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智慧物流实施方案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根据2018年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和学校《2018 年“教风学风建设月”活动实施方案》(x职院发﹝2018﹞x号),为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营造良好教风学风环境,努力开展好 2018 年“教风学风建设月”有关活动,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活动目的
通过2018 年“教风学风建设月”各项活动,促进各院系部进一步落实教学管理规章制度,改进教学管理;促进教师提高教学水平,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促进以优良教风带领优良学风的建设,营造积极向上教书育人氛围。
二、活动内容及时间安排
1. 提升教学管理能力建设,开展期中教学检查(2018年11月5日——11月9日)
(1)听课、巡课;
(2)检查人才培养方案及教学计划的执行情况;
(3)教师任教资格的检查;
(4)召开学生座谈会。
2.教师教学能力提升计划系列活动之一——提升教师信息化教学水平,教师教学示范课展示活动(2018年11月12日——11月16日)
通过邀请在信息化教学比赛中取得优异成绩的优秀教师代表xx,开展 “智慧课堂” “翻转课堂”“混合式教学”等信息化示范课展示活动,有效提升教师教学基本能力和信息化教学能力。通过示范课展示活动,鼓励教师,特别是中青年教师,借助教学云平台、蓝墨云班课、微信、微课、视频、Flash动画等前沿的教学信息化手段,综合运用项目驱动式教学法、分组教学法、角色体验教学法、示范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法,推进信息技术在课程中的应用。
3.提升教师指导竞赛能力,开展xx职业技术学院师生技能竞赛(2018年11月19日——11月23日)
2018年xx职业技术学院校内师生技能竞赛项目
序号承办院系竞赛项目
1纺织与服装技术系服装设计与工艺(师生同台竞技)
2健康管理与社会服务系养老服务技能
3健康与社会照护
4商学院会计技能竞赛(手工)
5会计技能竞赛(电算化)
6市场营销策划大赛
7智慧物流储配方案设计与实施
8演讲大赛
9导游技能大赛
10电子商务运营推广比赛
11ERP沙盘大赛
12艺术设计学院“AutoCAD制图”大赛
13“广告创意设计”大赛
14“居然设计家杯”室内设计大赛
15“彩妆造型人像摄影”大赛
16“3D角色建模”大赛
17职业素养教学部第六届学生排球赛
18校级英语口语大赛
19软件学院移动互联应用软件开发
20网络组建管理
21光伏电子工程的设计与实施
22物联网
23工业工程学院数控机床装调及技术改造
24电子产品设计及制作
25智能电梯装调与维护
26汽车检测与维修
27工业产品数字化设计与制造
28化工生产技术
29工业分析检验
30机器人拆装
31汽车营销
32生命科学技术系鸡新城疫抗体水平测定
33生物与制药技术系蔬菜中有机磷农药残留检测
34中药传统技能大赛
35园林景观设计与施工
4. 教师教学能力提升计划系列活动之二——提升教师课程建设能力,开展在线开放课程建设的培训(2018年11月26日——11月30日)
通过邀请学校国家级精品课程和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主持教师张存智教授,就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开展培训。培训着重从在线开放课程的评分标准、内容要求、基本资源和拓展资源建设、技术要求、共享与使用等方面展开,并分享建设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体会。
烟台港集团副总裁张全成称,烟台至东南亚汽车滚装运输航线是继南美、北非、中东、北美线之后,烟台港开通的第五条外贸滚装航线。该航线的开通开启了中国滚装外贸自营航线的先河。
该航线开通后,烟台港发往东南亚地区的商品车将不再经日本、韩国等国家转港,降低了客户物流成本和货损风险,并提升烟台港在中国北方商品车物流滚装运输市场的影响力。
烟台是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重要节点城市,与60余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有贸易往来。近年来烟台港不断拓展海外物流业务,化肥运输等航线。烟台港龙口港区中非班轮航线目前已覆盖安哥拉、尼日利亚、几内亚、阿尔及利亚等近30个非洲国家,并陆续开通了南美、中东等地的国际商品车滚装运输航线。烟台港是中国沿海地区主要港口之一,已与世界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50多个港口通航,逐渐发展成为连接海内外的重要枢纽港。
国家改革委和交通运输部智能交通方案
国家发展改革委、交通运输部日前印发了《推进“互联网+”便捷交通促进智能交通发展的实施方案》提出,要实施智慧港口示范工程、打造“畅行中国”信息服务、实现“一站式”票务支付、推进高速公路不停车收费(ETC)系统拓展应用、推广北斗卫星导航系统。
方案提出具体的实施目标。在智能港航和船舶技术方面,要在航海领域推广应用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提高船舶定位精度。在国际 E-航海战略规划下,研发下一代星基、陆基甚高频数据交换系统(VDES)和新型海上安全信息数字广播系统(NAVDAT),开发应用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基于S100标准和应用需求的电子海图和电子航道图应用船载终端,建设航海公共服务平台,提高中远海船舶保障能力。出台技术标准,加快船舶交通管理系统的国产化进程,促进船舶交通管理系统的区域和全国互联,实现海上智能交通管理。
方案还列出了27个“互联网+”便捷交通重点示范项目,其中在智慧港口示范工程方面,选取沿海或内河重点港口,建设完善港口全面智能感知体系,促进港口物流服务电子化、网络化、无纸化和自动化,通过信息集成和共享,实现港口与相关物流企业的信息共享,依托智能监管、智能服务、自动装卸,优化港口物流流程和生产组织,全面提高港口物流效率和智能化水平。
江南造船交付世界最大乙烯船首制船
8月2日,江南造船为Navigator Gas建造的37,500立方米乙烯运输船首制船H2561签字交船。Navigator Gas在江南造船共订造了4艘37500立方米乙烯运输船,该型船为江南造船自主研发、设计、建造的世界最大舱容的乙烯运输船,入级ABS。
该型船是江南造船提前应对美国页岩气运输需求,自主研发设计的新型液化气运输船,乙烯是一种非常重要的石化行业基础原料,美国页岩气革命带来的页岩气产量激增,应用页岩气中的乙烷裂解生产乙烯能大幅降低其生产成本,市场前景看好,极大刺激了乙烷海运量的增长,同时也给乙烷专用运输船的发展带来了机遇。
首批83家企业参与《广州港航绿色公约》行动
一、智慧物流的内涵
随着移动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的发展,现实物理世界的物流实体运作与网上虚拟的物流信息开始了全方位融合,现代物流进入了4.0时代。当下智慧物流被炒得很热,那么,到底什么是智慧物流?
要了解智慧物流,首先需要搞清楚什么是物流、什么是物流管理。物流是一个控制原材料、制成品、产成品和信息的系统。物流的具体功能中,储存、运输和配送被称为物流的主要功能,包装、装卸搬运和流通加工被称为物流的辅助功能,信息是物流的支柱功能。物流管理是为了以最低的物流成本达到客户所满意的服务水平,对物流活动进行的计划、组织管理、协调与控制。
智慧物流是基于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和通信技术,如通过RFID、传感器、移动通讯技术等对物流网络内的物品、设施、设备、人员实施实时的管理和控制,实现运输的可视化、仓储的自动化、配送的智能化,使物流具备感知、记忆、逻辑、判断、决策等智慧功能的创新物流形态,具有多元驱动、情景感知、智能交互、智慧融合四个显著特征。
二、智慧物流的认识误区
智慧物流的发展离不开移动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智慧物流将会给我们的工作及生活带来很大的影响。目前,中国是物流需求大国,但还不是物流强国,物流业发展水平同发达国家相比还有较大的差距。中国物流业是滞后于工业化、信息化和全球化进程的,存在物流市场不规范、物流运作不集约、物流成本居高不下、交通运输拥堵、物流服务及管理水平不高等问题。我国传统物流企业做的事情更多的是仓储和运输,总体管理水平普遍不高,真正要实现智慧物流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这些都值得企业管理者认真思考。
提到物流管理,一般我们会想到制造业企业内部物流及供应链管理、商贸流通领域物流管理、第三方物流管理等。其实物流是一个系统,物流管理是一个系统的过程管理,各个系统环环相扣,形成了一个物流网络生态圈。智慧物流强调智能技术与物流业的高度融合,发展智慧物流首先必须在多方协同的情况下夯实技术基础,以加快物流网络开放、销售渠道下沉、信息互联共享,促进物流资源的整合利用,形成集物流信息、在线交易、数据交换、跟踪追溯、智能分析等多功能为一体的物流信息平台,进而建立健全现代物流网络体系。
在经济遇冷的2016年,传统物流行业正经历着从散兵游勇、单兵作战向“快速创新、专业化分工、平台化发展”的重要时期,转变正在快速进行,优质货源会进一步远离小型企业,向规模化、专业化的平台公司靠拢。其实通过平台叫车的物流公司多年前早已存在,但在运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也不少,大部分从事干线运输的民营三方物流企业仍采用“夫妻老婆店”式的运作方式,严重制约了物流管理能力的提升。在当前的互联网思维下,“互联网+物流”的社会化物流服务模式也发生了颠覆性的变化,各种物流平台如雨后春笋般建立起来,好像都实现了智慧物流一样。但事实并非如此。笔者在近年来走访及管理过的多家物流企业看到,我国大多数中小型企业在物流管理方面基础较差,很少有人真正懂得物流管理,对智慧物流的认识也仅仅停留在概念层面。
什么是真正的智慧物流管理,值得物流企业管理者仔细思考。智慧物流管理需要用互联网和物联网技术来改造传统物流管理过程,智慧物流管理中的过程管理主要体现在人力资源、物流运营、物流时效、客户服务、供应链合作伙伴关系、财务、预防管理等方面。智慧物流管理能大大降低制造业、流通业、物流业等企业管理成本,着实提高企业的利润,生产商、批发商、零售商三方通过智慧物流相互协作,信息共享,能更有效地节省物流成本。其关键技术诸如自动识别及追踪、无线定位等信息技术的应用,有利于实现物流的可视化与智能调度管理,整合物流核心业务流程,加强物流管理的合理化,降低物流资源消耗,从而降低物流成本,减少流通费用,增加利润。
三、企业物流管理的智慧化要求
智慧物流管理是一个复杂的、科学的管理体系,企业要想实现物流管理智慧化,需具有先进的管理理念,实行企业内部管理信息化,要有科学的发展战略及实施方案,有健全的经营、财务、统计、安全、技术等机构和相应的管理制度,能应用ERP系统或物资资源管理(物流)、人力资源管理(人流)、财务资源管理(财流)、信息资源管理(信息流)等企业管理软件,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四流合一”,企业内部业务流程、管理过程实现信息透明化等。总之,智慧物流管理涉及的面很广。
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竞争说到底是供应链与供应链之间的竞争,是人力资本之间的竞争,任何可以用金钱买到的都不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如设备、信息化软件可以外购,但企业的核心人才、员工在物流管理过程中各项优秀的管理能力、优秀的企业文化等是金钱很难买到的,这些才是一个企业真正的核心竞争力。所以要推动物流管理创新,更重要的是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有些外企在这方面就做得比较好。
例如笔者曾经全面负责管理过的三星全球分拨中心项目。三星电子作为全球半导体产品排名第一的生产商,在全球有两个生产厂——苏州和韩国,一个组装厂,两个OEM工厂。因为两个OEM工厂不是三星的企业,不能直接销售货物到客户,只能将货物出口到韩国总部后,再次配送全球客户。这样,对成本控制和时间响应的要求都很高。为了降低总体物流成本、提高订单响应速度,三星决定在苏州工业园区综合保税区内设立全球分拨中心,统筹管理三星(苏州)、两个OEM工厂电子产品的全球配送。全球分拨中心建立后,其物流模式为:所有工厂(包括国外三星工厂和OEM工厂)的货物首先运送到分拨中心,再由分拨中心根据订单进行全球配送。具体模式如图1。
项目管理过程中,涉及三星项目整个上下游的供应链管理,因此该项目将把涉及到的所有单位联合起来成立联合办公组,如:三星工厂管理团队,上下游供应商,国际、国内货代,国际、国内物流公司,以及报关公司、海关、商检、第三方理货公司等,让这些单位的信息系统进行对接。整个物流操作从三星接到来自全球各地的订单开始,通过一系列信息系统处理,如通过RFID、传感器、货物扫描、标签、称重后完成订单处理作业,并由系统出具箱单、发票等。整个项目管理过程真正实现了智慧物流管理,对物流网络内的物品、设施、设备、人员进行实时的管理和控制,实现运输可视化、仓储自动化、配送智能化以及装卸、搬运、包装和流通加工环节的自动化。
三星项目的特点是:时限要求很紧、安全要求很高,根据订单作业,客户遍布全球各地,实行无纸化报关、快速通关,以JIT的方式交货。通过供应链上下游协同管理、信息系统对接等软性管理技术,这个项目管理获得了不错的效果。例如:通过管理运送时间,改善了距离、频率、运输模式、空间利用率等;通过利用自动识别技术、减化审批流程等,压缩了订单处理时间;通过供应商管理库存(VMI),实现了信息系统直接对接,快速获取客户需求计划,从而实现供应链交付柔性管理等。
再以电商巨头亚马逊的智慧物流管理为例,其从客户下订单开始,运用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分析处理等相关技术,通过信息系统对物流数据进行分析,实现客户订单的快速响应,保证物流配送的时效性。
四、智慧物流管理的实现路径
不管时代如何进步,物流的基本功能如运输、仓储等不会改变。物流组织过程的基本逻辑就是分与合、集与散,技术的引入、组织方式的进步,是为了更好地配合制造和销售,更好地提高效率,压缩整个物流过程的时间。所以,物流管理一定程度上还是要从科学管理开始,引入制造业长期积累起来的一些基本管理方法,如全面质量控制、精益物流管理、预防管理等。
在互联网时代,整个市场环境、消费需求和管理体系都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全世界尚无成熟的管理理论、管理思想和管理工具。在这种颠覆性的变革与创新环境下,应该尽快探索智慧物流管理方法,选择复合型的领导者,调用、储备和引进众多行业、不同专业、不同层次的互联网化“T”型人才,使企业物流管理运作完全智慧地融入企业经营之中,打破工序、流程界限,打造智慧企业;建立基础数据库,对数据采集、跟踪分析并建模,为智慧物流的关键应用打好基础;同时需要推进业务流程优化,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和最新管理理论对原有业务流程进行优化和再造;需要实现车辆人员智能管理,最终实现物流全过程可视化管理;加强仓储管理,运用信息化管理手段,充分发挥数据的力量做好库存管理;智慧物流管理需制定预防管理应对机制,不仅要加强企业常态化管理,更应努力提高危机管理水平;如今还需在移动互联网技术应用管理上逐步实现平台化、网络化、智能化,以实现真正意义上与时俱进的智慧物流管理。
对宁波市智慧城市建设的理解与认识
智慧城市建设方略与路径
宁波是为数不多“城市整体”规划的智慧城市建设,政府作为主要利益相关方制订和参与决策,设立了专门的组织领导机制(例如2010年即成立的市智慧城市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和专家咨询委员会,成立了智慧城市规划发展研究院等;在市级政府推进建设两年后,又广泛引导各县(市)区开展试点探索,自上而下地推进覆盖全市的智慧建设,形成了“顶层设计”模式。在智慧城市治理方面,宁波表现了强大的政治投入,除制订智慧城市发展战略、设立相应组织管理外,还建立了智慧城市推进与过程的各类管理机制,制订了绩效测度和评估论证程序,因而有助于提高项目决策和治理水平,表现出较高的智慧治理成熟度。在推进实施方面,制订了一系列中期和年度的行动计划,如2013年就有《宁波市加快创建智慧城市行动纲要(2011―2015)》、《2013年智慧交通项目建设计划》启动智慧交通一期15个具体项目等,并且依据绩效测度和评估程序的例行年度检查。
【启示】 宁波的智慧城市建设,具有较慎密的推进思路,触及了智慧城市建设的一些深度内容;同时,培育了一支高度敬业的建设队伍,设置了创建智慧城市工作的绩效评价、实施目标管理及其工作流程,构成了宁波智慧城市建设的成功要素。
破解体制难题,探索最佳实践
在整合智慧城市网络基础设施上,宁波市通过“云管端”的架构,构成数字化的“城市空间”。如2013年以来提升了信息基础设施服务水平和承载能力,实施了光网城市、无线城市和信息安全等三大工程,构建了宽带、泛在、融合、安全的信息通信基础网络;目前正在启动建设城市公共物联网建设。在软件与数据基础建设方面,当初政府强力推进、多年悉心建设出台的人口基础数据库、法人单位基础数据库、信用数据库和自然资源和空间地理基础数据库等,破解了其他城市目前仍然面临的数据统一体制难题。
在提高城市的开放度上,政务数据开放已成为多国智慧城市建设的标准配置,也因而创造出开放数据产业的巨大机遇;但政务数据开放在各国都是一个过程,会受到当时体制及利益的强大约束。宁波认识到信息整合共享的难度和重要性,分别以政府行文的方式,形成了包括基础数据库等政务云平台的共享机制建设和智慧应用系统信息共享机制创新,在全国各地的智慧城市建设中是具有先进性的。笔者于2014年底参加对宁波各区县市年度智慧城市建设的考评中,对海曙区政府数据的开放及其社会应用水平,留下了深刻印象。
在协同合作的建设-投资模式上,各国智慧城市投资-建设的主要模式为政企合作模式(PPP)。宁波智慧城市发展资金来源于政府、企业和社会多方筹款,但突出了政府投资的引导作用,以重要领域重大项目带动智慧城市整体建设的特点非常鲜明,政企合作模式中的“公有”部分也表达得比较充分,如2013年全年确立的智慧交通、智慧教育等10个重大政府投资项目;在城市网络信息公共服务的i-Ningbo建设中,还探索了可持续的建设-投资-运营模式。宁波关于智慧项目建设主体的探索又是多元的,例如省级示范试点“智慧健康”,主要由政府(市卫生局)主导建设;而省级示范试点“智慧物流”则较多地体现社会力量的投入。
【启示】 宁波在智慧城市设计、投资建设、治理服务等各个环节,以及新兴技术应用的深度和广度,均具比较鲜明的先行特点,其中不乏具先进性、可复制性的要素和案例,应当提炼出可资借鉴的智慧城市建设“最佳实践”。同时我们也注意到,在政府主导建设投资模式下,如何达成可持续的建设-运营模式仍需探索。
研究创新,指导实践
宁波在规划智慧城市建设初期,即表达了对这个新领域专业研究的高度重视,较早地设立了市级智慧城市研究机构,独立制订智慧城市评价指标体系,参与部委、中国工程院和省市的相关重大课题研究,获得了较为丰富的研究成果。2014年宁波被列为中欧绿色智慧城市合作项目,从一个新的视角按“国际惯例”来重新审视智慧建设的若干重要课题,例如对利益相关方、智慧治理、融资建设、价值评估、商业模式等的重新诠释,并有机会对诸如市民参与智慧城市发展、衡量智慧建设投资的社会回报等国内关注相对较弱的领域进行探讨。
【启示】 智慧城市需要理论指导。宁波先行开展了基于政府、企业、学术机构“三螺旋”架构的智慧城市研究模式,并参与和指导智慧城市实践,可资后来者借鉴参考。另一方面,相信宁波实践会对中欧智慧城市比较研究作出有价值的贡献。
智慧产业与智慧经济
“智慧经济”是智慧建设的重要维度。2009欧盟提出了关于智慧城市建设的“六维度”概念。笔者在2014年对新加坡“智慧国”建设考察和参加巴塞罗那国际智慧城市博览会等的国际交流中,深感国际同行也多寄希望于智慧城市建设提供高附加值的智慧(经济)产出,并探求解决智慧建设投资回报(ROI)的难题。智慧经济的技术分量,如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移动互联网等表现的产业能力,也引起了日益广泛的关注和期待。据世界经济论坛《2014全球十强信息经济体》报告,成功创建“智慧国家”的新加坡形成了“知识密集型经济”,引人注目地名列第二。国内浙江省20个智慧示范试点,都部署了带动相关产业发展的内容;2014年杭州提出“智慧经济”发展目标;《智慧江苏建设行动方案(2014-2016年)》更是浓墨重彩地提出了“智能制造推广工程”等产业转型升级行动和“互联网经济培育工程”等智慧产业倍增发展行动。
宁波重视智慧产业的发展.连续3届宁波智慧城市博览会总计获得61个智慧城市项目落地,投资总额超过280亿元;以“国家信息消费试点城市”、两化融合示范为契机,达成新增的较高比例信息消费,拉动智慧产业发展;探索了以先进技术驱动城市实体经济增长,例如德国SAP公司、宁波中之杰共建“中小企业信息化云服务平台”提升企业信息管理水平。
【启示】 在中国城镇化与经济发展并重的阶段,智慧城市建设中的智慧产业或智慧经济,必将是持续关注的重要维度,也是调动各利益攸关方积极性、达成智慧建设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新兴技术推进“智慧的产业化”,可持续的智慧项目带动相关产业链的模式等,都应当结出累累硕果。
从宁波的先行和全省智慧城市示范试点的项目建设来看,我们所期待的智慧城市建设“浙江军团”的崛起包括:涌现一批优秀的智慧城市示范案例;提供若干领域的行业或部颁智慧项目标准;广获认可的浙江省智慧城市指标体系和评价体系;卓有成效的智慧城市建设模式(融资建设模式、业务运营模式、可持续发展模式);开发基于物联网、云计算的大型平台和系统软件;具知识产权及推广价值;改善民生、可感知体验、有公民参与的智慧城市建设成果;政府数据公开,形成开放的数据资产;专业理论建树上,有量化数据支持的学术论文专著和科研项目成果;促进城市经济和相关产业增长;智慧城市建设人才辈出等等。
期待“宁波智慧2.0”
“智慧城市”建设,似乎一夜之间“千树万树梨花开”,人人都在谈论它,每一次城市会议都会涉及它;宁波的智慧城市建设,却从一开始便与众不同。从宁波在智慧城市建设探索、破解、创新、传道,我们看到了一系列先行者的开拓,为后来者提供了难能可贵的示范:提供了一个当下智慧城市的标杆、构筑了强大而现实的智慧愿景、形成了组建立体建设队伍的架构(笔者所见国内敬业能力最强的智慧城市建设管理队伍)、甚至可资借鉴各类智慧项目的评价模型、从而精确了建设目标、优化了建设方案,诸如此类悄然融化在国内众多后续智慧城市建设的实施方案中。对此,人们应当对宁波智慧城市的先行探索表达由衷的谢意。
但人们对宁波智慧城市建设成功的预期却不会丝毫减弱。在智慧城市建设百舸争流的今天,追兵渐近,后来居上,宁波是有压力的:如何让市民、企业有更多更好的智慧感受和体验?智慧项目建设投资的PPP合作模式如何深化?智慧产业如何进一步带动城市经济增长?政府如何协同力量表达足够的智慧建设动员力?俨然是期待宁波的“智慧2.0”了。我们已认识到,智慧城市没有定式,破解城市难题的智慧路径也不一而同,智慧建设的结果将是最严峻的考验。
我们有理由期待宁波智慧建设的更臻完美:
期待智慧项目有更多可体验、可感知的内容。一方面,城市的建设者和市民等,都期待看到智慧建设带来的直接好处;另一方面,智慧建设的后来者,也瞄准着宁波先行的标杆示范,例如,如何通过大数据、云计算等新兴技术表达的城市新型“智慧”。
期待技术红利(或智慧红利),创造城市发展新引擎。国际经验指出,新技术应用的规模、复杂性以及较高昂的投资成本,都会是建设智慧城市面临的重大挑战,因此我们期待在宁波智慧建设中,考验的技术应用效果,特别是考验各类新兴技术的经济效果,观察先进技术驱动城市实体经济增长,引领若干高端领域“中国制造”崛起的可能性。
期待宁波百尺竿头更进一步,获得国际同行高度认可。宁波智慧建设在多方面具有先进性和可复制性,应当通过适当的营销和宣传、通过表征城市国际地位的旗舰项目(如最具吸引力和影响力的区域、创新创业人才汇聚之地、技术集成与社会融合的标杆等),获得国际智慧城市建设大奖。
关键词:智慧城市;途径;方法
中图分类号: B834 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我国已经结束了以乡村型社会为主体的时代,城镇化率已经从1978年的17.92%提升到2012年的52.57%,开始进入以城市型社会为主体的新的城市时代,中国城镇化已处于一个重要的战略转型期。因此,建设智慧城市已成为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智慧城市,作为信息化与城镇化融合发展的结晶,正成为当代城市发展的崭新模式,将推进信息消费带动战略的全面实施。
一、智慧城市的概念与内涵
(一)概念
智慧城市是以推进实体基础设施和信息基础设施相融合、构建城市智能基础设施为基础;以推进物联网、云计算、新一代移动通信、宽带接入、下一代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在城市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的充分运用、深度融合为主线;以最大限度地开发、整合、融合、共享和利用各类城市信息资源为核心;以为居民、企业和社会提供及时、高效、智能的信息服务为手段;以全面提升城市规划发展能力、提高城市公共设施水平、增强城市公共服务能力、激发城市新兴业态活力、提升政府执政为民能力为宗旨。
(二)内涵
它本质上是传统的信息化包括电子政务与城市经济社会发展深度融合、深化发展的结果,是信息化发展进入深水区后城市创新发展的新境界。智慧城市建设有利于促进城市基础设施更加智能、公共服务更加便捷、社会管理更加精细、生态环境更加宜居、产业体系更加优化,有利于形成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有利于全面提升城市发展质量和水平,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
二、智慧城市建设的内容
(一)智慧交通
城市机动车保有量的迅速增加,导致交通拥挤、交通事故救援、交通管理、环境污染、能源短缺等交通问题日益突显。智慧交通就是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数据通信传输技术、电子传感技术、卫星导航与定位技术、控制技术、计算机技术及交通工程等多项高新技术的集成及应用,使人、车、路密切配合达到和谐统一,发挥协同效应,极大地提高交通运输效率、保障交通安全、改善交通运输环境和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二)智慧市政管理
一个城市的基础设施和资源是城市运行的基本要素,如水、电、气、各种管线、道路、照明设施等。而市政管理就是对各种基础设施和资源进行引导、治理、经营和服务。而智慧市政管理,就是要利用信息技术,通过泛在的感知网络,通过城市网格系统、地理信息系统与数字城管系统,实现市政资源的共享与协同管理,提高市民生活品质,提升政府服务水平。
(三)智慧医疗
提高医疗服务效率,提升医疗服务水平成亟待解决的问题,而智慧医疗系统的建立能够大大缓解这个问题。智慧医疗系统是基于现代网络技术和资源利用最优化兴起的医疗信息综合平台。它通过建立顾客端档案,实现顾客、医务人员、医机构、医疗设备之间的互动。顾客可通过任一移动终端设备,随时随地查看自己的病例档案,查询医院的优势、优惠活动、专家资料、预约专家等。
三、加强智慧城市建设的途径
(一)做好战略部署
1.做好顶层设计
将“智慧城市”建设上升到战略层面,结合未来城市的发展,结合本地的实际情况,科学制定发展规划,着重解决总体架构、技术路线、资源整合等问题。
2.明确发展目标
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产业的转型升级为根本目的,以创新社会管理服务为主要任务,努力实现“人民幸福生活、城市科学管理、企业创新发展、社会和谐运行”的发展目标。
3.加快工作推进
抓住智慧城市战略机遇期,加快推动“智慧天津”建设。在总体框架下,编制重点任务实施方案,落实责任分工,按照市级、区(县)、部门及行业三个层次组织开展,分类推进。
(二)明确发展重点
1.推进无线与宽带,打造智慧基础
构建高速宽带泛在安全的新一代综合信息网络;加快宽带城市、无线城市建设;促进三网融合和信息共享,推动三网融合取得实质性进展;加快推进政府云、公共云、行业云的数据中心建设,构建智能化的新型城市基础设施。
2.鼓励创新与发展,引领智慧产业
打造以“六云”(云感知、云计算、云存储、云安全、云方案、云灾备)产业为代表的信息产业,以现代物流和电子商务为代表的智慧服务业,以智能制造为代表的智慧工业,以设施农业和精准农业为代表的智慧农业,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实现经济结构优化升级。
3.聚焦民生与民需,推进智慧服务
以市民需求为中心整合公共服务。加快实施智能医疗、智能教育、智能家庭、智能社区、智能安防等一系列智慧应用,推进信息服务均等化。使城市服务更加及时便捷,将城市信息化发展成果惠及大众。
(三)创造发展环境
1.创新体制机制
成立市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和市信息化专家咨询委员会,统筹全市智慧城市建设。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形成各司其职、密切配合、高效统一的协调推进机制,保障各项工作开展。
2.完善政策法规
研究制定促进本市信息化发展的地方性法规,加快制定个人信息保护、信息资源共享与开发利用、工程项目建设、信息安全等方面的标准规范,积极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
3.统筹资金投入
落实重点项目建设和运维资金保障,解决部门间的资金交叉和重复使用问题,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同时,创新运营模式,吸引集聚民资、外资等社会资本参与智慧城市建设。
四、智慧城市建设的方法
(一)突出规划设计
强化系统谋划战略、规划、计划、方案等顶层设计工作是一个城市在创建智慧城市中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它将直接关系到建设起点、建设目标、建设内容和建设路径。应通过认真的调研分析城市信息化基础、建设智慧城市所具备的条件、存在的主要问题,综合考虑自身发展地位、地区优势制定发展战略、长期规划、年度计划、建设方案。
(二)突出资源整合
强化统筹协调一方面新技术创新应用引发部门间分工不断演进,造成资源和利益的重新配置;另一方面,信息技术为部门间协调配合、资源共享提供了可能和手段。绝大多数智慧城市应用项目都要不同部门密切合作,建设成果通常也是各部门共享共用,因而对部门间的分工合作,业务协同要求较高。智慧城市建设要按照“一体化、联动性”的要求,对项目进行分类分层次,强化统筹协调、条块结合,形成既鼓励区县错位发展形成特色,又确保资源充分整合、协调有序推进智慧城市建设的良好局面。
(三)突出技术创新
强化智慧应用信息技术的创新发展和广泛应用是当前推动智慧城市建设的主要力量,因此,在智慧城市建设起步阶段应将技术创新和产业化应用放在突出的位置。要着力攻克推动智慧城市建设的核心关键技术,加快科技创新与核心技术产业化,促进系统化智慧应用市场开发,以应用来带动智慧产业发展,推动信息技术应用与市场机制有机结合。
结束语
智慧城市的建设时城市化发展的一个必然结果,在我国的城市发展中建设智慧城市具有重要的意义。在智慧城市的建设中,要切实提高信息安全意识和管理水平,在建设过程中的各个阶段实行全流程管理,既要做到城市信息的保护,又要保证城市发展空间的整体提升。
参考文献:
[1]郭慧鹏. 智慧城市试点开启国家发展新动力[J]. 中国电信业,2013,04:68-70.
出席当日研讨会的交通运输部海事局副局长郑和平表示,当前航海类人才培养面临着新的机遇与挑战,随着中国“一带一路”战略提出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建设,为航运业复苏乃至国家经济的发展增添了信心,对航海类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大连海事大学法学院博士生导师王淑敏表示,“一带一路”建设战略下,加快中国航海教育立法已迫在眉睫,只有通过立法活动,才能从根本上解决航海教育资金核设施不敷的问题,为加快建设航运强国的步伐提供人才的支撑。
除进行理论基础研究讨论外,与会学者还对中国高等航教育发展问题提出了建议。
武汉理工大学航海学院教授王当利表示,国内航海教育质量保障中国国际型船员的发展,国内航海类高校应继续研究IMO(国际海事组织)示范课程,使中国的航海教育与国际接轨。
上海海事大学商船学院教授王志明表示,随着国家“一带一路”和“海洋强国”战略的实施,船员队伍培养面临着机遇和挑战。中国应全面提升船员队伍的总体素质和专业综合技能,培养和保持专业优质的船员资源,为全面建设海洋强国提供强有力的支撑。(杨毅)
“钱景”虽诱人 海员仍难招
随着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实施,海事人才需求量增加。近日举行的江苏海院2016届毕业生双选会上,发现,尽管收入不菲,但海事人才存在较大缺口。
南京德运船务公司当天带来水上岗位25个,但进场一个小时,一份简历都没有收到。负责招聘的魏老师说,受“一带一路”的影响,该公司新开了西非的部分沿海线路,但海员人才短缺严重,迫切需要补充新鲜血液。
现场用人单位的普遍感受是,高级船员短缺,人才流失严重已经成为海事发展的拦路虎。专家预计,江苏每年集装箱总吞吐量不断突破,而国际海员仅有4万多人,到2016年人口缺口将达到近10万人。不仅是航海人才,海事相关的技术人才也存在缺口。南京港集团有限公司负责招聘的朱老师说,尽管该公司招聘人数有所下降,但关键岗位的技术人才却呈现空心化。“比如港口物流设备与自动控制,年薪8~9万元,但由于南京房价较高,很多技术骨干做两年就回老家去了。”
江苏海事职业技术学院副院长王卫兵说,2016届毕业生共有3420人,从7月份开始就由企业入驻抢滩,今天的招聘会有270个企业现场提供近6800个就业岗位,供需比接近1∶2。该院最受欢迎的航海类毕业生此前均已落实岗位。王卫兵介绍,远洋船员类目前的待遇水平,三副每月的基本工资为2000美元,二副为3500美元,大副为6000美元,船长则是近万美元。“钱景”虽好,却难以吸引新人。去年该院计划招收航海相关专业1100人,可最终只招到950人。(杨频萍)
IMO使用中国版 航海英语
日前,国际海事组织(IMO)正式出版了由上海海事大学负责修订的《航海英语》示范课程,充分体现了中国海事教育的国际话语权,使中国成为主导IMO航海英语教学标准的首个非英语母语的发展中国家。
航海教育是最具国际化的教育。负责制定和修订IMO的示范课程,成为各国在国际航海教育中拥有话语权和主导权的重要体现。至今,IMO已经出版了72本示范课程,其中与航海教育有关的有49本。
2013年10月,上海海事大学依靠本校专家和学者提交了“关于《航海英语》示范课程修订”的提案;之后,该校组织国内外专家学者,对原示范课程进行大量修订,增加了能够符合非英语母语国家航海英语教学实际情况的内容。在IMO伦敦总部召开的人的因素、培训和值班分委员会第2次会议上,以上海海事大学教师为主力的代表团在经过与美国、英国等为首的发达国家代表团多轮激烈辩论之后,由114个成员国和国际组织代表召开的大会终于一致通过该示范课程文本。
据悉,上海海事大学目前正在负责修订IMO《教员培训》示范课程,并参与修订《船员考试评估与发证》示范课程,计划于2017年向IMO提交文本。(华政)
持证≠适任:船东倡导建立船员适任评估机制
就在不久前,船东俱乐部了多个事件的案例分析,目的是探寻有关船员适任的问题。
这些案例突出了不少事故的诱因,尤其是在以下方面存在的失误和不足:驾驶台团队管理、值班计划和安排、《海上避碰规则》第五条要求的正规t望以及航线设计、执行和监控等等。
船员适任问题广受业界关切。众所皆知,判明船员是否能有效履行其职务的适任能力要比查核他是否具备船旗国要求的适任证书难得多。其实,持证并不绝对等同于适任。很显然,适任船员肯定是更高效的,因而工作起来停工和受伤的概率较小,风险自然也就下降了。
为了提振这种胜任之风,船上可以考虑施行适任制度或框架。这些机制不仅使运营者能够测评所雇佣的船员的技能、经验和知识,同时,船员也可以据此进行职业生涯发展规划。
国际海事承包商协会(IMCA)已经在上述问题上提供了一个样板,船东俱乐部当中许多从事近海作业的成员也是该组织的成员。借助他们的指导和建议,船东们可在以下方面订立规章制度:
明确最低的适任标准,如果可行,还可以规定最少资历,以确保相关人员能够履行他们在关键安全和其它有关方面的责任以及其职务上的份内工作。
明确一个保证适任的框架,用以说明如何形成、演示、接纳和保持相关的能力水平。
当评估各个岗位尤其是关键安全职位的任职人员时,它能作为参考文件,里头写明所要采用的程序、标准和记录制度等。
现在看来,适任评估机制的建立和发展是进一步提高船员适任能力的一种行之有效的途径,它有助于我们的会员降低事故发生率,提高操作水平,从而提升公司的经营声誉。(杨毅)
航海教育发展战略研讨会在大连海事大学召开
11月24日,航海教育发展战略研讨会在大连海事大学举行,旨在凝聚社会各界同人的智慧,分享航海教育界专家的真知灼见,探求航海教育改革与发展思路。交通运输部海事局、交通运输部人事教育司、交通运输部直属海事局、航运企业、大连海事大学等相关领导和代表参加了会议。
积极探索创新型产业用房制度改革。牵头起草了《__区20__年探索建立创新型产业用房制度改革方案》,积极探索创新产业用房建设多种新模式。鼓励企业利用存量土地建设创新型产业用房,目前正以越华创新安防云产业基地项目为试点予以推进。推动拆除重建类“工改工”项目配建一定比例的创新型产业用房;在全市率先推动现有产业用地提升容积率配建创新型产业用房,目前正推进试点项目企业(__集团)的洽谈工作。行政审批改革成效显著。全面梳理职权职责,共梳理权责事项195项(其中行政许可10项,行政确认3项,行政执法159项,行政强制11项,行政检查11项,其他公共服务类1项,),每个事项都配有信息表和流程图,对法定权限、管理层级、办理标准和监管措施作了清晰的界定。大幅精简外经贸行政审批事项,已取消行政审批7项,转变管理方式1项,22项合并为2项,共减少行政审批27项,减少比例达90%,改革后,预计每年减少审批量约18000件,审批量减少达80%。
优化招商引资项目引进机制。牵头起草了《__市__区产业项目综合效应评价指标体系及评价办法》,建立负面清单制度,完善了基于正负贡献对比评价的项目引进机制;出台了《__区创业投资引导基金管理暂行办法》,__区在__各区中率先设立创业投资引导基金,构建了引导、吸纳金融资本服务实体经济的新机制。加大招商宣传力度,招商引资取得新成效,1-6月,我区共引进项目16646宗,投资额达529.68亿元人民币,其中超千万元人民币项目884宗,投资额达339.62亿元,超亿元人民币项目54宗,投资额__0.94亿元。三是金融招商取得初步成效,吸引一大批金融机构到__考察,直接隶属其总部的五矿证券__大道营业部顺利开业,引进我区首个外资金融机构的一级分支机构--__(中国)投资集团华南区总部。四是加快推进“两库”建设,招商引资项目信息库和载体资源信息库已于6月底上线试运行,目前已采集招商项目信息11000多宗,产业用房面积2000多万平方米。
在全市率先推行重大产业项目报建直通车服务,全区重大产业项目形成了建设一批、启动一批、储备一批的“三个一批”良好局面。健全项目跟踪服务机制,加快推进重大项目落地,金信诺、招商银行等7宗用地重大项目完成土地招拍挂,华为全球控股总部、华为国际会展中心、南方农产品国际物流园西区、中广核工程公司总部等4宗项目用地招拍挂近期将启动。重大项目建设进展顺利,我区储备的60宗在建重大项目建成30宗,在建13宗,正在报建17宗。
加快创新产业园区建设,上半年入驻30家创新型企业,李朗软件园、__天安数码新城、大运软件小镇一期招商工作基本完成,38家企业签约落户大运软件小镇园区。加快推进旧工业区升级改造,推动旧工业区实施融合功能改变、加建扩建、局部拆建等方式的综合整治类城市更新,起草了《__区旧工业区综合整治实施方案》,并初步在各街道推行综合整治试点项目。抓好宝龙高新园区建设,加快推进省市共建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和新能源产业基地建设,新能源产业基地首个中广核集团入驻项目——综合热工水力与安全实验室已经建成投产。
建立长效服务机制,制定了《__区构建企业服务体系实施方案》,协调做好区五套班子领导挂点服务324家区重点企业工作,定期召开服务企业联席会议,对于华为等领军企业提出的问题,做到事不过夜,第一时间推动解决。抓好中小企业上市培育工程,成功举办面向150多家企业的__区中小企业“新三板”挂牌培训会,目前我区已上市企业有19家;母公司已上市、子公司在我区的企业有66家,拟上市企业有96家。积极帮助企业拓展国内外市场,组织企业参加了上海眼镜展、第二届电子商务博览会、海拉尔中俄蒙展洽会等国内外知名的综合性展会,为280多家企业自行参展企业提供参展资助。抓好外经贸企业服务,制定了支持外贸稳增长提质量的19条措施,保障我区进出口稳定增长。积极推进存量企业库建设,全面采集存量企业信息,目前已启动存量企业库建设,通过信息系统强化对企业信息的统筹管理,进一步提升服务企业的针对性。
加快推进眼镜产业转型升级,筹划眼镜产业系列推广活动推动品牌渠道建设,启动国家级出口基地称号申报工作,3月份已正式向中国轻工工艺品进出口商会递交申报材料。探索物流业转型升级新模式,目前正与市交委合作开展园区转型升级规划研究。传统
“e-Tovvn”开新路
尽管没有“智慧东莞”规划,然而在2011年广东省经信委《关于印发加快发展物联网建设智慧广东的实施方案(2011-2015年)的通知》中却明确提出,“建设智慧东莞,实现经济社会双转型新突破”:要充分利用省市共建物联网产业基地契机,启动“智慧产业”工程,培育一批物联网龙头企业,夯实物联网产业基础,促进产业集聚发展。深入推进无线城市示范应用。推进云计算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打造云计算产业链。部署物联网技术在工业、商贸流通业的试点应用,推动虎门港“智慧港口”建设,提升物流、仓储和通关的全程智能化,以物联网技术应用促进产业升级和经济转型。
并提出,发挥东莞石龙镇作为“全国首个信息化试点镇”的建设优势,探索以信息化推动发展方式转变、带动产业与城市转型升级的智慧城镇建设新路,打造数字城镇(e-Town)品牌。加快推动智慧城镇新一代网络建设,探索物联网智能技术在经济社会各领域深层次应用,开展包括民生、环保、市政、医疗、公共安全等领域的智慧化公共服务和城镇管理,争取到2015年,成为全国智慧城镇建设的创新示范镇。
由于东莞市的行政区划是市、镇两级建制,智慧城市建设自然就落在了各专业镇的肩上。而石龙镇可谓东莞“智慧”转型的一个缩影,这个从1999年被批准成为全国首个“信息化试点城镇”,经历了2006年被广东省信息产业厅确定为“数字广东”推进计划试点,到2011年再次被广东省定为“智慧广东”试点镇,凭借“科教兴镇”战略,石龙镇不断探索转型发展之路,确立了以电子信息为主导的产业发展策略,并逐步形成了电子信息产业集群,走出了一条特色鲜明的发展之路。
石龙镇镇委书记黄贵洪表示,“十二五”期间,石龙将继续坚持信息化与经济发展、城市管理以及人民幸福生活等相结合。其中,将重点推进无线WiFi热点覆盖、“无线城市”实时路况监控、E-town(数字城镇)信息服务平台升级、基于GIS的信息资源服务平台、道路智能停车管理工程、市政巡查监管平台、红海现代物流平台、公交E卡通等项目。石龙镇将以“数字石龙”向“智慧石龙”试点提升为依托,进一步打造“E-town”品牌,充分发挥信息化在优化生产生活方式、改善城市管理模式、提升资源综合利用效率等方面的重要支撑作用,积极探索以信息化推动发展方式转变、带动产业与城市转型升级的智慧城镇发展模式。
“东莞智慧城市建设,原动力就是要改善东莞各产业里面的粗放成分,提高企业生产效率,增加产品附加值。形象地说,就是用信息化来包装‘东莞制造’”。东莞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副局长刘炯贤表示。
事实证明,东莞智慧城市建设,正是结合以各镇街为基点形成特色产业集聚的实际,在石龙、大朗、虎门、长安、大岭山等产业集群升级示范区以及松山湖、虎门港和东部生态园等产业园区,有效促进了信息技术在电子信息、纺织服装、五金模具、家具建材、装备制造和重化工等行业普及应用,推动园区进行技术改造和创新,大幅度地降低资源、能源消耗和污染排放,提高园区的竞争力和辐射力。
“智慧园区”新转型
东莞转型是自新世纪之初就着手酝酿开始的。2007年1月东莞市第十二次党代会正式提出推进经济社会双转型;2011年12月,东莞市新一届市委领导班子再次提出加快转型升级、建设幸福东莞、实现高水平崛起的新的发展目标。高水平崛起是一个涵盖产业、城市、文化、创新、人才、管理、生态等经济社会发展诸多方面的系统工程,推进产业高级化是其中一项现实而紧迫的任务。
2012年东莞再次提出以“三重”建设引领东莞转型升级、实现高水平崛起、应对新一轮区域竞争的战略,即全面部署推进重大项目、重大产业集聚区、重大科技专项的建设提速提效,首先就从东莞四大园区(长安新区、虎门港、生态园、松山湖)试水“智慧”转型。
在风景如画的松湖烟雨公园,拿出一个iPad,登录个人定制账号,你就能直观地看到景区导览。要是碰上刚好跳槽需要办理社区医疗、个人医保等,不用挤到一站式大厅,同样可网上轻松搞定。这是“智慧松山湖”项目所描绘的2015年后可实现的场景。2012年东莞松山湖管委会计划投入逾亿元财政资金,高标准、高起点开展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助推松山湖、东莞市实现高水平崛起。
为此,松山湖将投入逾亿元财政资金,高标准、高起点开展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松山湖管委会相关负责人介绍,计划通过三至五年的努力探索,使“智慧松山湖”建设初显成效,政务服务、产业服务、社会服务、绿色园区和平安园区等领域的服务水平将得到大幅提升。届时,园区居民通过多种终端可随时随地享受衣食住行、教育、就业、健康等智慧生活服务;园区硬件、软件、资源数据可实现共享,园区的企业、居民都将拥有统一的信息账号,随时随地登录网络,享受个性化的信息服务。
根据《智慧松山湖实施规划》,“十二五”期间,松山湖将建设成为国家统筹科技资源示范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和世界一流科技园区示范区为目标,通过园区“一张网”、
“一张图”、“一片云”、“一套库”、
“一把锁”,5个统一的信息化基础设施,提升高新区基础设施的集约化、系统化和承载能力;以互联互通和共享协同为主线,建设政务管理、产业服务、社会民生、绿色园区和平安园区共“5大应用板块、16个重点项目、81个子项目”的建设,构建服务型、科技型、创新型、生态型和宜居型的“5型智慧园区”。
东莞市副市长冷晓明表示,纲要明确了今后几年在推动“智慧松山湖”方面的发展方向和指导思路,随着“智慧松山湖”的启动,东莞也正式加入到了智慧城市的行列,这将为东莞经济与社会双转型作出重要贡献。
“在知识经济的背景下,智慧松山湖聚焦于松山湖内部资源的挖掘、整合和高效配置,以此增加松山湖知识经济的含量,激活松山湖的创新能力,提升城市的竞争力,促进松山湖的可持续发展。”冷晓明表示,智慧松山湖五大应用领域包括政务服务、产业服务、社会服务、绿色园区、平安园区五大板块。五大应用领域通过智能化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可有效提升政府决策水平、提高政府公共服务质量,加快推进智慧产业及城市发展。
“智慧松山湖”具体来说,就是园区居民通过多种终端就可随时随地享受衣食住行等智慧生活服务,园区硬件、软件、资源数据实现共享,园区的企业、居民都将拥有统一的信息账号。从理论上说,“智慧松山湖”的核心是运用现代信息通信技术构建无所不在的高速融合网络、智能感知环境和超强海量运算能力,提高松山湖管理和服务水平,推动松山湖发展高端产业和产业链高端环节,实现经济社会与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
根据《智慧松山湖总体规划纲要》,该项目以五年为一个建设周期,第一个周期建设将使松山湖高新区在政务服务、产业服务、社会服务、绿色园区和平安园区等领域的服务水平得到大幅提升,营造出园区社会加速发展的环境,具体包括十大工程。
两年前的德国汉诺威工业博览会上,出现了“工业4.0”,也就是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概念。其主要内涵包括:未来,“工业4.0”将首先从两个方向展开,一是“智慧工厂”,重点研究智能化生产系统及过程,以及网络化分布式生产设施的实现;二是“智能生产”,主要涉及整个企业的生产物流管理、人机互动以及3D技术在工业生产过程中的应用等。德国政府为此投入两亿欧元,欲借助推进“工业4.0”,在新工业革命中占领先机。而在此之前的2010年8月,欧盟已经启动了“制造云(ManuCloud)”项目,目的是在一套软件即服务(SaaS)IT系统的支持下,实现生产网络层和工厂、流程层的柔性化,为用户提供按需配置的制造能力服务。2013年7月,该项目一期通过验收,项目二期也已立项,将在光伏、有机照明、汽车等产业推广应用。
但事实上,中国比欧洲出手更早,2009年,中国工程院李伯虎院士带领的研究小组便率先提出了“云制造”的理念。开始探索如何在制造业中将云计算等新兴信息技术与已有的信息化制造技术深度融合,以提高我国制造企业竞争能力的问题。目前,从科研层面言,“云制造”研究团队以制造中的“设计”与“仿真”为突破口,已逐步取得一系列学术成果。同时,也有一些企业和城市在参与或者引入“云制造”模式,期待尽快找出切实可行的方案让“云制造”实现大规模落地,让这种新型的智慧制造模式为“中国制造”服务。
制造业升级时不我待
微笑曲线是宏碁集团创办人施振荣于1992年提出的著名商业理论,指在产业链中,附加值更多体现在两端:设计和销售,而处于中间环节的制造附加值最低。令人尴尬的是,尽管“中国制造”名头响亮,但目前我国许多制造企业都处于微笑曲线的最下端,干着最苦最累的活,挣着少得可怜的血汗钱。
全球战略预测智库Stratfor公司在最新的报告中指出,“凭借低工资征服全球市场的中国发展时代正在终结”,因为如今出现了其他工资更低并在制造方面具备有利条件的国家,例如包括印度、越南、肯尼亚等,它们都在挑战中国的“世界工厂”地位。无论这一判断是否危言耸听,中国制造转型升级的压力越来越大却是显而易见的事实。
“中国制造业长期依赖高投入、高消耗,发展不尽合理,还同时还存在核心技术缺失、区域发展不平衡的深层次矛盾。”工业和信息化部总经济师周子学表示,中国制造业必须在创新驱动、集约高效、内生增长的基础上,提高整体可持续发展能力,而当下正是攻坚时期。
持续的创新能力不足是中国企业普遍的缺陷,中国制造要想从价值链低端走向中高端,就必须培育新型制造模式和手段。“这主要得靠满足制造企业最短的上市时间(Time)、最好的质量(Quality)、最低的成本(Cost)、最优的服务(Service)、最清洁的环境(Environment)和基于知识(Knowledge)的创新,即TQCSEK竞争的需求来实现。”李伯虎说,未来5?10年,中国制造业发展要攻克的就是这些具体难题,一切将围绕着提高企业的竞争力而展开。
而从外部环境看,寻求更先进的制造模式是国际制造行业的大趋势。一位德国电子类企业的高管透露,为了“工业4.0”的目标,德国正在努力设计未来工业生产中的自动化结构,以开发能够完全适应生产的设备,这种适应性将使德国企业面对客户的需求变化时,能迅速、轻松地做出响应,并保证其生产具有竞争力,满足客户的个性化需求。制造企业的所有元器件将来可通过网络联接在一起,彼此相互沟通,而企业将不再自上而下地控制生产,信息会沿着原材料传递,指示必要的生产步骤,从而确保最终产品满足客户的特定需求。这种生产制造的灵活程度无疑代表着制造业未来的发展方向,也预示全球制造行业将迎来技术升级的激烈竞争。
显然,在传统制造强国加码制造业升级的氛围下,中国制造更需快马加鞭,迎头赶上。
制造业的云计算
中国很大一部分制造企业都是中小型企业,它们缺乏从技术到生产资料,从资本到营销及人才等一系列资源,而且很难具备资源整合的能力。但现在的竞争环境,却要求中小企业具备这些能力和资源,这样才能降低经营风险,拓展自己的市场,收获财富。如果能将广大制造企业需要的各类资源和制造能力集中于一个平台,通过网络化方式组织供应一系列标准、规范和可共享的服务,那么许多制造企业头疼的TQCSEK问题就能解决了,制造行业也能够因此而整体向前推进。这就是“云制造”理念构建的基础。
所谓“云制造”,就是一种基于网络(如互联网、物联网、电信网、广电网、无线宽带网等)的、面向服务的智慧化制造新模式。它融合与发展了现有信息化制造(信息化设计、生产、实验、仿真、管理、集成)技术及云计算、物联网、服务计算、智能科学、高效能/性能计算、大数据等新兴信息技术,将各类制造资源和制造能力虚拟化、服务化,构成制造资源和制造能力的服务云池,并进行协调的优化管理和经营,使用户通过终端和网络就能随时按需获取制造资源与能力服务,进而智慧地完成其制造全生命周期的各类活动。其中,所谓的制造业“全生命周期”,是指从产品的市场需求论证、设计、加工生产、试验、运行、维护到最终的报废处理的整个大制造的过程。而云制造的服务对象包含两类用户:制造企业和制造产品。
简单来说,理想化的“云制造”模式,就是利用网络、互联网平台,按用户需求组织网上的制造资源、制造能力,为用户提供各类制造服务的一种网络化制造新模式。这里的制造资源主要包括计算资源,如存储、运算器、网络、平台、软件等,和“硬”制造资源,如机床、加工中心、计算设备、仿真设备、试验设备等各类制造硬设备,以及“软”制造资源,如制造过程中的各种模型、数据、软件、信息、知识等;制造能力是指制造过程中有关的论证、设计、生产、实验、管理、集成等能力。也可以说,云制造就是制造业的云计算,是云计算在制造领域的落地与延伸。
北京市云制造平台与服务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技术委员会主任、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自动化学院副院长张霖教授强调,云制造技术集成了很多新兴的信息技术,但并不是这些技术的简单堆积。在云制造模式中,云计算技术为制造所需的各类信息的智能处理和决策提供了使能服务和新制造模式;物联网技术为制造领域中各类物与物之间的互联和实现制造智慧化提供了使能技术;高性能计算技术为求解复杂制造问题和开展大规模协同制造提供了使能技术;服务计算技术为快速构造虚拟化制造服务环境提供了使能技术;智能科学技术为制造资源/能力的智能化提供了使能技术;大数据技术为云制造全生命周期活动的精准化、高效化、智能化提供使能技术;而信息化制造技术是云制造的基础技术。所有这些技术融合发展,交互作用,为制造业的全生命周期服务。具体而言,云制造有4种服务模式:一是支持单主体/用户完成某阶段(如设计)制造;二是支持多主体/用户协同完成某阶段制造;三是支持多主体/用户协同完成跨阶段(如跨设计与生产)制造;四是支持多主体/用户按需获得制造能力。
由此可见,云制造的覆盖范围很广,但如果在制造行业里,仅是企业的IT部门使用了云计算技术,并不能称之为云制造。只有把云的理念渗透到制造业的核心业务直至全生命周期,并把制造资源和制造能力最大程度地进行整合,实现基于网络的自由流通,才是真正的云制造,也才会对制造业产生深远的影响。而由于在产业转型升级的过程中,云制造能够将信息(采集、传递、加工、处理、应用)技术、建模仿真技术、现代制造(设计/生产/管理/试验及其集成)技术、系统工程技术及产品有关专业技术等融合运用于产品研制的全系统、全生命周期过程,使企业的人/组织、经营管理、技术设备及信息流、物流、资金流、知识流、服务流集成优化,因此可以达到增强企业竞争力的目标。这就有望促进中国制造产业从产品生产型向产品生产加服务型转变,从价值链低端走向高端,从制造大国走向制造强国。
落地仍待加强
2010年,“云制造”的研究被科技部列入863计划,相关产、学、研、用的28个单位联合在云制造的关键技术、支撑平台和应用技术方面展开研究和实践,云制造被重点应用在航天、轨道交通、模具、装备、服装、柔性材料等行业,得到了一定的成果。
中国航天科工集团第二研究院(航天二院)和中国北车股份有限公司(北车集团)是云制造的积极支持单位,这两个大型集团企业都研发构建了集团企业云制造服务平台,以航天复杂产品和轨道交通装备等重大关键产品制造为应用背景,提供论证、设计、仿真、生产和管理等制造产品全生命周期的多阶段服务。“云制造明显提升了对航天工业领域的气动设计分析等工作的服务水平,气动方案由原先每月一轮缩短为了每周一轮。”航天二院下属制造企业的一位车间负责人说,云制造模式帮助航天型号产品的数字化研制能力得到了有效提升,大约一点几秒的关键飞行环节得到了有效的优化,大大提升了产品质量。另外在生产成本方面,云制造模式还将主要制造资源的利用率提高了5%,避免了资源闲置和空转以及后继的重复购置。北车集团制造一线的工作人员同样表示,云制造模式实现了库存管理的集中控制、实时监控,加快了库存周转速度,降低了库存管理成本并减少资金占用,节省开支约3000万元。
围绕云制造的理念,北京清软英泰等公司、东莞华中科技大学制造工程研究院、广东电子工业研究院有限公司和杭州爱科电脑技术有限公司等软件服务商则共同打造了面向中小企业的云制造服务平台,支持企业业务紧密协作和产业集群协作,并在模具、服装和柔性材料等行业开展了示范应用。杭州爱科电脑技术有限公司的优化排料云服务一度发展收费会员达228家,提供收费技术服务105万次。另外,云制造还正在佛山、襄阳、武汉等智慧城市的建设中推广应用,这些城市签订了有关云制造项目的落地和实施的战略合作协议,相关规划设计纲要和实施方案都已完成,相应的云制造服务平台也开放完毕,进入了应用实施和产业化推广的阶段。“湖北襄阳作为传统的制造业大市,制造资源丰富,但制造业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度较低。”襄阳市一位负责人说,“云制造”模式的应用推广,将在襄阳整合、提升、合理均衡布置与使用制造资源和制造能力等方面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他们对此非常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