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医疗建筑设计要点范文

医疗建筑设计要点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医疗建筑设计要点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医疗建筑设计要点

第1篇:医疗建筑设计要点范文

关键词:医疗建筑;智能化;工程设计;施工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人们对医疗环境的品质需求不断提高,促使医院建筑不断向现代化、智能化发展。但目前,在医疗建筑的建设过程中,智能化工程设计不到位或者无法指导施工的现象时有发生,且智能化工程的施工与监管也没有规范化、程序化的模板可借鉴。为此,笔者结合江苏省淮安市第一人民医院门急诊及内科病房楼建设经验,从实际应用层面来谈谈医疗建筑智能化工程设计与施工实施要点。

一、招投标模式选择

智能化工程设计与施工能够顺利地、有序地、高效地开展,要从源头抓起,公立医院建设属国有投资性质,通过招投标方式择优选取施工企业就是重要的源头把控。考虑到医疗建筑智能化工程存在系统内交叉施工、系统外配合施工、现场协调任务重、维保服务工作难等因素,建议智能化工程划为独立标段,采用设计与施工总承包模式单独招标。根据目前新规定,依据投资额度,选择相应资质等级的电子智能化工程专业承包资质,同时具有建筑智能化系统设计专项资质的企业总包。对于有一定规模或体量,智能化系统投入不少于1000万元的医疗建筑,从资金实力、人员配备、硬件设施、施工经验等角度考虑,建议选择一级施工和甲级设计资质企业。目前多数医疗建筑进入施工阶段时,智能化系统设计都没有设计完成,多数存在边施工边设计的情况,或者因时间跨度长,前期完成的设计图到正式施工时已不合时宜,需要修改变更。在这种情况下,选择智能化工程总包企业宜采取费率招标方式。智能化工程总包企业根据分系统竣工图编制工程结算,经审计核定按投标费率扩大后作为最终结算价,费率招标有以下优点:第一,省去了复杂的工程造价编制过程,大大简化了投标计价工作;第二,由于施工过程中,大多数项目要变更原设计图纸,投标报价参考意义不大;第三,各分系统实际造价可综合市场的平均价格水平、施工环境、市场风险等因素进行预算,做到造价信息全面详实、一目了然,从而有效控制工程成本。

二、优化设计与增项设计

医疗建筑智能化工程除常规的网络综合布线类、安防监控类、多媒体通信类、管理信息类等之外,还有医护对讲系统、排队叫号系统、门禁控制系统、一卡通消费系统、无线医疗与诊断系统、手术示教系统、磁卡门禁系统、医疗设备自控系统等专用智能化系统。一般常规智能化设计咨询服务会由前期建筑设计单位提供,但要满足医疗建筑正常运行,上述设计内容还需根据智能化系统更新现状、项目现场情况进行优化与深化设计,方可指导施工。建设单位在承包合同中要明确约定由智能化总包企业承担上述优化设计与专项设计任务,原建筑设计图纸涵盖的内容,可结合行业发展现状、建设单位需求、施工现场条件进行优化设计,设计方案反馈给原设计单位按设计变更处理。原建筑设计图纸未涵盖的内容属增项设计范畴,建设单位可安排智能化总包企业牵头,邀请专业厂家参与方案比选,必要时可组织相关行业内的专家进行评审,中选的专业厂家经建设单位认可后,作为其分包单位接受统一管理,专业设计成果版权归智能化总包企业,由其正式出图指导施工,也为后期竣工图编绘打好基础。

三、施工现场管理

医疗建筑智能化系统多且复杂,又分别与医院相关职能科室职责分工相关联,如医院保卫处常规负责消防控制中心、安防监控系统,设备处常规负责有线电视,信息中心常规负责综合布线及计算机网络系统。有些新型智能化系统是从未接触过的,应由医院领导召集分工协调会,明确各自职责,各科室分工合作,指派相关人员参与智能化施工全过程,由基础建设办公室统一管理,也为今后相应职能科室顺利接管埋下伏笔。

四、维保服务

按照国家规范,智能化系统竣工验收合格后有两年质量保修期,保修期内出现质量问题,常规处理方法为基建办通知智能化工程总包企业,总包企业再安排相关人员或通知专业厂商前来维修。这种方案反馈机制长,维修周期长,医院相关使用部门意见很大。江苏省淮安市第一人民医院改变了这种管理体制,维修效率得到了极大提高。首先,优化管理主体,智能化工程竣工验收合格后,医院相关职能科室按分工范围将各自负责的分系统带回,直接负责维护管理,不再由基建办转接,因为使用部门发现系统问题还是习惯性通知相关职能科室处理。其次,对于智能化工程总包企业分包的系统工程,为提高应急处置效率,可商定由总包企业授权,直接通知专业厂商维护。最后,质量保修期满后,医院可与专业厂商直接商谈签订有偿维保合同。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医疗建筑智能化工程设计与施工要抓好招投标源头,把控优化设计与增项设计重点,合理布局施工现场管理和维保服务,方可取得成效。医疗建筑应具备一套系统完善、优质高效的智能化工程,可以提高医院管理层次、管理水平和管理效率,同时,也在节能降耗、节省人力、节约投资方面发挥成效。

参考文献:

[1]沈崇德.医院智能化工程建设常见问题成因与对策[J].中国医院建筑与装备,2013(07)

[2]许向群.医疗建筑智能化设计与工程探讨[J].中国医院建筑与装备,2005(06)

第2篇:医疗建筑设计要点范文

关键词:绿色建筑;设计方法;医院建筑

1绿色建筑设计概述

1.1绿色建筑设计的内涵

绿色建筑设计是基于建筑功能与周边环境相互协调的基础上,充分考虑人与自然的友好共生关系,以周边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为基本原则,在自然环境允许的负荷范围内,树立绿色健康建筑系统的目标。绿色建筑设计是在不损坏生态环境的前提下,综合考虑建筑设计、使用、管理与再生等全过程的发展特点,从而科学建设满足人类健康发展需求的生存建筑空间环境,其突破了传统建筑超越生物圈的时空限制,并紧密联系建筑与环境、经济之间的关系,不再因只孤立考虑自身系统发展而忽视自然生态稳定,是一种综合性、开放性的营建系统。

1.2绿色建筑设计的类型

绿色建筑设计分为基础级、一星级、二星级以及三星级四个类型标准,其均需要满足《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的所有控制项要求。新时期绿色建筑设计的控制项与全文强制性规范有效衔接,已成为全面执行绿色建筑标准的主要依据。

1.3绿色建筑设计的特点、发展及主要影响

绿色建筑设计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符合全生命周期理论,尽量做到节约资源、节约能源、回归自然,同时降低污染标准要求,以最大限度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第二,在绿色建筑设计时,要重点突出室内环境,提高室内环境对居住者健康、舒适以及综合利用的功能要求,力求内外环境的相互平衡。第三,绿色建设设计能够降低对周边环境的污染破坏力度,尤其是严格控制废气、废水等的排放,能够有效改善居住区的水质。第四,绿色建筑使用的施工材料必须符合国家环保要求,同时尽量应用可再生材料,以避免有机合成材料在后期使用过程中释放有害物质,从而威胁居住者身体健康。第五,绿色建筑与节能技术的有效结合,通过广泛应用太阳能、风能、地热等可再生资源和清洁能源,既能保证地面供暖系统、空调系统以及照明系统性能正常发挥的同时,又能减轻对周边自然生态系统的污染以及有效节约不可再生的能源资源。绿色建筑设计是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时展的必然要求,更是未来建筑行业的发展趋势。自2006年颁布《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以来,外加国家财政对绿色建筑的大力支持,使得我国绿色建筑评价标识数量得到了大幅度增长,绿色建筑行业的市场规模也稳步提升。当前我国绿色建筑已进入规模化发展时代,为有效应对全球气候变化、资源能源短缺以及生态环境恶化的挑战,绿色建筑设计势必朝着更加积极、良性的方向持续发展。绿色建筑设计的应用不仅能够有效降低能源资源的消耗,提升资源利用率,还能通过利用清洁能源、绿色施工材料和技术而最大限度保护周边自然生态系统,降低建筑设计、施工、使用对周边环境的破坏,有助于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另外,绿色建筑设计的高效应用,可以积极构建良好、健康的室内外环境,其更加符合新时期居住者对建筑功能的需求,有利于推动和谐社会的建立。

1.4绿色建筑设计的研究

从整体布局、框架结构以及空间塑造三方面来研究绿色建筑设计。首先,从整体布局而言,绿色建筑设计要充分衡量建筑物自身的功能和后期使用特点,以科学规划交通线路、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建筑密度等内容,从而保证平面交通流线和空间交通流线组织科学合理。其次,从框架结构而言,绿色建筑设计离不开绿色施工材料的支撑。以医院建筑为例,其在进行绿色建筑设计时,吊顶可选用环保矿棉板、石膏板,墙面可采用耐擦洗的环保型涂料,门窗可采用隔音、隔热、易消毒清理的铝合金和环保型木质材料,从而降低建筑施工对周边环境的污染以及降低能源资源的消耗。最后,绿色建筑设计也要充分考虑空间的可塑性以及各种设施设备空间的科学布置,既要确保水、电、暖等各项隐蔽工程的布局合理、使用安全可靠,又要使整个室内空间具有灵活性,形成规整有序、条理清晰地布局,在增强居住者舒适度的基础上,满足未来增设设备的需求。

2绿色建筑设计理念及设计实践

2.1绿色建筑设计

绿色建筑设计是指在整个建筑设计过程中,充分考虑并严格贯彻落实国家有关绿色建筑等的理念和指导,通过对整个建筑生命周期的全过程阶段进行监督和管理,确保其用水、用电、建筑材料等的使用过程中都能做到降低能源资源消耗,最大限度减轻建筑设计对周边生态系统的影响和破坏,并为新时期人们的生产生活提供良好的居住环境和生存空间,从而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2.2绿色建筑设计的低碳

低碳是指在整个绿色建筑设计过程中,减少化石能源的使用量,从而降低二氧化碳的排放量,提高能效利用率。应用绿色建筑设计理念时要重视采用绿色清洁能源或者可再生能源,如太阳能、风能等,同时可加大对工业余热等废气能源的回收再利用力度。在考虑自然环境的基础上,利用自然通风采光原理,充分利用自然资源,以减少空调、采暖设备耗费的能源,都能实现低碳环保的目的。

2.3绿色建筑设计的改造

绿色建筑设计的改造主要是将部分不符合绿色设计理念的建筑进行升级改造,以落实绿色建筑、环境保护、持续发展的理念。按照建筑功能分区、分项计量的方式,科学计量建筑各功能分区的能源资源耗损,以帮助人们有针对性地进行改造。如根据实际的气候条件,合理选用可再生能源和绿色施工技术或者在建筑设计时尽量将配电室、空调机房等耗能较多的设施设备靠近负荷中心,从而节省管道线路的输配系统能耗等,都能实现节能减排环保的目标。

3绿色建筑设计方法在医院建筑中的应用

3.1绿色建筑设计理念

绿色建筑设计理念主要包括节约能源、资源、保护环境、回归自然等。如在节约能源方面,所有的材料和资源都要遵循清洁、健康和可再生的原则,通过利用太阳能、地热、风能等清洁能源以及可再生的建筑材料,减少传统采暖设施和建设材料的使用力度,并遵循能源战略化管理手段,在提高医院建设能源使用效果的同时,降低建筑投入使用后对自然生态系统和环境的污染,能实现医院建设和自然、社会的和谐共生。回归自然理念是指在采用绿色建筑设计方法时要遵循身心愉悦的原则,基于舒适性角度,从人体工学和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出发,通过为居住者提供健康、无害、舒适的室内外环境,保障安全的水源和饮食供应,提供健康环保的生态建筑和景观设计,让居住者感到身心愉悦。

3.2医院建筑的绿色建筑设计功能

医院建筑作为公共服务场所,其日均人流量较大、能源资源消耗较多。因此,在医院建筑中应用绿色建筑设计理念,要结合医院的实际功能需求,合理选择满足城市规划、医疗卫生网点布局需求以及服务人数和服务半径科学的建筑地址,并根据医院各科室的职能进行有针对性地设计。如根据医院各功能相互关联的特性,将其分为医疗区、感染区、服务区、污染区以及行政区等五部分,便于合理划分医院外部的入口和内部交通流线,从而保证患者就医诊治的快速高效。重视应用绿色材料、绿色施工技术等有助于改变传统医院能源消耗较多的发展现状,既能实现能源资源的最大化利用,降低医院正常运营的经济投入成本,又能有效保护周边生态系统,严格贯彻落实国家可持续发展和绿色建筑的相关战略。通常情况下医院的氛围相对紧张、压抑,而新时期现代医疗理念等的发展,使得康养于一体的观念逐渐被大众认可和接受,这就对医院的居住环境、整体氛围等提出了新的要求。绿色建筑设计在医院建筑中的广泛应用,既能扩增适宜的人性化配套建设,又能充分利用周边自然资源,将建筑内部人员集聚部位与外部庭院以及其他景观相互渗透和融合,有助于增加室内空间的延伸性,从而给患者更加舒适的居住体验,能够让患者保持良好的心态接受治疗。

3.3绿色建筑设计方法要点

首先,在医院建筑中应用绿色建筑设计方法,要注意充分利用有限的城市土地资源,充分考虑医院建筑涵盖的安全、简洁、高效的交通设计,集约化的功能空间布局以及人性化配套设施的建设,从而采用高效集中的空间布局形式有效提高医院建筑的空间利用率。其次,绿色建筑设计方法要遵循因地制宜的生态设计理念,充分利用可再生能源和清洁能源,在适应医院建筑周边地理环境和气候特点的基础上,进行生态化绿色设计,以在保证建筑物自然采光能力的同时,将太阳能、地热能等可再生资源融入其中,有效节省保温采光等方面的能源资源。如为满足室内采光和供热需求,可通过科学设计室内外空间渗透,通过直接通风和自然采光以及内外部景观相互渗透的方式,既能保证室内空气质量,减少细菌滋生,防止与其他空间交叉感染,又能提高医院的资源利用率,降低建筑常规能源的消耗。再次,合理选用绿色建筑技术和施工材料,包括常见的水循环系统、智能集成控制系统、隔热技术以及自然通风技术、照明技术等绿色建筑技术,从而有效降低建筑施工对周边环境的负面影响,真正贯彻落实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最后,采用绿色建筑设计方法要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医院作为特殊的公共服务机构,在建筑设计时要充分考虑其对外服务职能。通过扩大建筑周边绿化面积、丰富基础配套建设、增设室内绿化景观等绿色建筑设计方案,能够拉近医患关系,缓和医院紧张、压抑的环境,有助于提升医院的服务效果。

3.4绿色建筑设计方法的具体流程

第一,前期策划阶段。在医院建筑中应用绿色建筑设计方法首先需要选择优秀、专业的设计团队,包含绿色建筑工程师以及景观设计、室内设计、专项技术专家等在内的优秀成员,保证其能够明确医院建筑绿色设计的必要性,并加强各项目负责人的沟通联系力度,使其积极参与医院绿色建筑设计方案讨论,确保其在医院绿色建筑总体规划和全局因素规划的基础上,充分考虑医院建设项目与周边环境的协调一致性,从而科学确定建筑密度及容积率。坚持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准确围绕“两方便”原则,既要满足后期医护人员参与救治、患者及家属诊疗康复的使用需求,又要营造良好的就医和工作空间,从而带给患者及其医护人员相对舒适的真实体验,这既能让患者在就诊过程中感到温馨舒适,又能有效提高医院的服务水平。现代医院发展迅速,尤其是各项科学技术的应用,因此,设计人员在建设医院绿色建筑设计时,还需要具有前瞻性意识和眼光,充分考虑医院后期发展规划,从而为医院后期改造留下空间。第二,中期设计和建造阶段。绿色建筑设计方案的最终确定需要先后经过方案研讨、下发各专业领域、设计绿色建筑设计方案、审核设计指标、反复优化设计指标以及完善设计方案等。因此,绿色建筑设计方法的确定是一项系统分析和统筹规划的过程,其需要对多项方案进行全面、综合的对比和评估,而基于生命周期的绿色医院建筑设计方法是较为可靠、客观、科学的。在中期设计和建造阶段,要充分考虑医院职能,从而强调医院公共开放设计的安全性,以通过合理分布组织流线等方式,保证其设计方法在实际运营中具有可控性,避免因交叉感染而造成污染情况。医院涉及职能部门众多,不同专业科室对环境的建设需求具有不同要求,因此,在每个设计可变环节变量时都要详细参数描述,并采用重复优化的方式和流程,确保参数的具体数值能够从粗放模糊到精细清晰,直到得出最优解,从而保证医院建筑的绿色建筑设计方法更加高效、科学,设计内容更加完善、丰富。第三,投入使用和拆除后。绿色建筑设计的重点在于降低对周边环境的污染、提高能源资源利用率。部分建筑材料和化学物质在后期实际使用过程中没有完全被消耗,只是存在部分损耗,这时经过物理、化学、生物等处理方式进行回收处理,能够将其变成新资源用于下一级次。因此在医院建筑投入使用后,要重视废物回收利用,尤其是医院建筑拆除后产生的废旧可回收建筑材料,这有助于将废弃物和污染物的产出降到最低,能够满足全生命周期理论的绿色医院设计方法,也是绿色建筑体系的内在机制要求。因此,在进行医院建筑时采用绿色建筑设计方法要重视对医院建筑投入使用和拆除后等整个过程的跟踪评估管理,从而保证每个建筑环节都符合高效节能环保的绿色建筑设计状态。如医院建筑材料中常见的废旧玻璃材料、塑料、砖块、石膏墙板等都能实现废物回收再利用,并可建成新组件。美国德克萨斯州的奥斯汀城,便将石膏墙板碾碎用于粘良剂,用回收的沥青、砖块以及混凝土等作为填充物或粒料,因此其是十大绿色建筑之一。

参考文献

[1]王潇.绿色建筑理念在医疗建筑设计过程中的应用分析[J].绿色环保建材,2021,(02):63-64.

[2]孙畅.医院的绿色建筑设计研究[J].建筑技术开发,2020,47(18):5-6.

第3篇:医疗建筑设计要点范文

文章以充分尊重和重视人与物的交通需求为出发点,阐述合理的交通设计要点。并以北京某著名医院外科大楼为例,剖析其交通设计,再从垂直交通设计和水平交通设计两个方面论述高层住院楼的交通设计要点,以期为高层住院楼的设计者们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

高层住院楼 交通需求 垂直交通 水平交通

医疗建筑是为患者服务的特殊建筑类型,其主要功能是为医院中人与人、人与物之间的医疗活动提供功能空间。住院部是医院极为重要的部门,而高层住院部交通设计对医院的整体运行效率会产生重大的影响。通过调研,我们发现很多医院的高层住院楼交通都普遍存在诸多问题:电梯数量不足导致拥挤、等待时间长,候梯环境恶劣,人流、物流交叉显得极为混乱等。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分为两个方面:一是设计者未意识到医院人和物的交通需求对高层住院楼交通设计的重要性,至于其需求、需求量更未进行调查,仅凭经验凭感觉,导致与实际需求差别很大;二是即便设计师对高层住院楼人和物的交通需求有一定程度的了解,但设计和施工时因很多因素的影响并没有将这些需求落到实处。

一、高层住院楼“人”的交通需求

关于高层住院楼人的交通需求,首先要明确的是高层住院楼使用者的类型及行为模式。一般而言,住院部的人流包括:患者、探视家属、医护人员及后勤保障人员。表1是通过调研分析,对高层住院楼人群的类型及有关交通的行为模式的总结。

患者是医院较稳定的人流,由于其身体上的病痛以及医院管理上的规定,除进行手术和医技检查外,基本都是在病区内活动。患者做手术及医技检查的时间基本安排在上午,一般由医护人员或者家属陪伴。有些患者可以自己独立行走,有些患者则坐在轮椅或者躺在病床上。

探视人群是医院住院楼人流构成的重要部分,由于探视人群常常是自发组织,人员数量和探视时间无法预知,是形成医院异常客流的主要原因。

医护人员包括医生、护士和其他工作人员。上下班时间是医护人员流动最频繁的时间段,其次是午饭时间,这两个时间段内医护人员大多是几人成群一起行动。其他时间段医护人员流动较少且大都是一人独自行动。

高陪护率是我国目前医疗体制下的一种特殊现象。陪护人员和患者生活在一起,主要照顾患者的生活起居及陪同进行各种治疗。大多陪护人员在三餐时间段会外出给患者买餐再送回病房。基于我国高陪护率的现状,进行交通设计时,必然要考虑陪护人员数量。

服务保障人员的流线一般是与物品有关,他们使用专门运送物品的电梯如清洁货梯、药梯、污梯等,这部分将在下文展开论述。

二、高层住院楼“物”的交通需求

医院的物流分为两部分:洁物和污物。洁物根据其是否与医疗活动有关再分为医疗洁物和生活洁物。医疗洁物包括药品、中心供应室供应的各类器材、配液中心配的各种液体等,生活洁物包括患者的营养餐、干净被服等。污物则包括生活垃圾、医疗垃圾、换洗的被服等。一般情况下一幢住院楼应有一部清洁货梯,用以运输各个清洁物品。一个护理单元必须配备一部污物电梯。洁物与污物流线在设计时应相对分开,同时污物流线应隐蔽,尽量避免患者及家属搭乘。

三、案例分析

以北京某三级甲等医院为例,外科大楼建成于2008年,建筑面积约12.4万平方米,共17层,床位数为1294张。外科大楼主要以外科护理单元为主,裙房部分由住院大厅、手术部、重症监护室、医技检查、病理科、营养厨房等功能组成。该外科大楼标准层每层3个护理单元,多护理单元同层布置的组合形式有利于资源的共享。

(一)电梯的类别与位置

该外科大楼大厅十分宽阔,进入后首先看到4部直上顶层的观光客梯,直达主交通核(图1)。患者及家属使用电梯设置在中间区域,而医护人员电梯设置在两端,靠近大楼医护人员出入口,相对独立。

该外科大楼所有的垂直交通组织在一条“线”上,方便组织分流。大楼内分别设置医务电梯、乘客电梯、工作人员电梯、餐梯、货梯、污物电梯等。在水平交通上沿该垂直交通“线”两侧设计两条走廊,供患者及家属使用的在交通核东侧,医护人员则在西侧。患者家属的走廊南北两端各设置一个休息区,且视线开阔,空间设计十分舒适和人性化(图2)。另一侧的医护人员通道则使3个护理单元的医辅区连成一片,方便医护工作人员相互交流和共享资源。调研统计了至病房标准层的一共有21部载人电梯,7部载物电梯,合计共28部电梯。具体电梯的位置及分类情况如图(表2,图3、图4、图5)所示。

3个护理单元共用两部餐梯,位置设在配餐室中,餐车出电梯后直接在配餐室加工即可运送至各个护理单元。

污物电梯每个护理单元一部,与污洗室相邻设置在护理单元较隐蔽的位置。医疗垃圾生活垃圾等通过污物电梯直达底层后,运往院内的垃圾处理中心,流线极短且快捷。这既保证了大楼内环境的清洁又减少了交叉感染的机会,同时也避免患者及家属看到污物而产生不良的心理感受。值得一提的是护理单元的污洗室里设有污衣投放口,患者、医护人员可将换洗的被服投入污物投放口到地下一层,再运往院区的被服清洗中心,这是该外科大楼垂直物流的一个亮点。

(二)电梯的数量

该外科大楼的探视时间为14:30到17:00,入口处从14:20开始允许家属进入,一层电梯厅在14:30时客流量达到一天中的最高峰。调研中统计了外科大楼首层两个电梯厅某日5分钟进入人流量及某日探视期间每隔半小时的平均候梯时间,见表3、表4。通过表3我们可以总结出:该大楼首层客流高峰段为8:00、14:30及17:00,其中14:30人流量达到最高峰。8:00及17:00为医护人员上下班时间,14:30至17;30为家属探视时间。通过表4可知即便是在客流高峰期,平均等候时间基本控制在60s以内,该高层住院楼电梯数量满足该大楼乘梯总人数的需求。

该外科大楼床位数1294张,共17层,层高3.9m,根据《现代医院建筑设计》中给出的电梯数量的计算公式,可以计算出该住院楼需要14部载人电梯,这只是患者及探视家属、医护人员使用的电梯。而实际该大楼载人电梯共21部,其中手术专用电梯3部,医梯和客梯的比例为3:4,比理论值多出了6部。通过调研将原因归结为:《现代医院建筑设计》中研究的住院部指仅包括护理单元和洁净手术部,不包括其他具有复合功能(如具有医技、检验、会议、行政等功能)的住院综合楼。而实际本文所讨论的外科大楼包括了其他医疗功能的复合医疗楼,有更多的患者和医护人员,因此电梯的数目也相应增加。

四、交通设计要点

上述案例中的外科大楼正是充分尊重了人和物的交通需求,并在设计中一一落实,才创造了良好的楼内环境,人和物十分有序的进行交换。通过对案例的分析,高层住院楼交通设计要点可从垂直交通设计和水平交通设计两个方面展开论述。

(一)垂直交通设计

1.电梯类型

高层住院部电梯分为载人电梯和载物电梯。载人电梯根据使用人群的类型可分为:医务电梯、乘客电梯、工作人员电梯。医务电梯的使用者主要是患者,尤其是行动不便坐轮椅或躺在病床上的患者。乘客电梯主要运送探视家属和陪护人员,工作人员梯则为楼内工作人员专用。一般而言,医务电梯和乘客电梯并无明显界限,患者和探视家属可相互合用。载物电梯分为:药梯、货梯、餐梯、污梯。

2.电梯位置

在高层住院楼中,乘客电梯、医务电梯的使用者是患者及探视家属电梯,两者一般设于主交通核中。主交通核是人流集中的地方,其作用是能满足患者及探视家属快速疏散到达目的地的需求。因此在设计时要将电梯放在靠近入口显眼的位置并设置清晰简洁的标识,方便快速找到电梯,避免因寻找造成人员滞留的混乱现象。

工作人员电梯的位置应较隐蔽,一方面是因为工作人员对自己的工作环境熟悉,另一方面也避免患者及家属无意识的进入。

一般而言高层住院楼在公共区域应设置清洁物品货梯,且靠近大楼货物入口。餐梯一般独立设置,设于配餐室中或相邻设置。污物电梯一般与消防电梯合用,设置在护理单元内较为隐蔽的位置,并且在首层平面有独立的出入口。这样既减少了交叉感染的机会,也避免了患者及家属看到污物或者尸体时产生不良的心理反应。

3.电梯数量

患者及家属到达电梯厅后都希望能够快速的进入电梯,即等候电梯的时间不应过长。一般而言,平均等候时间最好控制在60s之内,当候梯时间超过60s时,人们的心理烦躁程度会急剧上升。人们等候电梯的时间是由电梯数量决定的,合理的电梯的数量至关重要。根据设计床位数,我们可以初步估算出楼内乘梯总人数。再根据建筑层数、层高、电梯的额定荷载等,可以确定住院部载人电梯的数量。

高层住院楼一般在公共区域设置1~2部餐梯,供标准层各个护理单元合用。设置1部货梯,和1部药梯。当标准层只有1个护理单元时,货梯可与药梯合用。污物电梯每个护理单元都必须配备一部。在《现代医院建筑设计》一书中给出的电梯计算公式的基础上,我们总结出以下公式:

公式一:N=(KPT/240R)+(C+Y+W)

K—高峰时段每5分钟乘客集中率,住院楼K=20%

P—使用电梯的总人数,医院P=1.1床位数

T—电梯往返一周总运行时间=2H/V+1.25F(V+3.5)+3R

H—电梯运行高度=(层数-1)*层高

V—电梯速度,多层V=1m/s,高层V=2m/s

F—每班电梯预计停站数=0.6~0.9楼层数

R—电梯额定人数,R=11~20人

C—餐梯数量,一般取1~2,

Y—药梯货梯数量,一般取1~2,

W—污物电梯(兼消防梯)数量,每护理单元一部

公式二:N=(床位数/100+楼层数/5)+(C+ Y+W)

(二)水平交通设计

电梯厅是水平交通和垂直交通的交汇点。患者及家属到达所在楼层后,必然通过水平交通前往各护理单元。走廊宽度至少能够满足两张病床并列通行,并且与污物路线完全隔离,避免可能产生的楼内交叉感染。在满足基本功能的前提下,患者及探视家属走廊应注重空间的丰富性、趣味性,如提供患者和家属休憩、交流的区域。

五、结束语

高层住院楼交通设计对医院住院部的整体运营效率产生重大的影响。合理的垂直交通设计要求设计师通过科学的研究方式和严谨的数据统计来确定高层住院楼人和物的量。电梯厅是水平交通和垂直交通的交汇点。水平交通结合垂直交通对人和物的行走路线进行设计,使各种人流、物流有效分离,才能使高层住院楼运行的更加高效,楼内环境更加有序。

可见,高层住院楼的设计只有充分尊重和考虑人和物的交通需求,并且在设计中逐一实施,才实现到高效流通、人物分流的良好楼内环境。 (编辑 刘鲁)

参考文献

[1]罗运湖.现代医院建筑设计(第二版)[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

[2]丁玎.高层住院楼电梯交通系统设计研究[D].重庆:重庆大学,2005

第4篇:医疗建筑设计要点范文

(陕西晨光建筑设计研究有公司陕西西安710000)

【摘要】实验建筑的使用和功能有其特殊性,其电气接地系统相对于其他常见民用建筑如住宅、办公等较为复杂且要求更高,根据国家规范,实验建筑电气接地安全设计的要点。

关键词 联合接地;实验室接地;防电磁干扰;静电措施

Experimental design building electrical grounding

Zhang Da,Li Wen-xi

(Shaanxi dawn architectural design study has companyXi´anShanxi710000)

【Abstract】Use and function of experimental architecture has its particularity, its electrical grounding system relative to other common civil construction, such as residential, office and other more complex and more demanding, according to the national standard, experimental building electrical grounding safety design points.

【Key words】Joint grounding; grounding laboratory;Anti-electromagnetic interference;Static measures

1. 引言

实验建筑的使用和功能有其特殊性,其电气接地系统相对于其他常见民用建筑如住宅、办公等较为复杂且要求更高,笔者以实际工程案例,根据国家规范,谈谈实验建筑对电气接地安全设计的要点。

2. 建筑概况

经省发改委批准,省医疗器械检测中心实验楼项目,总建筑面积为21496.1平方米。地上 12层为实验以及业务用房、地下一层为设备用房;建筑高度55.85m;建筑设计耐火等级:二级;属一类高层建筑防火设计;结构类型为框架结构。主要建设内容有:(1)通用检测实验室,包括物理化学检测实验室、生物相容性检测实验室、电气安全检测实验室、电磁兼容性检测实验室、环境试验检测实验室等;(2)专业检测实验室,包括有源植入器械检测实验室、麻醉和呼吸器械检测实验室、牙科器械检测实验室、机电医疗器械检测试验时、体外诊断器械检测实验室、无源植入器械检测实验室、眼科和光学器械检测实验室、可重复使用器械检测实验室、一次性使用器械检测实验室、残疾人技术扶住器械检测实验室、诊断和治疗用辐射器械检测实验室、医用防护产品检测实验室等。

3. 联合接地及安全措施

实验建筑按具体要求,可设置实验室工作接地、供电电源工作接地、保护接地、实验室特殊防护接地。

(1)本工程为联合接地,其接地工频电阻不大于1欧姆,实测不满足要求时,增设人工接地极。

(2)本工程地下一层设置变配电所,接地形式采用 TN-S系统。变配电所做接地配电回路设专用保护线(PE线),严禁与中性线(N线)共用。凡正常不带电的一切电气设备金属外壳,金属支架等物体均应与 PE线可靠联接。

(3)电气竖井、电梯井道内从底端至顶端垂直敷设一条 40X4mm热镀锌扁钢,每隔三层与楼板钢筋做等电位联结,其上、下端均与接地装置网络连接。

(4)总等电位联结应将保护干线、接地干线、各种公用设施的金属管道(如上、下水,热力、燃气等管道),建筑物金属结构,钢筋混凝土基础钢筋等可靠连接。

(5)各实验室内设接地端子箱,接地引下线柱内暗敷。

(6)过电压保护:在电源总配电柜内装 Ⅰ级电涌保护器(SPD)。

(7)电话、网络、电视系统引入端等处由专业公司设过电压保护装置。具体做法参见国标图集《建筑物防雷设施安装》02D501-1。

(8)直接埋地的电缆始端接地。电缆末端、金属管道在进出建筑物处应就近与接地装置网络焊接。导电闭合体焊接处均应除渣刷二度防腐涂料。

(9)在引下线距地面 0.5m处设测试连接板供测试用,建筑物周边引下线在室外地坪下 0.8m处,设有 40X4mm长 2m的外甩热镀锌扁钢。

(10)利用建筑物基础内最底层四根(≥φ12)或二根(≥φ16)以上主钢筋延长焊通形成接地导电闭合网络。

(11)变配电所、水泵房、换热站、电气竖井、电梯井道等接地引下线在柱内、墙内暗敷。

(12)建筑物结构中的金属构件,如防护密闭门、密闭门、防爆波活门的金属门框等做等电位连接。

4. 实验室接地

4.1各实验室保护接地设置LEB(局部等电位端子箱),其接线示意如下图1:

LEB(局部等电位端子箱)设置原则:

(1)实验室LEB(局部等电位端子箱)设置在距地面0.3米处,接地导线沿墙、地面暗敷至金属试验台。

(2)由墙内预埋件至LEB局部等电位箱采用接地线采用BV-1X16-PVC20;由LEB局部等电位箱至设备接地点采用接地线采用BV-1X6-PVC16。

(3)每个LEB箱至少预留3个接地端子。

(4)与工艺设备或试验台的金属外皮相连的具体做法可参考国标图集《等电位连接安装》(02D501-2)46页。

(5)接地用铜母带与结构钢筋互联时须采取防腐措施。

(6)根据工艺要求,本建筑防雷接地无需单独设置(如防雷接地需单独设置,应按现行的《建筑防雷设计规范》的规定采取防止反击措施)且无特殊要求,各种接地共用接地装置,接地电阻值不大于1Ω。

4.2实验室工作接地与接地装置采用单点连接。使用性质不同的实验室共用一组接地装置时,分别引接地线与接地装置连接。

实验室接地点至接地装置的引线长度不应为λ/4及λ/4的奇数倍。

λ=3×108f

式中:λ——波长(m)

f——实验室接地仪器、设备工作的主频率(Hz)

4.3实验室接地仪器、设备工作的主频率为50Hz,最远处的实验室接地点至接地装置的引线长度为84.05米,计算得满足要求。

5. 防电磁干扰、静电措施

5.1对电磁干扰有屏蔽要求的场所(如电磁兼容实验室等)设置屏蔽措施:

(1)利用20mm长、φ1.5紫铜条嵌入土建素墙内连接屏蔽网;

(2)房间六面体内φ1.5的400-800目/平米紫铜网做屏蔽网;

(3)房间八个角与建筑钢筋接地网连接;

(4)门为企口式,并做紫铜接触连接屏蔽网。

5.2弱电机房、监控室、消防控制室、自动化管理控制室、气瓶间等需要防静电干扰的电子设备机房采用接地的导静电地板。其示意图如图2:

由于防静电接地系统所要求的接地电阻值较大而接地电流(或泄漏电流)很小,所以其接地线按满足机械强度选择6平方毫米绝缘导线(对移动设备则采用可挠导线)与固定式装置的防静电接地线焊接。

6. 结论

实验建筑由于自身的特殊性,接地系统相比常见的民用建筑较为复杂,各类型科学实验建筑的设计方案可能不同,施工图设计阶段应按照其特点、工艺要求进行设计以满足其安全可靠及使用要求。

参考文献

[1]《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电气》2009.

[2]《工业与民用配电设计手册》第三版.

[3]《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 JGJ16-2008.

第5篇:医疗建筑设计要点范文

关键词:妇女儿童医院;功能布局;交通流线;立面造型;环境景观

中图分类号:TU246.1+8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0422(2013)05-0088-03

1

前言

长期以来,医疗建筑最重视的是它完善的功能和高效率的管理,近年来,随着广大民众生活水平的提高,患者们的舒适性、便利性及选择性日益受到重视,这种以患者为中心、以服务为目的的医疗经营理念也越来越深人人心。从而,人民对医院的就医环境提出了新的要求,医疗建筑设计也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

医院是集医疗技术、复杂功能于一体的建筑类型,如今医疗建筑设计不仅要满足医院内部医疗技术功能,同时也要为病人、医护人员提供舒适、温馨、优美的就医诊疗环境。这一点在妇女儿童医院的设计中,表现得尤为明显。妇女儿童医院区别于综合医院,是功能特殊具有独立性的专科医院,它是以妇女、儿童医疗保健为特色的医疗中心,科学有效地整合医院的人才、信息以及设备等各种资源,进一步提高妇女、儿童的健康水平,全面开展妇女儿童特殊疾病的预防、治疗和免疫等研究,为妇女儿童提供更好的宣传、治疗、保健等服务。

本文以怀化市妇幼保健院(怀化市妇女儿童医院)新院建设项目(以下简称怀化市妇幼保健院)为例,探讨在现代医院建设理念下妇女儿童医院设计方法。

2 项目概况

怀化市妇幼保健院(怀化市妇女儿童医院)新院建设统一规划,分两期实施,按800床规模进行整体规划,布置有门急诊楼(含医技及保健,地上5F,地下1 F)、住院楼一(地上12F,地下1F)、住院楼二(地上16F,地下1F)、办公及培训中心(6F)、食堂及活动中心(3F)、洗衣房及污水处理站(地上1F,局部地下室)、锅炉房(1F)、大门(共3处)及院区管网等。

项目总用地面积为40682m2,建、构筑物占地面积为9830m2,总建筑面积为89234m2,其中地上建筑面积为75642m2,地下建筑面积为13592m2。

3 功能布局

医疗建筑功能复杂,其功能布局应分区明确、流线清晰。妇女儿童医院的平面设计要以交通组织为主线,勾画出平面框架,再结合各功能空间尺度的要求将之细化,从而构成一个完整合理的功能平面。

怀化市妇幼保健院包含了门急诊楼、两栋住院楼、办公及培训中心以及配套的食堂活动中心等单体建筑。东面临主干道布置门急诊广场,南面布置住院广场,西南角为污物出口。

住院楼与门急诊楼相邻贴建,住院楼与门急诊楼之间通走到连接,他们之间相对独立又联系紧密。(图2)

门急诊楼分为四个单元,各科室占据不同的单元,单元之间通过庭院隔开,又以走廊连接。妇女与儿童在疾病类型、性质以及就医的心理等方面均有所不同,妇女医疗部门除了对患者进行妇科疾病的治疗外,还提供妇女健康的服务与教育,面对的基本上是健康的人群。而儿科的疾病可以通过血液、接触的用具甚至是空气在母亲与儿童之间相互传染,其中一些对孕妇的危害尤其严重。设计中将保健、门诊、急诊、儿科门诊分区设置,且有相对独立的入口及入口门厅。(图3~5)

门诊大厅面向主人口并向城市干道敞开,此方向的维护采用大面积的玻璃幕墙,且大厅上部为五层通高玻璃中庭,使病人在大厅等候、休息时自然光线充足,并可以看到室外的绿化景观,使大厅空间富于变化和生机的同时能有效的缓解患儿及家属的恐惧感和焦虑感。

在建筑入口和卫生间等处,均应视病残人员的使用需求考虑无障碍设计,体现了对病人的人本关怀。

住院部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功能空间,为避免穿插和干扰,每层为一个护理单元,病房有良好的朝向和视野,主要使用房间最大限度的采用自然采光和通风,减轻对空调系统的依赖,有利于节能和降低费用。

4 交通流线

儿童医院空间设计应从使用者的角度出发,包括儿童患者、医护人员、陪护家属、前来探视人员、保健人员等都应逐一考虑。合理的组织空间是对前来就医的人流进行统一统筹安排、各种人流有序分流,在使用便捷的同时又降低了交叉感染的几率。组织好公共空间的流线关系到儿童医院整体设计的优劣,医院的交通流程是否顺畅直接影响到医疗行为和就医流线的便捷和效率的发挥。儿童医院建筑的交通组织除了应符合一般综合医院的规定外,还应充分考虑儿童医院组织模式的特殊性,为医疗流程的变化留有余地。

在规划设计上,怀化市妇幼保健院的设计首先对不同种类的人流、物流在大的概念上给予合理安排,使各部门各有其所,各行其道,尽量避免了迂回交叉和交错混杂的局面。基地北部为相对独立的办公及培训中心、食堂及活动中心;南面主要是两栋住院楼和门急诊楼。各个功能皆有独立的出入口,并另设污物出口。门急诊楼中,保健、门诊、急诊、儿科门诊各设有相对独立的人口及入口门厅。

针对门诊量非常大的特点,医院门急诊楼前留出了较大的广场集散人流、车流。院内道路符合城市化的交通组织,建筑物周边应设置环形消防车道。门急诊楼负一层设有地下停车库,减轻了门诊大楼前交通噪声的干扰和穿行。

公共空间内如果人流组织不当,各空间路径不流畅,就会造成极其拥挤的现象,室内空气不流通,使病人烦躁,加重病情,特别对于儿童患者的抵抗力较差,更容易增加交叉感染的机会,因此合理的人流组织在儿童医院设计中显得尤为重要。

怀化市妇幼保健院公共空间的水平交通组织对各种人流、物流的流线进行有序的分流,从横向上和纵向上形成各自不同的路径,在保证功能的前提下使医院的交通系统达到各种流线畅通、快捷有序、不交叉的标准。门急诊楼东面设两部疏散梯,两部医用电梯以及两部普通客梯,西面设三部疏散楼梯及一部污物电梯。每栋住院楼设两部疏散楼梯,四部电梯其中一个为污梯。

5 立面造型

医院建筑由于功能复杂、各种专业功能性空间繁多等特点,其外立面造型设计的自由度受到了极大的局限,在满足功能需求的前提下,怀化市妇幼保健院尝试设计出新颖活泼的儿童医疗建筑形象。针对儿童患者这一特殊群体,同时处理好建筑物本身以及周围环境的关系,做到既能相互协调,又能表现出儿童医院不同于综合医院的特色。

怀化市妇幼保健院在门急诊楼设计中采用温和的弧线型,加之暖色调的窗框,增加建筑的亲和力。立面点窗上下错落布置,增加了建筑的动感,使建筑显得活泼生动,消除小朋友对医院的恐惧感(图6)。

6 景观环境

医院是最贴近使用者的公共设施之一,人类的生老病死、情感的悲欢离合均在此上演,因此设计者不但要从生物医学的角度考虑问题,还应从心理学与社会学的角度来考量人文环境对病患的影响。

妇女与儿童分属不同年龄层的人群,他们的生活及思维模式有着很大的差别,比如:儿童每天都在成长和变化,喜欢在游戏中学习和生活,因此在设计中必须注重强化儿童就诊空间以及病房的环境设计特色;另外,患病儿童入院治疗时通常会有很多家人陪同,这也成为我们在儿童门诊与护理单元的空间设计中必须重点考虑的问题;而妇女,尤其是产妇,则更喜欢在温馨、宁静的环境下接受医生的帮助(图7)。

在人文环境中满足妇女与儿童病患的不同需求便成为妇女儿童医院设计的一个新课题。在怀化市妇幼保健院的人文环境设计中,我们除了运用一些传统的医院设计手法,还从妇女与儿童两种不同人群特点出发,对各种要素进行分析,力求在多个层面满足妇女与儿童各自的特殊需求,从而落实人文环境设计的理念。

第6篇:医疗建筑设计要点范文

关键词:高城建筑 前期方案 重要性

中图分类号: TU97 文献标识码: A

一、前言

近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城镇化的进程,国内建设规模的不断扩大,高层建筑成为衡量城市的一个重要指标,而高层建筑前期设计成为了设计领域中的主要内容。高层建筑工程投入了大量的成本资金,而施工单位在安排作业计划前要联系设计单位科学编制建设方案。一般来讲,从建筑策划到建筑使用以及使用后的评估,这一系列的过程才组成了一个完整的建筑过程。建筑策划又被划分到建筑价值的管理之中,其策划的好坏对整个工程项目的建筑效果有着很大的影响,并且对于建设设计也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二、建筑设计概念

建筑设计是指为满足一定的建造目的(包括人们对它的使用功能的要求、对它的视觉感受的要求)而进行的设计,它使具体的物质材料在技术、经济等方面可行的条件下形成能够成为审美对象的产物。建筑设计根据生产工艺的要求,设计建筑的平面形状、柱网尺寸、剖面形式、建筑体型;合理选择结构方案和围护结构的类型,进行细部构造设计;协调建筑、结构、水、暖、电、气、通风等各部分要求。在广义上,它包括了形成建筑物的各相关设计;在狭义上是专指建筑的方案设计、初步设计和施工图设计。按设计深度分类可以将其分为建筑方案设计、建筑初步设计和建筑施工图设计三类。按设计内容分类,则可分为建筑结构设计、建筑物理设计(建筑声学设计、建筑光学设计、建筑热学设计)以及建筑设备设计(建筑给排水设计、 建筑供暖、通风、空调设计、建筑电气设计)等几类。

三、建筑设计前期方案基本流程

1、前期准备

(1)需甲方提供的资料

①用地红线图(注:应有明确的坐标)。②原始地形图(最好甲方已将红线落于地形图上)。③相应区域城市规划图(明确周围建筑状况、性质、层数或高度、定位;周围市政道路定位、宽度、节点的坐标、标高及道路的坡度;市政绿化带宽度;是否有高压线等需要避让的东西。④规划要点(明确用地性质、容积率、覆盖率、绿化率、规划规模、高度限制、机动车非机动车规模、建筑退红线要求等。⑤各地政府的相关规定、城市规划管理条理等(重点关注有关键建筑间距、日照分析、高中低层及点式板式建筑退让道路红线、用地红线的具体要求、各地针对不同情况在总图上对于消防的不同要求)。⑥甲方提供的设计任务书(涉及到具体的设计内容、设计方向、出图深度、时间控制等)⑦用地批文(此文关系到此项目是否可以立项,亦即说明一个项目是否真实可实施的项目,在设计文件档案管理上这是不可缺少的文件)。

(2)相应准备

①明确相关设计的一些规范及防火规范;在总图、单体设计上有何约束。②根据设计任务书明确建筑的定位、把握大的设计方向。③将建筑用地根据不同情况分类,明确优势劣势。④根据规划要点及设计任务书测算建筑规模,可能形成几种模式,优化方案方向。⑤根据甲方的进度要求及工作量拟定工作时间表,时间表上应留出必要的审图时间,甲方配合的时间则较为机动。⑥收集整理相应的参考资料

2、设计阶段进行中应注意的几点

(1)总图规划:①市政规划上的相关硬性规定要明确并绝对服从。②总图中有关消防的规范、消防道路的分布、消防车出入口的设置、消防道路的宽度、消防控制中心的位置、高层建筑消防疏散口的位置。③建筑出入口的位置、机动车道、人行道的分布、不同人群的流线关系、机动车车流、非机动车流与人流的关系、搬家车道的设计、无障碍设计、机动车停车场车(库)的设计及其出入口的位置。④小区的管理、居住小区设计物业管理、社区活动场地、儿童活动场地、社区医疗保健、公厕等。⑤环保设计:垃圾收集、处理、运送;废水的排放等。⑥绿化设计:把握绿地率,注意绿化设计与消防车道、消防普救面、地下室等之间的关系,遵守互相避让、互为对方提供条件的原则;水体的设计注意标高与地下室之间的层高关系。

(2)单体设计:①相关设计规范、消防规范、尤其是相关的一些强制性条文。②根据总图明确每栋建筑的绝对标高,协调各建筑之间在总图中的关系。③建筑细节的设计:以住宅户内设计为例:a户门、房间门、窗的位置的合理性,需关注是否影响家具摆放、是否可以满足顺畅的流线、房间内是否能保证充足采光;b厨房、卫生间的布置,需关注相关的尺度规定、摆放是否合理、使用是否方便、上下水管及煤气管道的合理位置,通风是否良好,是否能保障足够的隐私性;c室内外空调机的位置;d雨水管、污水管、冷凝水管的合理组织;e不同房间的家具的合理摆放、尺度要求、舒适程度。④如有地下停车库、设备用房、人防工程等,在满足相关规范的前提下还应保证平面布置的合理性,应优化设计,因为地下室的工程造价是比较高的。⑤建筑设计应考虑节能要求,平面设计应控制建筑的体型系数,立面设计应考虑工程造价、施工难度等。⑥一栋建筑毕竟是几个专业共同设计完成,

所以在单体设计上应为其他专业的合理设计提供可能。

3、成图制图(黑白图)中应注意的地方

(1)现状地形图:此图可以彩图形式出,地形地貌复杂的要单独出图,不复杂的一般大多是与总平面图出在一起。

(2)总平面图布置:此图建筑采用屋顶投影平面图,需标注清楚的是:a用地范围外50米范围内相邻的已有建筑及待建建筑或用地的名称、建筑层数,与本区内新建建筑的距离;b市政道路的名称、宽度、坡度与长度、变破点标高、道路中心线交点标高、转弯半径、与用地红线的间距;c表明用地红线、绿线等及坐标;d场地人行、车行的主要、次要出入口,机动车主出入口与城市道路红线交叉点的距离、与周边汽车站的距离;e红线内设计建筑的名称、编号、层数、与用地红线的最近距离、与相邻建筑的最近距离;f标明地库范围(虚线)、地库出入口的位置、建筑主要出入口位置;g注明红线内主要道路、地面停车场、广场、活动场等特殊用地,标明物管、门卫、消防控制室、公厕、垃圾收集点等;h经济技术指标、指北针与风玫瑰、设计图例等。

4、校对、审核、审定、打印装订成图。

5、方案汇报、与后续设计单位交底。

四、结束语

对于建筑学而言,其必须能够为人们的生产生活提供足够的空间环境,也要对环境进行不断地改造创新,最终促进社会的发展。想要为社会的发展有效进行服务,首先必须要站在全社会的角度,找到具体的出发点,制定完善的研究体系。对于建筑学这些特点的具体体现就表现在建筑策划这一环节,只有合理的进行建筑策划,才会最终有效保证建筑设计的高效,使完工后的建筑得到高度的评价。

参考文献:

[1] 贺随志 郭姗:《高层建筑与城市环境》,《土木建筑学术文库(第13卷)》,2010年

第7篇:医疗建筑设计要点范文

关键词:医院;智能化;技术;措施

中图分类号:C35 文献标识码: A

1、医院建筑智能化建设现状

1.1、缺乏系统性的规划理念

受时间、技术等因素的限制,当前许多建设单位对于医院智能化没有一个相对清晰明确的理解,在施工管理中常常会提出一些不切实际的要求,而工程的承建单位由于缺乏合理的规划理念以及专业的管理人员,存在外行管内行的问题,从而影响工程管理的整体水平。

1.2、设计过程与实际脱节

对于智能化建筑的设计,一般都是委托专业的设计院进行。但是,目前许多设计院对于智能化建筑的设计理解不深,重视不足,往往只是停留在传统的弱电系统层面上,没有对智能系统进行全面细致地规划设计。同时,在设计过程中,整体设计理念不强,片面强调自动化与通信技术及相关功能的应用,只是对自动化、电子、通信技术产品的简单堆砌,多数智能化工程设计滞后于建筑设计,使得建筑设计图纸中难以兼顾智能系统,造成设计中存在相应的质量隐患,难以满足实际施工的要求。

1.3、管理人员专业素质偏低

一直以来,我国在工程管理人员准入制度的建设方面,存在着许多不足和问题,很多工程管理人员都是凭借关系参与到工程管理中,缺乏专业的管理技术,在实际管理中存在盲目指挥的现象,严重影响了建筑工程管理的质量和效率。不仅如此,对于工程技术人员的选拔、任免和奖惩等,一般都是由施工单位的人事部门进行的,在管理方面相对比较随意

2、医院建筑智能化实施要点

2.1、监控安全防护系统

将监控系统全面应用到医院的各个出口和等候厅、甬道进出口和电梯等出口,用此来对医院的各个部门实施全方位的监控,门诊收费和重要办公场所、护士站和住院处以及信息机房等较为重要的地方安装入侵警报系统,全面实施数字监控和防盗警报联动系统,进而形成医院全方位立体化监控系统。

2.2、门诊叫号系统

医院叫号系统具体包括叫号部分和显示部分、播音部分和呼叫部分、支持部分和传输部分等。在医院的候诊厅里,被呼叫的患者和患者信息可以通过扬声器和显示屏中进行显示,相应的显示屏会出现若干个患者的编号和姓名、具体科室和诊号一起通过滚动的方式显示出来。平度市医院新建的病房设置了8个管理系统,8个护士站。各个护士站的装置配备以护士管辖范围内的病房类型做为参考依据,换句话说,就是在患者的床头设立分机,在u型走廊的两边设立两块显示屏,用来保证整个病房的呼叫系统的安全性以及可靠性。每一个呼叫的主机和护士站内部管理的主机进行连接,护士站的不同分机可以设置不同的音乐,用来区分护士的级别。高一级护理级别的患者可以享有优先呼叫的权利,同时,可以通过主机进行通知、找人,连接MP3和录音机等,从而进行教育宣传工作。如果出现分机呼叫主机没有人应答的情况时,主机进行自动存储功能,然后在显示屏上轮番进行提示。再在卫生间建立紧急呼叫功能按钮,用来防止患者在卫生间发生危机情况而进行呼叫。

2.3、机房建设系统

根据医院《电子计算机信息系统机房的全面设计制度》gb50174-2012,对三级医院机房建设标准的要求,进行设计三台专用空调,同时,在usp机房专用空调的设计一个多余的空位。关于医院机房的接地情况,因为整个医院的接地小于1Ω,基本符合机房的接地要求,所以,医院机房的接地系统运用联合接地的方式进行医院建筑的基础接地,互联网设备基础接地和保护地、工作地等,形成建筑物的整体接地。

2.4、综合布线系统

综合布线系统由工作区子系统、水平子系统、管理子系统、垂直干线子系统、设备间子系统和建筑群子系统构成,构建计算机网络、电话语音及其他智能化系统数据、语音信息传输的物理通道。信息插座设置原则如下:1)普通诊室:每个诊室设置2个信息点(1个内网、1个外网)。2)服务窗口:挂号、收费、出入院办理、药房等每个窗口设置4个信息点(1个内网、1个外网、2个电话)。3)护士站:各护士站设置6个信息点(3个内网、2个外网、1个电话)。4)病房:每个病房预留2个信息点(1个内网、1个外网)。5)手术室:手术室内各设置3个内网点、1个语音点。6)信息:1F门诊大厅、各层等候区、护士站等处预留信息内网点,可根据需求并结合装修设计配置末端显示设备(液晶显示屏、查询机、LED显示屏。7)排队叫号:在各门诊等候区叫号显示屏处、发号主机处设置内网点。8)各层走廊、护士站、等候区等位置预留内网无线AP接入点,实现内网的无缝覆盖,满足医院无线临床系统等数字化医院建设对无线网络的需要。

2.5、空调控制系统

在医院智能建筑中,中央空调系统是作用在于提高建筑环境的舒适度,且保证降低能源消耗。在医院智能建筑中的空调机组都是利用计算机实现控制的,以为建筑物中的各个分区提供改善空气的服务,以保持整个建筑的温湿度都能保证的适宜的状态下。空调控制系统的工作原理为通过实时监测建筑中的温湿度,并对比其和外界环境的温湿度,并通过计算机对控制机组进行控制,以起到改善建筑内部环境的目的。同时,空调系统还能根据建筑物的内、外部符合变化进行风机转速、阀门开度及新风回风比的调整,以使空调系统在最节能的前提下提高建筑物的舒适程度。

2.6、自动消防系统

作为医院智能建筑中的重要系统之一,消防系统是保证建筑及居住着安全的关键。消防系统和消防联动控制系统作为自动消防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消防系统的运行都是在规定的运行模式下进行。当建筑发生火灾时,自动消防系统就会从正常状态转换成消防模式,立即向空调系统、电梯系统等系统发送消防信息及报警信号,并联动室内消火栓系统、自动喷淋系统、排烟和送风系统、消防疏导系统及防火卷帘门系统,使建筑中的各个系统都能自主消防,以尽量减少火灾带来的损失,也是保障医院智能建筑及人员安全的重要系统。

2.7、照明系统

照明系统作为医院智能建筑中的主要节能系统,具有明显的节能减排效果。建筑物自动化与智能化充分展示了照明系统的协调程度与运行力度。与传统管理方法对比,医院智能建筑中的自动化系统可实现40%左右电能的节省。照明系统的节能控制可通过计算机中设定的开关开启、关闭时间进行远程控制,且利用门锁与红外线作为主要的照明系统控制手段。

2.8、电梯系统

电梯系统作为医院智能建筑中的交通系统,可实现电梯系统的自动化管理。电梯本身具有完整的自动控制装置,但是必须有机结合电梯本身的控制装置与楼宇的自动化系统,才能实现数据信息的共享,掌握整体的电梯的运行状况,有效防范意外事故的发生。

2.9、其它智能系统

ICU探视系统,方便医护人员护理及家属对重症病人的探视,并提供可视对讲服务。系统主要由护士站可视主机、可视探视分机、可视病房分机等设备组成;医用护理对讲系统,该系统实现病区各护理单元护士站与患者床头间双向对讲呼叫;各护理单元联网服务;ICU、CCU护士站与各病床之间双向对讲呼叫;妇产科护士站与各分娩室双向对讲呼叫;集中输液室与护士站间配置呼叫系统。

3、医院建筑智能化建设实施措施

首先,施工现场材料员严格按照设计和施工规范要求进行材料的进场与领用管理,严把质量关,不符合项目质量要求的管材不准进场、不准进入施工环节,不办理材料进场交接手续;各工序施工前施工技术负责人向施工班组做好施工技术交底工作,重点对施工技术要求、施工工艺、质量验收标准进行交底,交底要有记录、被交底人和交底人在交底记录上签字确认,同时应做好与土建、装饰装修、水电、风景园林等专业互相配合工作,使设备安装更好的为建筑服务;项目经理、技术负责人、项目质检员应对现场施工质量负起全面管理责任,做到天天下工地,时时管质量,出现问题立刻整改,绝不能将不合格的工序带入下道工序中;系统调试过程中应全员配合,及时发现问题,商定解决策略,不能为了解决问题而解决问题,应深挖问题本质,防止只解决表面问题而不深究其因现象;严格按照设备试运行时间要求进行试运行工作,试运行时要做好记录,对出现的试运行问题提出解决方案,并跟踪解决效果;竣工验收不能走过场,参加验收人员不能都是领导,要有一定数量的技术人员。

总言之,医院智能化系统工程的施工质量关系到建筑物功能的发挥以及日后的可靠稳定运行。随着医院建筑智能化水平的不断发展,将有越来越多的智能系统运用到医院的各项业务中,这就要求管理者要从整体上把握医院实际与发展规划,在充分满足现阶段需求的情况下,为后续的拓展留有适当的接口和空间,以此保证医院建筑行业的健康、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邓扬.关于医院建筑智能化实施的探讨[J].山西建筑,2014,13:31-32.

[2]张嘉伟.智能化背景下的大型医院门诊楼建筑设计研究[D].重庆大学,2010.

[3]周春丽.中国建筑业协会智能建筑专业委员会在京组织召开医院建筑智能化信息化技术研讨会[J].智能建筑,2005,06:4-6.

[4]黄正东,郭雪清,王光华,肖飞.医院建筑智能化系统的设计与实施[J].医疗卫生装备,2009,03:102-104.

第8篇:医疗建筑设计要点范文

关键词:传染病医院;工程设计;设计原则

中图分类号:S61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全世界每一个小时就有1500人因为传染病而失去生命,这也告诉我们的生命安全正在受到传染病的威胁。前几年广东、北京的SARS非典型肺炎的爆发,对人们造成的恐慌和冲击更是印证了这一点。传染病医院作为公共卫生突发事件的重要设施,在每一个特定的时期有发挥了它的作用和力量。而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医疗模式的不断更新和新型传染病的出现,现代化的传染病医院开始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新时期的传染病医院除了传统的疾病治疗以外,更加注重对病人的服务,由单纯医疗型向预防、医疗、保健及康复一体化的转变,新时期的现代化传染病医院更加应该具备医疗服务的综合性,成为综合性的专科医院。

现代化传染病医院的设计原则

1、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医院的主要服务人群是病患者,所以在设计过程中一定要从建筑的布局、环境的设置上都要做到让病患者有一个舒适、愉快、便捷的医疗环境。除了病患者,现代传染病设计还要从长期在医院内工作的员工和医生的角度出发,为医护人员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在医院的建筑设计中全方位实现以人为本。

2、功能布局要科学合理,对洁污分区和流线要有全面的划分。由于传染病医院有自己的特殊性,无论是在医院的整体还是单体的建筑中都要隔断传染病的传染链,对传染的核心源头进行控制,同时要对医院内部的人流物流做一个合理的分析研究,要从整体上出发,整体和局部都应达到明确洁污分区与分流。通过对医院内部建筑物设计最大限度地保护医护人员的安全,优化病人的医疗环境。

3、要时刻保持医院的卫生清洁。传染病医院是大量集中了传染病病人的区域,医院负责消灭传染源,隔断传染病传染途径和保证周围的环境不受污染和影响。所以一定要时刻保持医院的卫生清洁,避免传染病菌通过环境的垃圾或者杂物发生扩散。医院中的生物室、解剖室等要严格按照相关标准进行生产,避免这些部门因为生产工作不慎而造成病源的扩散。在医疗垃圾的处理上一定要谨慎,因为个别垃圾上有可能会带上病菌,在处理过程中一定要进行统一集中的处理。

4、提高医疗院区的工作效率。这一点也是基于新时代现代化传染病医院的服务特点而提出的,医院的医疗服务系统一定要做到高效、安全、快捷和有序的基础上。为了更好地提高工作效率,在建筑布局上应该要合理有效,建立短捷的流线线路,要努力地符合医院低能耗高效率的工作原则。同时在医疗院区的建设工作中,对于经费的控制也是十分重要的工作。一次性的投资和日常的医疗工作运行费用要达到一个合理平衡的标准。

5、医院绿化生态的建设。这一种建设方式强调医院的绿化要与医院建筑,要主动地把阳光和空气引入建筑的内部,因为大自然是具有非常神奇的“治愈”功能的,在对病人的治疗过程中做到大自然与现代科技的融合,能够有效地促进病人的早日康复。所以在医院卫生安全的前提下通过改善围护结构性能、采用自然通风、余热回收、太阳能热水系统等技术手段努力降低建筑能耗。

二、 现代化传染病医院的总平面布置

根据现代化传染病医院的特点,工程设计应该要从传染病的传染源、宿舍和环境这一个三角的关系来对传染链进行切断。下面介绍一下现代化传染病医院各个建筑区域主要功能的划分。第一是医疗区,这个区域包括的主要部门有门急诊部、住院部、科研中心和太平间;第二是非医疗区,包括的主要部门建筑有教学培训中心、行政管理中心和综合大楼;第三是后勤保障区,主要包括厨房、洗衣房、锅炉房和污水处理等等。在这个功能分区的基础中,因为医疗区具有比较大量的传染病源,与非医疗区之间一定要设置50米的绿化隔离带,避免病原对非医疗区造成影响,也可以医院的继续发生和突发性事情提供应变的空间。

医疗区的主要建筑的科研楼和病房楼两大类的建筑。通过根据医疗流程将传染病医院中传染源相对较少的门急诊、医技、科研通过垂直、水平分区组合在一起。非医疗区由于受到建筑用地和规模的限制,可以将医院内部的行政办公、综合培训、值班与住宿一同在行政综合培训楼里面进行。在后勤保障区中,因为使用性质的不一样可以将该区域的部门分为两个部分。第一个部分是厨房、洗衣服这些为中心服务的部门,第二是锅炉房和污水处理系统,锅炉房和污水处理由于影响比较大,不适合与主体建筑放在一起,要进行单独的成区。

医疗区各建筑布局相对紧凑,各医疗功能联系便捷。建筑之间以绿化庭院间隔,保证自然通风、采光及景观环境的要求。特别要留意呼吸科与其他住院部之间要有35m宽的绿化庭院。不但要满足传染病学防护距离要求,同时还可以为住院部患者提供了相对封闭的活动场地。

现代化传染病医院工程设计中的安全设计

除了日常的医院安全保卫工作以外,在现代化医院建设的工作中还要建立一系列先进的安全防护系统,这一套系统主要作用在院区内供热供水、通信设施和病房监控等一系列工作上,能够加强对医院安全工作的全面性。

医疗环境的安全要素包括了医院内部的所有系统,无论是建筑安全、用电安全、排水安全、信息安全、生物安全、突发事件安全防范,这些都是安全设计中必须要考虑到而且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是现代化传染病医院安全高效运作,稳定安全的有力保障,医院在安全设计上一定要充分考虑到各个系统的性能特点,全面地掌握和对各类安全要素进行系统化的科学管理。

参考文献:

第9篇:医疗建筑设计要点范文

[关键词]防空地下室;口部设计;建筑设计

中图分类号:TU74 文献标识号:A 文章编号:2306-1499(2014)13-0003-02

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我国的房地产业也快速增长各类新建小区的人防工程的建设量也在扩大。人民防空地下室是战时保障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的重要设施,除了要满足战时的防护和使用要求外,还需要平时使用的不同要求做好平时和战时的结合,达到安全、经济、合理的基本要求。文章结合防空地下室的设计规范和各大城市成功的设计案例,对防空地下室建筑设计时的要点进行一些探讨。

1.前期准备

在进行防空地下室设计之前必须熟悉《人民防空工程设计规范》(GB50225-2005)、《人民防空地下室设计规范》(GB50038-2005)、《人民防空工程设计防火规范》(GB50098-2009)等设计规范的要求,贯穿“长期准备、重点建设、平站结合”的方针,结合当地城市的发展情况与城市建设相结合的原则、保证战时具体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等功能的有效工作的情况下根据工程规模、类别、战时功能进行建筑设计。

1.1工程规模

防空地下室的规模作为设计的的首要考虑因素,其主要依据是国家规范和各个城市的发展的要求确定其设防等级记忆平时和战时的功能。现今由于城市发展的要求其新建的小区的建筑规模都比较大,因此其配套的人防工程的规模也比较大。一般来说新建的单个防空地下室的面积大于5000m2,对于分期建设的单体人防空地下室的面积之和也应该大于5000m2,并且每个人防必须布置区域电站,地址应布置在战时的负荷中心其供电半径一般不宜超过500m。

1.2工程类别

规范规定人民防空地下室工程分为甲类和乙类,其中甲类防空地下室需要同时考虑防核武器和常规武器的破坏效益,而乙类防空地下室只需要考虑常规武器的破坏效应。所以进行防空设计前应向当地的人防部门确定人防工程的类别。

1.3战时功能

防空地下室作为战时的避难场所主要有指挥功能、医疗救护功能、防空专业队工程、人员掩蔽功能、以及配套的功能等,其功能由当地的人防部门根据城市人防规划确定,建设单位和设计单位根据这些功能进行设计,但不能私自制定和修改其战时功能,以避免对整个人防布局的修改。

2.主体的设计要点

当防空地下室上部结构的层数为9层和9层以下时,地下室需要按照不同类别工程的面积要求划分抗爆单元和防护单元,防护单元和抗爆单元的面积要求如表1所示。对于9层以上的建筑可以不进行划分。

主体设计时对于相邻的抗爆单元之间应设置抗爆隔墙和联通口,在连通口的处抗爆隔墙的一侧还应设置抗爆挡墙,以保证建筑的安全性。规范规定对于人员掩蔽防空地下室的面积一般按每人1m2计算,地下室的层高一般不能低于2.4m,净高不低于2.0m。主体结构必须避开设备室,同时设备室也应该避开主体清洁区,主体的定点和防护、抗爆单元的设计除了满足人防规范要求外最好还能和防火、防烟分区相互协调。

关于主入口的设置,其中战时使用的主要出入口一般设置在室外且不应采用竖井式。如果设在建筑倒塌范围之外的室外出入口宜采用单向式,尽量避免采用梯跑正对防护密闭门的直通式的出入口。对于备用出入口为了达到经济的目的一般可与通风竖井合并设置,如果其范围在倒塌之内则应设置倒塌删架。

2)进、排风口

进、排风口作为防空地下室通风换气的主要设施,其不但要求有一定的通风量还需要具有滤毒、消波的作用。设计时进、排风口的水平距离不宜小于10m,以保证将排出的有毒气体与室内隔开。在战时的进、排风口还需设置消波设施,同时还应避免人防设计时因为选用悬板活门时,用战时的滤毒通风量计算新风量造成选型的错误。同时不能为了达到节约成本的目的选用最小规格的防护设备造成不能满足防空地下室的功能要求。这就要设计人员能够熟练防空地下室的设计规范及各种设备的计算参数,从而做到经济和质量的协调。

3.2顶板埋置深度的控制

顶板埋置深度的雀帝要结合总平规划和工程的设防等级来进行分析。防空地下室应避免布置在高差较大的部位,对于甲类设防上部为钢筋混凝土结构的的地下室顶板一般要求不得高出室外地面;上部为砌体结构地下室核五级不得高出室外地面0.5m,核六级不得高出室外地面1m。乙类设防的地下室顶板高出室外地面高度不得大于地下室净高1/2。对于新建的城市住房一般都为混凝土结构,所以一般情况下防空地下室都要求不高出室外地面。然而实际工程中,不免受到一些外部因素的影响在高差较大的地方不能达到规范的要求,这时处理的方法一般是在人防的墙外一定距离设置挡土墙。

3.3防水防潮

防空地下室作为一个地下空间结构,其防水与防潮的设计关系到地下室的正常使用。其设计应根据场地的地形、地貌和水文条件选择防水材料和防水构造。结合场地的常年静止水位、最低水位、最高水位、地表水的渗透系数、管道的破坏等来考虑防空地下室的设计最高水位,并采取相应的防水防潮措施。对于一些地下水位比较高并且是比较重要的工程采用防水措施不能满足要求时,除了必要的防水措施外应采取相应的排水措施。此外,防空地下室的结构类型也应简单、对称、规则,对于一些防水比较薄弱的部位如:抗震缝、伸缩缝、沉降缝以及电梯井、出入口等,应采用一些特殊的技术和构造来防止渗漏。防空地下室的上部也应做好地表的排水处理,避免上部建筑周围的积水和地面水倒灌。

3.4平战功能转换

防空地下室作为一个战时的避难场所,它需要能够在战时有效的从平时功能向战时功能的转换。其转换分成三个阶段:早期转换、临战转换和紧急转换。采用平战转换的部位三个阶段的设计应考虑能够在规定是时限完成物质、器材的筹措、构件的加工、出入口的封堵以及各种设备管线的安装、单元连通口的调试等,并且这些设施的转换不需要熟练的工人就能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依据以上的要求进行平站功能转换的设计。对于平站转换中的口部封堵一般采用防护密闭门封堵和与之封堵两种方法,在设计中应该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因为防护密闭门具有临战是转换工作量小,数量不受限的有点,在设计时应该优先考虑;2)采用预制构件封堵的做法时,对于预埋件、预留孔应在施工过程一次就位;在工程施工做好的同时预制构件也应完成并设置好预制构件的存放位置。

同时在设计中也应注意:预制构件的封堵口的高度一般不宜大于3.0m,宽度不宜大于7.0m;对于防护单元隔墙上开设的平时通行口,其洞口净宽之和不宜大于应建防护单元隔墙总长度的1/2,一个单元的平时出入口不宜超过2个。平站转换的设计与整体项目同时完成,在防空地下室的设计文件中应包含关于平站转换设计的内容,应包括各个转换阶段、部位、型号、方法、实施等的详细内容。

4.结语

文章结合笔者在多面防空地下室设计时的一些体会,首先阐述了在进行防空地下室设计时应注意结合相应的规范、标准、图集,熟悉工程的概况和技术要求等,然后详细的对在设计中的出入口、顶板埋置深度、防水防潮、和平战功能的转换等部位的设计要点进行了探讨。

参考文献

[1]GB 50038-2005人民防空地下室设计规范[S].中国计划出版社.2004

[2]陆雪婷.防空地下室建筑设计[J].江西建材.2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