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对小学教育的理解范文

对小学教育的理解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对小学教育的理解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对小学教育的理解

第1篇:对小学教育的理解范文

关键词:快乐体育;终身体育;教学模式

一、改变传统体育教学模式,转变教育观念

传统体育课上,教师在课堂上一味地采用灌输方法,一切以教师为中心,已经无法让学生发挥主动性,严重妨碍了学生在学习中主体地位的发挥,与现代教育理念相违背。而现代体育课的任务不仅是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最重要的是让学生在练习中形成的优秀品格,培养非智力因素,即心的锻炼。体育课就是一个自我磨炼、自我成长的最佳场地,教师是练习的指导者,在体育教学中,要正确运用适用学生年龄特点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创设生动和谐活泼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缩短师生间的距离,唤起学生的主动性、能动性,使他们快乐地参加到体育活动中来,并从中享受到体育的乐趣,以得到全面、主动、充分和谐发展的体育过程。用一句话来说,就是在欢乐愉快的气氛中学习体育,进行体育活动,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健康

成长。

二、创设良好的体育教学情境,设计快乐体育教学方法

结合教学内容,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不但能丰富学生的感性知识,还会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保持旺盛的学习动机。并且,良好的体育教学情境会对提高体育教学效果起到事半功倍的

效果。

1.创设游戏情境教学,激发运动兴趣

争强好胜是学生的天性,快乐则是学生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内容,没有快乐的体育课将会扼杀学生的天性。游戏是学生十分感兴趣的体育活动,也是体育课的重要内容,让学生从体育游戏中感受到快乐,才是真正的快乐。一位生理学家也说过:“运动必须达到一定量的强度,体内才能分泌‘快乐元素’。”但经常做同一种游戏,小学生会感到乏味和厌倦。所以,我利用小学生好奇、好新、好胜的特点,设计了竞争意识较强且趣味浓厚的游戏,充分调动了学生运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的创造个性得以充分发

展。如,“掩护战友”的游戏,在游戏的圆圈中,为了摆脱“追逐者”,“战士”要机智、灵敏,“战友”之间要团结互助,密切配合。

当然,学生在游戏时,也可以分组自选游戏项目,教师作为一个引导者,强调学生在游戏的过程中注意安全,达到一定的运动强度,整堂课以游戏的方式上课。学生在40分钟的时间内即掌握了一定的运动技能,又玩得非常开心,何乐而不为呢!但是在课堂上对学生不加管理,让学生放任自由,而不加任何基本素质的练习的教学是不可取的。

2.创设合作、比赛式情境教学,发展学生运动能力

新课程标准倡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把学习活动的主动权交给学生,给了每个学生以充分的选择机会和发展空间,让他们按照自己的爱好和兴趣来确定自己的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在体育教学中,要多创设合作、比赛情境教学,激发学生运动兴趣。例如,我在接力跑教学中,针对学生身体差异较大、活泼好动的特点,来培养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在教学中,让学生通过自主选择学习方式,巧妙地以“多人接力跑游戏”分组比赛的形式,把学习过的个人短跑融入整个教学过程,使学生在实践中积极思考问题,掌握知识和技能,这既让学生的情感得到体验,体育实践能力得到发展,意志品质得到培养,又注重了教学的趣味性、娱乐性。分小组的群体活动,是教学中采用最多的一种形式。学生在小组群体中,人与人之间要进行各种交流,还要互相配合进行各种活动,这实际上是社会中人与人之间交往活动的缩影。让学生在练习中体验到互相配合的重要性,使每个学生体验到单靠个人的力量是不够的,让学生充分感受自主与合作

的乐趣,让学生亲自体验活动的感受,因为成功与失败都是收获,酸甜苦辣都有营养。

三、运动技能和体能训练相结合,享受运动乐趣

我认为,体育课必须有体能训练和技能学习,才能实现体育课的目标和价值,素质训练是运动技能形成的基础,没有一定的身体素质,学生很难完成一些技能练习,而且,“快乐体育”也包括学生克服困难的成就感,只是教师要把素质训练与技能学习相结

合,或是在游戏教学中融入素质训练,而不是进行简单枯燥的素质训练。

第2篇:对小学教育的理解范文

关键词: 中学英语 高效课堂 英语教学

一、对高效课堂的理解

“高效教学”属于“有效教学”的范畴。“有效教学”是课堂教学的第一层境界,更高层次的追求是“高效教学”。三百多年前夸美纽斯所说的“寻求并找出一种教学的方法,使教员可以少教,学生可以多学”,就是对“高效教学”的古典表述;“向课堂45分钟要质量”则是对“高效教学”的通俗表达。“高效教学”即高效率、高效益、高效果的教学,课堂教学高效性是指在常态的课堂教学中,通过教师的引领和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思维过程,在单位时间内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促进学生获得高效发展。所谓高效课堂,就是要求教师的教学是高效的,在课堂上利用最合理的时间,高效率地完成教学任务。此外,要求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探究等方法高效学习。教学是否有效,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完成教学内容,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本课的教学知识或学习效果好不好。如果学生不想学或者没有收获,那么本节课的教学就是无效教学。

二、英语高效课堂的构建

提高课堂效率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因此,教师必须认真备课,专心研究教学方法,优化教学设计,使课堂教学更成功、高效。英语教师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1.认真备课。

教师在上课之前认真备课,确定好教学目标、教学重点,花大量的时间研究教材,研究学生,研究教学活动的设计,同时,研究教学活动中可能出现的问题,研究教学中如何进行口语表达,才能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教师表达的意思,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为了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教师可以设计和组织各种形式、难易适中的课内活动,让小组合作交流,通过这些活动,让学生把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中,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增添学生学习英语的乐趣。由于学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因此都能够积极参与英语教学,真正让学习态度端正,积极学习的动机更加强烈,那时对于学生来说,英语学习不再是负担,而是一种享受,最终培养自学的习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培养学生乐于学习的习惯,培养学生自我反思的习惯,从而最终达到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目的。

3.加强学法指导,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教师是学生的引路人,既然这样,教师就不仅要教会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要教会学生获得新知识的方法,这是教学的最高境界。高效课堂的打造是为了开发学生潜在的自学能力,学生自学能力一旦形成,就能在英语学习中独立自主地学习,就会不断地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同时吸收消化老师传授的知识。以此为基础,使学生的听、说、读、写各种技能全面提高,英语教学质量得到极大的提高。

4.组织有效的小组合作探究学习。

小组合作探究作为一种教学方法,有效的小组合作探究绝不是一种简单的形式,教师应做到:(1)加强学生互动意识的培养。要让优秀学生明白,教会后进生学习的过程,也是自己深化知识、提高能力的过程,帮助后进生不但不会影响自己,反而能够提高自己的水平。此外,给学困生更多的学习、答题汇报、展示的机会,对他们每一点的进步,都要给予及时的肯定和表扬,即使答错了,也要肯定他们的精神,逐步培养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信心,让他们勇于参加到小组的学习和探究中。(2)小组合作的内容必须难易适中,要有一定探究和讨论的价值,要避免无目的、无针对性、无必要性的小组合作,合作的内容应紧紧结合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实际。(3)充分发挥小组长的组织作用,合作交流成败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小组内的组织者,也就是小组长,从而在整个探究过程中充分发挥小组长的作用,使小组合作探究取得最佳效果。一个小组,只有在一个好的小组带头人的带领下,才能始终如一地围绕中心议题展开讨论、探究,最终找到规律,获得方法。组长是一个小组学习活动的组织者,是教师的得力助手,是联系教师与全班学生的纽带。那么,教师要洞察小组长在思想上、学习上和小组工作上的困难并及时给予解决,随时

导他们要学会合理分工,学会组织小组成员,学会总结归纳小组的意见。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可以使学生的不同问题同时在不同的小组解决,“处处开花”,针对性、有效性强,知识容量增大;同样多的时间,能学习的内容量大大增加,使课堂信息容量达到最大化。这就实现了课堂知识容量最大化、有效信息交互量最大化、思维活动容量最大化,体现了高效课堂。

5.反思教学,修改教案。

第3篇:对小学教育的理解范文

一、中小学教师心理枯竭的表现

心理枯竭已经成为现代社会中的一种职业病。据专家介绍,教师目前是这种心理疾病的高危人群之一。患上心理枯竭症的人,犹如失去水的鱼,有着窒息般的痛苦。对于个人来说,心理枯竭会使教师经常体会到疲劳、烦躁、易怒、过敏、紧张、抑郁、多疑等消极情绪,并出现虐待学生的现象,产生失眠、酗酒、药物依赖甚至自杀问题。心理枯竭所伴随的成就感降低,还会使教师意志消沉,不再追求工作上的成就和进步,延误自身的发展。对于学校来说,出现心理枯竭的教师士气低落,时常抱怨,工作效率下降,与同事的关系恶化,甚至会发生缺勤和离职的情况,这些将严重影响学校的稳定和发展。

二、中小学教师心理枯竭的成因

教师心理枯竭,其原因可追溯至个体人格特征、社会压力与文化环境等诸多因素。有时,社会压力与职业压力是交叉甚至重叠产生影响的。

(一)外在原因

1.社会及家长对中小学教师的角色期望值过高

历代社会所赋予教师的职责使公众对教师提出了过高的期望,社会发展和教育改革也对教师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在无形之中给教师群体施加了巨大的压力,迫使老师们向着“完人”的方向努力,形成了极端的完美主义观念,也背上了沉重的包袱。同时,家长对教师抱以过高的期望值和依赖性。现在很多家长希望自己的孩子在读完高中课程和完成大学学业之后,能够找到一份合适的好工作。这种高期望又转化为对教师的高要求,将孩子的学业成绩以及性格培养完全归为教师的责任。家长的过分要求和不理解使得教师的压力感更加强烈。这些高标准、严要求其实是永无止境的追求目标,教师要充当“学者”、“教育家”、“爱的播撒者”和“家长人”等诸多角色,最终造成角色超载,大大增加了教师的精神压力。

2.新课程对教师的挑战

面对新课改,教师要树立新的教学理念,采用新的教学方式,大量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一些教师因为习惯了过去的教学方式,面对新的教学情境感到惶恐和无奈。于是感到力不从心,难以协调好工作与发展之间的矛盾,心理疲劳感油然而生。

3.管理手段的弊端让教师穷于应付

当前的部分教育管理体制存在个别弊端,尤其是以量化考核为首的评价方式和超负荷的工作量让教师疲惫不堪。对教师唯文凭论,对才能的重视往往弱化,真正有能力的教师还得迫于应付各种各样的硬件要求,在一次次的成绩排名和评职晋级中屡屡受挫,就更显得心灰意冷,加上中小学教师队伍中人际敏感倾向、敌对倾向、恐怖倾向占有一定的比例,各种人际关系障碍让教师压力重重。

(二)内在原因

1.理想与现实的差距加剧了职业倦怠感,进一步导致心理枯竭

比尤凯格提出的心理枯竭发展“四阶段论”指出,人们在从事一项工作时,往往会经历以下四个阶段:理想狂热期、徘徊停滞期、迷惘挫败期和冷漠抑郁期。承受各种外在压力的教师自然也会经历这几个阶段。当教师走上讲台,发现理想与现实相差太大,大约两三年之后就会热情下降,甚至开始逃避。此时如果一味地以加倍努力来回避问题,而不是调整不现实的期望,枯竭就开始了。五至六年时,自信丧失,开始迷茫低落。如果还不及时调整自己,就会陷入无所用心和不负责任的精神状态下生活和工作,不再注重自己的公众形象,变得冷漠抑郁。至此,个体枯竭就会达到最低限度,身心健康就会严重受损。

2.多种角色的冲突导致教师心力交瘁

教师职业的特殊性决定了教师经常要充当多种多样的角色,比如:学生眼中的老师、学生的家长人、为人父或为人母、知识的传播者、榜样示范者、学生集体的领导者、学生的朋友与知己、学生心理发展的导向者,甚至是学生的“替罪羊”,等等。一些教师在角色转换时产生了心理困难与心理压力。教师把大量的时间奉献给了工作。工作与生活混在一起,影响到了教师的日常生活。多重身份经常会导致教师陷于烦躁和无奈之中,感到倍受压抑。久而久之,一些教师将面临心理枯竭。

3.教师的付出和回报不成正比,导致心理失衡

近年来,教师的社会地位和收入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提高,但大多数教师尤其是农村教师的生活并不富裕,他们承受着不同程度的经济压力。从某种程度上说,一个人的经济基础决定其社会地位,如果教师总为生活发愁,当然不会有良好的情绪。在工作负担过重的情况下,面对一个个性格迥异、家境不同的学生,他们付出了大量心血,而他们的收入和在社会中的实际地位却很低,一些教师尤其是那些面临购房、成家的教师无法正确面对这个事实。还有一些教师认为自己在工作中兢兢业业,成绩突出,而评优、评先、晋职却与自己无关,久而久之,怨恨、抱怨的情绪就会滋生,对工作产生消极和抵触情绪。此时,一些学生的顽皮和惰性还会直接导致一些教学事故的发生,增加教师的心理负重感。

4.教师自我期望过高,若遇突发事件引发心理崩溃

教师一般都有较高的成就动机,追求个人价值的实现。但是在现实生活中,教师的成功往往具有不确定性,而且学校里人才济济,因此教师的职业成就感不像其他行业那么明显,教师很容易在理想与现实之间发生冲突。教师竭尽全力甚至超过自己的能力去扮演社会期望的完美教师形象,导致期望与现实、付出与成就失衡。一味地追求尽善尽美,极易在工作中产生强烈的挫败感,导致深深的自责和内疚,并对教育的实效性产生怀疑,加重内心负担。再者,教师长期面对的是身心发育不成熟的未成年人,教学过程中经常发生突发事件,教师很难面对,这些都有可能损伤教师自尊,甚至扭曲人格。一些教师,尤其是优秀教师在工作中追求完美,为自己设立了较高的目标,想处处走在同行的前列,因而也对学生处处严格要求,一旦遇到不配合的学生便难以控制自己的情绪,便会把自己的不满情绪迁怒于学生,发生教学事故。当他们的内心压力得不到合理的宣泄,就会出现行为偏差。事实上,强迫自己追求完美,正是不快乐、心理不健康的最主要因素之一。

三、中小学教师心理枯竭的干预对策

教师的心理健康不仅会影响其自身的健康与职业发展,同时还会影响到众多学生的个性发展和教学质量,基于此,提出以下干预对策及建议:

(一)树立正确角色观,消除和降低心理压力

面对自己多重的身份和角色,教师要树立正确角色观,正确认识自己在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坦然地面对公众、学生和自己,教师的作用不仅是使某些学生升入高一级的学校,而是使学生真正获得知识并得以健康成长。教师要正确认识这一点,并要改变公众把自己当作升学工具的形象,要用自己的成绩来证明自己在教育和教学中的权威地位,即在教学中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促使他们长期保持学习的愿望,以更好地满足他们自身的成长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新世纪的学子处在一个网络时代,他们获取知识的渠道四通八达,一个教师面对几十名学生,想处处凌驾于学生之上是不可能的,教师要清楚地认识到这一点,要敢于对学生说:“我也有许多知识暂时不懂,但是我会去学。”并身体力行,努力升级自己的内存,把握学生心理,适应现代教育的需要,做到“授人以渔”,教学相长。

(二)加强思想道德修养,赢得学生与家长的尊重和理解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指出,人们在分别满足生理、安全、归属与爱的需要后,更注重获得尊重的需要。教师的职业特点和教师自身的心理需求更需要受到家长和学生的尊重,而只有那些爱岗敬业、热爱学生、严谨治学、为人师表的教师才会受到尊敬和爱戴,才会在教学和工作中更好地发挥自己的影响力,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一个不受家长和学生尊重的教师,自己也不会对自己的工作抱有多少成就感。因而,教师要学习古今中外的教育家们对教育事业的奉献精神,对学生的博怀,学习他们“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思想境界,淡化对功利的追求,加强思想道德修养。只要心中装着学生,处处为学生着想,学生和家长就会从内心接受教师,爱戴教师,这样,教师既获得了尊重需要的满足,又可增强工作动力,从而避免在许多事情上的心理失衡。

(三)提高知识能力素质,增强适应新课程的教学能力

俗话说,“打铁还需自身硬”。一名教师拥有基础的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知识,较强的专业知识,教育学、心理学知识,工作起来就会得心应手,自然会降低工作中的焦虑情绪。尤其是广泛地学习一些教育与发展心理学知识,不仅能更好地针对学生中存在的问题,运用科学理论进行分析,也能正确认识和分析自己的心理状况,及时调整自己的心理状态,尽量避免枯竭的产生。社会在不断进步,知识在不断更新,教师也要不断加强自身学习,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增强适应新课程的教学能力。面对新课改,教师要多思考它给国家的教育事业注入的新生力量,为国家的下一代带来的无限生机,认识到课改对教师是一场新的考验,同时也为教师提供了一个展示自我的舞台。面对课改,勇于实践,与时俱进,使自己的教学工作焕发新的活力。

(四)开拓进取,寻求合作,营造愉悦的工作氛围

教师每天面对几十名学生,一大堆作业和办公室的几位同事,日复一日,年复一年,难免会感到单调枯燥。如果在工作中能循序渐进,善于创新和发现亮点,在教学中经常适当改变一下自己的教学方法,与学生一起品尝创新的乐趣,既能更好地适应工作的需要,不断为工作注入活力,又能消除枯燥单调感。

教师的合作是新课程提出的重大要求。通过合作,教师可以获得心理支持,获得新想法;通过合作,可以分享材料、计划和资料,减轻自己的负担。为了更好地推进新课改,减少工作中的阻力,教师也应注意与家长的合作。对家长,教师有责任解释新的观念,有责任解释教育工作的行动意图,以便学生在一个新的氛围中学习时,家长不至于感到糊涂和生疏。同时,教师也可获得来自家长更多的支持和理解。只要教师学会主动与家长、同事进行沟通,寻求合作,就能为自己营造一个良好的工作氛围。

(五)改变认知,宽容自己,科学管理时间,提高工作效率

改变认知是应对压力的方式之一,这要求教师养成积极的思维和行动模式,正确看待教师这一职业。教师首先是人,是社会生活中的普通一员,然后才是一名教育工作者。教师不妨告诉自己:我不是神,每个人都有缺点。因此,不要再被一些不完全合理的社会期望、要求所左右。相反,只有正确看待社会对教师这一职业的评价,才能更好地应对压力。同时,教师要学会时间管理,提高工作效率。沉重的工作负担是教师职业所固有的,教师一方面希望尽自己所能高质量地完成工作;另一方面却觉得时间紧迫,两者之间存在矛盾,从而产生了心理压力。可见,压力的产生与时间管理是否有效有关。此外,因为工作没能完成而用非工作时间去完成,自然会影响家庭生活,如减少了与家人相处的时间,影响跟子女的沟通等,这样又增加了教师的愧疚感和压力。教师在管理自己的时间时,要把教育教学工作按照轻重缓急的顺序分类:重要且紧急的事情、重要但不紧急的事情、紧急但不重要的事情、既不紧急也不重要的例行工作。较为切实可行的时间管理方式,如记录时间,找出无效时间的“杀手”;长期目标与短期计划的结合,分清工作的轻重缓急等,也能缓解教师工作中的压力感。

(六)学会关爱自己,注重自己的心理和生理健康

一个人只有学会爱自己,才可能去爱别人。作为一名教师,首先要学会关注自己的心理健康。例如,面对心理枯竭,首先要有明确的认识和接受的态度。教师应认识到,自己在压力之下所做出的反应并不是个人能力差的表现,而是人人都可能会体验到的正常心理现象。对心理枯竭有了正确的认识,才能消除不必要的心理焦虑,帮助自己避免走入或尽快走出心理枯竭的阴影。同时,教师也要注意加强体育锻炼,努力改善生活质量,充实自己的生活,关注自己的身体健康。

第4篇:对小学教育的理解范文

一、“价值取向”的来源

任何文学作品一经产生,就成为一种客观存在,有其客观的规定性。这是因为作者创作一部作品,总有一定的大体明确的创作目的或有比较明确的价值取向,这就使作品所反映的主题或艺术形象在诞生时就具有了一种比较固定的属于它自身的属性,也就给读者的再创造提供了一定的规范性。另外,文学作品一经选入课本,就有其特殊的客观规定性,从教材编写的角度看,再开放型的教材也会有一个或严密或松散的体系,要做好这个工作,编者自己心中对作品有一个明确或基本明确的与作者的价值取向基本一致的结论。

二、“多元理解”的产生

任何人阅读文学作品,不是纯客观的、消极的、被动的,总是带有一定的主观性。每一个读者都有不同的生活经验,不同的个性,不同的思想感情和文化修养,因此,阅读中的感受、体验和认识往往与作家在创造形象时的感受、体验和认识并不完全一样。同一部作品在不同的读者中,往往会产生不尽相同甚至很大不同的感受、体验和认识,从而产生不完全相同的影响。如《红楼梦》,鲁迅先生曾经指出:“单是命意就因读者的眼光而有种种: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见,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这就是读者主观能动性造成的差异。由此可见,“多元理解”源自学生的个性化行为。

三、“价值取向”与“多元理解”的统一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价值取向”是学生、教师、文本三者在对话过程中得到的共识,具有共性。“多元理解”强调学生对文本的独到感受和体验,展示个性。教学中,即要追求共性,又要张扬个性。“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阅读教学中,教师不但要做好组织者,激发学生的发散思维,求得学生对文本的独特体验,而且作好引导者,要把学生的思维一步一步地引向文本所呈现的价值取向。

1.多元理解,切合文旨.切合文旨,是多元理解的灵魂。多元理解,应当紧扣文章主旨,利于深化对文意文旨的认识,或使人物角色的形象更丰满,或使情感的体悟更深刻,或使思维的领域更宽广……多元理解不得远离文本,个性飞扬不得随心所欲,思维驰骋不是胡思乱想。

一位老师教学《浅水洼里的小鱼》一课,课末进行多元理解的拓展,“此时,你想对小鱼说些什么?”学生纷纷指责:“小鱼不应贪玩,以致被海浪冲上浅水洼;小鱼不应乱跑,要守纪律;小鱼不应离开妈妈独自乱闯;小鱼不应不听妈妈的话……”先且不说这种种“不应”是否符合自然规律,是否符合新课程理念和时代精神,是否利于学生的成长。更遗憾的是,课文的主人公是小男孩而非小鱼,课文的主旨是赞赏小男孩“富有爱心,珍爱生命”的举动与精神,而非小鱼的种种“不守规矩”。这样的多元理解偏离了文旨,失去了意义。

2.多元理解,顺应文理。 顺应文理,是多元理解的命脉。人有人脉人气,文有文理文气,文理要通达,文气要通畅。多元理解必须整体把握文理文气,不悖文理文气。

教学《陶罐和铁罐》一课,一位教师独具匠心,顺着“奚落”的线索,从角色的动作和神态入手,紧紧抓住表现陶罐的“傲慢、轻蔑、恼怒”和表现铁罐的“谦虚、争辩”等词语引导学生理解朗读,品味感悟角色形象。至教学第七、八自然段时,富有创意地要求学生敞开思维多元理解,补全“陶罐( )说,铁罐( )说”。

然而,关于陶罐,当学生纷纷说出“温和、温柔、亲切、针锋相对、有点伤心、心平气和、冷静、平静、苦口婆心”等词时,教师高兴地一味加以肯定。

对于铁罐步步升级蛮横无理的奚落,无论从陶罐“谦虚――争辩――不再理会”的过程看,还是从陶罐说话口气中的反问句和感叹句来看,陶罐一方面并非懦弱可欺和毫无原则,另一方面又是理性和宽容的,“温柔、温和、亲切、针锋相对”等词显然不合文理文气,不合陶罐角色基调和情感发展变化。若用上“提高声调、有些不悦、严肃、责怪、正色、据理力争、语重心长、好言相劝”等似乎更为合适。

3.多元理解,辨明主次。辨明主次,是多元理解的指针,不少作品涉及的角色形象,涉及的人物品格虽然是立体的、多维的、丰富的,但毕竟有主有次,多元理解教学应当充分把握这一点。

应该说,学生的理解均没有错,学生能细读文本,从文本中抽象如此的品格特点,反映了学生相当强的语文能力和广阔、深刻、灵活的思维。然而,只有这些还是不够的,教学过程仅止于此是很不到位的。试想,善调查、兴修水利等是西门豹的主要特点吗?是文章反映的主旨吗?显然,文章主要反映的是西门豹的不信迷信、驱邪除恶和过人谋略。如果学生没有认识到这一点,即使理解再多元,也是本末倒置。

参考文献:

第5篇:对小学教育的理解范文

一、想方设法,帮助新生尽快适应新环境

1.微笑――让学生感受爱的温暖

微笑能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消除隔阂,产生亲切感。当新生入学来到陌生环境时,作为心理老师的我总是微笑着友爱地对待他们,学生们自然愿意和我接近,碰到困惑和烦恼,他们就会主动找我倾诉,请我帮他们解答。

2.倾听――让学生释放心灵的苦闷

有些农村学校的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因各种原因受到歧视讥笑,备受冷落,内心极度苦闷。作为心理老师要倾听学生的心声,让学生体会到旁人对他的重视,使学生在倾诉中心灵得到释放。我们老师从中了解学生,才能对学生作出有针对性的教育和引导。

3.淳淳善诱――培养健康心理

朋友是人生旅途中必不可少的伙伴,特别对农村学校高中生来说,朋友更是缓冲成长中的烦恼,融化内心焦虑的主要心理支持力量。因此,来到新环境中就要尽快融入新同学的圈子中去。另外在农村学校,有团委会、学生会、广播站、文学社等学生组织和各种课外兴趣小组。通过参加这些活动,既锻炼交际能力,培养协作精神,构建良好人际关系,也能使自己尽快融入到新生活当中。目前我校开展多项球类、棋类等各种课外兴趣小组活动,多引导多组织新生去参加这些活动,效果真不错,促进了他们相互认识,丰富了他们的学校生活,锻炼了他们的交际能力,培养了一个个和睦融洽的团体。

二、激发学习兴趣、培养自学能力

现阶段的农村学校高中学生,大部分是中考落榜者,上农村高中学校是他们无奈选择。如何引导这些学生克服厌学情绪,激发学习兴趣、培养自学能力也是我们老师的一项重要工作。

1.亮点诱导――培养兴趣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引导农村学校高中生根据自身的优点、长处,选择参加自己的兴趣活动。教育他们坚信“天生我才必有用”。不必因中学学习成绩不好而自卑甚至厌学。教育他们以兴趣为主,在兴趣的学习中,鼓励引导学生找寻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突出优势,通过培养兴趣,感悟学习潜能,积极地进行学习。在此过程中稳中求进,一点一点进步。现在农村学校已有先进的电脑室等,可教给学生获取知识的快捷操作,如遇到难题时可快速“百度”一下,让他们在这里感觉到获取知识的快乐,从而进一步激发学习兴趣。

2.培养自学能力――跟上时代前进的步伐

目前农村学校教育还是以课堂教学为主,因此鼓励学生除了课堂学习,还应积极通过其它途径获得知识,如课余时间去图书室或到网上查阅相关资料,培养阅读的兴趣,使他们养成爱读书、勤思考的习惯,懂得获取知识的方式和途径,逐渐培养终身学习的意识。

三、优化择学心理――满怀信心考取理想大学

1.树立自信心

自信是成功的保证。社会永远需要各行各业的劳动者。对于农村学校高中生来讲,只要把社会的职业需求和自己的职业理想、职业素质结合起来,树立自信心,积极参与求学竞争,才有可能实现自己的价值,实现自己的理想。

2.认识自我,准确定位

第6篇:对小学教育的理解范文

对于高三的学生而言,他们生活的主旋律就是全面复习各科知识,准备迎接即将到来的高考。对于高三的教师而言,他们生活的主旋律就是系统的高考复习教学。然而,学校的重视,家长的期望都使得师生之间的这种主旋律渗透着与日俱增的紧张感。高考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对于学生未来学习和生活的影响不可小觑。但是,对于教师而言,考试的本身对其教学能起到什么样的作用?考试的分析和评价是否只是领导和专家的职责和任务呢?带着这样的一些问题,笔者从高考中分值最高的阅读理解着手,试图探索高考阅读理解这一题型的设置给广大高三英语教师的教学所能产生的作用。

语言测试理论中的反拨效应(Washback Effect)其实是一个较为复杂的概念。从最早的英国应用语言学家把这一概念从教育界引用到应用语言学领域之后,就特指语言测试,尤其是外语测试对教学和学习产生的影响。众多研究者对其产生兴趣并深入研究,提出个人对这一术语的定义和见解。

1.Hughes:反拨效应是指“测试对于教学和学习的影响”。这种影响可以是积极的,也可以是消极的。

2.Shohamy:反拨效应是指外部语言测试对影响和促进学校外语学习的效用,这种现象是考试及其对被测试者的巨大影响的权威性的结果。

3.Messick:反拨效应是测试不同程度地影响从事语言教学的教师和从事语言学习的学生去做他们本来没必要去做的事情。

从以上引用的部分语言学家的定义可见,反拨效应就是语言测试对语言教学和语言学习的影响。其影响的性质可以是正面的,也可以是负面的。但是少数学者,如Messick就认为其产生的只是负面的影响。

反拨效应的影响范围是比较广的。1996年,Bailey提出了反拨效应的工作机制(如下图),指出测试对参与者、过程和结果之间具有不同的反拨效应。参与者包括学生、教师、教学管理者和教材设计和出版者。测试的内容对这些参与者都会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其中对教师和学生的影响最大,根据这一工作机制,本论文主要从教师这一层面来分析阅读测试对英语教学的反拨作用。

二、阅读理解测试对教学的反拨效应

1.安徽省高考阅读理解测试的形式和要求

阅读理解是考查学生英语综合技能的一个重要指标,其主要考查学生对英语的整体感知能力,对各种不同题材和文体文章的背景知识的储备,重视考查学生阅读的广度和深度,以及在语境中运用逻辑推理能力,对不同文体文章的语篇结构做出推断、归纳整理并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也明确强调要特别培养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获取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安徽省高考阅读理解考查主要以选择题的模式进行,题型主要包括主旨大意题、推理判断题、词义推测题和细节理解题。阅读材料体裁多样,涉及领域广泛。通过近几年高考阅读材料的分析,不难发现其选题呈现以下几个特点:(1)内容生活化;(2)体裁、题材多样化;(3)语言真实性和地道性;(4)载体的文化性和知识性;(5)语篇长度的增强,加大学生阅读量的考查,对学生的词汇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教师对阅读理解教学目的的理解

为了得出相应的研究结果,笔者对高中英语教师对阅读理解教学的目的进行了问卷调查,得出以下数据。

(该问卷形式为选择题,可以有多个选择)

根据问卷结果,可以发现,对于理想教学而言,在调查的教师中,只有13.8%的调查者认为阅读教学的最终目的是提高学生分数,而高达80%的教师认为阅读教学的目的应该是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和词汇能力,77.5%的教师表明从阅读中获取文化知识和培养学生价值观极为重要。因此,可以看出,在理想阅读教学中,提高学生分数不是最重要的教学目的,相反的,教师认为,阅读的初衷应该是培养学生的文化背景意识,提高其阅读能力。但是在实际教学中,认为阅读的教学目的主要是提高学生分数的教师高达90.8%,而对于能力的培养和文化教学的重视比例大幅下降,词汇的扩大仍然在阅读教学中占据较高的比例。

3.反拨效应的体现

安徽省高考阅读理解测试的题型特点和考试说明的要求对英语阅读教学产生了正面和负面的效应,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词汇教学的重视

阅读理解包括阅读和理解两个方面,其中阅读可以说是一个“破译文字符号编码程序”的过程,而破译的一个必备工具就是词汇。词汇量制约着阅读能力的形成和提高。加上高考阅读量的增加对词汇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认为阅读教学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就是词汇教学,在这一教学目的上达成了共识之后,教师应该不断探索更加有效的教学方法,积极引导学生掌握词汇。通过讲解构词法,词根和词缀的内容,甚至是猜词技巧的介绍,让学生掌握更多记忆词汇的方式和技巧,扩大其词汇量,并能举一反三。

(2)阅读技巧的灌输和培养

选择类的客观题是安徽省高考阅读测试的唯一题型,按照前文所述,这一题型主要包括主旨大意题、推理判断题、词义推测题和细节理解题,考查方式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因此,教师通过对大量高考阅读理解题的研究,探索出针对这些题型的解题技巧,并积极贯彻到日常的阅读教学当中,提高学生解题的正确率,提高分数。所以,高考的阅读测试影响着教师的教学手段和内容,促使其积极使用与测试形式相符的教学方法。不管是在日常教学当中还是在阅读公开课当中,笔者不难发现,尽管阅读材料不尽相同,教师课堂活动展开的形式却有很多相通之处。导入话题之后,基本是快速阅读和精读相结合,以问题、判断、填空或是选择的模式培养学生捕获信息的能力,进而理解文章的内容。而带着题干有针对性地找寻相应信息也符合科学解答阅读理解题型的手段,减少了盲目性。随着学生对阅读内容的熟悉,教师会细致讲解阅读材料的语言点和句子结构,大大培养了学生的句式识别能力,促进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捕捉句子的主干和关键词,并进行语义解码,提高了其阅读的速度和语义理解的正确性。可见,阅读测试的反拨效应贯穿于阅读教学的整体过程,几乎所有课堂活动的开展都符合测试的形式和方法。

教师虽然积极地探索阅读的应试策略,在很大程度上却忽视了学生情感价值观的培养,没有挖掘阅读材料中的人文因素。实际上,语言教学是一种批文以入“情”的工作,“感人心者,莫先乎情”,阅读材料富含情感因素,教师应竭力发掘,给学生以真切的情感体验。因此,高中英语教师要合理利用阅读材料,结合其文化底蕴深厚的特性展开教学,融洽倾注情感,让师生思想进行有力碰撞,从而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全面提高其人文素养。

三、研究启示

评估的主要功能是对教学改革起到杠杆的作用。虽然高考阅读理解测试在教学很多方面都产生了积极的反拨效应,促使教师不断地探索适合考试形式的教学手段和方法,但由于其自身的局限性,也带来了一定的负面效应,使教师忽视了情感价值观和文化的教育。教师在教学中应以正确的态度对待高考英语,规避其产生负面效应,扩大其正面作用,让高考促进教学和学习,改变“应试教育”的模式,并帮助广大师生认识高考的形势和趋势,在备考的过程中及时调整教学和学习的策略,提升学生英语语言综合应用能力,陶冶情操。

参考文献:

第7篇:对小学教育的理解范文

【辅导对象】小学一年级至高中三年级

【辅导科目】语文 数学 英语 物理 化学 地理 历史 政治 奥数

【上课时间】署寒假 双休日 平时 课外 随到随学

【辅导范围】年级衔接课程辅导、同步课程辅导;小升初、中高考考试方向分析辅导;暑假班、寒假班;小学各科基础知识漏洞梳理提高;初二、三物理(电学、力学基础夯实);初三化学、初中英语(阅读理解,作文、语法等);初中语文(写作、阅读理解、基础知识等);高中理科(数理化生薄弱板块针对性切入);高中英语(阅读理解,作文、语法等);高中语文(写作、阅读理解、基础知识等)。

====北京京翰教育金牌校区 免费咨询电话====

海淀区 北京人大校区 400-0066-911转分机89353

海淀区 北京公主坟校区 400-0066-911转分机89354

海淀区 北京城建校区 400-0066-911转分机89355

海淀区 北京北大校区 400-0066-911转分机89359

海淀区 北京中关村教学区 400-0066-911转分机89362

海淀区 北京世纪金源校区 400-0066-911转分机89368

海淀区 北京牡丹园校区 400-0066-911转分机89369

海淀区 北京人大附小校区 400-0066-911转分机89370

海淀区 北京学院路校区 400-0066-911转分机89371

海淀区 北京五棵松校区 400-0066-911转分机89385

海淀区 北京四通桥数码校区 400-0066-911转分机89384

海淀区 北京公主坟天行建校区 400-0066-911转分机89386

海淀区 北京万柳校区 400-0066-911转分机89389

海淀区 北京苏州街校区 400-0066-911转分机89394

海淀区 北京清河校区 400-0066-911转分机89395

海淀区 北京花园桥校区 400-0066-911转分机89396

朝阳区 北京劲松校区 400-0066-911转分机89356

朝阳区 北京朝外校区 400-0066-911转分机89357

朝阳区 北京亚运村校区 400-0066-911转分机89358

朝阳区 北京团结湖校区 400-0066-911转分机89364

朝阳区 北京精学望京校区 400-0066-911转分机89373

朝阳区 北京大屯南校区 400-0066-911转分机89387

朝阳区 北京CBD国际部校区 400-0066-911转分机89388

西城区 北京宣武门校区 400-0066-911转分机89360

西城区 北京四中校区 400-0066-911转分机89361

西城区 北京崇文门校区 400-0066-911转分机89367

丰台区 北京马家堡校区 400-0066-911转分机89363

丰台区 北京方庄校区 400-0066-911转分机89366

东城区 北京雍和宫校区 400-0066-911转分机89365

东城区 北京东直门校区 400-0066-911转分机89372

东城区 北京交道口校区 400-0066-911转分机89374

大兴区 北京亦庄校区 400-0066-911转分机89390

石景山区 北京石景山校区 400-0066-911转分机89393

怀柔区 北京怀柔校区 400-0066-911转分机89397

【温馨提示】家长您好,请先拨打前十位总机号码,听到提示语音后,输入对应校区的五位分机号,稍等片刻即可接通校方专业老师,把您孩子学习存在和遇到的各种问题做个说明,我们的老师会热心为您答疑。

*******************************************************

北京市口碑好的大型正规辅导机构还有:您可以货比三家,通过免费电话沟通,比较下师资、教学位置、收费价格、学习环境等哪家更适合您.

北京聚智堂:400-0066-9911 转分机 99667

***************************************

北京精锐教育:

海淀区 海淀黄庄学习中心 400-0066-911 转分机 99734

海淀区 公主坟学习中心 400-0066-911 转分机 99735

海淀区 大钟寺学习中心 400-0066-911 转分机 99736

海淀区 牡丹园学习中心 400-0066-911 转分机 99737

朝阳区 朝阳门学习中心 400-0066-911 转分机 99738

东城区 王府井学习中心 400-0066-911 转分机 99739

东城区 交道口学习中心 400-0066-911 转分机 99740

东城区 和平里学习中心 400-0066-911 转分机 99741

西城区 月坛学习中心 400-0066-911 转分机 99742

西城区 白广路学习中心 400-0066-911 转分机 99743

丰台区 方庄学习中心 400-0066-911 转分机 99744

丰台区 马家堡学习中心 400-0066-911 转分机 99745

第8篇:对小学教育的理解范文

小学教育学作为师范生就职前一门重要的学科,应该为培养优秀的师资打好基础教育,提高师范生的教师技能。但是,以目前的状况来看,小学教育学的教学状况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师范生培养的质量。造成这种情况的有多方面原因,最主要的是小学教育学的教材更新换代速度慢,已经与现代的小学教育脱节。教材内容注重理论知识,缺乏新意与实际操作训练。小学教育学最主要的目的是能够教会学生理解教育,学会教育。但是理论知识过于繁多,就会使学生认为小学教育学非常的枯燥无聊,就只是与小学教育相关的理论知识的堆积,并不能真正学到如何去教学。其次是因为理论与实践脱节。小学教育学中的理论知识只有与实践相结合,才能够真正理解体会理论知识。师范生基本上都是大四才会有实习的机会,理论知识如果不经常使用就会遗忘,也就失去理论知识的价值了。另外是因为高校的教授小学教育学的教师们,大多都是很少真正接触过小学教学,无法向学生例举生动形象现实的例子。而且大多只注重传授理论知识而忽略上课的生动性与多样性。还有是因为学生们对小学教育学的不重视。自认为小学教育学没有什么值得学习的,认为只要到讲台上讲几次课,自然而然也就清楚该如何教学了。简单来说,小学教育学现在面临的问题是种种因素共同造成的。首先是教材陈旧,不能与小学教育实际情况紧密联系;其次是实践过少,无法达成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另外是教授小学教育学的教师们,没有一线教学的经历,过分重视理论知识;还有就是因为学生们对小学教育学的不重视。

二、采取积极的措施

发现问题是解决问题的第一步,分析了解问题是最关键的,面对问题采取措施是最重要的。虽然,小学教育学面临着严峻的考验,但是我们仍然不能放弃,应该紧随新课程改革的步伐,针对不同的原因采取相应的性对措施。首先关于教材的守旧,过多的理论知识的问题。虽然教材的编订是由专门的人士进行,但是也是需要集结大家的力量。在学习教学中有新的发现新的观点,都可以与编教材人员联系谈谈自己的想法。凝聚每一滴水,便可以形成大海。每个人都有自己不同的观点与看法,在一起进行讨论,取其精华,才能编纂出优秀的教材。其次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的问题,教师与学校应该给学生提供充分的锻炼机会,可以提供合适的实习机会,可以举办相关的赛客等等,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中才能够真正理解理论知识。再者教师缺乏一线实践的经验,忽视教学方式的多样性的问题。教学本身就是一个自我提升的过程,不仅仅将课本上的知识教授于学生,也在教学的过程中反省自我,改进教学。小学教育学的教师们虽然很少有机会亲身接触一线的教学,但是可以通过网络书籍等方式,了解一线小学的教学情况。现在很多优秀的小学教师都组成团队,研究小学教育,形成了一定的影响。小学教育学这个学科不应该是枯燥无味的,而是应该是生动有趣的。在教学模式上,可以运用多媒体技术,适当播放优秀小学教师的授课视频,适时向学生报道现在的小学教学情况。教师们应该适当减少理论知识的教授,更多的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例如可以让学生讲解某个章节;可以与学生讨论某个教育方法的利与弊;可以让学生进行小学教育的调查研究。至于最后一个原因:学生对小学教育学的不重视。学生们首先应该重新认识小学教育学,正确对待这个学科。小学教育学是师范生必须通过的一门考核课程,对于师范生的师范技能培养有着重要的意义。其次,作为师范生眼光不应该仅仅盯住课堂,课堂教师所能传授的知识毕竟是有限的,而是应该利用高科技产品,多方位全面的了解小学教育的现状,学会思考小学教育现在所存在的问题,能够提出自己的看法。最后,既然已经是成年人了,就不应该幼稚到不喜欢某个老师就不听某个课程。每个教师的教学风格不同,不能过分以自己的标准评判教师,学会适当宽容教师,有些教师年龄很大,跟不上时代的变化发展,不能够与时俱进,但是这丝毫不影响他们作为一名教师的责任心。所以,学生们应该认真学习小学教育学。

三、总结

第9篇:对小学教育的理解范文

[关键词] 有效教学;农村;小学教育

一、有效教学的概念

根据现代汉语大词典的有关解释,大家对“有效”一词的理解,主要停留在“能实现预期的目的”上。换句话说,“有效果”在教学中,主要是指学生取得的进步或发展。关于教学有效性,有学者认为应该包括三重意蕴:有效果、有效率、有效益。这在注重教育实效性的今天,有着重大的意义。教学活动是否达到目的,在活动过程中是不是尽量节约成本(时间成本和经济成本)以及教学目的的“准确性(即是否是受教育对象真正需要的),都应该成为衡量教学有效性的重要指标。总结起来,就是以尽量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的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它着力于教师的教学行为,但是以学生的最终学习效果为归宿。[1]

这对于当今农村小学教育教学的改进和完善,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和理论探索空间。其概念本身所涵盖的对教育目的的体现、对教学成本的珍惜以及对教学目的的有效把握,对于解决农村小学教育教学中的问题、改善农村小学教育的质量有着重大的启示和借鉴作用。

二、农村小学教育存在的问题与困境

以往关于“农村小学教育存在的问题”方面的研究大多集中在对教育教学设施、师资队伍建设、课程设置、学校布局管理等这些宏观方面的内容加以把握,较少注重农村小学教育教学本身。这造成了大家对农村小学教育存在问题的理解较为片面,不利于其更好更快的进行完善和提高。因此,为了更深入地了解农村小学的教育教学存在的困境,我们用较为微观的视角来进行审视,希望能够有所发现。

1、教学理念陈旧

经过研究,我们发现,制约着农村小学教学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是农村小学教师教学理念的落后与陈旧,并由此导致教学方式和方法长期得不到改进。其中大部分的教师仍然坚持“一块黑板一张嘴,一支粉笔一本书”的教学模式,[2]这背后隐藏的陈旧的教育理念显而易见。大多数农村教师仍然认为,在教育教学的活动中,教师居于中心地位。“教师讲什么,学生学什么”的教师知识权威的思想不容置疑,也无需置疑。这直接导致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欲在教师的“不容置疑”之中大打折扣,甚至被完全扼杀掉。

教师这种“掰开揉碎”的“填鸭式”和“满堂灌”的理念和由此所支配的教学行为,不仅没有使课堂教学的效率有所提高,还阻碍了学生自行探索知识并将所学知识主动运用于指导生活实践的能力和自觉性的发展。目前,由于农村小学普遍存在着陈旧教学理念带来的困扰,使得农村小学教学效果并不理想,教学水平也相对落后于城市及乡镇小学。

2、教学内容孤立

由于教师教学理念陈旧,导致教师所教授内容多局限于书本,既脱离生活实际,又缺少知识之间的联系,使得教授内容彼此孤立,旧知识的掌握不能很好地促进新知识的理解,新知识的学习无益于旧知识的巩固,久而久之,教师教学效率低下,学生学习兴趣匮乏,导致了学生厌学、家长无视学校教育的局面。

虽然在目前的发展状况之中,存在政府方面,学校方面,社会方面等一系列宏观领域的问题,但是,作为践行农村小学教育改革的一线教师,从自身方面找原因,显得尤为重要。目前,在相对落后的农村小学教育中,单纯讲授书本知识并通过“死记硬背”的方式来巩固知识的现象还屡屡存在,这既是一种教育资源的浪费,也是一种教育准备的欠缺,是导致教学效率低下的重要原因。

3、教学评价片面

由于旧人才观、质量观的影响,“以分论人、以分量才”的片面现象长期存在,社会评价学校的教育质量是以升学率的高低作为标准。而学校领导评价教师的标准又是以分数的优良中差来考核绩效。这些压力,没能在教师这里得到适当的缓解和转化,原封不动的施加在学生身上。于是,很多农村小学仍然是“以分数论英雄”。这种单一而片面的评价方式,无论对于学生的全面成长,还是对于学校的长远发展,都会产生不利的作用。

三、有效教学对农村小学教育的启示

1、先学后教,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

在传统的教学理念中,教师习惯了“照本宣科”,学生也习惯了“照葫芦画瓢”,这在当前的农村小学教育中,还是较为普遍的现象。作为开展素质教育的主力军,农村小学教育必须吸取经验教训,从优秀的教育理念中借鉴其精华。

对于农村小学生而言,有着与城市儿童一样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作为教师,应该充分借助小学生对于知识的探索欲望和热情,“不愤不悱不启不发”,将学生真正引领进知识的海洋。只要学生真正对老师所教授的知识感兴趣,对学习和探索感兴趣,一些外在的对学习造成影响的客观因素便不能成为影响农村教学效率的重大问题,农村的小学教育也便真正走上了良性发展的道路。

2、先教后学,注重知识的联络沟通

有效教学中所说的“先教后学”,并非农村小学教师理解的传统意义上的“老师教什么,学生学什么”,它是强调联系和发展的。有效教学启示我们,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不仅要修正以往“教师教,学生学”的刻板方式和授课内容,应把教师的教看作学生的学的积淀和导引。要用“教”来引导学生主动将之前学过和之后即将学习的内容贯穿起来,将书本知识间接经验与实际生活直接经验联系起来。这里的“先教后学”,与以往的传统教学比起来,难度要大得多,这需要置身于农村小学教育的一线教师不断加强自身修养,促进自身对教育教学的领悟,并最终形成自己引导帮助学生的技能技巧。

参考文献:

[1]周子游,张莹.有效教学与“教学都是有效的”——论有效教学概念的科学性特质[J]. 高等函授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12)

[2]张硕.农村小学教育现状及思考[J]. 教育实践与研究,2012(3)

[3]潘超有效教学概念重构探析[J]. 教学与管理,20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