件的妥善处理提供了保障。

3.构建电力企业的物资应急管理三级配送体系

电力企业现阶段实行的管理体制已经包含了三级责任配送体系。这种体系的管理模式是通过物流平台进行垂直管理,详细划分各级、各部门的职责和任务,然后组织之间进行物资物流的协调,方便快捷的实现整个公司的应急物资物流管理。

随着市场竞争机制的不断完善,电力企业的生产运行也要依靠电力物资物流平台的高效运行。应急物资管理三级配送体系加深了企业与子企业之间的沟通,便于整个品牌的进步与发展。

5 结束语

应急物流管理的物资支撑体系为突发事件提供了充分的物资基础,为应急物流体系的构建和完善企业的应急管理机制,提高突发事件的应急水平做出了重要贡献。电力企业要不断建立健全应急物流管理的物资支撑体系,将应急人员和应急物资合理调配,最大程度上减少突发事件对企业产生的伤害与损失。

【参考文献】

[1]杨建国.推行电力物资供应链管理促进电网应急物资保障[J].市场研究, 2011, (9).

第8篇:应急物流的特点范文

Abstract: According t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emergency logistics under the uncertainty disaster level, this paper uses related method of uncertainty theory to analyze and research the emergency logistics center location issue, builds the center location model adapted t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emergency logistics, finally carries on simulation example, uses ant colony algorithm to solve the model and draws relevant conclusions.

关键词: 应急物流;中心选址;蚁群算法

Key words: emergency logistics;center location;ant colony algorithm

中图分类号:F2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4)17-0026-02

0 引言

近年来,随着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和信息技术的大范围应用,很多自然灾害都在可以预防的范围之内。然而,仍有一些特殊的灾害是很难准确预测并且频繁发生的,如地震灾害。我国是遭受地震灾害较为严重的国家之一,近几年我国的地震灾害中伤亡人数达到了几百万人,经济损失也逾千亿元。面对频发的自然灾害,相关部门在做好应对灾害的有关预案外,还应不断完善灾后的应急管理体系。对于自然灾害而言,应急管理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应急物流的高效运行。灾害发生时,时间就是生命。良好的应急物流体系可以在短时间内高效合理的调集相关物资到受灾地点,最大程度的降低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损失。然而,目前我国在应急物流领域的研究还没有形成一个成熟的体系,在面对重大自然灾害时依然处于被动局面,不能及时有效的做出最优决策。在此背景下,探究应急物流问题就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研究的应急物流中心选址问题是应急物流车辆路径问题的基础和前提。综合近几年国内外学者在应急物流领域的相关研究,本文根据应急物流中心选址的突出特点,对应急物流中心选址问题进行了探讨,建立了应急物流中心选址模型,用改进的蚁群算法对此问题进行优化。

1 问题描述与假设

突发灾害发生后,由于信息不对称等因素的存在,造成了多种信息的不确定性,如受灾地点的不确定,受灾地点应急需求的不确定,包括需求物资的种类和数量,以及受灾地点需求相应信息的不确定等。本文针对应急物流的这一特点,从最大程度的缩减应急响应时间、降低救援成本的前提出发,提出了应急物流中心选址的问题。

1.1 问题描述

这一问题可以描述为:在发生突发灾害的受灾地区,由于信息传播的限制,只能大致圈定受灾的地区为J1,J2…,Jn,而不能获取受灾地区的灾情等级。通常情况下灾情等级的不同就意味着对于应急物资的需求信息和救援响应时间的要求不同,这也就为救灾的顺利进行产生了阻碍。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可以根据受灾点对于救援响应时间的需求划分灾情等级,记为g。如图1所示,三角形代表受灾点,五角星代表临时出救点。当灾害等级g=1时,受灾点对于应急救援物资的救援响应时间要求由内圆覆盖,此时只有在内圆内的救援点可以对受灾点提供救援物资;当灾害等级g=2时,受灾点对于应急救援物资的救援相应时间要求由外圆覆盖,此时在外圆范围内的两个救援点都可以对受灾点提供救援。而处在外圆外的救援点无法对受灾点进行应急救援。

1.2 问题假设

①每个备选的应急物流中转站都具有征集应急物资的能力,这种能力可以用此中转站在灾害发生的第一时间可以征集到的物资数量来考核。

②由于在大规模的突发灾害中,应急救援物资的流动性很强,因此本文不考虑物资中转站的存贮限制。

③由于大规模突发灾害中的物资常常供不应求,因此本文将应急响应时间作为主要约束,认为覆盖即表示满足要求。

2 应急物流中心选址模型构建

2.1 符号定义

用J代表受灾区域集合,I代表备选应急物流中心集合,G代表灾情等级集合,C代表应急物流中转站建设的总预算。若Xi等于1,则表示备选中心被选中,否则表示没有选中。若w■■等于1,则表示受灾点覆盖在灾情等级g下,否则表示没有被覆盖。若u■■等于1,则表示备选出救点i能够在j的灾情等级为g时覆盖j,否则为0表示不能覆盖,其他参数符号如表1。

2.2 模型构建

目标函数:max■■njgw■■pjg

约束:

■Xi(Hi+Qih)?燮C(1)

■ u■■Xi?叟w■■ ?坌g∈G,j∈J(2)

u■■?叟w■■ ?坌g∈G,i∈I,j∈J(3)

Xi∈{0,1} ?坌i∈I(4)

w■■∈{0,1} ?坌g∈G,j∈J(5)

目标函数表示在灾情不确定情况下,被覆盖的受灾点的应急需求最大化满足。

约束(1)表示应急物流中转站的建设成本不能高于总预算;

约束(2)表示在某一灾情等级范围内,必须有一个中转站可以覆盖;

约束(3)表示在灾情等级g下,受灾点j被覆盖;

约束(4)和约束(5)表示此决策变量为0-1变量。

3 改进的蚁群算法与算例分析

3.1 改进的蚁群算法

在基本蚁群算法的基础上,本文设计的改进蚁群算法引入了4项主要的改进。

首先,对最优路径优先选择:只有在当前的迭代中创立出最优路径的蚂蚁,即通过数次选择找到最短路径的蚂蚁,才可以释放信息素。其次,把信息素的取值范围限制在一个区间内,设定为[τmin,τmax]这样可以避免停滞现象的出现。第三,将信息素的初始值作为其上界,并使其与一个较小的信息素挥发速率绑定。第四,在MMAS中,当系统达到停滞状态时,或者当算法在下一轮的迭代中不再有新的最优路径出现时,重置信息素的值为初始值。

3.2 算例分析

根据改进蚁群算法的步骤,本文结合构建的应急物流中心选址模型进行了相应的仿真,并得出有效的结论。

在突发事件的区域内,有8个受灾点,4个备选中转站。已知备选中转站的构建成本为(50,80,120,110),各备选中转站的应急物资征集能力为(70,100,120,115),应急救援物资的单位成本为1。

在仿真实例中,本文将灾情等级划分为三级,其应急响应时间的上限分别为15小时、20小时、30小时。备选中转站与受灾点的距离已知,在此不一一列举。各受灾点可能存在的灾情等级已由专家评估并划分,各灾区对应急物资的需求量是已知的。

所有已知数据代入本文构建的模型后,用改进的蚁群算法进行求解,结果如下:中转站数量为三个,其中第二个备选中转站被淘汰。

w■■=1 0 1 1 0 1 0 01 0 1 1 1 1 1 11 1 1 1 1 1 1 1

目标函数值Z=272。

结果分析:

在灾情等级不确定情况下,多受灾点同时提出应急物资需求,通过仿真实例可以发现,四个被选中转站中有三个被选中,其中受灾点1、3、4、6可以在灾情等级为1的情况下得到救援,受灾点5、7、8可以在灾情等级为2的情况下得到救援,所有受灾点都能在灾情等级为3的情况下得到救援。

4 结论

本文通过分析突发灾害中应急物流的局限性,在灾情不确定的前提下构建了应急物流中心选址的模型,希望能在不同的灾情等级下将物资中转站的选址最大限度的覆盖受灾点的应急需求。最后通过仿真实例,利用改进的蚁群算法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并得出了最优解。

参考文献:

[1]陈昌敏.基于蚁群算法的物流配送路径优化研究与应用[D].西华大学,2012.

[2]张凌.蚁群算法的研究及其在网络路由优化上的应用[D].江南大学,2008.

[3]康楠.基于快速响应机制的应急物流选址问题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3.

[4]孙静霞.应急物流快速响应体系设计及网点布局优化研究[D].兰州交通大学,2013.

[5]苏玉.蚁群算法的研究及其在路由选择方面的应用[D].江南大学,2009.

[6]孙改平,郭红.改进蚁群算法及其在煤炭运输中的应用[J].煤矿机械,2012,07:208-209.

[7]夏维,潘若愚,马溪骏.一种具有半动态候选列表的蚁群算法[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12:1920-1923.

第9篇:应急物流的特点范文

[关键词]应急物流 应急物流配送 应急物流配送体系

一、应急物流配送的内涵

应急物流是指以提供自然灾害、公共卫生事件、重大事故等突发性事件所需应急物资为目的、以追求时间效益最大化和灾害损失最小化为目标,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整合应急物资的运输、包装、装卸、搬运、仓储、流通加工、配送及相关信息处理等各种功能而形成的特殊的物流活动。在应急物流的实现过程中,应急物资的配送是核心环节。能否及时、准确地将相应物资输送到目的地,处理好整个供应链的问题,是应急物资能否真正发挥作用的关键。因此,结合应急物流配送的特点,建立一个高效规范的应急物流配送系统对应急物流系统功能的最终实现有着决定性的作用。

二、应急物流配送体系的建设

根据救灾物资配送的特点及所涉及的环节,其配送体系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建设:

1.建立救灾物资收集中心和配送中心

2.选择救灾物资配送方案。物资调运方案的选择包括供应点选择、运输线路选择、运输方式和运输工具选择等。首先应根据救灾中心的位置选择合适的物资配送中心,确保配送中心与救灾中心相连的路径连通概率和运行可靠度高,保证救灾物资从应急物资供应点及时送到救灾中心,分发到灾民手中,尽可能将灾区损失降到最低。在选择了合适的配送中心后,可确定配送系统中配送中心与救灾中心之间的最短路径。应急决策的最显著特点表现为时间的紧迫性,因而时间是选择配送方案的第一目标,该方案应使物资能以尽可能小的代价到达应急地点。至于其他边界条件,可根据其对物资运输影响程度大小定出等级,运用固定系数加到路径长短中进行综合考虑。其次,在满足时间要求的前提下,还应尽量节约费用,避免浪费。亦应考虑经济性,尤其是物资的采购环节。在此过程中,适当地引入市场机制和竞争机制。在运输方式和运输工具的选择上,应该做出科学合理的统筹规划。

3.应急物流通道建设。对应急物流而言,首先应该加大常规通道的建设力度。其次,要下大力度开展非常规通道交通设施建设。

4.应急物流配送网络设计。采用汇集配送中心、中转站、救助中心的扁平化的三级网络结构。应在突发事件周边地区的救援物资供应密集区建立汇集配送中心。

汇集配送中心应选址在交通便利的地点。

救助中心应选址距离目标救助对象居住区不远并且拥有大型空旷场地。中转站应选址在紧邻事件发生地区的交通枢纽,但不应设在受灾区域内。各中转站之间有相互连接的运输通道。

5.救援物资的供应。需要根据本地自然社会环境,评估易发性突发事件,建立针对性的物资储备库、点。

需优化救援物资储备结构。物资储备可以采用自营仓储与合同仓储相结合的方式。

6.应急物流的流程。在重大突发事件爆发后,当地政府立即成立突发事件应急指挥中心,根据突发事件的类型与级别,评估受灾群众所需要的救援物资种类、数量,筹措救援物资,征集运输工具,建立与突发事件分级分类相对应的应急物流网络,组织救援物资供应。再根据救援物资需求的紧迫程度组织配送运输,可直供的物资将直接运往灾区内的各救助中心。救助中心在分发物资同时,还要收集灾民对救援物资需求信息,并及时反馈,便于救灾指挥中心根据运力约束,制定后续物资配送计划,协调解决救灾物资的供需平衡问题。

7.救援物资的发放。救灾物资发放应遵循“先急后缓,突出重点”的原则,统筹安排,合理使用。在突发事件爆发初期,应该以最快的速度向灾民发放救援物资,物资发放以政府组织为主;当受灾群众不缺乏基本生活物资时,可以根据进度发放最需要的物资,物资发放也可以借鉴国外经验,委托社会慈善团体严格按照国家有关部门规定发放。

8.指挥体系的建立。我国有必要根据我国的政府结构和物流的运作流程,建立一个常设的、专业的应急物流指挥中心,专门用于救灾指挥工作,保障应急物流高效、顺利地实施。

9.高效、发达配送体系的建立。(1)政府可通过应急物流指挥中心,价格合理的物流企业进行协同式配送;且可通过大型物流企业已建立起来的供应链、连锁网络组织应急物品投放市场。(2)在紧急情况下,可与军方联系救灾抢险事宜,动用军用运输装备、军用运输专用线路及相关设施,从而实现应急物资的快速配送。(3)政府应大力推进国内电子商务业的发展,着重优化电子商务系统的应急物流配送网络,加强应急物流指挥中心与电子商务业的联系,减少物流环节,简化物流过程,提高应急物流配送的快速反应性能。(4)在应对危机时,政府可根据应急工作的需要,通过行政手段和舆论召唤,组织多方力量,以最快的速度将应急物资发放到受灾地区。(5)做好应急物流配送的对策:①吸收物流企业加盟 ;②确定配送等级,采取灵活配送方式 ;③重视应急物流配送中的逆向物流 ;④建立配送绩效评价体系 ;⑤做好应急物流配送的法制法规建设,加强配送体系的监管力度

三、结语

社会经济发展至今,物流行业的好坏已经成为一国经济水平的标志,而应急物流作为整个行业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组成部分,不但关系到整个行业体系的构建,更关系到整个物流行业的发展走向。综上,应急物流机制和体系的建立,是要求物流软硬件基础设施、法律法规的建立和完善作为保障的。应积极学习先进国家的经验,尽早建立高效、快速的应急物流体系与现代应急物流机制。

参考文献:

[1]欧忠文 李 科 姜玉宏 王会云 甘文旭:应急物流保障机制研究[J].物流科技,2005,9:93-95

[2]孟 参 王长琼:应急物流系统运作流程分析及其管理[J].物流技术,2006(9):1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