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景区景点旅游调查报告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一、只有环境美,才有旅游价值
大自然是美的源泉,无论是山川的自然风光,还是田园的秀丽景色,或是滨海的波涛浪花,都是美好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优美的环境,既可使人们留连忘返,沉浸在美的意境里,也可使人们得到陶冶情操,激发热情,充满活力。“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就是形象地说明了大自然的美对人们的精神感应作用。因此,人们通过游览风景区,欣赏自然风光,瞻仰名胜古迹,赞叹能工巧匠的高超艺术,享受大自然的美,而获得精神生活上的满足。
当然,由于旅游者的种类、年龄、性别、职业、阅历、性格及思想意识、文化素养、宗教信仰、审美水平、具体环境等的不同,对美的要求也有很大的差异,正如孔夫子所说“智者乐山,仁者乐水”那样。如有一些旅游者在游览名胜古迹时,常常会对一些古代建筑、文物古迹,以及与文化传说有联系的风物,感到特别的兴趣。对这些人文景致的欣赏,实际上包括了对古代人们改造自然,创造美好生活的赞美。旅游者在优美的自然环境中进行游览,既增长知识,又获得美的享受。这种知识的获得和美的欣赏,往往是联系一起的,从而进一步增添了游览的兴味。
但是,大自然的美,都与绿色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因为绿色是生命之色,绿色的环境能引起人们愉快的精神状态,并使人们得到良好的休息,而保持旺盛的精力;绿色还有净化空气,改变自然环境的作用。所以通过绿色植物的生命活动,可以达到维护生态平衡,为人类创造合理的生存环境,为人们提供较多的接近自然美,享受自然美的机会。因此,保护好绿色森林资源,就是维护优美环境的关键。因为森林一旦破坏,绿色生命之美也随之销声匿迹,呈现在人们眼前的,将是一幅荒山秃岭、穷山恶水、垃圾遍地、嗓声刺耳的凄凉衰败的景象,是人们所不愿一顾的厌烦之地。
·社会调查报告格式 ·社会调查报告怎么写 ·中学生社会调查报告 ·大学生社会调查报告
因而,只有环境美,才具有旅游价值。所以,我们这一代人不仅负有保护和利用好现有的环境,为开发、建设更多、更好的旅游区,发展旅游业的任务;而且更负有为我们的子孙后代留下更多、更好的生存、生活环境,以创造更多的旅游财富的责任。
二、开发与保护并重,才能确保环境美
要加快发展旅游业,必须一方面在修葺原有旅游景点的同时,开辟新的旅游景点;另方面在合理地开发新的旅游资源时,应注意加强环境保护工作,切忌对旅游环境进行建设性的破坏和破坏性的建设。
首先,要依照法律来保护环境。建设旅游风景区、开发旅游资源时,要充分利用现行的许多法规条例,以确保风景旅游区的环境免受污染的破坏。如利用“森林法”,既可制止对森林的乱砍滥伐,防止水土流失,又可直接保护自然环境,保护风景旅游区的旅游资源;又如利用“水污防治法”,对保护江、河、湖、海水体免受污染的危害,对维护旅游用水环境等,都有重大意义。因此,我们要充分运用法律武器,对风景旅游区的环境加强管理;以保护旅游资源,为发展旅游业创造条件。
其次,要树立防重于治的新观念。保护旅游风景区环境的目的,是为了促使风景区的自然生态系统向良性循环转化,为人类的休养生息,创造越来越好的条件。因此,必须贯彻树立防重于治的思想,做到防患于未然。要避免重走资本主义世界“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无论是山林、水体、风景名胜,只要是已辟为旅游区,或计划要开发为新的旅游区,都应事先就其环境保护方面,制定规划,采取措施,按其重要程度,实行分级管理,分级保护。不能等到问题成了堆,再来补救、治理,而处于被动局面。
再次,要加强治理已受破坏的环境。由于各种原因和条件的限制,我国有不少的旅游风景区的环境已遭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有许多风景名胜古迹受到程度不同的污染危害。如“奇秀甲东南”的武夷山,是典型的丹霞地貌,再配上独特的九曲溪及两岸苍翠、挺拔的植被,而成为著名的风景旅游区。但在前几年,人们却对武夷山上的森林,进行掠夺式的砍伐,使其精华的九曲溪的水位急剧下降,而严重威胁武夷山的旅游景观价值。所以,对已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和破坏的环境,必须及早进行必要的治理和抢救,使之尽快地恢复其本来面貌,以适应我国旅游业的发展,迎接更多的旅游者前来观赏。
三、搞好环境保护,促进旅游业发展
为了让更多的游客都能饱览我国奇妙绝伦而绰约丰姿的旅游资源,我们必须在从事旅游业工作中,注意旅游风景区环境的保护和管理,特别在当前仍有很多人尚未充分认识到这个问题的重要性时,把保护风景区环境作为发展旅游事业的一项主要工作来抓,就显得更为重要。
1、要应用美学观点,搞好旅游风景区的环境规划
一个良好的旅游风景区,必须是风光秀丽,环境未受破坏和污染,能满足旅游者观赏和行动的心理活动环境。因此,必须应用美学的观点搞好环境规划。这是一个相当复杂的系统工程,它涉及园林、建筑、地质、地理、生态、气象、环保、文物、历史、经济、管理、旅游和美学等多种学科协同配合,对风景区环境进行综合考察、评价、预测合理的旅游规模等,从而提出旅游风景区的环境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的最佳方案。这个最佳方案,一定要从美学的观点出发,按规划的要求,提出严格禁止在风景区范围内大兴土木,建工厂企业;严格控制在风景区兴建各种楼、堂、馆、所和旅游饭店,使风景区环境免受不必要的污染。并提出在必要地段,实行封山育林,确保风景区生态平衡,以努力把风景区建设成为一个有益于人类健康,构成为一个适合于康乐消费的舒适、优美的旅游环境,以促进旅游业的发展。
2、要加强宣传教育,提高游客保护环境的自觉性
发展旅游业,虽可以给国民经济的发展带来很多的效益。但也产生一些旅游污染等消极因素。如当游人到一些风景名胜区去,有的人对那些维妙维肖、栩栩如生的象形俏物,都喜欢自觉或不自觉地用手抚弄、拍打,一不小心就会碰伤景物;有的人看到风景区内的花草树木长得逗人喜爱,便信手攀折、摘取而独自欣赏,甚至有的人为了爬山省力,就随意拆树砍竹以充当拐杖之用;有的人不仅在风景区到处乱扔果皮杂物,甚至随地大小便;有的人还在风景区的显眼之处,随意刻上“×××到此一游”的标志,惜以“留芳百世”等不文明行为。
对上述这些不文明的人为破坏、污染
风景区环境前景物、植被和环境卫生等,均会降低风景区的旅游价值。因此,为了创造舒适优美的旅游环境,一方面要加强宣传教育,努力提高游客自觉地爱护风景区旅游资源、保护风景区旅游环境;另一方面要制定切实可行的风景区旅游环境的保护措施。如为了保持风景区环境的清洁卫生,应在风景区内相应地增设一些果皮箱,就可减少,甚至避免游客随地乱扔果皮杂物;为了保护风景区的景物,特别是对那些反映我国悠久历史和精湛艺术水平的重点文物和著名景物,应增设钢网护罩加以妥善保护,既使游客能够透过网罩进行观赏,而获得精神上的享受,但又摸不着,以确保重点文物和景物不受损坏。而对那些已损坏的景物和已受污染的环境,要加以整理修复,使其尽快恢复原来面貌,以接待更多的游客。
3、要研究环境容量,保证旅游资源得以永续利用
生态环境调查报告模板范本一 一、调查方法:观察记录,抽样调查。
二、调查对象:生活的周边环境。
三、存在的环境问题:
(1)家在农村,在这里,人们都为了省钱,烧饭用草和麦秸杆,烧这些时,向天空望去,全是黑烟,灰蒙蒙的,有时,烧的塑料还有很强的刺激性气味。
(2)有的人上街买菜,不带篮子或包,用完的塑料袋乱丢乱扔,堆的向山一样。
(3)周边的小河原本十分干净的,但由于工业的发展许多工厂建在这里。它们这有害气体和污水乱放乱排入河中,使水体严重污染。河中的鱼虾也全部死掉,使周边居民生活环境受到了严重阻碍,周边的庄稼也病秧秧的,一点也不旺盛。
(4)社会的进步工业的发展这很好,使交通也发展起来,同时,那些汽车排放大量二氧化碳,制造出很大分贝的噪音,严重影响了人们的生活。
(5)有些人还很不闻名在墙上乱涂乱画,影响我市市容。
四、问题的原因
(1)人们的环保意识不强,只知发展不知环保,提倡先污染后治理的方针。
(2)环保部门的工作没有做完善。
(3)司机没有认识到噪音污染的污害性。
五、建立
(1)宣传环保的重要性,加强公民意识,素质,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方针。
(2)向工厂的有关人员反映将污水先净化再排放或净化再循环利用。
(3)向环保部门反映对车辆的喇叭的分贝进行限制规定,制定有关法律。
六、反思,结论
只有先保持环境,才可能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目前我国环境污染严重,形势相当严峻,我们必须认识到保护好环境是发展工业的前提,保护好环境也就是保护好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所以环保要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
生态环境调查报告模板范本二 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生产与生活的基本条件。党和政府把环境保护作为一项基本国策。伴随着基本国策、伴随着新的世纪正迈着希望的脚步,作为地球村的重要成员,草木葱茏,绿树成荫,鸟语花香,空气清新是我们梦寐以求的家园。地球是人类唯一居住的地方,人类要在地球上安居乐业,就要爱护地球,爱护大自然。地球是茫茫宇宙间唯一一艘载有生命的航船,我们人类是这艘船上的乘客。当船漏水的时候,谁能说拯救地球与我无关?山不孤独水孤独,所以水绕着山;梦不孤独心孤独,所以梦把心牵住;树不孤独鸟孤独,所以鸟在树上住;我们不能让水孤独,不能让心孤独,自然环境是人类栖息之地,也是人类生活的物质之源, 又是人们的游赏对象。古往今来的旅游者,都将观光赏景视作一种休养生息、调节生活、消除疲劳的乐事。因此,有不少的旅游者,为了能充分地享受大自然的美。他们不辞穷苦,爬山涉水、寻幽探胜,留连于清溪碧流之间、忘返于奇山异峰之中、逗留于滨海沙滩之畔、漫步于林荫绿地之下,而沉浸在优美的意境里,滋生一种超尘拔谷的情怀,自由邀翔的灵性,去尽情地领受大自然赐给人类的美,以陶冶情操、愉悦心情、启迪睿知,得到享受。可见一个群峰巍峨,清泉飞溅,林海绿浪,鸟语花香的优美环境,能吸引人们前去游玩、揽胜、搜奇和观赏。反之,一个污水横流,垃圾遍地、黑烟弥漫,嗓声刺耳的恶劣环境,怎会是人们向往的旅游之地呢?因此,保护好优美的自然环境和旅游资源,是发展旅游业的先决条件。尤其在当前,随着历史的进步,时代的前进,经济建设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更加激起人们的旅游兴趣。在新的旅游热潮的情况下,我们更应重视搞好环境保护工作。现就发展旅游与保护环境的关系,谈几点初浅的看法。
一、只有环境美,才有旅游价值
大自然是美的源泉,无论是山川的自然风光,还是田园的秀丽景色,或是滨海的波涛浪花,都是美好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优美的环境,既可使人们留连忘返,沉浸在美的意境里,也可使人们得到陶冶情操,激发热情,充满活力。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就是形象地说明了大自然的美对人们的精神感应作用。因此,人们通过游览风景区,欣赏自然风光,瞻仰名胜古迹,赞叹能工巧匠的高超艺术,享受大自然的美,而获得精神生活上的满足。
当然,由于旅游者的种类、年龄、性别、职业、阅历、性格及思想意识、文化素养、宗教信仰、审美水平、具体环境等的不同,对美的要求也有很大的差异,正如孔夫子所说智者乐山,仁者乐水那样。如有一些旅游者在游览名胜古迹时,常常会对一些古代建筑、文物古迹,以及与文化传说有联系的风物,感到特别的兴趣。对这些人文景致的欣赏,实际上包括了对古代人们改造自然,创造美好生活的赞美。旅游者在优美的自然环境中进行游览,既增长知识,又获得美的享受。这种知识的获得和美的欣赏,往往是联系一起的,从而进一步增添了游览的兴味。
但是,大自然的美,都与绿色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因为绿色是生命之色,绿色的环境能引起人们愉快的精神状态,并使人们得到良好的休息,而保持旺盛的精力;绿色还有净化空气,改变自然环境的作用。所以通过绿色植物的生命活动,可以达到维护生态平衡,为人类创造合理的生存环境,为人们提供较多的接近自然美,享受自然美的机会。因此,保护好绿色森林资源,就是维护优美环境的关键。因为森林一旦破坏,绿色生命之美也随之销声匿迹,呈现在人们眼前的,将是一幅荒山秃岭、穷山恶水、垃圾遍地、嗓声刺耳的凄凉衰败的景象,是人们所不愿一顾的厌烦之地。
因而,只有环境美,才具有旅游价值。所以,我们这一代人不仅负有保护和利用好现有的环境,为开发、建设更多、更好的旅游区,发展旅游业的任务;而且更负有为我们的子孙后代留下更多、更好的生存、生活环境,以创造更多的旅游财富的责任。
二、开发与保护并重,才能确保环境美
要加快发展旅游业,必须一方面在修葺原有旅游景点的同时,开辟新的旅游景点;另方面在合理地开发新的旅游资源时,应注意加强环境保护工作,切忌对旅游环境进行建设性的破坏和破坏性的建设。
首先,要依照法律来保护环境。建设旅游风景区、开发旅游资源时,要充分利用现行的许多法规条例,以确保风景旅游区的环境免受污染的破坏。如利用森林法,既可制止对森林的乱砍滥伐,防止水土流失,又可直接保护自然环境,保护风景旅游区的旅游资源;又如利用水污防治法,对保护江、河、湖、海水体免受污染的危害,对维护旅游用水环境等,都有重大意义。因此,我们要充分运用法律武器,对风景旅游区的环境加强管理;以保护旅游资源,为发展旅游业创造条件。
其次,要树立防重于治的新观念。保护旅游风景区环境的目的,是为了促使风景区的自然生态系统向良性循环转化,为人类的休养生息,创造越来越好的条件。因此,必须贯彻树立防重于治的思想,做到防患于未然。要避免重走资本主义世界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无论是山林、水体、风景名胜,只要是已辟为旅游区,或计划要开发为新的旅游区,都应事先就其环境保护方面,制定规划,采取措施,按其重要程度,实行分级管理,分级保护。不能等到问题成了堆,再来补救、治理,而处于被动局面。
再次,要加强治理已受破坏的环境。由于各种原因和条件的限制,我国有不少的旅游风景区的环境已遭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有许多风景名胜古迹受到程度不同的污染危害。如奇秀甲东南的武夷山,是典型的丹霞地貌,再配上独特的九曲溪及两岸苍翠、挺拔的植被,而成为著名的风景旅游区。但在前几年,人们却对武夷山上的森林,进行掠夺式的砍伐,使其精华的九曲溪的水位急剧下降,而严重威胁武夷山的旅游景观价值。所以,对已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和破坏的环境,必须及早进行必要的治理和抢救,使之尽快地恢复其本来面貌,以适应我国旅游业的发展,迎接更多的旅游者前来观赏。
三、搞好环境保护,促进旅游业发展
为了让更多的游客都能饱览我国奇妙绝伦而绰约丰姿的旅游资源,我们必须在从事旅游业工作中,注意旅游风景区环境的保护和管理,特别在当前仍有很多人尚未充分认识到这个问题的重要性时,把保护风景区环境作为发展旅游事业的一项主要工作来抓,就显得更为重要。
1、要应用美学观点,搞好旅游风景区的环境规划
一个良好的旅游风景区,必须是风光秀丽,环境未受破坏和污染,能满足旅游者观赏和行动的心理活动环境。因此,必须应用美学的观点搞好环境规划。这是一个相当复杂的系统工程,它涉及园林、建筑、地质、地理、生态、气象、环保、文物、历史、经济、管理、旅游和美学等多种学科协同配合,对风景区环境进行综合考察、评价、预测合理的旅游规模等,从而提出旅游风景区的环境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的最佳方案。这个最佳方案,一定要从美学的观点出发,按规划的要求,提出严格禁止在风景区范围内大兴土木,建工厂企业;严格控制在风景区兴建各种楼、堂、馆、所和旅游饭店,使风景区环境免受不必要的污染。并提出在必要地段,实行封山育林,确保风景区生态平衡,以努力把风景区建设成为一个有益于人类健康,构成为一个适合于康乐消费的舒适、优美的旅游环境,以促进旅游业的发展。
2、要加强宣传教育,提高游客保护环境的自觉性
发展旅游业,虽可以给国民经济的发展带来很多的效益。但也产生一些旅游污染等消极因素。如当游人到一些风景名胜区去,有的人对那些维妙维肖、栩栩如生的象形俏物,都喜欢自觉或不自觉地用手抚弄、拍打,一不小心就会碰伤景物;有的人看到风景区内的花草树木长得逗人喜爱,便信手攀折、摘取而独自欣赏,甚至有的人为了爬山省力,就随意拆树砍竹以充当拐杖之用;有的人不仅在风景区到处乱扔果皮杂物,甚至随地大小便;有的人还在风景区的显眼之处,随意刻上到此一游的标志,惜以留芳百世等不文明行为。
对上述这些不文明的人为破坏、污染
风景区环境前景物、植被和环境卫生等,均会降低风景区的旅游价值。因此,为了创造舒适优美的旅游环境,一方面要加强宣传教育,努力提高游客自觉地爱护风景区旅游资源、保护风景区旅游环境;另一方面要制定切实可行的风景区旅游环境的保护措施。如为了保持风景区环境的清洁卫生,应在风景区内相应地增设一些果皮箱,就可减少,甚至避免游客随地乱扔果皮杂物;为了保护风景区的景物,特别是对那些反映我国悠久历史和精湛艺术水平的重点文物和著名景物,应增设钢网护罩加以妥善保护,既使游客能够透过网罩进行观赏,而获得精神上的享受,但又摸不着,以确保重点文物和景物不受损坏。而对那些已损坏的景物和已受污染的环境,要加以整理修复,使其尽快恢复原来面貌,以接待更多的游客。
3、要研究环境容量,保证旅游资源得以永续利用
关键词:虚拟现实技术;历史人文景观;文化传播;商业推广
1 历史人文景观现状分析
我国文化旅游业在改革开放近40年的滚滚浪潮中,经受了来自多方面的考验,稳步前进,取得了有目共睹的辉煌成果。然而,随着科技的进步、国际交流的便利,人民对于旅游业的期待也越来越高,作为固有的营销模式必须进行结构调整或者转型。
1.1 文化传播形式僵化
如今在我国,传统的历史人文旅游大多是大建特建,一个比一个宏伟,游客进去后发现味同嚼蜡,后悔不已。因为我国大部分景观的形式都大同小异,无非是修建庭院,开设展览,在当今网络信息发达,眼界被打开的旅客来说,目前的模式已经缺乏吸引力了。作为“山寨”大国,桂林阳朔县一台旅游舞台表演《印象-刘三姐》火了,随后在全国各地旅游景点《印象-某某》便如雨后春笋四处开花。疯狂地照葫芦画瓢的背后折射出目前我国的旅游业模式的僵化呆板,也是中国现今个行个业现状的写照。
1.2 商业盈利模式乏力
我国旅游景点的商业模式的运营也是“病入膏肓”。我国旅游景点的门票之高如同中国房价足以让发达国家感到“自叹不如”。同样是迪士尼,上海高峰期的门票近500元一张,香港和美国也是只有450港元(合计约378人民币)和59美元(合计约383人民币),中国人民的收入远超香港美国了吗?当然没有。的雅怒藏布江大峡谷门票高达270元一张,而日本的富士山、韩国的汉拿山都是免费的。对于旅游景点“病态”的高门票,旅游公司解释到这样是做为了继续开发旅游景点,维持发展。然而对于我国旅客来说,把近40%的“游金”都花在门票上,实属不爽。如今旅游资源多样化,高门票容易导致旅客人数的锐减,反而降低了门票总收入,在僵化的营销模式下,也只能再提高门票价格。在旅游业竞争压力越来越大的今天,全面依赖提高门票价格的盈利模式是单一的、不可持续性的。
2 夫子庙旅游现状
每逢谈到“江南四大特色街区”,都会说起上海的城隍庙、无锡的崇安寺、苏州的观前街以及南京的夫子庙。夫子庙作为南京的城市名片,见证了南京这座历史名城的兴衰荣辱,它对于南京旅游业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如今夫子庙已经是享誉全球的旅游胜地,充满历史感的建筑群,一年一度的秦淮灯会,众多申遗的传统小吃等人文景观堪称一绝。但是如果拨开繁华的表面,夫子庙还存在着很多问题。
重“商”轻“文”:学者李修福在2010年《红河学院学报》上做过一项关于旅客游玩夫子庙后的调查报告,数据让人触目惊心,据统计,只有14.6%的游客认为夫子庙景区具有六朝与明清文化,而47.5%的游客认为十里秦淮古韵完全感受不到。
1984年重建时,夫子庙的定位在于“旅游、文化、商贸”。随着夫子庙景区的不断建设,吸引了大量游客的同时,也成为商贾集聚之地,现在夫子庙商业圈成了继新街口和湖南路商业圈之后南京三大商业圈之一,商业气息逐渐取代了文化旅游气息,这与夫子庙滥觞时的定位背道而驰。虽然从2012年起,逐年对夫子庙进行了升级改造,规整了商家的店铺风格,翻新了老街,搬走了花鸟鱼虫市场,对外来的肯德基和麦当劳等洋品牌也加入了秦淮血统的设计等等。政府也希望从外观设计上使游客对夫子庙重新认识,对秦淮传统文化重新挖掘,加强历史文化的配套活动等,但是在旅客眼里,夫子庙已经成为披着文化的外衣,骨子里都是现代的混血儿了。半数游玩过夫子庙的旅客都不知道孔夫子文化和科举文化等等,商业化过于严重,饮食和购物充斥景区,景点的概念已经逐渐褪色、淡化。作为生活在南京三十年的老城南,夫子庙只是作为低档的购物场所,已经不是旅游景点了。
3 虚拟现实技术对于夫子庙旅游发展的作用
虚拟现实技术可以借助3D软件,通过硬件设备营造出让人可以获得身临现场的体验感。虚拟现实技术运用于旅游业是这几年才发展起来的,日后它还有无穷无尽的可能性。试想下,你可以随时随地打开电脑或者打开手机,去北京看长城、去埃及看狮身人面雕像。随着旅游出行、酒店住宿、景区门票等出行费用的不断增加,不少上班族的假期也捉襟见肘。虚拟旅游意味着你不需要旅途劳顿、来回倒时差……只需要一张舒适的椅子,就能享受一趟酷炫的旅行。针对夫子庙的现状,虚拟现实技术可以使夫子庙焕发出第二春。
3.1 全新旅游景点文化的创新
夫子庙的景点很多,可以说是五步一个景,十步一重天,夫子庙之所以重“商”轻“文”是因为景点虽多,旅客不知道其中的典故和历史故事,除了极少部分旅行团有导游介绍以外,基本无人知晓,相反的对于购物品牌,旅客们已经司空见惯。商家们不遗余力的通过大分贝的音响或者营业员卖命的宣传等手段拉拢客户,反观旅游景点就“低调”太多了。虚拟现实技术让游客在游玩之前就可以通过手机或者移动设备预习下景点的大致内容,游客可以选择感兴趣的游玩,并且游客可以把讲解程序下载到手机或者移动设备里,戴着耳机跟随着导航就可以边听边看,如果没有尽兴还可以再来一遍。虚拟现实技术可以使旅游景点在夫子庙商家拉客狂轰滥炸的广告攻势下另辟蹊径,深度开发了本地文化,使游客在购物的同时也感受到夫子庙高雅文化和民俗文化和谐共存、庙市合一的特色,在“商”与“文”之间找到平衡点。
3.2 全新商业模式的推广
虚拟现实技术可以为举步维艰的夫子庙传统小吃打入一剂强心剂。对于蜗居在犄角旮旯小巷中的名小吃,一般的游客很难发现,就算发现了也可能会因为偏僻或者人气差从而选择放弃。虚拟现实技术可以把夫子庙所有美食都纳入平台,夫子庙现在全境都覆盖了免费的WIFI,通过网络系统和虚拟现实平台,游客可以找到自己感兴趣的传统小吃,了解他们的方位、价格、网评、做法以及文化。“酒香不怕巷子深”,就算离开夫子庙甚至是南京,也可以通过该虚拟现实平台的付费系统选择感兴趣的店家进行网购。好处在于一方面规范了市场,让用心做好美食的店家知名度越来越响亮、做大做强;另一方面也可以逐步淘汰掉夫子庙一些黑心店家,只做“一锤子买卖”宰客的无良店主,让顾客来做出公正的评价,对于推广夫子庙传统美食有百利无一害,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全新的“秦淮八绝”即将在中华大地上枯木逢春。
参考文献:
[1] 吴福林.夫子庙史话[M].南京出版社,2004.
[2] 赵霞,向洪.正说秦淮八艳[M].哈尔滨出版社,2006.
[3] 李丽红.虚拟现实技术在教育领域中的应用及其效果评价――以旅游教学为例[M].旅游教育出版社,2015.
唐 雪
旅游细分市场中的生态旅游、自然旅游及以探险旅游为代表的特种旅游便应运而生。但直到20世纪90年代前期,生态旅游、自然旅游、探险旅游这3种特殊旅游细分市场才得到快速的发展。
加拿大旅游委员会把探险旅游定义为:发生在非同一般的、异国他乡的、遥远与荒野的旅游目的地的活动,涉及一些非传统的交通与各种难度的活动。需要引起注意的是探险旅游的外延已经扩大,不再是少数专业探险者们“勇敢者”的游戏,已经开始渐渐向大众旅游形式过渡,以登山探险旅游研究为例,贝蒂就认为在登山运动中。专业登山运动员和旅游者的界限已经慢慢模糊,这就使得探险旅游的研究具有更广泛性的意义。探险旅游活动也可根据风险程度的不同而分成“软探险”旅游和“硬探险”旅游。“硬探险”指旅游者愿意到偏僻的环境,挑战内在的危险。这种危险是自然真实的而不是人造的,对于参与者来说具有高危险性、高参与性,富有挑战性,并且对于参与者的身体条件有极高的要求,包括登山,高空速降,洞穴探秘,跳伞运动以及潜水等;“软探险”旅游者相对而言是初学者,他们寻求一种被设计好的新奇活动。促使旅游者寻求可以带来满足的假期经历的内在需求。由于探险旅游的不同特性,参与者的动机也就各不相同。利用马斯洛的需求理论来分析,可以发现探险旅游是为了实现较高层次的需求:自尊和自我发展,自我实现。大多数旅游者选择探险旅游是因为一系列不同的原因而不是一个。在美国的世界探险旅游展览会上,对200个展览商的调查报告指出“获得新的经历”、“自我成长”、“高兴与激情”是选择探险旅游的重要原因。外在因素,即探险旅游者外在条件,譬如年龄、能力、活动的类型等。探险旅游与大众旅游相区别的主要特征危险性,导致对探险旅游者的年龄、能力、身体健康情况有一定的限制。直观的认识是那些追求硬探险旅游的旅游者。而忽略了软探险旅游者。而探险软――硬系统更有助于增加旅游产品类型以及扩大旅游市场。软探险旅游具有一定可知的、较低水平的危险,对旅游者的初始技能要求不高。而硬探险旅游者参与的活动,具有较高的危险性,对其技能和以前的经历有较高的要求。学者分别对法国、瑞士、新西兰、澳大利亚、印度等一系列旅游目的地展开了实地研究。某种特色旅游产品项目也被置于一个更具体的背景下加以研究。
探险旅游涉及面广及诸多复杂因素,所以政府需要发挥主导作用。要做好安全预警,政府首要做的就是对探险旅游资源进行风险等级评定由于旅游者的不安全行为以及个人原因。不按规范操作行事、卖弄炫耀、不按照统一的步骤,安全意识不足、过分自信和无经验导致事故发生占到多数就近几年的沙漠探险指出现阶段旅游者自身安全意识较弱,未对可能遇到的危险做好充分的准备,这得到诸多学者的认可。与常规性的探险旅游相比:旅游者需要从技术、体能以及心理都要做好准备。针对不同类型的探险旅游,对旅游者的要求是不同的。
由于国外社会保障体系囊括了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探险旅游活动开展的背后有着健全的社会保障体系作为后盾,因此每位游客都享有同等的相对完善的保险、救援保障。相比之下,国内探险旅游尚处于起步阶段,多数探险旅游活动都是由缺乏经验的旅游者自发组织开展的,真正规范的商业性活动仅局限于高端客户市场,因此国外对对探险旅游的商业性研究在国内具有较大局限性。
分析探险旅游
唐 雪
摘要:本文对旅游景区的经营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旅游景区;经营;策略
旅游者通过不断与外界发生各种联系,不断从外界获得各种知识,并因获得愉悦而满足其旅游需要。旅游从本质上来说是一种体验,谢彦君教授明确提出过“旅游现象的硬核是旅游体验”。因此,旅游体验过程是旅游个体通过与外部世界取得暂时性的联系从而改变其心理水平并调整其心理结构的过程,是旅游者的内在心理活动与旅游客体所呈现的表面形态和深刻含义之间相互交流或相互作用的结果。凤凰是全国历史文化名城,小小城镇却拥有众多的文物古迹、风景名胜。例如,沈从文故居、熊希龄故居、虹桥、吊脚楼、杨家祠堂等,处处弥漫着古香古色的气息。然而在经营权转让前其经营状况却不尽人意,自从经营权转让后,经营者实施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经济效益日益明显,不但增加了当地居民的就业,而且也带动了凤凰一带经济的发展。但是从旅游者的角度出发,考察其旅游体验,却并不尽如人意。举例来说,该地在经营策略上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凤凰的经营者2005年夏秋季实施通票制,也就是说,游城内六个主要景点门票价为80元,各个景点不再单独卖票,为了测评旅游者对凤凰经营权转让后夏季实施通票制的经营策略的旅游体验,笔者于2005年8月20日专门作了一次抽样调查,简单设计了一份问卷,继而对旅游者的体验程度进行了调查,然后对所获得的数据运用社会学统计方法进行分析评价。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200份,回收183份,回收率为91.5%。经分析得出:98.5%的散客对通票制不满意,甚至很失望,他们大多认为因为时间或金钱关系来这里只想看看最具有代表性的景观,例如一代文豪沈从文故居、泛舟沱江欣赏古香古色吊脚楼等。而不必买全票;36.4%的随团游客表示满意,25%的随团游客表示无所谓,38.6%的随团游客表示不满意,主要原因是时间关系,往往规定的景点游不完。
作为地理环境的一部分,它具有地理环境要素所具有的时空分布特征和动态分布特征,社会和文化因素又是这类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赋予了其特有的经济特征。正是这些因素的共同作用,才使旅游资源具有许多自己独有的特征。例如,旅游资源具有不可转移性特征,其形态特征、生态环境和旅游功能都是独有的,不可复制。也不能移动,如雄伟壮丽的长江三峡是不能仿造的;沈从文故居与熊希龄故居不可转移;沱江与吊脚楼组成的意境不可转移;幽深碧蓝的天山天池,同其周围的雪山、绿树的组合,更使其具有不可移动性。
关键词:文化旅游产品;市场调查;数据挖掘
一、西安曲江文化旅游创新产品调查的技术路线
根据曲江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现状,调查区域主要覆盖会议核心区域和覆盖区域,即西安会展中心和大雁塔广场、曲江池公园及西安市范围内主要旅游景点等地区。采用现场问卷调查和重点走访景区相结合的方法,调查主要内容为:统计调查方案制定、问卷的设计,调查访问,数据录入,数据分析,调查报告的撰写。发放调查问卷2000份。有效问卷1850份。调查方法采用一对一实地随机抽样问卷调查,从而使游客的性别,不同年龄,出游方式的分布上接近均衡。确定以西安曲江为旅游目的地的游客的基本组成要素,针对拟定的问题,排列组成正式问卷。针对曲江文旅集团推出的文化旅游产品设计了调查方法的技术路线、对以曲江文化旅游景点为旅游目的地的游客进行一对一的调查,根据时间流程对其出游范围,核心旅游区选择,基本旅游目的地认可度和知晓度以及旅游目的地的机会市场的评价、对曲江文旅集团推出的文化旅游产品吸引力以及旅游地进行潜在客源市场进行统计分析。特别注重了旅游消费意向的调查。通过统计数据的分析,得出相应的分析结论以期对集团文化旅游产品市场进行再细分 ,对客源市场再定位,对旅游地形象再提升,达到集团文化旅游产品“旅游消费群的培增”和“旅游地成长生命周期延伸”的目的。 第一步,在总体策划思路上设计举办交易会过程中曲江文旅集团推出的文化旅游产品与三个层面被访对象的潜在关系并确定与三个层面被访对象的关系程度。利用被访对象所答有效问卷确定本次调查问卷空间数量特征。并在区隔出三种被访对象各为单一的调查问卷基础上得出统计基本数据。第二步,利用问卷调查技术,对调查数据进行多元分析。对于各类基础数据的内在联系进行系统分析 ,通过设立系统分析线路 ,根据具体问题 ,做出回答。 第三步,在数据挖掘得出分析结论后做出总结报告并提出对策建议。
二、西安曲江文化旅游产品调查数据及分析
(1)大雁塔南北广场:在有效问卷中,得5分占63.5%。说明大部分游客对大雁塔广场的文化内涵所体现的精深内容认识度和满意度较高。得4分占30.8%,说明部分游客对其文化内涵的认可度和体认度较大。(2)大唐芙蓉园:在有效问卷中,得5分占56.5%。得4分占29.3%,表明绝大多数嘉宾对大唐芙蓉园的文化内涵的挖掘性和表现性得到绝大部分游客的赞赏和吸纳。(3)曲江海洋公园:在有效问卷中,得5分占34.4%。得4分占31.3%,二者加和为65.7%,表明绝大多数嘉宾对曲江海洋公园的文化内涵单一性和呈现的线性基本认可。这受限于该文化景区的主题。(4)曲江遗址公园:在有效问卷中,得5分占53.1%。得4分占32.7%,二者加和为85.8%,表明绝大多数嘉宾对曲江遗址公园的文化内涵可接收率较高,但整体接收率并不理想,说明该文化旅游景区文化内涵的挖掘应更丰富和充盈。(5)寒窑遗址公园:在有效问卷中,得5分占55.3%。得4占34.2%,二者加和为89.5%,表明绝大多数嘉宾对寒窑遗址公园的文化内涵的深度挖掘接收率较高。但也有部分嘉宾认为该文化景区的文化内涵略微平淡。(6)秦二世陵遗址公园:在有效问卷中,得5分占43.3%。得4分占40%,二者加和为83.3%,表明绝大部分嘉宾对该文化景区文化内涵的表现力是基本认可的,但部分嘉宾认为其文化内涵彰显力不足。
通过以上数据分析,此次调查主推的文化旅游产品评价总体上行线较高。如果以5分为最理想的分值做一“切面”,以有效百分比(忽略各子项的有效问卷的多寡)为比较空间,对C1各要项排列的序列是:“文化内涵”要项---大雁塔广场---大唐芙蓉园---寒窑遗址公园---曲江遗址公园---秦二世遗址公园---曲江海洋公园。“景区环境”要项---大唐芙蓉园---大雁塔广场---寒窑遗址公园、曲江遗址公园、曲江海洋公园---秦二世遗址公园。 “配套设施”要项---大唐芙蓉园---大雁塔广场---秦二世遗址公园---曲江海洋公园、曲江遗址公园---寒窑遗址公园。“服务水平”要项---大唐芙蓉园---大雁塔广场---寒窑遗址公园---曲江遗址公园---曲江海洋公园---秦二世遗址公园。“发展潜力”要项---大雁塔广场---大唐芙蓉园---曲江遗址公园---寒窑遗址公园---秦二世遗址公园---曲江海洋公园。
如果用旅游文化产品评价体系判定曲江文旅集团推出的文化旅游产品大部分专家打分均在基本满意度之上。在“文化内涵”层面西安海洋馆的文化定位难以偏移所以这个结论实属客观。秦二世陵遗址公园因其新鲜出炉占排名倒数第二表明今后要加大此公园的文化内涵的挖掘,一定要挖掘出其传承性的文化故 事和承载文化产品的载体。在“景区环境”层面依旧是秦二世陵遗址公园排列最后,说明该公园环境设计和整体布局应进一步讲究游客的接收心理和欣赏心理。寒窑遗址公园、曲江遗址公园、曲江海洋公园三者同分并列倒数第二,说明该三处文化产品的景区环境要采用“区隔化”的场景设计,雷同的同质化容易产生审美疲劳。在“配套设施”层面寒窑遗址公园得分排名最后表明在曲江文旅文化产品系列中,寒窑遗址公园的配套设施受到专家的部分不认同。一方面是外观设计的色彩对专家视觉印象的冲击性不够;另一方面阶梯型的环境布局中的配套设施不符合部分专家的设计理念。在“服务水平”层面依旧是秦二世遗址公园得分排列最后,表明该公园的服务团队的并没有达到精细化的水平。所以文化旅游产品要获得受众的认知和接纳一定要形成一定圈层的服务比照观---文化旅游产业服务水平、服务意识、服务态度、服务标准由此而形成旅游产业服务价值链,并在价值链的服务周期成长过程中规制旅游服务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以此最大化的释放为游客服务的能量。在“发展潜力”层面西安海洋馆得分排列最后,说明西安海洋馆尚有一定的上行运行空间,其步履较之其他文化旅游产品跨径较小。因此要深度挖掘其潜力并有效的参照国内同行同级同类的旅游产品并由此加速其升级链。总之C项调查总体评价从分值的纵向排列分析可以得出曲江文旅集团所推出的文化旅游产品需要更加精细化服务、精益化经营、精准化营销。
此调查同时传递以下信号:(1)评价分数密集,在子项纵向序列中分差相对缩小。表明举办方推出文化旅游系列产品得到参展商较高评价。(2)因各要项中被访对象有效问卷数量的参差,本着 “就高不就低,不取平均值”的统计分析原则,我们以“5分”分值的最高线为横切面(暂行剥离其他分值),按子项排序进行组合得出的结论是:“旅游价值”最高为大雁塔广场,最低为曲江海洋公园。说明所推出的文化旅游系列产品中,小跨径大尺度的大雁塔广场在参展商心目中是最有旅游目的地的价值。(3)在“文化内涵”要项中最高为法门寺,最低曲江海洋公园。说明法门寺因其佛教文化盛传久远而置入参展商记忆和印象之中,对其文化主题的挖掘和弘扬得到参展商的认同。其他文化旅游产品因其挖掘、开发、推展时间较早,其文化内涵和故事传导在参展商心中已成定格,文化内涵的载体传承已趋成熟。而曲江海洋公园是属于“移植文化”类中的科普文化和娱乐文化的集合,在文化历史上缺乏植根性,故曲江海洋公园得到较低的分值属情理之中。(4)在“景区环境”要项中最高为大雁塔广场,最低为寒窑遗址公园。说明大雁塔广场旅游产品景区环境的设计符合盛唐佛教的文化符号,加之又处于西安旅游核心区腹地,形成大空间、大尺度、大视角的景区环境群落即景中有景、景中套景、景中有环、环中存格层层递进,使游客对其评价有佳。(5)在“配套设施”要项中最高为曲江海洋公园,最低为寒窑遗址公园。说明在旅游产品的硬件要求上,曲江海洋公园是以国际海洋公园的设计和国内海洋公园的风格所打造。参展商或旅游者在参观海洋公园时会以其他海洋公园的标准眼光来看待。其心理定势是:“它有的你必须具有”。在此基点上参展商或旅游者对文化产品的硬件要求是苛刻的。正因为海洋公园旅游配套设施是具有可比性、可参照性故分值较高。其他文化旅游产品因其独特性、地域性、不可替代性故参展商或旅游者就不可能或不必要用其他景观的配套设施来套装或比对。因此出现这种结果是在可接受的范围之内。(6)在“服务水平”要项中最高为曲江海洋公园,最低为寒窑遗址公园。说明新推的曲江海洋公园在软件建设上的成果得到参展商的认同。按常规设计:服务态度、服务能力、服务水平、服务规格、服务效能是存在“新鲜度”和“退化度”。旅游文化产品在服务品质层面推展的口号是讲究“保鲜行为”。因此一方面强化服务标准另一方面推出末尾淘汰制。寒窑遗址公园服务管理部门或许处于杂质结构得到最低分数属正常之理。(7)在“发展潜力”要项中最高为曲江海洋公园,最低为曲江遗址公园。说明曲江海洋公园文化旅游产品自推出后在宣广层面重在组合拳的出击已深得人心。不论是户外广告还是口碑传播以及宣传手册都取得深刻的记忆度。所以在参展商的眼中曲江海洋公园发展潜力最大。曲江遗址公园因其空间尺度的固化和文化主题的定位格式化获得分值最低实属正常。(8)在“购买意向”要项中最高为大雁塔广场,最低为寒窑遗址公园。说明大雁塔广场的文化产品系列是相对具备时空切换功能,白天的游园和晚上的喷泉表演使参展商和旅游者长期驻足、流恋忘返,一张门票超越时限有“值当”的感觉。寒窑遗址公园所提供的服务产品内容颇为单一,故得较低分值对参展商而言实属客观。
三、对曲江文化旅游产品成长周期的评价分析
通过深度调查,得到的感受性在于西安曲江文旅集团所推出的各类文化旅游产品共进流程中出现了与系统目标的偏差。表现在:(1)缺失系统的集群运作标杆。调查中发现,曲江文旅集团各文化旅游景区缺乏互动、协作与配合,彼此间的竞争之状远大于合作之态。(2)缺乏相关及支持性的核心要素。曲江文旅集团目前共积聚了7大旅游景区(点),10多家大宾馆酒店,现有的旅游产业规模和格局中,区域内主题旅游企业、酒店与区内外旅游要素供应层旅游产业链短,为此,曲江文旅集团需要深度延长旅游产业链条,形成游览体系,进而使自己作为文化旅游产品提供商与其他产业的链条链接。(3)内生化和外生化的优势不明显。旅游产业内生优势主要体现网络优势、创新优势、品牌优势、资源优势。旅游产业外生优势主要体现在市场优势和政府优势。曲江文旅集团要形成产业聚合的增长极,应将此优势充分地凸显和延展。(4)缺乏高规格的规划布局。曲江文旅集团应加大“核心区”的发展力度, 通过“核心区”对“边缘区”施加影响, 从而实现区域旅游集群的凝练。(5)对区域旅游集聚比较优势选择缺位。更多地是将着眼点放在要素禀赋上, 忽略由于规模经济和产品差异所产生的比较优势。(6)旅游目的地拓展空间不足。游客出行范围主要集中在陕西省关中地区, 与陕南、陕北地区联系松散, 未能充分开发利用陕南地区丰富的生物旅游资源和陕北地区独特的黄土风情和民俗旅游资源。
参考文献:
[1]张宝通:构建大西安为中心的大关中城市群[J].新西部,2007,(12).
关键词:苏北;旅游经济;发展
中图分类号:F590.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4428(2016)02-37 -04
我国旅游业发展迅速,现已成为中国第三产业中最具活力的新兴产业、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中国国内旅游现已成为世界上数量最大、增速最快、潜力最强的旅游市场。江苏省的旅游经济也一直都蓬勃发展。2014年江苏省实现旅游收入8145.5亿元,比上年增长13.2%,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5.5%;全年接待国内旅游人数5.7亿人次,比上年增长10.8%,旅游发展整体水平居全国前列。由于旅游资源禀赋、发展基础的差异,南京、苏州等苏南地区旅游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宿迁、盐城等苏北地区旅游经济发展水平较低,而且这种差距还在进一步扩大。但苏北具有丰富旅游资源,希望通过深入分析这种差异的原因,借鉴苏南地区旅游经济发展优势,从而有效地开发苏北地区旅游资源,来带动地区旅游业乃至整个区域经济的发展。
一、文献综述
发展旅游业可以促进一个国家偏远农村等贫困地区经济发展,对缩小区域经济差异起到积极作用。国内众多学者借鉴国外和区域经济差异研究成果,对旅游经济区域差异进行了深入分析。陈智博(2008)在《江苏旅游经济发展的空间差异》中指出江苏旅游经济发展存在较大差异,苏南水平较高而苏北相对较低,只有深入分析这种差异及其成因才可以为江苏旅游经济的协调加速发展提供科学决策支持;汪德根,陈田(2011)在《中国旅游经济区域差异的空间分析》中利用二阶段嵌套泰尔系数分解方法揭示了中国旅游经济区域发展的省内地差异、省间差异对总体差异的贡献率分析中国旅游经济区域差异的空间格局;黄常州(2014)年在《江苏省旅游经济均衡发展研究》中提出了江苏省旅游经济区域差异各种影响因素,并指出进一步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充分发挥苏南地区的辐射和带动作用大力发展苏北地区旅游业;张红霞、孙天胜(2008)年在《苏北地区旅游人才供给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中从旅游人才供给方面分析了苏北旅游业发展的弱势;周瑾(2006)年在《苏北旅游资源整体化开发研究》中把苏北区域资源开发和产业集聚,产业生态系统理论结合在一起,应用于旅游资源的开发进而缩小苏南苏北地区的差异。但其中仍存在一些不足:1.从研究对象看,一方面多数以省为单元,对于城市间尤其是省内城市间的动态研究较少。另一方面从单一方面研究影响苏北地区旅游经济发展落后的因素,因而不够全面和具体;2.从研究区域范围看,部分是以全国为对象,研究省间和地带间的旅游差异,却忽略了省内旅游经济的非均质性,尤其省内各城市间旅游发展差异特征很难展现出来;3.从研究方法看,部分研究运用泰尔系数方法,但只停留在一阶段泰尔系数分解方法,止步于地带间和省间差异特征,难以深入到省内差异分析。
二、苏北旅游产业的现状
近年来,苏北大力整合旅游资源,展开新的资源配置和产品组合,提升了苏北区域旅游业的整体优势和综合竞争力。苏北五市是江苏省旅游资源的富集区,集中了两汉文化、山水海滨、生态湿地、珍稀动物、名人名泉和淮扬美食等品牌资源。天然的联系紧密,地脉和文脉一致性较强,旅游资源本体存在明显的内在关联性。另一方面由于各景点具有先天的差异性,形成区域旅游整合发展的基础。
本文基于江苏省南北地区发展不平衡这样的背景之下展开的。苏北地区远在“长三角无障碍旅游协作区”辐射区之外,土地面积占江苏省全省的2/3,2003年的人口占全省人口的69%,但是地区生产总值却只占全省的39%,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仅相当于苏南人均的40%。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
(一)管理体制僵化,忽视市场作用
旅游资源的发展建设周期长,资金消耗大。苏北地区旅游资源的开发资金基本由当地政府划拨,这对于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的地区政府来说较为吃力。因此,有很多好的旅游项目因为资金问题而搁浅,比如盐城市滨海港建设项目就一度因为缺少资金而无法运行,一部分景点的开发速度也难以适应增长迅速的游客需求。另外,苏北地区的旅游管理权归属当地政府及有关部门所有,旅游资源被地域行政规划割裂难以形成规模化的发展,地域之间的壁垒造成的信息沟通不畅带来资源重复开发和盲目竞争。由于景点属于事业单位范畴,体制僵化也导致旅游发展缺乏创新。
(二)旅游产业开发“碎片化”,未形成区域协调合作机制
目前苏北地区未能实现区域间的协调与合作,相似的旅游资源被重复开发,相互之间盲目竞争,这样既不利于打造苏北地区整体旅游形象,也无法突出各自旅游产业的特色。苏北地区应该形成良好的区域合作机制,树立旅游整体观念,整合各地旅游资源,共同谋划苏北地区旅游格局,集中打造一个卖点,在这个整体的“卖点”下,突出各自的旅游特色。
(三)景点周边环境差,配套设施不够完善
苏北地区的很多景点周围环境较差。例如故居,虽然故居保存得还是比较完好的,但是故居的对面就是无人看管的公共厕所,厕所的环境脏乱,旁边还有一条污染严重的河沟。纵然是再有魅力的景点,也会因为这样的周边环境而大打折扣。
另外,苏北很多景点的配套设施也不够完善。就星级酒店个数而言:对比苏南地区,苏北地区五星级酒店最多的是盐城只有14家,仅占苏州的15.38%。四星级酒店最多的是连云港有36家,仅占苏州的20.93%。在景区内部,也存在标识牌图幅、文字太小,可视度低的问题。有些景区甚至连标示牌都没有,这些都给游客们带来了极大不便。
(四)景点宣传力度不够,知名度低
由于苏北地区在景点宣传这方面做的工作比较少,关于城市建设和该地区重点旅游景点的介绍较少,使得游客很难有渠道获取到相关的旅游信息。苏北地区的旅游发展起步比较晚,本来就与苏南地区形成了不小差距,再加上交通的欠发达和景点宣传力度不够,很难形成自身的竞争力。
(五)旅游人才供给不足,行业流失严重
江苏省是一个旅游大省,每年向社会输送很多优秀的旅游人才,然而苏北五市仅有14所院校开设了旅游管理专业,仅占江苏省总数的16.71%,而且由于苏北地区旅游管理专业开设的比较晚,至今才培养出了三到四届的旅游管理人才,致使苏北地区的旅游人才供给严重不足。由于工作时间长,工作压力大等一系列的原因,旅游业人才流失非常严重。
三、分析现状产生的原因
(一)外部环境
1.苏北经济发展环境
雄厚的经济实力能保证对基础设施尤其是旅游设施的投资实力,加快旅游资源和旅游产品的开发,从而促进旅游业的发展。根据江苏省2004~2013年的国民生产总值数据(图1)分析,苏南地区,包括苏州、无锡、南京、南通、常州,其国民生产总值远超苏中苏北地区。由数据折射出的经济形势看来,尽管苏北地区经济发展基础薄弱,但发展速度依旧缓慢,与苏南地区庞大的经济基础和强劲的发展势头形成鲜明对比。苏北地区滞缓的经济发展环境,严重影响经济对地方旅游基础设施的建设投入,阻碍苏北地区旅游业发展。
(单位:亿元)
资料来源:江苏省统计局
2.江苏省国民收入水平
根据消费层次理论来看,旅游属于非基本需求,消费的是用于提高生活质量的更高层次的享受资料。在收入水平受到生存和发展的限制下,享受活动(旅游)无从谈起。
资料来源:江苏省统计局
其中,自2004年起的三年为一周期制作在岗职工工资比例图(图2),用于比较苏南苏北不同城市在岗职工工资收入的差异:
由图2可见,苏北五市在岗职工工资比例均小于等于10%,苏南任一城市工资收入均在苏北城市工资收入的1.4倍以上;而经济更为不发达的宿迁、盐城地区,在职工收入仅约为南京、苏州地区收入60%。在统计中可以看到,十年间苏南苏北各城市的工资比例呈现相对静态,差距持续悬殊。
3.苏北旅游经济发展政策
江苏省旅游局在十二五发展重点和主要任务中提出:(1)建立“徐宿淮旅游圈”,以徐州为区域旅游枢纽城市,徐州、宿迁、淮安为主体,实施区域旅游联动开发;(2)打造“沿海海韵旅游带”,串联连云港、盐城、南通三市,打造“江苏沿海旅游新干线”。(3)串联“东陇海山海古韵旅游轴”。该轴串联连云港、徐州等市,依托连云港,发展滨海旅游、生态旅游和文化旅游。2015年提出《环洪泽湖旅游圈发展规划文本》中,提出了包括淮安市和宿迁市的旅游圈生态发展规划。尽管政府提出了苏北经济发展的规划,但经济政策支持力度有待提高,在《洪泽湖旅游圈发展规划文本》中“政策融资”一项中,“充分利用国家政策,进行政策支持性的信道融资,争取财政资金收入”透露出政府疲软无力的支持力度。
4.地方因素
苏北地区在中国东部地区旅游地图上处于两面夹击的境况,游客对苏北五市的关注度易受南旅游城市分散;南京、扬州、无锡、苏州地处长三角地区,经济较为发达,城市人口众多,居民收入水平高;山东是我国著名的旅游大省,旅游特色显著,宣传力度大,知名度高。南北两方优秀的旅游条件让苏北不能获得较高的城市关注度,在宣传和推广上较难取得预期作用。
另外,由交通、旅游服务等构成的旅游出行系统对旅游者的外出起到很大的支撑作用。根据表2数据,在三星及三星以上星级酒店分布数量上,苏北地区以338家的总数,仅占苏南地区的21.27%。
资料来源:艺龙旅游网
从江苏省局部交通地图来看,苏南地区交通密集,且无锡、苏州、常州、镇江、南京各市地理距离较近,交通更为便捷通达;而苏北地区盐城、淮安、宿迁、徐州和连云港地理距离大,路线密集度低,不利于建成苏北景点聚集区;距离长三角经济区较远,拉长了旅游者的路途消耗。
(二)内部因素
1.景点质量
从星级指数来看,苏北地区较之苏南有着悬殊的数量和质量差距,其中3A景区9个,4A景区5个,5A级景区个数只有1个;而苏南地区仅5A景区就有18个,3A及以上星级景区共计98个,远超苏北地区。
资料来源:艺龙旅游网
2.景区知名度
通过笔者自己设计的调查报告的数据分析发现:苏北地区居民填写为104人,占53.06%,调查结果显示:苏北景区的知名度不高。在对苏北地区旅游项目的了解中,除了连云港花果山的知名度达到71.94%及盐城麋鹿丹顶鹤自然保护区达到51%外,其他景区均低于50%;徐州四个景区,包括汉代三绝、云龙山、云龙湖、戏马台,知名度平均仅为13.14%;宿迁项王故里关注度为25.52%,洪泽湖湿地公园为24.49%;同为洪泽湖旅游景区的淮安市洪泽湖知名度为31%;但淮安白马湖知名度仅为15.51%;在有效填写的196份调查中,有6.12%的居民对苏北地区列出的15个景区没有任何了解。
四、相关政策建议
旅游产业在保护生态环境和发展绿色经济方面具有无可比拟的优越性。现今苏北地区具有旅游发展的先天优势,但也存在着制约其向外辐射发展的因素。有人形象地比喻苏北的旅游资源为:一些散落在地上的珍珠。通过合作,我们就能将散落在地上的这些珍珠串起来,形成整体竞争优势。因此,通过研究苏北旅游经济状况对了解苏北旅游经济现状,发掘苏北优秀旅游特色,开辟苏北旅游生产力需要采取以下政策建议。
(一)构建苏北旅游交通通道
首先,政府应该加紧扶持交通业发展,同时,利用交通业的招商引资,给苏北交通带来更大的转机。在苏北五市中,徐州的交通是发展较好的,其他四市可以通过徐州为枢纽,建立四通八达的密集交通网络,让游客有更多的交通选择性。同时,利用苏南以及较为完善的交通体系,打通苏北交通。
(二)制定系统的旅游人才开发计划
第一,各市政府机构要加强沟通合作,努力打造区域内旅游人才的无障碍流动渠道,实现区域内人才的交流合作与补充。第二,整合各区内各旅游院校及师资等资源,在政府引导下,做到区内各院校旅游人才培养层次、方向的相互补充,扬长避短。第三,苏北各旅游院校必须更新人才培养模式,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以推动地区旅游的发展。
(三)提升苏北市场营销战略
苏北的旅游仍是区域性的,要扩大苏北的市场,必须在营销方面加大力度。在区域合作基础上,推动以楚韵汉风文化、彭祖养生文化、战争文化为品牌的品牌营销战略。同时利用政府的旅游推介会来促销苏北的旅游应积极建设各类度假型旅游产品。不但要宣传推介各自的旅游产品,还要宣传推介周边地区的旅游景点,五市政府可以联合召开旅游产品推介会,集中进行宣传。
(四)整合苏北旅游资源
充分发挥区域整体的力量,加强区域之间的联系,旅游资源再度整合,实施产品组合。例如以徐州为中心,形成包括高祖故里九里山、汉城等在内的楚汉文化旅游专线;以淮安为中心,形成包括淮安漕运总督署、河道总督府等在内的运河访古旅游线路;以盐城为中心,形成包括盐城丹顶鹤自然保护区、麋鹿自然保护区等在内的湿地生态旅游线路;以连云港为中心,形成包括连云港花果山,淮安吴承恩故居,洪泽孙悟空原型在内的文学艺术旅游线路。
(五)不断提高苏北旅游景点质量
硬件方面,年深日久的古建筑应及时修复,已毁的可照原样重建,规模太小的应扩建。对具有发展潜力的旅游景点,应积极发展为4A级景区。旅游景点附近,应大力建设酒店、美食广场、特色伴手礼店等,行成旅游景区的附属商业中心。软件方面,应加强对旅游业服务人员的培训,做到诚信服务,优质服务。
综上所述,以苏北五市为研究对象,分别从经济发展、居民收入水平、基础设施状况和景区质量、景区知名度等五大方面切入,将其与苏南五市进行对比,寻找苏北旅游产业落后的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探讨苏北旅游开发的相关理论问题,根据苏北旅游产业落后现状,我们尝试构建苏北旅游经济发展模式。首先,苏北应大力改善交通便利程度,扩大交通运输方式。以徐州为枢纽,连接苏南苏北的原有交通网,组建更完整的密集交通网络。同时,严格控制苏北工业园区对环境的影响。其次,苏北各旅游院校须加强人才培养,为日后苏北市场营销提供人才支持,推动以楚韵汉风文化、彭祖养生文化、战争文化为标签的品牌营销战略,构建苏北各市文化联系,形成统一文化旅游地。最后,建立苏北五市之间有效的协调沟通机制,重整旅游景区,优化产业结构,完善衍生服务链。
参考文献:
[1]陈智博. 江苏旅游经济发展的空间差异[J].经济地理,2008,11(6).
[2]汪德根,陈田. 中国旅游经济区域差异的空间分析[J].地理科学,2011,5(5).
[3]黄常州. 江苏省旅游经济均衡发展研究[J]. 对外经贸,2014,(09).
[4]朱元秀. 苏北地区旅游经济发展水平与提升[J]. 盐城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9(3).
关键词:能力本位;导游基础;课程;教学改革
作者简介:方 霞(1980―),女,汉族,湖南岳阳人,湖南省岳阳市第一职业中等专业学校旅游教研室主任,旅游管理讲师,旅游专业市级学科带头人,研究方向:旅游管理专业教学、学校教研教改。
一、“导游基础”课程的教学目的
“导游基础”作为全国导游资格证考试的必考科目之一,其教学目的如下:一是服务于考证需要;二是服务于专业课程需要;三是不断满足旅游业岗位对导游员在知识、能力和职业素质上的要求;四是充分考虑岗位转换和工作内涵变化所需的知识和能力,使学生具有知识内化、迁移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二、“导游基础”课程教学现状
我国各职业学校“导游基础”课程教学的现状如下:①课程目标忽视技能;②课程内容庞杂琐碎,内容晦涩,覆盖历史、文学、建筑、民俗、风物特产、饮食、宗教、园林等学科;③教学方法与考核方式均较单一。
三、“导游基础”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一)以能力为本位,设计课程思路
首先,根据旅游企业岗位工作调查,明确“导游”职业岗位所需要的基本能力、基础知识、职业素质的要求,把工作岗位要求转换成课程教学目标;其次,了解为“导游”起支撑作用的工作内容是什么,从而选择具有可操作性、学生能够“做”的工作内容,结合课程内容体系和导游资格证考试要求,设计课程项目;再次,结合如何完成项目任务,设计教学方法、训练方法、课程评价方法,重点突出学生的项目成果评价;最后,创建学生能够自主学习、相互交流、成果展示的课程平台,为学生学习导游基础课程提供条件保障。
(二)围绕培养导游岗位能力,全面推进项目导向的教学模式改革
1.教学内容的组织与安排
主题模块设计:
1)文化、民俗与宗教。
教学项目:中国历史文化、中国主要民族民俗、四大宗教;项目任务:旅游资源编写、民俗资料收集成果、宗教景点导游词设计与创作。
2)自然与人文景观。
教学项目:中国自然景观、中国古代建筑、中国古典园林;项目任务:本地自然旅游资源调查报告、故宫导游词创作编写、苏州园林特辑。
3)饮食与风物特产。
教学项目:中国饮食流派、著名工艺美术品;项目任务:风味流派资料成果展、特产展览及导游词设计。
4)湖南导游和综合实训
教学项目:各个地级市主要景点;项目任务:全省旅游线路设计与全省5A级旅游景点的模拟讲解。
2.改革“导游基础”课程教学内容的组织与实施过程
1)一条主线:以职业能力为主线。
以导游职业能力为主线,将“知识总结、能力训练和素质培养”贯穿于教学全过程;构建起“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与导游考证相结合,实践与职业岗位相结合”的教学模式;与人文素质与创业特色课程(校园导游、洞庭湖君山农家乐旅游与管理)有机结合,全面体现现代职业教育的新理念。
2)两个特长:合格+专长+特长。
基础扎实、专业过硬、特长明显、情操高尚、身心健康、和谐发展,即思想情操高尚,内外关系和谐,塑造良好的旅游职业道德和健康人格,能力结构清晰,专业技能娴熟,突出职业标准和岗位内涵需要。
3)三大环节:课堂教学环节、能力训练环节、专业实践环节。
课堂教学环节,遵循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基本规律,贯穿引导学生自主性学习的理念。
能力训练环节,在学校导游模拟实训室,开展情境性、体验性学习和能力训练;同时,结合景点调查、考察、参观、实地讲解等形式,达到熟练掌握导游基础知识并能对其进行运用的目的。
专业实践环节,通过校企合作,开展工学交替、顶岗实习等,灵活应用导游基础知识和掌握导游基础技能。
4)“四段式”教学过程:课堂导学―情境体验―项目实践―总结提升。
(1)课堂导学。课堂教学,打破传统的知识传授方式的框架,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变“灌输”为“领悟”,增加学生的直观感受和学习兴趣,以提高教学效果;同时,推荐相关书目和文章资料,加强对学生自主性学习的引导,进一步加深对学习内容的理解与思考。
(2)情境体验。在此基础上,创设工作情境,组织开展参观考察、模拟训练等体验性学习。以学生为主体,促使学生能够主动地亲历或“虚拟地亲历”某种旅游情境或事件,从而获得认知和情感的经验。
(3)项目实践。以“工作项目”为主线,以能力培养为中心,进行实践教学内容设计,实现理论内容与实际知识在实践教学中的一体化安排。根据课程内容的特点和知识要素来设计教学实训项目。项目力求切实可行,具备可操作性、科学合理性、代表性。项目设计采用分总式的教学方式,由小项目来带动整个章节的学习,通过项目训练提高能力。
(4)总结提升。经过以上三个环节后,最后通过综合项目实训――著名景点景区(如岳阳楼、君山、张谷英村)实地旅游考察与导游实训,以佛、古建筑、民俗、历史、地理及土特产知识的综合强化,加深印象和反馈(课外见习、调查、课内交流、综合报告),将所学的知识点、素质点和能力点进行总结提升。
(三)创新课程考核方案
以完成工作任务为结果,设计考核方案。课程考核实行以能力为中心的开放式、全程化、项目式的考核方式。参照“全国导游人员资格考试”的综合部分与素质部分的要求,实施以能力为中心的开放性项目式考核和学习过程的全程化考核(考核内容包括学生平时课堂参与状况,作业完成情况,实践教学、项目教学中的表现等);平时考核、项目考核、期末考试各占总分数的20%、50%、30%;并确立多样化的考核方式,包括课堂展现、笔试、口试、现场演示等。
全面推行能力本位课程教学,以“导游”职业岗位所需要的能力为主线,对课程进行整体设计和单元教学设计,充实课程的能力目标,改进教学项目和教学方法,以能力为本位,以素质为基础,遵循“教、学、做”一体化的职业教育理念,将会使该课程教学取得显著成效,相信无论是学生的导游证考试合格率,还是学生的技能比赛、技能抽测等,均将踏上一个新的台阶。
参考文献:
[关键词]旅游景区管理 实训 课程改革
高职院校注重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实践技能。实践教学是将知识转化为技能的关键环节,是高职院校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旅游景区实训课程改革的研究有利于高职院校为景区培养具有实际操作能力和综合素质较高的景区管理人员。景区管理实训课程改革遵循以学生为主体,激发学生兴趣,理论和实践密切联系,培养学生能力为理念。且进行景区实训课程设计时充分考虑高职院校学生、教师特点,注意把握教学难易程度。
一、景区管理实训课程目标体系
1.知识目标。旅游景区管理课程涉及市场营销、规划、生态等领域的知识,牵涉的面较广。旅游景区实训围绕景区管理课程展开,这就使景区管理实训有多个知识目标。景区管理实训课程知识体系包括旅游景区行业动态、景区规划知识、景区市场营销知识、景区游客管理知识、景区安全管理知识、景区环境管理知识、数据统计软件的使用等。
2.能力目标。以围绕培养学生能力为理念进行实训设计。景区实训课程教学大量采用任务驱动法,要求学生以组为单位完成授课教师布置的任务。任务包括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找出景区中存在的问题,并解决问题和根据要求提出景区设计的具体方案。学生参与小组讨论发表自己的见解,最后由小组进行总结提出解决的方案。这样的实训课程教学方式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沟通能力、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论知识运用能力、创新能力等。
3.素质目标。景区管理实训课程不仅要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也要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素质。实训为学生提供了接触景区、与业内人士交流的机会。这不仅提高了学生对景区管理的感性认识,而且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学生对旅游行业的热爱,增进学生的职业认同感。另外,实训课程教学中任课教师设置的实训课程教学项目需要学生用系统、缜密的思维方法才能解决。这有利于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思维习惯和形成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另外,景区管理本身注重可持续发展,任课教师要求学生在完成各项目时注意遵循环境和资源保护为原则。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环境责任感和保护意识。
二、景区管理实训课程内容体系
1.景区规划。景区规划课程涉及地理、经济、生态等领域,其理论、方法较多,对于高职院校学生来说难度比较大,加之高职院校规划方面的师资缺乏,景区规划课程一般未纳入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教学计划。但景区规划课程中的内容与景区管理课程中景区资源、环境保护、游客管理、景区产品类型等方面的内容直接相关。鉴于以上原因和景区规划所具有的理论性和实践性强的特点,将景区规划教学内容通过实训完成。这样可以避免因理论过多给学生带来的枯燥和乏味感。但应把握好实训的难度,引导学生了解景区规划的内容、方法和目标。以规划文本作为蓝本,给学生教授景区规划的内容和分析景区规划的成功之处等。景区规划实训中的子项目根据景区规划的顺序进行安排:一是旅游资源调查评价。要求学生掌握旅游资源分类和评价的方法;二是旅游环境质量评价。要求学生掌握景区环境构成的要素和理解环境质量评价的方法;三是景区的空间布局。要求学生了解景区空间划分的意义,掌握景区空间布局的方法和模式;四是景区项目设计。要求学生掌握各功能区项目设计的原则,各种项目的要求,并根据所给的功能区的主题、功能设计出景区项目;五是景区游览线路的设计。要求学生了解合理线路设计的要求、原则、方法。
2.景区市场问卷调查。要求学生掌握问卷设计的方法和学会使用SPSS统计软件。景区市场问卷调查要求学生以组为单位选取一个周边的景区(建议学生选择风景名胜区、地质公园、湿地公园等)作为调查的对象开展问卷调查。授课教师讲授学生问卷调查的步骤和设计问卷的方法及设计问卷应注意的问题。学生以组为单位首先根据调查的目的设计问卷。授课教师对问卷进行指导,指出学生所制作问卷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修改意见。学生对问卷进行修改后在景区内发放调查问卷,然后对收回的问卷进行整理与统计。教师以学生所收回的调查问卷为例教授学生使用SPSS17数据统计软件进行问卷统计和数据的分析方法。学生根据统计和分析的结果撰写调查报告。该实训内容能帮助学生理解和巩固市场调查和分析市场的实际操作能力,以便为毕业后尽快适应工作岗位做准备。
3.游客行为管理。让学生以组为单位在景区内以文字或照片的形式记录游客不文明行为和景区引导游客行为的方法。这项任务不仅让学生认识到游客不文明行为给景区带来的不良影响,而且有利于学生环境意识的培养。学生在完成这项任务的同时反省自己游览景区时发生的不文明行为。
4.景区可持续发展。要求学生掌握景区资源和环境保护的方法并树立环境保护意识。选取就近的森林公园作为实训场地,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调查景区内存在对环境和资源的破坏。然后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分析环境问题存在的原因,并提出解决方法。另外,要求学生以组为单位在森林公园内寻找景区内遵循“减量原则、再用原则和循环原则”进行生态设计的项目。
5.景区安全管理。要求学生掌握处理安全事故的方法和程序并牢固树立安全意识。景区安全管理实训要求学生以组为单位在景区内通过实地考察找出景区所存在的安全隐患,并制作成PPT进行说明。通过小组讨论提出排除景区安全隐患的措施。另外,在实训实验室设置景区情境,由学生演练处理景区安全事故的措施和方法。
6.景区行业动态。邀请景区方面的专家讲座和座谈,为学生提供与业内权威人士面对面交流的机会。专家的讲座是订单式讲座。授课教师建议专家讲授的内容包含学生上课时理解有困难的内容,如景区经营模式问题。同时,专家介绍现阶段景区发展现状,包括景区规模、经营模式、经营状况等以及现阶段景区经营存在的问题。专家座谈可以拓宽学生的眼界和知识面,同时也加深了学生对行业的认识。
7.园林知识。要求学生能认识一定数量的园林树木和园林花卉;对园林中铺地、花坛、花镜、绿篱等有一定的认知。
三、景区管理课程实训的教学方法
1.小组讨论法。为了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授课教师可将需要解决的问题设置为讨论题目要求学生分组进行讨论,然后分组发表意见,最后老师对各组的意见进行归纳,总结出问题的答案。例如,在授课景区游客管理、景区安全管理时,教师要求学生分组讨论景区管理游客的方法、景区安全管理的措施。为某景区线路设计是否合理等。
2.角色扮演法。在授课过程中授课教师根据教学内容设置情境和角色,要求学生分别扮演不同的角色。例如,在讲授处理景区安全事故时,授课教师设计一位游客在游览景点过程中遭到抢劫的情景,并要求学生分别扮演游客、景区管理人员、医务人员、警察、歹徒等角色,处理该安全事故。角色扮演的教学方法增强了教学的趣味性,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3.案例分析法。景区实训课程教学中可大量使用案例分析法。例如,在讲授景区分区时,以某一森林公园的功能分区为例进行说明,帮助学生理解功能分区的目的、方法等。
4.专家座谈法。邀请景区行业的专家来跟学生座谈,为学生提供一个跟景区专家学者面对面交流的机会。专家给学生授课后,学生可以就自己在学习中碰到的难题请专家解答。经过专家的剖析,同学们以前的疑惑便迎刃而解了。专家采用实际案例的方法为同学们破解在课堂上难以理解的问题。
5.实地考察法。授课教师带领学生在景区内进行实地考察,要求学生认识景区内的铺地、树木、花卉、绿篱、花坛、花镜、驳岸等园林景观要素;要求学生在景区实地考察景区解说系统、道路设计、功能分区等。实地考察的教学方法有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产生直观的认知。
四、景区管理实训课程的教学环节
在景区管理实训课程教学环节设计上,遵循认知、模拟、实习相结合的原则。通过专家座谈、实地考察、案例分析、图片展示等方法引导学生景区管理的内容和方法等有直观的认识。在实训室内进行的模拟操作帮助学生理解知识和理论,并培养学生运用有关知识和理论解决问题的能力。但要直接提升学生自身的社会适应能力,实现理论与实践结合以及零距离就业,需通过顶岗实习的方式实现,这样可以在真实岗位上培养职业道德和职业技能。学生参与景区规划部门、市场营销部门、接待部门等部门的顶岗实习。学生在顶岗期间的岗位安排实行学生与景区双向选择。这样既有利于发挥学生的特长和优势,又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另外,学校在制订教学计划时注意将顶岗实习的时间安排在景区对人力资源需求的旺季。
五、景区管理实训课程教学实施的条件
1.师资队伍的建设。教师自己的实践能力和职业实践经历都直接关系到对学生技能水平的培养。高职院校旅游专业教师参与景区规划项目的机会较少,缺乏景区管理实践工作经历,这些都大大影响了授课教师的教学水平、科研水平。高职院校应注重景区管理师资队伍的培养。培养方式包括将教师派往景区挂职锻炼、让教师参加景区管理培训班、参与景区规划。
2.校企合作,建立工学结合的实训课程教学模式。景区是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开展实训的重要基地。校企合作,将景区建设为旅游管理专业实训基地成为提高教学效果的必然条件。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模式不仅给学生带来了实惠,而且有利于提高旅游专业教师教学和科研的水平。旅游专业教师可以在与学校合作的景区内挂职锻炼,积累景区管理的实践经验,以提高科研水平和教学水平。学生在景区顶岗实习期间,由学校派专业教师进行指导,授课教师可以从中发现景区课程教学安排的不足,为构建合理的景区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提供依据。另外,也可以请景区管理方面的专家参与景区课程设计,使景区课程更贴近景区用人的需求。
[参考文献]
[1]陈端海.浅析校外实训基地对高职专业教师实践能力的培养[J].现代阅读,2012(2).
[2]陈启新,张耀武.高职旅游管理类专业校外实训基地建设研究[J].广州职业教育论坛,2012(2).
本次调查的抽样样本库为教育部官方的网站上公布的全国985、211院校和普通高校名单中抽选的23所高校,调查对象涵盖清华大学、西南民族大学、厦门大学、云南大学、湖南大学等23所高校的约1800名在校大学生。共收回问卷1751份,问卷有效率约为97.88%。在被调查对象中,男生占总数的49.51%,女生占总数的50.49%,男女比例大致相当;大一年级的学生占总数的20%,大二占31%,大三占29%,大四占10%,研究生也占了10%。
出游意愿强烈 境外旅游仍未普遍
调查显示,近九成的被调查对象表示热爱旅游,这说明大学生对旅游的态度多数属于正面。
从出游范围看,57.57%的被调查者近来曾在省内旅游,比2019年高出了3.54%;58.08%的被调查者最近在国内其他城市旅游过,比2019年增长了10.5%;只有7.54%的被调查者最近去过国外旅游。
在出游频率方面,47.91%的被调查者每学期出游一次,而28.65%的被调查者每学年出游一次,只有15.36%的被调查者每学年出游三次以上,8.02%的被调查者从未出游过。
在出游时间方面,大部分被调查者出游时间在3天至一周,占据了总数的56.77%,比2019年增加了约3个百分点;而进行一周以上长途旅游的所占比例则为6.66%,比2019年下降了4.15%。
在被调查对象中,46.82%的被访者每月生活费在500~1000元,32.07%的被访者每月生活费在1000~1500元之间,与2019年相比增长了4.18%。
旅游费用资金来源的调查结果与2019年大致相同,60.64%的被访者资金来源于父母,23.01%的被访者是通过平时节省生活费来积攒旅游资金,11.7%的被访者是通过做兼职工作。
39.45%的被调查者愿意把生活费的10%~20%用于旅游;28.29%的被访者愿意把20%~30%的生活费用于旅游,与2019年相比下降了5.31%;10.75%的被访者愿意把生活费的三成以上用于旅游,但与2019年相比,下降了2.89%。
在阻碍大学生旅游的因素中,“资金缺乏”仍是最大的因素,虽然比例比2019年下降了约3个百分点,但仍然占据了64.39%;“时间不足”仍然排在第二位,占据了23.62%,比例比2019年稍有增长。
住宿花销最多 最愿为美食花钱
在短途旅游中(3天以内),40.88%的人花费在200元以内,41.92%的人花费在200~500元,只有14.12%的人花费在500~1000元。
在中长途旅游(3天以上)中,花费在200元以内的比例降至22.11%,200~500元的比例下降至34.66%,而500~1000元的比例上升至25.22%。
在所有花销中,住宿成为花费最多的项目,占据了31.73%;其次是景区门票,占了20.88%,交通(17.38%)和餐饮(16.98%)位列其后。
而在花费意愿上,78.22%的大学生愿意为美食花钱,看特色演出(38.37%)、买当地特产(33.66%)和景区门票(32.1%)均排在美食之后,此结果与2019年相同。
自助游极受青睐 火车是首选交通工具
在本次调查中,有73.17%的被访者选择自助游的出游形式,说明自助游在大学生群体中非常受青睐,选择旅行社团队游和社团旅游的则分别只占据了14.91%和6.28%。
在选择出游的同伴时,“要好的朋友”仍然占据首位(39.86%),其次是“家人”(27.09%),“同学”(11.91%)和“独自一人”(10.82%),“恋人”则占了9.79%。
在“是否会乘坐以下交通工具”的选择当中,71.16%的被访者选择会乘坐“火车”,其他交通工具的乘坐比例远远小于火车。选择会乘坐“汽车”的有50.6%,选择“飞机”的有20.96%,另外还有10.57%的人选择“自行车”, 6%的人选择“轮船”。
观赏风景仍是出游首要目的
在旅游目的的调查中,“观赏风景”(56.38%)仍为第一位,比2019年增长了18.45%;“增长见识”(48.71%)仍排在第二位,比2019年增长了19.5%。
更倾向暑假出游 网上寻找出游信息
在旅游时间的选择上,“暑假”依然是被调查对象的首选,选择此项的人数占总体的63.85%,而选择“十一黄金周”(33.12%)、“寒假”(32.44%)、“五一等小长假”(31.47%)、“双休日”(25.01%)的比例则远远低于“暑假”。
在“了解旅游目的地信息”和“了解旅游价格信息”两项调查中,“网上信息”均名列前茅,分别为61.56%和65.1%,这占据了绝对的比例,远远超出“朋友介绍”和“通过旅行社”等方式。
55.27%的被访者表示会提前两周进行旅游准备,30.07%的被访者选择“提前一个月”,此结果与2019年基本持平。
旅游舒适度仍是首要关注因素
在选择旅游目的地时,“旅游舒适度”仍是大学生首要考虑的因素,占39.52%;其次是“费用”,占23.04%;第三是“安全”,占20.85%。此结果基本与2019年持平。
在“旅游过程中感到不满的环节”调查中,“住宿”(39.06%)和“交通”(32.38%)仍是让大学生容易感到不满的环节。
最爱用新媒体分享图片
大学生群体是最容易接受新事物的群体,在分享旅游感受的方式上,传统方式如互赠照片、发彩信等早已不是主流方式,而“博客”(54.25%)、“社交网站”(48.32%)和“微博”(30.5%)则成为大学生最倾向选择的分享方式。
77.49%的被访者会选择与他人分享旅行图片,只有16.13%的被访者会选择用文字记录旅行感受。
境外旅行更青睐自然风光类景点
本次调查在往年基础上增加了境外旅游的项目设置,其调查结构与之前的类似。
“看世界新角度”(70.76%)成为大学生选择境外旅游的最主要目的,其次是“长见识”(65.68%)和“锻炼自己”(61.39%)。由此可见,大学生群体进行境外旅游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开拓视野、增长见识,以及能够锻炼自己的独立自主能力。
而在选择境外旅游目的地中,“自然风光类”更受大学生青睐,占了66.78%, “历史人物类”则稍逊一筹,占33.22%。
根据调查结果,大学生在选择境外旅游时,停留的时间比国内旅游的时间更长。有58.7%的被访者选择停留10天以上,31.25%的被访者选择停留一周,而做3~5天的短途旅游的仅占6.78%。
“背包自助”和“交换游学”成为出境游最主要方式
在选择境外旅游的出行方式中,“交换游学”(37.66%)和“背包自助”(35.26%)成为最主要的两种方式。而在选择“背包自助”的人中,男生占了55.45%,女生占了44.55%;在选择“交换游学”的人群中,男生占了43.99%,女生占了56.01%。由此可见,在选择境外旅游方式上,性别上存在有一定差异,男生更愿意进行背包自助旅行,而女生则更偏向于通过交流或交换项目,边学习边旅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