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大气环境特点范文

大气环境特点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大气环境特点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大气环境特点

第1篇:大气环境特点范文

【关键词】环境污染问题;环境大气监测;采样原则;布点方法;意义

环境污染问题现已成为世界各国共同关注的问题,其中大气环境污染是现代城市首要关注的环境污染问题之一。因此,加强对大气环境的监测,是现在应对大气污染,保障安全人民生活重要措施。本文首先分析了我国大气环境的现状,然后具体阐述了大气环境监测的内容,并提出了加强环境监测的对策,旨在能够对大气环境监测的研究有所帮助。

大气环境监测主要是针对大气中的污染物的监测,对其种类和浓度进行观察和分析,实时掌握各种污染物的动态变化已经它们对环境的影响。大气环境监测对象主要是分子状的污染物,如:一氧化碳、臭氧、碳氢化合物以及硫、氮氧化物等污染物,还包括飘尘、悬浮微粒等颗粒状的污染物。对这两种状态的污染物在大气环境中进行布点、采样、观察和分析等一系列质量监测工作。监测项目通常根据地区实际的区域特点,气候特点、污染源的分布情况来进行规定。其中对大气污染物中的氮氧化物、二氧化硫、一氧化碳和悬浮颗粒物加降尘的监测是国家规定的大气监测项目,另外可根据地方特点和污染源特征增加对碳氢化合物、二氧化氮、铅等污染物的监测项目。

1. 大气环境监测的具体应用

在我国,大气层中的污染物以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碳氢化合物已经浮沉为主,对大气环境的监测和质量控制,是对大气质量合理进行评价的前提条件。我国在大气环境监测的应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对影响大气环境的主要污染物在一个时间周期内进行连续的监测,通过监测结果分析污染物在大气环境中的浓度是否超出国家规定的标准范围,以此结果数据来作为基础依据,进行大气环境质量报告的编写,提供给环境管理部门进行大气质量控制;

2)对大气质量监测的结果数据为大气质量的监控和分析提供可靠性依据,以此为前提条件对大气环境质量进行进一步的研究分析,从而掌握大气质量变化状态及其发展规律,并对其发展趋势和可能造成的影响做以预测,发出预警信号;

3)对大气环境监测的数据和结构及分析报告为我国环境保护监测部门提供了较为科学准确的参考材料,以此为参考制定相关的法律制度,并有针对性的进行深入的研究,探索预防和解决环境污染影响的新方法。

2.环境大气监测中的布点采样原则

对大气监测的布点采样按照以下原则进行:

1)要根据污染程度对监测的区域进行区分设置。通常按低、中、高三个层次进行划分;

2)布点的选择要具有污染代表性,即能够代表一定范围内的大气污染程度,使此范围内的污染状态和变化规律通过此个布点突出的反映出来。在实际应用中,通常可根据污染源的集中度来选择布点,同时要对风向因素加以考虑,在下风向设计的大气环境污染采样点要多于上风向;

3)根据污染区域的工业区密度来设置采样点,对于工业区密集的地方要多设置采样点,以高污染区多设,低污染区少设为基本原则;

4)对于采样点的设置,样点周围环境开阔,不能影响空气的流通。对于其他局部的污染源和有吸附力的树木建筑等要避开,以排除外部环境对样点大气采样的影响,保证采样的准确性。同时,尽量将各样点设置一致的外部条件,这样得出的数据信息互相可以有参考性和可比性,便于对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探索其中的变化规律;

5)根据测定的目标来设置采用点的高度,结合实际情况进行调整,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3. 环境大气监测的布点方法和意义

对于大气质量监测的布点,要综合考虑污染物的种类以及要达到的监测目的来进行实际的设置,尽量做到监测网络布置的优化。

3.1 功能区布点法

功能区布点法是在不同功能区域内进行先进行踩点,根据区域的功能,对其实际环境因素进行全面的分析讨论,将此区域的功能和此地区的人类活动因素结合在一起进行综合考虑而进行布点设置的一种方法。此方法属于一种常规性的布点方法,比较适用于大气环境监测的初级阶段,可以将区域功能布局和人类活动等多方面因素对大气环境的影响表现出来,便于对大气环境污染的各个影响因素进行研究。

3.2 网格布点法

网格布点法是将监测采样点以坐标的形式进行将监测的区域进行网格化的划分,对其进行采样点的均匀布设的一种方法。对于网格的划分不仅要考虑污染的程度,还有将社会因素对环境污染的影响加以考虑,适合在污染源较多的区域采用此种方法进行布点。这种方法排除人为因素的影响,以一种直观的空间分布方式进行设置,受条件的约束较少,具有很强的随意性。

3.3 同心圆布点法

此种方法比较适合污染比较集中的区域使用。此方法确定圆心后按不同的半径进行同心圆的划分,同时按圆心画出射线,取交点为布点处。这种方法受风向影响较大,因此在使用此种方法时要充分考虑此区域的风向问题,以上风处少,下风处多为布点的基本原则。同心圆布点法对污染集中,污染浓度较大的地区有很大优势,可以防止重污染区被漏掉而影响采样的准确性。

3.4 扇形布点法

第2篇:大气环境特点范文

关键词:皖北地区; 大气环境质量; 灰色聚类; 评价

中图分类号: P185 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用于环境质量评定的方法很多, 常用的环境质量评价方法有综合指数方法、分级评分法、数理统计方法等。灰色系统理论的方法是邓聚龙教授在80 年代初提出并发展的. 它是把一般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的观点和方法延伸到社会、经济、生态等抽象系统, 结合数学方法发展的一套关于解决信息不完备系统(即所谓的灰色系统) 的理论和方法, 具有模型简单明了、概念清晰、宜于应用且结论可靠的特点。[9]本文在调查和分析皖北地区大气环境质量现状的基础上,利用灰色系统相关理论对皖北地区大气环境质量进行了综合评价,为后期治理皖北地区大气环境提供依据。

1.研究区概况

皖北地区包括安徽省淮河以北的县市以及跨淮的县市,包括安徽省的宿州、淮北、亳州、阜阳、蚌埠、淮南六市的全部行政区域以及沿淮的滁洲市所辖的凤阳县和六安市所辖的寿县。面积3914900公顷;人口2880万。

2006年,安徽省工业增加值比2005年增长了27.1%,高于同期全国平均水平,低于同期中部6省29.3% 的平均水平;与2005年相比,工业COD排放量增加了4.4%,工业SO2排放量增加了0.8%,其中,工业COD排放量增加幅度在中部6省中最高。“十二五”期间,安徽省环保系统将以改善空气质量为目标,把皖北地区的淮南、淮北、蚌埠等出现酸雨污染的地区作为重点区域,把二氧化硫、氮氧化物、颗粒物、挥发性有机物等作为重点防控污染物,把火电、钢铁、有色、石化、水泥、化工等作为重点监管行业,建立统一监测、统一监管、统一评估、统一协调的区域联防联控工作机制。

2.灰色聚类评价法原理

灰色聚类是将聚类对象对不同聚类指标所拥有的白化数,按n 个灰类进行归纳整理, 从而决定或判断聚类对象属于哪一类灰色统计方法。 聚类对象为所研究的对象, 是要进行分析的所有研究对象的集合。[2]

本研究中大气环境质量灰色聚类分析的基本步骤可分为以下五步:

(1) 确定聚类白化数dij;

记i=1,2,…,n为聚类对象;j=1,2,…,m为聚类指标;k=1,2,…,K为聚类灰数,即灰类。dij为第i个聚类对象对于第j个聚类指标的样本值,D是以dij为元素的样本矩阵。

(2) 确定灰色类的白化函数fik:参照国家规定的大气环境质量分级标准本文将大气环境质量分为三级,即有三个灰类。为使每一级别的白化函数与所有级别都存在隶属关系,对灰色聚类法中的白化函数的“降半梯形”的结构改进后可采用下列三种基本图形(见图1)[3]。

图1 白化权函数fjk

(3) 标定聚类权:采用超标加权法确定每个测点中各污染物的权重,即利用区域大气环境中污染物指标的实测浓度与其标准值区间的比值来计算,以突出各测点中主

要污染物在评价中的影响程度,计算公式为:

= /且 =1=

其中,为第k个测点中第j个污染物的归一化权重。为第j种污染物并将其取为第j种污染物各级标准的平均值。

(4) 确定聚类系数:=,表示第i个聚类对象对于第j个灰类的聚类系数,它反映了聚类样本对灰类的关联程度。构造聚类向量。

(5) 聚类评价:灰色聚类是根据聚类系数的大小来判断所属的类别。在聚类系数矩阵A的行向量中,聚类系数最大者所对应的灰类即是该评价对象所属的类别。将各个对象同属的灰类进行归类,便是灰色聚类的结果,也是评价的结果。

3.皖北地区大气环境质量评价

为了认识皖北地区主要城市大气污染现状,本文利用灰色聚类方法对宿州、淮北、亳州、阜阳、蚌埠和淮南等六个地级市的大气环境质量进行评价。

3.1聚类样本、聚类指标的确定及灰类的划分

对皖北地区六个地级市的三项污染指标的监测资料进行收集,监测数据列于表1所

示,为皖北地区各类大气污染物年平均浓度。

表1 皖北地区的大气污染物年平均浓度(mg/m3)

地区 可吸入颗粒物

(PM10) 二氧化硫

(SO2) 二氧化氮

(NO2) 空气质量达到及

好于二级的天数

淮 北 市 0.068 0.027 0.021 363

亳 州 市 0.062 0.034 0.046 365

宿 州 市 0.091 0.038 0.033 338

蚌 埠 市 0.092 0.02 0.022 332

阜 阳 市 0.089 0.028 0.028 354

淮 南 市 0.095 0.078 0.035 318

注:数据来源于《2007年安徽统计年鉴》

以皖北地区的宿州、淮北、亳州、阜阳、蚌埠和淮南为聚类对象,2008年监测的PM10、SO2、NO2三个评价因子为聚类指标,采用GB3095-96国家空气质量标准的一级、二级、三级标准三个灰类为聚类灰数。表2为大气环境灰类的划分标准。

表2大气环境灰度划分标准(mg/m3)

污染物 灰度

1 2 3

PM10 0.05 0.10 0.15

SO2 0.02 0.06 0.10

NO2 0.04 0.04 0.08

3.2 聚类白化数的无纲化处理

无量纲化,也称作数据的标准化、规格化,是一种通过数学变换来消除原始变量量纲影响的方法。在多指标综合评价中涉及到两类基本变量:一类是各评价指标的实际值,另一个是各指标的评价值。由于各指标所代表的物理涵义不同,因此存在着量纲上的差 异。这种异量纲性是影响对事物整体评价的主要因素。指标的无量纲化处理是解决这一问题的主要手段。

3.2.1 污染物浓度值的无量纲化处理

第i类聚类对象(i=1,2,3)对于第k个聚类指标(k=1,2,3,4,5)所拥有的白化数的表达式:

式中,Cki为原始的白化数,C0i为取表1中的灰类2的各污染物浓度值。处理后的白化数构成聚类白化数矩阵:

PM10 SO2 NO2

0.680 0.450 0.525 淮北市

0.620 0.567 1.150 亳州市

0.910 0.633 0.825 宿州市

0.920 0.333 0.550 蚌埠市

0.890 0.467 0.700 阜阳市

0.950 1.300 0.875 淮南市

3.2.2 大气环境质量灰类的无量纲化处理

大气环境质量灰类无量纲化处理的表达式:

式中,rij代表第i个污染物因子第j个灰类的灰数。对表2中各污染物的3个灰类无量纲化处理,rij计算结果如表3所示。

表3大气环境质量灰度的无量纲化处理

污染物 灰度

1 2 3

PM10 0.50 1.0 1.5

SO2 0.33 1.0 1.67

NO2 1.0 1.0 2.0

3.3白化函数的厘定

大气环境质量的3个等级用3个灰类来描述,每一个等级都有一个浓度范围的界限,这个界限是一个灰数,灰数是一个区间的范围,不是一个确切的值,在这个确定范围内的任何一个白化值,其白化系数为1;而在范围外的值,对某级的标准,则有个亲疏程度。这种亲疏关系可用白化函数的数学关系式来表达,根据表3可构造3种污染物的3白化函数如下:

灰类1的PM10,SO2,NO2的白化函数依次为:

111

f11(x) = f21(x) = f31(x) =

000

灰类2的PM10,SO2,NO2的白化函数依次为:

x

f12(x) =1 f22(x) =1 f32(x) =1

2-x

灰类3的PM10,SO2,NO2的白化函数依次为:

000

f13(x) =2x-2 f23(x) = f33(x) = x-1

111

3.4聚类权计算

3种污染因子分别对3个灰类权值表达式:

(i=1,2,3, j=1,2,3)

计算结果如表4所示:

表4大气环境质量灰度的权值

污染物 权值

灰度1 灰度2 灰度3

PM10 0.167 0.333 0.500

SO2 0.110 0.333 0.557

NO2 0.250 0.250 0.500

3.5灰色聚类系数及灰色聚类矩阵计算与结果分析

聚类系数εki反映了聚类对象i对灰类k的隶属程度。

灰色聚类是根据聚类系数大小来判断各城市所属的类别,其方法是将各个城市对各个灰类的聚类系数组成聚类行向量σi=[σi1,σi2,σi3],在行向量中聚类系数最大的所对应的灰类既是这个城市所属的类别,并把各个城市灰类进行归纳,便于灰色聚类结果。同时,我们还以安徽省大气污染平均水平为对照点进行了指数评价,.两种指标的评价结果见表5所示。

表5 皖北地区大气环境质量评价一览表

地区 灰色聚类向量 判断结果 指数法

评价结果

σi1 σi2 σi3

淮 北 市 0.447 0.430 0 1级 2.286

亳 州 市 0.411 0.410 0.075 1级 3.158

宿 州 市 0.340 0.674 0 2级 3.260

蚌 埠 市 0.386 0.531 0 2级 2.403

阜 阳 市 0.374 0.578 0 2级 2.785

淮 南 市 0.267 0.734 0.249 2级 4.581

从评价结果可以看出:(1)皖北地区大气环境质量总体状况良好,除了淮北和亳州两地的大气质量为一级外,其余四个地区大气质量皆为二级。根据灰色聚类向量的大小可以判断,在这四个大气质量为二级的地市中,蚌埠的大气质量最好,而宿州和淮南的大气环境质量最差。因此,开展皖北大气环境治理,应重点放在大气环境质量最差的宿州和淮南两个地区。(2)对比两种评价方法得到的评价结果,基本吻合。说明利用灰色聚类方法评价大气环境质量是可行的,能够准确评价出大气环境的实际状况。另外,综合指数法仅对各评价区的大气环境质量相对好坏程度进行了比较,却未能考虑大气质量分级界限的模糊性,截然将其进行分级,丢失模糊信息,不能客观地反映大气质量的实际情况。而灰色系统中的灰类白化权函数并不局限于在相邻等级间将边界模糊化,而是表示关于等级的信息覆盖,因此在信息利用率和精度上均有较大的提高。

4.结论与讨论

本文主要利用灰色聚类分析方法和综合指数法,对皖北地区大气环境质量进行综合的评定。以丰富该法在环境质量评价领域的应用。本文先通过综合指数法对大气环境做出评价,然后通过灰色聚类分析方法先确定污染物浓度值的无量纲化处理,然后确定大气环境质量灰类的无量纲化处理,再通过确定白化函数,计算聚类权,从而计算出灰色聚类系数及灰色聚类矩阵,做出对皖北地区大气环境质量的评价。从评价的结果可以看出,皖北地区的大气质量总体状况良好,除了淮北和亳州两地的大气质量为一级外,其余四个地区大气质量皆为二级。根据灰色聚类向量的大小可以判断,在这四个大气质量为二级的地市中,蚌埠的大气质量最好,而宿州和淮南的大气环境质量最差。因此,开展皖北大气环境治理,应重点放在大气环境质量最差的宿州和淮南两个地区。而且,通过两种评价方法的比较发现,灰色系统中的灰类白化函数并不局限于在相邻等级间将边界模糊化,而是表示关于等级的信息覆盖,因此在信息利用率和精度上均有较大的提高。

由于资料有限,本文只考虑了3种污染指标,如果再增加更多的指标,其评价结果将更能反映出皖北地区大气污染现状。

参考文献

[1]安景文,韩朝,关红,徐向阳.灰色聚类关联分析法在大气环境质量评价中的应用.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1999,12:69-71.

[2]邓聚龙.灰色系统基本方法[M].华中学院出版社,1987.

[3]肖井坤,殷佩海.大气环境质量评定的灰色聚类模式.大连海事大学学报.2000,26(1):84-91.

[4]刑爱国,胡厚田,王仰让.大气环境质量评价的灰色聚类法.环境保护科学.1999,94:29-31.

[5]郑永红,姚淑萍,吕红.等斜率灰色聚类法在大气环境质量评价中的应用.环境保护.1995,6:20-22.

[6]朱庆峰,廖秀丽,陈新庚,等.用灰色聚类法对荔湾湖水质富营养化程度的评价[J].中国环境监测,2004,20(2):47-50.

[7]杨昆,孙世群.淮南市大气环境质量的模糊综合评价.合肥学院学报.2007,17(2):90-93.

[8]赵晨霞.灰色聚类法在鞍钢大气环境质量评价中的应用.辽宁城乡环境科技.1994,19(5)40-43.

[9]朱庆峰,张淑娟.灰色聚类法在大气环境质量评价中的应用.广州环境科学.2004,19(2):40-44.

[10] 张云海,马雁军,孙财涛,刘庆婺.灰色聚类评价在经济区大气环境质量评价中的应用.环境科学与技术.2010,33(6E):426-428.

[11]柳培文,钱明.灰色系统聚类法在大气环境质量综合评价应用中的修正.重庆环境科学.1999,21(6):7-9.

[12]谭春英,谢恒星,林建宏,张晓杰.灰色系统理论在烟台市大气环境质量分析和预测中的应用.安徽农业科学.2006,34(20):5161-5162,5170.

第3篇:大气环境特点范文

【关键词】大气环境质量环境质量专项评价城市规划

引言

为从源头预防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国家近年来先后出台《环境影响评价法》、《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条例》等法律法规,意在“防患未然”,为城市的长远发展奠定基础。其中,大气环境污染由于其问题普遍性和潜在风险性,是落实上述法规的重要内容之一。

然而,由于审批时期、生产管理、设施建设等不定因素的存在,许多工业项目的大气污染物排放尚未纳入环境影响评价机制,或是难以按照既定目标进行控制,从而导致这一“防患未然”策略的失效。在此情况下,如何进行“亡羊补牢”,引导城市建设趋利避害,在目前的城市规划领域仍涉及不多。本文旨在通过理论研究和项目实践,探讨城市用地布局如何应对现状存在的大气环境质量问题,为同类城市规划项目提供经验和参考。

1. 困惑与局限:引入环境质量专项评价的必要性

1.1 大气环境质量是城市用地布局的重要前提

城市大气环境质量问题是当前国内许多城市所面临的共同难题。从2008年和2009年两年的《全国城市环境管理与综合整治年度报告》来看,国内城市总体大气环境质量虽有所提高,但形势依旧严峻:一方面,2009年在全国655个设市城市中,仍有99个城市空气质量仅达到三级标准,此外有8个城市劣于三级标准1;另一方面,在中心城市“退二进三”的进程中,环境风险往往与污染工业一道转嫁给管理水平较低、基础设施不全的周边地区,使城乡环境呈现出中心城市大气环境质量改善,地区的人居环境反而恶化的特点。

任重道远的大气环境治理工作与城市发展前景息息相关。在城市建设方面,城市用地拓展与大气环境质量之间的关系更是直接影响城市人居环境条件,具有极高的社会关注度。从山东肥城的氟中毒事件到山西临汾的环境问题,乃至之前广州番禺对垃圾焚烧厂选址的热议均可看出,在国家陆续提出“两型社会”、“低碳城市”发展理念的背景下,如何妥善处理城市用地布局所面临的大气环境制约,确保城市环境品质,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保障,也是城市规划亟需解决的布局前提。

1.2 传统规划技术体系的局限性

从当前城市规划的技术体系构成来看,在规划决策形成后再引入环境影响评价的方式应用相对广泛,而对于如何有效“补救”既有的大气环境问题对城市用地布局的影响,传统规划体系难以独立胜任。

一方面,在现行的城市规划技术体系中,对大气环境质量问题尚未提出明确的要求和应对措施。在规划项目实践中难以从空间上定量、明确的界定污染范围,通常情况下只能依据规划师的经验与判断,以定性的方式为主,安排城市用地布局、构建缓冲绿带,导致用地布局和大气环境质量之间的匹配较为模糊。

另一方面,城市规划作为政府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规划决策应建立在合理可信的论证之上。然而由于编制单位通常不具备环境影响评价的专业资质,作为规划基础支撑的城市大气环境评价在技术上和资质上往往面临窘境,从而动摇整个规划方案的合理性。

综上所述,面对大气环境质量与城市用地布局之间的矛盾冲突,传统规划技术体系存在着自身固有的不足之处,亟需通过多学科交流和合作加以完善。本文通过对茌平县总体规划的实践案例,介绍引入环境质量专项评价的必要性及其对规划方案的基础支撑作用。

2. 探索与实践:以茌平县总体规划为例

2.1 引入大气环境质量专项评价的必要性

2.1.1 茌平县城市发展面临的大气环境风险

茌平县位于黄河下游鲁西平原,山东省西部,原为传统农业县。2000年之后,茌平县在资源、能源、交通三个条件均不突出的前提下,以“植入式”途径发展铝电产业,带动了城市的超常规发展。2007年,茌平县GDP达到142.45亿元,在聊城市排名第四,其中第二产业增加值位居聊城市第二,而GDP增速、税收收入及其增长率均位列聊城市各区县的首位,铝电产业对城市的带动作用显著。

在工业和城市超常规发展的同时,以铝电产业为龙头的产业体系排放大量的氟化物、二氧化硫等大气污染物,导致城市大气环境质量不断下降。根据1996、2000、2007三期遥感影像解析结果,自2000年工业快速发展以来,城区大气环境质量下降显著,气溶胶浓度不断增大。从环保单位获取的数据来看,大气环境多项指标已低于国家标准,城市发展面临风险。

2.1.2 大气环境质量问题是城市用地布局的基本前提

面对大气环境污染,调整城市用地布局既反映了市民提升人居环境质量的诉求,更是对城市安全的保障,其迫切性不言而喻。

根据前期公众问卷调查的统计结果,对居住环境满意程度一般以下者约占60%,而有超过68%的居民认为环境污染已成为制约茌平长远发展的瓶颈。项目组的调研也显示近年来茌平县城的城市建设逐渐转向背离工业区的方向发展,“趋利避害”之意不言而明。

更重要的是,在茌平县产业结构中占重要地位的电解铝产业,在生产中排放大量的氟化物。大量研究表明,氟化学工业,特别是无机氟工业是环境污染较严重的行业,生产过程产生的废气对人体、动植物危害较大2。此外,二氧化硫等其它污染物的环境影响也不容忽视。

可见,通过规划调整城市用地布局,规避大气污染物影响,对茌平的城市发展而言至为关键。具体而言,从空间关系上看,城市与污染型铝电产业的关系存在三种调整的可能:

1、工业不动,城市跃迁。即污染型铝电企业保持现状,城市整体在茌平县城以外的安全区域另行选址建设。

2、城市不动,工业疏解。即污染型铝电企业近期全部搬迁,在县城以外的其它区域内重新选址建设,城市环境得到逐步恢复。

3、原址拓展,提升优化。即城市与工业的关系不作重大调整,两者仍在现状基础之上发展,而规划通过产业的优化和环境污染治理等方法暂时控制工业对城市环境的影响,远期再通过产业升级优化使环境达标。

比较而言,前两个方案虽较为彻底,但风险较大,是大气污染问题积重难返,城市与工业无法共存时的“大手术”;而原址拓展方案有利于城市平缓转型,可行性强,但这是建立在城区大气污染的强度和覆盖范围尚未完全恶化的前提下。

可见,大气环境质量的空间分布是茌平县城用地布局调整的基石,也是规划亟需解决的根本前提。

2.1.3 规划前期的尝试与困惑

在规划前期,为了在规划框架内解决此问题,项目组综合运用了国家标准法、案例研究法、文献检索法三种方法,对茌平县城的大气环境质量进行初步分析。然而随着规划推进,初步分析结论逐渐显现弊端: 一方面,由于技术力量所限,初步结论所确定的大气污染物空间分布较实际情况存在一定偏差,难以精确引导城市用地布局;

另一方面,由于该结论由非专业环评机构出具,不具备专业资质保障,对于总体规划这一具有法律意义的规划而言,支撑力度不足。

为此,项目组与清华大学环境影响评价室合作,编制了《茌平县城区大气环境质量专项评价报告》(以下简称《评价报告》)。

2.2 环境质量专项评价的引入

2.2.1 技术路线

《评价报告》通过对茌平县自然环境、社会经济的调查,掌握该地区环境空气的现状,评价空气污染因子氟化物和二氧化硫的影响范围,提出清洁生产标准和方案,为茌平县城市总体布局提供依据。其具体的技术路线如下3:

2.2.2 评价结论

根据上述技术路线,《评价报告》基于现状数据资料,在回顾、评价城区环境空气质量,分析铝电产业的环境污染特征及演变趋势的基础上,运用英国剑桥环境研究公司大气扩散模型-环评版(ADMS-EIA),模拟城区环境空气质量现状并进行分析,得到如下的主要结论:

1、氟化物的小时和日均浓度在三个铝厂附近有超标现象出现。根据模拟的氟化物浓度分布图可知,工业园区内氟化物的影响主要来源于三家电解铝厂车间的无组织排放,无组织排放的氟化物在排放源的周围浓度值较高。

2、从实际数据计算方面:采用环境空气质量模拟运算,得到氟化物和二氧化硫的浓度空间分布图。

3、依据清洁生产标准,对铝电行业的大气污染物排放进行控制。

根据模拟结论,并考虑到氟化物的高危性与隐蔽性、 监测数据的时效性以及氟化物污染的累积作用,规划采取最不利原则,对《评价报告》的结论进行系数修正,得到规划中最终采用的城市大气环境质量分布图。

2.3 基于环境质量专项评价的城市用地布局

2.3.1 用地拓展模式确定

由大气环境质量的空间分布情况可知,城市北部地区处于污染物最大防护距离范围内;而南部地区则环境质量较好,具备进行城市建设的环境条件。也就是说,《评价报告》的结论证明,茌平县城的城市用地布局采取“原址拓展,提升优化”这一方案是切实可行的。

2.3.2 结合大气环境治理的用地布局动态调整思路

《评价报告》指出,通过产业优化升级和执行清洁生产标准,工业区的大气污染物排放可以得到有效控制,从而提升城市大气环境质量,使县城北部地区具备“复兴”的可能。因此,总体规划在城市用地拓展中贯彻这一“此消彼长”的动态思路,将规划期内城市的发展分为三个步骤:

1、时序一:城区工业在原址上控制、提升,重点建设南部城市新区。

2、时序二:县城推进产业优化升级,强化环境治理,使工业区环境质量达到国家标准。

3、时序三:北部工业区污染源得到有效治理,城市旧区和工业区的环境质量达到国家标准后,优化提升城市旧区,并建设现代化、无污染的工业园区。

2.3.3 用地空间布局结构

基于中心城区大气环境现状及空间拓展时序,将城区空间增长边界内的用地划分为现状工业区、城市旧区和城市新区三大分区,各分区之间设置隔离绿带,构建空间三分的宏观结构。

其中现状工业区未来主要发展一、二类工业;城市旧区现状位于污染物最大防护距离范围内,近期为现状工业区与城市新区之间的建设控制地带,也是远期城市发展的重点地区;城市新区现状环境质量较好,是近期承载城市居住和公共职能的主要地区。

由用地空间布局结构不难看出,《评价报告》的编写发挥了基础支撑作用。一方面,报告明确了大气污染的最大防护距离,从而引导规划在此范围之外布局近期发展用地;另一方面,报告分析了城市大气环境质量在有效控制情况下的演变趋势,从而为城市搭建长远发展框架、确定建设时序夯实了基础。

3. 经验与推广:技术路线总结

总结茌平县总体规划的经验,建议在同类城市的规划中可以参考如下的技术路线:

(1)从城市的现状入手,调查是否存在大气污染型工业企业,初步辨析大气污染的危害性和影响程度,论证进行大气环境质量专项评价的必要性。

(2)与具有资质的专业环评机构进行合作,编制大气环境质量专项评价。

(3)根据专项评价,在以下模式中进行选择。

模式一:现状工业企业的大气污染物排放对城市大气环境质量构成重大影响,难以通过原址调整来解决的,应依据实际情况选择工业疏解或城市搬迁;

模式二:现状工业企业的大气污染物排放对城市用地布局影响有限的,可选择原址优化模式,并提出工业优化升级措施,明确城市用地拓展时序与环境治理之间的动态关系;

模式三:现状工业企业的大气污染物排放尚未对城市构成影响的,应强化对大气环境质量不达标地区的建设控制,城市用地予以规避,同时积极促进产业升级,保障城市安全。

(4)根据选取的模式,编制城市用地布局初步方案。

(5)通过环境影响评价对初步方案进行评价、优化,确保规划方案满足环境和生态保护的要求。

4. 结语

当前,工业化依然是中国许多城市发展的重要动力,而工业发展带来的环境风险对城市长远发展而言不容忽视。在工业污染已对大气环境质量造成影响的城市,仅仅对规划方案和项目选址进行环境影响评价不足以解决现实问题,在此情况下引入环境质量专项评价,可以确保城市规划有一个正确的立论基础。通过茌平县总体规划的实践,证明了“先评价后规划”这一方法是可行且必要的。希望笔者的研究和实践,可以为同类城市的规划工作提供有益的借鉴。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 环境保护部. 《2009年度全国城市环境管理与综合整治年度报告》.2010.

2 朱继业. 氟化学工业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特点. 四川环境,2007.

3 清华大学环境影响评价室. 《茌平县城区大气环境质量专项评价报告》. 2009.

作者简介

许险峰,男,硕士,广东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所长,高级城市规划师。

马琦伟,男,硕士,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城市规划师。

第4篇:大气环境特点范文

关键词:Vue;三维创作;应用

1 Vue介绍

Vue也可称为Vue Xtream,其主要为CG景观设计提供解决方案,目前在影视、广告、游戏、建筑漫游等领域有着较为广泛的应用。Vue Xtream它所具备的制作逼真的自然景观作用,且与其它主流的三维软件有着比较好的衔接,可以将文件在3ds Max、Maya、XSI、Lightwave或者Cinema 4D中进行渲染。如图1所示。

2 Vue与传统3D软件区别

Vue作为虚拟创景设计三维软件,它于传统综合性的三维软件有所不同,由于其具有强大的生态系统与大气环境引擎,以及程序化庞大的素材的支持,将创作三维的过程更多的放在场景的设计与艺术氛围的营造上,一个宏观的创作角度。而且其最大的特点在结合了其三维与合成中的元素,而且其具有高效的可控性,能立刻通过实现效果展示。它的这种出色的整合能力,而不是象传统3D软件那样按照步骤从无到有的逐步创建的过程,所以真正发挥Vue软件的特点,创作令人震撼的视觉画面,需要一定的素材积累以及编写程序的能力。在这一系列功能的应用中大气效果设置应该是其软件独特的令人惊讶功能,一方面有有着灵活的参数控制,另一方面也能结合出色的渲染效果。

3 Vue大气效果应用

3.1 大气环境类型

大气编辑是Vue强大的功能之一,在新建场景前,Vue能提供一系列大气库,进行选择创建应用到场景中,每种大气都具备各自的光照特性、云层效果等属性。通过选择Atmosphere>Load Atmosphere(或者按F5),可以打开选择大气的对话框,进行选择理想的大气环境,在Vue中大气素材被分为Daytime(白天)、Sunset(日出日落)、Volumetric(体积)、Effects(效果)、Animate(动态)、Physical(自然)和Ohters(其它)7类,可以任意进行选择所需的场景大气。

在选择这些大气环境中,能看到有些图标上有GR、AO、GI等,这些字母都是提示其具备特殊的效果模板。GR(Global Radiosity)全局辐射度——它属于AO和GI两种效果的综合,其渲染时间较长;AO(Ambient Occlusion)环境光遮蔽——它能产生较好的物体阴影;GI(Global Illumination)全局光照——它所针对能产生较好的反光效果。如图2所示

假如需要创建自己具有个性化的大气效果,则需要进行大气的编辑修改工作,在Vue中各种素材都是程序化可以调整。通过菜单选择Atmosphere(大气)>Atmosphere Editor(编辑大气)命令或者按F4键进入编辑大气对话框中。

在该模块中首先有4种大气的模式可以选择,分别是:Standard model(标准模式)、Volumetric model(体积模式)、Spectral model(光谱模式)、Environment model(环境模式)。Standard model(标准模式)是在默认气候中修改一些基础的参数(是渲染速度最快的模式);Volumetric model(体积模式)其可调的参数比标准模式有更多的可控参数,当然渲染时间将会增加;Spectral model(光谱模式)是在默认情况下设置的模式,它有更为合理的调节设置;Environment mapping(环境贴图)其主要是在特效模块下对环境图的控制。

根据所选择的大气模式,进行大气环境的一系列模块的调整,下面依据体积模式分别对大气中的模块进行说明其作用与含义:

(1)Sun选项卡:关于控制太阳的系列参数,如太阳的方位、角度、倾斜度,太阳的尺寸,太阳的辉光度等参数,这里需要注意由于太阳会根据光照角度的区别进行自动调整,所以其阳光颜色是不能进行调整的。

(2)Light选项卡:用于设置光的属性,主要有光的模式、全局光控制等模块。

(3)Clouds选项卡:用于设置云的各项属性。在默认情况下天空中没有云,这里可以通过选择Add命令进行添加云层效果,这个模块也是体现其软件特点与优势的内容。

(4)Sky.Fog and Haze选项卡:用于控制天空、雾、霾等的属性。

(5)Wind选项卡:用于控制风的属性。风的影响有2类:手动风源与微风。通过风的设置可以使画面场景更具有韵律。

(6)Effect选项卡:用于设置各种特效,如星空、彩虹、冰光环、镜头光晕等效果。如图3所示。

3.3 使用与保存大气

对于新编辑创建的大气环境,可以通过菜单选择Atmosphere>Save Atmosphere(保存大气)命令进行保存后缀为atm的大气文件。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充实场景中的大气素材库文件。

4 结束语

对于Vue中的大气应用,它是一种从光、云、风、特效、环境贴图等一系列非常宽泛控制,作为创作者在了解软件的功能性全面与强大的同时,不能缺失对现实环境的理解,这是在创作、分析画面影像实现的根本,所以创作者需要善于观察存在的环境,在不同的时间、气候、地理空间等变化环境中分析大气环境的属性,这样才能使我们的创作变的更为有效。

第5篇:大气环境特点范文

[关键词]大气污染问题 环境监测 系统分析 对策探测 总体战略意义

[中图分类号] X830.5 [文献码] B [文章编号] 1000-405X(2014)-2-238-2

我国工业生产和消费过程中的突发的环境问题现象比较复杂,对于大气污染现象产生严重的滋生效应。而沙尘、煤烟污染是新疆大气环境污染的主要特征,目前大气污染物主要以可吸入颗粒物和二氧化硫为主,排放的主要污染物是由工业、采暖锅炉和汽车尾气所造成,其所带来的影响尤其值得关注。结合新疆地区的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现状,进行内部资源开采工序的检验,从而使得不合理的资源浪费行为以及生态破坏现象得到有效改善和治理。这就要通过浮尘、扬尘、燃料燃烧以及矿井水排放、工厂的废气排放等问题进行总体分析,进行系统改进方案的制定,确保大气质量得到改善。

1新疆大气环境质量状况

新疆地形地貌复杂,气候干旱,除自然形成的沙尘外,其他大气污染物:烟、尘、二氧化硫、氮氧化物都直接与人类活动密切相关。《2012年新疆环境状况公报》指出,新疆19个主要城市中,只有阿勒泰市空气质量达到国家一级标准;克拉玛依、伊宁、塔城、博乐、昌吉、奎屯、乌苏、阜康、石河子和五家渠等10个城市空气质量达到国家二级标准;乌鲁木齐、哈密和库尔勒3城市空气质量达到国家三级标准。另外5个城市空气质量超过国家三级标准。全疆城市环境空气质量达到一、二级优良天数占全年的80.6%,三级轻微污染天数占15.4%,四级、五级中重度污染天数占4.0%。与2011年相比,全疆区域性沙尘天气增加了7次,局地性沙尘天气增加了58次,沙尘天气发生频次有所增多。

2大气污染有害物质监测工作的主体内容

大气污染物主要以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为主,污染物排放主要来自工业、生活及交通运输。

对于二氧化硫成分的监测处理主要根据煤炭资源使用过程中的燃烧效果以及具体冶炼工程的废气标准含量进行充分界定。通过甲醛溶液内部分光光度处理手段以及电导方式等进行分解处理,使得后期有害气体的改善工作方案能够顺利制定。内部溶液吸收效果对于化合物稳定状态的保证有着一定的促进作用,有助于后期氢氧化钠伴随溶液反应过程产出的二氧化硫物质,结合副玫瑰苯胺以及甲醛进行反应处理,使得伴生物质呈现紫红色的状态,这种单独分离的处理技巧可以精准的保留实际工业生产过程中的主要废气含量,是保证内部二氧化硫防护工作的重要依据。监测的手段主要依靠分光光度计进行监测统计。

石化燃料经过高温环境的处理以及化肥在实际生产过程中都会伴随一定容量的氮氧化物,造成大气环境的严重污染;另外,在汽车产生的尾气污染中也包含着大量的氮氧化物。因此关于此类污染颗粒物质的观察监测,主要依靠跟踪监察,保证实时数据的校验和可利用价值,从而促进改进方案的具体制定效果,才能保证环境空气质量的高速恢复。

3大气污染问题的监测以及应对策略制定

随着现下超高污染事件的急剧上升以及人们对于清洁空气质量的严格要求和关注度的提高,根据内部污染状态的合理评估,进行防控措施的高效率制定是非常必要的。

大气污染内部的物质比较复杂,常见的污染现象主要包括扬尘、二氧化硫、氮氧化物以及内部悬浮颗粒等。伴随吸入物质不断增加,具体清洁标准工作系统的研究处理的不定因素的增多,实际治理依据材料的总结仍然不够充分,这是造成空气破坏现象严重并且维持时间较长的主要原因。

针对具体的大气环境内部物质的数据监测工作的细化手段以及严重污染情况的科学判断依据进行综合分析,结合全面落实的监测参数设计以及资料记录,进行专业计算机智能处理程序的录入,使得高标准的治理方案以及手段得以落实。

4大气污染监测分析的方法

大气污染具有扩散速度快,扩散范围广、造成影响大的特点。因此,对大气污染的监测应当力求快速、及时、准确。随着我国环境监测分析方法不断的改进和完善,逐步建立起了能在短时间内及时准确地检测各种有害气体的分析方法,并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目前大气污染的监测分析方法主要有检测管法、仪器法、指示纸法、化学分析法等。

(1)检测管法:该法具有现场使用简便、快速、便于携带和灵敏的优点。目前已有几百种有害污染气体可用检测管测定。不失为一种较为经济,易于普及的方法。

(2)仪器法:仪器法是利用有害污染气体的热学、光学、电学等特点对它们进行测定。其优点是灵敏度高,测定准确,浓度直读,可自动记录或与计算机连接。

(3)试纸法:试纸法是用试纸浸渍试剂,在现场放置或置于试纸夹内抽取被测空气,显色后比色定量。其优点是操作简便、快速、测定范围广,但准确度相对较差。

(4)化学分析法:化学分析法是将吸收液本身作为显示液,采样显色后与标准管比色定量。其灵敏度、准确度都相对于试纸法要高。

5无线传感环境监测系统的在线监测方法

无线传感辅助技术主要应用在危险区域及大面积监测区域的气体情况监控,通过传感器来测量与监测所需的参数,再借助网将它发送到控制中心。结合必要的节能网络节点位置追加,进行自发组织结构方式的适应性设计,同时根据单位节点的装置标准进行一定范围的扩建,结合不同位置的协作以及信息沟通交流对不同微观环境的细节工作进行系统补充,确保气体分布状态以及内部参数的合理设计,为后期改进方案制定过程中详细、准确的信息提供渠道。无线传感网络追加装置根据气体的复杂颗粒物质堆积进行高度采集和分析,使得燃煤过程中产生的空气热害以及污染现象通过必要的信号检测以及数据进行管理,监测中心及时传达,建立整个大气环境监测、维护标准参数。后期的空气改善工作措施能够借助高效的模型参数进行设计,框架应用理论内容进行完整的编辑,保证计算机分析的标准指令。

6结语

目前,我国实际产业规划活动中,伴随能源的高效利用,内部空气质量的监督以及数据应用,根据今年污染物浓度年际变化统计,大气污染治理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总体工作的布置以及改进还有待提高。大气环境质量实时化监测是环境监测重点,与无线传感辅助技术的结合,使大气环境监测的手段得了进步,能够快速、精准、区域化与细部对大气环境展开全面数据采集和实时分析,给大气治理工作及时提供依据。

参考文献

[1]李新琪.新疆艾比湖流域平原区景观生态安全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12(11).

第6篇:大气环境特点范文

3倍。一个健康人在5周内不吃食物,或5d内不喝水都可能生存下来。但若5 min不呼吸空气,会窒息死亡。由于大气直接参与人和其他生物的物质和能量代谢,清洁的空气是一切生

物生存的保证。

人类的生产生活活动可能改变大气组成引起大气污染。由于大气的整体性和流动性,大气环境问题常常是全球性的、区域性的。目前国际关注的三大环境问题;全球

性的酸雨、CO2浓度的增加(温室效应)、臭氧层的破坏都成为全球性的环境问题。

一、大气的组成

大气就其组分的含量变动情况可分为恒定组分、可变组分和不定组分三种。恒定组分指N2、O2和Ar。N2占空气体积78.09%、O2占20.95%、Ar占0.93%.三者总和占空气总体积

的99.97%,其余为微量的氖、氦、氙、氡等稀有气体。可变组分指空气中的CO2和水蒸气,通常CO2含量为0.02-0.04%,水蒸气含量小于4%。可变组分在空气中的含量随季节、气

象与人类活动的变化而变化。不定组分指煤烟、尘埃、硫氧化物、氮氧化物及一氧化碳等,它与人类活动直接有关,这些组分达到一定浓度,会给人类、生物造成严重的危害。

二、大气污染源及污染物

(一)大气污染源

按污染源存在的形式分为固定源和流动源两类。所谓固定源就是位置和地点固定不变的污染源。主要指工矿企业在生产中排放的大量污染物。冶金、钢铁、建材等工业企业都

是对大气环境污染严重的固定源。流动污染源是指交通工具在行驶时向大气中排放的有害气体而形成的污染源。

按人类社会活动功能划分,还可以分为工业污染源、农业污染源、交通运输污染源和生活污染源等。

1、工业污染源 由火力发电、钢铁、化工和硅酸盐等工矿企业在生产过程、中所排放的煤烟、粉尘及有害化合物等形成的污染源。此类污染源由于不同工矿企业的生产性质和

流程工艺的不同,其所排放的污染物种类和数量大不相同,但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是,排放源集中、浓度高、局地污染强度高。是城市大气污染的罪魁祸首。

2、农业污染源 主要是不当施用农药、化肥、有机粪肥等过程产生的有害物质挥发扩散,以及施用后期NOX、CH4、挥发性农药成分从土壤中逸散进入大气等形成的污染源。

3、交通运输污染源 由汽车、飞机、火车和轮船等交通运输工具运行时向大气中排放的尾气。这类污染源属流动污染源,主要污染物是烟尘、碳氢化合物、NOX、金属尘埃等,

是城市大气环境恶化的主要原因之一。

4、生活污染源 是指居民日常烧饭、取暖、沐浴等活动,燃烧化石燃料而向大气排放烟尘、SO2 、NOX等污染物。这类污染源属固定源,具有分布广、排量大、污染高度低等特

点,是一些城市大气污染不可忽视的污染源。但是,随着城市电气化的推进,城市生活污染源将从根本上得到遏制。

(二)大气污染物

1、一次污染物与二次污染物 一次污染物是从污染源直接排出的大气污染物,如颗粒物、二氧化硫、一氧化碳、氮氧化物、碳氢化合物等;二次污染物则是由污染源排出的一次污

染物与大气正常组分,或几种一次污染物之间,发生了一系列的化学或光化学反应而形成了与原污染物性质不同的新污染物。其毒性一般较一次污染物强。

2、常见主要大气污染物简介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被人们注意到或已经对环境和人类产生危害的大气污染物大约有100种左右。其中影响范围广、对人类环境威胁较大、具有普遍性的污染物有颗粒物、二氧化硫

、氮氧化物、一氧化碳、碳氢化含物及光化学氧化剂等。

三、大气污染的类型

大气污染通常是指由于人类活动或自然过程引起某种物质进入大气中,呈现出足够的浓度,达到足够的时间,危害了人体的舒适、键康和福利或危害了环境的现象。

(一)根据污染物的化学性质及其存在的大气状况,可将大气污染分为还原型大气污染和氧化型大气污染。

(二)根据燃料性质和污染物的组成,可将大气污染分为煤炭型、石油型、混合型和特殊型四类。

四、中国大气污染的特征

中国是世界上大气污染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大气污染是我国环境问题中的一个主要问题。我国的经济发展、能源结构、地形及气候条件决定了我国大气污染具有以下特征:

①煤烟型污染是污染的普遍问题,主要污染物是烟尘和二氧化硫;

②汽车尾气污染明显增加,并逐渐上升为城市大气主要污染源,总悬浮颗粒物或可吸入颗粒是影响城市空气质量的主要污染物;

③酸雨分布区域性、季节性明显,污染物成分特点突出,多以硫酸酸雨为主;

④工业“三废”任意排放是目前大气污染的罪魁祸首,但农业引发的大气污染仍不容忽视。

五、大气污染的危害

人类体验到的大气污染的危害,最初主要是对人体健康的危害,随后逐步发现了对工农业生产的各种危害以及对天气和气候产生的不良影响。人们对大气污染物造成危害的机

理、分布和规模等问题的深入研究,为控制和防治大气污染提供了必要的依据。

(一) 对人体健康的危害

大气污污染后,由于污染物质的来源、性质、浓度和持续时间的不同,污染地区的气象条件、地理环境等因素的差别,甚至人的年龄、健康状

况的不同,对人均会产生不同的危害。

大气污染对人体的影响,首先是感觉上不舒服,随后生理上出现可逆性反应,再进一步就出现急性危害症状。大气污染对人的危害大致可分为急性中毒、慢性中毒、致癌三种

1、急性中毒 大气中的污染物浓度较低时,通常不会造成人体急性中毒,但在某些特殊条件下,如工厂在生产过程中出现特殊事故,大量有害气体泄露外排,外界气象条件突

变等,便会引起起人群的急性中毒。如印度帕博尔农药厂甲基异氰酸酯泄露,直接危害人体,发生了2500人丧生,十多万人受害的惨剧。

2、慢性中毒 大气污染对人体健康慢性毒害作用,主要表现为污染物质在低浓度、长时间连续作用于人体后,出现的患病率升高等现象。,近年来我国城市居民肺癌发病率很

高,其中最高的是上海市,城市居民呼吸系统疾病明显高于郊区 。

3、致癌作用 这是长期影响的结果,是由于污染物长时间作用于肌体,损害体内遗传物质,引起突变,如果生殖细胞发生突变,使后代机体出现各种异常,称致畸作用;如果

引起生物体细胞遗传物质和遗传信息发生突然改变作用,又称致突变作用;如果诱发成肿瘤的作用称致癌作用。

(二)对工农业生产的危害 大气污染对工农业生产的危害十分严重,这些危害可影响经济发展,造成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损失。大气污染物对工业的危害主要有两种:一是

大气中的酸性污染物和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等,对工业材料、设备和建筑设施的腐蚀;二是飘尘增多给精密仪器、设备的生产、安装调试和使用带来的不利影响。

大气污染对农业生产也造成很大危害。酸雨可以直接影响植物的正常生长,又可以通过渗入土壤及进入水体,引起土壤和水体酸化、有毒成分溶出,从而对动植物和水生生物

产生毒害。严重的酸雨会使森林衰亡和鱼类绝迹。

(三)对大气和气候的影响 大气污染物质还会影响天气和气候。颗粒物使大气能见度降低,减少到达地面的太阳光辐射量。尤其是在大工业城市中,在烟雾不散的情况下,日

光比正常情况减少40% 。高层大气中的氮氧化物、碳氢化合物和氟氯烃类等污染物使臭氧大量分解,引发的“臭氧洞”问题,成为了全球关注的焦点。

大气污染除对天气产生不良影响外,对全球气候的影响也逐渐引起人们关注。由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升高引发的温室效应,是对全球气候的最主要影响。地球气候变暖会给人

类的生态环境带来许多不利影响,人类必须充分认识到这一点。

六、大气污染的防治

从大气污染的发生过程分祈,防治大气污染的根本方法,是从污染源着手,通过削减污染物的排放量,促进污染物扩散稀释等措施来保证大气环境质量。但目前现有的经济技

术条件还不能彻底根治污染源,因此,大气环境的保护就需要通过运用各种措施,进行综合防治。

目前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寻求大气污染的控制途径。

(一)采取各种措施,减少污染物的产生

1、区域采暖和集中供热

2、改善燃料构成

3、进行技术更新,改善燃烧过程

4、改革生产工艺,综合利用“废气”

5、开发新能源,开发太阳能、水能、风能、地热能、潮汐能、生物能和核聚变能等清洁能源,以减少煤碳、石油的用量。以上新能源多为可再生性能源,在利用过程中不会产

生化石能源开采使用的环境问题,是比较清洁的燃料。

(二)采用各种技术,控制污染物排放

1、烟尘治理技术

2、二氧化硫治理技术

3、光化学烟雾的治理技术

(三)合理利用环境自净能力,保护大气环境

1、搞好总体规划,合理工业布局

(1)搞好城市规划,完善基础设施建设

(2)调整工业结构、合理工业布局

2、做好大气环境规划,科学利用大气环境容量

3、选择有利污染物扩散的排放方式

4、发展绿色植物,增强自净能力

(四)加强大气管理

大气环境管理就是运用法律、行政、经济、技术、教育等手段,通过全面规划,从宏观上、战略上、总体上研究解决大气污染问题。法律是环境管理中的一种重要手段,是以

第7篇:大气环境特点范文

环境监控与预警是化工园区环境管理工作中的热点与挑战。在园区科学规划环境管理、建立包含气体泄漏检测与修复(LDAR)管理系统、大气环境监控预警系统和应急救援系统在内的大气环境管理平台,是园区大气环境质量控制、预防环境污染事件的重要前提。同时也是实现园区可持续发展、保障生产安全和人员健康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

泄漏检测与修复;监控与预警;应急救援

化工园区在为地区经济发展提供动力,创造就业机会的同时,也面临着重大的环境和安全风险。密集的化工企业所生产和使用的高危险化学品、排放出的大量污染物,进入大气中,其影响范围之广、危害之大,致使园区面临严重的环境安全风险[1-3],甚至于时常导致化工行业的污染事故和污染纠纷的发生[4]。园区在日常环境管理工作中也存在着重大的挑战,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在园区聚集着大量的潜在风险源,在其“运输、储存、使用”的动态管理过程中须辅以实施LDAR技术,实现针对环境安全风险的科学预判;二是园区环境污染的来源面广、园区环境质量在线监控存在工作量大、复杂,须建立科学系统的监控预警平台,实现对园区大气质量的实时监控;三是缺乏有效的第三方应急救援力量,协助环境管理部门对环境污染应急事故进行有效管理和及时处置,实现事故发生对人的健康影响和环境污染最小化[5]。

1LDAR技术在园区环境管理中的应用

泄漏检测与修复(LDAR)是指对工业生产全过程挥发性有机物物料逸散、泄漏进行控制的系统工程。我国自2010年将VOCs纳入防控重点以来,不断完善与LDAR技术改造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目前各省市开始逐步制定LDAR技术指南、挥发性气体无泄漏检测规程和相应的排放控制标准。LDAR技术本着“源头控制、预防优先、防治结合、综合治理、总量控制、持续改进”的原则,为实现提升污染管控能力、推动企业技术进步、促进空气质量改善的目标提供切实有效的途径。

1.1LDAR技术原理LDAR技术在完善无泄漏装置检查合格标准的基础上,以泄漏零容忍为目标,积极开展LDAR工作,利用专业在线查漏检测设备,加大检查力度,确保实现“查漏-修复-消漏”三个环节的管控]。LDAR主要分为五个步骤:泄漏点定位、定义泄漏浓度、监测组件、修复泄漏组件以及记录保存]。主要应用SDT超声波、便携式有毒挥发气体、FLUKE红外热像仪等检测方法。

1.2LDAR技术应用意义实施LDAR技术的意义在于:⑴减少产品和物料损失;⑵提高操作人员和装置安全性;⑶优化设备生产效率;⑷降低环境污染;⑸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应。LDAR技术在美国、欧盟等国家已经广泛实施,在安全事故预防、大气环境管理、人员健康保障等工作中成效显著-。

2监控预警系统在大气环境管理中的应用

2.1大气环境监控预警系统框架设计监测监控与预警体系的目标是通过构建涵盖企业污染源、园区边界和周边敏感点等在内的,点-线-面结合的数字化在线监控体系,辅助以人工例行监测、不定期抽查和应急监测等技术手段,建立各类数据存储和转储备份数据库,为PC客户端、移动APP提供数据支持与服务。在梳理园区内企业主要污染物的排放情况,筛选特征污染物,识别重点企业和风险源的基础上,结合园区周边敏感区分布情况、现有环境监测系统和环境管理现状,设计包含在线监测、手工监测、流动监测、预警系统目标、预警系统模拟技术在内的大气环境监控预警系统。通过监控预警系统对园区大气污染的有效合理控制,实现系统的预警目标:⑴给出每一个污染源排放的影响程度和影响范围;⑵给出未来污染超标的可能性;⑶明确超标污染的来源;⑷给出突发事件的应急疏散方案。

2.2大气环境质量自动监测评价化工园区大气环境质量,判断是否符合国家制定的大气质量标准,需要将建立的大气监测站点数据共享接入相应的平台。收集并积累大气环境本底值及其变化趋势的数据,对于大气环境监控预警很有必要。

2.3气象监测数据实时的气象场数据能够为大气模型的运行提供大气扩散的背景驱动,气象数据从地方气象局获得。

2.4特征污染物自动监测建立特征污染物自动监测系统能够及时发现园区有毒有害的泄漏。在筛选出的重点企业和特征污染物的基础上,在部分影响大、风险高的重点企业建立在线监控系统。

2.5特征污染物手工监测手工监测是自动监测的重要补充。针对地域面积大、化工企业众多的园区,能够有效节省运行成本和提高工作效率。对于其他重点企业污染源、边界和敏感点,形成规范的人工监测制度,并按时将监测数据输入监控系统备查。

3应急救援

应急救援中心为满足“平战结合”需要,即首先满足对各级各类环境风险源的日常监管,主要以预防性监控预警为主,结合“三同时”和环境评价对环境风险源进行环境安全风险评估,建立区域环境安全评估体系,完成应急预案的建立、评价、演练和修订。其次满足应急指挥需要,即当突发性环境事件发生后,环境管理部门能用其实现对环境应急事件的指挥、调度、勘察、决策、响应、联络、处置等一系列有序管理,切实保护人员、财产和环境。

3.1风险源管理子系统该系统包含企业内风险源的基本信息、主要产品、生产区、储罐区、废气污染物产生和排放、废气处理设施基本情况、固定风险源、移动风险源、危险品台账的管理、以及以上信息的批量递交审核功能。

3.2应急管理机构子系统该系统包括应急救援物资、应急救援设施、应急救援队伍、应急救援专家等。

3.3事故预警技术支持子系统该系统包括园区大气环境预警模块、事故风险防范措施、健康风险评估系统、应急及预防知识、危险化学品手册、法律法规查询和案例库维护和查询等。

3.4事故救援决策子系统该系统包括接警、事故识别、快速出警调动、现场调查报告、应急监测管理、应急监测点位布局、应急监测数据管理、启动应急预案、应急响应级别确认、应急救援力量调度、事故跟踪模块的开发,与GIS的交互操作,事故影响分析、事故报告生成等功能。

4园区大气环境管理平台建设

4.1设计目标与原则通过灵活的数据采集和解析过程、污染物数据标准化技术和Windows文件监控服务,基于FileDependency技术,对大气环境进行实时监听、解析、存储和预警,平台实时监控污染物采集设备的数据变化,并给予事件回调等技术方式,自动转入下一步的数据解析及处理阶段。实现大气污染实时化智能报警和形象展示。

4.2平台设计层次平台设计内容包括用户界面层、业务逻辑层和数据处理层。用户界面层是用于显示数据和接收用户输入的数据,为用户提供形象的图形化数据展示、连续监测数据动画播放和特殊文件打开的一种交互式操作的界面。业务逻辑层是通过使用相关的业务处理模块,为用户界面层提供服务,其服务方式有两种:一是为用户界面数据展示提供相关数据;二是把用户发送的指令向底层传递。它起到了数据交换中承上启下的作用,对于数据访问层而言,它是调用者;对于表示层而言,它却是被调用者。依赖与被依赖的关系都纠结在业务逻辑层上,如何实现依赖关系的解耦,则是本平台的一个设计难点。数据处理层主要是负责数据库的访问,为业务逻辑层提供数据支撑,为平台的整体的性能提升提供技术支撑。

4.3平台功能内容本平台共分为8大子系统进行建设,分别为污染物数据库建设、环境质量监测系统、统计分析系统、应急指挥系统、三维GIS系统、环境APP、值守班系统、信息更新与维护,涵盖了从污染数据采集及处理,到特征污染物实时监控,再到园区边界环境监控及应急指挥与处置,实现了对特征污染物、企业工况的实时监督与管理,做到早发现、早预警、早处置。

5结语

当前化工园区经济发展与环境安全并重,对园区环境治理、质量控制、事故预防等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在环境管理中将LDAR技术、监控预警技术、应急救援技术进行整合,建设“三位一体”的综合平台,对园区环境质量实行全面管理将成为园区环境与安全管理的新趋势。

参考文献

[1]杨明森.重大突发环境事件特点及原因.中国环境年鉴,2009.

[2]闻欣.环保总局通报典型突发环境事件事故造成的突发环境污染事件剧增,今日国土,2006,Z2:22.

[3]姜春娟.美国环境应急的基本情况及对我国的启示.环境研究与检测,2011,24(4):26-28.

[4]杨明森.重大突发环境事件特点及原因.中国环境年鉴,2010.

第8篇:大气环境特点范文

关键词:养猪场;恶臭;环境;预测

1预测方法及模式

本项目大气环境评价以HJ2.2—2018《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推荐的AERMOD预测模式。采用这种预测模型有多种气象组合条件,本文预测采用最不利的气象条件,因此,预测结果是本养殖场恶臭气体对环境空气质量的最大的影响程度和范围。

2案例分析

2.1生态养殖基地概况

福建某生态养殖基地项目养殖规模为年出栏商品猪5万头,项目总占地面积约275亩,配套建设猪舍、沼气池、污水处理站、饲料加工车间、辅助工程设施、供电、通信设施、道路等。

2.2工程周边环境敏感目标

本项目2.5km范围内分布有村落8处,约400余户,距离项目最近的居民点直线距离950m。项目周边地表水体为南、北侧100m小溪流,评价范围内无地下水和地表水水源保护区。

2.3恶臭源强确定

规模化养殖场恶臭气体主要来源于猪只养殖区,如猪舍、粪便、尿液处置区域。猪只粪便中含有大量的有机物,猪只粪便在堆肥过程,往往为无氧或者厌氧条件下,分解反应后产生的物质主要为甲醇、有机酸和各种醇类,这些物质都会略带臭味和酸味,而含氮化合物在无氧、厌氧条件下分解为乙烯醇、氨、甲胺、二甲基硫醚、硫化氢等恶臭气体,养殖场恶臭的成分十分复杂,主要成分为NH3和H2S。本项目恶臭排放源强见表1~表2.

2.4大气预测结果与评价

2.4.1影响预测和评价①预测因子。选取硫化氢和氨气作为大气影响评价的预测因子。②预测参数及污染源强。项目废气污染物排放情况见表1~2。③预测范围。根据大气环境影响导则的要求,本项目预测范围以养猪场为中心,边长为5km的区域。④预测模式。采用AERMOD预测模型。⑤预测计算点。预测范围内硫化氢、氨气落地浓度分布及最大落地浓度点。⑥预测得出的贡献值。通过模拟预测,在最不利气象条件下,估算得出硫化氢、氨气污染气体浓度分布的预测情况。2.4.2预测结果分析①无组织排放对厂界的影响预测结果采用估算模式预测拟建项目无组织面源对厂界的影响,结果见表3。拟建项目无组织排放的污染物NH3和H2S在地块场界的小时浓度贡献值均符合GB14554—1993《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中厂界浓度限值1.5mg/m3和0.06mg/m3要求。②恶臭对敏感目标影响。采用估算模式预测拟建项目恶臭污染物排放对敏感目标的影响,养殖区域影响叠加后结果见表4。拟建项目无组织排放的污染物NH3和H2S对敏感目标预测值占标率分别为3.014%、10.54%,可符合《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表1标准:NH3:0.20mg/m3,H2S:0.01mg/m3要求。

2.5大气环境防护距离

采用大气环境防护距离模式计算组织污染物NH3及H2S的大气环境防护距离,所选的某养猪场大气环境防护距离为0m,不需要设置大气环境防护距离。2.6卫生防护距离计算参照GB/T13201—1991《制定地方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的技术方法》规定,无组织排放有害气体的生产单元与居住区之间应该设置的卫生防护距离,具体的计算公式为:Qc/Cm=(BLC+0.25r2)0.05LD/A通过上述分析计算,计算出最大的卫生防护距离为48.4m。根据取值规定,卫生防护距离小于100m时,级差为50m;大于100m,但小于或等于1000m时级差为100m,计算出来的L值在两个级差之间时,取偏宽的一级。当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有害气体的计算出来的卫生防护距离处于同一级别时,该卫生防护距离级别应提高一级。故此,本养猪场无组织排放源所在的地块与周围敏感点应设100m的卫生防护距离。2.7行业技术规范要求根据HJ/T81—2001《畜禽养殖业污染防治技术规范》中,关于畜禽养殖场选址要求的规定:新建、改建、扩建的畜禽养殖场应避开禁建区域,在禁建区域附近建设的,应设在禁建区域常年主导风向的下风向或者侧风向处,养殖场与禁建区域边界不得小于500m。参照GB18055—2012《村镇规划卫生规范》中规定的卫生防护距离要求:养猪场20000~25000头猪距离为800~1000m,本项目年存栏量为50000只,取最大的卫生防护距离,最终确定本养猪场卫生防护距离为1000m。根据该要求在养猪场厂界外1000m的卫生防护距离内不得建设学校、医院、居民住宅等环境敏感建筑。

3恶臭防治措施

1)生物制剂。将“亚罗康菌”微生物制剂直接添加到饲料中,可将猪体内的NH3、H2S经过猪只的肠胃消化转化为可吸收的有态氮及其他物质,使得猪只粪便中的有害物质大程度的降低,既可以提供饲料中的营业成分利用率,并且减少了恶臭气体的产生。2)喷EM菌液。在猪舍地面、堆肥场及废水处理站区域,每5天喷雾一次500倍稀释的EM(有效生物菌群)液。喷洒EM菌液后空气中硫化氢平均浓度降低约60%,氨气浓度平均降低约35%。3)恶臭气体UV高效光解净化处理系统。项目干粪处理区内拟安装一套集气罩,将恶臭气体收集后引至恶臭气体UV高效光解净化设备处理后经过15m高排气筒外排,经过大气稀释后对外部空气环境影响极大减小。4)绿化。种植绿植,提高养殖场形成植被隔离屏障,是养猪场采取的治理恶臭的常用措施,不仅可以美化养猪场的环境,成本低,操作性强。可以选择在养殖场道路两边种灌木、花卉、草皮等,形成绿化防护林带,阻隔、吸收恶臭气体的,同时形成景观阻隔。5)日常管理。在运营阶段,及时清理猪只粪便,及时清扫干粪处理区及废水处理站区域,保持项目区域清洁。

4结束语

根据预测结果表明,该生态养殖基地运营后,硫化氢、氨气等恶臭污染物在养殖场区域内满足GB14554—1993《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中厂界浓度限值1.5mg/m3和0.06mg/m3要求。根据恶臭的产生环节、源强特点及大气预测结果,提出采用生物制剂、喷EM菌液、UV高效光解净化处理系统、绿化隔离及加强日常管理等措施,对恶臭进行治理。规模化养殖场结合自身情况,合理采取上述的各种治理措施后,可明显减少养殖过程产生的恶臭气体对空气环境的影响,无组织排放臭气浓度能够满足GB18596—2001《畜禽养殖业污染物排放标准》中要求,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得到平衡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娇娇,高云,雷明刚,等.猪舍有害气体分析及控制措施研究进展[J].养殖与饲料,2015(7):5-8.

第9篇:大气环境特点范文

关键词:大气污染;特征;污染成因;影响因素;控制措施

1 大气污染特征

我国大气污染的特点主要是由能源结构决定的,属于煤烟型污染。在我国有监测的343 个城市中, 60%城市环境空气颗粒物超标, 由于污染源本身的复杂性, 颗粒物成份多样且复杂。相关研究结果表明, 大气PM2.5 中主要成份为有机物占30%, 其次为SO42-、NO3-、NH4+等二次颗粒物占35%~40%, 矿物颗粒约占10%~20%, 还含有碳黑及其它微量元素。其中有机物中已经查明成份超过200 种, 包含对人体有害的多环芳烃。同时, 颗粒物是其它污染物的载体, 也是大气化学非均向反应床, 影响大气反应过程;气溶胶态颗粒物降低大气能见度, 也可通过直接吸收和反射太阳光影响地球辐射平衡, 影响气候变化。

2 大气污染的成因

大气污染一般可分为自然污染和人为污染。沙尘暴、火山爆发、森林火灾、海啸、岩土风化以及空气运动等产生的污染物进入大气环境形成的污染称为自然污染。这种污染通过大气运动波及到很广泛的区域,并且持续时间较长,但所占大气污染的比重较小。研究表明,我国城市空气质量首要污染物可吸入颗粒污染物超标情况严重;二氧化硫浓度依然维持在高水平,为欧美等发达国家的2~4倍。随着城市机动车的快速增长,我国城市大气污染已由煤烟型污染向煤烟型-机动车复合型污染转变,增加了控制与治理的难度。

3 大气污染的影响因素

3.1 气象因素

气象条件是影响大气污染的一个重要因素.如风向、风速、气温和湿度等,都直接增加污染物的危害程度。其中,风向问题是工厂配置中必须考虑的条件,污染严重的工厂应该放在居民区下风向。在气象条件中,逆温层被认为是必须十分重视的影响因素。

3.2 地理因素

由于地形、地物不同,大气污染物的危害程度会有很大差异。地面是一个凹凸不平的粗糙曲面,当气流沿地面流过时,必然要同各种地形地物发生摩擦作用,使风向风速同时发生变化,其影响程度与各障碍物的体积、形状、高低有密切关系。在窝风的丘陵和山谷盆地,污染物不能顺利扩散开去,可能形成一定范围的污染区。

3.3 污染源因素

(1)排入大气环境的废气通常由各种气体和微小颗粒物组成,污染源的化学成分不相同,造成的污染危害也不一致。

(2)污染源的几何形状、施放时间和高度的不同,污染物质进入大气环境的初始状态各不相同。通常将火电厂的烟囱当作高架连续点源,核爆炸当作瞬时点源,公路作为连续线源,露天储煤场与露天采煤坑作为连续面源等,大气污染则为这些污染源的复合。大气污染物的浓度与源强成正比,越靠近源强的地方,大气污染一般就越为严重。

4 大气污染的防治措施

3.1 环境管理措施

在环境管理过程中,先首要全面规划,合理布局,调整产业结构,对污染严重的企业实行技术革新和改造,并迁出城市中心或人口稠密的区域,减轻对城市大气的污染。对于新建项目要严格审批,坚决杜绝新污染源的产生。首先要合理进行产业规划布局,工业入园,城市的工业区与商住区域等进行明显分区,并禁止设置在城市的主导风向上。其次,要不断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对违规排污企业进行经济处罚的同时,追究法律责任。近年来,我国先后颁布与修订了一系列的法规和标准,如《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环境影响评价法》、《工业锅炉烟尘排放标准》、《火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汽车尾气排放标准》等,为城市大气环境管理与污染防治提供重要的法律手段。运用经济调节措施和政策、法律手段,促进产业布局调整与升级,加强生态防护建设,杜绝乱砍滥伐林木,鼓励绿化造林,减少城市大气环境污染,提高城市大气的清洁度。

3.2 工程技术措施

防治大气环境污染的工程技术措施主要包括清洁生产、集中供热(冷),使用清洁能源及其污染物的末端治理等措施。

(1)控制燃煤源点源和面源。燃煤产生的颗粒物和SO2及NOx对中国几乎所有的城市都有较大影响。因此,强化燃煤控制是进行城市大气质量管理的重点。建议对大型锅炉的除尘与脱硫脱硝与除尘改造,减少并逐步替代没有烟气处理的中小锅炉,淘汰工艺落后、污染严重的工业。进一步推行热电联供,煤气化工程等措施,推广使用清洁能源。

(2) 减缓机动车尾气排放。随着人们收入的逐步提高,机动车保有量的增长还将持续。对机动车尾气源的控制,需要通过加强道路的管理与建设来实现,建议严禁超标车辆的行驶,逐步淘汰较高污染的车辆。

(3)控制扬尘和区域生物质来源基于扬尘源是我国大部分地区PM10的最重要来源这一事实,治理扬尘是治理大气颗粒物污染的关键。在城市(尤其是北方城市)空气质量达标方案的制定中,要更多的考虑减少扬尘源的排放,制定针对本地土壤尘、道路扬尘以及建筑施工尘的相应措施。建议实施城市绿色生态工程,建设城市森林系统,加强建筑工地管理。

(4)调整产业结构,减少颗粒物排放不同城市工业结构不同,工业粉尘对颗粒物污染的贡献也有很大差异。重化行业是中国烟尘、工业粉尘、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等污染物的主要来源。调整产业结构是从源头解决污染排放最为有效的措施和手段,通过调整产业结构,不仅能够有效控制颗粒物排放,而且能够大幅度降低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污染物的排放量。

(5) 使用清洁能源。广泛发展与使用风能、太阳能,合理开发水电,尽量利用潮汐、火山与地热发电。加强煤炭、石油、天然气等能源的分选与升级,降低其烟尘、硫等有害物质的含量。特别是加强油品升级,减少机动车尾气的排放。机动车排放的尾气中包含CO、NOx、挥发性有机有毒物(VOCs)及含铅颗粒物等。其中,NOx 和VOCs 是生成O3 和形成光化学污染的主要前体物,而NOx经过一系列的光化学反应,生成硝酸盐气溶胶,严重影响大气环境质量。解决机动车尾气污染的最有效方法是开发无污染或低污染的新型车辆动力源,以液化气、氢气等取代柴油和汽油,研制新型太阳能、电动汽车,积极发展城市地铁,这都有助于减轻机动车尾气排放对大气环境的污染。

(6)加强污染物的末端治理。这是污染物治理的最后阶段,对锅炉烟气进行除尘、脱硫、脱氮,对喷漆等工业废气进行吸附与催化燃烧等,加强煤层气的综合利用,避免瓦斯气体的直接排放等,污染物的终端治理是防治大气污染最直接的有效手段。

4 结语

综上所述,大气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宝贵资源。因此,我们要严格约束与杜绝企业污染行为,以改善城市和区域大气环境质量为目标,以削减一次颗粒物排放量为主线,以控制PM10、PM2.5以及其他污染物为重点,综合运用法律、经济、技术等综合措施,构建全国大气颗粒物污染控制政策措施体系。为实现环保“十二五”规划目标提供管理保障,进一步促进我国大气污染控制管理的科学化和规范化。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