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传统文化结题报告范文

传统文化结题报告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传统文化结题报告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传统文化结题报告

第1篇:传统文化结题报告范文

关键词:高中语文教学 传统文化 现状分析 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5)04-0106-01

对于传统文化,目前人们对其有着很多不同的理解。语言学家人文,传统文化就是精神文化和物质文化的一个总和,传统文化的表象形式多种多样,同时传统文化也具有丰富的内涵。我国的传统文化特备注重人道的修养,因此我国的传统文化是主张人们通过自身修养和学习逐渐成为一个有用、高尚的人才。同时我国传统文化还倡导对自然的爱护,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另一方面,随着历史的推动,我国的传统文化也具有鲜明的时代印记,也存在着一定的缺点与不足,因此在进行语文教学时,教师应该站在客观的角度,对传统文化进行正确的认识,“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1 传统文化在语文教学中的现状分析

语文是一门重要的学科,良好的语文学习能够有效的提高人们的交际能力。语文不仅仅是文化的载体,同时语文也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教育的本质就是将人类文化继续传承和延续。接下来我们主要分析一下传统文化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现状。通过调查和研究,我们发现在语文教学中,学生看的最多的并不是语文教材,而是教学的一些辅助资料,例如:文言文解析宝典、教材全解等等,由此可见,在语文教学中,学生们对参考书的依赖性的程度。另一方面,文化的传承和延续,并不是机械性的将某种传统文化一层不变的进行接收。在进行传统文化的学习时,我们应该保持辩证的态度,只传承优秀的传统文化,对于一些不正确的传统观点我们应该大胆的摒弃。通过一系列的调查研究发现,高中语文教学,大都只是知识的机械传授,特别是涉及传统文化的讲解时,教师大多是根据教辅资料,将文言文中的词语、句子的含义机械性的进行讲解,并没有对传统文化的深层含义进行进一步的讨论。这种机械的高中语文教学方式,由于在教学中,教师并没有投入较多的时间和精力进行深层次的讨论,因此该种教学方式仅仅停留在文化知识的静态学习上,并没有将传统文化与语文教学进行有效的契合。

2 实现高中语文教学与传统文化相契合的教学策略

2.1立足课本,科学设计

在进行高中语文教学时,为了确保传统文化能够有效的语文教学融为一体,教师应该立足课本,从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性出发。首先在进行语文教学时,教师应该充分的对教材的内容进行详细的掌握,进而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全面、整体的确定教学目标。并进一步的围绕这个教学目标进行科学的教学设计,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教学内容与方法一定要满足能够促进学生获得传统文化知识的同时,又能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情感态度。

2.2采用多样的教学方式,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任何知识的学习,想要去的较好的学习效果,都离不开兴趣的推动。因此为了确保传统文化能够与高中语文教学进行完美的契合,在进行教学时,教师应该注重教学方式的运用。例如:在进行高中语文传统文化教学时,教师可以使用多媒体、、音乐、灯光等辅助教学工具,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也可以从一些历史典故出发,引导学生对传统文化的思考。还可以结合猜谜和笑话,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便将传统的文化进行了掌握。

2.3开展名著拓展教学

经典名著是传统文化素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是由于学生对古代经典名著的了解比较少,因此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学习并没有多大的兴趣。因此为了有效的提高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教师可以向学生推荐一些较为经典的名著,引导学生进行名著阅读,对传统文化进行探究性的学习。这样才能有效的改善传统语文教学,学生机械性的将传统文化进行搬运和死记a硬背的现象,让学生从内心去感受,从而去接受传统文化。

参考文献:

[1]刘晓明.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意义和做法[J].教育导刊,2006,(4):49-50.DOI:10.3969/j.issn.1005-3476.2006.04.

017.

[2]江旭华.让传统文化之花在语文教学中绽放--浅议中学生传统文化缺失之策略[J].考试周刊,2014,(55):37-37.DOI:10.3969/j.issn.1673-8918.2014.55.029.

[3]张薇.浅谈在幼师语文教学中渗透我国传统文化的策略[J].科教文汇,2014,(26):48-49.DOI:10.3969/j.issn.1672-7894.2014.26.

第2篇:传统文化结题报告范文

一、一年来的重点工作情况

1.学校领导班子建设得到加强

建设一支思想过硬、团结务实、能干事、干好事的领导班子,直接影响着学校发展的方向、速度和未来。对此,学院领导非常关心。在学院组织部的直接领导下,经过考察、评议,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推选陈皓、高喆两名同志任副校长,成立了新的学校领导班子。新领导班子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始终把学校发展作为第一要务,着力提高领导科学发展的能力,秉承老班子的优良作风,工作积极主动、任劳任怨,工作踏实,工作成效突出,圆满出色地完成各项工作任务,推进学校又好又快发展。

2.中层管理队伍建设取得新进展

今年暑期,经学院组织部批准,在自愿申请基础上,经过民主评议、学校考核,完成了新一轮中层干部聘任工作。新的中层管理队伍,是在过去三年磨合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组合,有些岗位进行了调整,有些岗位也吸收了部分年轻成员。调整后各岗位工作人员很快进入角色,积极开展工作,用他们实际工作成效证实,这次中层调整是成功的,广大教师和学校领导是满意的。对学校中层管理,本年度进一步加强,改进目标管理中的过程管理,要求各科室不定期汇报、交流工作,“工作简报”应用于过程管理是我们今年管理的一大亮点。我们还改进了中层科室考评方案,实行“群众投票、领导打分、实绩考察”的方式,实行全面客观的评价,有效的调动了大家的工作积极性,提高了管理效率。

3. 成功召开工会一届三次会议,规划学校第二个三年发展目标,完善学校制度建设

2009年暑期,我校隆重召开工会一届三次会议,在热烈、祥和、民主的气氛中,教师代表积极为学校发展献言献策,共同谋划学校发展,共商学校发展大计。会上通过了《第二个三年发展规划》《学校章程》《中层科室考评方案》《教师考评方案》等规章制度。《第二个三年发展规划》为学校今后发展明确了目标,让我们在新的起点上又开始了新的征程。《学校章程》《中层科室考评方案》《教师考评方案》等规章制度,是我校制度建设再上新台阶的标志,是我们多年经验的提升。

4.圆满完成了“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

按照济宁学院党委的统一安排和部署,2009年3月至7月,学校深入开展了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为开展好学习实践活动,确保学校实现跨越式发展,学校专门成立了学习实践活动工作领导小组,召开了全体党员会议,认真制定了《济宁学院第二附属小学关于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实施方案》。整个活动紧紧围绕“如何全面实施以校为本的新基础教育改革”,“如何深入探索儒家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小学教育完美结合的特色发展之路”开展。经过全体党员的共同努力,圆满地完成了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上级“规定动作”,并在活动内容、活动形式和活动实效上有所创新,有力地促进了学校各项工作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5.重点做好甲流防控,建设学校安全工作长效机制

今年,面对甲型流感不断蔓延,威胁师生健康和生命安全的不利局面,全校师生一起行动,思想上高度重视,行动上绝不松懈,健全防控机构,制定防控方案,明确责任,落实措施,制定《济宁学院第二附属小学甲型H1N1流感的防控预案》,加大力度开展防控知识宣传,建立家校防控机制,坚持做好晨午检和跟踪调查,消毒,通风、零报告等一系列具体措施。在全校上下的共同努力下,有效控制了疫情,保证了教育教学工作的正常进行。

6.加强班级管理,强化习惯养成教育,树立良好的校风、班风、学风

本年度,为深化学校发展,学校调整了工作思路,把工作的着力点落脚到“班级”和“课堂”。学校提出“德育以孔子仁爱思想为核心,以争做少年君子活动为抓手”,重点落实在班级管理。为加强班级管理,学校组成以校长、分管校长、级部主任、班主任为主的德育队伍;实行班主任交流月例会制度,总结推广班级管理经验,改进教育方法;抓好执勤队伍建设,加强执勤总结、反馈、表彰;开展“校园志愿者”活动、“零废纸活动”、“特色班队建设活动”、“班级文化建设活动”等;充分利用校园之星评比、流动红旗评比,进一步强化、规范班级管理。本年度还坚持每月开展一次班级主题班队会观摩活动,班级主题班队会给教育一片新天地,给学生一个大舞台,班主任老师的精心筹划、良苦用心,孩子们的真诚执着、自信大方给每一位观摩教师都留下深刻印象。

7、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

充分利用重大节日、纪念日,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系列活动。本学年开展了春、秋季运动会、校园吉尼斯比赛、举办了首届水果节、开展了读书月活动、第三届全校学生才艺大赛,举办庆祝建国60周年师生书画比赛、建队六十周年“红色故事演讲比赛”等,成功改选了少先大队委,加强了学生干部的管理。

组织开展了教工乒乓球比赛、羽毛球比赛、篮球比赛等多种多样的文体活动等;召开了 “三八妇女节”庆祝及表彰大会;重阳节慰问退休教职工、组织外出活动,教师节庆祝活动等。

8. 增进学校、家庭、社会联系,构建联动新模式

09年上半年家长委员会成功进行了第二次改选,下半年又分级部适时召开形式不同的家长会。组织有经验的教师为家长做家庭教育方面的专题报告,帮助家长提高家庭教育质量,增进家校沟通交流合作,共同促进学生成长。同时,外聘了曲阜市公安局、司法局、驻区部队、地税局等多家单位领导担任我校校外辅导员,开展活动,增进交流,服务学校。

9.实施“决胜课堂”战略,加强校本教研,提升科研水平,锻炼教师队伍

加强课堂教学常规管理,严格备课、上课、作业布置与批改、考试等教学环节的管理,根据各班级课堂教学的实际情况,加强重点学科、薄弱学科、重点年级、班级的质量监控与跟踪管理,组织全体教师上好常规课、通评课,期末分项测评、业务检查、家长、学生问卷调查稳步实施。本学年中,学科领导、教研组长、骨干教师经常性进行跟班听课,进行教学调研和指导,并专门召开了一年级和毕业班教师会议、教学研讨会议。

继续深化校本教研活动。“说、上、评”教研活动卓有成效地开展;“精品备课夹”工程提升了教研水平;常规课堂教学的督査工作,促成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教学经验交流会和班主任管理经验交流会,让经验实现共享;观摩课、评优课、示范课等教学比赛和教学展示,让课堂展示了风采。

继续深化国家级课题《传统文化与语文教学》、省级课题《走近孔子》、《我的月亮》等品牌课题的管理。本年度《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实验》等五项曲阜市级课题顺利结题;《传统文化与语文教学》的结题申报工作也已完成。

持续开展青年骨干教师培养对象工程。一是有计划地组织教师外出学习培训。09年中,我校派出大批学科教师参加各种教研活动。参加了徐州全国“同课异构”教学研讨会、南京“现代与经典”全国小学语文、数学、学校管理研讨会、《传统文化与语文教学》课题研讨会等。二是鼓励部分教师报名参加了济宁市继续教育网上培训,组织全体教师参加了曲阜市教育知识竞赛等。三是评选部分教师参加第一批电教骨干教师培训等措施。加大了教师培训力度,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

10. 实施开放办学,积极开展教育教学及管理交流。

李校长到香港参加孔教学院儒学研讨活动;朱彩霞老师到香港支教;我校与青岛师范附属小学、日照五莲职小开展了三地的教学联谊活动;和曲阜市书院街小学和田家炳小学的“同课异构”教学观摩活动。

我校传统文化教育工作和建设先进经验赢得了多方关注, 09年来到我校指导参观交流的领导和同行络绎不绝。我们迎接了美国、加拿大、台北市、香港教育参访团参观访问;接待了上海卢湾区、济宁一中分校、梁山泗水等县教育局三十多个参观考察团。

我们还邀请山师大于教授、张茂聪教授、曲师大唐教授探讨学校发展思路。邀请山东教育编辑部陶继新教授来我校指导传统文化建设工作。聘请LDC项目发起人康长运博士为我校顾问。

11.加强幼儿园管理,深化幼儿教育科研工作。

在做好幼儿园常规工作的基础上,精心创设的环境,体现教育性、艺术性;充分发挥青年幼儿教师的优势,针对幼儿的良好习惯养成、自理能力培养、学习兴趣的激发等方面,设计长远研究课题。针对幼儿特点,注意动静结合、室内外结合、知识性与趣味性结合,设计科学合理的幼儿系列游戏活动,通过不同层次的游戏活动,促进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

12、其他几项工作

加强档案和人事管理,建立起全体教师成长档案袋,做好各项证件及各级业绩荣誉统计和管理工作。加强财务管理,全面改进后勤服务工作。加强对外宣传,更新网站,充分利用校报、网站、媒体,加大教育宣传力度。开始筹建数字化校园建设,逐步实施无纸化办公;开通了济宁市教育局公文传输系统,到现在为止已经初步实现应用办公现代化。学校一方面努力开源节流,一年来多方筹措资金,努力为学校进一步发展争取更多的教育投入,改善办学条件。

第3篇:传统文化结题报告范文

取自“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星火基金项目建立于2000年,面向北京工业大学全校学生,在导师的指导下,让同学以课题的形式主动参与科学研究,培养学生的科研意识和创新意识。星火基金每年3月启动项目征集、立项工作,按项目学科提交申报书,学校组织专家通过函评、答辩等方式开展项目评审。每年6月,学校将以收集中期审核报告材料,函评或答辩评审等形式组织各项目组开展中期审核。同年12月,各项目组将上交项目结题审核报告材料并参与最终项目评审。

有趣的是,星火基金项目的最终评审不设立一二三等奖,仅分为普通项目和重点项目。“相对专业性较强的竞赛,星火基金项目的门槛较低。参与的意义不是非要争个高下,我想,学校这么做的目的还是希望能鼓励更多的同学参加其中,激发我们对科研的兴趣与钻研精神,让我们能感受参赛的过程,突破研究课题的重重困难,体会组内成员的齐心协力……”建工学院土木工程专业2009级学生李思遥如是说。据李思遥回忆,他所在的班级,大学四年间,参加过星火基金项目的同学超过1/3。

工科男跨出科研第一步

2011年,读大二的李思遥参加了星火基金项目,他的小组凭借《基于BP神经网络算法的砼单层框架梁损伤识别》项目,在星火基金项目中获得了优秀的成绩。

工科男李思遥从小就对科技活动非常感兴趣,中学时代,他就参加过许多科技竞赛,并多次获得奖项。进入大学后,他加入了北京工业大学校团委科技协会并担任协会会长。科技协会参与了星火基金项目管理的很多工作,那一年的工作让李思遥对星火基金的流程以及培养学生的目的、方法都有了非常详细的了解。大学二年级时,作为项目负责人,李思遥申请了星火基金项目。

“《基于BP神经网络算法的砼单层框架梁损伤识别》简单来说,就是给房子装上一个测算仪器,通过大量数据的分析,定时测算房子的健康程度,有点类似血压仪、血糖仪等。”在记者面前,对标题的解读,李思遥侃侃而谈。但当初刚刚拿到这个项目标题时,李思遥却很茫然。光弄清标题,搞清楚标题上所涉及的知识点,就花去了两个月时间。“这是一个跨学科项目,其中涉及计算机和土木工程两方面的知识,对我来说,会是一个比较大的挑战。之所以选择这个项目,还因为学校要求立项申报既要富有一定的趣味性和广度,也要求具有可挖掘的深度。”

相关知识点补充后,就开始进入实操阶段了,李思遥又遇到难题,软件不会用,功能太复杂。他找来相关软件编程书籍,可很多书都是英文版的,他只好一边翻字典,一边在网上搜寻相关视频教程跟着学,这又花去了三四个月的时间。就这样一点点克服困难,把项目做了下来。

从刚进入大学校门时,李思遥就确定自己在大学毕业后要继续读研的想法。因此,星火基金项目对李思遥而言,是大学参与科技活动的第一步,是必然之路,也是最重要的一步。“星火基金,不仅让我学会了参与科技活动的思路与方法,学会了很多东西并且掌握了专业方面相关的软件。同时,还给了我很大的鼓励与信心。”对科技活动的热情推动李思遥在这之后又参加了很多的科技竞赛项目,获得了包括省部级一等奖在内的众多奖项。

参加星火基金项目让李思遥顺利地拿到了4分创新学分,这对他能顺利的保研无疑起到了一定的作用,而他的同学中,也有人因为创业课题得到了企业的关注,企业与之合作,又开始了一些项目的后续发展。

参加星火,结识伯乐

在星火基金的路上,参与的同学们并不孤单。庞大的星火基金指导教师队伍为这些敢想、敢行的学生们保驾护航,参与学生从立项到结题整个过程的指导,在学生遇到难题的时候给予适当的帮助,引导学生独立完成项目。据了解,北京工业大学每年约有500名教师参与星火基金项目的指导工作。提起指导教师的帮助,经管学院金融专业2009级本科生张骜宇感受颇多。

张骜宇十分热爱金融专业,且立志毕业后在证券方面有所发展。大二下学期时,当得知星火基金的申报信息,他第一时间找到自己的专业课教师、星火基金指导教师李梅沟通选题方向。考虑到专业特点及未来设想,在李老师的帮助下,张骜宇很快明确了《浅析强制分红政策对中国股票市场的影响》申报项目,以及研究内容、规划方向等。使得申报项目顺利获批立项。

课题开展需要大量的测试数据,这让小组成员在项目的进展过程中一筹莫展。组长张骜宇只好求助李梅老师,李老师帮助他们找到上海证券交易所、国泰君安数据库等平台,又开出相关文献资料让他们作为补充,同时,还提醒他们可以借助网络,搜寻相关数据。就这样,在数据齐备的情况下,项目组终于确立论文的架构。

第4篇:传统文化结题报告范文

尊敬的领导、专家,老师们:

我校《小学体育课堂教学引进民间体育游戏的研究》课题,是东莞市“十一五”期间普教系统教育科研第五批的立项课题(课题批准号:规760)。经领导批准,今天我代表课题组作开题报告,敬请各位领导、专家和老师们批评、指导。

一、选题依据

1、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

我校《小学体育课堂教学引进民间体育游戏的研究》课题是在体育与健康新课程标准理念指导下提出的。目前美国、英国和日本等发达国家的小学体育教学都非常重视继承和发扬本国的民间传统体育游戏,把其作为重要的体育教育教学的主要内容之一。我国上海、浙江等地区对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如何引进民间体育游戏的研究比较多,也很全面,但是对在小学体育课堂中引进民间体育游戏的专门研究还有不够。当前我市各中小学教师对这一领域的应用和研究严重不足,虽然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有所渗透,但是普遍缺乏系统的研究与开发。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与实验,将为我校体育课堂教学带来实质性的指导,为深化推进体育课程改革,优化课堂教学,提高课堂质量,提供经验借鉴。

2、当前我市小学体育课堂教学现状

随着体育新课程改革在我市的深化实施,“以生为本,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得到有效落实。《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把课堂教学内容的选择权交给了教师,对教学内容没做硬性要求,教师可自主选择能达成教学目标的、健康向上的内容进行授课。因此,小学体育课堂教学花样尽出,各式各样的、新颖的优质课和公开课层出不穷,教师精心设计的课堂教学,气氛活跃,学生参与活动的情绪高涨,确实达到了新课程改革的预期效果。但是在达成效果的背后,教师的工作量成倍增长,为了上好一节课,我们通常是绞尽脑汁,各显神通。甚至部分男性教师和上了年纪的体育教师就有点无所适从,难以适应。对此,我们想通过在体育课堂教学中引进既受孩子们喜爱、又能锻炼身心的民间体育游戏活动,发挥其教育和课程功能,丰富教学内容,让孩子们在玩中学,在学中玩,为促进孩子们的健康成长服务。

3、小学体育课堂教学改革的要求

教材改革是体育教学改革的关键。《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指出:“为了适应学生的身心特征,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对一些竞技运动项目进行适当的改造;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在课堂教学中引入一些学生喜爱的新兴运动项目;还应该挑选、整理一些民族民间体育活动项目引入课程教学,以增加学生对民族传统文化的了解程度和自豪感”。因此,我们应该继承与弘扬我国优秀的传统体育文化,搜集和拓展一些适合小学开展的民间体育游戏引入到体育课堂,发挥其教育和课程功能,促进小学体育课堂教学内容的改革。

4、少年儿童身体与心理发展的特点

民间体育游戏大都具有鲜明的民族特点和地方特色,娱乐性强,简单易学,不受时间、空间、地点、器材、人数的限制,适合孩子们天生好动,善于模仿,喜欢结伴的生理特点。民间体育游戏内容丰富,规则灵活变通,寓游戏性、趣味性、教育性于一体,孩子们玩起来不仅能锻炼身心,培养日常生活中交往、竞争、合作、创新的能力,而且具有健身、健心、健智的功能。因此,在体育课堂教学中,挖掘和拓展民间体育游戏,对促进孩子们的健康成长提供有力保障。基于以上论述,我们提出了本课题的研究。

二、本课题的研究条件

开展本课题研究具有以下有利条件:

背景条件:《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明确提出“我国各地区各民族蕴藏着丰富的体育健身方法和体育项目,可根据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增选或置换体育教学内容”“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民族体育文化源远流长,体育与健康课程应当大力开发和利用宝贵的民族、民间传统体育资源”。体育课程改革彻底放弃了对具体教学内容的硬性规定,只是规定了体育教学的总体目标和教师在选取教学内容时的原则和范围,且这个范围是开放的、动态的、发展的。具体学习内容的确定,则要由各地、各校根据《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水平目标要求以及各学校的实际情况自行决定。这些规定和要求为本课题的研究提供良好的政策条件。

基础条件:近三年来,我校加大对各项体育设施和体育器材的投入配备,达到市一级学校以上要求。在体育教育教学方面,我校坚持开展体育课程改革,效果明显。同时响应上级要求,坚持开展大课间、第二课堂和组织体育竞赛等活动,取得了一定的经验,为本课题研究工作的开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人员上:本课题的参与成员都具有扎实的体育专业理论知识、技术和较强的科研能力,撰写的论文和优秀课例都曾在市镇级发表。

三、本课题研究要解决的问题

1、观念和理论学习问题:本课题的研究必须首先着力解决组员要有团队精神、创新精神和敬业精神,要树立培养学生健康和终身体育的意识。在实践中创新性地应用现有的理论,不断探索、总结、归纳、概括,形成适用于小学体育课堂教学和学校体育管理的理念和策略。

2、民间体育游戏的收集、实施和评价问题:开展本课题的研究,首要任务是收集和改编一些符合小学生特点的,适合小学开展的民间体育游戏,把其引进到课堂教学内容中,逐步进行各水平的体育课堂教学实验,总结,再实验。其次是制定适合的、完善的民间体育游戏教学的评价制度。

四、本课题的研究目标、内容和创新之处

1、本课题研究目标:建立一个以民间体育游戏为主要教学内容的,符合《体育与健康》新课程理念的,能真正体现以生为本、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具有现代教育特色的、新型的小学体育课堂教学模式。

2、本课题研究内容

1)民间体育游戏的搜集、筛选、改编、拓展和整理。

2)小学体育课堂引进民间体育游戏的教学模式、教法和学法研究。

3)民间体育游戏的运用与现有体育教材的整合和优化策略。

4)小学体育课堂引进民间体育游戏的效果评价研究。

3、本课题研究创新之处

1)选题富有挑战性。本课题基于小学体育课程改革渐渐深得人心时期,传统体育教学与新型课堂教学大更替的阶段,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2)创新教学模式、教法和学法。课题研究中,大胆打破传统教学模式,以全新的教育教学理念为指导,采用民间体育游戏与常规课堂教学相结合的形式进行教育教学实践,突出教法与学法创新。

3)教学内容和评价体系创新。在体育课堂中挖掘和改编大量民间体育游戏充当体育课堂教学的内容,提高学生兴趣,增强学生的参与度。在实施中制定民间体育游戏进课题的评价体系,从学生的身体机能数据中对民间体育游戏进课堂的实施进行全面的评价。

五、本课题研究的预期效果

1)通过实验研究,逐步形成具有我校特色的体育课堂教学体系,促进教师在执行新课标教学的具体行动上能真正体现以生为主、育人为本和健康第一的教学理念。

2)通过实验,编制我校民间体育游戏课堂教学的校本教材,推进民间体育游戏教学在我校实施的规范化和常态化,丰富教学内容,激发学生上体育课的兴趣,提高体育课堂教学的整体效率。

3)通过实施,获得家长和社区对民间体育游戏进课堂的普遍认可和大力支持。

六、本课题的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课题组成员加强学习,以相关理论知识和政策为理论指导,以研究中生成的过程资料为本课题的进程和方向,加强学习和总结分析,推进课题研究的进一步深化。

2)问卷调查法:在课题准备阶段,向家长及学生发放调查问卷对学生上课的兴趣及喜爱程度进行调查实地调查,为本课题研究方案的制订和研究的开展提供依据。

3)行动研究法:在开展研究实施的过程中,以课例研究为载体,针对实践中的问题进行研究,边实践,边研究,寻找解决问题的对策。

4)实验研究法:根据我校情况和研究需要,我们在每个年级中选取两个班做为实验班,进行体育课堂教学实验和实施前后的身体素质指数数据收集,做出阶段性的数据对比。

七、本课题的研究进度

1、研究周期

三年半,即20XX年7月至20XX年12月

2、研究步骤分三个阶段

A、准备阶段(20XX年7月——20XX年9月)

1)通过网络,对民间体育游戏在全国各中小校开展的情况进行调查学习、收集分析相关资料,学以致用。

2)搜集、筛选和确定适合我校开展的民间体育游戏项目,按水平要求进行归类。

3)收集和制作开展民间体育游戏教学所需的器材设施。

B、实施阶段(20XX年10月——20XX年6月)

1)通过实践,逐步改编和拓展民间体育游戏,使其具备体育课程教学功能。

2)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对实验班加强民间体育游戏引进课堂的教学模式、教法和学法的实施和研究。

3)加强民间体育游戏进课堂的评价方法研究,每学期对学生进行一次身体机能数据测试和统计,分析阶段性的研究成果。

C、结题验收阶段(20XX年7月——20XX年12月)

1)结合现有教材,编制民间体育游戏教学的校本课程,发挥其教育和课程功能。

2)撰写结题报告,接受专家组审查鉴定。

八、本课题组成员

负责人:黄 森

第5篇:传统文化结题报告范文

关键词:浙江省古建筑;管理软件;软件设计;

Abstract: In this paper, starting from the management status of Zhejiang Province, the ancient buildings, combined with the status of management of the ancient buildings at home and abroad, the management needs of the ancient buildings and explore the detailed management software module design of the ancient buildings made ​​the final Discussionthe lack of prospects of this software is designed to play a guiding role for the digital management of the ancient buildings in Zhejiang management.Keywords: Zhejiang Province, the ancient building; management software; software design;

中图分类号:S61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引言

浙江省分布着相当多历史悠久,造型别致独特的古建筑,他们的分类有很多,宫廷府第建筑,如皇宫、殿堂;防御守卫建筑,如城墙、城楼;纪念性和点缀性建筑,如钟楼、鼓楼;陵墓建筑,如帝王陵;园囿建筑,如御园、宫囿;祭祀性建筑,如文庙、武庙;桥梁及水利建筑,如廊桥、码头;民居建筑,如窑洞、民宅;宗教建筑,如寺、庵、庙、观;娱乐性建筑,如舞楼、戏台等。其中被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古建筑近6000座,其余待保护的古建筑更是数量庞大。但是由于这些古建筑数量种类多、分布广、数据资料不全、给古建筑的保护工作带来了极大的困难,也给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带来消极的影响。作为古建筑的管理者,我们应该认识到管理的数字化应用已成为发展的必然趋势,而软件的应用所提供的数据处理功能不仅可以记录古建筑的基本信息(如建造年代、分布地点、建筑类型、建筑风格等),还可以非常有效地避免文字档案的易散失性,为定期的古建维护管理提供极大的方便。

2、国内外古建筑管理现状

在古代,人们对建筑的保护行为大多数是出于延长其使用寿命的目的,但是在当代,古建筑不仅能够为我们在研究历史文化的时候提供非常珍贵的实物资料,还可以对社会以及文化的变迁起到见证的作用。不过古建筑作为古代的文化遗存以及物质文化的遗产它有不可再生性,一旦受到破坏将会给我们带来不可挽回的损失,目前我国针对古建筑的保护有很多的研究如:利用现代化技术三维激光扫描对古建筑进行扫描绘制cad图纸的研究;如何利用现代化技术更好地查找和消除古建筑火灾隐患,提出古建筑保护的防火措施、制定应急计划、分析火灾报告等。在国外,很多国家如德国、美国等也秉持着“原真、整体、再生”的理念,在古建筑保护与现代技术和谐统一的课题上做了很多的功夫。但真正能实现古建筑数据管理、指导人员修缮维护等多功能合一的古建筑管理软件却未见成型。

3、浙江省古建筑管理的需求分析

浙江省古建筑管理中面临的困难中主要问题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浙江古建筑数量种类多,数据资料不全;文字档案的易散失性;无法获取古建筑的空间数据;数据的查阅及更新工作繁复;古建筑维护管理困难重重。

基于以上问题,本软件设计目标为:实现浙江古建筑的地理信息管理;管理古建筑的文字、图纸、图片档案;针对浙江省的古建筑的修缮信息的更新、查阅、修改,能够指导人员进行修缮与维护;为政府决策提供依据,如古建筑的保护与申遗等。

根据软件管理的困难及需要达成的目标,该管理软件需求分析具体如下:

(1)需求分析中的角色分析与权限分析

在软件设计中,设定三种角色,即:系统管理员、普通用户、行业专家。

其中系统管理员拥有最高权限,负责具体信息系统日常管理和维护,具有信息系统的最高管理权限。

普通用户和系统管理员相较其拥有最低权限。普通用户只能按属性,对浙江古建筑的信息进行查询,没有权限修改显示数据。当普通用户需要上传数据时需要管理员进行审核。

行业专家这一角色包括:浙江省古建筑的文档数据管理员、古建筑测绘员、古建筑维修养护员、政府的规划部门、古建筑的评估专家等等。其中古建筑的文档数据管理员负责上传文字、图片等数据;古建筑测绘员负责对古建筑测绘的CAD图纸以及测绘报告进行上传;古建筑修复方案设计师负责对测绘报告审计并提出维修方案和预算;古建筑评估专家负责对维修方案进行评估;古建筑管理中心负责依据评估结果提出维修申请;政府部门负责审批;古建筑维修养护员则接受维修申请并维修。

(2)需求分析中的功能分析

需求分析中的功能分析包括:建立详细的管理数据、图层管理功能、编辑功能、查询功能、统计报表功能。

其中对浙江古建筑建立详细管理数据包括对古建筑的编码、位置、建成时间、结构类型、材质、历史传说、附近道路等以供查阅。

对图层的管理功能指的是建设空间数据库,包括古建筑地理的分布图以及古建筑相关道路分布图、分管单位管辖范围图、浙江省地形图等。

编辑功能指的是能够对数据、图形进行编辑。

查询功能是指可查询古建筑动、静态属性。

统计报表功能指的是将查询数据使用柱状、饼状、报表等形式显示。

4、古建筑管理软件模块设计

在浙江古建筑管理软件模块设计中以数据库为核心、以J2EE架构为平台、以信息流为依据、网络数据共享附以模块化组件等技术手段,进而形成可编程的多层体系结构的程序模块(数据层,业务逻辑层、表现层)。最终的结果是使本系统具有简洁美观、易操作、异步传输、使用灵活、快速可靠等特性。下图为浙江古建筑管理软件模块设计。

图1浙江古建筑管理软件模块设计

图2浙江古建筑文档管理过程

5、古建筑管理软件的优化及展望

在浙江古建筑管理软件的设计中,因为技术能力上的缺陷,加之技术条件的局限,使得本设计尚有许多不足之处,只实现了对文档、图像、数据等信息的维护与管理,而缺乏对于古建筑管理与保护的自动评估系统。未来软件的设计中将会对这一系统进行拓展以完善古建筑的管理系统,使其能够浙江古建筑管理工作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6、结语

古建筑是前人留给我们的瑰宝,我们应该对其特别珍惜。但是在其管理中有着较多的问题,而对古建筑的数字化管理为这一困境提供了可行的解决方案,因此做好这一工作意义重大。另外由于在我们的软件设计中目前还存在着较多问题与不足,因此我们还需要不断地努力与学习。我相信随着我们水平的不断提高与软件不断地完善,浙江省古建筑的管理水平必将达到一个新的高度,同时这也将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扬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居阅时.保护城市的历史美[A].中国文物学会传统建筑园林委员会第十三届学术研讨会会议文件(二)[C],2000年.

[2]陈保建,汤桦,肖进如.景德镇市的文化底蕴和发展优势初探[A].建筑与地域文化国际研讨会暨中国建筑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3]黄俊杰.顺应自然的文化生态环境 名城镇远古建筑的启示[A].2009生态美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4]钱福培,欧立雄.国际项目管理的发展特点及我们的对策[A].发展的信息技术对管理的挑战——99管理科学学术会议专辑(上)[C],1999年.

[5]欧立雄,郜晓奇.我国项目管理知识体系研究[A].发展的信息技术对管理的挑战——09’管理科学学术会议专辑(上)[C],2009年.

第6篇:传统文化结题报告范文

[关键词]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项目;实践与指导

[DOI]1013939/jcnkizgsc201519233

实用主义哲学家与教育家约翰・杜威曾讲过,如果我们还向当年我们被教授的那样去教学的话,那么我们就掠夺了我们孩子的未来。创新不仅仅需要教育理念的革新,更需要跟社会实体相结合。在知识经济与信息时代,国家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应运而生,它是国家“十二五”期间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十一五”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的拓展和延伸。国家教育部通过实施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旨在促进高等学校转变教育思想观念,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强化创新创业能力训练,增强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在创新基础上的创业能力,培养适应创新型国家建设需要的高水平人才。创新创业教育上升至国家层面,体现了现代教育改革的趋势和未来高校发展的方向,其意义毋庸置疑。本文以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学生项目为例,结合艺术专业实践教学的现状及指导学生项目过程中的实践经验,就如何进一步完善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项目提出几点思考。

1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项目的现状

国家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项目(以下简称“国创计划项目”)欠缺高水平的师资加入项目管理和实践指导。从校级项目孵化,到省级、国家级项目的成长过程,都离不开指导教师的积极参与和悉心指导。高校广播电视编导专业自20世纪90年代确立至今,发展不足二十年。随着社会需求的不断增长,招生规模也逐年扩大。作为新兴专业,广播电视编导如雨后春笋,在全国迅猛地发展,导致师生比不协调,教学资源配置存在缺失。对国创计划项目的实施不够重视,部分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由于教学与科研任务繁重,无法全程予以项目督导与方法指引,导致一些具备良好价值意义的选题申报后无法按期结题或被迫半途终结。

创新训练计划项目失败的案例大都由于对项目理解存在误区:第一,项目选题对社会现实关注度不够。广播电视编导属于艺术类专业,学生大都思维活跃,部分学生一味追求艺术的“表现与虚构”,而忽略了艺术对生活的“再现与重构”特性,导致项目选题欠缺学科知识体系的广度与深度,与社会实际和生活生产脱节。第二,项目追求立竿见影的效果,不注重实施过程的递进式发展。国创计划项目一般要求在1~2年的期限内完成,所以参与项目的学生必须投入持久的、连续的精力,由各阶段成果孵化的基础上,产生最终成果。仅靠短时间撰写、发表一两篇论文作为结题成果,难以体现国家层面对创新人才的培育精神。第三,项目研究方法比较单一,欠缺交叉学科及多领域知识的综合运用。

2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项目的建议

国创计划项目是本科生个人或团队,在导师指导下,自主完成创新性研究项目设计、研究条件准备和项目实施、研究报告撰写、成果(学术)交流等工作。符合上述类型的选题来源大致有以下四种:①作品创作等影视制作项目;②有关教师科研课题中的子项目;③影像工作室或媒体实验室等综合性、设计性的实验项目;④其他有研究与实践价值的项目。目前,获得国创计划项目立项的选题大都集中在前三种。第四种选题由于范围较为宽泛,反而易被人忽略。原因有三:第一,跨学科及校企联合、科研与产业结合的思路尚未打开。有的学生一味追求个人诉求,对媒体产业的宏观趋势及企业的发展认识不足,找不到创新点。在申报的案例中,只重视个人表达而轻市场需求,是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学生目前申报选题中失败的关键原由。第二,由于艺术类专业的特点,学生大都思维活跃,热情高,但执行力不够持久稳定,项目选题过于自由易导致实践训练环节对过程的监督与管理难以把控。第三,指导与管理项目的教师水平有待提高。面对具有较强研究价值的选题,有时因为难度太大,加之申报团队实力不济而被迫放弃。在项目的管理督导过程中,存在重申报轻实施的现象,对过程不够重视。

针对广编专业学生参与国创计划项目的现状,本文建议:首先,选题应紧密围绕地方经济文化建设。这也是创新创业教育的训练目标。其次,坚持以项目为载体,以实验为目的,在紧密结合课堂教学的基础上,激发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创新能力。把创新训练及学科和技能竞赛与常规教学环节相结合。鼓励师生科研合作,项目组成员学科交叉和年级交叉,学科交叉的项目优先予以考虑。营造出以项目带教学、以项目教学促进科学研究的良好氛围。再次,完善激励机制,切实保障参与国创计划项目的师生在工作绩效、教学评比、就业推选等评优评选中有所体现或奖励。最后,提高指导教师的综合质素,倡导从事单一教学工作的教师向拥有综合学术能力的复合型教育者角色转变。国创计划项目需要指导教师具备宽广的学术视野,丰富的知识积累,善于综合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常被称为“双师型”的教师在广播电视编导专业较为匮乏,而广大有发展潜力的青年教师,他们是日后形成指导团队的中坚力量,急需有经验的教师参与师资队伍建设。因此,学校可以组织其他学科的国创计划项目优秀指导教师,进行辅导培训及经验分享。

3师生总结与展望

以下是国创计划项目《成都城市化进程中传统文化的消失与拯救》的总结:

付佳:这是一次难得的经历,一次让我得到锻炼得到成长的经历。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不仅要努力学习,更要懂得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参与项目是一个展示自己的机会,但对于我来说更是一次学习成长的机会,回想这一路走来的过程,我真的感触很深,我的指导老师以及小组每一个成员都在项目中给予我很多的帮助,这个团队同舟共济,在项目中一直并肩前行,这种为同一目标共同奋斗的团结氛围特别让人有归宿感。一年多以来,我从我们优秀的组员身上及项目本身学到了很多经验收获了很多知识,这对于我来说无疑是最值得珍藏的。

宋吉晨:①创新能力。未来的科技创新、制度创新、观念创新是需要我们去开创的,所以我们要培养自己的创新能力,用创新思维去思考现实生活问题,我想这也就是大学生创新性实验的初衷吧。②沟通能力。每人的观点与思考问题的角度都不一样,我们需要通过不断地沟通与交流来实现大家在知识与观点上的分享。③团队合作能力。我们组从项目立项之初成员之间的不太了解到现在发展成为很好的队友很好的朋友,这也见证了我们的团队合作能力。这次全国性创新性实践项目给我带来了很多,有能力上的提高,有思维上的创新,有情谊上的收获……真的非常谢谢给予我们支持的各方,谢谢老师的指导,谢谢组员的支持。

薛晨光:课题研究取得的成果是大家共同奋斗付出的功劳,这与老师的悉心指导以及和队友们的团结合作是分不开的。通过这次大学生创新项目,不仅从专业知识方面让我收获颇多,而且在为人处世方面也让我成熟许多,在对项目的统筹管理方面也略有心得。我从大学生创新项目中学习到了一种坚持不懈的团队合作精神,纵然有时候很苦,有时候很累,有时候很气馁甚至有时想过放弃,同时我也因为实验操作失误受过伤,但是我们坚信自己可以完成,坚决不能辜负了老师对我们的期望,一直坚持到了最后,并没有半途而废。

指导老师:该项目关注传统的消逝,提出对文化变迁的思考,这是当下青年人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的具体体现。项目最终以学生纪录片和文字报告的形式呈现,有相当的难度,具有较强的创新性与实验价值。纪录片是时空的艺术,文字是理性的沉淀。时空之美与理性的思索必定会带给人非同寻常的体验。团队三位成员均为优秀学生代表,除了校级活动,还担任学院及班级的诸多事务。项目历时一年多的时间,他们虚心求教,克服了重重困难,通过大量文献参阅及实地摄录调研,结合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相关知识,紧密围绕课堂内外的学习,实现了个人能力与团队协作之间的最大化结合,最终较好地完成了项目。

在指导国创计划项目中体会最深的就是学生们的主观能动性与团队协作精神得到了充分体现。在一次次的问题反馈与解决的过程中,师生之间从最初的误解、磨合,到最终畅所欲言,彼此信赖,如同学生们的体会,收益颇丰,创新训练的目的也得以实现。国创计划项目作为第二课堂,对第一课堂起到了很好的延伸、补充、辅助作用。作为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大学本科生,通过国创计划项目的锻炼,可以提高自己艺术专业之外的综合知识水平,也可以提升自己理论联系实践的动手实操能力。经过国创计划项目锻炼的学生无论继续深造还是进入社会工作,其适应能力与创新思维方面都有明显的优势。与此同时,作为高校的教师,如何整合自身教学与研究资源,在职业发展道路上借力国家培养创新性人才的政策,倚靠创新训练计划项目指导的过程,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观念,还需要我们不断思考。国创计划已搭建起学生参与科研、教师提升教学学术能力的有效平台,相信通过师生们的共同努力,最终一定会实现创新人才培养与教师成长的双赢。

参考文献:

[1]鲁宇红对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几点思考[J].金陵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3).

[2]王琼,盛德策,陈雪梅项目驱动下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3(6).

第7篇:传统文化结题报告范文

〔中图分类号〕 G6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3)16―0030―01

新课程标准把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如何培养学生各个方面的能力成为新课改成功与否的关键。在学校教育教学的活动中,精心设计一系列符合学生实际的课外活动,是提高学生能力的有效途径。为此,我们在组织学生课外活动的过程中,注重了六个体现:

一、课外活动的设置理念体现课程特点

课外活动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拓展,也是校本课程的重要内容。要结合学科教学,反复论证和设计有针对性的系列课外活动,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发展成为满足学生兴趣、爱好、特长和发展需要,有利于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培养和学科教学内容吸收的校本课程,这是课外活动最具实效性的改革,也充分体现了立足课程特点、发展学生能力的课外活动设置理念。如,学校艺术类课外活动,以音乐课、音乐兴趣小组活动、课间文艺活动、艺术特长训练、各类文艺汇演及比赛等为基础形成系统的完善的艺术类校本课程,从而形成学校的艺术教育特色。

二、课外活动的内容设定体现以人为本

课外活动的内容设定上,要充分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特长,为每一位学生的自主发展提供广阔的空间。如,以艺术活动为基础的校本课程,内容设定涉及音、体、美等学科内容的方方面面,学生有需求,活动就要有设定。综合实践活动主题的选择范围包括学生本人、社会生活和自然世界,主要内容有研究性学习、社会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信息技术等等,强调学生的亲身经历,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在“做”、“考察”、“实验”、“探究”等一系列的活动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体验和感受生活,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并且随着学生的生活变化而变化,随着活动过程的生成性而变化。而在研究性课程理论指导下开展的专题研习,内容面向学生的整个生活世界与科学世界,信奉“自然即课程”、“自我即课程”、“生活即课程”,有兴趣即可确定开展活动。这样,多项活动课程和多种活动内容的设定,使学生既可以自主选择,又真正使每一个学生参与活动成为可能。

三、课外活动的组织实施体现面向全体

课外活动是每个学生都必须参与的教育教学活动,要充分体现师生全员参与、自主参与,让每个学生在活动中全面发展,培养特长。因此,学校在组织各项活动时,要特别重视活动的参与率,要让每位教师根据自身的特长和学科特点组织经常性的活动,要让每一位学生根据自身的兴趣爱好和潜力经常性地参与至少一项课外活动,使师生在互动中发现人才,培养特长。对一些参加活动积极性不高,或对自己特长把握不准的学生,要因材施教,分析设计出符合他们实际的活动内容,让他们找回自信,自主发展。这样,长期坚持形成学校课外活动的制度和常规,就会使课外活动成为每个师生的必修课和自觉行动。

四、课外活动的实施过程体现学段目标

依据新课程标准的相关内容设定课外活动课程的学段目标,然后分阶段分层次有计划有步骤地安排课外活动的实施过程。如,艺术类活动可一学期为一个活动学段,安排与课程目标相衔接的内容,综合实践活动可根据所选主题,确定一学期、一学年或更多学期为一个活动学段。小学经典诵读类活动可分为低、中、高年级三个阶段,低年级结合识字教学,重点进行儿歌类、蒙学类经典诵读,中年级重点进行传统文化教材经典诵读,高年级重点让学生自主搜集选择各方面的经典诗文,提高鉴赏能力。研究性活动方案至少以学年为时段,按照论证主题、搜集资料、实践调查、总结结题四个阶段完成预定目标。

五、课外活动的评价形式体现持续发展

为了保证课外活动经常性持续开展,必须要有激励性的评价机制。我们通常采用五种形式进行评价,即活动展示、报告会、竞赛评定、自我评定和上级督评。活动展示就是就某一种活动内容,进行班级或全校性的成果展示。如,举办素质教育成果展、校园艺术节等,让全体师生在相互交流中来评判自我和他人的活动质量,达到促进的目的。报告会是在某一项专题性活动完成后,以班级、小组或个人为单位,向师生全面汇报,展示活动过程和收获,在旁听者的现场反应、讨论中达到评价目的。竞赛评定就是积极组织或参与校内外各项竞赛活动,普及推广各项有利于学生成长的活动内容,如普通话、体操、征文等,让学生在竞赛中提高各项能力。自我评价就是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反思,寻找自我,发挥特长,增强自信。上级督评就是各级主管部门对学校开展活动的督导评估。这样,通过广泛搭建平台,不断激励热情,就会变被动为主动,变阶段性为经常性。

第8篇:传统文化结题报告范文

贵州省黔东南民族自治州是全国最大的苗族聚居区,是一片神奇的土地,有着丰富的多彩的民族民间美术文化宝藏。苗族民间剪纸、刺绣、傩戏面具、少数民族服饰、民居建筑等艺术绚丽多姿。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变迁,这些艺术瑰宝受到现代文明、外来文化的强烈冲击,民族观念日渐淡化、生活方式逐步改变,贵州苗族民间艺术赖以生存的经济基础和文化土壤遭受破坏,传承延续困难,甚至濒临失传或消失,令人十分惋惜和遗憾。

2003年剪纸被列为全国首批“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的抢救和保护项目。2006年6月,剪纸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第一批保护名录。可以说挖掘、保护、传承贵州苗族剪纸艺术迫在眉睫,为收集、抢救、挖掘和整理发展我省各个民族的民间艺术,贵州省教育科学研究所、贵州省教育学会作为贵州“地方文化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课题的子课题组,力求以民族民间美术走进课堂的实践活动为切入点,把民间美术和学生学习生活密切联系起来,推进学生对家乡文化、对自然、对社会和自我的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与体验,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语言文字表达能力、以及团结协作和社会活动的能力。

本课题研究就是尽可能全面地搜集、挖掘和整理贵州苗族剪纸艺术资源,并对贵州苗族剪纸艺术的流传、演变过程和遗存情况进行分析,并加以保存。在完成初步的搜集、整理工作之后,再让贵州苗族剪纸艺术走入现代学生生活,走进美术课堂,利用贵州苗族剪纸艺术这个媒介在学生心中传播民族文化,初步对剪纸形成正确的审美态度,增强民族自豪感,思考如何继承和发扬我们的民族传统文化;通过小组合作,师生合作,增进师生感情,增强团队合作精神。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及意义

在人们高度评价我省的民族服饰、民族刺绣的时候,却忽略了对其母体艺术的价值、作用的研究与开发。

作为贵阳市“课改”样本校,我校责无旁贷地承担此子课题的研究。经过认真学习、思考,我们深刻认识到:该课题的产生既是社会发展的需要,又是适应学生个性发展、兴趣和特长培养的需要。新的美术课程标准特别强调“要引导学生深入地了解我国优秀的民族、民间艺术,增强对祖国优秀文化的理解。它具有实践性、自主性和创造性等鲜明的课程特点。在当前以倡导多元化教学为主流的环境下,该课与其他课程相比,具有自己独特的功能和价值。把它列入课程计划,对教师来讲是一次学习研究实践的机会,对教师的专业知识、技能都是一个提高,对学生而言,他们不仅在动手、动脑、动眼、创新、实践、学习、思考等方面得到很好锻炼和提高,在感受博大精深的民族民间艺术的同时,弘扬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使学生通过丰富多彩的贵州苗族剪纸艺术实践活动,扩大知识视野,增强实践才能,激发个人志趣,发挥个人特长,有助于培养全方位、多角度的高素质的人才。

三、课题研究的目的

(1)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了解贵州苗族剪纸的历史、文化和独特的艺术特征及价值。激发学生的探究精神,从而拓展学生的知识面,锻炼他们寻找知识的能力。

(2)掌握苗族剪纸的基本技法、纹样和创作方法。利用纸的可塑性进行大胆的设想和创新,开阔了学生的视野,拓展想象空间,激发探索未知领域的欲望,体验探索知识的愉悦与成功感,通过实践学习,让学生了解贵州苗族同胞在坚苦的环境中怎样乐观面对生活,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憧憬。培养学生民族自豪感,提高传承和保护民族民间文化艺术的责任感、使命感。

(3)对教师来讲是一次学习的机会,有利于专业知识、业务技能的提高,促进美术教师素质的提高,探索中学美术教学的新方法、新理论。

四、课题实施计划及研究的过程

(一)本研究课题预期达到的目标

参加课题的教师必须有每个阶段的教学总结和反思。论文、校本教材、活动及资料光盘。成果展示方式分阶段性:学生第一阶段通过调查、挖掘、收集、对比、整理和研究的活动及资料展示。第二阶段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学习实践的作品展示。第三阶段是在前二个阶段的基础上进行社会实践活动成果展示。

(二)研究过程

准备阶段(2005年8月―2006年3月)

确定领导、研究人员商讨课题研究方案和相关学习资料收集整理,拟定课程计划,签订课题管理协议书,明确相应责任。

实验阶段(2006年4月―2008年9月)

按课程计划制定研究目标、内容、方法及原则和教学模式

第一,研究目标

1.培养学生

(1)认知目标。(2)能力目标。(3)情感目标。

2.教师的教学行为目标

(1)收集、整理、编写一份学生与教师共享的学习资料。(本资料有欣赏,有技法学习,有历史文化知识,要求具有可操作性。)

(2)超越课本知识,联系自然、社会,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生参与实践的内在动机,形成能反映该课题实践活动理念的教学基本模式。

(3)在探索活动中,优化课程资源和社会课程资源,挖掘具有学校特色的课程资源,开发适应学校教学实际的教材和学校特色的样本教材。

(4)深入民间,学习民间,通过“嫁接”和“移植”,引导学生设计创作出富于时代感和我省地方民族特色的民族作品,弘扬民族文化促进我省经济文化的发展。

第二,研究内容

1.贵州苗族民族民间剪纸、刺绣的文化内涵、艺术特征及价值

(1)引导:教师应结合学校实际和学生认知水平、思想实际,引导学生收集信息,议定研究主题。

(2)研究:让学生明白具体任务、具体要求后,个人或小组、或以班级为单位展开调查、分类、活动设计等。

(3)合作:教师努力创设民主、宽松、合作气氛,使组与组合作,同学间互相交流、处理信息。

(4)实践:在开放情境中,学生经过主动搜集和加工处理信息,小组合作以及各种形式的人际交往、沟通后,以所学到的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

(5)再创造:学生将自己或小组经过实践,体验所获得的收获进行整理、加工,形成书面材料和口头报告材料等。

2.贵州苗族民族民间剪纸、刺绣的创作方法和技能

教师应鼓励学生多观察、思考总结贵州民族民间剪纸、刺绣的艺术特征、技法,相互交流后形成见解、报告等,然后在实践中运用,培养提高自己的劳动技能。

在劳动技能的学习中渗透研究性学习方式,并把所学所获与社会实践、社区服务结合起来。

3.培养学生热爱民族民间文化的情感和保护传承民族民间文化的意识

教师根据学生不同兴趣、爱好和本校师资水平与能力、场地设施等条件,组织不同内容的活动组进行活动,与学生一起围绕研究主题广泛收集信息与资料,包括上网查询与图书馆自读摘要。分组活动在年级和全校进行,建立活动室。设立所选主题活动进展的具体步骤、调整学生的合作小组、设计好观察、调查的情况登记表格等以便学生在实践活动过程中作好随时的真实的记录。

(1)班组活动。以班组为单位,由教师指导学生自主地、积极地、创造性地开展实践活动。

(2)全校活动。全校活动具有鲜明的教育性和普及性,各项竞赛活动、夏令营等形式。

第三,研究方法

行动研究法、调查法、经验总结法和个案法。

第四,研究原则

(1)实践性原则。在研究过程中我们教师要积极地创设问题情景,注意激发学生参与实践的内在动机,关注整个学生群体全面、和谐、持续地发展,让每一个学生都有展示自己才华的机会和实践环境,并在活动中发现问题、体验和感受生活,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要让处于弱势的学生也能对自己充满自信,积极地参与学习活动。

(2)自主性原则。由于该课题是研究本土民族文化,学生在活动中的感受、体验、经历、认识也会有差异。研究过程要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注意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在教学的开发和实施中,将学生的需求、动机和兴趣置于核心地位,激励学生不同个性的良性发展。以学生为基点,提供一个适合学生差异的教学设计。然后要求学生根据兴趣特长以及自身的独特的经验,选择学期的主题内容并初步设计实践活动方案。

(3)民主性原则。该课题是师生合作活动的过程,因此,教师要为学生创设一种民主、宽松的教学环境和教学氛围,要允许学生产生各种各样的想法甚至看来幼稚荒唐的突发奇想,要有效地指导和启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激发学生的创造热情。

(4)交流与合作的原则。该课题学习过程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相互交流情感、学习协作的过程。

研究中,教师鼓励学生多观察、思考,从自己熟悉和关注的社会实际中选取主题,交流后形成见解、报告等,然后再回到实践中运用,培养提高学生的劳动技能。

如:学校附近的大营坡转盘地带,有许多来至于我省黔东南、黔西南的少数民族的打工族,他们就是土生土长少数民族,初一⑶班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确定课题:对他们本民族的文化进行调查研究。

每年农历4月8日苗族、布依族为纪念自己的首领,都要到喷水池聚会,在一起对歌、跳舞,来表达对首领的怀念。初一⑴班的一些学生得知此信息后,很感兴趣,他们确立了研究课题“民族英雄的魅力”,带着问题进行现场实地采访、观看、拍照等。获取了许多有价值的知识。

学生课后感:(略)

作为该课题的教师本着新课改理念,大力挖掘本土民族民间文化,让民族文化走进课堂,促进教育的多元化。

5.探索“民族民间美术走进课堂”实践活动课程的教学模式

课堂教学的具体操作模式

(1)“演说式”让学生根据自己确立的小课题进行资料收集、调研小组交流课堂上演说。

(2)“现场制作式”:如剪纸、刺绣都是课前学生作了必要准备工作后,课堂上现场制作,教师进行知识方面的指导。

(3)“成果展示会式”:如学生制作作品,在课上由学生面向全体师生展示并介绍。

(三)课题研究成果

五年来,在省教研所教研员兰岗老师的大力支持、指导、督促下,全体子课题组成员的共同奋斗努力,我校承担的子课题取得了一定成效。

(1)编写了《贵州苗族剪纸艺术》校本教材。

(2)每位课题组教师的反思、论文、案例、教学设计并获奖。

(3)制作一套完整的教学课件光盘和课题研究过程光盘。

(4)在校内举办有关课题研究成果的展览。

五、促进了师生素质的全面发展与提高

(一)促进了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与提高

1.增强了自主、自信、自尊、自律的意识

“民族民间美术走进课堂”的实践活动课可以比较自主地学习,没有压抑与郁闷,没有老师“管、卡、压”的控制,老师只是前进路上可以提供帮助的值得信赖的大朋友。可以多方面的享受成功。他们经常需要自己思考、判断、选择,调整自己的行为。

2.提高了探索综合知识的兴趣

“民族民间美术走进课堂”的实践活动课上学习的知识不是单一的,可以说是课堂学习知识的延伸和拓展。

3.锻炼和增长了各种能力

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这样一个研究过程,学生在活动课上亲身去体验。

4.学会了克服任性、与人合作的本领

一项任务必须团结协作才能完成,使每个同学不断的努力去改变自己,适应环境。如何与陌生合作伙伴沟通,如何与性格迥然不同的人互相体谅,如何调动与组织起熟识的人合力完成任务,这是将来走上社会的需要。

5.增加了经受挫折、克服困难的勇气

活动课上各项任务的完成都不是一帆风顺的逆境出人才,挫折锻炼人。他们就在鼓足勇气克服一个个困难的过程中成长起来,从中积累了成功或失败的人生财富。

总之,我校学生通过“民族民间美术走进课堂”的实践活动课,综合能力得到提高,本校子课题组带学生作品参加该课题组在凯里举行的各子课题在前期的工作汇报,得到专家们对所做成绩的肯定。在南通参加中国教育学会“十一五”科研规划重点课题《地方文化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课题,专家组评定我校的子课题《在中学美术课程中进行贵州苗族剪纸、刺绣学习的探究》,已具备结题要求,同时被评定为合格子课题。

(二)促进了教师队伍的全面进步

1.陈旧的教育观念得到了更新

教师们要认真学习教育理论,充分认识教育现状和明确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原则与任务,自觉克服旧教育观念,促使教师比较自觉的吐故纳新,与学生共同进步。

2.增强了教学、教育工作的科研意识

以往教师们埋头备课与批改作业,科研意识比较淡薄。实验过程中,教师有更多的机会接触教育理论工作者,学习和运用教育理论,观察、积累、思考和总结实验现象,在这一过程中深感到自己的不足,比较自觉地提高了科研意识与能力,努力地完成由埋头苦干型到科研型的转化,没有这种转变,就很难开展好各个活动。

3.教学能力、科研能力得到锻炼、理论素养得到提高

教师们边学习边实践,探索教学规律,寻求教学策略,建立有学科特色的教学模式。在实践中提高了教学能力,教育科研水平不断提高。

六、课题研究学习前后对比

以“贵州苗族剪纸”为载体,学生可以比较自主地学习,没有压抑与郁闷,没有老师“管、卡、压”的控制的前提下进行探索与实践活动。从活动的一开始就充满好奇与喜悦,并积极参与。教师通过大量的不同时代、不同造型风格、不同种类民间剪纸的图片及实物让学生触摸与欣赏,提高学生对贵州苗族剪纸的鉴赏能力,注重营造浓郁的民俗文化氛围,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对家乡劳动人民的深厚感情。根据我们对学生参与项目活动情况调查结果统计显示:90%的学生对这项活动很感兴趣,10%的男学生认为没意思是女生学的。总的来说绝大多数的学生认为此项活动有意义,能丰富他们的学习生活。

七、存在的问题和困惑

(1)课时安排和计算有难度。

(2)师资严重不足。

(3)如何处理好开展实践活动和人身安全的关系。

第9篇:传统文化结题报告范文

关键词:课改;校本研训;问题

一、怀仁一中校本研训的基本形式

教学改革冲击最大的群体是教师,教师的专业发展要服从于教学改革的指挥棒,教师的准确定位与积极参与对课堂教学改革的深入开展至关重要。怀仁一中校本研训是伴随着课改走入正规的,到目前为止,基本形成了四个系列:

1.岗前三级培训:包括学校培训、处室培训和学科培训。学校培训由师资培训处统一组织,对即将上岗的教师进行职业道德、基本技能、学校文化制度等方面的培训。处室培训主要是教导处和教研室就学校“335”课堂有效教学模式进行通识培训;另外其他职能处室对新教师进行学校管理和学校传统文化教育培训等。学科培训是由学科主任组织备课组长对新教师进行学科知识和课堂教学技能培训。经过三级培训后,基本完成了一名师范院校毕业生到怀仁一中教师的转变。

2.继续教育培训:由网上远程继续教育、学科知识继续教育和教学技能继续教育组成。网上远程继续教育为教师专业化提升提供了前沿教育理论和课改理念;学科知识继续教育包括完成阅读教研室提供的教师通用书目、学科组提供的教师专业书籍和每个学期学校组织的专业水平测试等;教学技能继续教育就是刚参加工作的教师要进行一年的拜师学艺过程,这样通过一轮继续教育可以使绝大多数新教师成为怀仁一中的合格教师。

3.实践活动培训:包括“小三课”和“大三课”。“小三课”是备课组内举行的分析课、观摩课和过关课;“大三课”是学科、年级、学校组织的三级公开课。像冲关游戏一样,能一路冲过这些“课”的年轻教师,意味着基本适应了学校课改模式,并且是一定范围内的优秀者,为他们下一步成为优秀教师奠定了基础。

4.反思积淀培训:由教学反思、教学后记、教学实录案例分析等组成。曾经听一位著名特级教师说过:“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反思,就有可能成为名师。”原因在于教学反思是教师对自己已完成的教学实践活动有目的地进行审视,是一种理性思考,能够用来指导提升日后的教学,可见反思积淀在教师成长中的重要性。反思积淀这一过程在我校由自觉到规范时间不长,但也基本形成一个系列,后记每节课都有,反思以章节、单元的形式出现,教学实录案例分析已融合到教研活动中,变成一种群体反思行为。通过反思,把一个教师从模式化的“教书匠”送到了通往教育家道路的起点上。

二、校本研训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几个标志

校本研训促进了教师专业化成长的显著进步,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支撑了学校的课改,同时,课改大潮更进一步引发了教师理念的转变,拓宽了教师知识视野并深刻影响着他们的教育教学行为。

1.促进了教师在精神领域的自我提升。一路走过来的教师在职业上大都有这样的情感经历:即向往(师范学校)喜爱(初踏岗位)平淡但有一种责任(3年后)。而课改后却不同程度地恢复了对教师职业的热情,消除了长期以来的职业倦怠,甚至重新找回了初踏岗位时的感觉。

2.从根本上转变了教师的教育理念,包括教学观、学生观、课程观、师生观以及评价观等,而教育理念又决定着教育行为,教育行为则改变着老师的工作质量和生活质量。

3.缩短了教师的成长周期。课改赋予了每位教师自我发展的广阔空间和良好的发展环境,给予了他们更多施展才能的机遇,这种情况下教师容易出成果,成长的周期也越来越短,形成了教师自主发展的良性循环趋势。

三、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及思考

1.有效的校本研训虽然加速了教师的专业成长,但一种模式下培训出来的教师怎样形成自己的特色?即在模式化课堂改革背景下,怎样产生个性化、形成自己特色的教师?

2.快速成长起来的教师往往有一种先天不足,就是内功不厚,再加上课改并没有给老师减轻负担,这就造成一部分教师穷于应付,蜻蜓点水,不利于教师潜心深入钻研教学,在这种背景下,培养合格教师可能比较容易,而产生名特优教师较难。

3.教师专业化成长是一个动态过程。我校校本研训体系虽然是针对全体教师,但在实际操作中,往往涉及年轻教师多些,如何通过课改使更多的教师,包括一些老教师摆脱职业倦怠,参与到专业成长的过程中,并体会到成长乐趣,也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这些问题既反映出校本研训在不断深化中有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也说明教师专业化发展是一个长期复杂的问题。当然,从另一个角度说,“任何一种失误都反映出制度的不足”,下一步我们还是要把制度作为突破口,通过完善制度,深化改革来解决改革中存在的问题。比如我们目前推出的两项措施就产生了一定效果。

一是由原来单一的师徒结对变为多师多徒的师徒结对。传统的师徒结对是一对一的形式,师傅都是年龄偏大、资历较老的教师,徒弟是初出茅庐的年轻教师,这种结对方式有一些弊端:师傅高高在上,徒弟大多唯命是从。结对的结果往往是徒弟得益多,师傅得益少。再则随着教师职业竞争压力的增大,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一些带教教师不一定倾心带教,从而出现“带而不教”的现象。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我们把一年拜师延长为三年学艺,由一师一徒变为一师多徒,并且徒弟每年换一个师傅,这样师傅也有了比较,有了竞争,甚至有了考核;而徒弟却能从每个师傅那里收获不同的教学风格,利于形成自己的特色。

二是推出了一种捆绑式奖惩的办法。淡化个人竞争,强化团队合作;重奖备课组,轻奖个人;先考核集体,再考核个人。“逼”着老教师与时俱进,也要把年轻教师的事和备课组的事当作自己的事。

四、未来的几点打算

校本研训和教师专业化成长是一个持续发展的过程,也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伴随着课堂教学改革步入深水区,教师专业化发展要更加以积极的姿态和完善的手段来实现自己的保障功能。

1.把教师职业道德的提升作为校本研训的一项基础工程。教师的影响能否为学生所接受,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人格魅力和职业道德。教师高尚的职业道德会促进学生的道德成长,教师有了这种职业道德责任感,就会自觉地敦促自己要对学生实施优质教育,从而自觉地去探究自我成长的路径。

2.帮助每个人制定切实可行的目标规划。教师专业要成长,一定要有自己的个人愿景;如果没有自己的专业成长的规划和愿景,那么他所能做的仅仅是一种附和,结果只有顺从,绝不是发自内心的意愿。同时,学校也要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成长机制,最大限度地激发教师自我发展的要求和动力。

3.积极开展小课题研究。选题就是教师日常教育教学中想解决而又一时解决不了的问题。每位教师从确立选题、申请立项、进行论证、前期检查、积累资料、中期检查到完成报告、结题鉴定,都要以个体研究和自主结合为主。这样能使教师拥有独立的研究空间、自由的学术氛围,而不再是被动的从众者,达到实实在在“为自己出彩”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