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社会考察活动报告范文

社会考察活动报告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社会考察活动报告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社会考察活动报告

第1篇:社会考察活动报告范文

上海市教委日前公布《上海市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实施办法》和《上海市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办法》两个配套文件,作为对去年3月公布的中考改革方案的进一步细化和落实。其中,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科目涵盖15门学科,与中考改革前相比没有增加;综合素质评价严格控制录入信息管理系统的项目总量。

《上海市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实施办法》进一步明确了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的有关细则。其中,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科目涵盖语文、数学、外语、道德与法治(思想品德)、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命科学、信息科技、体育与健身、科学、社会、艺术(包括音乐和美术)和劳动技术等15门学科,与中考改革前相比没有增加。计分科目和考试方式则做了进一步优化与调整,计分科目总分由630分调整为750分。

根据全国统一要求,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上海市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实施办法》将道德与法治(思想品德)和历史纳入计分科目。这两门科目采用日常考核和统一考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评价。其中,统一考试满分均为30分、考试时长均为40分钟、均采用开卷笔试方式进行,日常考核满分30分。

同时,为了提升学生外语应用能力,增设外语听说测试。测试采用人机对话的方式进行,满分10分,测试时长10分钟;为培养学生问题解决能力,设置跨学科案例分析题,满分15分。

《上海市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办法》主要从品德发展与公民素养、修习课程与学业成绩、身心健康与艺术素养、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四方面对学生进行记录评价,旨在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尤其关注学生社会考察、探究学习、职业体验等综合实践活动的情况。

第2篇:社会考察活动报告范文

一、围绕一个中心

在义务教育课程改革进入总结提升阶段、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全面启动的关键时期,全省教研系统必须坚持以课程改革为中心,围绕依法实施和科学实施新课程开展各项教研活动。

二、做好两个服务

教研工作要为行政部门教育决策服务、为基层教师教学服务。全年在两个“服务”上要做好以下工作:

(一)为教育决策服务

.以“全面规划、稳步推进”为方针,实施普通高中课程改革。考察全国高中课改实验省,深入实验样本学校调查研究,了解我省实施高中课改的优势和困难,协助省教育厅制定高中课程改革的实施方案及相关配套文件。具体有:浙江省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实验方案、课程设置和管理指导意见、学分认定管理办法、学校课程建设指导意见、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指导意见、新课程学科实施指导意见等。

.加强省级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县的教学指导。在对国家级实验区进行评估的基础上,总结实施课程改革的先进经验和新型课堂教学模式,抓好一批学校和教师典型,组织召开义务教育课改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表彰会。

.加强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开发的指导和管理。对地方课程的实施情况进行调研,继续完善修订通用地方课程标准和地方课程教材。指导各实验区开设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制订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开发和管理细则。

.调查全省教学用书使用情况,制订教学用书编写、审定、出版、发行的指导性意见。

.加强课程改革的协调和宣传。协助省课改办召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和专家工作组会议。积极联系宣传部门及多种媒体,宣传浙江省新一轮课程改革的研究成果和先进经验。

.认真做好全省个义务教育课改实验区的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和高中招生制度改革的业务指导。加强初中生学业水平考试命题研究,以及对市地命题工作的指导,做好全省初中生学业水平考试试卷质量分析;加强初中生综合素质评价研究。

.继续完善高中会考制度。加强考纪考风建设,规范会考管理,提高会考的公信度。研究高中会考信息公布和运用的科学途径和方法,加强对普通高中教学的监控和管理。研制新一轮高中课改背景下的高中生学业水平评价方案。

.积极研究高考改革趋势,协助做好我省高考试卷命题和阅卷的相关工作,研究与高中课改相配套的考试和评价改革。

.探索基础教育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实施办法,和部分县(市、区)合作进行试点。

.进一步研究和探索校(园)本教研制度的内涵和实施策略,积极推进全省校(园)本教研工作。完善浙江省校(园)本教研示范校评比标准,总结省校(园)本教研示范校(园)的先进经验。

.进一步推进教研工作信息化,继续做好“浙江省中小学远程教育工程”教学光盘的教学设计和现场拍摄任务。

.研究高中学科建设,开展普通高中先进教研组评选活动。

.加强对民办学校教学研究的指导,建立民办学校教学研究联谊会制度。

.召开省、市教研室主任会议和教研室办公室主任会议,研究课改背景下教研工作的创新模式以及加强教研室自身建设的新思路。

.加强省际教研工作交流和协作,承办华东六省一市教研室主任会议。

.以展示义务教育课程改革成果为重点,做好第三届省政府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奖评选工作。

.做好××年省级教学研究课题立项和成果评比工作。

.协助做好第九批省特级教师的评选工作。

.开展新课程下学科教学中的德育研究,提高思想品德课教学的实效性,总结典型经验,推广先进的德育模式。

(二)为教师教学服务

.做好义务教育和高中新课程学科的培训工作。改进省级培训模式,提高培训质量。

.启动全省教研员培训。制订全省教研员培训实施方案,分层分批培训各级教研人员。

.进一步推动《幼儿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的实施,参与园长和幼教教研员全员培训。

.继续实施义务教育课程改革“携手行动”,加强对欠发达地区农村课程改革的引领和指导。

.加强教学用书的开发和管理。继续组织编写与新课程配套的作业本、暑假作业、复习用书、考试标准、地图册等,全面修订已经出版的教学用书。

.召开全省高考情况分析报告会,加强对高三复习阶段的教学指导。

.加强综合实践活动教学的指导,建立高中课改实验学校和综合实践活动基地学校。

.进一步规范“三项教学评比(教学论文、教学案例、课堂教学)”制度,本年度开始,“三项教学评比”省教研室不再收费。

.提高各类学生学科竞赛的质量和信誉,开展学生研究性学习成果评比,协助做好“环宇建设”杯首届浙江省少年文学之星征文比赛。

.建设“浙江教学研究网”和“携手博客”网络,为广大教师参与教研、共享资源提供平台。

.编辑印发期《浙江教学研究》杂志和《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年年鉴》。

.加强对教研室附属小学和厅属学校的业务指导。

.举办××年度浙江省优秀教研员评比。

三、提升三个水平

.提升教研活动水平。珍惜有限的教研资源,重视教研活动的前期策划和后期延伸,提高教研活动组织水平,实现教研活动的多重效益。首先要有教育效益,能解决新课程实施中的难点问题,能改变教师的教学观念和教学行为,有利于发挥教师参与的主体性,教师受益面较大。其次要有社会效益,教研活动成果能成为行政决策的重要依据,能受到学校和教师更多的支持和欢迎。最后,还要讲经济效益,用同样多的钱做更多的事,以同样多的人做更多的事,做同样的事却能发挥更大的作用。

.提升课程实施水平。教研员要从课程改革理念的高度看待学科教学改革,提高对教学行为的反思、评价、指导能力。在改革过程中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善于抓住一些普遍的教学现象和问题,深入思考,把问题转化为研究课题。要切实提高自身的研究能力,包括现象观察、找准关键、正确归因、开展实验、总结提升、资源整合等能力,带头开展课题研究,同时指导和帮助基层教师开展校本教研。

.提升自身生存和发展水平。进一步加强教研室自身建设,改善工作环境,提高福利待遇。严格执行规章制度,进一步明晰内部各部门的职能,以及岗位职责和考核标准,提高教研工作效率。鼓励教研员参与课程建设、著书立说、攻读学位和出国考察。教研员要统一思想,认清使命,以学习完善自我,以有为争取地位,以合作获得成功,以成功提升影响。

四、狠抓四个重点

.抓好高中课改。与义务教育课程改革不同,高中课改近似于一场“教育革命”,改革内容不仅涉及课程目标、课程结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评价方式,还牵涉到教学组织形式、教学管理方式、乃至教学场地安排的变革。必须集中精力配合省教育厅完成改革实验方案、相关规章制度和指导性意见的制定任务,及时准确地为学校和教师答疑解惑,提前编好新课程学习资料和教学指导用书,同时通过网络同步教学设计栏目,使全省高中教师能及时共享教学资源。

.抓好网络教研。以网络为手段开展教研是改变教研方式、提高教研活动效益的重要途径,我们要从教学研究大众化、民主化、精细化的高度看待网络教研,努力实现常规教研和网络教研一体化。争取在上半年初步建成“浙江教学研究网”和“携手博客网络”,制定网站运作和管理规则以及教研员网络教研工作评价指标,试验各种网络教研和培训模式,尤其是发挥教研网络在高中课改中的独特作用,争取使教研室网站进入全省教育网站的前列。

.抓好校本教研指导。总结省校(园)本教研示范校(园)的先进经验,加强示范校和其他学校之间的合作和交流,充分发挥示范校的研究、示范和辐射功能。完善省级校(园)本教研示范校(园)评比细则,使之导向明确,操作方便。科学提炼各种学校教研模式和教学典型,编写和出版《校本教研丛书·第二辑》,向全省同类学校推广。同时充分利用“携手博客网络”,为广大教师开展个性化教研提供技术支持和交流场所,使教学研究成为教师的职业生存方式。

.抓好教学评价研究。我省已基本普及年基础教育,高等教育正走向大众化。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全面实施,中考和会考的选拔功能不断淡化,逐步成为衡量学生基础学业水平和评价学校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课改实验区的中考已更名为“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要花力气进行水平考试评价理论和操作技术的研究,逐步建立相应的试卷评价体系和信息利用机制。重视研究中小学、幼儿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方法,实现评价方式多元化。要逐步建立基础教育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尝试评价区域性整体教学质量的动态变化。

五、实施五个策略

.活动统整。课程改革是系统工程,许多问题不是单一学科所能回答和解决的。教研员应增强课程意识、合作意识、研究意识和决策服务意识,用项目统整学科教研,提高教研活动的合力和效益。能以学科整合出现的活动,原则上不分学科单独进行,如“携手行动”、“同上一节课”、“新生代教师教学风采展示”等活动。一年中,每个业务部(室)要有一项集体调研活动、一项多学科整合教研活动,出省考察原则上也要以部(室)为单位。鼓励跨学科、跨学段合作开展课题研究和教学调研。

教研员要打消顾虑,积极参与统整教研活动。第一,统整活动有利于教研员参与热点问题研究和重要教学决策,有利于改变学科教研随意、分散的状况,扩大学科教研的影响力,提升学科教研水平。第二,统整活动并不否认单科活动,不否认学科个性,只是改变某些学科教学游离于新课程整体之外的状况,使学科教研活动的价值得到更好的挖掘和体现。第三,统整活动的主体仍是教研员,纳入统整活动的学科教研,主持人不变,活动经费不变,活动程序不变,成果归属不变。

.分类管理。从本年度开始,教研活动分为两大系列四个类别。一个系列是教研室主办的活动,以“教研室文件”发文,规定参加人数和活动时间,参加对象原则上不能缺席,不收费。另一个系列是学科教学分会或其他学会主办的活动,以“学会文件”发文,根据活动内容和目的自定人数和时间,自愿参加,可以收费。四类活动规定如下:

一类活动(全额拨款):以教研室的名义举办,如,综合性教研工作会议、新课程学科培训、大型总结和推广会、现代 远程教育培训会、教学用书编写会、学业考试和会考命题会议、网络建设会议、综合性调研活动等。

二类活动(限额拨款):以教研室的名义举办,如,三项评比活动、学会换届选举年会、课题研讨活动、小型学术研讨会等。

三类活动(自收自支):以学会的名义举办,如,各类学科竞赛和学生参加的评比活动、省教学分会常务理事会、全国学科教学研讨会、教学论坛、名师送教下乡、承办全国学科研究会年会等。可与特级教师协会、正源教育咨询公司合办。

四类活动(可以创收):以学会的名义,组织学科教学观摩活动;承办全国学科课堂教学观摩活动;与其他单位和民间团体合办的有创收意图的活动。可与特级教师协会、正源教育咨询公司合办。

.成果物化。教研员要设法显现教研活动的过程和价值,做到活动必有总结,研讨必有纪要,调研必有报告,外出开会和考察必有书面汇报。承担的研究课题,要扎扎实实组织研究,及时总结研究成果,撰写研究报告和专著,争取在各级各类评比中获奖,或在公开报刊、专业网站上发表,扩大成果的影响力。鼓励教研员写文章,出专著,到全国讲学,上网络交流。尽可能把教研成果物化,能为更多的教师和教研员所共享。

.规范运作。省、市、县三级教研活动应有所侧重。省教研室要尽量为市、县教研室留出活动空间,为教研员的业务学习和调研留出时间。一年之内,除了整合活动外,单一学科的省级活动不超过次;除了两次学科培训以外,要求大市学科教研员参加的省级活动不超过次;原则上不单独举办学科大市教研员会议和学科教学分会年会;除省教研室统一安排外,教研员出省参加全国会议不超过次。市一级教研活动希望省教研员参加的,应事先给省教研室发正式文件或邀请函,省教研室领导审批后,安排相关人员参加。

省教研室从本年度开始,教研经费采用项目预算制。每次活动必须做到“五有一能”:有策划、有预算、有决算、有报道、有纪要(总结)、能上网。没有做到前项,不能预支经费;没有做到后项不能结账报销。

活动安排尽量避开教育行政部门活动和全省性统一考试的时间。三项评比、考试评价、课题管理和教学用书编写等工作,请参照《××年三项教学评比的若干意见》、《××年度会考和中考的常规考务安排表》、《××年度教研系统课题管理常规安排表》、《××年度各类教学用书的编写、修订和送审、定稿、出版日程安排表》执行。

.上下联动。各级教研室应根据《浙江省教研工作条例》的规定,明确定位,合理分工;互相照应,步调一致;紧跟形势,尽力作为;服务基层,发展自身;队伍精良,状态积极;上下联动,共担风险。省教研员要做好组织和协调工作,充分发挥基层教研员的积极性,尽量通过规范的工作机制,实现对“上”负责和对“下”负责的一致性。

六、打造品牌

我们要努力打造以下教研品牌:

.高品位的教研活动。教学专题研讨会、教师发展论坛、高考改革研讨会、农村课改研讨会、教学调研诊断、名师巡回讲学等。

.高信度的考试评价。高中会考、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义务教育教学质量监控制度。

.高声誉的教学评比。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奖、教研系统课题研究成果奖、教学调研报告评比、教学论文评比、教学案例评比、课堂教学评比等。

.高规格的学科竞赛。高中数学竞赛、高中物理竞赛、高中生物竞赛、初中数学竞赛、初中科学竞赛、文学之星征文比赛等。

.高层次的教研报告。教学专题调研报告、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试卷评估报告、高中会考信息分析报告、高考情况分析报告、新教材的分析评估报告、学科教学改革年度报告等。

.高质量的教学用书。教学研究论著、国家和地方课程教科书、教学指导用书、考试标准、作业本、暑假作业、复习用书等。

.高水平的教学培训。新课程学科培训、校本教研培训、教研员培训、教学管理培训、骨干教师培训等。

.高效益的教研网站。浙江教学研究网、“携手博客”网络。

第3篇:社会考察活动报告范文

关键词 欧洲中小学 公民教育 教育评估 Eurydice2012

有效的公民教育评估对于总结公民教育经验、调整公民教育政策、目标、内容和方法来说至关重要,因此欧洲各国非常重视中小学公民教育评估工作。那么,他们是如何开展公民教育评估活动的?具有哪些特点和启示?欧洲教育、视听及文化行政机构(Education,Audiovisual and Culture Executive Agency,简称EACEA)于2012年的“欧洲公民教育”调查报告(Citizenship Educationin Europe,简称Eurydice2012)为我们解答上述问题提供了依据。

一、评估中小学生公民素养状况

1.制定公民素养评估标准

多数欧洲国家教师考察中小学生公民素养的主要依据是国家课程规划中的公民教育目标,或适用于所有科目的学生评估标准。但仍有少数国家(如西班牙、拉脱维亚、罗马尼亚,斯洛文尼亚和瑞典)制定了较为详尽的评估准则。瑞典国家教育总署制定了一套专门测评7~9年级学生公民素养的6份试题,为“社会研究课”教师评估学生对民主原则的理解程度提供了很大帮助。然而,就评估手段而言,除法国和奥地利外,欧洲其他国家教育部门几乎没有为教师提供评估学生公民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辅助材料。如2011年秋起,奥地利公民教育中心出版了专门针对青少年公民素养评估的一个新手册。该手册通过提供实践经验和诊断练习帮助教师评估学生的决策能力、概念性思维能力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意愿。

2.对中小学生单独性公民教育课的学习成效进行考评

目前,近20个国家和地区在中小学不同阶段设立了单独的公民教育课。多数情况下,学生的公民成绩(作为一个单独学科)被作为衡量其能否毕业或者升学的依据,这门课的考核工作往往由学校或者其他组织开展。在法国、罗马尼亚、芬兰和英国英格兰地区,独立课成绩被作为学生获得初中、高中毕业证书的重要依据。在法国,由教师对学生高中三年里所学习的课程――“公民教育、法律和社会”进行考核,考核结果可能被学校学位委员会作为审议其能否获得毕业证书的依据。与多数国家不同的是,有些欧洲国家(希腊、法国、葡萄牙、罗马尼亚、芬兰、英国英格兰地区和挪威)较为特殊。如在挪威,教师们认为学生公民素养的评估难度非常大,因此在挪威整个初中阶段,“学生安理会工作”这一课程并入考核范围之内。就考核方式而言,欧洲中小学通常采取校内持续性评估或期末考试的方式考察学生公民教育课的学习效果。但在部分国家,公民作为一门单独的课程由校外机构进行评估。如保加利亚、塞浦路斯和卢森堡学生必须在高中毕业前参加校外机构组织的公民教育课期末考试。

3.对学生校内外实践活动的参与情况进行评估

目前,约1/3欧洲国家(主要包括法国、西班牙、德国、波兰、意大利、荷兰、爱尔兰、保加利亚、拉脱维亚等)已了评估学生校内外实践活动参与情况的指导纲要。依据这些指导纲要,它们采取了较为多样的途径和方法,如建立学生个人档案。颁发证书等。大多数国家通过考察学生在公民教育课或其他渗透性课程学习中的表现来评估学生的公民参与能力。相比之下,德国较为特殊,学校在每学年结束前或者毕业前会专门评估学生校内外实践活动参与的情况,且其分数被作为衡量学生能否毕业以及顺利升学的依据之一。而在保加利亚、法国、拉脱维亚和波兰,这方面的评估结果往往被记录于个人档案作为其参与学校生活的标志。如在保加利亚中小学每学年年底,班主任将每个学生的课外活动情况(如项目、会议、竞赛、奥林匹克竞赛等)记录于个人档案之中,并在学生毕业之际,学校为其颁发毕业证书和一份更为完整的个人档案。在保加利亚、西班牙、拉脱维亚和波兰的小学阶段,参与班级、学校和志愿活动的情况被作为评估学生行为的标准之一。在意大利、荷兰和波兰,初中生参与课外社区活动的学分或分数是评估其能否升学(波兰)或获取高中毕业证书(意大利和荷兰)的重要依据。

对于学生参与校内外实践活动的评估标准,部分国家的课程教育大纲中有所涉及。如在西班牙、斯洛文尼亚、斯洛伐克和土耳其,公民教育课程大纲中包含教师用于评估学生参与学校或社区活动的建议性标准。相比而言,一些欧洲国家并没有为教师提供这方面的评估标准,在某些情况下,教师可根据自身要求评估学生的公民参与情况。

二、评估学校公民教育实施情况

1.对中小学公民教育实施状况进行校外评估

就校外评估而言,欧洲各国之间没有实质性差异,且这方面的考察在官方文件有明确规定。如英国苏格兰地区教育部门制定了非常详细的中小学教育校外评估指南,其中包含很多公民教育的评估指标。如参与和促进体育、文化和公民发展活动以及校外学习的比率;参与同伴支持活动和社区活动的比率等。大多数欧洲国家的教育行政部门会对中小学各个阶段校园生活中有关公民教育的四个领域,即校园文化、学校管理、与社区之间的合作关系、教学和学习进行考察。如在比利时德语区,校外评估人员会考察校园氛围(如学校各部门之间是否具有学校认同感,教师是否遵守行为规范,以及学生在校园中是否具有安全感等)。他们还会考察学校是否已明确并公布了校长的职责,以及校园生活参与者,包括:校长、教师、家长、学生和其他所有教职员工等是否定期收到并了解学校各个部门所做的决策。同时,这些评估人员也会考察学校与校外周边社区或学校之间的合作关系。然而,有些欧洲国家较为特殊。在丹麦、马耳他和爱尔兰,只对初中、小学阶段进行公民教育校外评估。有三个欧洲国家和地区,其校外评估只涉及公民教育的一个领域,即学校管理(比利时法语区)教学和学习(荷兰、丹麦)。在爱尔兰,校外评估人员只对初中公民教育中的教学与学习进行重点考察,而对小学阶段公民教育的所有领域进行评估。

就校外评估途径和方式而言,欧洲国家所采取的措施较为多样。在一些国家,评估人员会通过检查学校制定的办学理念和教育发展计划中关于公民教育的规定考核学校公民教育实施状况。如在法国,评估人员依据学校计划中的公民部分来考核校长、家长和学生参与健康与公民教育委员会的情况,以及学校与校外社区、组织之间的合作情况。与此同时,学生家长也可为评估学校公民教育提供相关的信息。如在爱尔兰,评估人员通过会见家长获得家长委员会或协会的活动信息,以此考察家长在学校管理中的实际参与程度。

2.对中小学公民教育实施状况进行校内评估

相对于校外评估,多数欧洲国家将公民教育纳入校内评估体系之中,评估内容涉及校园文化、学校管理、教学工作、学校与社区之间的关系四个领域。然而,有些国家或地区较为特殊。比利时德语区和马耳他(仅小学阶段)的评估指导大纲/准则只包括除教学与学习外的其他三个领域。比利时弗莱芒语区和丹麦(仅高中阶段)在其校内评估分别只考察教学与学习以及学校管理。此外,一些欧洲国家的教育督查机构或其他评估组织鼓励和支持学校不断提升自身公民教育评估能力。例如,在英国北爱尔兰地区,监察局了旨在支持学校开展自我评估的资料――“共同迈向完善”。该资料涉及评估中学公民教育质量的一系列指标。与此同时,部分欧洲国家中小学根据法律规定和官方规定、建议等制定了校内评估方式和标准。如在法国,中小学校根据官方对于校领导职责的规定和财政法规评估其自身学校教育质量,其中包括检查各种委员会的活动报告(如管理、纪律、公民和健康)和学生社团。

总体而言,多数欧洲国家按照教育管理规定和建议通过校内和校外两种途径来考察中小学公民教育的实施情况。而有些国家较为特殊,如荷兰、奥地利、斯洛文尼亚和瑞典仅开展校外评估,而爱沙尼亚和意大利均实行校内评估。

三、欧洲中小学公民教育评估的特点

1.评估主体多元化

欧洲国家在中小学公民教育评估过程中,充分发挥了教育行政部门、校领导、教师、学生、家长以及当地社区代表等多个评估主体的积极作用。事实上,评估主体多元化具有两个方面的好处:一是能够从多方面、多角度对学校公民教育活动以及学生公民素养进行更为全面、客观的了解和把握。教育评估是一项价值判断活动,单一的评价主体所开展的评价活动,难以全面、准确地反映公民教育教学的整体情况和学生公民素养的全貌,因此欧洲国家在中小学公民教育评估中充分发挥了多元主体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这有利于他们更加完整、准确地了解中小学公民教育实施状况以及教育效果,并在此基础上总结经验和不足,调整公民教育政策。二是能够帮助教师在多样化评价中反思自身教育活动和学生学习活动,从而提升公民教育教学质量。校外教育行政部门、教师、家长和社区代表共同参与评价活动,能够使教师从不同角度观察和思考自身所开展的公民教育教学活动是否能够满足国家、社会和学生的教育需要,是否真正提升了学生的公民素养等问题。在此基础上,教师能够不断调整教学策略,进而提升公民教育质量,帮助学生成为积极的、负责任的未来公民。

2.评估方式多样化

我们知道,各种评价方式都是为一定评价目标和评价内容服务的,而且每一种评价途径和方式都有着自身的优势和不足,所以在教育评估过程中有必要采取多样化的评估方式和方法。这样才能够在充分发挥各种评估方式优势的同时避免其不足,从而提升评估的全面性和科学性。此外,采取多样化的评估方式还有两个方面的好处:一是有助于调动受教育者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由于教育评估方法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影响受教育者的学习心理和情绪,单一性的笔试往往使受教育者处于被动地位,其主动性难以得到发挥。而多样性的评估手段和方式能够从不同角度调动受教育者的积极性。同时,富有趣味性的评估方式更能调动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创造性。二是有助于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互动与沟通。单一性笔试往往会加剧“灌输”式教育方法的使用,这容易导致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产生隔阂。而多样化的评估方法,为教育者与受教育之间的互动和沟通提供了更多机会,从而使教育者全面了解受教育者的真实情况,进而反思自我,改善教育教学方法。

3.评估内容多维化

欧洲中小学公民教育评估的内容多维化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就中小学生公民素养评估而言,评估内容不仅包括公民基本知识,而且还包括学生的公民参与能力。由于在多数欧洲国家教育专家和决策者看来,公民教育不应仅仅停留在向受教育者灌输、传播公民知识的层面上,而更为重要的是培养他们的态度、情感、价值观以及公民行为参与能力。因此欧洲国家在评估中小学生公民素养中,并非单纯考察学生公民知识的掌握情况,而是通过多种途径和方式考察学生参与课堂、校园活动和校外实践活动的情况。二是就学校公民教育评估而言,不仅评估课堂教育教学工作,而且非常注重考察校园文化、学校管理、学校与社区之间合作关系。相比于其他类型的教育,公民教育是一项内涵丰富、涉及面广泛的教育实践活动,课堂教学工作直接影响学生对公民知识的认知、了解、理解和领悟,而校园文化、学校管理等在潜移默化中塑造着学生的公民情感、态度、价值观和公民参与能力。因此,欧洲各国在考察课堂教学活动的同时,注重评估校园文化、管理以及学校同校外社区之间的合作关系。这样能够使教师和其他教育工作者以及学校领导、国家教育行政部门等全面、准确地了解中小学公民教育的实施情况。

参考文献

[1] 郑艳芳.英国中学公民教育的评估述评[J].基础教育参考,2008(3).

第4篇:社会考察活动报告范文

笔者认为,目前的干部考察工作存在着“四难”,即:真实情况了解难、考察对象把握难、考察内容量化难及考察不全定论难。而要完善干部考察工作,必须严格落实《干部任用条例》规定的程序,着力在“深、细、实”上下功夫。

一、突出一个“深”字,用好集中考察

集中考察是考察干部最常用的手段,也是经过多年实践证明行之有效的基本方法。随着形势任务的发展,集中考察必须克服一般化和表面化,在求“深”上下功夫,以获取准确而全面的第一手材料。一要深入分析干部的述职报告。通过领导干部本人述职,报告个人履行岗位职责的情况,可以基本了解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和工作成绩。但述职报告容易受述职人主观意愿和语言表达能力的影响,因此,必须使之与领导干部的行为表现、工作实绩、群众反映、上级评价、鉴定等联系起来,加以综合分析,看是否做到了实事求是,言行一致。二要细心甄别民主测评结果。民主测评基本反映了群众对干部的概括性评价,但由于种种原因有时仍难以准确地反映干部的真实情况。对待测评结果,既要重视,也要全面地分析和鉴别,防止片面地以票取人。笔者认为,参照“三讲”教育的做法,考察期间引入对干部的民主评议是可行的。评议的形式可以灵活多样,既可以面对面地议,背对背地评,也可以通过填表、写书面意见来进行。评议结果适时向被评议人反馈。通过民主评议拓宽了解渠道,印证民主测评结果。三要重视研究座谈了解的信息。个别谈话是考察组与干部面对面交谈、听取推荐意见的重要渠道,由于受外界干扰因素少,其反映信息真实性更强。在与考察对象的上级、同级、下级进行个别谈话时,要有敏锐性,善于从言外之意、话外之音捕捉评价干部的信息。班子成员之间相处较多,互相了解的比较深,对他们的评价意见尤其要认真听取和把握。要通过考察对象的上级各主管部门的有关人员了解其情况,还要找领导干部身边的工作人员、工作所涉及的部门和单位的有关人员谈话了解情况等。与考察对象直接谈话是了解其思想认识、理论素养和知识运用能力的重要时机,在谈话过程中要适当变换话题和方式,增大时空跨度和知识跨度,请考察对象谈观点、谈看法、谈体会,从而在思想上、政治上对其作一些较深层次的了解。四要搞好对各类材料的加工分析。在必要的时候到被考察人曾经工作过的单位座谈了解情况,可以了解其历史表现。考察一个领导干部是否具有牢固的群众观点,是否自觉坚持走群众路线,不但要多听群众的反映,还要查看其下基层的记录,了解其解决了哪些问题;考察理论政策水平,不仅要看干部是否参加了中心组学习,是否参加了各种培训,而且要看其在实际工作中运用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年度考核、廉政建设考核、工作目标考核结果等内容,记载着干部表现的信息,对这些材料都要认真分析研究。

二、突出一个“细”字,做好日常考察

集中考察很难在较短的时间内全面、真实地了解和掌握干部的全部情况,日常考察则能从工作、生活、作风等细节记录干部的社会活动,对弥补集中考察的不足有着重要意义。

一要经常观察干部在工作状态下的表现。一般情况下,在日常工作中行为人的各种特长和不足表现得比较充分。可以通过被考察人的工作对象,了解其工作情况和敬业态度等;通过参加被考察人主持或参加的有关会议观察其组织协调能力、思维能力和决策水平等;通过不定期地了解干部平时的工作进展情况,考察其工作成效、参与程度以及在其中所起的作用等;还可以通过与被考察人交谈、查看学习笔记,了解其思想状况和学习情况。

二要利用特殊机会考察干部的能力水平。如可以有针对性地选择一些课题,召开一定范围的研讨会,通过即席演讲、解答问题,考察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理论功底、知识积累以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还可以观察干部在特殊、复杂、艰苦工作中的表现。一个干部是自觉自愿地到艰苦、复杂的环境中锻炼自己,还是远离之,更多地考虑自己工作的优越和环境的舒适,是检测干部思想政治素质的试金石。同时,能否在特殊、复杂、艰苦的工作环境中做出成绩,也是对干部综合素质的检测。通过参与被考察人处理案件、棘手事件、重大问题等的实施过程,实地考察干部的思想水平和工作能力。

三要经常了解和掌握干部八小时外的情况。以往我们了解干部主要是在被考察干部的工作圈进行,对于其社交圈和生活圈的情况知之甚少。社交圈的知情者则比较熟悉干部工作之外的人品、公德以及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方面的情况。而生活圈中家庭成员及亲朋好友则清楚干部的内心思想、性格脾气以及生活作风等。通过多种形式、多种场合与被考察人的社交圈和生活圈中的部分成员接触、谈话,可以了解被考察人在对待父母、教育家属子女、处理邻里关系以及与亲朋好友交往、个人兴趣爱好等方面的表现,分析其思想品质、道德情操的好坏。

三、突出一个“实”字,完善配套制度

在干部考察工作中,除继续落实好《干部任用条例》和已有的相关制度外,还应探索建立和实行以下四项制度:

一是制定考察工作实施细则。为体现权威性和指导性,最好由省级以上组织部门研究制定较为具体的干部考察工作实施细则,对《干部任用条例》有关干部考察的内容进行细化。地市级组织部门参照此细则,结合当地实际,再进一步细化,增强针对性和实用性。细则应对考察的形式和应用时机,考察干部涉及的范围,考察工作的组织实施,考察工作纪律等内容,作出具体明确的规定。在干部考察的范围确定上,应尽量根据不同层次、不同行业提出有针对性、可行性的参加对象,如对县(市、区)领导干部和市直单位领导干部进行考察,在人员范围上不能简单一致,要有区别,体现特色,防止由于涉及对象的范围不同造成考察结果的不可比。

二是实行差额考察制。在任职考察和换届考察中,考察人选应多于拟任人选,以便于组织人事部门比较、分析,优中选优,进一步提高考察的准确性。

第5篇:社会考察活动报告范文

关键词:总复习; 吃透教材; 背诵; 归纳

根据文山州近两年的《中考政治质量分析报告》和初中新教材的内容特点。可以看出中考政治突出特点是重基础,突主干,“时政搭台、观点唱戏。题在书外,理在书中。”没有吃透课本,基础不坚固是当前中考政治复习应该注意的问题。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解题能力。近几年中考政治实行开卷考,我们在指导学生复习时就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理论联系实际的归纳学校能力打好坚固的基础。在此我认为以下一些教学方法可以采纳:

一、指导学生吃透教材,掌握基础知识。

没有对基础知识的整体掌握,不对教材做透彻的理解,是无法应对好中考的。近几年政治中考体现课改方向,命题趋势的“开放性”试题,答案也都源于教材的知识点,通过课外“热点”问题考对课本知识的迁移,灵活运用的能力。开放性试题丝毫没有消弱对基础知识的要求。而选择题、判断题、简答题等,更注重对课本概念、原理观点的理解,掌握情况的考察。因此,在复习时一定要以教材为本,注重对基础知识的识记、理解,把握各个知识点,并理清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形成体系,答题才能准确无误。

二、指导学生背诵关键内容

要掌握好一门知识技能离不开记忆。同样,要学好政治,首先要记得教材的重要内容和理论。《考试说明》对识记、理解、活动三个层次的能力评价要求作了阐释。三个能力层次是由低到高的,前一层次要求是后一层次要求的基础。因此,在复习过程中既不能忽视识记能力的要求,认为“开卷”考试,识记不再重要。更不能忽略活动能力的要求,认为它是虚的,不好做到。识记能力是达到后两个能力的基础和起点。活动能力层次的要求与“开卷”考试的整体要求相统一,代表了考试发展的方向。因此,指导好学生学会背诵是关键。以下是一些教学方法:

1.关键词语记忆法

关键记住“威胁、危害、制约”。

2.对比记忆法:相关、易混的知识放在一起对比

如法律的本质和我过法律的本质;我国的根本制度和根本政治制度;社会主义的本质和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改革的实质和国际竞争的实质。

3.归纳法

如基本国策有:计划生育、保护资源和环境、对外开放、依法制国。重大战略有:科教兴国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人才强国、西部大开发战略。

4.图表法

导致挫折的原因、一般违法与犯罪、权利和义务、公有制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的地位和作用等,都可以用图表记忆。

三、培养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引导其学会考试。

近几年中政治是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所以,培养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提高其解题技巧至关重要。正确的解题方法能有效提高学生的成绩,使学生在答题过程中更得心应手。在这一过程中,我十分重视方法指导,并尝试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掌握方法后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例如,针对考试的题型,我逐一帮助学生归纳解决方法。选择题我则要求学生注重两点:1、先判断答题本身表达是否正确。如遇到“我国在四九年就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等此类的表述,马上进行否定。2、如果答题本身表达正确,还要看答案本身是否与材料有联系。要求学生必须同时符合这两个条件的选项才能选择。简答题要注意三点:1、要认真审题,看有没有“结合材料”、“分别说明”等字眼。2、要浅层次多角度思考3、要注意格式。原则上要求一个观点一个自然段,一个问题一个自然段。又如开放性试题要做到“读、找、联、结”四字解题法――“读”即认真读题,在读中理解题目所给材料的内容,以及所提出的问题;“找”即在读的基础上找出题中的关键词;“联”即在找的基础上将题中关键词与课本知识及自身的实践经验等进行联系,寻找相关的知识点;“结”即在前面分析,联系所得到的知识点和认识进行总结,组织好答案。

四、指导学生根据当前“热点实事”,训练答题技巧。

分析近几年文山州的中考试卷和对知识的理解,我发现近几年的试题大都以重大时政、社会热点和最新材料为背景,从不同角度紧密联系国际、国内社会生活中的重大现实问题提出问题,目的在于考察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教师必须对国内外重大时事有较高的敏感度,并具备教科书,学生实际与现实中的热点问题结合起来的能力。复习实践中,我首先是选好热点时事。虽然每年的时事热点都不相同,但万变不离其中,我通常从“两会”、“环保”与学生密切相关的问题和在本地、国家影响较大的民生问题这几个方面选材,而且我也会引导学生积极关注时事热点。其次我会进一步启发学生的思维,运用所学的观点对材料进行分析。这一步我尝试运用两种方法:1、老师在课堂上列举材料,启发学生思考材料中所体现的课文观点,通过老师启发学生个别回答,全班同学评价,归纳等模式完成。师生的共同参与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自信心。2、让学生通过《中学生时事报》等途径尝试找材料,同时尝试让学生对自己所找的材料进行设问并做出回答。在复习时,用教材知识去分析、解读时政热点,使教材知识活起来;在学习时政热点时,要分析其体现或包含的教材观点和原理,将时政热点落实到教材中。专题性复习既能系统归纳教材知识,加深理解,巩固所学知识,又能提高运用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找材料的过程中,学生熟悉了时事材料,能提高时事选择的得分率;通过设问学生初步体验到出题者的思路;通过回答,学生对课文的内容更熟悉,更牢固了。这样既锻炼了学生的动手和思维能力,又能体现新教改的学生主体学习精神。同时也使学生在做题过程中开阔了视野,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总之,在指导学生做好中考政治复习过程中,打好基础知识,掌握教材内容至关重要。培养学生的答题技巧、归纳总结能力等是重中之重。每位教师都要根据《中考政治指导说明》和《新课程标准》,灵活应用教法,有效指导学生复习。

参考文献

第6篇:社会考察活动报告范文

关键词:综合实践教师;专业成长;具体途径

学校的综合实践教师一般来说是由学科课程教师换岗或兼职的,由于综合实践课程是一门以学生实践为主的课程,和学科课程有着极大的区别。因此,作为学科教师怎样更快更好地适应综合实践教师的角色,指导好学生的综合实践活动,这对于半路出家的学科教师来说是一个极大的挑战。自2010年开始,笔者兼职教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至今已有四年的时间,怎样指导好学生的综合实践活动,需要在了解综合实践课程和学科课程区别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和实践,这是综合实践教师提升专业教育教学能力的重要途径。

一、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和学科课程的区别

笔者是一个科学教师,回想自己在教科学课程的时候,总是提醒学生要吃透课本内容,把注意力集中在教科书的学习上,就算课本内容和现实生活有一部分的联系,教师也是着重分析其中的科学原理,并不断地通过题海战术来深化学生对科学原理的理解,这种远离社会实际的学校课程教育带来的是多方面的狭窄,比如知识面的狭窄、思维方式的狭窄、利用社会信息工具的狭窄,当然最终带来的是学生眼界的狭窄。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则把学生带向书本学习之外的自然和社会课堂,外出的研究性学习活动和社会活动。比如爬山、采集标本、社会调查和访问以及了解社区文化和人情等等的活动,让学生充分接触大自然、了解社会、了解学校之外的广阔世界,活动开展的过程充分体现了学生自主安排学习和活动的主动角色,更加强调了实践性、开放性、自主性和生成性,注重学生的亲身体验和积极实践。这些活动不仅会开阔学生的视野,增长见识,而且会极大地锻炼学生组织活动的能力、与人合作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服务社区、服务国家的责任感。

二、通过学习提升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师的专业能力

1.学习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

学习《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7-9年级)》的相关内容,总体把握综合实践活动的背景、性质和理念,了解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目标、内容领域、活动实施以及评价和管理,明确综合实践活动是教师引导下的学生自主进行综合性学习和实践活动,是基于学生的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实际、体现对知识综合应用的实践性课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打破了教材、课堂和学校的局限,在活动时空上向自然环境、学生的生活领域和社会生活领域延伸,强调多样化的实践性学习,如探究、调查、访问、考察、操作、服务、劳动实践和技术实践等;综合实践活动通过综合性的实践学习,改变了学生单一的知识接受性的学习活动方式,使学生在有目的的活动和交往中锻炼自己的综合实践能力、与他人合作的能力,以及探究和创新精神、良好的社会责任感和正确的价值观。

2.学习其他国家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设计和实施情况

学习其他国家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设情况,有助于教师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有更多的了解、开阔眼界,并从中获取一些有益的启示。国外和我国台湾省的新课程标准强调中小学生通过综合活动来学习,通过实践来学习。美国、英国、日本和我国台湾省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都强调了主题研究性、综合实践性、社会参与性以及合群性等特征,涉及的领域有主题探究或课题研究,包括自然现象或问题的研究和社会研究;还有社会实践学习方面,包括社会服务活动、社会考察活动和社会公益活动;还有生活学习方面,包括生活技能的训练活动和生活科技与创造活动。综合实践的学习活动方式是多元化的,有课题探究的研究性学习,包括自然问题探究和社会问题探究两大类,有社会考察、调查、访问、参观的社会体验性学习,其中包含着社会交往,使学生在接触社会的过程中形成对社会的认识和理解、体验和感悟、反思和批判;有设计、制作的应用性学习,要求学生动手操作,形成一定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社会参与的实践学习,包括社区服务、生产劳动和参与其他的各种社会活动等。

3.学习综合实践活动的教学活动案例

综合实践活动是由国家设置,由地方和学校根据实际开发的课程领域,如何开发综合实践活动的具体内容是教师最关心的问题。通过学习一些综合实践活动的典型案例,对教师进行综合实践活动的主题设计有重要的参考和现实指导意义,可以从中借鉴和领会如何开发本地本校的课程资源,如何引导学生确定主题和目标,如何有效地开展小组活动,如何进行方案设计,如何在活动过程中发现生成新的主题,如何进行具体的指导和心理方面的指导,如何进行总结评价,如何进行调查和访问等。

4.学习一些心理辅导方面的知识

学生在进行综合实践活动的过程中经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教师学习一些个体和团体心理辅导的知识,进行相关的辅导,一方面帮助学生掌握有关的知识和社会技能,学会用有效的、合理的方式满足自己的需要,提高人际交往水平,学习自主地应付由挫折、冲突、压力、焦虑等带来的种种心理困扰,减轻痛苦、不适的体验,防止心理疾患的产生,保持正常的生活和学习;另一方面协助学生树立有价值的生活目标,认清自身的潜力和可以利用的社会资源,承担生活的责任,发挥个人的潜能,过健康快乐的生活。

三、通过实践提升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师的专业能力

1.确定综合实践活动的主题

在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7-9年级)中指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准备阶段应当由学生自主的提出活动主题或问题。而在学生初次进行综合实践活动的情况下,教师可以提供若干有益的活动主题、项目或课题,供学生选择。随着学生能力的不断发展,教师再放手让学生自主确定活动项目、活动主题和课题,此时教师所着重的是引导学生思考两个问题,一是要不要研究,也就是思考研究这个问题有什么重要的意义;二是能不能研究,也就是说对这个问题我们有没有能力去做一些力所能及的研究行动。比如说“人怎样才能长生不老?”这样的问题就很难展开研究。同时,在确定活动主题的讨论过程中,学生也将逐步明确活动的意义,明确活动中需要收集的信息及其渠道,也就是说学生将对活动方案有一个初步的讨论。

2.帮助学生制定合理可行的、具体的活动方案

为了让研究有条不紊地进行,更好地达到预期的目的,在研究前学生需要制定一个具体可行的活动计划。制定计划的过程既可以锻炼学生策划、组织的能力,又可以锻炼学生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着重指导学生注意描述研究活动所要达成的具体目标,小组成员的具体分工,计划内要做的具体的事及其时间安排,可能遇到的具体困难及其应对的策略,预期达成的具体成果等。如在“历史上温瑞塘河的水质情况?”的课题研究中,学生确定了采访塘河老居民的计划,采访提纲的讨论、人员的分工、时间、地点、必要工具的准备和家长教师的陪同等就是教师指导的重点。

3.对学生研究活动实施过程中的指导

在活动实施阶段,教师要指导学生进行资料的收集,对学生进行最基础的训练,比如帮助学生掌握使用工具书、使用照相机和录音笔、做笔记、编制调查问卷、制定访谈计划等,以提高学生收集、整理资料的技能。在具体的活动过程中,教师要指导学生恰当地运用调查、观察、访问、实验等方法有目的地收集事实和资料,指导学生写好研究日记,及时记载研究情况,真实地记录个人在活动中的体验,如七(三)班某同学在校艺术节的舞蹈排练后写下的感受:“舞蹈动作真是太难了,练习了很多遍可动作还是不标准,有时真的让人觉得很气馁,但想着能够上台表演,就觉得再大的苦、再多的汗水都能坚持,坚持就能不断的进步。”教师还要对有困难的小组或个人进行个别辅导包括心理辅导,或创造必要的条件,或帮助调整研究计划,同时指导学生注意活动中的安全问题。

4.对活动总结交流阶段的指导

综合实践活动的总结和交流阶段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价值升华阶段,这阶段教师要指导学生对整个活动过程中的材料进行整理,形成结论,撰写活动报告或课件。教师还要组织总结交流会,引导学生着重对活动过程中的体验、认识和收获进行总结和反思,特别是对个人留下的有特别意义的事件或特别的体验和触动进行表述。

一路走来,几年的时间一闪而过,在参与学生综合实践活动的过程中,笔者和学生们一起喜悦,一起承担,共同面对那遇到疑难时的困惑,查询资料时的期待,采访有关人员前的准备和紧张心理等等。在此过程中,笔者见证了他们的青春活力,见证了他们不断增长的实践活动能力,见证了他们内心的成长和自信,同时也欣喜地看到了自己在不断的学习、实践和思考中向成为一个合格的综合实践活动教师所作的努力。

参考文献:

[1]《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7―9年级)

[2]钟启泉,崔允淳,张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S].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第7篇:社会考察活动报告范文

大家好!能代表2010中青班学员在此发言,我深表荣幸。

白驹过隙,光阴荏苒,三个月紧张、充实而又愉快的党校学习生活转瞬即逝,在县委组织部、党校领导的亲切关怀下,在各位老师的悉心传授下,我们系统学习了“马列原着”、“领导艺术”等多门课程,涉猎了“当代政治”、“当代经济”、“当代军事”、“当代法律”、“当代科技”等多个学科,并进行了社会调查活动(20天赴闽),圆满完成了党校中青班学业。系统的学习,使我们收获很大。

首先,我们的讨论水平得以提高,学会了解决问题的方法,克服了认识上的偏差,避免了见木不见林的片面性,立足于系统思考。马列原着的重温、外请报告的精彩、社会考察的震撼,无不令我们醍醐灌顶、茅塞顿开,我们这些莘莘学子,犹如在沙漠中求索的人遇到了绿洲一般,尽心徜徉在知识的翰海,科学的理论总是严格地以事实为依据,并在实践中不断接受检验,不断得以修正、丰富和发展,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要努力将所学理论同自己的工作实践统一起来,学而思,思而信,信而行。

其次,锻炼了党性,培养了战略思维,“党校是党性锻炼的熔炉”,这句话的内涵在我们短短三个月的学习生活中得以淋漓的诠释,党校的学习安排从不同方面、不同角度都在折射着它的独具匠心,破冰行动、学员论坛、美文欣赏、学员考核、结业面试,第一个环节对我们这些后备干部都是一种考验、一种历练、一种展示,这些学习的过程,提高了我们的党性修养,增强了我们的党性观念,使我们时刻警醒,作为一名党的后备干部,要牢记党的宗旨,坚定党的信念,吃别人吃不了的苦,做别人做不了的事,力求有所作为,要“站的更高、看的更远、想的更多、心里更明、干劲更足”,要时刻珍惜为人民服务的机会和岗位,对组织,对群众,也对自己负责。

第8篇:社会考察活动报告范文

一、建设社会主义的创新型人才的德育目标

在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和知识经济已经到来的时代,学校德育目标的确立必须充分思考培养和造就具有创新意识和能力的优秀人才。从新时期社会发展的要求出发,结合我校多年的实践,我们提出培养建设社会主义的创新型人才的德育目标体系。

(一)国际视野中的爱国主义情怀

经济全球化要求学校培养具有国际意识的人才。为此,学校要在进一步加强爱国主义教育的同时,注重培养学生国际理解、国际竞争与国际合作的意识;在继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注重多元文化的吸收,使我们的学生成为大气大度、具有宽阔国际视野的爱国主义者。

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就要培养学生的国家意识。国家意识首先是公民意识。学生到高中阶段,有关国家的相关知识已基本掌握,因而重点高中的公民教育目标是帮助学生获得有关体验,学会不同情景下的选择判断,形成一种自觉的意识,这需要社会实践活动的锻炼。其次,国家意识是法制的意识,这就要求公民自觉地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服从社会公认的伦理道德。

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就要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它指人发自内心的对国家的热爱。对社会主义祖国的热爱是建立在对社会主义信念基础之上的。因而,这种信念只能是建立在学生对历史唯物主义深刻理解的基础上。

然而,我们的爱国主义并不是狭隘的民族主义。在当前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的情况下,还要使我们的学生具有宽阔的国际视野。国际视野要有国际意识,这就是要在审视国际政治、经济等各方面发展的情况下,明确自身优势与不足的意识,从而能走出一条自强自立的道路;国际意识要有国际竞争的意识,要能在找到自身相对优势的基础上,敢于与别国竞争;国际意识要有国际合作的意识,要善于学习别国的长处,在国际竞争中把别国的长处变为自己的长处;国际视野还要求我们学生能了解世界各国的文化,有着对世界各国文化的理解。只有在广泛地吸收世界各国文化的基础上,中国才能发展得更好,我们的文化才能更灿烂。

(二)基于科学认识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现代社会物质生活的丰富在一定程度上滋生了一些人的享乐主义,而高科技发展的负面效应导致了重物轻人、重事实轻价值、重物质轻精神的倾向。在这样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学校教育更要倡导精神追求胜于物质追求的生活态度,引导学生在求真求善求美的艰苦探索过程中感受生活的乐趣,体验思想创新、方法创新的成功,从而树立远大理想,拒绝不思进取;崇尚精神追求,拒绝享乐主义;增强事业心、责任感,远离平庸,在科学认识的基础上,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

(三)竞争基础上的团队合作精神

现代社会是开放的社会,要求社会每一成员有很强的社会交往能力。培养学生社会交往能力与团队精神是应对经济全球化需要的重要措施。

社会交往能力与团队精神作为一种非智力因素,是个体重要的生存能力,是一种发掘情感潜能、运用情感力量影响生活各个层面的关键性品质因素,它可以分为:1.情绪控制:这是个人摆脱和消除焦虑状态,控制冲动与愤怒,保持镇静与信心、化解不良情绪的能力。情绪控制能力的发展需要一定的心理健康知识,需要在人际交往中锻炼提高。2.认知他人: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体谅他人的感受,是共同生活的基础。目前中小学生尤其是独生子女学生受到太多宠爱,容易形成这方面的心理缺陷,缺乏对他人的理解,因而正确地理解他人已经成了人际交往能力的重要方面。3.人际交往:纠正中小学生,尤其是个别“偏才”和“怪才”在人际交往过程中的问题,是培养高素质人才中的重要问题,因为任何“卓越”的人才首先应是身心健康的人。4.竞争意识。现代人要有敢于参与社会竞争,在竞争中推动社会发展的勇气。要把竞争与合作在更高的水平上结合起来。

(四)富有激情而又持续稳定的心理品质

在我国中小学的学校教育目标中,心理品质的目标常常受到人们的忽视。然而,事实证明,不管是从事科学研究的工作还是从事社会其他工作,富有激情才会有工作的动力,持续稳定才能保持工作动力经久不衰。因而,培养学生富有激情而又持续稳定的心理品质对于学校教育来说至关重要。具体而言,它包括:1.自我感知和自我激励;2.胜不骄,败不馁,勇于挑战,具有承受失败与挫折的勇气;3.处惊不乱,冷静地处理复杂事物的能力。

在对社会需要全面认识的基础上,我们确定了新时期人才培养目标的几个关键词:认知与情感的全面发展、发展与创新能力的全面提高、学生主体意识的逐步增长等。

二、自主发展德育模式的理论基础

我校在多年实践的探索中形成了“自主发展”的德育模式,这一模式是建立在对学生情感发展认识的基础上的。

1.思想品德形成是知情意行协调发展的过程。学生在情感领域“自主发展”的过程就是一种知情意行相互促进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由知而行,由行而成情,最终成为他的意志品质。在这一意义上,只有学生自主的发展,才有学校德育的实效,这是学生态度、情感发生发展规律本身所决定的。

2.思想认识提高是不断内化的过程。把社会期望学生具有的态度、价值观真正转化为学生自己观念的过程,是态度与情感内化的过程。大量的研究表明,在这一过程中,外部的条件是重要的,但这一转化能否最终成功取决于学生自身的发展。学校教育的作用主要在于引导,在于精心设计德育环境。

3.德育是师生相互作用的过程。当代教育的发展要求教育体制和运行机制的变革,教育体制由筛选型、集权型转向综合型、分权型,教育结构由刚性、封闭式转向弹性、开放式,师生关系由权威型转向以独立性、相互负责和交换意见为特征的平等和谐型、民主型,教育方式由灌输式转向启发式,教育评价由注重结果转向注重过程与发展,教育管理由集中、封闭式转向参与式、自主式。对于民主社会的形成与发展而言,造成一代具有民主意识、能够妥善使用民利的一代公民,其任务自然由教育来完成。由此,实施师生之间民主对话、教学相长的教育,是当前社会发展与当代教育改革的必然趋势。

“自我发展”的基础是良好的自主性水平与自主性品质。这就是说,学生已经具有较高水平的自主学习、生活、社会活动的认识与能力,并且学生的自主性活动具有积极的、符合社会价值观的效应。“自我发展”的目标是具有前瞻性的发展空间,即每个学生依据自主发展状况,确立一个可能的发展位置。“自我发展”的载体是学生集体性活动,通过各类有序、健康的学生集体活动,使自身的发展得以实现。

三、自主发展模式的教育实践

我校师生立足学校教育的实践,在教育活动和教育情景中加以不断修正与完善,逐步构建了一套与“自主发展”德育模式的理论模型适应的实践操作体系。

(一)自我教育

我校一贯注重大德育环境的营造工作,紧紧抓住课堂教学这一教育的主渠道,把它当作学生自主教育的基础途径。从寓德育于教学开始,挖掘教学的教育性,然后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自己教育自己,再后让学生走出课堂,在社会实践中教育自己。

1.把思想政治课的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自己教育自己

我们提出了“将课堂还给孩子”的口号,这不仅是学生智能发展的要求,同样也是学生情感发展的要求。政治课教师难教、学生不愿学是当前政治课教学中遇到的普遍问题,也是困扰政治课教学的一大难题。为此,我校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尝试运用学生参与教学的方法,让学生自己教育自己。

所谓政治课中的学生参与教学,就是在政治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根据实际情况尽可能地主动参与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求知欲,培养学生分析、综合、应用、实践的能力,以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作用。我校教师在尝试和运用参与教学方法的实践中,采取了以下方法:共同参与教师的备课,客串教师进行教学,创设问题情境启发学生参与讨论,让学生自己回顾、小结归纳,由学生根据教学的要求自己来组织和筹划社会实践,设立公民论坛。

2.让学生在社会实践中自我学习、自我教育

思想政治学科的基本任务与其他学科相比,最大的特点是要求学生在掌握马列主义基础理论的同时,积极参加社会实践,确立正确的政治方向,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良好的道德品质。要实现这一教学目的,必须重视学生的“内化”,也只有在学生的实践中才能真正实现“内化”。

为此,教师在让学生通过“学生导读”掌握教材的基本内容、根据“导读”内容自编自排小品等活动的基础上,要求学生带着问题向社会请教。在自愿组合的基础上,3至5人为一组。先由组长召集,确定考察专题、联系考察单位、设计考察提纲以及考察报告的撰写和打印等分工负责。同学们在社会考察中,采用多种形式,如实地参观、听领导介绍、采访职工、收集资料、摄影、摄像等。考察结束后,在政治教师及语文教师的指导下,每组完成一份图文并茂的考察报告或论文。最后由课代表或班干部主持,召开各组的考察交流,在交流中互相学习。

(二)自我评价

在学校德育中,开展学生的自我评价有助于学生正确地认识自我,认识自己与学校要求的差距,作出恰当的学习决策;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促进学生在德育方面的发展;有助于学生判断能力的提高,将在德育自我评价中形成的能力迁移到其他学习领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1.日常行为的评价。学生思想品德素质往往通过活动与交往表现出来。因而,对学生思想品德素质的评价首先通过考察和评价学生的日常行为表现来进行的。

2.对学生班队活动的评价。学生的思想品德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在各种活动之中。因而,一方面学校把开展各种活动作为学校德育的重要途径,另一方面通过这些活动本身来评价学生的思想品德。评价的指标是:活动的独创性、活动表现形式的艺术性、内容的思想性和学生的参与程度等,分别赋值并加以综合评价。评委由学生自己担任。

3.对学生社会实践的评价。对学生社会实践调查报告进行评价的依据是:选题的现实性,看选题是否具有现实意义;报告的独特性,看选题的视角是否新颖,是否有独到见解;报告的思想性,看报告内容是否健康向上,反映改革开放以来的现代化建设成就等;报告的逻辑性,看报告的分析是否合理,逻辑性是否强。有时还举办一些社会实践的汇报展览,既让全校同学接受了教育,又检验了同学们社会实践的成果,并要求学生自我作出评价。

4.个性心理素质评价。随着社会的变化,独生子女的增多,个别成绩优秀的学生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心理问题:学校奋发向上的精神给一些同学带来了沉重的学习压力;个别学生由争强好胜发展到自私自利;个别学生有较严重的内向型性格;少数来自全国各地来的学生所面临的适应性问题等。学校从实际出发,针对学生中所存在的不同心理问题,结合中学生个性心理素质特点,将心理教育与个性心理素质评价结合在一起,注重评价的科学性、规范性、教育性。学校的心理咨询室每天向学生开放,由富有经验的心理咨询教师接受学生的咨询,做到诊断、咨询相结合;心理咨询室除坐堂咨询外,还设立了“悄悄话”信箱,解答同学们所提出的各种问题,解除同学们的心理困惑。依据这些材料,心理咨询室的老师会同教育研究室和其他各方面的老师,对一些学生进行个案分析,较全面地评价他们的个性心理素质,对症下药,找出解决问题的措施与方法。

(三)自我管理

1.树立学生示范群体

在学生中树立示范群体,是我校“自我教育、自我评价、自我发展”学校德育的重大实践活动之一。它对学生自我教育、主动发展有着积极的指导意义。我们先后培养了四个示范群体。

一是政治上要求进步的学生党建示范群体。我校已坚持高层次德育多年,在高年级学生中开展党建工作,进行党的基础知识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举办了数十期青年业余党校,参加培训人数达2000多人。每学期发展学生党员7-8名,近几年来已发展学生党员70人,学生党员不仅自身要求严格,而且在班级、年级、学校各层面都能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具有很强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他们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周围的同学,成为学生中的表率。

二是发扬“金牌精神”、品学兼优的示范群体。这部分同学不仅学习目的性明确、学风端正、成绩突出、成果累累,而且品德优秀、表现突出,在班级、年级和学校中的影响很大,是同学们羡慕的“成功者”,这批学生成为学生中科技与人文结合比较完美的榜样。

三是不断注重人格完善的团队干部示范群体。这部分学生在完成学业的同时,乐意担任社会工作,珍惜学生干部岗位,不辜负同学们的信任。他们在实践中注重自我修养,无论在组织能力、口头表达能力、技艺操作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分析判断能力和自我调节能力等方面锻炼很大,提高很快,他们最终以胸怀宽广、为人诚恳、情趣广泛、学习努力、成绩优秀、言行一致、工作主动、办事公正等优良作风赢得全校学生的尊重。

四是在逆境中不断成长成才、自强不息的示范群体。这部分学生虽然身处逆境,但是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面对困难、正视困难、自强不息、刻苦顽强、克服一个个困难,最终取得成功,受到全校师生的好评。

2.创建特色班集体

学校的特色班创建工作是根据自主、自愿、自动的原则展开的。首先各班同学根据本班学生个性、兴趣爱好等方面的特点讨论制定班级特色,而后在充分吸取同学意见的基础上主要由班委、团支部围绕特色讨论并制定特色班级创建计划,向学生处提出申报。学期末学生处将根据各班申报计划和小结对各班特色创建工作进行审核,再对审核合格的班级进行表彰并举行特色班挂牌仪式。

特色的创建是一个自主建班的过程,它给每个集体留下了自我发展的空间,让同学们能够自己选择自我教育的形式和内容,从而调动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这一选择过程中,班级的凝聚力更强了。在同学们的努力下,一份份有班级特色的班级公约出台了,一个个生动活泼的活动开展起来了。班级集体在同学心目中产生了更为强大的吸引力,成为孩子们心目中的一个家。

3.开展社团活动

社团活动是同学们自主活动、自主学习的重要阵地之一。在这里,同学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自己的课外学习内容,自己策划、组织学习的形式和过程。我校学生爱好广泛,兴趣浓厚,喜欢钻研,原本都是个体行为,学校及时把他们组织起来,成立了学生社团联合会,下设27个社团。学生社团联合制定了章程,学生社团、协会、俱乐部等也制定了管理条例。每个社团由社团成员自己聘请一名指导教师。社团小型活动两周一次,参观、制作网页、沙龙、咨询、讲座等,活动形式多样,生活活泼。同学们在自己喜爱的社团里施展着自己的才华,社团活动的开展弥补了课堂学习的不足,尤其让一部分学习有困难的同学在社团活动中找回了自信,找到了发挥自己价值的土壤。

4.构建自主管理、服务网络

第9篇:社会考察活动报告范文

新课程理念下,教师不再是知识的灌输者,应该是教学环境的设计者、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课程的开发者、学生学习过程的合作者和促进者。下教师地位和角色的转变,并不意味着教师在教学中的作用和角色不重要了,而是意味着教师起作用的方式和方法已区别于传统教学中的教师。为促进学生的主动学习,教师课下所做的工作更多,对教师的能力要求更高。作为中学政治教师又应当如何实现角色的转变?现就教学实践谈谈个人的体会。

一、在新课程理念下教师的角色转变

(一)转变观念,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进行课堂教学设计时,教师要树立“以学生为本”教育教学理念,将课堂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作用。新课程提倡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学生应开展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所以要求教师要变“指挥者”为“引导者”。比如,在讲“银行”“消费”等内容时,先让学生去某个银行实地考察,作好记录。让学生去市场买东西,记录好购买地点、商品名称、数量、单价、购买过程、心理体验等相关内容。上课时,利用学生的调查、有关记录,结合教材知识共同探讨、学习。

(二)为学生的合作学习创设适宜的环境

教师要为学生的合作学习创造平等、民主的课堂气氛,在师生关系上摒弃权力与服从、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尊重学生的人格和自尊,培养自信心。教师要指导学生如何进行合作学习,同伴之间如何合作、师生之间如何合作,为学生提供合作学习的方法和成功的范例。比如,在讲“经营公司”这一内容时,可让学生分小组自己模拟创办公司,记录好公司的类型、名称、注册资金、经营类型等有关内容,并写出经营方案。上课时,各小组派出代表上讲台发言,介绍所创办的公司,并接受同学与老师的提问。

(三)充分利用政治学科的特点,引导学生自我探究

政治学科与社会实际、社会生活密切相关。应积极开展课外活动,广泛进行社会调查,培养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比如,可进行以“走向社会 了解社会”为主题的社会考察活动,以调查访问和实地考察的方式,通过分组讨论、课堂交流、撰写报告等环节,激励学生发奋学习、立志成才;培养学生的社会交往能力和探究学习的能力。在探究过程中教师不再是知识的仲裁者、课堂的控制者,而是学生探究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是和学生平等相处的伙伴。当探究进程中出现一系列问题时,教师不要急于求成,而要充分信任、肯定学生,放手让学生尽情地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让学生通过探究自主发现规律,在探究过程中让学生自主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思路。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逐步积累探究的经验,学会探究的方法,提高探究的能力。

二、面对新课程理念,教师应做好角色的转变

新课程理念下,教师的角色发生了很大变化,因此教师要做好充分的准备,以适应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教师提出的新的要求。

(一)要更新教育观念

首先,教师要认识到课程改革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摆脱旧的教育观念的束缚。更新教育观念,树立正确的人才观、质量观和学生观。其次,教师要认识到自己在课程改革中的作用和地位,能以饱满的热情投身到课程改革中来。第三,教师要时刻树立“以学生为本”的现代教育理念,要求教师的教学要关注每一位学生的身心发展的需要。在政治教学过程中,不但使学生掌握政治知识,而且要培养学生掌握学习政治的方法,让学生体会和理解政治在日常生活中和社会生产实际中所起的作用和价值。为提高学生的政治素养和终身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要更新知识结构

现代科技飞速发展,知识更新的速度越来越快,新知识层出不穷。教师在学校所学的知识有的早已老化,有些观点早已过时。因此,为了适应教学改革的需要,我们政治教师首先应通过自学、参加继续教育学习,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水平。我们要不断地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不断地学习,才能跟上时展的步伐,以利于更好地开展教育教学工作。

随着社会的发展,我们所面对的学生也会更加个性化、多样化,这就要求教师必须不断学习心理学和教育学,能够以新的教育理念来面对自己的教学对象。

三、面对新课程,教师要提高施教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