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培训教育设计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企业教育培训;课程设置;员工发展;激励机制
伴随着全国电力系统体制改革的推进,电网企业实施主辅分离进入实质性阶段,电力设计企业从国家电网系统剥离,一跃成为参与市场竞争的主体,这使得电力设计企业面临前所未有的市场挑战。设计企业必须制定适应新形势需要的长期规划战略。企业长期健康稳定发展的重点是人才引进及其培养。实施人才发展战略,尽快培养一批符合市场要求的复合型经营管理人才和技术人才,是有效提升企业实力、提高企业整体水平、面向市场竞争的重要保障。人力资源理论认为,一方面,有效的企业教育培训不仅能够经济可靠地获得企业所需人才,提高企业人力资源质量,而且可以有效激励员工,从精神层面培养员工对企业产生持久的归属感、认可感及忠诚度,从而成为企业竞争资源的重要资源之一;另一方面,企业教育培训工作是一项长期、动态、复杂的全周期过程,为达到培训预期的目标,要通过制定周密的培训计划、科学合理的课程设置以及完善的培训评估体系来实现。本文以某电力设计院教育培训工作为例,分析企业培训工作措施,不断总结培训工作经验,以使这项工作趋于完善。
1搭建助力企业战略发展的具体措施
1.1“三通道”为特色的课程体系
为适应“从咨询设计业务向工程总承包业务转型、从区域公司向国际公司转型”的战略目标,某设计院在课程体系模式方面自主研发管理、项目、技术“三通道”课程体系。梳理课程需求,形成课程目录清单,组织对课程进行分步开发。邀请院内专家、主任工程师等进行课件的编制和授课,并对课程进行录制和整编,利用在线学习平台上传课程,根据课程的受众组织学习讨论,根据学习后的评估意见进行课程的再次开发,逐步将此课程库扩展到所有专业,并增加标准的宣贯培训课程,使课程库成为知识管理的“蓄水池”。通过课程库的建立和不断完善、更新,实现课程体系的系统化。在教育培训部门的指导下,组织各部门(分公司、子公司)梳理课程需求,形成课程目录清单,对企业二级、三级培训体系形成补充,组建具有专业性、针对性的课程体系。更重要的是,随着国家“走出去”战略的大力实施,以及面对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的建设契机,企业对外工程总承包业务将面临新的机遇。为了响应新的发展需求,该院特别重视员工的涉外语言运用能力培训。专门开设语言交际及工程专业类英语培训课程、项目管理知识基础课程,并积极开展FIDIC菲迪克工程咨询师培训项目,以满足企业打造国际工程公司的要求,为企业发展工程总承包业务提供支撑。通过为期90~180天全封闭式英语学习与训练,不但提高了学员的英语听说读写译能力,而且开阔了学员国际化视野,了解当地风俗习惯、基本礼仪知识,懂得工程专业英语的含义和应用范围,基本掌握商务合同谈判的礼仪、方法与技巧。开设项目管理培训着眼于对企业项目管理者及相关专业学员进行现代项目管理理念、体系、流程、方法的教育培训活动。通过系统的培训,使广大培训对象具有系统思维、战略思维的主动意识,改变管理习惯,降低随意性和不确定性,大幅度提高工作效率。
1.2采用多层次培训形式
根据企业改革与发展的需要和员工多样化培训需求,分层次、分类别开展内容丰富、形式灵活的培训,增强教育培训的实效性和针对性,确保培训质量。坚持以自主培训为主,外部委托培训为辅的原则,整合培训资源,搞好基础培训和常规培训,着力做好相关专业培训。该院利用网络在线培训智能管理系统和全面丰富的课程库,成立了网络学院,为职工提供一种快速、便捷、丰富的学习方式。网络学院具有丰富的教学课程资源,能够以较低的成本学习到国内一流讲师主讲的课程,能够较为全面地满足公司不同层次、不同部门员工的学习需求,实现全员参与、全员学习;以网络多媒体为载体的学习方式,员工可以自主控制学习进度,实现自由学习;培训管理系统中丰富的互动学习方式,提高了对培训内容的接受效率。更重要的是,这种全新的学习形式能够面向全体员工提供系统且具有针对性的学习课程,充分调动广大员工自我学习、自我管理的积极性,有利于形成积极进取的企业氛围,有利于学习型企业的构建。同时,该院注重培训的灵活性和有效性,使员工自由安排培训时间,充分利用网络平台、APP等手段,采取案例分析、研讨会、模拟及角色扮演、户外培训、workshop等方法,结合读书讨论、微信交流等形式,提高员工参加培训的积极性。
1.3探讨培训效果评估新模式
建立科学、全面的培训评估体系,利用访谈、问卷调查、直接观察、测试和模拟、档案记录分析等多种方法,从反映、学习和行为3个方面对培训进行评估。建立题库,编制问卷调查模板,通过评估确保培训的质量,提高培训的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首先,加强对培训需求阶段、培训课程开发阶段、培训师资开发阶段的评估。明确培训要点是否全面、准确,培训课程目标是否适当、课程组合是否合理,选择师资是否适当、经济。培训内容结合工作实际,拟定一份可量化的“改进工作计划”,并付诸实施。由学员的直接主管负责跟踪指导。3个月后,学员对“改进工作计划”的执行情况进行总结,由主管就学员“改进工作计划”实施情况与学员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座谈,上司、同事、下属、客户、教育培训中心和培训师联合对实施情况进行全面评估。其次,对培训活动的组织实施进行评估,建立考试题库。通过填写《授课教师评价表》《培训项目承办单位评价表》问卷以及笔试等形式,了解受训人员对培训的反应及通过培训有哪些收获,并且对课程、培训师、培训形式、机构、效果满意度等进行了解,据此把握培训需求,并随时改进,从而形成良性循环的培训模式。再次,对重点项目培训进行全过程控制,前期进行训前测试,对培训对象进行遴选,详细描述培训方案的设计,系统设置课程,并且在课程中间对学员进行评估,随时调整课程和教师。培训结束后,学员对教师和培训机构进行一个总体测评,为开展下一步的培训工作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参考。
2企业培训体系评价工作的经验
在对企业员工进行培训活动中,培训效果及培训体系的有效性具有一些普遍性标准:有效的企业培训体系是投资行为,其组织目标应当与企业总体目标保持一致;有效的企业培训体系与企业人力资源配置应保持匹配,也就是说,应对工作能力强的员工的待遇和职务晋升采取倾斜政策,把适合的员工安排在最适合其发挥能力的岗位;有效的企业培训体系可以满足员工的个人职业规划需求,将其个人的职业发展、价值追求、个人精神层面等物质与精神层面的诉求纳入到企业培训体系的通盘规划中,最大限度激发员工工作热情;有效的企业培训体系应当充分整合企业内部与外部资源,不仅要充分挖掘企业现有资源,而且要合理调动和催化企业外部资源,使培训效果达到最佳。总之,企业培训效果的后续评估是全部培训工作的关键环节。设计院在培训工作结束后,会采取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式与手段,并结合培训阶段各个环节的实际管理,通过工作实效、岗位考核、业绩考评、薪资管理等方面对员工的培训质量进行全面考察,对培训效果进行全方位评估,其直接目的就是通过培训提高员工个人工作效率及业务水平,继而推动企业的全面提升,服务于企业发展战略大局。我们的具体作法是:首先,反应评估。观察学员学习后的反应,采取问卷调查或面谈方式,分析学员对课程讲义、师资水平、教师的授课方法以及授课内容等培训项目的看法。其次,学习评估。通过笔试与面试相结合的多种方式,从授课内容所涉及的技术原理、产品机制、实践技能掌握程度等方面,对学员进行考查。再次,行为评估。利用目标观察法,对学员将所学知识运用于工作实践中的效果进行较长时间跟踪研究,并通过预期目标效果指标和实际效果指标进行比较。最后,结果评估。这是全部评估活动中最为关键的环节。体现在实际工作中,就是对受训员工对于企业经济效益是否有帮助,员工的有效生产率、生产时间、生产成本以及工作方法是否有所改进等方面进行“硬性”评估,并对员工对于工作岗位的适应能力、适应水平、员工对于新技能的掌握程度、员工对工作环境满意程度、员工的精神面貌等方面进行“软性”评估。
3结语
在很大程度上,员工的基本素质决定其个人发展的前途,员工的技术专业水平则决定企业发展的未来。企业教育培训工作是企业发展的一项长期战略规划,因此,对员工进行有效培训则是企业人力资本增值的合理方法。该院将在未来的规划中,继续以完善培训、考核、待遇、使用一体化的激励机制为抓手,不断完善企业培训的形式,规范员工激励方式,把握培训控制与激励的平衡点,在工作实践中提炼创新有形和无形的激励因素,并注重工作过程的精细化管理、规范化运作,充分调动员工参与培训、自主学习积极性,在企业中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使员工不断获得内在成长动机的激励,助推企业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彭剑锋.人力资源管理概论[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
[2]哈佛公开课研究会.人力资源总监手册[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15.
[3]滕宝红.如何进行员工培训[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
1课程体系更新――知识所需
随着未来日益增长的计算需求,处理器的性能提升已不能再寄希望于主频的提高,因为那将会使功耗、成本上升,但是性能提升幅度却较有限。因此处理器从提升主频改向到向着多内核发展,双核及多核已经成为当今计算技术的发展趋势。
国内外很多研究和产品都已经逐渐转向了多核处理器。在研究方面,各大芯片厂商尤其是IBM早已就多核技术展开研究,提出了各自的多核处理器体系框架。IBM推出了CELL异构多核处理器体系框架,并且已经在PS 3中得到了应用。这是一种典型的异构多核系统,一个主核加上8个辅核,能提供高速的运算能力。SUN公司推出的OpenSPARC T1开源多核多线程平台,是一个8核,每核提供4线程的处理器。通用PC处理器方面,Intel率先推出了Pentium D同构双核处理器,随后,AMD的双核处理器、Intel的酷睿2、Intel的四核也相继推出。以X86为基础的多核桌面处理器以多个完全一致的处理器核集成在CPU内,区别在于L2 Cache是否共享。
由于多核已经推进到桌面与服务器,单核处理器即将退出历史舞台,基于多核处理器平台上的软件体系研究也正在进行。但是至今没有合适的多核程序设计语言与设计方法,主要是沿用SMP上的软件设计方法进行程序设计,这也使得以往不被重视的并行程序设计与多线程程序设计成为重要的软件设计手段。
多核技术的发展使得大学计算机的教育面临新的问题:在多核技术的影响下,计算机体系结构、操作系统、编译技术和应用软件的编程模型等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大学计算机的教学需要做出针对性的变化。国外的高校例如美国麻省理工学院、乔治亚理工学院等已经开始设置多核课程,通过新增课程或修改原有课程的教学内容,以适应多核计算技术带来的变化。
为了适应多核计算技术的发展,开展多核教学需要在教材、教学内容、教学计划和教师培训等方面均做出相应的变化。此前教育部联合英特尔公司推出了“教育部-英特尔精品课程”,支持了一系列与多核课程相关的精品课程建设项目,推动了我国高校引入多核内容进行课程建设。另外,教育部还开设了“高校青年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计划,能有效地对高校教师进行多核技术培训,从而促进国内多核教学的发展,推动国内多核技术的进步。
2教育培训补充――社会所需
由于计算机科学属于更新快速的一门学科,并且仍在不断在快速发展中,因此计算机行业的从业者普遍面临着知识结构更新的挑战。计算机技术发展的日新月异,使得计算机专业的知识覆盖面更广、更新,速度更快。计算机技术的培训应运而生,其目的是解决大学的师资培训,以及企业员工再培训。
目前,国内的计算机培训主要面向认证考试和技能培训。认证与资格考试主要包括了由国家推广的认证考试与各大型的IT企业推广的认证考试。技能培训则是由培训机构主办的为了提高受训者计算机技能、增加就业能力的培训。目前,主要的计算机培训有:
国家推广的认证考试
① 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教育部考试中心(原国家教委考试中心)于1994年推出了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用来测试应试者计算机应用知识和能力。
② 计算机专业技术资格(水平)考试。由人事部和信息产业部共同负责,实行全国统一大纲、统一试题、统一标准、统一证书的考试办法。
IT企业的认证考试
① 微软认证专家考试。这是微软公司推出的计算机高级技术人员认证考试,内容科目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分别针对微软各个不同阶段的不同产品。
② IBM认证。IBM全球专业认证项目自1996年正式引入中国高校至今已有11年之久。11年来,IBM已资助了86000多人次的学生参加了IBM全球专业认证,60000多人次的学生获得了IBM DB2, WebSphere, Lotus Domino, E-business及IBM eServer系列的全球专业认证证书。
③ 思科认证。由思科公司推出的网络相关的认证,主要针对的是思科公司生产的路由器等网络设备的认证。
④ Adobe认证。由Adobe公司授权,面向Adobe系列软件进行培训、考试和认证。
⑤ Intel培训认证。由Intel公司授权,主要是基于Intel处理器的软件等的培训认证。同时,Intel还提供了相关培训教师的培训服务。
⑥ 其他的IT企业认证还包括了Autodesk, Oracle和中兴等公司的培训认证。
技能培训
① 此类的培训机构很多,主要面向两类人群。一是在岗人员的计算机应用培训;一是准备从事计算机行业人员的技能培训。
从前述的各种培训可以看出,几乎所有的现有培训都是以技能培训、认证考试为中心,面向的是成熟的计算机技术。尽管这些培训为推动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应用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然而对于大学的计算机教学来说,作用却非常有限。
大学计算机教育的特点是应用性与研究性的兼顾。对于本科教育,以应用为主兼顾计算机前沿技术的了解,而对于研究生教育来说,则是立足研究,有所创新。这就要求大学教师不但要具备一般的计算机技术,还要了解与掌握计算机前沿技术,从而能够更好地进行大学计算机的教学与研究工作。因此,教育部推出了高等学校“高层次创造性人才计划”。
3高层人才计划――教育所需
计算机学科也是目前大学课程体系中学科发展最快的方向之一。大学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是教师的素质。大学教师的学术能力、教学能力是决定大学教育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而这些能力的培养除了依靠大学与教师之外,有组织的全国范围的教师培训与研修能够起到重要作用。通过教师培训与研修,能够促进高校教师交流,推动新技术的发展。
为了达到上述目标,教育部开展了高等学校“高层次创造性人才计划”,目的就是对大学教师继续培训。其培训形式有以下八种:1、高校青年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高等学校青年骨干教师国内访问学者项目;3、骨干教师进修班;4、国内访问学者;5、岗前培训;6、高级研讨班;7、短期研讨班、讲习班;8、单科(课程)进修。
这些培训进修其中分为三类,第一类是教师基础上岗培训,一般由学校组织进行;第二类是教学类培训,包括1、3、8,针对教师对教学方面进行培训;第三类是科研讨论,包括2、4、6、7,主要是教师进修,面向科研进行讨论。
在第二类培训中,“高校青年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是教学培训中面向骨干教师的培训,由教育部主办,能够充分调动全国范围内的优质教学资源,把高校教师组织起来进行培训。
“高校青年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是唯一教学类颁发证书的培训进修。培训进修中,一共有两种类型的进修能发放证书,即高校青年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与高等学校青年骨干教师国内访问学者项目。为了推动大学教师参与“骨干”教师培训进修,该培训有资格发证书,且证书由教育部高教司与人事司颁发,具有较高的公信力。
“高校青年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的每期研修班均要求至少招收100位骨干教师学员,周期至少为7天,有很大的影响,能很深入地介绍技术发展,使得教师们能够更加深入地交流和学习。因此,教育部开设的“高校青年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一定程度上是国内高校在师资培训上的导向。
4 “骨干”“多核”联袂――教学所需
浙江大学是国内最早开展多核教学的高校之一。从2006年开始,浙江大学根据多核技术发展的特点,结合学校计算机教学的实际情况,开设了本科与研究生的多核课程,并获得了2007年教育部英特尔精品课程支持,同时组织了多次多核师资相关培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浙江大学组织编写了国内中文多核教材《多核程序设计》,此书结合了国内五所高校在多核技术与多核教学方面的经验,反映了目前多核程序设计方面的发展状况。全书配备完整的教案、实验代码与实验环境,能够为参与此次研究班的教师提供丰富的教学素材。
多核计算是一门动手能力和理论要求都很强的课程,需要在课程建设中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浙江大学计算机学院对原有的一些相关实验室进行了整合,专门成立了多核实验室。并且通过英特尔捐赠和自己购买这两种渠道,建立了两个多核机房,分别有80台与50台多核计算机及相关软件的实验平台,为培训开展提供了良好的硬件平台。
多核计算课程教学离不开一批经验丰富的教师。课程小组的任课教师都在多核计算科研第一线从事科研活动,掌握多核计算领域的最新技术,并位于研究前沿。同时,浙江大学多核课程教学组还十分注重同业界同行的交流。通过与国外高校相关课程教师的研讨和与英特尔资深技术人员的深入交流,浙江大学具备了为此次培训提供高素质多核培训讲师的能力。
与此同时,浙江大学还非常注重网站建设,目前开通了与.cn两个网站,并利用课程小组所依托的强大教学与科研力量,不断地对网站内容进行补充与更新,力求做到内容丰富、涵盖面广、专业性强。网站也正在专门为课程开发在线考试系统和题库,培训人员可以通过网站的在线考试系统,实时检验自己的学习情况。这将为此次培训提供良好的网络技术支持,同时也将更便于在培训结束后各高校教师的交流与合作,有利于此后多核课程教学活动的开展。
浙江大学于2007年提交了“高校青年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申请书,认识到目前在理工类课程中开设多核课程的紧迫性。不仅仅需要在计算机、软件以及其他与高性能计算有关的专业开设多核课程,还需要面对所有使用计算机的专业,培训各个专业的计算机教师。这些教师不但能使用多核计算机,还能够充分发挥多核计算机的能力。因此,多核技术的骨干教师培训分为两个层次,一个是以教学为主的骨干教师培训,一个是以产学研结合的骨干教师培训。以上两个项目均通过了教育部专家的评审,编号为2007-25与2007-65。
多核技术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由教育部主办,浙江大学承办,目标在于推动国内多核技术教育的发展,传布多核知识。第一次高校青年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多核技术将于2007年11月19日到26日开设,产学研高校青年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多核技术,将于2008年初举办。
目前,教育部理工处支持的两个创新性实验、一个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考试、一个精品课程建设中教育技术应用、一个信息安全、一个SAP供应链、一个自然地理学野外实习、一个网络测试技术、一个高分子化学、一个普适计算理论、一个多相流参数测量新方法,以及浙江大学的两个多核技术,无一不是当前理工方向的热点领域。教育部理工处通过设置高校青年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一定能带动这些技术领域的师资培训。
浙江大学举办的多核研修班,将与英特尔公司合作,在教学过程中邀请设计多核硬件的工程师授课,在教学内容中加入实际的多核x86处理器的硬件与软件知识。研修班为了推动教师们回校能继续学习多核知识,还将为每个教师提供完整的多核软件开发环境。为推动各大学与企业合作牵线搭桥,培训期间英特尔公司将与各培训教师们讨论在各个高校建设联合多核实验室的事宜。英特尔公司若能与各高校成立多核联合实验室,将会挂牌,捐赠多核硬件、多核编程软件、调优软件、教材资料等,并在未来几年进行多核精品课程建设的支持。
5团结携手共进――时代所需
教育部“高层次创造性人才计划”为高校教师培训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平台。依托这一平台,浙江大学将结合自身在多核教学上的优势,举办多核技术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希望为计算机教学课程体系在多核技术上的变化提供经验。多核计算技术方兴未艾,大学计算机课程教学需要适应多核计算机的发展与变化,高校教师更应在多核技术方面不断地加强交流,才能使未来的多核课程设计不断推陈出新。希望大家能踊跃地加入此计划,为中国的多核教学、多核技术贡献自己的力量。相信,我们团结携手共进,必然会创造一个更为强大的多核时代!
参考文献
[1] 中国高等学校教师网,
【关键词】SOA;成人教育培训管理;报名管理;班级管理;信息
成人教育是全日制教育的补充与有机组成部分。这几年,在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大力推动下,我国的成人教育有着十分广泛、非常强劲的社会需求。成人教育具有形式多、层次多、专业类别多、校外教学点多、学生人数多等特点:主要形式有脱产、业余、函授、自考及各种非学历培训;层次有高中起点专科、高中起点本科、专升本、各类企业工作人员;专业类别涉及工科、理科、文科、管理、经济、艺术、教育等多个专业领域。目前,成人教育管理普遍存在以下特点:一是信息化程度低下,管理手段落后,剪刀加糨糊的原始管理方式时有发生;二是管理制度落实不到位,规范管理程度有待提高;三是数据信息分散、数据格式不统一,相关数据及信息的完整性、准确性不理想,信息不能有效共享,重复劳动、无效劳动严重。四是相关数据汇总、归类难度大。五是各层面、各部门、各主体间缺乏沟通平台,信息沟通阻塞,决策层面、中间管理层面、操作及知识层面结构不完善,运行不通畅,管理程序中执行、监督、反馈功能严重缺失。为了适应时代的发展,有一部分培训机构尤其是高等院校已经开始积极应用多媒体、网络等信息手段提高办学质量,开始探索走教学管理信息化之路,但信息技术在整个成人教育上的应用还处于比较落后的状态。
因此,对于高等院校或教育培训机构,进行成人教育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建立一套成人教育培训管理系统,提高办学质量和层次迫在眉睫。
一、系统的用户与权限划分
系统用户包括非正式学员、正式学员、教师、学院管理员、审核员、报名处、领导、系统管理员。非正式学员通过网站浏览班级信息、相关政策等,可以在网站上注册成为学员,在网站上报名相关课程。正式学员是已经交费报名某课程的学员,可以查询自己的报名信息、班级信息及成绩等。教师可以提交班级申请、管理班级学生,学员管理员可以申请项目、审核教师提交的班级,审核员对项目、班级申请进行审核,报名处负责网上报名和现场报名的处理与统计。领导可以查看项目统计、财务统计等。系统管理员负责用户与权限的管理,维护系统的正常运行。
每个用户登录只能查看与自己相关的信息、使用授权的权限。例如非正式学员只能在线报名,教师只能操作自己申请的班级,查看自己学院的班级信息,报名处只能查看已经开课的班级。系统权限包括功能权限与数据权限,系统管理员通过后台管理模块根据角色进行设置。
二、系统的架构体系
系统分为外网与内网两大部分。外网主要用于相关培训政策与信息的、网上报名等,内网主要用于内部管理的实现。因此系统采用B/S(浏览器/服务器)架构,方便系统的维护与用户的访问。内网的班级信息等将自动地在外网更新,内外网使用的是同一个数据源,而且在功能上有较大的重复,在底层设计中可以共享对象模型和功能组件,因此系统体系结构可以采用SOA的架构体系。如面向服务的体系结构(service-oriented architecture,SOA)是一个组件模型,它将应用程序的不同功能单元(称为服务)通过这些服务之间定义良好的接口和契约联系起来。接口是采用中立的方式进行定义的,它独立于实现服务的硬件平台、操作系统和编程语言。这使得构建在各种各样的系统中的服务可以以一种统一和通用的方式进行交互。
在本系统中,将项目、班级、学员、课程、教师等对象作为数据模型,组件模块包括项目管理、班级管理、课程管理、学员管理、系统管理、教师管理、统计报表等模块,各模块相互独立,采用松耦合的关系,系统服务与接口提供各类业务功能的Web服务,客户端与其他系统通过这些服务接口实现与服务器端的数据交换。
J2EE和.NET平台是开发SOA应用程序常用的平台,本系统采用.Net平台开发,数据库采用SQLServer,服务接口采用WCF,Windows Communication Foundation(WCF)是由微软发展的一组数据通信的应用程序开发接口,集合了几乎由 .NET Framework 所提供的通信方法。客户端采用富客户端技术,富客户端技术有Ajax、Flash、Silverlight,在本系统中因为采用.Net平台开发,考虑到Flash与Silverlight需要安装浏览器插件,所以外网客户端采用Ajax技术(不需要浏览器插件),内网采用Silverlight作为客户端插件。Silverlight是一种新的Web呈现技术,借助该技术,能实现内容丰富、视觉效果绚丽的交互式体验。
总之,系统采用SOA的体系架构,保证了系统的扩展性、稳定性,能方便的与其他系统集成,客户端采用富客户端技术,使系统的操作保持顺畅,有良好的人机交互体验。
三、系统功能模块
该系统主要功能如下:
培训项目管理:培训项目(例如计算机、英语等)由各学院申请,继续教育学院管理员进行审核,审核通过的项目对其设置项目编码。实现项目申请单的填写、编辑,项目的申请、审核,基础项目管理等功能。
培训班级管理:班级由学院教师提出申请,学院管理员进行审核,班级信息包括班级名称、办学时间、班级招生简章、办学地点等,部分内容将在网上公布。班级状态有班级申请、班级审核通过与未通过、班级开班、班级结班等。实现班级信息的录入、审核、开班、结班、班级信息的导入导出等功能。
学生管理:查询班级的学生信息、班级学生收费情况、学生证书管理、成绩管理等。实现学生信息的批量导入导出、学生资料发放、学生成绩管理等功能
报名管理:实现网上报名处理与现场报名处理,实现报名证书的打印、发票打印,报名统计等。
教师管理:查看教师个人信息、教师相关的班级及班级学员。
统计报表:实现报名统计、项目统计、财务统计等功能。
系统管理:实现用户管理、角色管理、系统日志、系统参数设置。
信息:培训相关政策、开班班级信息、会员注册、会员在线报名、新闻与公告等。
四、系统使用效益分析
该系统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对系统需求细致的分析,整体架构采用先进的SOA体系架构,经过实际的运行,各部门、各用户能快速的使用本系统,目前已经全面推广到一些学院。
通过该系统,能规范培训项目与课程的相关内容与管理流程,设置符合市场需求、满足被培训人员需求的优秀课程,对新设的课程内部审批通过后,能够及时地到网站上,并且能够通过多种通讯方式到相应的学生中,使学生能够及时了解课程信息、培训动态等。学生一旦缴费成为正式学员后,可以通过该系统查询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相关资料。
因此使用本系统有利于节约人力成本,提高工作效率;有利于对成人教育教学进行资源整合,实现信息共享;有利于保持沟通通畅、加强过程管理,实现教学管理的规范化、科学化、制度化。有利于教学管理人员转变观念、端正工作作风、提高业务水平、增强个人素质,保证成人教育教学管理工作的良性发展,促进成人教育管理整个系统的完善。
五、系统前景
本项目涵盖培训课程设置与管理、学生管理、信息、课程评价等丰富内容,另外还可以根据用户实际需要推出新的应用模块,因此高等教育、高职教育、民办培训机构都是潜在的用户,目前就义乌各类针对成人教育的社会培训机构已达100多家,全国各地更是有大量的培训机构,因此该项目应用前景广阔。
参考文献:
[1]江一平.成人教育教学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构想以苏州科技学院为例.《继续教育》 2010.10.
[2]李晓飞.基于SOA的软件体系结构的研究.《计算机与现代化》,2007.11.
[3]张道海.基于SOA的企业系统架构研究.《中国管理信息化》,2008,24.
[4]谭淇.基于WCF服务框架与silverlight的Web应用研究.《计算机与现代化》, 2011,1.
[5]吴华光.C/S和B/S相结合的成人教育管理系统的研究.《五邑大学学报》,2005.
关键词 职业教育;实训基地;教育培训
中图分类号:G712.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489X(2012)27-0139-03
Training Base Construction and Characteristics of Education and Training Research//Liu Zhenhe
Abstract In this paper, advanced vocational education personnel training philosophy, the method of combining theory and practice, and discusses the functional orientation of the campus chemical training base, to explore the multi-functional chemical training base construction mode as well as education and training characteristics of the Four in One provides a theoretical basis and guarantee for the construction and operation of the training base.
Key words vocational education; training base; education and training
Author’s address Tianjin Oil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Tianjin, China 301607
化工高职院校校内实训基地建设是当前高职教育发展过程中必须要解决的问题,通过高职院校化工技术类专业实训基地建设的典型案例,运用先进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理念,明确化工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特点和目标以及校内化工实训基地的功能定位,结合化工企业实际岗位技能需求,以HSE(健康、安全、环保)建设理念,确定“实训、实验、技能鉴定、技术研究”四位一体的多功能化工实训基地建设思想,实现技术上先进,集专业教学改革、实训、技能鉴定、培训、技能竞赛以及生产与技术服务为一体的实训基地建设目标。
1 校内化工实训基地的功能定位
准确定位校内实训基地的功能,有助于把握基地建设的正确方向。校内化工实训基地功能定位应该是同时具有实训、实验、技能考证、社会培训、技术研发、技能比赛、成果展示等功能,实现技能培训、评价与职业能力的学习能力的培养,并把人才培养和社会服务结合起来,发挥学校资源的最大化效益。
1.1 实训基地的实训、实验功能
实训、实验教学功能是校内实训基地的主要功能,也是基地建设的根本目标。校内实训基地为此应提供高技能人才培养必要的教学条件,跟踪行业高新技术,完成其生产与实训融合的教学功能。在当前高职教育教学改革的趋势下,其教学功能可以细分为承担生产性实训任务、实施行动导向教学方法、参与实训教材开发以及训练学生职业素质等具体的子功能。
实训功能是指实训基地与实训装置具有通过实际训练培养职业技能,通过反复的技术实践学会“怎么做”的功能,训练动手能力,实现生产装置与设备的开车与停车、故障处理、维护保养技能的训练。在故障处理能力训练中理解“为什么这么做”,通过反思式实践,培养学员能终身受用的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满足学员发展的能力需要。实验功能是指实现理论验证、实现技能操作中工艺参数设计准确性的验证与评价,实现实验能力、科研能力的培养。
1.2 实训基地的技能考核、考证功能
技能考核、考证功能是基地教学功能的延伸。校内化工实训基地应具有分级培训、分级考核鉴定取证功能。把职业资格证书的获取用于评价和考核实训教学的效果,按照职业资格鉴定的具体要求,建立与实训项目相对应的试题库和考核办法,按要求进行训练,面向学生和社会开展职业技能考证服务。实现因人施教、因材施教、因人考核,扩大实训装置的适用人群,满足用人单位对不同岗位职业能力的要求。
1.3 实训基地的培训和技术研发功能
校内化工实训基地的培训功能是对基地开放资源、增强辐射能力的基本要求,是基地社会功能的具体体现。高职院校通过开放基地资源、创新社会培训教育教学方法,完全能够承担起面向其他院校学生、职业学校教师、企业员工、下岗转岗人员的以职业能力培训为主的各类社会培训。技术研发功能是促进产学研相互结合、服务区域经济的重要体现。良好的实训场地、先进的设备以及多学科、跨专业的“双师型”师资队伍,为技术研发提供了平台。
1.4 实训基地的技能比赛和成果展示功能
技能比赛、成果展示功能是提升基地文化内涵、促进校企文化互动的重要途径,学校利用校内基地的建筑空间进行软环境的精心设计,并为学生作品、教师科研成果以及企业产品搭建成果展示平台,同时通过举办技能比赛、学术讲座、企业与技术论坛开展学术、文化交流,促进校企文化互动,体现高职校园文化的职业性。
2 满足全方位、整体性技能训练的实训室方案设计
继续教育课程设置培训细节管理目前,教育培训行业发展速率大幅度提高,高校继续教育模式被广泛接纳、认可。调查结果表明,继续教育事业中的高校培训正在逐步商业化、职场化,更加趋向于产品化、标准化以及精细化发展。未来,如何发展继续教育高校培训的新模式值得深入探索与深究。
一、满足市场需求,全力开发课程
(一)课程设置系统更加多样
高校培训,最核心的竞争点就是课程设置系统。在继续教育中,如何设置培训的相关课程,都是由整个师资团队决定的。教师们有效地针对不同个性的学员抑或学习进度不一样的学员来设置课程,尽量多样化。各类课程项目间又紧密结合、环环相扣、承上启下、首尾呼应,在一定程度上使之成为完整的一个社会培训教育系统。结合继续教育本身的特点及学生学习习惯、个人性格,教育培训高校积极创新课程活动,较常采用的教学方式有案例式、情景对话式、场景模拟等,这样的话,就能凭借课程项目的多样化及课堂形式的个性化,积极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无限未知需求。
(二)班次设置体制更加灵活
设置科目班次时,高校继续教育模式也应变得更加灵活,积极满足学员的实际需求,分别制定早班、晚班;抑或是工作日班、周末班;有特殊教学要求的学生就可以报名“一对一”,还有小班、大班,这样的话,学员就能按照自己的时间来安排课程的学习。对于那些可能已经步入职场的学员来说,可谓是工作学习两不误。就那些没有时间本人进入课堂参加培训的学员,针对性地利用多媒体技术,实施在线远程教学,这样的话,就可以让学员自由掌控课程学习的进度,充分利用教学时间,提高学习效率。
据调查,参加继续教育的学员可自由支配安排的学习时间总是有一定的局限性。因此,45.8%的学员会选择周末班培训,而20%有可能只是利用计算机在线学习,还有约18%进行晚间学习,剩余选择脱产培训。由此可知,在设计规划课堂班次这方面,教育事业可多多借鉴高校继续培训这类做法。
(三)培训成品更具特色魅力
现阶段,因为教育机构种类越来越多,市场规模越来越大,随之,竞争势头也是越来越激烈,培训成品的种类划分也越来越细致、深入。就事实来说培训机构的规模跟品牌等竞争力,大多数小型的私人的机构远远比不上老牌机构,始终是劣势地位。那么高校培训在教育界中,应认清自身特色,直接定位发展,尽可能地放大特色优势。举例说明,在英语教学市场中,新东方通常独占鳌头,除此之外,还包括一些发展前景良好的培训机构:迪斯尼外语主要是针对婴幼儿做早教工作,并且推出的是一对一外教专业贴身服务教学,新航道则侧重于出国前的一系列培训,华尔街也是高端的精英职场教学,还有很多小语种市场教学、财会在线教学等,种类繁多,在一定程度上来说,高校教学尽可能地满足了所有学员的要求,可谓各取所需、各获所得。
二、完善管理社会培训的细节,使服务更加人性化
就管理服务这方面而言,高校培训可谓是奇招百出,尽可能地显得人性化。
就调查结果来看,继续教育在开始对学生展开培训前会提前对学员个性做一定的了解,从而规划学员学习进度,并实时高度关注;另外,培训机构还为学生构建良好学习氛围,每个班除了课程讲授的老师,还有关心学员生活的班主任,他们的工作通常如下:譬如冬天上课前将暖气提前打开,将水瓶打满热水,让学生一到教室就感觉到温暖,天气不好时发信息提醒学生上下课的路上注意安全,不定期回访学员,了解学习进度等。另外,目前大部分高校培训都开展联谊沙龙,利用多媒体进行交流,譬如QQ群、微薄、微信之类,这样的话,学员有任何问题,都能及时得到解决。继续教育相关培训机构的工作者应该积极关注细节之处,让上课学员享受这样的学习环境,感受到培训服务工作更加人性化、贴心舒适,理所当然地,就成为了机构的忠实粉丝,并会积极推荐给其它需要的人。
因此,只有遵循市场规律,积极满足消费者多样化的需求,主动去面对挑战,面对竞争,克服困难,才能一路“赢”到底。由此可知,继续教育相关从业人士应积极做出改变,掌握机遇,直面挑战。
三、强化师资团队名气建设力度,增强竞争优势
就一个培训教学高校来说,师资力量才是主力,是核心的资源力量,同时也是同行竞争的重点。通常情况下,继续教育相关培训课程都会重金聘请一些名师讲解,花费再多也是在所不惜。比较常见的现象就是,高校总是挖空一切心思突出每位培训机构老师的优势特性,塑造他们成为名师,请名人来讲课。比如网上转载量高的某名师名言、漫画图片、视频、对话、外号等,在一定程度上这些都是学员间的流行话题,这样的影响力,引来众多追随粉丝,可大幅度提升老师的名气。就事实来看,这些其实就是那些高校继续教育宣传推广自身的一种手段罢了。就现社会,名师效应其实是显而易见的一种现象,当各大名师汇聚一堂,就给培训机构提供多元化、各方位的教学途径、模式,在一定程度上高效地提升了整个培训机构的教学质量,并在继续教育行业中处于良好的竞争地位,赚足口碑,这样的话,不但降低了机构宣传的花费,还事半功倍地推广培训机构,让他人关注、熟知。
当然,整个师资团队中,仅仅只有少数几个名师显然是不够的,就继续教育培训的未来展望来看,人才的挖掘、储备是关键,决定着整个师资团队的质量水平。想要确保师资团队的整体素质品行优良,筛选人才这一环节管理尤为关键。现社会,继续教育的高校培训通常都有适合教学的一套教师人才筛选系统,这样的话,不仅要求专业职能素养较高,还要求教师个人品行、教学风格、人际关系都需严格考核、审查,如假设试讲时,如果老师根本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不能被学生强烈认定的话,肯定是一名不合格的老师。当前高校培训通常采用双教师管理,一边培养专业教师积极深造,一边吸纳优秀、获有良好口碑的兼职老师,积极直接带动整个高校继续教育的知名度。总而言之,就是一种互补优势、取长补短的做法,在一定程度上可促进整体教学质量的提升。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新时期教育行业中,继续教育社会培训开展的新模式所面临的挑战较大,同时伴随着无限的机遇,同时面临着机遇和挑战。在未来的日子里,应积极创新,调整机制,吸收国内外成功经验,尽可能地完善继续教育高校培训,从而最终达到高效、快速发展的目标。
参考文献:
培训载体的选取
参与培训的对象是同一单位中不同部门、不同专业工种、不同年龄、不同文化层次的专业技术人员或管理人员。他们具有丰富的工作实践经验,缺少实训教学培训实践。如何选择一个合适的培训载体,成为了本次教学设计的难点和关键点。
初次载体选择,我们选用了“电缆架设案例”,意图以电力行业最普通、最熟悉工种实训教学培训来指导学员。经课题组演示测试和讨论认为:该案例专业性强,不能在培训中演示与实施,且管理类、技术类等人员难以接受。第二次载体选择,我们选用了“驾驶员培训案例”与“厨师培训案例”。这两个案例的选择具有普适性,能在学员中形成共有话题,培训氛围很快能形成,学员能在讨论中建立实训教学流程、提出各环节注意事项。实践结果表明,培训有效果,能形成共鸣。但是,培训局现于空谈,没有形成实践,学员也不能真实体会到自已面临实践的问题。另外,该案例主要反映的是个体培训,缺少团体配合。
针对初选载体的讨论与实践,我们选用“七巧板拼图”游戏作为教学载体。该游戏适合不同年龄、不同工种,不同岗位的学员;占用时间少、难度小、可拓展性强,具有创新性,能结合到生活与生产中;材料消耗经费少,容易准备,占用场地小,便于在课堂上开展;教学过程中有学员动手、教学演示、成果展示;可个人完成,也可团体合作,并能进行作品分享。
基于行动导向的任务设计
本次培训任务设计是以三次剪纸游戏为载体,以行动导向为指导,以学员体验实训教学过程为目的,通过讨论与总结分析实训中的现象为手段,从而提高学员培训教学能力。任务实施流程充分体现实训教学各环节,任务中有意设置障碍。任务难度由简单到复杂,任务工艺要求由模糊到具体,任务思维由混乱到规范到创新,任务实施流程由不完善到合理,任务组织由个体操作到团体协作。有安全事项、操作步骤、工艺和质量标准,有操作示范和总结点评。基于行动导向的任务设计详细见表1。
基本行动导向的培训实施
培训实施中结合培训目标,以七巧板拼图剪纸游戏为载体,不断提升任务难度,进行行动导向设计,从学员体验中发现实训教学中存在的现象,找出实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从分析和总结中提炼出实训教学流程,实训教学组织、指导、演示方法与技巧等,从而提升学员实训教学能力。
第一步,聘用观察员。从学员中挑选2名观察员,通过观察员对任务实施过程的观察与发现,找出实训教学过程中的教学现象,提出改进意见。通过学员的自我发现,更能体现实训教学组织与指导的关键点,具有说服力。
第二步,实施任务,进行实训教学指导。指导过程中提示安全事项及注意事项,收集学员意见,指出操作不规范的地方,提示实训教学中的一些必然现象。
第三步,单个任务实施后的总结分析。每完成一个任务,首先由观察员总结观察到的现象,并对形成原因和改进措施进行分析;然后由学员补充分析;最后由教师点评分析。
第四步,实训教学总结。小组分别对3次实训任务教学设计的优劣、实训教学中的指导方法、实训教学组织等进行讨论,形成实训教学流程,并进行课堂分享。最后由教师进行点评分析。
培训实施中的现象与启示
通过多次培训教学实施,我们对培训过程中的现象不断进行观察和分析,将现象展示给学员,总结并启发学员分析实训教学中采取的应对措施,从而达到培训目标。现将任务实施过程中的常见现象与实训教学启示见表2。
培训实践中设计了3个不同任务,每个任务的培训目标不同,培训组织形式也不相同。任务一培训目标不明确,学员不能获得预期能力培养。任务二培训目标单一,只解决了具体能力培养。任务三培训目标多样化,以团体能力培养为主要目标,在完成个体能力发挥的同时,也培养了团体协作精神。任务二和任务三的组合,或更多形式的组合,可以适应于不同能力培养目标。实践证明,当培训任务一定时,我们应根据培训目标、培训对象以及培训条件的不同,设计不同的培训组织形式。
培训流程要清晰
从3个任务实施过程看,一个清晰的培训流程可确保培训顺利实行。从实践中我们可以看到主要培训流程是:阐明培训目标、明确培训任务、讲解分析理论、作好操作演示、说清安全注意事项、发放工器具材料、作好实训指导、回收作品、回收工器具材料、进行分析点评、清理作业现场。以上是课程开始后的过程,可视具体情形进行调整,如当任务复杂时,可进行边演示边操作,然后反复练习,这时就需要提前发放工器具材料,同时在操作过程中讲解安全注意事项。在课程开始前,我们还有隐性工作:明确培训目标、分析培训对象、确定培训任务、设计培训方案、落实场地设备、准备工器具材料、测试培训任务、制作质量评分标准等。往往在我们培训实践中会有意无意的忽略其中某些环节,这样可以省心省力,但却会导致培训效果下降,培训目标达不到。
培训指导要筹划
通过本次培训实践,我们有意在任务中设计缺陷,并在指导时明确指出学员存在的错误,以示范方式让学员明确指导方式和收效。首先,培训指导要有依据和规划,即根据培训目标及评价标准,确定培训指导的重点和关注的细节。第二培训指导中要特别注意安全事项,安全事项在任务开始前应交待清楚,任务过程中要时刻留心和不断提醒,任务结束后要总结反思,同时还应有必要的安全预案。第三,培训指导时除依据评价标准,发现不良现象及时改正外,还应发现表现优秀现象并予以及时示范。
回顾总结要及时
一、兼顾两个需求
基于对培训需求的分析,中小学教师培训项目的目标定位,即对拟通过培训解决的问题进行汇总、诊断,并使之具体化和可操作。具体而言,中小学教师培训须兼顾两个需求。其一,选送学校的组织需求,即学校根据国家基础教育改革发展的趋势、区域教育发展的需要和本校教育教学改革的现状,提出的培训需求。这一需求往往着眼于本校教师队伍的整体建设需要和岗位需要,是显性的、外部的,并期望立竿见影,具有明显的功利性。其二,参训教师的自身需求,即参训教师根据自己的工作、个人发展和个人生活等需要提出的需求。相对于学校的组织需求而言,参训教师的自身需求往往是隐性的、内在的。
学校的组织需求与教师的自身需求之间既存在交集,又存在差异,因此,在培训目标定位上,需要兼顾学校的组织需求和教师的自身需求,以提高培训的实效。
那么,如何获取培训需求?关键在于问题的归纳与提炼。一般而言,送训学校会直接向承训方提出自己的组织需求。而参训教师的需求,来源于两个渠道:一是以往同类班次或类似班次的经验,二是直接的问卷调查,即培训实施前,对所有拟参训教师发放问卷,请其简明扼要地列出自己希望通过培训解决的2至3个问题,不需要进行解释与论证原因。承训方通过对问卷的回收、统计和分析,就能发现拟参训教师共同关心的问题。其中,存在共性的问题将在设定培训目标时被考虑;而个性化的问题,将被纳入培训过程,并进行结构化研讨,最终进入备选题库。在确定参训教师需求时,需要充分关注参训教师的年龄、教龄与学历、教学经历以及所获荣誉与奖励,以便系统地分析、判断其关心的问题是否客观、真实。
二、设计有所侧重
基于对培训需求的分析,培训方可以快速、准确地确定培训目标,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培训环节的设计。具体包括:选择培训模式、设计培训课程模块、确定培训师资构成、选择培训方法、设计教学路径、实践考查路径以及确定相应的教学与后勤保障等。其中,培训模式的选择最为关键。与其他行业培训不同,中小学教师的职业特点决定了可供选择的培训模式相对较少,一般而言,综合类教师进修班主要有“专题培训模式”(围绕教育教学中的某一内容展开)和“分类培训模式”(按照学科分类进行)。客观地说,前一种模式更适合学校自主组织的单独培训,后一种模式比较适合“国培计划”和教育行政部门组织的区域中小学教师培训。可见,培训的设计必须有所侧重。
此外,在课程模块和师资构成方面也应有所侧重。一般而言,中小学教师培训课程模块应包括学科素养(含学科前沿与科研等)、教学方法(含教案撰写和媒介应用等)、班级管理和知识拓展等四个基本模块。各个模块的大小比例(课程与研讨数量)应根据选送学校的需求和参训教师的实际教学能力来确定。从中小学教师队伍的现状看,学科素养和知识拓展等模块的比例应逐渐加大。
还有,根据我国基础教育的教学特点,在培训师资构成上,应以拥有丰富基础教育一线教学科研经验的区县教研员、重点中小学骨干教师和校长为主;邀请高校和科研院所专家的比例应控制在一定范围内(不超过40%为宜)。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也可吸纳少数跨行业师资(如企业高管)作为有益补充,从而努力做到拓宽视野,启迪思维。
在培训方法的选择上,应突出结构化研讨等互动形式。具体而言,培训组织者可围绕每个项目的具体定位,富有针对性地设计一些研讨主题,再通过一些结构化研讨方法(头脑风暴法、团体列名法、鱼骨刺图法、六顶帽子法和优劣势分析法等),让参训教师主动、积极地参与到研讨中来,从而促使他们在学习中研讨,在研讨中学习。根据培训时间,一般可安排2至3次结构化研讨活动,并依次达到查找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目的。结构化研讨的优势在于实现培训者与参训教师的平等交流,即培训者作为“培训的设计者、引导者和管理者”,通过组织、诱导和催化,促进参训教师自省、反思与行动,以激发参训教师的潜能,从而达到最佳的培训效果。
三、提升培训价值
摘要:本文旨在对如何培养企业兼职教师、兼职教师师资库建立与维护、聘任和管理兼职教师以及开展相关教学活动进行可行性论证和制度构建,为建立符合企业自身实际的兼职教师培训机制提供思路与建议,推动企业教育培训工作创新发展。
关键词 :企业员工 人力资源 兼职教师 培训机制
一、企业兼职培训教师和兼职培训教师机制的概念
企业兼职教师是指具备一定的理论知识和实务技能、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能够对企业员工进行教学、授课和培训的特定人员。企业兼职教师不同于企业人力资源部工作人员,首先,他们在某一业务领域具有深厚的理论功底和丰富的实践经验,属于专家型人才或业务骨干;其次,具有一定的授课经验和能力,具备从事教学任务的基本素质;第三,以兼职的形式出现,利用业余时间担任教学任务。
企业兼职教师制度,是指对兼职教师进行选拔、聘任、培养、管理并对其从事教学任务进行管理和保障的培训机制。
二、兼职教师制度的产生背景
企业兼职培训师制度,是企业培训机制创新的必然产物,利用内部人才资源解决师资问题,通过选聘业务专家、优秀员工从事教学工作,对人才资源进行规范管理、合理配置、科学使用,解决培训工作中最为关键的“人”的因素,通过发挥人才优势推动培训工作深入开展。
三、推行兼职教师制度的现实意义
1.推动企业教育培训改革创新。兼职教师制度,是对企业培训师资模式的有益探索,通过加强内部师资队伍建设,把长期积累的宝贵经验和创新成果传授给更多人,带动员工共同提高业务能力和综合素质,是一条有效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的捷径。
2.培养高素质专业化人才。一流的业绩源自一流的员工队伍,要实现企业竞争力明显提升的目标,必须依靠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员工队伍来完成。聘请兼职教师从事企业教学、培训和科研工作,就是要充分发挥优秀人才的引领带动作用,通过传授知识和经验,使更多的员工激发斗志、早日成才。
3.实现教学资源效益最大化。企业兼职教师来源于企业一线,他们既是教学人员,又是业务骨干,掌握着业务工作中的热点、难点问题。他们的理论不仅来自于书本,更产生自实践,可以较好地实现理论与业务实践的对接,对实现教学资源的效益最大化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4.节约公司人力资源成本。开展员工培训时,既要考虑培训效果,也要注重培训效益。聘请外部教师为员工授课存在成本上的问题,一是授课费问题,聘请著名的培训师,授课费十分高昂,请不知名的培训师,授课费用虽低,但又达不到培训效果;二是时间成本问题,邀请外部人员授课,需要与培训师进行反复沟通,商定授课主题、时间、场地等,时间成本高。而聘请企业内部兼职教师为员工授课,既节约培训经费,也方便确定授课主题及授课时间,效率高、费用低。
四、建立企业兼职教师培训机制的主要步骤及可行性探讨
1.分析、统计、评估优秀人才。要对员工队伍状况进行全面摸底评估,掌握符合担任兼职教师条件的人员情况。在确定兼职教师的人选时,要坚持多元化原则,其范围不仅包括具有丰富工作经验的资深员工、业务专家,也包括具有丰富管理经验的管理层人员,最大程度地吸纳理论功底好、实践能力强、具有教学经验的人才进入兼职教师人选范围。兼职教师需要具备以下五种能力,一是培训项目开发能力。兼职教师应是一名优秀的项目开发者,有前瞻性的培训视野,具备自行开发培训项目的能力。二是课程设计能力。兼职教师是一名优秀的课程设计者,在培训项目的总体架构下,根据已有培训资料和场地、时间安排等情况,结合受训者年龄、职务、学历、专业背景等特点,设计出操作性强的课程。三是实际授课能力。兼职教师是员工的教师,他们不仅应掌握扎实的教学理论功底,还应具备相应的授课能力,包括语言表达能力、现场应变能力等。四是评估分析能力。兼职教师是客观理性的分析者,授课结束后,能够开展分析评估,对自身的授课内容和形式做客观评价。五是总结和改进能力。通过对课程评估的反馈,及时发现授课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分析成因,进行针对性改进,切实提高授课质量。
2.确定兼职教师准入标准。兼职教师承担着繁重、专业的培训任务,这对其自身的能力素质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因此,企业兼职培训教师需要一个准入标准。笔者认为,可以参照国家对企业培训师资格认证来解决这一问题。2003年,国家有关部门开展了企业培训师职业资格培训、鉴定试点工作,经过多年实践,已形成了较为成熟的企业培训师制度。企业可以根据实际需要鼓励优秀员工参加企业培训师资格考试,考试通过后获得由劳动和社会保障部认证的企业培训师资格,初步具备成为兼职企业培训教师的能力条件。
3.筹备成立兼职教师师资库。要研究制订兼职教师师资库建设管理办法,对师资库的人员组成、兼职教师产生程序和主要职责进行明确,最终建立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的兼职教师师资库。师资库主要由公司领导、业务骨干、资深员工组成,被聘任为兼职教师后不脱离原工作岗位,以兼职的形式承担授课讲学、业务交流等任务。
4.收集员工的培训需求。人力资源部要提前做好培训需求调查工作,全面了解不同层次员工的培训需求,通过对培训需求的分析、整理和分类,明确培训工作的主要任务和工作方向,并及时将情况向兼职教师进行反馈,力争使培训工作贴近员工的实际需求,增强授课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5.结合培训需求制作课件,进行针对性授课。兼职教师在充分了解员工培训需求的基础上,针对员工最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制定教学计划,确定授课主题,准备授课材料及课件,将课件汇总制作成“学习套餐”后进行公示,供全体员工选学,实现以员工的实际需求为导向开展培训工作的目标,激发员工的学习积极性。
6.评估授课质量,及时改进工作。为准确掌握教学效果,兼职教师在授课时要注重开展教学质量评估工作,请学员对实际效果进行评估。对于教学优势要及时进行推广,扩大培训效果;针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要及时分析原因,研究对策,改进教学水平。
五、建立企业兼职教师培训激励机制
兼职教师在从事本职工作的同时,承担着额外的教学任务,付出了较多的时间与精力,因此,人力资源部要完善相关激励措施,提供有力保障,使培训教师能够积极主动地从事教学任务,同时激励更多的优秀员工加入兼职教师队伍。
1.确定兼职教师的薪酬标准。人力资源部要根据实际情况为兼职教师提供相应的经费保障,一是在需求调查、制作课件、开展教学时的必要支出,二是支付适当的授课费用作为报酬,以体现对培训教师劳动成果的尊重。
2.为兼职教师升职、评优创造条件。对于在员工培训方面发挥重要作用的兼职教师,人力资源部要根据其工作表现和教学贡献,结合公司对其工作成绩的认可度,综合评价其工作绩效,在职务晋升、年度评优等方面予以优先考虑,以体现公司对优秀人才的重视。
3.畅通与兼职教师的沟通协调机制。人力资源部要与兼职教师建立高效畅通的联系机制,如及时向教师反馈员工的培训需求、工作中需着重提升的能力短板等,以便开展针对性的课件设计,为教学工作提供有利条件。
总之,要通过探索建立企业兼职教师培训机制,充分发挥优秀员工的引领带动作用,不断增强培训的科学性、针对性和实效性,为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员工队伍发挥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中国职工教育和职业培训协会组织编写.企业培训师培训教材[M].新华出版社
[2]李莎.企业兼职教师培训的实践探索[J ] .江汉石油职工大学学报,2003(1)
[ 3 ] 刘敏, 纪新君.企业兼职教师队伍选聘和管理[ J ] .现代企业教育,2006(8)
[关键词] 教育培训;机制;人才队伍建设
[中图分类号] R197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1)22-145-02
卫生行业是知识密集型行业,人才对卫生事业的发展至关重要。随着我国卫生事业的不断发展,医疗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如何拥有一支高素质的人才队伍,以保证医院在竞争的大潮中立于不败之地,是值得我们研究的重要课题。
1 医院基本概况
克拉玛依市第二人民医院位于克拉玛依市白碱滩城区中心,拥有床位288张,工作人员500余人,担负着白碱滩区、乌尔禾区及周边近6万人口的医疗保健任务,是一所集医疗、教学、科研、保健、康复为一体的国家二级甲等综合性医院。近年来,医院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有计划地选派人员参加各类教育培训,每年派外培训人员约150余人次,参加院内自行组织的基础培训约400余人次。但由于机制不健全等因素的影响,使教育培训工作在提高人才队伍素质方面没有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健全的教育培训机制,是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的有力保障。
2 教育培训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2.1 对教育培训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够
首先,领导干部在思想上没有充分认识到教育培训工作的重要性,把精力主要集中在提高科室医疗质量、提高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上。同时,由于工作繁忙、人员及经费紧张等原因,使教育培训工作被忽视。其次,科主任以满足当前工作需要为重点,为保证科室全年工作量的圆满完成,对科室派外学习人员进行压缩,缺乏对人才队伍建设重要性的认识。第三,一些人员对参加培训的目的认识模糊,认为有了一张文凭可终身受用,不培训一样可以干好本职工作,特别是对短期培训表现明显,认为培训只是为了舒缓工作压力。因此,学习积极性不高,处于被动状态,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2.2 培训内容、方法与实际应用脱离
医院对所制定的培训项目没有很好地进行评估,使培训内容过深或过浅,与解决实际工作中的问题脱节,没有发挥出培训在提高素质、解决实际问题上的作用。
教育培训的方式过于单一,不够灵活,教学的互动性不强。传统的培训模式主要以培训师单向传授知识、技能为主,学员的角色是被动的,培训效果停留在“知”这一层面[1]。参加培训人员只是听、记、讨论,被动地接受,缺乏与绩效考核及实际应用的有机结合。
2.3 教育培训工作程序不顺,使培训工作处于被动状态
医院原来对培训工作没有一套系统的管理机制,专业技术人员的业务培训,由医务处负责选派,而其他方面的培训由相关部门及组织人事科负责;在培训内容、人员及方法等方面又缺乏相互沟通,导致教育培训工作出现多头现象,管理较混乱,有些项目出现重复培训,而急需培训的项目又没有得到及时的培训,不能满足实际需要。同时,培训资源也得不到有效的整合,致使有限的培训经费得不到合理应用。
2.4 缺乏有效的激励和制约机制
医院一般在送员工培训方面比较积极,但在员工培训完毕后如何使用方面,却缺少后续的有效管理机制[2],使参训人员没有压力感与紧迫感,认为参加培训和不参加培训一样,学和不学一样,培训前与培训后的工作内容没有改变,没有体现出培训的实效及学以致用,从而导致学习的动力不足,积极性不高。
3 完善教育培训机制的措施
3.1 领导重视,把教育培训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
教育培训工作是落实以人为本的重要保证,是提高队伍素质,促进医院发展的重要环节[3]。医院把教育培训工作纳入到重要的议事日程,根据以往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制定出由党委统一领导、组织人事科主管、相关业务部门分工负责的管理模式。按照“优秀人才优先培养,重要人才重点培养,紧缺人才抓紧培养”的原则,制定出细致全面的教育培训发展规划。同时相关职能部门并对教育培训工作全过程进行检查、督促、考核,从而使医院的教育培训工作程序趋于完善。
3.2 加强针对性和实效性,坚持培训与实际相结合
人才培养必须符合医院长远发展的方向[4]。医院要求各科室年初根据实际需求及科室的发展规划,有针对性地提出培训项目,医务处及组织人事科对全院的培训项目进行综合审查,制定出全年的教育培训工作规划。在运行过程中,根据具体情况随时调整培训内容。注重理论培训与专业知识、岗位技能培训齐抓并举,利用短期培训与长期培训相结合,院内培养和院外培养相结合,采用请进来、送出去的培训方式,初步形成了以需求为导向,实行组织按计划调训与个人自主参训相结合的教育培训运行机制。
3.3 拔尖人才与全员培养平衡
医院在培养重点和培养层面上,开辟各种渠道,既重视对优秀人才、拔尖人才的培养,同时也注重全员素质的提高,在全院范围内,加强临床工作人员规范化教育培训,对临床技能进行有目标、有标准、按照规范程序的系统培训[5]。使工作人员的基础业务能力得到巩固,促进了医院的稳定发展。
3.4 加强管理,建立健全教育培训制度
医院把培训纳入管理程序。教育培训工作由组织人事科统一管理。各业务部门对于外出培训人员,按照管理权限和医院有关管理制度,报经主管部门审定批准,并坚决执行培训项目申报审批制度,消除了以往教育培训的多头现象,形成了由组织人事科一个口子出的管理模式,使教育培训工作走向规范化、制度化[6]。同时,使培训经费集中管理,合理使用,加强了监管力度,保证了高层次复合型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教育培训经费的投入。
3.5 建立有效的考核与激励机制
为进一步提升员工的工作主动性,医院完善了教育培训考核与激励机制,进行强化考核,竞争上岗,动态管理。实行目标责任考核制度,培训结束后员工制定相应的工作目标,并与医院鉴定考核责任书,在一定期限内开展和完成有关工作,对未完成者,视为培训不合格,给予相应处理,并与职称评审及年终考核紧密联系[7]。对在专业上有所突破、技术引进成果显著、医疗科研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者给予奖励。将激励与约束、考核与聘用有机地融为一体,确保人才的选拔、培养、考核、使用、待遇一体化,有效地促进了医院人才队伍建设和科学技术的进步。
4 结束语
医院要发展,要在市场经济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需要有一支素质精良的人才队伍作支撑,健全的教育培训机制是提高人才素质、吸引和留住人才的基础。只有这样,才能为医院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保障。
[参考文献]
[1] 江波,张丽丽. 构建企业培训的心理场[J]. 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2007,7:42.
[2] 杨梅. 减少医院人才培训后离职行为[J]. 中国卫生人才,2008,2:69.
[3] 刘晓红. 浅谈加强医院人才队伍建设[J]. 中国卫生人才,2008,4:68-69.
[4] 程之红,盛瑶,徐德武. 管办分开下人才培养的“四轮驱动”模式及其实践[J]. 中国医院管理,2009,29(10):42-43.
[5] 朱滨海,虞海平,赵沛,等. 专科医师培训工作的实践与认识[J]. 中国医院管理,2009,29(8):21-22.
[6] 苗木. 加强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的路径选择和成效[J]. 现代医院,2009,9(2):114-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