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课程安排的意见和建议范文

课程安排的意见和建议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课程安排的意见和建议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课程安排的意见和建议

第1篇:课程安排的意见和建议范文

关键字:新课程改革;初中数学;课堂教学;问题;意见和建议

【分类号】G633.6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教学观念不断的转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已经没有办法满足现今学生培养的目标,因此在这一重要的机遇之下,教师要转变自身教学认知观念,创造性的实现初中数学的课堂教学,进而使得数学课更多的关注学生的能力培养和生命的发展,能够使得课堂中所学的内容能够应用到生活之中,进而促使学生能够更加生动活泼,更加具有创新精神和主观能动性。

1、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

1.1由于课堂内容过重而使得学生产生厌烦情绪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课堂学生注意力是随着艾宾浩斯记忆曲线的变化而发生变化的,因此学生的注意力在一节课之中只有短短的二十分钟学习效果好。因此,如果长时间的在同一个学科上进行注意力和专注力的应用就是的学生产生精神上的疲劳和紧张,进而产生焦躁的情绪,学习效果不好,久而久之就会导致对于该科目的厌烦和抵触的情绪。相反,教学效果的不佳导致了数学教师不得不针对课堂内容来进行多次的讲解与训练,进而使得学生对于该学科的厌烦和抵触的情绪陷入到顶峰。

1.2课程安排的不合理导致课堂只注进度而忽略质量

由于学科在课时的安排上不合理,课时安排较少而使得教师不得不提高教学速度来紧追教学进度,进而教学的深度没有达到,学生对于知识没有彻底的了解,而两次课的间隔过长而导致了学生对于所学的内容遗忘,进而导致课堂衔接不连贯;或者是课时安排过多而导致密集型的教学同样也会影响教学质量,学生精神疲乏,大脑思考能力丧失,教学效率不高。此外,教学总课时的不断增加使得学生缺少课外时间的时间,进而使得学生的创新能力和主观能动性都没有办法得到发挥,进而特长得不到发挥而身心的不到调节,久而久之对于学生性格的形成都会产生十分恶劣的影响,进而对于学生的长期发展具有十分不利的影响。

1.3教师工作压力大而导致课堂准备不充分

密切的课程安排在给学生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之外,对于教师也有十分大的负面影响。因为长时间的工作以及工作压力的不断加大使得教师在身体和心理上都处于亚健康的状态,进而导致教学交流的提高具有一定的阻碍,课堂反思和总结的次数越来越少,进而教学情境单一,学生的实际活动少,而预设的问题对于学生思维的激发没有得到预定的效果,而低效率的课堂互动则使得学生的只是落实不成功,而重复性的作业对于学生则是没有任何的提高。

2、新课程之下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意见建议

2.1通过教材的吃透来进行宏观的掌握

在正式授课之前,教师需要通读整个学期的教材,进而对于教材的编写特点和教学目标具有充分的了解,而熟练的掌握本学期的所有知识的重点和难点,进而进行层次性的规划,进而掌握正确学期的具体课程安排和实际教学进度,之后针对教学进度来进行及时的备课,明确教材各个板块的内容之间的逻辑关系,进而明确教学的目标,最终实现学生数学能力和掌握。通过对于数学概念、数学公式等知识的具体意义和用法以及各个知识点之间的逻辑关系,进而针对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设计更加适合的教学情境,通过小组讨论、师生之间的知识问答等方式来提高教学效果。

2.2通过学生特点的充分了解来提高课堂效率

走位一名合格的教师就需要时刻牢记自己的职责,积极的与学生进行沟通,进而了解学生的学习特点,最终根据学生的兴趣点以及学习和生活习惯来进行课堂的设计与学生难点的预测,教师需要将所学的知识与新知识进行有机的衔接,进而让学生能够更加系统化和条理性的了解所学的内容,进而实现教学效率的不断提高。此外教师还需要根据学生的特点以及教学内容的实际情况来提出更加具有针对性的课堂教学方法,进而实现课堂教学方法与学生的具体情况相契合,进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

2.3通过教学计划的制定来设计课堂结构

从严格意义上将,教学计划是对新一学期的教学内容安排和教学进度做的计划,其主要目的是为了保障课堂教学顺序的合理化运行,避免出现课程忽快忽慢的状况出现,因此在实际的教学计划的制定过程中需要严格考虑到重点与难点的分散化,通过学生的接受能力的评估来进行最为科学的课堂教学。此外,教师在课堂设计上还有充分的体现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教师从中作辅助和引导性的工作,在教学环节上要保证完整性和衔接性,进而在知识结构的构建上体现出内容的层次性和逻辑性,进而将新知识通过更加灵巧的方式呈现出来,进而保证教学质量。

2.4因地制宜,根据不同的内容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

初中数学主要是由两大部分组成的,一部分是对于学生思维开发和缜密性进行测试的方程类,主要依靠算数等来实现,另外一部分则主要是立体几何,更加考察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因此教师在实际的授课过程中需要明确了解二者之间对于学生的要求,进而选取更加适当的教学方式。诸如,在立体几何的课程的讲解中,由于其对学生的抽象思维有很大的要求,因此就需要教师在开始新课时将抽象的图形还原为实物,进而辅助学生能够进行更好的讲解,慢慢的再脱离实物,这样使得教学更加有层次,同时也不会让学生感到课程枯燥,丧失学习兴趣。例如在方程式的讲解中可以通过已经学过的知识来带入,这样能够减少陌生感,学生的接受程度就更高。只有采取灵活机动的教学方式才能够促进课堂效率的不断提高。

3、结语

新课标改革中强调了教学是教与学之间的交往与互动,是想通的,因此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与学生进行交流,进而了解学生的具体学习特点,制定出更加符合学生特色的教学方案,同时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还要重视对于学生的创新性思维和主观能动性的培养,进而将培养综合素质高的高水平人才。教师需要时刻牢记自己的职责,要个要求自己通过综合素质的不断提高来培养更加优秀的人才,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贡献。

参考文献

[1]程红,张天宝.谈教学的有效性及其提离策略[J].中国教育学刊.2008.

第2篇:课程安排的意见和建议范文

在《做党和人民满意的好老师》中强调:要提升教师教育体系建设,要找准教师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寻找深化教师教育改革的突破点和着力点,不断提高教师培养培训的质量。教师队伍素质直接影响着国家教育发展的质量与水平。除了加强师范院校对新教师的培养力度外,加强在职教师队伍的培训,促进教师教学实践后,再学习再提升,成了提升教师队伍素质的重要途径。在教师培训体系中,组织管理、课程设计、课程实施、教学方法共同决定了教师培训的质量与效果,其中课程是教育的核心,培训课程的质量直接影响着教师培训的水平与质量,在整个教师培训工作系统中处于核心地位。

二、中小学教师培训课程设计的问题与原因分析

目前,中小学教师培训课程设计存在不接地气、拼盘凑数、交叉重复、操作性不强、反馈不到位等问题。反映出课程设计的实质性问题是:教师培训课程设计存在学员主观能动性不足、教学方式多样性不够,课程安排针对性、系统性、科学性不强等问题,以上问题直接影响了培训的质量与效果。究其问题出现的原因有三:其一,对课程设计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存在项目负责人应付凑数,学院审核机构审核不严等情况;其二,课程设计者教育学专业知识深度不够,对教育学基本理论缺乏研究,导致不能很好地应用教育学基本原理;其三,课程设计者知识广度不够,在设计中还需应用到的社会学、心理学等知识不够扎实。本文主要是从心理学的视角,应用心理效应的原理来探讨提高中小学教师培训课程设计的对策。心理效应是普遍作用于每个人的心理现象和心理规律,是某种人的行为或事的作用力影响了其人或事导致发生相应的因果反应或连锁反应,如破窗效应、鲢鱼效应、蝴蝶效应、木桶效应等。心理效应对人的行为和意识影响具有普遍性,根据培训的不同阶段、不同方面应用好心理效应,可以使课程设计更加合理化、科学化。

三、五种心理效应在教师培训课程设计中的应用

(一)课程设计的初始安排,注重首因效应。首因效应也叫首次效应、优先效应或第一印象效应,指交往双方初次接触时根据有关信息形成的第一次印象对今后交往关系的影响。首因效应在人际认知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会对信息的解释和总体印象的形成产生强烈影响。虽然这种印象并不一定是正确的,但是会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强烈影响着人的心理和行为。因此,如何安排培训班开班式尤为重要。学员来自全省甚至全国各地,互不熟悉,如何迅速俘获人心?我们在课程设计初期的主要任务:一是如何让学员对此次的培训班充满信心、充满期待;二是能够让学员在最短时间内融入班级,充分激发每位学员的主观能动性,从而激发新团队凝聚力和战斗力;三是通过初次接触,观察每位学员的特点,为后期的班级管理与学员信息反馈打下基础。因此,初期的课程安排应以活跃气氛、凝聚团队为主,可设置团队拓展训练或破冰训练等。同时,首课教师与课程的选择尤为重要。首课教师要选择经验丰富的、资历较深的优秀教师,让学员对本次的学习充满信心与期待。运用首因效应时要特别注意的是第一印象并不是无法改变或难以改变的。我们应当在第一时间凝聚人心后,进一步做好后续的工作,避免有始无终。(二)课程设计的中间安排,注重反馈效应。反馈效应是心理学借用物理学中的一个概念,指学习者通过对自己学习情况的了解和掌握,对后续的学习起到控制和强化作用。反馈效应告诉我们: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要及时进行自我反思、总结,教学者要对学习者的学习情况进行及时、客观的反馈,以强化学习者的学习积极性与目的性,提高学习效率,避免偏离学习目标或浪费时间。即论语中所说的“学而不思则罔”。除了进行自我反思外,要重视别人对自己作出的客观评价,扬长避短,从而明确下一步努力的方向。反馈效应告诉我们,在课程设计的中间环节要帮助学员建立良好的反馈平台,设立有效的反馈方式,使学员在一段的学习过后能及时进行总结、调整和交流,为强化后续的学习打下基础。如:在课前设置学员分享环节,课后留部分时间让学员自由提问,举办学习沙龙或者小论坛。老师要在学员的交流与分享中了解学员的需求与不足,学员也要在交流中发现自身的不足为下一步学习明确目标。反馈效应还启示我们在课程设计中要注重前后课程的顺序安排。避免出现前后课程交叉重复,先难后易,甚至前后矛盾的现象,确保课程能围绕培训主题,达到培训预期目标。(三)课程设计的后期安排,注重迁移效应。所谓迁移效应是指先行学习对后继学习的影响,即已学习的知识、积累的经验对解决后期问题的影响。根据造成的不同影响分为正效应、负效应和零效应。在课程设计的后期中,要适时安排特定环节及时总结梳理本次培训班学习的内容,并通过安排片段教学、听课评课、参观考察、课题研讨等环节,把前期的课堂理论学习运用于教学实践中,并挖掘其原理相通之处,触类旁通运用到不同层次、不同阶段的教学中。有条件的培训院校还可以在培训班后期安排部分选修课,让学员在前一段集中学习的基础上,根据自身情况及本地区学校的教学需求有针对性地选择感兴趣的课程。使前期的学习有的放矢,避免了针对性不强的问题。因为培训期间的学习时间总是有限的,在后期的课程设计中还要注意帮助学员归纳总结有规律性的解决问题方式与方法,使学员回到学校后能举一反三,运用自如。同时要防止学习与实践中的思维定势,不考虑自身教学实际情况照搬照抄。同时,事先让学员选择自己喜欢的课题,学习过程中让学员带着课题听课,带着课题研讨,这都是培养学员科研能力的好做法。根据中小学教师的“软肋”,针对性地加强教师的科研能力,引导老师在今后的教学中及时地自我反思、自我总结,能很好地促进教学能力的提高。(四)课程设计的整体安排,注重超限效应。超限效应是指长时间的刺激或过度、过强的作用导致研究对象产生心理不耐受甚至逆反的心理现象。课程设计中要注意“度”的把握,避免“过犹不及”。因此,在课程设计中要充分考虑人体的疲劳周期因素,科学安排课程的数量、时长、性质、时间点及排列顺序。科学家对脑科学规律分析研究显示:大脑的每个功能区都有一定的工作时限,超过时限脑细胞就会因疲劳而逐渐停止工作。同时,左右脑既各司其职又相互关联。大脑在完成某一特定任务时只有一个半球的参与,因次单一的教育和训练会使大脑的另外半球受到抑制。所以,要科学控制不同课程的时长,建议不同性质的课程设置不同的时间长度不宜连续安排同一性质的课程。另外,根据人体的生物学规律:人体在早晨记忆力呈最佳状态,适合安排理论性强,逻辑思维强的课程;14点脑力体力最低,不宜安排理论课;15∼18点体能活跃,可安排操作课、实践课;21点出现第二次高峰,可安排学习沙龙、文艺汇演等。(五)课程设计的价值安排,注重指挥棒效应。指挥棒效应是指上层或管理者的目的与意志对下属的行为所起的导向与驱动作用,导致了自身行为失去自主性、客观性和系统性。表现在:一味听从权威专家的意见,不敢质疑,更不敢有反对意见;一味迎合政策的需求,喜欢捕捉热点,随大流且功利性强。职称考试辅导培训、继续教育规定学时培训、学历与学位考试培训等培训市场生意兴隆。因此,课程设计中不要一味聘请权威专家,或碍于领导专家的面子“凑课”,要关注一线教师的基层经验的分享。许多专家只是从事理论研究,没有一线教学经验,理论引领固然需要,但是基层教师解决实际教学问题的经验对学员今后的教学工作的帮助和启发作用是不可替代且弥足珍贵的。从政策层面来讲:不要只盯着学校升学率压力或满足自身评职称的需求,更要注重“立德”之根本。缺乏道德素养的老师,教学知识与能力再强,也就像没有设置安全网的高楼,楼盖得越高就越危险。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作为一名教师首先必须是品德高尚的人,是要内外兼修的。不能因为培训时间短暂,牺牲师德师风教育来换取专业知识与技能的提升,丢失了学习的完整性与系统性。因此,建议开设师德教育课程,比例可以根据培训班的时间长短来合理控制。从教师培养整个周期来看,课程设计的系统性尤为重要。要开设师德教育、专业知识、专业技能、科研教育四个领域的课程。如果是阶段性的主题式培训,培训时间较短的,其课程设计也可以不面面俱到,只要能围绕主题即可,但从整个培养周期来看,课程的系统性尤为重要。

四、心理效应应用于教师培训课程设计的建议

首先,在培训班开始阶段建议注重首因效应,提高学员的主观能动性,快速提升团队的凝聚力;其次,在培训班中间阶段建议注重反馈效应,通过构建多样化的反馈平台,促进学员的有效学习,提升培训的实效性;其三,在培训的后期建议注重迁移效应,通过对培训知识的归纳、梳理及方法方式的规律性总结,提升培训的针对性,为培训结束后的教学实践与科研提供指导;其四,在课程设计的整体安排上要注重超限效应,根据不同课程的性质与目标,科学安排课程的长度、频度、时间点及顺序,提升课程安排的科学性;最后,在把握课程设计的价值上建议注重指挥棒效应。注重课程设计的系统性,符合教师培训的整体目标,合理安排不同价值领域的课程,使师德教育、教师知识与技能的价值均能实现。

作者:陈娜娜 单位:福建教育学院

[参考文献]

[1]钟祖荣.中小学教师培训课程标准研制的意义和思路[J].北京教育:普教版,2016(02).

[2]廖艳华.例谈心理效应在短期培训班管理中的应用——以宁波大榭开发区短期培训班为例[J].中小学教师培训,2011(09).

[3]高兴贵.陕西义务教育阶段体育师资培训模式探析[J].延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12).

第3篇:课程安排的意见和建议范文

打好语言基础,出去多和外国人聊天

刚开始准备出国的时候,听到最多的一句话就是:出国挺好的,可以看看国外是什么样子。可后半句大概咽下去了,很多人觉得出国会有这样那样的不适应。出国之后,我发现,出国好死了,差异完全不是问题。

差异本身不是痛苦的理由,如何看待这些差异才是。英国人以文明礼貌、实事求是著称,他们也很为自己国家的学术氛围、民主法治以及高效率而自豪。出国前还听说过很多国外学生跟国内学生的区别,有的用来证明外国学生思维开阔却不守规矩、有的证明中国学生刻苦用功却缺乏创意等等,但是不管专家们怎么解释这些,我觉得,这些差异并不是不可逾越的。英国人的那些好品质我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去学习,而英国比较好的一些氛围也让我开了眼界,“师夷长技”也正是我出国的目的。有了这样的心态,看到差异之后就比较淡定,不会有鸡飞狗跳的崩溃感。

出国留学,遇到的第一个问题一定是语言。除了雅思托福之类的考试之外,还要适应老外行云流水一般的口语。其实语言这东西,重在使用,只要厚着脸皮多跟外国人聊天扯淡,慢慢也就习惯了。很多培训机构和在国外呆过回来的人都喜欢神秘兮兮地说,国内语言学得再好,出去也要重新适应,暗示你们这些还没出去的就不要瞎费劲了,我们在外面的语言能力岂是你们在家就能学到的?可是如果在国内不能打下扎实的词汇、语法基础,真听他们的等到了国外再开始学,那不管你具备多么开放、积极的心态,想要用一个完全不懂的语言跟人交流也是很扯淡的。

独立生活能力和心理素质是最基本的要求

我到英国读硕士的时候,已经是有两年工作经验的“大人”了,所以除了适应语言之外,以前在媒体上看到的年轻学生出国后会遇到的各类危言耸听的生活及心理问题基本没有什么太大感觉。所以,让孩子在出国以前,具备一定的独立生活能力和心理素质,应该是最为重要、也是最为基本的要求。

从各类留学中介机构里,就能够了解家长们对孩子留学这件事无微不至的关心和殷切的期望,帮孩子办手续、替孩子选专业、永无止境苦口婆心语重心长的谆谆教诲,也许正是这种态度,造成了国内外学生的差别。我看到的国外学生们,对自己的生活和人生大多有明确的目标和计划,或者至少,也有一个清楚的认识。知道自己为什么要学自己的专业、将来的职业选择是什么,以及如何安排自己的时间、对自己的行为负责,这应该是大学生对自己最低的要求了。反过来看国内的很多学生,进入大学后的第一件事情,应该就是先缓解6年地狱般中学生活的压力了。同时,6年“中级象牙塔”的生活,让我们的孩子们对社会和自己的专业一无所知。孩子们听家长的话,选择父辈能够为自己提供帮助的专业、选择就业前景好的专业、选择好考的专业、选择挣钱多的专业、选择热门的专业,却鲜有人真能选择自己喜欢的专业,即使选了,除了对专业各种不切实际的幻想以外,似乎也不知道应该怎么朝自己想像的职业方向发展。这时候,再去埋怨他们入学后不好好学习、虚度光阴似乎就有点儿强人所难了。

所以,想让孩子有一个好的留学经历和一个成功的人生,如果等到开始办留学手续的时候才开始准备,就已经为时已晚了。从小让孩子多接触各方面的知识,可以让他对自己未来的专业有更明确的认识和计划。从小给孩子机会为自己的事情做决定,也许可以让他尽早开始对自己的选择和行为负责。

开放和积极的心态,是适应和融入国外生活的关键

除此之外,有一个开放和积极的心态,是适应和融入国外生活的关键。我在英国上学的时候,很多外国同学说我感觉不像中国人,除了身材高大胖以外,也许他们指的是很多中国学生刚到国外,喜欢呆在中国人圈子里,不喜欢跟外国人交流吧。其实外国学生之间的交往非常简单,聊天投机、志趣相投就好了,特别是在PARTY喝了酒以后,话匣子更是敞开地能让人一眼看到底。带着探索的心态去跟他们交流,会让你知道,人们的价值观和观点有多么的多元化,互相之间有多么包容和尊重,而这恰恰是一个社会或者国家想要不断发展进步、进入良性循环所必备的。

让孩子从小有一个开放、积极的心态,不歧视任何人、不用各类“奇形怪状”的标准去过滤他们的朋友,这可是想让孩子尽快融入在国外新的环境,这些都是可以提前准备的。

当然出国留学前还有很多事情要提前准备、学习,但是准备好,或者基本准备好了这三样基本能力,国外的生活一定是充实愉快的。不用被强加单一死板的意识形态、不用浪费时间精力参加各类形式主义的活动、不用被过多的管教约束,这样的学习生活才是一个青年学子所需要的学习生活。

最不舒服的事:

刚到国外,第一个困难自然是口语,特别是去英联邦国家的话,那千变万化的口音是让人hold不住。但是只要坚持多跟人聊天,多出去跟外国人接触,慢慢就适应了。

本来就听不太懂,结果每次要聊天的时候,这帮老外就要往酒吧钻。当然国外的酒吧不是都像国内很多所谓酒吧那样乌烟瘴气,大部分只是大家聚在一起聊天放松的地方。但是,那一屋子的人加上那一屋子的音乐,对听力可真是不小的挑战。要是再去些夜店之类的,就更麻烦了。没办法,多跟老外们在一起呆呆,早晚能练出来。

文化鸿沟!好吧,你千辛万苦解决了语言问题,终于能跟他们聊天了。突然间,你发现还是很多时候不能理解他们说的话。不用提历史和政治这些看上去很严肃的话题,就连聊些小时候看的动画片、漫画书、玩过的玩具这些轻松愉快的话题,都时常需要google的帮助,没办法,成长背景不同哈。但是,这也是留学的魅力所在——看看别人的人生。

感觉最好的三件事:

·人与人之间交流简单、友善。不管在什么地方,人跟人都很容易沟通,喜欢聊天。学校里,不管到什么部门、办什么事情都能看到一张张笑脸。生活的各个方面都有明确的规章制度和监督机制。

·简单、紧张的学习生活。国内大学上课点名、早上跑操、宿舍点名、检查卫生??这些全都没有。

·不断改进的教学制度。即使是同一个专业,每年的课程安排都可能是不同的。读到最后一个学期的时候,工作室来了2个其它学校的调查员,征求我们对于学校、专业课程和老师的意见,好的不好的都可以告诉他们,他们会把这些意见反映给学校董事会,用以不断改进课程和教学质量。这个征求意见的过程,我们自己的老师、导师都是不允许在场的,目的就是要保证真实和客观性。毕业以后,导师会跟每个学生有一次正式的谈话,内容除了关于学习、毕业设计等方面的问题外,还要再次征求学生对课程安排和教学方面的意见。

给家长的建议:把自己的孩子当作一个有行为能力的人,一定要相信他们。

第4篇:课程安排的意见和建议范文

为加强全县“工程”的指导和协调,经县委、县政府研究,于2011年12月12日成立__县“工程”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县委农工部,负责领导小组日常工作。

针对这项工程,分高等教育函授和电大远程教育进行招生,我县积极做好招生宣传工作,采取统一部署分级实施的方法,由县农工部牵头会同县委党校组织全县17个乡镇(场)分管“工程”的领导干部统一到党校参加招生宣传动员大会,把招生任务分配到乡镇(场)并统一发文至村委会,党校班子成员分片包干督促和指导各乡镇(场)招生工作,按照程序逐级上报招生名单并由县农工部审核把关。高等函授教育直接把招生任务分配到各乡镇(场),由分管领导抓好落实。

2012年—2015年共分配我县远程教育计划数197人,实际招生数187人(见附表1),招生完成比例95%,其中2012年分配计划数55人,实际入学数60人;2013年分配计划数50人,实际入学数38人;2014年分配计划数46人,实际入学数42人;2015年分配计划数46人,实际入学数47人。在实际入学的187名学员中,除2012级有5名学员因在外地务工暂时休学,其余182名学员均按时参加了我校组织的教学和考试活动,无虚报、假报及中途退学瞒报、漏报,套取财政专项资金及违规收取学杂费等乱收费现象。

2012-2015年共分配我县高等教育函授计划数44人,实际招生数29人,完成招生比例75%。其中2012年分配计划数4人,实际入学数1人;2013年分配计划数6人,实际入学数6人;2014年分配计划数16人,实际入学数12人;2015年分配计划数18人,实际入学数10人。所有学员均到__农大成人高等教育函授进行定期学习。

自2012年承办这项惠民工程以来,远程教育教学及学籍管理工作主要由党校负责,党校有专门的函授办公室负责具体业务工作——每个学期初按照上级电大的教学计划来制定课程安排表,根据学员的实际需要安排面授、社会实践等活动,较好地完成了教学任务,同时定期组织学员参加上级电大组织的面授课和网上答疑。每个学期末及时组织学员参加期末考试。此外,党校每届“一村一名大学生工程”均配备了班主任,负责搞好本届教学及班务管理工作,定期了解班上学员的日常学习情况,以便及时解决学员学习中存在的疑难问题。

我县不是财政专项资金扶持的教学实践基地,所以没有该专项资金,不存在乱用情况。只有日常的培养经费,培养经费是按照上级电大和县财政的财务制度合理使用。

截至目前,2012年(远程教育)入学的60名学员有52名已顺利完成学业,并取得毕业证。其他8名学员,有5名学员因在外地务工无法回来参加授课和考试暂时休学并申请保留学籍延时毕业,1名学员因没及时照毕业照导致毕业证无法按时办理,另外2名学员因一门课程没有完成而导致延时毕业。在后期我校尽快督促和帮助这几名学员及时完成课程和照毕业照,争取让他们早日拿到毕业证。

对每一位在校就读的学员,我校都会为其建立学习档案,首先学员的报名表按照入学时间集中装订成册,学员花名册分发给每一位学员以便学员之间相互联系;然后学员每个学期的学习记录在学期结束后统一规整,在毕业前整理成册与其他资料统一归档。

2012年高等教育函授入学的1名学员,已顺利毕业,现又成为1名2015级专升本学员。

我校(远程教育)承办这项工作已经有将近4年的时间,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如制定课程的时间更加合理了、组织学员参加考试等活动也更加顺利了。但也存在一些不足,主要表现的一下几个方面:

1、和学员沟通还不够紧密,由于部分学员都在乡镇,交通上不是很方便,日常沟通还不够紧密;

2、个别学员在外务工,不能及时赶回来参加面授课程。但事后老师还是会尽量安排时间为其补课;

3、我校硬件设施还不够完善。由于计算机数量不是很多,每次安排计算机上网操作的时候只能分批进行,再加上教师的数量有限,安排课程上有时还得外请教师。

4、学员

自身文化水平参差不齐,我校在开展面授课程的时候可能无法兼顾到每一位学员,有个别学员学习起来有点困难。5、__农大招收的学员,学校与农工部缺少沟通,对学员的情况不够了解。

针对自查工作中出现的几个问题,我校(远程教育)专门召开函授会议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加以整改落实:

1、加强沟通。在后期工作中,我校会更加注重和学员之间的沟通交流,督促班主任和所在班级的学员进行沟通交流,必要的时候选派教师下到乡镇去指导学员。

2、加强设施建设。为保证学的上课效果,我校会定期检查多媒体及机房的设备,对出现问题的设备及时维修会更换。对于计算机数量不足这一问题,我校也会在后期加以改进,如提供教师的办公电脑或者笔记本给学员完成网上作业等。

3、提高面授质量。在以后的教学中,我校会更加注重学员的教学质量,对于不能及时参加面授的学员,在课后会及时通过网络发放上课的一些资料(课件、语音、视频等)给学员;另一方面,从实际出发,开展一些简单易懂但实用性强的课程,平衡好学员的学习能力差距。

(一)学员意见

在平时上课和考试期间,我校(远程教育)会不定期收集学员对我校招生和教学管理工作意见建议,学员普遍认为招生审核流程很正规,不存在弄虚作假。教学管理方面有部分学员认为学校安排的网上作业和上网机考过多,由于学员多数来自农村,基本是农民,素质参差不齐,有时很难按时完成。

(二)对工程的建议

第5篇:课程安排的意见和建议范文

P键词:皖西学院;体育场馆;现状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以安徽省皖西学院体育场馆为对象进行研究。调查皖西学院体育场馆基本情况以及使用率情况,即调查体育场馆的数量,类型和面积以及在教学时间和课外时间场馆的使用率情况。

(二)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

通过中国期刊网、中国学术网和万方数据库等,检索并筛选与本文研究相关的学术论文作为课题研究的参考资料。查阅关于我国高校体育场馆现状的基本情况、各高校体育场馆使用率各方面的文章,并登陆全文期刊数据库,收集相关的资料,为本文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2.访谈法

对针对本研究的内容需要,针对场馆管理人员、在校师生来场馆参与体育运动的人群进行访谈,以获取对应的资料和建议。

3.实地观察法

对皖西学院体育场馆进行实地观察,并作详细的观察记录。

4.数理统计法

对调查中的数据做常规数理统计,并借助EXCEL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

二、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皖西学院体育场馆设施建设情况

由表1可以得出:皖西学院体育场馆共有块场地,总面积约80000平方米。有室外体育场地57块,面积约70000平方米,室内体育场地44块面积约10000平方米,室外场地中篮球场地最多共有34块,占室外场馆的59%.室外最少的是田径场仅有1块,占室外场地的1.8%.室内场地数量最多的是乒乓球场地共有26块,占室内场地的76%.室内篮球场地,健美操场地最少各有1块,各仅占3%。其中地下室有六片场地,因为课程安排一般安排体操课,武术课,跆拳道课,健美操,交谊舞,乒乓球,散打。乒乓球场一部分在地下室,一部分在风雨操场,风雨操场包含羽毛球馆,乒乓球馆,健美操馆,篮球馆。室外场地较大,近两年修建,主要包括篮球场,排球场,足球场,网球场,田径场。其中田径场也会按安排武术课,散打课等。

在表1中我们可以了解到:皖西学院体育场馆类型较丰富,数量较充足,基本的体育项目都具备,但通过访谈部分学生得知,他们希望学校建设游泳馆,滑冰馆等。从表1可以看出,篮球场地所占比例最大,篮球场地室内室外都有。其中田径场,健身场地,体操场地所占比例较小,经管理人员访谈得知,部分场馆还有收费政策,如健美操馆,乒乓球馆,羽毛球馆,健身房等,大部分室外场地进行对外开放,如标准田径场,网球场,篮球场,足球场,排球场等。

(二)皖西学院体育场馆在体育教学时间的使用率情况

由表2可以看出,学院在每周 1-2节课安排的上课班数相对较少,一周总共1-2节只有29节课。由于受到课程安排及教师的授课时间影响,体育系的专业术科有部分安排在1-2节课。各个体育课程3-4节、5-6节7-8节处于饱和状态,其中在田径场地 教学的班级较多,一周内,无论哪个时间段,田径场的使用率都是最高的。由于周三下午不允许排课,造成了下午正常教学周只有四天可以正常排课,周一至周五1-2节课的排课量很少,平均只有2个班在这个时间段上课;3-4 节课平均有11个班在同一时间上课。多数体育场馆利用率不高,成此原因的主要因素是课程的安排不合理,许多课程的安排比较扎堆,同一时间段上课的班级较多,造成其他时间段的场地闲置,同时在课程集中的时间段场地使用紧张,甚至不足,对教学的质量产生较大影响。通过对皖西学院体育场馆的全校课表得知,体育场馆在教学时间有些场馆使用率较高,在一天中三四节课,五六节课场地使用率较高。但是一二节七八节以及晚上使用率得知,皖西学院体育场馆在教学时间使用率存在分配不合理现象,不利于皖西学院场馆的使用和学生的长远发展。因此对体育教学时间各场馆的使用情况做了调查和分析从各场馆的人均负担量和人均面积可以推测田径场和网球场,篮球场使用率较高。

表2 皖西学院体育教学2014-2015年度一周内各体育场馆使用情况

(三)皖西学院体育场馆在教学时间段体育课统计

从表3我们可以得知周一到周五体育课分布情况,星期一共43节体育课、星期二工61节体育课、星期三共26体育课、星期四共42节体育课、星期五共29节体育课。由于周三下午全校公休没有安排课程,所以周三课程显示较少,周二课程最多而周一周四相对较多,周五课程相对较少,场地相对浪费。学校应合理安排课程,平均分布。周五的课可以尽量增加。

(四)皖西学院周一到周五课余时间平均每天体育场地使用情况

通过实地调查周一到周五皖西学院体育场地的使用情况并得到数据,绘制成下面统计表:

通过表格4我们可以得到周一到周五课余时间体育场地使用数量,由表1我们可以得到皖西学院所有场地的数量。根据这两个表格我们可以得到周一到周五课余时间体育场地的使用百分比如下:篮球场6:00-8:00使用百分比11.2%、12:00-14:00使用百分比30%、18:00-20:00使用百分比88%。足球场6:00-8:00使用百分比50%、12:00-14:00使用百分比100%、18:00-20:00使用百分比100%。羽毛球场6:00-8:00使用百分比为0、12:00-14:00使用百分比为60%、18:00-20:00使用百分比为100%。田径场6:00-8:00使用百分比为100%、12:00-14:00使用百分比为100%、18:00-20:00使用百分比为100%。乒乓球场6:00-8:00使用百分比为0、12:00-14:00使用百分比为23%、18:00-20:00使用百分比为38%。排球场6:00-8:00使用百分比为33%、12:00-14:00使用百分比为50%、18:00-20:00使用百分比为830%。健美操场只有18:00-20:00使用百分比为100%。有这些数据得知:课余时间段只有篮球场,足球场使用百分比平均都超过一半以上、其中6:00-8:00各体育场馆使用百分比最低,18:00-20:00各体育场馆使用率最高,由此我们可以建议学校出早操,以提高6:00-8:00皖西学院体育场馆的使用数量。课余时间皖西学院师生使用体育场馆的人数仅占百分之五十。(但占课余时间总人数的百分之四十)。其中田径篮球占总数的百分之三十,可见对这两项体育项目爱好的人数较多,而健身房,武术,体操,体育舞蹈所占的人数较少,仅占百分之三。在田径场除了田径项目还存在练武术的,跆拳道的,散打的等。说明这些场馆缺乏或设施不全。实地调查得知,这些项目的场地在地下室,通风不好,空气差,闷热难闻,场地小等现象,可能导致田径场地人数较多

三、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1.皖西学院体育场馆在体育教学时间的时间分配和场地使用不太合理。

2.体育场馆的类型和数量较充足,面积也较大。但课余时间中人们兴趣爱好不同,田径场,羽毛球场,乒乓球场仍不足。

3.有些教学时间课程安排扎堆,同一时间上课时间较多如五六节,七八节,有些场地闲置如一二节,同时在同一时间集中的时间场地使用紧张如在五点以后田径场,篮球场网球场人数太多无法正常锻炼而且无法保证安全,锻炼效果不佳。

(二)建议

1.皖西学院体育课程设置不太合理,学校应该合理设置体育课程,有的时间没课,有时场地处于饱和状态,既不利于教学也存在安全隐患,应该在教学时间一二节七八节适当增加课程,三四节五六节适当减少课程。而且可以在晚上适当的增添体育课,使课程在一天中的分配合理化。

2.建议体育场馆使用多功能化,例如,有些场馆使用较紧张,课程设置有比较多,就可以在田以在田径场上进行武术,跆拳道等教学注意安全。在健美操馆还可以进行体育舞蹈等。

3.各体育场馆应安装灯光,让健身者可以在晚上也能在室外进行锻炼,为一些白天工作的师生提供健身机会。也进一步缓解下午人员的拥挤。

参考文献:

[1]袁莉萍,张诚.普通高校体育场馆的开发与利用[J].体育成人教育学刊,(10):53-54,2008.

[2]卢元镇.体育的社会文化审视[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1998:69.

[3]朱玉姚.北京体育大学场馆使用效率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1995,18(1):65-67.

第6篇:课程安排的意见和建议范文

关键词:文科研究生;创新;瓶颈

中图分类号:G40-0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913X(2013)01-0119-02

文科研究生的创新能力是当下教育界和学术界广泛关注的问题,对各类政治、经济和社会问题进行深入诠释和创造性解析,提出有实用价值的方案措施,都需要人文社会科学的科研与创新活动参与。由于文科研究生有着不同于理工科研究生的科研特点,而理工科院校在学术氛围、科研环境、教学组织等方面又与综合性院校或文科院校有所区别,因此其在文科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的培养上存在诸多问题。如何突破瓶颈,寻求文科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突破口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一、创新的内涵及文科研究生创新的特点

创新来自于实践,创新是长期实践积累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是思维领域的突破。可见,创新是一个过程行为,有其现实基础,不会一蹴而就;同时,创新是人类在生产实践和科学实践的过程中,一种不断地“从积累到突破,从突破到创新”循环往复的活动,创新是促进人类社会进步发展的重要力量。在对创新内涵的深刻认识基础上,可以发现,文科研究生的创新具有如下特点:

第一,人文社会科学必须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力争在理论或实践上有所前进,因此这种创新具有显著的继承性,不仅需要有敢于怀疑、突破现状的思想,还要有宽阔的视野和开放的意识,能够在吸收以往人类文明的同时加以批判。

第二,人文和社会科学有价值的成果的取得往往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而人们认识水平、认识角度等等的不同,导致一些理论成果被社会所承认和接受,更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真理有时掌握在少数人手里,所以不畏艰难、勇于前进的意志是文科创新人才所必备的品质。[1]

第三,人文社会科学的科研创新向多学科、交叉学科发展。随着社会发展与科技进步,科学研究呈现出多学科之间相互交叉、渗透的特点。在此背景下,各高校日益注重对复合型人才的培育,文科研究生进行科学研究时,越来越多地采用理工科的实验方法和策略。

二、理工科院校文科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瓶颈

值得关注的是,同综合性或文科类院校相比,理工科院校在文科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培养中,存在一些突出问题。

第一,教育管理模式单一。理工科院校往往存在文科研究生边缘化的情况,这些院校一般采取全校统一的教育管理模式,而不是针对文科研究生的特点制定特殊的培养策略。这使文科研究生的科研热情及条件受到限制,极大地影响了创新能力的形成;广泛阅读是文科研究生科研创新的重要条件,然而一些院校的文科实验室和图书资料不健全,不能满足研究和创新的需求。

第二,文科研究生的课程安排缺乏针对性。一些理工科院校在课程安排上仍然采取传统的教学方法,没有设置科研方法方面的专门训练课,无法帮助学生树立创新意识、培育创新思维;文科实验课和实践教学环节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使理论创新缺乏实践基础。

第三,人文社会科学的科研氛围不强。良好的学术氛围能够促使研究生积极投入科研创新,但是一些理工科院校较少举办高水平的学术讲座、学术研讨等活动,校园缺乏人文社会科学的学术环境。

三、提高文科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对策建议

既然与综合型大学和文科院校相比,理工科院校的文科研究生培养存在着上文所述诸多问题,因此,必须积极寻求解决对策。

第一,重视对文科研究生科研教育经费的投入,加强基础教育设施建设。文科研究生科研创新的前提是广泛掌握基础知识和前沿理论,这需要丰富的教育教学资源,使研究生尽可能多地收集各种文献资料、及时获取最新资讯。理工科院校要尽量增加人文社会科学类图书资料,特别是理论前沿的期刊杂志。还应当建立文科实验室,改变理工科院校人文社会科学类实验室资源匮乏、形式单一的现状,让学生的理论研究具有坚实的现实基础,实现理论研究与实验研究相结合。

第二,根据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特点进行教学改革,专门设置关于科研创新的课程,转换现有的教学模式。传统的文科研究生科研方法的学习只是在论文写作过程中,由学生自己根据导师的意见去摸索,这无法满足科研创新的需要,应当开设文科科研方法课。课程内容针对研究生学习和科研的流程确定,如在公共基础理论学习阶段,进行基础科研方法的训练,在专业理论和方向理论学习阶段,则安排社会调查、抽样等专业研究方法的学习;[2]还可以借鉴欧美研究生教育的成功经验,使研究生教学应从课堂讲授向“研讨课”模式转换。研讨课分为主题讲授和研讨两部分,这种教学方式实现了学生与教师的良好互动,能够促使研究生在准备研讨资料和课堂研讨中发现问题、主动思考、并提炼观点;[3]此外,可以开设批判性思维课程,通过批判思维的训练,能够鼓励学生大胆怀疑,独立思考,敢于理论创新,[4]使之在理论批判与重构过程中提出自己的看法。

第三,促进学术交流,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宽松而活跃的学术环境有助于文科研究生产生创新的灵感,拓展科研的思维领域。学术交流是营造良好学术氛围的主要手段,应该让研究生广泛参加学术讲座,学校定期邀请在不同研究领域提出创新性和革命性学说的专家、学者讲学,并开展论坛、辩论、演讲、知识竞赛等多种交流活动,构筑良好的研究氛围。应当注意的是,对待学术研究,要允许研究生发表不同意见,鼓励和保护学生科研创新的积极性,可以建立激励机制,通过奖励和表彰等形式,使学生更加热情地投身科学研究。

第四,加强文科研究生实践基地建设,强化实践能力。社会实践可以突破文科研究生的传统思维模式,同时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增强创新意识,从而不断发现新问题、提出新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因此实践能力是文科研究生形成创新能力的重要支撑。这就要求学校能够为文科研究生设计符合学科特点的实践能力培养方案,如建立专门的社会实践基地,组织学生积极参加有关社会问题的调查、服务和科研工作;还应当加强学校与地方、政府以及企事业单位的联系,促进人文社会科学的科研创新成果转化为生产力,使人文学科不再重理论、轻实践。

参考文献:

[1] 王朝阳,崔华华.创新视野中的文科研究生能力培养[J].中国高教研究,2006(8):10-12.

[2] 杨成平.文科研究生科研方法教育与训练的基本思路[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4(8):25-29.

第7篇:课程安排的意见和建议范文

关键词:大学生 兼职情况 建议 共同努力

一、前言

随着经济的发展,竞争的激烈,就业形式日趋严峻,为了在毕业后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很多在校大学生选择了从事兼职工作,一方面缓解了家庭的经济压力,更重要的是在一定程度上接触了社会,获取了一些工作经验,提高了自己的综合实力。大学生兼职是大学校园里一种普遍现象,其存在已久,已经成为大学生生活的有机组成部分,是一种不可忽视的现象。如何更好做好兼职工作,为以后的生活打好基础,日益成为我们大学生关注的问题。本文从兼职内容、兼职目的、对兼职的态度、获取兼职的途径、兼职的安全问题、兼职的收获等多方面了解大学生兼职情况,分析大学生兼职存在的问题,提出对大学生兼职的建议和改进措施,促进大学生兼职健康发展。

二、大学生兼职情况分析

依托严谨的调研数据、多方面意见进行全面分析,充分了解大学生的兼职情况,才能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议。

(一)是否做过兼职与年级呈正相关,做过兼职的人数随着年级增长增加

从大一到大四,没做过兼职的人数慢慢减少,这可能与大学课程安排有一定联系,大二和大三专业课程多,大一课程安排较为宽松,大四课程变少,从而导致大学生做兼职的空余时间有所变化。在大学四年里,绝大部分同学做过兼职,有过见识社会的经历,但兼职对于过半数大学生来说仍只是大学生活部分之一,没有取代学业成为生活重心。

(二)绝大部分同学兼职获取的收入用作生活费,认为兼职的收获主要是赚钱和积累社会经验

绝大多数大学生参加兼职都希望获得报酬,并且愿意将所赚取的收入作为生活费。他们认为兼职不仅可以赚到一笔完全属于自己的钱,颇有成就感,还认为兼职可以积累社会经验,为今后的工作奠定基础。

(三)大部分大学生兼职目的和兼职后的收获感言大致相同

绝大部分同学从事兼职的目的比较明确,认为兼职的收获主要是赚钱和积累社会经验,少数同学认为可以广交朋友,拓宽交际面,而最终他们的兼职感言也和他们初始的兼职目的大致相同。针对现在大学生热衷于兼职的原因,我们总结出主要的两方面的原因:一方面是由于现代大学生的心态有了很大的变化。他们自立意识强,希望用自己的劳动来赚取酬劳,以取得一定的经济独立。另一方面是目前的社会,大学生就业压力大。很多人希望通过兼职取得工作经验,以此来培养自己的能力,并为将来更好地走上工作岗位做准备。由此可见,社会竞争的激烈和就业的压力在大学生身上显现出强大的冲击力,这是造成大学生兼职的重要原因。

(四)兼职获取渠道满意度和学校政府所提供的帮助关系基本不明显

从获取渠道满意度和学校政府所提供的帮助的交叉分析可得:兼职获取渠道满意度和学校政府所提供的帮助关系基本不明显。对获取兼职渠道较满意的同学都对“勤管中心提供更加丰富的兼职类型”“、学校对在校大学生兼职能力和风险防范意识进行教育和指导”、“政府打击虚假兼职信息,降低学生兼职的风险”的建议表示认可。而对获取兼职渠道较不满意的同学对“学校对在校大学生兼职能力和风险防范意识进行教育和指导”建议认可度低,而对“政府打击虚假兼职信息,降低学生兼职的风险”的建议得到强烈的认可,这说明,同学“不满意”的原因很可能是因为该渠道存在许多虚假信息,诱使同学上当受骗。

三、对大学生兼职的建议

为使大学生更好地达到做兼职的目的,应从学生个人、学校、企业、政府四个方面共同努力。

(一)端正大学生对待兼职的态度

1.更新兼职观念,树立正确的兼职观。兼职不只是为了报酬,更重要的是为了锻炼能力,实践所学知识。因此我们不要盲目地追求经济利益,要将学习知识和实践能力很好地统一起来,同时也会学会正确处理好学习与兼职的关系。

2.兼职要量力而行,适可而止,切忌盲目。选择自己可以胜任的兼职,兼职的时间要适当,不要影响学习,同时也要注意自己的人身财产安全。

3.增强辨别能力,加强法律意识及自我保护意识。对于社会上所出现的一些不正规的信用度较低的中介机构,要有一定的识别能力。在课外,尽量多学习一些法律知识,增强自己的法律意识。

4.做事要坚持到底,认真对待,不要轻言放弃。

(二)解决大学生获得兼职工作方式太过狭窄的问题

1.学校应为大学生找兼职提供一些帮助。如定期开展一些关于大学生兼职的讲座、拓宽兼职门路,丰富校园兼职资源、设立一个相关的网站社区或培训中心等。

2.工商管理局应加强对中介机构的管理与监督。对每个中介机构的结构的合理性与合法性进行审定,定期开展对这些中介机构的结构的合理性与合法性的审查工作,以确保这些中介机构的人员的合法性,对于违法的中介机构,给予一定的惩罚。

(三)解决学生在兼职中的人身安全问题

1.大学生应该加强保护自己的意识,当面对紧急状况时能够临危不乱,想出解决状况的方法,必要时候寻求警察的帮忙。

2.学校可以联系学生兼职所在的公司建立起一个可以联系的机构,并为学生办理人身保险。

3.政府各部门加强对兼职机构的监督,发现损害大学生人身安全的情况予以严惩。

参考文献:

[1]张晓明.由大学生兼职引发的经济学思考[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6(11).

[2]邓岳南.大学生兼职期间权益保护问题探析[J].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3).

第8篇:课程安排的意见和建议范文

[关键词]医学影像学;课程设置;问卷调查

1医学影像学专业课程开设需求量表的设计

以我国医学影像学专业为基础,结合南方医科大学、中山大学、南京医科大学、东南大学、苏州大学、川北医学院等院校的医学影像学本科专业培养方案和课程设置,参考欧美一些国家的课程体系,制订出医学影像学专业课程开设需求量表初稿,并咨询多位从事医学影像学的专家,经过两轮咨询,确定调查量表,表中列出医学影像学专业培养准备开设的课程,并应用该量表对部队和地方从事影像专业医师中进行调查。

2调查对象与方法

2.1调查对象

对部队和地方从事影像专业的医师进行调查,共发放调查量表128份,其中高级职称医师9份,回收有效问卷9份;中级职称医师53份,回收有效问卷53份;初级职称医师66份,回收有效问卷66份。

2.2调查与统计方法

调查采用发放问卷的方式,要求调查对象对各门课程给出重要性(重要性采用Lik-ert五级评分,5分非常重要,1分非常不重要),数据采用Excel录入,SPSS21.0统计分析,使用统计方法为Kruskal-Wallis检验(H);各类调查对象对各门课程的意见重要性按高级职称0.4、中级职称0.4、初级职称0.2的权重计算,该权重计算方法在制订量表时同时经过专家咨询确定,各类调查的意见一致性采用Pear-son相关性检验[1]。

3结果

在45门课程中,平均得分4.5分以上6门,占13.33%;4.0~4.5分的23门,占51.11%;3.5~4.0分的12门,占26.67%;3.5分以下的4门,占8.89%。排在前10位的课程为:影像诊断学、超声诊断学、临床医学、介入治疗学、核医学与分子影像学、症状学与鉴别诊断学、放射治疗学、野战外科学、野战内科学、战场救治。三类调查对象对各门课程重要性的认识具有较好的一致性,高级职称医师与中级职称医师意见的相关系数为0.813,高级职称医师与初级职称医师相关系数为0.685,中级职称医师与初级职称医师相关系数为0.897。认识不一致的有:初级职称医师和中级职称医师低于高级职称医师的有:野战内科学、物理诊断学、军队卫生装备、生物武器医学防护、军队卫生学、军队卫生勤务学、卫生信息管理、中医学基础、卫生经济学;初级职称医师低于高级职称医师的有:野战外科学、战场救治。

4讨论

45门课程中有29门得分在4.0分以上,这些课程与医学影像学专业的关系紧密,既涵盖临床医学、医学影像学的专业知识,又体现军事基础特点,应当设置为主干课程,突出素质教育、专业技能和军事能力的结合。排在后10名的课程多是在医学影像学本科能力阶段需求较少的课程,不一定作为该专业的必修课程。但经过专家研讨,考虑到医学影像学学习工作中,对临床各专科知识的需求,建议将传染病学、耳鼻咽喉科学、眼科学、口腔科学的基础知识部分也作为必修课程学习。

4.1完善课程体系

坚持以专业需求为牵引,突出体现专业核心能力的主干课程,强化支撑长远发展的基础课程,充实引领前沿的新兴课程,坚持专业需要什么就教什么,实际需要什么就练什么,推动教学与实践深度融合、课堂与诊断现场精准对接。医学影像学是一门需要密切结合临床专业知识的学科,在专业课程安排及内容选择中,尽量减少不同课程中重复的教学内容,整合类似课程和相关知识,促进学生将临床和影像知识相结合并互相转换,从宏观微观等不同角度思考理解问题[2]。

4.2优化学科布局

深入分析院校自身特点,把准学科建设主攻方向,抓紧改造传统学科,积极培育新兴专业,推动学科专业集优整合、升级换代。作为部队院校,培养的医学影像学专业人才,将承担部队和地方的多种任务,因此不仅必须具备高水平科研和专业技术能力,还要有过硬的军事能力素质。所以在建设课程体系时,既要考虑专业知识技能、核心能力的培养,也要重视军人基本能力素质的养成。除此之外对不同学年的课程安排,要在兼顾学生学习强度的基础上,科学合理地安排课程内容和顺序,以达到知识结构的正确和完整性[3-4]。

4.3创新教学方法

坚持教为主导、学为主体,大力推行启发式、开放式和模拟化教学,促使学生理论向实践转化、知识向能力转变。在设置课程体系尤其对于专业课,要增加实践教学在课程中的比例,重点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动手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精神,注重传统注重理论教学转向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5]。

第9篇:课程安排的意见和建议范文

关键词 双证制;初中学校;两后生

中图分类号:G65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4)24-0137-02

“双证制”教育培训原本是促进中学毕业生就业的一条举措,但由于受到各种客观因素的制约,或实际执行的不当,其效果往往不佳。以武汉地区的几所中学为研究对象,对其“双证制”教育培训工作展开跟踪调查研究,终于发现其中的存在的几点问题。

1 武汉地区中等学校“双证制”培训工作中存在的几点问题

教学思想滞后于硬件环境的发展 在当前的信息技术大环境下,学校的教学硬件设施已经有了长足进步,视听教学、计算机辅助教学、多媒体教学乃至网络教学都已走向普及。这本应对教学的效率实现极大的提升,但由于管理者和教师的思想还停留在原地,还是强调以教师为中心、书本为主线,忽略了学生在职业技能培训中所最需要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教学模式也还是老一套的“满堂灌”,没有任何的自主创新环节和互动。这不得不说是对“双证制”教育执行不利的一个主要因素。

师资的不足 在调查的几所中学中,均没有专门设置“双证制”培训教师。在岗的“双证制”培训人员多为数理化外等专业教师兼任,而他们的知识结构与技能水平往往并不适合,也并不足以完成培训的任务。因而许多教师在课堂上仅仅是读教材,而没有任何操作与技能训练的教学内容,即使有也达不到与社会要求接轨的专业化水平。可以说,在很大程度上,“双证制”教育培训已经退化成为一种简单、落后的文本宣讲。尽管其课程名称可能看起来很丰富,比如法律、计算机、汽修、电气维修等,但实际效果并不理想。究其根源还是在于师资力量的不足。

课程安排缺乏系统性和针对性 几乎所有中学在培训中都有法律、维权、计算机操作、就业指导等方面的课程,却没有更实用的普通工种及三产业岗位技能、制造业技能培训的课程。已有的课程安排也缺乏系统性和就业的针对性,没有实现“毕业证和职业技能证”两者的相互融合。这种安排扭曲了“双证制”培训的真正内涵,课程缺乏新意,无法满足学生需要,甚至会干扰学生职业技能的发展。

“双证制”培训定位的局限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规定:“禁止用人单位招用未满十六周岁的未成年人。”“双证制”培训的对象是初、高中升学困难的学生,称为“两后生”。其中一部“两后生”按劳动法规定,尚未到达法定就业年龄,用人单位不允许录用。针对这一现状,目前在初中毕业生中试行的“双证制”培训,仅属于技能和能力素质培训,而非“职业资格证”培训,因而在初中开展“双证制”培训势必受到一定程度影响。同时,我国的初中教育是九年义务教育的一部分,是向高中过渡的一个重要阶段。这种定位决定了初中教学是以“升学”为主。对初中毕业班学生开展的“双证制”教育,并不会引起学校、教师足够的重视,自然也无法引起参训学生的重视。而对于高中毕业生,升学仍然是其第一选择,即使不能顺利升入大专院校,他们也会选择职校或培训机构来完成职前技能的训练和储备,并不会对“双证制”教育培训寄予厚望。这都会导致中学内的“双证制”培训流于形式。

2 对“双证制”教育工作改革的建议

注重现实性,转变培训观念 为了全面落实中学“双证制”培训的质量,必须加快教学思想转变,全面提高对“双证制”培训的重视程度。1)注重学历知识与职业技能统筹并重发展;2)加强对初中学生培训优惠政策、就业观教育的宣传,积极动员“两后生”参加培训,同时扩大学生开放范围,将“双证制”教育向“两后生”之外的其他生源倾斜,在一定程度上实现向职业院校输入更多优质生源;3)加大职业技能和能力素质培训的力度、强度、精度,调动更多的“两后生”及非“两后生”了解相关的知识技能,促使各初中学校充分认识“双证制”教育对于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性,切实调动全方位力量的积极性。

加快课程的个性化建设 1)以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训练为主,辅以法律、职业道德与礼仪、权益保护等相关知识;2)结合本地特色产业、新兴产业发展设置培训课程,将技能培训与企业实习相结合。学校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实际情况,拟定好所开课程。

完善课时安排 现行的“双证制”教育培训时间多安排在每个学年的下半学期(通常是每年3月份以后),而这个时间段是毕业生复习准备升学的关键时期。学校、教师、学生关注的焦点都在“升学”上,在这个时间开展的“双证制”培训注定不会受到重视。这就需要相关政府部门尽快将教学计划落到实处,将学校教育的本质回归到“关注人的发展”。同时,政府相关部门也可将“双证制”教育培训实施的时间提早,从每年九月份就开始实施,缓解与毕业生升学考试时间上的冲突。

改变培训模式,提高培训效率 为了增强培训效果,应改“教师为中心”为“学生为中心”、变“课堂教学为主,实践教学为辅”为“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并重”。注重课程实践教学,鼓励教学者优化理论课程与就业技能实践课程设置,做好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的衔接,注重引导更多的学生做好对就业技能实践课程的学习。鼓励教学者采取多种教学手段进行教学,积极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提高师资能力,加快教师队伍建设 1)扩大授课教师来源:可聘请中职学校专业教师、企业高级技工以及其他社会专业人士等作为兼职教师。2)授课教师队伍专业化:委派社会经验丰富、授课效果好的教师担任任课教师,稳定其队伍。3)组建骨干课程讲师团:以校内教师为主体,吸收社会相关专业人员,组建骨干课程讲师团,资源共享,送教下校,为学生提供较高质量的培训课程。4)强化教研活动:目前,“双证制”培训教学工作主要由任课教师单独承担、单独完成,教学研究活动相对来说极其有限,因此需建立健全相应教研活动机制,促进多方资源的交流,帮助教师专业能力的提升。

3 结论

推进“两后生”“双证制”教育培训工作,是推进教育权利平等的重要组成,是普及现代文明的渠道,是构建学习型社会的重要举措。终身学习体系的构建与改革离不开“双证制”教育培训的优化与推进。以武汉市的实际情况为出发点,探究、分析“双证制”教育培训中普遍存在的几点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整改意见,希望能够抛砖引玉,对其他地区的相关工作也起到一定的启发和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陈秀华.对双证制教育培训教材《现代文阅读》的几点思考[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2(6).

[2]时小侬.基于就业准入制度的“双证制”教育分析[J].中国电力教育,2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