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电子媒体的优缺点范文

电子媒体的优缺点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电子媒体的优缺点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电子媒体的优缺点

第1篇:电子媒体的优缺点范文

摘 要: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及教育改革对幼儿园保教质量提出更高的要求。幼儿园通过参与课题研究有助于推进教师专业化成长。但幼儿园教师参与课题研究存在诸多问题,因此其缺乏参与课题研究的积极性。鉴于此,结合实际经验分析幼儿园教师参与课题研究的问题,并给出针对性的解决措施。

关键词:幼儿园教师;课题研究;优化措施

幼教事业的快速发展,急需广大幼教工作者将实践经验提升到理论高度,进而更好地指导实践工作,因此幼儿园课题研究逐渐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幼儿园课题研究发展离不开高水平的科研团队,课题研究中积极吸纳幼师,除了可以提高教育科研规范与质量外,还有助于促进幼师专业化水平和管理质量的提高,提高学前教育质量。

一、幼师参与课题研究面临的问题

1.幼师参与积极性不足

课题研究过程中可以发现大部分教师缺乏积极性。影响教师研究积极性的因素有以下几点:

首先,福利待遇低于个人期待,部分地区幼儿园民转公,这对原民办幼儿园教师来说是个机会,因此大部分都选择留任。这些人都希望待遇有所提高,然而大部分学历低、未评职称的教工资并没有如期望般升高,因此产生消极情绪,工作干劲不足;其次,大部分幼师缺乏完善的个人规划,没有足够的钻研精神。比如教研活动中极少发言、不愿意外出培训等。

2.缺乏课题研究的经验

首先,缺少课题申报经验,部分教师确定课题时盲目,仅凭个人经验或个人兴趣,造成课题未能立项或没有达到预期目标;其次,缺少实施经验,缺乏搞教研与研究课题的作风,直接脱离实际情况。没有仔细观察幼儿,对部分幼儿研究不深;最后,缺乏总结经验,研究课题过程中教师要收集资料、整理分析,目前幼师普遍缺少理论研究与总结研究成果的经验。

二、解决幼师参与课题研究问题的措施

对于幼儿园教师参与课题研究中存在的问题,笔者结合实际工作经验给出具体应对措施,从激发教师积极性、加强管理人员培训及外聘专家指导培训展开论述。

1.激发教师的积极性

幼儿园课题研究任务具有很强的专业性,需要教师不断深入研究课题。应该高度重视课题研究工作,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尊重教师个体差异,推行“赏识”机制,肯定认真研究、扎实教研的教师,表扬与奖励专业提升、专业性强的教师;制定科研激励机制,激发教师开展课题研究的热情,将外在压力转为内在动力,发挥教师主观能动性;将教师月绩效、期末绩效考评及评选文明办和课题研究联系起来,激发教师参与课题研究的积极性;了解教师课题研究情况,提醒并督促教师按照计划完成工作,收集、归纳研究中需要用到的资料。不定期检查教师课题研究进展情况,及时纠正发现的问题,确保顺利推进教研工作。

2.加强管理人员培训

教研组管理人员作为带领教师开展课题研究的关键人员,其专业性直接影响到课题研究的质量与教师参与研究的积极性。大部分管理教学的人员具备丰富的教学管理经验,工作态度端正,但缺乏课题研究的经验,需要通过实践培养与提升。依据幼儿园管理人员的专业发展及课题研究中表现出的问题,开展专业培训,提高管理人员科研管理工作的条理性与积极性,编制开题报告书、申报书、结题报告书等,支持教师课题研究工作。

3.外聘专家指导培训

外聘专家培训教师课题研究能力,推动幼儿园课题研究工作健康有序发展。比如,笔者所在幼儿园邀请专家团队,每月一次现场指导、专家讲座及不定期的网络指导,通过三种方式的有效结合,指导教师开展课题研究工作;专家型园长与评审专家莅临指导,开展评估大会与专题讲座,因此得到教师的普遍欢迎,推动高水平幼儿园建设。此外,鼓励教师自主申报研究课题,保证这些课题贴近教学生活与幼儿成长。

教师申报研究课题后,第一就是思考选题是否来自教师研究内在需求,教师是否有能力完成研究;第二,追问教师个体是否真正对此课题有研究兴趣,对自身是否有正确认识,了解自身优缺点;第三,前两点后,鼓励教师从满足现实需求与长远发展需求选题与修订。比如有教师申报“借助电子媒体培养幼儿绘本阅读能力”,评议时我们发现电子媒体虽然可以优化教学效果,但对幼儿眼睛有着隐形伤害,考虑课题研究本身就是为师生成长服务,因此我们予以否定。

综上所述,“科研兴园”的基本途径就是提高幼儿教师科研能力,这点可以通过让幼师参与课题研究来实现。因此,实际课题研究中,依据幼师所在幼儿园的基本情况,开展有效的实践探索,提供发展平台,促进幼师的专业化成长。本文中笔者详细分析幼儿园教师参与课题研究现状,并结合实际给出解决措施,促进幼教事业快速、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晴,郭曼曼.幼儿园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当代学前教育,2016(4):11.

第2篇:电子媒体的优缺点范文

[关键词]图书馆 电子图书 大学生 认知度 使用率 满意度

[分类号]G255.75

中国图书商报社和读吧网于2010年4月联合的《第四次中国电子图书发展趋势报告》中称,截至2009年底,我国电子图书总量为97万种,2008年新增电子图书16万种,同比增长19.75%,表明中国电子图书步入平稳发展阶段。2009年,我国电子图书读者为10100万人,首次破亿,同比增长27.8%。该报告调查结果显示:近4年大学本科学历及18―24岁年龄段电子图书读者比例呈下降趋势。国内学者调查显示多数高校图书馆电子资源利用率较低,只有少数重点大学图书馆电子文献的利用情况比较乐观。2007年南昌工学院超星电子图书的点击率为281次/日,方正电子图书的点击率仅为17次/日。尚慧等进行网上调查发现只有23%的学生经常使用图书馆的电子图书资源(2009)。电子图书是图书馆电子文献的重要组成部分,电子图书的利用率低,不仅造成电子图书资源的严重浪费,也会成为制约电子图书发展的严重障碍。

目前,有关电子资源利用方面的调查研究局限在利用率高低的表层,调查不全面,也不深入,尤其是缺少读者对电子文献质量方面满意度的调查。为此,笔者于2010年4月从全校本科四个年级12007名学生中选取学号尾数为5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发放问卷1200份,收回有效问卷1156张,回收率为96.3%。调查问题的设计简单明快,一题一问,包括大学生对电子图书的认知度、使用率及满意度3个大项15个小项目的调查内容。本次调查旨在掌握目前大学生对图书馆中电子图书的使用情况,探索提高大学生获取电子文献信息能力的有效途径,提高图书馆电子图书资源的利用率,为拓宽电子图书的发展空间提供参考。

1 调查结果及分析

本校图书馆现有超星、书生、方正教参、圣典、九羽和方正电子图书6个品牌,数量共计57.5万种。

1.1 大学生对电子图书的认知度

本文所指的认知度是大学生对本校图书馆中电子图书的认识、知晓的程度,包括认知的广度和深度两个方面。调查“你是否知道图书馆里有电子图书?”采用两点量表(知道和不知道),知道的学生占56.1%,不知道的学生占43.9%。对电子图书优缺点的调查采用半封闭类型问答,有39.1%的学生认为电子图书的优点是不用纸张,60.9%的学生认为便于查找,而其他优点没有学生提出;有54.0%的学生认为电子图书的缺点是需要阅读工具、不方便阅读,43.9%的学生认为需要费用且损害视力,2.1%的学生认为查找和筛选有困难。在有选择的情况下,有85.8%的学生选择购买纸质图书,只有14.2%的学生愿意购买电子图书。由此可知,本校学生对电子图书的认知度较低。究其原因,一是不了解电子图书具有声像多媒体功能、发行出版周期短、价廉环保、海量存储及携带方便等诸多优点;二是对电子图书制作、存储、显示技术所具有的不足有抵触情绪,导致学生对电子图书的喜爱程度低;三是多数学生没有意识到如今是传统图书与电子图书二元共存格局,而且电子图书发展势头正旺,放弃电子图书就会丢掉一半或更多的信息资源。

1.2 大学生对电子图书的使用率

1.2.1 电子图书的年阅读率被调查学生中91.9%有阅读电子图书的经历,但阅读过本校图书馆里电子图书的学生人数很少,仅220人,占19.0%,绝大多数学生(占81.0%)没有阅读过图书馆中的电子图书。电子图书以点击次数作为阅读次数进行统计,各品牌电子图书从购入到2010年4月22日的阅读情况如表1所示。

馆内电子图书平均年点击率只有1.92%,远远低于纸质图书15.33%的年借阅率(本校图书馆现有纸质图书150万册,借阅率的统计是从2009年1月1日开始,至2009年12月13日截止)。这说明图书馆电子图书资源存在严重的浪费现象,应该引起重视。

1.2.2 阅读方式调查结果显示72.0%的学生选择在线阅读,17%的学生选择下载阅读,11%的学生选用其他阅读方式。这说明大部分学生并没有掌握电子图书的阅读技巧,没有考虑到在线阅读会受到网络效果及计算机设备运行等的影响,而且续读需要再次搜索点击。

1.3 大学生对电子图书的满意度

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对国内现有电子图书的质量满意率不高,选择非常满意的学生只有16.6%,基本满意的是23.5%,不满意的是59.9%。学生不满意的原因排在前三位的依次为:①网上查找不方便,受网速影响;②必须借助阅读设备,阅读格式太多,不能快速阅读;③一些电子图书有质量问题。目前,大学生拥有Pc机和笔记本电脑的比例不高,只占学生总数的30%左右,而专用手持阅读器又比较贵,大多数学生使用手机阅读。此外,经常有学生反映电子图书存在质量问题。笔者抽查某品牌力学方面电子图书59册。发现有6.8%的图书内容与封面不相符,抽查另一品牌机械方面电子图书21册,发现有15.7%的图书存在插图短缺现象。

2 提高电子图书的利用率,拓展电子图书的发展空间

提高电子图书利用率是充分利用图书馆资源的重要方面,也是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新途径。针对本校学生对图书馆电子图书认知度较低、阅读率很低、满意度不高的实际情况,图书馆、电子图书商和管理层应合力做好改进工作。大学生是电子图书使用的主要群体,提高大学生电子图书的利用率,是扩大电子图书发展空间是重要方面。

2.1 图书馆方面

2.1.1 以读书活动促宣传,以检索课程为先导信息时代,文献信息种类繁多,检索工具复杂,检索途径多样。图书馆必须通过大力宣传和辅导,尽可能让全体学生了解馆藏电子图书内容、数量和最新资讯,为学生及时获取更加丰富的图书信息提供帮助。利用世界读书日、每月读书节、每周讲座课等开展各种阅读宣传和图书知识竞赛活动,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养成学生的阅读习惯,提高学生对电子图书的认知度。文献信息检索是获取知识的捷径,也是终身学习的基础。由于大学生信息检索知识严重缺乏,图书馆要重视《文献信息检索》课程的开设,将该课程设置为各专业必修课,使学生尽早掌握文献检索方法,让学生了解国内外电子图书服务平台的图书分类和检索功能,使电子图书查找简单易行。

2.1.2 转变信息服务观念,拓展参考咨询服务方式高校图书馆是教育育人、服务育人的重要机构。加强图书馆员的能力培训和素质养成,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是加强信息服务的重要手段。参考咨询服务工

作在网络技术和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环境下变得更加重要。参考咨询方式的多样性和参考咨询工具的多功能,使咨询服务更加便捷和人性化。本馆在保留传统的参考咨询服务台和电话咨询方式的同时,增加了虚拟咨询服务项目,实现了网上实时与非实时咨询。针对学生主动寻求咨询服务的意识不强、积极性不高的现状,参考咨询人员应加强调查研究,寻找解决良策。如借助即时通讯工具定期信息公告,发送资讯短信,促进学生参与咨询服务活动;与重点大学开展联合咨询和文献传递服务,邀请校内外学科专家进行专家咨询服务等。

2.1.3 改进图书检索系统,加强设备硬件管理和维护

本校图书馆纸质图书检索和电子图书检索是分台操作,不便于读者查找。图书馆拟将电子图书检索与纸质图书检索整合在同一平台,实现同步检索。这样,学生在检索时一次查全纸质图书和电子图书,会有助于提高电子图书的使用率。

在保证PC机数量的同时,加强管理和维护是提高电子资源利用率的关键。要指导学生严格遵守计算机操作规程和数据库使用规则,及时排除故障,确保硬件运行正常。

2.2 电子图书商

2.2.1 宣讲电子图书优势,让大学生喜爱电子图书电子图书具有功能、载体和传播三大优势,电子图书商应加强对学生的宣讲,使学生充分认识电子图书的优势,让学生真正喜欢电子图书。

传统的纸质图书呈现给读者的只是文字、符号和图片,属于静态信息。电子图书的呈现形式是多样化的,既有静态信息,也有动态信息。电子图书能发音,满足读者听书的需要;也可以播放,读者视觉和听觉同时接收信息,使读者的阅读兴趣浓厚,不会产生困意。电子图书的检索功能可以快速准确地帮助查找,其超链接功能还可以给自学读者当老师,拥有一款电子图书便可畅游知识海洋。

数字化信息的出现,是一场信息革命,为人类文明翻开了新的一页。电子图书以电子技术存储、显示、传播文字、图片、音频和视频等信息,存储载体是磁盘、光盘、u盘等。这种磁光电存储载体具有简易复制、携带轻便、海量存储等优点,是纸质图书无法比及的。

电子图书的传播免去了印刷、装订、运输程序,节约大量人力物力,通过点击键盘就可以轻松获取图书资料。电子图书出版和传播周期短,修改容易,交易便捷,而且无库存风险。

2.2.2 改善阅读条件,拓展阅读途径

人们已经习惯于传统图书阅读方式和翻书页的感觉,而电子图书必须在计算机或便携式阅读器上阅读。借助计算机终端阅读有很多不便,没有电脑的学生必需到图书馆去阅读。由于专用阅读器比较昂贵,学生使用的主要阅读工具是手机和MP3,这些电子媒体视屏窄小,阅读效率低,长时间阅读还会影响视力,制约了电子图书的普及。学生们期待类似于纸质书页大小和厚度的电子图书伴随他们的学习生活。毋庸置疑,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一定会出现物美价廉、使用舒适的电子图书阅读设备,电子图书会成为大学生乐于接受的学习工具。

2.2.3 提高电子图书质量,促进电子图书出版业的发展

图书质量是电子图书发展的生命力。目前,国家对电子图书质量的管理和评价虽然没有统一规范,但电子图书商应给予重视和自律。从表1可知,方正和书生公司的电子图书点击率比较高,很受学生欢迎,主要原因是其图书年代比较新,图书质量比较好。其他公司的电子图书点击率较低,其原因是学生反映图书质量有问题。另外,由于九羽图书是扫描页面,不能复制粘贴,所以点击率特别低。目前,国内电子图书出版商还较少,出版数量不大,还有很大的上升空间。只要抓住机遇,把握质量,一定会促进图书市场有序发展。

2.3 管理层

据《第四次中国电子图书发展趋势报告》的统计:2009年我国电子图书交易册数5370万册,实现销售收入3.27亿元,同比分别增长8.48%和39.89%;但近4年高学历读者群(专科以上学历者)电子图书阅读率均呈下降趋势,如表2所示。

由此说明鉴赏能力比较强的读者对电子图书的认同度下降,这与电子图书的技术难题和质量问题不无关系。管理层应尽快出台相关政策和规范,扭转阅读格式混乱、技术标准不统一、市场交易不规范现状;监督电子图书商提高电子图书的制作水平,降低电子图书编校差错率,确保电子图书质量合格,早日实现电子图书出版的科学化和标准化管理。

第3篇:电子媒体的优缺点范文

一、现场指导型农村实用人才培养模式

现场指导型模式是指在农村田间地头对农牧民进行讲解、示范、操作和解答等活动的培养样式。

优点:一是通过现场讲解、示范、操作,使农牧民边学边看边做,直观、清晰地掌握所学技术;二是现场教学看得见、摸得着,农牧民学得快、印象深、掌握熟。并且可以因人施教、单独施教。

缺点:一是培训内容主要为某种具体的技术,内容单一,理论性不强;二是后继培训的开展对培训效果影响很大,容易造成农民对培训人员的依赖。案例:互助县农广校开办“台子 村高效蔬菜生产班”培养农村实用人才。海东地区乐都县高庙镇是 反季节蔬菜生产示范区,农民对高效蔬菜生产有迫切的要求,互助县县农广校在高庙镇六个村庄,筛选出文化较高、技能较强的130人开办了高效蔬菜生产教学班,进行为期二年的中专业余学习。 为了增加教学的针对性,增强吸引力,教学班聘请的老师都是当地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农业技术员,老师按设施蔬菜生产的周期跟踪指导,每周授课一次。农民将平常生产中遇到的问题搜集起来,或记在纸上,或摘下病枝,等到面授的时候,带上一大堆问题向老师请教,共性问题统一解答,个性的问题到大棚里进行现场示范指导。这种现场示范指导方式,取得了显著的效果,当地群众表现出前所未有的热情,每到授课时间,老师被农民团团围住,出东家棚进西家棚,为农民解决每一个生产技术问题。2001年至今,近千人掌握了高效蔬菜生产技术,成为蔬菜生产行 家能手,成为科技致富带头人。以高庙镇为中心,周围村已发展起日光温室5000余个,成为青海省最大的反季节蔬菜生产基地。

二、典型示范型农村实用人才培养模式

典型示范型模式是指政府、高校或者企业通过兴办农业科技示范园和示范场,树立区域农业科技发展的典型,构建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平台,形成农业科技培训基地,引导广大农民自觉地进行科技学习的培养模式。

优点:一是解决了农业科技成 果推广“断档”问题,农牧民通过直观的物化技术和丰厚的利益引导,加快了吸纳新技术成果的过程;二是解除农民怕担风险的后顾之忧, 通过典型示范园区,让农牧民眼见为实,亲身体会,从而自觉自愿接受培训;三是典型示范培训对于推广新品种、新技术,实现科技成果转化十分有效。

缺点:一是由于缺乏统一规划,加上受人才、资金、创新能力等因素的制约,导致典型示范区普遍存在结构不合理,难以发挥农业 资源区域优势;二是该模式存在着 科技含量较低、经济效益较差、发 展后劲缺乏等问题,导致示范带动 力不够,科技辐射力不强。 案例:互助县威远镇高科技农业示范园区培养农村实用人才高科技农业示范园区是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区。他们大力推广市场前景好、效益较高的瓜菜花卉等经济作物,开展科技培训,发展订单农业,增加了农牧民收入,青海大学农业科研所重点开始开发新产品,标志着互助县高新科技园区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取得新的进展,制约我省农业科技进步的难题有望得到破解。

青海省互助县高新科技园区社会和经济效益:

发展绿色果蔬花卉,提高农民产加销能力。互助县威远镇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先后承担了国家农业综合开发产业化经营项目和高新科技示范项目,形成"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超市"的经济利益联合体。公司先后建成了威远镇绿 色蔬菜基地和绿色蔬菜基地,有20个果菜品种通过国家绿色认证,被列为青海省绿色农产品著名商标。公司以订单形式与农户签订达标蔬菜收购合同,与农户建立了比较稳固的利益联结关系,将产品分级包装,年加工销售“互助牌” 礼品果蔬10万箱、80万公斤的能力, 增加了蔬菜的附加值。科技示范园区的不断发展,提高了农民的种植水平,增加了菜农收入。同时引导 农民参与蔬菜市场流通,培育了大 批的经纪人。

上连科研部门,下连农户,做好科技服务。示范园区上连青海省省农科院蔬菜研究所、青海省省农科院小麦研究所、山东寿光市金丰种业有限公司等科研部门,聘请有丰 富理论和实践经验的专家;下连农户,提供科技咨询,做好科技服务,年接待参观学习农民近千人次。在示范基地内引进农业实用新技术、新成果,试种、试验,开展 农民培训,培养农村实用人才。还不定期举行种植技术观摩会,邀请乡镇农业干部、村组干部、种田能手等参加。通过各种培训推广观摩 活动,新品种得以推广应用。 目前,该示范园区示范面积1万 亩,精品园区面积1200亩。通过该园区辐射带动面积10万亩,有15000 户农民受到带动,增长了科技知识,提高了结构调整意识,农民收入有了不同程度的增长。

三、项目推动型农村实用人才培养模式

项目推动型培养模式是以某一农业科技项目为载体,采用现场指导、课堂教学、广播电视、参观考察等多样化的培训途径和方法进行 项目培训的培养模式。

优点:一是目标明确,针对性强。培训的组织者、培训者与受培训者,都是围绕项目实施的内容进行培 训,目标都很明确,具有很强的针对 性;二是易组织,好开展。在组织领导、教育培训、示范推广等一系列工作过程中,让农民增收致富的项目得 到切实有效的落实。

缺点:对所选项目要求较高。

一是项目推广的技术要求切实可行、节本增效,不仅具有科学性、先进性,而且要简便易行;

二是要求有可供项目开发的生产基地和其 它必备的自然资源条件;三是要求 技术与项目结合后所形成的项目产 品必须产生显著的经济效益。案例:西宁市科技人户培养 “核心农户”。 民和县农业部科技人户项目的实施县,示范作物和种植模式以玉米高产栽培为主,通过项目的实施, 提高了科技示范户的种植水平,加快了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速度。

选拔科技示范户在10个乡镇100个村选拔出有文化、爱科技、 生产经验丰富、群众基础良好的 1000户农户作为科技示范户,以辐射带动周围广大农户搞好科技兴农,提高科学种田水平,增加农民收入。

召开技术指导员培训会。为了提高技术指导员业务技术水平,项目领导组办公室邀请科技人户示范工程首席专家进行技术培训,使各参训人员明确工作方向、任务、方法、四个主导品种、八项主推技术及具体实施步骤,为搞好农业科 技入户工作打下良好的思想基础。

入户指导培训各乡镇的技术指导员在专家组的指导下,对各自所指导的20户科技示范户分别进 行政策宣传和集中培训。50名技术 指导员对各自示范户的集中培训都在5次以上,进村入户指导在15次以上,技术指导员都与示范户建立了经常性的联系,每户都备有技术指导服务卡,示范户遇到生产中的问题,一个电话就可解决。技术指导员也都通过电话、信函、资料、手机短信等形式,及时解决示范户生 产中的实际问题,并把海东地区农业和科技局精心印制的玉米栽培技术挂图和技术明白纸以及《农业科技人户读 本》和《科技示范户手册》送到示范户家中,从而使示范户提高了思想认识,掌握了关键技术措施。

四、能人培育型农村实用人才培养模式

能人培育型培养模式是指通过系列化培训与服务,在农村中培养一批科技、经济和管理能人,再通过这些能人影响和带动一方百姓共同富裕的培养模式。

优点:一是培养目标明确。为广大农村培养懂技术、会经营、善管理、通市场,勇于献身农村经济建设与发展的高素质新型农民;二是通过对农民进行系统教育,能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有利于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

缺点:一是覆盖面小。青海省目前通过各种途径开展的能人培育占农民人数不到10%;二是费用高。在高校学习的经费,需要政府、高校、 企业以及其他社会力量给予解决。案例:大通县实施“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培养农村能人。为了加快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 设步伐,大通县委县政府依托大通县农广校实施“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 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领导重视,部门密切配合。大通县委县政府把“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作为一件大事来抓,召开专门的动员会议,部署落实,下乡到基层进行宣传,并要求财政、民政、农业等部门密切配合,确保招生任务的完成。

结合实际,开设对口专业。果、桃、牧是大通县农业发展的支柱产业,大通县农广校首先开设了果蔬生产专业;针对学员中有相当一部分是村干部,叉开设了农村行政管理专业,帮助学员进一步掌握农村政策法规和行政管理方面 的知识;根据学员的家庭实际情况,增设了畜牧兽医专业,使学员学有所用,用有所获。

落实资金,配置教学资源。在县财政十分紧张的情况下,从转移支付资金中解决学员的全部学费,解除了农民学员的后顾之忧。另外,大通县农广校投入30万元,建成了多媒体教室、电脑室、教师和学员休息室,配套了教室所需设备,为农民学员的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坚持办学原则,确保教学质量。坚持特色办专业的原则,根据产业发展需要,针对农民学员的特点, 突出教学的针对性;坚持适应性原则,突出实践性教学,按照4:6的比例安排理论与实践教学;坚持开放性原则,交叉进行课堂教学与实习基地 实训,网上教学、学员自学和巡回面 授,确保了教学任务圆满完成。

加强管理,强化服务意识。结合农民学员的实际,制定了切实可行的服务办法和规章制度;建立健全学员党支部、班委会、学习小组,充分发挥学员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作用;建立定期沟通制度和 学员在校表现通报制度,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在大通县实施5年来,共培养大学生500名,这些“留得住、用得上”的农村技术和管理人才,日益成为农业科技致富带头人、新农村建设的排头兵。

五、媒体传播型农村实用人才培养模式

媒休传播型培养模式是指通过 传统的电子媒体(广播、电视、音像) 和印刷媒体(报纸、杂志) ,以及现代 的网络媒体(局域网、因特网、卫星 网)等技术手段对农民进行现代农业 科学技术知识培训的培养模式。

优点:一是媒体传播速度快,信息容量大,内容形象直观、易懂易学;二是克服了时间和地域的限制,实现了培训资源大范围的共享;三是覆盖面广,受益入数多,且接受培训所需的费用相对低廉,学习时间可自由选择。

缺点:一是对广播电视网络、计算机网络要求较高,需要政府部门下 大力气投资建设;二是对培训队伍的 整体素质要求高,要求培训队伍的知 识专业化、管理科学化;三是培训效果明显依赖于教学软件的有效性,这就要求教学软件在选题、制片等方面 必须符合当地实际,满足农民需求, 突出针对性和实用性。

案例:长治市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培养农村实用人才。西宁市在农村党员现代远程教育工作中注重科学发展,成为创新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工作的切人点和广 大农民学习现代农业科技和实用技 术的窗口。

整合资源,共建共享。在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平台搭建过程中,西宁市探索村校共建、村企联建、多校合建等多种建站模式。经过两年的建设,市、县两级播控平台己安装完毕并投入使用,铺设光缆100多公里,建设终端站 点1800多个,覆盖了全市100%的乡镇和70%的行政村。

第4篇:电子媒体的优缺点范文

1.建筑施工信息化管理的特点

建筑施工信息化管理的主要特点是利用信息设备替代传统的手工方式进行作业处理,高度信息化的系统具有许多传统手工操作无法比拟的优势,突出表现在信息收集自动化、信息交换网络化、信息检索工具化、信息利用科学化等方面。信息化的发展,通过增加可利用信息的数量提高信息利用的质量,促进信息资源在施工生产中转变为现实生产力,对于施工行业的发展具有加速器与倍增器的作用。而且由于施工信息种类多、数量大,采用电子媒体可用较低的价格与极小的空间保存大量的信息,使得工程的施工成本大大降低。施工过程中信息交换总是客观存在的,在这方面,基于网络的信息技术使工程施工的各协作部门间的高效信息传递成为可能,可提供工期、质量和成本分析,排定下一阶段生产计划,还可以及时汇总成本,找出节支或浪费发生的主要环节,大大提高工作效率和经济效益。

2.建筑施工信息化管理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建筑施工具有生产周期长、资源使用多、空间流动性高等特点,对建筑施工过程涉及到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进行有效的计划、组织和控制是建筑施工项目管理的主要内容,它们之间存在相互依赖、相互制约。而且大量的信息交流也依赖于人与人之间的手工传递,信息的检索更是依靠对纸质文档资料的翻阅和查看。也就是说,在传统的建筑施工管理中,信息从它的产生到利用,整个过程都在以一种较为原始的方式运作,这明显地降低了施工企业的可持续发展的能力。现代工程建设项目规模的不断扩大对施工技术质量的要求不断提高,各部门之间需要交流的信息量不断加大,交流的难度也越来越大,这些都导致了建筑施工管理的复杂程度和难度越来越突出。建筑施工的信息化管理正是基于信息技术对管理过程中需要处理的所有信息进行高效地采集、传递和适时共享,为项目决策提供可靠的依据。建筑施工的信息化管理还可以使监督检查等控制及信息反馈变得更为及时有效,使工程的计划经验变得更为先进合理,使建筑施工管理活动流程的组织更加科学化,有效提高了施工管理的自动化水平。建筑施工的全部信息以系统化结构化的方式存储起来,便于施工后的分析和数据复用。因此,对建筑施工实行信息化管理,可以有效地利用有限的资源,用尽可能少的费用、尽可能快的速度来保证优良的工程质量,获取项目最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3.建筑施工信息化管理存在的问题及解决之道

由于在初始阶段,建筑施工信息化管理的经济效益往往不仅不能直接显现,并且需要一定数量的资金投入,特别是在现阶段,传统管理模式还有效的情况下,有的企业将信息化管理视作一项单纯技术工作,应用深度不够,只停留在肤浅的日常工作文件数字化处理的层面上,没有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所能提供的集成优势进行信息交流,忽略了信息技术互动性带来的管理效应。从总体上看,由于缺乏整体观念和系统规划,实施中只是关注某一项具体业务或者局部管理功能,注重单元技术和眼前利益,所用的软件之间缺乏集成和沟通,信息的一致性无法保证,造成数据失真。而且信息不能及时共享,管理层看到的永远是业务流程中不完整的部分,使得远程管理和决策支持成为空谈。要成功的完成建筑施工信息化建设,需要一个漫长的时间过程。在建设的初始阶段,信息化的经济效益往往不仅不能直接显现,并且需要一定数量的资金投入和各业务部门的配合。而这些投入和配合往往是信息化建设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对此,企业的领导层要有清醒的认识,要有坚定的信念,要能够统一思想,要能够持续不断的给予支持,要带头使用信息系统。建筑施工企业要真正想通过信息化来提升管理水平,提高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在进行系统实施时必须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包括企业的规模、管理模式等多方面因素。信息化规划应该采用自顶向下的策略,从规划企业经营与投资等战略决策的信息系统开始,向下发展到各个专业职能管理子系统,发展基层生产管理子系统,并使所有子系统服务于战略决策的需要,最终形成上下融会贯通的企业管理信息化系统。

4.BIM在建筑施工管理中的应用

一组来自美国的统计数字显示,37%的材料浪费是来自于建筑行业;38%的碳排放来自建筑行业;2%的业主对设计师的图纸精准程度表示怀疑;30%的项目缺乏计划和预算评估;9项目中10%的成本耗费在建设期间因沟通不畅而造成的返工上面。我国正处在城市化和大规模基础建设的历史阶段,在建筑行业不可避免地存在着同样的问题。当前大家都在探求借助建筑行业信息化来解决上述问题,建筑信息模型(BIM)在此得到了应用,其技术核心是一个由计算机三维模型所形成的数据库,不仅包含了建筑师的设计信息,而且可以容纳从设计到建成使用,甚至是使用周期终结的全过程信息,并且各种信息始终是建立在一个三维模型数据库中。建筑信息模型(BIM)可以持续即时地提供项目设计范围、进度以及成本信息。建筑信息模型(BIM)能够实现三维设计,能够在综合数字环境中保持信息不断更新并可提供访问,使建筑师、工程师、施工人员以及业主可以清楚全面地了解项目。这些信息在建筑设计、施工和管理的过程中能够加快决策进度、提高决策质量,从而使质量提高,收益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