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建筑企业管理方法范文

建筑企业管理方法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建筑企业管理方法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建筑企业管理方法

第1篇:建筑企业管理方法范文

关键词:成本管理;目标成本;内部控制制度

中图分类号:F27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5-00-01

当今建筑企业的竞争日趋激烈,工程项目的利润逐渐变小,企业只有加强管理,合理控制成本,取得最大的经济效益,才能解决生存问题。

一、建筑企业成本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成本管理在认识上存在误区

长期以来,建筑企业将项目成本控制的责任归于财务人员,技术人员只负责技术和工程质量,施工人员只负责施工生产和工程进度,材料管理人员只负责材料的采购、点验和发放,看起来分工明确、职责清晰,各司其职,唯独没有体现成本的责任控制。建筑企业成本管理是一个全员全过程的管理,应贯穿整个施工组织过程,且财务人员只是成本控制的组织者,而不是成本控制的主体,只有走出这个认识上的误区,才能搞好工程成本控制。

(二)成本管理工作没有得到很好的落实

随着市场形势的发展变化,很多建筑企业也逐渐意识到成本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并制定了工程成本控制的制度与措施,但由于长期形成的工作习惯,以及责权利相结合的激励机制的欠缺,使有些制度形同虚设,没有真正地落到实处,未能在工程施工管理过程中起到应有的控制作用。

二、建筑企业提高工程成本管理的方法

多年的实践经验表明,各工程项目部为成本费用支出的主要承担者,项目部管理水平的高低决定成本控制的优劣,因此,应根据工程施工的工作流程,制定与之相适应的内部控制制度,加强项目部对成本费用的管理工作,同时还应制定相关的奖罚制度,以充分调动项目部和职工的积极性。具体方法如下:

(一)企业管理层

1.投标前要进行经济评价。在各工程项目投标前,要科学、合理地预测各项经济指标,从源头上把住成本关。并考虑到自身的履约能力,施工地点的具体情况,以及各方面可能承担的风险情况,测算评估该项目的经济效益和企业可取得的预期利润率。然后决定是否投标、如何投标。确保项目中标的情况下,企业能取得该项目最大化的利润。

2.实行目标成本责任制考核。目标成本责任制,既是对各项目部工作考核的标准,也是项目部控制成本的指标要求。工程项目中标后,要根据合同的具体条款,把工期、质量、安全、文明施工等纳入成本管理,结合企业自身的施工能力和管理水平,按各资源的最优配置和组合,制定项目的目标成本,以此为标准实行成本控制。

3.制定奖罚制度。企业要制定合理的奖罚制度,奖罚的标准应与实现的利润挂钩,并考虑实现的社会效益,在工程项目完工后,要依据目标成本的完成情况,最好按实现利润的比例,以及实现社会效益的具体规定,两者合并对各项目部进行奖罚,以充分调动职工完成目标成本和实现企业社会效益的积极性,进而实现企业利润最大化,取得企业和职工利益的双赢,形成良性循环,促进企业的发展。

(二)项目部

施工项目成本包括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直接成本是指施工过程中直接耗费的构成工程主体或有助于工程形成的各项支出,包括人工费、材料费、机械费和其他直接费,其中:其他直接费是指施工过程中发生的材料二次搬运费、临时设施摊销费、生产工具用具使用费、材料检验实验费、工程定位复测费和场地清理费等费用。间接成本是指企业各项目部为施工准备组织和管理施工生产所发生的全部施工间接费的支出。

1.直接费用的控制。首先,要将目标成本的各项指标进行分解,责任到人,并做到职责明确,逐步形成全员参与、全方位和全过程监督控制的项目成本管理格局,将个人利益与成本指标的完成情况密切挂钩,严格考核,将从管理层取得的奖罚,按个人成本指标的完成情况进行兑现,最大限度地挖掘企业内部的潜力。其次,要确保进场机械设备的完好率,提高机械设备的利用率,并做好进场前的一切组织协调工作,以保证工程按时完工,同时也减少了人工、机械和材料的二次搬运费等不必要的消耗,以及工程延时可能带来的损失。在设备选型中,注意一机多用,并尽可能对机械设备进行单车单机核算,并加强机械配件的采购和管理。第三,要加强施工现场材料的管理。目前,大型工程施工多采用甲供材料的形式,使得施工企业的利润空间进一步缩小,因材料成本的比例占总成本的50%-70%,若不加强材料管理,杜绝损坏、浪费和丢失情况的发生,将使项目利润由大利变微利,由微利变亏损。要根据施工特点制定合理的材料流转流程,材料的每次流动都有相关的记录,并由经办人在记录上签字,责任到人;施工现场的材料员,应加强对进场材料的实物管理,尤其是遇到几个单位交叉施工时,要采取有效的措施,保证材料的安全和完整。

2.间接费用的控制。间接费用除项目部管理人员的工资保险费用外,都是必需的办公费支出,以及组织和管理施工生产发生的费用,项目繁多,不易管理,一旦放松,就会失控,这就要求必须健全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完善各项工作的具体流程,注重不同工作的衔接问题,避免出现管理上的盲点,并做到不相容职务分离,以堵塞管理的漏洞。

3.工程施工过程中的成本分析反馈。项目部的财务核算人员要加强成本分析工作,将财务成本分析贯穿于整个项目管理之中,通过对所列支的各种成本费用与目标成本费用的比较,研判各费用支出的必须性,是否有另外的工作方式可以避免和减少该支出,且能达到相同的效果;现有的工作流程的可操作性如何,控制是否有效,如需完善,应注意哪些控制环节,在第一时间将分析的各种信息反馈给项目负责人,以便及时采取有效措施,作出相应调整,做到事中有控制,合理降低施工成本,促进成本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

第2篇:建筑企业管理方法范文

关键词:企业管理;质量成本;质量成本管理

中图分类号:C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建筑产品的质量成本是指在建筑产品(工程项目)的设计、实现及使用阶段为达到规定的质量水平而发生的一切费用,及因未达到规定的质量水平而造成的损失,是建筑质量管理的

经济表现。根据质量成本的定义,一般将其分为四个组成部分:预防成本(Preventioncost)、鉴定成本(AppraisaI cost)、内部损失(InternaI faiIure cost)、外部损失(ExternaI faiIure cost),传统的质量成本管理方法俗称为PAF法。质量成本管理是指通过对企业质量成本的分析、预测、计划并制定相应的控制决策方案、统计核算,最终达到从质量中要效益的目的。

1 建筑企业质量管理及质量成本管理的现状

据统计资料表明[1],近几年来,建筑工程的质量管理已卓有成效,具体反映在房屋竣工面积的优良品率大幅上升。据《2012年中国统计年鉴》的资料,2012年房屋竣工面积优良品率已达到43.04%,较上一年增长了14.9%。然而,量大面广的建筑工程质量的现状仍然不理想,一般房屋工程质量形势仍很严峻。2012年9月,建设部、监察部整顿规范建筑市场秩序联合检查组对除外的30个省市区工程质量状况进行了检查,共抽查了275个工程,其中一些工程因勘察、设计、施工违反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而存在结构安全或防火隐患。如控制性钻孔数量不足、结构计算书不全、抗震构造柱设置不符合规定、混凝土强度不足、楼板厚度不均匀、钢筋严重偏位等。而且20世纪90年代以来,陆续发生的一些房屋倒塌、桥梁坍塌等重大工程质量事故造成的巨大的经济、财产乃至生命的损失,更是引起了人们对建筑业质量管理现状的反思。各部门、各企业都逐渐意识到了质量问题的严重性。各项质量管理工作如建立质量保证体系、开展TOM等正逐步向纵深方向推进,但效果并不明显,有些企业甚至失败了。究其原因,主要还是绝大多数人并未真正领悟到质量不仅是免费的而且是增值的,但前提条件是要将质量管理与经济管理紧密结合,即要考虑质量的经济性。离开成本谈质量是没有意义的。例如目前房地产业的中低档房尤受青睐,就是因为对目前大多数消费群体来说高档房的建设标准存在质量过剩,其滞销一方面给房地产企业带来资金周转问题,另一方面使国家资源造成巨大浪费。这个例子也说明产品的质量并不是越高越好,而是要根据当时、当地的技术经济条件及消费者的需求来确定一个最适宜的质量水平。这个适宜的质量水平如何确定及如何评价质量管理的效果正是建筑企业质量成本管理研究的范畴。然而,我国目前还没有关于建筑企业质量成本的完整统计数据,美国建筑业协会(CII)统计结果表明,建筑产品的返工成本约占项目总成本的12.4%。英国AbduI-rahman调查报告中的结果为5%~6%。虽然所占的比例降低了,可是对于工程产品少则几百万,多则几千万,甚至上亿的成本来说,5%也是一个非常大的数字了。据我国的统计结果表明,每年因建筑物倒塌造成损失高达1 000亿元人民币。因此对社会各界关于提高工程质量的呼吁,必须重新审视,研究建筑企业开展质量成本管理面临的问题并寻求解决办法正是当务之急。

2 建筑企业开展质量成本管理面临的问题

据调查,目前我国仅少数企业开展了质量成本管理,而且这些企业大多只停留在做事后的部分成本(如损失成本)的统计工作。真正能提供四个部分完整数据的很少,建筑企业开展这项工作的就更少了,归纳起来有以下原因。

2.1 认识观念的问题

(1) 由于长期以来建筑产品大多数都是国有资产,其建设责任主体长期得不到落实,使人们对“建筑产品”是商品的认识不足,导致生产经营过程中不能合理地将工程项目的价值与使用价值结合起来,偏离了商品的根本属性。在这种情况下,讲质量成本管理是缺乏认识前提的。

(2) 对建筑产品的质量和成本的关系缺乏认识。首先,很多人的认识仍停留在“高质量就要高成本”上,将质量与成本完全对立起来[2]。其次,人们虽然了解到劣质产品的一些负面影响,但这种影响给企业造成的损失究竟有多大,却并不能肯定。朱兰博士的质量成本理论中“矿中黄金”的概念经典地揭示了企业通过对不良品的开发会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

2.2 建筑市场机制和各项管理制度的不健全

(1) 近年来,由于建筑市场需求的迅猛增加,加之建筑业的低门槛,导致建筑企业无限制地扩张,造成了建筑市场供求关系出现严重不平衡,供远大于求;而相关的各项管理制度及

法规未能跟上或没有落实执行,使建筑市场竞争过度而无序。

(2) 由于建筑行业属于高地方保护的产业(中国国内地方保护的调查结果表明,中国建筑业地方保护程度排在各行业的第四位),整个市场缺乏真正的完全竞争环境,不利于各地区技术、管理经验的交流与渗透。更为严重的是导致了一些强制性法律、法规不能彻底执行,也扰乱了建筑市场的公开、公平竞争,使某些并不优秀的建筑企业在招揽工程项目时却能拿到工程任务,降低了其他企业认真开展全面质量管理及质量成本管理的积极性,甚至怀疑起其必要性,从而阻碍了该项工作的推行。

2.3 企业开展质量成本管理的内部条件不成熟

质量成本管理是指通过对企业质量成本的分析、预测、计划并制定相应的控制决策方案、统计核算,最终达到从质量中要效益的目的。可见,质量成本管理属于管理会计的范畴。而目前我国企业中运用管理会计的还较少,使质量成本管理工作所需的一些数据资料无法从现有的会计体系中得到,加重了质量成本管理工作的任务,影响了企业在做决策时对其效应/ 费用比的认同程度。现代化的质量管理也要求建筑企业建立起基于计算机的质量管理信息

系统,以提高工程项目质量管理的效率。再在此基础上开发质量成本管理信息系统,降低质量成本管理的成本。然而,当前大多数企业只实现了低水平的计算机信息管理,使质量成本管理信息系统失去了可快速准确共享的信息资源,从而提高了其成本。

2.4 开展质量成本管理的硬件短缺

由于我国目前大多数建筑企业技术经济水平相对落后,计算机、网络等一些硬件设备不齐全,阻碍了现代化管理技术的推广应用。

3 建筑企业开展质量成本管理的对策探讨

针对本文阐述的我国建筑企业开展质量成本管理面临的问题,当前促进开展质量成本管理工作,改善质量管理的绩效,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3.1 加强宣传教育,加深对质量成本的认识要意识到质量成本是客观存在的,而且降低的空间也很大,因此应进行全员的宣传教育。首先是对企业的领导和管理人员进行开展质量成本管理重要意义的教育,其次是对企业的统计和财会人员进行教育,以使他们了解和掌握质量成本的概念和基本方法。

3.2 建筑业行政主管部门要加强市场秩序管制

首先,立法和执法部门要加强现有法律、法规的执行力度,对拒不服从者给予严惩;其次要逐步完善现有的法律、法规,使之更适应市场发展的需要。特别是要制定相关条款,打破地区间正常竞争的障碍,逐步消除地方保护和垄断,为适应加入WTO后的新形势做好准备。

3.3 改善企业内部的软、硬件,为质量成本管理的开展提供良好环境首先要加强配套设施的建设,如计算机的普及、办公条件的改善,减轻全体员工的工作负担,使他们愿意参与到质量成本管理工作中来。按部门进行统计核算,对工作效果明显的部门给予一定的奖励,将质量成本管理的绩效直接与员工利益挂钩,鼓励各部门争相参与质量成本管理。其次,要建立起规范的财务会计制度,并逐步采纳管理会计体系,不断提高会计系统的信息化水平,为质量成本管理提供充分的基础数据,减轻质量成本管理工作人员的任务。

参考文献

第3篇:建筑企业管理方法范文

关键词:建筑施工企业;增值税发票管理;风险防控

随着增值税改革不断深入,大型建筑施工企业增值税发票管理问题日益凸显,如何应对增值税发票管理、规避风险是每个建筑施工企业都面临的问题。鉴于此,笔者结合多年工作经验,提出了几点有效应对措施,旨在更好地做好税收风险管控,减少企业经济损失,具体措施如下:

发票的取得

(一)供应商的选择公司应在集团内建立供应商信息库,并进行日常更新及维护管理,掌握供应商基本信息及其供应货物服务的价格、质量、税率等情况。另外,企业应以目标成本为基础,在项目全周期测算的基础上,综合项目成本、收入、利润以及税负等指标合理选择项目计税方法以及供应商。

(二)签订合同时注意事项在签订正式合同前应注意对合同总价进行价税分离,合同内容须注明不含税总价、增值税税额、发票类型、增值税税率等,合同条款须列明付款时间、发票的开具时间、以及发票需备注信息内容等。为方便合同签订,最好事先刻制好开票信息印章,盖在合同上。开票信息印章内容包括:公司名称、纳税人识别号、开户银行、银行账号、公司地址以及联系电话等

(三)发票的索取在向下游分包、劳务公司等单位支付款项前,原则上应要求收款方提前开具发票,业务经办人收到发票后对发票的真实性进行初步核验。需要特别注意的事项包括:首先,发票的取得要坚持业务流、发票流、资金流“三流一致”的原则;其次,在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时,抵扣联与发票联须同时索取;再次,收款方在收款以后不需要纳税的,收款方可以开具税务部门监制的收据;行政事业单位发生的行政事业性收费,可以使用财政部门监制的收据;单位与部队之间发生的业务往来,按照规定不需要纳税的,可以使用部队监制的收据。

(四)发票的审核发票的审核应注意以下方面:发票抬头是否与公司开票信息中的内容一致;字迹是否清楚、是否涂改、是否压线错格;填开项目是否齐全,内容是否正确,与实际交易是否相符;发票中列示的购货方与销货方,应与经济合同保持一致;发票联次是否齐全;发票专用章的加盖是否正确;是否为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最重要的是务必登录国家税务总局网站发票验证系统查验真伪。

(五)发票报销建立健全发票报销制度,明确财务人员职责划分以及赏罚责任制度。财务人员要坚持原则,秉公办事,对不符合规定的发票,不得作为财务报销凭证,不得以白条入账。对于弄虚作假、严重违法的原始票据,财务人员应当予以扣留,并及时向单位领导报告。企业应当把发票审核管理工作落实情况纳入日常财务审计监督工作内容,对发票审核工作落实不到位,不合规发票较多、金额较大的单位进行批评教育,并责令整改;对因使用不合规发票给单位造成经济损失的,要追究直接责任人和其直属领导的责任。

(六)增值税专项发票认证企业应利用互联网优势,做好财务信息化工作,开发发票认证软件,由各业务口经办人上传其接收的发票信息包括增值税电子发票,自动汇总至总部信息平台,业务经办人在上传完毕后,每月定期将增值税专用发票原件传递至公司总部进行发票认证。总部税务主管统一认证比对后将认证结果及时反馈至下属各项目财务人员。这样避免了手工扫描认证的繁复工作,节省了大量劳动力,也解决了增值电子发票重复报销的问题。

发票的保管

增值税发票特别是专用发票异常重要,公司在日常工作中需注意以下事项:第一,及时制定发票管理办法,指定专人保管发票,放入单位指定保险箱,不相容岗位的分离;不得擅自损毁发票。第二,建立健全发票使用登记制度,及时正确填写发票使用登记簿,并定期进行盘点;第三,加强税务资料保管,增值税专用发票抵扣联应按月与《认证结果清单》装订成册,保存期满,报经税务机关查验后销毁。第四,丢失增值税专用发票的单位,应及时书面报告税务机关。

发票的传递

由于建筑业工程项目区域分布较广、管理难度大、建设周期短等特点,施工企业采用增值税在项目所在地预交,由公司总部汇总申报纳税的管理模式。大型施工企业应采取发票集中管控措施,由总部机关集中认证、集中开票、汇总申报纳税、统一管理。项目上及其他业务部门所收取的增值税专用发票需要向总公司税务主管部门及时传递。具体应从以下方面做好发票传递工作:第一,各单位在传递过程中及时办理移交、邮寄登记手续,做到每张发票可追踪;第二,指定快递公司并签订合作协议,以保证发票邮寄过程的安全;第三,业务经办人在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后,每月应及时将进项税发票抵扣联原件传递至税务主管部门,以避免滞后认证抵扣而占用公司现金流;税务专管人员统一复核认证后向各项目财务人员反馈认证结果;第四,做好增值税台账管理工作。

发票的开具

为便于管理,公司总部税务管理部门集中开票,建立发票开具申请平台,有开票需求的单位,在线发起开票流程,同时提交相关附件,按流程逐层审批。公司应建立发票使用登记制度,设置发票登记簿,及时核对增值税台账。发票开具过程特别注意的事项有:第一,汇总开具专用发票的,必须同时使用防伪税控系统开具《销售货物或者提供应税劳务清单》,并加盖发票专用章;第二,业主从工程款中抵扣的水电费可按转售水电费项目向业主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第三,施工企业与业务已办理进度结算未收到款项的,若合同中明确了收款的时间,则在收款时给业主开具发票。如果未明确未来收款时间的,则需全额开票;第四,总包向下游企业收取配合费或协调费的,可按照建筑服务中的工程服务项目开具增值税发票。

第4篇:建筑企业管理方法范文

关键词:建筑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体系

中图分类号: D035.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引言

现代企业的发展实践证明,企业若想提升自己的核心竞争实力,确保自身在未来市场竞争过程中占据优势地位,关键在于人力资源的管理。而实现人力资源管理的有效化,就应当以构建起完善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为前提。人力资源管理的体系建设是人力资源管理的基石,是企业取得核心竞争力的核心要素,其他人力资源管理的职能如员工生涯管理、人才测评、人才发展以及能力素质模型都是依据人力资源管理体系而发展起来。对于快速发展的中国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来说,要获得较强的竞争优势,就应当由过去单纯重视资源投入、制度建设、管理模式改革,转变为重视人力资源管理,关注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建设上来。

人力资源管理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人力资源管理本着认识人、尊重人、开发人、激励人的观念,把人看成是一种重要资源来管理,当作一种资本来开发利用。人力资源管理的任务是选人、育人、用人、留人,人力资源管理的职能是调动各类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同时也必须运用劳动法规和劳动合同来规范人力资源管理活动,协调处理单位的劳资纠纷,从而求得人与事相适应,达到事得其人,人适其事,人尽其才,事竟其功的目的。

人力资源管理的这种变化与角色的扮演对人力资源管理者的基本素质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它要求我们必须有过硬的人格品质、合理的知识结构、先进的人力资源管理理念、基本的工作能力,健全的心理素质与一定的人事工作经验等方面。我们要适应人事管理到人力资源管理的转变,就要从以上几个方面提高自身的素质。

二、建筑企业人力资源特点

1、人才流失严重

建筑业由于生活条件艰苦、工作环境恶劣、薪酬待遇不高、社会地位较低等令高素质人才避而远之,甚至连已有的人才也逐渐流失。在市场经济体制下,由于目前国内的建筑市场僧多粥少,且管理不规范,建筑企业几乎处于找米下锅、饥不择食的被动局面,因而社会地位也相对较低。加之奖惩力度不足,个人利益未能与所承担的责任和风险有效地结合起来,没有形成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再加上分配中的平均主义,造成了建筑企业关键、重要职位上的人才大量流失,引进也较为困难。

2、人才结构不合理,整体素质偏低

长期以来我国建筑企业的大部分职工都以从事粗放型的体力劳动为主,生产劳动率相对较低。这些建筑企业在进行招工时,由于自身行业的限制,往往对于职工的身体条件要求较高,但对于职工的文化素质要求不高。一直以来,建筑企业的市场断面主要集中在低端市场断面上,企业中经营管理人才和技术专业人才比较欠缺,人力资源结构中具有中、高级职称的人员比例较少,人员素质不能适应职责要求和满足对科技、管理发展的需要,具体表现在目前建筑企业急需设计、合同管理、商务、金融、法律、财务等专业人才,而企业内部同时具有技术、外语、管理等综合知识与能力的复合型人才更是凤毛麟角。

3、流动性大,结构不稳定

建筑行业本身就是一个以所承包的工程、项目为依托的特殊行业。建筑行业人员多以施工现场为工作场地。工程一结束,职工就从现场撤回。只要新工程一开工,他们又面临新的搬迁。这是建筑行业本身具有的特性,它导致该行业的人力资源流动性大,结构相对不稳定。

三、建筑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1、人力资源制度不健全

建筑企业在与企业发展战略相结合的人力资源规划、后备干部管理办

法、员工职业生涯发展计划、员工申诉制度等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建设及执行等方面做得比较差,尤其是后备干部管理办法、员工职业生涯发展计划等方面十分缺乏。在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建设及执行方面,建筑业与其他不同行业企业相比做得普遍差一些。

2、人力资源管理观念落后,缺乏科学性

许多中小型建筑企业管理者认为,企业的发展,就是规模的不断扩张,忽视企业人力资本的管理,缺乏系统的管理观念。仅把人才作为管理的一个要素,对人力资本的管理,仍停留在人事管理的理念上,尊重人和尊重人才的用人理念淡薄,管理者没有真正树立起“以人为本”的理念。还有不少中小型建筑企业的管理者认为,人才就是指技术人才。其实,人才是多层次的,多元化的,他们可以是高层的管理者,也可以是生产经营第一线的员工,可以是高级的技术开发专家,也可以是技能娴熟的工人。

3、人力资源管理目标不明确

人力资源部门往往对企业存在问题、发展方向、面临挑战和机遇并没有清醒的认识,从而也难以为其他各业务部门提供有益帮助。特别是在确定人力资源发展战略时,忽略了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内容,游离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内容,很多人根本未认识到人力资源战略作为企业发展总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实现企业发展总体战略起着巨大支持和推动作用。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在现有的管理模式下,因其内部条线分割,难以参与企业内外经营业务活动的过程,几乎很难做到成为企业经营管理的战略伙伴。

4、企业文化不突出

企业文化构成企业的软环境,是人体的神经,是电脑的软件,是人力资源管理的基础和灵魂。而多数企业并没有形成具有自己特色的企业文化。企业领导和中层管理人员对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认识不足,认为企业文化是一种虚幻而不切实际的东西,不可能对企业实际运行产生什么真正的效益。直到目前,大多数建筑企业连自己的文化手册也没有,企业文化的建设只停留在喊口号阶段。

四、建筑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体系构建方法

1、转变观念,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

建筑企业要想留住人才,首先应抛弃传统观念的束缚,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高度重视人力资源及其开发管理,要学会用人,充分挖掘人的潜力,努力做到适才适用,特别是要为精英人才构筑施展才能的舞台,给予他们足够的权力与空间,让精英人才的自我价值在经营管理中得以实现。满足其自豪感和成就感;企业要真正关心员工,尊重员工,信任员工,注重员工情感和人际关系的需求,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让员工从根本上产生与企业是利益共同体、以“企业为家”的意识,增强企业凝聚力;加强企业上下级之间的沟通,建立员工对话制度,鼓励员工参与管理,为企业发展献计献策。贯彻“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全方位地考虑员工的需求,给员工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满足员工物质、精神的需求。

第5篇:建筑企业管理方法范文

关键词:建筑施工企业 全面质量管理 概念 方法

前言:建筑工程与普通工程相比,有着很大的区别,其对于人力资源和材料、能源以及资金的需求十分巨大,工程项目的施工期限也相对较长。建筑工程的质量关系着建筑的使用,同时也关系着建筑使用者的生命财产安全,是对建筑施工企业最为直接的反映,需要引起建筑施工企业管理人员的高度重视。但是,由于建筑企业施工中涉及的生产因素众多,变化迅速,同时施工期限较长,对于建筑工程的质量管理尚且不够完善,存在着许多不足和缺陷,需要及时进行研究和改进,

一.建筑施工企业全面质量管理概述

1.定义

全面质量管理,是指企业以质量为中心,以全员参与为基础,目的在于通过顾客满意和企业所有成员及社会受益而达到长期成功的管理途径,是一个应用广泛的管理科学,要求企业实施“全过程管理、全员参与管理、全面管理及多样性管理”的基本原则。

2.特点

(1)全过程管理

指在质量管理过程中建立相应的质量保证体系,对施工过程进行管理和控制,坚持以预防为主,企业管理人员要将质量管理作为工作的核心,对施工过程进行有效控制,加强对于施工过程中各个环节的质量管理,确保工程项目质量符合设计规定的标准。更加具体来说,就是要从工程设计到施工过程,以及竣工验收和交付使用的整个过程进行严格的管理和控制,确保施工项目的总体质量。

(2)全面管理

指企业所属各个部门都要重视质量管理,做到有机结合,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尽职尽责地进行质量管理,调动包括施工技术、生产、材料、机械、质量检测等部门,共同保证施工项目的质量。

(3)全员参与管理

也就是所谓的人人有责,质量管理并不单单是企业质量管理部门的责任,而应该是企业所有人员的责任,质量的保证及改进需要企业全体员工的共同参与和努力。企业员工要加强质量管理意识,时刻关注工程质量,对自己的工作认真负责,从自身做起,确保工程的质量。

(4)多样性管理

随着新技术和新设备的不断发展应用,建筑施工企业承接的工程规模不断扩大,生产效率也在不断提高,对于工程的质量要求也不断增加。因此,必须引进和学习先进的管理理论和施工指数,对企业业务流程进行改进,提高企业员工的质量意识和专业技能。

二.建筑施工企业质量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首先,许多建筑施工企业为了节约成本或缩短工期,没有按照设计要求的施工规范进行施工,从而导致工程施工不合理,为工程项目埋下许多安全隐患,导致后期工程质量受到影响,进度缓慢,投资成本增加,得不偿失。

其次,缺乏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当前我国建筑行业的质量管理体系是在旧体制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存在着政企不分的现象,使得产生的内部监督制度无法发挥应有的效果,难以实现严格、公正的质量监督。同时,部分地方政府思想狭隘,对建筑行业实行地方保护主义,使得建筑施工企业的技术进步缓慢,严重影响工程质量。

然后,基层施工人员素质低下。施工人员是建筑施工的直接参与者,存在于工程施工的整个过程,对于工程的质量影响最为直接,也最为巨大。优秀的施工队伍可以保证工程的顺利施工,确保工程的质量满足设计要求,但是,如果施工人员自身而对素质低下,对技能的掌握程度不够熟练,将直接影响到工程的施工质量。同时,工程管理人员如果缺乏足够的管理能力,无法对施工人员进行合理地安排和调配,也可能给工程留下巨大的隐患。

最后,建筑材料不合格。建筑材料对于工程质量的影响也是不容置疑的,材料的质量也直接决定工程的质量,只有合格的材料,才能建造出合格的工程。在工程施工项目质量管理过程中,除了要加强对材料的验收,还要对提供材料的制造商进行相关认证,这也是保证建筑材料质量,甚至确保施工项目最终质量的重要手段。

三.强化建筑施工企业全面质量管理的措施

1.建立健全质量责任制度

建筑工程是一项庞大的工程,其分项工程和整体工程通常都是多人共同进行,没有明确的责任划分,一旦出现事故,责任的承担没有针对性。这就造成一部分施工人员变得懒散,对于工程的施工质量不够重视,抱有侥幸心理。因此,建筑施工企业要建立和健全行之有效的质量责任制度,将工程进行细化,将责任落实到单位和个人,对工程的施工过程进行层层把关,加强施工人员和工程管理人员的责任意识,增强其责任感,是责任主体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同时,要对工程的相关设计进行监督和管理,如发现违背设计和勘察标准的人员,可以直接追究其责任,运用行政或法律手段对施工人员的行为进行规范,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土建施工过程中的质量问题。

2.加强对于建筑材料的质量控制

要选用质量可靠的施工原材料,从原材方面对工程的质量进行控制和管理。在施工工程中,还要随时对建筑材料进行抽样检测,确保材料的质量和使用期限,不使用不合格材料和超出使用期限的材料。对于土建工程而言,其涉及的原材料相对简单,主要有钢筋、水泥、砂、石子等。在施工开始之前,需要采用专业手段对这些材料进行质量检测,确认合格后才能应用在工程施工中,严禁使用不合格材料和超出使用期限的材料。

结语:总之,建筑工程的质量关系着建筑的使用安全和使用者的生命财产安全,是十分重要的。加强对建筑施工企业的全面质量管理,可以进一步提高对于整个工程项目的质量控制,增强企业自身的市场竞争力,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推动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申黎君.谈建筑施工企业全面质量管理[J].山西建筑,2013,39(8):200-202.

第6篇:建筑企业管理方法范文

关键词:建筑业;存货管理;abc分类控制法

一、建筑企业存货的概念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有:存货,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持有以备出售的产成品或商品、处在生产过程中的在产品、在生产过程或提供劳务过程中耗用的材料或物料等。它同时满足与该存货有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和该存货的成本能可靠的计量等条件,包括在途的、加工中的、库存的各类材料、商品、在产品、产成品、包装物、低值易耗物等。

二、存货管理的重要性

存货在企业运营资本中占有很大的比重,而且流动性较差。一般情况下存货占工业、建筑业企业总资产的30%左右(商业流通企业更高),其管理利用情况如何直接关系到企业的资金占用的水平及资产运作的效率。一个企业若要做到物尽其用,保持较高的盈利能力,应当十分重视存货的管理。在完整且有执行力的存货管理下,企业的平均资金占用水平会得到很大程度地提高,同时也可以提高存货的流转速度和总资产的周转率。这样才能最终最大程度地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三、当前建筑企业存货管理存在的问题

1.内部的控制制度的不健全

材料的保管与收发往往没有台账记录,即便有形式上的台账,也是随意性较大,时记时漏或是台账和实物大不相符。由此造成在材料采购、保管环节往往由同一个人完成采购、保管、付款审批、入库出库等全过程中,使采购销售毫无章法,增加了营私舞弊的可能性。

2.存货的收入、发出、结存缺乏真实记录

材料领用和生产成本的归集,结中转账记录随意性较大,尤其在工程项目核算上更显现其弊端,特别是在现采现用的体制中,存货的收入和发出会更加的频繁。

3.毁损报废的存货储备未及时处理

毁损待报废的存货储备在每年一次的清产核资中都应该要作为重点的问题进行上报,但往往得不到上级主管部门的批示,由于没有合适的处理结果,使得仓库利用率大大降低,同时在现采现用中往往出现原材料因损毁供不上工程进度从而造成工程工期的延长和资金的浪费。

4.材料结算的不规范

建筑工程施工中耗用的大量地方材料(如砂子、机砖、石料等),大多是从附近的农村个体经营者供应,而这些个体经营者的数量众多,普遍经营规模不大,供货不稳定,供货量时多时少。这些经营者多是挂靠一个材料生产企业,发票来源不固定,出具的发票和银行的账号单位名称不一致等。这些不规范的经济行为都会引起涉税风险和资金支付风险。

四、加强存货管理的先进方法

1.引进5s管理方法以提高存货管理效率

5s管理就是整顿(SHlTON)、整理(SEIRI)、清扫(SEISO)、清洁(SETKETSU)、素养(SHlTSUKE)五个项目。因日语的罗马拼音均以“S”,开头所以被简称为5s管理。通过规范现场、现物营造一目了然的工作环境,最终提升人的品质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

如果建筑企业引进5s管理方法,会从各个方面产生很大的转变。企业的存货管理就会更加有秩序,员工的品质和工作态度都会有很大的提升,从而降低成本,确保存货的运输与支付。

2.采用abc分类控制法降低存货库存量,同时加速资金的周转

abc分类法的基本原理就是处理任何事情都要分清主次、轻重,区别关键的少数和次要的大多数。根据不同的情况进行管理,它可以帮助人们正确地观察并作出决策。应用在存货管理中,属a类的存货应列做存货管理的重点,要求采用适当的方法,科学的确定该类存货的经济订货量、订货时间等指标,a类存货应占全部存货的10%~15%,而资金占存货总额的80%左右(如水泥、钢筋、油料等),实行重点管理,按明细项目分别核算,严格规范采购和领用程序,详细准确地记录采购耗用和结存情况,并按期进行实物盘点。

对于b类存货也应予以重视,对其进行常规的管理,订货的时间和数量应加以控制。像这一类存货应归为一般存货占全部存货的20%~30%,资金占全部的15%左右。进行适当的控制,由仓库保管员登记数量在账,定期和财务账目进行核对,这类存货通常可采用定期订货控制法。

C类存货可按不同情况采用不同的管理方法。这一类存货应占全部存货的60%~65%,资金站存货总额的5%左右。进行一般管理,对于规格复杂,需求量零星,价格低廉的品种,可根据实际情况适当加大进货批量,以减少繁琐劳动;对于需求量影响不大,容易采购的商品品种可采用定期订货控制法或平时少储备,根据需要随时采购。

3.充分利用ERP(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企业资源计划等先进的管理模式实现存货资金信息化,最大程度地堵塞漏洞

第7篇:建筑企业管理方法范文

关键词:建筑工程管理原因解决方法

中图分类号:TU761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建筑行业具有分工细、劳动力密集、工序复杂、分散性、一次性的特点,因此建筑工程管理工作需采用动态循环的模式。建筑工程管理是指建筑工程项目开始后,经过招投标、整体规划、设计、工程造价、施工、竣工验收、房地产及其他建筑专业的管理过程。建筑工程管理的核心任务是项目目标控制,其目标涵盖的内容也十分广泛,包括工程质量、工期、费用控制,而且要联系资金筹措、风险分析、使用维护以及与所在地经济、环境等。最终实现质量良好、成本低、效益高的工程建设目标。

一、中小企业建筑工程管理中存在问题的原因

1、管理体制不健全

由于我国全面实行建筑项目管理的时间还相对较短,相关方面的研究有待提高,建筑施工管理方面还缺乏健全的管理体制。健全的管理体制要求设立分工明细的管理机构和部门,根据工作的具体需要分派相应的管理人员,对所管理的工作负责,但是,在实际工作中,中小企业公司成立的时间比较短,公司在发展阶段,资金压力比较大,各部门建立不够齐全,人员配置不够完善,存在一人多职现象严重,为了节省成本,随意减少岗位管理人员的数量,这样就会出现管理人员身兼数职的情况,使一些管理岗位的工作未能落实,严重影响了管理效果。

2、施工及管理人员整体水平比较低

建筑工程施工是劳动密集型的工作,涉及的管理、技术、施工等工作人员比较多,工作人员的整体素质和技术水平与整个工程的质量息息相关。随着经济的发展,施工项目对施工技术人员的技能和相关专业知识的要求也在不断地提升,工作人员具有不断学习和进步的能力也是非常必要的。而现在建筑行业中高素质人才严重不足,缺乏一些高技术、懂管理、懂法律等复合型人才。在中小企业中,多数存在家属性管理人员的参与,给原本缺少技术,缺少合理的管理制度的企业带来了更大的管理难度,而劳务队伍专业技术和文化素质水平比较低,无形中增加了管理工作的成本,管理难度大,管理效果不明显。

3、质量管理不到位

随着建筑行业的升温,很多建筑企业为了在建筑行业中拥有竞争优势,过分地追求工程进度,而忽视了质量的控制,导致工程不合格、不安全。一方面,建筑工程施工现场工作人员密集,很难对所有操作人员进行管理控制。实际施工过程中,由于个别操作人员的违规操作,造成工程质量问题的很多。另一方面,实际施工过程中,所使用的物料面广量大,很难对物料进行全面控制。现在中小企业招工难,造成施工及管理人员良莠不齐,从而造成在质量管理上的不到位,在一些细节的施工当中考虑不够周全,造成工程返工,也给施工成本上增加了压力。

4、安全意识不高,责任不明确

安全生产管理是建筑工程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建筑工程具有投资大、工期长、工作人员多的特点。铁路建筑施工具有点多、线长、人员分散的特点,如果没有了安全意识,非常容易发生事故这样工程的进程和质量势必会受到影响,甚至会影响到企业的声誉,对企业的长远发展非常不利。建筑施工管理中的安全控制必须要受到足够的重视。现在已有相关的安全管理制度和安全责任制的规定,但是在实施的过程中,落实到施工现场有逐渐减弱的现象,完善的制度未能得到有效的实施。检于形式,施工人员未能形成强烈的安全防范意识。要防止安全事故的发生,就必须加强施工现场安全管理,增强施工人员的安全防范意识,消除施工现场存在的不安全隐患。由于安全员现场管理的缺乏,很多中小企业在实际施工中没有配备专职安全员,由施工员兼职管理,而造成在安全管理上出现漏洞。

二、加强中小企业建筑工程管理的解决方法

1、加强工程项目施工质量管理

加强施工质量管理,建立合理可行的质量保证体系,将工程的质量工作落到实处。工程施工企业要根据质量保证体系,形成行之有效的质量保证系统,树立质量方针,从而让其更加有指令性、系统性及可操作性。要将人、材料和机械各个要素有效结合起来。首先,人是质量控制的核心,要把人作为控制的推动力,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树立工程质量第一的观念。其次,施工材料作为建筑产品的主体,对材料质量的控制是工程质量控制的关键。最后,工程施工的机械是进行施工机械化的主要标志,对现代化项目施工起到不可缺少的作用,它直接影响了施工项目的进度和质量,所以,选好用好工程机械设备非常重要。所以,应该根据工程项目的具体特点,综合考虑各种环境因素,实施有效的施工现场控制,为保证施工质量及安全创造良好的外部条件。

2、加强建筑工程成本管理

现阶段建筑工程管理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项目成本管理是工程管理不可或缺的内容。工程管理本质特征可以由项目成本管理体现出来。首先,建立项目成本管理责任制。项目管理人员的成本责任,不同于工作责任,工作责任完成不等于成本责任完成。在完成工作责任的同时,还应考虑成本责任的实施,进一步明确成本管理责任,使每个管理者都有成本管理意识,做到精打细算。其次,对施工队实行分包成本控制。项目部与施工队之间建立特定劳务合同关系,项目部有权对施工队的进度、质量、安全和现场管理标准进行监督管理,同时按合同支付劳务费用。再次,施工队成本的控制,由施工队自身管理,项目部不应该过多干预。

3、加强法律建设以及提高部门执行能力

为了保证政府监督工作的有效性和权威性,应该提高监督队伍的整体素质。因此,加强建筑工程质量监督机构的质量管理的学习,从而使得监督队伍的业务素质得以提高。另外,质量监督手段也要不断进行完善,增加检测设备,使得监督工作具有较大科技的含量,实现监督工作的现代化。从建设市场的整体来看,市场运行的规则不够完善。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的现象常常会出现。工程质量受到危害在很大程度上都是由于建设市场的混乱所造成的。因此,政府必须建立健全的运行规则,保证这些规则能够真正落实。要以法律法规为依据,对建设单位和建立单位质量行为的监督进行加强。在建设单位质量监督方面,对执行工程建设程序的监督进行重点加强。尤其是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质量监督手续办理、施工许可证办理和竣工验收四项程序的监督。企业管理人员应多走出办公室,去工地现场查看实际施工情况,发现问题及时改正,最好把问题扼杀在萌芽状态。

4、加强安全管理

安全管理是施工企业管理中的核心部分,具有综合性、系统性、科学性的特点,施工中的所有人员、物资和环境都是管理的对象,是对这些对象的状态进行控制和管理的动态科学。安全管理直接与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信誉相关,是国家机集体财产安全和员工生命安全的保证。在施工场地应加强对操作人员的安全宣传,通过张贴标语、开展一定的安全知识教育等,制定一套科学、合理的施工方案,确保现场的作业程序稳定,严格按照安全规范进行施工。除此之外,在日程管理中建章立制,完善体系,层层把关,逐级签订安全生产目标责任书。监督人员应检查和督促施工企业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和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制度,制定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安全生产操作规程,完善安全保障体系。

综上所述,工程管理问题贯穿于整个建筑工程的施工工作中,我们在工程管理中必须以国家、人民的利益为准绳,遵循事物的客观规律,加强建筑工程管理的质量控制与监督工作,在施工中严格控制施工进度及其质量,抓好工程安全管理问题,严格要求工程管理人员,通过履行责任制等手段加强管理力度与效率,从而真正做到全面保证建筑工程的顺利进行。中小企业在发展中,要加强对人才的培养,包括企业的管理人员、技术人员、施工员、安全员、特种工等,使之成为企业的中坚力量,这才是企业本身的财富,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眼光要长远,不能图一时之利而使人才流失,企业建筑工程管理说到底是对人的管理,当每个员工都对自己的工作负责,对企业负责,那么我们的管理水平也会上去,企业也会茁壮成长。

参考文献:

[1] 陈淦开. 建筑施工协调管理探析[J]. 科技信息, 2009,(33)

第8篇:建筑企业管理方法范文

关键词:创新策略 建筑工程 管理方法

中图分类号:TU198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一、分析缺乏完善的管理体制和建筑管理现状

在中国经济的高速运行发展的今天,建筑施工的项目建设越来越多,这种高强度的建筑建设对新时期的建筑工程提出了严格的要求,而要想保证建筑工程能够按时高质量的完成,对建筑工程的相应管理上必须采取积极正确的措施,完善管理体制时需结合先进建筑工程的现状,给目前建筑工程实施上出现的问题提出新的解决策略,而这种顺应时代的新管理策略的提出,不仅提高了建筑管理能力同时也是间接保证了建筑公司本身在经济市场中的经济地位,具体缺乏完善之处分析如下:

1.1工程管理中缺乏新的管理概念

在建筑企业寻找机遇的同时也面临更大竞争挑战,这种高压力的挑战让一些只顾眼前发展利益的企业依然抱着重技术轻管理的传统企业运行方式,企业中的资金配置不平衡,在技术研发和技术人员招聘上花费了大量资金,但是对工程管理机构的虚设和管理人员的召集方面却关注缺失,其体现就是管理观念陈旧,从而极大地限制了建筑企业管理工作的良好开展。

1.2 在实际运作中缺乏正确的工程管理方法

谈到在实际运作中缺乏正确的工程管理方法,可举一例,比如:在工程管理中,某些决策层领导不能做到根据不同的建筑特点做到实地考察,只是一味根据以往的经验制定进度计划,但是在实际施工中,实际进度却不能和计划相吻合,给施工计划带来麻烦和后遗问题。同时进度计划的制定,没有采用先进网络技术制定,仍然沿袭古老的横道图编制,在对结算款的处理上也不够合理,结算款通常都会因某种理由拖延而不能及时结算,这样做法很不利于企业的发展。最后一点,在工程控制方面也缺乏合理手段,日常控制和前期控制上都缺乏理论知识和正确方法的实践。

1.3工程项目管理中缺乏相应的人才建设

目前,建筑施工中,人员中主要以农民工为主体,但是,由于他们的自身素质和文化知识的限制,导致在实际施工中牵涉到专业性操作时不能熟练操作,这种状况给施工安全带来了巨大隐患。同时,不能熟练运用新设备也使施工的质量和速度都收到影响,在实际操作中存在不正确的设备操作,很容易造成违规违章现象,因此,以上所述是企业方在人才建设方面的管理不足和对专业化人才招揽不够,都是企业缺乏人才建设的表现。

二、探索建筑管理的创新策略

通过对现今建筑上工程管理的现状分析,读者也了解到,在建筑工程管理上有许多不足和难题需要面对与解决,本文通过对这些问题的分析,给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这些创新策略的实行也是保证我国建筑工程管理能跟得上时展的重要前提。要想保证建筑工程能够按时高质量的完成,管理体制起着很关键的作用,企业应当对及时意识到管理体制的重要性,同时设立专门的管理机构为项目的高效运作产生发挥作用。

2.1探索建筑管理观念上的策略

建筑企业要想持久发展下去,就要有自身的发展理念,这些新理念要保证新而合理,才能让企业的发展跟得上时代的脚步。相应的,企业也要做到管理理念上的创新,这种新管理理念的建立,最根本的创新还是要求企业抛弃传统的思想观念,对建筑管理重视起来,只有企业本身对管理的发展充分重视,制定了长远的规划,才能保证企业中的管理机构的建设,管理人员的招募,管理资金的到位,这样的管理才是真实的落到实处的管理。

2.2探索建筑企业管理技术上的创新策略

建筑企业施工中的人员、工序、物资各方面都需要进行相应的管理,没有具体的管理不仅造成工程进度质量等等繁乱,还会给管理人员的有效管理带来很多不便。而管理技术上的创新,可以给建筑企业管理带来新的管理形式,比如:建筑企业的信息化管理不但适应进行大任务量的管理,同时,将建筑施工过程中的图纸、管理信息都进行了数据化,方便查询的同时实现资源共享和及时发现施工问题,这种高效率的建筑管理模式方便快捷,极大的提高了建筑施工效率。

2.3探索建筑企业管理机制上的创新策略

建筑企业在旧的管理体制中,对责任分工不明确,因此企业应该努力完善自身管理体制,建立专门的管理部门和相应的组织机构,在施工时做到各个项目具有明确的责任分工,把明确的责任分布到各部门甚至个人身上,这样详细的规划,不仅使责任明确化,同时也督促着各方面人员工作进度的完成效率,并可在施工的各个时间段制定不同的计划,保证施工有条理的完成。

2.4探索建筑企业人员队伍的建设

企业在保证理念创新和制度创新的同时还要保证人员素质的全面提升,尤其保证管理人员的管理能力和素质优良,比如企业应定期对一线从业人员在新技术的专业知识和新设备的专业操作方面进行专业培训。在此基础上注意专业人才的队伍建设,保证人员后备力量的充足。

总结:综上所述,本文通过对新时期建筑工程管理的现状分析及创新策略的探索,论述了建筑管理方面的现状问题及相应的解决策略,强调从企业管理的机制、理念、人员队伍建设方面做到创新化建设,从而保证建筑工程管理做到更完备更顺应时代要求和发展,保证建筑施工的高质量高效率完成。所有叙述仅供同行业人士了解在建筑工程管理上的诸多不足和难题需要面对与解决,本文通过对这些问题的分析探索,给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同时,认为这些创新策略的实行,是保证我国建筑工程管理跟得上时展的重要前提。

参考文献:

[1]许飞.论建筑工程管理中创新模式的应用及发展.《价值工程》,2010,15.

[2]潘朝文.论建筑工程管理的关键要素.《中国科技纵横》,2011,13.

[3]项志丹.建筑工程管理与经济学分析.《科学与财富》,2011,4.

第9篇:建筑企业管理方法范文

【关键词】建筑施工;管理;新理念;研究

近年来,建筑工程建设的数量不断增多,规模逐渐扩大。在建筑工程的建设过程中,许多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投入使用,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工程建设的质量水平。与此同时,建筑施工过程中,管理工作变得越来越复杂,难度也有所加大。目前,工程施工管理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比如:建筑施工管理的许多管理观念过于陈旧,管理人员的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较低,许多建筑管理者的创新管理意识薄弱等。这些问题不利于建筑施工企业持续、稳定、健康的发展。因此,提高对管理理念的创新,并不断改变传统的管理方式,对于管理制度的优化和完善具有重大的意义。

1.建筑施工管理新理念研究的重要意义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施工建设规模的扩大,建筑施工管理新理念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首先,建筑施工管理新理念研究是科学发展观的客观要求。其次,建筑施工管理新理念研究是提升企业竞争力的必然要求。通过分析本企业发展的机遇和挑战,优势和劣势的分析找到适合企业发展规律的新型管理方法,对于迅速提升施工企业竞争力,促进企业更好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如果建筑企业不能够有效的把创新理念融入到建筑施工管理中,就不能有效的深化建筑施工管理改革,不能有效的实现与国际先进管理模式接轨。这样将不利于工程施工管理整体水平的提高,不利于企业持续、长久的发展。此外,建筑施工管理新理念研究也是国内建筑行业发展的需求。在施工建设过程中,不断把新型管理理念融入进去,对于建立健全的、规范化的协调的市场体系,更好的推动国内建筑领域的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

2. 建筑施工管理新理念的分析

建筑施工企业要想把新型管理理念有效的融入到建筑施工的管理中,必须要从发展的创新思维、创新方法、创新路径以及创新机制等几个重要方面入手。

2.1创新思维

创新思维要求建筑施工管理人员必须打破传统的施工管理思维模式,能够切实根据建筑施工管理的具体条件,科学认识和分析管理过程中出现的各类问题。在具体的分析过程中,管理人员要具有创新的思维,能够从不同层面、多视角、多角度的对困扰管理创新的阻碍因素进行有效的研究和分析。而后,通过对比,找出传统管理方式的缺陷和各类不足之处,实现进一步的改正和优化,使其更加适应现代管理的要求。

2.2创新思路

所谓创新思路,指的是在施工管理发展规律的基础上,通过科学、有效的措施,实现建筑工程施工企业在经济利益以及社会利益的最大化。企业管理人员要具备较强的创新能力,能够根据企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开辟建筑施工管理的新途径。在具体管理过程中,企业管理人员要善于抓住制约建筑施工管理发展的关键节点,努力掌握建筑工程施工管理中的规律,总结自己工作中的经验,并能够按照规律区认真思考改进措施。同时,企业管理人员要具备较强的学习能力,能够从别人优秀的、科学的管理模式中获得思路,从而提升建筑施工质量的整体水平。

2.3创新方法

创新方法对于建筑施工企业来说,是指根据企业的实际施工情况,在建筑施工管理的实践中找到的,符合本企业发展的一些先进管理理念和方法。企业管理者要在工程施工建设过程中,对企业发展的情况进行深入的理解和把握,进而找到适合企业发展的管理方法,优化企业的管理。

2.4创新机制

创新机制是指针对建筑施工企业所处的内外部环境,通过科学、有效的方法,来建立有利于管理创新的机制。在管理过程中,把创新理念有效的融入到管理机制的改革和完善中,努力建立适合企业发展的管理体系。

3.建筑施工管理新理念的实施途径

建筑施工管理创新是一项系统工程。为了促进建筑施工质量管理创新,企业管理人员要采取科学、有效的措施,真正把建筑施工管理新理念融入到建筑施工建设中。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施工企业不仅要具有积极创新的观念,而且要有具体、明确的实施策略。比如,在新型管理平台的研究和建设方面,应当加大投入,努力建立高质量、高水平的建筑施工管理信息平台。建筑施工管理人员要从硬件、软件两方面加强管理创新,配备综合能力强的管理人员进行管理。同时,建筑施工企业要优化管理机制,坚持管理机制创新与技术创新相结合,从容应对建筑施工市场竞争带来的的挑战。下面将对建筑施工管理新理念的实施途径进行一定的介绍。

3.1实现管理机制的创新

通过创新型的管理理念,逐步优化管理机制,是建筑施工管理的必由之路。在建筑施工企业的发展过程中,会出现一系列的管理新问题。施工企业管理者要能够采用新型理念优化管理机制,从容面对新情况、新问题,有效的进行管理机制的创新。同时,建筑施工企业的管理者要结合企业内部实际发展的情况,构建规范、科学、运转协调的管理体系,使其更加适合企业自身的发展,进而全面促进建筑施工管理的顺利进行。

3.2实现技术方法的创新

为了更好的提升管理质量,企业管理者要加大对技术方法创新的重视程度。能否采用先进的、科学的技术手段,是决定建筑施工企业在市场中竞争力的关键因素。因此,建筑施工企业必须摈弃那些落后的技术手段,实现技术方法的创新。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建筑施工企业要积极采用先进的、适应企业发展的技术,采用新材料、新装备、新工艺,提高施工管理的自动化水平,从而从根本上提高建筑施工管理的技术含量,提高企业的整体实力。

3.3实现管理理念的创新

实现企业管理理念的创新,不断更新企业传统的管理理念,对于企业的发展意义重大。建筑施工项目质量管理者,要采用创新的思维方式,对企业进行管理。为了更好的落实好企业管理理念的更新,建筑施工企业要不断加强创新意识,加大人才方面的投资,切实提高培养力度。同时,建筑施工企业应根据从建筑市场的实际情况,充分认识建筑施工项目质量管理创新的重要性、长期性、艰巨性,站在企业发展战略的高度,对建筑施工管理创新工作加以认识。此外,建筑施工管理人员在进行创新方案的选取时,应该根据建筑施工企业的实际情况进行。通过建筑施工企业的积极探索,逐渐实现管理理念的创新,更好的促进企业的发展。

总之,在建筑领域不断发展的当代环境下,企业要提升自身的竞争力,必须要努力把新型的管理理念融入到企业的发展当中。在新形势下,城市建筑施工企业要加大创新型管理的重视程度。同时,企业管理者要不断的优化管理方法,总结经验,优化管理机制,提升企业的竞争力,更好的促进我国建筑领域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林剑煌.建筑工程项目施工质量创新管理探究[J]. 福建建材. 2011(03).

[2] 齐波.建筑施工企业的管理创新评价系统研究[J]. 科技资讯. 2006(09).

[3] 王镇乾.建筑工程项目施工管理创新[J]. 发展. 2008(10).

[4] 邝奕轩.论施工项目管理创新[J]. 沿海企业与科技. 2007(11).

[5] 邱敏.试论施工项目质量管理的创新[J]. 浙江建筑. 2007(0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