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立秋的诗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1、立秋不是秋天的第一天。立秋是秋季的第一个节气,而秋季又是由热转凉,再由凉转寒的过渡性季节。立秋一般预示着炎热的夏天即将过去,秋天即将来临。立秋后虽然一时暑气难消,还有“秋老虎”的余威,立秋又称交秋,但总的趋势是天气逐渐凉爽。由于全国各地气候不同,秋季开始时间也不一致。
2、立秋的意义:民间有“早立秋凉飕飕,晚立秋热死牛”的说法,认为如果立秋时间在上午,则天气凉爽;立秋时间若在下午以后,天气就还要热上一阵。今年立秋时刻为8月8日03:12:57,是早立秋。
(来源:文章屋网 )
立秋的古诗(一):
《秋前一日览镜》李益
万事销身外,生涯在镜中。唯将两鬓雪,明日对秋风。
《柳州二月榕叶落尽偶题》柳宗元
宦情羁思共凄凄,春半如秋意转迷。山城过雨百花尽,榕叶满庭莺乱啼。
《红叶》罗隐
不奈荒城畔,那堪晚照中。野晴霜浥绿,山冷雨催红。
游子灞陵道,美人长信宫。等闲居岁暮,摇落意无穷。
《落叶》齐己
落多秋亦晚,窗外见诸邻。世上谁惊尽,林间独扫频。
萧骚微月夜,重叠早霜晨。昨日繁阴在,莺声树树春。
《落叶》王建
陈绿向参差,初红已重叠。中庭初扫地,绕树三两叶。
《红叶》吴融
露染霜干片片轻,斜阳照处转烘明。和烟飘落九秋色,随浪泛将千里情。
几夜月中藏鸟影,谁家庭际伴蛩声。一时衰飒无多恨,看着清风彩剪成。
《岳州看黄叶》张说
白首看黄叶,徂颜复几何。空惭棠树下,不见政成歌。
《霜叶飞》方千里
塞云垂地,堤烟重,燕鸿初度江表。露荷风柳向人疏,台榭还清悄。
恨脉脉、离情怨晓。相思魂梦银屏小。奈倦客征衣,自遍拂尘埃,玉镜羞照。
无限静陌幽坊,追欢寻赏,未落人后先到。少年心事转头空,况老来怀抱。
尽绿叶红英过了。离声慵整当时调。问丽质,从憔悴,消减腰围,似郎多少。
《立秋日》令狐楚
平日本多恨,新秋偏易悲。燕词如惜别,柳意已呈衰。
事国终无补,还家未有期。心中旧气味,若校去年时。
《立秋日曲江忆元九》白居易
下马柳阴下,独上堤上行。故人千万里,新蝉三两声。
城中曲江水,江上江陵城。两地新秋思,应同此日情。
《诗经》匏有苦叶
匏有苦叶,济有深涉。深则厉,浅则揭。
有渳济盈,有鷕雉鸣。济盈不濡轨,雉鸣求其牡。
雝雝鸣雁,旭日始旦。士如归妻,迨冰未泮。
招招舟子,人涉昂否。人涉昂否,昂须我友。
《醉中对红叶》白居易
临风杪秋树,对酒长年人。醉貌如霜叶,虽红不是春。
《槐叶冷淘》杜甫
青青高槐叶,采掇付中厨。新面来近市,汁滓宛相俱。
入鼎资过熟,加餐愁欲无。碧鲜俱照箸,香饭兼苞芦。
经齿冷于雪,劝人投此珠。愿随金騕褭,走置锦屠苏。
路远思恐泥,兴深终不渝。献芹则小小,荐藻明区区。
万里露寒殿,开冰清玉壶。君王纳凉晚,此味亦时须。
《月夜梧桐叶上见寒露》戴察
萧疏桐叶上,月白露初团。滴沥清光满,荧煌素彩寒。
风摇愁玉坠,枝动惜珠干。气冷疑秋晚,声微觉夜阑。
凝空流欲遍,润物净宜看。莫厌窥临倦,将晞聚更难。
《一叶落》李存朂
一叶落,搴珠箔。此时景物下萧索。
画楼月影寒,西风吹罗幕。吹罗幕,往事思量着。
《莲叶》李群玉
根是泥中玉,心承露下珠。在君塘下种,埋没任春浦。
《诗经》瓠叶
幡幡瓠叶,采之亨之,君子有酒,酌言尝之。
有兔斯首,炮之燔之,君子有酒,酌言献之。
有兔斯首,燔之炙之,君子有酒,酌言酢之。
有兔斯首,燔之炮之,君子有酒,酌言酬之。
《早秋客舍》杜牧
风吹一片叶,万物已惊秋。独夜他乡泪,年年为客愁。
别离何处尽摇落几时休不及磻溪叟,身闲长自由。
《落叶》孔绍安
早秋惊落叶,飘零似客心。翻飞未肯下,犹言惜故林。
和杜录事题红叶白居易寒山十月旦,霜叶一时新。
似烧非因火,如花不待春。连行排绛帐,乱落剪红巾。
解驻篮舆看,风前唯两人。
《一叶落》白居易
烦暑郁未退,凉飙潜已起。寒温与盛衰,递相为表里。
萧萧秋林下,一叶忽先委。勿言微摇落,摇落从此始。
立秋的古诗(二):
《立秋日》
(唐)令狐楚
平日本多恨,新秋偏易悲。
燕词如惜别,柳意已呈衰。
事国终无补,还家未有期。
心中旧气味,苦校去年时。
《城中晚夏思山》
(唐)齐己
葛衣沾汗功虽健,纸扇摇风力甚卑。
苦热恨无行脚处,微凉喜到立秋时。
竹轩静看蜘蛛挂,莎径闲听蟋蟀移。
天外有山归即是,岂同游子暮何之。
《重叠金(壬寅立秋)》
(宋)黄升
西风半夜惊罗扇。蛩声入梦传幽怨。
碧藕试初凉。露痕啼粉香。
清冰凝簟竹。不许双鸳宿。
又是五更钟。鸦啼金井桐。
《秋夜雨(和韵刘制几立秋夜观月,喜雨)》
(宋)吴潜
不嫌天上云遮月。雨来正是双绝。
雷公驱电母,尽收卷、十分袢热。
三更又报初秋了,少待他、西风凄冽。
灵司话头莫说。且唱饮、刘郎一阕。
《思佳客(立秋前一日西湖)》
(宋)高观国
不肯楼边著画船。载将诗酒入风烟。
浪花溅白疑飞鹭,荷芰藏红似小莲。
醒醉梦,唤吟仙。先秋一叶莫惊蝉。
白云乡里温柔远,结得清凉世界缘。
《和王卿立秋即事》
(唐)司空曙
秋宜何处看,试问白云官。暗入蝉鸣树,微侵蝶绕兰。
向风凉稍动,近日暑犹残。九陌浮埃减,千峰爽气攒。
换衣防竹暮,沈果讶泉寒。宫响传花杵,天清出露盘。
高禽当侧弁,游鲔对凭栏。一奏招商曲,空令继唱难。
《立秋雨院中有作》
(唐)杜甫
山云行绝塞,大火复西流。飞雨动华屋,萧萧梁栋秋。
穷途愧知己,暮齿借前筹。已费清晨谒,那成长者谋。
解衣开北户,高枕对南楼。树湿风凉进,江喧水气浮。
礼宽心有适,节爽病微瘳。主将归调鼎,吾还访旧丘。
《立秋后自京归家》
(唐)李郢
篱落秋归见豆花,竹门当水岸横槎。
松斋一雨宜清簟,佛室孤灯对绛纱。
尽日抱愁跧似鼠,移时不动懒于蛇。
西江近有鲈鱼否,张翰扁舟始到家。
《立秋日登乐游园》
(唐)白居易
独行独语曲江头,回马迟迟上乐游。
萧飒凉风与衰鬓,谁教计会一时秋。
《立秋日曲江忆元九》
(唐)白居易
下马柳阴下,独上堤上行。
故人千万里,新蝉三两声。
城中曲江水,江上江陵城。
两地新秋思,应同此日情。
《立秋夕有怀梦得》
(唐)白居易
露簟荻竹清,风扇蒲葵轻。
一与故人别,再见新蝉鸣。
是夕凉飚起,闲境入幽情。
回灯见栖鹤,隔竹闻吹笙。
夜茶一两杓,秋吟三数声。
所思渺千里,云外长洲城。
《立秋》
(唐)刘言史
兹晨戒流火,商飙早已惊。
云天收夏色,木叶动秋声。
《立秋日与陆华原于县界南馆送邹十八》
(唐)武元衡
风入昭阳池馆秋,片云孤鹤两难留。
明朝独向青山郭,唯有蝉声催白头。
《渔家傲(七夕立秋)》
(宋)秦观
七夕湖头闲眺望。风烟做出秋模样。
不见云屏月帐。天滉漾。龙軿暗渡银河浪。
二十年前今日况。玄蟾乌鹊高楼上。
回首西风犹未忘。追得丧。人间万事成惆怅。
《秋思》
(唐)白居易
病眠夜少梦,闲立秋多思。
寂寞馀雨晴,萧条早寒至。
鸟栖红叶树,月照青苔地。
何况镜中年,又过三十二。
《立秋日悲怀》
(唐)令狐楚
清晓上高台,秋风今日来。
又添新节恨,犹抱故年哀。
泪岂挥能尽,泉终闭不开。
更伤春月过,私服示无缞。
《奉酬乐天立秋夕有怀见寄》
(唐)李绅
深夜星汉静,秋风初报凉。阶篁淅沥响,露叶参差光。
冰兔半升魄,铜壶微滴长。薄帷乍飘卷,襟带轻摇飏。
此际昏梦清,斜月满轩房。屣履步前楹,剑戟森在行。
重城宵正分,号鼓互相望。独坐有所思,夫君鸾凤章。
天津落星河,一苇安可航。龙泉白玉首,鱼服黄金装。
报国未知效,惟鹈徒在梁。裴回顾戎旃,颢气生东方。
衰叶满栏草,斑毛盈镜霜。羸牛未脱辕,老马强腾骧。
吟君白雪唱,惭愧巴人肠。
《立秋日题安昌寺北山亭》
(唐)孙逖
楼观倚长霄,登攀及霁朝。高如石门顶,胜拟赤城标。
天路云虹近,人寰气象遥。山围伯禹庙,江落伍胥潮。
徂暑迎秋薄,凉风是日飘。果林馀苦李,萍水覆甘蕉。
览古嗟夷漫,凌空爱泬寥。更闻金刹下,钟梵晚萧萧。
《立秋后一日与朱舍人同直》
(唐)徐铉
一宿秋风未觉凉,数声宫漏日犹长。
林泉无计消残暑,虚向华池费稻粱。
《寄华州周侍郎立秋日奉诏祭岳诗》
(唐)李景让
关河豁静晓云开,承诏秋祠太守来。
山霁莲花添翠黛,路阴桐叶少尘埃。
朱轓入庙威仪肃,玉佩升坛步武回。
往岁今朝几时事,谢君非重我非才。
《立秋后题》
(唐)杜甫
日月不相饶,节序昨夜隔。
玄蝉无停号,秋燕已如客。
平生独往愿,惆怅年半百。
罢官亦由人,何事拘形役。
《立秋日》
(唐)刘言史
商风动叶初,萧索一贫居。
老性容茶少,羸肌与簟疏。
旧醅难重漉,新菜未胜鉏。
才薄无潘兴,便便画偃庐。
《立秋日》
(唐)司空曙
律变新秋至,萧条自此初。
花酣莲报谢,叶在柳呈疏。
澹日非云映,清风似雨馀。
卷帘凉暗度,迎扇暑先除。
草静多翻燕,波澄乍露鱼。
今朝散骑省,作赋兴何如。
《酬李常侍立秋日奉诏祭岳见寄》
(唐)周墀
秋祠灵岳奉尊罍,风过深林古柏开。
莲掌月高珪币列,金天雨露鬼神陪。
质明三献虽终礼,祈寿千年别上杯。
岂是琐才能祀事,洪农太守主张来。
《立秋前一日览镜》
(唐)李益
万事销身外,生涯在镜中。
唯将满鬓雪,明日对秋风。
《和太常王卿立秋日即事》
(唐)卢纶
嵩高云日明,潘岳赋初成。篱槿花无色,阶桐叶有声。
绛纱垂簟净,白羽拂衣轻。鸿雁悲天远,龟鱼觉水清。
别弦添楚思,牧马动边情。田雨农官问,林风苑吏惊。
松篁终茂盛,蓬艾自衰荣。遥仰凭轩夕,惟应喜宋生。
《念奴娇(七夕,是年七月九日方立秋)》
(宋)京镗
扪参历井,恰匆匆三见,西州七夕。
怪得骄阳回避晚,犹去新秋两日。
天上良宵,人间佳节,初不分今昔。夜来急雨,洗成风露清绝。
因为万里飘零,君平何在,谁识乘槎客。
插竹剖瓜休妄想,巧处那容人乞。
院宇初凉,楼台不夜,漫说经年隔。引杯长啸,醉看天地空阔。
立秋的古诗(三):
《早秋客舍》杜牧
风吹一片叶,万物已惊秋。
独夜他乡泪,年年为客愁。
别离何处尽?摇落几时休?
不及磻溪叟,身闲长自由。
《红叶》吴融
露染霜干片片轻,斜阳照处转烘明。
和烟飘落九秋色,随浪泛将千里情。
几夜月中藏鸟影,谁家庭际伴蛩声。
一时衰飒无多恨,看着清风彩剪成。
《岳州看黄叶》张说
白首看黄叶,徂颜复几何。
空惭棠树下,不见政成歌。
《霜叶飞》方千里
塞云垂地,堤烟重,燕鸿初度江表。
露荷风柳向人疏,台榭还清悄。
恨脉脉、离情怨晓。相思魂梦银屏小。
奈倦客征衣,自遍拂尘埃,玉镜羞照。
无限静陌幽坊,追欢寻赏,未落人后先到。
少年心事转头空,况老来怀抱。
尽绿叶红英过了。离声慵整当时调。
问丽质,从憔悴,消减腰围,似郎多少。
《立秋前一日览镜》李益
万事销身外,生涯在镜中。
唯将两鬓雪,明日对秋风。
《诗经瓠叶》
幡幡瓠叶,采之亨之,君子有酒,酌言尝之。
有兔斯首,炮之燔之,君子有酒,酌言献之。
有兔斯首,燔之炙之,君子有酒,酌言酢之。
有兔斯首,燔之炮之,君子有酒,酌言酬之。
《诗经匏有苦叶》
匏有苦叶,济有深涉。深则厉,浅则揭。
有渳济盈,有鷕雉鸣。济盈不濡轨,雉鸣求其牡。
雝雝鸣雁,旭日始旦。士如归妻,迨冰未泮。
招招舟子,人涉昂否。人涉昂否,昂须我友。
《七禽咏.早耕早布》刘学箕
早耕早巾,节物如流春色暮。
金房土瘠无稻田,布耕播种种何处。
一春焦涸旱无雨,麦穗藏头犹未吐。
麦穗不吐人不尤,粟田再种秋要收。
只愁夏料欠输纳,悍吏坐门官不休。
《入涌泉道中》程师孟
因省先茔到故都,不妨閒步问耕天。
水云苍莽遥连洞,田野低窪稍近湖。
秋熟几家收橘柚,日生众口藉菰蒲。
今朝偶得西华稻,僧饭年年出玉腴。
立秋的古诗(四):
立秋
宋·刘翰
乳鸦啼散玉屏空,一枕新凉一扇风。
睡起秋声无觅处,满阶梧桐月明中。
赏析:夜色转凉,出窝不久的乌鸦好像已经耐不住寒意,啼叫着飞散了,只留下寂寞的玉屏立在那里。夜寂静下来,枕边吹来一阵一阵清新的凉风,像是扇子在一下下的搧动。从睡梦中起身,来到寂静的院子里,沉睡中依稀感觉到的秋声却是无处可寻,只见明媚的月色下,满阶的梧桐落叶。
立秋日闻蝉
宋·杨万里
老火薰人欲破头,唤秋不到得人愁。
夜来一雨将秋至,今晚蝉声始报秋。
立秋到了,暑气会渐渐退散,一年之中的期望与丰收,也近在眼前,我们翘首以盼。
立秋
唐·刘言史
兹晨戒流火,商飙早已惊。
云天收夏色,木叶动秋声。
赏析:“流火”代指农历七月,仍然是较热的月份。“商飙”代指秋风。从立秋日开始转变,暑热渐退,秋风开始蠢蠢欲动。云际天空开始收敛夏日的色调,树叶间秋声已动。一句话,秋天的脚步近了!
城中晚夏思山
唐·齐己
葛衣沾汗功虽健,纸扇摇风力甚卑。
苦热恨无行脚处,微凉喜到立秋时。
竹轩静看蜘蛛挂,莎径闲听蟋蟀移。
天外有山归即是,岂同游子暮何之。
赏析:一路行走,葛衣上沾满了汗液,感觉自我脚力还健,可是用纸扇给自我扇风却明白自我力气小了。一向遗憾因为暑热无处散步,所以对立秋时的微凉感到欣喜。在竹轩中静静地看蜘蛛挂网,到长有莎草的小路上听蟋蟀搬家。天外之山是我的归宿,难道会像游子一样到了傍晚不知落脚何处
立秋夕有怀梦得
唐·白居易
露簟荻竹清,风扇蒲葵轻。
一与故人别,再见新蝉鸣。
是夕凉飚起,闲境入幽情。
回灯见栖鹤,隔竹闻吹笙。
夜茶一两杓,秋吟三数声。
所思渺千里,云外长洲城。
赏析:簟席上的荻草竹条在夜露下显得清凉,手中蒲葵做的风扇轻摇。自从与好友分别,又听到秋蝉嘶鸣。立秋日凉风乍起,在清闲的环境中别有幽情。移灯时看到栖息的鹤鸟,隔着竹林听到笙乐传来。喝上两杯夜茶,吟咏几句秋诗,我所思念的好友在千里之外的长洲城!
新秋
唐·齐己
始惊三伏尽,又遇立秋时。
露彩朝还冷,云峰晚更奇。
垄香禾半熟,原迥草微衰。
幸好清光里,安仁谩起悲。
赏析:立秋之日到了,不免惊喜三伏天慢慢要结束了,早起看晨露、朝霞,感觉有点冷意,傍晚看云层遮盖山峰,景色更加奇美。田垄上禾稼已经半熟,田野远处绿草显出微微衰枯之意。还好有清朗皎洁的秋辉,我们要安守仁德,不要产生悲伤的情绪。
立秋日
唐·司空曙
律变新秋至,萧条自此初。
花酣莲报谢,叶在柳呈疏。
澹日非云映,清风似雨馀。
卷帘凉暗度,迎扇暑先除。
草静多翻燕,波澄乍露鱼。
今朝散骑省,作赋兴何如。
赏析:节气到了立秋,萧条的秋天从此开始。莲花虽盛也有了凋谢的气象,柳叶虽在也有了稀疏的面貌。朗朗秋日少了云层环绕,风雨减少只留下清风徐徐。卷起珠帘,凉风暗度,偶尔运扇,暑气渐无。青草静默,燕子翻飞天空,河水澄净,鱼儿时时露头。如今我官务简便,写诗一首以助兴。
立秋前一日览镜
唐·李益
万事销身外,生涯在镜中。
惟将两鬓雪,明日对秋风。
赏析:身外万事都已成空,在镜中看到生涯茫茫无果,仅有斑白的两鬓,还要应对明日秋风,禁不住黯然神伤。
· ·
· ·
· ·
· ·
· ·
· ·
· ·
· ·
这消息真的令我受宠若惊,于是我兴奋地连夜写出了读诗会活动的具体方案和通知文案,名字就叫——“秋天的读诗会”。第二天,我将正式的读诗会通知在豆瓣同城活动和我的微信公众平台上。而夏玥那边,也向书吧的书友们隆重地推荐了这个活动。后来我还得知,我写在豆瓣上的那个活动通知还被都市周报刊登在了文艺版的活动预告里。
一切的准备工作都看似有条不紊地进行着,可那时我的心里依旧没有底。场地定好了,嘉宾也有了,摊子已经铺开了,但到底有多少人会来读诗,我真的不确定。那几天,我好像患了强迫症似的,不停地登陆我的微信和邮箱,希望能收到多点再多点的信息。陆陆续续的,我收到了一个又一个朋友的报名,他们发给我的诗歌和精心准备的PPT,就像一股股清流,抚平了我焦灼不安的心,也让我对读诗会越来越充满期待。
读诗会的那个周六,天气一反连日的阴沉,阳光灿烂无比。当我踩着细碎的阳光,一路小跑地踏着宝石山上的阶梯,气喘吁吁地走进纯真年代书吧时,我真的是被震惊到了。彼时离读诗会开始还有一刻钟,可室内的沙发已经座无虚席。随着参加者的陆续到来,沙发上、过道的折叠椅上、最后的凳子上都密密地满满地坐上了人。
窗外是葱茏的绿林,树影摇曳,秋日的光晕模糊了褐色的木格窗棂,不远处是西子湖温柔的湖水,在午后闪着粼粼的微光,整个书吧弥漫着温暖、宁静又充满期待的气息。我低头把U盘里的音乐和PPT拷进电脑,我想肯定没有人看见我那会儿有些发红的眼眶。所有的不安、所有的期待、所有的感动,都在此情此景的刺激下,泫然迸发。
那怀着七个月的宝宝依然爬上宝石山来读诗的准妈妈,颂一首优美的《春天,遂想起》。温柔的声音飘荡在午后的暖阳中,她的宝宝一定也听到了吧,那柔美如画卷般的江南;他一定也听到了吧,妈妈对诗的爱和对他的爱。
那个曾艰难地走过病痛折磨的小妻子,翻译了一首动人的《Are you the one》,她说这是丈夫以前送给她的歌,今天她要把这首诗重新读给他听。即使他们曾经因为生病爆发过激烈争执,甚至想过分开,但最后她还是要对台下的丈夫说,“如果生命重来一次,你依然是我此生最正确的选择”。她发自内心的告白,他踏实紧握的双手,就如一道温暖的闪电,照亮了人间烟火里对爱情最终的信仰。
那位因出差远道而来提着行李爬到半山腰的千先生,带来了一首自己创作的《过徐蚌古战场》。他读一首看似简单的三行诗,讲一段背后并不简单的心路和故事,让在座的所有人都为之动容。先生,你的眼角是否还有泪,原来七尺男儿也有一颗敏感而悲悯的心。
还有那个为了给女儿做榜样而临时上台的母亲,你看着台下年幼的女儿,慢慢地读“当你老了,头白了,睡意昏沉,炉火旁打盹,请取下这部诗歌,慢慢读……”你读给我们听,也读给心爱的女儿听,有那么一天,她也会勇敢地走到这么多人面前,为你读“当你老了,头白了,睡意昏沉,炉火旁打盹,请取下这部诗歌,慢慢读……”
被击中的,远远不止这些。
那个大四女生带来的《那时慢》,充满了对旧日慢生活的怀念和追忆;那个高中男孩带来的《墓床》,有着少年的青涩和懵懂;那个初到杭州工作的职场新人朗读的《盲丐》,满含着她浓浓的乡愁和对家的思念;那个大学的年轻女老师朗诵的《未选择的路》,让我们又沉浸到了对人生对生活充满哲理的思考……
他们把想念,把心情,把思考,把迷茫,把快乐和忧伤,都寄托在这一首首诗篇当中,让那些优美的绚丽的诗句绽放如烟花,盛开在秋意正浓的宝石山上,照亮了整个西子湖。
读诗会后,一位年轻的妈妈在微信里和我说,谢谢你组织了这样一次荡涤灵魂的读诗会。她说,女儿很喜欢,坚持听到所有人都朗诵完后,才依依不舍地离开。她说,走在霓虹闪烁秋凉如水的西湖边,拉着女儿的手,我们什么都不缺。
秋天的读诗会,于我,感激,很多很多;感动,提笔更无言。
在这么一个浮躁快速物质至上的时代,在这样一个诗歌被大多数人渐渐遗忘的年月,我看见这么多人,默默地在心底坚守着一方纯粹和安宁,我看见这么多人,依然固执地在追求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灵魂。
1、涡街理论。
涡街理论:在一定条件下的定常来流绕过某些物体时,物体两侧会周期性地脱落出旋转方向相反,排列成有规则的双列线涡,这两列线涡分别保持自身的运动前进,接着它们互相干扰,互相吸引,干扰变大,形成非线性的涡街。
2、马格努斯效应。
水爷的由来有下列4种说法:1、当年的拉莫斯脾气比较暴躁,容易在足球场上支怒,而他这一缺点被一些球迷称为祸水。
2、他在上场前总是喜欢把自己的头发弄湿,看上去总是湿漉漉的。
3、皇马当时花2700万欧引进19岁的拉莫斯,引起了很多人的质疑。当年的皇马在国家德比战中以0:3惨败给了巴萨,而当时拉莫斯和萨尔加多镇守的右路面对的正是如日中天的小罗,所以,当时的拉莫斯被嘘声叫做水货。
4、拉莫斯有着清秀的面庞,而且跟其他球员的关系也非常亲密。
(来源:文章屋网 )
1、秋月是《金装四大才子》人物,由关咏荷扮演。
2、《金装四大才子》是古装喜剧,由罗永贤导演,李绮华、叶世康联合编剧,张家辉、林家栋、欧阳震华、魏俊杰、关咏荷等人主演。
3、该剧讲述了唐伯虎、祝枝山、文征明、周文宾四位苏州文人成为八拜之交的故事。
4、该剧于2000年08月07日首播。
(来源:文章屋网 )
《非零年代》用博弈论的方法解释生物进化论,并进而应用进化理论解释文化与历史的演化。这本书清算了弥漫于20世纪人类学、历史学界的对进化论的否定,重树达尔文的权威,以新的进化论解释了人类社会进化的历程,揭示了人类发展的目标与方向。
用进化论解释社会发展在19世纪曾大行其道,最著名者即“社会达尔文主义”。其基本信条是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弱肉强食,优胜劣败。社会达尔文主义是一种历史进化目的论,强者即“优者”,强者战胜劣者、淘汰劣者推动人类社会由低级向高级的进化。这种进化法则以历史发展的目标论证“强者的权利”,因而受到19世纪帝国主义政策鼓吹者的热烈拥抱。
二战之后,社会达尔文主义受到普遍唾弃,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文化多元主义理论,其核心是反对将文化区分为由低级向高级的不同等级。与这种文化多元主义相联系的是对历史发展目的论的否定。
星移斗转,进化论的命运从20世纪70年代起有了转机。最初是在生物学、人类学、考古学等领域,人们开始小心翼翼地拥抱19世纪的进化理论,恢复历史“进步”的理念,而赖特的著作则更进一步,他通过对进化论的革命性改造,全面恢复进化论在解释人类社会发展中的主导地位。
赖特改造进化论的基石是引入所谓“非零和游戏”的概念。根据博弈论,零和游戏是一种竞争的游戏,一方所得必然是对方所失;而“非零和游戏”是一种双赢游戏,在完全意义上的“非零和游戏”中,所有参与者的利益是完全重叠的。
尽管赖特在书中也用“非零和游戏”的概念解释了一些生物学现象,但全书的重点是解释文化进化的法则。他描述了人类早期的狩猎与采集、农业的起源、文字的发明、政治组织与国家的出现、近代资本主义的兴起等过程,从这些历史的描述中探索人类进化的法则,并探讨“新世界秩序”的问题。如果用严格的学术视角观之,正如一些评论者所敏锐地观察到的那样,这些描述实在不具备多少学术价值。他对人类几万年历史的描述充其量只是用一些信手拈来的“事实”演绎某种理论逻辑而已。
但恰恰是这种演绎,凝聚了这本书的洞见与价值。可以这样说,这本书的真正价值不在于博弈论,不在于生物学,甚至不在于人类学,而在于它所包含的历史哲学。
这种历史哲学的核心是“非零和游戏”在人类文化进化中的巨大作用。作者断言,人类文化的进化过程就是愈来愈走向“非零和”。
这种历史哲学在赖特的著作中具有双重意义:第一,解释过去历史发展的轨迹;第二,展示未来历史发展的方向。
对于历史的解释,赖特和19世纪社会达尔文主义一样,关注的重点是各群体之间竞争的逻辑。他指出,一个群体竞争力之强弱端视该群体内部个人的行为方式。个人行为既有单纯竞争,即零和行为,也有合作行为,即非零和行为。一个群体进化程度愈高,其非零和行为愈普遍,内部组织愈复杂。群体之间的竞争必然是进化程度高的群体战胜进化程度低的群体。
实在说,对于了解19世纪社会达尔文主义的人来说,这套道理不过是老生常谈。赖特的贡献仅在于,他将“群”的能力解释为一个群体内部“非零和行为”的深度与广度。进化程度高的文化首先表现为非零和行为的普遍化、制度化。其间最重要者,一曰制度,即国家的出现与法律的完善;二曰文化,文化基因乃“群”之核心,它最终决定一个“群”的竞争能力与生存能力。
当然,除了这些老生常谈,赖特也有超越19世纪社会达尔文主义之处,这就是他对“新世界秩序”的描绘。新世界秩序必须最大限度地促进整个人类的非零和行为,为全人类提供公共产品。这一秩序只能由全球的“单一政府”来实现。作者对此充满信心:“公元前1500年,地球上有大约60万个自主政体。经过无数次合并与征服之后,今天地球上有193个自主政体。以这种速度看来,地球上应该很快出现单一政府。”他断言,全球统治既是“数千年来人类中非零和不断扩张的必然结果”,也是人类进化的终极目标。
1、企业跨国经营和商品跨国生产。 在以往的年代里,某一特定产品是由某一特定企业独家制造的;现今的国际市场中流通的商品出于管理上的需要虽然也钉上某厂、某地或某国生产的牌子,已不是独家生产,甚至不是某一国制造的产品。
2、商品和资源的跨国大流动。 以分工协作为基础的现代工业的社会化生产,促成了生产和交换的国际化,造就了遍及全球的国际市场。世界产品中越来越大的部分参与了国际贸易,自觉不自觉地投入了全球经济的怀抱。
3、世界范围的技术交流 。当今世界已经摆脱了以往那种严格控制技术外流的传统,技术也以商品的形式进入了市场。世界技术市场上通过合法方式出售和购买技术专利、技术特许权、提供有偿技术服务、版权交易、购买成套设备和生产线等方式的技术交流十分活跃。
(来源:文章屋网 )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吴玲老师以其博大的爱心温暖着每一个学生。她帮助家庭离异的孩子,让他们重新感到了家庭般的温暖;她帮助经济困难的孩子,让他们能够顺利的完成学业。最令人感动的是,肿瘤晚期的吴玲老师在住院期间仍惦记着她的学生。三十年来,吴玲老师就是这样一直爱着自己的学生。她说,作为一个人民教师,我们没有理由挑选学生,孩子们无论是什么样的,只要他坐在我的教室里了,就是我的孩子,我就要对他的终身发展负责。她就像童话《快乐王子》中的那只小燕子,为了他人和她钟爱的工作,一次次放弃了飞往南方过冬的机会,直到生命的最后。她说教师应该是泥土,泥土的爱是无私的,不仅给了鲜花,同样也给了青草。这些平凡而朴实的话语如同一盏生命的导航灯,指引着我前进的方向。
虽工作不久,我却在我们现在这个大家庭中亲眼目睹了老师们的爱岗、敬业和无私付出,亲耳聆听了以吴玲老师为代表的一批园丁悔人不倦、潜心奋斗于育人工程的感人事迹,亲身感受了那为了孩子和未来的希望,真诚奉献的博大情怀。我校的郭静同学自失去父母后与身患残疾的爷爷相依为命,其生活困难可想而知。为了让她得到和其他孩子一样的爱,小郭静的班主任白老师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默默照顾着她,平时无微不至的嘘寒问暖,天冷了及时送上厚厚的棉衣,中秋时送上甜甜的月饼,生日时送上崭新的学习用具和她喜欢的礼物。有一次,郭静在作文中写到:老师我为什么没有妈妈呢?你平时对我那么好,就像我的妈妈一样,如果你就是我的妈妈,那该多好啊!看着这些让人心酸的话,白老师眼前似乎出现了小郭静那双无辜而充满期待的眼睛,绝不能让孩子承受没有父母的痛苦。于是,白老师把郭静叫到身边,亲的对她说:“孩子,你并不是没有爸爸妈妈,只是他们在很远的地方工作,因而不能陪在你的身边。但是他们在时刻关心着你,并把你托付给爷爷和老师照顾。现在你已经长大了,可以给他们写信了,从今以后你就可以经常给他们汇报你的学习成绩了,他们也一直盼望着你的好消息呢。”从此以后,白老师就充当起了妈妈的角色,通过书信与郭静保持着心灵的沟通。在一封信中,白老师得知小郭静觉得晚上睡觉孤单,想有一个布娃娃陪伴,就悄悄买来一个用盒子装好,然后在盒子上写到:送给我亲爱的乖女儿,希望你好好学习。当盒子送到郭静手中时,她高兴地手舞足蹈,大声的叫着:“谢谢妈妈,谢谢白老师1此时白老师满足地笑了。就这样,在白老师的关爱下,小郭静从未感觉自己比别人少些什么。还有我校一直从事低年级教学的郭老师,小孩子的不懂事的不能自理常常让她忙的焦头烂额,但是她从不说脏说累,还经常随身带着针线和大卷的卫生纸,给这个擦擦鼻子,给那个缝缝扣子。她常跟我说:“孩子的需要就是我们的快乐,看到这些不懂事的娃娃慢慢长大,我从心底里感到欣慰。”
也许,教育过程中由学生带来的酸甜苦辣在每一位教师的心里,都有一本说不完的故事,但学生的一声“老师好”,又会让园丁们感到莫大的安慰。这种甜美的感受来自于教书育人本身所蕴含的无穷乐趣,以及桃李芬芳时的满足感与成就感。正如孟子所云:“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至乐也。”我庆幸,我踏上了这由智慧、情感、信念和理想融汇成的三尺讲台。
跨上讲台,你就成了孩子们眼里的百科全书,成了孩子们心中的鲜红太阳,你会沐浴到人间最温暖的春风和雨露,体验到世上最珍贵的情谊和友爱。三尺讲台,融进的是辛劳,是师德。一个人的生命是有限的,但育人的事业是常青的。带着一颗赤诚的爱心,你就会无愧于这三尺讲台;让美好的师德在我们中间发扬光大,教师的人生就会青春永驻。就像吴玲老师虽然已经离开了我们,但她的生命会在学生身上得以延续,她的价值会在学生身上得以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