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数字物流的含义范文

数字物流的含义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数字物流的含义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数字物流的含义

第1篇:数字物流的含义范文

[关键词]烟草物流;现状;问题;现代化;精益求精

[中图分类号]F25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6432(2011)41-0036-02

1 我国烟草物流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1 烟草物流成本比较高

物流涉及了运输、仓储、装载、搬运、配送以及协调管理这些流程的成本,所以物流的成本比较高。但是烟草的垄断地位以及所包含的高额利润完全掩盖了烟草物流成本的成本体现,同时也就减少了降低物流成本的意识,从基础上影响了烟草物流的可健康持续发展。

1.2 烟草物流的技术设备相对落后

物流设备主要体现在物流运输的工具,物流技术主要体现在软件应用方面,先进的技术和设备的完美结合才能提升烟草物流高运作效率。烟草物流需要又细又精的管理模式来操作整个物流供应系统,必须要先进的、方便的物流设备和技术加以配合来降低物流成本,以达到提高物流配送的效率。由于传统的烟草仓库过于陈旧,建筑高度普遍低于9米以下,无法进行高层货架的搭配和起重机摆放以及出入库办公室的建立和信息化操作系统实施。

1.3 烟草物流的员工职业素质普遍偏低

目前,从事烟草物流行业的人员大部分都没有经过正规的物流知识和职业素质的培训,多数员工都是拥有实践操作的技术人才,而且从事过销售方面的工作以及其他类型的工作,所以职业素质不高,加上严重缺乏专业的物流管理人才,所以影响了烟草物流系统的高效运作,严重制约了烟草物流长远计划的制订,更影响了烟草物流的进步和发展。

1.4 烟草物流信息化程度偏低

整个烟草体系没有实施先进的现代供应链管理模式,制约烟草企业和其他产业链之间信息的传递效率,无法实现信息共享供应链,造成信息资源的丢失和浪费。

1.5 烟草物流无法和时代接轨

物流运作需要高效率的标准化管理模式,而我国的烟草行业物流跟不上时代的发展需求,相对落后。主要落后在货物配送过程中设备缺乏统一规范和协调,实施的规范制度不够健全,商品信息标准化和物流管理模式落后等。

2 我国烟草物流发展中逐步改善的现状

2.1 不断完善烟草物流制度

在国际标准的ISO 9001质量管理体系推动下,烟草物流的相关制度需要细节上的完善和逐步的树立,把全国的烟草行业进行统一的考核机制,规范业务运行制度,加强物流标准化现代管理。

2.2 运用数字信息化管理烟草物流

数字信息化管理在烟草物流中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提高分析客户信息的效率,在销售的电访数据中获得零售客户的订单信息后,通过烟草物流计算机软件优化信息系统对客户订单做到及时的处理和分析,尽快的回复给客服资料和相关的信息。二是运用高科技产品提高运输效率和保障烟草安全抵达,主要是在送货路线上配置智能感应、电子地图、GPRS等现代化高科技电子产品。例如在货车上配置GPS全球定位系统对送货全过程进行全方位跟踪监视,通过真实的反映送货情况,可以了解送货人员的工作情况,确保烟草安全抵达。

2.3 烟草物流管理人员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素质的提高

整个烟草物流事业需要进步和发展,管理人员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素质一定要得到改善,对于烟草管理人员来讲,思想政治和职业素质具有很重要的意义。需要通过政治理论学习和先进的科学发展观指导,得到思想上的本质改变,树立以国家利益和消费者利益至上的正确价值观,甘于贡献、自强不息、报效国家、回报社会这些行为来规范自己的职业道德。以强烈的责任感和高度的事业心、良好的工作风气、集体价值观念和严谨的组织制度融合到管理工作中,从政治上、思想上、职业道德上跟着国家政策走,适应新时代的思想和职业道德要求,努力依照正确的指导方向来做好自身的本职工作。

3 精益求精做好烟草现代管理

3.1 精益求精烟草现代物流管理的内容

通过不断积累物流管理的经验,从中借鉴大量的物流经验和方法,从精益化生产思想为出发点,把精益求精的生产和供应链的管理模式相结合,逐步形成精益求精的现代化管理模式。从物流角度来讲,精益求精的生产方式包含的精神和思想主要是减少物流烟草成本的浪费,提高烟草物流的运作效率,推动整个企业的发展,进而增强企业竞争力。通过整个烟草物流管理方面总体规划,使其烟草物流体系成为一个整体,用集成管理的思维模式得出物流体系最优化的方案。然后在烟草物流各个运作细节的管理和建设方面,改变物流组织过程中的传统管理模式。做好建设和规划货物的流通细节的成本、时间和状态,同时在实际运作过程中配合现代化科技产品设立各种跟踪办法和考评制度,使管理者及时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

3.2 精益求精烟草现代物流管理的相关要求

烟草物流本身是将管理和运作相结合的概念,从细节上的运作提升到管理的层次,要做到精益求精,必须要从几个重点开展:一是要有时间的概念,关键体现在时间准时,烟草物流服务更需要保障时效性;二是以客户的需求为前提,烟草物流本属于服务行业,以客户为上帝,按照客户的要求,时刻遵循以客户为中心的高质量服务;三是快速而准确,由收到订单开始到物流服务抵达目的要求准确性和快速性;四是降低烟草物流的成本、提高物流运作的效率,这其实是物流每个阶段最直接的目的;五是信息化不断更新,电子计算机信息化的操作快捷、方便,提高信息的效率性和准确性;六是集成系统化的管理,将整个烟草物流系统在统一环境下进行管理,做到共同进退,使烟草物流成本降低,客户满意的和谐一致,以求达到实现烟草物流现代管理的新局面。

参考文献:

[1]徐文举,蒋明青卷烟物流配送面临的问题及应对措施[J].现代管理科学,2005(8)

[2]佚名白沙烟草物流GIS配送优化系统案例[J].中外物流,2006(8)

[3]周国华精益生产与企业管理精益化[J].科学与经济,2007

[4]马爱文,岳平浅谈精细管理在质量控制中的作用[J].航空标准化与质量,2005(7)

第2篇:数字物流的含义范文

关键词 仿真;实践教学;实训室

中图分类号:G48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5)16-0019-02

1 数字化仿真实训室建设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深入发展,当今社会已经进入一个数字虚拟时代,仿真虚拟已成为生产、科研、教学的重要手段。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是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培养过程应以理论指导实践,通过实践掌握一定技能。现在很多高职院校的教学仍然以课堂讲授为主,学生偏重理论学习。单纯的理论学习枯燥且不易理解,实践环节相对缺乏,不利于培养具备较强实践能力的人才。教师在课堂上进行演示,学生在课中及课后缺乏相应的实践,教学与实践脱节较严重,无法达到提高学生应用技能的教学要求。毕业生实际操作能力有限,综合就业能力不高,与市场的人才需求相差甚远,进入职场后无法快速适应实际工作的要求。

高职院校教育中应遵循职业能力训练的规律。低年级学生实践活动主要集中在校内实训室或基地;高年级学生实践活动可以通过工学交替或顶岗实习等途径,在生产性实训基地开展。校内实训室是实践教学的主阵地,学校对实训基地的建设首要的是搞好校内实训室的建设。实训室建设包括硬件和软件建设两方面:硬件是利用机器和设备锻炼学生的操作技能、业务流程能力等,软件是对学生经营策划与管理生产等能力的培养。教师应重点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应变能力,将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融合在一起,在虚拟的职场环境下培养一批适应市场需求、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

数字化仿真实训室采用全新的教学方法,通过结合计算机硬件与仿真软件的优点,搭建起校内实训教学平台软件,成功地解决课程的校内实践难点,弥补校外实习资源不足的缺点。这种教学模式与传统的实训课程有着极大差别,切实提高学生的实务操作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提高学生观察、思考、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将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紧密结合,以理论教学为基础,以实践教学为载体,以稳定的实践教学(实验、实训、实习)基地为依托,培养学生成为具备良好综合素质、受企业和社会欢迎的高技能人才,将学院打造为现代高技能人才的培养基地。

校内仿真实训室建设中,首要的任务是选择适合的仿真软件。仿真软件就是充分利用计算机仿真技术,以覆盖全部教学设计内容的现代化、先进化程度高,具有代表性的企业(工厂、工地、部门、园区等)为基础背景,以突出教学、训练为特征的理想的现场教学环境为目标,重点建设高仿真、高交互、智能化,可实现3D漫游,具有单人独立操作、多人独立操作、联合操作,及对关键设施设备实施拆装、解体、检测、维护等功能的积式结构、网络传输的大型计算机虚拟仿真软件。在仿真实训过程中,要由浅入深、由易到难,从设备操作到方案策划,从流程演绎到系统管理,针对特定的某项具体事务,在数字空间中模拟该事务的特定环境、条件和剧情,使参与者能够获得和真实世界中相近甚至是一样的感观,从而达到与现实世界相同的训练效果。

通过仿真实训,既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减轻教师教学和实训的压力,在同等训练水平下能够大大缩短实训时间,达到增强实训效果和降低实训成本的目标。另外,在专业仿真实训室建设中,要根据专业的特点,充分考虑到学生的认识水平和技能兴趣,并结合各专业领域对人才需求的特点和变化,以达到教师、学生、社会相融通。

数字化仿真实训室建设,可以全面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动手能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同时有力提升高职院校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一是巩固理论知识,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学生在理论知识学习后,通过仿真实践操作,能够加深对理论的理解,从而提高实践操作能力。二是提高实践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工作能力和竞争能力。三是检验教学效果,提高教师实践教学水平。师生在实训过程中教学相长,寻找教学中的薄弱环节,有利于教师在理论实践相结合的教学过程中把握准教学方向,进一步提高教学水平。

2 潍坊职业学院物流管理专业数字化仿真实训室建设思路

物流管理专业是一门应用性学科,它的实践性要求很高。学生培养目标是高素质的应用性人才,因此掌握专业相关技能是至关重要的。通过仿真软件配套训练学生的能力显得尤为重要。

物流数字化仿真实训室包括计算机软件、硬件及网络。物流数字化仿真教学系列软件是一套计算机网络实验、实训、管理的系统。软件采用B/S架构,只需要在一台服务器上安装,只要网络有连通,就可以应用,无用户数限制,客户端不需要安装软件,支持基于校园网、互联网的应用。可拓展实训教学的模式,将实训从机房拓展到校园网,无限拓展教师、学生实训的时间和空间。

一般采取两种模式:一是集中模式,在带有局域网功能的多媒体机房内实现,其优点是集中式授课,教师演示后,学生再独立操作;二是分散模式,如图2所示,软件服务器安装在网络中心,并接入互联网,只要连接到校园网的机器就可以应用系统,不局限于某个特定机房,学生也可以通过个人账号或在校外通过VPN设置接入校园网进行24小时全天候全空间自主学习或练习。

通过3D物流仿真模拟实训系统,学生在校可通过反复实训来了解现实物流企业的各种类型;而通过角色扮演,学生可获得宝贵的上岗体验,毕业后能迅速胜任现实物流企业的各个岗位。3D物流仿真系统可以快速建模、科学数据分析,满足用户三维动画物流系统仿真的快速建模和科学数据分析需求。软件运用三维动画系统仿真模块,对物流仓储配送中心系统进行系统仿真规划设计、分析和验证,通过对物流设备、控制系统、作业人员和业务信息数据进行系统仿真,为物流生产管理以及物流工程规划和设计提供经过仿真验证的科学数据,为物流中心及工厂获取各种最佳解决方案提供快速实用的三维动画仿真形象化展示、可视化信息分析和讨论、一体化人员沟通和业务交流、数字化系统仿真和方案验证平台。

物流数字化仿真实训平台的特点:覆盖全部教学设计内容;以代表性企业为基础背景,以理想的现场教学环境为目标;突出教学、训练的特征;高仿真、高交互、智能化,实现3D漫游;满足独立操作、多人独立操作、联合操作;对关键设施设备实施拆装、解体、检测、维护功能。

3 数字化仿真实训室建设的应用效果

数字化仿真实训室建设可以解决高职院校实验实训经费不足的问题,同时极大地改善实验实训科研条件。通过数字化仿真实训室的建设,为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奠定基础,既培养了学生坚实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又夯实了专业的基本思维方法和基本实践技能,培养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创新型、应用型、技能型高素质人才。

一是解决了重理论、轻实践教学的难题。采用职业含义更加丰富的学习情境,结合实践,探索出一条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学生动手能力、紧贴产业发展的新路。

二是增强学生的学习效果。数字化仿真实训室采用模拟的实训界面,形象生动,学生在实训过程中犹如身临真实环境,轻松愉悦接受专业知识训练,学习效果显著增强。

三是强化人才激励机制。数字化仿真实训室建成后,可以开展多种形式的岗位练兵和技能竞赛活动,搭建技能人才展示技艺技能和相互学习交流的平台,通过“比技能、促创新、选人才、助发展”活动,充分发挥出培养、选拔和激励人才的作用。

四是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数字化仿真实训室弥补了校外实习基地的诸多限制与不足,学生能够有更多的时间与机会进行实践操作训练。通过仿真模拟实训,使学生熟悉将来工作的真实工作环境,全面了解业务的工作流程,缩短学校教育与市场需求的差距,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

五是提高教师的业务实践能力。当前高校教师多缺乏企业工作经验,往往偏重于理论教学,没有切身的职场经验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实践性指导。而数字化仿真实验室提供了逼真的企业环境及具体的业务实践,教师可以利用平台进行练习,加强业务实践,以提高自身业务操作能力及实践教学水平。

六是开展社会培训,发挥社会效益。数字化仿真实训室建成后,可以积极开展社会培训服务,提高周边地区相关从业人员素质,从而产生良好的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王兴吉.关于高职工程管理仿真实训环境建设的思路[J].职教论坛,2012(26).

[2]周宁武,曾益坤.高职院校现代物流仿真实训室体系的构建[J].知识经济,2010,(24).

[3]马耀文.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开展物流仿真教学的思路探讨:以南京交通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4(2).

[4]于广天.高职院校物流仿真实训项目制教学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2(30).

[5]李金华.物流仿真教学模型及其在教学中的应用[J].经济研究导刊,2013(6).

第3篇:数字物流的含义范文

[关键词]大数据;第三方物流;企业发展

[DOI]10.13939/ki.zgsc.2015.07.092

1 引 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一直在飞速增长。我国如今已经走上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可持续发展道路。如今随着国民消费能力的增强和网络购物的兴起,国内社会上资源的流通开始变快,货物的运输时间要求也越来越短。物流产业作为最新发展起来的朝阳产业,发展的速度十分迅猛,人们无时无刻不享受着高速的货物流通带来的便利。第三方物流产业是物流产业发展到一定规模而出现的产物,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第三方物流节约成本、加速运输是未来我国物流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2 大数据环境

大数据是网络发达之后的产物,也是人类为自己所创造的崭新的环境。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给我们带来的是完全不同的数字化的数据环境,这个环境在方便我们生活的同时还在扩大着人类对这个世界的认识。各行各业在发展的过程中都避不开大数据,大数据作为企业增强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手段,已经逐步接近我们的生活。

大数据并不仅仅是数据,数据的概念包含了各种各样的事物,而大数据某种程度上是关于“人”的数据,而非关于物。大数据的含义并不是指数据大,如果说“大”的话,大数据的身影早就出现在网络之上了,而现今的大数据更多的是指一种以网络组为依托的新型社会媒体方面。

大数据建立在海量的数据和强大的数据处理能力之上,大数据的处理一定程度上能实现人与人和人与物之间的无限的连通。大数据也可以理解为将传统意义上的数据解压缩,将之变成密度小,但是个体数据突出的存在。大数据是关于人的数据,所以需要的不单单是信息处理的能力,也需要统筹管理,要尽可能避免因为数据封闭而造成的信息孤岛。大数据环境的出现将会引领一场大规模的、面向数字化的行业转变,第三方物流在行业转变的风口浪尖,需要的不仅仅是眼光。

如今的社会,人们的日常生活会产生各种各样的数据,这些数据反映了人们的生活方式、生活习惯、地理位置、社会关系等信息,在大数据环境中,这些信息都会数字化最终在网络中得到体现,这样的改变会使人们的生活习惯或多或少发生一些改变,而最新的数字化环境也会给企业带来极大的便利,但同时也会加速企业之间的优胜劣汰。在这种快速的激流勇进的环境中,加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保证企业生存的重要条件,而把握好大数据,掌握最新的信息,增强信息处理能力,是提升企业竞争力的重要因素。

3 大数据环境下第三方物流企业面临的基本问题与解决对策

3.1 制度环境的落后

第三方物流企业蒸蒸日上的同时,不可否认的是我国关于这方面的制度环境还需要加强,具体来说,国内尚且存在不足的有融资制度、产权转让制度、人才使用制度、市场准入退回制度、社会保障制度等。物流行业在社会上扮演的角色是社会系统工程,涉及面巨大,包括很多行业、部门和资源,所以资源配置问题尤为重要。如果相关问题得不到改善会严重影响第三方物流产业的发展。

所以在第三方物流企业发展的同时,国家应该在制度方面予以规范和更新,使市场有更强的灵活性和承载能力并合理配置市场资源。同时各个第三方物流企业也要能制定相应的制度和行为标准,规范市场行为,使企业之间的竞争成为良性循环。

3.2 功能简单服务单一

国内大部分的第三方物流企业的经营管理的理念还很落后,物流形式多为传统物流,只经营货物出厂之后的一系列程序,也就是物流方向单一,缺乏增值服务。很多企业的设施非常简陋,只能单项或者分段的提供物流服务,功能只有基本的贮存运输和城市配送,包装加工等业务设计很少,所以无法构成完整的物流供应链,也就无法提供真正可靠方便的物流服务,市场竞争力很差。

针对于此,各企业的管理层要目光放远,重视加工、配送等功能的建立,建立起真正完备的物流供应链,这样在方便用户的同时还能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是物流方面的市场变得更加有生命力。

3.3 快速反应机制的缺失

客户永远会有不同的需求,这意味着物流企业也要为满足客户的变化作出努力。国内的物流公司在这方面做得并不理想,很多公司缺乏相应的部门或者部门人手不足,企业只针对已经商定好客户要求而不能对客户追加的需求加以满足,也就是不具备快速的反应能力。不具备快速反应力的企业竞争力非常薄弱,听之任之的后果只能是淘汰。

对此应该建立专门的部门并分配适当的资源,增强信息平台的信息处理能力和数据的收集能力,使企业能够快速地满足客户的需求,并且能够实时的根据市场做出真正有效的安排,建立快速的反应和处理能力。

3.4 平台滞后,信息化程度低

物流公司的高速运行需要一个行之有效的信息化平台,这个信息化平台能够满足各种各样的单点应用的支持,也能对传统的烦琐的工作流程进行大幅度的优化,另外,一个完整的信息平台能够实现对各个部门与资源的综合管理。信息平台能够对大量的来自市场、客户、企业本身的信息进行大数据分析和处理,使企业的管理层和下属部门都能够大幅度的提升工作效率,并实现和客户的实时沟通。同时信息平台还能够最大限度提升容错率,处理事情和故障的效率也会得到的提升。

3.5 人才资源短缺

人才是所有行业、所有企业都迫切需要,而且永远也不能满足需求的东西。就现今情况来看,国内的第三方物流产业很多从业人员都应该具有一定的物流知识并有基础的实践经验,但是实际上我国这方面的物流人才还是非常缺乏,数量、质量都显不足。特别是先进的信息化人才并不受物流企业高层的认识,很多企业的技术团队对大数据一次稍显陌生,不能实时的紧跟市场的步伐。

我国在物流方面的教育需要提升,很多学校近两年都开通了物流专业,这是进步也是一个好的开始,但是研究生和教师资源仍然是现在迫切需求的资源。另外,针对物流行业的信息化人才我国应该加大力度投入,物流人才都应该接触信息化和大数据,或者开设专门针对信息化物流人才的教育工作。我国的物流行业才刚刚兴起。

3.6 信用问题

某些第三方物流企业在拉客户的时候不停地夸大服务的质量,但是实际上提供给客户的与承诺的相差甚远,并且在提供服务后给出种种借口和理由或推卸责任。这种现象大多出现在中小型的物流企业中,这种物流企业本身的核心竞争力不强,所以在宣传方面夸大其词,使得物流市场鱼龙混杂。更严重的是,这些企业在物流服务出现质量问题时大多数由于实力原因选择逃避,同时还不能保证客户的信息保密,容易将客户或者货物的信息泄露给以利益许诺或者贿赂的敌对企业,致使市场竞争变味。这一类问题的出现给市场带来很大的损失,所以国家应该在这方面的相关制度和规则制定上严格一些,同时增强监督和管理的力度。同时企业也要在这个高度信息化的时代处处留心,避免因为信息泄露或者网络攻击而造成的不必要损失。

参考文献:

[1]曾家洪.我国第三方物流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J].广西社会科学,2013(8).

[2]杨伶俐.中国第三方物流的发展概况及展望[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17).

第4篇:数字物流的含义范文

关键词:网络用语;信息交流;信息传播

信息交流是人类社会的一种基本现象,是人与人相互作用与联系的一种方式。它是不同时间或不同空间上的认知主体之间相互交换信息的过程。语言是人类社会最基本的交流工具。网络全新的交流环境与独特的传播方式,造就了具有鲜明个性的网络用语。网络用语是人们在互联网上广泛应用于信息交流传播的一套信息符号。广义的网络用语包括和网络有关的专业术语,如硬件、病毒;网络有关的特别用语,如网民、闪客。狭义的网络用语主要指网民用于网络聊天或发表个人观点的用语…。本文讨论的对象主要是狭义的网络用语。网络用语近年来迅速壮大和发展,据西华大学武小军教授在2005年所做的一份调查报告显示:66.87%的人在接收Email时使用过或较多使用过网络用语,23.45%的人在日常交流中经常使用并在影响其他人群。可见网络语言的使用目前已十分普遍。网络用语的存在和发展对信息交流和传播有很大的影响。

一、网络用语的主要类型

网络用语的分类标准有很多,从词汇的结构组成与用语含义内在联系这个角度出发,网络用语可分为如下主要类型。

1)符号图形类。主要由非文字的特殊符号组配而成,部分与文字组合来表达含义。其最大的特点是用于表达人类各种表情。例如由冒号和右括号组成的“:)”,好比一个人的笑脸,“:一D”表示非常高兴地张嘴大笑,而由字母T和下划线“一”组配的“T—T”就好像泪水从脸颊流下来的样子。这种网络用语比起传统的文字能更加生动活泼地表达人们各种情感,在信息交流效果上容易产生共鸣。

2)谐音类。这类网络用语主要使用发音相近的字词甚至是数字来表达一些传统用语中的书面字词。如大侠被写成了“大虾”,版面的主人被写成了“斑竹”或“班主”,哭泣如“呜呜呜”的声音被写成一串“555”。这类网络用语存在的争议性最大,因为它们很可能会导致错别字的泛滥。

3)缩略词类。这类网络用语通过组合原来要表达字词的拼音或者单词的首字母来表达含义。如妹妹哥哥被表达成“MMGG(拼音meimei和gege的首字母缩写),甚至是一些短句如英语常用的Byhteway也被缩略为“BTW”。

4)旧词新义类。这类网络用语赋予一些传统语词新的含义,常用于表达与网络交流主体或者网络行为相关的含义。如“潜水”是指长时间泡在论坛或者网络聊天情景中却一言不发,而“马甲”是在网络交流环境中隐匿真实姓名的用户名。

5)引申类。这类网络用语依然沿用了传统语词的含义,但在网络环境下,引申出了与网络行为相关的特定含义。它们往往精简短小,常用的如:“顶”是指在论坛BBS中把帖子通过回复把帖子顶上显眼位置,后来引申为支持;“汗”引申为敬畏或无奈,源自漫画家经常采取漫画人物流一两滴汗来反映人物的敬畏或者无奈的心情。

6)新词类。这类用语是在互联网信息交流和传播过程中诞生的,主要用于表达与网络交流主体或网络行为相关的含义。如在网民中较为流行的“灌水”是指在网络交流环境中经常发表没有实质意义言论的行为;“小白”是指在网络论坛BBS中,经常浏览他人言论却极少做出回应的人;“牛人”是指拥有某方面出色能力的人;“楼上楼下”是指上面或下面相连的文章等。

7)数字代码类。数字再普通不过的是阿拉伯数字,用到网上则有不寻常的意义。如“886”是“Bye—bye”;“7456”是“气死我了”;“8147”是“不要生气”;“4242”是“是哦是哦”,等等。这些数字不但输入简便,而且谐音易记,被广泛使用和传播。

二、网络用语在信息交流过程中的特点

1)简洁性。网络信息交流的即时性要求在最短的时间内传递最大的信息量。讲求效率是网络用语十分重要的一个特点,故网络用语具有大量缩略形式存在。汉语在输入方式上不及英语方便快捷,相比之下,一些数字符号字母的录入更加方便。网络用语还尽量突破原有书写符号的局限,改变现有语言中某些词语形音义方面的约定俗成,创制了新的形音义的结合体,并靠这些简单的符号传达丰富的思想感情和内涵,缩短信息交流的宝贵时间。为了提高交流速度,网民很少运用复杂句子,省略现象极其普遍,这反映了网络用语经济性的特点。可见,网络用语最大的特色在于它的简洁性,几个字母和符号就能真实而传神地表达复杂的想法,这适应了快节奏的网络信息交流,实现多人的交互性信息交流,同时也节省了时间和费用,提高了信息交流的效率。

2)区域性。与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方言类似,网络用语也有其区域性。但是这种区域性更多的是以虚拟社区交流主体为界限的。因此,网络用语的研究离不开虚拟社区。网络用语在网络论坛或BBS更为兴盛,传播范围更广,传播速度也更快。我们所看到的流行的网络用语一般都是综合性词汇。然而在不同类型的虚拟社区中,也会流行不同的网络用语。一些网络用语甚至在某一类型的虚拟社区非常流行,而在另外一种类型的虚拟社区中却无人知晓。例如在学生求职类型为主的虚拟社区流行着“面霸”(指投递简历命中面试机会高的人),“霸王面”(没有接到公司邀请,仍然前去毛遂自荐,期望获得额外面试机会的行为)。在一些针对性更强的社区,网络用语对于外行人来说更显深奥,例如以动漫为主题的虚拟社区中,“LOLI”(动画漫画中可爱的小女生形象)是一个常见用语,但是对于不懂动漫的人来说理解便非常困难。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尤其是Web2.0的出现,网络社区的互动性、群体性进一步加强。用户通过如头像图片、签名档等方式加强自身在虚拟社区中的标识。网络用语的区域性表明了当今的虚拟社区受众的归属依赖感加强。

3)生动性。在人际信息交流体系中,语言充当着信息载体的角色。传统上,人们把语言划分为口头用语和书面用语。口头语最大的特点是包含很多语气词和助词,形式比较随意,通过互动对话往往能迅速清楚地表达复杂的信息。其中,信息发送者的语气、表情、音调、姿势等等都能使信息接收者更好地认识信息发送者的态度,加深对接收信息内容的理解。书面语讲究逻辑规范,重视修辞手法,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多种规范,然而进入某种规范就意味受规范的约束。由于这种规范尚且不能直接捕捉信息发送者提供的额外信息,信息接收者未必能像两者对话那样迅速理解接收的内容。网络用语虽然以书面形式表达,内容上却更接近口头用语,随意活泼,生动形象,尽可能即时传递出表情、语气、姿势等等的感情因素。网民们充分发挥自己丰富的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使抽象的内容更加人性化、形象化,更带有丰富的感彩这种特性反映了网络受众要求被认同以及渴望交流的心理,希望通过网络用语能使交流双方变得更加亲近,更好地把自己的信息与情感传递给他人。

4)动态性。网络用语属于流行语,具有一定的流行周期。网络用语的不稳定性体现在其频繁的更新换代。因此,网上的流行语可能随着新一代网民的成长和加入而不再流行,有的会被慢慢淘汰,如过眼云烟。任何富有个性和联想能力的网民都可能提出受欢迎的网络用语,大大加快了网络用语产生的速度。另一方面,网络用语主要流行于年轻一代,他们喜欢追求新异,因而进一步加快网络用语更新的频率。据2006年的《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的调查,网络用语几年前大量出现,近年增长速度趋缓,一些曾经被各种媒体反复使用的代表经典网络用语词汇,如“大虾(大侠)、菜鸟(新手)、酱紫(这样子)”等使用频率均没有超过0.2%,而“沙发”等后起之秀不断涌现,以前说美眉,现在就说MM了。相比起传统的口头用语和书面用语,网络用语的发展变化相当迅速。

5)非规范性。网络语言使用形式纷繁多样,不拘一格,求新求异,表达另类。各种文字符号交叉使用,表现手法灵活多变。由于网络是个开放的虚拟的世界,网民的身份、职业、文化程度也各有不同,作为思想载体的网络用语当然也是泥沙俱下,良莠不齐。粗俗、错别字层出不穷,例如“米国”,并不是生产大米的国家,而是指美国。有很多根本就没有遵循汉语规范,这种现象日益成为一种网络文化,会给民族语言带来冲击,也给信息交流带来一定障碍,甚至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三、网络用语对信息交流的主要影响

1)丰富了信息交流载体种类,提高信息交流的效果语言是最重要的信息载体,它使得信息发送者和接收者之间的思想得以交流。网络用语虽然是一种书写语言,却有着自身鲜明特色,并不能简单地将其归纳为书面用语或者口头用语,它是一种新的信息载体。这种信息载体之所以被人们接受,一个重要原因是其清新独特的表达风格,它可以用文字的形式形象表达人类说话的动作、语气、音调、姿势等等,即时传递情感,也经常以一种诙谐的比喻形容某种网络行为,加深人们的印象,从而愉悦了信息交流的双方,营造良好的信息交流氛围。

2)简化了信息的传递过程,提高了信息交流效率。网络用语是一种被高度缩约化了的语言,由于交流双方不是面对面交谈的,而是通过在键盘上敲打字符来表达信息,这个特点决定了交际双方要尽快地把自己的信息发给对方,并对对方传来的信息尽快做出反应。网络用语往往精小简短,在2006年网络用语排行榜前20名中,最长的网络用语ding(“顶”的拼音的形式)也只有4个字符。缩写类的网络用语占的比例最大,覆盖率为40%。许多网络用语能通过生动形象的借代来简短表达,因而使得信息长度变短,在有限的时间里向信息接收者传递尽可能多的信息。由于信息传递过程是一个编码、解码的过程,为了用最小的代价取得最大的收效,所以其编码工作总是简约的,以最少的语言符号来突出最大的表现力。

3)交流主体容易在虚拟社区中获得认同,使信息交流趋向个性化。网络信息传播的交互双向性使人们已不再是以往的受到限制的受众角色,每个用户都可能成为信息的接受者或传播者,信息交流开始转向交互式、去中心化个性化、自由化的信息模式。由于网络交流双方可以互不认识,也可以未曾谋面,所以交流的内容就具有很大的随意胜。为了显示与众不同,突出自我,吸引更多的注意力,网民便刻意去追求表达的标新立异,从独具个性签名档就可以窥见一斑。由于不同的虚拟社区会有自己独特的网络用语,而使用者处于网络人际交流状态时,普遍具有的心理状态便是被认同和渴望交流。和其他网络主体交流时,便能产生认同感,而特定社区特定的网络用语是取得这种投契的基础。因此,部分网络主体使用网络用语的原因是希望自己尽快融人这个网络社区,能顺畅地和他人交流。网络用语的熟悉能使得这些新进群体更快地在虚拟社区中获取认同。网络用语的传播特性反映了这样一个观点:随着互联网的发展,虚拟社区中人们的情感归属感越来越强。

4)缺少标准规范,造成信息传播的障碍。网络用语是一种口语化的语言,本身就缺乏一种严谨的语法,带有相当大的随意性。有人称网络用语是一种杂合性语言,甚至认为网络用语=数字+符号+字母+错别字…,这些观点反映出了网络用语不够规范。从信息交流角度来说,网络用语最大的消极影响便是构筑了信息传播的壁垒。在一些虚拟社区中,经验丰富的交流主体通常大篇幅地使用网络用语,形成信息交流障碍,而信息接收方,尤其是那些不经常使用互联网的人和虚拟社区的新来者未必能理解形形网络用语的含义,有时候甚至会产生歧义,结果导致了信息传输的失真和交流的障碍。

四、提高网络用语信息交流效果的对策

第5篇:数字物流的含义范文

关键词:电子书 发展 版权

一、电子书发展的现状

1、电子书阅读器的快速发展

从20世纪90年代起,电子书就已引起了人们的关注,但囿于制造技术不完善和高昂的售价,更多地停留在概念的层面上。现在,市面上的电子书多采用E-ink电子墨水显示技术,不伤眼,有着类似纸张的阅读体验,并且更加轻薄,屏幕只有在翻页时才需要耗电,保证了超长的续航时间。随着技术的发展,电子书的价格也开始降低,出现了不少千元价位的产品,加快了电子书的普及。

美国拉斯维加斯电子展、德国法兰克福书展上,都为电子书阅读器单独设立展区,四五百家厂商带来了自己的产品。2009年,亚马逊的Kindle在全球销量为300万台,而在2010年冬季购物季节的73天里,Kindle的销量就超过了2009年全年的销量。中国国内的电子书市场是由汉王电纸书炒热的,2010年汉王电纸书前三季度累计销售量突破50万台,平均市场占有率在60%以上。

但是,电子书理所当然的霸主地位却面临另一款产品的严峻挑战,这就是苹果公司推出的平板电脑iPad。 iPad不但可以阅读数字出版物,而且拥有电子书没有的多媒体功能,使得黑白屏的电子书相形见绌。2010年是电子书之年的说法尚待商榷,但这一年却是不折不扣的iPad之年。

2、电子图书销售风生水起

电子书阅读器的热销也带动了电子图书的销售,硬件和内容形成了良性的互动。2009年圣诞节当天,全球最大的网上图书零售商亚马逊的电子图书销量首次超过了纸质书的销量,这无疑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天。仅12月14日一天,亚马逊在全世界范围内就卖出了950万本电子图书,相当于每秒钟有110本电子图书被买走。

二、电子书相对纸质书的优势

电子书是书籍发展历史上的一次革命,它运用了各种现代高科技成果,相比传统的纸质书,在传播、保存、阅读等许多方面有着巨大的优势,大致如下:

1、内容数字化,有利文化积累与传播。电子书不但包含文字,还可以包含声音、图片、图像、动画等,更加直观、全面、真实地记载各种信息,有利于文化的保存、积累和传播。

2、以磁盘、存储卡等为载体,存储量无限大。1G的存储空间就可以放进相当于一座图书馆的内容,相比纸质书而言,几乎不占空间,重量也可以忽略不计,更方便保存和携带。不论是居家还是旅行,都可以摆脱纸质书空间、重量的限制,让读者随心所欲地收藏、携带喜欢的图书。

3、省去了印刷、仓储、物流的环节,高效而环保。节省了印刷消耗的纸张、油墨,有利于保护环境。实现按需复制,不需要仓储,没有纸质书库存的压力,不占压资金,不造成浪费。可以通过网络下载传播,方便快捷,省去了物流运输、配送的环节。

4、销售便利,回款方便。电子图书的销售可以突破营业场所、时间的局限,通过互联网随时随地在线阅读或下载。通过网银、支付宝等即时付款,没有了以往纸质书回款的周期和压力,降低了坏账的风险。

三、电子书发展面临的瓶颈

电子书虽然其发展前景广阔,但推广却面临着诸多的瓶颈。2010年法兰克福书展主席尤根·博斯说,传统纸质图书依然是书展的绝对主角,在德国出版业2009年96亿欧元的收入中,传统纸质图书仍占高达99%的份额,依然是出版商的主要利润来源。那么,电子书面临着哪些发展的困境呢?

1、电子书阅读器的技术尚待完善,价格仍相对昂贵,电子图书格式众多。电子书阅读器对人眼多少都有刺激,长时间看会视觉疲劳,纸质书对人的视力更加有利。

2、电子书的内容相对匮乏,盈利模式的不明朗影响出版商和作者的积极性。

目前国内的电子书内容平台仍处于起步阶段,处于领先的汉王书城也仅提供20万种左右的电子图书,其中很少看到畅销书、新书的身影。

3、版权问题制约着电子书的发展。中国出版研究所副所长魏玉山说,我国数字版权资源总量仍然不足,虽然全国90%以上的出版社已经涉足数字出版,已经有50万种电子图书,但是和传统图书长期积累的总数相比,不过是沧海一粟。

四、纸质书、电子书面临长期的博弈

纸质书迄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为人类文明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中,两项都跟纸质书有关,足见科技发展对图书的推动力和影响力。在今天数字化、电子化的时代,电子书又横空出世,给图书带来不亚于造纸术、活字印刷术的又一次革命。从历史的脉络不难看出,新的科技终将给图书带来新的形态,电子书终将大行其道,占据主流地位。

第6篇:数字物流的含义范文

关键词: 物流业;统计调查;统计指标;分析方法

统计作为一种实践活动渗透在社会活动的各个方面,而新兴产业物流业在进行管理时同样离不开统计。据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公布的最新统计数据显示,2008 年第一季度,全国社会物流总额为1913 万亿元, 比上年同期增长2412 %。社会经济发展越来越依赖于现代物流业的支撑。

在国际上,现代物流业被认为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动脉和基础产业,其发展水平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现代化程度和综合竞争力的重要标志之一,被喻为继降低物质消耗、提高劳动生产率以外的第三利润源泉和促进经济发展的加速器。但是,物流产业其发展速度如何,其对GDP 的贡献有多大,走势如何,政府还需要在哪些方面制定哪些政策来扶持哪个环节? 这些都需要利用统计调查方法搜集到的统计数据并且运用统计分析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才能反映和得出结论。物流统计数据是最有说服力的工具,是制定政策的有力支撑,统计工作在物流管理中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日益突出。

西方发达国家在物流统计调查、物流统计指标、物流数据分析上已比较成熟,而我国在这方面则较为落后,物流统计数据分析在我国基本上还处于空白,迄今未能形成系统性成果。因此在我国物流管理中统计工作应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一、多种统计调查方法相结合,建立物流数据统计平台

由于长期受计划经济体制影响,物流行业划分过细、条块分割、分行业管理,传统的物流业分布在物资、商业、贸易、仓储、交通运输等部门之中,长期各自为政、封闭发展。因此而形成的统计口径过细过窄,形成了物资统计、商业统计、市场统计、交通运输统计、储运统计等统计分支,要取得全面反映现代物流的统计资料难度很大。考虑到现代物流涉及面广、渗透性强的特点,结合目前统计的现状,现代物流统计数据搜集的主要方式是以现行的国民经济行业统计、相关部门的统计、财务及行政记录为基础,辅之以必要的一次性调查、重点调查、典型调查,在此基础上归类整理并测算现代物流的主要指标。同时,针对现阶段我国物流企业量多面广的特点,可参照专业统计方法对小型物流企业进行抽样调查,切实保障现代物流统计的完整性。

我国现有的物流统计数据是从相关行业的统计中估计或推断而来的,如货运量、货运周转量等。用这些指标来衡量物流规模虽然有一定的科学性,但却不能真实反映物流的全貌,这使我们对物流的理解始终处于定性的认识水平上。

这样就难以衡量我国现代物流产业的成本投入和社会产出的经济效益,也无法衡量我国现代物流产业对国民经济的贡献并进行相关研究。另外,我国在物流的规划、政策、成本、核算的研究上均取得一定成果,但是在应用上遇到的最大障碍是极度缺乏物流产业的经济统计数据资料,这已经成为制约我国物流业快速发展的瓶颈。因此,在获得各种物流定性和定量数据的基础上建立物流统计数据平台,有利于推动我国物流业的发展,为我国物流业的健康发展提供数据和核算的保障。

物流统计数据平台的主要内容有:

1. 确定物流调查方法体系,以保障物流决策的科学性。

物流统计数据的取得是通过一定的调查组织方式采用一定的调查方法搜集到的,因此在物流统计数据平台中首要的内容是确定调查方式和方法。

2. 建立以电子商务为基础的物流数据采集和存储的系统。随着网络的发展,电子商务在各行各业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整个物流业中,电子商务是现代物流业的主要表现形式,很可能成为将来物流业的主题,所以其主导作用越来越明显,因此在物流数据平台中需要的数据的基础是电子商务。对于搜集到的大量的零散的数据资料需要统计整理和筛选之后保存,进一步加工以备日后使用,这样就需要特定的物流数据存贮系统,更好地发挥统计数据的作用。

3. 建立物流供需预测系统,保证物流供需均衡和实现预警功能。利用已经搜集到的统计数据可以采用多种统计分析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最终发现数据内在的规律性,进而揭示现象发展的趋势。因此,在物流数据统计平台中不仅要有统计数据及存储系统,而且需要建立物流供需均衡预警系统,以保证整个物流业的经济安全。

二、构建适合我国国情的物流指标体系

(一) 我国目前物流指标体系现状我国目前还没有完整反映企业物流及物流业发展状况的统计指标,只有一些反映单项物流功能的统计指标。主要有反映物流基础设施现状的指标及运输工具拥有量、运输业务量、库存量等其他指标,这些指标对反映我国物流业的现状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但存在许多问题。第一,不能反映现代物流的内在含义。现代物流又称一体化物流或综合物流,它不是运输与仓储的简单相加,而是多要素的有机结合,是对运输仓储、包装、装卸搬运、流通加工、物流信息等要素加以整合,进行系化管理的产物。反映现代物流最重要的两个指标是物流总成本和物流服务水平。可以说有了物流总成本的概念才有物流的存在,而作为第三产业(广义服务业) 一员的物流业,服务量及水平(反映顾客满意程度) 是其主要的业务量指标,但目前的统计指标体系无法直接获得这些数据,只能间接推算,从 而造成较大偏差。第二,即使是反映物流各组成要素的指标也不够全面。如流通加工的业务量和增值,运输包装、配送等要素,包含在有关工业统计指标或零售业统计指标中,无法获得这些数据。第三,统计口径不一致,造成数字可信度低。尤其是企业物流方面,对物流成本等概念的理解不一致,从而造成统计口径不同,数字可信度低。第四,一些重要指标仍是空白。如物流业中最能体现现代物流特征的第三方、第四方物流业,无论是数量还是主要业务量,指标和价值指标都是空白。

(二) 构建指标体系应遵循的原则

1. 宏观性原则。在我国物流尚处于发展初期情况下,政府职能重点在产业政策导向、政府扶持、优化环境、培育和规范物流市场。统计指标应侧重为制定政策、规划,反映总量、观测趋势及提供评价性指标为主要目的。

2. 系统性原则。物流统计指标应融入国民经济核算的各行业统计,具有反映全貌、产业间指标关联性强的特点。

同时按固定的报告期获取数据,进行周期性观察,解决商业化公司问卷调查解决不了的问题。

3. 适应性原则。我国处于物流发展初期,没有经历过发达国家所走过的历史阶段。因而物流统计指标体系的建立应与我国物流发展特征和行业发展状态相适应,能够满足现实需求。

4. 可操作性原则。依托现行政府统计体系,基于现行统计的制度调查方式,既要对现有数据充分挖掘,又要完善补充现行方法制度,建立物流统计基础,数据采集的内容及方法要具有可操作性。

(三) 物流指标体系的构成通过分析我们认为,我国物流产业统计指标体系的基本框架应由两大部分组成:物流总量指标体系和物流服务质量指标体系。其中物流总量指标体系包括: (1) 物流增加值统计指标子体系,它可以反映物流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是物流统计指标体系中的核心内容。物流业增加值是货物经过物流活动前后的价值之差,在扣除物流成本后就是物流活动所创造的增加值,物流业增加值的构成涉及到物流统计的各行业的增加值,其核算涉及到多个指标。(2) 物流成本利润统计指标子体系,重点反映了物流活动的效率、效益。其中物流总成本是物流过程中的费用总和。西方发达国家的物流统计通常将物流总成本分为库存费用、运输费用、物流管理费用三大类。(3) 基础生产设施子体系,高度发达的物流设施是现代物流系统的特征之一,它对提高物流能力与效率、降低物流成本和保证服务质量等方面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4) 物流节点子体系。物流节点布局是否合理、数量和规模是否适度将直接影响物流成本、效率。因此物流统计指标还应包括农产品物流节点的布局、数量和规模。(5) 人力资源统计指标子体系。人力资源统计子体系是对物流产业从业人员基本状况的统计,包括从业人数统计、劳动时间利用情况统计、劳动生产率统计、劳动报酬和劳保福利统计、物流企业员工安全生产统计等指标群。而物流服务质量指标体系包括物流服务目标质量指标和物流服务流程质量指标,前者包括客户满意程度、产品完好率、平均交货水平、平均物流费用和物流系统柔性五个指标;后者包括包装价值、装卸搬运、运输、仓储、流通加工、配送和信息等指标。

三、多种统计分析方法综合使用

物流统计信息的来源应该是多元化,虽然在传统的储运统计中,有一些优秀的统计方法,如平均数法、指数法、时间序列法等,但它们本身有一个共同的局限,就是统计指标使用上的单一性和孤立性。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许多统计软件如SPSS 统计软件和SAS 统计软件等已经逐渐为大家认识和掌握。我们可以在对传统优秀统计方法进行吸收的同时,加强最新统计方法在物流中的应用与创新,如功效系数法、经济效益综合评判指数、模糊综合评判法、灰色时间序列与回归分析法、主成分分析法和因子分析法等都可在这一领域加以应用。

1. 功效系数法。这种方法根据多目标规划的原理,对每一评价指标分别确定一个满意值与不允许值,以满意值为标准上限,不允许值为标准下限,按线性正相关的方法将不同的评价指标无量纲化转化为相应的评价分数,经加权几何平均得出综合评价分数,对评价对象的综合状况做出评估。综合功效分数越大,表明评价对象其综合状况越佳。用这种方法可以对物流企业的综合竞争力和发展水平进行分析。

2. 经济效益综合评判的统计方法。经济效益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用于企业的经济效益考核和评价,以及同行业不同企业的经济效益横向对比。通过考核、评价、对比,发现优劣和问题,明确前进的方向。但如何考核并形成结论是一个比较困难的问题,需要一个综合评价的指标体系与方法,常见的有经济效益综合率法、经济效益平均指数法和综合功效系数法等。

3. 模糊综合评判法。是指把模糊数学的思想应用到统计方法中,对物流活动进行模糊处理的有效方法。通过对影响物流各个因素的综合考虑,来对该事物的优劣做出科学评价。在系统性、可行性、多目的性原则下,通过合理地确定物流企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使指标既能对企业的某一方面进行单项考核,又能对企业总体情况进行估测,同时采用科学评价方法,可以评价物流企业的经济效益以及对物流方案进行经济分析和效果评价,还可以对物流企业竞争能力进行有效评价。

4. 灰色时间序列和回归分析法。灰色时间序列预测是指用观察到的反映预测对象特征的时间序列来构造灰色预测模型,预测未来某一时刻的特征量,或者达到某一特征量的时间。用这种方法可以预测未来时间内物流的需求量。

在物流领域中,一种现象的变化往往依赖于其他现象的变化,一种现象的变化也常常影响着其他现象的变化。回归与相关分析法主要有一元线性回归、多元回归、非线性回归等方法。我们可以利用回归与相关分析的方法进行物流企业的利润与物流费用的相关分析,也可以通过与物流相关因素的分析,对物流数据进行推断或验证。

第7篇:数字物流的含义范文

关键词:企业物流 战略管理 物流营销 电子商务

Abstract: Summarizes U.S.A. enterprises’ law of logistics management on developing in fifty years, sets out from the logistics management’s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Chinese enterprises, and put forward several laws suitable to enterprises of our country. Then on the basis of this analyze, the author put forward some views on strategy of the modern enterprise logistics.

Keyword: logistics of enterprises strategy management making of logistics E-business

1. 美国企业物流五十年

美国作为较早进入工业化的国家,对于企业物流管理的研究从50年代就开始了。到今天,无论是理论还是方法,都已经形成了一整套完善的体系。我们研究美国企业物流50年的发展历史,从中寻找一些规律,总结一些经验,对于我们的企业提高物流管理水平不无裨益。美国企业物流的演化发展大致可分为分散管理、功能管理、内部一体化和外部一体化4个阶段。

1.1 分散管理阶段(60年代以前)

在60年代以前,大多数的美国企业对于物流的管理很薄弱,甚至忽视这方面的管理。物流的各项职能被分散在企业的各个职能部门中,造成本来连续的物流过程被隔裂开来。而各部门有限的职责使得管理者往往只追求本部门效率的提高,不可能顾及整个组织范围内成本的降低。物流业务发生的成本归进了各个不同的成本中心,很难综合计算出物流成本的确实水平,企业成本居高不下。

1.2 历时20年的功能管理阶段(60年代到70年代)

进入60年代后,很多企业为了进行有效的成本集中管理,将物流管理分为物资管理和配送管理两个功能部分。前者包括与生产有关的原材料、半成品、零配件及废旧物料的采购、加工、仓储、搬运、回收复用等活动的计划、组织和控制。尤其要指出的是他们将生产时间表的制定也纳入了物流职能部门,物流与生产充分地结合在一起;后者的重点在于产成品从生产线到用户的实物移动过程中发生的运输、仓储、流通、加工、包装、订单处理、需求预测和用户服务等活动。可以看到,营销及销售部门的有些业务被纳入到了物流职能中去。为了实现这一转变,企业在组织结构上做了大量的调整,如扩展传统采购部门的职责,成立一体化的配送部门。物流管理者的职位也由此提升了,出现了“物流主管”的头衔,物流业务由副总裁级的领导来监督和控制。值得指出的是,功能阶段的形成除了成本压力外,更多的公司开始注意到用户服务也是物流管理的目标之一,如何实现在一定的用户服务水平下降低成本成为企业的重要课题。另外,计算机用于生产和数据处理,MRP软件的出现是必不可少的前提条件。

1.3 内部一体化时期(80年代)

70年代末,美国对交通运输业实行了放松管制政策,这一改革促成了运输企业向全面物流服务提供商转变,尤其到了放松管制的后期,市场上存在的物流服务项目越来越多,第三方物流服务商以全方位物流服务提供者的面孔脱颖而出,社会物流力量基本形成,生产企业开始考虑与承运人建立一种长期的伙伴关系,以期降低物流成本,共同受益。同时,大量的公司开始使用电子数据交换技术、条码技术和个人电脑,企业间的交流和信息处理加速发展,JIT和DRP技术广泛运用到企业物流管理中去。

这一时期,管理者逐渐将物资管理和物资配送看成是—个有机的整体,后勤一体化管理在企业中出现并应用开来。至此,物流管理成为企业的战略问题之一,很多企业开始制定物流战略计划,高级物流管理者也明显增多,并且越来越多地参与到企业的计划和决策中去。

1.4 外部一体化阶段(90年代至今)

80年代末美国出现了一些新情况。首先,企业为获得更大的竞争优势纷纷兼并重组,精减业务和机构。同样,各个公司的物流部门之间也必须合并或重组,这对企业物流来说是管理和组织上的全面变革;其次,随着国际间贸易的增长,跨国业务对物流管理提出新的要求:在远距离的市场运作中保证物流成本的节约;同时,市场也不断要求企业超越成本,在时间和质量上建立竞争力。

更重要的是,供应链管理的出现将一体化概念从单个公司扩展到了供应链上的所有公司。在整条增值链中,单个公司只是其中的一个部分,有效配置链上成员的资源,可以提高整条链的效率,以获得链的竞争优势。这一理念使得各个公司进行物流的外部一体化:①集体制定投资计划,共享对物流投资带来的好处;②统一的产品包装设计,便于使用共同的仓储、装卸和运输设备;③共享信息,采用DRP或JIT系统以消除库存冗余;④共享专业技术。这样,企业得以集中精力于核心业务竞争力的建立。

2. 规律的总结

从以上可以看到,企业物流在美国同样也经历了一个从忽视到重视、从经验到科学、从自发到自觉的认识过程,我们还是可以从中寻找到一些规律性的东西供我们参考和学习。

2.1 环境的转变

首先是政策环境。美国对于交通运输业政策的转变对物流的发展起到了催化剂的作用,很多专业化的物流公司都是从传统的运输、仓储企业发展起来的,这样为物流的社会化建立了一个良好的开端。物流社会化是企业在物流方面降低成本的重要途径;其次是技术环境。企业物流得以从分散走向整合,离不开信息和通讯技术的发展;最后是 市场环境。市场对于物流的要求一直有两方面:成本和用户服务。降低成本是永恒不变的企业目标,但是市场对于用户服务的需求却在不断的发生着变化。传统上,人们要求物流必须及时,准确;而在供应链管理中,物流则更强调企业与供应商和用户的协作,物流速度和服务质量成为衡量供应链竞争能力的一项指标。

2.2 观念的转变

企业物流管理水平的提高,要有对于物流本质认识的提高,美国企业的物流观念可以总结为4个阶段:①人们认为物流管理的任务是控制产成品的运输和仓储。对物流管理的理解是企业功能的分割,偏重于操作;②物流管理的任务被看作是物品流动活动的整合和控制内部运输。这时的理解中加入了人的因素,将个人主动性融入到了整个的物流过程中。管理者通过协调平衡寻找改进的机会;③人们发现企业物流的优化能为企业带来服务水平的差异性,于是物流被看成是企业竞争优势的又一源泉,进而成为企业战略的组成部分;④供应链管理出现后,整合物流的观念继续发扬,企业物流只是供应链物流的一部分,而不再被隔离出来单独考虑。

3. 对我国企业的借鉴意义

3.1 抓住时机,大胆举措

当前,在我国,无论是政府还是企业都已经意识到企业物流管理对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重要性。各地政府,相关部门、行业都先后开展城市物流规划、企业物流管理试点等工作,物流被认为是新的经济增长点。同时,现代信息技术和物流技术的进步为企业推行现代物流管理准备了充分的技术条件。

目前,国内物流和配送服务已有较快的发展,交通运输企业、仓储运输公司纷纷建立大规模的物资配载(配送)中心,组成专业运输车队,以大型企业为主要用户,展开以配合生产为主要目标的社会物流服务,社会物流能力正在形成。这一切都说明,我国企业推行现代化的物流管理,构建企业物流战略,从环境上讲,条件已基本具备,应该抓住时机,大胆举措。

3.2 分阶段,有步骤的建立和完善企业物流战略

我们看到美国的企业推行现代化的物流管理,经历了50年,4个阶段,其中有技术的原因,也有认识上的局限性。我国的生产企业可以缩短这一个摸索的过程,因为我们有那么多可借鉴的经验,技术上也已经成熟,但我们也不可能逾越这个过程。企业要从实际出发,制定企业分阶段、分层次的物流战略。

首先,从美国现代企业物流发展的轨迹来看,我们要实现这一过程至少也要经历3个阶段,即企业内部局部物流整合,企业内物流一体化和外部一体化。其次,针对不同物流战略规划的实施,也应该遵循分阶段的原则,边实施,边分析,边改进。比如,企业在整合分销配送系统时,可以分为调整组织结构、优化储运环节、形成信息通道、建设营销网络、形成信息系统这样5个步骤来具体实施。

3.3 降低成本与提高用户服务水平兼顾

无论在过去还是现在,成本和顾客服务水平都是一对难以调和的矛盾,降低成本是企业永恒的话题,而用户服务这一新生理念却后来居上,具有更为重要的意义。

关于降低成本。企业在物流管理的过程中,应该强化总成本观念,着重在产生物流成本的一些关键领域进行必要的核算和权衡。更重要的是,物流活动是直接面对上游供应商和下游消费者的活动,所以物流是一种企业给予的服务。接受服务的用户直接感受到的是物品传递的及时性、可靠性和经济性。所以,物流管理的最终目标是满足用户的需求(把企业的产品以最快的方式、最低的成本交付给用户),是企业物流战略的全局性目标。

从美国企业的经验来看,值得我们学习的有几条;①制定企业的服务水平标准体系,并根据用户的需求,动态地修正这一体系;②与上下游的企业联合。建立合作伙伴关系;③选择第三方物流合作伙伴,利用专业化物流的规模效益带来的低成本。企业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建立用户满意度的管理体系,实施用户满意工程。

3.4 实现组织结构转变与战略转变同步

从美国的经验我们可以看到,随着企业物流观念的更新,物流管理战略的形成和发展,企业的组织在结构和职能划分上也经历了不同的发展阶段。同样,我们的企业在进行现代化物流管理的同时,也要进行组织上的改革和创新。

目前,我国大多数的企业是按职能划分的组织形式,库存控制、物料需求、采购、生产计划、需求预测、销售网络等职能被分布在财务、生产、营销、销售等不同部门中,没有出现独立的物流管理功能和职能部门。企业可以根据不同的物流管理阶段的不同目标和自身管理经验的积累,设计合理的组织结构。首先可以尝试现有结构下的功能合并和集合,然后逐步地将物流功能独立出来,比如建立面向商或零售商的物流配送部门,集中负责需求预测、产品配送控制、用户服务调查监督等职能。再进一步就可以实现物流一体化的组织,这种组织结构的关键是有一个高层经理的领导,由他来统一所有物流功能和运作。这其中,要大胆地启用物流管理人才,委以适当的权限,便于物流参与到企业决策中去。

4. 笔者自己的一些看法

4.1企业应当重视市场营销战略组合中的物流战略

传统的4PS营销战略体系,包括产品战略、价格战略、渠道战略和促销战略,没有提到物流战略,这说明人们对物流战略在市场营销中的重要作用没有引起足够重视。物流理论本来是在研究市场营销理论的过程中产生的,是为市场营销服务的,可是越到后来,好像二者是越来越分离了,人们一提到市场营销,好像就只有开拓市场的含义,而把物流作为市场营销的一个因素的含义渐渐忘却了。

事实上,物流是市场营销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用户能否接受企业的产品,成为企业的市场成员,只有一个很实际的衡量标准,就是考虑能否保质保量、及时地得到企业的合格产品和服务,你的产品再好、质量再高、价格再低、促销语言再好听,如果最后你的产品不能及时地送到用户手中,或者即使送过来了,但是送货成本很高,服务质量不好,则一切都是空的,用户还是不会选择你的产品,这就是物流的重要性,就是物流对市场营销效果的最后决定作用。

企业在市场营销中运用物流战略是指通过物流来达到扩大市场、促进销售的所有措施谋略,它包括许多具体内容:例如产品实体分销战略,供应链营销战略,第三方物流战略,商物分离战略,联合配送战略以及准时化战略等。对产品开展物流营销,不仅可以大幅度的降低物流成本,更重要的是可以提高对顾客的服务水平。对于顾客来说,由于送货准时、保质保量,大大提高了顾客的满意程度,从而赢得了市场;对于企业来说,由于大大降低了运行成本,提高了经济效益,还可以达到巩固和扩大市场的目的。

4.2 企业应当建立自己信息管理与通讯管理的电子商务物流操作平台

现今,网络化的商业行销,即所谓的电子商务,是非常流行的营销方式。而电子商务最重要的是实现信息流、商流、资金流、物流融合为一体。随着商业化的不断发展,我们可以借助计算机网络等数字化手段来完成交易。而物流在电子商务环境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第8篇:数字物流的含义范文

Abstract:SummarizesU.S.A.enterprises’lawoflogisticsmanagementondevelopinginfiftyyears,setsoutfromthelogisticsmanagement’scurrentsituationoftheChineseenterprises,andputforwardseverallawssuitabletoenterprisesofourcountry.Thenonthebasisofthisanalyze,theauthorputforwardsomeviewsonstrategyofthemodernenterpriselogistics.

Keyword:logisticsofenterprisesstrategymanagementmakingoflogisticsE-business

1.美国企业物流五十年

美国作为较早进入工业化的国家,对于企业物流管理的研究从50年代就开始了。到今天,无论是理论还是方法,都已经形成了一整套完善的体系。我们研究美国企业物流50年的发展历史,从中寻找一些规律,总结一些经验,对于我们的企业提高物流管理水平不无裨益。美国企业物流的演化发展大致可分为分散管理、功能管理、内部一体化和外部一体化4个阶段。

1.1分散管理阶段(60年代以前)

在60年代以前,大多数的美国企业对于物流的管理很薄弱,甚至忽视这方面的管理。物流的各项职能被分散在企业的各个职能部门中,造成本来连续的物流过程被隔裂开来。而各部门有限的职责使得管理者往往只追求本部门效率的提高,不可能顾及整个组织范围内成本的降低。物流业务发生的成本归进了各个不同的成本中心,很难综合计算出物流成本的确实水平,企业成本居高不下。

1.2历时20年的功能管理阶段(60年代到70年代)

进入60年代后,很多企业为了进行有效的成本集中管理,将物流管理分为物资管理和配送管理两个功能部分。前者包括与生产有关的原材料、半成品、零配件及废旧物料的采购、加工、仓储、搬运、回收复用等活动的计划、组织和控制。尤其要指出的是他们将生产时间表的制定也纳入了物流职能部门,物流与生产充分地结合在一起;后者的重点在于产成品从生产线到用户的实物移动过程中发生的运输、仓储、流通、加工、包装、订单处理、需求预测和用户服务等活动。可以看到,营销及销售部门的有些业务被纳入到了物流职能中去。为了实现这一转变,企业在组织结构上做了大量的调整,如扩展传统采购部门的职责,成立一体化的配送部门。物流管理者的职位也由此提升了,出现了“物流主管”的头衔,物流业务由副总裁级的领导来监督和控制。值得指出的是,功能阶段的形成除了成本压力外,更多的公司开始注意到用户服务也是物流管理的目标之一,如何实现在一定的用户服务水平下降低成本成为企业的重要课题。另外,计算机用于生产和数据处理,MRP软件的出现是必不可少的前提条件。

1.3内部一体化时期(80年代)

70年代末,美国对交通运输业实行了放松管制政策,这一改革促成了运输企业向全面物流服务提供商转变,尤其到了放松管制的后期,市场上存在的物流服务项目越来越多,第三方物流服务商以全方位物流服务提供者的面孔脱颖而出,社会物流力量基本形成,生产企业开始考虑与承运人建立一种长期的伙伴关系,以期降低物流成本,共同受益。同时,大量的公司开始使用电子数据交换技术、条码技术和个人电脑,企业间的交流和信息处理加速发展,JIT和DRP技术广泛运用到企业物流管理中去。

这一时期,管理者逐渐将物资管理和物资配送看成是—个有机的整体,后勤一体化管理在企业中出现并应用开来。至此,物流管理成为企业的战略问题之一,很多企业开始制定物流战略计划,高级物流管理者也明显增多,并且越来越多地参与到企业的计划和决策中去。

1.4外部一体化阶段(90年代至今)

80年代末美国出现了一些新情况。首先,企业为获得更大的竞争优势纷纷兼并重组,精减业务和机构。同样,各个公司的物流部门之间也必须合并或重组,这对企业物流来说是管理和组织上的全面变革;其次,随着国际间贸易的增长,跨国业务对物流管理提出新的要求:在远距离的市场运作中保证物流成本的节约;同时,市场也不断要求企业超越成本,在时间和质量上建立竞争力。

更重要的是,供应链管理的出现将一体化概念从单个公司扩展到了供应链上的所有公司。在整条增值链中,单个公司只是其中的一个部分,有效配置链上成员的资源,可以提高整条链的效率,以获得链的竞争优势。这一理念使得各个公司进行物流的外部一体化:①集体制定投资计划,共享对物流投资带来的好处;②统一的产品包装设计,便于使用共同的仓储、装卸和运输设备;③共享信息,采用DRP或JIT系统以消除库存冗余;④共享专业技术。这样,企业得以集中精力于核心业务竞争力的建立。

2.规律的总结

从以上可以看到,企业物流在美国同样也经历了一个从忽视到重视、从经验到科学、从自发到自觉的认识过程,我们还是可以从中寻找到一些规律性的东西供我们参考和学习。

2.1环境的转变

首先是政策环境。美国对于交通运输业政策的转变对物流的发展起到了催化剂的作用,很多专业化的物流公司都是从传统的运输、仓储企业发展起来的,这样为物流的社会化建立了一个良好的开端。物流社会化是企业在物流方面降低成本的重要途径;其次是技术环境。企业物流得以从分散走向整合,离不开信息和通讯技术的发展;最后是市场环境。市场对于物流的要求一直有两方面:成本和用户服务。降低成本是永恒不变的企业目标,但是市场对于用户服务的需求却在不断的发生着变化。传统上,人们要求物流必须及时,准确;而在供应链管理中,物流则更强调企业与供应商和用户的协作,物流速度和服务质量成为衡量供应链竞争能力的一项指标。

2.2观念的转变

企业物流管理水平的提高,要有对于物流本质认识的提高,美国企业的物流观念可以总结为4个阶段:①人们认为物流管理的任务是控制产成品的运输和仓储。对物流管理的理解是企业功能的分割,偏重于操作;②物流管理的任务被看作是物品流动活动的整合和控制内部运输。这时的理解中加入了人的因素,将个人主动性融入到了整个的物流过程中。管理者通过协调平衡寻找改进的机会;③人们发现企业物流的优化能为企业带来服务水平的差异性,于是物流被看成是企业竞争优势的又一源泉,进而成为企业战略的组成部分;④供应链管理出现后,整合物流的观念继续发扬,企业物流只是供应链物流的一部分,而不再被隔离出来单独考虑。

3.对我国企业的借鉴意义

3.1抓住时机,大胆举措

当前,在我国,无论是政府还是企业都已经意识到企业物流管理对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重要性。各地政府,相关部门、行业都先后开展城市物流规划、企业物流管理试点等工作,物流被认为是新的经济增长点。同时,现代信息技术和物流技术的进步为企业推行现代物流管理准备了充分的技术条件。

目前,国内物流和配送服务已有较快的发展,交通运输企业、仓储运输公司纷纷建立大规模的物资配载(配送)中心,组成专业运输车队,以大型企业为主要用户,展开以配合生产为主要目标的社会物流服务,社会物流能力正在形成。这一切都说明,我国企业推行现代化的物流管理,构建企业物流战略,从环境上讲,条件已基本具备,应该抓住时机,大胆举措。

3.2分阶段,有步骤的建立和完善企业物流战略

我们看到美国的企业推行现代化的物流管理,经历了50年,4个阶段,其中有技术的原因,也有认识上的局限性。我国的生产企业可以缩短这一个摸索的过程,因为我们有那么多可借鉴的经验,技术上也已经成熟,但我们也不可能逾越这个过程。企业要从实际出发,制定企业分阶段、分层次的物流战略。

首先,从美国现代企业物流发展的轨迹来看,我们要实现这一过程至少也要经历3个阶段,即企业内部局部物流整合,企业内物流一体化和外部一体化。其次,针对不同物流战略规划的实施,也应该遵循分阶段的原则,边实施,边分析,边改进。比如,企业在整合分销配送系统时,可以分为调整组织结构、优化储运环节、形成信息通道、建设营销网络、形成信息系统这样5个步骤来具体实施。

3.3降低成本与提高用户服务水平兼顾

无论在过去还是现在,成本和顾客服务水平都是一对难以调和的矛盾,降低成本是企业永恒的话题,而用户服务这一新生理念却后来居上,具有更为重要的意义。

关于降低成本。企业在物流管理的过程中,应该强化总成本观念,着重在产生物流成本的一些关键领域进行必要的核算和权衡。更重要的是,物流活动是直接面对上游供应商和下游消费者的活动,所以物流是一种企业给予的服务。接受服务的用户直接感受到的是物品传递的及时性、可靠性和经济性。所以,物流管理的最终目标是满足用户的需求(把企业的产品以最快的方式、最低的成本交付给用户),是企业物流战略的全局性目标。

从美国企业的经验来看,值得我们学习的有几条;①制定企业的服务水平标准体系,并根据用户的需求,动态地修正这一体系;②与上下游的企业联合。建立合作伙伴关系;③选择第三方物流合作伙伴,利用专业化物流的规模效益带来的低成本。企业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建立用户满意度的管理体系,实施用户满意工程。

3.4实现组织结构转变与战略转变同步

从美国的经验我们可以看到,随着企业物流观念的更新,物流管理战略的形成和发展,企业的组织在结构和职能划分上也经历了不同的发展阶段。同样,我们的企业在进行现代化物流管理的同时,也要进行组织上的改革和创新。

目前,我国大多数的企业是按职能划分的组织形式,库存控制、物料需求、采购、生产计划、需求预测、销售网络等职能被分布在财务、生产、营销、销售等不同部门中,没有出现独立的物流管理功能和职能部门。企业可以根据不同的物流管理阶段的不同目标和自身管理经验的积累,设计合理的组织结构。首先可以尝试现有结构下的功能合并和集合,然后逐步地将物流功能独立出来,比如建立面向商或零售商的物流配送部门,集中负责需求预测、产品配送控制、用户服务调查监督等职能。再进一步就可以实现物流一体化的组织,这种组织结构的关键是有一个高层经理的领导,由他来统一所有物流功能和运作。这其中,要大胆地启用物流管理人才,委以适当的权限,便于物流参与到企业决策中去。

4.笔者自己的一些看法

4.1企业应当重视市场营销战略组合中的物流战略

传统的4PS营销战略体系,包括产品战略、价格战略、渠道战略和促销战略,没有提到物流战略,这说明人们对物流战略在市场营销中的重要作用没有引起足够重视。物流理论本来是在研究市场营销理论的过程中产生的,是为市场营销服务的,可是越到后来,好像二者是越来越分离了,人们一提到市场营销,好像就只有开拓市场的含义,而把物流作为市场营销的一个因素的含义渐渐忘却了。

事实上,物流是市场营销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用户能否接受企业的产品,成为企业的市场成员,只有一个很实际的衡量标准,就是考虑能否保质保量、及时地得到企业的合格产品和服务,你的产品再好、质量再高、价格再低、促销语言再好听,如果最后你的产品不能及时地送到用户手中,或者即使送过来了,但是送货成本很高,服务质量不好,则一切都是空的,用户还是不会选择你的产品,这就是物流的重要性,就是物流对市场营销效果的最后决定作用。

企业在市场营销中运用物流战略是指通过物流来达到扩大市场、促进销售的所有措施谋略,它包括许多具体内容:例如产品实体分销战略,供应链营销战略,第三方物流战略,商物分离战略,联合配送战略以及准时化战略等。对产品开展物流营销,不仅可以大幅度的降低物流成本,更重要的是可以提高对顾客的服务水平。对于顾客来说,由于送货准时、保质保量,大大提高了顾客的满意程度,从而赢得了市场;对于企业来说,由于大大降低了运行成本,提高了经济效益,还可以达到巩固和扩大市场的目的。

4.2企业应当建立自己信息管理与通讯管理的电子商务物流操作平台

现今,网络化的商业行销,即所谓的电子商务,是非常流行的营销方式。而电子商务最重要的是实现信息流、商流、资金流、物流融合为一体。随着商业化的不断发展,我们可以借助计算机网络等数字化手段来完成交易。而物流在电子商务环境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第9篇:数字物流的含义范文

关键词:电子商务;现代物流管理;创新

中图分类号:F4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0)04-0034-02

1 引言

在电子商务改变着传统产业结构的同时,物流业也不可避免的受到影响。至今,电子商务与物流的关系愈加紧密。一方面,电子商务对物流活动产生了重大影响。在电子商务形势下,物流业应采取新的发展策略。另一方面,物流业对电子商务的影响更是不可忽视。因此,电子商务环境下的现代物流管理是需要特别研究的新领域。

2 电子商务时代物流管理的特征

传统的物流和配送企业需要建造大面积的仓库,而现代物流企业通过强大的物流信息管理功能,可将散置在各地分属不同所有者的仓库通过网络系统连接起来,使之成为虚拟仓库,进行统管理和调配使用,服务半径和货物集散空间大大拓展,既减少了生产企业库存,加速了资金周转,提高了物流效率,降低了物流成本,优化了库存配置,又刺激了社会需求,有利于宏观调控从而提高整个社会的经济效益。电子商务环境下物流管理的特征更表现在:

(1)信息化。物流信息化表现为物流信息收集的代码化,物流信息处理的电子化,物流信息传递的标准化和实时化,物流信息存储的数字化,物流信息自身的商品化等。因此,条码技术、数据库技术、电子定货系统、电子数据交换、快速反应及有效的客户反映、企业资源计划等技术与观念在我国的物流发展中将会得到普遍的应用。

(2)自动化。自动化的基础是信息化,自动化的核心是机电一体化,自动化的外在表现是无人化,自动化的效果是省力化。物流自动化的设施众多,如条码/语音/射频自动识别系统、自动分拣系统、自动存取系统、自动导向车、货物自动跟踪系统等。

(3)网络化。物流领域网络化有两层含义:一是物流配送系统的计算机通讯网络,即外部网络化,包括物流配送中心与供应商或制造商的联系要通过计算机网络,另外与下游顾客之间的联系也要通过计算机网络通信。二是组织内部的网络化,即所谓的组织内部网。物流的网络化是物流信息化的必然,是电子商务环境下物流活动的主要特征之一。

(4)智能化。这是物流自动化、信息化的一种高层次应用。物流作业过程大量的运筹和决策,如库存水平的确定,运输(搬运)路径的选择,自动导向车的运行轨迹和作业控制,自动分拣机的运行,物流配送中心经营管理的决策支持等问题都需要借助于大量的知识才能解决。在物流自动化的进程中,物流智能化是不可回避的技术难题,而专家系统、机器人等相关技术在国际上已经有比较成熟的研究成果,为了提高物流现代化的水平,物流的智能化已成为电子商务下物流发展的一个新趋势。

(5)柔性化。20世纪90年代,国际生产领域纷纷推出弹性制造系统(FMS)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制造资源系统、企业资源计划以及供应链管理的概念和技术,这些概念和技术的实质是要将生产、流通进行集成,根据需求端的需求组织生产,安排物流活动。因此,柔性化的物流正是适应生产、流通与消费的需求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物流模式。这就要求物流配送中心要根据消费需求“多品种、小批量、多批次、短周期”的特色,灵活组织和实施物流作业。

3 电子商务时代物流管理面临的主要问题

3.1 现代物流管理观念及政策上的问题

(1)物流观念陈旧,缺乏现代物流理念。对现代物流在提升运输产业水平、推动经济发展和增加经济效益方面的作用认识不足。

(2)商业环境相对落后,造成物流布局不合理专业化服务程度低,自营物流比例过大,专业物流服务得不到充分利用;同时条块分割的管理体制也制约着物流管理的发展。

(3)物流产业发展的制度环境有待完善,对电子商务物流的重视程度不足。物流发展要跨越地区和部门的限制,需要统一化标准化,我国目前还没有一部完备的物流法规,因而制约了我国现代物流产业集约化经营优势的发挥。

3.2 现代物流管理硬件设施上的问题

(1)我国物流信息服务体系和网络体系的落后也制约着物流业的发展,制约着物流产业向专业化、一体化方面的发展。

(2)物流专业人才短缺,加上物流在职人员的总体水平较低制约了我国物流业的发展。

(3)电子商务的物流配送基础设施不完善。我国的物流基础设施还比较落后,特别是在条块分割、多头管理的模式下,各种物流基础设施的规划和建设缺乏必要的协调性,因而物流基础设施的配套性和兼容性差,缺乏系统功能,各种综合性货运枢纽、物流中心和基地建设发展缓慢。

(4)电子商务企业物流的管理程度较低。电子商务企业只有通过电子化、集成化物流管理把供应链上各环节紧密联系起来,才能对顾客的个性化需求做出快速反应,保证电子商务物流通畅。我国各种先进的物流技术设备,如GPS全球定位系统、GIS地理信息系统以及EDI电子数据交换、自动跟踪技术等较少应用,制约了电子商务的发展。

4 电子商务时代现代物流模式创新

4.1 B2C环境下物流管理模式创新

B2C是企业与消费者之间的交易。目前B2C交易额虽不及B2B的交易额,但从长远来看,B2C电子交易将取得长足进展,并最终在电子交易领域占据重要地位。由于B2C模式下的物流配送由第三方物流企业来承担。而现有的第三方物流难以满足B2C的要求,主要表现在:

(1)B2C模式还处于发展的起步阶段,涉及到的安全、支付、标准、法规、信用、物流等诸多问题成为B2C模式发展的障碍。

(2)第三方物流企业还没有形成“时间和成本”的创新理念。

(3)第三方物流企业的委托机制制约了B2C模式的发展。

(4)B2C环境下第三方物流流程再造滞后与电子商务技术的快速发展。

图1 B2C交易模式流程图

图1给出了B2C交易模式流程图,通过这个流程图,我们可以看出物流是电子商务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为此,B2C环境下物流管理模式主要创新点有:

(1)应体现第三方物流的委托机制创新,通过数据挖掘技术在B2C交易体系中接入客户信用管理模块、合同管理模块和BPR模块,使第三方物流融入B2C交易体系,实现物流管理模式创新。

(2)在高度信息的基础上,物流和集成信息流贯穿整个经济活动的过程。集成信息流是商流、信息流和资金流的有效整合,它们实质上都是以信息的方式传播。在这种时代下的经济活动表现出来的是高效率、低成本、灵活性、有序性、安全性等特征。它具有强大的信息处理能力,对各种信息能够准确、高效地分门别类;同时又能快速、及时、有效地根据外界要求对信息进行集成整合,以一个集成包的形式展现在客户面前,让客户在最短时间内买到最满意的产品。而此时的物流有了集成信息技术的大力支持,更能做到安全、及时、准确的送达客户指定地点,让客户在需要的时候得到他所需要的产品,达到客户满意的目的。此时的物流可以从容地突破区域性的限制,达到全球物流一体化。

4.2 B2B环境下物流管理模式创新

B2B是目前我国应用最广泛,也是最成功的一种电子商务模式。这种模式的实行涉及到信息基础设施、信用关系、支付手段等因素,还涉及积极参与商务交易的企业及政府等方面的关系。但是目前B2B交易模式存在许多不足,主要表现在:

(1)大多数交易场模式违背了买卖关系的基本原则。

(2)多数网站只能提供一般通用的产品,不能满足顾客的个性化需求。

(3)现有B2B模式中拉长了供应链,造成制造商对供应链的困难。

(4)对顾客来说,目前交易常仅仅注意价格因素,不能满足买卖双方的要求。

(5)B2B网站交易模式下卖方虽能接触到更多的买家,但由于竞价的原因,只能进行低价交易,这种明显偏向买方的方式使得卖方收益甚微。

为了让交易双方在B2B模式得到增值,目前竞价交易存在许多弊端,必须通过降低交易成本实现B2B环境下物流管理模式的创新。主要创新点有:

(1)构建企业内部电子商务平台,通过在站点上交易信息并收集客户需求使企业与供应商、购买商建立广泛的网络联系,逐步实现EDI“无纸贸易”、网上订单、网上交易、电子支付等现代化管理手段。

(2)优化企业物流网络体系。美国Don Ratliff博士提出了物流优化的10项基本原则,认为通过物流决策和运营过程的优化,企业可以获得降低物流成本10%~40%的商业机会。这种成本的节约必然转化为企业投资回报率的提高。

(3)建立适合B2B发展的物流中心和物流配送体系。

(4)将第四方物流的专业化、规模化和信息化优势引入B2B交易体系,通过信息技术使第四方物流融入B2B交易体系,实现物流管理模式创新。

图2 B2B交易模式流程图

图2给出了B2B交易模式流程图,通过上图对B2B交易模式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对这种交易模式的创新主要是通过第四方物流。第四方物流(4PL)是“一个供应链集成商,他调集和管理组织自己的以及具有互补性的服务提供商的资源、能力和技术,以提供一个综合的供应链解决方案”。4PL实际上是一个中介商业咨询组织。由4PL提供电子商务交易平台,或者为企业选择物流服务商提供导航作用,并对这个供应链过程进行有效的管理。4PL的专业性、指导性的特征在很大程度上更能快速用于实践。它还具有很大的集成功能。集成专家、集成物流企业、集成供应商、集成客户,从而创设了一个虚拟市场。由管理者对这个市场进行必要的调控。4PL的发展很大程度上解决了供应链一体化的难题,因而使供应链过程向稳定化、有序化方向发展。这对物流企业的发展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

总之,电子商务的信息技术及计算机技术与物流管理关系更加密切、深刻地影响着物流管理过程,必将彻底改变

现代物流的管理模式。为此。在B2C和B2B环境下必须引入第三方物流和第四方物流的管理理念,对现有物流管理模式进行创新的同时促进电子商务的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武胜良.电子商务与物流管理的互动作用\[J\].河北科技,2008,(2).

[2]张文杰.电子商务下的物流管理\[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

[3]程戟.电子商务对物流管理的改进与完善\[J\].企业信息化,2007,(8).

[4]范学谦.浅析电子商务环境下的物流运作\[J\].科技创业月刊,2007,(12).

[5]刘宇娜.论企业物流管理中电子商务模式的创新\[J\].现代商贸工业,2009,(1).

[6]王双萍.电子商务环境下企业物流管理中发展创新\[J\].中国市场,200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