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社区网格化监督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中图分类号:F29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基金项目] 海南省教育厅2013年科研项目“海南省公民社会建设的探索与研究”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HJSK2013-63。
[作者简介]陈晖阳(1971–) 女,海南儋州人,海南政法职业学院副教授,武汉理工大学在读博士,主要从事前沿问题、城市社区管理、民主政治、基层民主、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研究。
社区网格化管理模式是我国自己根据自身目前社区现状,结合我国实际情况而形成的一种社区管理模式的革命和创新。网格化管理就是把服务居民的工作任务分解到社区网格当中,把社区按实际情况科学合理地划分为若干网格,将辖区的民政、计生、就业、社保公共服务场所、物业管理机构、社区民间组织、居民楼院、商务楼宇、市场、学校、医院、文化体育场馆等社会事务全部归类于各个网格。每个网格都由专人负责,网格责任人包揽多项工作,做到“定格、定人、定任务”。 “城市的日趋庞杂是现代城市管理必须面对的难题。城市网格化管理可以说为解决这个难题提供了一种简化技术。城市网格化管理作为一项系统工程, 涉及城管、治安、社保、环保、绿化、环卫、工商、社区建设等诸多方面, 网格化的管理与服务系统可以围绕上述职能部门的各种管理问题构筑全方位立体化的电子地图管理空间。发生在这些网格内的各类问题, 诸如公共设施受损、违章建筑、占道经营、小广告、油烟扰民、社会救助、低保投诉、卫生投诉、劳动纠纷、污水漫溢、无证行医、突发事件等, 均有各自特定的数字代码标注在相应的电子单元网格中, 只需监督员报告或用手机拍摄现场图片, 发送给监督中心立案, 并转指挥中心网格查找, 即能在中心大屏幕上找到事情的名称、现状、位置及处理归属等信息, 从而保证这些问题在极短的时间内迅速得到协调和处理。”[1] 社区网格化管理模式也是依托统一的城市管理以及数字化的系统平台,将城市管理辖区按照一定的标准划分成为单元网格。使社区服务人员对网格内每家每户的信息都心中有数,而这需要社区工作人员的高素质和能力。归结起来一句话:网格化、服务化、责任化(网格化管理,精细化服务)。我国的网格化管理实践应用比相关理论研究要出现的早,例如“2003年底,北京东城区成立了以区委书记为组长的创新城市管理模式课题组,新课题组进行了深入调查,运用‘数字城市’理论和信息论、系统论、协同论等思想和方法,并借助目前已经比较成熟的信息技术,结合北京东城区的实际情况,提出了网格化城市管理的构想’”[2]。按照社区网格化管理模式的作用和功能,可以把这样一种模式归为以下几个特点:一是化被动为主动。即将过去被动应对问题的管理模式转变为主动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二是管理手段数字化。这种数字化主要是表现在管理手段、方法、评估等硬件上;三是管理机制的科学与封闭,这种封闭是指发现、立案、派遣、结案四个步骤形成一个封闭循环,是一整套规范统一的管理标准和流程,并作出定量分析与评估,以便做出必要的应对措施。社区网格化管理运用数字化、信息化手段,以街道、社区、网格为区域范围,以事件为管理内容,以处置单位为责任人,形成上下联动、资源共享,建立起全面掌握实情、及时反映民情、迅速解决问题、有效化解矛盾的社区管理服务的长效机制。城市网格化管理对于实现市民与政府的快速互动非常有利,因为“现有城市管理主体主要限于政府职能部门, 群众参与程度极其有限, 而且效果甚微。在这种情形下, 政府纵有千只手, 也难理城中万端事。因此, 不仅政府部门总有四处救火、疲于奔命的苦衷, 而且老百姓也有一串串投诉没门路、解决无期限的烦恼。城市网格化管理与服务系统开通后, 社区群干、居民反映身边问题, 不再受信息渠道不畅的阻碍; 政府职能部门也能够随时查处问题, 免去因信息不畅而导致管理服务缺位的困扰。各地试行城市网格化管理的实践表明, 城市网格化管理新模式有利于实现市民与政府的良性互动, 实现政府与居民零距离互动, 形成老百姓与政府共同管理城市的新局面。它被认为是一项实实在在的惠民举措和开明举措, 极大地提升了政府在老百姓心目中的形象和老百姓参与城市管理的积极性。”[3] 以属地化、社会化、信息化为前提,坚持条块结合,以块为主,积极探索建立职责明确、管理精细、信息共享、渠道畅通、服务有效的网格体系。使整个社区辖区内的资源达到共享、各种信息平台能够联动。通过社区网格化管理,努力在基层建立全覆盖、全方位、全过程的动态管理服务机制。并建立科学有效的信息采集、监督、反馈、督办系统,做到上情下达、下情上达、渠道畅通、反馈及时,节约、集约管理成本,更好满足群众需求。
从海南目前的情况来看,在实施社区网格化管理模式有两个问题存在:
首先,海南省目前包括有海口市(其中含琼山区、龙华区、秀英区、美兰区四个市辖区)、三亚市两个地级市、儋州市、五指山市 文昌市、琼海市、万宁市、东方市、三沙市等七个县级市、定安县、屯昌县、澄迈县、临高县等四个县、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白沙黎族自治县、昌江黎族自治县、乐东黎族自治县、陵水黎族自治县等六个自治县;基层设置183个镇、21个乡、18个街道。由于海南在现代化城市管理体系的构建体系当中还没有真正动起来,因此,对于海南各市县辖区内所有公共用地范围内例如街道、胡同、园林绿化、封闭小区、房屋土地、广场、公用设施、单位、道路交通、空地、市容环境、厂区和平房院落等区域总面积、街道、社区及其它设施等数量还没有统计出精准的数据。因为城市单元网格化城市管理的重要基础性是要通过野外调查全面各区城市部件的分布和现状情况,为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提供基础数据支持的。这是一个问题。
第二个问题,根据海南省自然条件和经济发展的特点,海南的农业发达,适合于走小城镇社区网格化管理模式。海南地处北纬03°20′- 20°18′,省地处热带,属热带季风气候,年均气温23.8℃。岛内这个独特的热带资源使海南经济呈现出可以发展的橡胶、油棕、椰子、杜仲萝木、胡椒、红壳松、咖啡、沉香等热带作物、热带高效农业和野生植物。因此海南农业经济增长的比重在37.2%,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岛内的农业、农场分布很广超过了城市百分比。而且小城镇社区作为一个介于城市社区与农村社区之间的过渡状态,对于海南岛这样一个特殊经济特区来讲是非常必要的。小城镇社区是基层政府加强城市建设和社会管理的具体落实点的一类特殊社区,要做好小城镇的社区网格化管理模式非常不容易,因为在其他城市的小城镇社区服务当中已经出现了这样或那样的问题。“近几年来,小城镇社区服务发展面临严峻的挑战:一是小城镇社区资金缺乏,很多社区服务项目无法正常运行,即使能够开展的项目也都浮于表面无法深入满足居民所需;二是小城镇社区工作人员工作态度出现偏差,综合素质滞后于社会需求。一方面小城镇社区依附于镇政府,社区工作人员由镇政府选拔,社区工作人员视为政府行政人员,实行固定的坐班制,被动地等待居民上门寻求服务,办事态度冷漠,另一方面随着社会的发展,居民对社区服务质量要求提高的同时需求也在不断多样化。小城镇社区由于地缘劣势,社区工作人员年龄偏大、学历偏低,显然不能满足现今的需求;三是小城镇社区硬件设施相对落后,总体科技水平偏低,在开展社区服务时缺乏相应的技术支持;四是小城镇社区内各类服务组织稀少,在提供社区各类服务时小城镇社区缺乏合作团体,力量薄弱。”[4]目前在海南小城镇社区发展中遇到了一下几个问题:一是费用紧缺。这项活动是通过运用综合的服务信息平台以达到高效社区服务的,因此要使海南社区进行网格状的细分,这些工作需要巨额资金的保障,但这笔巨额费用对于小城镇来说不是那么容易筹措的;二是人手不够。海南社区网格化服务模式的运行,是基于大量详实的信息收集、整理、综合工作,不仅仅需要大量的财力,同时也需要一定数量的人力投入,而且由于社区网格化服务模式高度的信息化、规范化、标准化,操作人员不仅工作量大,需要更多年富力强的年轻人,还需要有知识、有文化、懂计算机使用、操作、分析、综合能力强的技术人员。因此随之而来的大量招募、选拔、培训大量高素质人员是必不可少的;三是硬件设施不到位。社区网格化服务模式运行的核心是先进的社区管理系统平台,并通过这个平台社区事务得以综合、分析、共享、利用和服务。但目前海南社区工的办公软件对收集来的信息进行处理保存,信息查询、引用由于办公设备的等级低、老化严重,使得信息再利用程度很低。此外,“网格组织元素方面。社区内各类组织作为社区网格化服务 模式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承担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小城镇社区内各类居民团体、民间自治组织稀少,造成了社区网格化“三维一体式”服务模型的不健全。此外,小城镇社区内组织分散,社区资源整合度低,也无法为模式提供必要的网格组织元素。居民情方面。社区网格化服务模式产生于人际关系相对冷漠的城市社区,忽略居民参与的积极性和自身解决问题的能力,小城镇社区独具的居民情没有充分利用,造成了资源的浪费。小城镇社区在“社区网格化服务”发展中遇到的困境突出表现为基于城市社区设计的模式水土不服。”[5] 随着现代化、城市化的推进,小城镇社区的居民流动性弱。居民之间在某种程度上存在“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的现象,彼此之间冷漠、孤立、互不关心的状态。但中国有句古话,“远亲不如近邻”、“邻居好是个宝”。 通过社区工作可以激发居民主动参与社会公共事务,让大家彼此有个照顾、帮助和沟通感情。充分利用居民的凝聚力,打造“互助式” 的网格化服务。社区网格化服务模式不仅对于社区的居民生活服务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和意义。对于社区的治安管理也有着与以往不同的居民安全保障效果。“网格化城区管理联动机制是在巡警、城管大队、街道环卫署等部门开展网格化管理模式基础上形成的, 各执法、管理部门联合互动、齐抓共管的现代化市容环境管理新体系。“网格化”城区管理联动机制主要依据‘各司其职、优势互补、依法管理、规范运作、快速反应’的原则, 将地区各网格内的巡警、城管、环卫、城管协管人员之间的联系、协作、支持等内容以制度的形式固定下来。巡察人员在网格内进行日常巡察过程中, 对涉及治安、交通、市容、卫生等方面的问题, 皆有宣传、教育、批评、帮助的义务, 对违法违章的现象负有举报、举证的责任。同时, 进一步加强各‘网格’之间的横向联系, 互通有无, 相互支援, 达到信息资源、执法力量共享的目的。在上海的各区中, 已经广泛开展了“网格化”城区管理机制。”[6]
从本质上来讲, 社区网格化服务管理模式是一种社会责任区划分的对应。先把责任的主体予以确认,接着划分不同类型的网格,再根据网格划分所面向的功能主体的不同分类。通过片区责任的划分,之后层层落实,服务到门。使城市社区大量的公共事务诸如卫生、治安、计生等日益繁杂、繁重。如何在新形势下实现管理数字化、政府行政管理和社区自我管理的有效对接,因此社区的“网格化”管理模式即将社区进行分割和细化更小的社区就成为一种新趋势,以便使社区管理重心下移和前移到窗口,实现“一站式服务”。
参考文献:
[1] 阎耀军. 城市网格化管理的特点及启示[J]. 城市问题. 2006(2),76-77.
[2]北京东城区网格化城市管理信息系统简介.数字城市广场,/dcity800,2009一12一25
[3]同注释[1] 第78页.
[4] 徐佳丽、李振华.小城镇特色社区网格化服务模式的初探[J].社会工作实务研究. 1994-2012: 63.
【关键词】网格化管理 社区自治 公共利益 定位
近年来,基于城市管理数字化、技术化的社区网格化管理悄然兴起,被政界和城市管理者看作一种新的社会治理方略。然而,网格化管理作为社会管理创新的一种新模式,还有很多值得我们研究和探讨的地方。
网格化管理概念
网格本是计算机术语,指利用互联网把地理上广泛分布的各种资源连成一个逻辑整体,为用户提供一体化信息和应用服务,以最充分地实现信息共享。网格有着资源共享、协同工作、开放、动态等优点。社区网格化管理试图把上述优点移植到具体的管理实践中,它和传统的社会管理方式相比较,最突出的特征就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打破了城市管理部门与行政区划之间空间的界限,因此网格化管理具有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管理服务高效等特点。
关于网格化管理的概念,各地在实践中有着基本一致的看法:城市网格化管理就是以社区、街道为基础,在其管理区域内,把1万平方米左右的区域划为一个单元网格,在此基础上建立城市网格的信息管理系统,最终实现对社区和街道的管理。
网格化管理的运行机理
传统的城市管理体制存在着很多问题,如政府部门各自为政、职责不清、权责不明、工作效率不高等等。那么如何形成一个部门之间相互协调的联动机制,是城市社会管理创新面临的严峻考验。网格化管理恰恰在此方面有其优势,它是一种整体性运作模式。首先网格化管理提出了统一规划、市区联动的工作思路,形成发现、立案、派遣、处置、核查、结案等一套完整有效的工作程序。其次,网格化管理一般实行市区两级分工、监管分离的体制。市级负责监控和协调,区级负责具体运作。两级都分别设立指挥中心,减少了问题上报的很多中间环节和管理层级,大大缩短了处理问题所花费的时间,从而提高管理和服务的效率。最后,网格化管理正是从基层社区管理服务中遇到的政出多门、条块分割的矛盾出发,理清基层社区和政府部门的行政管理职能,明晰职权,同时把社区的管理职能直接下放给每一个社区单元网格,明确网格负责人的职、责、权,并建立有效的监督和评估机制,理顺市、区、网格之间的关系。
社区实现网格化管理开始试点于北京、上海等大城市,然后被移植到全国各地,始终带有很强的政府主导色彩。首先,从一开始网格化管理就被政府大力推崇和看重,并把它作为解决当前社会问题、缓解社会矛盾的灵丹妙药。其次,从网格化管理的主体来看,虽然网格存在不同性质的“多元行动主体”,但政府主体明显处于主导地位。具体来说,网格化管理的主体主要包括街道办事处公务员、社区工作者、社区党员和社区志愿者,但他们在网格管理中的地位却是不一样的。由于政府部门拥有较丰富的公共资源和较大的公共权力,所以在网格管理中自然处于主导性地位,社区工作者虽然是网格管理中的主要力量,但他们只是负责执行政府主体的任务安排,至于其他志愿者则只是辅的角色了。
网格化管理存在的问题
政府主导带来的运行成本问题。网格化管理是社会转型期的产物,它是为了应对当前日益多发的社会和个人极端事件而产生的,是一种将基层社区组织与政府公共服务系统相结合的管理模式。然而,社区网格化管理的运行也潜藏着行政成本膨胀的风险。由于网格的面积比较小,这样每个社区就需要分成多个网格,而每个网格都需要配备一定数量的政府公务人员和社区工作人员,这就大大增加了人力运行成本。同时这种管理模式需要从市级政府、县区政府直到街道办事处增设各级网格管理指导中心办公室,从而增加了机构的数量。最后,网格化管理需要以信息技术作为依托,需要增设大量的设备,投入很多物质资源,并需要相应的维护网络正常运转的资金注入。
网格化管理可能制约着社区自治的发展。当前社区管理日益呈现行政化趋向,政府权力直接下沉到社区,压缩了社区自我管理的空间,并从上至下对社会组织实行再组织化,导致社会空间行政化、社区组织行政化、社区事务行政化。而网格化管理则加剧了这一现象,使政府权力从社区进一步深入到居民家中,每一个家庭,甚至每一个人都完全置身于政府权力的控制之下。“政府行为的全面回归,不仅使公共服务辐射到社会各个领域,同时也在很大程度上形成了行政强制的倾向”①就这个角度来说,网格化管理这一实践模式总让人有一丝隐忧:政府似乎只是为了实现全面控制而介入,而不是为了发展社区自治而介入。
网格管理的泛化问题。社区网格化管理之所以受到城市管理者的青睐,主要源于地方政府强大的维稳压力。决策者们认为网格化管理可以弥补原有社区管理模式的不足,提高社会管理水平。但随着网格化管理这一新的社会管理模式的实施,“就网格化的功能而言,已经被泛化到可以解决任何问题的地步,似乎与党的系统和政府系统相关的所有问题都可以通过网格化来解决,网格化的范围被大大泛化。”②当城市管理者把解决问题的希望寄托在网格管理时,他们推进政府职能转变的动力就会减弱。而政府职能转变才是解决社会问题、加快社会管理创新的根本所在。网格管理泛化的另一个表现是各地网格管理的程式化严重。对于这一管理模式,各个城市争相移植,不管它是不是符合本地实际,也不对其进行因地制宜的改变。
网格化管理中政府职能的定位
政府应该为社区和街道提供服务而不是控制它们。该如何理解政府责任?新公共服务理论中有这样一种观点:“公务员日益重要的角色就是要帮助公民表达并满足他们共同的利益需求,而不是试图通过控制或掌舵使社会朝着新的方向发展。”③因此笔者认为政府负责应该包括整合社区内各种资源,建立网格化管理的信息共享网络;完善社区网格内基本医疗服务设施;协调物业公司完善社区网格内基本的文化娱乐设施;引导网格内自发性群众组织等等,而不是直接告诉居民该怎么做、要怎么做。市区两级政府和街道办事处不能把网格化管理当成能够解决一切社会问题的药方,更不能把其作为控制社会基层的手段,而是要遵循社区发展的自然规律,不能按照政府意愿改变社区的发展方向。政府要给社区提供服务,尊重社区的行动选择。政府要与社区居民、社区管理人员和社区志愿者一起,共同协商解决居民所面临的问题,为社区居民排忧解难。“政府角色从控制转变为议程安排,使相关各方坐到一起,为促进公共问题的解决进行协商、提供便利。”④
公共利益是目标而不是副产品。网格化管理最初本是城市管理者为整合社区资源,构建社区信息共享平台引入社区管理中的,但其随后的遍地开花则更多的是基于维稳的需要。或者可以这么说,政府在推行网格化管理时首先想到的是排查社会隐患、解决可能影响社会和谐的潜在问题,不让自己管辖区域出现管理盲点。如果说考虑到了社区公共利益的话,它可能就是一种副产品,而不是真正的目的。
社区公共利益指什么?首先,它指向社区内提供的公共医疗服务是不是能够满足居民的需要;其次,它指向社区内的基本娱乐设施、场地能否满足居民的需要;第三,它指向社区能否提供一个安全舒心无污染的生活环境,让居民从单位下班回来感受到温暖;最后,它指向社区居民所能享受的自由生活和自由表达的空间。凡此种种,都是政府在社区管理中需要营造的。可能由于现实的制约,有些社区公共利益很难完全实现,但它是目标,至少是努力的方向。政府在社区治理中,包括网格化治理过程中首先要把这些公共利益的实现作为目标,如果有维稳的考虑,应该把维稳作为实现公共利益的途径之一,而不是相反。
把社区自治作为网格化管理的目的。网格化管理只是社会转型期的产物,它产生于社会矛盾多发的今天有其必然性,然而社区治理的最终目的是自治,这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网格化管理只是社区治理步入一个特殊时期的产物,不是道路终点。在这方面,政府要有前瞻性,要充分认识到网格化管理的局限和未来,正确进行政府职能定位。
(作者为焦作大学法律与政治学院讲师;本文系2012年度河南省政府决策招标课题“河南省加强社会管理创新问题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注释
①渠敬东等:“从总体支配到技术治理:基于中国30年改革经验的社会学分析”,《中国社会科学》,2009年第6期,第123页。
[关键词]社区综合服务 集成平台 网格化管理 流程再造
[分类号]TP311.52
社区网格化综合服务集成平台是在现有社区大格局不变的基础上,结合目前街道、社区管理工作、社区服务工作等实际情况,将不同街道、社区、住户按照地域属性划分若干个单元网格,使其数字化,形成多维信息平台。整个平台分为内部平台和外部平台,内部平台为街道、社区协同办公和事物网格化管理系统,主要由街道事务管理系统、社区事务管理系统、办公自动化系统三个子系统集成;外部平台是由社区综合服务网站集群平台构成,每个子系统又细分成功能更细小的子系统,各子系统都以网格化的方式整合社区资源,提升社区服务,最终实现社区管理科学化、数字化、精细化和长效化。
1 社区服务信息化平台的设计思路和目标
1.1 实现社区网格化管理和精细化服务
社区网格化管理实质是管理者将满足服务对象的需求作为具体的任务,建立统一的调度管理机制,借助跨部门的管理规则和业务流程,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支撑,构筑资源共享与工作协同的运作模式,使管理者突破传统方式和手段的局限,实现流程顺畅,提高综合管理和服务的效能。把网格运用到社区建设中,它被赋予了多重新的含义:①实现全覆盖。在街道、居委会等大格局不变的基础上,统一划分网格单元,明确管理对象,界定管理幅度,对社区实现属地化为特征的全方位覆盖。②强化整合力。把各类资源在网格单元内进行有效整合,优化配置,实现资源最大限度的节约。③数字化管理。由各单元构成网格,结构清晰,功能相近,信息搜集及时,便于实行信息化基础上的数字管理,体现管理成本优势和长效管理优势。④快捷反应机制。网格本身具有相互连接、彼此联动的特点,从而为资源的纵向、横向移动创造有利条件,便于调控力量的有效、集中投放,容易做出快速反应的处置。因此。社区网格化管理可以作为表达和概括新一轮社区发展本质特点的核心概念和主导理念。
社区网格化综合服务集成平台基本做法是,把按照街道-社区-小区-楼栋-住户的形式划分成若干网格。以网格为单位进行社会管理和服务,将每一网格中所有居民的住房、就业、计生、优抚救助、党建、医疗、教育等信息资料输入计算机管理系统,实行信息化管理。通过网格内管理服务,达到全街道居民社会管理和服务的100%覆盖,如每户、每个角落、流动人口等。系统涵盖街道和社区事务管理的全部内容,实现了街道、社区、辖区单位日常办公的全面信息化管理。街道和社区工作人员共用系统,按照工作分工不同,分配不同的权限。居民通过该平台进行相关业务办理的申请,街道和社区工作人员负责进行审核并办理,街道领导亦可随时掌握和监督街道和社区的各项工作,真正实现“一站式”服务,实现社区工作从无序化转为规范化、从粗放化转为精细化、从被动化变为主动化。
1.2 支持“一站式”协同服务流程再造
针对目前的工作实际,结合信息化建没的需求,管理平台的建设过程中需要对街道、社区工作业务流程进行优化、再造等操作,规范办事程序、简化办事流程,使之能适应信息化建设的需求,特别是涉及多机构处理的事情,更要进行相关的业务流程重组,让所有的工作在一个管理平台内处理完成,让居民真正体会到“一站式”服务的便捷、高效、快速。在进行管理平台的设计开发当中,各级领导、工作人员、开发人员、社区居民都应参与进来,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开发管理平台,对需要进行流程重组、该改造的地方一律进行重组、改造,绝不能因为工作人员暂时性的不适应和不方便而沿用原有的工作流程,从而简单的把工作模式照搬到计算机网络上来处理。
社区综合服务网站平台的有效运行必须依靠健全的后台支持系统,即实体服务网络,其中,街道办事处及其各个职能分中心是这个网络中不可或缺的成员。社区服务信息系统与街道办事处及其各职能分中心的关系如图1所示:
1.3 开通在线服务,提升社区服务水平
管理平台实行的是24小时在线管理。管理平台下的每一个子系统都是7 x24小时运行,社区居民、工作人员可以随时登录平台进行相应的商务、办公等管理服务处理,社区可以通过平台开展在线答疑、社区论坛、生活资汛、呼叫服务中心等在线的服务。当出现需要救助的情况时,居民可以在网上救助信息,同时可以通过电活向呼叫服务中心求助,一旦救助信息,管理平台通过计算、分析、网格化定位,可以立即查明救助信息发出点并在整个社区网站公布显示,让救援者立即赶赴现场,也提示救助信息发出点附近居民进行救助,让社区工作人员、社区居民都参与到社区服务工作中来,从而提高社区服务能力和服务质量。
1.4 数据分散采集、集中存放,平台比对、授权共享
管理平台采取数据分散采集、集中存放。平台比对、授权共享。目前,街道、社区的管理工作基本是各部门各自为政,大多数部门工作仍然停留在手动化,个别部门的工作实现了计算机化、资料数据的电子化,但是各单位所采用软件五花八门,信息系统缺乏或根本无法互连互通,信息资源难以开发利用,数据录入等工作不断机械地重复。该管理平台通过整合集队伍、划分责任网格、整合采集表、利用共享平台进行数据比对、授权共享,打破丫信息产生、使用、分析的条块分割,明确了采集、共享、使用、分析的层级责任,通过整合采集,让政务服务变被动为主动,在数据共享的基础上完成内部协调,实现了统一服务。
1.5 统一数据规范及信息技术标准与准则
管理平台在进行信息化建设和数据采集时,采用国际、国家、行业等地方通常的标准及规范。主要体现在建设过程当中所遇到的数据采集规范、代码规范、数据元规范、数据格式规范、数据交换规范、系统接入规范等。通过这些规范化的处理,社区信息化建没遵守了相关的信息技术标准与准则,规范了社区工作的业务处理。
1.6 科学部署、配置简便、操作便捷
社区网格化管理综合服务平台是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建设,实现社区综合服务的数据交换与共享。整个平台对数据和应用进行集中化地部署。各级用户通过已有的计算机网络和计算机来访问社区管理平台,各社区无须配置服务器和应用系统。社区管理乎台按照统一标准进行建设,集中维护,基于B/S方式进行管理,客户端没有特殊要求,无须安装额外的客户端软件。
2 街道/社区服务信息化综合平台架构
2.1 信息化平台软件架构体系
管理平台是在互联网上构建一个统一的网络信息平台,在平台上存储、处理组织办公的相关信息;采用.Net和Web技术,基于组件模型和关系型数据库构建,通过Internet公网VPN技术和拨号访问方式,实现各地的信息接人和处理,通过标准数据接口技术与其他系统互联,通过工作流管理系统实现数据整合及信息的交换与交流。平台分为浏览器、Web服务器、App应用服务器,数据库四层架构。浏览器部署在客户端,通过Internet同服务器交互,其余三层部署在服务器上,其中Web服务器负责接收浏览器提交的Http请求。
管理平台软件体系架构分为四个子系统,即街道事务管理子系统、社区事务管理子系统、办公自动化子系统和社区综合服务网站子系统。其中街道事务管理子系统、社区事务管理子系统、办公自动化子系统为街道/社区工作人员进行办公、业务处理等相关事务处理的系统,属于“对内”系统;社区综合服务网站子系统主要为社区居民以及外界人员服务,如街道/社区信息、社区BBS、社区商务等,属于“对外”系统。整个平台分为五个层次,即基础数据层、业务数据层、基础软件层、应用软件层,用户层,各层之间严格遵守“高内聚、低耦合”原则,同时严格按照街道现行办(所)、社区的划分和职责,设立了党政工作子系统、计生工作子系统、综治工作子系统、经济工作子系统、社区事务子系统等15个子系统。各子系统之间互联互通,数据共享。平台软件架构体系见图2。
2.2 信息化平台物理架构体系
管理乎台物理架构体系中所有网络硬件设备集中配置在信息中心机房内,以千兆以太网交换机为骨干设备,中心通过和交换机连接的路由器以及拨号服务器经数据交换网和公共电话网同其他网络互连,整个网络呈星型拓扑结构。各个街道办事处、社区及区政府各科局的局域网通过光纤专线接人至区信息中心,居民和社区单位则通过拨号方式接人区信息中心网络,各办事处之间通过划分VLAN的方式进行隔离。
3 街道/社区服务信息化综合平台开发原则及功能设计
3.1 街道、社区服务信息化综合平台开发原则 3.1.1 基本原则 管理平台在设计上应按照国家关于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以省、市、区政府关于社区建设和社区管理信息化的总体要求为指导,以理顺社区关系、推动文明祥和的新型社区构建为目标,以社区服务和社区工作组织体系建设为保障,以构建社区管理协同工作信息化平台为手段,提高社区管理和社区服务的总体水平。同时应充分考虑到长远发展的需求,在实施上应根据实际需要及投资金额,分期配置、分期实施、逐步扩展,保证系统的完整性和用户的投资,平台设计应遵循的原则有:①实用性、易用性原则;②高可靠性、高安全性原则;③成熟和先进性原则;④规范性原则;⑤开放性原则;⑥可扩充和扩展化原则;⑦最优响应时间原则;⑧经济性原则。
3.1.2 内容设计原则 在进行管理平台内容设计时,应突出“以人为本、资源共享、管理创新”的理念,通过归纳、梳理与基层社区日常管理相关的办公事务,将涉及基层社会治安、社区劳动保障、文化建设、环境保护、卫生防疫、社区组织、社区财务、社区党建等日常事务10余大类多个基础数据项建库分类存储,实现社区日常管理系统化、网络化、自动化,减轻基层社区工作人员的重复工作量和劳动强度,同时能够根据权限设置调用公安、民政、计生、环保、教育、房产等部门的社区业务管理信息,定期生成固定报表和统计分析报表,形成实时、在线、共享的新、准、实的数据信息,供各级领导统计分析和决策使用。
3.1.3 安全设计原则 街道、社区信息化综合管理平台是内外系统的综合集成,其中内部系统设计到电子政务部分,与上级的各条块行政管理部门相连同,而外部系统是完全对外开放,因此内外系统集成时的安全性就显得尤为重要。
从计算机安全学的观点分层进行分析,计算机网络的安全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物理层的安全,即主机及路由器等网络硬件设备物理上的安全;②网络结构的安全,即整个网络不应该由于局部的故障而导致瘫痪;③网络操作系统的安全;④网络应用,包括信息传输的安全,具体包括网络的物理安全问题、网络结构安全、操作系统的安全、应用层安全、信息源安全及用户安全等。
3.2 街道/社区服务信息化综合平台服务容及功能设计
社区网格化综合服务集成平台是运用信息资源规划(Information Resource Planning,IRP)原理实现社区信息资源共享,实现社区政务、服务、管理、商务等信息系统的协同,及社区居民“一站式”服务。具体通过职能域界定、业务梳理、构建用户视图、建立系统功能模型和系统体系结构模型等来实现社区党政工作系统、计生工作系统、综治工作系统、经济工作系统、社区事务系统、综合服务网站集群及社区商务系统等10余个系统之间信息资源及系统集成。
由于街道/社区工作类别多、范围广、内容繁琐等特点,在综合平台的内容及功能设计中,尽量涵盖街道、社区服务的内容,利用全域U/C矩阵方法划分子系统。服务内容包含居民家庭、社区民政、社区训,生、社区服务、社区经济、社区文化、社区环境、社区治安、社区党工团建设、驻社区单位、民间团体、社区办公自动化、内务管理、社区电子地图等街道社区工作的方方面面。综合服务网站集群系统的服务内容主要包含有电子商务、在线服务及呼叫中心、社区交流、生活资讯、志愿者服务等在线服务内容。
全域系统体系结构模型(全域U/C矩阵)是整个规划范围内所有子系统和主题数据库之间的关系;子系统体系结构模型(子系统U/C矩阵)是子系统内所有功能程序模块与基本表之间的关系。将系统功能模型与数据模型结合起来,通过构造U/C矩阵,来明确整个系统及其各子系统之间的关系,并明确划分出各子系统边界”,如表1所示:
在平台设计当中,首先以街道一社区一小区一楼栋一住户形式分层分级划分为若:卜个独立的网格,并形成社区电子地图。通过电子地图上的每一个网格实现对街道辖设的各社区、社区楼栋、楼栋住户统一管理,建立统一的树形目录菜单管理,各级有严格的归属管理,如住户归属楼栋,楼栋归属社区,社区归属街道,将社区内的每一件物、每一个人都纳入管理范畴,真正实现网格化管理和精细化服务。如对每个人住房、计生、医疗、教育等动态信息进行精细化管理,能有效支持社区老年人、残疾人和呼叫中心等精细化服务。街道一社区一小区一住户网格划分如图4所示:
平台中的楼栋网格划分后界面见图5。整个信息化平台具有数据采集功能、数据交换功能、服务功能、分层分级权限控制管理功能、浏览查询功能、统计分析
功能及后台管理等基本功能。各级用户只要填写相应的账号、密码及管理权限就可以快速地登录管理平台,无需安装额外的软件和设备,社区工作者能够应用自如:①数据采集功能,使社区及时、准确采集、录入、更新、上传社区基础信息,使社区日常管理、相关报表、申报业务等工作实现计算机处理和网络办公;②数据交换功能,为政府相关部门之间、部门与社区、社区之间架起信息传输的桥梁,能够满足所有部门的工作需求;③服务功能,以市或区为单位建立数据库,对数据进行集中分析处理,为政府相关部门和社区提供基础信息的统计、分析等服务,为各部门提供详实可靠的决策依据;④平台设计实现内部应用的分层分级权限控制管理,由社区到各街道到居委会居民小组逐级派发权限,上级部门可以看到所有下级部门采集的社区管理信息,下级用户只能查看修改自己登记的社区信息,居委会为主要的信息采集点,由街道通过区镇中心对这些采集点进行统一的权限管理。街道办可以看到整个辖区内所有上报的社区管理信息。
管理平台数据采集方便、简洁、准确、快速,为管理平台的良好运行提供了基础条件。整个数据采集分为现场采集和网络采集,其中以网络采集为主。现场采集,即社区人员(网格管理员)定期到社区、居民当中进行实地的调查、记录或与居民面对面交谈并填写相应的信息资料;网络采集,即由街道按照上级部门的要求制定相应的规范表格于管理平台,居民再登录该管理平台自主地填写个人、家庭基本信息以及需采集的相关信息并提交至社区居委会,然后由社区居委会进行审核再提交至街道一级的信息化主管部门””。
街道、社区服务信息化综合平成后,街道、社区服务是以高效、快捷的网络服务提供,特别是街道、社区的事务服务,如准生证、婚育证、独生子女证等事务的办理由社区居民通过网络提交申请,社区工作人员直接在网络办理核实、审批、发放等,由原来的“单据流”变成“信息流”,从而提高街道、社区的服务质量。同样,街道、社区的办事效率得到了提高,工作人员摆脱了先前没日没夜地、重复地数据采集、录入,只需在系统初始化时完成一次基础数据资料的采集、录入即可,基础数据库创建完成后,街道、社区的业务管理系统所需要的数据都从基础数据库中调用并形成相应的业务数据库,从而达到数据高度共享。信息采集主要是人工采集和网络采集,数据更新则由相应的业务管理系统和数据库管理系统完成。平台的数据信息采集
社区综合服务网站平台(或称社区门户网站、社区网站群)详细调研社区及社区居民需求,贴近居民实际生活需要,周密策划社区网站建设需求分析和技术方案,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建设,避免了重复投资。克服了社区人才短缺的瓶颈,建设一个以省(市)社区门户网主站为核心,每个社区子网站为一个相对独立的子站,形成一个内容既相互独立,又相互渗透的网站群。社区子网站与社区子网站之间互动交流,信息共享。社区集群网将网上社区与现实社区完全重合,围绕社区政务服务、社区物业管理服务、社区电子商务服务、社区生活服务、社区志愿者服务等方面建立一个社区居民与居民之间、居民与商家之间、社区与社区之间的沟通、交流平台。如社区政务公共服务,提供户籍迁入、计划生育、综合治理、社区党建、社区就业、社区保障、社区救助、社区商业、社区卫生、社区文教、社区安全、社区环境综合等服务。利用社区门户网平台,社区居民可通过网络平台随时与社区工作人员交流互动,传达民情民意,并对社区工作人员的工作态度、工作效率、工作能力等在网上进行公开点评,让居民、居民性的社区组织以主体姿态,以自助、自治的方式组织起来,参与社区管理,参与社区矛盾的解决,关怀弱势群体,培养社区归属感。
为更好的服务居民,做到准确及时的将居民意见及建议收集、整理、跟踪,以确保民情上传,社区制定本制度:
1、每个网格格员都要准确无误的将居民反映的城管、计生、党群、经济等信息填写在民情日志上。
2、每天对收集上来的各类信息进行认真整理,对当时结办与限期协办的信息分类,及时上报与办事处或其它有关部门及负责人,并及时反馈处理意见。
3、网格格长负责每天收集上来的信息上传到社区区域网,并监督和跟踪限期协办的事情。
二、社区网管信息反馈制度
1、每个网格格长必须认真记录来自各方面及各部门的投诉,每天汇总,及时处理当天发生的事情。
2、每个网格格长必须记录临时反馈的(电话、文字、口头)信息,每天格长组织检查、汇总、落实。
3、每周各网格格长必须进行一次汇总,了解需要什么,有些什么建议,并作记录。
4、及时收集新的信息、新项目、新的动态,落实到位,及时解决。
5、逐步完善社区网络建设,充分发挥网络的信息化。
三、社区限时办结制度
1、本社区内可处理的事件,一天内完成;
2、本办事处可处理的事件,两天内处理;
3、需其他单位协助处理的事件,三日内完成。
4、如遇特殊情况,最迟不超过5个工作日完成,如完成不了,由该网格的格长负责催促监督直至事件的消息反馈,并有责任将事件处理的过程分段及时的向反应情况的居民反馈。(告知处理结果)。
5、凡居民群众办理的事项,只要手续完备,符合政策,要立即办结。
四、社区跟踪问效制度
为发挥网格化管理优势,构建权责明确,充分调动社区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确保居民反映的问题有回应。建立奖惩制度,奖勤罚懒,奖优罚劣,责任到人,社区制定本制度:
1、严格执行社区网格首问责任制,对不能及时正确解答和处理问题的,有居民举报的格长要加强培训教育,写出培训笔记;对全年出现四次以上问题的格长,请求办事处给予劝退和调离本岗处理。
2、网格长每日对收集上来的信息汇总、分类,对能当时解答处理的问题要马上给予处理;对需要其它部门协作处理的要在限定的期限内给予准确的答复及处理意见,并有责任跟踪问询。对群众服务和处理意见反应为不满意的年累计四次以上的格长,请求办事处给予劝退和调离本岗处理。
3、社区每半年对社区网格居民做网格服务满意度调查。对于80分以下的网格长,给予社区批评教育,写出书面检查。全年两次调查均为80分以下的网格长,请求办事处给予劝退和调离本岗处理。
4、社区每周要对各网格的民情日志进行检查,对空岗的要对本网格进行批评。每月对各网格收集的信息进行综合分析整理,对于社区共性问题应找上级部门研究解决。杜绝瞒报、漏报、谎报。如产生严重后果的,追究网格长的责任。
——文峰街道网格化工作汇报
自省、市、区各级政法委要求开展网格化社会治理工作后,我街道高度重视,积极推进相关工作,现将有关工作进展总体情况汇报如下:
一、配优配强,强化培训,确保网格人员到位
划分网格。今年以来,对街道13个社区2个行政村的网格进行了重新划分,按照省、市、区上级部门要求300-500户或者1000人划分一个综合网格,辖区内的商务楼宇、商圈市场、学校、医院及有关企业事业单位,划分为专属网格,共划分网格177个,其中综合网格95个,专属网格75个,待开发网格7个。配强人员。共配备15名网格长、95名综合网格员、82名专属网格员、网格长、综合网格员都由村居同志兼任。街道设总网格长一名,由党工委书记担任。各村居书记任其村居网格长。懂电脑的年轻同志优先担任网格员。同时对于不合规定人员、不履行职责人员适时报上级批准并调整合适的人员履行网格员职责。开展培训。街道多次召开培训会议和专题会议,多次邀请专家和区政法委领导来街道开展培训活动。三、四季度对街道综治办人员及全街15个村、社区的网格长、网格员共培训20多次、2000多人次,使他们及时了解“全要素网格化”手机的操作流程。街道还在15家村、居张贴网格公示牌560块,同时街道还派出小分队赴市区学习其他先进县市网格化工作先进经验,并派出街道网格化骨干人员到村居1对1开展指导培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二、创新创优,强化联动,确保网格工作到位
建立联动机制。街道建立网格化管理服务中心,与街道综治中心一体挂牌运行。网格化中心由街道综治中心主任担任。统一协调处理街道范围内需要多部门处置的社会治理事项,按照职责权限进行分类派发,跟踪督办处置情况。规范工作流程。落实事项流转程序,统一做好源头排查、采集建档、分流交办、检查督促、结果反馈,形成闭环工作流程。网格化工作开展以来,对上报事件进行果断处理,共上报处置各类巡查事件12000多件,办理事件率99.57%,办结率98.27%。街道将网格长、网格员姓名、照片、联系电话、工作职责、监督电话等基本信息进行张贴公示,统一制发了网格工作证、手提包和网格笔记本。开展日常巡查。街道网格长、网格员每天对网格进行基本巡查走访,定期对出租屋、流动人口租住户、生活困难家庭户、空巢老人家庭、重点人员、特殊人群等登门走访,并将走访情况登记入册、第一时间上传信息系统。9月份以来,发现安全隐患10多处,对60多户困难家庭开展困难帮扶。
按照“党政领导、村级(单位)统管、网格覆盖、重心下移、信息管理”原则,在村(社区)大格局不变的基础上,将乡镇作为一级网络,把村(社区)作为二级网络,并在村(社区)内按照10-15户划分为若干基础网络,构建“乡镇—村(社区)—基础网络”三级网络体系,将镇辖区内的市场、学校、医院等驻地单位以及楼栋、院落等归类于基础网格,建立基础信息数据库,把村(社区)管理、村(社区)服务和村(居)自治纳入到网格中来,使每一个网格真正成为社会管理服务的基本单元和组织节点,使社会服务管理精细化、信息化、实效化,努力实现“创新社会管理模式,夯实基础基层,建设和谐__”的目标。
组 长:__
副组长:__
成 员:__
下设办公室(设综治办),由全体镇中层骨干和各村(社区)支部书记、村主任组成,__同志兼办公室主任。
(一)一级网格(1个):将整个__镇作为一级网格,管辖总面积112.2平方公里,辖9个村、4个社区、328个村民小组,总人口6.2万人。
责任主体:__镇人民政府。
(二)二级网格(13个):将一级网格按照13个村(社区)管辖范围划分为13个二级网格,即每个村(社区)管辖的范围为二级网格。
责任主体:村(社区)工作站。
(三)三级网格:将二级网格中的单位、企业、公共服务场所、民间组织、屋场、庭院、市场、学校等划分成若干个社区责任网格。社区责任网格的划分,依据便于管理的原则,结合地理位置、居民人数、单位、企业等实际情况进行,原则上每个三级网格管理约10-15户、人口30-50人左右。网格内责任人以村(社区)原有已选举产生的村民代表、老协会长、理财工作小组成员、党员、党小组长和支村委成员为主,全镇共计发展1000名左右威望较高、农村工作经验丰富的同志为三级网格负责人(中心户长)。工作职责为网格内的农户纠纷调处、刑释帮教、两保收缴、政策宣传等相关工作,其工作经费由村级解决,镇适当补助。每个村(社区)原则上要建立1个平安幸福小区,全镇打造“十佳”和谐幸福小区。要求每个小区由1-3网点组成,选举出3-5人的理事会,制定出管理章程。通过自主管理、自主宣传、自主服务的模式,提高群众的公益意识,创造和谐的邻里关系,发挥和谐稳定第一线的作用。镇政府将制定相应的工作规划和考核细则,给予每个小区一定工作奖励。
(一)宣传动员阶段。(__年5月下旬)
1、村(社区)成立领导小组和办公室。
2、召集工作站负责人座谈、讨论。
3、制定《村(社区)建立网格化社会管理实施方案》。
4、组织召开动员部署大会,明确活动开展的意义、步骤、措施。
(二)划分网格、明确网格责任人。(__年6月25日前)
1、各村(社区)根据本区域的特点,按照方便管理,界定清晰的原则,划分社区管理网格、原则上按10-15户为三级网点。
2、对每一网点确定一名责任人。
3、责任划分,做到社区网格化管理“人员、职责、任务”三落实。
4、制定网点划分的网络图,各网格制作公示牌。
(三)业务培训。(__年7月10日前)
1、制定培训计划,对网格责任人应知应会业务进行系统、全面培训。
2、各责任单位组织好专项培训。
3、对网格责任人进行考评、考核。
(四)全面推进。(__年7月10日—9月20日)
1、各网格责任人到岗到位,由“双岗双责”逐步向“一岗多责”推进。
2、建立网格信息台帐。网格责任人到位后,对网格内单位、居民等基本信息进行分类登记整合,做到各类信息清、各种情况明。
3、制定具有可操作性的细化、量化考核办法,定期进行检查考核。
(五)考核验收。(__年9月20日前) 1、镇网格化社会服务管理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自查。
2、总结经验,完善制度。
1、尽快适应岗位。各单位的管理职能、工作方式等应与之相适应,要改进方法、跟进服务。开展经常性培训指导,精简合并会议、文件和检查评比活动;网格责任人对内要加强横向交流沟通,对上要加强联系协调。在工作方式、时间上适应新要求。实行网格责任人“双岗双责”(网格责任和分管责任),要尽快熟悉业务、独挡一面,过渡到“一岗多责”。
2、强化岗位责任。网格责任人要强化责任意识,作到脑勤、腿勤、手勤、嘴勤、笔勤,成为发现、受理、处置、协调、报告第一人。熟悉相关政策和工作流程,能够发现问题,善于处置问题,及时报告问题;推行“错时工作制”,坚持每天至少到网格巡查一次;主动与村(社区)村(居)民交流沟通、增进感情,及时了解掌握社情民意;认真填写网格责任人工作日志,做到工作日清周结、动态信息及时录入;注重自身形象,严格保守服务管理对象的个人隐私和不便公开的个人信息。
【关键词】城建档案;城乡一体网格化模式;思考
近年来,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逐步加快,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城建档案管理的问题日益紧迫。所谓的城建档案,是指在城市规划、建设及其管理活动中直接形成的有价值的各种形式的历史记录。将城建档案管理发展成为集资料收集、编研、信息化于一体的管理体系和窗口服务体系,这样不仅可以为城镇化建设和发展发挥了积极的作用,还能为社会单位、企事业单位等提供了民生服务。因此,本文就城建档案城乡一体网格化模式进行了思考,对城镇化建设中城建档案建立网格化管理与服务模式方面作了一些探索,以期能为有关方面提供一定的参考借鉴。
1.城建档案网格化是城镇化建设的必然需要
城建档案通过构建网格化的体系,是城镇化建设中对城建档案信息资源收集、管理、服务、开发利用的有效途径。一是可以实现使从(市、区)城建档案向乡镇(街道)乃至村(社区)释放管理利用服务的功能;二是可以实现城乡均等化管理服务;三是可以构建城建档案乡镇(街道)便民服务圈,从本质上建立城建档案查询、利用服务城乡一体的均等化;四是可以通过建立城建档案网格化运行体制机制,形成一套统一规范的标准,有效提高其查询和开发利用的绩效,并使其在公共服务中成为及早发现和解决民生问题的桥梁纽带,使城建档案事业在城镇化建设中得到更好地发展。
建立城建档案的网格化,优势十分明显,信息资源和开发利用的空间比较广阔。笔者认为城建档案网格化的目标是:以建设美丽城镇、乡(村)、街道(社区)为宗旨;以民生为本,服务基层、服务社会、服务百姓为根本;以数字化、信息化为为保障,在城镇化建设中形成城乡一体管理和服务的运行机制。其管理服务的主体是(市、区)、乡镇(街道)、村(社区)是城乡城建档案服务的“三级”主体,而且是一个兼容政府对城建档案管理的“三级”责任主体。其目的是要实现在城镇化建设中实现城乡一体的网格化,较好的促进城建档案事业向乡镇(街道)、村(社区)延伸式发展。为建设美丽中国、美丽城镇服务。
2.城建档案网格化的运行体制机制
城建档案在城镇化建设中要实现城乡一体的网格化模式,关键是要建立健全一套完完善、可操作性强、运行可靠的网格化运行体制机制,并既能适应政府转变职能,符合小政府大服务的发展方向,又能使乡镇(街道)、村(社区)在社会化管理服务中功能得到放大,更能使市城建档案的管理服务开发利用的功能在城镇化建设中能有效向乡镇(街道)、村(社区)释放和辐射功能。
2.1设置一级(A级)网格
(市、区)现有的城建档案机构为一级网格。要依托原有人才、装备、技术保障、信息化系统、平台服务系统等优势,以适应城镇化建设的要求、信息系统升级扩容,向城乡一体的路(高架)、桥(高架)、水,电、气、地下建筑、隧道以及绿化景点、景观景点等各个有关城建领域全方位拓宽延伸,建立起综合性的城镇(乡)一体格局的城建大档案,形成利用服务内容丰富的信息化管理服务体系,扭转以往行业块块多、小而散的城建档案管理服务条块现状。
2.2设置二级(B级)网格
乡镇(街道)要建立为二级网格城建档案科(室)。努力适应城镇化建设对城建档案管理、开发利用的需要,接受(市、区)城建档案管理服务利用功能的拓宽延伸和辐射,实现城(镇)乡的有效对接,担当起城建化建设赋予的职能。在二级网格内建立的城建档案科(室),其机构性质可以是乡镇(街道)内设的独立的科室,也可以是(市、区)城建档案馆的派出机构。为了使一、二级网格在业务上达到规范统一,同时便于管理,二级网格内的城建档案科(室)作为双重领导的派出机构比较妥善,在业务上接受上级城建档案部门的领导,在行政上接受乡镇(街道)的领导,既可以加强行政领导,便于工作的开展,又可以对其业务工作加强领导,实现城乡建设档案业务工作一盘棋。其职责有别于(市、区)档案部门:负责辖区内城建档案法律、法规的宣传,提高社会单位、项目建设和监理单位、广大群众对城建档案的法制意识;深入项目建设、施工、监理、企事业等社会单位,对城建信息资料收集、整理、移交等业务工作开展指导和监督;对已收集的资料进行基本整理、及时移交上级城建档案部门;向社会单位、村(社区)等基层单位、群众提供城建档案信息的查询服务。为了使乡镇(街道)管理服务功能得到有效释放,还要为本级和村(社区)培训专业人才,配备适应功能需求的专业人员,配备和(市、区)功能相匹配的信息化系统,根据实际情况和许可条件在村(社区)中心服务圈设置窗口服务平台,实现城建档案信息资源收集最大化、信息化服务最大化、利用价值最大化、便民服务区域半径的最小化。
2.3设置三级(C级)网格
在乡(镇)的村、城镇社区建立城建档案管理服务保障站。形成覆盖城乡一体的“三级”(A、B、C)网格,从而在城镇化建设为社会单位、基层单位提供城建档案优质的管理和服务,并缩小其半径服务圈。笔者认为:在农村(村)社区服务中心,城镇社区服务中心,城市社区服务中心,建立的城建档案管理服务保障站,要创造条件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和上级档案部门建立起统一的信息化系统、网络服务平台,这是在城镇化建设中,实现城乡一体城建档案“三级”网格化管理服务模式和运行体制机制的重要一环。
农村(村)和城镇社区是最基层的组织单元,是在城镇化建设中实现城建档案城乡一体化管理服务的第一站。他们和社会单位、百姓联系最直接、最密切,在他们脑中、心中、手中掌握着大量的可收集、有利用价值的城建、古建筑、古村落等城建档案的信息资源,假如这些信息资源能得到充分的收集、开发利用,势必将在城镇化建设中有力推动城建档案事业的大发展,信息资源的大扩容,信息数据大扩盘,信息容量的大升级。因此,在农村(村)和城镇社区,建立起第“三级”(C级)城建档案网格,对城建档案综合性的开发利用具有比较广阔的发展空间和前景,也说明城镇化建设给城建档案事业的发展带来了发展良机。
3.城建档案网格化数字信息平台
城镇“三级”网格化的建立,为城建档案的收集、管理、开发、服务利用提供了一个有效运行的体制机制,为城建档案在城镇化建设中实现城乡一体化,为实现其利用价值和社会效益的最大化,三级网格化运行的体制机制要体现便民和服务基层的宗旨,要体现城(镇)乡一体,要体现统一的规范和标准。这就要求在网格内搭建信息化平台,实现信息化服务管理,此为城建档案以信息化为标志的现代化管理模式。建立的数字信息平台应使系统要成为能及时升级、扩容、更新、信息、提供最新查询、利用服务项目,并能对三级城建档案部门的信息化管理与服务工作,实现动态监测、绩效考核的等综合性的信息系统。信息系统通过信息管理技术、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扫描技术、声像技术和多媒体等技术实现。在城镇化建设中城建档案的管理、开发、利用、服务,通过A、B、C“三级”信息网格化系统,达到服务利用价值的最大化。
通过在城镇化建设中对城建档案工作的调研和实践,笔者认为:作为地级市以下的(市、区)和乡镇(街道)、农村(村)和城镇社区,是城镇化建设中城建档案“三级”管理服务网格的责任主体、是组织实施的执行主体,从而形成城(镇)乡一体管理服务、开发利用的“三级”网格信息化系统和运行的体制机制。这是城镇化建设赋予我们的历史责任。
4.结语
综上所述,城乡网格化管理是一种先进、科学的城乡管理模式,这种模式不仅有利于城镇化的发展建设,还对社会单位、企事业单位等有积极作用。本文就城建档案城乡一体网格化模式进行了思考,期望能为有关方面提供一定的参考借鉴。 [科]
【参考文献】
一、指导思想
以十精神为指导,以解决当前食品药品安全问题为突破口,以夯实基层基础工作为重点,以人民群众满意为根本标准,积极探索加强社会管理的新理念、新模式、新机制、新方法,全面提升我市食品药品安全社会管理的科学化、系统化、规范化、制度化水平。
二、工作目标
1.深入开展食品药品安全网格化监管,探索社区网格化监管模式并向农村进行延伸;2.创新体制机制、防范理念、管理方法及工作内容,推进食品药品安全工作重心下移,形成分区划片、包干负责的食品药品安全工作责任网;3.服务医药企业,促进医药经济跨越发展,营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协调发展的经济环境、安居乐业的生活环境。
三、工作措施
(一)积极主动作为,做好食品安全综合协调
1.加快建立责任明晰、制度健全、运转高效、协调联动的食品安全监管体制,联合多种力量加强督办,通过各地、各环节示范创建,培育一批食品安全示范点,完成食品安全放心县(市)、食品安全示范镇(办事处)、村(社区)和企业创建率达到50%的创建目标,提升食品行业整体水平。
2.组织专项整治,解决实际问题。加大对食品集中交易市场、城乡结合部、中小学校园及周边、三小行业等重点领域和场所的整治力度,组织经常性检查,确保制售有毒有害食品的“黑工厂”、“黑作坊”和“黑窝点”受到及时查处。深化食用农产品和食品生产经营各环节的整治,重点排查和治理带有行业共性的隐患,坚决查处食品非法添加等各类违法违规行为,进一步规范生产经营秩序,清理整顿不符合食品安全条件的生产经营单位。
3.积极融入社区网格化管理,探索向农村延伸的监管模式,利用网格化监管工作机制,努力实现以岗定责,以责定人,以人定户的工作格局,形成食品安全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全覆盖工作局面。
4.持续加强预案演练及应急队伍建设,健全应急网络,完善应对食品安全事故的快速反应机制和程序,提高应急风险评估、应急检验检测等技术支撑能力,提升事故响应、现场处置、医疗救治等食品安全事故应急处置水平。
(二)加强药械监管,促进医药经济健康发展
5.进一步加强日常监督检查,有效监管医药市场,监督检查覆盖面达到100%。积极推进《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2010年修订)》和新版《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的实施,贯彻落实《省药品使用质量管理规定》,进一步规范我市药品生产、经营和使用行为,深化“示范药店”和“规范药房”创建活动,巩固和完善药品安全示范县(市)创建工作。
6.进一步加强药品稽查工作力度,加大药品抽验工作强度,提高抽验绩效,监检结合,继续保持打击制售假劣药品违法行为的高压态势,有效净化药品市场秩序,确保公众用药安全有效。
7.大力加强医疗器械安全监管。重点加强对高风险品种的监管,进一步规范大型医疗设备的使用行为,严厉查处生产、销售或使用未经注册的医疗器械的违法行为。
8.着力加强药品安全监管工作,强化风险管控。一是加强药品生产环节监管;二是进一步加强药品、医疗器械不良反应/事件监测工作;三是强化对特殊药品、含特殊药品的复方制剂、含麻黄碱复方制剂、终止妊娠药品、蛋白同化制剂和肽类激素的监管。
9.加强药品广告监测工作。加大对违法药品广告监测力度,严厉打击虚假广告违法行为,重点打击以专家、患者、公众人物作功效证明等严重违法药品广告行为。
10.加快药品监管信息化建设,稳步推进药品电子监管工作。巩固和加强药品生产电子监管码的赋码工作以及药品批发企业电子监管码核注核销工作。逐步建立和完善药品生产、经营和使用信息的监控系统。
11.服务地方医药企业,促进医药经济跨越发展。一是指导长坂坡药业有限责任公司中药饮片厂取得药品生产许可证,并通过药品GMP认证检查验收;二是帮扶福广制药有限公司兴建中药提取车间,推进新版药品GMP实施工作;三是帮扶市卫生材料厂进行产品注册工作;四是为其它相关企业搞好服务工作,提供绿色通道。
(三)重点整治规范,提升餐保化安全保障水平
12.进一步加大对中型以上餐饮服务单位、学校食堂巡查力度。本着服务企业的原则,对企业职工食堂食品安全管理工作加强检查指导。加强农村聚餐食品安全宣传、培训和指导。确保无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发生。
13.巩固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示范县(市)成果,进一步扩大示范单位辐射面;探索实施“放心早餐”工程建设工作,玉阳城区创建3-5个示范早餐店,其他各镇(处)各创建1个示范早餐店,以点带面,促进整个早餐业基本卫生状况的改善。
14.扎实推进餐饮服务食品安全诚信体系建设,深入开展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督量化分级管理工作,积极倡导“寻找笑脸就餐”、“光盘行动”等活动,促进餐饮行业自律意识、节约意识的进一步提高。
15.建立健全保健食品、化妆品生产经营企业监管档案,强化保健食品、化妆品综合治理,严厉打击非法添加、虚假宣传、假冒伪劣等违法行为。
(四)重视宣传培训,增强群众食品药品安全意识
16.完善新闻宣传和信息报送工作机制,及时食品药品质量安全预警信息。通过电视广播宣传专栏、政务网站宣传、显示屏滚动字幕、百家药店宣传阵地、“文明餐桌”等主题宣传活动和食品安全放心市创建中的基层宣传,努力营造人人重视、人人关心、人人支持食品药品安全的良好氛围。
17.加强对辖区内涉药人员、餐饮服务单位专职和兼职食品安全管理人员培训的针对性,使其更加了解食品药品安全法律法规要求,掌握管理规范和相关知识技能,强化食品药品安全法律意识、责任意识和风险意识,提升职业道德修养,推动各行政相对单位不断提高食品药品安全管理能力和水平,切实保障公众饮食用药安全。
18.进一步推行食品药品安全有奖举报制度,开通12331食品药品举报热线,严格规范奖励审定、奖金管理和发放等工作程序,及时兑现奖励资金,鼓励民众共同参与到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中来,编织一张群防群控的全民监管网络。
四、工作要求
【关键词】数字城管, 网格划分 ,具体步骤
中图分类号:F291.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 abstract 】 meters delimit grid management is a new digital urban management mode of management. This paper to wenzhou digital urban management grid partition as an example, the paper mainly mesh of the specific steps and unit of the grid atlas production.
【 key words 】 digital urban management, grid partition, concrete steps
一、引言
长期以来,我国城市管理方面存在着许多突出问题,主要表现在管理体制不顺,运行机制不灵活,管理理念和服务方式滞后,城市管理中信息滞后、管理被动、效率低下,突击式、运动式管理成为常态。城市网格划分管理是一个以政府和市民为主体,基于有线和无线网络、无线数据通讯、GSI、地理编码等信息技术,集成地理空间框架、单元网格、管理部件、地理编码等多种数据源,在城市管理监督中心、指挥中心和专业部门之间实现跨部门协同工作,在全辖区范围内实现全覆盖、全时段、精细化管理的综合信息系统。因此应用网格划分是数字城管的基础,其数据的准确程度将影响到城市网格化管理工作的效率问题。
二、项目背景
温州市单元网格的划分将以建设部《城市市政综合监管信息系统单元网格划分与编码规则》(CJ/213-2005)为标准进行划分并考虑属地因素进行。
三、前期准备
项目的前期准备工作包括信息收集、分类处置、信息反馈等等。鉴于每个单元网格的划分必须按照实际情况来界定,必须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从每一个街道办事处收集资料,根据收集的资料在基础地理信息平台的地形图上按街道划分,最终提交单元网格划分的成果。所以在项目执行过程中,将在甲方协助下,采集单元网格数据。在信息采集中需遵循:(1)法定基础原则:单元网格的划分应基于法定的地形测量数据进行,地形测量数据比例尺以1:500为准。(2)属地管理原则:单元网格的最大边界为社区的边界,不应跨社区分割。(3)地理布局原则:按照城市中的街巷、院落、公共绿地、广场、桥梁、空地、河流、山丘、湖泊等自然地理布局进行划分。(4)现状管理原则:为强化和实施有效管理,单位自主管理的独立院落超过10000m2时,不应拆分,以单位独立院落为单元进行划分。(5)方便管理原则:为方便实施管理,应尽可能使管理路径便捷。(6)负载均衡原则:兼顾建筑物、管理部件的完整性,单元网格的边界不应穿越建筑物、管理部件,并使各单元网格内的管理部件的数量大致均衡。(7)无缝拼接原则:单元网格之间不应有漏洞,不应重叠。(8)相对稳定原则:单元网格的划分宜保持相对稳定。基于以上原则,采集资料实必须真实、明确。
四、数据组织及编码构造
5.1 数据组织方式数据按下表分层及命名
要素类别 图层名称 映射名称 图层信息描述 空间特征
市辖区 市辖区 SXQ_PG 市辖区行政区划界线 面
街道办事处 街道办事处 JDB_PG 市辖区行政区划界线 面
社区 社区 SQ_PG 市辖区行政区划界线 面
单元网格 单元格网 WG_PG 市辖区行政区划界线 面
单元网格编码=区级及区级以上行政区划代码+街道代码+社区代码+单元网格顺序号。
例如:温州市鹿城区蒲鞋市街道上村社区=330302+003+016+01
最终提交数据应包括面状街道界、社区界和单元网格三层数据。这三层的空间数据要求如下:
1) 任意一个下级区域(社区对于街道,或者单元网格对于社区,下同)必须完全包含于上级区域(街道对于社区,或者社区对于单元网格,下同)内;
2) 与其它区县相邻的街道办事处边界必须和区边界吻合;
3) 下级区域与所属上级区域如有接边,必须正确接边;
4) 同级区域(街道与街道,或者社区与社区,或者单元网格与单元网格,下同)必须正确接边,不能互相叠压。
5) 单元网格编码一定要唯一,不能出现重复或缺漏。
单元网格的编码应保证时间和空间上的唯一性,单元格变更时,原代码不应占用,变更后的单元格按编码规则进行扩展。单元网格编码由14位数字组成,依次为6位行政区划代码、3位街道(镇)代码,3位社区(村)代码和2位单元网格顺序码。
编码结构如下图:
编码结构图
五、单元网格划分具体步骤
一、资料收集
进入测区之后,划分网格的首要任务是收集各区、街道办、社区的行政区划资料。如果甲方在合同之后便已准备好这些资料,则直接利用。如果需要我们自己去收集,则带好自己的测绘作业证、身份证。同时让甲方开具好介绍信,去民政局、土地管理局、各街道办收集辖区行政区划资料。
二、模板定制
定制PDB数据库,注意坐标系统的确定,属性的设置。
三、网格划分
根据收集过来的资料在Deskpro操作,勾勒出市辖区、街道办、社区的边线。应以甲方提供的最新资料进行绘制,社区面与街道面不可相互矛盾,可参考已有数据的乡镇界线。再以水系或者河流为界进行网格划分,操作过程注意实际地物的合理性。
四、拓补检查
网格之间无缝拼接。利用super map或者ArcGIS程序查找面重复以及缝隙,再对其进行相应的修改,直至各个面之间不存在重复以及缝隙为止。
五、属性赋值
首先根据区域录入网格编号、所属上级网格、网格面积在网格属性录入时,网格单元编码对应的属性录入的顺序为从左至右,从上至下;在网格完成之后,一定要进行拓扑关系检查,主要是不允许存在压盖,和不允许存在缝隙两种。
六、检查修改
依据甲方收集的资料与完成后的网格数据进行对比,看其合理性。保证每个网格号的唯一性及准确性。
七、成果提交
检查完成后,把网格成果刻录成光盘,提交给甲方。
六、单元网格图集制作
单元网格的图集制作主要包括:九宫格的制作及网格图集的制作。 图名中汉字采用宋体加粗,数字采用Times New Roman,字大市辖区为20号,街道办16号,社区14号字体。
一、九宫格的制作
1. 采用word红蜻蜓截图,九宫格参数设置为669*103
2. 九宫格中汉字采用宋体,数字采用Times New Roman,字大为10号;
3. 截图区域去掉默认设置的灰色网格线,保留九宫格网格边线;
4. 九宫格采用右对齐标注
见图如下:
二、网格图集的制作
1、利用Deskpro软件进行配图,表达社区设为红色加粗(如下图所示)。
2. 图片边框设置 :线型为 ,颜色为RGB(150,150,150),宽度为3磅
3. 红蜻蜓截图,网格图集参数设置940*550
蒲鞋市社区网格效果图
七、结束语
为了提高城市管理效率,提升城市品位,温州市引入城市网络化管理模式,立足城市管理体制、机制和方式创新,明确城市管理相关专业部门职责,借助数字网络技术,整合城市管理住处资源,实现“全覆盖、无缝隙、制度化、精细化、”的管理目标,努力把温州城管建设成网格化、科技化。其经验的总结与推广,对促进其他中小城市管理水平的提升,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