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职业卫生监督范文

职业卫生监督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职业卫生监督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职业卫生监督

第1篇:职业卫生监督范文

一、指导思想

按照“全覆盖、零容忍、严执法、重实效”的原则,认真贯彻落实《职业病防治法》、《国家职业病防治规划(2009-2015年)》(〔2009〕43号)和国家安全监管总局“一规定、四办法”为主线,结合用人单位职业卫生基础建设活动和职业病危害专项治理,加大职业卫生监管力度,严厉查处各类职业卫生违法违规行为,全力抓好用人单位落实职业病防治主体责任,保障劳动者健康权益。

二、工作目标

通过开展活动,强化职业卫生监督管理工作,推动各乡镇加强对职业病防治工作的领导,强化监管责任落实;强化职业卫生监督执法工作,依法查处各类职业卫生违法违规行为,纠正职业病防治过程中尤其是用人单位不规范行为,有效改善工作场所工作环境和条件;强化用人单位职业卫生管理工作,落实各项职业病防治措施,改善工作场所环境和条件,基本达到国家用人单位职业卫生基础建设要求。

三、组织机构

为促进活动的顺利开展,特成立职业卫生监督执法活动小组,领导小组成员如下:

四、重点任务

(一)突出重点行业领域。重点抓好全县非煤矿山、建材、建筑施工、金属冶炼等,尤其是非煤矿山、采石场、石材加工、水泥生产等职业病危害严重的行业领域以及发生过职业病危害事故行业领域的执法检查率须达100%,建筑施工企业执法检查率达50%。

(二)突出重点检查内容。重点检查新建、改建、扩建建设项目和技术改造、技术引进项目建设项目职业卫生“三同时”工作。全面检查用人单位贯彻落实《职业病防治法》、国家安全监管总局有关规章以及职业卫生标准情况,检查内容可参照《省用人单位职业卫生基础建设主要内容急检查方法》列出的10个方面60项内容。

(三)突出重点违法行为。在全面检查的基础上,重点查处用人单位下列违法违规行为:

1、没有建立职业卫生责任制、职业卫生管理制度和职业卫生档案的;

2、没有向安全监管部门申报职业病危害因素的;

3、建设项目没有开展职业卫生“三同时”的;

4、工作场所没有设置职业病防护设施的,没有在职业病危害严重岗位设置警示标识的,以及没有将岗位职业病危害向从业职工进行告知的;

5、没有按规定开展职业病危害现状评价的;

6、没有对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定期检测的;

7、没有为劳动者提供合格个体防护用品的,特别是劳务派遣用工单位没有为劳务派遣工发放合格个体防护用品的;

8、没有按规定组织劳动者进行职业健康检查的;

9、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严重超标的。

五、实施步骤

1、宣传发动阶段(2014年5月21日至5月31日)。各乡镇安监站在《职业病防治法》宣传周和安全生产月活动期间,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网络等媒体,大力宣传“工作场所职业卫生监督执法年”活动目标、任务和要求,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职业卫生监督执法工作的良好氛围,提高各地开展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要根据执法年活动阶段性工作重点,开展有针对性的宣传,既要坚持正面宣传为主,又要对典型的违法行为案例进行曝光。

2、全面推进阶段(2014年6月1日至10月31日)。各乡镇安监站要突出重点,严厉查处各类职业卫生违法违规行为,对执法检查中发现的违法违规行为,及时上报县安监局,由县安监局依法给予警告、罚款、责令停止产生职业病危害的作业等行政处罚;问题严重的,依法提请政府予以关闭。

3、总结提高阶段(2014年11月1日至11月12日)。仔细查找问题和不足,认真分析原因,研究解决的措施和办法,健全职业卫生监管有关制度;要认真做好本地区执法年活动的信息上报工作,2014年11月12日前将活动开展情况总结报送县安监局。

六、工作要求

第2篇:职业卫生监督范文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职业病防治法》、《使用有毒作业场所劳动保护条例》、《职业健康监护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加强职业监管力度,强化企业第一责任人意识,保护劳动者身体健康,根据《赣州市安监局关于印发〈赣州市开展职业健康执法年活动方案〉的通知》(赣市安监〔2018〕16号)要求,决定开展职业卫生监督执法年工作,并下发了通知,现将本次活动第三季度情况总结如下:

一、领导重视,精心组织,周密部署

对这次专项行动比较重视,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的高度,来认识这项工作。按照上级统一要求和行动方案的具体安排,确定了重点行业、重点企业工作目标、方法和步骤,制定了工作方案,明确了责任,提高了认识,对执法年工作作了具体安排部署,确保专项整治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突出重点,严格执法,增强素质

  按照制定的执法年方案的要求,自6月下旬起,集中监管力量,开展了专项整治活动。对危害严重的汽车制造和铅蓄电池生产企业、非煤矿山、危险化学品生产、木质家具及有色冶炼、等行业进行了监督检查。

(一)共检查企业22家,其中木制家具1家,金属冶炼行业2家,非煤矿山企业13家,化工行业3家,水泥行业2家,铅蓄电池生产企业1家。检查的企业中有专门职业病防治管理机构或措施的有19家,占100%,进行了职业病危害评价与检测的有8家,现场有警示标识的为22家,建立职业健康监护档案的有10家,配备个人防护用品的有22家,使用个人防护用品的有22家。

  (二)在执法年活动中,共对22家企业进行了检查。对22家企业下达了责令限期整改,其中责令当场整改66项,限期整改22项,未对企业进行处罚,没有典型案例,没有需要列入“黑名单”的企业。

  通过执法年活动的开展,使《职业病防治法》更加深入到基层,提高了用人单位的自觉守法意识和职工的自我防护意识,维护了法律的尊严,保障了劳动者的健康权益。同时,也锻炼了监督执法队伍,规范了人员的执法行为,积累了工作经验,提高了执法水平。

四、存在的问题

   通过这次专整治活动,规范了企业的职业卫生管理制度,增强了企业履行《职业病防治法》的意识,劳动者特别是农民工的职业病防护意识和维权意识有所增强,专项整治工作初见成效。同时,通过对中小企业的监督检查,发现我处的职业卫生工作仍面临着不少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职业病防治形势严峻

检查中发现,多数企业,特别私营企业,加工设备简陋,所采用的生产工艺、技术落后,没有配备基本的防护设施及个人防护用品,极易引发职业病危害。职业健康检查率偏低,特别是岗前和离岗时的查体率更低,劳动者的职业病发病的潜在危险高。

(二)企业负责人法制观念淡薄

企业负责人对职业病防治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没有履行《职业病防治法》规定的义务。劳动用工管理不规范,多数企业无职工健康监护档案;劳动者自我维权意识不强,个人防护意识不足,不能正确使用防护用品,缺乏自我保护能力。

五、下一步工作打算

针对存在的问题,我们应充分认识职业病防治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进一步强化措施,加大监督执法力度,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第3篇:职业卫生监督范文

为了认真贯彻落实《职业病防治法》,切实做好鹤山市职业卫生分类分级监督执法试点工作,保障劳动者的身体健康,促进经济社会和谐发展。根据《xxx试行职业卫生分类分级监督执法工作实施方案》的文件精神,结合我镇实际情况,现将职业卫生分类分级监督执法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基本情况:

按照《试行》职责要求,在全镇开展了职业卫生分类分级监督执法调查摸底工作。经过调查,辖区内涉及职业卫生分类分级监督的用人单位共15家,其中属甲类企业2家,主要是其他基础化工原料制造,属乙类企业5家,主要分布在涂料和石油,属丙类企业8家,主要分布在木材加工和家具制造业。经过落实《试行》职责要求,截止xxx年x月x日,辖区内现有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单位14家;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单位职业卫生分类建设“三同时”用人单位总户数现有1家,完成三同时1家;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用人单位总户数现有15家,完成检测14家;职业健康检查用人单位总户数现有15家,完成体检数500人;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甲类单位职业卫生分级户数现有2家,风险分类评定分别为Ⅰ级和Ⅱ级;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乙类单位职业卫生分级户数现有5家,其中1家企业风险分类评定为Ⅰ级,4家企业风险分类评定为Ⅱ级;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丙类单位职业卫生分级户数现有8家,其中2家企业风险分类评定为Ⅰ级,6家企业风险分类评定为Ⅱ级;职业卫生现场监督单位共15家,警告1家;用人单位职业病数1例。

在完成上述任务的同时,建立了职业卫生监管档案,职业卫生宣传培训档案、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与检测评价档案,用人单位职业健康监护管理档案及个人职业健康监护档案并在不断完善之中。

二、主要做法及存在问题

(一)加强职业卫生监督执法工作的指导思想。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强化部门依法监管,督促用人单位落实主体责任,鼓励全社会广泛参与,预防职业病发生、提高职工健康水平,切实保障劳动者职业健康权益,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二)制定年度工作要点,积极开展监督执法工作。根据《试行》结合实际制定每年度职业卫生监督执法工作要点,制定每年度监督执法计划,并按工作要点及计划开展监督执法检查,对不按规定落实主体责任,未开展职业病防治基础工作的严格处理及上报。

(四)开展职业卫生监督执法教育培训与宣传。根据我镇实际情况,不定时开展辖区用人单位主要负责人和职业病卫生管理人员培训,同时,结合每年度“安全生产月”和“职业病防治宣传周”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送法律法规送知识到企业,及不定时在圩镇人流量密集的地方开展职业卫生分类分级的知识宣传,有效提升了人民群众防治职业病的意识和职业卫生分类分级的重要性。

(五)存在问题:

1.用人单位主体责任落实没有完全到位

部分用人单位负责人对职业卫生分级分类的知识薄弱,对职业病危害仍然还存在麻痹和侥幸的心理,管理不到位、教育培训不到位,职工不懂职业危害,作业现场没有职业危害防护设施,个人自我防护工作不到位。

2.职业卫生监督执法力量薄弱

职业卫生管理队伍人员少,专业水平不高,开展职业卫生分级分类监督执法工作难度大,不能有效对不同行业领域、不同等级风险实现差异化、动态化监管,及时消除职业病危害事故隐患。

三、下一步工作计划

一是加强监督检查覆盖范围,加大对重点行业、重点企业、存在职业病危害的建设项目的监督检查力度,严肃查处违法违规行为。

二是积极宣传,动员全镇参与,广泛宣传职业病防治法律法规和相关标准,普及职业卫生分类分级和职业病危害防治知识。积极利用“职业病防治法宣传周”开展各种形式的宣传活动,提高宣传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举办职业卫生培训班,督促用人单位重视工作场所的职业卫生宣传教育工作。

三是将继续以《试行》明确的总目标和具体任务开展职业卫生监督执法工作,落实用人单位职业卫生的主体责任。

第4篇:职业卫生监督范文

1职业卫生量化分级方法

量化分级已被越来越多地应用于监督和考核等动态管理领域[4,5]。职业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是政府监管部门运用危害性评估的方法,将企业职业病危害程度进行分级,然后根据不同级别确定相应的监督监测频率的一种监管方法。

我们根据《职业病防治法》及其配套规章,结合地区生产性企业职业危害及管理实际状况,制定并实施了《苏州工业园区生产性企业职业卫生量化分级管理暂行办法》。该管理办法首先从影响企业职业病危害程度的四个要素分别进行量化测评,然后综合分析量化测评结果,确定企业职业病危害性级别,实施分级管理。

1.1量化测评

1.1.1职业病危害因素严重程度

依据《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分类管理办法》(2006年),将职业病危害因素分为严重和一般两类。

严重职业病危害因素包括《高毒物品目录》所列化学因素;石棉纤维粉尘、含游离二氧化硅10%以上粉尘;放射性因素:核设施、辐照加工设备、加速器、放射治疗装置、工业探伤机、油田测井装置、甲级开放型放射性同位素工作场所和放射性物质贮存库等装置或场所;卫生部规定的其他应列入严重职业病危害因素范围的。一般职业病危害因素包括除上述以外的职业病危害因素。

1.1.2职业病防治管理制度和防治措施有效性 依据职业病防治相关法律、规范、标准的要求,设计量化测评表,对职业卫生经常性监督内容进行量化评分(满分为120),得出测评结论。其中,得分100以上者为较好;得分75~100者为一般;得分75以下者为不合格。

量化测评表主要包括防治制度和组织网络、作业场所职业卫生条件、劳动者的健康安全、职业卫生培训、职业病危害的告知和警示、附加项等六个方面的内容。

1.1.3作业场所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控制水平 根据作业场所职业卫生监测结果,作业点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合格率为100%的为良好,合格率在90%以上但不足100%的为一般,在90%以下或未检测的为不合格。

1.1.4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的人数 根据《职业病危害事故调查处理办法》中对事故严重程度的划分,确定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接触人数在10人以下为“少量接触”,10~50人为“中等接触”,50人以上为“大量接触”。

1.2危害性级别评定

根据对上述四个要素的量化测评结果,通过综合分析、评价,确定企业的职业病危害性级别(表1)。

2监督监测相结合的监管方法

2.1量化分级,强化对重点企业职业卫生监督管理

与危害性测评的级别相对应,将企业的职业卫生管理级别评定为需强化管理的“A”级、需常规管理的“B”级、可简化管理的“C”级,从而确定对企业的监督、监测频率,加强对“A”级和“B”级企业的职业卫生经常性监督、指导和企业职业病危害因素控制水平的监测,使经常性的职业卫生监管更有针对性和有效性。原则上,对A级企业实施强化监督,监督频率不少于2次/年;对B级企业实施常规监督,监督频率不少于1次/年;对C类企业实施简化监督,监督频率不少于每2年1次。

2.2主动监测,开展对重点企业防护效果的实际评估

根据《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监测的采样规范》(GBZ159-2004),监督监测作为空气监测的一种类型,适用于职业卫生监督部门对用人单位进行监督时,对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浓度进行的监测。为此,为使监管部门能及时获取科学可信的第一手检测资料,及时掌握企业职业危害状况,我们在强化企业定期开展委托性监测的基础上,每年对重点监控企业实施主动性监督监测,从而更有效地监控重点企业的职业危害防护现状,该监测不向企业收取监测费用。我区于每年年初制订本地区生产性企业职业卫生监督监测工作计划,明确监测企业、监测场所、监测时间及监测因素,对A类企业每年监测1次,对B类企业每2年监测1次,由区疾病防治中心按计划开展监测,定期汇总监测结果,同时将监测结果报安监部门;安监部门根据掌握的监测信息,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开展作业场所职业卫生监督检查。通过实施这一有效的监督手段,收到良好的动态监管实效。

3实施量化分级与监督监测相结合监管模式的实效

我区从2006年探索实施这一职业卫生监管方法以来,全区重点危害、重点企业及行业的职业危害控制状况得到有效监控,同时以点带面,全区的职业卫生管理整体状况得到显著改善。从政府职能部门角度分析,能合理配置有限的监督资源,使监督管理科学化,执法行为规范化,加强对职业病危害高风险企业的职业卫生经常性监督,全面提高职业病防治的监管水平和效能;使职业卫生监督的管理模式由定性管理向定性定量相结合的管理转变,管理方法由单纯监管向监管和技术指导并重转变,彻底改变盲目的拉网式监督检查方式。从企业自身管理的角度分析,企业业主及管理者依法履行职业病防治职责的自觉性不断提高,企业的职业卫生管理更趋规范,作业场所职业危害监测率、监测合格率、职工职业健康监护率逐年明显提高,全区形成人人重视职业健康的良好氛围,涌现出许多职业卫生示范性企业,既保护了职工的职业健康,又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地区经济的持续发展。

2005―2007年,职业卫生监测企业数、监测点数逐年成倍提高,监测合格率从88.6%提高到95.4%(表2)。

4几点体会

实施量化分级与监督监测相结合的职业卫生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切不可盲目行动,要结合本地区实际,在科学制定实施方案的基础上,把握重点,稳步推进。

4.1坚持原则,适应发展

应牢牢把握以下四项工作原则:① 遵循法规的原则。以我国现行的职业卫生法律、法规、规范和标准为依据,结合地区工作实际制定分级管理办法。② 综合测评的原则。纳入量化测评的要素,应能切实反映出企业职业病危害程度的综合情况及整体状况。③ 公开与保密的原则。量化评分标准应向企业公布,量化分级管理应做到公开、公正、公平。企业享有分级管理的知情权,这有利于企业充分了解自身职业卫生工作状况及工作中的不足,及时改进或整改。企业的分类管理级别原则上不向社会公开。④ 动态评价的原则。分级不是固定不变的,分级管理级别随企业职业病危害状况及防治效果的动态变化,进行定期调整。同时,量化评分标准也应随着职业病防治整体水平的不断提高进行定期调整、公布,使职业卫生管理能始终适应地区职业卫生工作的发展要求。

4.2完善制度,强化监督

量化分级与监督监测相结合的职业卫生管理是一个较为完整的系统,在建立分级管理办法的同时,要进一步完善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劳动者职业健康监护、工作场所危害控制与管理、企业职业卫生工作考核等制度建设,把量化分级管理工作与日常监督管理工作有机结合起来,突出重点,全面实施。要把有限的监督资源集中到对A级、B级企业的管理中,加大对这两类企业的监督指导,推动整改,逐步提升地区职业卫生工作的整体水平。

4.3分步实施,稳步推进

量化分级与监督监测相结合的职业卫生管理是一种将单纯监管转向监管与技术指导并重的新型监管模式。要分步骤、分行业,有计划地开展职业卫生量化分级管理工作,不断扩大覆盖面,提高监督效率,逐步形成政府部门监督、企业自律和员工参与的职业卫生管理新局面。

5参考文献

[1] 梁友信,俞文兰.促进企业社会责任主体意识的理性回归[J].中华劳动卫生职业病杂志,2007,25(10):631-633.

[2] 李朝林,王丽,李涛,等.国外职业卫生立法和我国面临的挑战[J].中华劳动卫生职业病杂志,2001,19(5):326-328.

[3] 魏伟奇,缪剑影,陈建龙,等.中小企业建立规范职业卫生管理制度的探讨[J].中国公共卫生管理,2007,23(2):174-176.

[4] 顾聪,闫建民,李雨,等.浅谈餐饮业食品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J].中国公共卫生管理,2007,23(5):444-445.

第5篇:职业卫生监督范文

关键词:职业病危害因素;化学物质;急性中毒;防护措施

很多企业在生产过程当中需要在部分或全部生产环节中接触到一种或多种毒物,为工作人员的健康带来了危害。因此,如何防护在生产过程中使用的毒物,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减轻其对接触人员带来的损害,已经成为国家和企业都很重视的问题之一。接下来,文章将从常见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其所带来的危害和防护措施进行简要介绍。

1 生产中可能接触的毒物来源及其危害

1.1 生产中常见的职业病危害因素

1.1.1 生产性有毒物质的来源

在生产过程中,操作人员可能通过以下几个主要途径接触到毒物。在接触生产原料的时候接触到毒物,比如在接触到蓄电池生产过程中的氧化铅、燃料之中使用苯等;在接触中间产生的过程中接触到毒物,如生产苯胺过程中可能接触到的苯及硝酸等;在接触成品的过程中接触到毒物,如生产出的各类农药等;在接触辅助材料时接触到毒物,如影印行业在生产过程中接触到溶剂的苯等;在接触副产品和废弃物的过程中接触到的毒物,如炼焦生产出的焦油等。

1.1.2 常见的职业病危害种类

常见的毒物主要以粉尘、蒸汽、气溶胶的形态存在于生产过程之中。其中气态有毒物质更易被人体吸收,在生产过程中常温状态下为气态的毒物主要有二氧化硫、氯化氢、氯气和氰化氢等,同时如苯、醋酸乙酯、汽油等毒物则会通过蒸发的方式以气态的形式存在。喷漆过程中的漆雾、电镀时的铬酸雾、酸洗时的硫酸雾则是以雾的形态存在。

1.1.3 生产性毒物接触人体的方式

生产性毒物接触人体的主要方式有通过呼吸道接触、通过消化道接触和皮肤接触,接下来我们就分别对其进行叙述。

(1)毒物通过呼吸道进入人体是较为常见方式,此时它大多以气体、气溶胶等形态存在。它主要是通过呼吸道进入人体的支气管、肺泡,并可以通过肺泡壁进入人体的血液循环中流回心脏,导致人体中毒。其中毒情况与毒物粒子大小、毒物的溶解度相关[1]。

(2)在进行生产的过程中,毒物可能通过皮肤吸收使接触者中毒。部分生产性毒物可以快速的通过皮肤渗入人体。此时,皮肤所吸收的毒物先后渗入皮肤的表皮层和真皮层,进入血液循环系统,导致毒发。这类毒物大多为像芳香族的氨基、有机磷化合物、苯及同系物这类的脂溶性毒物。重金属汞也可以通过皮肤被吸收到人体。毒物被人体吸收的程度与毒物化学特性、浓度、粘稠度和接触面积和部位相关。

(3)在生产环境中,由消化道吸收进入人体引起中毒的机会较少,但它主要是由于手被毒物污染后,与食物接触,随食物进入消化道引起中毒。这种毒物可能被口腔粘膜、消化道、肠道吸收。

1.2 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可能导致的伤害

在生产过程中,当操作人员接触毒性不大的化学物质时,其时间和剂量是不同对其身体所造成损伤的程度是不同的,如果接触的时间较短、接触的剂量较小,造成的危害可能较小,如果接触时间较长或接触剂量过大时,则有可能对其身体造成功能性、器质性的伤害;当接触毒性较大的化学物质时,即使是短时间接触或小剂量接触,也会对接触者的身体带来功能性、器质性的损伤,这就会千万急性职业中毒。

1.2.1 职业中毒常见的症状

常见的职业中毒主要会影响到人体的神经系统、呼吸系统、血液系统、消化系统、皮肤粘膜损害、眼粘膜损害、鼻粘膜损害等[2]。

神经系统发生损害可能导致的症状主要有神经衰弱综合征、周围神经炎、震颤、中毒性脑病及脑水肿等;呼吸系统发生损害可能导致的症状主要有上呼吸道炎、化学性肺炎、化学性肺水肿;血液系统发生损害可能导致的症状主要有贫血、出血、溶血、高铁血红蛋白血症等;消化系统发生损害可能导致的症状主要有急性胃肠炎、腹绞痛、口腔征象、中毒性肝损害、中毒性肾病等;皮肤粘膜损害发生损害可能导致的症状主要有皮肤搔痒、刺痛、潮红、斑丘疹、疱疹、浮肿甚至剥脱性皮炎等;眼粘膜损害发生损害可能导致的症状主要有羞明、疼痛、充血、异物感、大量流泪、分泌物增多等;鼻粘膜损害发生损害可能导致的症状主要有流涕、喷嚏、鼻腔发干、鼻衄等。

1.2.2 职业性毒物的防护措施

关于职业性中毒的防护措施,首选需要为接触人员配备合适的防护用品,对皮肤能侵入人体而引起中毒的物质,应穿着防毒服、靴及橡胶手套等。由于防护用品较多,接下来我们就以自吸式长管面具和送风式长管面具为例对其进行介绍。

(1)自吸式长管面具

这种面具可适用于任何种类及浓度的有毒气体,也可用于窒息性环境和毒气范围较小的场所。在使用这款面具时,首先必须对面具进行气密检查,其检查方法是用手将面具的进气口卡住,再进行深呼吸,看是否能进行深呼吸,不能进行为合格,同时要检查呼气阀门,要确保呼气阀门在吸气时不进气且阀门灵活,密闭性好[3];其次在使用过程中不可以大力拉动长管和导气管,同时要确保进气口应在上风头且空气新鲜的地方,应设有专人监护,防止有毒物质污染;再次,现场要备有相应的防护用具和急救用具;然后,如果在使用长管防毒面具过程中有呼吸不适的感觉,应立即撤离毒区,并及时就医检查;最后,要经常检查面具的外观和气密性,以确保使用安全。

(2)送风式长管面具

在使用此面具进入毒区之前,首先,要检查面具长管的连接处是否紧密、牢固,检查面罩的呼气及吸气阀门是否存在粘结现象;其次,在检测过程中绝对不能踩压软管,并确保联系信号可靠;最后,监护人员要严守岗位,寸步不离,并佩带救生带和氧气呼吸器等必要的救护器具。

通过以上对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其所带来的危害和防护措施的介绍,希望可以为接触毒物的工作人员和监护人员起到提示作用。

参考文献

[1]袁庆华.危险化学品安全卫生基础知识[M].北京:中国工人出版社,2003.

第6篇:职业卫生监督范文

关键词:非英语专业;英语阅读;自我效能感;量表;信度;效度;多元回归分析;路径分析模型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1573(2013)03-0102-05

一、引言

“自我效能感”概念由教育家班杜拉(Bandura)于1977年提出。他认为自我效能感是指个体在执行某一行为操作之前对自己能够在什么水平上完成该行为活动所具有的信念,判断或主体自我把握与感受。“自我效能感”概念最初应用于社会学领域,并逐渐渗透到外语教育领域。国外有关自我效能感研究相对成熟,国内研究以近十年。以“外语自我效能感”为关键词,时间跨度2000―2010年在中国知网搜索,得到150个结果,非实证研究论文106篇,实证性研究论文44篇,发表时间集中在2006―2011年间。可见英语自我效能感研究是一个有待开发的领域。

在已有的研究中,研究主题包括:英语自我效能感量表的开发(Shell D F, Colvin C和Bruning R H,1995;答会明,2006;毛梅娜,2007;吴秀文,2008),英语自我效能感来源研究(毛梅娜,2007),英语自我效能感与其他学习因素相关性研究(Shell D F,M urphy C C和Bruning R H,1989;陈准,2006;李琼,2008;郑冰,2008;唐芳,徐锦芬,2011),提高英语自我效能感途径和方法研究(卓晓斌,2005;胡芸,2009;)。从已有研究发现:英语自我效能感对学生的学习成绩有显著的预测效果,高水平的自我效能感有助于学习者提高学习兴趣、通过不懈的努力、面对困难更具忍耐力和体验更少的焦虑。而成功的学习经验也有助于自我效能感的提升(Bandura,1997),因此如何准确测量学习者自我效能感水平从而为改善教学提供参照显得尤为重要。而对我国英语学习者而言,阅读技能是英语学习技能的重要部分,也是各级考试中分值最大的部分。而现存的英语自我效能感量表大多是英语总体技能量表,缺乏对各分技能量表的开发。针对我国非英语专业大学生阅读技能自我效能感量表则更为鲜见。为了了解我国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英语阅读自我效能感水平,为英语教学研究提供心理测量支持,我们编制了问卷量表,并对其进行了多维度检验。

二、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

本量表被试者为一所省属重点高校的288名非英语专业大二学生,之所以选择大二学生因为他们正处在英语学习高峰期(刚参加一次四级考试,正准备下一次),对英语学习的感觉比较敏锐。被试随机抽取,尽量兼顾被试专业文理均衡、性别均衡,学生来自金融、会计、计算机、新闻、公共管理、生物工程、财政、经济学等专业。其中男生129人,占总人数的45%,女生159人,占总人数的55%。他们学习英语的时间平均为7年,年龄平均约19岁。

(二)量表的编制

量表的编制遵循了Schwarzer(1998)自我效能感题项设计的三个基本特征:(1)主语应该是”我”,目的是测量个体的主观信念;(2)应该含有“能够””会”等的动词成分,表明活动的成功是源于个体的能力;(3)应该包括障碍或要求一定技能的任务,说明活动任务应具有一定难度,因为在没有难度活动任务完成过程中,所激发的自我效能期望是没有现实影响意义的。

量表以《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中的阅读自评量表为蓝本,并参考王垒的《自我效能感的结构和测量》(1990)中的维度特征自编而成。阅读自我效能感量表初稿包含25个项目。采用李克特6级量表,从1―6表示6个依次递进的等级,1表示该题所说情况与自我情况完全不符合。6表示该题所说情况完全符合。初稿通过与3位优秀大学英语教师进行分析讨论,剔除3项效度较低的题项,最后用于试测的问卷题项共22个。

(三)问卷量表的施测

问卷量表施测以随堂、限时的方式进行,时间为10~15分钟,以学生认真答完所有问题为准,不催促学生作答,以保证问卷结果的准确性。问卷不要求学生署名,在对学生基本情况的调查中,学生只被要求填写最近一次四级考试的阅读分项成绩。

问卷收集后,经筛选,凡四级考试阅读专项成绩未填写、漏答、或一两种答案一选到底的问卷均被视为无效问卷被剔除,共剔除36份,进入统计软件的问卷288份。我们运用SPSS19.0中文版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对量表进行了多维度检验。

三、信、效度检验

(一)信度检验

我们对量表进行了总体Cronbach &系数检验,检验结果为0.877。为了进一步得知量表的信度指标,又对量表进行了折半信度检验和各因子内部Cronbach &系数检验,折半信度检验即分别检验量表单数题项和双数题项的Cronbach &系数,分别为0.780和0.781,总量表经探索性因子分析后提取出4个因子,各因子Cronbach &系数分别为0.805,

0.761,0.735,0.635。

(二)效度检验

1. 内容效度。量表初稿经过与3位优秀大学英语教师进行分析讨论,从最初的25个题项减少到22个题项,根据教师的意见删除了3项效度不高的题项,基本确保了量表的内容效度。

2. 同时效度。已有大量研究表明,学习自我效能感和学习成绩呈正相关。因此非英语专业大学生的阅读自我效能感水平应和学生四级考试阅读分项成绩成正相关,如相关系数不高,则量表的同时效度不高。验证性相关分析结果表明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英语阅读自我效能感水平与四级考试阅读分项成绩的相关系数为0.512,呈中度相关。

3. 项目分析。项目分析的目的是检验量表题项能否很好的区分受试者,即进行不同水平段受试者平均值差异的显著性检验。我们运用SPSS19.0把受试按照量表得分高低分成高、中、低三组,运用one-way ANOVA进行三组之间显著性差异比较。

4. 因子分析。我们对量表进行了探索性因子分析以检验量表结构效度,用主成分分析法得出KMO检验值为0.885,Barrlett’s test为1 727.279,显著性水平为0.000 0,这说明测试数据适合做因子分析。采用正交旋转(Varimax)后得出4个因子,累计解释方差百分比48.255%。因子特征值及方差百分比。

从分析生成的碎石图也可看出,从第4个因子以后的曲线变得比较平缓,最后接近一条直线,进一步佐证了上述分析结果。

四、量表多元回归分析结果

为了进一步挖掘量表的深层信息,以探究各因子对四级阅读成绩的因果关系,即学生在各因子题项的得分能够在多大程度上预测他(她)的四级阅读成绩。

我们把4个因子作为预测变量,四级阅读成绩做为因变量,用逐步进入法对量表进行了多元回归分析,四级阅读成绩和各因子相关分析结果。

分析得出的方差分析表显示:模型1的回归平方和残差平方的和各为32 191.960,116 339.453。模型2的回归平方和和残差平方和各为38 514.760,

110 016.653. 说明这两个模型解释了英语四级阅读成绩的部分方差。

因子3“阅读高级技能”和因子4“阅读运用技能”没能进入回归模型。我们认为可能的原因如下:表5显示因子1“阅读基础技能”和因子3“阅读高级技能”相关系数高达0.620,分析得出的方差分析表显示“阅读高级技能”的方差膨胀因子(VIF)高达1.727,说明因子1“阅读基础技能”和因子3“阅读高级技能”存在共线性关系。说明因子2和因子3中包含题项对因变量“英语四级阅读成绩”的解释力很大程度是重合的。因此模型舍弃因子3“阅读高级技能”进行多元回归分析。

五、路径分析

Bandura(1977)指出构建自我效能有4个来源:动作性掌握经验,替代性经验,言语说服,生理和情感状态。自我效能感最大的来源是动作性掌握经验,即过去成功的或失败的学习经历会对学习者的自我效能感产生积极的或消极的影响,学习者的学习成绩会对学习者自我效能感的判断有影响。根据多元回归分析的结果,学习者的“阅读基础技能”和“阅读任务技能”2个因子对四级阅读成绩的水平有显著影响,因此我们选择“四级阅读成绩”和“阅读基础技能”和“阅读任务技能”2个因子进行路径分析,得出路径分析的最终模型。

六、结论

(一)主要发现

1. 本研究首次编制了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英语阅读自我效能感量表,并经过多维信、效度检验,量表具有良好的信、效度水平,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2. 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学习者的“英语四级阅读成绩”和“阅读基础技能”“阅读任务技能”2个因子有因果关系,和“阅读高级技能”和“阅读运用技能”没有显著因果关系。可能的原因为:英语四级考试着重考察学习者的阅读基础技能和阅读任务技能,而“阅读高级技能”和“阅读运用技能”中包含的题项如“我能辨别文章中常见的修辞手法,如比喻、夸张、拟人等。”“在阅读英文报刊或网络新闻时,我能先看题目、插图、简介、导言、各段小标题、结语等,再根据阅读目的选择关键段落,关键词汇阅读”“我能借助词典阅读本专业的英语教材,掌握中心大意,理解主要事实和有关细节。”“我能借助词典从技术性手册中快速查找所需信息以解决遇到的技术问题。”技能不在四级考试的范围之内。研究结果印证了以往的研究发现:学习成绩和学习自我效能感具有因果关系。

3. 路径分析结果表明四级阅读成绩和2个因子“阅读基础技能”“阅读任务技能”之间的影响路径是存在的,但并不十分显著。原因可能为:影响学习者阅读成绩的因素很多,其中更重要的是学习者的智力因素、学习基础和精力投入。而自我效能感具有主观性特征,相同阅读水平的学习者因为性格差异会对自己学习效能感做出不同的判断。研究表明学习者的阅读自我效能感对其阅读成绩有一定的指证作用,但不是学习者阅读成绩的关键决定因素。

(二)研究局限及未来研究方向

本研究来自一所省属重点高校,数据来源并不能反映全国各类院校学生阅读自我效能感水平。本研究侧重对量表的开发设计及检验,没有考察性别对阅读自我效能感的影响。在对量表的效度检验中,只运用SPSS19.0对量表进行了探索性因子分析,而没有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对量表进行验证性因子分析。这些都有赖于后续研究。

参考文献:

[1]Bandura A.Self-efficacy:The Exercise of Control [M].New York:Freeman,1997.

[2]Shell D F, Colvin C&Bruning R H. Self-efficacy,attribution,and outcome expectancy mechanism in reading and writing achievement: Grade-level and achievement-level differences[J]. Journal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1995,(3):386-398.

[3]Shell D F ,M urphy C C & Bruning R H. Self-efficacy and outcome expectancy mechanisms in reading and writing achievement[J].Journal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1989,(1):91-100.

[4]Schunk D H,Swartz CW. Writing strategy instruction with gifted students: Effects and feedback on self-efficacy and skills[J]. Reader Review,1991,(15):225-230.

[5]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大学英语教学要求[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7.

[6]答会明.英语自我效能感问卷的编制及信效度检验[J].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6,(6):569-571.

[7]王垒.The structure and measurement of self-efficacy[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9,(1):33-40

第7篇:职业卫生监督范文

从考核情况看,各县区局高度重视卫生监督工作,积极开展“执法规范年”创建活动,着力加强卫生监督体系建设,依法行政能力和规范执法水平普遍提高。广饶县、河口区卫生监督整体工作协调推进,措施得力,成效明显。垦利县职业卫生、医疗废物处理等工作走在了全省前列。利津县、区卫生监督工作也有了较大提高。

(一)三项工程成绩显著,公共卫生安全信誉度大幅度提高。一是职业卫生取得突破性进展。10月份省厅在垦利县召开全省职业卫生监督现场会,推广垦利县职业卫生监督“三四制”经验,垦利县职业病防治工作列入全县民生工程,纳入县政府年度目标考核范围。广饶县职业卫生推进工程效果显著,全年职业健康检查人数11544人,体检率90.2%;河口区开展职业病危害因素控制效果评价的项目10个、职业病危害因素预评价的项目4个,实现全区职业卫生发展史上零突破,14家企业开展职业健康查体人数2123人,体检率79.7%;利津县、区职业卫生工作也较前有了一定的进展。二是医疗卫生监督工作进一步规范。按照全省“六统一”标准,开展了全市诊所专项整治行动。全市诊所281家,建成规范化诊所207家,诊所规范化建设率73.7%,其中垦利县、广饶县诊所规范化建设率100%;垦利县、河口区城乡医疗机构医疗废弃物处理率100%;利津县开展诊疗环境快速监测工作,为医疗卫生监督提供技术支持。三是生活饮用水卫生安全工程得到全面加强。对全市农村供水单位摸底调查,建立完善基础档案,加强农村集中式供水单位培训指导和监督检查,监督覆盖率100%。广饶县全面推进生活饮用水卫生安全工程,出台《广饶县农村公共供水管理办法》,加强对农村集中供水单位卫生监督、专业培训和技术指导工作,基本形成农村生活饮用水卫生监督监测网络。全县集中供水中心(站)11家,均配备末梢水在线自动检测设备。有6家单位配置消毒设施。2011年卫生部2次到广饶县调研农村饮水卫生安全工作。垦利县投资169万元,为全县25所中小学校配备207台小型水质处理设备,满足了学生饮水需要;广饶县、垦利县财政安排专项资金,用于生活饮用水检测。

(二)目标管理严格,执法责任落实。广饶县对执法科室及乡镇卫生监督所实行综合目标管理,明确卫生监督员职责,建立健全卫生监督员考评机制。河口区创新内部运行机制,健全制度,实行任务目标管理、卫生监督员区域责任制,定期考核卫生监督员绩效,有效调动了卫生监督员工作积极性。

(三)法制稽查工作力度加大,卫生监督规范化程度明显提高。广饶县采取明查与暗访结合、日常工作与专项稽查结合、内部稽查与外部稽查结合的方式,全面加强稽查工作力度;垦利县完善卫生监督运行机制,实行行政处罚调查与决定分离制度,规范卫生监督队伍建设。

(四)卫生监督网底建设得到加强,卫生监督协管队伍进一步壮大。全市设立乡镇卫生监督机构23个,承担公公卫生服务的村级卫生监督机构785个,卫生监督协管员841人。2011年,广饶县、河口区、垦利县乡镇卫生监督体系和农村卫生监督协管工作突出。广饶县考核聘任622名承担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乡医为村级卫生监督协管员,补助经费在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中统筹安排,促进公共卫生零距离、卫生监督全覆盖。

二、存在问题

尽管取得很大的成绩,但从整体情况看,个别县区对卫生监督的重视程度还不够,有的工作人员积极性还不高,“三项工程”的推进力度仍需进一步加大;有的县区卫生监督网底建设迟缓,卫生监督协管队伍尚未建立;卫生监督基本装备配备不足,工作开展不均衡。卫生监督信息报告系统填报不全,个案信息报告、更新维护不及时。

三、下一步工作要求

(一)提高认识,增强执法保障能力。高度重视基层卫生监督网络建设,加强乡镇卫生监督机构和卫生监督队伍管理,创新卫生监督协管工作,解决人员不足问题,为卫生监督工作提供队伍保障。加强卫生监督执法装备建设,为实现快速、准确、高效的卫生监督服务提供有力保障。

第8篇:职业卫生监督范文

一、加强卫生监督体系建设,严格卫生监督队伍管理。

(一)继续深化卫生监督体制改革,深入贯彻《关于卫生监督体系建设的若干规定》和《关于卫生监督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加大对各地卫生监督体系建设的指导以及监督检查,组织开展卫生监督体系三年建设评价工作。组织实施好中西部地区卫生监督机构能力建设项目,改善执法条件,完善保障措施,提高卫生行政部门依法行政的能力和水平。

(二)加强卫生监督信息建设。贯彻落实《卫生监督信息系统建设指导意见》,推动卫生监督信息网络建设。加强国家和省级卫生监督信息平台建设。组织开发卫生监督信息报告系统等业务应用软件。建立国家卫生监督基础数据库。加强卫生监督统计报告工作,落实统计报告制度,加强职业病、食品污染物和食源性疾病、化妆品不良反应等监测网络建设,及时、准确地统计、处理和卫生监督信息。

(三)规范卫生监督检验检测工作。组织开展卫生监督现场快速检测规范研究,建立健全管理制度,建立完善现场快速检测方法和标准,提高执法技术能力。在调研基础上做好国家和地方的卫生监督检验机构的认定、命名、授权工作,强化规范管理。

(四)进一步完善卫生监督员相关管理制度,加强各级卫生监督员的管理。组织修订《卫生监督员管理办法》,贯彻《2005-2010年全国卫生监督员教育培训规划》,建立卫生监督员国家级师资库。按照新的《卫生监督员培训大纲》和《卫生监督员培训系列教材》组织开展国家级师资培训和省级卫生监督员骨干培训。开展全国卫生监督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表彰工作。

(五)建立健全卫生行政执法责任制,进一步完善行政执法评议考核工作实施方案。强化卫生监督稽查工作,逐步健全卫生监督稽查组织机构和工作制度,规范稽查行为,建立稽查信息通报机制,组织开展行政许可和行政处罚的专项稽查,不断深化稽查工作。

二、突出重点,进一步加大监督执法力度。

(一)加强医疗服务和采供血监督执法工作。

1.继续加大对医疗服务市场监督执法力度,深入开展打击非法行医工作,切实维护群众健康权益。进一步理顺关系,明确职责,完善医疗服务监督制度建设,加强日常监督执法,建立完善医疗服务监督的长效机制。注重投诉举报,加大执法力度,狠抓严重危害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的非法行医大要案、典型案件的查处,严格责任追究。组织开展对医疗服务监督人员的培训,加强卫生监督人员能力建设。加强对地方执法和办案工作的指导。加大正面宣传和典型案件的曝光力度,提高医疗机构及其从业人员的法制意识。

2.继续开展全国采供血机构和医疗机构的血液安全监督检查,尤其加大对重点地区、重点问题的监督检查力度,严厉查处采供血活动中存在的违法行为。加强对基层卫生监督人员的法制宣传教育和业务培训,提高对血液安全依法监督责任意识和执法监督水平,加强社会监督,逐步规范血液安全监督的内容与方式,积极探索与建立血液安全监管长效机制。

(二)积极稳妥开展大型医院巡查工作。

制定《卫生部20**年大型医院巡查工作方案》,进一步完善《卫生部关于大型医院巡查工作暂行规定(试行)》等配套文件,逐步规范巡查工作流程,继续深入开展大型医院巡查工作。组建巡查队伍,培训巡查人员。督促、指导和推动大型医院贯彻落实国家有关医疗管理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帮助医院发现问题、整改提高,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切实解决群众关心的医疗服务问题,发现优秀典型,弘扬高尚医德医风。

(三)完善食品化妆品卫生监督的法规和技术规范,严格健康相关产品及生产企业的许可,深入开展食品和化妆品专项整治工作。

1.做好《新资源食品管理办法》、《化妆品卫生规范》(20**年版)的颁布准备;完善《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拟定《食品营养标签管理办法》、《食品卫生监督协查通报暂行规定》,修订《化妆品生产企业卫生规范》、《消毒产品生产企业卫生规范》、食品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实施指南及评分表;加强危险性分析方法在食品卫生标准制定过程中的应用,做好《食品营养强化剂使用卫生标准》、《食品容器、包装材料中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修订工作;开展食品卫生法规宣贯和《食品卫生法》宣传周工作;认真履行国际食品添加剂法典委员会主持国职责,做好食品法典相关工作。

2.规范涉水产品监管审批范围,逐步建立统一的化妆品和消毒产品生产企业以及国产涉水产品的许可程序、条件和要求;以戊二醛和次氯酸钠类消毒剂的卫生许可改革为切入点,探索消毒产品审批改革模式;加强对检验机构的动态监督管理,开展对健康相关产品检验机构的飞行检查,严肃处理存在弄虚作假等行为的检验机构。

3.加大对食品生产、经营企业实施食品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卫生信誉度分级管理)工作力度,进一步规范卫生许可和监督工作。对乳制品、婴儿配方食品、蜜饯三类产品生产企业全面实施卫生信誉度管理。严格实施化妆品、消毒产品、涉水产品生产企业卫生规范,进一步提高化妆品、消毒产品和涉水产品生产企业卫生条件和自身管理水平。对化妆品、消毒产品、涉水产品生产企业开展卫生信誉度分级管理试点工作。

4.进一步提高餐饮业食品卫生监管水平。积极推广《餐饮业和集体用餐配送单位卫生规范》,以强化原料进货索证为重点,在餐饮业和集体食堂全面推行原料进货溯源制度,重点查处非法采购和使用劣质食用油,违法使用添加剂和使用不合格调味品等违法行为。对餐饮业全面实施监督量化分级管理制度,完善对农村的学校食堂和餐饮单位推行量化分级管理工作。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开展公共卫生管理进农村、进社区活动,促进社区、农家乐旅游点、农村家宴、建筑工地食堂等消费环节的卫生监管措施。

5.继续加大力度开展健康相关产品国家抽检工作,开展对食品、化妆品、消毒产品和涉水产品违法问题的专项整治活动。围绕与消费者健康密切相关的重点问题、突出问题和热点问题,落实好20**年食品、化妆品、消毒产品和涉水产品的国家卫生监督抽检计划,对抽检中发现的问题和处理情况及时向社会公布。结合20**年国家卫生监督抽检计划的要求,对餐饮业原料使用和保健食品、化妆品、消毒产品批号及标签标识方面存在的问题开展专项整治,进一步实施《集贸市场食品卫生管理规范》,规范市场经营行为。

(四)加强职业卫生和放射卫生的监督管理。

1.紧紧围绕各地重点职业病危害因素,重点职业病危害人群,重点职业病危害企业、行业,开展职业卫生、放射卫生的监督检查,狠抓大案要案和典型案件的查处。职业卫生以煤矿、制药行业、农药生产企业等职业危害严重的行业为重点,放射卫生以放射诊疗机构和核设施为重点,采取自查、交叉检查和重点督察相结合的方法,重点检查职业健康监护情况和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制度落实情况。

2.加强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管理。省级卫生行政部门要加强对辖区内取得各级各类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的监督检查,严格规范服务行为,提高服务水平。加强职业病诊断和鉴定管理,规范诊断鉴定活动。

3.加强职业健康监护监督工作,采取措施扩大对重点职业病危害劳动者群体的监护覆盖面。继续做好基本职业卫生服务试点工作,开展试点地区初期评估工作,适时开展阶段总结和交流。继续做好国家职业卫生示范企业评审工作,制订管理办法,完善评审程序和评审标准,发挥示范企业的示范作用。

4.加强放射防护监督管理,规范放射诊疗机构许可工作,开展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监测的监督检查。开展对放射防护器材与含放射性产品的重点监督检查。查处一批、曝光一批不合格的防护器材和含放射性产品。

(五)加大传染病防治监督工作力度,做好生活饮用水和重点公共场所卫生监督管理。

1.配合国务院法制办,做好《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修订工作;组织制定重点公共场所卫生规范,加强公共场所卫生监督管理,规范公共场所经营行为;开展公共场所卫生标准修订工作。

2.组织开展全国生活饮用水卫生监督检查,加强自建集中式供水、二次供水和农村学校饮用水卫生监督,有重点地开展生活饮用水卫生监督执法工作;做好《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的宣传培训,提高饮用水卫生监督监测水平;根据《全国城市饮用水安全保障规划》要求,建立全国饮用水水质和水性疾病监测网络。

第9篇:职业卫生监督范文

记者:2012年食品安全标准建设方面完成了哪些主要工作?公众最关注的地沟油检验方法研究问题,目前有哪些新进展?

陈啸宏:2012年出台了《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十二五”规划》,部署开展822项食品安全标准制定、修订工作:全面启动食品标准清理整合工作:制定公布了88项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继续修订完善食品添加剂标准,禁止餐饮服务单位使用食品添加剂亚硝酸盐,继续清理食品包装材料标准,公布301种食品包装材料用添加剂名单。此外,还严格食品相关行政许可。

2012年,全国已设置化学污染物和食源性致病微生物监测点2070个,覆盖县区从25%扩大到47%:食源性疾病监测哨点医院从465家增加到570家。伊利婴儿配方乳粉汞含量异常等情况得以及时发现。

关于“地沟油”检测方法研究,目前已从征集到的315种检测方法中初步确定7种方法,推荐给监管部门作为鉴别“地沟油”的初筛方法,用于发现“地沟油”违法犯罪的线索。

记者:新的《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执行情况如何?全国饮用水水质状况究竟怎样?

陈啸宏:今年7月1日起,新的《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全面实施,指标由原来的3 5项增加到106项,其中包括42项常规指标和64项非常规指标。地方各级卫生部门负责出厂水和末梢水的监督监测,配合有关部门开展城乡供水的卫生安全管理。近两年,卫生部以推进实施新标准为重点,建立健全国家饮用水卫生监测网络,目前已设置了2.86万个水质监测点,覆盖31个省份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全部地级以上城市和3.0%的县。

我们的目标是,到2015年,各省级和省会市的疾控机构检测能力要实现新标准全部106项指标全覆盖,地级要具备水质常规指标和本地区重点非常规指标的检测能力,县级具备水质常规指标的检测能力。

2011年对全国设市城市公共供水厂出厂水普查结果显示,按照新标准进行评价,达标率为83%。综合分析各方面的监测结果,目前我国饮用水状况总体安全。

记者:新修改的《职业病防治法》今年已经正式实施。当前执行情况如何?

陈啸宏:卫生部会同国家安监总局牵头召开9部门参加的职业病防治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共同推进职业病防治工作;同时,会同有关部门印发通知,从加强职业健康检查、职业病诊断与鉴定、职业病防治机构能力建设、做好重点职业病监测等方面提出了具体要求。

在职业病防治机构能力建设方面,与2011年相比,2012年防治机构增加了63家,具有职业病诊断资质的机构增加了22家,具有职业健康检查资质的机构增加了486家。职业卫生监督协管已纳入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内容。

记者:面对繁重的执法任务,卫生监督队伍现状是否能满足履职需要?

陈啸宏:卫生监督队伍承担着8部卫生法律、29部行政法规规定的食品安全与卫生监督执法职责,队伍现状与履职需要还有较大差距。我国每万名服务人口仅有0.6名卫生监督人员,远远低于发达国家的卫生执法人员配置比例,尤其是基层人员严重短缺。我们正积极探索解决这些问题的途径。

近年来,很多公共卫生安全问题都“潜伏”在基层,尤其是农村地区。由于执法力量不足,监管存在盲点,很多公共卫生问题只能依靠居民举报来查处、只有在发生后才进行干预。我国探索开展卫生监督协管工作,由各地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协助卫生监督机构开展食品安全、职业卫生、饮用水卫生、学校卫生、非法行医和非法采供血等方面的巡查、信息收集报告并协助调查,以及时发现和报告影响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的线索和隐患。全国80%以上的区县已经正式开展此项工作,卫生监督协管人员已达到17万余人。

记者:2013年,卫生部食品安全和卫生监督工作将推出哪些新举措?

陈啸宏:食品安全方面,一是加快食品中致病微生物、食品添加剂使用、食品生产经营规范等基础标准的制修订工作,2013年年底前完成现行食品标准清理工作;二是加强食品安全风险监测评估体系和能力建设,组织实施国家食品安全风险监测计划和优先评估项目,食品污染物及有害因素监测至少覆盖60%的县级行政区域。根据隐患排查情况,进一步完善食品中非法添加物“黑名单”制度及相关检验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