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思想政治教案范文

思想政治教案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思想政治教案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思想政治教案

第1篇:思想政治教案范文

关键词:案例 思想政治 运用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新课程要求高度重视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的转变,高度重视改进教学方法,大力倡导研究性学习,注重实践,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根据此次课改精神,我对思想品德课的案例教学寻到了一定有效具体方法。那么在课堂教学中到底如何组织和实施呢?在近几年的教学工作中,我一直在不断探索和实践,现将取得的一点经验介绍如下:

一、精选案例

精选和设置恰当的案例,是按案例在政治课中运用的前提条件,也是实现案例教学效果的关键。因此,案例一定要精挑细选,选用的案例必须典型、精致、简练、具体、真实、富有时代感,每个案例都要有其自身的价值,有其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选案例可以是教师自己选择,同时也可以是教师先确定主题,要求学生就某一主题搜索相关的案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然后教师再进一步挑选,选出最恰当的案例。具体来说,必须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案例的实际性

这就要求教师要从实际出发,了解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根据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实际,根据教材理论知识的实际来设计案例。这样的案例容易引起学生的有意注意,引发学生积极思维和探索,从而能够进一步深入理解教材的理论观点。如:我在讲授“各种所有制经济的地位和作用”时,就直接选用了我们县身边的例子,学校外的小摊点和小餐馆、很有名气的云阳桃片糕和票草牛肉干的生产企业、街边随处可见的各大银行、给我们提供水电气的企业等等的各种经济成分,它们对于我们生活和社会有什么具体意义。引导学生对这些例子的分析和讨论,很容易得出“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多种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这一结论,并进一步认识到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们必须坚定不移坚持这一经济制度的现实意义。

案例的新颖性

随着时代的发展,科技的进步,社会生活的变化以及教学对象的发展变化,所设置的案例也应该不断变化更新。这就要求教师要不断学习新知识,掌握新信息。所设置的案例离学生时间距离越近,对学生的刺激便越激烈和持久,学生参与讨论的积极性就越高,收到的教学效果自然就越好。如我在讲“国家利益是处理国际关系的前提和基础”时,选择了当时中、美、日和韩四国紧张而微妙的国际关系,借用了十九世纪英国首相帕麦斯顿的一句话“A country does not have permanent friends, only permanent interests.(没有永远的朋友,仅有永远的利益)”来进一步诠释四国关系,进而使学生深刻地理解了教材的理论观点。

案例的真实性

只有真实的案例才最具有说服力。为此,在课堂教学中所设置的案例尽可能真实,让学生信服,而“信度”提高了,“效度”也就自然提高了,也即达到了案例运用于教学中的最佳效果。在教学时,我使用的案例都是真实的,如报刊、杂志、电视新闻、录象资料等(如果此案例的真实性无从考证,我会明白地告诉学生这一点)。通过借助这些真实的案例,提高了学生的兴趣,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在良好的状态下完成了学习任务。如在讲“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这一问题时,我给学生放映了“科索沃破败的街景” ,“塞族平民被暗杀后的街景”和“地震后的汶川新貌”等录象片段,通过这些真实的正反案例的设置,让学生真正理解“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三原则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并牢记维护祖国统一和各民族团结,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各族人民的神圣职责和义务。

二、呈现案例

教师在实施案例教学前,吃透案例的呈现方式,并确定好案例的焦点和争论的主题,做好案例分析预测,以便上课时能准确而有效地描述,在实施案例教学中我通常采用的呈现方式有:

1、对于比较复杂的案例提前一周给每个学生发放一份文字案例,并要求他们阅读、思考下面设置的几个问题;

2、运用投影仪将案例投射到幕布上;

3、上课时生动形象地描绘案例内容;

4、利用及时的刺激或环境制造真实案例或让学生自己表演案例。

三、课堂讨论

这是案例在教学中运用的重要环节,教师要引导学生尽快进入案例情境,了解、掌握案例揭示的有关事实、情况,积极思考,通过研究分析获得一定见解后,学生分成小组进行讨论,依靠小组的集体智慧来解决个人分析案例时所无法解决的问题。小组讨论不一定要形成统一的意见,可以让各位同学发表自己不同的意见,但教师应当及时加以引导,以免脱离主题。小组讨论后推荐代表发言,其他同学可以补充,在此基础上进行全班讨论,遇到焦点问题,还可以进行辩论,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教师在学生讨论时应做好有关讨论的组织、启发和引导工作,使得学生能够围绕中心课堂积极发言,对于敏感性问题,允许学生发表不同意见,让他们畅 所欲言,便于学生在各种思想的碰撞中,闪现思维的灵性,在相互启迪中达到对问题的深入领会和把握,以求触类旁通,举一反三。

四、总结评述

在全班交流的过程中,同学们提出的观点有的是客观正确的,有的或幼稚或偏激,这就要求教师要及时总结讨论中的优缺点,分析案例问题的重难点,对学生讨论中暴露出来的问题要针对性地进行点拨,有时还需要对案例进行更加广泛和深入的分析,而且教师分析时要使自己的分析在符合学科逻辑的情况下,有所创新,让学生对案例问题能进一步认识,拓展升华。

总之,正确科学地将案例运用于思想政治教学中这一方法,是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体现,它能变被动为主动,变注入式为启发式,使学生始终处于积极参与状态,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推进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改革都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刘强:《思想政治学科教学新论》(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第四章 第三节 思想政治学科常用的教学方法和模式P140-142

第2篇:思想政治教案范文

传统教学方法下,许多政治课学生觉得枯燥无味,不愿意听,课堂教学效率不高。随着新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推进,人们越来越清醒地认识到要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必须转变教学观念,改革教学评价体系,优化课堂教学方法。一方面必须给传统教学方法以新的内涵,另一方面必须引进一些现代教学方法,从而建立科学、合理的教学模式,真正将素质教育落到实处。从思想政治课理论性强的特点出发,科学地应用案例教学法,则不失为一个有效途径。几年来,我在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实践中就案例教学法进行了积极的探索,现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一、案例教学的方法

案例是含有问题或疑难情境在内的真实发生的典型性事件,案例教学是指引导学生对特定案例进行分析讨论的一种教学方法。实施案例教学一般有以下几个步骤:

1.案例设计。案例的设计,是实施案例教学法的基础和前提。常见的案例设计方法有:一是采用书本中已有的案例;二是通过查阅资料收集案例;三是通过新闻、广播、电视等媒体收集案例;四是教师自己编写。不管采用哪种方法,都要坚持以下两条重要原则:一是针对性原则,即案例必须与特定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相对应;二是现实性原则,案例的选择要贴近生活,贴近社会热点。

2.案例呈现。首先,教师要不断地学习,吃透教材精神,弄清课本重难点,搞清三维目标的要求,在课堂教学中给学生创造一个宽松的课堂环境,提供自由交流的渠道。一句话,教师要改变自己的教学行为,变注入式为启发式,变单边教学为师生互动。其次,要掌握必要的呈现方法。一般来说,案例的呈现可以事先印好文字材料,在上课之前发给学生,让学生事前了解,可以通过教师的口述,也可以利用多媒体展现,还可以通过学生演小品、讲故事的方式展现出来。

3.案例分析。这是案例教学法的重要环节,也是关键一步。而这一环节的关键是通过师生互动,将案例的内容与相应的教材知识点联系起来,揭示案例与教材知识点之间的联系,从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案例分析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是教师分析。这种方法适用于起始年级,因为起始年级学生个性差异较大,学习方式迥异,分析案例缺乏经验和方法,这需要教师经过一定时期的培养和训练。教师必须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收集信息能力、提取有效信息能力等多方面的能力。二是学生个人分析。经过一定时期的训练,学生初步具备分析案例的能力之后,教师应大胆放开,让学生自主分析。自主分析不是放任自流,教师应当设疑问难,要求学生剖析解惑。教师的设疑,不宜将所有的问题一次全盘抛出,而应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环环相扣,同时,巡回检查,了解学生自主探究的情况,进行个别指导,并对学生探究的进程、课堂纪律等进行“微观调控”。三是在合作中进行讨论,可以是小组合作,也可以是全班交流。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学生讨论的动态变化,适时引导、调整,避免偏离主题的讨论,避免气氛过于激烈,或者死气沉沉。

二、实施案例教学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选取的案例要有足够的说服力。理论联系实际是教学的基本原则。中学思想政治课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这就要求教师不能照本宣科,而是要结合学生的实际,运用具体真实的事例加以剖析、证明,以增强教育效果。现行教材中所提供的事例毕竟是有限的,且有些离学生生活较远,因此需要教师在教学中适当地补充案例。

2.要防止反面事例可能带来的负面效应。教师在案例教学中不应回避时弊,要敢于触及,在针对时弊时,一定要准确适度。过分的渲染,反而会产生事与愿违的效果。如要实事求是地介绍外国的发展情况,不要一提到西方国家就眉飞色舞,经济、文化、技术如何发达,我们和他们存在多大的距离,这样不利于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还有不应对党内的腐败现象不加分析地罗列,对社会上的一些不正之风夸大其词,这样做不但不会收到理想的教育效果,而且容易使学生把个别丑恶现象看成是普遍现象,把次要方面的东西当成主要方面,引起学生思想上的混乱。

3.案例要紧密联系社会和学生的生活实际,即案例要贴切。教学中如果材料丰富但不贴切,结果也可能误导学生,有害无益。所以,我们要在案例的运用上下工夫。一是案例要精且管用,要符合学生的“可接受性”原则,既能说明问题又能为实现课堂教学目标服务。二是案例一定要符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和思想实际。

第3篇:思想政治教案范文

1 充分发掘档案这一社会资源

档案是国家机构、社会组织和个人从事政治、经济、科学、文化等社会实践活动直接形成的文字、图表、声像等形态的历史记录,具有原始记录属性和信息属性,是人类社会活动的产物,属社会资源。内容既有人物,也有事物;形式既体现为物质,也表现为精神。著名学者钱学森认为,档案是一种信息,其地位和作用比能源、材料更重要,这在直接依赖于信息产生、扩散和应用的知识经济时代表现得尤为突出。档案除了具有机关工作的有效工具、经济建设的重要依据、宣传教育的生动素材等一般功能之外,还有其他文献所不能代替的特殊功能。

一是凭证作用。档案是历史的真凭实据,具有一定的法律效用,这一点不同于其他文献。档案之所以具有凭证作用,是由档案形成的特点和档案本身的特点所决定的。因为,档案是自然形成的,这种形成的自然性,决定了档案记录历史情况的客观性,档案是令人信服的历史证据。从档案自身的物质形态上看,它保留了当事人的历史真迹,如亲笔手稿、印信等。有些文件还保留了当事人的声音、形象,等等,这些都反映了档案是确凿的真凭实据。

二是参考作用。档案作为一种历史记录具有广泛的参考作用。这是因为档案不仅真实地记录和反映了人们社会实践活动的深度,而且也反映了实践活动的广度,为人们认识自然、改造自然提供了正反两方面的经验。“察往知来,视兹故帙”,对档案的参考作用作了高度的概括。

三是教化作用。档案的功效,大体上可分为社会和经济两个层面。其社会功效,除了档案利用过程中的资证作用和本身所具有的参考作用,更多的就是教化作用。档案记录着过去又孕育着未来,可以世代流传,资治通鉴。人们翻阅档案,必有所获。具体生动、真实、深刻、富有说服力和感染力的档案史料,使人既获得感性的体悟,也获得理性的认知。通过编研,深层次地开发档案的教育资源,准确地反映历史与国情,从中看到国家、集体甚至一个单位发展的过程,展望集体、个人与中华民族荣辱息息相关的历史。利用档案资料著书立说或举办展览,通过本单位身边的人和事,激发大家的自豪感与使命感,在不知不觉中对人们起到教化作用。

社会的发展,人类的进步,经济的腾飞,促使着档案的社会服务日趋完善,在其不断完善的同时,对档案社会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必然随之不断显现。

2 切实做好档案资源的有效开发

档案的开发,体现在档案文化信息资源的研发。重在通过采集、加工、存贮和输出,把档案承载的文化信息由静态转化为动态提供给利用者,实现档案的使用价值。档案文化信息资源具有隐蔽性特点,其价值呈潜在状态。档案潜在价值的挖掘,需要通过有效的开发。

其一,建立专题源库。档案的文化内质,很多情况下须借助档案文献编纂才能得以继承和发扬。因此,要充分依托网络优势,构建基于馆藏档案的教育资源丰富、功能齐全的档案信息库。对馆藏档案贮存的信息按“方针政策教育”、“科学技术教育”、“优良传统教育”、“先进典型教育”、“集体主义和爱国主义教育”等专题,进行分类、整理、综合、分析、加工、提炼、升华、浓缩,将原来零散的档案信息条理化、系统化,开发出档案中的先进集体和模范人物的事迹,整理出名人、专家、教授传记、廉政建设典型、先进工作者和劳动模范事迹、艰苦创业的好典型等,编辑成有较高价值并且有教育意义的专题史料。

其二,开设陈列展室。每个地方或单位在其发展过程中,都会相应地产生大量的文字或实物材料,而这些都是在特定的历史、特定地理环境由特定的人物形成的,真实详尽地记载了其兴衰变迁轨迹,其中不乏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由于所反映的在当地或该单位曾有举足轻重的意义,档案价值非一般可比,故而有必要落实固定场所通过举办各种专题展览来加以固化。来自档案的专题展览可分为长期和短期两类,前者内容、选材、板块应较为宏大丰富,形式和展地应相对固定;后者可定期或不定期,内容、选材、板块及展地可结合节庆等灵活举办,形式多样,规模不拘。档案素材专题展以原始、客观、真实见长,体现出与受众的贴近度。通过情景氛围的创设,实现思想的熏陶和教育的潜移默化。

其三,完善民间档案。伴随天灾人祸,大量官府档案流散民间。流传于民间的故事、戏剧等更是日渐式微,濒临失传。一些带有家族和个人印记,又能反映时代、文化变迁的族谱、日记等对研究中国历史变迁有着重要价值的档案也长期得不到有效收集、整理。这些本应归档而散落于民间的档案和民间形成的对国家和社会有保存价值的历史记录是国家档案的重要补充,对于全面、客观地了解历史不可或缺,应予以重视并切实拿出举措。可采取政府出资,或政府与民间组织、个人共同出资创建民间档案馆(室)加以收藏和管理。但是,不管以何种方式,政府对民间档案管理都应监督指导,同时,法规上对其所有权及服务收费标准须作出明确的规定。

其四,重视私人收藏。随着民间档案价值的挖掘,开始有更多的人注重民间档案的收藏。如,有人收集火花、邮票、像章、某个时代某一专门生产工具等。这些专题收藏是国家档案馆无法做到的。也正是这些人的“收藏”,弥补了官方档案的不足,为大众了解一个时代、一个地方、一个民族的历史作了重要补充。所以,应立法鼓励民间收藏,允许其在合理的范围内收取适当的服务费用,同时,要对民间收藏整理提供技术支持和业务指导。

3 正确发挥好档案的思想政治教育作用

档案用于教育出现于20世纪50年代。自从1955年第一次国际档案“圆桌”会议以“档案教育”作为议题以来,导致了普通公民对档案产生极大兴趣。近十年来,西欧经常去档案馆的普通公民增长了63%,而在我国近年来这一数字也不断增加,显示出档案教育的作用越来越突出。思想政治教育是档案教化的一种重要手段。其重要使命之一就是借助一切载体,运用一切教化资源,对国民进行传统优秀思想的教育,培养具有健全完善人格和社会责任感的人,侧重于从道德内涵上强调人格的养成。

其一,要通过档案了解个人情况。充分利用原有档案材料,了解教育对象的思想动态。个人档案是其本人一生学习、工作、生活及社会关系、交往情况的全面记录和综合反映,伴其变动,终其一生。因此,应充分利用这些体现个人信息的凭证材料,并透过它们全面了解其过去的情况和经历,尤其注重其思想动态。只有这样,思想政治教育才能做到有的放矢、对症下药、药到病除。

其二,要学会借助档案维权。在信息共享社会,人们在参与社会民主化管理中,应有档案意识,并善于借助档案维护自身的权益以及实现个人权益的救济。我们合法权益的维护,必须做到有理有据,既符合国家政策法律法规,又能为纠纷双方所接受。因此,要在维权过程中注意发挥档案作用,及时查阅档案资料,查找可靠凭证,根据档案记载和有关规定办理,以使纠纷得到圆满解决。

其三,要学会巧用档案育人。思想政治教育不能满足于说教,要面向社会实践。要借助于身边的名人在大家心目中占有特殊的地位,适时地举办史料翔实、表现方式生动的个人纪念展览。通过其照片、讲话录音、活动录像、手稿、书刊、资料、实物等珍贵史料原件进行形象的榜样教育,使大家学有榜样、赶有目标。“以境育情”的教育方式,同样可适用于对民间馆藏、私人收藏的参观学习。学得活、学得实,就定能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第4篇:思想政治教案范文

1.1思想政治教育职能原本就是保卫部门的职责所在

高校维稳工作中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可以说是重中之重。做好高校维稳的重要部门保卫部门工作中在做好学生安全管理的同时,更要善于分析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做好引导和教育工作,要以柔性手段为主,“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做好思想工作。“预防为主、教育为先”是做好高校安保工作的重要指导原则,因此,首先应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帮助大学生筑起思想上的“防火墙”,提高安全防范意识和能力,以此为基础通过有效的扎实工作来确保学校的安全稳定。采取治标和治本相结合,预防和治理相结合的手段,通过加强思想教育、法规法纪教育,促使其从内心深处自觉遵守校园的安全规则和秩序,确保学校的和谐稳定。

1.2当前高校安保工作的内在要求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迅猛发展,改革的不断深化,后勤社会化改革的推进,人们的思想观念也发生着改变,给高校安保工作带来一定的难度和挑战。安全保卫工作如果还是因循守旧,沿用老一套的工作方法是行不通的。新时期要使安全保卫工作防范于未然,就要调动安全保卫工作者的积极性,把工作的被动处理变为主动出击,是十分必要的。主动改变传统的高校安保工作方式方法,才能在工作中掌握主动权,掌握先机。把管理为主,改为服务为主,树立服务的理念,增强服务的意识,坚持管理和育人相结合,要给师生摆道理,讲事实,以理服人,少采用或尽量不用生硬的手段。要真正关心师生的利益诉求,把师生的冷暖放在心上,处处为师生着想,创造条件,帮助他们解决自身的实际困难,让师生真正的感受到是为他们着想,这样他们才不会抵触安保工作。

1.3从发达国家高校保卫组织上来看,也非常注重思想政治教育

20世纪80年代初期,美国高校校园警察就已提出了对师生实行安全服务的概念,至今,基本上各高校都普遍建立了安全服务制度。以往,校园警察与老师、学生之间也互相对立,互相不理解,互相不支持,校园警察采取一些管理措施,师生们认为是专门压制、打击他们的,完全不理解其工作的辛苦,校园警察往往是“出力不讨好”,付出很多,也得不到理解和支持。后来校园警察对自己以往的工作方式方法进行了深入反思和剖析,决定转变工作思路、工作方式、工作方法,将重心放到为师生服务上来,以服务为首、为核心,切实帮助解决学生、老师们的实际困难,以此为突破口消除彼此之间的隔阂,增进理解和支持,加强沟通,拉近距离。长期的坚持,师生和校园警察之间逐渐相互理解,相互支持了。

2.当前高校安全保卫工作中思想政治教育现状

现状一:思想上认识不足由于受到传统思维模式的影响,人们会普遍认为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是学生处、各系的职责。安全保卫部门的工作就是“看大门”,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搭边,对于学生违纪违法的动机和心理根本不会去关注,只会对学生进行训斥。

现状二:安保队伍经验缺乏目前,我国高校安全保卫部门的工作人员基本上都是部队转业或是其他部门转岗的人员,年龄偏大,普遍缺乏处理学生问题的经验,思想政治素质不高,整体文化层次偏低。因此他们通常会采取较为简单的工作方法,对于工作不会有什么创新,更不会对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

现状三:高校重视不够教学、科研工作历来都是高校教育的中心任务,在实际工作中,存在将安全保卫工作逐渐边缘化,更不用说去重视安全保卫工作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同时不能及时补充和调整安全保卫工作人员的结构,不能及时对保卫干部和安保人员进行培训,使得在安全保卫工作中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没有必要的条件。

3.加强安保工作中思想政治教育职能的途径

3.1切实提高保卫队伍的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

保卫队伍特别是保卫干部是保卫部门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力量,其思想素质和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到思想教育的效果,因此,保卫干部要切实提高思想政治素养和水平,提高政治觉悟,具有大局观念和服务意识,这也是安全保卫工作的特殊性所要求的。要提高业务能力,熟悉掌握安全保卫工作的专业知识,不断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提高自身的文化水平,正确处理学生的思想问题,解决学生问题善于做学生的思想工作,掌握科学有效的思想教育方法,切实和实践工作有机结合起来。

3.2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注重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

“以人为本”的理念贯穿于高等教育的方方面面,对于高校的安全保卫工作也不例外,在实际工作中,也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也就是说要以满足师生的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想师生所想,急师生所急,师生利益至上。改变以往传统的、管理的理念和思路,加强创新性。以满足师生的安全需求为突破口,充分发挥学生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作用,发挥其主动参与的自觉性,发挥其主体功能。此外,要把思想政治教育和安保工作的实践结合起来,安保工作固然要通过一些安全规章制度、规则、纪律的约束,同时也需采用一些必要的综合治理的手段,否则很难形成良好的校园环境和生活秩序,但这些只是安保工作中方法、手段的一部分,不是全部。因为高校的服务对象是大学生,高校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可以说都于学生有关,都源于学生的信仰、意识、观念等发生了一定的偏离,这些问题的解决,需要采取正确、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和手段,才能切实解决。因此,新形势下为了更好的做好安保工作,必须注重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安保工作的实践之中。

3.3工作中要灵活运用思想政治教育方法

采取说服教育的方法。大学生思维活跃,他们在思想上、政治上尚未成熟,难免会犯这样那样的错误,所以针对大学生存在的问题,要耐心说服,不能强制、压服。解决思想问题原本就是细致复杂的工作,不能简单粗暴,要摆事实、讲道理,动之以理,晓之以情,使其从思想上真正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没有规矩,不成方圆。采取说服教育的同时,必须贯彻执行各项规章制度,来约束大学生的行为,加强管理,维护校园的良好秩序。通过典型实际案例的警示作用让学生从中吸取教训,从而达到教育本人及他人的目的。

第5篇:思想政治教案范文

一是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政治课理论性强,容易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单凭教师讲解难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而思想政治课案例教学是教师结合学生的生活经历,从社会现实中提取课堂教学所需要的典型案例,精心编排教学结构,一改过去单一、枯燥的注入式教学,将讨论、角色扮演、小组合作等形式引入课堂,把学生带入探求新知的情境,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是有利于增强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关系。在案例教学中,学生在阅读、分析案例和课堂讨论等环节中积极参与,发挥主体作用;教师自始至终起主导作用,既要选择符合教学需要的案例,又要因势利导,让每一个学生能够参与到课堂讨论中。案例教学加强了师生交流,活跃了课堂气氛,是传统教学方式难以企及的。

三是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采用案例教学法可调动教师教学改革的积极性,更好地发挥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因为,要想用好案例教学法,就需要教师对现实中的问题保持高度敏感,不断地从社会实践中收集适用教学的案例,更新教学内容、补充教案,使教学活动始终处于活跃进取的状态,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

一、案例教学法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运用过程

选编教学案例。选编恰当的案例是顺利实施案例教学的基础。教师要根据政治课教学目标的要求和学生的身心特点,精心选择课堂教学案例。选编案例通常要遵循以下原则:案例要具有真实性、典型性、趣味性、启发性、探究性、精炼性、系统性和渗透性。

展示教学案例。展示案例是案例教学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是案例课堂教学的开始。教师应该根据案例材料的内容和教学目标的要求,采用适当的方式把案例呈现给学生,这可以在上课开始就激发学生兴趣。一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就能唤起他们的探索精神和求知欲望,引导其主动参与学习活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分析讨论教学案例。在组织学生开展讨论探究活动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以下几点:采取合理的组织形式,使案例讨论有序进行并达到预期目标;精心设计案例问题,保证案例讨论的效果;有效地把握、调控课堂讨论;创造轻松和谐、自由民主的良好课堂氛围。

理论总结提升。这一阶段的主要目的是进一步提高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帮助学生实现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促进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二、有效运用案例教学法对教师提出的要求

1.转变教育观念,积极实施案例教学

教师必须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努力营造平等、民主、和谐的学习环境,注重学生的自我发展。一位有创造性的教师,应该能够帮助学生在自学的道路上迅速前进,教学生学会如何应对和处理大量的信息。

2.不断丰富自身的知识,提高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教师应树立终身学习观念,不断拓展自身知识的广度与深度,与时俱进。在思想政治课的案例教学中,教师除要高度关注社会、努力学习马列主义的经典著作外,还应主动汲取理论发展的新成果,学习世界各国包括西方发达国家在内的先进思想和理论,同时注意学习运用现代教育教学手段,增强案例教学的实效性。

3.避免用案例教学完全代替系统的理论学习

教师在出示案例的时候,大都力求案例的视听效果,这就容易使学生对案例的分析往往停留在表面,只看到现象,看不到本质,还有可能被表面假象所迷惑,走入只关注案例本身的表象而忽视从案例中提炼理论的误区。因此,教师在案例教学后要组织学生进行理论总结,不能用案例教学代替系统的理论学习,要避免产生浅尝辄止的现象。

4.加强教师之间、师生之间的分工与协作

第6篇:思想政治教案范文

关键词: 案例教学法 思想政治课 应用

案例教学法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目的和培养目标的要求,以案例为基本材料,把学生带入特定的事件情景中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从而培养学生运用理论知识并形成技能技巧的一种教学方法。思想政治课中的案例教学法,就是围绕思想政治课的教学内容和目标,把真实事例或虚拟情景加以典型化处理,形成可供思考、分析和决断的案例,使学生通过自我研究和探讨的方式,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充分利用案例来引入新课

爱因斯坦曾经说:“兴趣是最好的教师。”案例教学法正是基于创置问题的教学,它把抽象的原理、概念等具体化和感性化,让人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把枯燥的知识蕴藏于案例设计中,使学生获得逼真的表象,在轻松的教学气氛中获得知识,接受思想道德教育,从而促使学生积极思考相关问题。教师可以将事先印制好的案例分发给学生,或运用投影仪、多媒体呈现案例,也可以当堂叙述案例,或让学生自己表演案例,进行课堂模拟,教师再提出问题和教学要求。例如,在讲到保护环境知识时,首先介绍近几年我国北方多次受到沙尘暴袭击的例子,然后向同学们提出四个问题:第一,这个案例反映了我国目前存在什么问题?第二,北方多次沙尘暴袭击的原因是什么?第三,你认为国家应采取什么措施解决这个问题?第四,面对这个问题,青少年学生应做些什么?这一设疑导学,不仅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和调动学生思考的积极性,而且为后继教学埋下伏笔。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举例或是以古喻今,或是借物言志,或是以小比大,或是以影附形,具有比附性和生动形象性,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且活跃课堂气氛。

二、充分利用案例来突破重难点

传统的理论式讲授比较注重教学内容的体系,注重条理性、逻辑性,但是于实践的意义不大。建构主义学习观认为,学习意义的获得,使每个学习者都以自己原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对新信息重新认识和编码,加深自己的理解。案例正是把理论与实践结合在一起,把重点、难点知识融入案例,让学生通过思考、分析,成为解决问题的决策者。应用原有知识,新知识加深对重难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古语有云:“以其所知,喻其不知,使其知之。”对于一些结论性难点,可引用一些典型的事实材料,并以材料为依据进行分析,从而化解难点。在整个高中思想政治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准确掌握学生的知识储备状况,及时补充,巧设实例。尤其是在教学《经济生活》与《哲学生活》时,这一点更显重要。举实例,以达到化未知为有知,增强教学的可操作性;化抽象为具体,增强教学的形象性;化繁难为平易,增强教学的通俗性;化枯燥为生动,增强教学的生动性。如,在《经济生活》中讲解国家宏观调控与市场调节的关系时,我们一般形容它们就像“有形的手”与“无形的手”手拉手,向前走。为了让学生深入理解“如何保持国民经济平稳运行”,除了补充社会总供给与社会总需求外,还补充了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产业政策、就业政策、汇率政策及经常听到的热钱、基尼系数等。

三、充分利用案例来贯穿课堂

教育界普遍认为,问题是诱发学生学习的起点和基础,是学生学习的动力来源。通过案例的呈现创设情境,提出问题,能使学生把理论应用于实践,又在实践中生成新的理论,使学生在理论与实践的不断碰撞中,实现新旧知识的同化与顺应,从而在案例中构建知识体系。教师首先应该在教育教学目的的指导下,根据教学难点和重点等教学任务的要求及学生的身心特点等,阅读收集和整理有关材料,选择或者编写出文字性案例,甚至是小品表演类案例,使这些案例具有时代性、思想性、趣味性,以及充满矛盾冲突的情景,为课堂学生的主动学习埋下激活思维的催化剂。为了拓展学生的思维,有效引起学生在未来课堂上的讨论,教师还应该掌握大量的相关信息资料,包括同类的案例及与案例有关的补充材料,分析该案例的不同观点及理论依据等。教师有了更多的信息资料,才能站得高,看得清,以便在课堂上在学生讨论遇到困难时提供必要的信息资料,提示讨论方向,把讨论引向深入。教学法所使用案例的具体内容可以是真实的,也可以是模拟的,因为在案例教学中,重要的不是案例的具体内容是否真实可靠,而是案例对教学能起到多大的作用,当然能将两者统一起来的案例是最好的。在很多时候,教学用的案例都要经过修改或者假设,以便更好地适合课堂教学的需要。但是,案例的主题必须和真实的情况相接近或者至少和学生所熟悉的社会生活环境相类似,即至少看起来是真实的,或者说,这个案例的主题应该是大家所共同感兴趣的。

四、充分利用案例来反馈知识

案例一方面承载着社会生活与实践,蕴含着政治课的某些观点或生活的哲理,另一方面通过问题的分析与解决来检验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应用,通过案例练习来巩固课文知识。由于案例教学法主要不是以传递信息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学习的内容的,而是让学生在问题的发现和解决过程中建构知识体系,因此,案例应具备适度的复杂性和对不同观点的包容性,这样才足以让学生在认知上产生冲突。案例教学法最大的价值就是借着案例所包含的复杂、模糊或亟待解决的问题,让学生产生认知上的冲突,从而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动机。另外,为了让学生迅速地抓住案例主题,减轻学习负担,教师在案例后面最好给学生提供可以研究的问题或方向,并让学生选择,也可以让学生自己列出问题分析。

参考文献:

第7篇:思想政治教案范文

【摘要】:案例教学是一种重要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思想,它在思想政治教学中应用广泛,它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可以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在案例教学法实施的过程中需要教师精心选择案例,正确科学地运用案例。

【关键词】:案例教学;兴趣;能力;案例选择;案例分析

【中图分类号】G631

我设计这节课主要采取"案例"教学法,这是我工作以来一直在课堂探索和实践的方法,也是我这节课的最大亮点。对政治课而言,案例教学是一种重要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思想。通过设计典型的案例,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让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探索、主动思考,让学生在案例中理解知识、运用知识。案例教学法能创设一个良好的宽松的教学情境,把真实的典型问题展现在学生面前,让他们设身处地地去思考,去分析、去讨论,可以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有助于学生加深理解所学知识,有助于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能力。实践证明可以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

下面我以《树立正确的消费观》为例进行一番分析与反思。

一、选择案例应坚持的原则

1、针对性原则

高中思想政治教材中的原理和概念比较抽象,学生往往难以理解,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

过程中列举具体的案例来说明。设置案例的目的是为教学内容服务的,所以列举的案例必须有针对性,这样才能达到反映和说明教材内容的目的。列举的案例要紧扣教学目标并和课本知识有机结合,要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思想状况,以吸引学生的兴趣,增强教学效果,不能把政治课上成案例堆砌会。案例太多,学生会迷失方向,只顾听案例而忽视了案例所反映的道理。所以,我在讲四种消费心理时,精选的四组情景都是围绕本课内容,做到案例内容与学习的重难点有机结合。

2、生活性原则

新课程呼唤政治教学向生活回归,围绕生活、反思生活,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因此,教学所选用的案例材料必须具备生活性。当授课的材料与所学的知识和生活体验相联系时,学生对学习才会有兴趣。案例材料越贴近生活,就越容易形成学生情感和心理上的共鸣。

我在讲做理智消费者,应坚持的第一个原则避免盲从、理性消费时,选用了家庭装修时一家人的一段对话:

妻子:老公,同事们都说,现在装修流行"田园风格"。

丈夫:那就听你的吧!反正一切跟着流行走!

小明:不对,我们同学上网搜索过,明年新居装修将出现"地中海"时尚。

丈夫:啊!那咱家怎么装修啊!

这个案例中所展示的是社会活动中的现实背景,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是学生普遍感兴趣的现实问题,所以学生参与讨论的积极性很高,在学生的热烈讨论得出结论:家庭装修应坚持的正确原则。

3、时效性原则

案例背景材料的选择必须具有时效性,尽量选择最近最新的材料,特别是当年的重大时政和社会热点、焦点问题的相关材料,这样才能更接近生活,同时也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点燃学生的热情,激起学生的求知欲,诱发学生设身处地地去思考,去分析、去讨论,从而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我在讲做理智消费者,应坚持的第二个原则:量入为出、适度消费时,我不失时机地将这两年的一个社会热点问题引入课堂:房奴、卡奴、守财奴、月光族,选择的这一案例与学生的生活紧密相连,从而激发了兴趣,活跃了课堂气氛,拓展了学生思维,起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分析案例应该注意的问题

分析讨论案例,这是案例教学非常重要的环节,也是非常关键的一步。而这一环节的关键是通过师生互动,将案例的内容与相应的教材知识点联系起来,揭示案例与教材知识点之间的联系,从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此,教师要善于启发诱导,在学生各抒己见、畅所欲言的基础上引导他们与所学的知识结合起来,做到理论与材料相结合。

1、注重课堂设问、以及设问艺术地把握。

问题的设计是进行案例教学的关键,是把材料与知识结合起来的纽带。好的设问既能考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又能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设问需要结合学生认知水平,从科学而符合实际的角度提出问题,并注重把握设问的内容和时机,强调设问的切入点和启发性,才能发挥案例材料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问题设计有梯度,由浅入深,这样有利于学生"入题",符合学生的逻辑思维规律,也有利于课堂教学的顺利开展。在明确为什么问的基础上,要善于确定问题的切入点,解决问什么。

我在讲量入为出、适度消费这个原则时,出示这样的案例:

我的大学同学王某在武威工作,为了买房倾其所有,每月大部分收入用来偿还房贷。他

在获得了面子好看,心理安慰的同时,生活质量大幅下降,消费水平急转直下,不敢换工作

不敢旅游,担心生病,节衣缩食......

我家邻居李某,他们经济条件比较宽裕,却把富日子当穷日子过,存钱嗜命,只存不取。

生活上低标准,不打手机,不下馆子,吃饱肚子就行,穿戴"一贯制"......

针对上述案例,我提出了这样一组问题:

你如何看待这两种不同的消费方式?

为了贷款买房自己生活质量下降,值得吗?

邻居挣了钱不花,攒钱有什么用?结合房奴和守财奴,怎样把握消费的度?

让学生围绕这些问题展开讨论,讨论后同学们提出了许多看法,有些观点还出于我的意料之外。这样会大大地增强教学实效性,提高教学效果。

2、及时启发引导、总结陈述案例

在分析讨论案例的过程中,有的同学观点正确,有的观点错误,有的观点偏激,有的不合题意,这时候就要求及时启发引导、总结陈述案例。案例教学给学生提供了思考、反思的机会,对学生正确的观点的和不足之处,进行总结和补充性的评述。让学生对讨论案例有更深刻的认识。

我在讲勤俭节约、艰苦奋斗这个原则时,我给出的案例是:平时在外面吃饭剩余的饭菜是否带回家?有的同学在讨论这个话题时,谈到现在经济条件好了,没必要带回家。我及时从现实国情、民族精神、个人品质等角度陈述现在仍然需要发扬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精神的必要性,从而使学生提高了认识。

总之,案例教学法体现了新课改的要求,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它实质是属于研究性学习,能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因此,我们在今后政治课教学中应大力推广。

参考文献

[1]《案例教学指南》郑金洲著

第8篇:思想政治教案范文

关键词:公安高职教育;思想政治课程;教学特色;“三课一体”;多元考核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3)04-0121-03

长期以来,思想政治课程教学始终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上海公安高等专科学校(以下简称我校)首创的第二学历教育①,是建立在大学教育基础之上的公安专业职业教育。职业教育是就业准备教育,课程教学必须凸显其职业特色,这就决定了学校的思想政治课程教学不能重复一般大学的教育内容,而是必须结合公安人才的思想政治素质要求予以特色创新。

公安高职教育思想

政治课程的教学特点

公安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含教学)的目标是使学生思想上全面认知、内心中真实认同、行动上自觉践行公安民警所需的思想政治素质及要求。结合我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实际,公安高职教育的思想政治课程教学呈现出以下特点。

教学对象的特殊性 接受第二学历教育的学生年龄差距大(出生年从1985年~1989年不等),来自于各类不同的高校,学制从3~4年甚至更长的时间,生源的不同决定了学生入警的起点不同、社会经历不同、专业背景不同,综合素质也存在差异。受教育经历及自身年龄的影响,学生在入校前价值观就已基本定型,普遍强调自我个性。而公安院校更强调整齐划一、统一标准等共性特征,这就决定了学生的个性差异势必受到共性的约束。不同于普通高等院校学生毕业之后的职业身份不确定,第二学历教育模式下的招生即是招警,其最大的特点就是基本具备了准职业人身份,即准警察身份。所以,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必须按照公安职业及其职责对于正式民警的标准和要求开展。

课程目标的战略性 公安院校第二学历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公安一线的社会管理人才。人民群众对公安工作提出了新期待和新要求,因此势必要强调公安民警必须做到忠诚为魂、纪律为纲、服务为本,始终牢记公安机关承担的三大历史使命。这就要求将思想政治课程放在公安思想政治工作的整体框架下进行全面构想,凸显课程目标的战略性,即要使思政课程教学与公安工作和公安教育的整体目标相衔接,与公安思想政治工作的实际相结合,在构建思想政治课程教学目标时,要坚持政治建警的基本战略,充分体现对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战略意义。

课程内容的应用性 高职教育课程最显著的特点是应用性,表现在课程内容上则是紧密联系职业实践,传授的技能和知识要直接或间接满足于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需要。从课程的性质来看,思想政治课程是公安院校的通用基础课,但长期以来,对其定性似乎只停留在基础课层面,而完全忽视了与公安业务之间的关系,使得思想政治课程教学成了空中楼阁、无源之水。实际上,理论的生命力就在于联系实际,并有针对性地解决实际问题,因此,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必然蕴含着双重性,既有理论性,又有实践性,并且这种理论性必须在实践中得到检验。所以,强调课程内容应用性的核心就在于不是单纯就思想政治问题进行纯理论的探讨,而是要启发学生结合公安业务展开思考。

课程实施的系统性 育人具有全过程的性质,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课程实施也应贯穿从入学到毕业的始终,以突出其系统性。学生的教育训练包括入训、在校集中学习、业务单位实习等多个阶段,在不同阶段,学生的状况与特点不同,所要面对的情况与任务也不同,思想政治觉悟及表现出来的思想困惑与问题的侧重点也会有所差异。这就决定了要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教育,尤其是要把握好各个关键时间节点,根据各个阶段的不同特点,遵循学生在不同培训阶段的认知特点及认知规律,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切入点,着力解决学生在不同培训阶段可能出现的不同思想问题,强化随时、随地、随事、随人的“四随”教育,以突出对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和教学的系统性与延续性。

侧重整体优化的

“三课一体”教学模式

关于教学模式的定义目前尚无定论,笔者倾向于将其定义为“是指在一定教育思想、教学理论、学习理论指导下,在某种教学环境和资源的支持下,教学活动诸要素依据一定教学目标及学生特点进行活动所形成的一种稳定的教学组合方式或教学结构”。某种教学组合方式是否合理有效,要看其能否体现和满足该课程教学的特色需求。

结合公安高职教育思想政治课程的教学实践,笔者认为,本课程适于建构侧重整体优化的教学模式——“三课一体”教学模式。具体而言,“三课”是指教学的三个课堂:第一课堂,指对理论知识的讲授;第二课堂,指结合公安工作开设的特色专题讲座;第三课堂,指根据教学需要组织的实践活动。“一体”是指三个课堂构成完整的教学体系,紧密结合,互相渗透,发挥整体思想教育功能。

“三课一体”教学模式的理论支撑是人本主义接受理论。所谓接受不仅仅是信息的给予和传递,还包括对象在接受信息过程中感知、判断和内化的过程,而接受过程的有效性在于使传导者、传导内容、传导渠道和受传者有较高的契合程度。在接受过程中,接受环节是教育的关键环节,接受程度如何,直接影响到教育的效果。从目前对接受规律的研究看,接受的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接受诸多要素(如接受主体、接受媒介、接受环境)的刺激,是诸多要素的多维度立体交互作用,而不是单一的要素影响。

思想政治教育的接受较其他学科领域的接受更为复杂,包括对受教育者即教育对象的思想教育、道德教育、政治教育等诸多需要“接受”的内容。如前所述,我校接受第二学历教育的学生有其特殊性,由此提出的问题就是如何使受教育者对学习的接受变得积极主动,以更好地提高思想政治教学的实效性,借鉴接受理论的观点和方法显然具有现实意义。

具体而言,“三课一体”教学模式的实施就是要改进第一课堂,提升第二课堂,拓展第三课堂,将学校教育目标与公安实际工作要求结合起来,构建以课堂理论教学为基础,以专题讲座教学为补充,以社会实践教学为延伸、内化、检验和运用的具体运作体系。

在课堂理论教学中应突出公安特色和警种岗位要求,继续发挥思想政治教育主阵地、主渠道的育人功能 高职教育作为高等教育发展中的一种类型,肩负着培养面向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的使命。联系公安实际,公安院校培养的人才不仅在公安实战技能方面要适应第一线需要,而且在思想道德、政治素质方面也要适应第一线需要。这种培养目标反映在思想政治课程教学上,则是以能力培养为主,不再片面追求理论知识的系统性与完整性,而是强调综合性与实用性。一方面,要适应不同岗位对合格人才的要求,在教学内容上以够用、管用为原则,使思想教育与公安职业要求和警种岗位特色相结合,着力培养学生爱岗敬业、乐于奉献、安心基层的观念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等优良品质;另一方面,更要注重培养学生运用思想政治理论正确认识现实问题的能力、认同并接受社会主义及人民警察核心价值观的能力,即要通过具有警察职业特色的思政素质的学习与能力培养,使学生在认知上有改善,在行动上有方向,为成为合格的公安民警打下坚实的思想基础。这一模块必须进入各专业教学体系,以小班化形式开展教学。需要特别指出的是,课堂教学必须在教学组织和讲授方式方法上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学生的参与程度,想方设法激发和调动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自主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专题讲座教学应关注公安工作的热点和岗位成才,提高思想政治课程教学的时效性和吸引力 专题讲座教学是遵照思想育人的总目标,结合社会、职业、岗位和学生实际选定若干主要问题,用思想政治教育提供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评价社会与人生的一种教学方式。专题讲座用得好、用得及时,可以大大增强思想政治课程教学的时效性和吸引力。结合公安工作的特点,公安高职教育思政专题讲座从内容上讲,主要是公安工作热点、社会治安状况解析、岗位成才等,主讲者可以多样化,甚至可以专门邀请一些校外专家学者、公安分局领导和基层优秀民警代表担任报告员,与学生进行面对面交流,使学生从不同角度接受到不同的社会信息。专题讲座教学的最大优点是灵活多样,可以根据公安工作的实际情况随时随事选择教学内容,结合社会热点进行专题精讲,做到与时俱进,增强时效性。而且,不同类型的专题讲座会对学生产生不同的影响:热点讲座能让学生明辨是非,把握时代脉搏;社会问题讲座能增加学生的危机感和使命感;岗位成才讲座能为学生今后的岗位工作树立学习的榜样和目标,如此等等,使学生走出教材,开阔眼界,增长知识,必将有助于他们的全面成长。这一模块可纳入全校机动教学进度,以大班化方式完成教学。

实践教学应创建以实习实训为主体的立体实践体系,彰显思想政治课程教学的本质特征 广义的实践教学是相对于纯理论单向传授式课堂教学而言的,其目标是培养学生主动思考理论并掌握运用理论联系实际的综合能力。结合我校第二学历教育的实际,对学生开展思想政治课程社会实践教学最有特色的途径是各类实习实训。第二学历教育有其特殊的学制结构,学生入学后总共接受一年半的公安专业教育,在此期间,不同专业根据专业教学的需求设计不同的实习环节,使基层所队的实训实习真正成为校内教学的延伸。各公安分县局实习基地一般都经过了长期建设,带教基础比较稳定和巩固,完全可以成为对学生开展思想政治课程社会实践的平台,使学生在实习实训期间同时附带着思想政治教育的专题任务,以稳定的专业实习基地和思想政治课程教学基地为依托,做到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实习教育相结合,充分发挥实践教学的效能。在实践教学中,关键是要加强教师对实习实训的有效指导。实习实训的特点是点多面广,一般时间较长,如果没有教师及时的指导,势必导致流于形式。这就要求教师首先要通过多种形式(如我校开通的网上实习日志平台)随时关注学生的思想状况;其次要及时向实习单位了解学生的实际表现,定期到实习基地开展现场教学;再次要在实习结束后,组织召开实习实训座谈会,让学生互相交流思想,畅谈自己通过社会实践还存在哪些思想政治素质方面的疑难问题,重点以答疑解惑的方式进行有效指导,从而有针对性地将思想政治理论学习与公安实践体验融为一体,提高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的信服程度和自我修养的动力。

突出检验能力的

多元评价考核方式

考试是教学过程的最后一个环节,对整个教学过程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根据思想政治课程的本质特征和公安高职教育的特殊性,本课程的考核应该改变过去那种以简单化、平面性的考核知识点为主的内容设计,改为主要检验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运用理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践行能力和素质养成状况,多角度、多形式进行考核,既要考核学生对基本理论知识掌握的程度,更要注重学生的日常道德行为表现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此,应将成绩考核纳入课程实施的全过程。具体方法是将课程考核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为平时考核,包括课堂参与和平时作业情况,占总成绩的30%,主要是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第二部分为笔试与口试相结合的集中考核,笔试内容可结合公安特色,拟定一些具有探索性、研究性的问题,采取案例分析、观点评述等方式(我校建有思政课程网络学习平台,其中的网络考试专栏可完成笔试);口试则由教师结合平时每个学生作业、答疑的情况进行个性化出题考核。笔试和口试共占总成绩的40%,主要是评价学生运用理论分析问题、口头表达等多项能力。第三部分为实践考核,重点参考学生参加社会服务、基层实习、在团队中的表现等情况,占总成绩的30%,主要是评价学生的践行能力和素质养成状况等。

这种突出检验能力的综合性、多元化的考核方式,不仅可以全面测评学生的学习情况,调动学生参与教学过程的积极性,而且可以促进学生日常行为与文明素质的养成与提高,有利于实现课程教学总体目标。

注释:

①第二学历教育是上海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在全国公安院校中率先探索、创新的一种招录培养体制。具体是指自2003年起,学校的招生对象由过去的高中生变为全日制高专(高职)及以上学历的应届和历届毕业生,实现招生与招警并轨,学生入学后接受为期一年半的公安专业教育,毕业后颁发第二专科文凭。这一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开创了我国公安教育的新途径、新类型,为推动和加速我国公安、政法院校改革发挥了引领与示范作用。

参考文献:

[1]林秋霞.开放教育教学模式的含义与改革[J].经济与社会发展,2006(7):229.

[2]李维岳.接受理论源流及其应用价值分析[J].沈阳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3):400.

[3]罗洪铁.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4]李向东,等.职业教育学新编[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5]余文森.有效教学十讲[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6]姜大源.职业教育学研究新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7].高等职业教育理论探索与实践[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5.

[8](美)科尔伯格.道德教育的哲学[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3.

[9](美)加里.D.鲍里奇.有效教学方法[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

[10]张耀灿,郑永延,等.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

第9篇:思想政治教案范文

关键词:政治课堂;案例教学法;运用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2)08-123-001

身为思想政治课教师,对当前思想政治课的教学现状颇有感触,毫不夸张的说,目前思想政治课学生厌学、教师厌教已不是个别现象,至于教学效果便可想而知了。究其原因,笔者认为,除了社会环境、课程体系变革等因素外,关键还是教学方法陈旧落后。因此要改变思想政治课教学效率低下的现状,应该在教学方法上多下工夫,寻找突破,抛弃原来的那种照本宣科、一言堂教学模式,代之以贴近学生实际,符合教育教学规律和当代青年特点的启发式、参与式、研究式的教学方法,这是提高思想政治课教学效率的重要途径,这种方法的典型代表之一即为案例教学法。这是一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和提高学生素质的有效教学方法。作为一种思想政治课教学方法,教师把抽象的理论转换成具体生动的事例即案例交给学生,并组织他们开展讨论。由于每一个案例的内容是现实的,很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可以激发他们主动思考、积极探讨的热情,从而实现从知识层面向理论层面的转化,再由理论探讨向分析实践、解决问题的过渡,会使思想政治课教学质量与效果不断提高。

看下面一则教学案例:

老王夫妇至今还使用一台90年代的华意牌电冰箱,虽然颜色早已泛黄,外壳有锈色,而且运转噪音超大,但制冷正常,用着无妨。近年来,在电冰箱问题上,子女与老王夫妇多有争议,子女认为这冰箱快成古董了,还不以旧换新,享受新电器新生活。这样的话多了,老王夫妇也感到有些困惑了。他们这样想,换冰箱不成问题,早有这个经济能力,可是换了新的,旧的咋办?卖了不值几个钱,不卖,放着占地方。能用的不用,这算不算浪费呢?如果是属于浪费的话,那么与子女所说“享受新电器新生活”之间的矛盾又如何解决?请就这台冰箱究竟该不该换提出你的看法。学生围绕这个案例展开了激烈的争论,自然而然形成了正反两大阵营,正方主张换新,反方主张不换,并分别提出了自己的理由和根据。同学热情高涨,一时间难分伯仲。

这个案例的背景是家用电器的更新换代,它发生在我们生活的周围,或者也是我们有些人亲身所经历过的,这个案例围绕的主题是《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在这个案例中涉及到的基础知识有生产和消费的关系,家庭消费的内容,影响家庭消费的因素等。同时,针对冰箱究竟是换还是不换,有着一定的模糊性,没有一个绝对的正确答案,而且,在这个案例中又蕴涵着传统与现代,节约与享受等一系列矛盾与冲突,这样就为学生在认知上形成冲突提供了条件。

这个案例把学生的视野从课内转向了课外,所依据的材料是生活中的现实,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学生也有话可说,在各种思维的不断碰撞中,学生的灵感得以闪现。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发现,虽然是同一个案例,由于看问题的角度不同,学生的认识也大有不同,因而涌现出许多的奇思妙想,课内知识被不断的延伸、扩展、迁移、升华。学生思维的敏捷性、灵活性、深刻性和批判性也不断得到强化。类似这样的教学案例描述,给学生留下的往往是一个两难的问题,没有固定的答案,甚至没有绝对的对与错。这就是案例教学的特征所在,给学生留下了广阔的思考空间,让学生置身于决策者的角色中,根据案例所提供的事实,作出自己的分析,这样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人本主义心理学认为,学习是一种源于人的潜能和天赋的高度自主性、自由性的选择行为,是人的潜在能力的释放过程;学习必须使学生感到学习材料的个人价值和意义,体现“知觉”的个体性、主观性的情感。案例教学法强调以人为本,教师侧重于对学生学习过程的引导,重视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不是被动的、消极的接受者,而是主动的、积极的知识探究者,这样就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最大限度地利用了学生的时间和能力。

案例教学的设计,既可以是教师依据课本提出典型案例供学生分析探讨,也可以提出一些课题让学生自己去收集并设计案例,然后进行交流。如在指导学生如何求职,怎样解决商家与消费者的矛盾,怎样解决交易纠纷,如何认识违法行为等。教学中可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去搞社会调查,到图书馆收集资料,设计案例,提出解决办法,然后相互讨论交流。学生的主体意识凸显,自主思考能力得以锻炼和提升。根据以往经验,笔者认为在设计案例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案例的内容要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是生活中的真人真事,对案例的分析能力不可要求过高,超出学生的认知水平,在讨论时就会出现冷场的局面,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2.案例的主题选择要紧密联系教材的理论和观点,让学生看到案例,便能联系课本所学的知识,并运用相关的理论作探讨分析,避免出现学生的发言“离题万里”的现象。

3.案例要能够反映时代特征。学生容易接受新事物,新颖的案例也容易引起学生的求知兴趣,调动参与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