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生态环境宣传教育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 水土保持;宣传;实践;探索
0 引言
隆化县地处华北北部,是冀北山地京津水源涵养区,县域面积5475平方公里,水土流失面积3261平方公里,占县域总面积的59.56%,属于水土流失较为严重的地区。随着县域经济的快速发展,城镇化进程的加快,水土流失问题日趋严重,协调好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之间的矛盾已变得非常紧迫。而这项工作仅仅依靠从事水土保持工作的人员是远远不够的,更需要社会的每一个成员来参与,才能将有限的水土资源保护好、利用好[1]。近年来,隆化县水务局在水土保持宣传教育方式上进行了有益尝试和探索,取得了显著成效,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和谐稳定的水法治环境。
1 隆化县水土保持法制宣传取得的成效
1.1 聚焦新兴媒体,创新宣传模式 隆化县水务局不断创新宣传平台,利用网络、电视、手机短信、微信等方式进行水法律法规宣传。每周在隆化县电视台播放“人、水、法”专题节目,开展以案说法,讲解水法律知识,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知法、懂法、守法、用法的自觉性;充分利用手机短信、微信等平台,定期不定期与水法律法规宣传短信,增加人民群众的守法意识;开通法律服务咨询热线,随时为咨询者提供法律服务。
1.2 深入一线宣传,延伸宣传触角 隆化县水务局以每年一度的3.22世界水日和12.4国家宪法日宣传活动为契机,开展丰富多彩的法制宣传活动。出动宣传彩车在县城主要街道播放水法律法规宣传录音,组织水行政执法人员在县城繁华街道设立水法规咨询站,向过往群众散发宣传单和宣传品,接受群众对涉水政策法规的咨询,组织水利技术人员,深入到乡镇村的田间地头,开展以“防治水土流失,保护生态环境”为主题的社会宣传活动,让人民群众充分认识当前水土保持的严峻形势,形成自觉关心,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1.3 开展针对宣传,掀起宣传热潮 隆化县水务局根据少年儿童、干部职工、企业经营管理人员等不同群体的特点制定不同的宣传方案。为加大对青少年法制宣传教育力度,提高孩子珍惜水土资源,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联和当地幼儿园、中学,开展主题教育活动,将保护生态环境的理念融进学生的心里;举办“大禹杯”水法律法规知识竞赛,在广大干部职工中通过比赛、考试、培训等形式开展水法宣传工作;针对企业经营管理人员,每年开展一次企业经营管理人员水法律法规方面的培训班,增加他们的水法律意识,使他们意识到保护水土资源是我们每个社会公民职责与义务,让更多的人加入到防治水土流失、保护生态环境的行列,为水土保持工作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2]。
2 隆化县水土保持宣传工作存在的问题
2.1 宣传工作表面化现象严重 通过多年的水法宣传实践情况看,就目前基层水利部门来说,由于地方财政经费紧张,法制宣传通常采用的方式无非是摆几块展板,悬挂点条幅,横幅和发放传单、宣传品等,追求片面的热闹,更多地在表面做功夫,很像是商业广告[3],使群众存在有抵触心里。而宣传效果较好的知识竞赛或法制培训等形式,因受经费制约,则相对较少开展。
2.2 宣传工作者的素质有待提高 古人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水土保持工作者应该首先树立好自己的形象,这就需要进行系统的学习和培训,不仅懂得水土保持相关专业技能知识,还应该懂得国家出台的相关法律、法规,从目前基层水利工作情况来看,比较注重专业技能的学习,而法律专业知识培训很少,学习全凭大家的自觉,达不到预想的学习效果。而执法股室中的领导干部年龄普遍在40岁以上,本身学历不高,专业少,而对于学习新知识的热情还不高,即使统一组织学习培训,也常以各种借口免于学习,从而使得法制宣传源头出现问题。
2.3 宣传心态有待调整 宣传工作者自身对宣传工作认识度不够,把宣传工作看成一种负担,许多宣传工作是为了完成领导交办的任务,为了应付差事,宣传者没有责任心、缺少责任感,同时宣传重点过于强调义务,而轻视权力宣传,向老百姓灌输最多的是:水法律、法规不准你去做什么,你违反了哪些法律条款,而很少甚至从不向群众宣传你拥有哪些权利,对于行政执法机关的哪些行为你可以进行投诉、举报,这种教育的结果是群众消极守法,对水土保持自然就带着一种抵触心理,水土保持宣传必然收不到应有的效果。
2.4 宣传的系统性、连续性不够 法制宣传工作本身是一次改变人的思维及办事方式的系统性的社会工程,目的就是要冲破中国几千年封建传统人治社会对人的思想束缚,向崇尚法律、依法治理的轨道上发展,其本质是属于意识形态领域的一次思想变革,要实现这样的目标不可能一蹴而就[4]。一直以来,每逢世界水日、法制宣传日,基层水利部门就会组织声势浩大的宣传活动,可谓“锣鼓宣天,彩旗飘扬”,一过宣传日和宣传周,宣传工作就销声匿迹,法制宣传工作搞突击,连续性不够。
3 水土保持宣传教育工作的思考
3.1 要进一步加强水土保持国策宣传教育 水土保持关系着人类生存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需要全社会公众共同参与,水土保持宣传目的不但是让人们认识和了解水土保持,而且其最终的目的是让人们自觉地加入到防治水土流失、保护水土资源的行动中来,让水土保持成为广大人民份内的事,而不仅仅是国家或某个部门的事,这就需要思想认识的深刻转变,而要达到这样的转变就需要教育,也只有通过广泛的宣传教育才能使人们对水土保持的认识从不知道到知道、从一般认识到深刻认识再到付诸行动,使水土保持成为人们的习惯,成为每个社会成员应尽的责任和义务[5]。
3.2 必须深入持久做好宣传教育工作 深入持久地做好宣传教育工作,前提条件就是拓宽宣传经费来源,舍得经费投入,为宣传教育提供源源不断的支撑,确保国策宣传教育活动常态化开展,充分认识水土保持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增强做好水土保持宣传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将水法规宣传纳入总体工作目标,断续利用世界水日、中国水周、法制宣传日等时机,大力宣传普及水法律、法规知识,将水土保持宣传教育与构建和谐社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等内容结合起来,使水土保持宣传教育真正转化为广大干部群众的自觉行动。
3.3 提高水土保持宣传者的整体素质 加强水土保持宣传教育工作重点是提高水土保持宣传工作者的专业知识和自身修为。“打铁先需自身硬”只有通过不断地学习,增加自身的知识储备,提高理论修养,拓宽知识面,才能适应水土保持宣传的基本需要。而水土保持宣传不能只停留在知识认识层面,还需要更多的培养一种大爱的情怀,正如庄子所说的天地与我同根,万物与我一体,也只有用这种爱心去保持水土,也只有用这种心态去开展工作,水土保持宣传才能做好做实。
参考文献:
[1]张福良,李青基,周兰平,徐云青.水土保持宣传教育工作的实践与思考[J].中国水土保持,2013(08):72-74.
[2]张学俭.扎实推进国策宣传教育工作 努力营造水土保持工作舆论氛围[J].中国水土保持,2010(05):5-7.
[3]乔殿新.关于建立水土保持宣传教育长效机制的思考[J].中国水土保持,2011(06):1-3.
【关键词】生态消费 社会治理
一、生态消费的基本内涵
主流话语中的生态消费可以表述为:生态消费是一种符合可持续发展要求但区别于绿色消费、循环消费、低碳消费的新型消费发展模式,它是以追求健康、和谐的生产生活方式为目标,崇尚自然和生态涵养,以适度、节约、理性、和谐、可持续消费等为特征,旨在促进自然生态的涵养发展、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资源能源的循环利用的新型消费模式。
从生态消费理念产生的思想制度背景来看,生态消费实质上就是对人类经济行为的伦理反思,进而确立“生态善治”这一理念来引导、调整和规范人类在整个自然界当中的经济行为和角色定位。生态涵养和生态消费源于对经济发展的反思,也是对经济发展的提升,事关当代人的民生福祉和后代人的发展空间,也是正确处理好“一代人正义”和“多代人正义”的终极支撑。生态消费通过“善治”进路折射出了人们返璞归真、崇尚自然、向往生态、放弃更多物质追求的价值理念,体现了从当代人生存、安全需要的“一代人正义”到为几代人、几十代人生存、安全需要的“多代人正义”的生态正义考量。
二、推行生态消费的社会治理之道
生态消费的社会治理在任何国家都是无法回避的现实挑战。生态消费的社会治理亟需相应制度的完善和法制的健全。生态消费的社会治理必须形成严格的制度规范、有效的治理体系、严厉的法治约束。
(一)完善生态消费宣传教育制度。
建立全方位、多层次的生态消费宣传教育机制,加强生态文明宣传教育,增强全民节约意识、环保意识、生态意识,营造爱护生态环境的良好风气。应该将生态消费纳入九年义务教育和政府教育或培训体系中,既要加强生态消费理念的基础教育,也要加强生态消费理念的专业教育。要针对不同年龄段、不同生活环境、不同工作领域的群体进行生态消费的法制宣传和教育,培育生态文化,以树立科学的生态消费理念来促进生态消费行为的根本转变。
(二)建立健全的政府生态采购制度。
第一,完善政府采购的生态标准。政府采购的产品必须符合生态产品的认证标准,即符合保护自然环境、维持生态平衡、节约资源能源、促进经济发展、维护社会稳定的生态消费理念。第二,建立政府生态采购的清单制度,制定层次分明、分类科学的生态采购清单,是政府促进生态消费品市场发展的重要途径和核心举措。第三,完善政府生态采购的监督机制,应该成立专门的机构或部门对政府采购的生态标准进行研读和分析,同时考察政府的采购行为是否符合生态标准,或者是否遵循生态采购清单目录;政府生态采购还需要公众们参与监督,并对其给予评价和提供意见、建议等。
(三)创新生态消费价格监管机制。
首先,由于消费者的生态消费行为受到价格高低的影响,企业在进行消费产品的定价时,一定要综合考虑各方面的影响因素,既要能体现出生态产品的独特价值,又要能引起消费者的购买欲望。其次,要完善生态消费的价格监管机制,就需要物价部门实行政府定价和政府指导价,政府还应该完善相应的政策和措施,控制过高的生态产品价格,例如对开发和生产生态消费品的企业提供财政支持和专项资金支持,或者引导金融机构对其进行信贷支持等。
(四)强化生态产品认证的社会治理机制。
首先,提高生态产品认证制度的法律权威性。应该设立专门管理生态产品的机构和部门,对生态产品的认证进行科学化规范化的管理。其次,简化认证程序,提高生态产品认证的效率,应当提高生态产品认证的专业化程度,提高管理部门的认证水平,能够尽量科学合理的简化认证程序,提高生态产品认证的效率。第三,建立方便快捷的辨别生态产品认证标志真伪的查询途径。生态产品的管理部门应当为消费者查询生态产品提供更多的途径和更加便利的方法,以确保消费者能购买到货真价实的生态产品。
三、结语
在当前,生态环境作为公共产品正在成为社会共识,把良好生态环境作为公共产品向全民提供,发展生态经济,这就亟需推进传统消费方式和社会生活方式变革,确立生态消费理念,构建生态消费模式,进一步涵养生态,释放出生态环境所蕴藏的巨大生产力和经济发展能量,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清洁发展、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推进生态消费的社会治理是整个全社会都应该关注的主题,治理的实践发展有助于社会治理的现实推进。生态消费通过对传统消费方式的不断变革,使人们的价值观念和消费理念发生实质性的转变,促使经济社会与生态涵养良性互动发展。生态消费的社会治理应当立足本土特色渐进前行。
参考文献:
【关键词】农村;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环境保护
工业化社会的到来,全球各个国家在经济迅猛发展的背景下,其所造成的生态破坏与环境污染问题越来越严重,其已经发展成世界性问题,我国自然也不例外。近年来,我国在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方面取得了巨大的进展,但农村生态环境问题却没有引起高度重视,农村生态环境问题日益严重[1]。农村生态环境问题的改善,不仅关系到农村环境、经济的发展以及广大农民群体的身体健康,同时还关系到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现。所以,从可持续发展视角下探索农村生态环境改善措施,具有至关重要的历史意义与社会意义。
1加大农村环境保护宣传教育力度
我国农村居民的受教育程度相对较低,而农村区域有关主题环保意识不足是引发农村生态环境不断恶化的重要因素。这就需要加大农村环境保护教育力度,针对有关主体进行宣传教育,切实提升农村整体的环保意识,以此来减少各种生态环境污染行为。针对广大农民群体,应当充分根据他们的受教育程度来开展宣传教育,积极利用表演、电视、广播以及讲座等方式来开展环境保护宣传教育,使得农民群体意识到农村环境恶化对自身造成的巨大危害,能够逐渐形成主人翁意识,更为主动的参与到环境保护工作中来。针对农村领导干部,应当充分考虑该地区的实际情况,在定期组织环境保护培训教育的同时,还应当定期进行考核,将环境保护工作纳入到干预绩效考核体系当中,逐步构建绿色GDP考核指标,使得广大领导干预能够意识到农村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更为积极主动的参与到环境保护有关的工作中来[2]。针对乡镇企业,由于我国当前大部分乡镇企业本身都是从小加工厂、家庭作坊的模式逐渐发展而来,本身的规模相对较小,缺乏长远的发展规划,本身的社会责任感也较为缺失。所以,要想提升乡镇企业的环境保护意识,关键在于开展环境保护相关的教育与监督,切实加强各个乡镇企业的社会责任感。而乡镇政府则必须要注重各个企业的环保评价档案管理工作,按照相关的规章制度,奖罚分明,使得各个企业意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能够将可持续发展战略作为自身长远的发展目标。
2完善农村生态环境保护体制
农村生态环境改善工作离不开行政管理,建立健全农村生态环境保护体制是农村环境保护工作有序开展的重要保障。然而,当前我国大部分基层环境保护机构不够完善,许多乡镇环境保护职能机构通常都是采用挂靠的形式,部分地区甚至根本就没有设置专门的环境保护部门,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开展自然不够理想。针对这种情况,我们换可以借鉴吸收发达国家在环境保护方面的经验,构建一套符合我国农村实际情况的生态环境保护体制。这个生态环境保护体制应当独立于政府行政体系以外,环境保护机构通过政府部门的授权,有权力在环境保护相关法律、规章的范畴内进行自主工作开展,上级环保机构针对下一级环保机构具有监管的义务与权利。与此同时,环保机构还应当与各级政府机构构建环境保护信息交流平台,建立健全环境保护信息公开体系,进一步加强各个部门的交流合作,使得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能够形成良好的合力。除此之外,政府应当始终坚持“谁开发谁保护,谁利用谁补偿,谁破坏谁恢复”,同时坚持“开发利用与环境保护并重”的发展方案,采用“以奖促治”、“以奖代补”等措施来鼓励农村地区的各种环保行为,在加大生态污染行为惩罚力度的同时,为农村环境保护社也筹集更多的费用[3]。
3加大农村生态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力度
任何一项技术、政策的推动与发展都不能离开政府有效扶持与指引。早在20世纪90年代,我国就开始持续在生态环境保护方面加大财政资金的投入,然而相较于城市地区,农村的专项资金仍然非常少,农村生态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极为落后。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加大农村生态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是改善农村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的重要保障。针对我国农村现实情况来看,倘若模仿大城市修剪大型污水处理厂,采用全面覆盖的地下管道措施,显然是不现实的。这就需要政府积极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①增加农村生态环境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投入。a.应当不断加大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基础设施的财政投入力度。地方财政应当基于我国宏观规划,进一步加大农村地区生态环境政治的投入,制定一系列适合农村实际情况的政策,比如构建污染事故检测体系、设置专项污染防治资金等。b.农村生态环境保护是一项极为复杂、漫长的工程,仅仅依靠国家财政支持显然是不够的,这就需要构建综合性的农村环境保护投资融资促进体系。各级地方政府应当进一步加快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基础建设体系,并进行大胆的改革创新,进一步拓展融资模式。处在现阶段城市扶持农村、工业反哺农业的背景下,应当综合利用减免税负、财政补贴等政策倾斜,在农村区域构建良好的环境保护投资氛围,使得各种国际资本、社会资本能够更好的融入进来,促使农村生态环境保护机制能够得到更好的贯彻落实。此外,相关各级机构,比如水利部、农业部等,应当在中央政府的统一协调下,投入一定比例的专项资金,以此来促成农村生态环境基础设施更好的建设。②根据“因地制宜,先主后次”的原则来开展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基础设施建设工作。对政府而言,应当将主要的财力、精力用在农村环境保护最为需要、最为基础的基础设施建设方面。针对我国农村地区的实际情况,应当逐步构建乡镇级别的垃圾填埋场,以此来负责农村地区垃圾的集中销毁,防止二次污染的现象。垃圾填埋场应当由基层政府进行负责、县环保局进行牵头,综合参考农村地区各个村庄的布局、企业的分布以及人口的密度来进行选址,以此来缓解农村生态环境恶化情况[4]。
4结语
作为农业大国,农业一直以来是我国至关重要的基础性产业,其是推动我国经济发展、维护社会稳定的中坚力量。我国农村生态环境不断恶化是不争的事实,如果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农村生态环境污染问题,不但会对整个农村地区产生极为严重的影响,甚至还会影响我国社会的和谐稳定、国家的繁荣昌盛。这就需要我们高度重视农村生态环境保护,正视当前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加大宣传教育力度、完善生态环境保护体制以及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切实改善农村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
参考文献
[1]裴敬伟.论农村环境法治实现的路径———来自日本里山里地环境保护机制的启示[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04:17~23.
[2]李长根,杨笋,牛仕婷.农村环境保护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基于山东省新泰市天宝镇10个村的问卷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3,08:3609~3613.
[3]林云飞.论生态文明建设中农村环境保护的问题与对策———基于政策与法律对比分析的视角[J].湖北社会科学,2013,07:37~40.
关键词:环保法制;宣传教育;法律法规;环境权益
中图分类号:D926 文献标识码:A
目前,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工业排污、城市垃圾和农业化学污染对环境所造成的压力越来越大。党的十报告首次强调建设美丽中国,并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了突出地位,尤其强调了在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中生态文明的融入。由此可见,保护生态环境工作已经被上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而环保法制宣传教育工作作为环保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广大人民群众环保意识的提高,对环保法制宣传教育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1 环保法制宣传教育工作存在的问题
1.1 法制机构建设滞后
健全、有序、务实的政府法制机构是有效开展环保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的基本保证。但目前,部分地区存在环保法制机构规格低、人员少、法律专业人员不足,不能有效地开展考核、规范性文件审核与备案审查、行政复议、行政处罚检查、重大行政处罚和重大行政强制备案审查、执法监督等各项政府法制工作,甚至有的县一级机构工作几乎处于停顿状态。这些现象严重阻碍了环保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的有效开展。
1.2 环保法制宣传教育工作力度薄弱
部分地区的环保部门缺乏对违法主体的强制性手段和措施,不能有效进行监管及环保法制宣传教育。这些部门存在着人员少,人员素质高低不一,执法车辆、设备不足,而且法制宣传教育工作方式方法的有效性、普及性较差,不能适应人民群众维护自身权益意识增强、环保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环境复杂、生产企业想方设法逃避环评和监管、环保工作推进力度逐渐加大的新要求。
1.3 环保法制宣传教育覆盖面小
环保法制宣传教育的对象主要包括各级环保部门的工作人员,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和环境行政执法人员,各级党政领导,环境保护行政管理相对人,特别是从事对环境有重大影响活动的企事业单位,社会公众特别是广大青少年和农民。所以,环保法制宣传教育的对象具有数量多、构成复杂、分布地域广等特性。这就需要针对不同宣传对象确定相应的宣传教育手段。但是,目前普遍存在环保法制宣传教育工作重城市轻农村、重企业轻个人、重罚款轻教育的问题。
2 环保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的基本原则
开展环保法制宣传教育工作,主要目标是适应环境保护工作的新形势、新要求,满足人民群众对环保法律的新需求,通过环境法制宣传教育和依法治理工作,进一步推进环境保护工作依法行政、依法管理、依法决策。在此过程中,努力增强企业和公民的环境保护观念,提高环保法律素质,促进依法办理和参与环保事务行为的不断规范。
开展环保法制宣传教育工作,要围绕环境保护规划总体目标,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加大依法治理工作,服务生态文明建设,服务经济社会健康发展,服务社会和谐稳定;应注重基础,寻求创新。在工作中,要不断强化以法制宣传教育为基础,不断增强环保工作人员和人民群众的法治观念,提高依法管理、公正执法和服务社会的水平,不断寻求环境管理、环境执法、环境监督的新模式、新方法;以企业和广大人民群众为基础,普及环保法律知识,提高企业、公民的环保法律知识水平,寻求环保与公众互动并进的新方式,不断提高公众对环保的参与度;要寓教于用,普治并举。把环保法制宣传教育与环境保护工作实际相结合,大力开展依法治理、专项执法活动,对环境违法行为毫不留情,维护好广大人民群众的环境权益,不断提高环境质量。
3 开展环保法制宣传教育要重点突出
当前,环保法制宣传教育工作应突出重心,围绕重点、难点问题积极开展工作。实践中,应着重加强对广大排污单位、公众、行政执法机关的法制宣传教育,促使他们自觉学法、知法、守法。
3.1 与引导广大企业自觉守法紧密结合起来
广大企业作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最具活力的经济主体,在推动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但是企业自身逐利的特性,决定了其为了经济利益会出现违反法律、钻法律空子、漠视社会责任的现象。为此,当前环保法制宣传的重点要针对广大生产、经营企业,促使其认真学习并贯彻落实有关环保的法律、法规、政策和标准,提高其守法意识和责任意识,营造公平合理的竞争环境。
3.2 保障公众的环境权益紧密结合起来
要充分发挥环保法制宣传教育在保障和改善民生中的作用,着重开展《水污染防治法》、《大气污染防治法》、《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环境影响评价法》、《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浙江省排污许可证管理暂行办法》等环保法律法规规章的宣传,以及《刑法》、《民法通则》、《侵权责任法》等公共法律知识的宣传和教育,使公众积极寻求法律保护,真正把环保法制宣传教育的过程变成服务群众、教育群众、引导群众的过程,努力提高全社会法治化管理水平,切实预防和减少社会矛盾。
3.3 与促进部门依法行政紧密结合起来
各级环保、司法行政部门工作人员要坚持依法履职、严格执法、规范执法、文明执法,要重点查处不执行环评制度、超标排污、私设暗管等环境违法行为。要对屡罚不改、造成严重后果、群众反映大、媒体曝光等案件加强监管,切实遏制环境违法行为。
4 推进环保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的对策
当前,进一步加强环保法制宣传工作应当立足于企业环保及法制意识的树立,立足于社会公众环保和法制意识的培养,立足于环保系统及相关行政执法机关依法行政效能的不断提高。
4.1 加强领导,建设队伍
应成立由环保、司法行政部门和普法机构负责人组成的环保法制宣传工作领导小组,建立工作机制,明确工作职责,落实工作措施和经费,及时研究、解决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扎实有序地推进工作。要重视队伍建设。各级环保、司法行政部门和普法机构要建设一支政治素质高、思想作风正、业务能力强、工作有激情的环保法制宣传教育队伍;要加大对环保法制宣传人员的培训力度,加强工作交流,不断提升队伍的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水平。
4.2 加强宣传,营造氛围
要坚持学用结合,在内容和方法上不断创新,充分发挥大众传媒的作用,使广大公民受到形象生动的环境法制宣传教育。各级环保、普法机构要充分发挥报刊、广播、电视、网络、板报、橱窗等宣传阵地的作用,利用法制讲座、法律知识竞赛、法律咨询、法制手册发放等手段,广泛开展主题鲜明、形式多样的环保法制宣传教育,多形式、多渠道地把环保法律法规和环保知识的学习宣传活动推向深入,形成大力宣传、认真贯彻、切实执行的浓厚氛围。
4.3 部门联动,形成合力
要建立联动机制,加强沟通联系,密切配合协作,充分发挥环保和司法行政部门联合执法、综合维权优势。进一步有效整合部门力量,善于抓住工作重点。要广泛发动社会力量,因地制宜,统筹规划,通过广泛宣传,增强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监督管理的热情,正确引导、充分发挥公众和舆论的监督作用,为形成浓厚的学法、知法的氛围创造条件,达到企业自觉守法、公众依法维权的社会效果。
4.4 规范执法,丰富手段
要进一步规范行政执法行为,丰富宣传教育手段。各级环保部门在行政执法时要牢固树立以人为本、执法为民的理念,工作中不仅要依法执法,还要合理执法。通过案卷评查、召开案例分析会、工作片会、法制培训等多种形式,提高环保执法人员的业务素质和法制水平;通过环保志愿者行动、座谈会、听证会、庭审旁听以及邀请社区、学校、媒体等各方代表参与执法、见证执法,形成环保执法与公众监督良性互动的局面,进一步创新环保法制宣传形式。
参考文献
[1] 朱新英.环境污染治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党史博采(理论),2009(10).
[2] 彭培泳,田义文.农村环境污染防治的法治对策[J].新西部(下半月),2010(03).
1.强化组织领导,形成环境治理合力
自4月10日召开县农村环境治理工作动员大会后,**镇党委召开党委扩大会,传达县环境整治会议精神,对全镇环境整治工作进行动员、部署,把环境综合整治作为落实十、建设生态富庶美丽幸福新大洼的一个重要举措摆上议事日程。成立**镇环境综合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实行环境整治捆绑式巡查,实现增加巡查频率,减少重复执法,形成环境立体化管理。
2.落实长效机制,细化责任制度
**镇制定了《**镇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实施方案》,镇政府与各村签订责任状,并针对环境整治工作进行任务分解,将全镇环境整治工作按公路、集市等类别细分到职能科室,做到有主管领导抓、有责任科室牵头。实行“门前三包”、道路分段、属地管理等制度,要将责任落实到部门,落实到人。为确保环境整治工作扎实有效,每月组织1次科室负责人下村进行环境考核,并安排每季度1次镇副职以上领导、各村党支部书记进行现场办公,督促各村环境常态化管理;并定期组织防疫站、城管等职能部门对镇内个体工商户进行联合检查。对环境违法单位、个人依照相关法律法规进行查处,责令限期整改。并公布前后照片对比,切实做到环境卫生达标。截止目前为止,共集中治理镇区、拆迁工地、各村环境卫生垃圾脏乱点13处。
3.加强宣传教育,提升群众文明素养
**镇坚持以文化建设促环境改善。围绕拆违打非、环境整治等重点工作,实行全面宣传+集中教育的双重引导模式,采取向群众发放宣传材料、村内广播、悬挂横幅、宣传栏等宣传形式和机关干部培训、农民观念提升培训等渠道营造清,进一步创新宣传形式新、环保的舆论氛围。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宣传教育,引导群众逐步转变不良生活习惯,提高对身边环境的自我管理水平,自觉维护镇域生态环境,加快推进农村人民文明素养提升。
4.优化生态环境,实现生态立镇
今年以来,**本着绿化一村,见效一村的目的,对各村进行了绿化。投入资金150万元,栽植京桃、金叶榆、垂柳和杨树7000株,栽植花灌木丁香、红王子、小桃红3000株,目前,部分花灌木已经开花,成活率在98%以上,全力提升环境质量,为群众创造更加优美舒适的人居环境。
5.推进综合治理,构建大环境格局
一、狠抓污染源防治,严格控制污染物排放总量。加强对镇辖区内重点企业实行量化管理,并定期对污染物排放情况进行跟踪检查,督促企业采取防治措施,降低能耗,减少炭黑粉尘和铁矿灰污染,提高达标排放水平,最大限度地削减污染物排放量。
二、深入开展城市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坚持开展卫生保洁、文明劝导常年志愿服务活动,街道、社区干部每月有计划、针对性地深入各背街小巷进行卫生死角专项清理;各村要抓好公路沿线及居住集中的村庄的环境整治工作,保证清洁无污染。
三、积极拓展农村环境保护工作,推进重点区域环境污染防控 。主要做好五个方面工作:(一)抓好农村集中式饮用水源保护区污染防治,加大人畜饮水工程建设;(二)实施农村规模以上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开展农村畜禽养殖示范点建设;(三)开展生态示范村和环境优美乡镇创建工作。大力推进绿色家庭、绿色村庄、美在农家等活动,倡导良好的生活习惯;(四)开展矿山生态环境专项整治和尾矿库安全防范,加强对尾矿库的管理,确保尾矿库的环境安全,防止发生各类环境事故;(五)禁烧秸秆柴草,防止大气污染。
一、领导重视,精心组织
把“六·五”世界环境日宣传活动当作全年环境保护宣传教育工作的重点,对此次宣传活动高度重视,局领导亲自参与,成立了“六·五世界环境日宣传工作领导小组”,并专题研究活动方案,把工作落实到个人,做到早计划、早安排。
二、形势多样,广泛宣传
为扩大宣传面,选在欧亚商场门前开展“六·五”宣传活动,全局所有机关干部参加了此次宣传活动,采取多种形式进行环保宣传,取得了较好的宣传效果。
(一)张贴环保宣传标语
为加强“六·五”世界环境日宣传造势,在宣传地点张贴了环保宣传标语,努力营造浓厚的环境保护宣传氛围。
(二)设立环保法律咨询台
在宣传点设立了一个环保法律咨询台,为广大群众讲解新环保法以及群众反映的环境方面热点难点问题。
(三)展出环保宣传展板、发放环保宣传资料
在此次宣传活动中,从污染防治、节能减排、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开展宣传,大力推广太阳能、节能灯等新技术、新材料,促进垃圾的分类回收处理,提高广大人民群众尤其是农村居民的节能环保意识,努力践行可持续发展之路。共展出宣传展板4块,发放宣传资料500余份,公众参与人数达50余人,取得了较好的宣传效果。
(四)认真组织开展“禁噪”工作,确保中高考顺利进行
一、 提高思想认识,认真落实工作责任制
环境保护工作是关系到生态、社会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大事。半年来,镇党委、镇政府认真贯彻《嘉峪关市人民政府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意见》和全市环境保护工作会议精神,从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高度,充分认识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把环境保护工作列入重要工作日程,尤其把乡镇企业的环境保护工作作为全镇环境保护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3月份,镇经委与10家重点企业负责人签订了环境保护目标责任书,要求各企业按照目标责任书的内容,每条每款抓落实,责任到人。
二、扎实开展环境保护宣传教育工作,全面贯彻《环境保护法》
一是通过印标语、办板报、挂横幅、发传单等多种形式,广泛开展环境保护宣传教育活动。六月份结合“6.5”世界环境日活动,通过镇广播站宣传《环境保护法》及相关法律、法规知识,给企业下发《安全生产法》材料200余份,同时在镇政府门前、各企业驻地悬挂、张贴安全生产标语10余幅,大力营造环境保护宣传气氛。二是华奥炭黑公司用宣传标语、黑板报、电视录象等舆论载体多形式、多渠道的广泛开展环境保护宣传教育,将环境保护传递与全厂的职工心中,做到人人皆知。三是企业进一步加强了自身厂容厂貌的整治,华奥炭黑公司、恒源炉料公司和永利脱水蔬菜厂用于美化、亮化、硬化、绿化工程投入经费共计达20万元。四是组织企业负责人参加中日专家主讲的“嘉峪关市清洁生产技术研讨会”,督促企业订阅环境保护书刊。通过广泛宣传,使镇村及企业干部职工重视支持环保工作、爱护环境、保护环境的意识进一步增强。
三、环境监理和管理工作任务落到了实处 , 生态环境进一步改善
一是对华奥炭黑公司、恒源炉料公司等重点企业单位实施量化管理,并定期对其污染物排放情况进行跟踪检查,督促企业采取防治措施,降低能耗,减少炭黑粉尘和铁矿灰污染,确保企业增产不增污,人员累计深入企业现场检查指导12人(次)。二是企业自身从源头抓起,全力推行使用清洁能源技术。华奥炭黑公司、恒源炉料公司分别采取了新的碳黑生产工艺和改进了粉碎打磨机的密封系统,降低了粉尘产生量,减轻环境压力,降低消耗,提高产量,增加企业效益。三是我们积极主动参与永利脱水蔬菜厂搬迁扩建项目管理工作,对建设项目环保措施、环保设施落实情况全程跟踪检查,工程项目按照环保要求正在建设实施。四是加大绿化造林工程,认真组织农户完成退耕还林补植补栽1297.6亩,在泥沟村移民点北侧营造防风林40亩,组织机关干部和某某村的农户完成了某某村至魏晋墓3.5公里旅游公路两旁的植树绿化工作,累计造林110亩。同时加大乱开荒整治工作力度,全镇生态环境进一步改善。
四、存在的问题
在全镇上下的共同努力,齐抓共管下,我镇环境保护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不少问题:一是个别企业负责人在生产过程中对环境保护仍不够重视,存在侥幸心理;二是宣传教育工作还做的不够,群众环保意识不强;三是规章制度的落实不到位;四是镇级环保力量薄弱,基础设施条件较差,影响环保工作的顺利开展。以上问题,我们将在今后的工作中予以改进。
以上就是我镇上半年关于环境保护工作总结,我们会再接再厉,在下半年我们会把上半年中不足的地方加以改正和落实。
一、工作目标
(一)总体目标
通过三年时间的消费指导、消费教育等多种形式的引导活动,力争实现“三化”,即生态文明消费教育日常化,生态文明消费理念科学化,生态文明消费方式自觉化,使生态文化日益繁荣,生态消费产品形成特色,生态消费模式基本形成。
(二)具体目标
实现“四个一”。即设立1个“海霞旅游·生态消费”日(确定6月20日为县“海霞旅游·生态消费”日)并开展主题日活动;建立1个系统生态消费教育阵地,使10万人受到各种形式的生态消费教育;培育一批企业(商家)进“县低碳消费与服务联盟”;培育一批生态(旅游)消费品,并进行分步骤重点宣传。
二、活动载体
(一)建立生态消费教育阵地,拓展生态消费教育面
1.建立生态消费教育学校。由县工商局、教育局、消保委联合在各工商所所在地建立1家生态消费教育学校,主要任务是对在校学生进行生态消费教育,通过小手牵大手带动家长的生态消费意识,发挥其在生态消费教育工作中的主流作用。
2.建立海霞旅游、生态消费景区。推进海霞旅游与生态消费文化的深度结合,大力丰富海霞文化内涵,把海霞品牌贯穿到生态旅游消费活动的各个环节和旅游发展全过程,创造特色生态旅游消费精品,塑造海霞生态旅游景区形象。
3.建立生态消费体验基地。由县工商局、消保委联合在全县选择1-2家企业,建立生态消费体验基地,主要任务是以实物来宣传感受生态消费的好处,帮助消费者了解生态消费模式,获知生态消费商品信息,引导消费者自主选择生态消费方式。
4.建立特色生态消费教育学校。要在社区、乡镇(街道)、老年大学、企业等,建立消费教育学校或消费教育课堂,发挥其在生态消费教育工作中的主流作用。
(二)成立“县低碳消费服务联盟”
分期分批发展联盟成员单位,成为各行各业助推生态消费的排头兵。同时,利用县中小企业信息网、土特产交易网,有计划地宣传、引导“县低碳消费与服务联盟”成员单位和其他企业,大力发展生态经济、绿色经济、低碳经济,注重生态文化建设,不断优化生态环境,打造生态人居实验园区,加快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增长方式、产业结构和消费模式,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三)生态消费纳入中小学生教育课程
遵循教育规律和青少年身心发展特点,把生态消费教育纳入中小学教育体系,完善学校的生态教育格式,对学生进行富有地方特色的生态知识传播。
(四)组建生态消费宣传义务宣传队
生态消费宣传队由各社区中的海霞妈妈组成,通过组建生态志愿者队伍来提供多元化、常规化、规范化的宣传服务,大力实施“生态旅游”、“生态消费”、“生态生活”等生态文明公众参与行动,把生态消费宣传融合到学校、家庭、企业、酒店、景区等过程中,融合到3.15国际权益日、环境日、地球日等各类主题活动中,形成生态文明建设的良好氛围。
(五)开展海霞生态旅游宣传活动
结合海岛特色,利用陆岛相连优势和良好自然生态环境和资源优势,指导旅行社和导游选择具备生态旅游条件的目的地,避开脆弱、敏感的生态地域,组织各种有助于自然生态保护的公益活动;在景区里倡导绿色旅游、生态消费行为,对游客进行事前教育指导,提高游客对生态保护重要性的认识,弘扬生态旅游文化。
(六)创新生态消费宣传教育载体
举办主题论坛、开设电视专栏(如县电视台蓝色风栏目)、生态消费公益广告亮丽一条街,同时突出电视、广播、网站等新闻媒体的受众面广、互动灵活、宣传力度大的优势,多角度、深层次地开展生态宣传教育,并突出“生态消费”的引导。
三、教育重点、形式及责任分工
(一)教育重点
1.对消费者和学生。开展生态消费教育文化进农村、进社区、进学校、进家庭、进景区等活动,倡导生态、绿色、低碳消费方式,积极鼓励消费者购买使用节能环保产品,养成节能、节水、节材的良好习惯,自觉抵制高能耗、高排放产品和过度包装商品,逐步减少一次性用品的使用,在景区内倡导绿色旅游等。
2.对生产经营者。教育引导企业倡导崇尚自然、节约资源、减少污染、保护环境的社会新风尚。建立健全绿色、低碳的发展和服务措施。充分发挥企业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履行社会责任,努力创新开发生态产品,自觉控制污染,推行清洁生产,采用先进技术和工艺,追求绿色效益。
3.对机关干部职工。加强生态消费教育,宣传生态伦理道德,实施节能、节水、节材行动,树好良好的生态文明观念。
(二)教育形式及责任分工
1.充分发挥报纸、电视台、网络等新闻媒体的主力军作用,围绕绿色旅游,生态消费等内容,开设专栏或专题节目,从消费观、消费行为和消费模式等多层面进行探讨和引导,在全社会形成共话生态消费的热潮。责任单位:县委宣传部、工商局、消保委、新闻媒体。
2.开展海霞旅游·生态消费引导活动,通过消费调查、消费体验和比较试验活动等方式,提示一批有悖于生态消费的行为,积极引导消费者认同并接受生态旅游、生态消费方式。责任单位:县工商局、旅游局、消保委。
3.着力培育一批生态生产(经营)重点企业和重点产品,有计划地开展多种形式的推介展示活动,培育企业作为消费第一责任人的生态文明意识,实现在全社会示范引领。责任单位:县经贸局、环保局、工商局、旅游局、个民协。
4.开展生态消费教育专题讲座、研讨交流、知识竞赛等活动。责任单位:县委宣传部、工商局、消保委。
5.建设一支“海霞妈妈”生态消费宣传志愿者队伍,广泛开展生态消费理念和生态消费方式的宣传。责任单位:县工商局、消保委、各街道办事处和乡镇人民政府。
6.开展生态消费宣传教育进学校、进机关、进企业、进社区、进家庭、进景区等活动。责任单位:县工商局、旅游局、教育局、消保委、各街道办事处和乡镇人民政府。
四、保障措施和要求
(一)成立由县政府分管副县长为组长的海霞旅游·生态消费教育领导小组,并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县工商局,负责生态消费教育工作的日常指导和督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