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中学生写作指导范文

中学生写作指导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中学生写作指导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中学生写作指导

第1篇:中学生写作指导范文

关键词:中学英语;课堂教学;模仿写作;方法运用

中图分类号:G633.41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4)13-0127-01

发展听、说、读、写的英语课程标准的语言技能要求,其中英语写作是英语学习中的一项综合技能训练也是英语考试重要组成部分。在农村中学英语教学中不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深切地感到英语写作是难度最大的一项。因此,在实际的英语教学中有必要对英语写作要求进行研究,在了解中学生写作现状后对英语课堂的写作教学进行探讨。

1.英语写作的要求

在英语课程标准中,写作教学在英语教学中占相当重要的位置,英语课程标准把写作纳入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任务之一,高中基础教育阶段要求写作从入学到毕业达到从六到九个不同级别。

六级、(1)能用恰当的格式写便条和简单的信函;(2)能简单地描述人物或事件,并简单地表达自己意见;(3)能用恰当的语言书写问候卡;(4)能给朋友、笔友写信,交流信息和情感;(5)能对所写内容进行修改。

七级、(1)能用文字及图表提供信息并进行简单描述;(2)能写出常见体裁的应用文,如信函和事物通知等;(3)能描述人物或事件,并进行简单的评论;(4)能填写有关个人情况的表格,如申请表等;(5)能以小组形式根据课文改编短剧。

八级、(1)能根据所读文章进行转述或写摘要;(2)能根据用文字及图表提供的信息写短文或报告;(3)能写出连贯且结构完整的短文,叙述事情或表达观点和态度;(4)能在写作中做到文体规范、语句通顺。

九级、(1)能用英文写摘要、报告、通知、公务信函等;(2)能比较详细和生动地用英语描述情景、态度或感情;(3)能阐述自己的观点、评述他人的观点,文体恰当、用词准确;(4)能在写作中恰当地处理引用的资料及他人的原话;(5)能填写各种表格、写个人简历和申请书,用语基本正确、得当;(6)能作非专业性的笔头翻译;(7)在以上写作过程中做到文字通顺,格式正确。

2.农村中学生的英语写作现状

农村中学的教学环境差,学校没有足够的教学设备,学生没有很好的学习英语的条件,造成了绝大部分学生在小学、中学英语基础知识已经学得不好,有些学生在小学时就对英语没兴趣,连最简单最基本的单词都不懂,甚至有些贫困地区在小学由于师资不足没有开设英语课程。所以这些学生到了高中,英语写作是就成了他们的一大难题,学生普遍缺乏英语写作兴趣,写作能力不高,常有学生写出I very like English 这类的句子。在写作时,学生充满畏难情绪,胡乱写些英语单词或不着边际的句子充当字数或者习惯于用汉语的思维考虑文章,再用英语进行翻译,碰到没有相对应的英语词汇时则一筹莫展,甚至放弃了英语写作。

英语课程标准指出,"英语教学要做到听、说、读、写训练内容和形式尽可能地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贴近真实的交际行为,贴近有目的的综合运用英语的活动"。但事实上,由于上述等原因,农村中学尤其是贫困地区的高中英语教学中却忽视写作这一环节的有效训练。很多教师在英语教学中顾此失彼,疲于赶进度,往往顾及帮助学生读单词,理解句子和课文,训练听力等却已无暇顾及写作这一费时费力的教学活动,对学生缺乏相应的写作指导,直到临近高考才重视起来。而写作训练又常常存在着一些弊端,如写作的内容脱离生活实际,缺少任务的真实性;学生缺乏写作动机和自我观点的表达,更由于缺乏有效的写作训练,学生的英语写作水平难以提高。

3.在教学中如何进行英语模仿写作教学

其实,英语写作和汉语作文的写作在许多方面是相通的。古人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又有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之说。回顾汉语的写作学习过程, 学生都是经过了几年的听、说、读和掌握了一定的语言知识之后从模仿写作入手,不断训练,最终从机械模仿一步步达到熟练运用语言,从而完成写作任务的。同样的,英语写作也可以从模仿入手。模仿是人类认知过程必不可少的环节,是人类获得一种生存技能的基本手段。实际上,人类从开始有意识起,就对自己周围的事物进行观察和模仿, 任何人在学习事物中都无法避免对身边事物进行模仿,包括语言学习在内,在语言模仿过程中人们逐渐明白语言的力量并因正确使用语言达到自己的要求,可见模仿在语言习得中的重要作用。

模仿是一种有意的接受性学习,也是作文起步的台阶。教师进行模仿教学首先要提供可以模仿的范文,因为范文可以直观地告诉学生如何运用语言文字来反映客观事物,表现内心感受,领悟到许多写作方法,写作技巧。英语教材涉及的题材广泛,体裁更是多种多样,多样化的循序渐进的内容为学生学习写作,教师教英语写作提供了大量可模仿的写作素材。因此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可引导学生采用课本中的文章作为范文,要善于抓住模仿的转化功能,教会学生进行模仿借鉴,并在模仿借鉴中由易到难,由简到繁,循序渐进,培养学生正确运用语言的能力,逐步提高写作能力。

模仿范文:模仿范文最简单的方法便是改写范文。即保持主要情节不变,仅对文章的某些方面进行改写,如文章的人物、环境或一路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等。英语写作教学中进行改写训练方法很多,如人称的改变、同义词或反义词换用、单复数的改变、各种时态的转换、主动语态和被动语态的转换、句式的转换,直接引语和间接引语的转换、简单句和复合句的转换等。

以人教版高一第一册第六单元感谢信的写作训练为例。教师可结合课文所给的感谢信的范文,指出写感谢信的格式和技巧等方面的内容。让学生了解写感谢信首先要感谢对方为自己所做的事及其此事对自己的影响,然后简单叙述自己的近况再询问对方的情况,最后再一次以感谢和祝福为结尾。之后学生可在范文的启发引导下模仿写作,逐渐消化吸收英语表达法,运用其英语表达法表情达意,布局谋篇的方法,将范文改装成自己的的作文。

4.结尾

茅盾说:"模仿是创造的第一步,模仿又是学习的最初形式。"英语写作需要从模仿写作开始,但模仿写作也仅是写作训练中一个起始阶段,其最终目的还是创造性的写作。只有经历了模仿写作这一过程,吸取范文在构思立意、遣词造句等方面的长处之后才会有创造性的写作。

参考文献:

[1]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3

[2]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解读》江苏教育出版社 陈琳、程晓堂2004

[3] 《英语学习策略》吉林大学出版社 赵义泉、武英杰等2003.12

第2篇:中学生写作指导范文

关键词:英语写作;培养兴趣;分阶段教学;有效评价

英语写作在高考中占有很大的分量,也最能体现学生英语学习的综合水平和整体素质。对于学困生,他们在学习英语时本就缺乏信心,他们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不断地遭遇失败,不断地对自己的能力提出质疑,从而令他们常常抱怨“我不行”。而老师们对学困生写作的指导也有种“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无奈:学困生的英语基础知识的积累有限、词汇量不多、句子的结构掌握得不好也不会运用,而英语写作是学习英语的高层次要求。在此前提下的教师对学困生作文的批改也是左右为难、无从下笔。因此,往往忽视对学困生写作能力的培养,以至于有的学困生要么草草几句敷衍了事,要么直接放弃不写,这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他们英语的整体成绩。如果能让学困生的写作水平得到一定的提高,将会对他们的整体成绩的提高发挥重要的作用。

那么,如何才能改变这种局面,教师在写作教学时又应该注意哪些问题呢?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和体会,针对中学英语学困生在写作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做了如下探索:

一、充分重视,纠正教学理念

高中生在很大程度上还依赖于老师,他们还没有完全的独立思考能力。因此,教师要让学困生充分意识到写作在考试中所占的分量,以及提高写作水平的意义。教师对写作的重视也必然会带动学困生的重视。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应有意识地把写作教学融入平时的课堂上,循序渐进,使学困生真正得到全面提高。

二、培养兴趣,帮助学生克服心理障碍

学困生往往认为英语写作难,提高成绩见效慢,而且时常因缺少词汇和基本写作技能而感到困惑,所以,他们就会出现畏难情绪,产生信心不足的心态,常认为写作比登天还难,不去主动地配合教师做好写作训练,平时每碰上书面表达题,只要不是硬性规定且要检查的,绝大多数学困生都会将之束之高阁。因此,在教学写作过程中我们应注重对学困生进行心理调节,鼓励他们不断地练习,使他们不再把写作当成一种压力,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个人的聪明才智,并且更好地完成写作任务。

三、分阶段教学

英语写作能力的提高是不可能一蹴而就的,教师要有耐心。要按照句子、段落和篇章三个层次来练习,由易到难、由简到繁,循序渐进地进行教学,这样才能帮助学困生逐步提高写作技能,逐级提高英语写作水平。笔者认为,中学英语写作教学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进行:

1.基础写作

这一阶段对于英语学习者来说是至关重要的,由于中西文化的不同,汉语和英语在许多方面存在很大差异。例如,汉语强调“意”,英语则强调“形”;汉语中没有时态和数的区别,英语中则不仅有时态和数的区别,更强调语态、词性等。对于初学者来说,首先要克服的就是“汉式思维”,避免出现直接将汉语逐词得替换成英语单词的情况。因此,教师在指导写作时,必须要帮学困生打好基本功,教会学习英语的五种基本句型,不厌其烦地纠正学生的语法错误。另外,需要指出的是,由于中学生面临着高考,而在高考中书写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到考生的分数,因此,教师必须要求学困生练字,以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

2.模仿写作

在学困生有了一定的底子,不再出现什么明显的语法错误后,学困生仍要严格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写作,这时他们自由发挥写作的能力还不强。实践证明,语言的学习无论是语音,还是写作方面,在基础阶段都应该通过模仿获得。其实,我们在学习母语的过程中实际上也是在运用这一方式。因此,在指导学困生英语写作时,教师同样也可以提倡学困生模仿以英语为本族语的人所写的东西。例如,可以按不同体裁和主题整理一些范文,评析它们如何组织写作,如何运用词语和句子,归纳出不同体裁的文章的写作模式,从中学习一些写作技巧,从而达到在相似文体的写作中运用的目的。这一点与我们汉语中“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有着共通之处。所以,这一阶段还要求学困生多背一些经典句型和范文,为以后的厚积薄发打好基础。

另外,学困生在写作前,教师还可以给学困生提供一些单词和短语,手把手地引导他们连词成句,接着再加入一些适当的连接词,连句成篇。尽管这样一来他们写出来的文章大同小异,但在这一过程中,学困生的思维得到了启发和锻炼,对写作也更有信心,这才是我们的目的。

3.自主写作

经过前两个阶段的训练,学困生已经基本上可以独立进行写作。因此,在这一阶段,教师可按需要给出话题,让他们进行自由写作,学困生甚至可以自主挑选喜欢的话题。一方面,教师可以鼓励学困生用英语记日记、写信等,这样他们可以充分表达自己的思想。教师也可定一个统一的题目(如My Dream等)让学困生写。需要说明的是,文章在精不在多,教师可以完全放手,不去要求学生写多少字,这样可以避免学困生把这个当成负担而去应付。另一方面,最好要求学困生有一个专门的写作本,定期上交,请教师批改,这样写过后,他们可对照检查自己前面的写作,感受自己努力付出而取得进步的喜悦。

四、有效评价,重视写后反馈

1.突出重点

反馈在写作教学中是极其重要的。教师在对学生的作文进行评价时,既要了解文章的整体布局和逻辑性,又要照顾到单独句子中的细节。要突出重点,不必指出学困生所有的问题,有选择地将其常犯的或者最近正在强调的语法错误挑出,否则,会让学困生觉得自己的问题太多,对自己的写作能力产生怀疑,以至于失去信心。

2.注意语气,多用鼓励性语言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在批改作文时用疑问句要比用祈使句的效果好,这样可以反映出教师对学生的尊重,学生更乐意接受。而且,在评价过程中,教师不能只是指出学困生的错误,更要对学困生使用的好词好句给予肯定和表扬,将文章精彩之处用不同颜色的笔标出,毕竟好学生是“夸”出来的。

3.当面批改,及时反馈

分析与讲解教师在批阅过程中记录下来的、带有普遍性和典型性的错误;讨论同一内容要点的多种表达;将一些写得较好的、错误较少的习作张贴出来,或讲评时读给全班学生听,给予鼓励;公布参考答案,供学生作为学习的范文。教师对学困生的作文尽量当面批改。这样,一方面,学生印象深刻;另一方面,可以拉近师生间的距离,提高学困生写作的积极性。

总之,英语写作是一个长期复杂的训练过程。写作水平的提高依赖于学困生的积极参与,依赖于教师的有效指导,依赖于课堂教学活动的积极开展。教师要从关心学困生的写作结果转移到关心写作的生成过程和写作内容,发展学困生的思维能力和书面语言交际能力,不断探索出更有效的写作教学方法和模式。

参考文献:

[1]邵碧虹.浅探主题式英语写作教学策略[J].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2008(9).

第3篇:中学生写作指导范文

1 要加强词汇、语法、句型教学及操练

词汇量是写作的基本材料之一。得心应手地遣词造句,对于表达文章的思想内容和风格特点具有重要的作用。词汇量不足或掌握得不好,肯定会给写作带来困难。因而,在进行词汇教学时,教师不仅要教给学生足够的词汇量,还要讲清楚每个词的意义、使用条件、用法及搭配关系,进行典型同义词、近义词比较,点出构词法等。在通过例句说明的同时,让学生模仿造句,使学生真正掌握其用法及语义特点。学生只有在较好地掌握了充足词汇量的基础上,写作时才能做到随心所欲地选择适合文章主体和风格的词、意义确切的词、表达清晰和生动的词、形象具体的词,以及符合英语惯用法的词,以达到较好的表达效果。

2 通过缩写和改写课文,培养学生的英语概括能力

缩写课文会激励学生去认真钻研课文内容,有助于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提高学生归纳总结和进行简要表达的能力。缩写课文允许改动原意,不允许删去主要内容。缩写课文一般应该用自己的话来写,不能只停留在拼凑原文的词句上,也不要逐句、逐段照原文去改写。这些均通过示例让学生明白和掌握,并在实践中让他们仔细加以体会。改写课文可以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语言表达能力,熟练掌握英语表达方法,促使学生去钻研、去思考,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学生把学过的知识运用到实际中去,这对于提高英语水平大有裨益。

3 阅读优秀范文,加强练词造句训练

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在阅读方面下的功夫越深,驾驭语言的能力也就越强。所以要写好英语先要读好英语,在语言学习方面狠下苦功。另外,教科书要读透,教科书中的文章都是一些很好的范文,文笔流畅,语言规范,精彩的一些课文段落要背诵。要充分利用好课文这个“宝”。新教材课文体裁广泛,内容涉及面广,每个单元均安排了写作练习。每篇写作的体裁和题材与本单元的话题密切相关,难易程度适中,适合学生做改写、缩写及仿效作业等练习。以课文为范文,进行书面表达实践,既训练了学生的写作,又巩固了课文内容。例如,在The sounds of the world 一单元时可指导学生比较Traditional Chinese music and Modern Chinese music 。在English around the world这一单元时,又可要求学生写The Differences between American English and British English。再就是要进行大量课外阅读,并记住一些好文章的篇章结构,还要加强遣词造句的训练,词句对作文而言相当于造房的材料,无好材料就造不出好房子。平时在学习阅读时要注意收集积累,把好的词语、短语、句型做好笔记。平时在练习中出现的错误也要做好记录,再对照正确句子,使地道的英语句子顺手拈来。

4 让学生掌握各种体裁文章格式及写作技能

要让学生掌握各种体裁文章格式及写作技能,尤其是考试常用文体。如书信、日记、通知、记叙文、留言条等,在写作时就知道该怎样动手,如何写了。可以先看一本介绍英语写作入门的书,对英语写作有一个初步的概念,如怎么写议论文,如何提出论据,如何展开,如何确定中心句;又如,英语书信的格式,如何根据不同身份写不同结束语等,然后根据不同的体裁进行写作练习。如记叙文这是最普遍、最基本的一种文体。写作中应遵循以下几点:①交待要素,即人、时、地、事。②按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叙述完整、具体。③要重点突出,目的明确。记叙文所记的都是过去发生的事,原则上通常用过去时态写。而日记 (Diary)则是把自己当天生活中经历的有意义的事以及见闻或感受记录下来的书面形式。文体自由,通常用第一人称写。又如,通知和便条(Notice , Note),一般至少有口头通知、书面通知两种形式,至少包括三项内容:时间,地点,活动内容。便条一般有留言条和请假条。特点是:格式简单,开门见山,三言两语。例如:Attention, please. I have something to tell you……。为了做好体裁、话题等方面的准备,我们平时应当寻找适当材料进行作文专项训练,并定期进行归纳整理和分类巩固,使学生循序渐进掌握作文写作技巧。并且实际写作时要认真分析材料所提供的背景,落实已知信息与所求信息,注重灵活应对开放式写法。

第4篇:中学生写作指导范文

关键词:电脑制作;作品;教师辅导;机制;策略;项目

近年来参加“全国中小学电脑制作活动”(以下简称“活动”)是信息技术教师的常规任务,通过活动可以增强学生各方面的综合素质,“活动”的推广不仅为中小学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注入了活力,而且有力地促进了各地信息技术教学,对于培养中小学生计算机应用实践能力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因此,从学校、家长及信息技术教师要多鼓励学生参加,积极辅导学生,让更多的学生都能挖掘出他们身上的闪光点。那么,如何才能辅导好学生,让他们在比赛中能赛出自己的实力与水平呢?

一、建立选拔参赛学生的机制

全国中小学电脑制作大赛是信息技术学科的重要比赛,要求参赛选手不仅要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和相应的应用软件,还应具备较强的创新能力、美术欣赏能力、绘画能力和动手操作的能力。选拔好学生非常关键。每年我校先进行“海选”,只要学生有兴趣都可以先来报名和学习,按照每年“活动”的具体要求,首先对来报名的学生进行全体培训,把每一个项目都讲到,经过一段时间的培训,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辅导老师的建议选择相应的项目,比赛是一种选拔优秀人才的过程,多数人参与却只有少数人才能获奖。教师要能够发现有一定的基础又对电脑制作感兴趣的学生,有一定美术专业能力,有相关软件(vb,vc,java,sql server,oracle等等)操作能力以及有创新能力的学生,从中选出三分之二的学生进入第二轮竞赛辅导。选拔参赛的学生人数不在于多,而是要精。

二、建立教师辅导学生的策略

1.提高教师的辅导效率

一是学习方式以学生自学为主,教师辅导为辅。也就是说,强调学生自己看书,多做创作,在创作作品的过程中,熟练掌握各种技巧,有利于尽快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二是教师辅导的主要目的是帮助学生解答疑问,一旦学生选定项目后,教师一定要跟进学生,帮助学生排除一些软件操作上的问题,指导他们不仅仅要看书上的实例制作过程,还要让学生在掌握书上介绍的例子制作的基础上设计自己的作品,要多看一些视频教程,学生之间也要加强沟通与和作。

2.辅导教师组成不能单一

综合能力在电脑作品制作的过程中充分地体现出来,比如在美术知识方面,网页设计、电脑动画、电子报刊,都需要在构图、色彩、造型等方面给学生以指导,而信息技术教师在这方面能力的有所不足。所以,指导教师除了信息技术教师外,还应有美术、语文等学科教师的参加。美术教师可根据学生的作品特点进行美工、色彩、网页框架、动画元素等方面的指导,语文教师可对电子报刊的内容、篇章结构、基调等方面给予指导,信息技术教师可对学生的作品进行整体把握,从技术这个层面要全面跟进,包括作品的每一个超级链接,每一个按钮,每一个音频、视频,程序设计每一个功能的实现等都要进行检查和验收,按照“活动”对每个项目的要求从严把关,做到每个作品的宽进严出的要求。

3.加强对优秀作品的理解

时刻关注“活动”的指南和变化,每年“活动”都有明确的说明:“活动”人员范围、“活动”项目、参赛“评选项目”的作品分类、要求及评比指标。教师和学生都必须认真学习,领悟其中包含的比赛信息。根据近几年来的“活动”指南的要求,不难看出:

(1)作品主题内容丰富、密切联系生活的作品突出,如《水乡一角》的作者生活在江南水乡,面对春天到了、树叶发芽、花开田野的水乡美景而产生出用电脑画笔工具描绘可爱家乡的激情,生动、自然、流畅,显露出作者的想象力、表现力和运用电脑的能力。

(2)关心社会发展的作品增多,如《我们的社区》表现的是作者对身居社区的亲切感受。面对近几年来社区生活飞一般的发展——以前人们居住的平房,现在人们居住的是楼房,以前人民是用人撑船、脚踏车作为交通工具,而现在已被私家小车代替,医疗卫生、体育健身已经全面完善,人们对村里的大小事情可以通过村务公开栏了解,政务公开化……通过俯视、散点透视,通过不同人物和周围环境来反映人民的体育、娱乐、医疗以及政务公开的情景,具有风俗画的亲切气息。

(3)思维创新的作品崭露头角,如《拉来云朵润小苗》表现出孩子朴实、真挚的情感。看到电视上报道,不少地方干旱,担心收成不好,就希望飞到天上拉来云朵,让小苗能够喝上水。构思大胆、想象力丰富,把孩子想到的、希望的、意识与潜意识中的思绪有机交融在一起,生动、深刻、大胆、创新,具有耐人寻味的意境。

三、指导学生作品的创作,要紧抓项目的共性及特性

从“活动”指南中可以看到,所有作品都有共同的特点,更有其自身独有的特色。

1.把握导向性,突出作品的教育性特征

所创作作品的主题要积极、健康、鲜明,能够引导中小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科学观,促进中小学生良好思想品德和科学精神、态度与方法的形成。

2.把握实践性,突出作品的主体性特征

随着课程改革和信息技术教育的深入发展,电脑作品的设计与制作,已迅速地由以收集、整合资源为主,向利用资源学习并形成自己的观点方向发展。

3.把握创新性,突出作品的创造性特征

中小学生电脑作品的创新性,是通过选题与内容的创意,表现手法和技术应用的创新来实现的。

4.把握艺术性突出作品的鉴赏性特征

封面、首页和片头的画面要生动、有趣,富于吸引力;首页、片头及整个作品的音乐要有震撼力和感染力;造型、画面设计要形象、生动,色彩要和谐;尽可能使用丰富的音响、效果声和画面动态语言,增强艺术表现力和感染力;整体布局要合理、美观,风格要统一。

5.把握技术性,突出作品的项目性特征

动画:利用运动的画面语言展示主题,包括电脑动画的类型、构成电脑动画的元素、调动动画元素表现动画主题等。网页:资源共享;交互性,包括把握网页的基本要素进行设计、把握网页的基本特点进行设计。电子报刊:报刊要素+数字技术,包括把握电子报刊的特点,如体现特定的主题内容、内容深刻具有教育性、制作精美具有艺术性等;报刊的基本要素,如与主题相关的内容及相关标识:主办单位、出版单位、印刷单位、主编、责编和编辑、刊号等。

参考文献:

[1]陈莉,付涛,冯策.全国中小学电脑制作活动综述[J].中国电化教育,2005(5).

[2]简洪涛.评委视角:全国中小学电脑制作活动的辅导策略[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09(9).

第5篇:中学生写作指导范文

关键词:课堂教学;写作素材;作文训练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03-357-01

改变目前学生单元训练中作文“无话可说”的境况,关键是要在语文课堂中激发起学生的联想和想象,丰富学生的表象积累,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也就是写作素材的积累。教师指导单元作文训练的关键不是篇章结构的提醒讲解,而是结合单元课文内容,帮助学生回忆过往生活,帮助学生整理生活中和作文相关的表象,品味生活中的真情,再指导学生按单元作文训练要求展开合理的联想和创作想象,完成单元作文训练。

怎样在阅读教学中丰富学生的写作素材,丰富语言意象?怎样组织、指导学生用课文中的意象素材,展开回忆、联想和想象,完成单元作文,提高自己的作文水平?

一、在课文教学、阅读教学中丰富学生的写作素材,丰富语言意象,应在教学的各环节中注意以下几点:

1、在课前预习题或尝试练习题的设计要能调动与课文相关的旧有表象

学生旧有的情感经历,旧有的生活经验,旧有的表象是学生理解课文的基础,教师只有充分调动学生的已有情感经验,才能很好地激发起阅读兴趣,很好地理解课文中的语言形象。例如,在教七年级下《童年的朋友》时,我设计了三道这样的尝试预习题:(1)、阅读课文,给不会读的字注音。(2)、用二三十个字,写出成长历程中最让你感到温暖的话语。(3)、写出外婆或母亲最明显的眼、鼻、嘴、发、肤色等的特征。在实际教学中,学生对对第二题的答案有:考试失误,妈妈说:“一次失误不要紧,下次努力认真就行!”;周末跑去上网回来,爸爸说:“这次便宜你,下次打断你的腿。”;周末,妈妈去摘豆前:“你要睡就睡会,等会做一下作业就煮饭。”等等。其中的最后一种很明显是受课文中外祖母说的:“你睡吧!还早着呢,――太阳睡了一夜刚起来……”的影响、启示……无不透出学生对生活的观察,能很好地为学生理解课文中外祖母的肖像描写服务。

2、课堂研读要能紧紧地扣住富有表现力的词语,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

一堂语文阅读课的重点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调动已有的表象和意向,透过文章中的字词、语句想象、理解作品意象意境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学生抓住关键性的词语去体验作者从字面中表达的丰富、细腻的感情。如同样是在《童年的朋友》中的句子:“她微笑的时候,那黑得像……,明朗。”“愉快、坚固、雪白、年轻、明朗”几个词很准确、生动地写出外祖母的乐观和我对她的喜爱。教师要引导学生关注这类能表现作者心情和态度的词,并指导学生抓住这些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有感情地朗读就是学生根据文字叙述,调动旧有表象、意象感悟作品形象,想象新形象的过程。能够动情地朗读,说明学生已把作品形象内化为一种自己的语言意象。

3、课堂小结要引导学生补充,完善自己的语言形象

多数语文老师的课堂小结往往只针对课文,而没能帮助、引导学生用课文中的方法丰富、完善自己的语言形象,丰富自己的情感体验,没能很好地完成迁移训练,实在可惜。如能在课堂小结时帮助并引导学生对自己关注的意象加以补充、完善,不仅能很好地促进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而且能使单元作文水到渠成,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如在将完成《童年的朋友》教学时,我就帮学生对课前预习中的答案做了这样的小结。

用课文中的描写方法第二题的答案可以修改成:考试失误,妈妈叹了口气,又严肃地说:“一次失误不要紧,下次努力认真就行!”;周末跑去上网回来,爸爸放下高举的手瞪着眼说:“这次便宜你,下次打断你的腿。”说完又坐下来,闷起水烟筒……。

这样的修改,这样的小结,能让学生体会到那份复杂、矛盾而又诚挚的亲情,增加,丰富他们的情感体验,又可激发他们的创作热情。

二、作文前的意象概括提示,是丰富学生作文素材,提高学生作文水平的关键,也是激发积累意象热情的关键

在几年的作文训练中,我往往会在作文前和学生一起分析概括和作文题相关的语言意象,然后再要求学生拓展、补充、写作,多数学生都觉得作文有内容可写,不再为无米之炊而发愁,起得了较好的效果。

在教七年级上,第四单元多彩四季时,我以《故乡之冬》为题,和学生一起整理滇中腹地、彝家山寨的冬季语言意象,引导学生习作。

初冬之意象:油菜:刚刚露出了点头……

麦苗:长出寸把长的嫩叶,染绿了麦田……

豆苗:挑着一两片嫩叶,在阳光下点头……

玉米杆:依然还有几棵坚守着岗位,上面跳着几只土话眉……

柿子树:挂着一个个黄灿灿的柿子……

小河:水小了些,但更轻更亮了……

山坡:有的一枯黄,有的却还有绿意,青松、嗑松树、桉树却越发青黑……

村庄:暖和的阳关照在村寨中,房前的树上、屋檐下的晾干上挂满了黄灿灿的玉米……

冬天的早晨 (习作)早晨起来,远远望去,东方一片金黄,太阳刚刚从山头探出头来。渐渐地,红火的太阳像大圆球似地挂在空中,发出柔和的光来。群山被晨雾笼罩着,朦朦胧胧、神神秘秘的。

路边一排排桉树、梧桐系上了过冬的草绳,光秃秃的树枝在风中摇曳,好像在感谢人们给它穿上“棉衣”,而河边的柏树,竹子却不怕冷,巍然挺立,就像一名穿着绿色军装的战士守卫着田野的庄稼。小河清澈见底,河中的小鱼和鹅卵石也看得清清楚楚,河面闪着金光,好像一面大镜子,倒映着河边的美丽景色,河水缓缓地流淌着,像一条银色的绸带伸向远方。

第6篇:中学生写作指导范文

一、中学生网络写作现状

(一)网络写作使中学生写作形式多样化

当代社会是信息化的社会,互联网作为一种信息交流的手段,越来越广泛地改变人们的行为方式、价值观和审美观。网络写作是网络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信息化时代人们重要的写作方式之一。特别是处在青春期的中学生群体,他们特有的叛逆心理、敏感情绪让他们钟情于网络写作这种方式来宣泄青春活力、交流思想感情。据笔者调查发现,中学生网络写作有以下几种形式:

1.网页论坛。笔者调查发现,当下中学生经常在中华诗词论坛、红袖论坛等文W网络平台注册账号,发表原创作品和点评。越来越多的中学生以发帖、灌水作为抒感的方式,并且他们的文章越来越多地被网民认可。

2.“博客”“微博”。自“博客”成为新兴的多媒体平台,许多人都喜欢在博客上发表见解、抒感。在此基础上产生的“微博”以其更便捷的特点成为用户增长最快的互联网应用模式。如今的中学生基本上人手一部可上网的手机,这就方便了他们随时使用手机登陆微博,诉说自己内心的想法。

3.QQ空间。中学生几乎都有自己的QQ。他们在空间日志上记录生活的点滴,抒写他们眼中的世界;在“说说”上更新每天的心情,他们在属于自己的世界表达对生活、学习的看法。

(二)大量网络语言进入中学生网络写作

网络语言对学生的影响越来越大,这种影响不仅存在于学生的网上交流中,还存在于实际语文教学中。在语文教学中,除了纸媒等传统规范的语言外,学生似乎更善于使用网络语言。比如,在日常交流或作文训练中,网络语言层出不穷。而在语文学科考试中,学生对网络语言的运用更是难住了阅卷老师。

网络语言富有创造性、简约性,但一些粗俗、随意的表达让正处在汲取知识阶段的中学生无所适从。如果不及时引导学生进行甄别,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将造成不良影响。

(三)中学生网络写作并没真正进入课堂

网络写作这种方式尽管很受中学生喜欢,但很难登大雅之堂,规范的中高考作文仍占据课堂教学的主流。以致很大一部分学生手头要准备两本“日记”,一本是课堂作文,可以让老师批阅和父母检查的,另外一本是网络作文,属于自己的“私密空间”,里面记录了自己真实的感想,而这样的语言又是中高考作文所排斥的,进入中学课堂还需要一段磨合的时间。

二、中学生网络写作现状的应对策略

(一)把握中学生网络写作动态

1.创建班级论坛或教师个人网站

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引导学生进行网络作文的分析、研讨和交流,以促进学生间网络写作的相互借鉴和合作。比如近来被一些中学语文教师称作是作文教学的“强劲引擎”的网上“论坛”,学生只要用注册一个帐号,就可以在论坛上讨论、交流,并上传自己的作品,在互相评价的过程中取长补短。

2.鼓励中学生建立个人博客发表作品

目前,很多中学生已建立了自己的博客,教师为提高语文教学效率,也应该与时俱进,建立自己的博客,鼓励并引导学生在老师的博客上发表作品,进行交流。课余时间还可以引导学生利用博客记录并整理自己所学的知识,鼓励他们与老师交流见解,反馈思想;学生之间还可以建立自己的博客圈,及时分享、交流各自的学习生活情况等。这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筛选综合网上信息的能力,还有助于提高学生与他人交流合作的能力。

3.引导中学生形成正确使用网络的写作行为

网络能够为学生带来丰富的写作素材,但良莠不齐,大量的负能量信息也可能进入学生的视野,挑战网络环境下作文教学的底线,引导学生树立正确应用网络信息的观念刻不容缓。因此,新形势下的作文教学,不仅要求学生具备正确的作文观念,养成原创作文的良好习惯,而且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标准观、价值观,不断提升个人的鉴别力和判断力。

(二)引导中学生正确、规范使用网络语言

语文教师不仅要了解、熟悉网络语言,同时要指导学生理性认识网络语言,既要认识到网络语言的鲜活、生动、形象,也要认识到网络语言的局限和缺陷,因势利导,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水平。

1.加强对网络语言现象的研究

在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师要充分关注具有强大生命力的网络新词。要加大对网络语言的研究力度,对网络语言现象进行深入研究,摸索规律,建立现代网络用语规范标准。这样,不仅能消除代沟,融洽师生关系,自己还能从中学到新知识,与时俱进进行作文教学。

2.加强督促中学生使用规范的语言文字

通过引导,加强督促,中学生可以在传统表达方式的基础上以理性的态度使用网络语言。在具体使用范围上,网络语言主要被用于口语、日记和网络环境上,因而教师对此不必过于恐慌。但是,过度的求新、求异的想法,对错别字和语病的边缘化,不规范、不严谨的语言表述,思维断裂的词汇等内容,必须要引起语文教师的高度重视。

(三)借鉴网络写作教学的优势,让学生乐于写作

1.指导学生及时写作,评价作文趁热打铁

作文讲评要抓战机、抢速度。在网络环境下,教师能及时、快捷指导学生写作,在只属于教师与学生的网络空间里,师生能进行更亲近的指导、更透彻的评论、更迅捷的修改。

2.探索作文评价模式,同学互改彰显主动

(1)师生互动,同批同改

每次作文上交后,教师要在第一时间进行整体批阅,进而分类,选出各类代表性作文。然后将标杆卷的原件及修改件引发给学生,引导学生通过比较了解教师修改的意图,领悟修改的方法,然后针对自己作文存在的问题进行修改。

(2)选择典型,同堂而论

选出优秀作品,让作者介绍自己的构思过程、选材立意方法,其他同学根据作者介绍提出的修改建议,学生发表个人见解,达到“批改者”与“习作者”同堂而论、碰撞灵感火花的目的,形成活跃的课堂氛围。

(3)小组合作,互动批改

第7篇:中学生写作指导范文

关键词:中学语文教学 课外阅读 写作能力 结合

中图分类号:G63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882(2012)10-111-01

一、中学语文教学中课外阅读的现状与重新定位

教育部在2001年制定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规定,初中生(7—9年级)应“学会制订自己的阅读计划,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这表明,传统的以语文能力为核心的教学目标已经慢慢转向以语文素养为核心的教学目标。在强调提高语文素养的中学语文教学中,课外阅读的地位也越来越重要。因此,我们应该把强化课外阅读作为中学语文课程改革的重要目标。

但是,在目前的中学语文教学中,课外阅读并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有很多。首先,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学生把越来越多的时间花在应付考试上,这使得用在课外阅读上的时间日益减少。其次,由于应试教育的压力,中学生渐渐对课外阅读失去了兴趣。学生不再喜欢阅读,尤其是与考试看似没有关系的课外阅读。再次,老师往往只强调学生对教科书的重视。常常要求学生掌握对教科书课文的理解,而很少注重课外阅读。最后,由于课外书籍的多种多样,挑选甄别有价值、对自己成长成才有益的课外书籍对于中学生来说颇为不易,所以不少学生家长对中学生课外阅读持一种消极的态度。

因此,如何改变中学语文教学中课外阅读的尴尬现状成为了中学语文教师不可回避的一个问题。我根据自己多年来从事中学语文教学的实践提出了想法,那就是将课外阅读和写作结合在一起,以课外阅读促进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以写作为目的指导课外阅读。我认为对于课外阅读的这一重新定位能够较好地解决目前中学生课外阅读缺乏的问题。

二、以写作为指导和目标,促进课外阅读

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倾吐能否合于法度,显然与吸收有密切的联系。”可见阅读与写作是密不可分的。读书多、阅读能力强的人,写作能力往往很强。相反,读书少的人则很难写出好文章。因此,我提倡以写作作为指导和目标来促进课外阅读。

(一)扩大课外阅读,重视语言的积累

语言积累是一个较为缓慢的过程,如果仅仅依靠课堂教学就远远不够。所以中学生必须广泛阅读才能逐渐提高语言素养。教育部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了各个学段的课外阅读量,它的目的之一就是让学生做到丰富语言的积累。

(二)区分精读与泛读,重视精读经典

正如上面所提到的,中学生可选择的课外书籍非常多,对于所有课外书籍都进行精读是不可能的,也是没有必要的。因此,区分精读与泛读,重视精读经典十分重要。在这一方面,教师应该发挥应有的引导作用。

对于泛读的课外书籍,应指导学生将重点放在语言的积累、视野的开阔、情操的陶冶等方面。另外,在泛读课外书籍中也应该培养学生快速阅读的能力。在快读阅读中搜索有用信息在现代社会中是一个相当重要的能力。对于精读的课外书籍,教师必须做好挑选甄别的工作。教师应推荐学生阅读一些适宜的经典书籍。依我的教学经验,适宜精读的书籍应当以散文为主,精读散文有几个好处:一是篇幅较短,不用花费大量时间;二是散文的写作线索较为明显,适宜中学生理解和分析;三是散文接近中学生写作的文体,利于学生吸收模仿。总之,课外阅读应区分精读与泛读。

三、以课外阅读为基础进行写作

语言学家吕叔湘先生曾说:“课外阅读是提高学生语文水平的重要途径,课外阅读抓得好,对学生写作帮助很大,文章写得好的同学恐怕多半得力于课外阅读。”如果说把阅读看做是信息的输入的话,那么写作就是信息的输出。信息的输出在很大程度上依靠先前的信息输入。由此可见,以课外阅读为基础进行写作是可行的。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我认为以课外阅读为基础进行写作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

(一)锤炼语言文字,注重语词与文采

语言文字是写作的基础,恰当地使用语言文字是写作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但语言文字的正确使用并不是通过有关语法教学就可以完全实现的,而是需要学生通过大量的课外阅读,在语言的使用中掌握用法。语言的生命在于运用,只有理解了语言在运用中的含义,才能明晰其用法。文章好不好的一个重要体现是看文章是否有文采,文采依靠的是积累。

通过课外阅读,尤其是大量地泛读,学生可以积累大量的辞藻和词语搭配,也可以对语句的表达方式有更深刻的认识。具体来说,语言文字的运用包括两个方面:首先,使用怎样的词语;其次,怎样将这些词语以何种方式组织出来。前者涉及用词,后者指向成句。大量的泛读可以使学生在这两个方面有潜移默化的提升。

(二)精构篇章框架,展现文章脉络

相对于上面的语言要求来说,这里涉及的是写作更高层次的要求。好的文章不仅仅在于遣词与造句,更核心的在于文章要表达的思想和思想表达的线索与层次。在写作中,这就体现在怎样设计篇章结构的问题上。所谓写作之前要“胸有成竹”就是强调在写作具体材料之前要有对文章篇章框架的设计和规划。

掌握这种篇章规划能力对于中学生来说是非常难的,依据我的教学经验,中学生写作中最缺乏的就是这种能力。对于这个问题,我认为应该通过课外阅读的精读来解决。之所以推荐学生课外阅读中要精读名家散文,就是想让学生通过对名家散文的认真分析与研读来逐渐领悟文章篇章结构的框架方法与技巧。在精读了一些名家散文后,学生模仿其行文方式多加练习,便可以大大提高这方面的写作能力。

因此,面对中学语文教学中课外阅读不被重视的尴尬现状,我们可以将课外阅读与写作能力的提高相结合,以写作为指导和目标促进课外阅读,以课外阅读为基础提高写作能力。

参考文献:

第8篇:中学生写作指导范文

【关键词】写作兴趣;作文教学;初中生;刍议

前 言

众所周知,培养初中生的写作兴趣,不仅是语文教育教学的重点,而且还是教学生学会写作的关键。调查显示,部分初中生的作文习作,不仅存在语法毛病,存有语言逻辑混乱现象,甚至连最基本的字符数都凑不够。为此有专家建议,从最基本的开始,从培养初中生的写作兴趣开始,然后逐步提高初中生的写作能力。可是,写作兴趣如何培养?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始。

一、设法让学生对你这个语文教师感兴趣

初中生明显的心理倾向之一就是具有“向师性”。教师的言谈举止、举手投足都是他们模仿的对象。但是,这种心理倾向具有不稳定性。

为此,初中生写作兴趣的培养,必须先设法让初中生喜欢你这个“人”,进而才能实现下一步的“听您的话”和“按您的要求去做”。为此,课堂内外,语文教师要放下为师者的“架子”,把握好分寸,和中学生和睦相处,建立和谐师生关系,树立好自己的现象,彰显出自己的人格魅力,让中学生“敬您”、“服您”、“爱您”,然后“亲其师、信其道”,在您的循循善诱下,平时作文中“无话可说、无事可写”的中学生,也会因为“喜欢您”而设法克服困难,作文写作兴趣就会逐步提高的。

二、设法让不喜欢语文课的学生对语文学科感兴趣

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阵地,但是目前少部分学生不是喜欢语文课,而是语文教师将语文课上成了“程式化”。对于活泼好动、天真好奇的中学生来说,成了一个接收国文母语的知识容器,只能被动地接受“灌输”,毫无快乐可言。为此,语文教师要反思课堂教学模式与方法,必须设法让不喜欢语文课的学生对语文学科感兴趣。有教育家建议,单调的课本教材知识和有限的课堂教学,束缚了“新课改”精神,局限了学生的“大语文课堂”学习,脱离了与生活实践的关联性。因而建议让学生走出教室,回归社会本原。为此,在写作教学方面要多维度指导学生明白语文学科中写作的重要性。例如外交家精彩的演讲、当代流行歌中的唯美歌词、甚至我们日常的谈话用语等,都需要相当好的语文功底为基础。好的语文功底来自日积月累,需要日常持之以恒地读、记和写。

三、设法让中学生对你的课堂教学感兴趣

基础教育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在日常工作中,要实现学生的主体地位,需设法让学生对你的作文教学感兴趣也是落实新课改精神的具体体现。为此,语文教师在课前备课时,重点之一要关注学情,“备好学生”。从课堂教学的导语、教学内容的安排、教学方法的筛择、教学过程的控制,教学方法的选用等都要结合当代中学生的心理特征和生理特点,要做到科学合理、安排有序。例如在作文教学中,可从学生感兴趣的话题为突破点,不能脱离实际,要注重实效性,要从学生最关注的“国际大事”和“身边小事”开始,从选题背景介绍到文章结尾,作文中的逻辑层次如何安排,要传达和渗透什么思想,主体如何升华等,做好引导,然后再指导初稿出来后,进一步去用好字和词语去为自己的作品“润色”。总之,设法让学生对你的课堂教学感兴趣。

四、设法让学生你的写作题目感兴趣

教学实践证明,有效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先从写够基本的字符数开始,要达到此目的,就要设法让学生对你留给他们的作文题目感兴趣。

过去,教师往往把作文题抄在黑板上,就面对全体学生作一番泛泛而谈的指导,结果部分学生还是无话可写。《中学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会多角度地观察生活,丰富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对自然、社会和人生有自己的感受和思考。“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就需要语文教师帮助学生认识生活,深入生活,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和兴趣。把压抑心情变成愉快心情,然后倾泻于纸上,使中学生把“要我写”变成“我要写”。笔者认为首先创设作文情境至关重要,因为它能使学生触景生情,解决学生感受苍白,感情贫乏,无病的毛病。俗话说“百闻不如一见”。为此,教师要千方百计引导中学生深入生活,摄取生活、表现生活,让中学生炼就一双识别美的慧眼,去获取美的感受、做人的真谛。为此,到社会生活中去采集写作素材就成了作文教学的必要环节。教师要多组织一些活动,如参观、郊游、访问、社会调查、社区劳动等;指导学生组成各种的兴趣小组,如编辑组、文学社、记者团、民风民俗搜集队等,让学生去观察大自然四季的变化,体验人们的言行举止、喜怒哀乐、生活习惯,让他们将笔触伸向家庭、学校、社会。成语、谚语、楹联、广告语,一棵小树、一个老师、一次班委改选、一部电视剧都可以成为写作的素材。教会学生用眼睛去观察生活,用双手去触摸生活,用心灵去感悟生活,用笔去记录生活。

五、设法让学生对您的评价感兴趣

语文教师要注重对中学生作文的阅读和批改,要认真地全面地分析作品优劣得失,认真找寻写作的亮点;教师的评语要恰入其分,要具有针对性和激励性。没有哪个同学不羡慕文章写得好的人,没有哪个同学不想自己的文章写得好。如果他们辛勤劳动创作出来的文章,得到的是枯燥无味或敷衍了事的评语,中学生就会觉得劳而无功,那么他们对写作的兴趣就会被教师的不经意而扼杀。二是语文教师要注重学生作文的评讲,让中学生赏读那些美文警句,并阐述其理由,让全班同学赏析。教师要对有创新、有个性的美文美句,给予充分肯定,特别是学困生的作文,哪怕只有一两句值得肯定的,一定不要放过每一次激趣的机会,否则会错失良机。三是语文教师要会欣赏学生的作文,更重要的是教会中学生怎样欣赏作文。欣赏是师生平等的交流、是师生的情感共鸣、欣赏易于沟通中学生的心灵,让中学生享受到一种尊重的快乐与取得成功后的愉悦感。

【参考文献】

[1]黄应章.试论初中生作文兴趣的培养方法[J].学周刊,2009.11

[2]谭文姿.培养初中生作文兴趣初探[J].学科教学,2006.1

第9篇:中学生写作指导范文

【关键词】中学生;作文材料;积累

一、观察积累

写作的源泉是生活,生活离不开环境。丰富多彩的自然、社会环境与千变万化的社会实践是学生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写作源泉。但客观存在的环境万物与丰富生活的种种特色,只有靠观察才能发现、掌握、与积累,才能形成写作的素材与题材。鲁迅先生说:“如要创作,第一须观察。”从作文角度来说,观察就是有意识、有目的的知觉之然或认识社会现象,从中获得写作的材料。观察的过程,便是积累材料的过程。因此,中学生要养成处处留心观察的良好习惯、观察自然界的万事万物,观察家庭生活、学校生活、社会生活。并要把观察的所得、所知、所感的各种细微特征及时记录、随时积累,才会使材料越来越丰富,写作时便能厚积薄发,得心应手的选择材料,正确立意。教师指导学生观察,要侧重丰富的指导,通过课内分析讲解、课外观察示范等,从中准确认识事物,把握事物特征,发现事物变化规律。这样积累的材料既有丰富性,又有准确性。此外,还要教会学生多角度、多侧面观察,如正面和侧面、横向和纵向、上位和下位、远视和近视、俯视和仰视等,到写作时,就能根据需要自由选择材料,并能由近到远、由今到古,通过广泛联想,把平时积累的不同时空的材料按照某种特征或写作目的组织起来,思接千载,情通万里,澎湃时间长河,激荡空间风云,使文章内容生动,立意升华。

二、阅读积累

然环境海阔天空,社会生活瞬息万变,大千世界内容丰富,人们靠直接观察所获的材料,只能是凤毛麟角,必须借助间接观察大量补充。间接观察的重要手段就是阅读。阅读包括课内外,而作为积累材料的阅读,主要指课外阅读。大量课外阅读内容广博,知识丰富,经验纷繁,自然现象和社会生活兼容,是前人观察结果的结晶,更是中学生写作中可以广泛采撷的素材。所以,课外阅读是中学生获取知识、开拓视野、承受熏陶、积累材料的重要渠道。教师要提倡鼓励和指导中学生积极开展课外阅读。首先,要从良好的习惯培养开始,主要培养自觉阅读、动笔阅读、多形式阅读的习惯。千方百计找书看,古今中外、天文地理、人文社会、哲学经济、文学艺术广阅博览并持之以恒;动笔墨指阅读过程随时动笔圈、划、点、批、摘、记,将书中有用的材料以一定形式记录下来,形成读书卡片、笔记,到写作时,便可自如运用;多形式如粗读、精读、详读、略读、泛读、速读等均需掌握,并会根据需要和读物内容决定读书方式,提高阅读效果,积累广泛而精要的材料。“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要想笔下生辉运用自如,非从阅读开始不可。

三、视听积累

社会是信息量丰富、信息传播手段现代化的社会,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飞跃发展,现代信息传播手段日益普及,广播电视等夜以继日传播丰富的信息,且比书刊杂志更形象可感,更生动活泼有魅力,是对青少年具有强烈吸引力的间接观察手段。广大青少年早已自发地而且饶有兴趣地通过广播电视积累信息,但往往凭兴趣爱好,随即收看,缺乏选择性和目的性,娱乐消遣性强。家长则多以影响学习为由加以阻止,教师则往往忽视对学生的正确引导。实际上,教师应高度重视引导学生有目的的从现代化视听渠道中积累丰富的材料,如新闻联播、环球45分钟、动物世界、各种节日晚会节目、爱国主义影片展播等,都对学生有益智、激情、开拓视野、丰富生活体验等作用,均属积累写作材料的范畴;同时要帮助学生提高自控能力,克服纯消遣趣味性收视倾向,并学会动态观察,提高观察水平和积累材料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