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农机合作社协议范文

农机合作社协议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农机合作社协议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农机合作社协议

第1篇:农机合作社协议范文

几年来,通过政策扶持,科学引导,***区现已成立注册了20家农机专业合作社,并已初步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赢。为更好地发展壮大我区的农机合作组织,提高全区农机化综合水平,区农机局专门组织相关人员对辖区的20家农机合作社进行了专题调研,形成此调研报告。

一、目前***区农机专业合作社现状

1、基本情况

现全区成立注册农机专业合作社20家,共有社员225人,组织内机手210人,机具总数533台(套),资产总额1690万元。合作社主要围绕农业生产,在全区及跨地区开展机械化作业服务。目前我区合作社跨区作业项目已经涉及到小麦、玉米收获、春秋季的耕种收播、农田水利建设及植树造林、挖掘树坑等多项内容,作业区域从河南沿途一直到济宁、菏泽、平度、荣成等地,时间从原先只有 “三夏”、“三秋”两季延伸至全年。通过近几年的不断积累,我区的农机合作组织跨区作业已打响了***品牌,不少地区已经和我区的部分农机专业合作社及机手达成了定期跨区作业的长期协议

2、效益情况

20家农机合作社2010年作业面积32.9万亩,服务总收入720万元,服务农户12067户。三夏三秋农机作业是合作社取得收入的主项,通过调查了解,仅三夏三秋期间每名作业机手平均收入达1万元以上,规模较大的仇星合作社人均收入已达5万元 以上,最高可达8.2万元,最少2.6万元,其他剩余时间,社员可自行安排,进行其他方面的运营。如果合作社有了其他经营项目,可随时进行调度,个人经济收入比较客观。

三、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一是多数合作社组织规模较小,服务领域仅限于农机作业,服务范围小,市场小,机械的利用率较低,阻碍了经济效益的提高。

二是在管理方面还不够规范,各项制度建设与执行方面存在欠缺。

三是极个别机手业务知识不够全面,操作技能不够熟练,有时为了赶进度,不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作业,以致于在个别环节出现作业质量问题。

四是多数合作社库房分散于各个社员家中。

四、建议

一是要强化对合作社规范化管理,要按照农民专业合作社和省办下发的农机专业合作社示范章程等具体要求,强化管理和服务指导,促使合作社尽快规范起来。

二是要引导合作社开拓视野,走出去,与外区县机手搞好横向联系,进一步整合资源,根据各地作业时间差,组织好跨区作业,增加机手收入。

三是政府要进一步加大政策扶持力度,不仅在购机补贴、还田、深耕作业方面经予扶持,在合作社用地方面也要给予倾斜,如三夏三秋农机用油、信贷等,以促进合作社的发展壮大。

四是合作社要加强与乡镇、村两级组织沟通联系,基层服组织要在合作社与农民中间起好桥梁纽带作用,这样既方便机手也方便农民,特别是在三夏三秋期间,做好这一点尤为重要,同时,相关部门要积极协助合作社逐步解决库房建设用地问题。

五是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鼓励引导更多的农机手,加入到合作社这个队伍中来,以增强合作社的整体实力,定期组织合作社之间相互交流学习,及时为合作社提供信息咨询和技术指导等服务。

六是强化对合作社农机手培训工作,要采取集中培训和现场指导等多种形式,强化对农机手操作技能、科技知识等方面的培训,提高其操作水平,实现农机农艺的有机结合。

第2篇:农机合作社协议范文

关键词 农机专业合作社;发展现状;问题;发展措施;安徽濉溪

中图分类号 F3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6)24-0283-02

Investigation on Development of Agricultural Machinery Professional Cooperatives in Suixi County

WU Yu-rong

(Suixi County Agricultural Extension Station of Anhui Province,Suixi Anhui 235100)

Abstract This paper analyzed the status of the development of agricultural cooperatives in Suixi County,analyzed the existing problems,and put forward the development measures,in order to provide reference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agricultural cooperatives.

Key words agricultural machinery professional cooperatives;development status;problems;development measures;Suixi Anhui

1 服务模式

濉溪县农机局着力培育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瞄准管理规范化、经营品牌化、生产科技化、作业规模化、成员技能化、产品安全化的发展目标,通过政策扶持、能人带动、典型引领、创新驱动,实现了农机合作社有序、健康、规范发展。截至目前,濉溪县已有机具、在工商部门注册的农机专业合作社的数量分别为2 230台套、18个,入社社员超过570人,从业人员890人,资产总额近5 600万元。从创办形式上看,全县农机合作社主要有4种服务形式[1-2]。

1.1 农机大户、农村能人带动型

领办人是农机大户和技术能手,通过言传身教带动社员开展跨区作业、农机维修服务。他们懂技术、会操作、能修理,能根据本地种植特点,对农机具进行适当改造,是政府重点培育主体。如濉溪县众成专业合作社入社社员50余人,拥有大中型拖拉机、联合收割机、各类配套农具的数量分别为30台、28台、150台(套),机库棚、维修车间、培训用房、办公用房分别为800、150、60、60 m2。2016年开展订单作业和跨区作业,完成机耕、机播、机收、秸秆还田、深耕深松、机械栽植等作业面积逾5 333.33 hm2,实现服务收入340万元。

1.2 r机合作与土地经营结合型

领办人是种粮大户,这类合作社经营土地规模大、多承担种子生产,机械化程度高,实现了玉米、小麦全程机械化作业,粮食得到了增产,达到了节本增效、降低成本和增收的目的。如濉溪益民专业合作社入社社员68名,拥有耕种收割机械设备有43台(套),合作社采取全程土地托管、菜单式半托管2种方式服务农民。全程土地托管就是农民自愿把土地交给合作社,并交纳托管费,合作社负责从种到收全部管理,收获粮食全归农户。农户在交地时,先交全年托管费用的80%,秋收后把剩余的20%补齐。合作社保证粮食产量不低于当地当年的平均产量,如产量低于当地的平均产量的20%时,将按价格补偿。半托管模式是指统一施肥、统一播种、统一植保、统一收获,集中购置生产物资,农民按当时的市场价,按项目付费。这2种方式都实现了土地集中管理,提高了农业规模化、标准化生产水平。

1.3 实体资本与技术能手合作型

领办人是农机销售、配件供应、维修服务等企业,农机技术能手入股参与。这类合作社实体经营与农机专业服务紧密结合且资本雄厚,具有承担农机专业大型活动、应急调动服务以及试验示范项目的实力。如濉溪县百善支农农机专业合作社2013年承担了濉溪县农委农业生产全程社会化服务项目及县农发局农业生产服务组织建设项目;2014年承担了省农机局农机化示范县建设项目;每年举办新机具、新技术演示会4次以上,为先进适用农机化技术的推广应用,农机生产组织化程度的提升做出了贡献。该合作社2010年被评为省级示范社,2012年被评为国家级示范社。

1.4 股份合作型

按照“政府导向、法人投资、农民参与、企业化管理、市场化运作”的原则,由有实力的企业牵头,农户以土地入股组建。如淮北市口子谷物良种繁育专业合作社入社社员2 100户,入股土地674.6 hm2,耕作机、收割机、运输机等250台大型现代农业机械,种子加工和烘干设备1套,固定资产3 500万元。该合作社由百善现代农业综合示范区农民以土地入股,淮北顺达商贸有限责任公司、濉溪县五铺农场以资金入股组建。五铺农场负责合作社的生产经营管理等日常工作,对入股的土地采取“五统”运营方式,即“统一耕作、统一配方施肥、统一品种安排、统一田间管理、统一产品销售”。合作社年终支付农民最低保证金10 500元/hm2后,再将剩余的利润根据有关规定和合作社的章程按股份进行分配,是濉溪县推动现代粮食产业规模化、管理科学化、服务社会化、经营机制化的一种新尝试。

伴随着农业农村改革的推进,濉溪县农机专业合作社按照市场的需求,产生了多种形式,比如协议合同服务、订单经营服务、“一条龙”经营服务[3-4]、跨区作业服务等,不断创新经营服务方式,促进了农机专业合作社规范化发展,推进了农业现代化发展进程。

2 主要工作措施

2.1 加大政策扶持

农机购置补贴资金优先向合作社倾斜,并根据合作社开展作业需求,适当放宽补贴机械类型,支持合作社增强农机装备,现代农业示范园作业和各类农机科技创新项目优先安排合作社承担。通过实施国家购机补贴政策、农机推广补助项目,加大对农机合作组织建设的扶持力度和组织指导,构建以农民投资为主体、政府投资为辅的多元投资体制[1-4]。

2.2 加强组织宣传

濉溪县农机局把农机合作社建设工作列入工作重点,每年初都召开专门会议,制订建设标准和考核办法。通过网络、电视台、专栏专刊、农机合作社建设典型事例、开展农机科技下乡活动,加大宣传农机专业合作社知识,积极营造农机合作社建设的舆论氛围[5-6]。

2.3 加强技术信息服务

工商、税务部门对从事农田作业的服务实体免交工商管理费、营业税,政府相关部门对参与跨区作业的服务实体或农机户免交过路费、过桥费。农机部门推广“农机通”业务,办理“农机专用供油卡”,提供技术信息服务。对农机服务人员定期进行年度培训,通过短信平台为农机合作社社员提供天气预报、机具需求、作业进度和跨区作业信息服眨引导机械合理流动,提高机械作业效率,增加社员收入。

2.4 拓展农机服务领域

抓好工商免费登记注册、农机跨区作业免费通行和农机作业减免税等工作,依托县、乡镇农机推广站,发挥农机合作社和示范户的带头作用,推动农机社会化服务向村、组延升。积极引导农机合作组织实行连片规模作业,从单项向综合作业拓展,大力倡导“订单作业”和“保姆式”的一条龙作业经营模式,推动有条件的合作社进行土地流转,实行农机标准化、社会化服务,推动合作社自我发展、自我壮大。

3 存在的问题

3.1 建设场地成为合作社发展瓶颈

不少新成立的合作社基础设施简陋,服务能力低下,不适应规范化建设的要求。特别是农机合作社新使用土地和建房用土地的审批困难,导致大型农机具无处存放,老化、损耗严重,影响使用。

3.2 合作社管理水平有待提升

农机专业合作社农机装备实力不均,发展水平参差不齐,一些农机合作社在管理方面不规范。不少社员只关注“农田作业”,忽视了对合作社的经营管理,尤其是一些规模较小的合作社,往往由理事长决定内部事务,合作社整体运作随意性较大。

3.3 国家政策扶持力度薄弱

组建农机专业合作社缺少充足的资金。国家对农机合作社投入的扶持资金太少,奖励额度不足以调动农民入社的积极性,金融部门放贷资金额度有限,且往往周期短、利息高,难以体现金融政策的扶持。

4 发展建议

4.1 加大政策扶持

在信贷、财政、用地建设、税收等方面出台有针对性的配套扶持措施和可操作性的规定,美好乡村建设更应将农业机械存放、维修、管理、培训场地列入规划,国土部门优先安排库(棚)等配套设施用地计划,金融部门研究和出台推进新型农机社会化服务发展金融服务的政策,财政部门对获得国家级、省级示范社称号的合作社给予奖励,对获得市级示范社称号及刚成立基础条件较好、有发展潜力的合作社给予扶持,为新型农机社会化服务发展腾飞插上翅膀[7-10]。

4.2 加强组织领导

制定详细的建设规划,明确发展目标,大力宣传农机合作社建设和发展的先进典型。充分调动农机管理、推广、培训、监理、信息服务等方面的力量,整合资源,落实责任,形成抓农机合作社建设的合力,大力培育发展农机合作社建设亮点。注重扶持鼓励、政策优惠、资金扶持、业务指导。及时总结发展的好经验、好作法,广泛宣传,引导带动全县农机合作社的发展。

4.3 完善经营机制

在管理方面,注重农机合作社规范化创建内涵,健全各项管理制度,完善民主决策,要尊重社员参与合作社管理的民利,真正做到“一人一票”。推进国家、省级农机示范社创建,通过示范引导,以点带面,整体推进,促进农机合作社发展。在分配上,带机具进来的,要按作业量分成;带土地进来的,要按土地规模分成;带资金进来的,则应该按股本分红。

4.4 拓宽服务领域

支持农机合作社从传统的种植业向林果业、畜牧、渔业和设施农业等领域扩展,从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的耕、种、收环节向农田改造、农产品储运和加工等环节延伸。鼓励具有一定规模的农机专业合作社和种粮大户发展粮食烘干,把粮食烘干机械化作为社会化服务的内容。把培育服务品牌作为推动农机专业合作组织持续发展的基础,内强素质,外树形象[11-15]。

4.5 促进壮大发展

按照“引导不强迫、支持不包办、服务不干预”的原则,支持农机专业户发展成为农机大户,引导农机大户、种粮大户、普通农机专业户和农户,采取多种方式(带机具、土地、资金、技术等)创建农机合作社等服务组织,培育组织化、专业化、规范化和品牌化程度高的新型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支持农机合作社开展横向联合与纵向协作,形成规模化、标准化、全程化的作业服务能力。鼓励一部分农机合作社既成为周边农户机耕机播机收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主体,又成为自己经营流转土地的农业生产主体[5-6],全链条获取收益,推动现代农业又好又快发展。

5 参考文献

[1] 董德胜.阜新市农机专业合作社发展分析[J].农业科技与装备,2013(1):82-84.

[2] 张朝富,潘峰.叙永县农机专业合作社建设情况调查与思考[J].四川农业与农机,2013(2):46-47.

[3] 杜盛.凤城市农机专业合作社发展情况调研[J].农业科技与装备,2013(5):70-71.

[4] 邓学民,沈朝华.蒙城县农机专业合作社发展情况调研报告[J].中国农机监理,2013(7):26-28.

[5] 宗广军.沂水县农机专业合作社发展情况调研报告[J].山东农机化,2013(4):25-26.

[6] 宗锦耀.加快发展农业机械化 大力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N].中国农机化导报,2010-03-29(008).

[7] 宗锦耀.深入实施条例 依法加强监理 努力推动我国农业机械化安全发展[N].中国农机化导报,2011-05-02(002).

[8] 宗锦耀.农业部农产品加工局(乡镇企业局).主食加工业是成长潜力巨大的强农产业[N].农民日报,2014-07-23(003).

[9] 徐毅力,王全成.武汉市蔡甸区农机合作社发展情况调查[J].湖北农机化,2011(6):15-17.

[10] 秦铭蔚.关于驻马店农机合作社的发展研究[D].郑州:河南农业大学,2014.

[11] 夏晓宇.完善黑龙江省农机专业合作社管理机制研究[D].哈尔滨:哈尔滨商业大学,2014.

[12] 李世武.农机专业合作社功能及形成原因分析[J].中国农民合作社,2011(5):51-52.

[13] 王莉.农机专业合作社发展问题分析[J].农业开发与装备,2010(7):41-43.

第3篇:农机合作社协议范文

安徽省广德县誓节镇农机站有一位年近半百的女站长——谢光珍。她给人的印象是干练、泼辣,有一股不服输的犟劲,工作热情高、执着。

“我出身农民家庭,对农民的苦和累有切身的感受,从参加工作起干的就是农机这一行,几十年来,每当看到机械化发展带来的高效益,农民朋友幸福的笑脸,我再苦再累,无怨无悔。”这是谢光珍的回答,也是其工作的出发点和目标。

 

情系农机 勇于开拓

2002年撤乡并镇后,誓节成为广德县第一大镇,面积342平方公里,耕地7.5万亩,人口7万人,各类农业机械1.25万台,谢光珍由原杨杆乡并入誓节镇农机站并出任站长。管理的面积大了,范围广了,工作任务也重了。身为站长的谢光珍深感担子重、人员少、力量不足、工作疲于应付。在全面掌握辖区内农机化发展情况后,2004年,谢光珍积极筹备成立了誓节镇农机协会,为机手们建了一个家。协会下设3个专业组,修理供应组,统一组织农机具及零配件,降低了农机供应和维修价格;联合收割机组,统一组织跨区作业,增加了机收作业收入拖拉机组,统一联系货源、落实作业地点,拓展了作业范围。协会的成立将农机手们紧紧联系在一起,增强了管理服务能力,增加了机手们的收入,机手们踊跃参加,快速发展壮大。三年来,协会会员由59人发展到112人,机械设备由48台发展到92台,其中联合收割机40台,水稻插秧机6台,大中型拖拉机19台,稻麦条播机5台,植保机械22台。

 

随着协会会员作业范围的扩大,南下海南,北上内蒙,覆盖全国,协会体制已不能适应会员业务发展的需要。2006年,谢光珍在协会基础上,筹备成立了宜城市第一家农机合作社——广德县丰谷农机合作社,将机手们的家由协会转变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经济实体,农机手们的凝聚力更强了。

 

跨区作业是提高机械使用效率,增加收入的有效途径,合作社的成立为跨区作业提供了坚实的组织保证。

2006年以来,合作社连年组织收割机跨区作业。为确保机有稻割、人有钱挣、事有人管,2008年6月,谢光珍等远赴广东、江西等水稻早熟地区实地考察,与当地农机管理部门签订跨区作业合同,为跨区作业做好前期准备工作,7月5日,丰谷合作社在城关镇举行了跨区作业出征仪式,她带领20台高性能洋马、久保田收割机南下跨区机收水稻,半个月机手们挣回了50余万元。

 

丰谷农机合作社的发展受到农机系统高度关注,2007年合作社受到市农机管理局表彰,2008年被省农机管理局列为全省重点扶持的农机服务组织。

心系农民,真抓实干

为充分发挥合作社的作用,推广农机化新技术,解决农业生产缺劳力矛盾,促进农民增收,谢光珍经过反复调研,拟定了水稻生产机械化全程托管项目,由合作社为农户提供水稻生产的耕整、育栽、灌溉、植保、收割一条龙机械化有偿作业服务。实施好项目,选好龙头是前提。为找准示范户、示范田,做好项目实施的各项准备,她和站里职工四处奔走,田间地头留下了她的足迹,村庄农户留下了她的身影。经过多次实地考察、论证和细致的思想工作,最终与巫冲村签订了1045亩水稻生产机械化全程托管协议。

第4篇:农机合作社协议范文

农信社面临五大挑战亟待“破题”

该地市全市农信社机构252个,占银行机构总数的36.8%,覆盖全市112个乡镇,员工3565人,占银行业机构员工总数的30.7%,其中80%以上员工分布在各乡镇及以下机构。截至2013年9月,各项存款182亿元,贷款165亿元,均列全市银行业机构第二位,但是目前是“大而不强”,虽然历经十年来的深化改革有所进步,但新形势下仍面临诸多挑战。

(一)巨额存量资金风险。

我国农信社系统发展极不平衡,优秀的能够接近或者达到商业银行标准,差的游离于生死边缘。该市农信社发展比较滞后,截至2013年9月,全市农信社社不良贷款余额26亿元,占全市银行业机构不良贷款余额一半以上,不良率达到16%,受此影响,资本充足率仅为2.5%,有历史亏损挂账10亿元,能否解决这些存量不良贷款成为生死攸关的问题。

(二)产权关系比较混乱。

由于主要监管指标达不到准入标准,目前该市农信社不能改制为农村商业银行或者农村合作银行,产权制度改革举步维艰。

(三)风险管控水平偏低。农信社粗放型的经营模式已经形成惯性,在没有产权制度改革的前提下,经营模式的改变也缺乏动力和压力。内部管理不能适应业务发展,在内部控制建设上简单粗放,忽视内控制度在具体业务操作中的贯彻执行,人员素质也有待加强。

(四)适应政策环境的能力不强。

按照政策定位,农信社主要服务对象是“三农”和小微企业。这些对象在社会生产和流通中处于末端,处于弱势地位,抵御风险能力较弱,受宏观政策影响较大。该市农信社在发放单个农户联保贷款时,该种贷款的不良率达到10.25%,不良额占全部不良贷款的57%。目前,随着城镇化的不断推进以及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新型农村生产经营主体的迅猛发展,土地流转的加快,农信社依托的农村经济金融基础发生了深刻的变化,需要及时转型。

(五)外部竞争加剧,核心竞争力亟待加强。

一方面邮政储蓄银行在农村变成储蓄和贷款业务并重;村镇银行进入农村;国有商业银行也卷土重来,挺进农村金融市场;股份制商业银行也试水农村信贷市场,并逐步加大力量,导致市场竞争加剧。另一方面金融脱媒化趋势明显,融资结构多元化发展,民间借贷非常活跃,打乱了农信社的规划。在此环境中,如何加强核心竞争力,冲出重围,值得农村信用合作社深思。

农村专业合作社给农信社“破题”带来机遇

随着城镇化的不断推进以及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新型农村生产经营主体的迅猛发展,土地流转的加快,农信社依托的农村经济金融基础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给农信社“破题”带来机遇。

据调查,截至2012年年末,该市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5548个,其中种植业合作社3452个,养殖业合作社1052个,农机合作社630个,其他合作社414个,注册资金总额超过90亿元,其中多数注册资本在100万元以下。全市入社社员36.4户,占全市总农户数的39.3%,小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只有几户,多的几百户,全市入社耕地1213万亩,占全市总耕地面积的32.3%。形成了“合作社+农民+市场”的运作模式,在构建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相结合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提高农村发展活力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这些农民专业合作社资金主要以土地、农机、林权等实物入股,形成了一定的抗风险能力。在生产、市场营销、人力资源方面都不能与单个农户相提并论,间接的为农村信用合作社提供的贷款加大了安全系数。该市农信社不断加大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支持力度,信贷投放量稳步提升。截至2013年3月,该市下属县提供的贷款多的达到8200万元,收益率达到8%以上,贷款担保采取土地经营权抵押、农作物预期收益抵押、农机具抵押、专业合作社所在房屋抵押、第三方提供担保等方式。随着近两年来专业合作社资金需求的不断扩大,农信社也在担保方式上不断创新,先后推出了农村集体机动地承包权抵押、厂房库房抵押、大型农机抵押、担保公司抵押等方式,反过来推动者农村信用合作社在贷款品种、期限、方式方面进行了创新和改进。逐步演变成“公司+农民专业合作社+社员+银行+担保公司+保险”的产业链形式,带动农信社在机制、运作方式、风险控制、人员素质方面不断提升。

如该市农信社在贷款的具体操作流程方面开始引进合作社客户评级管理办法和授信限额管理办法,将客户划为进入增加类、维持类、退出类三个类别并根据融资风险占比控制线、专业合作社经营年限等进行授信,大量采用受托支付方式进行款项的拨付。在风险控制方面形成闭合环状结构,贷款资金全部在环内流动,有效地保证了银行信贷资产的安全,在实际运营过程中,各方构建控制关系,实施有效制约,确保供、产、销渠道的稳定。首先合作社和农户签订购销协议,保证统一销售;然后公司、合作社签订购销协议取保供销渠道通畅;最后引进保险公司,发展农业保险,降低经营风险,保险第一受益人为农村信用合作社,确保贷款资金安全。

农信社以农村专业合作社为突破口应对挑战

鉴于农民专业合作社属于新生事物,商业银行机构缺乏对这种新型经济组织的认识和研究,没有针对性的金融创新产品,该市农信社借助服务“三农”和小微企业的经验和一直扎根农村的独特的优势开辟了一条道路。在金融产品、营销模式、审批流程、风险管控方面都有了进一步的优化,亟待借此作为突破口,全面应对现阶段存在的挑战。

(一)借助专业合作社的专业化程度的提高,改善农信社自身机制问题。

随着专业合作社专业化程度,经营能力的提高,农信社需要逐步理顺产权关系,建立对接机制,促使自身机制问题逐步改善,建立起核心竞争能力。

(二)融入专业合作社产业链,强化风险管控能力。

融入到“公司+农民专业合作社+社员+农村信用合作社+担保公司+保险”的产业链中,闭环管理,跟踪管理,保险保障等方式,进一步强化风险管控能力。

第5篇:农机合作社协议范文

    为提升重庆市农机人才队伍质量,加大农机人才队伍的建设,重庆市农委开展了重庆市农机高端应用人才培养星火计划,重庆市农机高端应用人才培养星火计划由市农委牵头,以委校合作的形式实施。对承办院校实行评审认定制度,重庆三峡职业学院为全市首个通过认定的单位。该计划是重庆市农委旨在培养和造就一批高起点、强示范、懂经营、会管理的农机专业合作社、农机大户、农机销售企业、农机售后服务企业等新型农机市场主体,促进我市农机化可持续发展的教育培训计划,是重庆市农机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2课程要求,按需设置

    该计划依托重庆三峡职业学院在校农机专业学生,在原有课程基础上,增设农机专业合作社实务、计划与管控、商务礼仪与企业形象设计等拓展课程,学生在一年半内完成增设的课程任务。全部课程的学生还将获得市农委的奖励并可考取农机专业合作社职业经理人资格证书。增设课程目的是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与个人创业能力,课程增修后使学生除具备专业本身知识和能力外,还能掌握一定的农机企业管理及操作水平,提升自身创业能力。

    3行业指导,校企合作

    增设的课程中有些是无法单独在学校完成的,需要在企业真实环境中进行的训练,而职业院校和企业是两种性质完全不同的社会单元,在目前市场经济条件下,很多的校企合作仅仅限于签一纸协议而无实际合作内容,是虚空的校企合作。校企合作不仅需要解决双方利益机制的问题,还需要解决深度合作的问题。校企合作的关键是如何解决双方利益机制问题,要解决这个问题,首先应明确双方合作各自的利益点在什么地方,也就是说双方合作的主要目的是什么,作为学校主要目的是需要一个真实的作业场景,在真实场景中能让学生以从业者的身份去完成任务;作为现在的企业是没有这个义务来配合学校未完成学校目的,作为企业主要目的是如何有效地完成经济任务指标。因此,如果我们首先考虑如何给企业创造经济效益,再考虑企业如何给我们创造实训条件,只有在双赢的基础上才会有深度的合作。由于农业生产过程季节性的特性,农机使用及销售企业都存在着农忙时节的问题,在农忙时,需要大量的人力,而在农闲时又不愿意养着更多的雇员。因此我们将企业实训时间安排在农忙时节,完全打破学校学期间隙,不严格区分寒暑假期时间,只要农忙时节学生就到田间地头,而农闲时节就回到学校进行校内学习。并通过行业的动态指导意见,针对不同企业合理安排学生人数及时间,做到既不窝工又能解决企业的用工之急,让双方都能有效地获得自身的利益。

第6篇:农机合作社协议范文

龙江银行一直在积极探索“三农”融资问题,率先打出了农业供应链金融品牌,运用供应链金融模式支持“三农”发展。其中,该银行在黑龙江省肇东市五里明镇针对玉米合作社开展的金融服务,是探索农业供应链金融的较早案例之一,被称为“五里明模式”。

“五里明”模式的发展背景

龙江银行成立于2009年12月25日,是黑龙江省政府在原齐齐哈尔市商业银行、大庆市商业银行、牡丹江市商业银行和七台河城市信用社的基础上,吸收大正投资集团、中粮集团和北大荒集团等优质股东成立的一家城市商业银行。龙江银行紧紧围绕黑龙江是农业大省的省情,始终将目光投向“三农”,结合当地农业产业特点,按照供应链金融理念,逐步摸索出了农业供应链金融新模式。

所谓农业供应链金融是以特色农业和优势农产品的供应链核心企业为中心,对其上下游中小企业、农户或消费者利益进行捆绑,通过科学合理设计金融产品,满足供应链各环节融资需求,推进农业供应链整体协调运转的系统性解决方案。农业供应链融资技术的发展为农村金融创新提供了一种选择。农业供应链金融因具有“产业联动、以大代小”的特征,而使农户以产业链为纽带实现了集约化、组织化,解决了小农户和大市场对接的问题。

截至2011年6月末,龙江银行全行累计发放农业供应链贷款252亿元,农业供应链贷款余额35.93亿元,覆盖土地3870多万亩,惠及农户和就业人群550多万人。在2010年银监会上报国务院的第22期简报中,龙江银行被誉为“全国第一家按照农业供应链来整体统筹谋划机构发展和农村金融服务的银行”。

五里明镇坐落在松花江北岸,松嫩平原腹地,位于黑龙江省肇东市西南部30公里处。该镇总面积194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0万亩,辖5个行政村,66个自然屯,总人口3.9万人,其中农业人口3.8万人。该镇是黑龙江省重要的产粮大镇,主要种植作物为玉米。

为了提高粮食产量、促进农民增收,五里明镇政府以农业规模化发展为方向,加快发展现代化大农业。从2008年开始,五里明镇政府以现代农业示范区为载体,建立了政府、龙头企业、商业银行、科研院校与农业开发公司有机衔接的农业产业链生产要素配置模式。这种模式整体提高了农业生产组织化程度,实现了项目、资金、市场、科技、土地等各类生产要素有效整合。

“五里明模式”的内涵及运行机制

龙江银行利用价值链经营理念,依托五里明镇建立的农业产业链,开发出以金融和农业产业链相结合的涉农金融产品。该金融产品整合了各方资源,形成了“公司+合作社+农户+银行+保险+政府+科技+信托”的农业供应链金融服务模式,被称为“五里明模式”。

“五里明模式”的参与方涉及到多个主体,包括农户、合作社、五里明镇政府(以下简称“镇政府”)、龙江银行、东北农业大学、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肇东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中粮集团生化能源(肇东)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粮公司”)、中粮信托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中粮信托”)。

政府在“五里明模式”中发挥着主导作用,其余各方积极参与。这些参与主体之间的关系如下:镇政府推动成立了肇东市五里明镇胜利农业开发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胜利农业公司”),胜利农业公司下设8个农民专业合作社,即五里明农机作业专业合作社、东升农机作业专业合作社、东升玉米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先锋玉米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胜平玉米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利国玉米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棒柴玉米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和米业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其中有5个玉米合作社、2个农机合作社和1个米业合作社,实现农民的组织化。合作社通过签立订单,将生产出来的粮食销售给中粮公司;龙江银行与中粮信托合作,创新抵押品扩展机制,为合作社发放贷款;龙江银行又聘请东北农业大学、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肇东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的农业专家对粮食生产实行全过程指导。整个“五里明模式”的运行机制如图1所示。

“五里明模式”中参与主体的创新

镇政府、农户、胜利农业公司、农民专业合作社

镇政府从2008年开始建设五里明现代农业示范区,截至目前,规模经营总面积达到7万亩,大约占五里明镇土地总面积的1/3, 入社农户由最初的366户增加到现在的2300户,现在的参与农户达到了8050人。同时,镇政府探索了具有现代企业特点的“1+8”模式。其中“1”是指镇里成立1家胜利农业公司,“8”是指下设2个农机作业合作社、5个玉米种植专业合作社和1个米业专业合作社。

镇政府通过胜利农业公司公司引导现代农业示范区的发展。对内,胜利农业公司统一领导8个农民专业合作社,并管理合作社的国有资产;对外,胜利农业公司负责与金融机构、中粮公司以及科研院所等外部机构的协调工作。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上级财政部门的各类专项项目资金,如土地整理资金、扶贫开发资金、新农村建设补贴资金、粮食补贴资金以及农机补贴资金等,都统一由现代农业公司管理,并集中用于胜利农业示范区的建设。

胜利农业公司与8个农民专业合作社实行“统分结合、以分为主”的管理方式。其中“统”是指“六统一”,即统一整地、统一良种、统一机播、统一田管、统一收获、统一销售。“分”是指8个合作社分别成立独立法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独立核算,既强化了总公司的统筹性,又赋予了合作社的自。

为了推进土地规模经营,实现土地流转,镇政府引导农民以土地入股,组成5个玉米种植合作社,土地由合作社统一经营。玉米种植合作社具体的运营模式如表1所示。

龙江银行、中粮信托

缺乏有效抵押品是金融机构为农村地区提供金融服务的主要障碍之一。为解决该难题,龙江银行与中粮信托共同开发出创新抵押品扩展机制模式,该模式最早是在3个玉米合作社开始试点的。具体操作过程如下(见图2):

第一,五里明镇政府将其下属的3个玉米种植合作社(先锋、东风和胜平)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农机合作社的农机设备收益权以及镇里的一处鱼塘承包经营权委托给中粮信托,设立自益型财产权信托。

第二,中粮信托将信托收益权质押给龙江银行,作为3个玉米种植合作社的贷款偿还担保。

第三,为确保玉米种植合作社积极还款,降低信用风险,玉米种植合作社全部股东及镇领导干部分别与龙江银行签订了个人保证合同,为贷款承担连带责任,龙江银行为三个玉米种植合作社发放贷款。

第四,中粮信托将土地出租给玉米种植合作社。

第五,玉米种植合作社与中粮公司签订购销协议,合作社将生产出来的玉米销售给中粮公司。

第六,完成玉米收购以后,中粮公司委托龙江银行结算划款,将玉米的销售款交付给龙江银行。

第七,龙江银行通过龙头企业的资金账户划拨,扣除贷款利息,将剩余的资金转到合作社的账户上。

东北农业大学、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肇东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大力发展现代化大农业离不开科学技术的支持,龙江银行和胜利农业公司聘请东北农业大学、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和肇东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的专家对粮食生产进行全过程指导。

“五里明模式”融资机制的创新

组建合作社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解决了交易成本高的问题

农户的分散化使得金融机构提供服务的成本非常高,这是制约金融机构向农村地区提供金融服务的重要原因。在“五里明模式”的农业产业链中,镇政府成立了胜利农业公司,胜利农业公司下又设立了专业合作社,农户以土地入股加入合作社。这样的做法大大提高了农民的组织化程度。

同时,针对农业供应链融资的特点,龙江银行开发了“农信通”等信贷产品。该金融产品的服务对象正是土地规模化经营的合作社。这种金融工具的创新使得龙江银行为农户提供金融服务的交易成本大大降低。

创新抵押品扩展机制,解决了农村地区有效抵押品缺乏的问题

由于我国法律规定农村土地所有权不能转让,因此以家庭承包方式取得的土地承包经营权,以招标等方式取得的鱼塘、荒山的承包经营权将是农村可转让财产的最重要组成形式。但目前的法律法规均不支持以土地承包经营权进行抵押。

中粮信托利用信托的财产隔离制度功能,以玉米种植合作社为借款主体,为龙江银行发放的贷款设计了土地承包经营权信托和鱼塘承包权信托,并利用信托受益权质押为合作社贷款提供担保,从而解决了合作社贷款没有合适的资产用于抵押的问题。

从银行的角度来看,龙江银行利用供应链贸易自偿性等特点,将玉米合作社不能直接抵押的土地承包经营权进行资产信托化,使其变为能够合理抵押的资产,从而增强了合作社规模化融资能力。

参与主体各司其职,解决了农业信贷风险的问题

首先,五里明农业产业链的建立依托五里明镇现代农业示范区的建设。五里明现代农业示范区整合各类资金,加强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能够降低农业面临的自然风险,保证了贷款的及时偿还。

其次,该产业链上的合作社与中粮集团统一签立订单,中粮公司承诺以高于市场的价格,收购合作社生产出来的农产品,这样的合同安排规避了由于农产品价格波动造成的市场风险,保证了还款来源,从而降低了农业信贷风险。

再次,中粮集团委托龙江银行结算划款,龙江银行通过中粮集团的资金账户划拨资金,确保了信贷资金的封闭运行,较好地防范了信贷风险。

最后,为确保借款主体积极还款,玉米种植合作社全部股东及镇领导干部都必须与龙江银行签订个人保证合同,为贷款承担连带责任。这种个人责任制的引入也可以有效降低贷款的信用风险。

综上所述,龙江银行这种基于产业链的金融创新,不仅有效推动了银行本身的发展,也有效推动了农村金融服务创新和农村金融覆盖面的扩展,为我国农村金融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第7篇:农机合作社协议范文

1.12006年度完成项目总投资127.98万元,其中:河北省财政省投入40万元,农民自筹87.98万元。新增中型拖拉机28台,配套旋耕机29台,玉米免耕播种机6台,牧草秸秆压块饲料成套设备2套。

1.22007年度完成项目总投资348.59万元,其中:中央财政投资80万元,本级财政投资45.5万元,农民自筹223.09万元。新增动力机械48台,配套作业机具81台,揉丝打捆包膜青贮成套设备17套51台。

1.32008年度完成项目总投资672.69万元,其中:中央财政投入180万元,争取本市财政配套投入120.32万元,农民自筹372.37万元。新增大、中、小型拖拉机120台,旋耕机98台,玉米播种机59台,小麦播种机33台,青贮打包成套设备2套,压块成套设备1套,机载喷雾机70台,电动喷雾机839台,微耕机34台,卷帘机170台。

1.42009年度完成项目总投资988.06万元,其中:中央财政投入300万元,省财政投入15万元,争取本市财政配套投入151.27万元,农民自筹521.79万元。新增大、中、小型拖拉机128台,旋耕机96台,玉米播种机38台,小麦播种机15台,花生地膜覆盖机42台,喷杆式喷雾机46台,动力喷雾机18台,机动喷雾喷粉机20台,太阳能杀虫灯37台,电动喷雾机1541台,饲料搅拌机2套,青贮切碎机2套,微耕机13台,卷帘机172台,挖坑机3台,玉米节水精播机19台,花生节水精播机25台。

2农机补贴作用

2.1农机购机补贴增加农民收入。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直接补贴农民,国家补贴机具价格的30%左右,加上迁安市的配套补贴,农民仅用机具价格的50%多就可以购机了,减少了农民购机的一次性投入,在政策上就直接给了农民实惠,引导更多的农民愿意从事农机服务。同时,购机补贴培育了农业生产服务主体,推动了农机户的发展,让有机户有钱赚,让无机户有机用。农机服务可以解决部分农村富余劳动力,从而增加了农民收入。农业机械的使用,大大减轻了农民的劳动强度,实现了机械化耕地,极大地提高了农业劳动生产力,促进了农业增产增收。农机作业在减轻劳动强度的同时,实现了节本增效。机械化生产也提升了农业生产科技含量,提高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2.2农机购机补贴优化了农机装备结构。农机购置补贴项目的实施,极大的激发了广大农民购买农机的积极性,农机总量持续增长。截至目前,全市农机总动力达190.54万kW,农业机械化率达到78%。在补贴过程中,针对迁安市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除了补贴拖拉机及配套作业机具,还注重先进适用的微耕机、卷帘机、青贮切碎机、饲料搅拌机、电动喷雾器、太阳能杀虫灯等新机具、新技术的示范推广,使农机实用技术得到了普及应用,农业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79%,加快了全市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为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提供了雄厚的装备支持。

2.3农机购机补贴加快了农业机械化进程。农机购置补贴项目的实施,有力推进了全市农业生产机械化进程,尤其是主要粮食作物关键生产环节机械化水平有了显著提高。小麦、花生生产基本实现了全程机械化,迁安市小麦机耕、机播、机收率均超过98%;小麦、玉米全部实现免耕播种,为今后保护性耕作技术的普及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在国家农机补贴政策的刺激下,农机作业水平显著提高。6年来农民投资农机达1558.75万元,共增各类农机具4036台(套),从事农机服务的农民达5000人。

2.4农机购机补贴推动了农机大户和专业合作服务组织的发展。实施农机购置补贴项目,吸引了更多农民购买大型、新型农机具,造就了一批农机大户。仅2009年实施农机购置补贴项目时,新发展购机总额4万元以上的农机大户84个,购机总额达377.70万元,新增拖拉机和配套作业机具290台套。2008年,农业畜牧水产局因势利导,把有条件的农机大户组织起来,成立了迁安市第一家农机专业合作社(迁安市丰茂农机合作社)。机手通过农机合作社联合作业,作业区域和服务范围的扩大,比单机分散经营增加20%~30%的收入,纯收入可增加30%~50%。同时,农机合作社一般作业价格比单机分散作业低5元左右,农民也减少了作业费用。2008年,丰茂农机合作社春秋耕地总面积达8000亩,包括花生覆膜播种、玉米大豆播种、小麦播种在内的播种总面积达5000亩,病虫害防治面积达1200亩,服务范围扩充到杨各庄、赵店子、沙河驿、迁安镇等地区,农机作业服务总收入达到50万元左右,实现纯利润37万元。一年来,丰茂农机合作社整合农机资源,开展规模作业、合同订单作业,实行耕、种、收“一条龙”服务,不仅促进了农业生产,而且他们所取得的巨大的经济效益又吸引越来越多的农机手加入到农机合作社,促进农机合作社迅速发展壮大。2009年,农机补贴项目实施过程中,重点支持了购机总额在30万元以上的农民专业合作组织7个,购机总额达385.45万元,新增拖拉机和配套作业机具952台(套)。农机合作组织、农机大户积极投入农业生产各领域,大力推进了农业生产进程,也为广大农机手实现增收拓宽了渠道,必将成为现代农业的建设者、新农村建设的带头人。

3主要做法

3.1领导重视,政府支持。为切实做好农业机械购置补贴工作,成立了以市政府主管农业副市长任组长,农牧、财政、纪检、监察等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项目工作领导小组,具体负责组织领导工作。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农牧局,组成了项目实施、综合协调、机具供应、监督检查等4个小组,实行分工负责、协调联动。6年来,本市划拔310.49万元专项资金,用于累加补贴,真正让利于民。

3.2明确思路,突出重点。按照国家、省有关要求,结合本市实际,科学制定了《年度农业机械购置补贴项目实施方案》。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我们坚持“公开、公平、公正;操作程序科学、简便、高效;充分尊重农民购机自主选择权”的原则,农机购机补贴项目向农机大户、种粮大户和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倾斜,保证了农机购置补贴项目健康有序开展。

3.3广泛宣传,充分发动。利用广播、电视、《迁安时讯》、政务公开栏等媒体进行宣传农机购置补贴政策;深入全市19个镇乡及部分重点村进行调查摸底、宣讲政策,进行层层发动;带着政策明白纸、机具简介,赶科技大集,把政策原原本本送到农民手中,达到家喻户晓。多次召开项目领导小组会、购机户代表座谈会、生产企业对接会,确定补贴重点、摸清农民购机意向、了解补贴机具的配置及承诺。

3.4严密程序,阳光操作。根据年度实施方案,按照工作进度安排,扎实做好每一环节。坚持“公正、公开、农民直接受益”的原则,补贴对象为本市境内的农民和直接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机服务组织。充分利用电视、报纸、市乡村政务公开栏等途径,进行公示,对补贴机具的种类、型号、价格、供应厂商和补贴数量、补贴金额、优先补贴条件等公示7天,对确定的购机者名单公示5天,做到了公平、公正、公开。由市局统一规范填写申请表、签订购机协议、生产企业(经销商)收取购机差价款一条龙工作流程,真正做到手续齐全有效、工作标准规范。

3.5规范管理,优化服务。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我们坚持了“四统一”,即:坚持统一提货,根据农时需求,分期分批组织购机户进行提机,保证农业生产;坚持统一培训,邀请厂家技术人员现场对购机户进行技术培训,使他们迅速掌握机具构造、操作技能及注意事项;坚持统一挂牌喷号,对购买补贴的动力机械及时上牌办证,对所有补贴机具进行喷号;坚持统一建档,明确专人负责,建立文字、电子档案,实行计算机管理。

3.6跟踪检查,全程监管。实行科技人员跟机服务,在作业期间随机技术指导,及时督导厂家做好机具“三包”,确保机具高效运行。同时做好补贴机具的质量投诉、协调处理等工作。对补贴机具进行跟踪检查,确保补贴机具在2年内不得擅自转让和转卖。组织引导购机户建立以农机合作社为引领的现代农业综合服务组织,提高组织化程度,积极参与农业重点项目建设,实现资金、机具、技术相结合,项目、服务、效益的有机统一,加快农业机械化发展,有力推进现代农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程。

4存在问题

4.1对农民的培训少。机手技术水平的高低,决定其直接收益。有的机手由于技术掌握不好,在使用过程中出现了许多问题,影响了收入。没有培训,不能帮助农民解决缺机械、缺技术的难题,影响了推广先进适用农业机械的进程。

4.2补贴的农机价格普遍高于同款非享受补贴的机具。根据调查发现,同款产品,享受补贴的价格就高,不享受补贴的价格就低。补贴的农机质量劣于非享受补贴的机具。

第8篇:农机合作社协议范文

1通过土地流转,建立家庭农场,发展规模农业

桦甸市目前现有在工商部门注册的家庭农场85户,其中种植业家庭农场71户,经营面积1306公顷,其中种植面积达到100公顷以上的3户。永吉街道红升村一社朝鲜族村民比较多,他们大多数都出国打工,农民把土地流转给村民黄云植,在党的政策鼓舞下,黄云植注册了中元种植家庭农场,现有玉米水稻种植基地501亩,其中流转土地480亩,集中水稻成片经营320亩,玉米成片经营181亩,购置大型农机具2台,2013年年产值102万元,实现纯收入30万元。2013年被吉林市农委评为优秀家庭农场。通过土地流转,建立家庭农场,不仅促进了农业规模化生产经营,也带来更大的经济效益。

2建立土地流转合作社,将土地集中起来实现规模化经营

积极探索土地流转合作社等土地流转组织形式,由农户自愿申请以土地经营权入社的形式,组建农村土地流转合作社,由合作社进行统一规划,统一经营,农户按照入社土地面积定期获取分红收益。这样土地能够统一实行规模化和集约化经营,同时又提高了农民组织化程度,极大地促进农村经济快速健康的发展。桦甸市边外土地流转专业合作社按照“依法、自愿、有偿,不损害农民利益,不改变土地所有权性质,不改变土地农业用途”的原则,在平等协商的基础上,合作社与农户签订土地租赁协议书(期限为5年),承租按土地等级为300~450元付租金,租金一年一结。

在经营管理上,合作社配备专业农技人员3人,按照“五个统一”的标准进行生产,即“统一品种、统一采购、统一田间管理(浸种、育秧、耕田、插秧、施肥、喷药)、统一收割、统一销售”。合作社优先雇佣愿意参与田间管理的成员,按每亩300元支付给田间管理费,并外加产量每公斤0.4元提成。同时,按照合作社章程规定,合作社盈余50%返还给成员,50%留作公积金,用于合作社扩大再生产。桦甸市边外土地流转合作社实现种植面积200公顷,其中种植优质水稻集中连片达100公顷,进行集中经营,规模开发,标准化生产,实行土地流转后,土地适当集中了,便于农业机械操作,一亩田机耕成本大约是60元左右,单机耕一项每亩节约生产成本约90元。自己经营时,收获时期不统一,销售时间太长,增加了储藏成本。合作社规模经营后,机械化作业,水稻提前两个月出售,水稻收割质量高,销售价格每斤高出0.3元,增加了入社农户的收入。出让土地的农民还可以在自己的土地上打工,从庄稼汉变成了农业工人,实现了承租户与农户双赢。

第9篇:农机合作社协议范文

(一)、根据县委县政府“从严管理落实年”要求,执行好农业局“四问四查” 活动,做到真心参与、用心整改,确确实实转变工作作风、严明工作纪律;执行好农业局“防春寒、访民情、送服务”走访调研活动,要求农机维修网点、农机销售商做好农机零部件、农机装备的储备和供应工作;要求农机专业合作社做好农机维修、加强农机操作专业人才管理工作;农业局党组副局卢银传在联村桥头村走访时,要求村委会在承诺项目建设资金使用上做到开源节流,积极争取上级对口资金,弥补资金缺口,把资金用在刀刃上,同时确保工程质量。

(二)、深入开展“摘帽快跑”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认清新形势、找准新问题、瞄准新方向。

(一)制定、宣传新的购机补贴政策。

1、根据《浙江省农业厅、财政厅关于2015-2017年农业机械购置补贴实施意见》(浙农计发〔2015〕9号)文件精神,结合我县实际制定《__县农业局 __县财政局2015-2017年农业机械购置补贴实施意见》。

2、加强宣传培训和业务指导,着力营造有利于政策实施的良好氛围。采用媒体宣传、网络宣传、固定宣传、入户宣传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并更加注重入户宣传,发放政策读本和专管员联系卡,对农机大户、专业合作社、种养大户等采取一对一、面对面的宣讲,做到零距离服务使政策解读更加透彻;给乡镇农机管理员进行政策解读和业务指导,同时与乡镇农机管理员签订2015年农机购置补贴责任书。

(二)认真落实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坚持政策信息公开,建立健全监督制度,从严绩效管理,强化社会监督,确保补贴政策安全高效实施。

1、全年共购买有中央资金补贴农户共有1009户,签订指标确定书1160份,购买农机具1841台,其中:耕整地机械400台;种植施肥机械7台;田间管理机械408台;收获机械2台;茶叶加工机械934台;排灌机械35台;动力机械4台;设施农业设备45台。补贴总额266.902万元:其中中央资金265.002万元,省补资金1.33万元,县补资金0.57元。

2、设施大棚建设如火如荼,经省农业厅审核同意立项的项目有8个,共计连栋大棚110024平方米。已完成77016.平方米连栋大棚建设。

(三)抓好高耗能农业机械报废补贴政策实施。组织开展报废拖拉机调查摸底,宣传报废补偿政策,制订年度拖拉机报废实施计划。全年办理拖拉机报废补偿拖拉机37台次,其中手扶式拖拉机7台次(纯农田作业拖拉机4台次),小型方向盘式拖拉机6台次,大中型拖拉机24台次,共补偿资金10.35万元,其中省级财政7.245万元,县级财政配套补偿资金3.105万元。

(一)抓好春耕备耕工作。紧紧围绕落实农机具维护保养,保证农机装备、农机零配件、农用油料贮备和供应,以及送服务、送科技下乡开展。经统计全县组织技术人员深入基层 202人次,组织服务队(农机专业合作社)7个,落实维修点 27家,配件供应点 15家,柴油供应点9家。开展培训 19期,培训人员647人次;广播 57次,黑板 33期,印发宣传资料1904份,接受技术咨询557人次。投入春耕机械18041台次,维修保养 7599台次,完成机耕面积2.1万亩,组织联合4台收割机开展跨区作业,完成跨区机收小麦作业面积2800亩。

(二)抓好2015年粮食功能区水稻全程机械化生产中的机耕、机育、机插工作落实。农机站工作人员多次深入到县粮食生产功能区核心区方前镇岙口村、桥头村、高丘村、前王村等村,开展调研和全程机械化服务动员工作。召开有关乡镇、村干部、合作社联席会议,签订服务协议。制定了《2015年水稻工厂化育插秧实施方案》,确定机耕、工厂化育秧、机插、病虫害机械化统防统治等“四统一”服务价格,。今年的秧苗质量稳定,每批秧苗出苗整齐,播种均匀;机插漏插减少,机插质量好,受到农户的肯定。通过积极实施,已全部完成食粮功能区的机耕、机育、机插、机收服务。

(三)做好全县农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农机大户等农用柴油“三优一免”惠农便农服务需求摸底工作,上报

“三优一免”农机柴油计划104吨。并以乡镇为单位开展农机操作手技术培训,共有740人次参加。

(四)结合省政协科技下乡活动,引进推广农机具34台(套),插秧机、微灌设备等农机具进行了更新升级,种子发芽机实现了从无到有,为我县农机化发展添砖加瓦。

(一)落实安全责任、强化农机安全宣传。

1、层层签订农机安全生产责任书。各乡镇

综合农技服务中心与拖拉机驾驶员签订农机安全生产责任书;县农机管理站与每位驾驶员签订驾驶员不违法载人承诺书,同时与相关车主签订了报废拖拉机不上路行驶责任书。2、加强安全宣传。结合春运、安全生产月活动,认真开展农机安全宣传,据统计共悬挂横幅61幅;张贴宣传标语1925张;黑板报38期;发放宣传资料3064多份;广播宣传238次;安全片组活动44次,参加人数1511多人次,通过农民信箱编发安全提醒短信112375条,举办学习班19期1466人;拖拉机驾驶员协会编发以农机安全宣传教育为主要内容的“协会简报”和致全县拖拉机驾驶员一封公开信分发到每位拖拉机驾驶员。县广播电视台播出“为了你和他人的平安幸福,请不要搭乘拖拉机”温馨提醒,每天有20多个电视台同时播出;县广播电台每天三次播出农机安全宣传,并向广大农机手致以新春节日的问候。

(二)积极开展专项整治。共开展专项整治活动5次,事前周密部署、明确责任,突出重点,执行中强化措施、狠抓落实,做出成效。春运农机道路交通专项整治活动期间,重点查处拖拉机载客、脱检报废拖拉机上路、超载超速、无牌无证、假牌假证、酒后驾驶及疲劳驾驶等违法行为,确保春运农机安全生产。在开展拖拉机道路违法载人专项行动期间,农业局党组副局卢银传带队深入乡镇集市、工地等隐患较多的地区,对拖拉机违法载人摸底排查,掌握全县内违法载人的主要路段和时段,并提出治理方案,为警务联络室有针对性地进行查处和整治提供便利,力争减少和杜绝违法行为。在安全生产月期间,进一步加强了对全县农机安全生产的宣传工作。组织安全宣传车到全县公路沿线村庄、集镇、集市开展农机安全宣传;积极参加以“保障安全生产,助力摘帽快跑”为主题的安全生产咨询日活动,传播法治文化、普及农机安全知识。活动当天,发放农机安全法律法规、安全操作知识、安全宣传挂图、农机质量知识等300多份,现场解答群众提问10多人次,取得了良好成效。开展农机事故隐患排查整治专项行动,主要措施集中开展拖拉机年度检验工作;积极推进拖拉机报废工作;督促和指导农机专业合作社、农机大户、农机维修网点的重点对象开展自查自纠,及时治理纠正违规违章行为,消除安全隐患。整治期间,纠正拖拉机道路违法作业行为95台次。

(三)联络室工作成效明显。

1、积极主动开展外省籍拖拉机专项整治行动。外省籍拖拉机在我县作业逐渐增多,安全形势不容乐观,为加强管理,农机管理站建立健全外省籍拖拉机档案管理制度和外籍省籍驾驶员片组学习制度。通过补充档案资料,更新保险保单,核实车辆、驾驶员信息,留存人机合影,对存放在交警队的拖拉机信息进行了汇总。整理已有档案51个,新登记档案22个。

2、加强路面监管。全年上路执勤284天,794人·次,查处违章作业拖拉机288起,其中违法载客3起、超速超载64起。有效遏制拖拉机违法作业行为。没有发生拖拉机道路交通一般以上责任事故。

(四)抓好农机免费实地检验和日常监理业务工作。

1、开展农机免费实地检验工作。共检验联合收割机5台次,水稻插秧机11台次,大中型田间耕作拖拉机4台次,手扶式拖拉机12台次。在开展农机免费实地检验工作的同时,根据省农机局的部署,对全县联合收割机、大中型轮式拖拉机进行了全面质量调查。有由专人负责,采取实地走访方式。确保调查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日常监理业务工作。全年办理拖拉机注册登记2台,转移58台,变更30台,补牌补证10台,注销23台;换证98人次。

3、抓好拖拉机年度检验工作,从8月下旬开始,经过宣传动员、乡镇初检、县站复检三个阶段,圆满完成检验工作任务,检验拖拉机445台。检验率为91.4%,发放农机安全宣传资料1000多份,与拖拉机驾驶员签订安全生产责任书和不违法载人承诺书1600多份。各乡镇与辖区内的每位拖拉机驾驶员签订了农机安全生产责任书和不违法载人承诺书,同时与相关车主签订了报废拖拉机不上路行驶承诺书。共签订农机安全生产责任书和不违法载人承诺书各784份,签订了报废拖拉机不上路行驶承诺书21份,下发拖拉机报废通知书45份。

2016年以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立足大农业、发展大农机”,坚持推进农业领域“机器换人”行动实施,以现代农业二区建设为抓手,加快提高农机装备水平、作业水平、安全水平,推动农业机械化“全面、全程、高质、高效”发展。

(一)、严格规范实施政策,强化农机补贴工作责任制,坚持四个“导向”即(生态导向、绩效导向、公正导向、市场导向),加强补贴工作监督检查,确保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实施公正、公平、公开,围绕主导产业,明确补贴重点,有针对性地推广一批新型适用农业机械,不断提高农机装备水平;2016年新增各类先进适用农机具800台(套)以上。

(二)、围绕主导产业农机装备提升,引领农业领域“机器换人”、“设施增地发展。2016年新建设施连栋大棚面积60亩以上。

(三)、提高农机社会化服务能力,大力扶持以农机大户和农机专业合作社为重点的农机服务组织建设,提高农机经营水平,拓宽服务领域,增强服务能力。2016年完成主导产业机械化率达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