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零基预算改革方案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国库集中支付;改革;对策
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是我国财政支出管理制度改革的重要内容,是我国建立公共财政框架的重要组成部分。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其实质就是将政府所有财政性资金(包括预算内和预算外资金)集中在国库或国库指定的行开设的帐户,同时所有财政支出(包括预算内和预算外支出)均通过这一账户进行拨付,以进一步增强财政资金支出的透明度,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
2001年国务院通过了财政部提出的《财政预算国库管理制度改革方案》,标志着我国国库制度改革的正式启动。随后,根据财政部提出的改革方案,各级各地陆续开展了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改革,随着我国公共财政框架构建(建立)工作的逐步深入,推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已势在必行。但是由于我国公共财政的改革毕竟才刚处于起步阶段,很多配套制度尚未建立,外部环境还不够完善,所以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推行也就不可能一蹴而就,在具体实施中还存在不少的困难与问题,需要我们认真加以研究和解决。以更好地推动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的顺利进行,更好地使财政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服务。
一、目前推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一)对实行国库集中支付改革的思想认识尚不够统一。
(二)作为国库集中支付基础的部门预算,其编制和管理还不够规范。
(三)部分预算单位的财务人员业务素质不高,对国库支付制度政策理解不到位,执行过程中出现偏差,使制度不能得到很好的贯彻落实。
(四)“小金库”仍未绝迹,有抬头的可能。
(五)是相关的配套改革尚未跟上,成为进一步推进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改革的瓶颈。
二、顺利推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的对策建议
(一)加强做好宣传和协调工作,进一步统一思想认识。
应通过各种形式,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必须明确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变各部门和单位分散支付为财政国库集中支付,只是财政资金支付方式的变革,资金的审批权、使用权、开支渠道、预算定额均不发生变化,也没有弱化各部门和单位的财务管理职责权限。充分认识到“集中”不是“集权”、“收权”,也不是财政部门与其他部门财权的转移和重新分配,而是按照社会主义市场 经济 条件下公共财政 发展 要求,必须进行的一项重大改革。诚然,要对几十年来的支付方式进行根本性改革,确实需要转变人们的思想观念。在这个转变的过程中,尤其需要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视与支持,及时纠正各种错误观点,对出现的利益问题进行协调,做好相应宣传解释工作。
(二)继续推进深化部门预算改革进程,切实提高预算编制和管理水平。
一是在部门预算编制环节,在实施综合财政预算的基础上,努力做到零基预算和细化预算。特别是在编制支出预算时,应从单位当年实际需要出发,结合当年财力状况,来核定具体支出额度,并明确各项支出的方向和用途,专项资金应力求细化到具体项目。只有在细化了的单位预算和年初预算到位的情况下,单位用款计划编制准确,集中支付才能确保单位工作的正常运转,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目标才能得以顺利实现。二是在部门预算执行环节,应进一步强化预算的刚性约束。一方面应在集中支付环节强化预算执行,防止随意调整追加预算以及超预算、扩大预算范围等行为的发生;另一方面建议建立合理、规范的预算调节机制,赋予主管单位和财政部门一定的预算高速权力,使预算单位在实际情况发生变化时,可以快捷、简便、高效地调整预算。这样既能保证预算单位按预算列支,又可以促进其预算编制水平的逐步提高。
(三)加强单位财务人员培训,提高其业务素质。
各单位财务人员要及时掌握国库集中支付后出现的新制度、新业务、新方法,强化财会人员的操作技能,国库支付涉及预算编制、用款申请、计划下达、项目管理等多个环节,这就要求财会人员不仅要做财务核算员,还要做掌握全局的预算员。一是应加强单位财务人员专业知识的培训,至少应具有 会计 从业资格证,经培训仍没有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的,一律调离,重新安排工作,把具有较高业务素质和较好职业道德的财务人员吸收到该岗位上来;二是建立起单位财务人员业绩考评机制。由财政部门具体负责,国库支付中心和各单位配合,每年对各预算单位财务人员进行一次客观、全面的考核,对业绩突出的,由财政部门给予表彰,使其积极性、创造性得到充分的发挥,业务素质得到较好的提高。
(四)监督部门加强监督检查。
组织纪检、监察、财政、审计、人行等部门,定期对预算单位的银行开户情况进行拉网式检查,设举报电话,对举报人保密,并给予适当奖励,对检查及举报中发现的“小金库”现象,对其单位负责人从严处理,追究其相应责任,避免财政资金的“体外循环”,有利于节约财政资金,从源头上预防和遏制各种腐败现象的滋生。
(五)必须深化配套改革,完善各项规章制度。推进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必须进行配套改革,这些配套改革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抓紧制定和完善改革的配套制度办法,以适应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的需要。如及时修订《国家金库条例》及其实施细则;抓紧做好《财政资金支付管理办法》及相关资金清算等办法上升为 法律 或部门规章等工作,完善国库集中支付改革的法制建设,增强改革的权威性、合法性与不可逆转性;研究修订《财政总预算 会计 制度》和《行政单位会计制度》等制度;研究制定改革后单位银行账户管理办法、国库支付凭证的使用和管理办法、银行财政业务手续费的支付标准和预算单位提取现金管理办法,既方便预算单位用款又保证改革规范有序进行。
关键词:事业单位 财务管理 问题及对策
事业单位是以服务社会为宗旨的非盈利机构,是政府进行社会事物管理和履行服务职能的重要组成部分。事业单位对促进社会生产、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具有重要作用,其财务管理关系到国家财产安全和社会发展,越来越受到国家和社会的重视。
一、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任务及特点
(一)事业财务管理的目的及任务
对于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我国历来十分重视,为了避免国有资产的流失和浪费,在不同时期制定了不同的财务管理制度。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任务主要包括:合理编制预算、反映单位真实的财务状况;依法组织收入,尽力节约支出;建立健全单位财务制度,进一步加强经济核算;增强资金使用效率;提高国有资产管理能力,避免国有资产流失;加强经济活动的财务控制及监督能力。
(二)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具有的特点分析
1.多渠道的资金来源。事业单位的资金来源渠道众多,既有来自于财政和上级的补助,也有事业单位自身经营收入、相关单位缴纳的收入等等。众多的资金来源导致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比较复杂,需要相应的财务管理制度对不同来源的资金进行管理。
2.资金的使用没有投资收益的约束。事业单位在运用其资金时,不用考虑资金回报率。事业单位为了服务社会一般将资金投入到科教文卫等活动中,以满足人民需要、促进社会发展,而非是为了追求经济效益。
3.没有所有者权益项目。事业单位的资金提供者不能同于一般的企业股东,不能享有企业剩余权益,一般也不能直接对事业单位各项经营活动作出决策,因此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中不存在会计上的所有者权益项目。
4.不能直接为事业单位创造物质财富。事业单位在提供某些服务时可以向公众收取一定的费用,但是这些费用仅仅是补偿了一部分成本或全部成本,并不能给事业单位带来利润。在新形势下,尽管事业单位的收费有所提高,但只是作为国家拓宽融资渠道、向社会募集资金的一种重要手段,并非是事业单位出于盈利目的而增加单位的收益。
5.财务管理手段的多样性。事业单位的资金来源渠道多样、业务涉及范围广泛、财务收支的差异程度很大,导致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需采取多重手段,利用多种方法做好各方面的工作。
二、目前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我国从开始对事业单位进行改革,经过二十多年的探索与发展,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改革取得了一些成绩,然而仍然存在着诸多问题。
(一)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观念落后、目标不明确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现代企业越来越重视财务管理在企业中的作用,将其作为主要管理活动之一,认为其是企业实现价值增值的重要手段。事业单位是为保障社会发展而存在,为提高社会福利、满足公众对科教文卫等方面的需求服务,不以追求经济效益为目标,因此,难免存在着对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充分、财务管理观念落后的情况,致使财务管理的财务监督、控制和决策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甚至,一些事业单位对财务管理的认识还仅仅停留在记账、算账上,不仅导致财务管理工作不能顺利进行,也影响到事业单位内部管理能力的提升。
另外,很多事业单位对财务管理的目标不明确,不知道财务管理要达到什么样的目的。这一方面是由于事业单位在一定程度上仍受到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认为无论经营好坏,最终都有国家买单,所以无需过多关注财务管理的目标;另一方是由于事业单位的领导层财务素质较低,对改革过程中单位应达到的任务和目标没有深刻的理解,存在着出现新旧财务目标并存的局面,不仅影响到事业单位的经营方向,也会影响到人民群众对政府的印象。
(二)事业单位缺乏完善的财务制度和营运机制
事业单位由于自身性质的特殊性,一般将其工作重心投入在完成年度任务和考核上,对财务制度的建立健全缺乏应有重视,虽然各事业单位都有各自的财务管理制度,但大多不够系统、全面。同时,事业单位将资金进行统一核算的会计制度,不能恰当反映事业单位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尤其是随着事业单位经营活动日趋复杂,事业单位既涉及上缴收费又涉及向下级单位收取费用或发放补贴,各事业单位之间的往来日益频繁,单一的会计核算制度不能满足事业单位实际财务工作的需要,导致在财务管理工作中,存在着会计账户设置不完善、相关凭证填制不准确、会计科目使用混乱、财务处理不规范、财务报告制度不健全等问题。
(三)事业单位缺乏有效的预算管理制度
预算管理对事业单位资金的使用和管理具有重要作用,完善事业单位预算管理一直是我国事业单位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目前,我国事业单位对预算管理的认识仍存在偏差,将主要精力集中在如何申报更多的资金而非如何提高资金的利用效率。事业单位广泛采用的是零基预算的方法,从各单位自身需要出发,不考虑以往年度资金的使用情况,从而无法提高财务人员加强预算管理的积极性,预算仅仅是流于形式,没有发挥其作用。同时,事业单位普遍存在着财务部门决定预算的情况。财务部门无法做到详细了解单位员的工资和福利、日常办公、业务活动等的构成,仅仅依靠财务部门编制关系到单位各方面的财务预算,可能导致预算在准确性、可操作性和公平性等方面存在问题。另外,我国事业单位的预算执行能力较差,缺乏对预算执行的有效监督。事业单位的资金开支超出预算、甚至违规操作的情况时有发生,主要是由于事业单位缺乏相关的监督制度,导致对资金开支审批制度的执行情况较差,宁愿花费精力去追加申请资金也不愿在审批过程中严格把关;将资金违规用于发放各种职工福利、补贴等,损害国家利益;等等。
(四)事业单位缺乏完善的内部监督、控制制度
事业单位的内部监督控制意识薄弱,相关责任人对内部控制的有关认识、建立健全的重要性认识不充分,导致事业单位在营运过程的权力和责任、义务的划分不明确。在企业中,内部监督、控制工作通常由内部审计部门负责执行;目前虽然事业单位开始逐步建立了内部控制制度,但由于历史等原因往往没有设立内部审计部门,或者由于领导干涉等原因,使得设立的内部审计部门名存实亡。这些内部控制制度仅限于理论范围,大多用于应付检查,内部控制制度形同虚设,没有发挥监督财务管理制度有效实施的职能。
(五)事业单位财务管理队伍素质有待提高
由于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运用的财务方法比较简单,一直以来对基层财务工作者的专业素质要求较低。一些财务人员对专业知识缺乏系统学习,在后期工作中也缺乏相应的后续教育,没有及时吸收新知识,导致对财务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不能提供相关部门和社会需要的会计信息,严重影响了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水平。
三、提高事业单位财务管理能力的对待
(一)更新观念、明确目标
事业单位对我国经济社会有重要影响,并且其作为一个独立的会计核算主体,应该重视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要性。首先,应更新观念,将财务管理从记账算账的观念转换到重要管理手段的现代财务理念,将财务工作进行细化、分析与整合,不断提升单位的财务管理能力。其次,应树立明确的财务管理目标,结合单位特点,对收支进行分析,在会计核算的基础上优化财务工作流程,发挥在单位预算、分析、决策、控制等活动中的作用。
(二)完善财务制度和运营机制
事业单位应根据自身特点、紧随社会发展趋势、采取科学方法来建立一套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包括资金管理、办公费用管理、接待制度等多方面的内容。只有在规章制度的指引下,严格按制度开展财务工作,才能在新形势下切实提高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能力。
(三)改进事业单位预算管理的对策
2011年4月20日,总理主持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应进一步加强廉政建设和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在审批制度方面,加强问责制度建设、推进事业单位财政预算公开;制定和出台了机关营运经费、公务用车制度和接待费用等方面的改革方案,并在省直接管理的县(市)开展试点工作。
我国事业单位应利用这次会议的契机进一步推进预算改革,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进:1.采用科学的预算编制方法。事业单位应加深对“零基预算”制定方法的认识,从本单位的实际出发,以财务部门为主导、多部门联合参与,结合日常办公活动、主要业务活动、职工薪酬构成等方面的情况,根据科学的资金使用标准合理制定预算。2.加强预算执行的监控力度。各单位应在内部成立专门的预算执行监督部门或监督小组,在预算执行过程中,严格监督资金支出审批制度的执行情况,坚决杜绝使用专项资金发放福利、补贴等违规操作行为。对于在预算执行中出现的问题,应及时采取相应措施,如追究相关负责人的责任等,防止国有资产的浪费和流失。3.根据情况适时调整预算。为了能更好地指导资金的运用,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各单位还应在执行预算的过程中根据具体情况及时增加或减少预算,提高相关项目的效益。4.建立完善的预算执行考核体系。通过预算考核可以提高单位财务部门的工作积极性,也可以为下一年度的预算工作提供参考。考核指标通常包括:收入完成率、支出完成率、各项支出比重、剩余(短缺)资金数量等,各单位针对年度预算的制定和执行情况作出分析,发现问题、提出解决方案,从而不断提高各单位的预算制定、执行和监督能力。
(四)提高内部监督和控制制度的对策
内部审计是事业单位内部监督的主要方式,各单位应加快内部审计部门的建立,重视其在单位中的地位和作用,通过领导授权等方式提高内部审计的权威性。同时,应侧重于事前和事中审计,及时发现、改进财务工作中的错误和舞弊行为,提高会计信息的真实性。近年来,我国颁布了一系列内部控制的规范和指引,从2011年开始,主板上市的上市公司需提供企业内部控制的审计报告,事业单位也应进一步加强内部控制建设,虽有特点不同,但可以在有关方面参照先进企业来完善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
(五)提高事业单位财管理队伍素质的建议
目前事业单位的员工招聘制度为从根源上改善财务人员素质较低的状况提供了良好条件,财务部门应招聘专业对口、知识扎实的人员;通过引入新员提高单位专业知识素质、利用老员工指导新员工实物操作,在单位中形成形势互补。同时,事业单位应重视员工的后续教育工作和职业道德培训,促进员工积极吸收新知识、在工作中遵循相关规章制度。
参考文献:
(1)李飞.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探析. [J].财经界.2010(2)
(2)卢建国.论新形势下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 [J].现代商业.2011(8)
(3)张秀兰.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探讨.[J].财经界.2009(4)
(4)陈能勇.浅议公路事业单位财务管理. [J].财会通讯.2008(12)
关键词:财税金融体制;深化改革;经济增长;经济结构;经济体制
1河北省财税金融体制改革进展情况
全面深化财税金融体制改革已经成为现代经济社会的必然趋势,中央政府统一规划,基本确定改革思路并进行了高端的顶层设计,以此来进一步整合改革的方式、途径和手段。其中河北省的各项改革整合问题尤为突出。河北省对如下方面率先进行了积极探索:首先,对部门预算和中长期预算细化管理;其次,对政府间财政支出明确了责任划分;再次,改革实时监督,使其具备了旁站式特征;最后,改革县乡财政体制等,但是各级部门改革工作没有实现完全对接、改革进程,步骤和成效不一致等问题也日益凸显。河北省财政厅为了梳理、整合,提高上述改革成果,提出了构建地方现代公共财政体系的重大举措。
2财税金融体制改革遇到的瓶颈
2.1缺乏科学高效的预算管理制度
支出预算约束的弱化,导致预算执行过程中过度强调收入任务,出现了丰年缓收、歉年重收的现象。预算管理制度缺乏科学性还体现在没有对预算资金尤其是超收收入的执行进行制度性约束,年末追加的情况频发,不利于依法治税和实时监督。河北省预算管理制度改革走在全国前列,包括改革部门综合预算、完善项目预算、实现中长期滚动预算、开创全过程绩效管理相继推出。但是,河北省的系列改革缺乏完整的政府预算体系、缺乏科学的预算决策机制、零基预算方法应用不彻底、缺乏透明的预算公开制度和程序以及配套的预算法律制度等。
2.2税收制度的功能发挥不全面
税收收入是政府财政收入的主要渠道和方式,同时国家及地方政府也要通过税收这个工具来实行宏观调控并调整收入分配。其中个人所得税和企业所得税等直接税收收入占比较低,而流转税在政府财政收入中却占据主要地位,这就导致税收制度对收入分配的调节能力较弱,难以发挥其自动稳定功能。
2.3改革结构不合理
国家财政收入中税收收入和非税收收入的比重失衡,税收收入占比较低且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导致非税收收入远远高于税收收入,而且即使是在税收收入内部,直接税收收入与间接税收收入的比重也呈现失衡的状态。在税务改革中,部分税目定位不清晰、不明确,导致河北省财税金融体制改革中出现了重复征税的现象,造成了一定程度的不良影响。
3深化财税金融体制改革的职能与定位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高度重视财税金融体制改革,提出: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是财政,优化配置资源、维护市场统一、促进社会公平、实现国家长治久安也需要科学的财税金融体制来保障。国家首次开宗明义地对财政进行了重新定位,进一步提升了财政的地位。
3.1一个总体目标
深化财税金融改革的总体目标是建立现代财政制度。通过深化财税金融体制改革,建立起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匹配的现代财政制度,使之具有科学的管理模式、健全的制度体系、规范的管理制度、平稳的运行程序、公正公开的政策、透明的工作流程、高效的宏观调控和健全的法律保障,以此来促进社会经济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
3.2两条主线
首先,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关键性作用。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角色进行了重大转变。深化财税改革决不能偏离市场机制这条主线,市场机制发挥程度是检验财税金融体制改革最终成效的有效手段和方式。其次,发挥省级和市县两个积极性。深化财税金融体制改革市县利益紧密相连,市县政府高度关注,因此在维护市县利益的基础上改革省级层面的设计和推动改革,注意调动省级与市县共同的积极性。
3.3三项主体内容
深化财税金融体制改革包括如下三项内容:首先是预算管理制度的完善;其次是税收制度的改革;最后是事权和支出责任高度匹配的制度建设。这一系列变革要以制度建设为目标,以制度措施为途径,改革作为关键环节。具体到市县,还要对市县政府债务进行科学高效的管理和控制,建立定位科学的现代转移支付制度,主要表现出基础性转移支付为主,辅之以专项转移支付,并通过横向转移支付予以补充的特征;努力构建现代地方税体系,做到“四个相对”,即相对完整的税种、相对独立的税权、相对协调的征管、相对健全的法制;完善市县财政体制,进一步明确划分省与市县政府间事权和支出责任。
3.4四大联动改革
财税金融体制改革与社会、经济、政治、生态环境四大改革具有高度的关联性。成为其他系列改革的支撑和保障,并对社会、经济等领域变革的突破起到了关键作用。具体到地方,应着重建立现代国库管理制度,健全财政监督机制、科学管控财政收入、严格财政支出管理制度、细化机关经费管控等。
4深化财税金融体制改革的途径与方法
4.1提升深化财税金融体制改革的主观能动性
4.1.1优化理财观念。财政部门要以现代化理念为依托,打破传统的理财思维的局限,不断提高国家治理的效率与质量。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以科学的政治经济理念来持续提升财政的作用,并将之进一步渗透到社会、经济、政治等诸多领域,使之在社会保障、产业升级与收入分配等方面参与国家治理,进一步提高制度改革和体制创新的效率和效果。4.1.2制定超前的改革方案。深化财税金融体制改革过程中的重要角色是省级及市县财政部门,各级财政部门运用科学的手段和方法来平衡横向管理与纵向调控。基于横向管理层面,地方财政部门要规范财政来源,有效整合公共资源,进行科学的财力统筹,对部门预算进行制度化建设以及优化配置公共资源等;基于纵向调控层面,在改革过程中,要建立健全系列转移支付制度,均衡辖区的基本公共服务。县级财政部门要归集汇总各部门分散的财政性资金,专人专管,并结合资金的性质有效整合资金进行合理的安排预算。
4.2规范预算管理制度
科学的预算管理制度应该具有“强公开,重支出,清挂钩”的特征,河北省要建设阳光、责任政府并进行依法行政需要建立起预算公开制度。因此,实现预算公开范围扩大,并进一步细化公开内容,完善预算公开机制,强化管理制度的监督,全面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将平衡状态及赤字规模预算的审核重点转移并拓展至支出预算。支出挂钩在特定时期发挥出了一定程度的经济推动作用,但是也使财政支出结构出现了失衡的态势,因此规范预算体制管理的重点与难点就是挂钩事项的清理。
4.3开放金融市场体系
扩大金融业的经营范围是开放金融市场体系的基本出发点,包括对内和对外两个层面的扩大开放。扩大开放范围能够更大程度地发挥市场在资源优化配置中的关键作用,同时有利于持续服务于社会实体经济,保证我国经济健康稳定发展;国家金融业应利用自身的国际化优势,快速全面地融入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社会发展背景,从而推动中国经济的国际化拓展进程。金融市场需求层次的细化和相关产品的多元化,要求对政策性金融机构进行内部改革,均衡直接融资与间接金融的比重,健全保险经济的补偿功能。
4.4建立健全社会信用体系
首先,建立以国家社会信用部门为核心,并与各级社会信用部门密切联动的社会信用体系,充分发挥各个部门的工作职能,共同推动信用体系的发展;其次,把推行示范点建设、相关重点领域的信用建设作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关键环节,以此深化我国财税金融体制改革;再次,将政务、商务、社会以及司法诚信建设工作作为社会信用体系的关键环节;最后,建立健全信用立法,建设我国社会信用记录和服务机制,深化并发展社会信用体系的奖惩机制。
5结语
(一)赣粤高速并购分析
1.赣粤高速并购历程。
(1)赣粤高速成立之初仅有昌九高速一条高速公路,1998年总收入2.24亿元,净利润1.56亿元。
(2)1998年6月昌樟高速公路有限公司成立,赣粤高速以100万投入持有0.105%的股权,2000年9月以现金人民币6.51亿元从控股母公司购买69.895%股权,从而占有昌樟股权的70%,2005年4月以3.88亿元再度收购控股母公司所持的30%股权,同时还以人民币1.58亿元收购了控股母公司对昌傅路30%的股权,从而对昌樟实现了全额收购。
(3)2003年6月昌泰高速公路有限责任公司成立,赣粤公司出资6亿元,占总出资比例40%,2005年4月以人民币7.27亿元本收购控股母公司股权,从而依法享有昌泰公司的76.67%股权。至此赣粤高速的总里程到达到了300多公里,2005年赣粤高速总资产达65.83亿元,实现净利润3.98亿元,净利润比1998年增长了155.13%。
(4)2006年3月赣粤高速按股权分置改革方案的要求对温厚高速和九景高速进行了收购,收购价为人民币30亿元。2008年8月从江西省高等级公路管理局和江西高管实业发展公司手中分别以189.32万元和18.37万元收购江西方兴科技有限公司2.68%和0.26%的股权,对方兴的执股比例为100%。
至此赣粤高速的总资产突破了百亿大关,成为江西省上市公司中排名第二的企业。
2.赣粤高速并购战略的分析。
赣粤高速以7年的时间实施了对昌樟、昌泰、九景、温厚等高速公路企业的并购,随着形势逐渐变好,通行费的征收稳步上升。在主营收入稳定的保障下,赣粤高速将触手伸向了高速公路相关产业和其他不同产业领域,2000年5月开始至2004年7月相继出资成立江西省赣粤高速公路设备租赁有限公司、上海嘉融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江西省嘉恒实业有限公司等10家子公司。这些子公司经过多年的长足发展逐步在各自的领域内有所建树,尤其是工程公司业务成功拓展和嘉园公司成功进入房地产市场,赣粤高速也因此树立了良好的品牌形象,提升了赣粤高速的品牌价值。赣粤高速通过对其所持有的资源进行整合,利用,多元化战略格局显现。赣粤高速最终摆脱了成立之初简单的经营模式,展开了围绕着以通行费征收为核心业务以项目融资,建设,管理理为一体的多元化经营,提高集团综合实力,成为江西高速公路的领头羊,荣登2005年度中国上市公司百强排行榜。
(二)赣粤高速并购对其长期绩效的影响分析
1.人力资源得以综合利用。
2000年并购前赣粤高速有809名员工,公司员工中有各种专业职称的人数为106人,占员工总数的13.1%,其中高级职称7人、中级职称11人、初级职称88人,研究生3人占0.37%大中专和本科246人占30.40%高中或以下560人占69.22%。2007年并后赣粤高速有3345名员工,公司员工中有各种专业职称的人数为537人,占员工总数的16%,其中高级职称45人、中级职称154人、初级职称338人,研究生以上32人占0.96%、大中专和本科1 157人占34.59%大专以下2 156人占64.51%。
并购后赣粤高速对公司的管理人员进行了适当的重整和轮岗,这些人员的交流打破了企业旧的陈规陋习,带动了企业管理方式和方法的交流,一些好的实用的工作方法在公司内得以推广,给企业注入了新的活力,同时也在各个领域加强了技术革新与研究,攻克了许多新的新课,加快了企业创新。
人员素质的变化给企业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动力,技术创新得以充分的提高,2004年7月赣粤高速被江西省科技厅授予“高新技术企业”称号;2005年被评为江西省优秀高新技术企业;2008年12月再度被江西省科学技术厅、江西省国家税务局、江西省财政厅和江西省地方税务局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凭借国家对高新技术企业的税收优惠政策赣粤高速获得15%的优惠税率,在同行业其他企业所得税税负还是33%和25%的情况下就已比其他企业多获取了18%和10%的净利润,由此人的资源最终转化成为了先进的生产力。
2.企业价值增值,扩大了市场,管理一体化,最终获得利润最大化。
赣粤高速并购后将先进的管理模式引入被并购企业,对企业的管理进行了如春风化雨似的点滴渗透,将赣粤的企业理念贯彻到被并购企业中,加强对被并购企业的考核,引导被并购企业向集团靠拢,增强企业的向心力。同时赣粤高速也加强了对并购企业的财务管理,提高其收益能力,对被购企业的成本采用了零基预算,定额管理,严格的控制成本支出,使得公司收益不断增厚。
下面是赣粤高速2000年与2008年几项财务指标对比:
赣粤高速通过并购不但总资本增加,资源利用效率提高,而且在江西高速公路路网中的份额也扩大,并购后形成了自已的路网优势。下面我们分别看下三家被并购的企业给赣粤高速带来的利润变化。
A.昌泰高速利润(假设2005年执股比例仍为40%)
(2006年并购后的持股比例为76.67%)
说明:计算中昌泰的投资收益暂以给赣粤分红的数做为收益数
B.昌樟温厚高速利润(2005年上半年持股70%,2005年下半年全资持有,2006年全额购温厚高速,所有利润全部并入赣粤高速)
C.九景高速(2006年全额购)
2008年昌泰的毛利率为79.42%,昌樟为70.95%,温厚为53.96%,九景为47.65%。赣粤公司在增持昌泰公司的股份后,昌泰对赣粤高速的分红增加了4.18亿元,增长率为493.01%,2008年投资回收率为17.59%;昌樟温厚并购后净利润也比06年以前增长了6.4亿元,增长率为100%,2008年投资回收率为13.8%;九景高速2008年的投资回收率也达到了3.39%,所有的投资回收率都远远的高于同期银行三年期的存款利息。2008年昌泰,昌樟,温厚,九景四条高速公路总的净利润为6.83亿元,而08年赣粤高速合并报表中的净利润为11.9亿元,并购后三企业产生的贡献率达到了57.37%。
3.税率下降明显,企业利润得到最大化。
赣粤高速实现企业并购后税收的优惠最为明显突出。现仅以昌樟公司为例来分析一下。2005年并购前昌樟高速作为独立法人,所得税征收税率为33%,并购后由于成为赣粤高速的一个管理处,组织机构发生变化,会计上也不再独立核算,利润及税款的征收全部纳入赣粤高速。而赣粤高速于2004年7月被江西省科技厅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企业所得税自2004年第三季度起享受高新技术企业的优惠政策,按15%的税率缴纳企业所得税,因此从2005年7月开始昌樟管理处同样享受15%的税收优惠政策。
2006年昌樟高速在享受税收优惠的政策的情况下多获利5 803万元,而同年昌樟高速平均每月的收费额为3 781万元;2007年多获利7 465万元,同年平均月收费额为4 584万元;2008年多获利4 314万元同年平均月收费额为4 779万元,因此并购给赣粤高速带来的收益是昌樟每年多征收近两个月的通行费。赣粤高速也因税负的降低三年内仅在昌樟就累计获得了19.62%的净利润的增长。
4.规模扩大,资信提升,筹融资通畅,财务费用大大结余。
赣粤高速通过并购迅速成长,价值增值,股价上升使每股收益得到改善,提高了股东财富,企业的规模扩大的同时企业资信等级上升,筹资成本下降,他在证券市场上反映是股价上扬,企业价值增加,并产生财务预期效应。随着我国金融体制改革和国际经济一体化增强,使筹资渠道已经扩展到证券市场和国际金融市场。
赣粤高速最初投资建设昌樟和昌泰高速的时候采用的是公开发行1.2亿A股和配股以及利用自有资金及银行贷款的方式,这些方式虽然筹集到了所需的资金,但结果是股权分散,财务成本负担却比较重。2005年10月和2006年9月发行的两期短期融资券就是以达到补充流动资金并改善财务结构的目的。这两期短融共发行了19.5亿元,是江西省首家、国内同行业上市公司第二家采用短期融资券融资的企业,这次发行扣除发行费用后每年可为公司节省资金成本2 000多万元,大大的减轻财务压力。
2007年在全国银行贷款利率大幅提高,贷款额度被压缩的情况下,为了更进一步的降低筹资成本,赣粤高速在昌九技改和昌樟药湖大桥维修项目中在江西省内高速公路建设史上创造性的使用了商业票据支付工程款,而近4亿元的票据贴现比银行同期贷款利息节省了1 000万元以上的财务费用。现在这种操作方式在在建的彭湖及新奉项目建设当中再次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