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应急物流管理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1.1突发性与不确定性
对于突发性重大灾难来说,应急物流是一种具有应急性质的实物流动。并且由于危机发生的地点与时间具有不可预知性,导致应急物流没有任何征兆、突然发生,也就是具有突发性。另外,灾难发生时间的长短、大小、破坏程度等等问题无法确定,就使得相应的应急物流具有不确定性。突发性和不确定性是应急物流最明显的特征。
1.2非常规性与紧迫性
重大灾难发生以后,有关部门需要在最短的时间内应对灾难,将急需的物资尽快送达灾区。这样,物流的工作流程就会出现简化,一些中间过程就会被合并或省略。省略或简化的流程有别于常规的物流流程,因此具有非常规性。同时,灾难发生以后,有关部门要控制灾情的扩大化,将灾情降到最低限度,相关部门就会启动灾情应急方案,临时成立新的物流机构,通过各种途径筹集各种物资等等,这一切工作都是要在短时间内完成,相应条件下产生的应急物流就表现出了物流操作的紧迫性。
1.3运输工具高效性
应急物流的重要作用使得对其运输工具要求较高,甚至在某种意义上说,运输工具的效率就是应急物流的效率。重大灾难发生以后,使用的物流运输工具必需具备行动迅速、可靠性高、承载量大、故障率低与适应性能高等特点,并且要实现运输工具的信息化,只有满足了上述条件才能保证应急物流能够及时顺利的到达灾区;如若不然,运输环节的问题会影响到整个物流体系的效率。比如说运输应急物资时,物理运输工具上要安装全球定位系统,将运输的全程进行有效的监控,引导运输工具以最短的路线前往灾区,避免出现走弯路、绕远路的现象的发生。如果在运输过程中,运输工具发生故障,并且在当时的条件下又不能排除故障,通过全球定位系统可以很快安排维修小组进行故障排除。所以,物理过程的信息化会影响到运输效率。
1.4从业人员高素质性
应急物流的运转是物流从业人员执行下的物流运转,人在应急物流中发挥着关键性的作用。运输从业人员要具有抗风险性、高技术性与超极限性等高素质:抗风险性,在运输过程中可能存在运输线路情况差、天气状况恶劣等问题,这些问题都将会使运输从业人员面临着极大恐惧感,为应急物资的顺利到达增加困难,因此,运输从业人员要有较高的抗拒风险能力;高技术,灾情发生以后物流运输工具就要时时刻刻工作在运输线路上运输物资,这就使得运输工具很容易出现各种故障,同时运输线路上不可能具备足够的维修点,或者是根本没有维修点,这就要求运输从业人员能够克服困难,具有排除各种故障的能力;超极限性,灾情发生以后的运输是连续不断的,这时的运输人员就要能够以超强的耐力来应对超长工作。
2电子商务下应急物流管理的问题分析
2.1网络体系落后制约应急物流发展
现代物流体系的发展是离不开信息技术发展的,而信息技术的发展必将会促进现代物流体系的发展。然而,当下我国信息技术的发展程度还不足以推进现代电子商务下应急物流体系的发展。我国应急物流信息技术水平低、信息网络不健全,没有一个健全的应急物流供需信息平台,不能及时生产灾区急需的战略物资,不能对应急物流运输工具统一调度等等,也就不能制定相应的策略,最终也就使得电子商务下应急物流的效率大大降低。
2.2电子商务下应急物流制度环境有待完善
当前,电子商务制度的不完善性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电子商务下应急物流的发展。这种限制的最大表现形式为制度限制:首先,电子商务应急制度是要建立在信息技术基础上、适应信息时代要求的应急制度,然而,我国还处于工业化时代,适应于工业化要求的制度跟电子商务应急制度相冲突,不能很好的促进其发展;其次,电子商务是信息发展的成果,人们对其认识不足,因此,也就难以建立适应时代要求的新电子商务下的应急物流制度。
2.3尚未建立一套系统完善的应急预案
相关部门的应急预案存在不同部门之间的应急预案的链接差、交叉方面多、覆盖面不全的缺点。当应急预案启动时就会出现救援物资与救援人员协调性差、调度与指挥失灵、救援混乱与延误工作等等问题。
2.4电子商务应急供应链体系不完备
目前,电子商务应急供应链反应慢,电子商务应急供应链的程序与作业流程比较繁琐,不能将不同物资的供应链进行复式链接管理,多条供应链独立分散运行;在不同情下,不同的电子商务应急供应中心做不到彼此之间的协调合作,导致电子商务下应急物流成本较大。
3电子商务下应急物流管理的改进建议
3.1建立电子商务下应急物流信息控制中心
电子商务下应急物流的管理最重要的是要建立一个完善灵活的信息控制中心,这是应急物流的活动中枢,是整个物流活动的指挥部。它的主要工作有以下几点:第一,做好日常救灾物资的管理、预算和协调工作,并做好物资记录,与相关企业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保证事件突发时物资的正常稳定供应。第二,在突发事件发生时,紧急调动设备和人员,制订救急方案,收集相关信息,作为整个工作的司令部,充分发挥协调和掌控的作用,优化各种资源配置,使物流达到最高的效率。同时,我们应注意到,由于突发事件的复杂性和正确应对突发事件的重要性,使得作为控制中心的工作人员必须具备各方面的条件和良好的素质,同时具备应对紧急事件的能力,因此,工作组成员要多样化,既包括政府部门领导,还包括企业领导及工作人员和专家组。
3.2建立电子商务下应急物流管理的良好外部环境
3.2.1完善应急物流基础设施建设
应急物流本身的性质决定了对基础设施建设有极高的要求,重中之重是缩短运输路程。良好的物流基础设施对紧急状况的处理能力较强,尤其在特殊情况时各种优点就可以很好的得以体现。对于应急物流基础设施建设,首先,应建立水陆空立体运输网络,提供多方位物流途径,在一种方式意外发生中断时,可以及时得到补救。其次,设置专用“绿色通道”并制定应急措施,在灾难发生时,如火灾、洪涝、地震、泥石流等,可以有应急方案备用,提前制定相关应急步骤和原则,比如优先原则,特殊情况要特殊对待。然后,对物流基础设施的常规检查也十分必要,特别是在特殊情况中,环境往往相当恶劣,对运输通道的要求也就十分严格,否则难以完成紧急运输任务,进而影响救援等工作,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最后,充分协调与军方的协作,必要时候使用军用运输专用设备,全面提高应急物流的运输效率。
3.2.2加强电子商务应急物资储备体系建设
第一,应增加仓库的数量,并根据气候等特点因地制宜地对其进行合理布局。第二,加强物资管理。早期物资来源以国家储备为主,国家储备最主要的是粮食储备。第三,一旦大规模的突发事件发生,在政府无法及时满足救灾需要的时候,就要采用合同储备方式,即政府提前与可以提供应急物资的企业签订合同,在灾难发生后,以最快的速度提供大量物资,缓解救援压力,避免因物资紧缺造成的混乱。第四,加强社会捐赠渠道,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在灾难发生时,保证社会各界的捐赠物资能及时到达突发事件发生的地区。只有这样,才能建立健全电子商务应急物资储备体系,在突发事件发生时,确保物流环节正常运行。
3.3完善电子商务下应急物流管理的相关法规
完善电子商务下应急物流管理制度,必须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要对其进行宏观调控,在生产、投入、科学技术等方面进行规范和约束。二是在管理上,对电子商务物流的调节和资源管理、工作中的标准和奖惩情况进做出确规定。三是在操作上,对电子商务下应急物流的信息化和系统化等进行严格的规范。电子商务下应急物流是关系人们生命和财产安全的重要工作,更要标准化、规范化,只有这样,才能在紧急情况下,有条不紊地将物流工作落到实处。
3.4建立健全电子商务下应急物流配送系统
建立健全电子商务下应急物流配送系统有利于协调物流各部门的分工合作,避免在运输途中发生不必要的资源浪费和冲突,力求物流运输效率最高、成本最低。首先,我们应以科学理论为指导思想,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根据自然规律,在灾难的多发地区建立固定的物流配送中心和指挥中心,配备专业设备和专业人员,能在突发事件发生的第一时间及时作出反应,使网络环境下的应急物流专业化、人性化。然后,在十分紧急的情况下,充分发挥军队的作用,通过军用途径来配备物资,以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为重,尽一切努力把损失降到最低,把军用和民用物流高度结合,实现军地物流一体化。
关键词:应急物流;管理体系;信息系统
中图分类号:F252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28-000-01
应急物流管理体系与信息系统的建立,能够有效的应对突发事件并做出及时处理。随着近些年的一些突发事件的发生,虽然我国应急物流发挥了其应有的作用,帮助人们渡过难关,但是也暴露出了应急物流在处理突发事件中的不足之处。构建科学合理的应急物流管理体系与信息系统是非常重要的,不仅能够提高物流管理能力和水平,还能够帮助人们更好地应对和处理突发事件,将损失降到最低。
一、应急物流的涵义和特点
(一)应急物流的内涵
应急物流是指在突发事件中为人们提供所需的资源,应对并处理突发事件的物流活动。在突发事件中满足应急管理部门的资金、人力和物资需求,协助应急管理部门应对和处理突发事件,最大限度地减少损失,降低突发事件的影响[1]。
(二)应急物流的特点
1.对应急物流的需求具有不确定性
对应急物流的需求之所以具有不确定性,是因为突发事件的发生是无法预测的,人们无法事先知道突发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影响程度等,不能提前将应急物流准备妥当,所以造成了对应急物流需求的不确定性。
2.对应急物流时间要求的紧急性
由于突发事件发生的突然性以及造成影响的不确定性,所以要求应急物流对突发事件的发生及时地做出反应,并能够最大限度地在最短的时间内根据造成的影响程度采取合理有效的手段提供物流保障。
3.应急物流的公益性
由于应急物流是为了给相关部门和单位提供处理突发事件的物流保障,更加注重物流的效率和对受突发事件影响的地区和人们提供的帮助,所以应急物流具有社会公益性,不以追求经济利益为最高目标[2]。
二、应急物流管理体系与信息系统的构建分析
(一)应急物流管理体系
1.完善应急物流前期准备工作
应急物流对突发事件的最大帮助就是运送应急物资,确保应急物资能够及时准确的到达,并且保证物资完好无缺。所以在构建应急物流管理体系时应该对预备的应急物资进行合理分类,按照物资本身的特性进行分类管理,如药物、食品、衣物等,按照其不同的保质期和功效进行分批储存,并由专人监督与检查,保证应急物资的完整和质量。对需求量大的物资进行大规模采购并储存,如药物、食品等。由政府带头,加强应急通道建设力度,并组织专门的机构进行检查与维护,保证应急通道能够随时投入使用。安排专门的人员随时准备装卸物资,保证物资及时出库,节省物流时间[3]。
2.建立合理的应急物流人员组织体系
一个科学合理的应急物流管理体系必须由相关组织、人员来执行和管理。应急物流人员和组织是应急物流管理体系的主要参加者、执行者和管理者,对整个应急物流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由于应急物流活动涉及的范围较广,包括不同部门、行业、人员等各方面的范围,管理起来较为困难。所以应急物流管理体系应该建立合理的管理规范,明确责权范围,根据突发事件的严重程度进行组织划分,提高相关组织和人员的责任意识,并注重培养应急物流组织人员的专业素质和综合素质。成立专门的应急物流监督组织,对应急物流的组织人员进行监督,规范相关人员的行为,提高其执行力。
3.完善应急物流运转流程
在应对突发事件的时候完整的物流活动包括采购物资、分类储存、物流运输、物资配送、回收等流程,建立科学合理的应急物流管理体系就必须对应急物流的运作流程做出相应的规范。应急物流的物资采购,要充分体现应急物流的公益性,利用国家相关法律规范,依法进行征用和购买,并注重物资的质量和经济实用性,避免浪费;建立先进的物资仓库,引进高科技技术,加强管理和监督力度,保证物资的完好;在应急物流运输环节,要充分发挥现有的交通技术的优势,根据实际情况选择运输方式,综合利用海陆空多种途径,提高运输的效率;对应急物资的配送与回收,要根据应急物资需求点的实际情况,建立配送点,保证配送物资的正常运行,并对物资进行回收,由专门的人员进行物资回收工作,对可以二次利用的物资进行回收并登记,避免浪费[4]。
(二)应急物流信息系统
在发生突发事件时,对信息的及时采集和传递能够保证应急物流活动的正常运行,也能够有效降低突发事件的影响程度。应急物流信息系统对应急物流的运转提供参考依据,保证应急物流的运转效率。
1.及时收集信息并进行传递
应急物流信息系统通过对信息的实时采集和传递,及时反馈给应急物流管理部门,让应急物流的管理者根据突发事件的实际情况对应急物流的具体活动做出相应的指挥和部署,为应急物流管理者进行物流管理提供参考依据。
2.在突发事件中合理调配信息
应急物流信息系统在发生突发事件中,不仅进行相关的信息采集并反馈给管理组织,还要对信息进行统一整理和调配,保证信息能够发挥最大的作用,做到信息资源的共享,帮助应急物流进行信息传递和共享,助其了解不同区域的实际情况[5]。
3.对突发事件作出预测与估计
完善的应急物流信息系统能够对突发事件的影响做出合理的估计,并指导应急物流将应急物资准确地送到需求点,还要对应急物流的各个环节做出预测与评估,帮助应急物流减少不必要的时间、人力、物力浪费,提高应急物流的效率。
三、结束语
应急物流管理体系与信息系统和构建和完善,能够更加有效地提高应急物流的运转效率,还能够降低突发事件的影响力,保证人们在突发事件中的损失降到最低,并得到的救助,对提高突发事件应对和处理能力具有深远的意义。
参考文献:
[1]李从东,刘艺,廖灿.应急物流管理体系与信息系统构建研究[J].商业研究,2014,01:197-201.
[2]吴志丹.应急物流信息系统设计研究[J].生产力研究,2015,06:96-97.
[3]夏晶,谢立阳.应急物流的管理体系信息系统研究[J].科技创业月刊,2015,12:94-96.
[4]程琦,云俊.论应急物流管理体系的构建[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01:18-22.
关键词:GPS 物流管理 全球定位系统 信息化
一、GPS简介
GPS(Geographical Position System)或叫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是一种先进的导航技术,它由发射装置和接收装置构成,发射装置由若干颗位于地球卫星静止轨道、不同方位的导航卫星构成,不断向地球表面发射无线电波。接收装置通常装在移动的目标(如车辆、船、飞机)上,接收装置接收不同方位的导航卫星的定位信号,就可以计算出它当前的经纬度坐标,然后将其坐标信息记录下来或发回监控中心。地面监控中心利用GPS技术可以实时监控车辆等移动目标的位置,根据道路交通状况向移动目标发出实时调度指令。
二、GPS在物流管理中的应用
物流管理是企业管理的一个重要分支,对于企业来说,高度信息化的物流管理显得相当重要。物流管理的目标是降低成本,提高服务水平,这是赢得市场的重要手段。当下的物流行业有以下几个特点:业务覆盖地域广、车辆众多,信息量大,区域与线路监控要求突出,与货运单据配合紧密,对货物安全保障要求高,需要位置服务信息的用户多等。这些特性决定了GPS在物流管理中的广泛应用。
1.对道路上的车辆管理。通过GPS技术可以显示车辆的实际位置,跟踪目标的移动,并且能做到多窗口,多车辆,多屏幕的监控,全局把握整个运输过程,实现对运输过程中的完全控制权,并根据情况随时发出各种命令给司机。使用GPS技术,可以设计出车辆运输路线(导航功能),使其远离人口稠密的地方,根据运输路线的实际情况,可以制定相对有效的应急救援预案,有效地减少事故和危险品在运输过程中丢失的风险。
2.实时物流信息。在物流当中,无论是发货方还是接货方都会对不同程度的关注货运的情况,尤其是接货方,在货物比较紧急的时候,会持续关注货物的物流信息。让客户持续得到货物的物流信息,是现代物流必要的服务之一。这需要GPS通过GPRS等发送实时数据给后台服务器,服务器通过从GPS得到时空信息,绘制出相应的图表供客户查询。
3.降低空驶率。物流公司将车辆的使用信息开放给与自己有合作关系的客户,客户通过物流公司在互联网上的应用,可以查看车辆和货物的实时情况,,找到适合自己的车辆信息,从而省去物流公司直接交涉的时间,加快车辆的使用频率,缩短货物运输时间,减少了工作量。
三、关于GPS的几点应用设想
对于物流实体单位而言,GPS在国内是项成熟的技术,已得广泛应用。但在具体的信息化程度上,GPS的应用还是参差不齐。在今后的物流管理中,如何深度挖掘GPS所给出的信息,提高物流管理的效率,降低成本,是以后GPS在物流应用的主要方向。在这里,本文提出GPS的信息化应用的几个方向:
1.GPS给出了不仅是GPS的地理位置,还是时间信息,系统可以对这些时空信息做相关的回归分析,一来优化运输路径,二来可以指导运输定价。
2.情景规划运输方案。信息资讯日益发达的年代,像目前路况,天气甚至人口密度等有可能影响运输进度的信息随时可以从网上获得,只要设计一个搭载GPS系统去实时获取这些情景信息,动态规划运输路线,可以达到提高物流效率的作用。对各种运行方案进行考察评价,存入系统数据库,作为今后路径优化的依据。
3.提高调度中心与车辆之间的信息化管理。在车辆众多的情况下,依靠人工调度,效率往往比较低下。在某些情况下,如途中上货等,调度工作可以由电脑自动完成,在没有得到目标车辆的响应的时候,才做人工介入。
四、小结
信息化的水平体现物流管理的水平的标志,高度信息化的管理可以提高物流效率,降低成本,帮助企业在竞争日益激烈的物流行业中占得一席之地。本文介绍了GPS的相关概念及应用,并在就GPS在今后物流管理的应用上提出几个设想。显而易见,如何从GPS提供的信息中挖掘出更多有用的信息,将会是GPS在今后物流管理中的重中之重。
参考文献:
[1]王忠军.GPS在物流中的应用[J].河南科技.2005.(11)
[2]王晶.GPS在现代物流中的应用及问题分析[J].商场现代化.2009.(1)
[3]郭令.现代物流管理中的3G技术[J].三晋测绘.2003.(3)
[关键词] 应急物流 危机管理 政府职能
2003年肆虐神州的非典疫情、2008年年初令人揪心的南方暴雪,进一步凸显了建立健全应对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和社会安全等方面的突发公共危机管理系统的必要性。而公共危机管理系统中的关键一环就是构建完善的应急物流子系统,以克服突发性事件所带来的不稳定因素和公共危机。
一、应急物流概述
物流的概念起源于美国,一开始使用的英语词汇是“Physical Distribution”,后演变为“Logistics”。美国物流管理协会对物流的最新定义是“物流是供应链运作中,以满足客户需求为目的,对货物、服务和相关信息在产出地和销售地之间实现高效率和低成本的正向和反向的流动和储存所进行的计划、执行和控制的过程。”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物流术语》的定义则是:“物流是物品从供应地到接收地的实体流动过程,根据实际需要,将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基本功能实施有机结合。”
故物流首先是一个过程,这个过程综合了运输、仓储、流通加工、装卸、配送和信息管理等具体过程;同时物流也是一种管理,这种管理充分利用网络和信息,融合了现代管理理念和管理技术。 而所谓的应急物流,它是2003年中国爆发SARS疫情以后出现的新概念。关于应急物流的定义,较为国内学术界所认同的观点是“应急物流是指以提供突发性自然灾害、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等突发性事件所需应急物资为目的,以追求时间效益最大化和灾害损失最小化为目标的特种物流活动。” 应急物流作为一种特种物流,除了具有普通物流所具有的基本特征外,还具有一下特征:
1.突发性与不确定性。应急物流是由突发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和社会安全等方面的突发公共危机而引起的物流活动,故具有突发性与不确定性。尽管当今世界的科技发展日新月异,对自然灾害的预测亦日趋精确,但区域性的甚至全国、全球范围内的自然灾害、公共卫生事件不绝于耳,给人类的生活带来了重大的威胁甚至毁灭性的打击。譬如我国1976年的唐山大地震、1998年的洪灾、2003年非典疫情、今年年初的南方暴雪,都给我们带来惨痛的经历,老百姓的生命和生活,遭受了前所未有的挑战。而人们对灾难引起的后果程度、物品需求的数量等等都无法准确预测,故由此引起的应急物流也必然带有突发性与不确定性。
2.临时性与紧迫性。应急物流活动是由突发性的公共危机引起的,因此不具有长期性和常规性,特别是应急物流机构往往都是根据需要临时建立的,各种应急物流设置也都是临时调配的,因此具有临时性。但应急物流的活动却具有紧迫性,之所以是应急物流,就在于其“急和快”。应急物资多具有抢险抗灾、挽救生命之用,往往事关全局,故应急物流的速度决定了突发事件造成的损失和后果的严重程度,故应急物流活动具有紧迫性。
3.弱经济性与公益性。在灾难面前,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成了第一位的选择,而常规物流中的经济效益原则和成本分析原则不再作为物流活动考虑的中心目标,因此应急物流具有明显的弱经济性。在应急物流中,更多的是社会公共事业物流而非商业物流,而公共利益相对于经济利益也必然具有至高无上的地位,故应急物流体现出了强烈的公益性特征。
二、应急物流系统的构建
在公共危机发生越来越频繁的今天,一个国家要减少危机的发生,降低危机的损失,必须建立有效的危机管理系统。一个有效的应急物流系统应当包括以下几个子系统:
1.应急物流保障系统。应急物流的保障系统包括基础设施保障和法律制度保障,前者譬如各种通讯网络、交通网络、物资储备、信息沟通等等硬件设置必须齐备、可用;后者则要求在灾难发生时,政府在动员相关人员和社会资源时,能够在法律上有法可依,在协调上畅通无阻,在预案上有所准备。譬如在法律保障方面,我国虽然亦有《抗洪法》等,但显然无法涵盖所有的公共危机,应当制定一部类似于《公共危机管理法》或《国家紧急状态法》的法律,以规范应对公共危机时政府和公民的权利和义务。
2.应急物流指挥系统。所谓应急物流指挥系统,是指国家或地区在应对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和社会安全等方面的突发公共危机中,为做好救援物资的筹措、运输、调度、配送等工作而建立的一个特殊的物流指挥中心。应急物流指挥系统的设立和有效运作,必须依靠强有力的公共权力部分,必须有政府来领导和实施。本着减少结构层次,明确部门职责的原则,应急物流指挥系统又当由应急物流指挥系统本部和加盟物流中心或物流企业。应急物流指挥系统本部除中心领导机构外,应包括四个专业子系统,即信息、财人、物资与调控子系统,分别负责相应事务。
3.应急物流信息系统。应急物流信息系统事实上是应急物流指挥系统的一个子系统,由于自然灾害及公共突发事件的不确定性,故对于一个应急物流指挥系统来说,信息的有效获得和传递具有核心的意义。信息网络中心可以依托政府公共信息平台,建立完善的应急物流公共信息网络平台。此平台可与应急物流指挥系统的中心领导机构、各子系统,以及相关的政府各部门譬如地震、气象、卫生防疫、环保、交通等部门以及各加盟物流中心或企业保持密切的联系,保持数据的不断更新。应急物流信息系统还应是政府向公众信息的平台和公众向政府反馈信息的渠道。
4.应急物流配送系统。应急物流系统功能的最终实现,取决于应急物流配送系统能否及时、准确地将相应物资输送到目的地,故应急物流配送系统在整个应急物流系统中具有关键性的地位。如何建立一个高效的应急物流配送系统,可以从以下几个途径考虑:一是要有效整个社会资源,以市场化的手段与国内网络覆盖面广、硬软件设施齐备、行业信誉度高的大型专业物流企业签订协议,以取得他们的帮助和体谅;二是要大胆尝试“军地物流一体化”的应急物流模式,对军地物流资源进行有效整合和优化,以实现军地物流兼容部分高度统一、相互融合、协调发展。
三、政府与应急物流系统的构建和实施
应急物流作为应对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和社会安全等方面的突发公共危机的一种特种物流活动,本身具有弱经济性和公益性的特征,这必然要求政府在应急物流系统的构建和实施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1.要发挥政府在应急物流指挥系统中的主导作用。应急物流指挥系统应当由政府来组建和实施,我们可以考虑在政府体系中国家公共危机控制指挥系统下建立一个常设的、专业的应急物流指挥中心,专门用于各种公共危机的应急物流指挥工作,保障应急物流高效、顺利地实施。应急物流指挥中心领导机构,在本质上应该是一个政府工作机构,其根据政府程序和物流流程,依靠相关政策法规,协调政府各个部门,调配工作人员和应急物资,完成应急物资的储备和配送。
2.政府有关部门要加强各类突发性灾难灾害的预测和预防能力。各种自然灾害特别是特大自然灾害严重威胁着人民生命和国家财产的安全,其造成的巨大损失正在日益加重,政府主观部门要加大对气象、地震、天文、物理、数学、遥感、地球物理、地质等研究部门的投入。另外一些公共危机如公共卫生危机和各种人为灾害则可以通过加强预防和管理来消除潜在威胁,达到降低危机发生机率,甚至避免危机发生的目的。
3.政府部门要主持制定应对各种公共危机的应急物流预案并加强应急预案的演练工作。应急物流预案是现实中应急物流组织和运作的基本依据,故预案准备得充分与否将直接影响应急物流的实施效果。预案准备包括应急物流系统各类子系统的组建和调试、相关人员的培训、应急物流物资的储备、应急物流设施的准备,以及应急场景的假定、应急措施的制订等内容。尤其要加强急预案的演练工作,定期组织相关部门和人员进行应急预案的演练,以使应急物流人员能够应对危机,明确职责,同时,应急物流演练对预案进行查漏补缺,不断丰富和完善应急物流预案的内容和可行性。
总而言之,应急物流系统作为公共危机管理系统的重要一环,当引起相关部门的重视,我们也要加强对应急物流的研究,以成功应对各种突发性公共危机,保护人民生命和财产的安全,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添砖加瓦。
参考文献:
[1]朱意秋.物流管理学:元活动及其集成[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6,5
[2]王之泰:现代物流学[M].北京:中国物资出版社.1995,6
一、计算机硬件技术
计算机硬件技术是物流信息技术的基础技术,它包括运算技术和设备、存储技术和设备、输入/输出技术和设备、数据传输技术和设备都为物流信息系统的广泛应用提供了强大的硬件保障,很多计算机硬件制造商甚至专门为物流企业设计和开发产品。计算机硬件技术虽然不是决定物流工作成果的关键,但也直接影响着其它物流信息技术的应用效果。
二、计算机软件技术
除了大量的仓储管理软件、运输管理软件和数据库软件外,信息技术在物流领域广泛应用的另一个主要标志,是针对物流活动的需要开发的、使用大量信息技术支持的的管理软件。
1、MRP、MRPII
MRP、MRPII是物流过程中一种重要的物资配置技术。MRP(MaterialRequirementPlanning)是对制造企业的所有生产经营行为进行计划和控制得信息系统,主要作用于企业的生产物流和采购物流。从产品的结构或物料清单出发,实现了物料信息的集成,优点在于它的集中式的信息管理方法。MRPII(ManufacturingResourcePlanning)的实现了物流与资金流的统一。
2、企业资源规划(ERP)
ERP是一种面向企业内部的管理工具。ERP是整合了企业管理理念、业务流程、基础数据、人力物力、计算机硬件和软件于一体的企业资源管理系统,统一了企业的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减少环节,提高了物流效率,增强企业竞争力。
3、分销资源计划(DRP)
DRP(DistributionResourcePlanning,分销资源计划)管理思想就是在对分销链上的库存、销售订单进行管理,在此基础上,加入了财务管理、客户关系管理、物流管理等方面的功能。DRP的管理对象主要包括订单、库存、财务往来等方面。DRP是目前物流企业提升竞争优势、打造核心竞争力的技术之一。
4、供应链管理(SCM)
供应链管理(SCM)对供应链中的信息流、物流和资金流进行设计、规划和控制,从而增强竞争实力,提高供应链中各成员的效率和效益。它是确保顾客满意的一个主要环节,即保证在正确的时间把正确的产品/服务送到正确的地方。
三、网络技术
1、Internet/Intranet/Extranet技术
采用Internet/Intranet/Extranet信息集成的运行模式,建立灵活、开放、先进的集成支撑网络环境,将企业的各个部门紧密地联接成一个整体,从而实现了企业各分系统内部及分系统之间各种主要事务过程的协同,实现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的集成和有序控制。有利于企业实现物流成本与物流服务两大目标。
2、技术EDI
EDI(电子数据交换技术),根据联合国标准化组织的定义,是指将商业或行政事务处理按照一个公认的标准,形成结构化的事务处理或报文数据格式,从计算机到计算机的电子传输方法。EDI遵循一定的国际标准或行业规则,自动地进行数据发送、传送及处理,而不需人工介入,从而实现事务处理或贸易自动化。
近年来,电子数据交换技术在物流中广泛应用。EDI作为一种新型有效商业信息管理手段,可以提高整个物流流程的信息管理水平和各个物流环节的协调发展。从最初的企业间的订货业务活动中,到POS销售信息传送业务、库存管理业务、发货送货信息和支付信息的传送业务等。
但EDI专线方式业务费用很大,大部分中小企业无力承担,如果将EDI的应用移植到互联网上,则会大幅度降低费用。因此,通过互联网也能获得EDI服务。所以,电子数据交换系统(EDI)将在短时期内与互联网共存,但基于互联网方式的信息交换将逐步替代基于Van系统的FDI。
四、物流信息新技术
1、条码技术
条码技术是在计算机的应用实践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一种自动识别技术。它是为实现对商品信息的自动扫描而设计的,是实现快速、准确采集数据的有效手段。
作为物流管理的工具,条码技术主要应用集中在物料管理、生产线物流管理、分拣运输、仓储系统的采购、保管和销售、运动中称量、打印运输标签等诸多环节。是物流信息信息化的前提和重要基础支撑。
2、射频识别技术
射频识别技术,是指利用无线电波对记录媒体进行读写的技术,其基本原理是电磁理论。识别工作无须人工干预,射频识别技术具有条形码所不具备的防水、防磁、耐高温、读取距离大、标签上数据可以加密、存储数据容量更大、存储信息更改自如等特点,使物流行业成为最大的受益者。
射频识别技术可以用于仓储、配送及货物的跟踪、管理和监控等物流环节,特别是以射频识别技术为核心的集装箱自动识别,成为全球范围最大的货物跟踪管理应用。射频技术还可用于对客户的产品清单、发票、发运标签、产品代码进行识别,以减少人工输入,提高管理效率。
3、地理信息系统
地理信息系统是集计算机科学、地理学、信息科学等学科为一体的新兴边缘科学。其基本功能是将表格型数据转换为地理图形显示,然后对显示结果浏览、造作和分析。
GIS技术主要应用于物流配送的过程中,它能更容易地处理物流配送中货物的运输、仓储、装卸、送递等各个环节,并对其中涉及的问题如运输路线的选择、仓库位置的选择、仓库的容量设置、合理装卸策略、运输车辆的调度和投递路线的选择等进行有效的管理和决策分析,有助于物流配送企业有效地利用现有资源,降低消耗,提高效率。
4、全球定位系统
全球卫星定位系统是美国第二代卫星导航系统,由空间卫星系统、地面监控系统、用户接收系统三大子系统构成。
卫星定位技术在物流中的应用,是物流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之一。通过,全球定位系用户可以随时"看到"自己的货物状态,包括运输货物车辆所的的位置(某座城市的某条道路上)、货物名称、数量、重量等,从而,不仅大大提高了监控的"透明度",降低了货物的空载率做到资源的最佳配置;而且有利于顾客通过掌握更多的物流信息,以控制成本和提高效率。
5、专家系统与人工智能技术
关键词:物流信息技术;物流管理
随着全球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世界经济发展迅速,经济全球化日益加强,特别是近年来电子商务高速发展,致使物流行业更加注重经济效益和工作效率的提高,切实做到以满足顾客需求为中心,紧跟时代经济发展的步伐,将信息技术融入到物流作业的各个环节,实现物流产业信息化、自动化、智能化、网络化、柔性化发展。物流信息技术的使用是与传统物流的根本区别,也是物流现代化的重要标志。
一、物流管理现状分析
目前,我国物流系统个环节的衔接较差,运转效率不高,反映为货物在途时间、储存时间、基础设施劳动生产效率等方面均有较大改善和提高的余地。有资料显示,在国内平均一个产品生产环节占用的时间只有5%~10%,其余90%以上的时间都花费在流通、物流服务过程中。导致这一现象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我国物流规划和布局不合理,区域性集中物流中心未能根据物流活动的实际需求进行建设,导致物流系统运转不畅通,造成物流资源的巨大浪费;物流基础设施的配套性、兼容性差,物流技术装备水平低,由于国内对物流行业的发展还不够重视,在此行业的投资较少,缺少统一的标准,致使各个企业的技术参差不齐,各个环节无法有效衔接,使得在具体运作中造成服务的不规范,增加运行和交易成本,同时也带来一系列的环境和生态问题;同时,对于物流企业的管理我国仍缺乏有关的标准及规章制度,在推行标准方面也缺乏一定力度,在物流过程中各个环节互不沟通,是导致运营成本增加和资源浪费的重要原因。
二、物流信息技术在物流管理中的应用
物流信息技术是指现代信息技术在物流各个作业环节中的综合应用,是现代物流的核心系统。从物流的功能和特点来看,物流信息技术可分为基于通信方式的自动识别技术(包括条形码技术和射频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信息分类编码技术、电子数据交换技术(EDI)、全球定位系统技术(GPS)和数据库技术。
1.自动识别技术
目前使用比较广泛地自动识别技术主要包括两种即条码技术和射频技术。条码技术是将商品的各种信息以一组规则排列的条、空和相应字符组成的条状的代码表示,并印刷于商品包装或商品上,使用光电扫描仪器识别条码中的商品信息(如商品的生产商、生产日期以及价格等)并直接录入到计算机系统中;然而,射频技术是一种非接触式的自动识别技术,它是由电子标签、阅读器和天线三部分组成,通过对相距几厘米到几米内传感器发射的无线电波读取存在电子标签内的商品信息,以此来识别货物。物流企业对进入物流中心的货物都自动生成一个物流条码,该条码记录着商品的相关信息,以便仓库管理员在出货时,根据“先进先出”原则合理调整库存商品,避免货物的挤压,同时也解决了物流中心与销售中心盘点对不上账的问题。自动识别技术使得整个供应链,包括生产厂家、配销业、运输业、消费者等各个环节共享商品信息,在贸易过程中通过对物流条码中商品信息的采集、反馈,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为企业减少了库存,降低了经营风险和成本,其更具可靠性、灵活性和实用性,大大提高了企业货物的管理效率。
2.电子数据交换技术(EDI)
EDI技术是指一种为商业或行政事务处理,按照一个公认的标准,形成结构化的事务处理或消息报文格式,从计算机到计算机的电子传输方法。物流EDI将不同制造商、供应商、销售商等贸易伙伴间各自的生产管理、原料管理、销售管理、仓储运输管理等系统有机结合,通过EDI系统将物流数据相互交换,解决传统单证处理时间长、效率低等问题,实现货物实时追踪,确保数据传输的安全、准确、高效和快捷,实现物流控制电子化,为企业的运营降低成本,提高工作效率。
3.GPS技术
GPS又称为全球定位系统,具有实时定位、跟踪,离线报警出界入界报警,分组查车和区域查车,轨迹记录和数据统计,远程控制、防盗反劫和车内监听,信息发送等功能,完全实现物流运输过程的透明化管理。如在车辆运输过程中,客户可随时通过GPS对货物车辆与货物的运输状况进行查询,同时,企业也可以通过GPS第一时间监控到货物的送达情况、员工的工作情况以及车辆的油耗情况等,从而能够快速的发现和解决问题。同时,GPS技术让物流企业优化企业车辆资源配置,实时掌握车辆运营成本,保障客户财产安全,实现利益、效率最大化。GPS技术在物流行业中的应用是现代市场经济发展的趋势所在。
4.GIS技术
GIS又叫地理信息系统,它是一种特定的空间信息系统。是指在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系统支持下,对整个或部分地球表层(包括大气层)空间中的有关地理分布数据进行采集、储存、管理、运算、分析、显示和描述的技术系统。GIS具有电子地图、设施定位模型、车辆路线模型、网络物流模型和分配集合模型等功能。电子地图作为物流管理系统的基础,同时也是物流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物流企业根据电子地图,利用设施定位模型确定物流设施的最优位置,以此搭建最佳物流网络,如通过GIS技术确定仓储中心、配送中心位置,从而实现运输线路的最优化;利用车辆路线模型选定运输车辆的数量及行驶的路线,使得货物运输利润最大化;利用网络物流模型解决各网点之间货物调度的最佳分配方式和路径选择;分配集合模型根据各个网点的相似点把同一层次上的所有或部分要素分成几类,以确定各网点生产、运输、销售范围。
三、物流信息技术在物流管理中应用的意义
物流信息技术有利于信息采集和交换更加合理有效地进行资源的整合,从而使得物流活动通畅、低成本、标准化;其次,进一步加强与客户的信息系统对接,形成以供应链为基础的更高效、快捷、便利的信息平台,以信息化手段提高整个供应链效率和竞争能力;再次,以优化决策为目的的信息加工、挖掘,为物流企业提供最优策略,从而提高物流管理的效率,实现规范化管理、降低经营成本和利润最大化。
参考文献:
[1]王晓霞,蒙林泉.现代物流信息技术发展趋势[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4(6).
[2]郭成.物流信息技术现状及趋势[J].物流采购研究,2012(10).
【关键词】物联网技术;智慧物流;管理;应用
1物联网技术与智慧物流管理
物联网技术是计算机技术快速发展的产物,其核心与基础是互联网。物联网技术是对互联网技术的延伸与拓展,即物与物相连接、物与物之间交换信息,物联网技术应用于物流行业,可实现物流企业的可视自动化操作,形成一个互相交换信息的完整的通信网络体系。物联网技术可以对货物进行实时监控、识别、跟踪与定位,是对物流管理方式的创新。物联网技术通过传感设备对货物的ID与属性进行编制,将货物的静态属性标准化并储存于标签,再采用相关设备对货物的属性信息进行识别,并将获取的信息转换为可以传输的格式,然后物流企业通过网络系统将各项信息上传到信息处理中心,以此完成货物信息之间的数据处理与通信。智慧物流是在物联网技术支持下发展起来的一种物流网络体系。智慧物流管理可以全程监控物流的运输、存储以及配送情况,同时获取货物所处的位置与状态,自动、实时地掌握全程物流信息,并采用物联网技术对物流信息进行处理,以降低人工成本、提高物流业的运行效率。智慧物流管理能通过深入分析与挖掘物流信息数据、了解用户需求等,及时做出智能化决策。
2物联网技术在智慧物流管理中的应用
物联网技术是在关键性技术、支撑性技术与共性技术相互融合的基础上形成的,它是一种网络系统技术。物联网技术系统的综合应用充分体现了它的应用价值。物联网技术不同层面在智慧物流管理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2.1物联网感知互动层在智慧物流管理中的应用
物联网感知互动层的主要作用是识别、定位与跟踪,其涉及的技术主要包括无线射频技术、GPS定位系统以及无线传感器网络等,这些技术在智慧物流管理中有不同的应用。其一,无线射频技术即RFID技术,又叫射频识别技术,它实现了非接触的双向通信,是物联网技术的重要技术之一,也是物流行业中应用比较广泛的关键技术。该技术通过使用电子标签对货物做上标记,自动识别、采集货物的有关信息,对物流车辆进行动态的监控跟踪,实现了对货物的智能配送与指挥调度,而且,它能对仓储中的产品真伪情况进行有效辨识,实现了物流业中的可视化管理,进而帮助物流业掌握货物运输中的各种信息。其二,GPS定位系统。GPS定位系统可以对全球范围内的物流进行实时监控与定位,同时根据电子地图上反映的信息,及时掌握当时物流的交通情况、跟踪货物所处的状态与地点,进而调整与优化运输路线,科学、合理、实时地配送车辆,完成紧急救援工作,使物流过程能更加快捷,从而为物流的快速配送提供保障。其三,无线传感网络即WSN。无线传感器网络采用无线通信,为人与人之间、物与物以及人与物之间搭建了一个平台,使它们之间相互联系,形成了一个完整而庞大的网络系统。它结合多种技术,实时、自动、远程地获取各项物流信息数据,然后对数据的可靠程度进行检测,以保证数据的真实性、完整性与时效性,进而远程掌控整个物流运输的状态,以便对信息进行及时反馈,并针对物流的状况或出现的问题进行智能调控与自动决策。此外,该技术还能监测车辆的运输、仓库的环境以及货物的配送等情况,从而实现物流管理的智慧化。
2.2物联网网络传输层在智慧物流管理中的应用
关键词:供应链;国际物流;关系
一、供应链管理简述
供应链,即生产及流通过程中,涉及将产品或者服务提供给最终用户所形成的网链结构。供应链不仅是一条连接供应商到用户的物料链、信息链、资金链,还是一条增值链,物料在供应链上因加工、包装、运输等过程而增加其价值,带来相关的效益。
供应链管理主要涉及到四个主要领域:供应、生产计划、物流、需求。在这四个领域的基础上,我们可以将供应链管理细分为职能领域和辅助领域。职能领域主要包括产品工程、产品技术保证、采购、生产控制、库存控制、仓库管理、分销管理。而辅助领域主要包括客户服务、制造、设计工程、会计核算、人力资源、市场营销。由此可见,供应链管理关心的并不仅仅是物料实体在供应链中的流动,供应链管理注重总的物流成本和用户服务水平之间的关系,并且寻求两个目标之间的平衡。供应链体现在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成熟与发展之中,通过供应链管理的合作机制、决策机制、激励机制和自律机制等来实现满足顾客需求、使顾客满意以及留住顾客等功能目标,从而实现供应链管理的最终目标:社会目标(满足社会就业需求)、经济目标(创造最佳利益)和环境目标(保持生态与环境平衡)的合一。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全球市场正在趋于一体化,全球经济和信息也在趋于一体化,企业面临更为复杂多变的竞争环境挑战。随着微电子技术、计算机软硬件技术、光纤和卫星通信技术、多媒体技术、虚拟实现技术、信息压缩技术和系统集成技术等的迅速发展,对大量信息进行迅速、准确、高效的传递和处理已成为现实。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之下,合理的供应链管理一体化才得以更好的实现。
二、国际物流简述
所谓国际物流是指当生产和消费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国家或地区独立进行的情况下,为了克服生产和消费之间的时空距离,而对物资所进行的物理性移动的一项国际经贸活动。国际物流是国内物流的延伸和进一步扩展,是跨国界的、流通范围扩大了的物的流通。国际物流是国际贸易的一个必然组成部分,各国之间的相互贸易最终都将通过国际物流来实现。物流发展与经济全球化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同时,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标准化的集装箱货柜等也为物流业的跨国发展扫除了障碍。
经济的全球化必然带动物流的全球化,要想使得物流在全球范围内节省、高效、顺畅,发展国际物流标准化就势在必行。全球化大生产、大流通、大贸易、大循环的经济格局逐步形成,与世界经济接轨、与国际惯例同步是物流发展不可逆转的大趋势。为此,各国物流的标准无疑需要与国际一致,不能违背国际统一标准。如果一意孤行,最终将作茧自缚。此外,物流标准化是一种超前性的工作,在各国物流发展初期就把标准化工作抓好,防患于未然,对各国物流业以及世界物流业的长远发展将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现代国际物流必须做到物流设施国际化、物流技术国际化、物流服务国际化、货物运输国际化、包装国际化和流通加工国际化等等。人们已经形成共识:只有广泛开展国际物流合作,才能促进世界经济繁荣,物流无国界。但是做到国际物流的标准化我们要考虑诸多因素,比如物流环境的差异;物流系统的范围;国际化信息系统的支持;国际物流标准化的要求。
三、供应链管理与国际物流关系简述
适应国际物流发展趋势的供应链管理是对整个供应链系统进行计划、协调、操作、控制和优化的各种活动和过程,其目标是在总成本最小条件下,将客户所需正确的产品能够在正确的时间按照正确的数量、正确的质量和正确的状态送到正确的地点。对于物流企业来说,它的最直接的运营目标就必然是以物流效率为中心,通过跨企业管理,努力降低物流成本,积极缩短物流周期,编制相应计划,控制整个供应链,使物流过程最合理。
首先,供应链管理中降低物流成本侧重于非价值增值环节的成本,如库存成本、在途制品成本和运输成本。在现代化的网络信息支撑下,原本看似从销售商到制造商再到供应商逐个完成的环节,可以“同时”进行。这就使原来存在于它们之间的因需求不确定而建立的缓冲库存被取消,在供应商与制造商之间建立转运中心,在制造商与销售商之间建立配送中心,这种中心集中管理各供应链的库存,从而降低原来链中分散的各企业单独仓库的库存成本,通过库存的集成管理,最终达到降低整个库存成本的效果。
其次,供应链管理过程充分体现及时生产的思想。在供应链的及时生产体系下, 供应商及时将原料送至制造商,制造商及时将产品送至销售商。供应链准时生产的基础是在快速电子信息条件下,三者制定同步的生产、发货计划。另一基础是链中核心制造商的生产能力和柔性,因为它把握着链中物流的节奏,其生产能力决定是否准时向需要供货的销售商运输产品,其生产柔性决定能否随需求变化而变化生产。
第三,运用价值链思想进行供应链管理。一体化物流是21世纪最有影响的物流趋势之一,其基本含义是指不同职能部门之间或不同企业之间通过物流上的合作,达到提高物流效率,降低物流成本的效果,包括垂直一体化、水平一体化和物流网络。其中应用最广泛的是垂直一体化物流,它要求企业将提品或运输服务等的供货商和用户纳入管理范围,并作为物流管理的一项中心内容,为解决复杂的物流问题提供了方便。
参考文献:
[1]霍红,马常红.物流管理学[M].中国物资出版社,2008.
随着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我国社会经济飞速发展,使得我国各企业之间的竞争力日渐激烈。近年来,商业之间供应链之间的竞争逐渐代替了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竞争,供应链管理的质量与水平直接关系到商业活动是否能成功。就目前我国企业供应链管理情况来看,由于全球电子商务的发展,使其供应链出现信息传递不及时、信息交换错误、信息失真等现象,直接影响了企业以及我国经济的收入与增长。在信息技术的进步与发展下,物联网技术应运而生,智能的物流供应链管理技术为企业高效、智能的物流管理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大大提升了企业供应链的管理质量与效率,促进了企业健康、长效的发展。
【关键词】
物联网技术;供应链管理;物流管理
0 引言
物流管理是在社会生产过程中,根据物品运动规律,应用管理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对物流活动进行有计划的组织、指挥、协调与管理,从而促进物流活动实现最佳的配合,提高物流管理效率和水平,使企业获得最大化经济效益。供应链管理是企业通过技术商品的运输、生产、存储等活动和信息技术手段,形成从生产、管理、销售、经营为一体的系统管理。近年来,在全球经济化不断深入的背景下,物流网技术广泛的应用于现代企业供应链与物流管理中,为企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发展曙光。因此,通过物流网技术,对企业供应链协调的物流管理进行分析,不断提高企业信息化管理,从而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确保企业在市场竞争中获得优势。
1 物联网技术对物流供应链的影响
所谓物联网,是指一个物与物之间的智能网络连接,也叫Internet of things,主要解决的是利用互联网将世间万物进行连接的问题。近年来,我国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物流网技术应运而生,给智能物流提供了巨大的发展空间,使得物流产业更大更强,不仅实现了同资源集约化和横向整合,通过专业化类别进行物流流程信息采集,进一步纵向整合和优化了加工流程。智能化供应链管理是将供应链上的制造商、供应商、运输商、零售商等所产生的产品、资金以及信息资源流进行分析和研究,以此提高企业对供应链信息的及时、快速管理。
1.1物联网技术的出现,使企业供应链管理方式和内容都出现了较大的变化,其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1.1物联网技术可以对供应链中流动的物品进行跟踪,向所有参与者实时传送数据,大大降低了信息失真率。快速、准确的信息传递,体现着企业能及时预测需求变化,对物资库存管理水平的提升具有积极的作用,实现了信息同步化和信息共享的供应链管理目标。
1.1.2物联网技术的应用,使企业供应链管理“物―物模式”逐渐代替了“物―人―物模式”,通过物与物之间连接与沟通,降低了工作人员的工作量,减少了因人员操作导致的失误。
1.1.3物联网技术为企业供应链中每一个物都贴上了具有代表性的标签,标签里包含了物品所有互用性信息,有利于工作人员通过信息系统查看物品生产、加工、运输等环节的具体活动。
1.1.4随着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消费者的需求逐渐向个性化、多样化趋势发展。为满足这种需求,企业必须提高生产与加工的敏捷性和柔性,可能会造成管理混乱、成本上升。物联网智能化物流供应链的应用,增强了企业对资金流和物流的控制力,有利于企业制定合理的采购路线,有效的降低库存成本,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实现供应链业务流程再造。
2 基于物联网技术的供应链协调物流管理的途径分析
2.1 运用物联网协调供应链和物流管理的信息传递
企业内部所以部门都是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由于职能、责任以及岗位需求不同,使其存在较大的差别。在运用物联网技术,实现各个功能部门的资源共享,实现企业最大化经济效益。整个供应链系统通过控制物流、资金流以及信息流等,物流管理始终贯穿于整个企业产品生产、运输、销售以及管理过程,其中采购原材料、生产半成品、产品产出和销售等环节都需要物流管理协调完成的。因此,物联网技术的引入,实现了各个环节信息的共享与交换,使各部门及时获得准确的信息和资源,通过实体资料和市场信息等因素的分析,帮助企业做出最精确的预算,从而有效的降低企业运营成本,避免应信息传递不及时和不精确给企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2.2 运用物联网技术加强部门之间的联系
在企业传统的管理中,物流管理是独立于其他部门的一个系统,企业没有将物流管理与供应链各个部门和环节进行有机的整合与连接,这样的物流管理模式可能会导致信息与资源传递不及时,十分企业的健康发展。在此基础上,引入物联网技术,使物流管理系统与企业采购部门、生产部门、销售部门以及管理部门进行有机的联系,实现企业整体最大化。
2.3 运用物联网技术降低供应链和物流管理的人工成本
随着物联网技术的发展,通过传感器、网络以及二维码等环节,对实体材料和产品运输信息进行统计与记录,大大的减少了运输过程中的工作量,降低了企业人工成本支出,同时提高了企业信息统计的效率与质量,减少了人工出错的现象。对于企业供应链管理中资金、信息等控制部门来讲,能更加及时、方便、准确的获得物流运输部门各方面的信息,有利于促进整个供应链管理水平和效率和提高。
2.4 运用物联网技术解决供应链与物流运输的矛盾
在企业产品生产和销售过程中,受到季节、消费人群、市场经济的影响,其生产与销售的数量存在较大的变动,直接影响企业物流运输的效率与规模。比如遇到中秋节,月饼销售迎来旺季,企业的生产和销售数量大大增加,同时也使其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包括运输工具运输商品数量的压力、物流搬运人工以及信息统计等问题,这就使得企业供应链和物流部门存在一定的矛盾,可能会出现供应不足或者资源利用率低等问题。
3 总结
总而言之,物联网技术的发展与进步,为物流供应链管理水平和效率的提高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因此在企业供应链管理与物流管理工作中,企业必须重视物联网技术的推广与应用,根据自身实际情况,构建一个智能化物流供应链信息管理系统,加强各部门的联系,强化信息传递的及时性和准确性,减少企业人工管理成本,切实解决物流与供应链存在的矛盾,从而实现企业最大化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贺超,庄玉良,王建军.基于物联网的煤矿逆向物流管理信息系统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13,33(10)
[2]贺超,庄玉良.基于物联网的逆向物流管理信息系统构建[J].中国流通经济,2012,26(6)
[3]李晓利.基于物联网的智能汽车供应链物流集成平台研究[D].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