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应急物流方案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一、疫情分级
1、参照《县重大动物和高致病性禽流感防控应急预案》中的疫情分级。
2、建立疫情网络和疫情报告制度。各村养殖户所养动物、家禽出现死亡现象时,养户应及时向村干部报告,村干部应及时向乡防控指挥部或动物防疫机构报告,不得擅自处理死亡动物和家禽,不得擅自越级上报,更不能将病死畜禽作吃用。必须深埋无害化处理。组建动物疫情监测网络(后附疫情监测人员名单)
二、组织体系
(一)指挥系统
1、为加强对全乡动物疫病和高致病性禽流感控制工作的组织领导,经研究成立重大动物和高致病性禽流感防控指挥部。
2、乡防治重大动物疫情指挥部负责统一组织领导全乡重大动物和禽流感预防控制工作。决定、启动和停止应急预案、决策重大事项。乡畜牧兽医站具体负责收集、分析疫情及发展态势,及时提出启动、停止有关预案建议,指导监督各村和有关单位落实预案。
3、各村委会主任为第一责任人,也是疫情监测员。及时收集和向乡防控指挥部或兽医站反映本辖区的疫情,负责组织领导本地动物和禽流感疫情的预防和控制工作。
(二)部门责任
1、畜牧兽医站:(1)及时组织动物防疫,开展疫情控制,作好疫情监测、预报、调查,迅速对疫情作出评估,并及时将畜禽疫情向乡、县重大动物疫病防控指挥部办公室汇报。(2)急速诊断疫、划定疫区、疫点、受威胁区,提出封锁建议,并组织实施。积极参与对疫点内动物扑杀和畜禽及畜禽产品进行无害化处理和消毒工作。(3)组织对威胁区畜禽实施强制紧急接种免疫,对易感畜禽及畜禽产品实行严格检疫和监督管理。(4)评估疫情处理所需资金,提出资金使用意见,做好对疫区、疫点及周围群众的宣传工作。
2、乡财务根据疫情,按照国务院确定动物防疫经费保障机制和财政部、农业部制定动物疫情经费管理办法,负责安排应急防疫经费的落实管理和监督。
3、民政所负责疫区受灾群众的安抚和救济工作。
4、公安派出所协助做好疫区封锁和疫点内动物的扑杀,加强疫区社会治安管理和安全保卫工作。
5、工商根据对疫区的封锁范围,关闭疫区内的易感畜禽及其产品交易市场。
6、卫生院协调做好疫情调查、诊断、消毒和防止人感染等工作。
三、应急反应
乡防治重大动物和高致病性禽流感防控指挥部接到可疑疫情报告后,就立即启动本应急预案,必须及时派人赶赴现场,了解疫情发生情况,召集指挥机构成员会议通报疫情,分析疫情发展趋势,封锁疫点,同时将疫情按规定迅速上报。对相邻乡镇发生疫情应及时通报,并积极做好防范。
四、保障措施
通过学习、培训增强动物防疫人员与村防员的业务素质,提高对各种动物疫情诊断能力。按行政村划定防疫区。以防为主,以经常性防疫与突击性防疫相结合,有效地预防和控制动物疫病的发生。
五、疫情管理
各村(居)、各单位要认真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和《动物疫情报告管理办法》及《江西省动物防疫管理办法》等相关规定。发生疫情后,要通过疫情报告体系逐级上报。未经农业部批准,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对外和通报疫情,对别有用心、造谣惑众,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
六、其他事项
硫酸车间危险废物泄漏事故现场处置应急救援
演练方案
一、演练目的
通过演练,熟练掌握应急工作流程和工作要求,明确各单位职责,加强应急救援队伍的培训,提高应对突发环境安全事件迅速反应能力和应急处置能力,增强广大员工队伍的安全和环境保护意识,积累处理类似事故的经验。
二、演练单位
各科室、车间参观人员、硫酸车间演练人员
三、演练时间
2019年4月23日上午10:30。
四、演练地点
硫酸车间废催化剂暂存库
五、危害分析:
性质:危险废物二氧化硫氧化生产硫酸过程中产生的废催化剂。
健康危害:对呼吸系统和皮肤有损害作用,急性中毒:可引起鼻、咽、肺部刺激症状,接触者出现烧灼感、流泪、咽痒、干咳、胸闷、全身不适、倦怠等表现,重者出现支气管炎或支气管肺炎。皮肤高浓度接触可致皮炎,剧烈瘙痒。
六、演练物资:
铁锨、手套、防毒口罩、警戒线、通讯工具,洗眼器、包装袋等。
七、应急救援组织机构、组成人员和职责划分
1、根据化学品事故危害程度的级别设置分级应急救援机构,本次演练为硫酸车间应急救援小组,组成如下:
硫酸车间危废泄漏事故应急救援小组成员:
组
长:**
副组长:**、**
成
员:
2、各专业队伍组成:
(1)抢险队:
职责:负责事故现场抢险收集任务,包括泄漏源的控制;泄漏物的现场处置;设备抢修作业。
队长:**
抢险队员:**、**(防毒口罩)
查险队员:**、**(防毒口罩);
(2)报警队:
职责:负责事故现场的通信联络及沟通协调工作。
队员:**(防毒口罩)
(3)救护队:
职责:①负责事故现场的医疗救护任务,采取各种方式和手段,救护、抢救受伤人员。②对现场救援人员的劳保防护用品进行监督,有权指出其不符合项,督促现场人员正确使用防毒口罩等防护用品,避免二次伤害。③配合外部救援力量将受伤人员及时送往医院。
队员:**、**(防毒口罩)
(5)警戒疏散队:
职责:布置安全警戒,保证现场井然有序;实行交通管制,保证现场、厂区以及周围道路畅通,禁止无关人员、车辆通行;负责周边人员的通知和疏散工作。
队员:**、**(防毒口罩)
(6)物资供应队:
职责:保证救援物资、防护用品的充足供应。
队员:**、**
(7)环境监测队:
职责:担负化学品泄漏现场检测任务。
队员:质监科**
(8)现场临时医护人员:**
(9)辅助人员:电仪车间部分人员
3、观摩人员:公司领导、科室管理、车间主要管理人员、各技术员
八、演习前准备
1、参与演练人员明确、熟悉各自在演练过程中的任务、职责。
2、检查,所有人员到位、物资配备齐全。
3、旁观人员必须列队,由专人负责,站在远离演练地点的位置的上风向,所有参战、观看人员都要做到严肃、认真。
九、演练过程
1、本次演练人员以硫酸车间人员为主,其他人员观战学习。
2、演练情景:
2019年4月23日上午10:30分,硫酸车间办公室,硫酸车间应急救援小组组长王晓鹏对班长**下令:“此次危险废物泄漏事故现场处置方案演练正式开始,按既定程序执行。”
班长**立即电话通知宋长福:“演练开始,按既定程序执行。”
起险过程:转化操作工黄善明例行巡检危废库,因连续阴雨天气,危废库门口处积水较多,发现有雨水沿门缝倒灌至危险废物暂存库,立即电话报告当日值班长**,**立刻赶往危废暂存库并下令:“**,戴好劳保用品,随我去托运防汛沙袋,黄善明打电话将情况报告王主任,听明白没有?”
**:“明白。”
黄善明:“明白。”
黄善明向车间主任汇报:“报告王主任,危废库房出现雨水倒灌,情况不明,班长**已带领**托运防汛沙袋构筑围堰。”
王晓鹏:“明白,我马上赶赴现场,你立即通知车间其他应急救援小组成员及本班应急处理人员到现场参与救险,通知公司调度员并告知如遇事态扩大,随时调集公司力量救援,通知质监科长让他安排人员在警戒线外待命,通知完毕后坚守岗位,随时保持联系。”
黄善明:“明白”。立即通知车间其他应急救援小组成员(张世涛、孙鹏、李磊、宋长福、宋光照、**、王超等):“危废库发生滤液泄漏,请立即赶赴现场。”并电话告知公司调度员李明伟:“报告调度员,危废库发现雨水倒灌,车间正在进行应急处理,如车间无法控制,请立即扩大应急救援级别,请务必做好准备等待我电话通知。”电话告知质检科长**:“刘科长,危废库发生雨水倒灌,应急救援人员已派往现场处理,为保证救援任务完成,防止造成环境污染,请立即派出化验人员赶赴现场,待救援任务完成后检查周围环境情况。”
**:“明白。”并立即派出人员。
硫酸车间主任王晓鹏到达现场;车间其他参与应急处理人员到达现场。
值班长**向硫酸主任王晓鹏汇报:“报告王主任,危废库外积水较多,并有雨水从门口倒灌迹象。”
王晓鹏:“了解”,随后召集到达现场的车间其他应急救援小组成员商定抢险方案,并布置警戒。
王晓鹏连续下达命令。
王晓鹏:“**,安排人员在危废库周边30m处设立警戒;**,立即启动应急措施,让抢险队员用防汛沙袋在危废库门口及后方收集池处建立临时围堰,阻止积水从门缝倒灌入危废库;注意个人防护。”
参与人员均回答“明白”。
**:“**、宋长福,你们二人立即在四周距离危废库三十米外设置警戒线,严禁无关人员及车辆进入。”二人均回答“是”,并立即分别行动设置警戒线。
**建立好围堰后报告。
**:“报告王主任,围堰已建立好。”
王晓鹏:“了解,时刻注意做好应急准备。**,立即安排人员进行积水清理”
**:“**、**立即穿戴好防毒口罩,跨过围堰进入库内进行积水处理。”
**、**:“明白。”
两人穿戴好劳保用品,进入危废库。(处理办法:将库内通往收集罐的管线阀门打开,使积水流进收集罐,并对现场积水进行清理。)
**:”报告王主任,积水已排除,少量雨水进入,滤液已清理,请指示”
王主任:“了解,**,马上组织人员清理现场,工具放回原位。
王主任:“**”,立即派人对外排雨水取样检测是否有污染。
**:“**,立即穿戴好劳保用品。在外排雨水口进行取样检测”。
**:“明白”。
**:报告“刘科长,外排雨水酸度7.1正常”。
在事态得到控制后,应急救援基本结束。
十、救援结束:
以上步骤完成后,由班长**进行确认,确认完成后,向车间主任王晓鹏报告:“王主任,危险废物泄漏险情已排除,现场已处理正常,请指示。”
王晓鹏:“危险废物泄漏抢险工作已经基本结束,现在宣布险情解除。所有人员立即集合。”
集合完毕后,王主任、刘海峰最后针对此次应急演练中存在的问题总结性发言,其中包含由张世涛负责组建调查小组,调查事故原因,写出事故报告的内容,然后宣布演练结束。
2019年4月23日
演 练 记 录
参加演练人员签名
报警时间
到场时间
警戒情况
人员位置
器材配备
器材使用
人员表现
清洗情况
应急救援演练评价
车间主任:
日
期:
保存单位:
演练后预案评审报告
评审会议时间:4月23日下午1:30-3:30
地点:车间交接班室
评审目的:对本车间《危险废物泄漏事故现场处置应急救援演练方案》演练后情况进行评审,以确定其是否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及相关管理规定,确定是否需要修订,从而达到应急救援的根本目的。
参加评审人员:
评审内容摘要及评审结论:
为更好的开展安全、环保标准化工作,规范公司安全环保管理,做到出现事故能及时的对事故现场进行救援,减少公司财产损失及人员伤亡以及环境污染。我公司评审人员及车间代表员工对《危险废物泄漏事故现场处置应急救援演练方案》内容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评价:1、合法性;2、完整性;3、针对性;4、实用性;5、科学性;6、操作性;7、衔接性
结论:通过本次演练情况可以看出,我公司编写的《危险废物泄漏事故现场处置应急救援演练方案》,适合公司当前的管理模式,人员联系方式核实有效,预案实施程序规范合理,能满足公司安全环保生产相关要求。
纠正和预防措施摘要:
1.人员在抢险过程中的劳保穿戴要规范到位。
预案适用性的评价和需要改进的措施
一、存在的问题及整改措施
序号
存在的问题
整改措施
整改时间
整改单位
1
个别人员防护不全,劳保穿戴不到位。
加强培训教育,提高风险意识
立即整改
硫酸车间
2
二、预案适用性的评价:
通过4月23日《危险废物泄漏事故现场处置应急救援演练方案》演练可以看出,该应急救援预案在完整性方面,具备规定的各项要素;针对性方面,紧密结合本单位危险源辨识与风险分析;实用性方面,切合本单位工作实际,与生产安全事故处置能力相适应;科学性方面,组织体系、信息报送和处置方案等内容科学合理;可操作性方面,应急响应程序和保障措施等内容切实可行;衔接性方面,综合、专项应急预案和现场处置方案形成体系,并与相关部门或单位应急预案相互衔接。遇到紧急情况时,参与预案人员基本能够正确快速处理事故,有效地完成演练任务。该预案是完全可行的。
关键词:应急物流;应急物流配送;应急物流配送体系
一、应急物流配送的内涵
应急物流是指以提供自然灾害、公共卫生事件、重大事故等突发性事件所需应急物资为目的、以追求时间效益最大化和灾害损失最小化为目标,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整合应急物资的运输、包装、装卸、搬运、仓储、流通加工、配送及相关信息处理等各种功能而形成的特殊的物流活动。在应急物流的实现过程中,应急物资的配送是核心环节。能否及时、准确地将相应物资输送到目的地,处理好整个供应链的问题,是应急物资能否真正发挥作用的关键。因此,结合应急物流配送的特点,建立一个高效规范的应急物流配送系统对应急物流系统功能的最终实现有着决定性的作用。
二、应急物流配送体系的建设
根据救灾物资配送的特点及所涉及的环节,其配送体系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建设:
(一)选择救灾物资配送方案
物资调运方案的选择包括供应点选择、运输线路选择、运输方式和运输工具选择等。首先应根据救灾中心的位置选择合适的物资配送中心,确保配送中心与救灾中心相连的路径连通概率和运行可靠度高,保证救灾物资从应急物资供应点及时送到救灾中心,分发到灾民手中,尽可能将灾区损失降到最低。其次确定配送系统中配送中心与救灾中心之间的最短路径。应急决策的最显著特点表现为时间的紧迫性,因而时间是选择配送方案的第一目标,该方案应使物资能以尽可能小的代价到达应急地点。最后在运输方式和运输工具的选择上,应该做出科学合理的统筹规划。
(二)救援物资的供应
需要根据本地自然社会环境,评估易发性突发事件,建立针对性的物资储备库、点。
需优化救援物资储备结构。物资储备可以采用自营仓储与合同仓储相结合的方式。
(三)应急物流的流程[2]
在重大突发事件爆发后,当地政府立即成立突发事件应急指挥中心,根据突发事件的类型与级别,评估受灾群众所需要的救援物资种类、数量,筹措救援物资,征集运输工具,建立与突发事件分级分类相对应的应急物流网络,组织救援物资供应。对在救援物资储备库中处于备运状态的物资可直接运往救助中心,其余救援物资则就近运送到本地区的汇集配送中心。在汇集配送中心根据预测或需求反馈信息对捐赠物资进行分类、挑选作业,将灾区不需要物资转交救灾物资储存库存放,其余物资进行简易包装后进入应急物流的备货环节。再根据救援物资需求的紧迫程度组织配送运输,可直供的物资将直接运往灾区内的各救助中心,不能直供的救援物资运往中转站,在中转站进行不同运输方式间转运或短暂存贮,最后运达救助中心。救援物资在救助中心集中分发给群众。救助中心在分发物资同时,还要收集灾民对救援物资需求信息,收集的数据应集中于大众普遍的需求。并及时反馈,便于救灾指挥中心根据运力约束,制定后续物资配送计划,协调解决救灾物资的供需平衡问题。
(四)救援物资的发放
救灾物资发放应遵循“先急后缓,突出重点”的原则,统筹安排,合理使用。在突发事件爆发初期,应该以最快的速度向灾民发放救援物资,物资发放以政府组织为主;当受灾群众不缺乏基本生活物资时,可以根据进度发放最需要的物资,物资发放也可以借鉴国外经验,委托社会慈善团体严格按照国家有关部门规定发放。
(五)指挥体系的建立[3]
我国有必要根据我国的政府结构和物流的运作流程,建立一个常设的、专业的应急物流指挥中心,专门用于救灾指挥工作,保障应急物流高效、顺利地实施。
(六)高效、发达配送体系的建立[4]
1.政府可通过应急物流指挥中心,结合实际情况,整合现有社会资源,联合配送行业内信誉高、价格合理的物流企业进行协同式配送;且可通过大型物流企业已建立起来的供应链、连锁网络组织应急物品投放市场。
2.在紧急情况下,可与军方联系救灾抢险事宜,动用军用运输装备、军用运输专用线路及相关设施,从而实现应急物资的快速配送。
3.政府应大力推进国内电子商务业的发展,着重优化电子商务系统的应急物流配送网络,加强应急物流指挥中心与电子商务业的联系,减少物流环节,简化物流过程,提高应急物流配送的快速反应性能。
4.在应对危机时,政府可根据应急工作的需要,通过行政手段和舆论召唤,动员人民群众参与应急工作,通过组织地方干部、民兵、部队、公安、志愿者、防疫人员、医务人员等多方力量,以最快的速度将应急物资发放到受灾地区。
三、做好应急物流配送的对策[5] :(一)吸收物流企业加盟 ;(二)确定配送等级,采取灵活配送方式 ;(三)重视应急物流配送中的逆向物流 ;(四)建立配送绩效评价体系 ;(五)做好应急物流配送的法制法规建设,加强配送体系的监管力度
总之,应急物流机制和体系的建立,是要求物流软硬件基础设施、法律法规的建立和完善作为保障的。应积极学习先进国家的经验,尽早建立高效、快速的应急物流体系与现代应急物流机制。
参考文献:
[1]孟参,王长琼.应急物流系统运作流程分析及其管理[J].物流技术,2006(9):15-17
[2]谢如鹤,宗岩.论我国应急物流体系的建立[J].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11:99-102.
关键词:突发事件粮食 应急物流
“民以食为天”,粮食是事关百姓生活和社会经济稳定的重要商品。突发性灾害事件,对灾区造成重大的危害,信息不畅、道路受损等原因影响了粮食的供应保障工作,给灾区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带来威胁,这对粮食应急物流系统提出了严峻考验。
一、应急物流的概念
1.1粮食应急物流的概念
粮食应急物流是指针对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做好粮食应急预案,保证突发事件发生时粮食安全、及时的供应。它以事件效益最大化和灾害损失最小化为操作原则。
1.2粮食应急物流的属性
粮食应急物流是针对突发事件的特殊物流活动,由于事件的突发性和应急救援的需要,其具有以下几个属性:
(1)突发性
(2)弱经济性
(3)流量的峰值性
(4)政府的主导作用
二、粮食应急物流的运行阶段
粮食应急物流是指针对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做好粮食应急预案,保证突发事件发生时粮食安全、及时的供应。从时间角度出发,在突发事件发生前及发生后的不同阶段,粮食应急物流的运作目标、流程及约束条件等会随时间而改变,因此将粮食应急物流划分为3个阶段。
1.日常维护阶段
在日常维护阶段,主要是为突发事件发生后的粮食应急物流做好准备工作。根据人口、粮食产销量、灾害发生频率等因素,科学地布局粮食储备网络,做好粮食储存设施的建设和维护,合理采购储存一定量的应急粮食。另外还要与协议物流企业及其他社会运输力量保持良好沟通,以便在应急物流启动时能充分调动有效资源,进行救灾援助活动。
在这一阶段,还要注意加强信息管理系统的开发和建设,确保准确掌握粮食储备的信息,如粮库位置、粮食储量、道路网络及应急救援人员资料等,从而为灾后救援系统的启动提供决策支持。此外,还应做好粮食应急物流的人员培训工作并进行定期的应急演练,确保灾害发生时做到快速响应和快速执行。
2.应急救援阶段
在灾害事件突然爆发后,出现对粮食的紧急需求时,粮食应急物流开始启动,进入紧急调运状态。这要求决策者尽可能获取受灾区域的人口、粮食存有量等数据,建立粮食中转点和集中分发点,动用现有储备粮食并启动其他供应渠道,征用运输车辆,在灾后最短时间内将粮食运输并分发给受灾群众。
灾害发生后的短时间内,由于信息的不对称性,可能很难掌握准确的粮食需求量,向受灾地点供应粮食带有一定的盲目性。这一阶段最重要的是强调一个“急”字,主要特征是在政府主导下,统筹规划,尽可能的调动一切力量,包括军队运输力量,不让灾区出现群众因缺粮而挨饿的现象。
3.持续运行阶段
随着时间的推移,突发事件的灾害得到控制,一些影响因素(天气、基础设施、道路状况等)趋于稳定。并由前期救援情况的反馈回来的信息,粮食的需求地点、需求量等相对可以准确掌握。进入这一阶段粮食的供应、需求和外部环境等和一般商业物流趋同,因此应淡化政府组织及民间团体的参与,主要通过协议企业等有实力的第三方物流公司,利用他们服务好、成本低、技术先进的特点进行粮食的持续供应。粮食持续供应这一阶段视灾害具体情况一般会持续几个月的时间不等。
三、粮食应急物流系统分析
3.1粮食应急物流的流程
粮食应急物流系统是救灾物流系统的一个子系统,因此在建设粮食应急物流系统时,不仅需要立足于国家物流规划的总体布局,还要立足于管理好粮食应急物流的整个流程。。
3.2粮食应急物流系统的构成要素及优化对策
1).应急物流指挥中心
粮食应急物流系统是一个复杂的、系统的工程,它涉及到粮食的筹措、仓储、需求预测和应急调运等诸多方面,这必然要求有一个强有力的领导机构来协调各方面的信息和资源,以使应急物流过程顺利畅通。而我国目前一般都是灾害发生后,由政府部门领导组织建立一个临时指挥部,负责灾害救援、物资运输等方面的工作,这个临时机构往往缺乏专业性,救援运输效率低下。针对此种情况,建立一个常设的、专业化的粮食应急物流指挥中心是十分必要的。
突发事件救援工作中,粮食能否及时保障事关灾区群众的生命安全,因此应急物流指挥中心需要政府强有力的支持,以便在必要时能征用急需的一些资源,如仓库、运输车辆、铁路线等。在日常,指挥中心主要工作是负责应急粮食的预算,安排采购部门从供应商处采购粮食,进行网络维护,制订应急预案并进行必要的演习,以便灾害发生时能做到快速响应。而在自然灾害等突发事件发生后,指挥中心则应迅速了解灾情,迅速制定粮食应急运输实施方案,协调各方面信息和资源,进行高效的粮食应急运输。
2).粮食应急物流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
突发事件发生时,系统需要处理的信息量是极大的,且处于不断变化中,因此应急物流管理信息系统在设计需要满足以下诸多要求:
(1)对多种多样的信息进行搜集、筛选、加工和传递,为决策者制定粮食应急物流方案提供及时准确的信息服务。
(2)为粮食应急物流体系中的各个部门提供所需要的信息,并各部门的工作进行计划安排,比如应急粮食的采购、仓储、配送计等,从而有利于保证指挥管理工作的效果。
(3)管理信息系统不仅需要为决策者提供决策所需的信息,辅助决策者的管理决策。而且要能够综合运用运筹学、系统模拟等方法进行决策的优化,以提高最终采用的方案的科学性,例如如何选择合适的运输工具,安全的粮食储备量为多少,最优的应急运输路径是什么。
(4)该系统还应该能够对粮食应急物流的每个环节进行监测,将实际运行情况和计划进行对比,找出偏差。并能够分析偏差产生的原因,以便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纠正,确保预期目标的达成。
3).粮食应急物流中心
为了提高粮食应急物流的效率,降低应急运输成本,合理的规划布局粮食应急物流中心至关重要。粮食应急物流以时间为第一要义,一定要保证灾区群众有饭吃。因此在建设粮食应急物流中心时,应在综合考虑各种因素的基础上,以距离可能的灾害发生地的救援时间最短为主要目标。此外,为了保证在突发事件发生后的粮食需求量,在应急物流中心必须要建立有应急粮食的安全库存。实际操作时可考虑在现有的储备粮库的基础上,进行设施改造,系统升级,使其具备粮食应急物流中心的功能,达到节省资金的目的。另外,还可整合社会资源,充分鼓励社会资本投资,联合大型的、有一定资质的物流公司来建设和运作粮食应急物流中心。
4).粮食的调拨配送过程
应急调拨配送是粮食应急物流的关键环节,正是在这一环节,将灾区群众亟需的粮食送达。因此必须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协调粮食应急物流体系内各部门的职能,建立规范化的配送操作标准。
(2)结合实际情况,与社会物流企业合作进行应急粮食的协同运输。在特别紧急情况下,可征调民用、军用运输车辆、设备以及要求交通管理部门对应急运输道路进行交通管制,以顺利实施应急粮食的调运。
(3)在粮食应急物流中心和粮食需求点已知前提下,应搜寻最优的车辆配送路线,以提高运输效率,降低运输成本。
参考文献:
[1]谢如鹤,唐杰,刘漫波.食品应急物流体系建设探讨[J].中国市场,2009,10:10-13.
[2] 宋明安.紧急救灾物流配送系统模式构建[D].台湾:国立交通大学交通运输研究所,2005.
[关键词]粮食应急物流系统;系统设计;优化
[DOI]1013939/jcnkizgsc201537017
1粮食应急物流系统概述
11粮食应急物流系统的内涵
粮食应急物流系统是指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里,粮食能够完成运输、装卸、存储、包装、配送、流通加工、信息处理活动或功能的若干要素构成的具有特定物流服务功能的有机整体。
粮食应急物流系统的内涵主要包括四个方面:①粮食应急物流指挥系统:当突发事件发生时,由指挥系统对整个应急物流进行计划、组织、协调和控制,是整个粮食应急物流体系的主导者。②粮食应急物流中心系统:主要负责粮食物资的储备、运输、配送等方面的工作。③粮食应急物流支撑系统:包括配送中心、运输部门和其他一些保证粮食物资能从物流中心顺利到达应急地点的各部门,该系统是整个粮食应急物流系统的主干部分。④粮食应急物流信息系统:粮食应急物流系统包括信息采集与分析系统、灾情监测预报系统、决策支持系统和综合数据库等子系统。物流信息系统能够为决策部门提供依据,建立专用的应急物流信息系统能满足应急救灾工作,对应急物流活动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12粮食应急物流系统的构成
121采购系统
首先,由于灾害的持续性特点,要求有足够的粮食作为储备和救灾之用。应急物流中的粮食采购要求采购周期短,粮食物资的应急采购由于其应急性,但它对采购对象的质量等指标的要求并不会低于常规采购活动,因此要求采购的程序紧凑、简单,缩短采购时间,以保证受灾人民能吃上饭,解决温饱问题。其次,粮食应急采购是根据受灾地区的需求来采购的,往往会存在不确定性。粮食采购部门会根据时限要求筛选出较好的采购方案,并根据现有的库存制订出合理的采购计划,从而保证在规定的时间、规定的地点、按照规定的数量提供应急所需粮食资源。最后,应急粮食采购要求在短期内采购大量的粮食。单一供应商往往难以满足完全供应的要求,通常由多个供应商同时供应。
122储存系统
粮食应急的储存包括库存粮食和采购的粮食。应急粮食的仓储主要保证粮食的质量和安全。由于不同粮食的存储需要不同的环境,需要根据粮食的特性安排处理存放位置。如果要使配送快速高效,就要求粮食在存储过程中存放合理,便于装卸搬运,建立一个完善的仓储管理系统对应急粮食物资的数量、规格、品种、型号等信息进行统一管理。通过该系统对应急粮食物资的储存、配货、发放等过程做出准确的信息反馈,为其决策提供依据。
123运输系统
在突发事件发生时,粮食的需求具有突发性。如何将粮食从各个筹集地准确、快速地送到灾区是粮食应急物流系统的紧迫性要求。应急物流对粮食的运输时间和速度要求较高,有关部门经常会开启一个“绿色通道”保证粮食在应急系统的运输畅通。
124配送系统
粮食从各个筹集地聚集在一个集中地。将集中地的粮食按照受灾区域对粮食的需求不同进行配送,是粮食应急物流重要的环节。这要求应急物流指挥中心根据数据库的数据作出一个配送决策。并按照决策和粮食的特性,调集合适的运输工具来进行配送。
2粮食应急物流系统的设计
21粮食应急物流的节点选址设计
粮食应急物流节点选址设计的方法一般有以下几种:①专家评估法:充分运用专家的知识和经验,在其考虑选址对象的社会环境和客观背景之后,对选址对象进行直观的综合分析研究。专家评估法中最常用的是因素分析法、德尔菲法、模糊综合评价法与层次分析法等。②精确法:是指通过数学模型进行物流网点布局的方法。精确法中线性规划法和重心法是最常用的。③模拟计算法:是用逻辑关系和数学方法将实际问题表示出来,通过模拟计算及逻辑推理最终确定最佳的布局方案。④启发法:是指可以有助于减少求解平均时间的任何原理或概念,也可以是用启发法表示为指导问题迅速解决的经验原则。
22粮食应急物流的配送中心选址设计
当应急物资从各地聚集到受灾区,需要建立一些仓库来暂时存储物资和配送的中转站。虽说应急物流具有弱经济性,但是成本最小化和效益最大化是我们追求的目标。假设只考虑成本最低,确定几个配送仓库选址只需要从中选取几个仓库作为配送中心。本文拟采用P-中值方法来进行建模选址,数学模型表述如下:
23粮食应急物流信息平台设计
粮食应急物流的信息平台是一个开放的用于信息交换和辅助服务的平台,能够实现应急物流信息的电子化与数字化。并在基于Web的综合网络上进行信息的自动采集、处理、存储、传输和交换。粮食应急物流系统中的信息技术应用:①运用Web Services技术和SOA架构,解决底层物流数据采集和集成的问题。②运用卫星定位和GIS、RFID技术进行粮食物流运输的定位与追踪,实现在运粮食的可视化。③运用网格技术保证物流信息的安全。
3粮食应急物流系统的优化对策
31粮食应急物流系统的采购优化
由于粮食供应商并不是唯一的,且采购时间要求紧迫,一般的物流采购方案不能满足应急物流采购的要求,所以必须建立一套紧凑、简单的采购程序来应对紧急状况和保证安全。在粮食应急物流中,采购主要通过社会采购、应急征用以及社会捐赠三种形式。粮食的采购必须依托市场,才能保证应急粮食的采购体系高速运行。首先,建立严格的采购标准以及供应商系统,将主要的粮食供应商输入系统进行管理,并对相关企业根据一定的标准进行考核和选择。其次,与合格的供应商签订紧急购销合同,为防止生产商、供应商出现意外情况不能保证供应时及时找到代替者,应建立紧急情况的应对预案。最后,扩展采购渠道、增加采购渠道的多样性,包括开辟海外采购渠道等。
32粮食应急物流系统的运输配送优化
我国应急物流配送环节存在衔接困难的问题。地方政府只是对自己管辖的区域交通基础设施和运输工具的基本情况了解,外部运输方式了解联系甚少,也缺乏应急演习。在灾难来临之后,难以及时做好运输工具的调集和协调工作,造成运输成本增加和人员、资金浪费。在灾难发生时,选择何种运输工具来对应急物资进行运输,也是一大难题。由于信息传递的困难,难以对运输工具进行统一的管理,因此也无法得知各个运输工具的载重量和运输速度。这就导致在灾难发生后物资难以快速准确地从存储仓库送达受灾地区。粮食应急物流必须建立完善的运输配送系统,有重点地将各种粮食进行归类,根据粮食配送的重要程度,制订运输配送计划,合理利用多种运输资源,根据运输工具的特点,使运输效率最大化。利用电子商务平台,将配送系统进行规范化,并建立档案,保证各环节的协调配合,互相监督,提高配送反应速度。
33粮食应急物流指挥系统优化
政府在粮食应急物流的指挥活动中应充分发挥主导作用,保证粮食应急物流的顺利进行。平时做好粮食应急预测、预算,了解可能用到的应急粮食的生产、储备分布情况,选择供应商并与其签订应急粮食采购的相关协议,及时定时地进行网络维护,防止其在事件发生时出现问题,制订应急预案并定时开展必要的演练等工作。在灾情发生时,根据相关的政策和事前制定的应急预案,紧急调集调用各方资源、应急救援人员,快速组成一个具有实质性的应急物流指挥中心,进行应急粮食应急物流工作。
34粮食应急物流系统的机制优化
在突发事件发生时,如何有效提高有偿或无偿征用各类粮食物资,提高应急物流的效率,以保证救灾行动的顺利进行,建立用于应急保障的相关机制显得尤为重要,粮食应急物流系统的机制优化是一种具有强制性的动员机制,也是一种具有强制性的保障机制。首先,建立粮食应急物流的法律法规保障机制,在灾难发生时,政府有权有偿或无偿征用各种粮食等应急物资,保障应急物流顺利运行。其次,建立应急预案机制,完善的应急预案,在灾难发生后能做出快速反应、加快采购和调集应急物资和运输工具、做出准确的决策,从而缩短粮食物流的运输与配送时间。最后,建立粮食应急物流的财力保障机制,粮食应急物流存在弱经济性。一切机制都是以减少灾情和降低人员、财物损失为首要目标。政府各级财政部门应在财政预算中设立突发事件专项资金用于紧急之用,保证粮食应急物流的顺利实施。
4结论
大多数突发性公共事件都离不开粮食应急物流。应急通信设备的及时准确能保证信息流顺利传递;救灾人员作用的发挥离不开救灾物资的伴随保障;物流的顺畅无阻能使灾区人民的生活更快更好地恢复。因此,做好救灾赈灾工作的重点建设工程是粮食应急物流系统的设计及优化。粮食应急物流系统集成、整体优化理念,不仅有力地促进了现场救援的环节衔接流畅、物资保障要素高度集成、集约性能显著,也使应急作业效率大大地提高,并降低了应急物流成本。我们应该借鉴国外的经验和知识,引进国外先进的设施设备,培养一批具有高素质高学历的人才,加入到粮食应急物流的行动中,充分发挥粮食应急物流系统在抗灾救灾中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孙庆峰,姚树天,杜续刚我国应急物流平台构建研究[J].交通企业管理,2010(2):51-52
[2]方静,陈建校我国应急物流现状及系统优化[J].现代物流,2008,30(8):75-78
关键词:物联网;应急物流;配送体系
一、引言
近年来随着各种自然灾害和恐怖袭击等突发事件频繁的发生,给各国人民带来严重身心伤害的同时也带来了巨大的经济财产损失。如何构建高效的应急物流配送体系,从而在突发事件中保证救灾物资科学、合理的配送,成为了各国政府和社会组织急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物联网技术的出现和发展对传统应急物流配送体系转向信息化、智能化的现代应急物流配送体系带来了机遇。通过运用RFID、GIS、GPS、无线通讯等物联网技术,建立了高效统一的信息交互平台,实现了物与物的联结,有力的促进了应急物流配送信息化、智能化的进程。本文通过对物联网技术和传统应急物流配送现状的分析,找出目前存在的问题,然后结合两者构建出现代应急物流配送体系架构,为相关单位和组织提供借鉴。
闫妍等(2010)基于应急供应链的物流配送计划主要基于单一节点失效的具体情况进行研究,而没有从应急供应链配送整体角度给出相应的分析和建议;何冰等(2011)的针对突发事件的供应链管理研究对相关的概念和特征进行了重新的梳理和界定,同时构建了应急供应链管理过程模型,但是只是从理论方面给予了相关建议,并没有制定相应的具体措施应对具体的突发事件;赵春波(2012)针对我国应急物流的发展现状及改革思路介绍了应急物流管理系统模型,但是侧重讲解了应急物流未来的发展思路,并没有给出改善应急物流的系统架构和模型;刘漫等(2013)的基于应急管理的国内外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主要介绍了国内外应急管理的现状和趋势,却没有结合中国应急物流现状给出具体可行的方案和措施。
本文从应急物流配送的现状切入,分析了应急物流配送系统目前存在的问题,并结合物联网的特点和优势构建了应急物流配送体系架构,为相关单位和组织提供具体可行的方案和措施,具有较强的参考和借鉴价值。
二、应急物流配送体系的构建
1.应急物流配送体系构建思路
应急物流配送作为应急物流中最为重要的一环,主要包括了备货、储存、配装、分拣及配货、配送加工、配送服务等内容。围绕“高效率、高质量、低成本”的核心和“信息化、智能化、综合化”的要求构建应急物流配送体系,结合物联网技术和应急物流的特点,以应急需求为导向,主要从备货、理货和送货三个核心业务着手,构建包括应急物流运作系统、信息系统和决策控制系统的应急物流配送体系构架,如图1所示。
2.应急物流配送体系分析
应急物流配送系统通过搭建统一的信息系统,实现需求信息、供应信息、物流配送信息和决策信息的无缝对接,提高信息透明度,从而减少中间无效环节,最终提高整个应急物流配送的效率和效果。首先,基于信息系统,制定出统一的标准和指标,所有的成员单位必须按照共同的标准开展活动。需求方通过提交需求信息,然后供货方根据需求信息反馈回相应的供货信息,决策系统依据具体的供给情况和匹配程度做出相应决策,并反馈到各相关系统和单位。然后运作系统开始依据指令实施物流活动,依次进行理货、配货和送货三个环节,根据GPS、GIS、RFID、无线通讯技术等技术对物流进行全程的定位、监测和信息反馈,到达目的地后完成配送。最后,签单和信息统计、回收,并按照实际情况拉回伤员、志愿者、废弃物品等等。
运作系统:运作系统主要由备货、理货和送货三个部分组成。备货部分主要涉及订单的收集和处理、存货的补仓、货物的存储和清点等等功能。备货阶段,运作系统利用规模经济原理,运用RFID、立体仓库、电子标签等技术通过大量集中的补给、存储货物,从而提高应急应对能力并降低成本;理货阶段,应急配送系统采用自动分拣和自动化装卸设施等设备,快速有效的实现救援物资的清点和出库;送货阶段,通过结合第三方物流、企业物流等物流共同完成配送活动。
信息系统:信息系统主要是一个大信息共享交互平台,拥有众多的感应终端,利用物联网RFID、GIS、GPS以及无线传输等技术实现信息搜集和集成、物流流程跟踪、库存智能控制、物流运输状态实时查询等功能。信息系统包括各种手持终端并与相应的数据库相连,实现数据的实时收集和监控;运用RFID、数码标签技术等对货物统一编码,实现货物身份认定,从而提高全流程运行效率;运用GIS和可视化技术等实现配送和存储状态的实时图像呈现;运用GPS和北斗导航等技术实现货物运输的全程定位和监控,为决策提供依据和支持。信息系统同时拥有众多的接口,可以与外界信息系统和终端连结,从而最大程度的实现信息的共享和通讯。
决策支持系统:基于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利用计算机技术、仿真技术和信息技术等辅助决策者以人机交互的方式进行结构化或半结构化的决策。决策支持系统实现数据的自动监控和处理,同时收集相关数据和状态为决策者提供决策支持,并且决策系统做出的决策能够无条件反馈给各信息接入单位,并实时监测各单位完成情况。
三、结语
随着世界的快速发展,社会的实际需要为应急供应链配送系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结合互联网、物联网等现代化技术提高传统应急供应链配送系统的自动化、信息化和智能化水平,才能提高应急供应链的运行效率,降低响应时间和运行成本。通过构建包括备货、理货和送货的三个核心要素的运作系统,以及信息系统、决策系统,辅助系统四个子系统,形成了信息交互共享、衔接紧密、功能完善的供应链应急配送系统,从而提高应急供应链的物流效益,实现应急供应链高效、低耗、可持续的运作。后续的研究主要结合物联网技术对各子系统业务重新进行分析和界定,实施流程再造从而使业务流程和物联网技术实现更好的衔接和融合,从而提高应急物流配送系统运行效率和水平。
参考文献:
[1]闫妍,刘晓,庄新田.基于节点失效的弹性供应链应急管理策略[J].控制与决策,2010(1):25-30.
[2]何冰,季建华,孙琦,等.供应链视角下的城市输电供应网络应急管理研究[J].现代管理科学,2011(5):29-31.
[3]赵春波,李亚龙.我国应急物流的发展现状及改革思路[J].物流技术,2012,31(8):168-169.
[4]刘漫,吴稼豪,何新华.基于应急管理的国内外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J].交通与运输,2013,29(H12):150-154.
[5]温海燕.消防部应急物流体系构建的必要性及难点[J].中国物流与采购,2010(15):76-77.
关键词:应急物资;运输问题;最小费用流
中图分类号:F23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ki.1672-3198.2016.16.042
1 引言
应急物资就是预防、应对灾害过程中为保证各个环节的顺利进行而储存应急资源。应对灾害需要有充足的应急物资,并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将物资运输到灾害发生地,以最大程度减少人民生命财产损失。如何制定调运方案,将物资运往指定地点,而且实现运输成本的最小化和运输时间的最短,即为运输问题。与一般线性规划问题不同,它的约束方程组的系数矩阵具有特殊的结构,这就需要采用不同的甚至更为简便的求解方法来解决这种在实际工作中经常遇到的问题。
1.1 应急物资运输问题
从应急救援角度来看早在1984年Kembell Cook对索马里旱灾的救援行动就考虑了应急物流的问题。随后,研究学者对应急物流问题提出了不同的线性规划模型来研究这一问题,Knott Rathi等人将大规模应急物流描述为具有时间窗限制的多物品、多模式网络流问题,并给出了求解方法。Haghani和Oh把大规模灾害的救援物资运输问题作为多物资多模式网络流模型推导出单目标函数,它以时空网络概念为基础,在模型中时变的物资需求和运输网络中的载运工具的位移由路径、运输、供需执行三种类型连接起来,简化了多物资多模式多需求导致的复杂网络流问题。应急物流活动中,物资配送的关键是出救点到需求点之间的物流网络中选择最优路径,从而使应急物流活动的耗时最短,成本最低。“应急物流”这一概念是由欧忠文在国内首先提出的,他给出了应急物流的定义,即“以提供突发性自然灾害、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等突发性事件所需应急物资为目的,以追求时间效益最大化和灾害损失最小化为目标的特种物流活动”。孟参探讨了应急物资的库存控制及运输配送。谢征等人提出求解各种最小费用流问题的算法。如果最小费用流问题中给定的流值为最大流,则为最小费用最大流问题。寇玮华、董雪、吕林剑等人利用最小费用流算法,解决了交通运输网络中两个结点之间有流量约束的最小费用最大流分配问题。
1.2 最小费用流的引入
一般情况下,运输问题可利用以下几种方法解决:表上作业法、最短线路法和智能搜索算法等。这些研究方法,都能解决运输网络的设计问题,但也都各有优缺点。本文试图利用网络流中的最小费用流问题的方法,来解决应急物资网络运输的问题。
(1)表上作业法。当已知某些物资从出发地运往不同目的地单位物资的运输费用时,常采用表上作业法,求出使运输费用最省、时间最短的物资合理调配方案。
然而有时会出现迭代次数较多,工作量繁琐的情况。
(2)最短路线法。当已知某物资从出发地运往目的地,可有多条运输路线供选择,这时,可构造费用网络图,用求最短路线的方法,选择最优的运输方案,使运输时间最短、费用最省。对于这类运输问题,只需画出各种运输路线的线路图及图上每一条边(或弧)上的距离或费用(也可以用邻接矩阵表示),然后用狄克斯特拉的标号法或邻接矩阵法求最优运输路线。
基于此,本文在应急物资运输网络问题中试图寻找一种更加简便有效的方法来进行求解,因此引入了最小费用流的方法。众所周知,在一个网络中每段路径都有“容量”和“费用”两个限制的条件下,此类问题的研究试图寻找出:流量从A到B(A指出救点,B指需求点,出救点可以是多个地点),如何选择路径、分配经过路径的流量,可以在流量一定的前提下,达到所用的费用最小的要求。如n辆卡车要运送物品,从A地到B地。由于每条路段都有不同的路费要缴纳,每条路能容纳的车的数量有限制,最小费用流问题指如何分配卡车的出发路径可以达到费用最低,物品又能全部送到。
因此,本文基于最小费用流的方法,设计使用与供应链网络运输问题的最小费用流算法,用以处理供应急物资运输网络模型,并利用具体例子来验证该算法的有效性。
2 应急网络运输问题描述
应急运输网络一般有三级组成,即出救点、中转中心和需求点。因此,中转中心选址问题可描述为对于i个出救点经过j个的中转中心,为k个需求点配送物品,使得在所选路线及路线的流量在满足配送需求的前提下,使得总费用最低,其运输网络结构如图1所示。
在应急网络运输问题中,出救点的个数和需求点的数量和位置以及需求量是固定的,物流中转中心的地点也是固定的但流经各中转中心的流量不定,因此,该运输问题的目标是在需求节点需求量得到满足的前提下使得总费用最小。
为了方便说明问题并且提高本文算法的通用性,对运输问题进行如下假设:
(1)从出救点到中转中心、从中转中心到需求点之间的运输距离是已知的;
(2)各个需求点的需求量已知或可预测;
(3)物流经过中转节点的相关成本已知;
(4)只考虑一种物资的运输,运输费用只和运输量和距离有关且已知;
(5)一个中转中心可由多个出救点配送物资,一个需求点的需求也可由多个中转中心提供。
(6)各线路的容量已知。
基于上述的假设条件,接下来进行模型涉及的参数和变量进行定义:
i表示出救点,I为出救点的集合,则i∈I。
j表示中转中心,J为中转中心的集合,则j∈J。
k表示需求点,K为需求点的集合,则k∈K。
dij表示从出救点i向中转中心j的运输距离(单位:km)。
djk表示从中转中心j向需求点k的运输距离(单位:km)。
Qij表示从出救点i向中转中心j的实际运输量(单位:t)。
Qjk表示从中转中心j向需求点k的实际运输量(单位:t)。
cij表示从出救点i向中转中心j的最大运输量(单位:t)。
cjk表示从中转中心j向需求点k的最大运输量(单位:t)
Pij表示从出救点i向中转中心j的单位运输费率(单位:Yuan/(t・km))。
Pjk表示从中转中心j向需求点k的单位运输费率(单位:Yuan/(t・km))。
pj表示中转中心j的库存费用。
Mj为第j个中转中心的最大容量(单位:t)。
Dk为第k个需求点的需求总量(单位:t)。
Ai为出救点i的供应能力(单位:t)。
3 算法设计
运输问题的目的是要求一个目标函数F,使得总费用W(F)达到最小,本文算法的模型如下:
约束条件(1)为救援物资供应能力限制;
约束条件(2)是中转中心的物资进出量平衡约束,即运往中转中心j的物资总量,等于从中转中心j运出的物资总量。
约束条件(3)为中转中心的容量限制,即从出救点运往中转中心j的运输总量必须小于中转中心j的最大容量。
约束条件(4)为满足需求约束,即从所有选中的中转中心向需求点k的运输总量必须满足需求点k的需求。
约束条件(5)和(6)为各线路的容量限制。
另外,本模型涉及的所有参量均为非负参量。
利用最小费用流算法处理该模型,在算法求解过程中,保持总流量保持不变(即出救节点发出的物流不变),并逐步向最优性条件过渡,直到满足最优性条件,算法步骤如下:
(1)初始化,根据实际情况构建运输网络图(将各中转节点当成一条有容量限制的弧),并确定各供应节点的产量,各中转中心的容量及各需求节点的需求量,并确定各路线的距离及单位运费率;
(2)在初始网络中,找到一条满足条件的可行流;
(3)若在网络中存在可调整的负代价圈,则转入(4),若不存在则转入(5);
(4)增量构造新流(保持总流量不变),转至(3);
(5)将当前流保存为最小费用流,输出。
为使得算法更为迅捷,在第(4)步构造新流过程中,取增量θ=min{容量-正向弧流量;逆向弧流量}。
4 算例分析
图3为一个简易的公路网络,为简便起见,下例只有一个出救节点S和一个需求节点T,并有两个中转节点(中转点1和中转点2,且1可以向2输送物资),且将各路线的距离转化为单位物流费用表示。每条弧上的数据从左至右分别为单位物流费用、当前流量、容量。出救节点需要将8吨的物资经过两个中转节点送到需求节点。
构建应急物资运输网络时将中转节点当成一条有流量限制的弧,该弧费用为该中转节点的库存费用,给各节点编号,并给出一个初始可行流:
该初始可行流的运输总费用W(F)=20+9+4+3+5+18+15=74,寻找到的第一个可调整负代价圈是圈①④②,对该圈增加一个增量θ=2,得到新流如图5。
该调整后的图的运输总费用W(F)=12+15+3+5+18+15=68,寻找到的第二个可调整负代价圈是圈③⑤⑥,对该圈增加一个增增量θ=2,得到新流如图6。
该调整后的图的运输总费用W(F)=12+15+3+5+4+21+6=66,此时图中不存在可调整的负代价圈,调整结束,得到最小费用流。相比与初始可行流, 费用由74减少到了68,调整结果较好。
5 结论
应急物资运输问题的核心是运输成本最小化,即寻找最佳的运输方案使得总费用最低,不同的线路流量设计将导致不同的费用,这个过程可以抽象为一个有流量限制的最小费用流问题。本文首先将应急物资运输网络问题模型化,使其成为一个总量一定的最小费用流问题;其次,对已有的最小费用流算法进行相应调整,使其适用于应急物资运输网络问题;最后,利用具体算例,进行实例分析。利用最小费用流算法解决应急物资运输网络问题,能够减少运输成本,提高社会效益。本文考虑的情况较为简单,后继研究可以对应急物资运输网络问题的各项费用进行更精细的划分,使得算法更符合实际情况。
参考文献
[1]KemballCook,Stephenson R.LessoninlogisticsfromSomalia[J].Disaster,1984,(8):57-66.
[2]RathiA.K.,ChurchR.L.,SolankiR.S..Allocating resources to support a multicommodity flow With time windows[J].Logisties and Trans Portation Review,1992,28(2):167-188.
[3]HaghaniA.,OhS.-C.Formulation and solution of a multicommodity,multimodal network Flow model for disaster relief operations[J].Transportation Research Part A,1996,30(3):231-250.
[4]欧忠文,王会云,姜大立等.应急物流[J].重庆大学学报,2004,27(3):164-166.
[5]孟参等.应急物流系统运作流程分析及其管理[J].物流技术,2006,(9):15-17.
关键词:应急物流;车辆路径;调度优化
1 应急物流概况及意义
应急物流是指在自然灾害、突发性公共事件等发生后,需要紧急组织运输物资、资金等来保障受灾地区的人身和财产安全的一种特殊的物流活动,其目的是最大限度地减少灾害中的生命财产损失[1]。因此,国务院建立抗灾救灾物资储备体系、设立救灾物资储备仓库的同时,民政部也增加了一个新的建设方案,即将中央级救灾储备库由十个增加到二十四个。
在理论方面,目前我国应急物流研究总体上还属于研究初期,文章的研究有助于解决应急物流中存在的物资需求及配送的问题,对应急物资需求量的预测提供参考。同时,对于应急物流系统和应急物资调度问题的研究,也希望能够丰富现有的应急物流相关系统内容,能够对现有应急物流实现方案研究有一定的进展。
文章研究中建立的灾害应急物资车辆调度优化模型希望能够起到以下作用:在最短的时间内协调救灾物资储备仓库间的调度,将紧急救援物资送达受灾地区,以减少突发事件发生后对社会秩序的影响。
2 我国铁路应急物流研究存在的问题
(1)我国救灾物资存储量不够。这是我国在突发性的灾害来临时面对的最大问题,也直接影响了铁路运输之前的物资集结进度。特别是我国地域辽阔,灾害类型南北方截然不同,使得主要存储的帐篷、食品、衣被等生活必需品不能在铁路货场大量存储,严重制约了铁路运输的准备过程。
(2)铁路救灾体系不完善。我国的救灾体系包括国家和私人捐赠,以及一些社会组织,这些救灾物资一般分散存储在各个城市的不同地点,因此经常会发生物资供需上的冲突和矛盾,因此需要有一个统一的铁路救灾网络指挥救灾物资的运输,提高物资集结和运输的效率。
(3)由于救灾信息不畅通、城市发展水平不均衡等原因,往往造成大中型城市的批量救灾物资不能及时运输,而考虑附近存储量不高的城市运输,造成了物资运达后救助范围小的现象。特别近年来出现的救灾初期物资出现短缺,而救灾后期可能出现物资过剩的情况,导致了救灾物资存在不平衡的问题。
虽然应急物资无法按正常情况来应对供需情况,但是铁路的直达性好和作业机械化程度高的特点,能够在短时间内调度机车车辆,保证物资能够大批量的一次性配送到位,减少对救援车辆路径的干扰。
3 铁路运输路径问题的研究
车辆路径问题(VRP):通过组织连续的一个系统里的点,根据车辆必须满足一定的约束条件的需求选择路线,车辆通过这些组织好的点,以达到最终目标[2]。VRP包括两部分,其一是行车路线的设计,其二是出行时间表的安排。目前有关车辆路径问题的研究可以表示为:给定一个或多个中心,一个车辆集合和一个顾客集合,车辆和顾客各有自己的属性,每辆车都有容量,所载的货物不能超过它的容量[3]。
通常情况下,车辆路径问题主要的研究影响因素是车辆运输目的地、车辆分类、目标函数以及其他的因素。在铁路应急物资运输路径问题的研究过程中,运输路径主要受到了现有可供作业的铁路站场和装卸能力的约束的出发地、目的地选择性特点,而车辆特性主要是受到车辆数量、调运时间以及车辆载重约束的影响,从而建立时间最小化的目标函数。
车辆调度问题典型的模型是VRP模型,其目标函数是确定完成运输量所需要的车辆数以减少调运时间,主要有配送车辆、货物、物流中心、运输网络、约束条件和目标函数等构成。但是对于应急物资的运输问题而言,其主要研究的问题是怎样才能尽快调运车辆将应急物资运输到灾害发生地,因此应急物资在运输过程属于货物装卸混合的装填,运输车辆的类型和物资种类都不尽相同。特别的,不同于典型的VRP模型的是,调运车辆不必返回原地,且在运输过程中要保证运输的不间断性,运输成本不再是考虑的因素。
4 应急物资基于铁路运输的车辆调运优化模型研究
在建立模型前,要先设定模型的边界条件。根据铁路运输和应急物资的特点,在整个运输网络中要先确定需要运输的应急物资数,以寻找能够满足需求数的所有供应点。在运输过程中,要忽略其他特殊因素的影响,简化模型的计算维度。
受灾点和物资供应点组成无向图G(S,D),其中S={S1,S2,…,Sn},S0是物资供应点,S1,S2,….,Sn为N个受灾点;D为边集,dij∈D(Vi,Vj∈V,i≠j)指列车i的行驶速度Vi到Vj的距离。
假设:铁路运输列车集为L={L1,L2,…,Ln};当列车L经过边(i,j)时XLij=1,否则为0;当列车L配送到受灾点Vi救灾物资时ZLi=1,否则为0;M为铁路运输网络中能够提供的运输应急物资的最大车辆数,G为列车的最大运载量,Gi为受灾点Vi所需要的物资数量。根据以上描述建立调运列车数和车辆满足0-1整数约束的目标函数为:
约束条件为:
5 结束语
应急物资的畅通是减少灾后损失的重要保证,因此合理快速的统筹运输安排有利于灾后救助,也是铁路应急运输应急物资能力的体现。文章在介绍应急物资概况的基础上,结合铁路应急物资和运输路径研究存在的问题,建立了应急物资基于铁路运输的车辆调运优化模型。应急物资一般是综合运输的方式,这种单纯的考虑铁路运输虽然提供了一种解决方法,但是与实际的运输情况还有一定的距离,这也是文章需要继续研究的方向。
参考文献
[1]高东椰,刘新华.浅论应急物流[J].中国物流与采购,2003,35(23):89-93.
[2]杜文.物流运输与配送管理[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
随着现代商业经济的发展,我国环境也造成了危害,近年来灾害频频,于灾害抢险救援工作来说,应急物质管理工作不但是应急物流工作的前提,也是抢险救援工作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失去了物质基础的支持,抗灾减灾将难以顺利进行,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也会受到威胁。本文分析了我国应急物资管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几点建议。
关键词:
商业经济;对策;应急物资;管理
营造一个和平稳定的社会大环境,保障人民正常生活和工作的基础,不但是广大人民的共同愿望,同时也是发展商业经济的基础。然而,近年来自然灾害与重大突发事故频频发生,例如:地震、化工厂爆炸事故,给我国经济与公共安全带来巨大损失。在进行灾害抢险救援工作时,生活恢复重建中,应急物资的支援是重要物资基础,因此,提高应急物资的管理水平,提高运营水平,对支撑公共安全系统、抢险救援工作具有宝贵实用价值。
一、现代商业经济下应急物资管理面临的问题
应急物资作为特殊物资,对于抢险救援工作来说,必须在最快的时间内,以人们的生活提供基础保障,多种类、多数量地满足灾区需求,追求时间效益为目标的运输为主要渠道。因此,管理应急物资相对于普通物资而言难度系数更大,远远要难于一般普通物资。
(一)应急物资管理制度和法律法规不完善
我国颁布的《国家粮食应急预案》、《国家综合减灾“十一五”规划》、《国家医药储备应急预案》、《国家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等一系列法律法规中,关于应急物资管理模块的描述大多体现在如何储备应急物资上,而没有专门量身制订的相关法律法规。因此,应急物资的管来制度和法律法规匮乏,没有法律制度作为标准要求,实施起来无法可依,导致应急物资管理工作出现漏洞。
(二)应急物资管理的经费不足
物资采购费用、运营费用和储存费用是应急物资管理中的主要运营成本,而这些费用目前在我国采用分级管理政策,一般由中央财政系统和地方财政系统支出,目前该笔款项没有相关的法律依据,很难确定经费的预算界限。这样就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各级政府的做法难以有统一的标准。在管理应急物资时,管理费用由中央政府按照库存量来拨款,应急物资管理的费用不够稳定,这样应急物资管理的相关经费就难以得到,有时为了扩大应急物资数量和储存规模时,缺少经费,各级政府更在自建仓库、购置物资上捉襟见肘。
(三)应急物资管理方式过于单一
供应不足、存储方式单一是当前应急物资的存储上最常见的问题,目前我国的应急物资储存管理方式采用的是实物储存的方式,虽然可以保证救灾物流系统运作的时效性、稳定性,这种方式在小面积的抢险救援工作中能够实时稳定地提供应急物资,但是对于长期的受灾和大面积的灾区需求,很难长久稳定地供应应急物资,在近几年来屡屡发生的重大灾害中,很多应急物资储存和供应不足的劣势开始显现出来。
(四)应急物资的信息管理系统落后
我国信息化产业刚刚起步,在应急物资管理中运用信息技术仍需要反复尝试,信息化管理更是有很长的路要走。大部分应急物资管理系统存在无法联网、数据库等技术信息非标准化、物资信息数据传输的速度非常缓慢,甚至传递错误的现象,无法实现网络共享,信息共享的缺陷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应急物流管理系统的发展。由于应急物资需要在最短的时间内运输到灾害地区,相比于普通物资而言更加重要,但如果信息数据无法实时共享,往往会导致灾情发生时救援指挥系统就不能在最短的时间内接受灾害信息,无法根据第一时间传递到的准确信息制定出应急物资供应方案,大大影响物资救援的效能,影响了应急物资的输出速度。
二、现代商业经济下应急物资管理的对策
(一)完善相关法律机制
我们应急物资管理进行法制建设,应将应急物资管理系统的政策保障上升到法律高度,让应急物资管理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应尽快制定和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制定严格应急物资的采购、储存、运输以及发放等管理工作的标准,从法律上对应急物流工作的采购、储备、运输、发放、协调工作进行政策支持。针对一些法制漏洞及存在的隐患,尽快成立相关负责机构统一管理应急救灾物资,完善国家发行的抢险救灾制度,由省、市一级的卫生、公安、武警、消防、民政、法律、环保、等部门组成,机构内的组织成员形成一套系统的物流管理。
(二)设计开发专项管理系统
随着“互联网+”信息时代的到来,民用的物流系统得以通畅发达、信息完善,当前信息社会主要是得益于成熟的商务信息平台提供的计算机软件服务。那么,要不断完善应急物资信息管理系统,必须与商业民用物流系统一样,建立先进的信息管理体系,保障应急物资管理系统成功地实施运行,建立一套先进的、现代化的应急物资信息化软件平台,实现信息共享,该平台应具有一定的保密性、安全性。
(三)优化储备资源结构
在今后的物资储备资源结构中,采购的应急物资需要考虑到物资的比例关系,根据地域的经济、人口数量、灾害风险、地理分布、地区交通、等综合因素去配置物资、存储仓库,针对灾害的类型选择合适的应急物资,例如:食物和水的比例,医疗药品和器具的比例关系,科学合理规划救灾物资配置网络,并进行应急物资储备。提前设计合理的采购方案,并进行应急物资储备,确保灾害发生后,以实现储备资源结构的均衡,应急物资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运输到现场维持人们的需求。
(四)多方面共同合作储备应急物资
在储备应急物资时,不再依赖于单一的实物储备方式,政府可以和企业之间进行合作,当灾害事故发生之后,政府能够指挥企业最快时间内生产应急物资,确保应急物资的输出,把企业的生产能力和应急物资储备管理结合起来,不仅减少了应急物资的实物储备量,同时为企业带来了生产效益。
(五)将企业储备作为实物储备的补充
在储备应急物资时,各级政府可与企业进行合作,不再依赖于单一的实物储备方式,将企业储备(即生产能力的储备)作为实物储备的补充。当灾害事故发生之后,立即启动应急预案,确保应急物资的输出,指挥企业立即生产应急物资,政府能够指挥企业最快时间内生产应急物资。这样实物储备与生产能力相结合,把企业的生产能力和应急物资储备管理结合起来,对于储存时间短的物资,不仅既节约了存储空间,又减少了应急物资的实物储备量;而对于实物储备物资,为企业带来了生产效益,又间接扩充了其空间、库存。
(六)加强采购管理,提升系统响应速度
要根据需要的物资之间比例关系进行应急物资的采购与储备,比如采购纱布与消毒水要与药品具有配比关系。比如医疗药用物资与医疗器材的配比关系,也要兼顾外部配比关系的协调。每类不同的物资也相对应不同的灾害类型,在配比过程中也要注意不同物资间存在的结构需求。在以前工作中,往往因为物资种类配置比例不合理,配比物资与灾害类型不对应,导致物资闲置或短缺。所以我们预先设计采购预案,日常物资管理中合理储备对应各种灾情的物资。那么就可在第一时间及时供应灾区的物流工作,满足灾区物资需求。
三、总结语
随着我国现代商业经济模式的发展,我国应急物资管理离国际上发达国家的水平具有一定的差距,但未来应急物资管理模式将更加科学、合理,为了保障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维持社会的安定和谐,更是要与时俱进,不断改进和完善应急物资管理模式。
参考文献:
[1]陈伟珂,花翠.基于突发事件生命周期视角的应急物流虚拟联合体的运行模型研究[J].灾害学,201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