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技能大赛总结范文

技能大赛总结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技能大赛总结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技能大赛总结

第1篇:技能大赛总结范文

一、基本情况:

×××厂技能鉴定分为专机工、加工中心操作工、维修电工、维修钳工四个工种,其中专机工49人,加工中心工21人,维修电、钳工各5人。除两人因修产假和赴日研修外全部参加考试。为此专业厂赛前特别成立了以厂长为组长的领导小组以及专机考评组、加工中心考评组、电钳工考评组。考评组全权负责考核的打分及公证性。通过此次比赛参加考试人员100%达到及格水平,其中90分以上的专机工43人,占73%;加工中心工6人,占30%、维修电钳工6人,占60%。

二、考核办法:

考核形式上,专业厂根据自身特点,对操作人员进行了“一人多机”和“岗位技能”两项考核,其中“一人多机”部分占总成绩的40%,考核内容主要为操作者能够熟练掌握的机床数量,并据此对矩阵图进行进一步的整理确认;“岗位技能”部分占总成绩的60%,考核内容主要为操作者对本工序掌握的熟练程度,涵盖了刀具调整、工件装夹和加工、量检具的使用和测量等各方面内容,加工中心操作工还增加了编程调试内容。两步分内容都规定了详细的评分标准。

三、经验总结

1、在考试内容上既注重本岗位技能的测试,也注重“一人多机”的测试,并据此对矩阵图进行进一步的整理确认;

2、在考试的形式上,既注重考核操作者的全方位素质又注重贴近工作实际,如在考试内容非常细包括:磨刀、量检具使用和测量、刀具调整、夹具调整等多项内容;

3、在评分方法上,要求考评小组现场只记录实际情况,考核结束后小组机体商定给出最后分数。既保证了公平性又可以留下评分的依据以便日后备查;

4、在细节上,考评小组内部人员各司其责,如刀具调整和刃磨、量检具使用和测量、工艺规程、操作规程等都是专人负责,这样就保证了考核标准的一致性同时避免了重复判定;

第2篇:技能大赛总结范文

(写了很久了,一直放在我的平板里面,忘了发表!希望能勾起大家的一些回忆,也能给即将准备参赛的学员们一些指点!)

非常荣幸受邀参加了第十届全国婚庆技能大赛的才艺导师,从大赛开始前一个星期就有很多的学员们来到我这里梳理自己的参赛作品和才艺展示,当然在大赛中他们个个都表现的非常的优秀!

大赛比赛时间一共是三天,第一天笔试,第二天第三天分别是婚礼片段展示,才艺展示和颁奖晚会。

第一天的笔试,笔试总分10分。当天我在现场监考,发现有很多的同学非常快速的就交卷了,我大概扫视了一下他们的试卷,基础婚礼问答题都答的不错,只有最后一道思维发散题满意度极差,有的只用一句话草草总结,有的一两行文字叙述,这道题价值3分,其实所有参赛选手笔试的分数高低就靠这道题来拉距离了,在此我不得不说,自认为自己是资深婚礼主持人的选手,太过放松的参赛,认为笔试不重要的,在最后的总分比拼上吃了很大的亏!所以既然比赛,就请各位把心态放正,放平,轻视大赛,轻视选手,轻视赛制的选手到最后绝对是没有好的结果的!

第二天开始进入了婚礼片段展示和才艺比拼了,首先我说说婚礼片段展示环节!这一届选手们都使出了浑身解数,把自己最好的作品拿到了赛场,有盲人婚礼,有高原人的婚礼,旅游婚礼,童话主题婚礼,电影主题婚礼……各式各样,百花齐放!当然也有某些选手让我们感觉力不从心,没有准备好就来参赛了!大赛的制度是严厉,评审是公平,公正,公开的!好的作品我们众星捧月,不好的作品自然而然的被埋没在我们不想涉足的"禁区"慢慢没有记忆!在此我想为我们明年准备参赛或正在从业的学员和同行们发表一下我在本次大赛现场所看到的一些感受!首先是主持人与音乐之间的互动,很多的选手在音乐刚一开始就开始说话,让观众感觉突兀,还没有进入到音乐里面突然就出现你的声音,没有代入感,还有音乐的选择选择,一些有人声唱词的背景音乐非常抢戏,抢的是主持人的台词,而且让听众无从选择,到底是听你说还是听唱歌?? 第二主持人与督导之间的互动,大赛现场的片段展示也是婚礼的实景片段,我们在婚礼上所需要运用到的督导非常之多,其中包括了总督导,督导助理,音控督导,灯光督导,特效督导,花亭督导,通道督导,舞台督导,道具督导,新娘秘书……他们来帮助主持人更好的为新人服务的左右手,与督导之间的沟通不到位,没有专业的督导单会导致整场婚礼环节或更大的失误和遗憾!大赛过程当中就出现了很多因为没有提前沟通或没有专业督导单造成的扣分失误,比如音乐没有放出,视频放不出来,画面和主题不搭调,话筒没有递上舞台,道具没有送上来,舞台位置没有沟通定点等等。 第三主持人与观众之间的互动,主持人在台上一位的展示自己,忽略了观众或是一味的像观众索要掌声都会让观众觉得反感,我们可以用我们的眼神,手势,和恰当的指示语观众互动,不让观众产生抵触和排斥的心理状态。 第四主持人与舞台的互动,大赛的舞台非常之大,非常漂亮,舞台一大有的选手上台就找不到北了,在舞台上站出来3--4个定点出来,和司仪台的互动级差,首先不用司仪台,你就应该站在舞台中央定住,直到新人上台后撤离到司仪台或台侧!站在司仪台主持就请在鞠躬的时候平移出来再90度鞠躬,要站在里面鞠躬就轻轻的点头示意好了,不然整个人的仪态呈现出来非常的不美观!

接下来我们说说参赛选手们的才艺展示,历届来这这次大赛的选手们堪称多才多艺,往届最多的唱歌跳舞到了这届都加上其它的元素,先说说我个人最喜欢的一个才艺,选手旖旎的舞蹈<嫁女>,首先选手本身舞蹈出身,舞蹈功底深厚,其次整段舞蹈非常切合婚庆题材,特别是舞蹈最后的一个红盖头把整段表演升华,使观众晃然大悟,非常惊艳!个人最喜欢的唱歌才艺是一位男选手,他在编排才艺时运用到他的专业表演,整段才艺像一个音乐情景小品,讲述一个婚礼主持人在生活中的爱情片段和小插曲,中间穿插自己的歌声,让观众很快被吸引住,并且带入到他的故事!接下来是小品<卖鸡蛋>,这个才艺很取巧,是大赛唯一一个四川方言的才艺表演,选手因为自己普通话稍微欠缺取巧用自己熟知方言表演,借鉴中江表姐的经典段子,在结合婚礼农村坝坝宴的元素,从服装,道具,再加上"贿赂评委"的鸡蛋,从头到尾连贯出彩,当然分数就不低了!同样来自我们沙龙的安风,表演系的帅小伙,用一段评书加模仿赢得评委一致高分!优秀的才艺让现场的每一个人亢奋,当然也有让我们内心发出"嘘"声的表演,一首歌唱出了4个调子,没有任何设计,服装没有变化,脱口秀蹦出"低俗喜剧",普通话都不标准的朗诵……所以我们在展示自己才艺的时候一定要选择自己最擅长的,不要得不偿失!建议大家在参加类似比赛的时候在才艺上的选择首先要切题,符合主题的才艺永远会给你加分很多,第二行头和装备精心准备,从发行装面到服装道具都要合情合理的出现并用到你的才艺中,不要复杂,浮夸,适可而止!第三音乐,图片和视频资料,现场如果有音乐的烘托,条件允许有投影或LED的帮助,为什么不用上,只要用心,几张图片背景都会为整个作品增色不少,所以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第3篇:技能大赛总结范文

关键词: 职业技能竞赛 职业教育 承办单位 核心技能

教育部在2013年年初《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三年规划(2013—2015年)》,提出未来三年技能竞赛的指导思想、发展目标和主要任务。《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三年规划(2013—2015年)》,改变了往年竞赛“一年一策划”的办法,使办赛走上科学化健康发展轨道。2013年是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未来三年规划的第一个执行年,天津作为主赛区接纳了全国近万名职业院校的高手进行同场竞技,在赛后举办的获奖选手专场招聘会上,企业更是开出了“诱人”的薪资“疯抢”高水平技能人才。

通过对2013年度在天津举办的全国职业技能竞赛进行深入跟踪和调查,笔者总结出组织一项职业技能竞赛主要包括以下赛事工作。

一、赛前准备阶段

(一)确定竞赛内容。职业技能竞赛的构建要做到几个衔接:

1.与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相衔接

职业技能竞赛所锻炼和强化的应该是学生的专业核心技能,教师指导学生参与的技能竞赛活动及与之相匹配的专业课程设置都应该服从和服务于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竞赛的内容应在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和能力考核方面与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相统一。

2.与国家级和地区级技能竞赛相衔接

职业技能竞赛不仅要符合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而且要和国家、省市级的职业技能竞赛相衔接。一般来说,省市级以上的职业技能竞赛均应以院校级职业技能竞赛为支撑,形成“院校级竞赛,扩大受益面,强化专业技能;省市、国家级竞赛,提高水平,为校争光”的良好氛围,构建校级、省市级、国家级三位一体的竞赛机制。

3.与职业技能鉴定相衔接

应加强与劳动部门和鉴定机构的联系与沟通,将职业技能竞赛项目和内容与国家职业资格证书标准相结合,职业技能竞赛与职业技能鉴定相结合,使学生通过参与竞赛,达到职业资格标准的要求,取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

4.与社会经济和产业发展相衔接

职业技能竞赛所设置的比赛项目与企业一线的生产活动、经济活动密切相关,在经济活动中得到广泛应用,具有社会价值。竞赛前应邀请企业专家参与竞赛内容、标准的制定与研讨。紧密结合生产实际,从实践出发,把企业生产岗位的职责、要求作为考核范围,把生产实践中应用最广泛的技术作为竞赛的主要考点。

2013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在赛项设置上强调与产业发展的同步性,100个赛项中,涉及国民经济一、二、三产的赛项占比分别为10%、40%、50%,与产业结构基本吻合。在赛项的调整上紧跟产业结构升级和国家产业发展战略。在赛项内容上对接行业标准和企业技术发展水平,近九成的赛项融入了相关行业技术标准和规范。

(二)确定竞赛组织机构。建立一个严密的组织机构并进行明确的责任分工是保证职业技能竞赛顺利举办的关键。2013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竞赛设立全国竞赛组织委员会和执行委员会,各分赛区又设立了分赛区组织委员会和执行委员会,各个赛项设立了赛项执行委员会、赛项专家组和赛项承办单位。

(三)撰写赛项技术文件。赛项技术文件主要包括赛项规程、赛(样)题、竞赛规则、评分细则、赛场开放与体验环节方案、赛事成果转化方案、赛项经费预算、赛事安全规章、突发事件应急预案、赛项竞赛指南、赛项分析报告等。所有技术文件应按时间节点和相关要求撰写并提交大赛执委会办公室。

(四)召开赛项说明会。各赛项经大赛执委会批准,可按需在赛前举办说明会,对竞赛相关事宜及技术标准进行解释、答疑。说明会通知应通过大赛官方渠道,会议内容应以纪要形式向大赛执委会办公室报备。

(五)接受赛项技术咨询。赛项专家应就备赛院校师生的技术咨询予以解答。赛事答疑一般通过大赛官方网站的赛事问答功能进行,即由竞赛执委会办公室汇总备赛院校师生在网上提交的问题后转发赛项指定专家,由专家解答后在竞赛官网。

(六)信息。赛项所有技术文件、样题及通知需向竞赛执委会办公室报备,经审核后应通过网站等渠道。对已经的文件或通知进行修订,亦应说明报备,统一更新。

(七)竞赛场地准备。承办单位应按竞赛要求将相关场地、设备、设施、人员落实到位,协调有关企业做好竞赛设备装调测试。

(八)裁判员选拔与培训。赛项执委会和专家组应按照大赛裁判与仲裁工作的相关要求选拔赛项裁判员及仲裁人员,并在赛前对相关人员进行充分培训,统一执裁尺度,严格纪律要求,确保竞赛的公平公正。

(九)做好经费预算。承办单位根据竞赛目标任务要求,本着节俭办赛的原则,形成本赛项经费预算稿。

二、竞赛实施阶段

(一)参赛队领队会议。在各参赛队报到后,竞赛开始前,由赛项执委会组织召开各参赛队领队会议。会议主要内容包括:裁判长或专家组负责人介绍竞赛规则,解答各参赛队疑问;承办单位负责人介绍赛事后勤服务方面工作和相关注意事项;执委会负责人重申竞赛纪律。

(二)安排选手熟悉场地。在不影响正常比赛的前提下,安排参赛选手在规定时段熟悉场地。

(三)赛前场地设备检查。专家组及裁判、仲裁人员检查竞赛场地、设备等,核对设备编号,随后封闭赛场。

(四)开、闭赛式。赛项执委会负责人主持开、闭赛式(开赛式可不举行)。

开赛式主要议程是:承办单位致辞、裁判长宣誓(代表全体裁判员就公正执裁表态)、参赛选手代表宣誓、协办单位(或赞助企业)发言、赛项执委会领导致辞。整个议程时间控制在30分钟内。

闭赛式主要议程是:简要小结竞赛完成各项任务情况、裁判长对竞赛进行技术点评、宣布竞赛成绩。整个议程时间控制在90分钟内。

(五)赛事后勤服务和安全。赛事后勤服务工作在赛项执委会指导下由承办单位具体实施,包括竞赛场地(设施、设备、人员)服务和后勤(食宿、交通、参观)服务等。赛事安全工作由赛项执委会负责,承办单位及相关部门具体实施,包括赛场安全、食品安全、交通安全等。

(六)作品展示。有条件的赛项可安排选手完成的优秀竞赛作品展示,同时安排专家对作品进行点评。

(七)开放办赛与国际交流。赛项的技术体验、研讨交流、展示活动于赛场同地、同期举行;邀请港澳台或其他国家学校组队参加部分比赛或设置表演赛,通过观摩、体验和参赛等多种方式促进国际交流;在不影响竞赛公平的前提下尽量多地开放竞赛现场,组织各界人士有序参观。

(八)网络赛务系统。利用赛务网络系统,完成规定的赛事成绩填报、制证等工作。

(九)赛事宣传工作。为更好地宣传大赛、宣传职业教育,展示职业教育改革发展成果,形成全社会关心、重视和支持职业教育的良好氛围,应切实加强技能竞赛的宣传工作,建立并完善竞赛网络信息平台。

1.做好赛事前的宣传工作,努力营造和谐、浓厚的竞赛氛围。具体包括:

(1)成立宣传报道组,与国家级、省、市有关媒体联系,及时将各种赛事情况向社会进行集中报道。

(2)与新闻、公安、食品卫生、交通管理等各部门联系,广泛消息,为赛事的成功举办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取得工作支持。

2.利用多种媒体平台,深入进行赛事宣传,展示竞赛良好风貌。

(1)联系报刊、电视、广播、网络等新闻媒体对大赛概况、进展情况、重要动态等进行宣传报道。

(2)设立专题网站或在承办单位网站开设竞赛专栏,积极开展网络宣传。

(3)在主流报纸刊登专题报道,提高公众对职业教育的关注,营造社会关心、重视和支持职业教育的良好氛围。

(4)组织人员编写新闻稿件、采集视音频资料,通过多种宣传渠道,相关内容可包括:

①跟踪报道大赛赛事进展情况,相关机构、领导、社会各界对大赛的关注与评价信息。

②专题报道赛场花絮(文字、照片、视频),赛事系列主题活动筹备、实施、总结、评价内容。

③参赛选手感言与相关培训过程。

④赛事期间的主题活动报道。

⑤拍摄宣传短片。

⑥竞赛后期相关活动的跟踪报道。

⑦获奖选手的系列报道。

(5)编印《技能竞赛信息简报》。

3.利用多种形式进行社会宣传,提高大赛影响力。

(1)在接送选手的大客车两侧悬挂或印刷大赛宣传内容和标志。

(2)在发放给参赛队的材料袋上印制大赛标志。

(3)给领队、选手、评委、裁判、工作人员发放带有大赛标志的胸牌。

4.做好赛后总结。

承办单位在竞赛结束后应及时对竞赛结果、赛事规模和赛事组织等做好总结、宣传工作,向社会宣传获奖选手及大赛中的亮点,突出大赛在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工作中的重要作用。

三、赛后总结阶段

赛项执委会对本赛项组织工作进行全面总结。专家组对项竞赛内容进行全面技术分析,形成专门的分析报告。报告内容应包括竞赛内容(难易程度、范围)、竞赛组织方式、赛题呈现方式、选手完成情况。依据分析报告形成相关建议:对赛事组织工作的建议、对职业院校教学尤其是技能教学的建议,乃至对职业院校教育教学改革提出相应建议。承办单位完成赛项竞赛材料、资料归档工作,完成经费决算、证书和奖品发放,注重对赛项宣传资料的汇总,对服务工作进行全面总结等,具体如下:

(一)赛项过程文件存档与报备。赛项过程文件指赛项实施和竞赛过程中产生的各类纸质或电子资料,包括赛项指南、赛期活动议程、工作表格(如抽签分组表、检录表、裁判评分表、成绩单、设备检验表等)、工作守则、赛场监控录像、选手试卷等。其中:(1)各类工作表格模板、赛项指南、工作守则等资料应统一汇总整理;(2)各类工作表格、选手试卷、赛场监控录像等资料的原始文件,应统一封存备查(电子数据应以光盘等介质独立保存)。

(二)汇总赛项宣传资料。汇总整理赛项比赛图片视频、宣传册页、纪念品小样、地方媒体相关报道等资料。

(三)撰写承办单位工作总结报告。对赛项承办工作全程及相关经验进行总结,撰写工作报告。总结应紧扣赛项组织及服务保障工作。

参考文献:

[1]陈春林.《高职院校职业技能大赛的组织与管理》.《新课程研究(中旬刊)》,2013.5.

第4篇:技能大赛总结范文

关键词:世界技能大赛;数控项目;科学训练;应试探究 文献标识码:A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章编号:1009-2374(2016)17-0193-02 DOI:10.13535/ki.11-4406/n.2016.17.094

1 概述

世界技能大赛由世界技能组织举办,被誉为“技能奥林匹克”,是世界技能竞赛的最高舞台,我国迄今为止参加了三届世界技能大赛,分别是第41届、第42届、第43届。在第43届世界技能大赛中我国实现了金牌零的突破,获得了五块金牌,其中广东省机械高级技工学校在数控铣项目及制造团队挑战赛分别获得两块金牌,通过对我校参加第43届世界技能大赛历程进行分析研究,如何在“更高、更快、更强”世界技能大赛中脱颖而出从而获得冠军呢?下面以世界技能大赛数控项目为例,分别从赛前、赛中、赛后三步对世界技能大赛数控项目的应试进行探究阐述。

2 赛前领导重视、资金投入、精心组织、科学训练

2.1 各级领导重视

我国世界技能大赛数控项目选手的是经过层层比赛挑选,从校赛到市赛到省赛到国赛到国家集训队十进五、五进二、二进一地都进行选拔,这个过程十分漫长,投入的财力、物力、人力非常大,例如数控项目所需要的机床设备一台机床少则几十万多则上百万,数控比赛训练所用的刀具、量具、工具都需要大量资金的投入,在训练中消耗大量的材料,世界技能大赛比的不仅仅是技术,还是国家综合实力,有一定的财力和实力,是参加世界技能大赛的基础。我校在参加世界技能大赛过程中,学校和上级领导部门高度重视,划拨专门的资金用于训练和比赛,在集训期间国家人社部、广东省委、省政府、省人社厅、学校的领导一直都非常重视和关心,上级领导多次莅临我校对世界技能大赛的集训进行指导和督战备赛,领导高度重视和雄厚财力的支持是我院在43届世界技能大赛中取得金牌关键因素之一。

2.2 团队精心组织

为了技能大赛,我院成立专门竞赛部门,每个比赛项目成立专门的教练团队,学校各个部门积极协助和支持竞赛部门工作,保障竞赛工作有序进行,教练团队精心制定训练方案计划,每份训练方案有计划、有实施、有检查、有评估、有反馈,竞赛团队深入研究大赛规程及标准,让选手及时掌撑世界技能大赛竞赛规则和技术文件,竞赛团队精心组织选拔比赛选手,不仅选拔比赛选手,还进行了梯队建设。一个优秀的团队离不开核心的智囊团,我校竞赛团队有一个智囊团,智囊团是制定战略、科学决策、协调公关、方案制定的参谋部,智囊团是我校参加世界技能大赛整个战役的指挥部。智囊团为我校取得世界技能大赛两块金牌立下了汗马功劳,因此优秀的竞赛团队也是我院在43届世界技能大赛中取得金牌的关键因素之一。

2.3 进行科学系统训练

根据世界技能大赛规程、技术文件和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有针对地制定训练计划,平时训练是按世界技能大赛的要求和标准进行,世界技能大赛数控项目所使用的机床和软件都是国际通用的语言英语,比如数控机床操作面板按键的标注、系统参数及编程软件的操作界面都是使用英文,由于我校的选手英语水平比较薄弱,所以选手在集训时都遇到了操作的困难,影响到操作的速度,因此在平时训练时不断加强选手英语的学习,在集训期间专门开设英语课程,请专业的机械英语老师对选手进行英语的培训和对世界技能大赛技术文件的解读,让选手很好地与世界技能大赛接轨。世界技能大赛数控项目比赛的时间比较长,这对选手的体力和脑力要求很高,要在长时间、高强度、高度紧张、状态下进行比赛,对选手的体力和心态的要求很高,选手在训练期间开展一些有氧运动来提高选手的体能和耐力,保证选手在比赛中有充足的体能来完成比赛。光有充足的体力和耐力还是不够的,因此还要定期对选手进行心理辅导,长时间集训会对选手形成很大的心理压力和有情绪波动,为及时调整参赛选手的心理状态,保持良好的竞技状态,学校专门聘请了心理专家对选手进行科学的心理辅导,让选手有平和健康的心态面对比赛,通过实践验证,对选手进行心理辅导是科学训练不可缺少的重要一环。为了更好地提高选手适应能力,增强选手的世界大赛的比赛经验,学校把选手送到国外参加国际性的比赛,例如参加大洋洲技能大赛和英国国家技能大赛,在把选手送到国外比赛的同时,学校还邀请中国台湾地区的选手和国外的专家教练到我校进行交流训练比赛,这些举措为了提高选手的国际比赛经验。总之,科学系统的训练也是我校选手能够在世界技能大赛取得冠军的重要法宝。

3 赛中科学决策、沉着自信、努力拼搏、展现自我

第一,世界技能大赛数控项目,在比赛中用到多达几十种上百种各种刀量、工具、量具,这么多的工具的要归类摆放,做到每种工具摆放位置选手心里有数,在比赛中较快地找到所需工量具,在比赛找工量具时做到忙而不乱,快、准、稳地找到所需的工量具,工量具的规范摆放大大地提高了选手比赛速度。

第二,在世界技能大赛比赛中,选手拿到图纸后,先认真分析图纸,解读图纸是数控加工基本素质之一,在解读图纸的基础上分析试题加工部位。本着先面后孔、先粗后精、先主后次的原则确定加工顺序,制定好加工工艺,数控铣项目在比赛时采用软件编程,分析完图纸后需要快速的绘制出2D或3D图形,合理安排加工顺序,利用软件进行数控编程。在构建刀路径时,尽可能用切削参数模块化编程,采用高效的走刀路径,合理选择加工参数,高速、高效加工是数控加工的一大特点。

第三,比赛中快速装夹,选手要熟练使用各种通用、专用夹具,大赛试件一般都是多方位加工部位。工序集中加工是数控大赛的特点,在装夹工件时注意装夹变形,平时要反复训练使用各种通用、专用夹具。工件设定工作坐标原点也很重要,选手要熟练使用各种找正方法和各种找正工具。

第四,比赛中正确使用刀具,数控大赛刀具选择是经过精心选择,比赛中大直径刀具主要用于粗加工和平面加工,采用大的吃刀深度及适当转速和进给量,这样可以提高粗加工效率。小直径刀具用于精加工和特殊部位加工,用于控制尺寸精和表面粗糙度。正确的选用刀具及合理的选择切削参数是加工的保正,这是很多选手在比赛中要注意的。

第五,赛场现场调整,切削参数合理选择是保证比赛顺利进行的一个重要方面,切削参数受与加工材料工件的装夹和刀具的夹持,刀柄形式、夹持长度有很大的关系,这些都需要选手平时训练中要掌握。现场选手要根据切削状态看、听工件排屑、冷却等,现场用手动倍率及时调整方法,由慢到快,要特别关注刀具正常的切削状态。

第六,比赛过程中心态平和,在赛场上选手沉着冷静,提高应变能力,选手应提高灵活而又快速解决问题的能力,冷静对待操作失误。由于比赛现场气氛,选手可能出现平时很少出现的失误,这是对选手心理素质的一个考验。先要稳定一下情绪,防止急躁心理,分析产生报警和失误的原因,采取相应的对策,在比赛过程中教练根据现场的情况和选手碰到的问题要及时地进行指导。

第七,加工精度自验,比赛中在机床上进行试件自检,判断其是否符合图样要求,是必不可少的工作,也是必须掌握的技能。加工精度包括尺寸精度和位置精度。要求选手进行精度自检的项目有基点位置、孔位置精度、型腔尺寸精度以及刀具直径调整等内容。加工精度验证的目的是使选手熟练运用数控系统各种显示功能和设定功能,对加工件实施有效的自检,力争试件达到图样要求。

第八,比赛结束后,选手要及时的对机床进行打扫清洁,对机床按照6S的要求进行保养,把机床周围的卫生打扫干净,把所有的工量刀具归类摆放,做到规范化、标准化。

4 赛后总结经验、查找差距、成果转化、展望未来

选手在赛后及时把资料进行收集,总结从集训到站到世界技能大赛的舞台整个过程的收获与不足,同时新闻媒体加大对世界技能大赛的宣传,宣传一种技能成就梦想、技能改变命运的思想,让社会形成一种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潮流,在取得成绩的同时,更要看到存在的差距,通过参加世界技能大赛中,看到世界制造业发达国家的选手所使用的装备工具,种类比我们多得多,并且轻便、操作方便、精度高,这也反映了我国制造业水平与国际发达国家的差距,国际发达国家的比赛训练模式和人才培养的方式的成功经验非常值得我们学习,因此赛后查找差距,同时也要对立信心,总结经验,把大赛的技术、经验更好地应用到实际教学、实际生产中去,把世界技能比赛的人才培养的模式、大赛的成果转为教学成果,更好地服务于高技能人才的培养,为社会输送高技能、高素质、具有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的高技能人才服务。

5 结语

通过对我校参加世界技能大赛数控项目在赛前、赛中、赛后的一些训练的模式及做法进行总结探究,总结出一些成功的经验,为今后参加世界技能大赛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参考,世界技能大赛也为选手搭建互相交流平台,为各国选手们提供了展示才华的舞台,赛场上选手们奋力拼搏,为国争光,赛场下彼此切磋技艺,开拓了国际视野,通过比赛调动了广大青年学生学技术练技能的积极性,推动了我国数控应用技术发展,为我国加工制造业现代化多做工作,更好地服务于中国制造业,为实现中国梦添砖加瓦。

参考文献

[1] 世界技能大赛中国组委会.世界技能大赛知识普及读本[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15.

[2] 世界技能大赛中国组委会.中国技能 走向世界[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15.

第5篇:技能大赛总结范文

工程管理专业是一个复合型的专业,是工程技术、管理、经济、法律、信息技术、系统工程等学科交叉的基于土木工程技术的管理型学科。[1]本专业属高等院校竞相开设的热门专业,旨在培养知识结构合理、综合素质高、动手能力强、具有一定创新精神的、符合社会发展和市场需求的应用型专门人才。由此可见实践教学对促进学生专业技能的提高具有重要的意义。笔者自2010年起,连续三年指导武昌工学院学生参加全国沙盘大赛,全程参与了赛前选拔、集训参赛、赛后分享等各个环节;由此体会到技能大赛对于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通过参加全国大赛,学生进一步明确了学习目的,增强了综合素质;教师提高了实践教学能力。工程项目管理沙盘大赛属于工程管理专业具有鲜明专业特色的技能性操作比赛,定位于技能大赛与日常教学相结合、赛事参与各方与行业企业相结合、个人水平与团队协作相结合,这对于引领高等院校的工程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改革、促进教师队伍建设、改善实践教学条件、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等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从分析工程管理专业技能大赛及实践教学现状出发,试图从技能大赛的角度探讨工程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改进途径。

一、工程管理专业技能大赛及实践教学现状

1.技能大赛的现状

目前高等院校竞相开展各级各类学科竞赛、纷纷举办大学生科技文化节等与学科专业相关的实践性教学活动,但在实践活动开展的过程中也遇到了各种相关问题。以工程管理专业的技能大赛活动为例,在学生和教师层面都突出了一些明显的问题。

学生层面存在的问题主要是主观能动性不足、参与人数不多。学生主观能动性不足,他们往往是由辅导员或社团负责人点名或推荐出来的,是被动地去参与相关的技能大赛活动的;这显然不利于全面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不利于挖掘学生的创新潜能。学生参与人数不多既有学生自身积极性不高的因素,也有比赛客观条件不足的限制。当前,为了配合大学生科技文化节而举办的相关专业技能大赛,在很大程度上来说纯粹是为了搞活动而组织的技能大赛;这类实践活动由于受时间和名额等因素的限制,很难做到在学生中广泛地动员,不利于吸引更多的学生参与到竞赛活动中去,从而限制了受益学生的数量。

教师层面存在的问题主要是教师自身的能力素质水平还有待提高,一些竞赛活动的指导教师并不能完全胜任对参赛学生的教学指导任务。一方面是教师的时间精力受限,不能全身心地投入到对参赛学生的集训指导;另一方面是教师的业务能力不足,特别是距行业企业的实际岗位操作标准存在的明显差距导致他们不能站在一个较高的层次去准确把握技能大赛考核的相关理论知识点及实际操作的技能评分点,对参赛学生的集训指导深度不够。

由此可见,建立并健全一整套科学合理的专业技能大赛教学培养体系,搭建好学校、院系、学生社团等多层次的技能大赛平台,有利于解决学生主动性不足及参与人数受限的问题;鼓励并引导青年教师深入行业企业在实际工作岗位上进行技能操作的锻炼,提升指导教师队伍的整体实力,增强他们对技能大赛指导的胜任能力。

2.实践教学的现状

实践教学是实现工程管理专业技能型人才培养的重要平台。目前高等院校工程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整体情况仍有待改进,尤其是工程管理专业建设时间不长的院校亟待加强。工程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效果欠佳,与学校、教师、学生三者都有关联。

学校层面:主要是校内实验室仪器设备种类尚不齐全、数量也显得不足,实习实训场所受限;校外实践教学基地不仅数量短缺而且过分侧重于施工企业,与造价咨询业务相关的教学基地建设相当薄弱。

教师层面:新建工程管理专业院校的师资力量令人堪忧,他们相当一部分是直接来自高等院校应届毕业的研究生,这些研究生理论水平尚可,但是对于工程项目实际的投资融资分析、施工企业现场管理、工程造价预结算编制与审核、房地产项目评估等实践能力几乎就是白纸一张;青年教师自身实践能力不足直接影响了工程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效果的好坏。

学生层面:学生对实践教学的认识尚不够深入,潜意识中轻视了实践环节,不能自觉主动地全过程地参与到实践教学活动中来,不能正确对待实践教学过程中作业的提交,往往是应付了事,这种浮在表面的学习态度自然是收不到好的学习效果。

此外,高校工程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只看结果,不看过程”的考核评价方法不能真实地考查学生对实践教学环节的参与程度及参与效果。以工程管理专业认识实习为例,当前大多数高校都是把学生带到工地施工现场走马观花地看一看,之后让学生写份实习日记和总结报告,并据此评价学生的实习成绩;这种评价方法明显欠妥,不能客观地去评价学生参加认识实习的真实效果。

二、基于技能大赛的工程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改进途径

1.以技能大赛引导教学内容改革

技能大赛竞赛方式的遴选及竞赛题目的设置往往是基于当今社会某一行业或就业岗位对技能型人才的具体要求这个大背景,充分吸收行业发展的最新技术,经反复推敲而定的。以技能大赛为引导,这就要求实践课程的任课教师充分理解技能大赛的竞赛方式,仔细琢磨大赛真题,自觉主动地将实践教学内容与技能大赛相结合,通过吸收技能大赛的内容和竞赛标准对固有的实践教学项目进行改革,及时补充和完善实践教学项目内容。笔者以参加全国高等院校工程项目管理沙盘模拟(PMST)大赛的亲身经历为例,深刻地感受到PMST大赛对工程管理专业传统实践教学内容的革新。PMST是基于工程施工单位视角考虑工程施工项目从工程中标开始至竣工结束的全过程管理,其间学生将围绕工程施工进度计划编制、业务操作资源合理利用等核心问题开展实践活动。[2]相比于传统的实践教学内容,PMST融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充分体现活动过程的对抗性、情景体验的仿真性这一特点,打破了传统的实践课堂,赋予了工程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新的内容。

2.以技能大赛促进教学质量提高

通过对技能大赛竞赛方式与竞赛内容的研究,实践课程任课教师能够及时调整教学评价标准、规范实践教学日常管理、完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以技能大赛为指引,将行业就业岗位的要求转化为实践课程的教学标准,在实践教学过程中自觉主动地培养学生运用专业基础知识、基本理论解决工程问题的实践能力,注重对学生职业道德、职业素养的教学与考核,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技能大赛对教学质量的促进表现在赛前选拔、集训参赛、赛后分享等相关环节的实践活动中。在赛前选拔这一环节中,需要教师在广泛动员学生参与的基础上,采用笔试或其他形式的考核,挑选出那些基础理论掌握较好的学生。这就要求教师能科学合理地设置选拔标准,以利于选出具有良好潜能的优秀学生。在集训参赛阶段,需要教师自觉改进与技能大赛不相适宜的传统教学方法,积极运用工程案例教学、虚拟项目教学、任务驱动法等教学方法对学生进行针对较强的培训,教会学生获取信息、制订计划、拟定步骤、逐项实施、检查与总结等整体思维的能力。在赛后分享阶段,就是要及时总结参加技能大赛的有益经验,巩固参赛成果,认真思考参赛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利日后的实践教学不断改进。

3.以技能大赛加快青年教师培养

青年教师参加形式多样的技能大赛是提升自身实践教学能力的有利途径。通过教师参赛或教师指导学生参赛的形式,青年教师既能发现自己与同行们之间的差距,有利于扬长避短,又能提高个人的动手实践技能,同时也促进了教师自身的知识更新,丰富了教师日后的教学案例。[3]学校应积极鼓励并大力支持青年教师参与到各级各类技能大赛活动中去,为他们业务水平的提高搭建良好的平台,引导他们自觉融入工程实践,促进青年教师自身动手能力及教育教学水平的提升。青年教师在参加和指导技能大赛的实践过程中得到了锻炼,这也十分有利于骨干教师及教学团队的培养与选拔。青年教师个体或群体在指导学生参赛的同时,积极参与、自觉探索“技能大赛与实践教学改革”这一问题,提升了自身的教科研水平。

4.以技能大赛强化育人文化建设

技能大赛的集训过程更是对学生实践模拟反复演练的过程,技能大赛成绩的取得是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肯定,在增强学生自信心的同时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的源动力,提升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学校应对技能大赛加以制度化和规范化,进一步扩大比赛范围,尽量拓展竞赛项目,让技能大赛吸引到每位教师、每个学生,在校园营造学知识、比技能、练本领、积极向上的良好育人氛围。努力形成专业技能比拼――实现“人人参与”校级技能大赛――实现“好中选优”,参加省(部)级、国家级的比赛――实现“优中选强”的参赛平台,以期形成普遍性、经常性的技能大赛制度和良好的培养选拔制度,实现技能大赛由阶段性工作向常态性工作的转变,使技能大赛逐步成为师生成长成才的重要平台。武昌工学院学生参加2012年第3届全国高等院校沙盘大赛获得全国特等奖,极大地鼓舞了参赛师生,也为后来的参赛师生树立了榜样,使得他们学习热情高涨,保证了育人水平的提高。

第6篇:技能大赛总结范文

关键词 汽车营销 技能竞赛 选手选拨 培训指导

近些年在职业院校的教学工作中,职业技能大赛的地位与日俱增。更多的职业院校意识到技能是职业教育本质属性,技能教学是职业教育的核心工作,技能竞赛是国家职业教育的一项制度。通过参加职业技能大赛,促进了兄弟院校间的联系、促进了教师职业教育的改革、提升了学生的素养。

1参加职业技能竞赛的意义

搭建高职院校相互交流和学习的平台,促进校企合作深入发展,展示职业教育教学取得的成果,促进职业教育教学发展,引领教育教学改革方向。明确高职院校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检验专业人才培养质量,促进全国高职院校汽车营销专业职业教育水平的整体提升。实现“以赛促改、以赛促建、以赛促教、以赛促学”的效果。

2汽车技能竞赛的内容

汽车营销赛项竞赛内容主要面向汽车销售与汽车售后服务岗位。涉及汽车市场开发、汽车销售、汽车保险、汽车信贷和汽车售后服务、客户服务等相关工作内容。

汽车营销赛项设置三个子赛项:汽车销售综合技能竞赛、汽车营销策划技能竞赛和汽车营销基本技能竞赛(机试)三个子赛项。

2.1汽车销售综合技能竞赛

该子赛项为技能竞赛,通过情境模拟的方式进行,竞赛时间为20分钟。主要是考核选手对整个销售流程的掌握与灵活运用能力,以及针对顾客进行销售接待、需求分析、产品说明和报价成交等环节的工作能力,是对选手汽车销售技能的全面考察。不仅对汽车销售顾问岗位核心技能及相关拓展技能的考核,同时兼顾应对不同类型的客户方法能力、社会能力的考评。

2.2汽车营销策划技能竞赛

该子赛项为技能竞赛,通过现场策划、陈述的方式进行,考核选手团队营销策划方案制定、展示、陈述、评价方面的水平和能力;考核选手团队合作、互联网+汽车营销等方面的创意思维与创新意识。

2.3汽车营销基本技能竞赛

该子赛项为技能竞赛,通过机试的形式进行,检阅选手的岗位操作能力和应付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选手在实际的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工作领域执行业务流程的能力。赛项的内容包括:汽车电子商务、车险承保、鉴定评估等主要业务流程及相应流程中必备的基本技能。

3选手选拨

为了选出更优秀、适合比赛的选手,采用了以下几种选拨方法。

第一轮选拨以卷面笔试和面试相结合的形式进行。笔试旨在测试选手对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领域各个岗位群所 应必备的基础知识的了解、掌握情况,既考察选手对汽车新技术领域的了解,又考察选手对汽车营销相关知识和方法掌握的全面性。面试主要考察选手的语言表达能力、应变能力和综合素养。取成绩排名前20名同学进入第二轮比赛。

第二轮选拨以技能实操为主,针对某款车型,设计特定的情境,由相应的工作人员扮演顾客,与参赛选手互动。经过严格的考核和综合素养,最终刷选出8位同学参加省赛培训。

第三轮主要是以观察法和自然淘汰法为主,经过一段时间的集训。在高强度的集训中,有个别同学的意志力、信念会动摇选择主动离开。另外有个别同学态度、记忆力较差,会被淘汰。剩余的人员一般在4人左右,初步定为省赛的人选。

4培训指导过程

选手选拨后,根据选手的特点制定了培训计划表、课程表,根据培训过程中实际的情况适时修改,以达到最佳效果的模式。培训主要分为三个模块,汽车知识、技能培训、行业精英指导。

4.1汽车知识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汽车基础知识,通过资料查阅,题库练习,记录错误并分析总结,指导老师解决疑难知识点。巩固了学生对汽车电子商务、汽车销售、汽车保险、汽车信贷和汽车售后服务的相关知识。

4.2技能培训

对学生仪容仪态的塑造、语言语调的训练、汽车销售技能的相关流程、注意事项、客户异议的处理,认识团队协作的重要性。针对技能项目中的内容进行考核、评估。到4S店实践切身感受整个销售过程,总结分享自己的收获和见解。

4.3邀请行业精英来校指导

汽车销售顾问在销售过程中担任着记者、医生的角色,通过抓住顾客的消费心理,结合销售车型的卖点,以专业知识、消除顾客的疑虑,实现订单成交。通过行业精英指导,认识当前汽车市场的形式,培养适合岗位的人才。

5总结

全国职业技能大赛是促进职业教育发展和人才培养技能水平提升的重要平台、载体、手段和机制。开展汽车营销技能大赛,旨在提升汽车营销专业的教育水平,考验了师资、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成果;锻炼了学生对理论知识的运用、提高技能水平、塑造专业素养;为企I培养出专业化、职业化的汽车营销人才,更好的满足用人单位的需求。

参考文献

第7篇:技能大赛总结范文

关键词:教学模式,技能比赛,赛教结合,以赛促教。

一、 引言

南宁市中职生技能比赛有机作为我市中职教育领域的一大盛事,已举办两届。我校有幸连续两年协助市教科所承办电子装配大赛,在校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下,我校连续两届参赛,成绩不菲。这些成绩浸透着学校教职工和参赛选手辛勤的汗水和努力,更是近年来学校加快教育教学改革与发展的成果。

作为参赛的组织和辅导老师,深感技能大赛已成为职业教育的试金石,由此形成的“以赛促教、教赛结合”的教学模式,在深化职业教育改革、优化人才培养模式的进程中,既有极其重要作用和深远意义。

近年来,我校贯彻“逢赛必参,以赛促教,以赛促学”的教学方针,聘请企业名师亲临指导,实现了学校教学与企业生产的有效对接,根据市场的需求培养技能型人才。学校也重视教师的专业培养,经常派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提高技能水平,通过组织教师参加对口行业举办的各种技能比赛来锻炼队伍。

本文根据我校参加技能比赛的经验,结合电工部“以赛促教、教赛结合”的教学模式的尝试,以参赛项目--“电子产品装配与调试”为例,对技能大赛对中职教学的促进作用,特别是在课程设置、能力培养、知识更新、教学质量等方面的影响和促进,进行了总结和思考。

二、“教赛结合,寓学于赛,以赛促教”教学模式的重要意义

1. 技能比赛促进了课程体系改革与教学内容优化。

在“电子产品装配与调试”比赛项目中,竞赛内容包括元器件识别与检测、焊接、装配、调试等,基本涵盖了电子类职业资格要求的内容。

根据比赛内容,我们结合校系的实际情况,在平日的教学中注重对学生基本功训练,在基本课程中及时加入了元器件识别与检测课程,并以竞赛课目为指引和目标,加大了这方面的技巧训练和实践内容。

与之同时,我们在集训和竞赛过程中,并不局限于竞赛的比赛课目,而是适时拓展了对电子产品新技术、新器件、新软件的应用学习,一方面使学生体会到现代技术的快速发展,另一方面也加快了电子类基础课程与就业岗位之间的对接。

2.技能比赛提高了学生的技术综合应用能力。

职校技能比赛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突出了人才培养中的能力和就业导向。比赛既要求选手具备良好的理论基础,又必须具备较强的技术综合应用能力,而且与未来的职业资格要求相结合。

针对上述导向,我们在传统的电路基础和电子技术基础课程中,增加了与之配套的技能课程,并调整了部分过时陈旧和过于高深的理论内容。

技能课程突出了实验操作技巧的特点,并强调硬件操作与软件仿真的结合。通过技能课程的设置,加深了学生对电路的理解和实用能力,锻炼了学生的电路调试能力,为未来就业打下了良好基础。

3.技能比赛促进了教学内容的更新,增强了知识的实用性。

传统的中职电工电子类教材,往往存在知识老化、更新滞后等问题,而竞赛项目中,对电子电路方面的新知识、新工艺、新技术均有涉及,且更加面向实用。针对上情况,我们在教材方面作了大幅度更新,主要突出了知识的实用性和先进性。

4.技能比赛促进了教师综合素质的提升,教学质量进一步提高。

技能大赛看似是对学生进行考核,但实际上是从一个侧面对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进行考核,也是对教师综合素质的一次考核。

通过参加技能大赛,指导教师都深感提高综合应用能力的紧迫性和重要性,反映到教学过程中,教师的综合素质发生了以下转变:

从单纯的教好课程本身,转变为教授学生学会综合应用课程知识,强化学生在实践中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从单纯的教授基础理论和基本方法,转变为跟踪现代电子技术的发展,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从单纯的强化动手能力培养,转变为开发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

5.技能比赛促进了中职教育的改革。

通过技能大赛,学校的教学进一步贴合“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宗旨,更加突出了职业教育特色,更加重视综合能力特别是动手实践能力的培养。以参加大赛为契机,我校还积极改善实践教学条件,完善各项软硬件设施,并进一步加大了新技艺、新知识和新方法的教学份量。

通过技能大赛,使中职教育的影响力和地位进一步提高,形成“普通教育有高考,职业教育有技能大赛”的局面,社会对中职教育的了解进一步加深。

三、“教赛结合,寓学于赛,以赛促改”长效机制的建设

“教赛结合,寓学于赛,以赛促教”的教学模式在我校已取得良好成效,但还停留在试验探索的短期行为阶段,其出发点和着眼点还在于“赛”,“以教促赛”的互动机制尚不完善,“教赛结合”的合力效应尚不明显。

鉴于此,如何形成一套制度化、规范化的长效机制,让“教赛结合,寓学于赛,以赛促教、”的教学模式发挥更大的效用,在能力培养和服务就业中产生更大的影响,应是目前研究和探讨的当务之急。

充分认识大赛的功能价值,激励师生极积参赛。避免“为赛而学”、“为赛而教”,走向另一种“应试教育”。学生、教师、学校都应避免“比赛高于一切”的不良倾向,应将大赛当成检验和激励的一种手段,从而形成“教赛结合,寓学于赛,以赛促教”的良性循环,全面提升学生的技能综合素质、教师的创新教学素质。将技能竞赛与正常教学及相关学科联合渗透,在加强学生基本技能和综合知识应用能力的同时,还要加强学生非智力因素方面的技能,特别是心理素质、协作精神、应变能力等。在教学过程中,可根据大赛内容,经常性地组织模拟竞赛。在模拟竞赛中,应让全体学生都参与进来,既有利于锻炼基本技能、培养良好的参赛习惯,又能加强比赛技巧和实践操作训练,从而达到“寓学于赛”的目的。

四 结束语

通过参加技能比赛,逐渐形成面向能力培养、面向岗位就业的创新教学模式,应该成为中职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方向。

“教赛结合、寓学于赛、以赛促教”教学模式的形成,会是一个长期的、动态的、优化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全体教职员工都应该从各自的职能出发,找准“赛”与“教”之间的结合点,最终形成教改的合力。唯有此,才能真正促进课程设置、教材教法、能力培养、知识更新、以及综合实践等诸方面的创新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第8篇:技能大赛总结范文

[关键词]技能大赛;高职教育;作用

职业教育所培养的学生技能怎样,可以通过职业技能大赛这一有效平台进行检验。近年来,职业技能大赛在职教领域备受政府、学校、企业及社会的广泛关注。职业技能大赛如火如荼地开展。一方面,职业技能大赛能检测高职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成果,展现出高职院校师生良好的精神风貌和娴熟的职业技能;另一方面,技能大赛也像杠杆一样“撬动”了职业教育各个方面的改革和创新。技能大赛的举行对高职教育课程标准的确定、教学内容的选择和方式的组织、师资的建设、课程评价改革、教师的发展和学生成才等方面都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本文通过对全国信息技术“三创”大赛、电子商务大赛和邮储银行网络商务大赛、汽车检测与维修技能大赛、蓝桥杯全国软件专业设计与创业大赛,以及省级高职院校物流技能比赛、会计电算化技能、工程造价技能比赛近3年的31个参赛队,185名参赛学生,18名指导老师进行调查研究,对比分析了职业技能大赛给职业教育带来的积极影响。

一、职业技能大赛推动了高职职业教育的改革

(一)职业技能大赛是职业教育改革的牵引

目前开展的职业技能竞赛是紧贴实际、紧贴企业、紧贴生产岗位设置的竞技活动,它突出高技能、新技术、新标准的要求。职业技能竞赛有行业专家、企业高手、一线巧匠参与到大赛的评判中来,使竞赛内容、实施方案到竞赛实际操作规程都力争标准和规范。所选用的竞赛试题或项目既符合国家最新职业技能标准,又贴近生产实际;既能涵盖新知识、新工艺的关键环节,又能真实反映选手的技能水平,这无疑对高职的教育教学内容改革起到了方向牵引作用。高职院校依据比赛项目、条件、方向着力职业教育方式、方法的调整和改革,探讨教学改革的新路子。

(二)拉动了职业教育的新进程

参加各级各类职业技能大赛,拉动了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变革。在调查问卷中我们设立问题:“你认为技能大赛能实现‘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促进教育教学改革’吗?”有97%的师生回答是肯定的。在竞赛前后各高职院校都积极地寻求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按照社会和企业要求培养一批高素质、高技能人才。在教育教学模式创新、专业设置、课程内容改革方面更加注重实用性,将“学做合一”“工学结合”作为教材建设以及教学内容组织和教学方法改革的必选模式,实现了课堂教学与就业岗位的零距离,有效对接竞赛的项目及要求。

(三)形成了职业教育的新机制

以赛促教、以赛促建、以赛促职业发展的机制不断形成。高职院校的职业技能大赛旗帜鲜明地提出了要在实践环节上突出学生实操能力、思辨能力、应急能力的考核。以生产成果的形式展示学习成果。因此,高职技能大赛更具有评价的准确性、合理性和激励性。竞赛活动一般由行业协会、教育行政主管部门主办,分校赛、省(片区、市)赛、国赛三级赛事开展,形成行业指导、教育主管部门督导的有序竞技活动。

(四)促使职业教育的新课改

通过职业技能竞赛,实现职业教育课程开发更有序。调查中对问题“在技能大赛中,由单纯的完成教学任务转向校企合作,能把知识真正转化为技能吗?”有98%的教师回答是肯定的。课程开发以企业行家与高职教育专家相结合,使行业、企业能工巧匠参与制定专业培养目标、专业和课程的开发与设计,以及确定课程教学内容和课程标准,这已经成为许多高职院校的常态工作。在调查中对问题“技能大赛的基本内容是与教学内容结合的”有98.5%的师生回答是肯定的。如,电子商务大赛的开店、客服、运营三个板块的赛事,引发课程围绕这三个内容体系开展课程重构。又如,通过参加汽车检测与维修大赛,对汽车简单故障诊断与排除课程概括出15个具有代表性的工作任务作为本课程的学习任务。在大赛的赛事项目的启发下,能够对职业岗位人才规格、知识结构、能力结构的目标定位。在对教师的调查中有99%的回答能把职业技能竞赛的项目要求、职业资格标准引入课程体系中。所以高职课程目标设计时,透视着大赛的职业基本能力要求以及职业岗位的工作标准。

二、职业技能大赛对教师的内涵的提升

职业技能大赛是一个真实场景下,或者是准实况下的运作,是促进教师技能学习的良好平台。在调查中当问及专业教师带队参赛对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的提高情况时,有94.7%的教师回答是有较大提高的。

(一)影响教师树立牢固的职业理念

在职业技能大赛中,所有比赛项目紧贴市场和企业实际,并能集中衡量某些岗位任务完成情况。技能大赛的开展会有效地促进教师职业教育理念的形成。通过研讨、熟悉大赛组委会的文件,观摩、学习比赛项目的内容,邀请企业专家来现场指导,这更明确、熟悉高职学生所必备的技术基础知识和需掌握的实用操作技能。同时帮助老师解决教学与实际脱节的原因,明确教学内容的教授程度,增强教学的针对性与实用性。

(二)让教师成为专业行家里手

在职业技能竞赛中,老师是先行者,要参与比赛项目、规则或专业的技术标准的详细研究。在竞赛过程中,专业教师要与行业、企业专家零距离接触,详细了解企业生产运作的现状与操作规范要求,例如,加工、维修类竞赛,首先要知晓现在的加工行业设备类型,高技术人员的车、铣、修、装的综合能力。二是要具备管理和协调相结合的能力,就是从组织校内赛事,到指导训练,再到选手遴选整个过程都要严密和详尽筹划。三是指导的水平和应变能力的高低直接反映贴近企业深度。如,工程造价竞赛中,比较完善综合应用预算软件对工程量计算、钢筋计算、定额套价计算三大部分贴近工程项目的演算技巧应用。所以,高职学院的教师力争在教学过程中模仿企业的真实环境,通过教师先演练再指导的方式,检验教师的教育教学质量,引领高职学院教师不断提高自身内涵,在指导学生的同时真正成为行业专家。

(三)促进教师创新能力的发挥

技能大赛要求职业院校教师具备高水平的指导能力和创新思维。通过职业技能大赛,可以帮助老师开阔视野、治术专攻、精湛技艺,同时,也练就老师的创新思维。作为创新型教师,要善于求异求新,善于思考研究、总结与积累。教师的创造性正是通过学生的创造性表现来体现,同时也通过教师的不断探索创造性操作来有效提升学生的创造素质。

三、职业技能大赛对学生素养的长足提升

(一)对学生职业素养的快速形成

职业技能大赛能在赛前、赛中、赛后对学生职业素养持续地引导。在较长时间集训操练中,学生会主动关注相关行业企业发展的最新技术与动态,同时,使沟通能力、团队合作能力、企业管理理念与创新精神等在规定的项目中得以充分体现。在比赛中对实际操作科学规划,灵活应用。遇到应急问题,果敢地应对。赛后,学生学会总结、学会反思,对比赛成功者戒骄戒躁,对比赛不理想者磨砺队员的耐挫能力等。

(二)学生的创造、创新意识会通过技能大赛领悟出来

在各种技能大赛中,大都体现创新点项目的设置,要想在大赛中取胜就必须创新。同时也通过老师的指导和学生的不断摸索,主动找到解决问题的新方法、新点子,甚至新技艺。在不断探索创造性实践中有效提升学生的创造素质。在对学生参赛前后的职业技能测试中,结论是:参加技能大赛后的技能水平和创新能力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高。

(三)塑造学生积极进取的职业倾向

参赛学生能重新审视自我的职业价值,从而会给自己重新定位,树立新的成才观。有的学生从参赛起就更加端正了学习态度与人生态度,增强了自信;有的在比赛中也找到了差距,在职业规划上确定自身目标,归纳出良好的学习方法,培养自己认真学习、工作的态度,让自己形成顽强的拼搏精神,同时,增强自己的竞争意识。

四、职业技能大赛增进高职学院办学设施设备与现实的接轨

职业技能大赛的赛事项目中会应用到很多新设备、新技能、新软件,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能开阔视野。在参赛的高职院校中有的是借用设备,或依附于承办方的软件进行练习。在参加过技能大赛后,大都能根据各学校的实际添置相应的设备和软件等实训基本条件。比赛推动了学校的基础能力建设,主管行政部门也会将其列为工作目标,加大投入。技能大赛中有的项目参赛作品、操作的设备或者软件往往从生产的现实需要出发,由校企合作单位提供,在实训基地训练。在技能大赛训练过程中,实训基地是技能训练的最佳场所,因此,为取得好成绩,各参赛高职院校都购买了先进的设备,这加快了实训基地设备的更新换代。总之,职业技能大赛无论在对高职院校教师队伍的建设,还是对学生的职业素养和就业能力方面都有较大的推动作用。同时在实训设备、基地的建设方面更是有大的提升。相信,我国高职技能大赛将进一步为职业教育的发展指明方向,为社会培养和提供真正合格的技能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刘焰.国家级职业技能大赛对职业教育的影响力探讨[J].教育与职业,2010(3).

[2]杨星钊,刘世立.全方位、多模式地开展校企合作[J].中国高等教育,2009(19).

[3]王文涛.加强专业建设切实提高教育教学质量[J].中国高等教育,2009(Z2).

第9篇:技能大赛总结范文

自教育部等11部委于2008年夏举办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以来。职业技能大赛受到前所未有的高度重视。从各院校到市、省、行业协会、部委甚至于世界范围内都在轰轰烈烈地举行各类职业技能大赛。而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已成为我国职业教育中规模和影响力最大、专业覆盖范围最广、类别最齐全的大赛,被全国高职院校誉为职业教育中的一次“大考”。笔者近几年作为指导教师,曾多次指导并带领学生参加职业技能大赛,都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同生们在竞赛过程中展现了良好的精神风貌,并在很大程度上强化了职业技能。职业技能大赛为学生提供了展现自我、相互交流的平台。大赛的举办,既检验了参赛学生的技能水平,也检验了各学校的师资力量,同时还展现了各学校的课程建设和管理水平。作为专业教师,总结多年指导技能大赛的经验和教训,笔者深切地体会到了职业技能大赛对高职院校教育教学产生的巨大影响。针对以上两点,笔者对高职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和职业技能大赛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总结提炼出了自己的观点:职业技能大赛是促进高职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发展完善的重要平台,通过指导学生参与职业技能大赛,能够与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相得益彰,有利于实现“培养应用型人才”这一教育教学目标。

二、充分发挥职业技能大赛平台作用,促进完善高职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

高职“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是一种创新的教学模式,在实际实施过程中还处于不断摸索完善的过程中。大部分教师目前只是停留在表面操作上,对理论教学与实践指导的真正融合为一体还在深入探索中。笔者经过探究,认为可以借助职业技能大赛的平台作用,从以下几个方面促进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

1.参考职业技能大赛的评分标准和参赛指南,完善课程理论教学大纲和实训指导大纲

传统教学模式的教学大纲只注重课程知识的完整性和系统性,而实际中企业参与学校人才培养方案、教学大纲等制定工作的热情不高,教学大纲、实训指导大纲和企业实际需求存在较大的差异。职业技能大赛的组织者多是各部委的专门机构或是各行业协会,他们和企业联系紧密,了解企业的实际需求。他们所聘请的专家评委都是来自企业一线的管理者、专家。职业技能大赛的评价标准和参赛指南是这些一线专家结合实际工作任务而制定出来的。职业技能大赛的评价标准和参赛指南等文件都是紧扣市场需求,大赛组委会和相关企业合作深度调研后精心开设题目,目的是为了实现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的无缝对接,使大赛成为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坐标”。因此,高职院校首先应以此方向作为参考,制定出科学的教学大纲和实训指导大纲,将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起来,加强岗位技能训练。

2.构建与职业技能大赛相匹配的理论教学和技能培养的项目情景的学习任务

通过参加职业技能大赛,越来越多的高职院校认识到学生技能培养的重要性。应该树立技能教育的理念,并在各专业的教学中积极贯彻这种教育理念,这与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内涵是吻合的。技能竞赛的题目来自企业一线。因此课堂教学设计应构建与职业技能大赛相匹配的理论教学和技能培养的项目情景任务模式。以真实的工作任务为导向,将其转换分解成一个又一个的学习任务,结合实际工作情景设计学习情境。利用课上师生互动交流,课下通过QQ群、公共邮箱、博客和微信群等网络平台进行讨论;学生主动思考,完成各种学习任务,最终系统学习,来完成整个工作过程的学习。这种模式可以使学生在妙趣横生的竞赛环境中,逐渐领悟到“学以致用”的真谛,促使其理论知识更加扎实,操作技能更加熟练,每个学生都能从职业技能大赛的启示中获益。教师可以根据技能大赛模式分解设计学习任务。改变过去按知识体系章节的教材编写方式,编写与工作任务相对应的以学习任务为模块的校本教材。使得教材具有更强的实用性和可行性。来源于企业一线的技能大赛的题目,非常具有代表性,每一个题目都可以完善成一个典型的案例,应用于实际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案例分析和研讨,从而让教学更具实操性,课堂充满趣味性,并使学生掌握更多的实操知识和技能。

3.通过比赛促进校企合作,搭建学校、企业共赢的舞台

很多院校在和企业合作中都遇到了很多困难,而职业技能大赛提供了有效连接校企的桥梁。企业开始越来越多的以不同形式参与到高职技能大赛当中。有些企业亲自参与技能大赛举办和承办工作;有些企业派专家担当大赛裁判评委,提高了大赛评判水平;有些企业则为高职院校参与技能大赛提供各种硬件支持和后援保障,让学生在比赛过程中就能见识到先进的办公设备,明确企业对员工工作的要求。企业参与竞赛项目的设计,其中很多题目都是由企业直接设计的,且很多企业还会派出人员参加各高职技能大赛,以选拔人才。因此,高职技能大赛在一定程度上凸显了企业的用人需求,也让高职院校近距离地了解企业对学生职业技能的要求。这促使教师必须瞄准市场变化,结合企业需求展开教学,不断开展和完善“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才能真正培养出企业需要的高素质合格人才。职业技能大赛吸引更多的学校参与进来,给更多的学生创造机会,也让更多的企业参与进来,在职业技能大赛中提升了知名度,选拔了优秀的人才。这是学校、企业双赢的舞台。

4.借鉴职业技能大赛评分标准,完善理实一体化课程教学评价体系

职教专家姜大源教授说“高职教育是将人们认为不算优秀的人培养成优秀的人才,中国教育的希望或许在于职业教育”。高职“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改革,应改变传统教育模式中通过单纯的一纸试卷确定课程成绩的评价方式。评价体系应该以职业技能和职业素质为基础,以提高学生的技能为导向,具有社会性、情境性和多元性等特点。因此,在高职“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中,如何对学生的课程学习进行科学而有效的评价,是高职教师应该非常关注的重要问题。职业技能大赛的裁判评分标准,为高职“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中,学生专业课程学习效果的评价和考核提供了新思路。职业技能大赛所选项目都是来自企业第一线,在真实工作情境中完成任务,而且它的评价标准则完全是真实职场的标准。为了建立更加科学、合理的课程评价体系,高职“理实一体化”教学应借鉴职业技能大赛评分标准:根据不同专业、不同项目任务的具体要求,所采取的考核评价标准也应有所区别,以加强其针对性。例如,有些任务的学习应侧重对学生完成任务过程的评价,过程评价包括学生对项目任务的分析理解、小组协作、实际操作等方面的评价;有些任务学习应着力于对学生完成任务取得结果的评价,结果评价主要考核学生加工制造出来的零件精度或是完成的策划方案等方面;有些任务则需要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并重;还有些任务应加大职业素质在课程评价中的份量。因此,高职“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的评价方式应更加符合职场的实际需求,促使学生逐步适应未来职场的发展。教学中将高职技能大赛与学生的学习评价相结合,不仅是对学生掌握技能的检阅,也是对高职“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发展的有益的促进和补充。

三、把握职业技能大赛平台,探究高职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应注意的问题

1.培养学生正确的职业道德思想,避免过于利益化

高职院校要了解所参与技能大赛的组织机构,避免出现学生沦为个别不良组织机构的赚钱工具。笔者在和一些其他高校同仁交流过程中,了解到某些营销大赛组织机构缺乏职业道德,组织大赛的目的仅是为了让学生帮助其售卖质量较差的产品,从中获取不良收益,这样的比赛大大损害了学生的热情与利益。因此,高职“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分解成的学习任务,既要接近现实的工作情景,又要避免过于利益化。完成学习任务时,教师应引导培养学生正确的职业道德。

2.全体学生共同培养,避免出现只将最好的教学资源用于少数学生

高职“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可将职业技能大赛的做法引入常规的教学活动。可以以专业、院系开展校级、系级的各种技能竞赛。通过技能竞赛激发所有学生的专业兴趣,提高其学习的主动性。同时,应在竞赛过程中紧密联系企业,请企业专家担任评委,邀请企业专家命题等,使学生所掌握的核心技能与企业所需的岗位技能无缝对接。这样,才能避免为了少部分学生参赛获奖动用最好的教学资源,而忽视了对全体学生的培养的情况发生。

3.注重比赛过程中对学生能力的提高,克服过于追求成绩的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