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工业废气的定义范文

工业废气的定义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工业废气的定义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工业废气的定义

第1篇:工业废气的定义范文

Abstract: This article discusses how to correctly grasp the "Textile Dyeing and Finishing Industry Water Pollutant Discharge Standards" in the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cceptance monitoring of textile dyeing and finishing industry construction projects.

关键词: 纺织染整;环境保护;竣工验收监测

Key words: textile dyeing and finishing;environmental protection;acceptance monitoring

中图分类号:R12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4)32-0325-02

0 引言

《纺织染整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于1992年首次(GB4287-92),2012年进行首次修订(GB4287-2012),并要求2015年1月1日起,全国(现有、新建)纺织染整工业企业或生产设施的水污染物排放执行GB4287-2012标准。本文重点解析纺织染整工业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监测中,如何正确把握GB4287-2012。

1 标准适用范围

GB4287-2012只适用于“纺织染整工业企业或生产设施”,也就是说不适用于“接纳纺织染整工业企业废水的集中式工业污水处理厂(站)”。

2 术语和定义的增加

相对GB4287-92,新标准GB4287-2012主要增加了对“标准品、排水量、单位产品基准排水量”的定义,其中必须注意的是,排水量是“指生产设施或企业向企业法定边界以外排放的废水量,包括与生产有直接或间接关系的各种外排废水(含厂区生活污水、冷却废水、厂区锅炉和电站排水等)”,而GB4287-92中的排水量“不包括冷却水及生产区非生产用水”。

3 水污染物控制指标的调整和提高

相对GB4287-92,GB4287-2012不仅大大提高了对“化学需氧量、五日生化需氧量、悬浮物、色度、氨氮、硫化物、苯胺类、六价铬”等水污染物排放限值的控制要求,而且增加了“总磷(防止地表水富营养化)、总氮(防止地表水富营养化)、可吸附有机卤素”等控制指标,同时取消了对“铜”(目前纺织染整企业已不再使用含有铜化合物)的控制指标;为了广泛适应于全部行业并与其他行业接轨,将“最高允许排水量(m3/百米布)”控制指标调整为“单位产品基准排水量(m3/t标准品)”。

4 单位产品基准排水量的解读

4.1 GB4287-2012定义了单位产品基准排水量是“指用于核定水污染物排放浓度而规定的生产单位印染产品的废水排放量上限值”,并制定了“棉、麻、化纤及混纺机织物,真丝绸机织物(含练白),纱线、针织物,精梳毛织物,粗梳毛织物”的单位产品基准排水量,当实际生产产品不同时,需要根据FZ/T 01002-2010《印染企业综合能耗计算办法及基本定额》进行换算。

4.2 GB4287-2012中的水污染物排放浓度限值只适用于单位产品实际排水量不高于单位产品基准排水量的情况。如单位产品实际排水量超过了单位产品基准排水量,必须将实测水污染物浓度换算为水污染物基准排水量排放浓度,并以水污染物基准排水量排放浓度作为判定排放是否达标的依据,具体换算公式可查询GB4287-2012。

4.3 在企业的生产设施同时生产两种以上产品、可使用不同排放控制要求或不同行业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且生产设施产生的污水混合处理排放的情况下,应执行排放标准中规定的最严格的浓度限值,具体水污染物基准排水量排放浓度换算公式可查询GB4287-2012。

5 建设项目竣工验收监测时水污染物的确定

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监测的主要依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和“各级环境保护管理部门对该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的批复”,如果以上文件没有明确说明,不建议监测以下水污染物指标:①六价铬:主要来源于不绣钢滚筒印花(属于淘汰工艺,已基本不采用)和毛印染工艺中可能采用的重铬酸钾助剂。②硫化物:主要来源于硫化染料,因为有毒属于淘汰染料(部分企业还在使用)。③二氧化氯:主要来源于漂白中的亚漂(用亚氯酸钠在酸性条件下产生二氧化氯漂白),同时GB4287-2012中采用的《水质 二氧化氯的测定 碘量法(暂行)》(HJ551-2009)”测定方法,也“适用于亚漂设备及含有大量亚氯酸盐的废水”;二氧化氯极其不稳定,一般的实验室也不具备HJ551-2009的实验室计量认证能力。

6 废水处理后回用水水质要求

纺织染整工业项目要求低浓度印染废水经处理回用于生产,回用水水质要求可参照“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和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批复”,并可参考“纺织染整工业废水治理工程技术规范(HJ471-2009)”中“7废水回用工艺设计”,该技术规范中明确了回用水用途和水质要求。

7 其他(印染定型机废气中油烟废气的监测与评价)

印染定型机是纺织行业中主要耗热机械设备之一,在加工定型过程中由于温度较高(约200℃),坯布中部分油污(特别是涤纶丝在织造过程中添加油剂)会转变为油烟进入定型废气中造成油烟污染,可采用油烟净化设备处理后高空排放,但是印染行业定型机排放油烟目前尚无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为此由绍兴县环境保护局等单位负责起草,2013年4月浙江省绍兴县质量技术监督局了绍兴县地方标准《印染行业定型机废气排放限值》(DB330621/T 059-2013),按“最高允许油烟排放浓度不超过40mg/m3”进行考核,并参照《饮食业油烟排放标准》(试行)(GB18483-2001)中的检测原理,对油烟进行进行监测、分析。

以上是笔者通过对近年来所完成纺织染整工业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监测工作的积累,供同行们探讨。

参考文献:

[1]国家已出台环境保护法律、法规、标准及规章制度.

第2篇:工业废气的定义范文

关键词:挥发性有机物;产生;监测;标准;治理

挥发性有机物常用VOCs表示,是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三个词第一个字母的缩写。挥发性有机物定义为沸点在50℃-250℃,在常温下以蒸汽形式存在于空气中的一类有机物。挥发性有机物的主要成分有:烃类、卤代烃、氧烃和氮烃,它包括:苯系物、有机氯化物、氟里昂系列、有机酮、胺、醇、醚、酯、酸和石油烃化合物等。挥发性有机物的危害很大,是一种强致癌物质,它会引发各类癌症和心血管疾病。同时挥发性有机物浓度较高时也会影响臭氧浓度同步升高。超标的臭氧它强烈刺激人的呼吸道,造成咽喉肿痛、胸闷咳嗽、引发支气管炎和肺气肿,巴细胞染色体病变,加速衰老,致使孕妇生畸形儿等。因此,臭氧和有机废气所造成的危害必须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

一、挥发性有机物的产生

VOC的主要来源可分为四类,交通源、工业源、生活源和农业源。交通源主要来源是机动车和非道路移动源,如飞机、轮船、工程机械等,以及油品的存储和销售。工业源分为化石燃料煅烧和生产工艺过程排放。化石燃料煅烧主要为燃煤、天然气、燃料油等燃烧产生挥发性有机物,生产工艺过程排放主要为石油炼制、基础化学原料制造、涂料制造、油墨制造、合成纤维制造、合成树脂制造、合成橡胶制造、食品制造、日用品生产、化学药品原料制作、金属冶炼、交通设备制造、造纸和纸制品制造、焦炭生产等行业。生活源主要为干洗和化妆品、洗涤剂、驱虫剂的使用。农业源主要为秸秆燃烧和农药使用。

目前,产生挥发性有机物较高行业有印刷和包装印刷、机械设备制造涂料的使用、合成革制造、建筑涂料和农药使用。如:印刷包装行业汽油清洗剂排放系数为850kg/t,平板油墨、凹版油墨、凸版油墨分别为216 kg/t、620 kg/t、683 kg/t。包装胶黏剂更是高达1385 kg/t。汽车制造(汽车涂料使用)和建筑涂料水溶性溶剂分别为470 kg/t和120 kg/t,也属于挥发性有机物产生的重点行业。

二、挥发性有机物监测和排放标准

挥发性有机物目前采样有罐采法和袋采法。罐采法适用于环境空气中丙烯等67种挥发性有机物的测定(环境空气挥发性有机物测定罐采法/气相色谱-质谱法HJ759-2015);气袋法适用温度低于150度的固定污染源废气中的挥发有机物,如非甲烷总烃等61种挥发性性有机物(固定污染源废气挥发有机物的采样气袋法HJ732-2014)。半挥发性有机物(简称SVOCs)主要包括二恶英类、多环芳烃类、有机农药类、氯代苯类、苯胺类、苯酚类等化合物,这些化合物在环境空气中主要以气态和气溶胶两种形态存在。这些半挥发性有机物采样适用于环境空气半挥发性有机物采样技术导则(HJ691-2014)。

挥发性有机物排放标准。为治污降霾保卫蓝天,全国部分省份制定了挥发性有机物排放标准,如陕西制定挥发性有机物地方排放标准(DB61/T1061-2017),标准涉及汽车整车制造、印刷、木质家具制造、医药制造、电子产品制造、涂料、油墨及其类似产品制造、橡胶制品制造、表面涂装这重点行业。本次的《挥发性有机物排放控制标准》对8个主要行业的挥发性有C物适用范围、排放限值、工艺管理要求、监测要求等作了详细规定。新建企业自2017年2月10日起执行此标准控制要求,现有企业自2018年2月10日起执行此标准控制要求。初步估算,标准实施后,陕西全省工业挥发性有机物排放总量将在现有水平上削减至少20%以上。

三、挥发性有机物的治理

挥发性有机物涉及行业广,总类多,治理难度大。应从重点行业逐步推进治理,地方排放标准区域,提前规划治理,确保按照标准要求时间挥发性有机物达标排放。

(一)工业源治理。VOCs污染防治应遵循源头和过程控制与末端治理相结合的综合防治原则。在工业生产中采用清洁生产技术,严格控制含VOCs原料与产品在生产和储运销过程中的VOCs排放,鼓励对资源和能源的回收利用;鼓励在生产和生活中使用不含VOCs的替代产品或低VOCs含量的产品。工业源主要包括石油炼制与石油化工、煤炭加工与转化等含VOCs原料的生产行业,油类(燃油、溶剂等)储存、运输和销售过程,涂料、油墨、胶粘剂、农药等以VOCs为原料的生产行业,涂装、印刷、粘合、工业清洗等含VOCs产品的使用过程。部分行业挥发性有机物治理方法,如下:

在石油炼制与石油化工行业,鼓励采用先进的清洁生产技术,提高原油的转化和利用效率。对于设备与管线组件、工艺排气、废气燃烧塔(火炬)、废水处理等过程产生的含VOCs废气污染防治技术措施;

在煤炭加工与转化行业,鼓励采用先进的清洁生产技术,实现煤炭高效、清洁转化,并重点识别、排查工艺装置和管线组件中VOCs泄漏的易发位置,制定预防VOCs泄漏和处置紧急事件的措施。

在油类(燃油、溶剂)的储存、运输和销售过程中,采取全链条配备相应的油气回收系统,采用高效密封的内(外)浮顶罐,当采用固定顶罐时,通过密闭排气系统将含VOCs气体输送至回收设备等VOCs污染防治技术措施。

在涂装、印刷、粘合、工业清洗等含VOCs产品的使用过程鼓励使用环保型涂料、油墨、胶粘剂和清洗剂;推广采用静电喷涂、淋涂、辊涂、浸涂等效率较高的涂装工艺;避免露天作业等VOCs污染防治技术措施。

(二)生活源挥发性有机物治理。生活中建筑装饰装修、服装干洗、餐饮油烟等也是VOCs主要来源。我们可以采取用环保的建筑涂料、低有机溶剂型木器漆和胶粘剂,逐步减少有机溶剂型涂料的使用;.在服装干洗行业应淘汰开启式干洗机的生产和使用,推广使用配备压缩机制冷溶剂回收系统的封闭式干洗机,鼓励使用配备活性炭吸附装置的干洗机。在餐饮服务行业鼓励使用管道煤气、天然气、电等清洁能源;倡导低油烟、低污染、低能耗的饮食方式。同时鼓励绿色出行,营造全民参与环保的好氛围。

(三)农业源挥发性有机物治理。农业源挥发性有机物主要来源于秸秆燃烧和农药使用。应当采取秸秆禁烧,鼓励回收利用。农药使用鼓励使用粉剂农药,降低产生挥发性有机物的喷剂农药的使用量。

参考文献

[1] 挥发性有机物(VOCs)污染防治技术政策.

[2] 羌宁. 全国石化行业 VOCs 排放特征研究报告;同济大学. 2010.

[3] 杨利娴. 我国工业源 VOCs 排放时空分布特征与控制策略研究;华南理工大学, 2012.

[4] 陈颖. 我国工业源 VOCs 行业排放特征及未来趋势研究]; 华南理工大学, 2011.

[5] 挥发性有机物测定罐采法/气相色谱-质谱法(HJ759-2015).

[6] 固定污染源废气挥发有机物的采样气袋法(HJ732-2014).

第3篇:工业废气的定义范文

关键词:生物净化 有机废气 应用 研究进展

中图分类号:TQ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2)12(b)-0144-02

工业生产常常会产生大量的有机废气,如不能进行对其进行有效地控制与治理,这些气体必将严重的危害人类的生存环境和健康状况,因此大力开展有机废气的综合治理技术研究已经成为当代世界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目前,有机废气的主要治理方法包括吸收法、吸附法、催化转化法等。尽管上述方法具有一定的实操性,然而能耗高等问题也制约着这些方法的应用程度。

生物净化有机废气技术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项用于净化低浓度有机废气的新型技术。经国外众多研究表明,该技术实操性较强,且成本较低,因此是未来用于净化低浓度有机废气的重要方法之一。

为了进一步推动该技术于我国的研究进程,笔者以下将从发展过程、工艺原理、基础理论研究、主要设备及其特点、填料的选择、菌种驯化、工程应用等方面对该技术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此外,还将分析说明其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一些建议。

1 生物净化废气技术的发展历程

生物净化有机废气技术的研究始于20世纪50年代,快速发展于80~90年代。德国和荷兰是世界上首批较大规模的应用此项技术用于处理有机废气的国家[1]。日本、美国等地也已广泛开展了该技术的工程应用,而我国对于该技术的研究还很欠缺。

2 生物净化有机废气技术理论研究进展

生物法净化有机废气的实质即利用微生物的生命活动,将废气中的有机组分降解、转化为简单的无机物(CO2、H2O)及细胞质等其它物质。具体而言,在微生物的生长过程中,需要消化吸收碳、氮、磷、氧等营养组分。生物净化法便是通过向生物反应器中投加除待处理废气所含营养物质(即污染物质)以外的营养成分,从而保证微生物主动获取待处理废气中所含的那部分污染物质作为机体生存的营养成分,最终达到去除废气中污染物质的目的。

至今为止,对于生物净化有机废气技术的机理研究,学者们还未形成统一理论。目前,世界上公认影响较大的即荷兰学者奥滕格拉夫(Ottengraf)依据传统的气体吸收双膜理论所提出的生物膜理论(也可定义为“吸收—生物膜”理论)[2]。

3 主要净化装置及特点

目前,国内外主要有机废气生物净化装置包括生物过滤器(biofilter)、生物滴滤器(biotrickling filter/trickling)、生物洗刷塔(bioscrubber)等。其中应用最广泛的是生物滴滤池和滴滤塔。

3.1 生物过滤器

生物过滤器内的固态介质一般使用土壤、堆肥、木屑等。其优点在于:设备少,操作简单,成本低廉(其投资成本约为传统处理技术,如吸附、吸收氧化等技术的1/10),处理效率高等;其缺点在于:反应条件较难控制,占地面积较大,处理效率不够持续稳定、载体使用周期短等,且该工艺不适于处理较高浓度的废气和产酸废气。

3.2 生物滴滤器

在生物滴滤池中,微生物附着于惰性填料的表面并形成生物膜。有机废气从塔底进入反应器后,其中的有机物质则通过微生物的分解、代谢后转化为小分子无机物质,净化后的气体从塔顶排出。其优点在于:设备少、操作简单、压降低、填料不易堵塞、处理效率高等。与生物过滤器相比,生物滴滤法的反应条件更易控制,因而微生物的活性更容易保持。其不足在于:填料比表面较小,运行成本较高,不适于处理水溶性差的化合物,此外结构和操作均比生物过滤器复杂,同时,营养物添加过量还易造成菌体大量繁殖,床层堵塞、压降升高。为此,A.Laurenzis等人[3]在传统的生物滴滤器中安装搅拌装置,以克服这一问题。生物滴滤器的介质可以采用陶瓷、塑料、粗碎石、陶瓷、活性炭、硅藻土等。

3.3 生物洗涤器

生物洗涤器一般是由洗涤器和生物反应器两部分组成,洗涤器主要是物理溶解过程,生物反应器中一般采用好氧处理。该工艺有很多优点,如反应条件容易控制,压降低,填料不易堵塞等;而缺点在于:设备多,需外加营养物,成本较高,填料比表面积小,对液相中菌体生长活动的控制比较困难,限制难溶气体的处理效率等。因此生物洗涤器远不如前两者应用广泛。

3.4 小结

不同成分、浓度及气量的气态污染物,各有其有效的生物净化系统。生物涤气塔适用于处理净化废气量较小、污染物质浓度大、易溶解、生物代谢较慢的废气。对于气量大、浓度低的废气可采用生物滤池处理系统。而负荷较高及污染物降解后会生成酸性物质的,则以生物滴滤池为好。膜反应器和活性污泥法目前使用还比较少,有待进一步的研究。

4 填料的选择

填料是微生物的载体,其性能将直接影响微生物的生长环境,因此国内外研究者对此作了大量研究。

魏在山[4]等人采用不锈钢环、瓷环、陶粒、塑料环、海藻石、轻质陶块、煤渣等作为填料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这七种填料的净化性能顺序为:海藻石>轻质陶块>陶粒>瓷环>不锈钢环>煤渣>塑料环。

孙珮石[5]等对轻质陶块、瓷环、不锈钢环、塑料环4种填料进行实验室选择研究。结果表明:轻质陶块是一种优质廉价的生物滴滤池适宜填料。

Woertz[6]等对聚氨酯泡沫塑料和珍珠岩作填料的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以聚氨酯泡沫塑料为填料的生物滤池取得了更好的处理效果,这种填料同样可以应用于生物滴滤池。

5 菌种驯化

在以往的生物净化有机废气技术研究中,一般采用废水处理所使用的菌群经目标污染物培育驯化后,直接用于有机废气的净化处理,但往往难以达到预期的净化效果,因此培育驯化废气净化专用菌种尤其重要。

陈建孟[7]等人采用假细胞杆菌属GD11菌株对生物滴滤池接种挂膜,成膜后的滴滤池可用来净化二氯甲烷废气,其去除率达97.6%,最适宜的pH值7.0±0.5,温度28.5±2℃,浓度为0.709 g/m3,EBRT为11.8 s。

孙珮石[8]等人用气相培育驯化法培养获得废气净化专用菌种,由其挂膜制作的生物膜填料塔对废气中甲苯进行净化。实验结果表明,气相培养法所得菌种对甲苯的净化性能明显优于液相培养法所得菌种。

6 现存问题及建议

生物净化有机废气技术作为一项清洁、廉价的环境友好型技术在国外已经有近40年的应用历史,但在国内却仍处于起步阶段,且对于各种废气的生物法处理研究发展也很不平衡(目前该技术研究应用大多为含氮、硫的无机气体,对有机气体的实际应用还很少报道)。基于此,笔者建议在以下几个方面进一步深化、拓展有机废气生物净化技术的研究。

(1)目前生物净化废气技术还只适用于低浓度的简单废气,且该技术的研究也大多集中于无机废气领域,对有机废气领域的研究还十分不足,因此建议进一步加强对前人研究较少或没有研究过的对象的研究,同时注重有机混合物及挥发性有机物的研究。总之,应加宽生物处理废气的应用范围。

(2)尽管国内外学者已经在填料方面做了很多研究,但针对废气治理领域的最佳填料还有待探索,因此建议加强重视对不同填料的性能的研究,提高填料的表面性质及其使用寿命。

(3)加强与其它优秀处理技术的结合,同时不断改进设备结构,研究工艺条件,提高废水中污染物的去除效率。开展新型生物反应器处理有机废气过程的局部性能研究,从微观、局部、瞬态角度,从实验、理论及数值模拟三方面揭示生物反应器中局部流体力学、传质及生化反应性能参数的分布规律,为过程模拟优化设计、操作与控制及工程放大提供依据。

(4)对新型高效生物反应器净化有机废气开展中试及工业级试验研究,使其成为新型、高效、经济、实用的有机废气净化新设备、新工艺和新技术。

(5)建议将生物工程技术(如激光诱变技术、基因重组技术、代谢工程、细胞固定化技术等)应用于有机废气处理中,通过传统技术和现代生物技术的结合,开展高效优势微生物菌种的分离筛选以获得高效降解废气中污染物的微生物菌种。

(6)遗传育种、驯化培养及其载体固定化技术研究,适合于特定有机物降解的细菌种类和接种方法有待研究。

尽管经过近20年的发展,以生物过滤器为代表的有机废气生物净化技术已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工业化应用,但目前各种有机废气生物净化技术仍不同程度地存在不足,有待完善。不过,随着生物工程技术的迅猛发展,化学工程与环境工程学科的进一步交叉、渗透、融合,有机废气生物净化技术必将不断注入新的活力,更好的应用于各个领域。

参考文献

[1] 魏在山,孙珮石,黄若华.生化法净化工业有机废气的研究[J].环境科学动态,2001(1):21-23.

[2] Diks R M M,Ottengraf S P P.Verification studies of a simplified model for the removal of dichloromethane from waste gases using a biological trickling filter.Bioprocess Engineering, 1991,6(3):93-99.

[3] Hantmans,STrarnperJ.Dirchhloromethane removal from waste gases with a trickle-bed bilreactor[J].Bioprocess Engin,1991(6):83-92

[4] 魏在山,孙珮石,黄若华,等.生物法净化低浓度有机废气的填料选择研究[J].重庆环境科学,2001,23(2):40-42.

[5] 孙珮石,黄兵,黄若华,等.生物膜填料塔净化工业废气用填料的研究[J].化工环保,2002,22(4):195—198.

[6] 李云路,李建军,孙国萍.生物滴滤池中废气有机物的生物降解[J].微生物学通报,2005,32(2):119-123.

第4篇:工业废气的定义范文

关键词:活性炭;甲苯;丙酮;吸附;数值模拟

目前,电厂燃煤锅炉对环境造成了严重的污染,吸附净化电厂烟气也成了环境保护中的热点问题。其中应用和研究有活性炭吸附脱除锅炉排放气中的SO2和NOX等[1],吸附法净化电厂中的多环芳烃类有机污染物[2],电厂烟道气中CO2的吸附回收[3],吸附脱除燃煤锅炉中重金属汞蒸气[4]等。由于吸附应用中的一些关键参数靠实验来确定耗时又不经济,所以建立数学模型与实验结合来分析关键参数是有必要的。在文中以活性炭为吸附剂,在常温常压下吸附净化甲苯和丙酮的有机废气,建立数学模型进行等温模拟,揭示吸附床高度、环境温度、进气温度、进气流速和堆积空隙率等工艺参数对废气净化率的影响,为电厂吸附处理有机废气的过程的设计、预测和优化提

作者简介:黎荣枝(1975-),男,本科,暖通设计、空气净化的研究。

1、数学模型

建立等温吸附过程的数学模型采用如下假设:气体为理想气体;气相流动模型采用轴向扩散活塞流模型;气体流速沿吸附床轴向无变化;气体流速,压力和组分浓度沿吸附床的径向梯度忽略不计;考虑吸附热并假设气固相瞬时达到热平衡[5]。

根据以上假设,将问题简化为一维等温模型,则该吸附净化过程的控制方程如下:

(1)物料平衡方程

(1)

式中:DL为轴向扩散系数,m2/s;Ci为i组分吸附质的浓度,g/m3;u为进气流速,m/s;ρp为 床内堆密度,kg/m3;ε为床层空隙率;qi为i组分的吸附量,g/100g;z为轴向距离,m;t为时间,s。

(2)能量守恒方程

(2)

式中:KL为轴向导热系数,W/(m・K);ρg为吸附质气相密度,kg/m3 ;cpg为气相定压比热,kJ/(kg・K);cps为吸附剂的真实定压比热,kJ/(kg・K);T为进气温度,K;Tw为吸附床壁温度,K;ΔHi为i组分的吸附热,kJ/kg ;hi为吸附床内部换热系数,W/(m2・K);rBi为吸附床内半径,m。

(3)

式中:ρw为吸附床壁密度,kg/m3 ;Tatm为大气环境温度,K ;cpw 为吸附床壁的定压比热,kJ/(kg・K);ho为吸附床外部换热系数,W/(m2・K); rBo为吸附床外半径,m。

(4)

(3)传质速率方程

(5)

式中:qi*为i组分平衡吸附量,g/100g ;ki为i组分传质系数,s-1。

(4)吸附等温线方程

(6)

等温吸附模型的初始条件为:

,,

等温吸附模型的边界条件为:

2、模型的求解与验证

采用有限差分法求解该模型,借助计算软件Athena visual studio进行数值计算。该软件为保证模拟具有一定的精确度,把吸附床分成50等份,大于50等分的数值模拟结果基本无偏差[6]。模型中的物性数据,吸附剂,床层特性参数及动力性参数取自文献[7,8]。在进气温度T=298.15K,进气流速u=0.20m/s,丙酮浓度C10=0.84g/m3 ,甲苯浓度C20=1.85g/m3条件下,实验测得的丙酮和甲苯的穿透曲线与模型计算结果的比较。从比较可以得出,数值计算的温度和浓度结果与实验数据有较好的吻合。因此可以认为采用该模型计算固定床的等温吸附过程是可行的。

3、工艺参数的模拟分析

本实验利用活性炭吸附混合气体中的有机组分甲苯和丙酮,对吸附过程与吸附性能进行研究。为分析工艺参数对吸附净化效果的影响,定义了废气净化率,其式如下:

(7)

式中:mo1,mo2分别是丙酮和甲苯的出口含量,g;mi1,mi2分别是丙酮和甲苯的进口含量,g。

利用软件模拟的初始条件是:吸附床高度L=0.45m,进气流速u=0.2m/s,丙酮浓度C10=0.84g/m3,甲苯浓度C20=1.85 g/m3,进气温度T=298.15K,环境温度为Tw=298.15K,吸附压力P=1atm。在这些条件下分析考察吸附床高度、环境温度、进气温度、进气流速和床层堆积空隙率等工艺参数对废气净化率影响时,分别改变相应的参数来模拟分析其对废气净化率的影响。

3.1吸附床高度对废气净化率的影响

由废气净化率与吸附床高度的关系可以看出,废气净化率随吸附床高度的增加而升高,且在吸附床高度大于0.9m时,净化率上升的幅度减小,同时也与吸附床高度为1.2 m时的净化率接近。如果吸附床高度不够,则废气的净化效果就不好。由此可以推知,当吸附床高度为0.9m时,废气的净化率就能达到80%以上,因为此时废气中的甲苯和丙酮组分基本被吸附剂所吸附,所以再增加吸附床的高度就会显得浪费活性炭。

3.2环境温度对废气净化率的影响

由废气净化率与环境温度的关系可以看出,废气净化率随环境温度的增加而降低;在温度越低时,净化率越高。这是因为低的环境温度通过热交换可以使吸附温度将低,而低温时活性炭的吸附容量较大,单位时间每个单元吸附的吸附质也就比较多,所以具有较高的吸附净化率。

3.3进气温度对废气净化率的影响

由废气净化率与进气温度的关系可以看出,进气温度对废气净化率的影响较大。同样与环境温度的影响一样,随进气温度的升高而净化率下降。同样可以看出温度为288.15K时吸附净化率达到90%以上。因而要使净化效果很好,进气温度宜控制在低温。因为活性炭吸附甲苯和丙酮属于物理吸附,随温度升高时,吸附性能降低,所以进气温度应选低温。

3.4进气流速对废气净化率的影响

由废气净化率与进气流速的关系可知,废气净化率随流速的增加而降低,因为流速大时,吸附质分子与吸附剂表面接触的时间较短,吸附质容易穿透吸附床,且被吸附的吸附质部分可能被主流带出吸附床,使得单元吸附剂吸附的吸附质减少,因而降低废气净化率。也可以看出流速为0.15m/s时的净化率与0.05m/s时特别接近,考虑到废气处理速率和净化率的因素,进气流速认为取0.15m/s左右即可。

3.5堆积空隙率对废气净化率的影响

由废气净化率与活性炭堆积空隙率的关系可知,废气净化率随空隙率的增大而迅速下降。其原因可能是堆积密度较大时,空隙率较小,而从空隙穿透出去的吸附质量较少,单位时间单元吸附的吸附质相应就多,故废气净化率较大。

4 结论

本文建立了多组分有机气体吸附的等温数学模型,采用Athena软件对该模型进行了数值解,并通过实验验证,结果表明数值结果与实验结果吻合较好;同时模拟分析了工艺参数对废气净化效果的影响,发现在较低的环境和进气温度、较小的堆积空隙率、0.15m/s的进气流速和0.9m的吸附床高度等工艺参数条件下,有利于获得较高的废气净化率,为电厂吸附净化有机废气提供了理论依据。

参考文献

[1] 印佳敏,林晓芬,范志林等.吸附法脱除燃煤锅炉烟气污染物综述[ J ].洁净煤燃烧与发电技术,2004,4:11-13.

[2] 刘惠永,张爱云.燃煤电厂飞灰吸附非多环芳烃类有机污染物的检出及意义[ J ]. 环境工程,2004,18(2):56-57.

[3] 李莉,袁文辉,韦朝海.二氧化碳的高温吸附剂及其吸附过程[ J ].化工进展,2006,25(8):918-922.

[4] 江贻满,段钰锋,杨祥花等. ESP飞灰对燃煤锅炉烟气汞的吸附特性 [J].东南大学学报, 2007, 37(3):436-440.

[5] Ruthven D M, Farooq S, Knaebel K S. Pressure Swing Adsorption [M]. USA, VCH Publishers,Inc,1993.

[6] 李立清,唐新村, Hans-Jürgen Röhm.吸附柱出口温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及其数值模拟[J].离子交换与吸附, 2005, 21(1): 17 26.

第5篇:工业废气的定义范文

关键词:大气;变化;人类健康;防治

一、大气成分的简介和变化

空气是混合物,它的成分是很复杂的。空气的成分以氮气、氧气为主,是长期以来自然界里各种变化所造成的。在原始的绿色植物出现以前,原始大气是以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甲烷和氨为主的。在绿色植物出现以后,植物在光合作用中放出的游离氧,使原始大气里的一氧化碳氧化成为二氧化碳,甲烷氧化成为水蒸气和二氧化碳,氨氧化成为水蒸气和氮气。由于植物的光合作用持续地进行,空气里的二氧化碳在植物发生光合作用的过程中被吸收了大部分,并使空气里的氧气越来越多,终于形成了以氮气和氧气为主的现代空气。

二、大气污染

(一)大气污染的含义

所谓大气污染是指凡是能使空气质量变差的物质都是大气污染物。污染大气污染按照国际标准化组织(ISO)的定义,“大气污染通常是指由于人类活动或自然过程引起某些物质进入大气中,呈现出足够的浓度,达到足够的时间,并因此危害了人体的舒适、健康和福利或环境污染的现象”。

(二)大气污染因素及常见的污染物种类

大气污染的因素主要有两种分别是自然因素(如森林火灾、火山爆发等)和人为因素(如工业废气、生活燃煤、汽车尾气等),并且以后者为主要因素,尤其是工业生产和交通运输所造成的。主要过程由污染源排放、大气传播、人与物受害这三个环节所构成。影响大气污染范围和强度的因素有污染物的性质(物理和化学的),污染源的性质(源强、源高、排气速率等),气象条件(风向、风速、温度层结等),地表性质(地形起伏、地面覆盖物等)。

(三)大气污染形成的条件

大气污染的形成需要一定的条件,以下是一般情况下大气污染形成的条件:

有害物质的浓度的影响。大气中有害物质的浓度越高,污染就越重,危害也就越大。污染物在大气中的浓度,除了取决于排放的总量外,还同排放源高度和地形等因素有关。污染物一进入大气,就会稀释扩散。风越大,大气湍流越强,大气越不稳定,污染物的稀释扩散就越快;反之,则污染物的稀释扩散就慢。

地形和复杂地面的影响。地形或地面状况复杂的地区,会形成局部地区的热力环流。如山区的山谷风,滨海地区的海陆风,以及城市的热岛效应等,都会对该地区的大气污染状况发生影响。烟气运行时,碰到高的丘陵和山地,在迎风面会发生下沉作用,引起附近地区的污染。

海陆位置不同产生的影响。位于沿海和沿湖的城市,白天烟气随着海风和湖风运行,在陆地上易形成“污染带”。早期的大气污染,一般发生在城市、工业区等局部地区,在一个较短的时间内大气中污染物浓度显著增高,使人或动、植物受到伤害。60年代以来,一些国家采取了控制措施,减少污染物排放或采用高烟囱使污染物扩散,大气的污染情况有所减轻。

(四)大气污染的危害

大气污染对人体、工农业生产及气候都有着一定程度的危害。大气污染可以使人中毒严重的可能会致癌。使植物的生理机制受抑制,生长不良,抗病抗虫能力减弱,甚至死亡;

对人的身体健康的危害

空气污染,环境破坏,关系到人们的健康,大气污染对人们的健康影响很大,大气污染对人的危害大致可分为急性中毒、慢性中毒、致癌三种。

首先是急性中毒。性中大气中的污染物浓度较低时,通常不会造成人体急性中毒,但在某些特殊条件下,便会引起人群的急性中毒。如印度帕博尔农药厂甲基异氰酸酯泄露,直接危害人体,发生了2500人丧生,十多万人受害。

其次是慢性中毒。大气污染对人体健康慢性毒害作用,主要表现为污染物质在低浓度、长时间连续作用于人体后,出现的患病率升高等现象。近年来中国城市居民肺癌发病率很高,其中最高的是上海市,城市居民呼吸系统疾病明显高于郊区。

再次是致癌作用。这是长期影响的结果,是由于污染物长时间作用于肌体,损害体内遗传物质,引起突变,如果生殖细胞发生突变,使后代机体出现各种异常,称致畸作用;如果引起生物体细胞遗传物质和遗传信息发生突然改变作用,又称致突变作用;如果诱发成肿瘤的作用称致癌作用。

对工农业生产的危害

大气污染对工农业生产的危害十分严重,这些危害可影响经济发展,造成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损失。

大气污染物对工业的危害主要有两种:一是大气中的酸性污染物和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等,对工业材料、设备和建筑设施的腐蚀;二是飘尘增多给精密仪器、设备的生产和使用带来的不利影响。

大气污染对农业生产也造成很大危害。酸雨可以直接影响植物的正常生长,又可以通过渗入土壤及进入水体,引起土壤和水体酸化、有毒成分溶出,从而对动植物和水生生物产生毒害。严重的酸雨会使森林衰亡和鱼类绝迹。

三、防护和治理措施

防护和治理的措施主要有以下几种

(1)合理安排工业布局和城镇功能分区。应结合城镇规划,全面考虑工业的合理布局。工业区一般应配置在城市的边缘或郊区,位置应当在当地最大频率风向的下风侧,使得废气吹响居住区的次数最少。居住区不得修建有害工业企业。

(2)加强绿化。植物除美化环境外,还具有调节气候、阻挡、滤除和吸附灰尘,吸收大气中的有害气体等功能。

(3)控制燃煤污染。①采用原煤脱硫技术,可以除去燃煤中大约40%一60%的无机硫。优先使用低硫燃料,如含硫较低的低硫煤和天然气等。②开发新能源,如太阳能,风能,可燃冰等,但是目前技术不够成熟,如果使用会造成新污染,且消耗费用十分高.

(4)区域集中供暖供热设立大的电热厂和供热站,实行区域集中供暖供热,尤其是将热电厂、供热站设在郊外,对于矮烟囱密集、冬天供暖的北方城市来说,是消除烟尘的十分有效的措施。

第6篇:工业废气的定义范文

关键词 酸雨;pH值;K值;影响因素;广东梅县

中图分类号 X51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3)17-0265-01

近年来,随着梅州市经济的快速发展,工业污染加重,汽车尾气、生活废气等酸性气体排放量增多,空气质量不断下降,降水酸性化程度增强。酸雨,是当前全球性环境污染问题之一,其观测与研究具有重大意义。酸雨是指pH值小于5.60的大气降水[1]。酸雨是由于人类活动排放的大量酸性物质,在大气中被氧化成不易挥发的硫酸和硝酸,并溶于雨水降落到地面所形成的[2]。本文主要对2007―2011年梅县降水的pH 值及K值进行分析,通过雨量加权平均计算得到年降水平均pH值、年降水平均K值,分析其变化趋势和主要影响因素。

1 降水取样标准和监测数据来源

酸雨采样点设置在梅县国家气象观测站内,逢雨采样,每天8:00至翌日8:00为1个酸雨采样日,雨量采用全样混合[3]。监测数据来源于梅县地面观测站的酸雨观测资料,严格按照中国气象局制定颁发的《酸雨观测业务规范》进行采样和测量。

2 酸雨监测数据分析

大气降水的酸碱度用pH值表示。pH值定义为氢离子浓度的负对数,系无量纲量,pH=-lg[H+],按降水pH值划分,大于7.00为碱性,5.60~7.00为中性,4.50~5.59为弱酸性,4.00~4.49为较强酸性,低于4.00为强酸性。大气降水的导电能力反映大气降水的洁净程度,用电导率表示,俗称K值[1]。电导率(K)用于判断大气降水中电解质含量的多少,在一定程度上能反映降水受污染程度。2007―2011年酸雨观测pH值分别为4.85、4.68、4.80、4.67、4.97;K值年平均值分别为19.0、34.4、30.1、31.5、18.7 μS/cm。

从图1可以看出,测站5年降水年均pH值均小于5.00,在4.67~4.97波动;2007年污染程度相对较低,2008年起4年年均pH值为4.70~5.00。2011年酸雨污染状况虽有所缓解,但年平均pH值仍在5.6以下,呈弱酸性。年均pH值与K值呈负相关性,pH值降低则K值升高,即降水的酸性程度越强,降水洁净度越低(K值越大电解质含量越多,洁净度越低),这表明测区的降水洁净度差,主要是由于酸性物质污染。

3 酸雨污染主要影响因素

3.1 地理位置与大气污染

梅县地处广东省东北部,境内山峦起伏,地势周高中低,自西南向东北倾斜。梅县观测站北面是梅州市中心;西南面和东北面各有2个大型水泥基地,西北面是一大型火力发电厂(均以煤炭为燃料),释放大量含SO2酸性气体;周边各大小工业园的工业废气;观测场附近逐年兴建新楼盘产生酸性建筑灰尘。

3.2 气候特征与风向风速

梅县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春季来自印度洋的暖湿气流在弱冷空气的作用下开始抬升,边界层内的大气易形成深厚的逆温层[4],使污染物只能向下积沉。

风是影响污染物扩散的重要动力因子,风向影响污染物的水平迁移扩散的方向[5]。风速较小不利于污染物的扩散[6]。而梅县主导风向为静风和西南风,处于市区跟工业排污的下风区,大气污染物在西南风的作用下逐渐下沉积聚,常年风速较小(平均风速为1.4 m/s),污染难于得到扩散和稀释,使酸性污染物在低层大气中不断地积累而形成酸雨。

4 结语

依据观测数据分析,2007―2011年5年来,观测区内降水酸性化程度愈来愈强,酸雨污染较为严重,空气质量下降。这必将在一定程度上破坏陆生、水生生态系统,造成土壤酸化、森林死亡或退化、农作物减产、水体污染、鱼类等水产生物死亡,甚至危及人类健康。因此,作为国家基本气象观测站,对酸雨的监测应毫不松懈,力求观测数据准确真实,客观反映测区酸雨污染状况,并及时反馈上级部门和政府有关部门。相关部门应严格监控大气质量,并作出相关措施,减少汽车尾气排放,防治工业污染,坚持走可持续的发展道路[7-9]。

5 参考文献

[1] 中国气象局.酸雨观测业务规范[M].北京:气象出版社,2005.

[2] 牛文,顾骏强,康丽莉.浙江省酸雨污染特征研究[C]//中国气象学会2008年年会大气环境监测、预报与污染物控制分会场论文集.北京:中国气象学会2008年年会大气环境监测、预报与污染物控制分会场,2008.

[3] 李丹,叶伟星.云和酸雨污染特征及其成因初探[J].科技讯息,2009(19):125,127.

[4] 王志春,丁凌云,刘蔚,等.广州酸雨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J].热带气象学报,2011,27(5):717-722.

[5] 李仕安,刘蕾,周荣芳,等.梅县酸雨与气象条件的关系[J].广东气象,2010,32(6):41-42.

[6] 蒲维维,张小玲,徐敬,等.北京地区酸雨特征及影响因素[J].应用气象学报,2010,21(4):464-472.

[7] 汤洁,巴金.酸雨观测中pH测量负偏差的统计分析[J].应用气象学报,2013(1):55-64.

第7篇:工业废气的定义范文

【关键词】:大气污染;成因;影响因素;防治措施

1、大气污染的简述

通常,大气污染是指人们的生活活动、生产活动或者自然界向大气中排放的各种各样的污染物的总称,这种污染物的含量大于环境承载能力时就造成了大气质量发生恶化,给人类的健康、生产生活、工作、设备财产以及生态环境等造成了恶劣的影响。就污染源而言,可划分为人为污染源和天然污染源。人为污染源通常按照空间分布方式分为区域性、面式、点式污染源;按社会活动分为工业、交通、生活污染源等。天然污染源通常包括瓦斯气体、灰尘、二氧化硫等气体以及火灾、地震等自然灾害发生的地方。

2、大气污染的成因、影响因素

2.1工业废气和燃煤污染

我国的能源结构是以煤炭为主的,近些年,高耗能、高污染的重工业发展过快、比重过大、集中度高,加之一些企业环保意识低下,环保措施执行不力,缺少严格管理,使得煤炭工业、化工工业成为大气污染最为严重的企业。在城市工业发展过程中,燃煤引起的大气污染最为严重,产生了CO、SO2、氮氧化物和烟尘等大量污染物。工业废气产生量主要集中在我国中东部几个省市,而每至冬季,在北方需要集中供暖的城市中,PM2.5指数持续超标,如东北三省的省会城市PM2.5指数经常突破1000,对市民的安全生活和安全出行都带来了极大的不便。

2.2能源结构和工业布局因素

城市l展过多追求GDP,在可持续性发展方面缺少科学规划。我国的许多城市的工业布局、工业结构以及能源结构存在诸多的不合理因素,工业技术水平落后,城市居民能源消费习惯尚未彻底改变,加剧了城市大气中的烟尘、二氧化硫以及氮氧化物的排放量。目前,我国的能源消费结构中仍然以煤炭为主,2015年全国煤炭消费占64%,煤炭中含硫量较高,过量使用煤炭作为主要能源消费主体,加剧了城市大气污染。

2.3交通运输污染

截止2015年底,全国机动车保有量2.79亿辆,汽车尾气成为大气污染物的重要贡献者,其排放的氮氧化物和颗粒物超过90%,碳氢化合物和CO超过80%。尤其是重型柴油车等各类高排放车辆对大气环境造成严重威胁,据研究,一辆大货车排放的尾气中的颗粒物是100辆汽油车排放量的总和。除此之外,扬尘、建筑施工、家用电器的过度使用等,对于大气环境都存在不同程度的破坏。

3、大气污染的防治措施

3.1完善法律法规,推进全民参与

只有有法可依,在执行时才能严格管理,要完善城市大气污染治理的相关法律法规制度,用法律来监督大气环境治理工作,为大气污染治理保驾护航。要明确城市环境质量标准,控制城市大气污染总量。做到监测的大气污染物的含量一旦超标,就能执行反应机制。对于造成污染严重的企业,环保部门应严格依法对其停业整顿,做好防控措施。用法律手段和政策宣传,使地方政府对当地空气质量负总责,落实企业治污主体责任,国家有关部门要协调联动,倡导节约、绿色消费方式和生活习惯,动员全民参与环境保护和监督。

3.2燃料大气污染预防及防治

在对于燃料大气污染的预防及防治优化上,笔者认为我国政府应当强化对能源利用率以及利用技术的优化以及推广进行,通过能源利用率以及利用技术的优化,可以有效的减少在能源利用过程中的大气污染问题出现,同时能够实现在工业发展中减少对于能源的依赖性,还能够实现对于不可再生资源的保护。在工业废气排放量大的企业中,应当首要进行技术升级,例如火电站等,我国火电站要提高电站污染物控制技术的高效性和先进性,实现污染物资源化和强化控制,比如脱硝、脱汞、脱硫、催化吸附和湿式电除尘等技术。重点开发资源回收型控制、污染物的协同控制等设备和技术。

3.3加强交通点源污染治理

制定《城市大气污染综合整治工作方案》,把机动车尾气污染防治作为治理重点,一方面严格控制机动车保有量,把机动车的保有量控制在城市发展承受的合理区间内,大力推广无铅汽油,鼓励居民乘用公共交通工具。划定城市高污染燃料禁燃区,淘汰黄标车,整治燃煤锅炉,对新注册和转入城市登记的机动车全面执行国四标准。大力推进电力、水泥等行业的脱硫脱硝;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引导和支持生产、流通和消费等领域废弃物减量化、资源化和再利用,形成循环经济的生产生活模式。

3.4农业大气污染预防及防治

我国近些年来推行禁止焚烧秸秆的政策,已取得一部分的成效,除了秸秆还田作为肥料,还应当对于农村秸秆的回收后利用,进一步避免秸秆焚烧问题对大气的污染。回收的秸秆可以用于沼气池发电,还可以进行造纸。还有部分农村农民的环保意识还不是那么高,应当积极的对其进行大气污染的宣传,强化农民的整体大气保护意识提升。

3.5采用清洁能源,调整现有能源战略

加大对风能、海洋能、太阳能等一系列清洁能源的使用力度,同时,加强水利资源的开发,逐步的发展核能等措施来防止污染。目前,我国的水能资源利用率非常低。因此,水利资源的开发利用是调整我国能源战略的重要任务,应该优先去利用。

结语:

城市大气污染与人类的健康息息相关,大气污染危害较大,只有做好城市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才能为城市可持续发展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保证市民身体健康。针对不同的城市大气污染成因分析,结合城市发展实际,采取有针对性的解决措施,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好城市大气污染难题,实现绿色、可持续性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张燕.城市大气污染与防治策略探析[J].环境与可持续发展,2016,(01):54-56.

[2]徐凤丽.城市环境管理如何强化大气污染治理[J].科技创新与应

第8篇:工业废气的定义范文

2000年以来,江苏地区生产总值以年平均增长13.25%的速度,向率先实现“两个现代化”迈进。作为全国著名的鱼米之乡,全省共拥有大小湖泊106个。太湖、洪泽湖、高邮湖在养育江苏万物的同时,为江苏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水资源支撑。一二三产业对水资源的需求尤以第二产业中的工业需求最为庞大,经济发展特别是工业发展时不注重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使得苏南地区大部分湖泊水质处于五类或劣五类。从生产消耗的水资源方面分析,2000年江苏共消耗17.262万亿立方米生产用水,2012年共消耗20.05万亿立方米生产用水,其他年份生产用水呈波动性变化,2006年达到高峰,共消耗生产用水22.58亿立方米。生产用水一定程度上反映经济发展情况,图1给出了2000年以来江苏生产用水消耗量和万元增加值水资源消耗情况,由图1可知,江苏水资源利用效率的万元增加值水资源消耗呈现逐年下降的态势,2000年江苏地方生产总值每增加1万元消耗水资源20.17立方米,到2012年地方生产总值每增加1万元消耗水资源下降到3.71立方米,这说明江苏水资源的利用效率有很大程度的提高。我国电力资源相对短缺,每年夏季部分地区都会出现拉闸限电的情况,对企业和地区经济的发展形成了制约,提高电力能源的利用效率迫在眉睫。就江苏而言,如图2所示,2000~2012年间万元增加值电力消耗1,135千瓦时下降到847千瓦时,每万元GDP电力消耗下降了25.4%,变化曲线从拱形下降。“三废”即废水、废气和固体废弃物的排放,“三废”对环境产生的不利会影响到外界对本区域自然环境的评价,从而影响本地区的区域竞争力。就江苏而言,2007年以来,人均废气和人均固体废弃物的排放量逐年显著提高,这种提高的速度有加快的趋势,给未来经济发展环境带来了一定的压力,而废水的排放量则相对比较平稳。(表1)

二、江苏资源利用程度综合评价

1、资源利用程度测评指标体系的建立。对于资源利用程度的概念,国际上并没有一个公认的统一定义,对资源利用程度测评的指标体系业未达成一致。在参考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结合江苏资源利用程度的情况,构建的评价指标体系如表2所示,其中一级指标即资源利用程度,二级指标有5个,分别反映江苏GDP生产消耗水平的指标:万元增加值水资源消耗、万元增加值能源消耗以及能反映江苏经济发展中“三废”排放量的指标;人均废水排放量、人均废气排放量、人均固体废弃物排放量。5个二级指标分别是相应的统计指标对地区生产总值或地区人口的平均值。(表2)2、江苏资源利用程度综合评价。因子分析是主成分分析的推广,对多个变量起到降维的作用,用少数不可观测的隐变量解释原始变量所蕴含的大部分信息。本文运用主成分分析对2000~2012年江苏资源利用程度进行综合评价。为消除量纲和数值相差较大的影响,首先对各指标进行标准化处理,然后通过软件SPSS13.0分析标准化后的数据,输出的特征值与方差贡献率如表3所示。(表3)根据累计方差贡献率大于85%的原则选取两个主要因子,两个主要因子的方差贡献率分别为66.38%和25.79%,累计方差贡献率达到92.17%,可见这两个主因子几乎反映了原始数据的全部信息。软件输出因子载荷矩阵(旋转后)见表4,由表4可知因子在万元增加值水资源消耗(X1)、万元增加值能源消耗(X2)、人均废水排放量(X4)、人均废气排放量(X3)、人均固体废弃物排放量(X5)上具有较高的载荷,因子二在人均废气排放量(X3)上载荷较大。(表4)根据因子载荷及方差贡献率,最终得到研究时段各因子的得分及综合评分,据此绘出图3。(图3)其中F1、F2、F3分别表示因子一、因子二的得分及综合得分,通过分析得出以下结论:(1)2007~2012年间,“复因子”得分逐年上升,这与江苏省积极响应国家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号召有关;(2)在研究时段内,“单因子”得分总体呈倒U型分布,尤其是2009~2010年,因子得分比较高,2011年和2012年的得分出现回落。“单因子”得分的不稳定表明江苏水资源情况并不稳定,对企业污水达标排放的监督还需加强,对污水处理的基础设施需要更多的投入;(3)2007~20012年,因子综合得分逐年提高,这是由于江苏省政府加强了对环境保护的监察力度,企业利用新设备、新技术和新的管理方式来提高资源利用率。

三、总结

第9篇:工业废气的定义范文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给人类社会带来了许多的较为严重的环境问题。本文在探讨了科学技术在人与自然中的主要作用的基础,对科学技术进步给环境带来的正、面影响进行了进一步分析。进而制定出一个解决全球性环境问题的方法――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科学技术;人类发展;可持续发展观

一、科学技术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中的变化

科学技术在对人们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以及逐渐从受动关系走向能动关系的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科学技术是由自然向社会、社会对自然的超越、改造和协调过程的中介和桥梁。纵观技术的发展历史,在三个不同的时间段里表现出不同的意识形态,起到不同的作用。

工业革命之前的技术是个性化技术,从技术仅仅只是对自然物进行简单变形,使人类可以通过简单的工具获得食物。到农业社会后,技术仍是单一的技术,并不是一支独立力量存在于人与自然的相互作用中。而工业革命之后的技术是社会化技术,经历了工业革命,技术的物化形式由手工工具转变为了机器工具。由于利用了电并发明了内燃机,动力工业被彻底改革。人类在获得了更多的空闲时间,不用在从事部分繁重的体力劳动,人类也逐渐起到了统治地位。到如今乃是全球化技术,经历五次技术革命,不仅开阔了我们的视野,同样也带来了丰富的物质、文化生活。

二、当代全球环境问题

在当今全球面临着许许多多的环境问题,如:全球气候变暖、臭氧层破坏、生物多样性锐减、土地荒漠化、酸雨污染等。此文中就说说全球气候变暖,全球气候变暖,指的是在一阶段时间内,地球的大气和海洋的温度的上升现象,是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同时造成的,但主要是指人为原因造成的温度上的升高。火山活动、太阳的活动和自然的变率等都造成了全球变暖。而人口剧增、大气环境污染、海洋生态环境恶化、土地遭到严重破坏等是造成全球变暖的主要原因。近100多年,全球平均温度经历了冷热交替的反复两次的趋势。最新的数据显示,2014年全球气温创下了历史上的新高。全球的平均为14.6摄氏度,比20世界的气温高出了0.69摄氏度。根据世界上许多的科学家的预测,未来五十多年人类会进入一个变暖的生活。由于人类的行为活动,21世界温室气体和硫化物气溶胶的浓度增加得很快,使未来100年全球、东亚地区和我国气温迅速上升,全球平均地表温度将上升1.4到5.8摄氏度。到2050年,我国平均气温将上升2.2摄氏度。全球人口不断增加,每个人的自身都会排出大量的二氧化碳这是造成“温室效应”的原因之一,这会影响地球表面的气温的不断变化,还有人们未意识到而生活中燃煤排放的烟尘和废气,汽车、火车、飞机等废气的排放造成的大气的破坏才是造成全球变暖的主要因素。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人类面对如此恶劣的环境,不得不重视给我们带来的严重危害。无论是身体上的危害还是对国家的经济发展都是警醒。

三、可持续发展是全世界共同的发展战略

1、抛弃传统发展观,树立科学发展观

可持续发展最有影响的定义是,1987年,联合国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的报告《我们共同的未来》中的定义:“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而又不损害后来人满足他们需求的能力。”可持续发展,是从环境与自然的角度提出的有关人类长期的发展战略模式,应该建立在生态平衡发展、社会公平公正、人民自身发展决策的基础之上的。它强调的是环境与经济的协调发展,追求的是人与自然和谐,核心思想在于,经济的健康可持续发展中。它的目标是不仅满足人类的各种需求,务必使人尽其才,物尽其用,地尽其利,而且还要关注各种经济活动的生态合理性,保护生态资源不对后代人的生存和发展构成威胁。可持续发展是指导人类走进新的繁荣、新的文明的重要指南。

2、恢复对自然的敬畏,树立全球忧患意识

黑格尔说:“自然对人无论施展和动用怎样的力量……寒冷、凶猛的野兽、火、水,人总会找到对付这些力量的手段,利用自然界来对付自然界本身。”[黑格尔,哲学史讲演录(第四卷)[M]北京,商务印书馆,1978.4]专家们指出,地球正在被过度索取,我们必须规范人与自然之间关系、人与人之间关系。我们要有忧患意识,要懂得居安思危,也要有在面对生态危机和环境困境时的淡定。发展高新技术,同时,我们应该明白,对自然应该要精心的保护、合理的开发和永续的利用。发展生态技术,彻底改变一种观念,认为自然是一种可以任意盘剥和利用的对象,没有自然界作为人类社会发展的一种基础和生命支持系统的错误观念,使技术生态化。物欲贪婪和对抗思维是人心的两大毒瘤,而和谐包容与节俭惜物,才是可持续发展的途径之一。专家们强调,必须坚持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基本政策,将生态文明建设理念融入到各项工作与实践中,从自身做起,从细微做起,给予子孙后代创造出一个天蓝、地绿、水净的地球家园。

3、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基本途径

(1)将生态环境保护纳入总决策,转变旧模式

(2)改善社会环境观念,提高全民消费意识

(3)大力发展生态技术,实现循环经济发展

(4)加强有关环境保护的法律和政策

(5)建立可持续发展的新社会

结语

随着科技的发展,人类在运用科学技术来改善生活现状的同时,也同样给我们的生存的环境带来了严重的破坏。但人们确信的是,人们已经认识到环境和生态的破坏,可以凭借着人类的聪明才智去找到解决科学技术造成环境问题的方法。从本质上改善生存环境问题,我们在去践行“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发展道路上不断努力着。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人类会合理利用科学技术来去创造一个更加美好的未来。(作者单位:沈阳师范大学学院)

参考文献:

[1] 曲格平,环境保护知识读本,红旗出版社,第一版,1999.1.1

[2] 黑格尔,哲学史讲演录(第四卷)[M]北京,商务印书馆,1978.4

[3] 陈鸿清。生存的忧患――人类的本能和误区[M],北京,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2000.157

[4] 恩格斯,自然辩证法,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61、

[5] 王豪,生态・环境知识读本――生态恶化与环境的治理[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1999.35-27

[6] 金丽,简论科学技术进步与环境问题,天津科技,200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