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财务公司规章制度范文

财务公司规章制度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财务公司规章制度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财务公司规章制度

第1篇:财务公司规章制度范文

第三条公司财务部门的职能

(一)认真贯彻执行国家有关的财务管理制度。

(二)建立健全财务管理的各种规章制度,编制财务计划,加强经营核算管理,反映、分析财务计划的执行情况,检查监督财务纪律执行情况。

(三)积极为经营管理服务,促进公司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

(四)厉行节约,合理使用资金。

(五)合理分配公司收入,及时完成需要上交的税收及管理费用。

(六)对有关机构及财政、税务、银行部门了解、检查财务工作,主动提供有关资料,如实反映情况。

(七)完成公司交给的其他工作。

第四条公司财务部由总会计师、会计、出纳和审计工作人员组成组成。在没有专职总会计师之前,总会计师职责可由会计兼任。在没有专职审计人员之前,审计员可由总经理兼任。

第五条总会计师负责组织本公司的下列工作:

(一)编制和执行预算、财务收支计划、信贷计划,拟订资金筹措和使用方案,开辟财源,有效地使用资金;

(二)进行成本费用预测、计划、控制、核算、分析和考核,督促本公司有关部门降低消耗、节约费用、提高经济效益;

(三)建立健全经济核算制度,利用财务会计资料进行经济活动分析:

(四)承办公司领导交办的其他工作。

第六条会计的主要工作职责是:

(一)按照国家会计制度的规定,记帐、复帐、报帐做到手续完备,数字准确,帐目清楚,按期报帐。

(二)按照经济核算原则,定期检查,分析公司财务、成本和利润的执行情况,挖掘增收节支潜力,考核资金使用效果,及时向总经理提出合理化建议,当好公司参谋。

(三)妥善保管会计凭证、会计帐簿、会计报表和其他会计资料。

(四)完成公司领导交付的其他工作。

第七条出纳的主要工作职责是:

(一)认真执行现金管理制度。

(二)严格执行库存现金限额,超过部分必须及时送存银行,不坐支现金,不认白条抵压现金。

(三)建立健全现金出纳各种帐目,严格审核现金收付凭证。

(四)严格支票管理制度,编制支票使用手续,使用支票须经总经理签字后,方可生效。

(五)积极配合银行做好对帐、报帐工作。

(六)配合会计做好各种帐务处理。

(七)完成公司领导交付的其他工作。

第八条审计的主要工作职责是:

(一)认真贯彻执行有关审计管理制度。

(二)监督公司财务计划的执行、决算、预算外资金收支与财务收支有关的各项经济活动及其经济效益。

(三)详细核对公司的各项与财务有关的数字、金额、期限、手续等是否准确无误。

(四)审阅公司的计划资料、合同和其他有关经济资料,以便掌握情况,发现问题,积累证据。

(五)纠正财务工作中的差错弊端,规范公司的经济行为。

(六)针对公司财务工作中出现问题产生的原因提出改进建议和措施。

(七)完成公司领导交付的其他工作。

第二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公司财务工作管理,发挥财务在公司经营管理和提高经济效益中的作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颁发的《企业财务通则》和《工业企业财务制度》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克莱斯公司,公司各部门和员工在办理财会事务,必须遵守本制度。

第三章财务工作管理

第九条会计年度自一月一日起至十二月三十一日止。

第十条会计凭证、会计帐簿、会计报表和其他会计资料必须真实、准确、完整,并符合会计制度的规定。

第十一条财务工作人员办理会计事项必须填制或取得原始凭证,并根据审核的原始凭证编制记帐凭证。会计、出纳员记帐,都必须在记帐凭证上签字。

第十二条财务工作人员应当会同总经理办公室专人定期进行财务清查,保证帐簿记录与实物、款项相符。

第十三条财务工作人员应根据帐簿记录编制会计报表上报总经理,并报送有关部门。会计报表每月由会计编制并上报一次。会计报表须会计签名或盖章。

第十四条财务工作人员对本公司实行会计监督。财务工作人员对不真实、不合法的原始凭证,不予受理;对记载不准确、不完整的原始凭证,予以退回,要求更正、补充。

第十五条财务工作人员发现帐簿记录与实物、款项不符时,应及时向总经理书面报告,并请求查明原因,作出处理。

第十六条财务工作应当建立内部稽核制度,并做好内部审计。

第十七条出纳人员不得兼管稽核、会计档案保管及收入、费用、债权和债务帐目的登记工作。

第十八条财务审计每季一次。审计人员根据审计事项实行审计,并做出审计报告,报送总经理。

第十九条财务工作人员调动工作或者离职,必须与接管人员办清交接手续。

第二十条财务工作人员办理交接手续,由总经理办公室主任监交。

第四章支票管理

第二十一条支票由出纳员或总经理指定专人保管。支票使用时须有支票领用单,经总经理批准签字,然后将支票按批准金额封头,加盖印章、填写日期、用途、登记号码,领用人在支票领用簿上签字备查。

第二十二条支票付款后凭支票存根,发票由经手人签字、会计核对(购置物品由保管员签字)、总经理审批。填写金额无误,完成后交出纳人员。出纳员统一编制凭证号,按规定登记银行帐号,原支票领用人在支票领用单及登记簿上注销。

第二十三条公司财务人员支付(包括公私借用)每一笔款项,不论金额大小均须总经理签字。总经理外出应由财务人员设法通知,同意后可先付款后补签。

第五章现金管理

第二十四条公司可以在下列范围内使用现金:

(一)职员工资、津贴、奖金;

(二)个人劳务报酬;

(三)出差人员必须携带的差旅费;

(四)结算起点以下的零星支出;

(五)总经理批准的其他开支。结算起点定为×××元,结算规定的调整,由总经理确定。

第二十五条除本制度第二十四条外,财务人员支付个人款项,超过使用现金限额的部分,应当以支票支付;确需全额支付现金的,经会计审核,总经理批准后支付现金。

第二十六条公司固定资产、办公用品、劳保、福利及其他工作用品必须采取转帐结算方式,不得使用现金。

第二十七条日常零星开支所需库存现金限额为200×××元。超额部分应存入银行。

第二十八条财务人员支付现金,可以从公司库存现金限额中支付或从银行存款中提取,不得从现金收入中直接支付(即坐支)。因特殊情况确需坐支的,应事先报经总经理批准。

第二十九条财务人员从银行提取现金,应当填写《现金领用单》,并写明用途和金额,由总经理批准后提取。

第三十条公司职员因工作需要借用现金,需填写《借款单》,经会计审核;交总经理批准签字后方可借用。超过还款期限即转应收款,在当月工资中扣还。

第三十一条符合本规定第二十四条的,凭发票、差旅费单及公司认可的有效报销或领款凭证,经手人签字,会计审核,总经理批准后由出纳支付现金。

第三十二条发票及报销单经总经理批准后,由会计审核,经手人签字,金额数量无误,填制记帐凭证。

第三十三条工资由财务人员依据总经理办公室及各部门每月提供的核发工资资料编制职员工资表,交总经理签字,财务人员按时提款,当月发放工资,填制记帐凭证,进行帐务处理。

第三十四条差旅费及各种补助单(包括领款单),由部门经理签字,会计审核时间、天数无误并报送总经理签字,填制凭证,交出纳员付款,办理会计核算手续。

第三十五条出纳人员应当建立健全现金帐目,逐笔记载现金支付。帐目应当日清月结,每日结算,帐款相符。

第六章会计档案管理

第三十六条凡是本公司的会计凭证、会计帐簿、会计报表、会计文件和其他有保存价值的资料,均应归档。

第三十七条会计凭证应按月、按编号顺序每月装订成册,标明月份、季度、年起止、号数、单据张数,由会计及有关人员签名盖章(包括制单、审核、记帐、主管),由总经理指定专人归档保存,归档前应加以装订。

第三十八条会计报表应分月、季、年报、按时归档,由总经理指定专人保管,并分类填制目录。

第三十九条会计档案不得携带外出,凡查阅、复制、摘录会计档案,须经总经理批准。

第七章处罚办法第

第四十条出现下列情况之一的,对财务人员予以警告并扣发本人月薪1-3倍:

(一)超出规定范围、限额使用现金的或超出核定的库存现金金额留存现金的;

(二)用不符合财务会计制度规定的凭证顶替银行存款或库存现金的;

(三)未经批准,擅自挪用或借用他人资金(包括现金)或支付款项的;

(四)利用帐户替其他单位和个人套取现金的;

(五)未经批准坐支或未按批准的坐支范围和限额坐支现金的;

(六)保留帐外款项或将公司款项以财务人员个人储蓄方式存入银行的;

(七)违反本制度条款认定应予处罚的。

第四十一条出现下列情况之一的,财务人员应予解聘。

(一)违反财务制度,造成财务工作严重混乱的;

(二)拒绝提供或提供虚假的会计凭证、帐表、文件资料的;

(三)伪造、变造、谎报、毁灭、隐匿会计凭证、会计帐簿的;

(四)利用职务便利,非法占有或虚报冒领、骗取公司财物的;

(五)弄虚作假、营私舞弊,非法谋私,泄露秘密及贪污挪用公司款项的;

(六)在工作范围内发生严重失误或者由于致使公司利益遭受损失的;

(七)有其他渎职行为和严重错误,应当予以辞退的。

第八章附则

第2篇:财务公司规章制度范文

关键词:财务公司;风险管理;战略

全球500强企业中2/3以上均拥有自己的财务公司。众所周知,企业集团财务公司是非银行金融机构之一,风险管理是金融机构管理内容中最为核心的关键部分,金融企业的竞争,已经演变为风险管理战略的竞争,风险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决定着财务公司综合竞争能力的强弱,笔者现就我国企业集团财务公司实施风险管理的战略意义和实施方略浅谈一下自己的见解及思路。

一、财务公司风险的种类及现状简析

目前,财务公司的信贷风险主要来源于三个方面:一是信用风险,即由于种种原因造成债务人不能按期还款而违约所形成损失的可能。二是市场风险,即市场的价格变化使头寸蒙受的损失,它包括利率风险、汇率风险和价格风险等。三是操作风险,即因不完善的内部管理程序和不规范的内部操作程序而形成的风险。四是流动性风险,是指财务公司无力为负债的减少或资产的增加提供融资而造成损失或破产的风险,即由于金融资产流动性的不确定性变动而使财务公司遭受经济损失的可能性。

从我国企业集团财务公司经营管理的实践来看,在激烈的竞争环境和千变万化的市场条件下,如果内部控制制度和信贷风险管理机制不完善,执行不到位,工作力度不够,以上四大风险均会给财务公司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甚至造成财务公司的倒闭和破产。由于历史背景、经济环境和经验不足等原因,我国财务公司的信贷风险管理始终是一个薄弱环节,主要表现为规模扩张与资产实力不相适应,业务发展与风险管理水平不匹配,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不完善等方面,缺乏长期有效的风险管理体系与机制等。

二、财务公司实施风险管理的战略意义

纵观历史,尤其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暴发以后,由于风险管理体系存在缺陷的欧美小型金融机构相继倒下,数以百计的地方银行也被迫破产清算,历史教训表明:金融行业特殊的风险属性(快速的扩散性、全球的关联性和相互间的转换性)将这一行业推入了高风险行业,唯有先进的风险管理理念、技术和长效的风险管理机制,才能为金融企业的长足发展保驾护航。

基于此,笔者认为,我国企业集团财务公司当前实施风险管理的战略意义在于:一是满足监管机构审批要求,保证圆满完成财务公司的筹建工作,成功搭建起企业集团的投融资管理平台。二是规范财务公司的经营与管理,免于监管处罚,提升企业的价值创造能力,确保公司健康高效运转。三是为财务公司做出科学的经营与管理决策提供制度保障和技术支持,确保营运目标的实现。四是为财务公司充分发挥产业协同效应、合理配置和高效利用资源,实现科学发展,提供企业长足发展的强劲动力。五是科学管理风险,有效平衡发展与管理间关系,防止风险聚积爆发而遭遇破产清算,确保财务公司的“长治久安”。

三、企业集团财务公司实施风险管理战略的对策建议

针对我国财务公司的管理现状,结合现代风险管理战略指导思想,我国财务公司风险管理战略实施工作应遵循以下内容来逐一推进:

(一)树立现代风险管理理念

结合集团企业总体企业文化理念和金融企业的特殊属性,财务公司应将风险管理能力作为公司的核心竞争力之一,将它上升到发展战略的高度,建立并贯彻“全面、审慎、客观、独立、有效”的核心理念。

“全面”是指全面风险管理,即全面的风险管理范围、全球的风险管理体系、全程的风险管理过程、全员的风险管理文化、全新的风险管理方法。财务公司任何人、任何经营活动、任何操作环节都不能游离于风险管理体系之外,任何人均应自觉遵循控制制度。

“审慎”是指内控优先,即一切新型业务应以防范风险、审慎经营为出发点,不可无视风险的存在而片面强调业务发展,制度在前,操作在后。

“客观”是指一切控制均有案可查,保存控制记录,是回顾、检讨控制轨迹,甄别控制责任,传递控制信息,监督纠正控制错误的基础。

“独立”是指财务公司内部控制监督和评价保持独立性,风险管理部门和稽核部门应直接属于董事会领导,独立于经营管理层。

“有效”是指风险管理要根据实际变化不断完善,确保制度时时有效,防止与业务脱节。

(二)建立全面风险管理体系

财务公司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应包括组织机构体系、内部控制制度和信息管理系统。组织机构体系是硬件,内部控制制度是软件,信息管理系统是运行平台。

组织机构体系建设主要考虑:吸引集团外战略投资者,改善财务公司的股权结构;董事会总揽公司的风险控制,设立直属于董事会的专门的风险管理部和稽核部门,风险管理部具体负责制定并实施识别、计量、监测和管理风险的制度、程序和方法,稽核部负责检查、评价内部控制的健全性、合理性和遵循性;投资审贷委员会实行审贷分离制度,总经理具有否决权等。

健全内部控制制度重点考虑:建立风险管理基本原则;明确公司决策层和高级管理层的职责分工;完善部门规章制度规范和业务管理制度,建立横向与纵向的职责分离、相互监督制约机制;将各种形态和各种业务的风险进行分解,落实到部门规章制度、岗位职责、操作规范和业务管理制度中,形成包含风险甄别、风险计量、风险决策、风险避险、全程监控五个环节的风险管理系统。

建立风险管理信息系统主要着手于:对信用状况数据、市场价格数据、资产负债的流动性数据、资产负债的利率风险敞口、交易操作情况进行实时统计,并用设计的风险量化模型计算出各类风险的量化指标,与设定的风险额度进行比较,最终对各类风险做出量化评估,为风险管理决策提供依据。

(三)学习运用先进风险管理技术和工具

现代风险管理大量运用数理统计模型来识别、衡量和监测风险。财务公司市场风险量化管理要学习借鉴以VaR为基础的市场风险度量模型,包括历史模拟法、方差-协方差法和蒙特卡洛模拟法。信用风险量化管理模型重点学习借鉴内部评级模型,着重研究制定集团成员企业涉足行业的风险特性,有针对性地做出其风险计量模型,通过计量出债项的违约概率(PD)、违约损失率(LGD)、违约风险暴露(EAD)、期限(M)等指标,进而计算出该笔债项的预期损失金额。操作风险量化技术可视监管要求和财务公司具体情况选择基本指标法、标准法和高级计量法中的一种。利率风险管理技术可采用利率敏感性缺口管理、远期利率协议、利率互换等方法。同时,财务公司也要积极探索,自主开发适合本企业集团的风险计量模型。

(四)建立激励约束的长效机制

事实上,风险管理工作同其他工作一样,需要与激励约束机制相结合,应将风险管理工作纳入公司人事和薪酬奖惩制度中。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能够使每个员工感受到自身在风险管理方面的压力,促使每个员工积极主动地参与风险管理工作。建立奖惩和责任追究制度,是确保内控制度落到实处、强化战略执行力、有效防范风险的保障。激励约束机制必须客观和公平,如果制定得科学合理,就可以有效地提高员工的积极性,如果在制定和执行上不公平,就会挫伤员工风险管理的积极性,会引起员工内心的不平衡,甚至会导致新的风险。

(五)培育健康的风险管理文化

激励约束机制是加强风险管理工作的外力,培育全员的风险管理文化则是加强内力。在经营活动中风险无处不在,风险的管理涉及到每一个环节和每一个人,而每个人对事物的判断和行为方式受到自身的意识和价值观支配,因此,让每个员工认识到风险管理的重要性,在公司内部培育全员的风险意识和风险观念,自上而下形成一个具有共同价值观的风险管理文化,是成功的风险管理最重要的因素。培育全员的风险管理文化,关键要体现在具体工作上,要通过体系和制度建设来做到内控有明确的标准,业务有系统的流程,操作有详细的手册,过程有动态的监控,事后有严格的考核。让员工在自身工作中切身体会到风险管理,让风险管理深入人心,使风险防范成为一种自觉的意识,成为每一个员工自觉的行为,这无疑将大大提高的风险管理的效率。

(六)加强风险管理专业团队的建设

第3篇:财务公司规章制度范文

一、金融功能观的启示

20世纪90年代中期,美国学者默顿以金融系统基本功能为出发点,在分析和观察金融系统的领域中引入了“金融功能观”的观点,使金融系统功能研究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结合我国金融体系的实际发展,“金融功能观”的启示在于:首先,金融系统的功能观有利于政府金融管制,是适应经济发展快速变化的时代要求的;其次,作为实现金融基本功能的载体,金融机构、金融市场、金融产品三者之间存在竞争性,直接导致了金融系统的结构变化,使得最终提供金融功能的主体一定成本最低;第三,随着企业集团的发展愈发成熟,外部金融市场并不能完全满足其发展需要,因此成立企业集团财务公司是必然要求。

二、我国企业集团财务公司的金融功能

(一)支付结算功能

财务公司的支付结算功能是其金融功能中最基础的。第一,通过财务公司结算平台统一划拨资金,减少资金在途成本,提高资金使用效率。第二,通过财务公司内部转账结算,第一时间了解资金余缺,实现统一调剂,提高资金运作效率。第三,通过财务公司进行集中结算,是企业集团实现资金集中管理最有效、最直接的途径,有利于企业集团加强内部管理和控制,从资金管理角度上升为资本运营高度。

(二)筹融资功能

财务公司可以通过以下途径来实现企业集团的筹资需求:同业拆借业务。财务公司利用同业拆借市场广泛的资金来源可以满足企业集团临时性的资金余缺调剂。票据转贴现及再贴现业务。财务公司可以将其持有的贴现资产,即商业票据在同业市场上进行交易,或向央行办理再贴现,通过卖断式票据转贴现或回购式票据转贴现盘活企业集团的票据池,利用票据的灵活性为企业集团筹集到低于同期贷款利率的资金。

财务公司在资金融通上充分体现出自身金融牌照的优势和资金规模的优势。当财务公司的资金归集率达到一定水平时,资金的规模效应得以体现,通过合理的资金配置以及对内部资源的了解可以最大限度发挥资金效率。比如:财务公司向成员单位发放贷款,出于对其经营情况的了解和内部风险的有效控制,可以在流程上提供优于商业银行的高效快捷服务。比如:财务公司可以借助企业集团的供应链模式,开展买方信贷、融资租赁等全方位金融服务,这样既能减少企业集团整体的资金占用,也能为财务公司增加新的利润点。

(三)信息咨询功能

财务公司的信息咨询功能相比于其他金融机构有着自身的优势。首先,财务公司了解企业集团所属行业的信息,知晓企业集团旗下各成员单位的经营情况;其次,财务公司的企业与金融的双重角色可以更加准确地把握政策走向,分析市场形势。第一,通过专业化的信息收集、整理、分析,为企业集团提供决策参考;第二,借助专业平台对企业集团面临的风险进行预警、评估、监控和化解;第三,便于成员单位进行资信调查。

(四)资金管理功能

财务公司的资金管理功能体现在当企业集团的资金归集到财务公司后,如何配置、使用和管理。财务公司的资金管理既要通过技术手段提高资金使用效率,有效控制资金风险;又要在保障资金流动性和安全性的基础上,实现最大化的盈利。

在流动性管理中,财务公司首先要满足集团的资金支付需求,因此资金头寸管理愈加重要。在安全性管理中,财务公司对委托投资、理财业务、账户管理等方面都要严格控制风险,保证资金安全。在盈利性管理中,财务公司应在满足流动性和安全性的前提下,争取资金的最大化收益,提升资金的运作效率。

三、发挥财务公司金融功能的建议

(一)加强风险防范和控制

首先,建立内部信用评价体系,动态管理风险预警,信用风险转移、补偿机制。其次,对于市场风险进行压力测试,实施限额管理。第三,完善操作风险规章制度,加强稽核,加快信息系统建设和开发。第四,重视监管指标监测,制定应对流动性风险发生的有效措施。

(二)加强金融创新

基于传统业务,应在融资、金融同业业务、投资银行业务、中间业务等方面着力拓展。如:银团贷款体现“强强结合”,信贷资产转让开辟新的融资渠道,资产证券化业务降低融资成本、优化资本结构,销售融资业务将金融服务充分融入产业链条。

第4篇:财务公司规章制度范文

关键词:非运输企业 集中管理 风险控制

资金作为企业最主要的要素,被人们喻为企业机体的“血液”,它是连接和贯通了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铁路非运输企业是多元化经营的重要产业活动单位,由于资产规模大、经营范围广、跨地区、多层次经营的特点,必须结合实际管理需求,选择并制定有效的集团资金管理模式。

一、铁路非运输企业资金管理现状

发展并管理好下属企业,尤其是为集团发展把好财务上的关,成为非运输企业管理者必须面临的重大课题,也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必然要求,但是当前非运输企业在资金管理上存在诸多问题。

(一)管理模式落后,资金信息滞后

目前,铁路非运输企业仍然使用传统粗放式的资金管理模式,各分子公司单独设立银行账户,根据自身经营需要独立运作。由于账户繁多,集团公司只能靠分子公司定期报送的财务报表,加以汇总后了解公司的资金状况,无法达到资金实时监控。

(二)资金分散造成使用效率低下

目前,铁路非运输企业集团资金管理中最突出的问题就是需要企业集团资金集中管理与内部多级法人资金分散占用的矛盾,下属的分子公司投资决策也存在一定随意性。下属分子公司在追求利益最大化时可能和总公司发展战略目标不一致,造成投资分散。

(三)集团监管乏力,易导致资产流失

铁路非运输企业集团公司在资金流向和资金控制上脱节,集团公司难以及时掌握子公司的财务资金变动情况,资金管理有章无序,体外循环严重。当资金数额巨大时,分子公司很容易权利膨胀,滋生滥用权力、挪用贪污的现象,从而导致资产的流失。

二、资金集中管理的模式

如何选择资金集中管理模式实质是企业集团采取何种管理策略的体现。集权与分权,应该由行业自身特点与企业集团资金运行规律决定。

(一)集团资金集中管理模式种类

1、总部财务统收统支模式

在此种模式下,一切财物收支权限归属总公司,分子公司无独立银行结算账号,一切现金支出都通过集团总部财务部门进行,现金收支的审批权高度集中。

2、分子公司备用金管理模式

分子公司备用金管理模式是指总公司财物部门定期拨付给分子公司一定数额备用金。各分子公司在备用金数额范围内开支,集团财务部门凭相关凭证报销并为止补足备用金。

3、总部结算中心或内部银行模式

结算中心是企业总部设置的资金统一结算的管理机构,负责办理总部内部各成员单位的资金收付和往来结算。

4、财务公司模式

财务公司是大型企业集团成立的金融性组织,通过银行模式管理企业集团内部成员单位的资金往来。

(二)铁路非运输企业资金集中管理模式选择

从资金管理体制上分析,铁路非运输企业大多为总公司和子公司为主要结构的二元法人为主体的企业集团,子公司是独立的法人主体,实现高度集权的管理具有法律障碍,通过上述对四种资金集中管理模式的分析可以看出,结算中心、财务公司模式是比较理想的选择对象,然而我国对申请设立财务公司的企业集团在资本实力和业务规模等方面都有很高的要求,因此,笔者认为母公司与子公司层面最理想的资金集中管理模式是结算中心,而且铁路局已设立了资金结算所,铁路非运输企业可以充分利用铁路局资金结算所达到资金集中管理需要。

四、铁路非运输企业资金集中管理的风险控制

(一)资金集中管理的风险

1、将银行的借贷风险转移到集团公司

将原子公司各自在银行的借款转变为总公司统一借款,总公司有连带偿还责任,当某个企业效益不好甚至破产时,贷款损失的风险将直接转移到公司总部。

2、分散的风险转变为集中风险

之前,如果个别子公司经营不善,一般不会波及到其集团公司的经济利益,而现在则有可能拖累总公司。资金集中管理的模式承担了整个集团的融资风险。

3、流动性风险

总部根据资金集中后的整体情况,调度资金,因此总公司需要有较高的资金管理水平,保证在总部存钱的子公司的证常用款。资金管理中心需要与协作银行达成共识,签订银行与企业的合作协议,争取更好的优惠条件。商业银行的结算服务和信贷支持是保证资金集中管理的顺利运行的重要保证。

(二)资金集中管理风险控制的具体策略

集团公司的资金管理模式无论在集中之前还是在集中之后,工作的重点都是风险控制。

1、强烈的风险意识

风险识别是风险管理的起点,识别集团资金集中管理后面临的各种风险,并进行分类,分析产生风险的原因。广泛并持续收集与资金集中管理工作风险相关的初始信息,及时发现企业面临的各种风险并作出及时调整。

2、创造良好的控制环境

公司员工要树立“风险无处不在"的理念,每个岗位都应当制定风险控制策略,因为每个岗位面临的风险都有可能对公司造成影响,也是充分有效开展风险管理工作的前提。

3、建立规章制度,使工作规范化

根据公司资金集中管理的实际情况,及时制定《资金管理办法》、《担保管理办法》等资金管理办法,并使之形成规章制度,通过制度建设为资金风险控制提供保障。制定相关制度的同时要注意对资金业务具体操作的相互稽核并使监督与审核分离,从操作上落实风险控制措施。

4、资金集中管理

是一种新的款项结算方式,通过财政和税务部门指定的规章制度,集团公司内部成员企业之间内部收付款凭证可以看作合规的款项结算依据,请求税务部门认可资金的上拨下划和内部企业间往来款的合法性。

5、保证严肃性

各子公司必须以集团公司的规章制度为准则,严格执行集团公司批准的各项资金计划,不得擅自变更终止。使资金合理调配,使资金优化配置,可以充分利用闲置资金,真正实现专款专用,并量化工作与奖罚制度。

实践证明,加强非运输企业资金集中管理,提高非运输企业的资金使用效率,能够有效地克服资金管理分散、盈缺失衡的缺陷,有利于减少外部贷款的规模,降低集团的财务费用及市场风险。

参考文献:

第5篇:财务公司规章制度范文

早在2004年,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公司本着增强资源保障能力,提高资金利用效率,防范财务风险,依托财务公司集团化、系统化运作集团整体货币资金的目的,就战略性、前瞻性地开展了资金集中管理工作,积极推进资金一体化运作,进一步提高了资金管控和运作水平,为成员单位资金链的正常运转和重点项目的顺利推进提供了有力支持。该兵工财务有限公司已经成为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公司的“贴身银行”。

推进资金集中管理

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公司自1999年组建以来,始终高度重视资金管理问题。针对当时的实际情况,提出了财务管理工作要“狠抓以集中管理的财务体制为基础,狠抓以现金流为重点的资金管理和以全面预算管理为重点的成本控制”,积极规范成员单位资金管理。同时,通过推行总会计师委派制确保集团公司相关管理制度的落实。

2003年初,在集团公司生存问题得到基本解决,基础财务状况基本改善的基础上,集团公司进入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建设高科技国际化兵器工业、打造有抱负、负责任、受尊重国家战略团队的目标,要求财务管理工作必须进行适应性变革,从而为新的战略目标提供相应的财力支持、制度保障和信息服务。当时集团公司总体资金情况是:资金分散、存贷双高、集团总体财务费用较高、集团内资金使用效益较低。主要表现在:成员单位资金沉淀在多个银行账户;成员单位之间资金缺乏调剂,一些成员单位沉淀大量资金,而另一些成员单位却又有高额银行贷款,导致集团公司总体财务费用居高不下;资金信息缺少集成手段,不能对资金流动进行适时监控;成员单位间业务往来频繁,资金在集团外流动量大,且结算成本高;成员单位独自对外融资,融资手段有限,不能有效增加与金融机构的谈判砝码,融资成本高。因此,必须在全集团以财务公司为金融运作平台,推进资金集中管理,以提高内部资金利用效率,增强资源保障能力,持续创造价值,系统平衡效率与风险,为集团公司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保驾护航。

资金集中管理本质上是对既有资金管理体制的重大变革,集团公司系统制定了资金集中管理实施计划,形成了操作方案。从2004年开始,以兵工财务有限责任公司为依托,通过加强宣贯、细致谋划,先“搭建框架,走通工艺”、然后“低成本启动、高效率推进”,最终实现了“以账户管理为基础、收支分线管理为标志、资金预算管理为手段,网银系统监控为保障”的集中管控模式,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尤其是在有效应对金融危机、提升经营质量、完成预算目标方面做出了较大的贡献。

强化财务管控新举措

强化财务管理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根本保证。如何有效地加强财务管理,降低成本,提高集团经济效益,以适应国内外市场竞争的需要,已成为我国企业工作的重中之重。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公司总经理张国清指出:“构建资金集中管理体系,必须夯实管理基础,强化财务管控的一系列举措。”为此,该集团公司采取了以下的有力措施。

一是建立完善各项管理制度。集团公司先后制定了《资金集中管理暂行办法》、《账户管理暂行办法》、《资金预算管理暂行办法》等一系列完整的规章制度,为资金集中管理的系统、规范操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二是进行账户清理,构建收支分线管理账户体系。以财务公司账户为资金归集账户,分批次对集团所属企业银行账户进行了全面清理,共清理撤销银行账户近千个。同时,成员企业按照“收支分线管理”要求,在当地合作银行选择开户机构,构建了适应资金集中管理的账户体系。三是有效实施资金集中。按照收入账户每日定时零余额将资金划转到成员单位,在财务公司开立结算账户的模式,实施了资金集中。四是深入推进资金预算管理。资金预算是实施资金集中和调度的重要依据。在全面预算管理的总体框架下,稳步推进资金预算管理。由财务公司对各单位预算额度进行控制,强化预算约束。五是财务公司开发建设了网银应用系统,实现金融业务电子化。这个工作为集团化企业开展资金集中管理打下了坚实的基础。集团公司所属企业分布在全国各地甚至海外,一套行之有效的网上金融服务系统为安全、便捷开展资金集中管理业务提供了可能。

实施内部挖潜增效

加强和规范集团公司的资金管理,是提高集团公司的资金使用效率的有效途径。为此,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公司通过集约高效的资金管理体系,推进资金一体化运作,不断提升内部资金利用效率。

一是精细化管理,有效提高资金集中度。财务公司立足全局,在利用内部资源方面狠下功夫,一方面依托于集团公司政策推动;另一方面积极推进客户经理制,促使资金有效向财务公司集中。2011年财务公司日均存款平均规模达到137亿元,较实施资金集中管理前增长了291%,为解决内部资金需求提供了有效保障。二是积极运作,持续提升内源性资金保障能力。在严格控制风险的前提下,财务公司加大对成员单位的内部贷款及票据签发、贴现力度,满足成员单位合理的资金需求。2011年财务公司日均贷款及贴现规模达到98亿元,较实施资金集中管理增长了390%。几年来,虽然集团公司经济总量不断增加,但全部新增经营性融资需求都通过财务公司开展内部资金运作得以解决。通过大量运用财务公司贷款,集团公司总体带息负债规模得到有效控制,集团公司资产负债率几年来一直控制在65%以内。在集团公司营业收入规模由1125亿元增加到

3214亿元增长2.8倍的情况下,流动资金借款规模却与实施资金集中管理前持平并略有下降。三是有效缓解了存贷双高现象。通过有效实施资金集中管理以及财务公司优质金融服务的拉动,成员单位资金向财务公司大量集中。2012年6月底,集团总体货币资金占借款总额的比例由2006年的100%下降到

64%。四是通过以财务公司为平台统筹运作资金,集团总体共节约财务费用17亿元,直接产生了经济效益,为集团公司完成利润目标做出了重要贡献。

构筑集团跨越式发展的财力堡垒

资金是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基本条件。如何把有限的资金用好并使其发挥最大效益,是每个企业面临的战略抉择。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兵工财务有限责任公司集中资金办大事,极大地增强了集团总体资源保障能力,为顺利完成“十一五”项目建设投入及生产经营投入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一是首开市场化直接债务融资渠道。以资金集中管理为风险控制手段,充分发挥集团公司整体优势,努力争取外部金融资源,共发行债券突破300亿元,注册额度也超过200亿元,为集团公司重大项目建设和当期生产经营投入提供了坚实的资金保障,改变了单一依靠银行进行债务融资的现状,进一步优化了债务结构。

二是强化银企财合作。利用集团总体信誉获取银行授信额度,成员单位与财务公司一道,积极利用各银行综合授信额度,此举既有效保证了当期生产投入急需,又达到了降低融资成本、提高供款效率的目的,更重要的是对相关单位降低属地融资利率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财务公司在集团公司内部成长为集团公司极为重要的金融支撑平台。财务公司开拓创新,积极进取,在认真执行国家监管政策的同时,一手抓风险防范,一手抓科学发展,在成立以来的15年里,不仅取得了全牌照经营资格,而且在加大对成员单位金融服务力度,坚持让利于企业的前提下为集团公司创造数十亿元的经济效益,成长为集团公司发展的中坚力量。

跨越式发展中的“危”与“机”

多年来,该集团坚持稳健的财务政策,经营效益稳步提升,主营业务盈利能力不断增强,具备较强的发展后劲和抵御风险的能力。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公司发展中的挑战与机遇并存。总的来说,未来发展前景广阔,急需国家政策扶持。

第6篇:财务公司规章制度范文

【关键词】 财务公司; 全面风险管理; 现实要求

企业集团财务公司是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相结合的一种金融组织形式。在产融结合的运作过程中,财务公司面临许多不确定性的风险因素。因此,通过全面风险管理,对各种风险作出及时正确的辨识、评价和控制,是财务公司预防风险发生的重要途径,也是控制风险及减少损失的重要手段。

一、全面风险管理对财务公司的重要作用

根据2006年国务院国资委研究制定的《中央企业全面风险管理指引》中提出的定义,全面风险管理是指“企业围绕总体经营目标,通过在企业管理的各个环节和经营过程中执行风险管理的基本流程,培育良好的风险管理文化,建立健全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包括风险管理策略、风险理财措施、风险管理的组织职能体系、风险管理信息系统和内部控制系统,从而为实现风险管理的总体目标提供合理保证的过程和方法。”对企业集团财务公司来说,全面风险管理的作用至少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全面风险管理是财务公司防范风险的基础

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风暴给各个金融机构以深刻教训,市场经济大潮瞬息万变,发生风险是常有的事。只有及时发现并消除隐患才能避免风险损失,也只有充分预防才能在风险发生时从容应对。财务公司作为企业集团内部的金融服务机构,它所从事的很多业务本身就具有金融风险。比如信用风险、投资风险、操作风险、法律风险等。这些风险随时随地都可能发生,对财务公司发展的影响越来越大。因此,我们必须瞻前顾后、居安思危,通过系统的全面风险管理,主动防范风险的出现。

(二)全面风险管理是财务公司稳健运行的核心

随着现代化大生产的不断发展,产业资本在存量上的需求越来越大,这就要求大企业、大集团必须寻找到能够持续、大量地获得资金的途径,支持规模经济的扩张,财务公司就是应企业集团的需要而产生和发展的。通过财务公司这一特殊的金融机构,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交叉融合、双方同生共长,产业资本实现了在相对较低的成本上获取资本和资金,金融资本则在这个过程中得到了增值,扩大了金融资本的支配权。然而,在产融结合过程中,除了要保证金融资本的收益性外,还要保证金融资本的安全性和流动性。如果片面追求产业资本的快速扩张,而忽视金融资本的安全性和流动性,就会使产融结合的风险暴露出来。

(三)全面风险管理是财务公司科学发展的保障

现代市场经济使企业经营环境的变化节奏要比过去快得多,公司决策者已经不可能完全依靠自己的直觉、胆量和本能来做经营上的战略决策。实践证明,“拍脑袋”决策已经拖垮了无数前景光明的企业。对此,财务公司在发展中必须讲求科学,根据全面风险管理的机理,建立高效率的预警信息系统,不断监测经济环境的变化趋势,收集整理并及时汇报可能威胁企业的风险信息。在此基础上,公司领导要善于利用各类人才的知识、经验、智能等方面的优势,洞悉可能发生的潜在风险,一方面事前防范,尽可能避免或减少风险的发生;另一方面即使风险发生,公司也能从容应对。

二、全面风险管理在财务公司的基本运作

按照2004年美国COSO委员会颁布的《COSO全面风险管理整合框架》,全面风险管理包括八个相互关联的构成要素:一是内部环境,包括管理主体的理念、员工的胜任能力以及权力分配和职责;二是目标设定,包括战略目标及相关的经营目标、报告目标、合规目标;三是事项识别,包括区分代表风险的事项和代表机会的事项,以及二者可能兼有的事项;四是风险评估,包括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会发生什么风险以及风险将影响主体目标的程度;五是风险应对,包括回避风险、降低风险、分担风险和承受风险;六是控制活动,包括直接或通过对技术的应用来执行政策的行动;七是信息沟通,包括来自内部和外部的广泛信息,并使相关人员及时获取和沟通;八是监控,通过自上而下和各方互动的全面监控,使全面风险管理能够动态地反映,必要时加以修正。

全面风险管理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各个构成要素并不只是一个接着影响下一个的顺次过程,而是一个多方向的循环反复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几乎每一个构成要素都能够并且将会影响另一个要素。从实践来看,由于各个企业的行业和规模、管理理念和文化的不同,任何两个主体都不可能,也不应该以同样的方式应用全面风险管理。就财务公司的一般情况而言,全面风险管理的目标是防范、控制和处置风险,最大程度地避免和减少损失,实现安全性、流动性、盈利性的统一,保证财务公司的稳健运行。为此,财务公司在全面风险管理中,要在不断改善内部环境的基础上,着力抓好以下几个环节。

(一)风险识别

风险识别是对尚未发生的潜在的各种风险进行全面、系统的分类和分析,找到引起风险的主要原因,并将风险加以分类,预测风险可能引起的后果等。财务公司在风险识别中要考虑的因素很多,不确定性严重,特别是有些因素很难定量描述,使风险识别更为复杂和困难。因此,为了做好风险识别工作,公司除了要有认真细致的态度外,还需掌握有关识别风险的科学方法,如分析法、专家调查法、故障树法、幕景分析方法等。其中分析法是将复杂的决策问题分解成比较简单的组成过程,再把每个过程分门别类地排列起来。譬如投资一个煤化项目,可能遇到市场风险、技术风险、环境污染风险,还要对每一种风险再作进一步分析,如环境污染风险又可分解为水质污染、大气污染、噪音污染等。利用这种层层分解的分析方法,可以将一个大系统分解成若干小系统,找出风险到底在哪方面,以及引起风险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二)风险评估

风险评估是对特定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及损失的范围与程度进行量化估计。它包括两部分内容:首先是估计风险发生的概率;其次是测算风险产生后的经济损失。财务公司在具体风险评估方法中,随着数理统计方法及计算机技术的广泛应用应更加多样化,包括概率法、灵敏度法、风险价值法、集中趋势法等。根据风险评估所得出的每种风险发生的概率和严重性,公司还需将其结果归入不同的“风险级别”。一般可分为:严重但不经常发生、严重并且经常发生、不严重也不经常发生、不严重但经常发生。按照风险级别,公司要对不同的风险制定不同的管理方案,尤其注意针对经营中存在的高风险业务,如资金业务、债券交易,信贷等方面的业务建立风险评价机制。对每笔贷款、拆借、投资及业务活动中涉及的不同交易对象、部门、行业、地区和国家,在开展业务之间,都应当首先测定风险指标或比率,对业务发生后的风险状况要进行追踪,随时掌握自己所面临的风险情况及可能出现的风险损失。

(三)风险应对

风险应对是对风险评估后的不同结果采取不同的应对策略。财务公司应对风险的策略主要有四种:一是规避策略,即通过公司限制性制度和标准,阻止高风险的经营活动,尤其是对已预测到和意识到的风险采取回避态度。二是预防策略,即采取各种有效的方式和措施,以防范风险发生或风险扩散。三是分散策略,即将公司经营的总体风险分散和转移到各个方面。例如与保险公司签订保险合同,要求借款人用借款资金购入的资产向保险公司投保等。四是补偿策略。财务公司的经营风险是客观存在的,不可能完全回避,因而必须有风险损失后的补偿措施。首先,可将风险报酬打入资产定价中;其次,建立风险损失准备金和呆账准备金;最后,利用法律手段对造成财务公司风险损失的法律责任者提出诉讼,争取挽回部分损失。

(四)风险控制

风险控制是在选择风险应对策略后实施所需的控制活动。财务公司控制活动的主要手段有:高层复核――公司主要负责人对照预算、预测等指标来复核实际业绩,对计划的执行情况进行监控;职能审核――负责职能机构或业务的管理人员审核交易报告及数据等;实物控制――对设备、存货、证券、现金和其它资产定期盘点,并与控制记录上的数额相比较;职责分离――把不同人员的职责予以分开或隔离,以便降低错误或舞弊的风险;信息处理――实施一系列的控制来检查交易的准确性、完整性和授权,输入的数据要经过联机编辑核对或与经批准的控制文件相匹配,例如一个客户的指令只有在对照了经批准的客户文件和信用限额之后才能被接受;检查监督――通过持续性监督或专项监督,确保全面风险管理运行的持续有效,同时针对控制活动中发现的缺陷和不足,不断进行调整,使之日臻完善。

此外,在全面风险管理中,财务公司还应建立风险事故应急响应预案,以防止或减轻风险事故的损害以及避免风险扩散和连锁反应。实践证明,在风险发生前、风险发生中及风险发生后,如果应对得当,是可以极大地防范风险和减少风险事故损害的。不过,从严格意义上讲,全面风险管理只有“善”没有“后”。全面风险管理的一切工作都应围绕“善”来进行,善始善终,以不断提高风险管理水平和抵御风险的能力。

三、全面风险管理对财务公司的现实要求

全面风险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到方方面面的因素。就财务公司来说,要使全面风险管理的各项要求落到实处,必须强调以下几点。

(一)强调财务公司的群体风险意识

所谓公司的群体风险意识,是指公司全员对经营风险的感受、认识及由公司利益与风险之间的关系而产生的对风险的态度。如果财务公司领导或员工对风险感受不深、认识不足,甚至觉得自身利益与风险后果无利害关系,那自然对随时可能发生的经营和金融风险等漠然置之。反之,如果感受到经营利益与风险后果息息相关,公司上下对风险的感受和认识必然与前者截然不同,对风险状况及其发展定会倍加关注,从而形成一种健全的、强烈的、敏锐的风险意识。许多公司的经验说明,对风险的敏锐嗅觉和预见能力是成功企业家的基本要素,也是企业持续稳健发展的根本所在。财务公司经营的风险意识还应是一种群体风险意识,具体可分为三个层次:领导者的风险意识、管理者的风险意识和员工的风险意识。这三种风险意识总和构成公司的群体风险意识。如果财务公司的群体风险意识是积极的、进取的、统一的,全面风险管理就会成为公司行为的一种无形的调解器,实现全面风险管理也就有了上下同心、集思广益的坚实基础。

(二)强调财务公司的内控机制建设

要使财务公司形成积极进取的群体风险意识,除了坚持不懈的思想教育外,还须通过公司的内部控制制度来实现。内部控制制度是全面风险管理的核心内容,是对公司内部各部门与人员相互制约和协调的一系列制度、措施、程序和方法,把内控机制寓于管理活动之中,是财务公司日常工作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根据国家有关部门颁发的《企业集团财务公司管理办法》、《加强金融机构内部控制的指导原则》等文件精神,财务公司为有效控制风险,全面实现自身发展战略和经营目标,必须强化内控机制建设。要制定明确的公司政策目标,对每一个工作人员给予明确的授权;建立合理的组织架构,把整个公司的所有业务部门,按照其业务范围、在上下级关系中的位置、彼此之间的联系、与管理层的关系等,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建立畅通的报告渠道,使基层信息能够及时传递上去;为各项业务制定标准化的操作规程;对会议记录、往来函件、签字样本等予以妥善保管;为一些重大事项的处理,诸如计划、授权、开拓新业务、购买或处置重要的资产等制定出一套标准的操作程序。

(三)强调财务公司的精细化管理和员工素质的不断提高

全面风险管理和内控机制建设最忌讳的是大而化之,各项规章制度贴在墙上,说在嘴上,而实际往往流于形式和松散。正如前台塑总裁王永庆先生所指出的,提高管理的水准,必须从细处入手,凡事追根究底,不能只重视“面”和“线”,而忽视了“点”;“各事物的基本问题还是在‘点’上,而‘点’的改善是无止境的”。此外,由于全面风险管理需要全体员工的直接参与,所以必须使全员素质不断提高。要通过培训、考试、考核等方式,使员工理解全面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的基本内容和要求,熟悉并掌握岗位操作规范,进而不断提高政治和业务素质,确保全面风险管理的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 孙立明,孙祁祥.风险管理的新趋势[J].经济学动态,2003(8).

[2] 高韩松,韩复龄.全面风险管理规范解析[M].中国时代出版社,2008.

[3] 金哲,等.世界新学科总揽[M].重庆出版社,2005.

[4] 国资委.中央企业全面风险管理指引[S].2006.

第7篇:财务公司规章制度范文

一、集中管理会计事务

为了适应我国企业“走出去”战略,参与国际竞争的客观需要,一重集团公司建立了一套既符合新的企业会计准则,又适合集团公司内部财务管理的规章制度,共28种。从负责会计制度的制定、下发、检查,到负责会计报表审核、上报,以及集中管理会计人员职称评定、会计工作达标升级,会计人员业务培训及会计工作电算化现代管理等。同时,还建立了会计档案的科学管理体系,将每年几千册凭证、报表、发票、合同都按规定认真整理、装盒、编号、立卷,然后存档,最后形成电子档案。

二、提高资金的使用效果

在流动资金管理上,由集团公司统一向成员厂实行定额管理,下达计划指标,流动资金贷款,并由集团公司统一办理规模指标,紧密层成员厂分贷分还。再就是集中管理专用基金,涉外、技改贷款,由集团公司统贷统还。同时,多面积极筹措资金,协助成员厂缓解生产资金紧张的矛盾。

三、加强成本管理

1、以厂内银行为中心,加强二级成本核算。集团公司的厂内银行,是完善企业内部经济责任制,推行经济核算的一种管理形式,对推动企业深化改革,完善内部配套,增强职工的价值观念,调动职工当家理财,提高企业经济效益起着重要作用。2、编制成本计划,实行目标成本管理,并在成员厂成本管理办法的基础上总结、完善成本核算规程。3、加强企业集团的各项费用管理,控制各项费用开支。

四、利润管理

1、由集团公司对财政部实行的利润上交总额承包,实行统一的钩。2、由集团公司下达成员厂的利润目标,分别进行工资钩。3、拟定测算集团公司和各成员厂利润承包基数方案,提出减利分成或留利分配办法。4、确定成员厂“双增双节”目标,加强利润指标的考核。

五、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提高的核心竞争力。

在国资委的授权下,集团公司统一管理成员厂的固定资产,并负责固定资产的调拨、报废、增减等日常管理工作,以及搞好各成员厂的清产核资工作,定期进行财产清查,同时还要建立所有资产的增减、调拨、报废和日常管理制度。

六、建立财务公司,融通集团内部资金

财务公司是集团公司的二级分公司,可以是独立法人。由集团公司财务部的专职领导干部兼任公司的经理。它负责企业集团内部资金融通业务,集团成员厂可以在财务公司存贷款。1、由集团成员厂共同集资形成垫底资金(要5000万元为起点)报经中国人民银行总行批准,建立财务公司开展业务活动。2、紧密联系国内资金市场和全国财联组织调剂余缺,融通资金。3、根据实际情况需要,发行一定数量的中短期企业集团债券,以缓解资紧缺的矛盾,解决专用基金的不足。4、经批准代办力所能及的银行储蓄等业务,增添为集团公司融通资金的能力。5、通过存贷款业务活动的利息收入,不断增加留利,增强实力。

七、集中财力,增强企业实力

只有财力集中起来,才能使集团公司成为投资中心,增强凝聚力,决定投向,使集团公司发展壮大。

一重集团这方面的做法是:1、集中一定比例的更新改造基金(基本折旧)和生产发展基金,用作集团的重点建设和风险基金。2、集中新产品开发基金。由集团公司统一开发时可全部集中,部分开发时则应部分集中,视不同情况可以集中不同比例的新产品开发基金。3、向用户收取由集团公司统一进行成套产品生产一定比例的成套费。4、集团公司投资(参股、控股)分利,也是集中财力的一项来源渠道。5、向成员厂收取按销售收入5%比例计算的管理费用,这笔费用可计入成员厂的生产成本。6、集团公司如举办集团福利(如疗养院等)和培训教育事业时,还应集中一定比例的福利基金和职教经费。

第8篇:财务公司规章制度范文

一、文献回顾与理论基础

(一)文献回顾 目前我国鲜有学者针对财务公司模式下资金监控进行深入地研究,大多数学者只是宽泛地对企业集团资金监控措施提出了不同见解,且几乎都是从非信息化监控的角度进行分析阐述,如人员安排监控(汤谷良,2003)、结算监控(袁琳,2001)、预算管理监控(于增彪,2001)、内部控制监控等。对于企业集团资金集中管理财务公司模式来说,仅从某个单一角度对资金监控进行研究未免显得单薄,并且随着信息化技术在企业管理中的广泛应用,完善的资金监控体系应以信息化为支撑,通过信息化手段固化资金监控流程,从而使资金监控可靠、高效,为确保企业集团资金安全与效益、效率最大化保驾护航。因此,本文期望对以往的企业集团资金监控研究进一步拓展,以企业集团财务公司模式下的资金监控为对象,信息化手段为核心,同时辅助其他监控手段,构建全面、高效、实用的资金监控系统,以促进企业集团财务公司模式下资金监控管理水平的提升。

(二)理论基础 企业集团的实质是一组以资本关系为核心的契约关系和层级结构,集团出资人以其投入的资金享有相应的权利,进而凭借此权利对成员单位进行管理――即集团以资金为纽带,借助资金管理实现产权管理,从而促进集团战略目标与计划的实现,而资金监控正是体现并保证出资人权利的一道关键环节。对于我国企业集团而已,内部复杂的委托关系、资金监控体系不完善、信息化程度不足等问题大大影响了资金监控效果。

(1)委托理论。在现代公司治理结构下,与“监管”问题最密切的理论之一就是委托理论,其主要观点为:现代企业由于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企业所有者(股东)委托经营者(人)行使企业的控制权,在这种委托关系中股东享有剩余收益的索取权,其目标是追求股东权益的最大化;经营者享有经营权和劳动报酬索取权,其目标是追求自身效用的最大化。由于所有者与经营者的信息不对称,委托人须采取措施以防范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的发生。对于企业集团资金监控来说:一方面,企业集团与单一企业相比委托关系更为复杂――集团总部出资人行使所有权职能,企业集团内部关系的实质是集团总部与其它成员单位的委托关系,并且我国企业集团特殊的成立背景导致法人关系层级较多,母子公司间关系相对松散,集团总部控制力容易受到削弱;另一方面,资金本身是流动性最强的资产,所以资金容易被拥有信息优势的各成员单位滥用,从而损害委托人的利益或者使企业集团错过更好的投资机会。为了减少道德风险、逆向选择发生的可能性,使人和委托人的利益目标尽可能趋向一致,企业集团可通过资金监控获得知情权,有效约束成员单位的经济行为,增强对成员单位的财务控制力度,从而维护集团整体利益。

(2)系统论。系统论的创始人贝塔朗菲认为:系统是由若干要素以一定结构形式联结构成的具有某种功能的有机整体,世界上任何事物都可以看成是一个系统,应用系统的观点研究问题;整体性、关联性、时序性、等级结构性、动态平衡性等是所有系统共同的基本特征;系统论的任务,不仅是研究系统、要素、环境三者的相互关系和变动规律,更重要地还在于利用这些规律去控制、管理、改造或创造一个系统,使它的存在与发展满足需求。对于财务公司模式下的资金监控管理,涉及的对象不仅仅是企业集团内部资金,同时还涉及集团总部、分子公司、财务公司三者在资金监控中的角色,复杂的委托关系环境等。因此企业集团应在系统论的指导下构建完善的资金监控系统,使资金监控系统各组成要素在统一目标的引领下, 紧密联系、有机融合、顺畅运作,并且能及时调节从而主动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以提升资金监控的动态性与可持续性。

(3)耗散结构理论。20世纪70年代,普里高津(I・Prigogine)提出了“耗散结构理论”,其主要观点为:系统有着无序性发展的自然趋势,但其与外界环境不断地交换信息、能量和物质(获取负熵,抵消系统自身的熵增),可从原来的无序性状态转变为有序结构(空间、时间和功能上),即耗散结构。企业的财务管理活动满足耗散结构的四个特征――开放、非平衡、非线性和存在涨落,而资金管理活动贯穿于企业财务管理活动之中,因此耗散结构理论适合指导资金监控系统的构建,其主要指导意义在于:一是有助于集团管理者认识管理效率存在递减的规律,为了防止资金运行向无序和混乱状态发展,开展资金监控即增加“负熵”是十分必要的;二是有助于推动集团管理者主动根据企业发展情况动态调整资金监控系统,使资金监控系统不断地与外部环境进行信息、能量和物质的交换以增加负熵,使资金集中管理有序度的增加大于无序度的增加,进而形成新的更高级的有序结构;三是在企业管理中,创新是增加管理负熵的基本途径,离开创新理念和行动将无法避免管理效率的降低,因此在构建资金监控系统时,应注意预留未来创新管理的空间,随时准备迎接新变化的挑战。

二、资金监控管理现状

(一)集团总部、分子公司、财务公司在资金监控管理中的定位模糊或不恰当 财务公司模式下的资金集中管理涉及的主体主要包括集团总部、分子公司和财务公司,要取得良好的资金监控效果就应恰当地对三者进行定位,使其各司其职,形成协同效应。而我国大多数企业集团在实施资金监控时,往往出现资金监控职责在三者间存在重叠或真空;集团总部一管到底,分子公司与财务公司无所事事;企业集团将资金监控职责完全赋予财务公司,集团总部与分子公司对资金监控漠不关心等局面,从而影响资金监控的完整性与有效性,使资金监控效果大打折扣。

(二)资金监控制度不统一 许多企业集团是由原来已有的关联性较低的企业联合组建而成,集团一体化程度较低,集团化管控力度较弱,财务公司、成员单位有各自的资金监控管理制度,且水平参差不齐。制度不统一导致了资金监控权限配置混乱,监控流程不畅,监控管理时容易出现多头决策,使得企业集团无法有效对资金实施全过程、全方位的监控,制约了企业集团资金集中管理效能的发挥。

(三)资金监控信息化程度较低 虽然我国许多企业集团建立了财务公司,但仍未构建统一、集成、高效的资金集中管理信息化平台,资金信息传递渠道不畅,集团总部要了解资金信息时,往往是各层级单位逐级上报相关数据或财务报表,因此集团总部无法对企业集团及各分子公司的资金存量与流量实施有效地管理、监督和控制,资金监控处于被动状态。此外,由于资金监控信息化程度较低,无法将监控预警条件内置于资金集中管理信息化平台中,而只能通过人工方式对异动数据进行查询监督,严重影响了资金风险预警效果。

(四)资金监控手段不全面 目前我国多数企业集团的资金监控手段仅局限于资金监控制度约束,手段单一与落后,而没有将信息化监控、预算管理监控、内部控制监控、人员安排监控、监控考核评价等手段有效融合,从而导致企业集团资金监控管理水平较低,资金监控乏力,仍有大量资金在体外循环或被用于风险极高的项目,无法满足企业集团资金监控的需求。

三、资金监控系统构建基本原则

(一)整体控制原则 企业集团资金监控是一项涉及面广、复杂的系统工程,因此资金监控应遵循整体监控的原则,即各个控制环节与模块应在统一监控目标的指引下,做到层次分明,环环相扣,实现无缝闭环管控。

(二)责权利相结合原则 在财务公司模式下,需协调好集团总部、分子公司、财务公司在资金监控活动中职责,明确各自的责权利,这也是资金监控系统发挥约束与控制、激励效用的必备前提之一。对于集团总部、分子公司、财务公司在资金监控系统中的权责,下文将具体叙述。除了明确的权责外,健全的资金监控系统应平衡好资金监控主体各自的利益:对于总部来说,通过资金监控能加强资金资源优化配置能力,降低集团财务风险,提升集团整体效益,如南方电网公司2013年借助新搭建的资金监控系统实现资金效益20.5亿元,财务费用首次实现同比下降;对于财务公司来说,在资金集中管理财务公司模式下其扮演着“结算管理中心、资金池管理中心、票据池管理中心、投融资管理中心”的角色,主要负责集团资金监控业务的具体开展,因此增强了财务公司与集团外部金融机构及内部分子公司的议价能力,有利于财务公司的发展壮大;对于分子公司来说,虽然失去了资金的处置权,贷款议价能力有所降低,但集团总部可对切实执行资金管理制度、积极配合资金监控工作、资金安全运行等方面表现较好的分子公司给予奖励(例如给予存贷款内部优惠利率等)。此外,无论是总部、财务公司还是各分子公司,只要是资金监控工作到位、资金运营安全、资金效益与效率有所改善,各资金监控主体都应给予相关人员适当的物质或精神奖励,以促进资金监控管理水平的提升。

(三)成本效益原则 资金监控的目的是为了保证集团资金安全,提升集团资金运营效益与效率。若构建资金监控系统所花费的成本大于其产生的收益,资金监控就失去了实施的意义,因此企业集团应在坚持成本效益的原则下构建资金监控系统。

(四)预防式监控为主原则 完善的资金监控系统应以预防式监控为主,根据资金监控需求设置科学合理的监控规则并嵌入到系统中,自动定时检测异常状况,从而及时发现资金各项业务过程中的异常点,有效规避重大资金风险事项的发生。

(五)例外管理原则 企业集团资金监控系统应将把例外事项作为重点监控对象,以提高监控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例外事项主要是指差异出现频率较高、差异额较大以及关系集团全局和长远发展的重大资金事项。

四、资金监控系统构建目标

(一)减少违规操作,确保资金安全 资金监控系统应对不规范的银行账户开立、变更、注销等资金操作业务进行自动识别,并对其进行限制,使每一项业务都能依据其业务属性和操作者的权限自动进入规范操作程序,并留下清晰完整的业务痕迹,从而确保资金安全。

(二)加强资金计划管控 资金监控系统通过信息化手段支持资金计划的上报、审批、下达,并在相关资金业务流程中嵌入计划管控功能──根据年度预算数据,制定月度资金使用计划,并滚动分解至周、日的资金支付计划,确保每一笔资金在有资金计划的前提下才能支付。

(三)强化资金风险管理 通过资金监控系统,在资金集中管理各项业务流程中对资金流向、余额等风险点设置符合资金管理需要的风险预警条件,由系统从大量的数据信息中根据预先设定的预警条件进行过滤,获取异动数据,确保发现资金信息异常时能够及时预警,从而强化资金风险管理水平。

(四)提升决策支撑能力与考核评价水平 一方面,资金监控系统应及时、准确地反映企业集团各层级单位的资金实时流量、流向与存量,从而促进管理者科学地做出资金运营决策,从整体上对全集团资金进行科学合理的统一调度,减少资金沉淀,提升资金使用效益与效率。另一方面,资金监控系统应根据日常监控结果,为企业集团资金管理考核评价提供科学、客观的依据。

五、资金监控系统构建步骤

(一)总体框架 在财务公司模式下企业集团构建的资金集中管理信息化平台,其资金监控范围应涵盖分子公司及所属单位全部银行账户的收支管理、资金池管理、票据池管理、投融资管理等方面,并在资金集中管理信息化平台中嵌入资金监控预警指标和资金预警快速反应处理流程。将信息技术与资金管理相融合,利用信息化手段在线监控资金流向、流量与存量,自动实施资金、账务、营销、金融机构账户数据的相互稽核,同时对资金异常信息进行分析并及时采取有效措施,从而高效地对资金风险进行事前、事中、事后的全过程管控,确保资金风险可控、在控,为资金优化配置与资金管理考核奠定良好基础。

(二)监控权限配置 为了提升企业集团资金监控效果,应对集团总部、财务公司、分子公司在资金监控管理中的权限进行合理配置,使“集团总部的指导作用、财务公司的专业能力、分子公司的安全与规范运作”有效结合,实现资金监控的三轮驱动,促进整个监控系统的有序运行。具体来说,集团总部承担资金监控目标、体系、制度与流程制定,集团资金监控活动督导和资金例外事项决策的职责,指导财务公司与分子公司开展资金监控业务;财务公司是集团资金监控的主要运作平台,扮演资金监控中心的角色,负责组织开展日常银行账户监控、收支余监控、资金计划监控、票据监控、融资监控、对账监控、监控分析等业务;分子公司是资金安全运行和资金计划执行的责任主体,承担本单位资金安全和规范运作的职责,负责执行集团资金监控制度及按流程办理资金业务,监控本单位的资金流向、流量与存量,确保资金安全。

(三)监控系统平台 监控系统平台是资金监控系统的核心,是以信息化的方式对集团资金集中管理各项业务进行监管。笔者认为在财务公司模式下资金监控系统平台应包含计划控制、流程控制、实时监控、考核评价等管理要素,因此资金监控系统应包含“收支余监控、银行账户监控、票据监控、投融资监控、对账监控、资金计划监控、监控分析”七个模块,以强化对资金集中管理的全过程监控预警,保障资金安全运作,优化资源配置。下面将从“技术架构、部署方式与系统集成、模块功能”三个方面,对资金监控系统平台进行阐述。

(1)技术架构。技术架构采用B/S(浏览器/服务器)体系结构,是建立于J2EE平台之上的多层应用架构,具有良好的伸缩性、可维护性、可靠性、可用性、可扩展性、可管理性。各层说明如下:

一是数据层。数据层:存储资金监控系统的结构化数据及非结构化数据及提供操作支持环境。

二是应用层。应用层主要包括:基础组件层、基础组件适配器层、基础服务、应用逻辑层。基础组件层:在资金监控系统技术架构中基础组件层为其上层提供技术支持,为最基础的组件服务。资金监控系统主要组件包括系统设置组件包、报表处理组件包、客户端表现组件参数维护组件包、输入、输出、打印模板参数维护组件包、安全策略组件、审计与警告组件、数据访问组件包、工作流引擎等组件。基础组件适配器层:以面向服务设计,隔离产品具体特性,在资金监控系统技术架构中是基础组件对上层应用的接口。基础组件适配器层对上层采用与产品无关的接口、对下层采用与产品相关的接口。基础服务层:封装复用上层应用需要的各种服务,是资金监控系统技术架构中的服务提供层。它可以避免重复开发,为其上层提供面向业务的接口。资金监控系统基础服务层可将需要与外界交互的数据信息到对外接口模块,实现与外界的应用集成,是未来应用扩展的开发平台。对外服务接口模块采用Web Service(XML/HTTP)的方式与外部系统进行交互。通过该层,资金监控系统实现了与各银行系统数据的交互。应用逻辑层:该层是在基础服务层的基础上,实现具体的业务功能和流程。资金监控系统应用逻辑层可将需要与外界交互的数据信息到对外接口模块,实现与外界的应用集成,对其上层可采用内部协议,对外服务接口模块采用Web Service(XML/HTTP)的方式与外部系统进行交互。资金监控系统通过该层,实现了银行采集数据的处理,实现了账户管理、账户监控、流程审批、数据查询等业务功能。

三是表现层。应用展现层:技术架构中提供给用户的应用展现界面。资金监控系统采用最新的JAVA JSF技术实现了与C/S技术对应的大量可视化图形控件,其中包括菜单、下拉列表、通用对话框、日历、选择控件、编辑控件等,用户界面采用基于JSF组件调用的JSP网页,从而更好的展现应用界面。终端交互层:访问资金监控系统的入口,包括PC客户端、便携式终端设备等。资金调度与监控系统的B/S表现层基于JAVA JSP技术,采用了先进的JAVA JSF组件技术,客户端用户通过内嵌JSF组件的JSP网页进行系统操作,进行账户开通、变更、撤销、审批、查询等业务处理。

(2)部署方式与系统集成。

一是部署方式。由于资金收入和支出交易大部分是成员单位在金融机构的各地分支机构完成,客观上有自主精细化管理需求,因此资金监控系统宜采用两级数据中心管理模式──通过财务公司部署一级数据中心,各分子公司部署二级数据中心,形成两级数据中心的部署模式,即财务公司代表集团总部、各分子公司与各银行统一签订协议,与各银行系统进行专线直连,对集团总部、各分子公司所有单位银行数据进行采集,传递到资金监控系统;财务公司、集团总部通过资金监控系统监控各单位资金情况。财务公司接收集团总部的监控要求对集团资金进行监控,集团总部接收财务公司的监控报告从而掌控集团资金状况; 分子公司数据中心部署集团二级数据库,通过广域网络连接通道接收财务公司下发资金数据, 分子公司根据管理需求,形成各类资金数据的统计分析结果;分子公司下级单位通过资金系统客户端,直接连接其上级单位二级数据中心,进行资金业务处理。

二是系统集成。与银行系统的集成:资金监控系统通过银行专线网络,使用银行提供的安全认证机制和银企直连接口,实现银企直连――即资金监控系统采用财务公司与各银行总行直连的方式,财务公司通过银行接口直接采集集团总部及各成员单位的账户数据(包括银行当日交易信息明细、银行账户当日余额信息、银行历史交易信息明细、银行历史账户余额信息、银行对账单等),然后把采集的数据传递到各分、子公司的数据库中。同时预留接口,使监控系统具备良好的灵活性、兼容性、扩展性,从而支持二次开发与节约开发成本。与财务管理等系统的集成:资金监控系统应做好系统接口的设计与预留,实现资金监控系统与财务管理系统核算管理、预算管理等模块,营销管理、决策分析等系统的动态数据交互,开展各系统相关数据与银行数据的自动比对与勾稽,促进集团资金集中管理工作高效开展。

(3)模块功能。资金监控系统主要包括“银行账户监控、资金计划监控、收支余监控、票据监控、投融资监控、对账监控、监控分析”七大模块,以促进企业集团建立全面监控、安全高效的资金监控模式,实现对资金存量、流量与流向的在线监控,促进企业集团实现防范资金风险、提高资金使用效率,降低资金使用成本的资金管理目标。具体来说,各模块功能如下:

第一是银行账户监控。企业集团根据银行账户标准化管理要求,根据预先设置的权限,对集团各层级单位银行账户的开立、变更和撤销进行审批和备案,监控系统对银行账户违规操作进行监控预警与限制。

第二是资金计划监控。对上下级单位间资金计划的申报、审核、汇总、下达、调整进行监控,以确保资金计划的合理性与准确性。所有支出须纳入月度现金流计划,各级单位计划内资金不受影响,计划外资金支付需求须按预先设置的权限经审批后方可支付。此外,每月测算资金计划执行准确率,以作为资金管理考核评价的依据之一。

第三是收支余监控。针对不同业务从不同维度设置预警指标(如资金往来单位、资金账户类型、资金余额、资金发生额等)及相应的监控阀值与预警级别,通过银企互联从银行获取资金数据,对资金流量、流向及存量进行实时在线监控、异常预警与及时处理。

第四是票据监控。财务公司作为票据池中心将集团成员企业手中的大量票据集中起来,对票据签发、贴现、转让、兑付、到期提示、抵押、托收、核销、作废等业务进行集中管理,资金监控系统对以上业务进行跟踪监控,确保票据业务及时、合规处理。

第五是投融资监控。一方面,企业集团开展短期投资(如短期有价证券投资、购买国债、短融债等)和对外金融股权性投资时,资金监控系统对投资合同签订、收益分配等环节进行监控,以提升投资的科学性与及时回收投资收益现金流。另一方面,对集团各级单位融资合同的签订、新增、变更等业务进行监控,对还款利息进行预测并结合资金情况进行融资风险预警;此外提前对到期还款进行提醒,避免出现违约。

第六是对账监控。通过资金监控系统对账功能,开展资金池资金归集交易核对、银行对账单与资金监控数据核对、银行对账单与银行日记账数据核对等对账业务,结合预先设置的对账预警指标监控异常交易。

第七是监控分析,对资金计划执行情况、资金存量、资金流量、KPI指标情况、银行账户、投融资、票据等资金监控对象进行全面监控分析,根据设置的监控规则定时检测异常状况,并对预警信息进行在线处理。同时监控分析结果将作为企业集团考核分子公司、财务公司资金管理绩效的重要依据。

(四)监控保障措施 为了使资金监控系统运行充分适应内外部环境变化,确保资金监控系统充分发挥效用,以适应企业集团财务公司模式资金集中管理发展需要,资金监控系统除了具备硬实力外,还需具备以下软实力。

(1)转变管理观念。为适应经营环境的变化,确保资金运作安全、高效,企业集团应转变资金监控管理理念,从只关注眼前的静态管理向关注未来的动态管理转变,即根据内外部环境变化、发展战略调整、组织架构调整等相关因素,及时、合理地调整资金监控重点与优化监控手段,在资金管理效益与效率方面抢得先机。

(2)完善相关制度建设。企业集团应完善相关资金管理制度(如资金管理制度、银行账户管理制度、大额资金支付联签制度、资金内部审计制度等),将各单位、相关职能部门在资金管理相关业务中的权责以制度方式明确下来,并形成资金决策与岗位制衡机制,防止一人独断,克服决策的片面性,使资金业务按制度开展,规范运作。

(3)健全资金风险管理体系。企业集团应将资金结算、资金调度、票据池、投融资等业务纳入资金风险管理对象,通过建立资金安全风险库、风险计量标准、风险识别工具、风险应对策略、风险预警处理流程等措施,建设科学规范的风险预警体系和风险定期报告制度,以降低资金风险,确保资金安全。

(4)充分发挥审计监督作用。一方面,企业集团应积极开展内部审计,不仅应对资金信息的真实性与合法性进行审计和监督,更重要的是对资金管理相关规章制度贯彻执行情况和资金重大决策开展审计和监督,强化事前预防与事中控制,以确保各项资金业务在合规的程序下进行。同时,集团应建立资金定期、不定期现场检查机制,及时发现资金的使用、结余等是否异常。另一方面,企业集团应在资金内部监督检查的基础上,进一步借助外部监督,结合年度决算审计开展资金安全审计。

(5)加强资金监控管理人才队伍建设。资金监控涉及财务、金融、信息化、风险等方面的内容,并且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对资金监控管理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需要建设一支高素质、复合型的人才队伍,为企业集团资金监控提供坚强的智力支持:一是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建立激励有效、约束有力的分配激励机制;二是建立内部培养与外部引进的人才配置双轮驱动机制,加强任职资格管理,使资金监控队伍人员充足、结构合理、素质优良;三是加大人才队伍培训与交流的力度、广度和深度,提升资金监控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与职业判断能力。

六、结论

我国越来越多的企业集团开始选择以财务公司为载体实施资金集中管理,资金监控作为资金集中管理的重要内容对于加强资金安全,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与效率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阐述了资金监控的理论基础,分析了我国企业集团财务公司模式下资金监控管理现状,在此基础上构建了适合管理发展需要的资金监控系统,期望推动我国企业集团财务公司模式下资金监控的理论研究与实践应用。此外,笔者认为要使资金监控充分发挥实效,而不仅仅停留在理论研究层面,集团管理者应高度重视信息化与资金管理业务的结合,做好资金监控信息化平台的顶层设计与开发维护,并且应打造一支精通资金业务与信息化的专业开发、维护队伍,从而使资金监控系统功能满足集团管理的需要。

参考文献:

[1]于增彪:《我国集团公司预算管理运行体系的新模式》,《会计研究》2001年第8期。

[2]汤谷良:《当前财务管理中几个热点问题的悖论》,《财务与会计》2003年第8期。

[3]孙静芹:《集团公司资金集中管理研究》,中国经济出版社2004年版。

第9篇:财务公司规章制度范文

建立结算中心的必要性

资金管理是企业财务管理的重中之重,企业资金的周转是否顺畅、快捷决定着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如何使企业资金周转迅速,提高资金使用效率是企业资金管理者所关注的问题。在现实中,随着企业规模的不断发展和扩大,其下设的子公司和分公司的数量会不断增加,这样造成的资金管理方面的弊端也就越来越明显。

1.资金分散,管理不易

企业集团的分、子公司的开户银行大都不一致,往往会导致企业资金分散,难以管理。集团无法及时了解各分、子公司资金的状况及其资金流向,对于资金的循环缺乏有效的控制,余额调剂不力,有时会出现闲置和短缺并存的现象。

2.资金使用率低,成本高

资金的分散化对于资金回笼缺乏系统管理,对于应收账款控制较弱。在企业内部存在相互拖欠,三角债的现象。而且资金的使用效率低下,往往存有的下设公司存在大量的闲置资金,而有的则出现短缺现象。闲置资金的无法创造收益,短缺资金的公司只要贷款,这样势必造成资金浪费,财务成本的上升。

3.不利于规范财务管理

没有一个统一的结算中心,企业集团很难将下设公司的资金流进行一个总和,缺乏有效的管理手段,不能进行全面合理的预测和控制,最终不利于企业今后的发展。

因此鉴于以上种种,建立一个资金集中管理体系——结算中心是十分必要的,它在一定程度上能帮助实现企业集团内部资金的集中管理、统一调度和有效的管理。

结算中心的职能

很多人常常会把财务结算中心和企业的财务公司混淆起来。虽然说两者都有助于企业资金的统筹管理,充分盘活闲置资金,降低成本,为企业创造价值最大化等方面的功能,但是这两者却有着本质的区别:财务公司是独立的法人,而结算中心则是企业内部的一个资金管理机构,不具有任何的法人效应。因此性质的不同也就决定了结算中心具有自身独特的不同于财务公司的功能。

1.账户管理职能

集团下属公司的银行帐号纳入结算中心的管理范围,由结算中心代为管理,并于结算中心开立内部结算帐号,其结算业务通过内部帐号进行。结算中心通过与银行合作,设立企业银行终端并利用其企业结算系统,使公司总部能通过终端随时查询各分支机构账户上的资金余额,全面及时地掌握公司的整体资金状况,同时根据公司的资金预算、计划,使需要调度的资金能够在瞬间到账,解决资金调度上存在的时间、地区差异问题。实现公司内部各类账户资金的全面监控和调度资金的及时到位。

2.结算职能

结算中心为所属公司开立结算帐户,将分散在各家银行的帐户统一集中管理,结算中心成为名副其实的资金枢纽。通过结算中心能很好的实现企业内部单位无“三角债”,又能公平的反映各个内部单位的实际经营业绩,真实的反映出各个分公司的资产负债的情况,更有利于企业进行统筹的管理。

3.监督职能

作为企业资金管理的内部监控机制之一,各企业的资金收付都通过财务结算中心办理。结算中心对各企业进出的资金的合法性、合理性、有效性要进行严格的审核,资金的流向,使用范围要完全符合合同和企业内部的规章制度的款项,透过结算中心掌握和控制下属公司的经济行为。因此在结算中心内,各个下属企业的资金运作完全置于集团的监督和控制之下。

4.反映职能

财务结算中心因为将集团企业各个下属公司的账户进行集合,能很好的为企业领导的经营决策提供信息依据。结算中心可以通过对资金运动的掌握实现对企业内部业务的掌握,将业务运动的信息转换为资金运动的信息,这些都将为高层领导进行决策提供良好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