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景观设计的基本要素范文

景观设计的基本要素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景观设计的基本要素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景观设计的基本要素

第1篇:景观设计的基本要素范文

1.森林公园景观设计基本要素

森林公园景观设计要素一般包括植物、地形、水体、动物、人文资源、地貌等,大多是受气候、时间、空间等自然条件的影响而演变的。在进行具体的森林公园景观规划和设计时必须考虑这些影响,因地制宜,设计出适应不同的地域特点和传统风格的现代景观设计作品来。

2.景观开发设计的方法

第一步选景。应选择森林公园自然景观基本没有受到人类干扰和破坏,旅游资源开发潜力较大,自然风景优美,交通便利的原始景观地域作为开发首选收稿日期。选景定好后,再具体景观设计中应:2012-10-05;修回日期:2012-10-24把最具有特色的旅游景点拿游览线路串联起来,应更多地考虑到如何一处景点都有一个最佳的观赏位置,同时任何一处景点,随着观赏点的变化,其给游客的视觉感受也会因人而异。只有注意到各个细节的设计,才能为游人提供更加完美的旅游服务。

第二步强化景点。自然景观并不都是尽善尽美的,有的是交通不便,有的是景观单一,有的是观赏位置不佳等等。因此,对于这类景点就需要人为设计来强化现有自然景观,增加原有景观,争取打造经典景观,使其景观内涵更加明确。最常用的是通过调整视点的位置、增加建筑小品,也可利用风景园林的点景法则来增加景点的诗情画意,以吸引更多游客来游览观赏。

第三步造景。营造一些带有地方历史人文特色的景观作品。它主要借用园林艺术表现手法对各种现有景观补充,使其成为森林公园具有一定观赏价值的人工景观。现代造景常用的设计方法较多,主要借鉴园林设计,我们应从大的自然环境出发,而不能局限于园林设计中的精工细雕。

森林公园景观规划的设计原则

1.系统性原则

森林公园景观规划设计中对各个要素的考虑必须以人与自然的相互作用为前提再去考虑,同时,根据系统论的基本原理可知,系统的功能大于系统各部分功能的总和,也就是要切实解决好人类跟自然景观的和谐关系。这就要求设计师必须尊重自然,在具体设计中杜绝盲目拼凑,如果设计过程中缺乏系统性的指导,我们应当通过分析自然环境的基本特点,对森林景观采取从宏观到中观再到微观的逐级规划方法,从而创造设计出整体协调、自然开敞的森林公园景观作品。

2.本土文化的传承和创新原则

要设计出具有独特个性的森林公园景观,就需要设计师认真发掘当地的历史文化资源,吸取有特色的文化亮点并应用到具体的设计当中,从而达到通过设计作品用于展示地方文化的风采,突出文化的地域性特征。创新不应简单地理解为“与众不同”。每一个景观都具有其不同的自身特征。因此,对于景观设计师在设计之前深刻地理解设计意图与前期的调研工作,然后综合考虑各种因素进行设计创作,这就是创新。设计师通过参考与对自然的理解来进行设计,将理想化自然元素森林环境设计中去,而不是对原始自然形态的简单修改,这也是对现代森林景观设计的基本要求。

3.尊重自然的原则

尊重自然就是建立人与自然间的和谐关系。在近万年的人类发展历史中,人类从盲目屈服于自然到适应自然,到最终征服自然,经历了一个漫长而艰辛的过程。尊重自然界中植物的生长特征、自然界中的风、雨、阴、晴,尊重自然的地貌地形变化、自然界中的气候变化等等都是尊重自然。森林景观设计中以自然生态景观的表现最为突出,就是要体现出大自然原始的美,在具体设计中要避免过分人工雕琢的痕迹,始终坚持自然美的审美原则。

4.时代性原则

我们生活在特定的社会环境和特定的时代中,个人的审美意识肯定会受到社会时代的影响。在进行森林公园景观设计时,一定要时时刻刻体现时代的审美因素。森林公园景观往往是由标志性原始自然景观、历史建筑、人文景观和环境自然景观等组成的集约型公共景观艺术的综合体。因此,我们既要注重自然美的审美原则又要借鉴古人的设计美学观念,更重要的是我们的设计师要以当代主人翁的态度去提炼设计具有个性化的森林公园景观设计作品,并应用于森林公园景观设计中去,使设计作品既能体现时展的主旋律,又能陶冶情操,为人类景观设计的发展尽自己的一份力量。

5.个性化原则

目前我国森林公园景观设计提出了既要符合现代景观审美要求,又要具有个性化的原则。有许多艺术史家满腔热情地去寻求西方的设计风格,这种一味追求西方风格,而忽视中国传统特色的设计风格是不适合当下我国森林公园景观设计的。只有把握好森林公园的设计主题、形成森林公园鲜明的个性特色,才会直接影响其的生命力。

6.社会、经济、生态三大效益和谐统一原则

设计师对森林景观的设计不是片面的孤立的进行的,在当今对社会、经济、生态三大系统的统一有序发展过程中,生态环境及其自然规律都具有普遍不可复制的规律,是社会、经济发展进步的有力保障。这就要求设计师既要重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又要考虑到景观与社会环境、当地经济的相辅互生的紧密关系,因此,进行森林景观设计时必须理性处理好三大效益的关系。必要时我国森林公园景观设计师应以保护生态和恢复生态为己任,把实现生态、社会、经济效益的同步发展作为森林景观规划设计的终极目标。

结语

第2篇:景观设计的基本要素范文

文章在构成城市硬质景观的基本要素上,如铺地、台阶、雕塑小品等,通过理论性的详细介绍,针对性地说明这些元素的特征、使用以及构成城市景观中的作用,形象、生动,富有参考性和启发性,对如今开展的大规模的城市建设有着积极的意义。

2.城市景观的组成要素

2.1地面铺装

区别于自然环境中的地面,在城市地面往往都需要做硬质铺装处理。这除了需要满足高频率、高强度的使用功能之外,还因为铺装是塑造城市景观的基本元素之一。通过不同铺装材料的运用,可以划分地面的不同用途,界定不同的空间特征,可以标明前进的方向,暗示游览的速度和节奏,同时通过铺装图案的变化,还可以创造视觉趣味,构成空间个性。

在做地面铺装设计的时候,需要考虑以下几因素:首先应当遵循整体统一的原则。无论是铺装材料的选择,还是铺装图案的设计,都应与其他景观要素同时考虑,以便确保铺装地面无论从视觉上还是功能上都有被统一在整体之中。随意变化铺装材料和图案,只会增加空间的零乱感,所以在没有特殊目的的情况下,不能任意变换相邻近的铺装材料及形式颜色。第二是安全性。应当保证铺装功能所必需的强度要求,做到铺面无论在干燥或潮湿的条件下都同样防滑,避免行人发生危险。第三是外观,包括色彩、尺度和质感。色彩要做到既不黯淡也不令人烦闷,又不鲜明到俗不可耐。色彩或质感的变化,只要在反映功能的区别时在可使用。尺度的考虑会影响色彩和质感的选择以及拼缝的设计。路面砌块的大小、色彩和质感等,都应与场地的尺度有正确的关系,这点相当重要。

地面铺装材料很多,主要有沥青、混凝土、花砖、天然石、卵石等,可根据不同的要求做出选择。沥青地面成本低,施工简单,常用于车道、人行道、停车场的路面铺装。彩色的沥青路面的使用,还可以改变景观的单调性。混凝土路面因造价低,适用性强而被广泛使用。现浇混凝土铺地要注意伸缩缝的设置,而混凝土砌块铺装则更加灵活。花砖路面的色彩丰富,式样与造型的自由度大,容易营造出欢快、华丽的气氛。常用于公共设施入口、广场、人行道、大型购物中心等场所的路面铺装。天然料石,特别是花岗岩铺地,往往可以营造出一种庄严、沉稳的气氛,大多用于城市中的重要地段。为了避免大面积硬质铺装带来的环境问题,在可能的条件下,还可以结合绿化,形成嵌草铺装。

2.2台阶、坡道和路缘石

在城市空间环境中,由于各种自然原因或功能需要,常常要改变地坪高度的变化,而地坪高度的变化也往往产生出丰富而美丽的城市景观。其中改变地坪高度的景观设计有台阶、坡道和地缘石。

台阶和坡道的主要功能是使行人从一个地坪高度转移到另一地坪高度,但同时也具有突出该场地环境特征的巨大潜力。当台阶设计成狭窄而有亲切感,宽阔时而有雄伟的感觉,可以封闭而神秘,也可以开敞而连绵。他们将是逐渐引人入胜,以戏剧性的手法诱使行人到达观感的极好手段。

地缘石是一种确保行人安全,进行交通引导,保持水土,保护栽植,以及区分路面铺装而设置在车行道与人行道分界处、路面与绿地分界处,不同的铺装路面的分界处等位置的构筑物。路缘石的种类很多,有预制混凝土、砖、天然石材等,造型也很丰富。

2.3雕塑小品

雕塑是构成城市景观的重要元素,它能以其丰富的造型语言,向人们传达着特有的思想感情。雕塑与城市环境的地理景观、园林景观和建筑景观相互渗透,往往就构成了城市或社区的特征标志。城市雕塑类型很多,其中一类属于小品式雕塑,其题材大多以人们的生活方式和动、植物为主,注重反映民俗风情和场所特征。雕塑为了求得与环境相协调,应在规划、构思、制作等方面认真考虑。第一就是布局:雕塑所处位置与周围建筑及自然环境是否相协调,在景观构图中所在的地位,雕塑所在位置与道路交通的关系等。第二是造型:雕塑造型如何占有适宜的空间,并以什么造型"语言"吸引过往行人的视觉并影响他们的观赏心理。第三是体量尺度:特别小品类雕塑,应同观赏者保持亲切的关系。

雕塑形式通常分为具象与抽象两类。具象的雕塑由于能直接为人们接受,所以往往多于抽象雕塑,但许多优秀的抽象雕塑形象比具象雕塑更形象、更概括、更简练、更典型,因而也就更耐人寻味、发人遐想。传统的雕塑以石、铜材料为主,但现代科技的发展,为雕塑提供了更为丰富的造型手段,具有动态艺术、视幻艺术、电子艺术、光影艺术以及音响艺术表现力的新奇雕塑,更能满足人们不同层面的艺术享受。

3.结语

在进行现代城市景观设计的过程中,要充分地从科学的角度分析城市环境的现状。要科学全面地理解城市景观设计要素的自然属性和其他特征及城市生态平衡的机制,运用现代的艺术理论和创作手法,创造一种源于而高于自然的城市景观来满足人们审美需求。

然而,在现代很多城市的景观设计中存在很严重的雷同现象,且也有很城市不根据城市原本的自然条件,随意模仿其他城市的建设风格。这是一个很严重的问题,一方面它反映了整个社会创新意识薄弱,也会造就很多建筑垃圾。

其中的原因,一是城市景观的设计是由政府官员决定,其为追求政绩,很少实在的考虑景观设计的合理性;另一方面,是由于不少景观设计师并不乐于下工地,至少缺乏主动性,而又与施工人员欠缺沟通,最终的设计成果就留下很多遗憾。因而,要从城市景观设计的基本要素入手,政府官员、设计人员和施工人员要充分沟通,创造出有特色和体现城市特点的城市景观。

参考文献

第3篇:景观设计的基本要素范文

关键词:园林景观;地形;造景;空间塑造;美学感受

1.地形要素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作用

1.1地形要素的含义和重要性

场地是人们进行各种室外活动的基本要素,简单地说它就是地球表面三维度空间的变化。地形的实际情况复杂多变,从风景区范围来看,常见的地形包括平原、草原、丘陵以及山地等地表类型,我们常称之为“大地形”。从园林景观设计的角度来看,平地、坡道、台地、丘陵这些水平面的起伏变化统称为“小地形”。

在园林景观设计中地形直接影响着诸多的环境因素与环境外貌,影响着空间的构成与空间的感受。不仅如此,地形还对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其他要素,例如植物、水体铺地和建筑组群的布置起到一定的支配作用。这些园林景观设计要素都要与地形相结合,在很大程度上都需依赖于地形进行布置。灵敏地利用地形和组织利用地形也是一个风景园林设计师的必备技能。因此,地形在园林景观中的地位是基础性的,也是十分重要的。

1.2地形的空间感受和美学特征

常见的各种不同的地形,例如崇山峻岭或者沃野千里,都有着各自极易辨识的独特风貌,一个地区、一个国家乃至世界的主要风貌常常是由这一地区占主导地位的地形来决定的。例如美国的沿海平原、丘陵和山谷地区、阿巴拉契亚山区、大草原地区、洛基山脉地区等,地形就是它们最明显的空间特征。

相对平坦无阻隔的地形,例如平原、大草原,往往能给人一种空旷宽阔的空间感受,一种强烈的视觉连续性和统一感。将人们的视觉引向遥远的地平线突出与陆地上的景色。在地面起伏较大的山区,山谷的低点和山脊的高点也对景观的空间营造起到了主导作用。山谷和山脊在空间上都能让人产生一种强烈的孤独感和分割感。当一个人位于山谷的低点中,他的视线就被引向了山坡和2个山脊之间有限的一片天空。

2.植物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作用

2.1植物要素的含义和重要性

植物在园林景观中兼具构成空间、障景、控制私密性、观赏、统一协调整个园林景观的作用。它使整个环境充满生气与活力,分隔空间、创造意境、强调主题,而不仅仅只是起到装饰作用。植物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作用不同于其他要素,主要是由于植物具有生命和形态变化,它们常随着一年四季的变化呈现出不同的色彩。花开花落,枝叶更替,即是植物的季相性的外形变化。

2.2植物的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功能

植物在功能上能起到保持水土、净化空气、涵养水源、调节气温的诸多作用。此外,植物还具有建造功能。如果能在平面上或立面上发挥植物的建造功能,就能创造出明示的或暗示的空间界定,引导人们穿梭于各个空间中。仅用低矮灌木以及草地作为主要植被覆盖的空间是开敞外向,完全暴露的。而一面或者多面部分采用较高植被来限制视线穿透的空间,开敞程度较小,具有明显的方向性与指引性。

3.水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作用

3.1水的含义和重要性

水能形成不同形态,是园林景观设计中的一个变化较大的设计元素。生命的存在离不开水,它就如空气和食物一样不可或缺,因此它在园林中是最为迷人和能够激发人兴趣的所在。在室外环境的设计中没有一个设计师会忽视水的形象。不论是平展如镜的水池还是流动变化的跌水与喷泉都能迅速集聚人们的注意力。人们不仅喜爱观赏水,也爱接触水。

第4篇:景观设计的基本要素范文

关键词:城市滨水区;植物;景观设计

滨水区植物空间是城市的生态绿廊,具有生态效益和美化功能。滨水区植物造景多利用河、湖、海等水系沿岸用地,多呈带状分布,形成城市的滨水生态绿带。

1滨水区植物造景要素

植物造景应从植物颜色、大小、形态、线条等这些基本要素特征的创作手法中突出景观视觉效果。

在植物景观配置中,颜色配置是一个复杂而有趣的问题,要使作品富有趣味,这种色彩变化是根据视线景观角度变换需求在时间上和空间上有序配置的。滨水区植物造景主要依据植物成熟时的大小来选取植物的。从美学观点来说,造景效果并非完全由植物的绝对大小来决定,更多地由植物的群体构成、植物间协调性等诸多因素决定。在滨水区植物造景中,形状和形态在空间上的协调变化十分重要。形状可以带动人的视线上下移动。植物间也存在形态协调问题,有些植物跟别的植物很难搭配,适宜单独配置。植物在形态要素上还要有变化,最好采用渐变方式变化。几何线条是一种植物景观配置的设计手法。许多景观设计师会在草坪与重要植物群落的植物种植带间设计一条清晰的线条,有时还设计出流线型植物色块做镶边。

2滨水区植物造景形式

在城市滨水区植物造景中,植物的种植形式不但满足城市滨水景观的空间构成,艺术构图需要同时为人们提供遮荫、降暑、防灾及生态等功能需求,可以总结为孤植、组团、带植、疏林、自然式等[1]。

孤植式是指乔木或灌木的孤立种植,孤植一方面能在开阔的滨水植物造景中形成视觉焦点,另一方面,能使天空和水面显得更加开阔;组团式是指各种植物以组团的方式种植在一起或同一树种常2株或3株紧密的种在一起形成1个单元,往往成为滨水区植物造景中的景观主题,组团能实现滨水空间的开敝性和视线的通透性;城市滨水区植物造景中带植式种植主要应用于水岸的护岸林、隔离绿篱、滨水步道行道树种植、滨水区防护林等,在满足滨水区生态环境保护和遮阳等功能的前提下结合视觉景观的观赏性,组织成连续或大型的植被区;疏林式一般是指以大面积的草坪或低矮灌木为基底、少量乔木点缀其上的一种种植形式。能突出视觉空间的通透性,在亲水休闲型的滨水区绿化中广泛的采用疏林的种植方式显得尤为重要;自然式也称群落式,是指植物配置时参照当地的自然植物群落景观的一种方式,在组成结构上以乔、灌、草的生态模式存在,在水滨岸线凸出或凹入的空地设置,既突出岸线的变化与景观的变化,也同时为滨水生态环境的优化起重要作用[2]。

3滨水区植物造景原则

为了满足游人观赏性需求,在考虑滨水区植物生态习性的基础上,从艺术的角度去配置植物。既要考虑植物种类的选择,树丛的组合,平面和立面的构图、色彩、季相及园林意境;同时又要考虑滨水区植物与其他要素如山石、水体、建筑、园路等相互间的配置。滨水区植物造景原则如下:

3.1应遵循以生态学原理为指导,因地制宜,适地适生

滨水区植物造景要遵循植物生长的自身规律及地形条件、气候的特点和造景要求,结合造园题材,力求适地适树。注重开发和应用乡土植物,充分利用现有的绿化基础[3]。

论文关键词城市滨水区;植物;景观设计

论文摘要随着城市滨水区的开发与建设,其独特的自然景观越来越成为城市建设与土地开发中重要的新的经济增长点。植物造景在城市滨水景观中扮演着重要的社会和生态角色,运用己有的关于滨水区植物景观要素、植物造景形式分析的研究成果,研究城市滨水区植物造景的原则。

滨水区植物空间是城市的生态绿廊,具有生态效益和美化功能。滨水区植物造景多利用河、湖、海等水系沿岸用地,多呈带状分布,形成城市的滨水生态绿带。

1滨水区植物造景要素

植物造景应从植物颜色、大小、形态、线条等这些基本要素特征的创作手法中突出景观视觉效果。

在植物景观配置中,颜色配置是一个复杂而有趣的问题,要使作品富有趣味,这种色彩变化是根据视线景观角度变换需求在时间上和空间上有序配置的。滨水区植物造景主要依据植物成熟时的大小来选取植物的。从美学观点来说,造景效果并非完全由植物的绝对大小来决定,更多地由植物的群体构成、植物间协调性等诸多因素决定。在滨水区植物造景中,形状和形态在空间上的协调变化十分重要。形状可以带动人的视线上下移动。植物间也存在形态协调问题,有些植物跟别的植物很难搭配,适宜单独配置。植物在形态要素上还要有变化,最好采用渐变方式变化。几何线条是一种植物景观配置的设计手法。许多景观设计师会在草坪与重要植物群落的植物种植带间设计一条清晰的线条,有时还设计出流线型植物色块做镶边。

2滨水区植物造景形式

在城市滨水区植物造景中,植物的种植形式不但满足城市滨水景观的空间构成,艺术构图需要同时为人们提供遮荫、降暑、防灾及生态等功能需求,可以总结为孤植、组团、带植、疏林、自然式等[1]。

孤植式是指乔木或灌木的孤立种植,孤植一方面能在开阔的滨水植物造景中形成视觉焦点,另一方面,能使天空和水面显得更加开阔;组团式是指各种植物以组团的方式种植在一起或同一树种常2株或3株紧密的种在一起形成1个单元,往往成为滨水区植物造景中的景观主题,组团能实现滨水空间的开敝性和视线的通透性;城市滨水区植物造景中带植式种植主要应用于水岸的护岸林、隔离绿篱、滨水步道行道树种植、滨水区防护林等,在满足滨水区生态环境保护和遮阳等功能的前提下结合视觉景观的观赏性,组织成连续或大型的植被区;疏林式一般是指以大面积的草坪或低矮灌木为基底、少量乔木点缀其上的一种种植形式。能突出视觉空间的通透性,在亲水休闲型的滨水区绿化中广泛的采用疏林的种植方式显得尤为重要;自然式也称群落式,是指植物配置时参照当地的自然植物群落景观的一种方式,在组成结构上以乔、灌、草的生态模式存在,在水滨岸线凸出或凹入的空地设置,既突出岸线的变化与景观的变化,也同时为滨水生态环境的优化起重要作用[2]。

3滨水区植物造景原则

为了满足游人观赏性需求,在考虑滨水区植物生态习性的基础上,从艺术的角度去配置植物。既要考虑植物种类的选择,树丛的组合,平面和立面的构图、色彩、季相及园林意境;同时又要考虑滨水区植物与其他要素如山石、水体、建筑、园路等相互间的配置。滨水区植物造景原则如下:

第5篇:景观设计的基本要素范文

关键词:明显陵;传统景观设计观念;天人合一

中图分类号:J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3)09-0077-02

一、传统景观设计观念――风水学

从原始社会开始,生活在神州大地上的人们就十分关注居住环境,从本能的生理选择(包括靠近水源,食物源,远离灾祸恶劣环境等)开始,对于身边的环境一直是有选择有改变的,为了让人们生活的更加舒适,更加适应自然,逐渐衍生出一套对于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古代设计观念,慢慢的也就也变出了风水学。

风水的核心思想是人与大自然的和谐,早期的风水主要关乎宫殿、住宅、村落、墓地的选址、座向、建设等方法及原则,原意是选择合适的地方的一门学问。

纵览整个风水理论,探讨的是人类在选择和建造生存环境的同时,应该如何选择和建造有利于生存的人造环境,如何避开对人类不利的生存环境,或处在不利的环境之中时,应该如何化解,如何把不利因素的影响降到最低,更或者是直接把不利的因素转化成为有力因素这个两方而的内容。用风水学的词汇来讲,风水学实际上就是门教汁人们如何趋占避凶,改善环境,化不利为有利的学问。在景观设计中,风水学的价值同样体现在这三个方面。

(一)选择好基址,营建好景观

建造景观设计需要选择好的基址,在风水学中上这就叫做趋占。景观设计的目的不仅满足人们生活,生理的需要,还要不断提高人们的生活品质,丰富人们的精神追求。风水在这方面可谓用心良苦,山环水抱的风水环境可以理解成城市空间的通透、轻松,在其核心部位留下开阔的景观空间,也就是风水中的“气眼”,用来藏风纳气。

古人云:明堂宽大为有福。风水学主张房屋前方的空间要开阔,最好还有水源,我们在景观设计的过程中中,高楼大厦的前方经常布置有或大或小的广场,用作建筑的景观陪衬或者人流的集散空间,有的时候也会有喷泉等水流,表示气运同享。

(二)避免选择人类不利的空间环境

风水学中,常把对人类生存不利的一些因素称之为煞。如味煞、电磁煞、天斩煞。在景观设计中,尽量要避开这些不利的环境因素,如电磁煞,风水学认为住宅面对高压电塔、变电所、变电箱,甚至避雷针等,会造成电磁煞,这时家人不但脾气暴躁、精神不济,而且容易生病,或者破财等等。这个说法是有一定科学道理的,电磁辐射已经被证明是对人体有害。还有天斩煞,是指住宅面对两栋大楼中间的夹缝。气流通过两座大楼形成的空隙时生成气流刀锋,会无端造成急速气流,影响人们的正常生活。

(三)景观改善环境

俗话说得好:“人生不如意十有八九”,符合风水的自然环境毕竟是少数。现实中我们遭遇不那么完善的客观环境是很平常的事情,利用一些风水学的方法,把不完善的环境稍加改动变成完善的,这就是风水对环境的改善。一般的风水宝地都是在具备某些良好的自然环境因素的基础之上,因地制宜,经过人为改造之后而形成的。如紫禁城,开湖蓄水,堆土成山,最终形成完善的风水格局。使之更适于人类的生存。

二、风水学在明显陵景观中的体现

明显陵是一座典型的明代皇帝陵墓,其修建时间长、用工量巨大,是高水平的建筑。明显陵规划占地183公顷,其中陵寝部分占地52公顷,在这广阔的区域内,所有的山体、水系、林木植被都作为陵寝的构成要素来统一布局和安排。陵区后部的自然山丘为祖山,作为陵寝的依托,两侧的山体作为环护,中间台地安排建筑、九曲河婉蜒其间,前面山丘为屏山,构成前朱雀、后玄武、左青龙、右白虎的风水格局。在规划布局上,利用中国传统的风水理论,将陵区四周的山川水系作为建筑构成的卞体要素,体现了“陵制与山水相称”的原则。显陵将松林山左峰作为依托玄宫(皇帝棺梓停放的地下宫殿)的祖山,左有山脉作为陵区两侧环护的砂山,前沿的天子岗作为陵寝的案山,形成了一个与自然高度和谐的局部小环境。

明显陵在建筑布局上,充分利用松林山间的台地依次安排下马碑、门、亭、望柱、石像生、坊、桥等,顺山势引导至享殿、明楼和宝城。错落有致,层层递进,给人以封建礼制的秩序感和威严感。

中国古典皇家陵墓的美学意蕴,主要在于显示帝王的权威、气派与尊严,因而在平面布局上,儒学规范和礼制渗透其间。明代帝陵是按前朝后寝的制式布局,前朝即棱恩门、棱恩殿和左右配殿等组成;后寝即方城明楼、圣号碑、宝城、宝顶及地下玄宫等组成。前一部分是举行日常祭祀的活动中心,棱恩殿中设有三间暖阁,中间放有神寝(即皇帝、皇后的神主牌位);后一部分即墓主人棺椁安寝之所。这一制度为显陵所继承。明世宗崇信道教,“道”的中心含义就是“无为”,亦即任其自然之意。“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此处的自然即为“本然如此”之意,也就是追求天人合一的境界。显陵的建筑规制一改传统的王陵建筑中突出表现高大陵体的布局和环境处理手法,特别注重建筑和自然山水的协调相称,多利用自然山体,靠山而建,使建筑与环境融为一体,其处理手法较为纯熟,正面开敞,前低后高,陵墓建筑整齐对称,造型严谨,建筑尺度适中,明楼南面正对天子岗山峰,将自然山陵组织到陵墓建筑之中,宏伟壮丽,景色苍秀,气势宏伟壮阔。

三、结论

显陵的设计与建造完美地运用了传统的风水理论,其本质也就是现代的生态建筑学、景观建筑学,以及建筑外部空间设计理论与传统风水理论出神入化的合作运行。无论在纵向、横向乃至其建筑高度、建筑布局与组群划分上都体现得恰到好处,形成了山水环境与人文建筑完美结合的典范,犹如“天设地造”。

传统景观中的设计观念特别是风水在明显陵中的特殊作用已经是不言而喻,其体现也是一目了然,由此也证明了传统景观设计观念自始至终的指引着传统景观设计的建造,也间接的验证了风水学对于传统景观设计的指导和指引。重新研究风水,把它的那此宝贵的环境观念和空间处理于法放入当今的景观设计中,重新考察其价值所在,就变得很有意义。

中国古人几千年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实践经验都融合在风水理论里面了,通过对于明显陵的外部景观设计中传统景观设计观念的探索学习,从中我们可以体味到古人在探索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统一共存所作的探讨,更能够以此为鉴,为现今后的景观设计乃至建筑设计的发展提供大量的可贵的优秀传统文化设计观念,并且是经过数千年中国人实践证明过的。从而为祖国甚至是世界的和谐繁荣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第6篇:景观设计的基本要素范文

【关键词】工业景观 空间形态塑造

1.空间形态的基本要素

“设计应该具有三维性”,埃克博写道:“人是生活在体量中,空间中,而不是平面中”[37]。一些年轻的设计师们多次忽略了应该能够从景观设计历史中学习到的关于空间的观点,但这种关注空间的态度理应作为现代景观设计的真实的基石。英国园林中的弯曲的水流和树丛与法国园林中的轴线和灌木其实追求的是同等的空间效果。

每个人都有特别的空间需要,也就是说,每个人都为满足身体和精神的最大化需要和发展的空间。这种空间需要在三维的尺度上进行组织,使之成为能够为人理解并起到重要作用的空间。这还需要对很多被忽视了很久的非视觉要素进行相关的研究和有针对性地应用。室外的私密空间意味着休闲,从自然和精神上的联系和连接得到放松。

2.当代工业景观的空间属性

空间,是客观存在的立体境域,通过人的视觉反映出来。景观空间是由景观景物构成的空间,人们通过器官的主观思维,对其适用与否以及美与不美,作出判断和评价。景观空间的组织,其距离、大小、内容随着总体环境内容而定。由于空间是为了人们的交往服务的,空间应该是多向的。空间形态会随着人的移动而变化,空间的组织要以主要景观为中心,以其附属要素作补充,才能营造组成一个和谐的整体空间,形成一种真正空间艺术。工业空间对于人来说,具有使用价值的不是围成空间实体的壳,而是空间本身。就好比围成一个空间必然要使用各种材料,并按照一定的构造方式把这些材料加以组合,但建筑的目的不是组合材料,而是材料所形成的能够帮助人们实现各种功能的场所。

3.道路景观

工业厂区的道路景观设计应本着实用性、安全性、便捷性及观赏性等原则,根据企业场地的具体要求来设计。在对工业企业的厂区道路进行设计的时候,除了要考虑它基本的使用功能和交通功能之外,还要考虑厂区道路的尺度、质感与周围环境的融合性。如江苏怡达化工有限公司厂区的道路景观设计,其根据企业不同时间段内人流的流动与停留、集结与疏散来进行有节奏的道路空间组织与景观布局,通过景观要素的分隔、组织形成有节奏的视觉中心点,创造了美好的厂区道路景观的环境意境。

由于工业厂区道路本身的景观比较单一,可通过在道路两侧放置景观设施小品、雕塑、趣味的铺装、丰富的植物景观层次来营造丰富厂区道路景观的视觉感受。要注意的是,在营造丰富道路景观层次的同时要与厂区整体的景观相协调统一,形成连续的景观。此外,还可以通过一些园林造景手法来丰富道路景观,比如说障景、借景、暗示等园林造景手法。

4.边界景观

边界可以说是设计中最容易忽视的问题,简单的边界处理就是栅栏、围墙之类明确地划分区域的手法。英国景观设计的天才威廉•肯特就曾因将栅栏、围墙去掉而用地渠的形式作为边界而名噪一时;新加坡的动物园在设计中也是取消了所有的视线障碍物,用沟渠、河流等作为区域的限定,从而使游客视线开阔,仿佛置身于完全的自然环境之中,达到很高的审美体验。再说法国香榭丽大道吧,它是巴黎市的主要轴线,其止于德方斯大厦,设计师在这个地方的处理也是相当成功的。首先是德方斯大厦高高升起的建筑基座,巨大而宽阔的台阶使人们的视线从门洞里望出去只有蔚蓝的天空,仿佛巴黎的轴线一直延续到了无尽的世界;而穿越德方斯大厦,设计师设计了一条木质的步道,斜向的伸进了郊区的树林,无论从远观还是近看,巴黎的轴线仿佛就是一个巨大的省略号,意犹未尽,永不消失!

工业企业厂区的环境边界是企业与外界沟通交流的媒介,是企业与城市景观相交融的区域,也是企业向外界展示自己形象的橱窗,是厂区形象设计的重点所在。应积极地从区域的背景,包括厂区所处的地理位置,与周边用地的关系,对外道路交通等出发,使工业厂区环境的总体性质定位、自然环境与周边用地相协调统一,形成一个和谐有机的整体。

5.区域景观

工业厂区的环境景观设计要求从不同功能分区来营造区域化的景观。比如说生产区域、行政区域、生活区域等不同的功能分区,根据各分区不同的功能要求、审美要求等采用不同尺度、不同材质的景观设计要素及相应的配套景观设施,形成厂区不同区域空间主题但又紧密相连的厂区景观特色。

6.节点景观

标志物既是区域的识别特征,又是重要的局部景观。在现代景观设计里已经很少有人把自然物作为区域的标志物了,所以,常常会用雕塑或景观小品来作为区域的标志物。标志物的设计是需要有象征意义的,它应该是整个区域意象特征的高度概括和凝结。像英国中部城市伯明翰的商业区就是以景观雕塑作为区域的标志物,既增加了区域的趣味性和娱乐性,又丰富了大型建筑之间的枯燥空间氛围,同时又界定了空间的范围和性质,可以说是一举多得。

工业厂区环境中的节点景观主要是指厂区门户空间,比如入口广场,转换空间地块的交接点(即不同空间属性)等,其在整个厂区景观系统中起着统领作用;常用的节点标志主要由空间主题雕塑及景观小品组成。通过两者的视觉冲击对比,在整个边界和区域内起着画龙点睛及活跃空间气氛的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 梁炯,城市中心区的复兴与长沙中央商业区(CBD)功的改造[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2001,19(4):92

[2] 卢原义信,尹培桐译,外部空间设计[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8:45

第7篇:景观设计的基本要素范文

关键词:生态型;园林;景观设计;植物配置

伴随着生活水平的提升,人们对城市环境的要求越来越严格。因此,生态园林建设已经成为城市生态系统发展的重要方向。一般而言,生态型园林包含着两个方面的内涵,一方面为观赏性、艺术性内涵,另一方面内涵为改善生态环境。这两方面的内涵宗旨在于美化城市环境,净化城市空气,从而满足城市居民对城市环境的要求,不断推进城市可持续发展。

1生态型园林景观设计坚持的原则分析

1.1统一性原则

在设计生态型园林景观过程中,线条、色彩以及比例等都存在着一定的变化与差异,并且一般都以多样性特点呈现。尽管如此,在设计中设计人员还需要确保彼此之间拥有一定的相似性,给人以相应的统一感,只有这样才能够做到和谐统一,同时也能够使得生态型园林建设更加活泼。如果在园林型生态设计中赋予过多的变化,那么园林的整体将会过于复杂,给人以凌乱感,导致园林失去了美感,同时也无法发挥出其美化城市的作用[1]。可是设计过程中,如果过于平淡便会导致园林景观过于呆板,同样无法满足人们对美的要求。为此,生态型园林景观设计中坚持统一性原则极为重要,在统一的基础上寻求变化,最终实现景观和其他方面相协调的目标。

1.2美观性原则

美观性原则主要指生态型园林景观设计能够与大众审美要求相符合,缓解人们视觉疲惫感,充分体现出植物群落美,同时艺术和科学的价值也能够充分体现出来。这要求相关工作人员在植物群落配置工程中,充分体现出植物造景功能以及观赏特性。配置的过程中,需要将人们的观赏需求以及美学原理作为基础,并且要掌握植物群落的季节性与动态变化,使得植物的生长期被延长,达到丰富景观美感、提升其观赏价值的目标。

1.3因地制宜原则[2]

生态型园林景观设计期间,设计人员需要将城市自然条件、地域文化特点等作为基础进行设计。因此,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才能够满足人们对生态型园林美的要求,这样打造出的园林景观才能够容易被大众接受。

1.4经济性原则

设计生态型园林景观的目的在于:能够为人们营造一个更加舒适宜人的空间环境,并不是盲目地追求奢侈豪华设计。在此过程中,不能将营造园林景观作为目的去破坏环境、浪费资源等,要以较少的投入达到最好的设计目标。生态园林景观设计中,需要坚持经济型原则,应用绿色环保材料进行设计,合理利用相应的资源,实现推行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2生态型园林景观设计的植物配置方式探究

生态型园林景观设计中,植物配置需要选择正确的配置方式,即:

2.1将观花与观叶植物结合起来生态型园林景观设计期间,合理搭配色彩反差较为强烈的植物,能够得到较好的植物观赏效果。例如将叶色漂亮、多变的植物以及观花植物结合起来,便能够延长植物观赏期限。

2.2层次分明生态型园林景观设计中,为了避免出现景观配置单调的情况,需要运用相应的绿草、花卉以及乔木等不同的植物、不同颜色进行搭配,做到多层次艺术搭配,从而使得层次以及色彩更加丰富鲜明。

2.3注重季节性生态型园林景观配置设计过程中,不仅要避免园林植物配置的单调性[3],同时还需要注意景观的季节性。不同季节的景观能够显示出不同的自然风光,引导人类充分的感受大自然的生命力。

3总结

本文主要从两个方面着手,一方面分析了生态型园林景观设计坚持的原则,另一方面探究了生态型园林景观设计的植物配置方式。通过分析明确,在生态型园林景观设计中,为了能够满足城市需求以及城市人们对生活环境的需求,相关设计人员必须坚持一定的原则,例如统一性原则、美观性原则等,同时还需要选择正确的生态型园林景观植物配置的方式,只有这样,才能够将生态型园林设计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实现美化城市环境的目标。

作者:刘欣 单位:天津市河北区王串场公园管理所

参考文献:

1彭静,郭勇君.生态型园林景观设计与植物配置分析[J].南方农业,2015(9)

第8篇:景观设计的基本要素范文

关键词:空间形态;景观设计;空间艺术

景观空间的组织,其距离、大小、内容随总体环境内容而定。由于空间是为了人们的交往服务的,空间应该是多向的。

景观组景其实质是对景观空间的处理,具体体现以下几方面:

一、景观空间的组合与景物序列

空间,是客观存在的立体境域,通过人的视觉反映出来。景观空间是由景观景物构成的空间,人们通过器官的主观思维,对其适用与否和美不美,做出判断和评价。

由于景观空间不是任意的空间,它只能在一定的条件下才能形成。在同一视点位置上,假如所看到的是一片坦平的草地,给人的感觉只是一个平面;如果在草地偏旁适当位置摆上一具景石,则骤然出现了景物空间倘有阳光照射下来,景石周围就出现向阳与背阳两种质感不同又相互衬托的、富于变化的景象;实际上,即使在同一景观空间里,由于不同季节、不同天气、不同处理,给人的感受是不太一样的,千变万化的景观空间成了造园家和建筑师们极感兴趣的研究课题。

二、景观组景手法

根据其空间的大小、层次、尺度、景物品类、地面状况和建筑造型等作为景观组景的手段,构成赋予一定意境的各种庭景,使庭小不觉局促,园大不感空旷,览之有物,游无倦意。它在空间的铺排上,宜密则密,宜疏则疏,只要认定作园意识,大胆构思,小心收拾,就能意趣横生,各臻其妙。景观组景主要有以下几种处理手法。

(一)围闭与隔断

将景观景物围成一定程度的封闭性空间,是景观组景的常见方式,它根据景观主题的需要,来调整所在的建筑空间,以不同程度的隔断方式来取得景观空间四周不同的围闭程度,用以达到景观组景所要求的空间环境。使这种方法一般采取如下三种组合手段:

其一,用建筑物围闭:景观四周系建筑物,在建筑物所围闭的景观空间里,以一定的组景方法组成某种意境的景象。

其二,用墙垣和建筑物围闭:景观常常是一面(或两面)是建筑物,其余三面(或两面)由墙垣围成,一般出现在宅园。常常运用下述三种手法:一是以屋檐、梁柱、栏杆(或较开敞的大片玻璃窗)作为景框,把庭景收在视域范围里的一定幅面上,形成庭景的主要观赏面;二是在院墙内的适当地面上设置相宜的景物(如景石、景栽、景池、铺地之类),作为庭景中心主题;三是将墙外自然景色(如树梢、远山、天空等),作为景观景物的衬托,使景观的意境稍稍溢出院外,借以丰富景观空间的层次,增添庭景的自然气氛。

其三,借助山石环境和建筑物围闭:往往利用山石或土堆作为景观景物,与建筑物围合出富有野趣的庭景。这种不挖山筑墙而请山貌入园之法,是结合风景建庭的切实可行方法,值得借鉴。

(二)渗透与延伸

为满足人们观赏要求,景观组景往往冲破相对固定的空间局限性,在不增加体量的前提下,向相邻空间联络、渗透、扩散和展延,从而获得小中见大、扩大视野、增加层次和丰富景观组景的效果,往往有意识地把毗邻空间的景物.在视线所及的范围内彼此呼应,取得庭景的相互延伸效应。

三、景观设计的形态分析

形式美规律是带有普遍性、必然性和永恒性的法则,是一种内在的形式,是一切设计艺术的核心,是一切艺术流派的美学依据。在现代园林景观设计中,形式要素被推到了较为重要的位置,只有正确掌握了形式美感要素才能把复杂多变的设计语言整合到形式表现中去。如今的景观设计早已不同于狭义的“园林绿化”,设计师综合运用统一、均衡、节奏、韵律等美学法则,以创造性的思维方式去发现和创造景观语言是我们最终的目的。

1.多样统一

多样统一又称和谐,是一切艺术形式美的基本规律。二者既相互对立又相互依存。一个基本要素孤立存在在景观设计当中是很少见的,通常各个景观要素组合在一起形成“场所+景观”,各要素的数量、位置、颜色、形状、线条、动静、质感及比例等,即要有一定的变化用来显示多样性,又要使它们之间保持一定相似性,有统一感,这样既生动活泼,又和谐统一。一个不和谐的要素会引起视觉紧张和视觉冲突,失去美感。过于繁杂则会让人心烦意乱,无所适从,而平铺直叙,没有变化,又会显得过于单调呆板。景观作品的美感是从统一的整体效果中感受到的。因此,只有做到既多样又统一才能使景观达到和谐的境界。

2.节奏与韵律

节奏与韵律是音乐中的词汇。节奏是指音乐中音响节拍轻重缓急有规律的变化和重复,韵律是在节奏的基础上赋予一定的情感色彩。景观要素的节奏与韵律是通过体量大小的区分、空间虚实的交替、构件排列的疏密、长短的变化、曲柔刚直的穿插等等变化来。同一种或同一组造型要素的连续反复或交替反复能够在视觉上造成一种具有动势的丰富的秩序视觉效果,给节奏带来了多样性,使其具有视觉感强烈的韵律美。在单一造型要素重复出现的情况下,可以通过插入截然不同的新形态来寻找突破,可以产生强烈冲击力的视觉效果。

3.尺度与比利

圣・奥古斯丁说:“美是各部分的适当比例,再加一种悦目的颜色。”人们的空间行为是确定空间尺度的主要依据。任何物体,不论任何形状,必有3个方向,即长、宽、高的度量。比例就是研究三者之间的关系。任何园林景观,都要研究双重的3个关系,一是景物本身的三维空间;二是整体与局部。园林中的尺度,指园林空间中各个组成部分与具有一定自然尺度的物体的比较。功能、审美和环境特点决定园林设计的尺度。尺度可分为可变尺度和不可变尺度两种。不可变尺度是按一般人体的常规尺寸确定的尺度。可变尺度如建筑形体、雕像的大小、桥景的幅度等都要依具体情况而定。园林景观设计中常应用的是夸张尺度,夸张尺度往往是将景物放大或缩小,以达到造园造景效果的需要。

4 主从与重点

每个整体都由若干要素组成,每个要素有自己不同的重要性和地位,总有主角和配角,如果每个景观要素都突出,即便排列整齐,很有秩序,也不能形成统一协调的整体,各种艺术创作中都有主与从的关系。景观设计中,视觉中心是极其重要的,人所注意的范围一定要有一个中心点,这样才能造成主次分明的层次美感,在设计时就要有意识的突出这个视觉中心重点,使它明显的处于从属地位。这一部分重点可以打破全局的单调感,是景观整体有朝气,强调这个中心关系到能否让观看者的目光一下集中到景观的主题上来,但趣味中心有少量就足够了,如果没有,就会使人感到平淡无奇,如果太多,就会显得过于松散,从而整体的统一性就会荡然无存。将各个景观节点串联起来起来,有明确的主从关系,各个分景点围绕主要景点分布,就形成了一个统一和谐的景观体系。

四、借景

借景在景观空间设计中占有特殊重要的地位。借景的目的是把各种在形、声、色、香上能增添艺术情趣,丰富画面构图的外界因素,引入到本景空间中,使景色更具特色和变化。借景的内容不外借形、借声、借色、借香。借景的方法包括“远借、邻借、仰借、俯借、应时而借”。借景是为创造艺术意境服务的,对扩大景观空间,丰富景观效果提高艺术质量的作用很大。“园虽别内外,得景则无拘远近”。

借形组景中主要采用对景、框景、渗透等构图手法,把有一定景效价值的远、近建筑物、建筑小品,以至山、石、花木等自然景物纳入画面。

借声组景,在园林建筑设计中如运用得当,对于创造别具匠心的艺术空间作用颇大。自然界声音多种多样,园林建筑所需要的是能激发感情、颐情养性的声音。

借色组景,夜景中对月色的因借在园林建筑中受到十分重视。杭州西湖的“三潭印月”、“平湖秋月”都是借月色组景闻名。皓月当空是赏景的最佳时刻,除月色之外,天空中的云霞也是极富色彩和变化的自然景色,所不同的是月亮出没有一定规律,可以在园景构图中预先为之留出位置,而云霞出没的变化却十分复杂,偶然性很大,因之常被人忽视,实际上,云霞在许多名园佳景中的作用是很大的,特别于高阜、山嫩,不论其是否建有亭台,设计者应该估计到在各种季节气候条件下云霞出没的可能性,把它组织到画面中来。

借香组景,在造园中如何利用植物散发出来的幽香以增添游园的兴致是园林设计中一项不可忽视的因素。古典园林池中每喜植荷,除取其形、色的欣赏价值外,尤贵在夏日散发出来的阵阵清香。拙政园中“荷风四面亭”是借荷香组景的佳例。借景有远借邻借之分,把园外景物引入园内的空间渗透手法是远借;对景、框景、利用空廊互相渗透,和利用曲折、错落变化增添空间层次是邻借。不论远借或邻借,它和空间组合的技巧都是密切不可分的,能否做到巧于因借,更有赖于设计者的艺术素养。下面就借景对象的选择和设置以及如何处理好本景建筑物与借景对象之间的关系。例如:在中国的现有园林和风景区中,运用借景手法的实例很多。北京颐和园的“湖山真意”远借西山为背景,近借玉泉山,在夕阳西下、落霞满天的时候赏景,景象曼妙(见图)。承德避暑山庄,借磬锤峰一带山峦的景色。苏州园林各有其独具匠心的借景手法。拙政园西部原为清末张氏补园,与拙政园中部分别为两座园林,西部假山上设宜两亭,邻借拙政园中部之景,一亭尽收两家春色。留园西部舒啸亭土山一带,近借西园,远借虎丘山景色。沧浪亭的看山楼,远借上方山的岚光塔影。山塘街的塔影园,近借虎丘塔,在池中可以清楚地看到虎丘塔的倒影。

五、因借法:利用轴线来组织景点,通过视点、视线的巧妙组织,把空间的景物纳入视线之中,目的是丰富景观的层次,扩大空间感。另外还有框景法、对构法等,来体现景观的形态与空间艺术的美感

综上所述,本文通过对景观空间、景物序列、组景手法分析.营造一个和谐景观艺术空间形态,形成景观设计特有的空间语言。

参考文献:

[1] 罗海. 浅谈园林景观设计要点[J]. 企业导报. 2009(06)

第9篇:景观设计的基本要素范文

关键词:生态城市 规划设计 要素分析

中图分类号:TU9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04(a)-0211-02

伴随着城市的发展,一些危害城市发展、人类健康的问题逐渐出现,并且变得日益尖锐。如环境污染严重、人口增长过快、交通堵塞、噪音污染、资源滥用等,这些在城市规划发展中对人们的生产生活和可持续发展造成很大的危害,并且危害人们的健康和生命安全。现在人们越来越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并且希望尽快解决此类问题,于是生态城市的概念便应运而生。党的十也指出要把生态文明建设提升到“五位一体”的战略高度,由此可看出国家对生态文明的认可。生态城市注重的是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不忘对环境的关怀,既重视提高经济也注重保护环境节约资源,因此把生态城市理念纳入城市规划中是时代的必然选择。但是由于现代生态城市的规划设计还不成熟,很多地方盲目进行生态城市规划设计,不仅没有结合当地实际,而且还违背了生态城市的宗旨。青海省具有丰富的自然资源、显要的生态地位、独特的民族文化区域,因此完全具有建设生态城市的优势。

1 生态城市规划设计的基本内涵

1.1 生态城市的基本概念

“生态城市(eco-city)”的概念是在20世纪70年代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起的“人与生物圈(MAB)计划”研究过程中提出的。该计划提出,要开展城市生态系统研究,内容涉及城市人类活动与城市气候、生物、代谢、迁移、空间、污染等[1]。生态城市是一个综合性的整体,经济、社会、自然环境和基础设施是生态城市的组成部分。生态城市规划应用生态学原理和科学的规划方法,目的在于达到社会发展、生态保护和经济增长三者的协调发展。

1.2 生态城市的特点

1.2.1 高效益、低损耗。

生态城市倡导低消耗低排放高产出,在城市运行中能够实现高效益的经济增长。在实际表现中即第三产业最大,其次是第二产业,最后是第三产业。生态城市使人类、物质和资源等快速流转起来,而且这些方面联系紧密、相互协调,从而降低了能源的消耗,减少了污染的排放,使资源利用效益最高。

1.2.2 高协调

生态城市要求注重人类、自然、社会这三方面的协调发展,不能只着眼于为人们营造良好的生活环境,还要使自然环境、人类生活、社会发展和谐共处,使资源的到可持续利用,才能进一步造福子孙后代。因此,在进行生态城市规划设计时,要使各方面的资源得到合理的开发利用,使各方面要素协调有序,才能达到国家要求的标准。

1.3 青海省进行生态城市规划设计的优势

青海省自然资源丰富、生态地位显要而且具有独特的民族文化,因此在建设生态城市方面具有很大的优势。首先,青海省地域广阔,具有十分丰富的自然资源,并且还有多种居全国前列的矿产资源。水能资源分布也相当广泛,是我国水能资源的主要分布区域,加上丰富的风能、太阳能和地热能,因此这里植被茂盛,可以喂养大量的动物资源。以上这些资源对于进行循环经济、生产清洁能源、建设生态城市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其次,青海省海拔高、环境脆弱是中华民族乃至全球环境的敏感和驱动区,加强对这一区域的关注和呵护,促进本地区的资源节约、环境保护和生态恢复,建设生态城市,不仅可以保护中华民族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而且可以促进本地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再次,青海省的文化氛围非常浓厚,如草原文化、农耕文化和现代商业文化等。这里的人热爱自然、热爱牛羊、热爱生活,因此具有深厚的生态文化观念。因此在这里建设生态城市符合人们的生态文化要求,符合人们的需要。

1.4 生态城市规划设计的原则

生态要素原则。首先,建立生态城市必须尊重自然、符合自然,考虑环境的承载力,进行节能、再生、可持续的生产活动,联系实际,设计出符合当地实况的规划方案。其次,建设生态城市必须以物质发展为立足点,以造福于社会、促进社会发展、提高人民生活质量为重点,注重对人价值的人文关怀,注重文化的传承。

复合生态原则。规划设计中把社会、经济和自然三者之间各方面的关系协调一致,促进相互之间的高速流转,这是规划设计中的重点和难点,做好了这几个方面的工作,生态城市的规划设计工作就能得到很好的实施。

联系实际原则。在生态城市的规划设计中,只有将生态城市的设计理念与本地区的实际情况相结合,才能真正取得想要达到的成效。在规划设计中,不能盲目照搬别人的设计成果,要针对本地区的实际地理、人文情况设计出符合本地区的规划方案。

2 生态城市规划设计的要素分析

2.1 城市景观设计

城市景观设计包括人文景观和自然生态景观,而人文景观由建筑景观和园林景观构成。青海省是一个多民族的省区,拥有独特的历史文化和民族风情,因此在进行城市景观设计时需要考虑青海省的人文景观特色,把他们的人文景观通过建筑表现出来。在打造城市景观设计的同时更加需要突出其高原特色,通过宣传和培养等把他们的民族风情、民族文化充分体现出来,形成他们独有的特色。具体来讲,建筑景观设计既要进行照顾高层超高层景观设计也要进行底层景观设计。在进行高层超高层景观设计时,要做好空间天际轮廓线的规划设计,而且街道建筑景观要作为重点进行设计。园林景观设计要使生态环境、历史文化和现代城市理念融为一体,并且要以城市公园、广场、江、河、湖、溪作为重点,融入其中,进行设计。只有这样的设计才能使生态效益、景观效应得到提高。

2.2 城市产业设计

生态城市规划设计要充分考虑保护和节约资源,对不可再生的资源进行强化保护,限制使用,对可再生资源要节约使用。促进生产活动的各个环节科学合理,加速自然、社会和人三环节的流转,使资源的循环利用,降低能量的消耗和减少污染的排放,重点发展循环经济。另外,城市产业设计要注重产业和生态的结合,以高科技的产业结合循环经济的形式,满足市场化、生态化和现代化的要求,结合城市自身的产业现状,设计出高科技、高起点的标准化生态城市产业,使城市旅游、教育、医疗、文化的得到较好的发展。还要对现有产业进行调整和改造,进行产业的生态转型,提高其GDP的比重。在对生态城市设计完成后,要以ISO14000环境质量体系认证、清洁生产审核和环境标志产品认证为评价标准,对环境和企业进行各方面评价,针对其评价实况进行干预,以使城市环境和企业得到科学发展。

2.3 城市住区设计

城市住区设计与城市居民生活紧密相关,体现城市居民生活的幸福指数,因此城市住区设计是生态城市设计的基础。做好城市住区设计首先要保证城市基础设施状况,城市基础设施包括交通、通讯、能源、供水、供电以及信息网络和环境保护等。基础设施规划好了,人们的生活水平才有了基本保证。城市住区设计要以生态学原理为基础,把生态建筑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结合起来,既能满足城市居民的基本需要,还能促进生态系统的良性发展。在进行城市住区设计时,要以城市实际地理特征、生态环境为立足点,进行符合当地区域特色的住区设计。加强居住区绿化,在居住区设置集中绿地,提高居民住区的绿化覆盖率。对于青海省来说,要在加强一些经济发展好的城市经济的基础上,带动其他城市、城镇的工业化和信息化。另外还要重视生态保障设施的建设和改善,节能减排,加强排污处理,修复重要生态区域生态环境,使周边山岭、河流和湖泊的生态功能得以保障。

2.4 生态环境设计

生态环境是居民赖以生存的必然条件,也是生态城市规划设计的必要组成部分。进行生态城市设计要充分利用自然生态基础,既能保护环境又可以节约资源减少不必要的浪费。在利用自然资源的时候首先要保护自然资源,保护城市原生态的自然环境,进行符合当地环境的规划设计,采取必要措施最大限度的保护原生态环境。其次,要在保护的基础上进行合理的管理和改善,利用生态学原理和设计原理对原始生态环境进行科学合理改造,使其在保持和提升生态价值的基础上,更好的为城市设计所利用,是自然资源的价值得到更高的发挥,提高生态效益和共享性。青海省因其水资源丰富,所以植被茂盛,牧草众多。因此要充分利用这一点,在生态环境设计的时候充分利用牧草进行绿化,提高居住区的绿化率,改善居民的居住环境,提高生态环境的利用率。

3 结语

生态城市规划设计是时展的必然选择,生态城市是以生态学原理为基础,运用科学的规划设计手段,以现念为依托进行规划设计的。生态城市规划设计的特点为高效益、低损耗、高协调、评价指标规范。生态城市规划设计主要遵循生态要素原则、符合生态原则和联系实际原则。进行生态城市规划设计主要从城市景观设计、城市产业设计、城市住区设计和生态环境设计几方面入手。

参考文献

[1] 黄肇义,杨东援.国内外生态城市理论研究综[J].城市规划,2001,25(1):59-66.

[2] 任磊.浅谈生态城市规划设计构想[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12(8):25-30.

[3] 马玉英.生态文明视闻下青海生态城市建设研究[J].青海民族研究,2013(3):4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