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难点范文

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难点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难点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难点

第1篇: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难点范文

一、用生活实例激发学生兴趣

兴趣是学习知识的前提,没有兴趣就缺乏学习的动力。所以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是我们广大数学教师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因为数学是一门很枯燥乏味但又非常重要的学科,所以要上好数学课,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摆在数学教师面前的问题是:到底应该运用什么方式方法,把数学的课堂由枯燥乏味变得津津有味。我认为,首先应该让学生感到学有所用,也就是让他们感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紧密相连。数学来源于生活,许多数学关系都是从具体的生活中抽象出来的。所以,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充分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运用恰当的方法进行具体与抽象的转化,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探求问题的真谛并获得学习的成就感。

二、用生动、准确的语言解释概念,便于学生准确理解

在数学概念的教学中,教师首先一定要自己准确定位,把概念的内涵理解清楚,然后再用准确的语言进行分析,抓住概念的本质属性,解释给学生。例如,等腰三角形的概念是“有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叫做等腰三角形”。这就是说等腰三角形必须满足两个条件:(1)必须是三角形;(2)只需要有两条边相等即可,其等价说法:只要有两个角相等即可。这样解释,就会使学生真正弄清楚到底什么是等腰三角形。从这个可以看出,教师对概念的解释一定要用词精确、包含全面,否则学生对概念就不能形成完整的认识和理解。

三、剖析概念中的关键字词

正确理解概念中的关键字词,对学生理解概念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为抓不住概念中关键字词,学生就会对概念所构成的要件理解不全,并因此对和概念有关的题做不出正确的解答。例如,“商不变的性质”: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商不变。其中“同时”“相同”是关键词,如果不是同时,概念就不成立;如果不是“相同”倍数,概念也不成立。因此,在教学中教师一定要准确理解关键词,还要利用多种形式进行强化练习,使学生真正理解关键词所包含的意义。

四、借助实物演示,深入学习概念

小学生的思维特点就是对直观性的实物较易于理解,而对抽象化的东西理解较差,兴趣较低。所以教师应想办法把抽象的概念用具体的实物来展现,以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例如,求圆柱的体积,计算时可以用模型来推导出圆柱体体积的公式,首先教师出示圆柱模型,并演示给学生看,把圆柱的底面分成若干个相等的扇形,然后把圆柱切开,按课本上图的样子拼起来得出一个近似的长方体。这样学生就很容易知道长方体的体积就是圆柱的体积。通过演示,使学生很容易掌握圆柱体的体积公式的来历,从而使学生记忆深刻,经久不忘。

五、用生动的语言叙述概念,使学生准确理解

数学中的一些概念,有的可以用简明而完整的语言揭示概念的内涵。如“有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叫等腰三角形”“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这些概念的描述条件和结论均十分明显,便于学生一下子抓住数学概念的本质。还有的概念可用生动、具体的语言进行描述。还有的概念可以用生动的语言、具体的实物进行描述。如数学中的点、线、体、面等概念,都可以用描述法加以说明。如“直线”这一概念,就可以用一根线拉直来说明。“射线”就可以用手电筒或者学生非常熟悉的玩具——激光灯来演示,从而使学生明白“射线”可以向一方无限延伸的特征。 再如 ,“平面”就可以用“课桌面”“黑板面”来说明,从而使学生建立平面的基本概念。

六、注意概念之间的相互联系

世界上任何事物都不是孤立的,而是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数学中许多概念也不例外,都是互相联系的,因此教师可把同类有着相互关联的概念放到一起进行比较,找出其中的相同点和不同点,这对学生理解概念有很大的帮助。例如,在学习“公约数、最大公约数”时,教师就可把它们与原来所学过的“约数”概念进行比较,从而使学生认识到“约数”是针对一个数来说的,“公约数”是针对两个数或者更多的数来说的。“公约数”这个概念就是建立在“约数”基础之上的,而“最大公约数”更是建立在“公约数”基础之上。由此可见,这样把新学的概念与原来的概念进行联系、比较,会使学生所学内容更为丰富,知识结构更加完善。

第2篇: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难点范文

一、激发兴趣,突破难点

先进的多媒体教学设备,现代的信息技术能使文本、图形、图像、声音、视频、动画等多种媒体有机结合,使学生具有丰富的感受性和新颖性,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如,我在我校研培基地数学学科教研活动中教学“长方体的表面积”时,运用多媒体课件来演示长方体有几个面、哪些面是相对的面、大小相等,学生能直观地观察到,能很快地推导出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准确计算长方体的表面积。大大诱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利用多媒体课件向学生展示知识形成的过程,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感性认识。

二、在新旧知识连接处,突破难点

在领会新旧知识的连接点上凭借电教手段能使学生的思维在“旧知识固定点到新旧知识连接点再到新知识生长点”上有序展开,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从而轻松地获取新知识。如,在教学“分数的意义”时,我设计了两组画面。第一组认识一个数或一个计量单位的几分之一、几分之几,感知单位“1”,认识几分之一、几分之几以及什么是“平均分”。第二组认识由一些物体组成整体的几分之一、几分之几。如,六个苹果组成的整体、八面小旗组成的整体。通过幻灯在屏幕上依次显示。同时教师边引导边板书,学生边观察边思考边回答教师在讲解“分数的意义”过程中所提出的有关问题。

第3篇: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难点范文

关键词:教学难点;实物演示;学科资源;肢体语言

小学信息技术是一门综合性很强、与生活紧密结合的课程。它既有充实的技术内容,又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它除了涉及计算机技术之外,还涉及到许多其它学科,如审美艺术、环境、语文、数学等。因此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经常会碰到一些“非技术类”的教学难点,如对概念和技术背后思想方法的理解。信息技术教学往往会将教学内容隐藏在一个个具体的任务中让学生进行学习,这时学生不仅要掌握学科技能,还需要其他学科知识的支撑,这就是信息技术教学中的难点所在。

根据多年教学经验,笔者发现在教学中巧妙地借助于学生学习生活中的各种资源,可以有效地突破小学信息技术的教学难点。

一、借助实物展示,突破概念和原理类教学难点

信息技术课不是培养“电脑操作员”,学生在学习相应技术的同时还必须理解技术背后的思想与方法。“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才能真正理解技术,并合理地运用到学习中。由于小学生还处在以形象思维为主的学习阶段,因此在教学中借助实物演示能有效地突破这一类教学难点。下面展示几个例子。

例1:在教学POWERPOINT与WORD的“模板”时,学生很容易操作成功。但是他们对于什么是模板、模板的作用是什么却了解不多。这时若出示年糕、饺子等食品的制作模型板,学生的认知便能产生迁移,会对OFFICE程序模板产生感性认识,也能为将来其他程序模板的学习,甚至是编程中模板的学习打下基础。

例2:学生初学动画的制作时会感觉很困难,这时一定要让他理解动画产生的原理,但枯燥的理论学习不适合小学生,如果能在教学中运用一些小技巧,学生的学习效果会好很多。如引入一本便签纸小动画,学生很容易就能理解逐帧动画的原理。他们会感受到动画的神奇,也会发现动画制作其实很简单。

以实物突破信息技术教学难点的方法不胜枚举,灵活地运用各种工具,可以使学生的认知从生活实践中迁移至信息技术的学习中,有效解决概念和原理类的教学难点。

二、借助语文学科资源,突破排版与审美类教学难点

在信息技术教学中,运用计算机绘画与作文是很重要的教学内容。但是在教学这部分内容时经常涉及排版的问题,由于一般信息技术教师不具备专业的知识,排版的美观、合理与否往往取决于学生的直觉。即使教师审美水平较高,也不适宜直接灌输。因此排版与审美就成为了教学难点。由于小学语文学科的内容较为丰富(文章内容包罗万象、版面设计图文并茂),也是学生最为熟悉的学科,因此笔者经常借助语文学科资源解决此类难点。

例1:“图文并茂赞西湖”这一课的主要任务是学习在WORD中插入图片,并通过设置合适的图片环绕方式达到图文并茂的效果。给图片设置的环绕方式就成为了这一课的教学难点。笔者通过展示几张图文混排的范例,请学生观察并说出每种布局的优点,这样就突破了教学难点,学生将习得的知识顺利迁移到自己的作品中。

例2:三年级上册第13课“丰富的图库”,这一课的主要教学任务是让学生用背景、角色等工具创作一幅主题鲜明的作品。教学中时常会出现学生随意选择背景、胡乱堆砌角色的现象。这时如果结合学生已经学过的语文课文,请学生为课文创作一幅插画,问题就迎刃而解了。笔者选择的课文大多是趣味性强、角色内容丰富的篇章,如《玩具柜台前的小孩》《精彩的马戏》《卡罗尔和她的小猫》《丑小鸭》《找春天》等。这样,学生的创作目的明确,他们会自己考虑细节的合理性与逻辑性,大大降低了学习难度。

三、借助肢体语言,突破抽象数值知识类教学难点

在信息技术教学中会碰到一些较为抽象的数值知识,这些知识虽不是本学科的教学重点,但是学生若无法理解便会成为学习的难点影响本学科教学内容的落实。根据多年的尝试,笔者发现借助肢体语言可以形象地突破此类难点。

例1:在教学画图软件中图像的旋转与翻转时,教师请学生拿出一支笔或者其他东西,在桌面上按照一定的角度进行旋转与翻转,这样翻转与旋转的区别,学生就一目了然了。

第4篇: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难点范文

关键词:几何画板;小学教学;应用

G623

一、几何画板对于小学数学教学的意义

几何画板是信息教学的一种重要手段,对于小学数学来说,如果将具体的文字概念转变为形象的知识呈现,对于学生学习效果的影响无疑是事倍功半。同时,几何画板通过视觉传递让学生有效集中注意力,由于小W生普遍定力较差、玩心较重,不仅学习过程缺乏完整性,影响了教学效果的持续性与稳定性,而且学习热情难以得到提升,更加难以有效提高学习成绩。因此,几何画板对于小学数学教学的意义在于强化表现力与教学方式多样化。

二、几何画板产品的应用现状

几何画板作为教学工具,我们的教师在运用过程中还处于探索阶段,还不是很成熟,在应用中我们就发现了如下一些问题。现在我们对于几何的画板的应用现状水平参差不齐,对几何画板的了解不够,几何画板虽然能够提高小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但是教师也没能更好地研究其如何使用,导致教师和学生都不能够很好地应用几何画板。其次小学教师并不能很好地处理几何画板和板书教学或者其他方式教学之间的关系,有时候忽略了教学的目标,过分地强调使用几何画板,却忽视了教学过程中最最重要的教学主体。几何画板是为学生学习,为了完成教学任务服务的,不能主次不分,这样不仅会降低学生学习积极性,还会让学生对学习产生抵触心理。

三、几何画板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1.通过几何画板,吸引学生学习兴趣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首要的就是保持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通过几何画板的运用,可以将枯燥的数学内容形象地展示,降低知识点难度,吸引学生兴趣。如,几何画板中有基本的数学图形,教师在课堂上,可以让学生通过运用几何画板,将所要学习的数学图形拼接出来,这种教学方式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几何知识的理解,同时又可以增加课堂趣味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达到教学的最佳效果。

2.应用几何画板建立图形概念

小学阶段是学生思维发展的关键时期,学生的思维会逐步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会获得较大程度的发展和完善,对于学生的数学学习来说具有极大的帮助。但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部分几何概念十分抽象,与学生的形象思维存在一定的矛盾,从而影响到了学生的学习效果以及几何教学的质量。几何画板具有强大的绘制图形功能,可以借助基本元素以及构造图菜单当中的绘图选项制作出能够清晰表现数量关系和几何特征的图形,这样学生就能够在观察中获得直观感受并找到图形的基本特点和规律。例如,在教学“线段、直线和射线的认识”一课时,教师可以借助几何画板为学生演示两点一线的绘制过程,绘制出的线段会被约束在两个端点之间,因此是可以度量的。而在演示射线和直线时,通过持续不断地延伸,也能够逐步让学生理解无限的概念,并快速地掌握图形性质,学生对于几何图形的概念就能够逐步建立起来,也为后续的数学学习打下了基础。

3.动态教学

几何知识的学了本身的一些定义、定理之外,则是大量的图形,图形与数据的结合是解决问题的重要手段。利用几何画板可以令教学中的一些静态的图形进行移动、翻转或者镜像等,使学生在解决问题、学习知识中更加便捷,对于知识的理解也更加生动形象。随着几何画板使用次数的增多,学生对于几何的理解力将会大幅度增加,有助在脑海中建立几何概念。在数学教学中,使用几何画板能够利用题目中的信息做成图形,并且对图形的边长、角度等进行标注,将数形结合的思想传输给学生,通过这种方式使学生在学习的同时,能够增加其动手能力。

4.抽象知识具体化

小学数学知识非常抽象难懂,再加上小学生的思维以形象思维为主,那么在涉及到数学难点问题时往往会让学生丧失学习自信心,大大降低数学学习效果。为了更好地解决这一问题,并且逐步帮助学生突破数学学习难点,教师可以增强对几何画板的应用,充分发挥其教学功能将抽象问题具体化,将难点问题简易化。几何画板的应用可以把学生难于理解的部分具体地展现出来,让图像信息更方便地传达出来。

5.实现学习方法多样化,开展拓展学习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几何知识教学占据着较大的比重,是小学数学教育阶段的重点和难点内容,然而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课本教材对多数几何概念、原理、定律的表述虽然直截了当,意义颇为明确,但是对相关生成过程的描述则显得比较笼统。而将几何画板应用到小学数学概念之中,利用几何画板的技术优势,以比较直观的方式将相关的几何原理、概念以及定律的生成展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对其产生过程做进一步的研究和探讨。而教师也可以借此过程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探索能力,让学生学习到更多的数学学习方法,从而逐渐提高学生对数学思想的体会和认识,为学生进行进一步的拓展学习奠定基础。在多边形面积计算中,教师也可以利用几何画板让学生对平行四边形、正方形、梯形、长方形等四边形的之间的关系有进一步的认识,从而提高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的同时,增强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总而言之,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数学教学的进步,科学技术与小学数学教

学之间的关联更加紧密,并成为数学教学改革的重要推动力。几何画板作为一种新型的信息化教学辅助工具,为小学数学几何知识的教学提供了较大的便利。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的同时好可以充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丰富学习方法,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以及教学质量。因此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发挥几何画板的作用,提高几何画板的教学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曹爱婷.几何画板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杭州师范大学,2016.

[2]杜云云,徐海峰.几何画板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实践[J].华夏教师,2015,06:34.

第5篇: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难点范文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思维导图;有效应用

伴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教育改革不断走向道路转变的前沿,然而引导学生进行数学创造性思维活动的培养和锻炼成为数学教学的关键。在小学生学习期间,大多数数学教学方式采取对小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一开始让小学生学习数学是具体形象的代表及其假设,让学生学习数学的方式,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和课程改革的推进,慢慢地过渡到抽象的逻辑思维。我们可以得出,教程改革不断深入,具体形象的思维能力的培养和抽象思维逻辑能力的加强成了教程改革进程中有待解决和实现的问题,我们从以下三个方面探讨小学数学教学中思维导图的有效应用研究。

一、思维导图的概论

思维导图又叫心智图,是20世纪70年代英国学者东尼・博赞(Tony Buzan)提出来的:“它是表达发射性思维的有效的图形思维工具,虽然简单却又极其有效,是一种革命性的思维工具。思维导图运用图文并重的技巧,把各级主题的关系用相互隶属与相关的层级图表现出来,把主题关键词与图像、颜色等建立记忆链接。思维导图充分运用左右脑的机能,利用记忆、阅读、思维的规律,协助人们在科学与艺术、逻辑与想象之间平衡发展,从而开启人类大脑的无限潜能。思维导图因此具有人类思维的强大功能。”

通过上面的定义,我们可以充分地掌握思维导图的重要性及无法替代性,不单是在小学数学学科中,现在思维导图已经成为各个学段运用最广泛的教学工具。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思维导图,我们可以把相关的知识点全部融合进去,包括文字、数字、公式、图形等各个方面,完整地把所要讲解的知识点展现出来,这不仅能帮助学生搞清楚各概念和公式之间的关系,还有利于学生对所学习的知识点进行总结和归纳。

二、思维导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意义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思维导图的应用意义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1.通过思维导图的运用,我们可以优化学生的知识结构。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当及时地与学生沟通和交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对于小学数学教学来讲具有重要意义,我们可以充分运用思维导图的方式,将所要学习的数学知识通过思维导图全面地、系统地展现在小学生面前,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2.通过思维导图的运用,突破教学的知识难点。这主要是指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思维导图,可以帮助学生突破学习的困难之处,因为小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对一些数学知识点的概念和定义并不能分辨得十分清楚,常常混淆,容易放弃学习中的难点部分,长此以往,数学知识的难点会越来越多,从而失去学习数学的兴趣。但是,如果小学数学老师运用思维导图,可以帮助学生清楚地把概念、图形、公式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展现在学生的面前,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例如,在教学“长度单位的认识”时,可以组织“一步有多长”的实践活动,带领孩子们量一量,然后量一量手指有多宽,粉笔有多长,课本有多长,讲台和课桌长、宽是多少,利用思维导图给学生展现毫米、厘米、分米和米之间的进制关系,这样能帮助学生熟记于心,不会再把毫米、厘米、分米和米各单位混淆。

例如,

1米=10分米=100厘米=1000毫米

3.利用思维导图复习学习的数学知识,有利于提高小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于小学数学教学来说,帮助学生复习数学知识点也是非常重要的问题,所以,当小学数学老师结束一部分的教学时,老师应该组织学生进行知识点的回顾和温习,从而巩固所学习的知识。所以,在小学数学复习过程中,运用思维导图帮助学生进行复习,不但能够帮助学生对近段时间所学习的知识进行归纳和巩固,还有利于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全面地掌握一单元的知识点。例如,在学习图形面积公式时,可以让学生用完全一样的两个三角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在教师指导下动手拼一拼、动口议一议,从而利用思维导图得出三角形面积公式与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之间的区别和联系,从而加深小学生对于三角形公式和平行四边形公式的理解和记忆。

例如,

三、思维导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有效应用

思维导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有效应用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

1.利用思维导图进行知识归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思维导图最重要的一项作用就是进行知识归纳和总结。例如,在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学习“认识时间”这部分时,小学数学老师可以利用思维导图,将小时、分钟和秒之间的关系通过思维导图展现在小学生面前,这是对时、分、秒之间的关系进行的归纳和总结,有利于学生清楚地掌握它们之间的进制,杜绝搞混现象的发生。

例如,1小时=60分钟

1分钟=60秒

1小时=60分钟=3600秒

2.利用思维导图进行巩固和整理知识点。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思维导图可以帮助学生进行复习和整理,巩固之前所学习的知识。例如,在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学习“元角分”时,小学数学老师可以通过组织游戏活动,比如,“换钱”“我是超市售货员”,让学生在角色游戏中掌握“元角分”的知识,然后利用思维导图把元、角、分的关系展现给小学生,帮助他们巩固“元角分”这部分的数学知识点。

例如,1元=10角

1角=10分

1元=10角=100分

3.利用思维导图解决数学教学中的问题。利用思维导图解决问题我们可以这样理解:通过让学生综合运用课堂上所学到的数学知识,独立探索和思考,解决现实性的数学问题,通过这个探索实践的过程,学生可以锻炼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自己的数学素养,深入开发数学思维、逻辑思维。在解决问题教学中,教师对于教材应该有一个总体的把握,做到心中有数,对于小学数学中各个阶段的知识点要十分熟悉,然后通过思维导图帮助学生解决问题,这样才能够保持思维梳理的连续性,才能对学生一步步地开展解决问题教学。

4.利用思维导图建立数学错题本。小学数学教师对于教材要有十分深入的理解和探索,把握住课本中的关键,时刻围绕着关键点来开展数学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思维导图,小学数学教师要适度引导学生,帮助他们掌握解决问题的思路,教师应该适时地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并且对于学生的学习动态加以分析,帮助他们找到思维的突破口,建立属于自己的数学错题本,有利于今后的知识复习。例如,一个棱长8分米的正方体容器中灌满了水,将水倒入一个长方体的容器中,长方体长16分米,宽4分米,求这个长方体中水的高度是多少分米?一些基础差点的学生,根本理解不了题意,无法入手解题。老师完全可以利用思维导图给学生展示,让学生直观看到:体积不变,只是水深(高)改变,形状改变,学生就很容易理解并找到正确解答方法。然后,再利用思维导图的方式把题目记到自己的错题本上,加深解题的思路。

综上所述,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思维导图,可以帮助学生建立比较直观的图文与公式之间的关系,有利于小学生理解和掌握概念和公式之间的关系,有利于小学生学习和巩固复习。所以,我们应该重视思维导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帮助小学生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获得更多的数学知识和学习技巧。

参考文献:

第6篇: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难点范文

1.1全面性与循序渐进原则

在小学数学教学应用多媒体教学技术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教学设计应当从教学整体为着眼点,按照小学数学教学内容的先后联系与学生已经掌握的知识来对多媒体数学教学活动做出合理的安排,在确保教学内容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的基础上通过发挥出多媒体教学技术直观性等优势来确保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都能够取得良好的教学成效。

1.2协调发展原则

无论是在传统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还是在应用多媒体教学技术所开展的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学过程都是教师引导学生开展探究并提升学生数学理论知识、数学应用技能的过程。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不能让多媒体教学技术替代教师对学生的引导以及对教学内容的讲解,同时也不能因为使用多媒体教学技术而忽略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进行观点表达的权利。另外,应用多媒体技术开展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不仅要重视数学理论知识的传授,而且需要强调数学应用能力的培养,即要求多媒体小学数学教学能够实现教师讲授与学生探索的结合,并实现学生理论能力与应用能力的协调发展。

1.3及时反馈原则

由于小学数学教学中对多媒体教学技术的应用并不广泛,因此,教师在利用多媒体教学技术开展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中不可避免的要出现一些问题,而为了对这些问题进行及时发现和有效纠正,教师有必要重视收集学生的反馈信息,从而为教学步骤、教学过程的改进和师生关系的调节发挥推动作用。如果教师能够重视收集反馈信息并重视发挥出这些反馈信息所具有的参考作用与依据作用,则教师能够对小学多媒体数学教学过程做出更好的控制,这对于小学数学教学任务的完成具有着重要意义。

2多媒体教学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多媒体教学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能够让小学数学教育工作具有更广阔的平台,教师通过利用多媒体教学技术来开展教学活动,可以使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具有更加丰富的表现方式与表现手法,同时也有利于重点的讲解与难点的突破,这对于提升小学数学教学质量以及学生的数学素养而言发挥着重要作用。学生对小学数学教学内容做出学习的过程是对客观世界做出认知并对主观世界进行发展的过程,在此过程中,教师的主导地位以及学生的主体地位都需要得到强调。在小学数学教学应用多媒体技术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教师需要使用多元化的途径来讲教学内容呈现在学生面前,而学生则应当对数学教学活动进行主动的参与与探索。在此过程中,可以利用以下几种方法来确保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

2.1利用多媒体课件与视听效果调

动学生学习兴趣与求知欲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学内容的导入是教学过程中十分重要的环节,这一工作的成效对整体教学效果产生着直接的影响。在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学生是否对教学内容产生兴趣与注意力,是检验教学导入是否具有良好成效的重要途径。通过利用多媒体教学技术来对教学内容做出展现,能够在发挥多媒体教学技术形象生动特点与优势的基础上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在这种教学中,学生能够直观的认识到教学内容本质,并对抽象化的教学难点做出形象化的认知。如在《10的认识》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制作一些Flas,通过卡通人物来表示数字,从而使学生对教学过程产生浓厚兴趣并在具有较高注意力的基础上对教学内容做出掌握。另外,利用多媒体教学技术所开展的小学数学教学活动应当重视教学设计的生活化,即在对学生生活经验做出了解的基础上找出与教学内容相关的生活原型,并利用多媒体教学技术来创设故事情境并对这种生活原型和教学内容做出展现,从而对学生的求知欲进行激发。无论是利用动画来调动学生学习兴趣还是利用故事情境来吸引学生参与,都是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进行教学内容导入的有效策略。但是在此过程中,教师要避免学生受到其他因素所造成的感染,这要求教师能够在小学数学教学设计工作中对学生认知特点做出充分考虑,以教学内容、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为依据来搭配画面与声音,从而确保教学内容的准确表达。

2.2利用多媒体教学技术推动学生

在教学过程中进行自主探究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新课标认为模仿与记忆并不能让小学数学教学的效果得到进一步的提升,在教学活动中,只有引导学生开展自主的思考与动手实践,才能够提高学生对课堂知识的掌握效率。探究性学习是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发现、探究与解决,在探究教学过程中,要求教师能够在了解学生知识经验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层次差异引导学生找到探究起点,并使学生掌握合理有效的探究方法。在此过程中,学生可以在自主探究的基础上与教师和同学开展共同讨论、互相合作以及评价,这有利于创设一种活跃轻松的学习氛围,并有利于促进学生对自身知识体系的完善。但是在自主探究学习过程中,由于受到学生知识基础与认知能力的限制,学生不可避免的会遇到一些难以解决的问题,而此时,多媒体教学技术就具有了发挥自身作用以及价值的空间,首先,学生在开展自主探究的过程中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技术来对数学教学资源进行整合,这能够让数学教学过程以及学习过程突破时空的局限,并让学生的视野得到开拓;其次,利用多媒体教学技术,学生可以具有更多开展理论应用实践的机会,这对于深化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掌握具有着重要意义。如在统计图绘制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利用自身知识以及计算机等工具来进行统计图的绘制,在对学生的实践成效做出评价的基础上,教师可以利用可见来展示统计图的绘制步骤,并对这些步骤进行讲解,从而让学生对自身的知识掌握成效做出了解,并对规范的统计图绘制流程做出掌控。

2.3利用多媒体教学技术推动学生

在教学过程中的合作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推动学生开展合作学习,不仅可以有效的促进学生对数学教学内容的理解与掌握,同时能够提高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与合作能力。多媒体教学技术在推动学生开展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具有着独特的优势,这种优势主要体现在多媒体技术可以作为合作学习内容收集与合作学习活动开展的重要平台。利用多媒体教学技术推动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合作学习,首先需要教师能够利用多媒体教学技术对合作学习内容做出选择。多媒体教学技术可以通过互联网找到更多学生感兴趣且具有教学价值的数学问题,这些数学问题能够有效的打破学生认知结构所具有的平衡,并在活跃学生思维的基础上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其次,教师要引导血学生认识到合作学习任务。在合作学习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明确学习任务并进行合理分工,在此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所制作的多媒体教学课件在大屏幕中展示合作学习的要求、任务以及目的,从而使学生能够更好的了解这些内容,并促使学生在合作学习过程中开展良好的分工与交流;第三,教师要重视对合作学习过程的组织。在合作学习开展过程中,为了确保学习活动的稳定性与有序性,教师不仅要重视参与到合作过程以及与学生的交流过程中,同时需要进行适当的引导、点拨以及调控。在此过程中,提高学生在合作学习中的参与意识以及注意力集中度是十分重要的,因此教师可以将合作学习中的重点内容与难点内容通过多媒体技术进行展现与讲解,并寻找一些学生感兴趣的内容添加进呈现内容当中,从而提高学生对合作学习的兴趣。通过利用多媒体教学技术开展小学数学教学活动,能够学生感受到一种和谐、创新的氛围,并使学生在教学活动中进行大胆探索。

第7篇: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难点范文

关键词: 多媒体 小学数学 使用误区 改进策略

随着社会的发展、新科技的进步,信息技术正深刻改变人们的生活和学习方式,而在教育改革中,对小学数学提出更高的要求,那就是改变传统教学方式。多媒体的运用符合现在教学需要,比传统教学更具有优势,图文并茂、动静结合,能极大调动学生学习兴趣,但是在实际小学教学中对多媒体的使用存在一定的误区,下面我们分析一下。

一、多媒体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使用误区

1.课件实用性较差

多媒体教学确实打破了传统教学方式,课件中我们可以将资源进行有效整合,加入图品、声音、视频等,在一定程度上刺激学生的感觉器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些教师应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时却将其本末倒置了,为了激发学生学习欲望,运用过多的附加内容,这样的教学课件在很大程度上只是将学生注意力分散,他们在很长时间内都不会集中在知识上,反而不能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从而影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

2.课件信息量过大

多媒体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存在这样一个误区,那就是课件信息量过大。有些教师认为给学生讲授的知识越多越好,但是他们忽视了学生的接受能力。制作课件的时候,将课本中的知识进行了一次大搬家,统统转移到课件中,有的教师甚至找了一些课外的知识为学生进行补充,一节课下来学生学习课本知识已经筋疲力尽了,更不用说学习课外知识了。这样课件信息量太大,只能导致学生产生厌烦心理,最终教学效益不会提高。

3.师生间交互性低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许多教师过于依靠多媒体教学,不管教什么样的内容都是应用多媒体课件,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根本没有自己的思考时间,只是机械地浏览教师的课件,如看一场无趣的电影一般,这样学生和教师之间就没有语言和思想上的交流和互动。另外,制作多媒体课件时教师只是按照自己的习惯和方式安排整个教学环节,并没有与学生适时沟通,导致师生之间的交互性比较低。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在了解教材的基础上与学生充分双向互动,及时了解学生的接受情况,从而及时调节自己的讲课方式,以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

二、改进多媒体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误区的策略

要想改进多媒体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使用的误区,就要“因课制宜”、“因人制宜”,选择合适的内容进行多媒体教学。

1.激发学生兴趣时应用多媒体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当学生对一件事情产生兴趣,才会有进一步探索的欲望和冲动。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要善于制造兴趣点,将学生无意注意转化为有意注意,从而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益。

比如,讲授“确定性和不确定性”时,就用了多媒体和游戏结合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感受“确定性”,笔者用多媒体展示了一个装有8个白球的盒子,但是学生不知道是什么颜色的。游戏规则是用鼠标点击一下盒子,就会弹出一个球,如果是黄色,学生就能得到奖励。然后让学生选球,选球完毕,让学生推想为何那么多同学都选球了,都没有中奖呢?这时候学生会豁然开朗,因为盒子里不可能有黄色的球。在这个教学环节中,笔者借助多媒体的便捷性和游戏的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游戏中学生不仅有兴趣,还掌握知识。

2.突破教学难点时应用多媒体

小学数学是一门比较抽象的学科,有些知识比较难理解,如果只靠我们用语言讲解可能无法达到预期的效果,应用多媒体能简便地帮助学生梳理出学习思路,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比如,讲“圆的周长”这一内容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圆的周长公式,笔者先借助多媒体为学生展示测量圆的周长的方法,这种方法可以由教师动手完成,但是多媒体更清晰、便捷。学生可以清晰地看出“硬币滚动法”和“绕线法”的具体操作步骤,当学生理解这一问题,那么对“圆的周长”的理解就更容易。所以,平时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选择合适的内容借助多媒体进行教学,不仅突破教学难点,还提高教学效率,可谓一举两得。

3.开发学生思维时应用多媒体

小学数学教学任务就是开发学生思维,尤其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所以平时教学中教师应该有意识地进行相应的教学。

比如,教学“线、射线、直线”这一内容时,笔者先在屏幕上呈现一个亮点,然后从亮点处射出一条光线,最后在射线的另一处呈现另一个颜色的亮点。教学过程就把线段和射线的变化呈现出来了,对理解能力强的学生来讲,他们已经掌握了三者的区别与联系,即使思维能力比较差的学生也能在教师的讲解下掌握这些内容。所以,为了更好地开发学生的思维,应该善于运用多媒体。

参考文献:

[1]姜召秀,邵士华.小学数学多媒体教学的误区探析[J].中国校外教育(上旬刊),2005.

第8篇: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难点范文

关键词:新课程;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03-119-01

小学教学生活化是指教师在教学中通过有效组织,指导学生在在数学学习过程中探究与实际生活相关的元素,并将生活元素融入到数学学习之中。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去体会知识的生活价值,并逐步适应生活元素与数学教学的融合,是当今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一个重要探究方向。

一、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价值

小学数学的知识架构比较简单,很多学生都在理论上获得了理想的成绩。但是,由于近年来实践人才的缺失,导致我国的相关行业以及工作出现了退步的现象,无法实现较大的进步。为此,国家决定从小学数学开始培育生活化方面的教学,以此来实现教学成果的提升和教育水平的进步,并且提高学生对知识的应用能力。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主要有以下几点价值。

1、有助于小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

将学生熟悉的生活元素作为数学教学的切入点,小学生能迅速掌握学习的主动权,增强对数学知识的理解能力,因此,数学教学生活化是建立在学生的生活基础的基础上,努力在学生生活与数学教学之间建立一种联系。教学中结合生活的实践性练习,能充分利用教学资源,不断增强小学生的生活认识能力、数学知识理解能力与知识应用能力。

2、有助于培养小学生新的思维模式

小学生生活之中处处充满着数学元素,从简单的零用钱计算到复杂的时间计算,都需要数学知识的支撑,数学教学生活化影响学生对生活的认识。数学教学生活化影响学生看待生活的角度,对小学生而言,也是转变自身思维模式的一种途径。通过数学教学生活化,使学生对生活元素与数学知识有了简单的认识,促使小学生能以简单的数学的角度看待生活。

二、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具体措施

1、加强数学教学内容生活化建设

在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得到了较大的改革,基本上摒弃了原来的应试教育和灌输式教学,小学生数学成绩得到了较大的提升。下一个目标在于从客观上和主观上,加强小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强化生活化教育。

目前的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必须加强数学教学内容的生活化建设,丰富教学内容,告别单纯的数字和公式。第一,教师在进行备课的过程中,应尽量的将概念知识转变为现实问题。现阶段的很多小学生在记忆能力方面较强,他们能够在短时间内将所有的知识熟记于心,但在应用中却很不理想。主要原因在于,教师在讲解的过程中,概念化比较严重,没有与现实生活相结合,直接影响到了学生的理解和应用。为此,将概念知识转变为现实问题,有助于学生重新理解数学知识,运用过程中也可以减少较多的阻力。第二,教师应深入学生生活,发现学生生活中的数学元素。小学生的思维还不是很健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都是跟随教师的思维来进行的。教师深入挖掘小学生生活中的数学元素,可以进一步的在数学知识中融入生活,利用数学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而不是被固定的公式或者概念束缚住,一定程度上可以拓展小学生的思维,加强其逻辑推理能力。

2、用简单的生活元素代替复杂知识

对小学生而言,现代数学中有很多知识点是小学生难以迅速吸收和了解的,为此,教师要用简单的生活元素代替复杂的数学知识,将复杂问题简单化,使学生能快速的掌握相关知识。相对于其他科目来讲,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中,利用简单的生活元素转换成复杂的数学知识,是在很大程度上减弱了知识的复杂性,便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结合以往的教学经验和当下的教学标准,该项教学措施可从以下几项工作出发:第一,教师应积极搜集生活中的各种素材,且这些素材是学生经常看到却没有引起注意的。第二,小学数学中,并不是所有的复杂知识都能运用生活元素来转变的,教师应考虑到知识的运用以及与后续教学的联系,不从单一的角度出发,应从大局的角度来考虑。

3、从学生的思维模式出发

新课程要求小学数学教学将学生作为主体,教师处于辅助地位,必须摒弃复杂的教学手段和方法。从小学生的思维模式出发,有助于更好的开展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并且能够进一步减少教学中的冲突与矛盾。 第一,目前的小学生思维并不简单,他们想到的内容比较多元化,这其实在很大程度上为生活化的小学数学教学开辟了路径,通过小学生思维的多元化,融入不同的生活元素,以此来实现较高水准的教学。第二,从学生的思维模式出发,能够切实地了解到学习过程的难点和重点。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且要长期的坚持,才能让学生形成生活化的思维。教师应不断地对学生思维进行研究,加强与学生的沟通和交流,尤其是一些特殊的想法,应引起足够的重视。利用学生的思维,对其开展有效的生活化教学,从而提高教学成果。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是重点的教育工作,也关系到小学生的未来发展和学习。日后,应运用多元化的小学数学生活化方法,完成较多的知识传授。

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是现代数学教学的新方向。教师必须认识到数学中与生活相联系的元素,并将两者紧密的联系起来。数学教学生活化就是让学生的生活走进数学课堂,既有利于满足学生学会面对社会需要,又有利于提升数学理解能力。我们必须要发现学生数学教学中的生活元素,以学生生活元素为基点,不断改进教学方法、丰富教学内容,从而达到提高学生数学素养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胡庆正.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研究[J].读与写,2015,05:203.

第9篇: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难点范文

[关键词]信息技术 辅助 数学教学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6)21-032

当今社会,信息技术得到了迅猛的发展,教育界已经将眼光从传统教学方式转移到了多媒体教学方式上。如何很好地将多媒体信息技术和学科教学进行整合成为我国21世纪教育教学改革的主要亮点。因此,作为数学教师,要掌握信息技术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方法,将信息技术带入小学数学教学中。

一、信息技术辅助数学教学的优势

1.可化静态为动态,展现丰富的教学情境

信息技术可以带给人们很强烈的直观感受效果,利用信息技术辅助数学教学可以及时地将重难点知识呈现出来,向学生形象地展示丰富的教学情境,并提供丰富的感知,使学生闻其声、入其境,能更迅速、更准确、更深刻地理解教学的重难点知识。这种教学形式极大地发展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培养了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并激发了学生对数学研究的热情和兴趣。

2.可形象揭示知识形成的过程,促进学生深刻理解知识

建构主义学习观提出:学习的过程不是教师单方面向学生传递知识的过程,而是学生主动接受、构建知识的过程。利用信息技术辅助数学教学,可以帮助教师将数学知识进行动态演示,形象地揭示出知识的形成过程,并且把抽象的知识变为具体的可以接受的信息,把理性的知识变为感性的可以感知的知识。借助这样的观察和比较的手段,可以帮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深刻把握知识的本质。

3.可多方对话,全方位获取信息

在这个信息社会中,许多发明和创造都是建立在人与人相互合作,共同参与的基础上的。信息技术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使得这种多人相互交流、相互合作的学习形式得到充分的体现。信息技术本身就是多样信息交流的完美依托,应用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可以充分发挥这一优势,促进师生间的交流和学习。

二、利用信息技术辅助数学教学

1. 应用信息技术化抽象为具体,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众所周知,数学是一门研究量变关系和空间形态的学科。小学数学教学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思维,使学生学会应用数学思维来解决实际问题。小学数学涉及点、线、面等知识,这些都是由抽象的事物组成的。数学的公式和定理等都是非常抽象的知识,需要学生具备很强的思维能力。小学生的感性认识多于理性认识,对于具有这样特点的学生来说,要学好数学课本上的知识并形成完善的数学思维,是非常困难的事情。而利用信息技术辅助数学教学,可以化抽象为具体,化理性为感性,大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并且能够切实帮助学生提高数学思维能力。

2. 活用信息技术,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

小学数学教学,归根结底是为了让学生掌握数学知识,并能够将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俗话说得好:“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数学是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的。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将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结合起来,帮助学生在课堂中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形成自主探索的习惯,并培养学生合作交流能力,提升数学的应用性,加强学生数学的实践能力。

总之,数学是人类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成分,数学素养更是现代社会中每一个公民都应该具备的基本素养。而数学教育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过程中,一方面要保证学生掌握生活和学习中所需要的数学知识与技能,另一方面,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利用好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在帮助学生掌握数学知识与技能的同时,着重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

[1] 唐烨伟,樊雅琴,庞敬文.基于网络学习空间的小学数学智慧课堂教学策略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5(7).

[2] 凌秋虹.基于“交互工具”进行小学数学探究性学习的思考与实践[J].中国电化教育,2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