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农村物流运输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现阶段,在我国农村,尤其是在欠发达的偏远山区县市,由于油价的不断上涨,从事货运物流的行业市场门槛偏低,同时货运物流企业间同行竞争激烈,利薄成本高成为这一行从业者的普遍现象。农村道路汽车货物运输发展在经历了“有货无车运、有货必有车、有车没货运”三个阶段后,现在又出现了许多新的矛盾和困难。
首先,农村道路货运经营主体存在着“多、小、散、弱”的现状。长期以来,货运市场的政策,除根据《道路危险品货物运输管理规定》对道路危险货物运输开业条件需自有专用车辆5辆以上的限制性规定外,其他货运企业开业基本没有车辆数量限制,进入行业的门槛很低,导致货运经营主体多而小,以至于不少经营主体只有一至二辆货运汽车,造成农村道路货物运输经营主体“多、小、散、弱”的特征非常明显,这也加剧了农村货运业主对有限的货运资源进行恶性竞争。
其次,农村货运市场运力结构不合理。目前,在不少农村地区都存在着运力结构不平衡的矛盾,其中,中小型货车所占比例偏大,专用货车和集装箱运输车辆所占比重偏小。普通货车的运力过剩直接导致货运市场的竞争加剧。不合理的运力结构加大了资源消耗,降低了运输效率,提高了运输成本,无法适应农村经济快速发展的需要。
第三,农村货车外挂现象严重。由于外地某些管理部门的“上门热情服务”和“一条龙”服务,一些外挂车辆从购买至营运,所有手续、证件、票据等都有人代为操办,为了利益,有人可以不顾车辆装备、技术状态等,甚至可以“大吨小标”。而车籍地公安、交通部门无法对其实施日常源头管理,导致有少数报废车、组装车、带病车堂而皇之在农村道路上行驶,形成了道路交通安全管理死角。外挂车辆“吃本地饭、运本地货、赚本地钱、压本地路,就是不缴本地一分税费”,这种现象这不仅造成税费流失,而且,严重扰乱了农村道路货运的市场秩序。
第四,农村货运市场恶性竞争日趋加剧。改革开放以来,农村货运市场放开后,由于入市门槛低、投资不大,迅速出现了货运市场运力供大于求、经营主体过多、过散的局面,使货运车辆实载率下降,运输成本居高不下,再加上这些年油料价格不断上涨,整个农村货运业普遍处于微利和亏损状态。由此又引发了许多货运经营者为了争取货源,采取不正当的竞争手段,导致农村货运市场恶性竞争加剧,致使不少农村货运企业难以经营。
交通运输应有所作为
那么,怎么才能有效破解上述农村货运发展过程中的难题呢?笔者以为,农村货运向农村物流业转型,是提升农村货运业层次和促进农村货运业向集约化、规模化发展的重要渠道。农村货运业主只有顺应经济发展潮流,向现代物流企业转型,突出特色服务,发展专业化运输,成为供应链体系中具有独特核心能力的专业运输企业,以自己的运输服务优势为依托抢先进入物流领域,占领行业制高点,才能拓展农村货运业生存的空间,提高其经济效益,从而得到更好的生存和更快的发展。
这年来,浙江省交通运输部门的大物流战略不断推出新举措,省交通运输厅连续印发了《关于推进全省交通物流基地建设的意见》和《关于推进物流龙头企业培育工作的意见》。两个意见的出台,明确指出要重点扶持一批示范性物流基地建设,重点培育一批竞争力强、示范作用显著的物流龙头企业。笔者认为交通运输部门主动担当起物流发展的主力军角色,这是一个很好的现象。
在这种形势下,地方政府及交通运输管理部门应特别关注与重视发展农村物流。因为,农村物流作为大物流的一个重要组成部份,是大物流建设的重要环节,也是目前的薄弱环节,应该有所突破。
当前,全国各地的大物流建设都在步入快车道,各级政府都在通过一系列扶持政策来助跑大物流建设。这对肩负发展农村货运业和物流业管理重任的市县运管部门来说,也是一个前所未有的机遇。市县运管部门应主动靠前,抓住机遇,依托“村村通路”和“村村通车”的“双通”成果,下大力气推进农村道路货运业向现代农村物流业转型。
首先,通过舆论宣传,营造发展农村物流的浓厚氛围。可充分发挥运管机构的职责优势,发挥农村货物营运车辆经营路线长、范围大、接触面广的优势,通过广大货物运输经营户宣传发展农村物流的必要性和紧迫性;也可把宣传农村物流同市县里各种大型公益活动相结合,如“文明创建宣传”、“计划生育宣传”、“普法宣传”等,以搭“便车”的形式,拓展运管部门发展农村物流的影响面;还可积极利用当地的各种新闻媒体,或出动宣传车等,进一步增强宣传效果,从舆论氛围上大力烘托发展农村物流的重要性。
其次,通过调研,制定符合实际的发展县级区域综合物流体系的科学规划。市县运管部门在推动农村货运业主向专业物流企业转型的过程中,要组织力量,深入农村,走村入户,开展以发展农村物流提高农民生活水平为主题的调研工作。要从农村各种货物流量、流向、流时、商品的物流成本以及物流对商品流通的综合影响力等方方面面入手,采集数据,制作文本。通过大量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工作,掌握第一手资料,摸准农村物流的一般性规律,从而制定出发展县级区域综合物流体系的科学规划。
第三,要着眼于城乡物流对接与规范,制定农村物流发展的长远规划。要以康庄工程的“村村通”为载体;以县乡村汽车站点、专业合作社网点、商业流通网点以及农村集市贸易市场为依托;以发展集约化商品经营,夯实农林牧副渔生产基地,壮大农副产品加工企业,启动第三方物流企业为基本方向。全力组建农村货运物流的专用车队,全力组建农村物流综合信息平台网络,规范农村物流经纪人和农产品运输车辆,全方位建立县城综合物流中心、乡镇农村物流配送站、行政村和集市物流信息点等,最终建成县乡村三级农村物流服务网络体系,从而实现城乡物流的无缝对接,并最终实现农村“货畅其流”的境界。
当然,推进农村货运业向物流业转型只靠市县运管部门的行业管理,是难以承担重任的,因为物流管理牵涉到太多的部门。因此,需要地方各级政府全局规划,统筹兼顾,把推进农村货运业主向物流企业转型的工作摆上议事日程,作为破解难题的一项重大民生工程来抓。
市县政府的扶植很重要
日前,笔者查阅了一些资料,综合了一下各地的做法,认为市县政府可以从下列三个方面进行扶持:
一是设立农村物流专项基金。市县政府可在地方财政对农业的拨付款中,设立农村物流专项基金,主要用于农村物流基础设施建设、物流信息体系建设、物流技术研发推广等。而交通运管部门则抓好对农村物流运输车辆的经营许可、组建农村货运物流专用车队等项工作,切实加强“绿色通道”建设。
二是进一步加强农村货运物流基础设施建设。为了不断提高农村公路的通达深度和技术标准,改善农副产品的交通运输条件,各级政府应进一步加强农村康庄公路建设,继续实施“村村通”工程。同时,加快农村货运站场建设,努力扩大农村货运网络的覆盖密度;扶持现有的农副产品专业市场建设,提高仓储、运输、装卸搬运、信息处理等项的服务水平;加大力度扶持小城镇配送中心和中心城市物流园区建设,完善城乡物流配送网络。并组建区域性农村物流信息网,免费为农村货运物流企业信息,帮助物流企业建立农副产品物流信息管理系统,做好信息处理、和咨询等服务工作。
江苏省地处东部沿海地带,全省农业人口近3570万人,占全省人口近50%,省内经济发达,农村物流需求旺盛,发展潜力巨大,苏州等地已有部分规模货运企业成功开拓了农村物流市场,但总体来看,江苏省农村物流的发展尚处于起步阶段,在江苏农村地区从事物流相关业务的,主要还是农村个体经营业户,普遍存在零、散、弱等特点。发达国家的农产品物流是一个价值增加的过程,而在我国,由于中间环节多,导致税费成本增加,往往成为一个质量减损、价格降低的过程。调查研究江苏省农村物流发展现状,找到问题的根源并提出解决措施对于加快农村物流现代化有重要的意义。
一、江苏发展农村物流的制约因素
1.江苏农村物流基础设施落后,运输系统制约条件多
农村物流基础设施是从事农村物流的必要条件,其发达程度直接关系到农村物流质量和物流效率的高低。江苏农村物流基础设施的相对落后对顺利开展农村物流形成了巨大的障碍。
从公路设施方面看,截至2011年底,江苏公路通车里程已达152247公里,(其中,县道2.24 万公里,乡道5.27 万公里,村道5.30 万公里,)乡镇公路通达率为100%,然而全省乡道和村道中,道路技术等级相对较低、道路条件差,再加上高昂的过路过桥费及公路乱罚款,推高了运输成本,城市道路限行等交通管制造成农村物流“最后一公里”的难题。
从农村物流站点设施建设方面看,农村物流站场、农资和农产品配送中心等仍显不足。
从运输工具设施方面看,还有极大部分农村地区仍然使用拖拉机或三轮汽车等从事农产品运输,缺乏现代化的物流设施设备,无法满足发展现代农村物流的需要。
从商品储存和保管方面看,江苏省冷链物流起步晚,系统不发达,农产品运输大多使用敞蓬卡车,农产品冷藏设备严重不足、保鲜技术薄弱,致使蔬果生鲜货物质量下降、腐化风险加大 。
2.农村流通系统不完善,物流组织化程度较低
“十一五”期间,江苏省工业品物流总额、进口货物物流总额和外省市商品购进额三大项约占全省社会物流总额的98%左右,而农产品物流总额、再生资源物流总额、单位和居民物品物流总额仅占全省社会物流总额的2%,农产品物流比重过小且严重滞后。农村流通系统落后是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
3.农村物流标准化程度低
物流标准化程度的高低直接决定了物流的运作效率和运作成本,苏北苏南农村物流差异性大,物流系统基础设施、机械设备、专用工具、业务工作流程等尚未实现标准化,给农村物流带来极大不便,物流损耗随之增加。
4.农村物流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滞后
农村信息基础设施和农村综合信息服务体系还不健全,不能做到农业信息服务的全面覆盖,因此信息技术和电子商务在农村物流中只占较小的比例,大多数乡镇企业信息化程度低,缺少开展电子商务的意识,订单农业和农产品定制化服务等在江苏数量也不多,这些都直接影响了农村物流发展进程。
5.农村物流人才匮乏,创新意识弱
江苏农村从事物流管理的人员普遍缺乏现代物流意识和系统的专业物流知识,创新意识不强,物流成本管理不到位。由于农村物流人员收入偏低、工作强度大,导致人员的稳定性也较差,农村物流人才的缺乏是江苏农村物流发展缓慢的重要因素。
二、国外农村物流经验借鉴
发达国家在发展农村物流方面各有其不同的做法,日本、美国、欧盟物流业发展较为完善、基础设施完备、物流技术先进、流通系统合理,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1.日本农业物流
从流通环节看日本约有97%的农户加入了“农协”,90%的农产品由农协销售,80%的农业生产资料由农协采购。农协将分散的农户集中起来,解决了生产规模小、农产品销售分散的问题,在组建批发市场和集配中心,组织物流、商流、信息流及组织结帐等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从20 世纪70 年代开始,日本就致力于发展大型的物流基地、物流中心和集装箱码头,投入巨资完善物流运输基础设施,还在农产品产地、交通枢纽选址建设批发市场、货运码头等,使农业物流的运输渠道保持畅通。
2.美国的农产品物流
美国是目前世界上物流业最为发达的国家。美国联邦政府每年大约支出300 亿美元以上用于公路、水利、管道等公共基础设施的建设,高度发达的公路呈网状分布,甚至能到达乡村的每一户家庭门前。一些与农产品物流相关的仓库、加工厂等企业还建立了自己专门的农产品运输铁路线,使得农产品的铁路运输也十分方便。美国在整个农产品物流过程中大量运用冷链技术设备,大大地降低了农产品的损耗率。此外,美国逐渐形成了以信息技术为核心,包含了发达的网络与通讯设施,以运输仓储技术和包装技术为支撑的现代化物流装备技术体系。
3.欧盟的农产品物流
欧盟农场主倾向于市场化经营, 建立了垂直合作一体化的市场运行体系, 农产品物流的专业化程度越来越高。超级市场不断发展壮大,批发市场的作用明显下降。同时,随着消费者对食品安全重要性关注的不断提高, 食品供应链的一体化整合进程进一步加快。欧盟的食品行业在向着超市化和品牌连锁经营发展的同时,对农产品附加值的提高越来越重视。在信息化方面,荷兰已经建立电子化农产品交易市场, 协调联运物流中心和农产品集成保鲜中心, 花卉和园艺中心的新式电子交换式信息和订货系统, 向全球许多国家的广大客户提供服务。
三、江苏农村物流的发展对策
为了更好地发展完善江苏农村物流,不仅要主动学习发达国家经验,而且要结合江苏农村实际,建立起有特色的江苏农村物流体系,这就需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 进一步完善农村交通基础设施建设
要做到“货畅其流”离不开发达的交通运输系统,农村物资主要运输方式是公路运输,因此必须加快公路建设、提高技术等级、对干线公路升级改造, 提高省内各地区自身通行能力,增强农村公路的通达性,提高农产品流通速度,降低农产品物流成本。
近几年来,高速铁路的发展对农村物流也蕴含着巨大契机。铁道部转型为铁路总公司后积极致力于货运组织改革,对客户取消货运计划申报、请求车、承认车等繁杂手续,全面放开受理,这将对农村物流的开展起到重要作用。但由于铁路货运站点较少,路径限制性强,因此在进行场站建设时应考虑到农民的需求,尽量缩短门到站运输,大力开展就厂直拨、就站直拨就库直拨、就车船过载等“四就”直拨运输。
此外,江苏沿海、河港口众多,应充分利用内河及海运优势,开展农资、农产品的水路运输。
2.结合农产品流通业态,促进农村物流体系的建立和完善
连锁专卖、物流配送、电子商务、期货市场等现代流通业态在江苏省农村不乏少见,各级农产品市场与农产品经销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农民经纪人互相依托,基本形成了批发市场和集贸市场、传统业态和新兴业态、有形市场和无形市场互为补充的流通格局。目前江苏省省级重点农产品批发市场有68家,农业部定点市场28家,连锁配送专卖企业数量约180家,有农产品专销区的综合性超市300多家,农产品销售额达到80多亿元。
各种农产品流通业态的发展都离不开现代化物流体系的支持,就基础设施建设来说应包括三个方面:
1)优化物流中心选址
依托于大型批发市场的农产品物流中心成为联结城乡物流运输的重要结点,物流中心选址显得至关重要。如南京农副产品物流中心(众彩物流)选址于南京江宁高桥门地区,以南京为轴心,辐射半径300公里,范围包括苏州、上海、浙江等长江中下游大部分地区,周边交通发达,绕越、绕城公路可连通南京火车南站、禄口国际机场高速、南京长江二、三、四桥及全国高速公路网,与主城衔接紧密,周边基础设施完善,综合配套比较成熟,充分发挥物流中心的作用。
2)完善现代化物流设施
对现有农产品仓储设施进行升级,新建现代化的农产品仓储设施, 尤其是冷冻冷藏库的建设、农产品加工配送设施的改进和完善等,实现农产品仓储功能多元化,提高服务水平, 增强竞争力,实现农产品仓储社会化,提升农产品仓储效益。
3)建立基于供应链的农业物流信息服务平台
农业物流信息平台是通过信息网络,将农产品的生产、加工、流通、消费等环节有机的结合起来,形成农产品产、供、销一体化运作,各个环节之间实现无缝衔接。农产品的生产监管机构、检疫机构、市场监管机构可以通过平台实现对农产品的生产加工和流通的直接监管,也可以在平台上农产品最新的国际、国内标准。
农业物流信息服务平台的构建离不开政府和行业的支持,尤其是与三农紧密联系的政策法律信息、市场供需信息、农业科技信息等都有赖于政府和行业协会提供权威、真实、准确的数据资源。
从技术的角度看,农业物流信息服务平台的构建也离不开信息网络的支持。进入大数据时代,需要一个简洁高效、层次清晰、运行流畅、及时准确的平台系统,要努力构建基于电子商务的农业物流信息服务平台,促进农业物流的自动化、网络化、国际化、智能化和现代化发展。
3.发挥农业龙头企业的作用,鼓励其由自营物流向第三方物流的转变
据有关调查, 三成以上的龙头企业采用全部自营的物流模式,全部物流外包的企业只占到四分之一,采用自营物流的企业中,设有专门物流部门的也仅占60%左右。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一方面是由于专门从事农村物流的企业不足,另一方面是农业生产者和农产品销售者的物流意识淡薄,对农村物流的重视不够,物流损耗大,物流成本高。
要解决第一个问题,首先应从当前从事自营物流的企业入手。这类企业物流基础设施建设相对完善,物流效益日益显现出来,逐渐成为企业利润的一大来源。鼓励其向第三方物流转型,有利于充分利用资源、实现规模化效应、提高物流运作效率,既有利于企业自身的发展,又能够有效为社会服务。
而对于第二个问题则需要加大宣传力度,通过合作社、农科指导站、农业网站等渠道使广大农民认识到物流的重要性,主动学习物流知识,与第三方物流合作,降低物流成本。
4.加快物流标准化进程,完善物流法规
我国物流标准化建设仍处在起步阶段,标准化体系还不健全,需要借鉴发达国家物流标准化经验,参考农村物流的现实困难和发展方向,研究制订适合我国实际的物流标准。这其中,既需要政府部门的协调管理、行业协会的引导,也需要物流企业的积极参与。我国物流标准化进程还需要法律的支持,而目前我国还没有物流专门法律,物流活动的主要法律依据是运输和仓储方面的法律法规,欠缺物流标准化方面的条款,使标准化进程受阻。因此物流法律的建立健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立法部门在考虑到物流标准化需要的同时,也要关注农村物流的特点。
另外,还要加大农村物流人才的培养力度,省内各大中专院校通过校企合作平台,订单式培养物流专用人才。一方面要使学生掌握必备的物流知识和技能,另一方面也要重视人才创新意识、决策能力、批判性思维等方面的素质培养,为社会输送德才兼具的应用性人才,更好地推进社会经济的发展。
考文献
1.李汉中. 基于PEST分析法浅谈江苏农村物流产业的发展. 江苏商论. 2010(12)
2.刘爱军,周曙东. 江苏农业龙头企业物流发展调查.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 7 (2)
3. 周欢,黄立平,詹锦川,朱轶锋. 构建新型农产品物流信息平台. 江苏农村经济.2005(6)
贵州近郊农村和边远山区物流发展模式的现状
内涵分析。 城市物流是指为城市服务的物流,它服务于城市经济发展和人们生活的需要。贵州省的物流行业表现为起步晚,发展速度缓慢却正逐渐加快的现存状态。由于其发展影响经济重要组成部分,迫切成为发展热点,所以贵州城市物流展现了一个方兴未艾的发展态势。
农村物流是一个相对于城市物流的概念,它是指为农村居民的生产、生活以及其他经济活动提供运输、搬运、装卸、包装、加工、仓储及其相关的一切活动的总称。贵州独特的地势地形,使得农村分散而落后,制约了农村物流的发展。应中国产业结构合理化的发展趋势,贵州农村需要将农业生产领域转向流通领域。
城市近郊农村物流是处在城市物流和农村物流的交界地带的一种物流形式,它既服务于城市也为农村提供便利,所以它不仅兼具了城市物流和农村物流的特点,同时也具有自身特性。贵州的城郊农村物流是贵州城市物流发展较落后的状态,也是农村物流需要改进的方向。
特征分析。贵州城市近郊农村物流的特点是涉及的领域较广、物流的对象较多;规模大、流量较多,而且物流的形式和管理上理应多样化。主要体现在节点数量更多、分布的范围更广上。
贵州偏远农村物流具有分散性、季节性、多样性等特点。技术、基础设施、专业化、市场化程度等方面跟不上近郊。主要流通品是农产品、农业相关用品以及生活必需品等,贵州山区人口分布特点和地区交通特点也增加了局限。
贵州省近郊农村物流发展模式
农村邮政物流模式。我国邮政以中心局体为框架的传递网络,覆盖面积很广,在贵州甚至渗透到了偏远山区,其中邮政局作为产品配送、技术服务和网点管理的配送中心。由于 在管理上的滞后性,导致在近郊农村的市场占有率严重受到其他物流公司的威胁,不过其完善的物流网络渠道,使其在发展落后的贵州边远山区,成为农村主要的物流渠道。
交通运输站点构成的运输链网络物流模式。目前在贵州近郊农村,随着交通运输基础设施的逐渐健全便捷农村客运,很多地区都建立了一乡镇客运站为中心的货源集散点。在贵州近郊农村主要以顺丰、圆通、韵达、申通、中通、天天快递等物流公司为主,是目前现代物流发展模式的新趋势。一般为层级管理,类似邮政物流模式,只不过在现代企业管理模式上优势于邮政。只是其物流渠道受到多种原因的限制,也没有邮政广,但却逐渐改善但目前对贵州偏远山区的渗透力还很薄弱,是近郊农村物流的主要发展模式。
契约式物流模式。在贵州近郊农村,大部分都是契约式的物流模式,由于合同约束力有限,这种物流模式的发展相当缓慢,主要体现于批发市场。公司和农户或者农户合作社通过合同契约关系的管理,将农户或者农户合作社提供的产品经过运销企业、加工企业等公司进入各个市场的物流模式。对于贵州偏远山区来说参透力欠缺,有些地区呈现局部垄断,有些地区直接没有,是农产品物流渠道的主要方式。
连锁超市主导物流模式。在贵州近郊农村,大型中型连锁超市都具备自己的物流链,物流渠道较为完善,例如“永辉超市”一般小型连锁超市也具备自己的物流渠道,只是在物流链上,有时候也会借用其他物流模式的运输渠道。然而在贵州边远山区,以小型连锁超市为主,几乎没有大型连锁超市。
边远山区农村物流发展模式
以乡镇为集散中心的物流模式。在贵州边远山区,乡镇成为了农村物流的集散中心。交通不便,物资匮乏的边远山区其实也有自己的购物方式,这种方式历久弥新,那就是一个约定俗成的“赶集日”,这一天乡镇附近村落的村民会去市集通过售卖自产品、采购必需品等方式来实现物的流通。虽然一些村镇也设有连锁超市,零售店等购物场所,但是非“赶集日”的经济效益较低,围绕这些乡镇为集散中心的物流模式总体杂乱低效,这与城市近郊的农村物流系统的物流方式差距明显。
以私人车辆为运输工具的物流模式。虽然现在农村物流的发展蒸蒸日上,但在边远山区农村,由于村落分散、闭塞,交通不便,基础设施落后等因素,从乡镇到各个村落的物流并不畅通,像圆通、中通等物流公司也都只有乡镇才设有分部。为了满足农民在物流上的需求,村落的私人车辆就成为了物流运输的主要工具,也因为主要运输工具是私人的,也就避免不了运输的高成本,低效率的现状。与近郊农村物流的运输方式相较而言弊端也是显而易见的。
以商户采购为主的物流模式。在边远山区农民的自产品因为物流受阻,没有自己的销售渠道,所以农产品销售的主要方式各类商户上门采购。这样的销售方式虽然为当地农民提供了便利,但是同时农产品的销售价格被极大的压低,农民的经济效益低下,不利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发展。而近郊农村自产品在销售采购方面受到的限制较小,近郊农村物流的发展效益和水平就比边远山区的农村物流要高的多。
贵州省城市近郊和边远山区农村物流的发展建议
我国农村物流起步迟,发展较慢,整体的发展水平较低,这无法与我国当前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相适应。而位于西部地区的贵州省农村物流的发展更是落后于全国物流行业的发展水平,为了谋求贵州农业物流的快速健康发展,也为建设城乡一体化协调发展的新农村,发达的农村物流是必不可少的。本小组根据当下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 结合贵州省所特有的政治经济地理环境特点,为建造贵州特色的现代农村物流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农民是农村物流发展的主体,农民对物流发展的认识决定着农村物流的发展状态,为了加快农村物流的发展必须提高农民对现代物流的认识水平,而向农民宣传现代物流知识,成为了首要任务。贵州在落后的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和教育水平都和全国的整体水平相差甚远,而边远山区的农民的整体文化素质不高,缺乏必要的物流知识。所以发展农村物流的关键是培养物流人才,带领农民树立现代物流观念。为提高贵州省农民对物流的认识,在实际工作中,可以利用“三下乡”等形式,通过城市里的高素质人才和相关专家将现代物流知识、物流技术等送到农村,向广大农村群众普及现代物流知识。通过现代物流知识的宣传,让农民认识到现代物流的重要意义和作用,从而调动农村群众发展农村现代物流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政府必须发挥主导作用,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加强农村道路、仓储、信息系统等物流基础设施的建设。所谓“要致富,先修路”,要想发展农村物流,必须要具备良好的基础设施。而偏远的山区要想实现农村物流的发展不仅仅是开通道路,还需要建设农资及农产品批发市场、建设农产品仓储设施、发展和建设农产品加工配送中心、建设网络信息平台等。在基础设施建设中,国家的财政支持尤其重要,中国农村现状决定了光靠农村自身积累是无法完成现代农村物流建设这个大工程的,所以政府政策的鼓励和财政资金的支持也是贵州能够发展健康健全的农村物流的经济基础。
必须加强农村物流的系统化、标准化工作。现代物流发展的系统化、标准化能延长现代物流的生命,而发展农村物流也必须建立标准化的物流系统,特别是像贵州的农村物流所呈现的差异性特点,使的农村物流系统的标准化建设工作更显得非常重要。如果在发展贵州农村物流的伊始便将包装、运输和装卸等环节调节为适应国内及国际贸易要求,符合国际化标准或通用国家标准,让物流设施、物流工具标准和国际接轨,不断改进农村的物流技术,能更大程度地保证贵州农村物流从一开始就规范有序,简明高效。
关键词:新农村建设;农产品物流;对策分析
中图分类号:U-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09)13-0001-02
1 研究现状与问题的提出
新农村建设作为党和人民的一项重要而又伟大的战略性工程,其必然要求有一个现代化的农业与之相适应。而目前影响农业发展的瓶颈正在从生产领域逐步延伸到流通领域,现阶段我国农业发展中面临的突出问题是农产品流通的市场化水平低,流通成本高,农民没有从流通领域享受到应得的比较利益。由于农产品最终要依赖于流通领域才能实现其价值,因此发展现代农产品物流,正在成为解决大市场与小生产矛盾的重要举措,成为提高农民收入、推动新农村建设和促进整个农业发展的关键。所以,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发展现代农产品物流就成为了新农村建设的一个重要突破口,对这一问题的研究将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
随着物流业的发展,国内外人士逐步认识到农产品物流的重要意义,继而开始予以关注,理论研究方面陆续出现了一些富有启发意义的著作和文献,比较突出的有李柏园的《农产品批发市场研究》(1995),风雷的《农产品市场组织模式研究》(1996),杨孚平的《农产品流通与国民经济成长》(1996),纪良钢的《农产品流通中介组织研究》(1999)等。另外,张声书和日本的佐伯弘治编写的《中国现代物流研究》(1998)部分章节涉及了中国农产品物流方面的研究;王之泰教授的《现代物流学》(1995)也提及了农业环境与农产品物流。
但总体来说,目前进行新农村建设理论与实践的研究已经很多,研究现代农产品物流问题的文献也不胜枚举,但将二者结合起来研究的并不多见。本文将新农村建设与农村物流产业发展结合起来研究,以新农村建设为背景。探索我国现代农村物流产业的发展思路,并提出发展农村物流支持新农村建设的政策建议。
2 新农村建设与农产品物流发展的内在联系
2005年十六届五中全会,我党重新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次的新农村建设是科学发展观这一崭新理论指导下的新农村建设,是对科学发展观这一崭新理论的具体实践,而理论是行动的先导,正确的理论才能导致正确的实践。只有用科学发展观来解读新农村建设,用科学发展观来指导我国农产品物流体系的构建,才能保证新农村建设的科学发展。以及建设现代农产品物流目标的真正实现。
(1)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目标的解读。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目标问题,也就是建设怎样的新农村的问题。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这就回答了新农村的建设目标是实现农村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二十字建设目标是对科学发展观的发展要义和发展要求的具体体现。在新农村建设的二十字方针中,生产发展是首要任务,体现了物质文明的要求。而众所周知,广大农村的生产发展离不开农业生产方式的变革,因此,发展现代农产品物流就成为了新农村建设的一个重要突破口。
(2)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根本途径的解读。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根本途径问题,也就是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问题。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说明新农村建设的根本途径在于统筹。其中一个重要层面就是就是要统筹城乡发展,关键还在于自觉地促进城乡交流,而现代农产品物流的发展不仅能够解决生产和消费的矛盾,同时也能促进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和社会结构的逐步改变,成为新农村建设一个助推器。
(3)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核心――以民为本的解读。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的核心说明了新农村建设要以农民为本,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农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政府一切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近些年来,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进一步完善和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农业和农村经济取得了长足发展,农产品全面短缺的时代已经结束,并出现了区域性、结构性过剩,而农产品流通不畅日益成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农民无法从流通中获得应得的比较利益,因此发展现代农产品物流也是维护农民利益的一个重要途径,大力发展现代农产品物流成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题中应有之意。
3 新农村建设中我国农产品物流发展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人们对农产品的需求呈现出大量化、多样化、优质化和动态化的趋势,这与农产品生产规模小,生产有季节性、区域性、分散性等特点产生必然的供求矛盾。而农产品背后是一个巨大的物流系统,包括供应商、加工商、批发商、零售商。简略来讲,当前我国农产品物流具有三大特点:即物流数量大、品种多;物流难度大;物流要求高。
但由于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而且目前尚处于以家庭为生产单位的生产阶段,所以农业生产资料和农产品的物流量不仅数量巨大,而且供应非常分散,物流成本很高。传统农产品物流模式局限于供应商和销售者之间的多环节重复物流,效率低下,现有农产品物流体系越来越难以适应新的市场发展形势。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第一,农产品物流渠道比较单一,尚未形成多渠道的营销体系。农产品物流专业化和社会化水平低下。在我国,社会上对发展现代农产品物流的作用和意义的认知度和认同度至今较低。尽管物流主体呈现多元化趋势,但是总体看来,物流规模普遍偏小,竞争力不强。自营物流还占绝大部分,第三方物流发展比较缓慢。
第二,物流成本高,价值增值少。我国的农业经营方式主要是单户经营,农民对生产资料如种子、化肥、农药等的购买多以分散为主,而且农产品的销售都是各家分户进行的,物流成本过高。
第三,物流技术水平低,运输基础设施落后。农产品物流基础设施落后。重复建设现象严重及管理水平低下。据统计,我国目前有各类农产品批发市场5000多家,但具备一定规模的市场数量有限。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农产品批发市场的建设、农产品仓储、交通运输条件和工具、信息网络平台等公共和准公共设施仍然落后;批发市场的管理缺乏相关法律法规的约束,标准化程度不高,农产品的检疫监测手段不完善,从而导致食品安全存在隐患。
第四,缺乏健全、快捷、灵敏、安全和可靠的信息服务。农产品物流各环节的信息化程度低下。我国农户获得农产品生产信息主要依靠传统方式,其他诸如来自当地市场、政府部门、传播媒体及网络的都很少。当前,许多农产品市场没有配备信息设备,相关物流信息网络系统还处于空白,在物流服务企业中,仅有39%的企业拥有物流信
息系统,绝大多数物流服务企业尚不具备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处理物流信息的能力。
第五,农产品自身的缺陷造成流通的障碍。农产品物流标准化程度较低。一是各种运输方式之间装备标准不统一,物流器具标准不配套,托盘标准化没有推行,包装标准与运输标准不配套,物流包装标准与物流设施标准之间缺乏有效的衔接。二是我国农产品的质量卫生标准和市场内部的检验检测体系尚未建立,进人流通的农产品质量偏低,缺少检验手段和食用安全保证。
4 发展现代农产品物流推进新农村建设的对策分析
(1)加大对农产品物流基础设施的投入。农产品物流的基础设施建设,包括农产品批发市场的建设,农产品仓储、交通运输条件和工具等设施的建设。考虑物流量的大小、区位等因素,在粮食、蔬菜、水果、禽蛋、水产品等农产品集中产区,改、扩建一批集散功能强、辐射范围广的农产品产地批发市场,发展农产品加工配送中心;加强农村道路建设,实施村村通公路,提高通达率和道路等级,确保农产品的运输道路畅通无阻,物畅其流;加快农产品运载工具的开发生产,发展与改进各式农用运输车;加速农村电信基础设施建设,努力提高电话普及率;加快网络基础建设,改变目前信息“高速公路”塞车的状况,发展和普及宽带业务,不断推动网络延伸。
(2)发展新型农业合作组织,培育和完善农产品物流主体,完善农产品批发市场。新型农业合作组织是统筹城乡的纽带,建立起单个农户与市场之间的连接机制,促进农业资源横向集中和经营纵向一体化,以形成强大的市场主体参与竞争,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更强大的支持。政府要大力发展农民合作组织,提高农民参与市场的组织化程度,促进政府与农民的联系,保护农民利益。
关键词:农村物流运作平台;国际比较;经验
中图分类号:F3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08)41-0051-04
一、农村物流运作平台的基本认知
农村物流是与城市物流相对的一个概念,是区域物流类型之一。它泛指农村从物料采购到农产品的形成,从农产品储存、农产品流通加工到农产品销售(消费)的多种活动以及农村区域内农民获得生活用品过程的集成。农村物流的效用主要是创造农产品的空间和时间价值,但是,农村物流效用的发挥,必须有一个基本的物流运作平台。至于物流平台的概念,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个完全统一确切的解释,不同的专家与学者都只是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不同的描述。本文认为,物流平台是物流的载体,是物流作为一种新兴的业态、一种先进的组织方式和管理技术,得以在经济运行中充分发挥其效用的基础环境和基本条件,是一个包括诸多因素的复杂网络体系。根据这一描述可以概括出农村物流运作平台的含义,即农村物流运作平台是指由农村物流基础设施、物流设备、物流信息和物流政策等诸多因素共同构筑的网络体系,它是一个由农村物流基础设施平台、物流设备平台、物流信息平台、物流政策平台等多平台的综合体,是农村物流的载体,它支持和制约农村物流的运行。这一运作平台具有系统复杂性、内在相关性、层次有序性的特点,其发达及完善程度与否决定了农村物流的规模、农村物流的速度、农村物流的方式、农村物流的成本和农村物流的现代化水平。因此,加强对农村物流运作平台的研究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和重要的实践意义。
二、农村物流运作平台的国际比较
一些发达国家的农业生产和贸易居于世界领先地位,农村物流量大且非常频繁,其成功的一个主要原因就在于他们在最为先进和完善的物流理论指导下,拥有一个庞大、通畅、复合、高效的农村物流运作平台。
1.美国的农村物流运作平台
(1)美国的农村物流基础设施平台
美国的农村物流基础设施十分完备,公路、铁路、水路四通八达,高速公路遍布城乡,公路呈网状结构,能够直接通往农村的每家每户。铁路运输也十分方便,一些农产品收购站和仓库、加工厂建有专门的铁路线。如东部的饲料企业把从中西部运来的玉米经铁路直接下卸到企业车间生产线,既提高了市场运营效率,又节省了玉米的储藏和装卸搬运费用。美国的通信设施和网络发达,储运设备的机械化水平高,光粮食的装卸输送设备就有螺旋式输送机、可移式胶带输送机及低运载量斗式提升机等。
(2)美国的农村物流信息平台
美国的农村物流信息平台非常发达。1848年美国就成立了芝加哥期货交易所,它是农产品各市场主体了解市场行情、获取价格变化信息的直接窗口。各种各样的农业网站、信息咨询公司也为农民了解信息提供了方便的途径。美国提供农业信息服务的商业性系统近300家。肯塔基州建立的全美第一个农用视频电脑系统,用户通过个人电脑,即可存取该系统大型数据库里当前市场价格、新闻和其他农业信息。从美国农业网站了解到,美国有85%的农民上网,16%的农民从事网上购买业务,农业电子商务占总电子商务的8%,在各行业中列第5位,20世纪末,农业电子商务总额已达380亿美元。美国还建有全国作物品种资源信息管理系统,可在全国范围向育种专家提供服 务。
(3)美国的农村物流社会化服务平台
美国的社会化服务体系也极为完善,不管是物流的哪个环节,只要农村有需要,只要农民有需要,就会有人提供服务。连接农产品供需的农村物流主体主要是农场主参加的销售合作社、政府的农产品信贷公司、农商联合体、产地市场或中央市场的批发商、零售商、商、加工商、储运商和期货投机商等。他们一般规模较大,承担了全美农产品的运输、保管、装卸搬运、加工、包装和信息传递等功能。据统计,全美近1/3的农场主通过合作社出售谷物。各种行业协会如谷物协会、大豆协会等为农民提供有力支持,代表农民与政府交涉,在农产品产销中发挥着积极作 用。
(4)美国的农村物流政策平台
在美国的农村物流发展历史中,农村物流的政府政策平台发挥了积极的调控作用。美国政府对农民生产不加直接干涉,美国政府干预农村物流的方式,主要是以法律和财政经济政策从宏观上造成供求均衡和价格稳定的条件,同时对公共领域却有严格而有力的规范性措施。他们要求转基因产品必须进行申报;定期或不定期地检测土壤、河流中有害物质的含量,严格控制养殖场废料的排放。另外,政府还提供权威性的信息服务。农业部有10万人分布于全国各地,农业统计系统对各农场每一块耕地上所种植的作物品种、面积、长势、产量都了如指掌,所获取的信息经过汇总处理,由政府定期,指导农户生产经营。美国政府长期以来重视对农业、公共农业研究开发和农村教育项目的投资。1998年推行旨在提高农民素质的“新农民计划”。政府还通过价格支持措施、关税政策、对发展中国家进行食品援助等方式为国内过剩农产品寻找出路,每年用于出口补贴的预算在600亿美元以 上。
2.日本的农村物流运作平台
(1)日本的农村物流基础设施平台
日本的农村物流发展十分迅速,这与政府确立海运立国战略和对物流业的宏观政策引导有着直接的关系。为了扶持农村物流的发展,日本采取了一些宏观政策导向,从本国国情出发,大力进行本国物流现代化建设,在大中城市、港口、主要公路枢纽都对物流设施用地进行了合理规划,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包括高速公路网、新干线铁路运输网、沿海港湾设施、航空枢纽港、流通聚集地在内的各种基础设施建设。这为本国农产品的输出和输入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日本的农村物流硬件设施平台
日本农产品批发市场的开设实行严格的审批制度,中央批发市场、地方批发市场以及其他批发市场须根据《批发市场法》和各种条例进行建设。市场开设者主要是地方公共团体、株式会社、农协、鱼协等。为了使市场内物流顺畅高效,批发市场配备有完善的保管设施、冷风冷藏设施、配送设施、加工设施等,并灵活运用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已实际演化成农产品物流中心,物流功能强大,吸引了大型连锁超市进场和批发商共同参与买卖。日本的食品配送中心大都建有低温和常温仓库、包装加工设施等,开展电子商务配送,加工、小包装分解、分等分级、配套备货等业务。
(3)日本的农村物流信息平台
目前,日本的农村物流信息化程度较高。如日本的大规模零售店都已安装了EOS系统(自动订货系统),与交易对方联机,并有VAN(附加值通信网)将食品工业和批发业联结起来,从而大大提高了流通效率。同时日本的批发市场也已装备了完善的信息设施,实现了全国乃至世界主要批发市场的联网。在鲜活农产品的零售服务上,利用电子网络销售近年来也十分盛行。消费者只要发一个E-mail,运输公司就可及时送货上门,保证质量。据统计,日本在2003年利用网上电子交易的人数已达2186万人,是1998年的8倍,交易规模已达320000亿日元,是1998年的50倍。
(4)日本的农村物流中介服务平台
日本为农村物流提供中介服务的主要是农业合作组织。农业合作组织以综合性为主。批发市场中最主要的产地供货团体是农协,各大中小城市都由农协直接参加或组织的农产品批发市场,且相当活跃。农产品生产总量的80%~90%是经由批发市场与消费者见面的。农协利用自己的组织系统,以及拥有保鲜、加工、包装、运输、信息网络等现代化的优势,将农民生产的农产品集中起来,进行统一销售,担当了生产者与批发商之间的产地中介。生产者、农协和批发商三者之间的委托销售关系是一种以高度信赖为基础的服务与被服务的关系。
3.荷兰的农村物流运作平台
荷兰位于欧洲的中心地区,它充分利用这一有利条件发展农村物流。
(1)电子虚拟的农产品物流供应链
荷兰通过网络联结农村生产资料供应商、生产商、种植主、批发商、零售商,形成农村供应链,以便对供应链上的各个环节进行实际操作,向商界和消费者提供品牌农产品供应商和零售商,完成客户网上订货所需要的物流活动。由于网络访问者可以共享供应链上的信息,信息透明度、准确度和及时性都得到提高,供应链变得更加活跃,及时改进物流计划、管理、调配、优选等操作也更加现实。荷兰的花卉和园艺中心的新式电子交换式信息和订货系统已经建立,通过电子化农业产品交易市场向全球许多国家的广大客户和消费者提供服务。
(2)高速发达的农村物流中心
农村物流的城市中心主要是协调联运物流中心,如经营粮食、鱼、肉、水果等货物运输的鹿特丹,还有分工不同的物流中心,如专门从事进出口可可豆的阿姆斯特丹港、经营水果批发的弗拉辛港。为了提供质量可靠的、品种多样化的货物,荷兰人在农产品市场附近建立集成保鲜中心、配送中心等。在收到农产品后根据交易的具体情况、条件和规范,对农产品进行分类、调制、分割、包装和储藏,并且及时配送到各个客户。如荷兰拥有包括欧洲第三大航空港谢尔伯机场在内的6个航空港和鹿特丹港,其中鹿特丹港靠近重要的蔬菜和水果种植地区,港区四周高速公路纵横交错,通往内地的水路运输网络非常发达,而且靠近欧盟国家水果进出口中心所在地巴伦德雷赫,可以迅速便捷地将荷兰58%以上的蔬菜等运往巴黎、伦敦、香港和东京等世界各大城市。通过充分利用其交通设施便利的优势,荷兰的花卉产业目前已占领了全球65%的花卉市 场。
4.韩国和中国台湾省的农村物流运作平台
韩国等东南亚国家和中国台湾省,这些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的农产品物流设施先进程度不高,但对物流技术改进非常重视,批发市场在整个流通中的作用比较重要。其中,中国台湾省的农产品物流业发展已经比较完善,物流技术(蔬菜、水果等的保鲜、储存等)处于国际先进行列,20%左右的农产品运用先进的运输设备,由农民协会或产销班直接供应连锁超市和量贩店系统。
韩国处于以批发市场为核心的一体化供应链管理阶段,可乐洞市场作为目前世界上发展最成功的农产品批发市场有很多值得借鉴的宝贵经验。市场的开办主体是政府,其中中央政府占40%,地方政府占60%,这种政府主导型市场的优势在于,基础设施完善配套,管理先进,法制健全,为农产品物流的标准化和保障产品质量安全服务。目前,政府加大了对批发市场建设的投入力度,进一步改善了市场的经营环境和状况。
三、国外农村物流运作平台建设的经验借鉴
通过对上述主要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农村物流运作平台的分析比较,我们发现各国的发展状况有许多不一致的地方,但综合起来考察,这些国家和地区的农村物流运作平台的建设都有一些共同的经验值得我国学习和借鉴。
1.加大对农村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及设备的投入
农村物流的基础设施建设,包括农产品批发市场的建设,农产品仓储、交通运输条件和工具等设施的建设。由于农产品保鲜期短,便利快捷的运输、合理的流通网点分布对于降低农产品损耗、提高农产品流通交易效率至关重要,如荷兰的蔬菜、水果的损耗率仅为5%,而中国却高达25%。因此,在促进农产品流通过程中,各国政府都十分注重发挥公共设施服务功能的作用,不断完善基础设施的改造,优化网点布局。如日本政府在对房屋、仓库、场地、道路等主体基础设施的投资占其总投资的40%;欧盟每年也从财政中拨款,对改善农产品运输、储存、加工和销售的项目进行补贴,包括修建道路、码头、仓库(包括冷库)和市场等基础设施,此项补贴占欧盟农业基金的25%,在某些基础设施较差的地区甚至可达30%~50%。我国作为农村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比较落后的国家,要做好这方面工作,首先要加强交通运输建设,要不断完善运输网络,提高公路网的通达深度和能力,确保农产品的运输道路畅通无阻、货畅其流。其次要加大对农产品储运设备的投入,改进原有的设备或积极引进国外先进的运输设备,及时淘汰不符合公路及食品卫生标准的车辆,加强保鲜冷藏库的建设,以确保冷藏农产品的质量。
2.加强政府对农村物流的服务职能
美、日两国政府都制定相关政策、法律法规和制度规范促进农村物流发展。政府在农村现代物流的发展过程中,特别是在制定农村物流宏观指导计划、收集农村物流信息、制定农村物流市场规则,在土地、资金、税收等方面提供优惠政策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通过做好这些服务性工作,能够更好地营造和保证农村现代物流发展的良好外部环境。政府在服务农村物流过程中应积极通过体制创新,改造、培育与壮大从事农村物流的市场主体,多元化发展农村现代物流企业,让企业在发展农村现代物流中发挥主导作用。特别要加快原有农产品流通企业的改造、改革与重组,进行资源整合,做大做强,从而改变目前我国农村流通企业规模小、服务单调和封闭运行的现状。逐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向专业化、规模化和综合化方向迈进。同时,发展多种形式的农民合作组织以及商、中间商等中介组织。
3.加快农村物流的信息化建设
现代农村物流最大的特征之一就是信息化程度很高,可以说没有现代化的信息体系支撑,就不可能完成现代复杂的农产品物流活动。发达国家之所以农村物流发展快速,其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农村物流信息化程度高,而目前我国农村物流信息体系建设十分落后,严重影响了现代农村物流发展进程。为了建立现代化的农村物流信息体系,就必须对现有的农业网络进行集成、整合,改变重复建设、小而散的局面,提高网络信息质量,尤其要加强硬、软件建设。加快农村物流信息化建设,推广网上订单、拍卖、配送等物流方式,实现信息共享、资源共用,整合农村物流分散运作资源,对农村物流各环节进行实时跟踪、有效控制与全程管理。
4.培育和壮大农村物流主体,发挥农民合作组织的作用
要充分重视在农民中培育物流主体,在农村与城市建设物流载体。所谓物流主体就是物流企业,这一主体的主要形态包括:粮食公司、供销合作社、农业公司、第三方物流企业、运输公司、农村物流经纪人队伍。应在壮大原有农村物流主体的基础上,鼓励“生产基地+农户”、“龙头企业+农户”、“配送中心+农户”等模式发展,实现农村物流规模化。还应大力发展农产品第三方物流企业,通过专业化运作,降低物流成本。此外,借鉴日本政府把大量的涉农业务委托给农协进行专业化协作的思路,鼓励农民发展自己的合作组织――农协。通过农协,在农业生产与市场之间架起一座“桥梁”,引导农户或农产品顺利进入市场,以此更有效地推进农村物流发展。
5.加强农村物流人才的教育和培训
美国物流管理者中约92%的被调查者有学士学位,41%的人有硕士学位,22%的人有正式的仓储工程师、配送工程师等资格证书。荷兰的物流操作人员都必须具备经过考核才能获得的就业资格证书。目前,我国的现代物流人才,从初级到高级都非常紧缺,了解和熟悉农村物流的专业人才更是少之又少。因此,加快现代物流人才的培养,对我国现代物流及农村物流的发展至关重要。
作者单位:衡阳师范学院经济与法律系
参考文献:
[1]王新利.中国农村物流[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5:65-67.
[2]刘跃,董爱君.发展农产品物流与新农村建设的构想[J].甘肃社会科学,2006,(6):232-233.
关键词:公共服务均等化;城乡物流;一体化;对策
近年来,城市物流设施投入加大,呈现快速发展态势,而农村物流发展却相对滞后,城乡物流发展呈现出不平衡的“二元”形态。在打破城乡分割的二元经济体制基础上,加快推进城乡物流一体化发展,促进城乡物流的有效整合和无缝隙的对接,能够充分发挥城乡物流对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支撑作用,实现各种资源在城乡之间的合理配置和共享,带动“工业品下乡与农产品进城”的双向流通,保证各类商品和生产要素在城、乡之间的合理流动,也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注入新动力,促进城乡一体化进程。
一、 推进城乡物流一体化发展的战略意义
1. 打破城乡二元经济结构,促进城乡和谐发展。
在城乡和谐发展过程当中,农村的经济发展和农业竞争力的提高是需要解决一个关键问题。通过推进城乡物流一体化发展能有效的减少传统二元经济结构对农村地区的影响,通过城市反哺农村,以城带乡,促进城乡和谐发展。
2. 促进农业生产及流通,保障农村安定。
城乡物流一体化体系有利于降低农业生产资料的采购成本和抑制生产资料的不合理涨价,并能保证农业生产资料的质量,同时还可以促进物流信息共享,指导农产品的生产和流通,推进农业生产与流通的组织创新,进而提高农业竞争力。此外,推进城乡物流一体化发展,有利于农村新的社会分工的形成,有利于开辟新的就业门路,增加农村就业机会,进而有利于保持农村的安定局面。
3. 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村城市化。
城乡物流一体化发展能降低农资采购成本和农民资金占用成本,创造农产品的时间价值和场所价值,尤其是能提高农产品的附加价值,这些必然会为农民创造更多的利润。此外,城乡物流一体化能通过物流的发展改造城镇工业,会加快城镇的发展和农村城市化的步伐。
4. 方便城乡居民,提高城乡农民生活水平。
城乡物流一体化发展能促进农村地区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村市场化水平,有利于城市及周边地区物品流入农村地区,以较低的价格、快捷的速度、优质的服务满足农村农民生活消费。同时,农村农副产品能通过城乡物流一体化网络,更快、更高效地进入城市销售网络,满足城市居民的生活需求。
二、 当前城乡物流一体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 城乡流通“二元”形态,物流资源配置受限。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城乡间商贸流通需求快速增长。2011年,我国城镇消费品零售额156 908亿元,比上年增长17.2%;乡村消费品零售额24 318亿元,增长16.7%。2011年城镇消费增速与乡村消费增速差距缩小到0.5个点。然而,由于城乡物流基础设施网络缺乏统筹考虑,布局不尽合理,阻碍了城乡商贸的顺畅流通。目前,在许多中心城市,物流基础设施功能重叠,重复建设、过度竞争、物流资源浪费现象时有发生;然而,农村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匮乏,农村物流网点功能单一,服务范围狭小。尽管政府部门加大了对农村流通领域的建设投入,在“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双百市场工程”、“新农村现代流通网络工程”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与城市物流相比,农村物流还存在较大差距,呈现出不平衡的“二元”形态。这种“二元”状态的存在导致城市物流和农村物流在自我封闭、自我循环的环境里发展,使得大范围的物流资源配置受到局限,物流效率大打折扣。
2. 城乡物流渠道不畅,物流成本居高不下。
当前,农村物流基础设施落后城市的现况,已经使得农村地区物流和城市物流的对接环节增多,渠道不畅,从而影响了物流效率。一方面,农村物流的落后状况使其成本畸高,农副产品损耗巨大。据统计,全国大部分地区水果蔬菜等农副产品在采摘、运输、储存等物流环节上的损失率在25%~30%左右。同时,农村物流的滞后也使农民难以享受到质优价廉的城市工业品与生活用品。另一方面,城乡物流的脱节又使农副产品物流成本上升,城市居民难以便捷、低价格地获取来自农村的绿色蔬菜、粮食、瓜果等,不利于其生活水平的改善。从全社会总体层面来看,2011年物流总费用同比增幅为18.3%,与GDP 的比率可能升至18%,略高于上年17.8%的水平。其中,城乡物流对接不畅便是社会物流总成本居高不下的一个重要原因。
3. 城乡物流信息不对称,产品供需环节脱节。
由于农村物流信息化建设滞后,信息化水平低下,使得城乡物流信息不对称,供应链中部分环节供需脱节,信息扭曲逐渐放大,这种“牛鞭效应”使得工业品、农副产品供应商的供应和库存风险加大。同时,由于城乡物流信息的不对称,使得城市、农村间重复运输、对流运输比率高,运输途中耽搁等现象时有发生,损耗加大,也使得运输与配送空驶率高,返空现象严重。
关键词:农村物流 农业物流 农产品物流
发达的物流产业和完善的市场体系,是现代农业的重要保障,是农村经济发展的基础,是有效解决“三农”问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农村物流对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意义重大。弄清农村物流的内涵和特点是发展农村物流的前提。
一、农村物流内涵
1. 农村物流
农村物流泛指农户从物质采购到农产品的形成,从农产品储藏、农产品流通加工到农产品销售(消费)的多种活动以及农村区域内农民生活用品的购买活动的集成。它是与城市物流相对的概念,是指为农业生产和农村居民生活服务的物流,是服务于农业生产和农村居民生活的需要。在农村物流中流动的物资材料主要包括:农用物资、农产品和农民生活必需品。
2. 农村物流与农业物流及农产品物流区别
有很多人弄不清农村物流、农业物流和农产品物流的概念,三者间的关系也很模糊。其实他们之间的关系是农产品物流是农业物流的一部分,农业物流是农村物流的重要做成部分。
(1)农村物流与农业物流。实际上农业物流属于行业物流范畴,它是由农业生产资料采购和农产品的生产、流通加工、包装、运输、储存、装卸、配送、分销、信息沟通等一系列运作环节组成,通过这些物流过程,实现农业生产资料和农产品保值、增值目标;但是农村物流属于区域物流范畴,农村物流在内容上除了包括农业物流外,还包括农村居民生活需要的各种工业品在农村范围内的物流活动。明显可以看出农村物流比农业物流涵盖范围广,农业物流是农村物流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农村物流与农产品物流。从农村物流内涵中,我们就可以分析出农村物流也不等同与农产品物流。一方面农村物流的对象包括农用物资、农产品和农民生活必需品,因此在物流服务对象的范围上要比农产品物流广泛,农产品物流是农村物流的一个分支;另一方面农村物流的服务的地域范围界定在农村,在农村范围内,但是农产品在农村地域范围内的物流活动属于农村物流范畴,当农产品进入城市后,在城市范围内的物流活动就划归于城市物流范畴。
二、农村物流特点
(1)季节性。农业生产本身季节性强等特点,决定了农村物流也同样具有较强的季节性。一是农产品是季节性生产,而全年性消费。现在农村大棚对非季节农产品物资的消费有所缓解,但仍然不能完全满足这种需求,而且价位上要高,有时超过人们等消费能力;二是农业生产在整个生产周期的不同阶段,对农用品的需求在品种、数量、时效性等方面都有差异。农产品和农业生产特点对农村物流村物流服务提出了更高和更特殊的要求。
(2)生物性。农产品具有很强的生物特性,假如没有良好的物流保证系统的话,极易造成很大损失。有数据表明,我国水果、蔬菜在采摘、运输、仓储等环节上的损失率在25%-30%,而发达国家的果蔬损失率普遍控制在5%以下,美国果蔬在物流环节的损耗率仅为1%-2%。另有统计数字表明,我国每年约有3.7万吨蔬菜、水果在运输或配送的路上会腐烂掉,仅损失的果蔬就可以满足2亿人口的果蔬需求。因此,农产品的生物特性,使农村物流对加工、储存、保管、运输等都有特殊要求,必须加快冷链物流发展,提高保鲜、加工、包装、存储等技术,及时物流措施,拓延农产品的储存时间和拓展销售市场。
(3)分散性。当前,由于农村物流的建设发展还相对落后,我国农村物流呈现出分散性的特点。因为大部分农民既是生产者,又是农村物流服务的主要对象,每一家农户就是一个生产经营单位,自己承担者农产品的物资的采购、耕种、采收、销售、运输等物流过程。因此农村物流具有参与个体或组织多而规模小、层次低、离散性强、联合性差、组织化程度低等特点。
在现代经济发展过程中,物流业作为基础产业,已经成为区域经济结构体系之中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其发展程度将在相当大程度上影响到区域经济之运行能力以及发展水平。然而,当前我国农民的实际收入整体较低,要想做到年年增收,难度会非常大,这就导致农村经济发展缓慢的现状成为了我国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瓶颈,制约着我国新农村建设的进程。有鉴于此,唯有持续推进农村经济发展进程,培养全新的农村经济增长点,才能切实打破制约,而出路就是积极发展现代物流,并以此为突破口助力农村经济发展。
一、现代物流对于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
当前,我国的物流业往往是通过常温物流或者自然物流等形式进行运输的,对于农村地位的农产品物流来说,往往会造成相当大的损失。依据一项统计,我国的农产品在物流环节中的损失率高达25%至30%之所,而西方发达国家的农产品物流损失率则在5%以下。因此,加强物流管理对于有效控制与降低目前我国25%以上的物流环节损失率,提升农民群众的收入意义重大,具体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一是推动国民经济不断发展与实施产业结构调整的必要保障。如今,鉴于中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农产品、工业品以及原材料、进出口商品所具有的流通规模也会明显地扩大,对于全社会的物流服务能力及其效率提出了新的要求。我国新农村现代物流体系之形成,能够更加有效地提升经济效率、资本周转率以及商品的流通速度,从而让国民经济从原来的慢节奏转变为快节奏、从高成本降低至低成本、从低效率发展到高效率。二是形成现代物流体系能够极大地推动农村实现城镇化,进而提升农民群众的生活水平。积极发展农村现代物流业,能够切实改变我国农业增产却未能增收的不良局面,从而更加有效地提升我国农产品所具有的附加值,促进农民群众的增收、致富。我国农村物流基础设施之建设以及物流环境之改进、物流意识之提升,均体现出新时代农民的形成过程,促进了城镇的新发展以及广大农村城市化之步伐。三是改进现代农村物流体系,这是更好地发挥出地区优势与落实地区战略的重要措施。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服务业的发展水平始终是判断经济社会发达状况的十分重要的标志。我国农业如果要实现新的发展,就一定要切实跳出传统农业发展之路,强化农产品基地建设以及农业龙头企业之发展,积极发展现代商品农业,推进农业产业化的进程,而以上这些均无法离开农村物流行业的大力支持。有鉴于此,积极发展农村现代物流业,是促进当地农村发展迫切之举。
二、现代物流助力农村经济发展模型分析
(一)模型的创建
首先要明确两个潜在的变量,即农村物流水平以及农村经济水平,以上两者没有办法被直接加以测量,而是要运用别的指标加以反映。要以针对性、综合性以及可比性等为标准进行选取,数据应具有可获得性,或者从目前已有的研究成果之中加以选择、确定。
一是农村地区的物流水平。物流是极其复杂的现象,截止目前尚无权威指标体系可用于对其进行测量,因而只能选择一些公认而且可以加以量化的影响因素。首先要关注货物运输水平。此处的货运总量是农村物流业的货运总量,主要包括了农产品的运输量与农村消费品的运输量等等。其次是农村信息化程度。主要是指通讯、计算机等技术在当前农村生产与生活、社会管理之中的大量运用与推广。如今,现代物流业的发展已无法摆脱包括物流自动拣货系统、物流电子定位系统在内的各类现代信息技术,所以,农村地区的信息化水平也是影响到本地物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再次是农村物流的规模以及物流业人力资源状况,主要是用农村物流企业数量、农村物流从业人员数量加以表示。最后是农村物流业基础设施建设状况,使用运输、仓储以及和信息化有关的基础设施指标加以表示。
二是农村地区的经济水平。主要是根据农村经济的四个重要因素以明确指标,也就是产出、投入、生产能力和农民生活水平等。产出包含了第一产业增加值、农林牧渔业的产值等;投入包含了农村固定资产投资和农村居民的家庭生产性固定资产等;生产能力上主要有第一产业从业人员数量、农村高中以上学历人员数量占例以及农业机械总动力等;农民生活水平包含了农村居民的人均收入、农村居民家庭的人均生活消费支出等。
(二)数据的选择以及处理
鉴于各指标具有定量性比较强的特征,本研究应用面板数据加以分析,全面收集了全国三十个省份从2005年至2013年的200个样本,但要将每年各省市的数据视为独立分析的样本。因此,本研究测量变量数和样本数比例是12:200,完全符合1:10这一要求。因为西藏自治区诸多年份数据出现缺失,故剔除这一样本。别的数据因缺失不属随机性缺失,所以选用期望值最大化法加以估算。同时,为保证指标数据的规范化,应用极差变换法对原始数据实施标准化处理。
(三)指标体系的检验
一是进行信度检验,主要包括了测量变量信度检验、潜在变量信度检验等。其中,前者主要是应用各测量指标多元相关系数平方(R2)值加以测量,R2应当大于0.50,且R2值愈高证明信度愈高。因为农村物流规模、农村物流人力资源、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以及农村居民人均收入等四项指标的R2
二是进行效度检验。因为各测量指标在潜变量之中的标准化系数均高于0.70,而且通过测算得到两个潜在变量,也就是农村物流水平以及农村经济水平的平均方差抽取量,其值分别是0.52和0.80,均超过0.50,证明相应测量指标可有效反映出潜在变量,因而这一模型也具备了较好效度。
(四)对模型的实证分析
在对模型的拟合、评价以及修正。在代入数据之后,通过运行AMOS即可对结构方程模型施行拟合计算,从而得到模型适配度评价。通过模型适配度指标值以及研究信度、效度可以发现,本研究所设定的理论模型适配度较好,研究的过程具有相当高的可信度,研究的结论能用在判断虚无假设上,其中农村物流水平至经济水平之路径系数达到了0.99,该假设检验结果说明了现代物流对于发展农村经济具有相当强劲的推动作用。同时,对于目前农村物流影响最大的项目为货物运输水平,其系数达到了0.82;其次则是农村信息化水平,其系数达到了0.71;再次则是农村物流投资状况,系数是0.70;最后为农村物流基础设施建设状况,系数是0.65。
三、现代物流助力农村经济发展的几点措施
(一)创建与完善农村现代物流体系
当地政府部门在推动现代物流发展的进程之中,尤其要在制定实施宏观物流发展计划、搜集物流信息等各个方面均具备了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农村现代物流体系建设主要有硬件和软件等两方面投入。在提高软实力上应当注重于营造良好的氛围,通过农村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来宣传推广物流方面的知识,从而让广大农民积极支持与参与到农村现代物流体系建设之中。要运用政府搭台、市场化运作之模式,积极借鉴西方国家在农村物流体系发展中的有用做法和经验,制定出符合农村实际需求的现代物流发展规划,切实改变城乡之间信息不够对称之状况,强化城乡商品和信息之间的合理双向流动。在提高硬实力上,要及时出台有关政策,利用引进或者自建等方式实施农村物流体系发展需要相关设施建设,比如,积极鼓励购买现代化的物流设备,强化物流仓储设施建设工作,并且逐步实现我国农村物流产业的机械化、自动化以及信息化。
(二)积极打造农村现代物流信息化工作平台
发展现代物流应当充分运用信息化的理念,利用电子商务手段设立物流发展平台,从而为我国农村物流的发展注入新的强劲动力。首先是要促进目前已有信息资源的整合工作。政府部门应当不断强化市场信息平台之基础建设,努力引入先进的电子商务平台,通过网络、电视、电话等各类信息传播方式形成农村物流信息的交易与服务平台;其次是要在基础领域之中强化电子信息采集和系统、结算系统以及监控系统等信息化系统的建设步伐,要在特色领域之中建立起集中农产区与特色农产品的信息化系统,形成更为高效的农村物流流通市场体系,从而更好地把握住当前市场的动态,及时相关信息;最后是要全面掌握国际与国内农村市场的动态,强化对农村市场的预测、预警以及分析工作,推进对农村物流诸多环节的全面控制和管理。
(三)注重农村现代物流人才的培养工作
应当制定出农村中长期物流人才培养规划。注重提升目前已从业人员的各项素质。政府还应形成富有吸引力的人才引进政策,从而为优秀人才引入设立更好的环境。首先是要积极配置人力与资金,开展送物流知识与物流技术下乡活动,更好地提升农民群众对于发展农村物流业的主观能动性;其次是要制定出合理的农业物流人才培养方案,与相关高校合作设立物流管理方面的专业,开展各种形式的物流知识培训班,严格实施物流从业人员资格认证机制;最后是积极鼓励外地打工者回乡创业,并促使更多的剩余劳动力选择到物流行业就业。
论文摘要:农业物流的健康良性发展,能够有效促进“三农”问题的解决。文中详细阐述了农业物流分别对解决农民的权益问题、农村的综合发展问题和农产品的供给和竞争力问题的促进作用。在列举发展农业物流的约束因素和发展农业物流的现有条件后,提出了发展农业物流的建议。
Abstract:Inordertoresolvethethreeagriculturalproblemseffectively,itisnecessarytogowithagriculturallogisticsofhealthiness.Thepaperexpatiatesthatagriculturallogisticscouldresolvetheproblemofrightsandinterestswithpeasants,theproblemofruralintegrationdevelopmentandtheproblemofsupplyandcompetitionofagriculturalproducts.Thispaperbringsforwardsomeadviceonhowtodevelopagriculturallogisticsafterenumeratingthefactorsofrestrictionandtheconditionsofexistence.
Keywords:agriculturallogistics;agriculturalproduct;threeagriculturalproblems;logistics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开篇明确指出“十一五”期间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其中的关键是要实现农村的小康,开辟专门章节详细阐述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问题,指出解决“三农”问题的任务相当艰巨。“三农”问题即农民、农村和农业问题,也就是农民权益问题、农村综合发展问题、农产品供给及其国际竞争力问题。
农业物流是从农业生产资料的采购、农业生产的组织到农产品的加工、储运、分销等,从生产地到消费地、生产者到消费者过程中所形成的包括信息传递在内的一系列计划、执行、管理和控制的过程。农业物流在国民经济发展中也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它涉及到整个国民经济的运行效率和运行质量,关系到农业产业化发展和农民的增收,连接着农产品的生产和消费。如何有效地保证农业生产,为农产品开拓市场、降低流通成本、实现农产品的价值等,已成为提高农产品竞争力、增加农民收入、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关键问题。发展农业物流是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必要条件,改善和发展农业物流是促使“三农”问题得到解决的有效途径。
1发展农业物流对解决农民问题的促进作用
现代物流是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为目的,把采购、制造加工、运输、仓储、销售等统一起来考虑的一种战略措施,它涵盖了产品从生产到消费的整个物理性流动的全过程,包括物资的运输、仓储、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活动。
现代物流除了具有技术密集型、知识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等特点以外,还具有劳动密集型的特点。
我国农村有5亿劳动力,相当一部分处于隐性失业的状态,比如失地农民。要从根本上改变农村的状况就需要把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从农村中转移出来。因为物流条件的限制,资源优势不能转化为经济优势,特别是农产品运销不畅,是农民增产不增收的一个重要原因。
农业物流在农资、农产品的采购、运输、仓储、保管、装卸搬运、流通加工、销售等各环节需要改造或建立一批诸如国有粮食公司、供销合作社、农业公司、农业合作社、为农民协会服务的第三方物流企业、为农产品物流服务的专业运输公司、专业包装公司、专业仓储公司等物流主体企业,而这些环节都可建立在乡镇一级,对农资和农产品进行货物的疏散和汇集,便于更好地配送和大批量干线运输,可以吸纳很大一部分农村剩余劳动力,并且能够就地消化。这样一来,一方面解决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和农民的收入问题;另一方面,减小了大量农民集中涌向大中城市带来的就业等负面影响。配合已经出台的农村医疗卫生、社会保障措施和农村子女上学减免学杂费等措施,应该说,农业物流的良性有序发展能够很好地解决农民问题。
2发展农业物流对解决农村问题的促进作用
依托农村资源优势和劳动力优势,开展种子、农机具、农药、化肥、饲料等农资供应销售连锁经营;建立由流通型龙头企业直接开办的连锁超市或连锁商店;发展加工型企业配合连锁经营,搞好农产品和农资的集中配送;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按照连锁经营的需要,发展规模化、专业化、标准化生产,提高产品质量,形成批量,统一向连锁经营企业直供直销农产品;帮助有条件的批发市场发展农产品配送中心,为其他连锁经营企业搞好配送服务,或依托批发市场发展农产品连锁经营;建立农产品的拣选、分类、包装、保鲜、深加工等,形成农产品的包装和加工制造业;通过建立冷冻、冷藏和仓储保管以及农产品的货代、配送和运输建立农产品储运企业。
规范农产品集贸市场,建立农产品批发市场物流体系,建设农产品经纪人队伍和运输人队伍,加强农村信息化建设,及时收集和农产品的供求信息和价格信息,以市场为导向,积极引导农产品的合理流通。
通过以上非农产业的建立和发展,在农村县乡一级基本具备现代农业物流系统的功能要素,进而可以整合农业物流主体,发展多元化流通渠道。通过体制创新,改造、培育、壮大专业从事农业物流主体,使其在农业物流中发挥重要作用,加快原有农资流通企业资产重组改造,改变目前规模小、服务单调和封闭运行的现状,按照农产品流通产业化的发展方向,重点加大对农产品批发市场、农产品运销企业、进出口企业、物流配送企业和大型食品连锁超市的扶持力度,以市场为依托,组织农产品运销协会,鼓励“生产基地+农户”、“加工企业+农户”、“运销企业+农户”、“配送中心+农户”等模式的发展,逐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向专业化、规模化和综合化方向发展。
配合农村金融制度改革,增强农业物流企业的市场意识和客户服务意识,通过农业物流的发展带动其他产业的协调发展,能够促进县域经济的发展和农村问题的解决,加快农村城镇化建设的步伐,缩小城乡差距。
3发展农业物流对解决农业问题的促进作用
解决农业问题,主要是要解决农产品的供给问题和提升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问题。
由于我国农业生产主要是以一家一户的小农户为基础的分散生产方式,不利于农业科技的推广应用,难以形成规模化、集约化和标准化的生产格局,导致我国农产品长期处于“一类原料、二类加工、三类包装、四等价格”的低效益局面。农产品难以满足远距离大批量运输要求,造成生产和运输中极大的浪费,生产和销售的规模效益不高,市场竞争力弱。
农产品具有生产与消费的空间矛盾,农业物流能够有效地协调农产品生产地域性与消费普遍性的矛盾;农产品生产受自然条件的制约和影响,具有供给与需求的矛盾,特别是一些季节性农产品,通过农业物流起到调剂余缺的作用。通过农业物流,解决我国13亿人口农产品的供给问题。
农产品具有特有的物理特性、生物特性和化学特性。让分散农户生产出来的农产品安全进入物流系统,经市场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农业物流起到关键的联接作用。通过农业物流能使具有市场竞争力的绿色农产品满足消费者个性化、多样化和及时化的需求,赢得市场和客户。
要合理解决农业问题,提高农业物流的效率和减少在运输、仓储、装卸搬运中的货差、货损,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能力,改变农民增产不增收的现状,应积极开展农业物流的增值服务:第一,农产品分类与分类包装增值服务;第二,农产品精加工、深加工后的小包装增值服务;第三,农产品配送增值服务;第四,特种农产品运输增值服务;第五,特种农产品仓储与管理增值服务等。农业物流的专业化、社会化、规模化、信息化优势,对提高我国农业的综合竞争力具有现实的推动作用,没有高效的物流能力,我国农产品很难获得较高的国际竞争力。
4发展农业物流的约束因素和现有条件
现阶段发展农业物流,在体制方面还存在着条块分割、地方保护、行业垄断;政策方面存在着政策体系不清晰、可操作性不强,物流市场存在无序竞争和恶性竞争;在人才方面,存在着物流管理和运作人才相对短缺,管理水平低、现有从业人员业务能力相对较差,现代物流主体企业不发达;农业物流基础设施和设备投入不足,现代化程度不高,物流的专业化和规模化程度不高,标准化建设相对滞后;农产品物流投资结构不够合理;农产品流通中的信息化建设不完善,农产品的加工开发落后,保鲜技术和加工能力制约着农产品的物流质量,导致产品附加值低;物流发展缺乏整体规划。这些因素对于发展我国农业物流具有很大的制约作用。
尽管发展我国农业物流有很多约束因素,但是也应该看到:
随着《物流术语》国家标准的,国家发改委等9个部委联合《关于促进我国现代物流业发展的意见》的实施,《全国物流标准2005年—2010年发展规划》提出的物流标准体系逐步建立,社会物流统计及社会物流总量核算的试算工作的开展,多层次物流专业教育体系和培训、考试与认证的启动,政府对农产品与农资连锁的政策和资金的支持等,从政策层面为农业物流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十五”期间95%的行政村通电话的电话村通工程,“十一五”期间将加快推进农村公路建设,县乡公路将增加30多万公里,新改建农村公路将达120万公里,全国所有具备条件的乡镇、建制村都将基本实现通公路,95%的乡镇和80%的建制村通沥青路或水泥路,在基础设施方面为农业物流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5发展农业物流的建议
(1)政府提供良好的公共设施,为农业物流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条件。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应纳入国家发展的总体规划,统筹考虑、协调发展,从体制上打破部门分割和地区封锁,发展智能交通保证物流的高效率;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建立健全电子商务认证体系、网上支付系统和物流配送管理系统,促进信息资源共享,不断提高物流企业的信息化水平,推动企业内部流程改造,积极探索物流一体化管理,大力推进公共信息平台建设。
(2)政府应重视软环境建设。政府的作用主要在于制定物流发展战略、规划及产业政策,清除地区和行业壁垒,创造并维护公开、公平、公正的市场环境。根据现代物流发展的需要和我国国情,建立市场配置资源、政府营造环境、行业协调自律的运行管理机制和相应的法律法规体系,为农业物流企业发展提供公平的自由竞争的外部环境,为物流业的发展提供必要的条件。
(3)提倡农资、农产品加工制造企业和涉农商贸企业引入现代物流理念,积极进行企业内部流程再造和资源整合,提高自身物流管理水平。
(4)发展基于供应链管理理论的农业物流。供应链管理从系统角度出发,通过供应链各节点企业的无缝衔接和协同运作,可以有效减少各环节的成本,提高服务水平,最大限度地降低企业成本。加强农业企业间的物流合作,逐步建立供应链管理的合作伙伴关系,形成农业企业核心竞争力。改善农产品供给能力,提高农业物流服务水平,培育社会化物流的需求基础,发展第三方物流企业。
(5)加强科技投入,加速科技成果的转化,应用先进的技术和方法,采用新材料和新工艺,使物流规划和决策科学化,物流组织和管理民主化,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农业物流运作效率和效益。
6结论
以科学的发展观指导现代物流的发展,根据现代物流发展的规律,结合我国国情,发展农业物流,对改变农业产业结构,加强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必将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对促进“三农”问题的解决,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构建和谐社会具有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丁俊发.大力发展农产品物流[J].中国供销合作经济,2002(2):19.
[2]丁俊发.解决“三农”问题物流大有可为[J].中国物流与采购,2004(12):8-9.
[3]何明珂,郑媛.农业物流促进农村经济[J].中国供销商情,2004(4):21-22.
[4]陈淑祥.简论我国农产品现代物流发展[J].农村经济,2005(2):19-21.
[5]韩美贵,张兆同.改善和发展农产品物流的思考[J].农村经济,2005(2):22-24.
[6]佚名.5种农资连锁经营将受扶持[J].农产品市场周刊,2005(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