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公路路线设计要点范文

公路路线设计要点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公路路线设计要点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公路路线设计要点

第1篇:公路路线设计要点范文

关键词:改扩建;路线设计

中图分类号: S6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公路路线设计是公路建设之本,公路建成后,对公路沿线今后的经济发展、土地利用、居民生活、工农业生产以及自然景观、环境协调等都会有很大的影响。公路路线的设计是否合理将对该区域以后的发展起着重要的影响。而对于改扩建公路,路线设计是在原有公路基础上进行的,在设计中既不能完全脱离原有公路,也不能完全依赖于原有公路,仅仅是完成对原有公路的拓宽设计,而是认真调查,结合实际,制定出经济、合理的路线设计方案。

一、公路线形设计

改建公路选线时应根据路线基本走向和技术标准,结合地形、地质条件、考虑行车安全、环境保护、土地利用和施工条件以及经济效益等因素,通过全面比较,选择一个最佳的路线通过方案。改建路线的选线还应与城镇规划相协调,在能满足《公路路线设计规范》(JT6 D20一2006)(以下简称《规范》)的要求下,尽量不拆迁房屋等建筑物。改扩建公路由于原有公路经过一定年份的使用,路线两侧地物的布局都已成形,拆迁困难,故路线的走向应基本沿原有老路的走向布置。

拿兵团第六师马芳公路来说,原马芳公路为三级公路,随着兵团经济的飞速发展,现有的马芳公路已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交通量的需求,故需升级改扩建为二级公路。马芳公路连接了兵团第六师的两大团场—106团(马桥镇)和芳草湖农场,是这两个团场人员、物资周转的重要通道,因此路线方案的功能必须满足兵团路网规划的要求,路线总体设计必须以106团以及芳草湖农场为控制点,结合实际,力求与城镇的发展规划相配合;路线起终点作为道路的出口,应以方便居民出行为原则,使路线起终点设置在重要团场场部所在地;马芳公路原则上沿用老路路基,以减少破坏荒漠植被和节省工程造价。故此条公路的起终点位于106团和芳草湖农场境内,路线走向沿原有马芳公路的走向进行布置。

改扩建公路选线时,还应注意构造物与路线的配合,不能只顾及线位或线形,而忽略构造物修建的难度及工程投资。

改扩建公路选线时,由于路线走向与原有老路的走向基本一致,可先对原有老路进行1:2000的带状图测设。主要对原有老路的走向和宽度、道路两侧100米范围内的地物(如林带、电杆、渠道、居民区、农田以及河流等地物)、原有老路上的构造物进行标绘。完成测设后,设计人员可在此带状图上进行详细的路线布设。根据此带状图,依照原有老路两侧地物,结合实际情况,设计人员确定对原有老路是进行单侧加宽还是两侧加宽。

二、平面设计

平面线形设计应结合改扩建项目的功能定位、旧路的技术指标、交通安全性、工程经济、沿线的地形、地物、环保以及各种控制因素的影响,进行综合论证、多方案分析比选。并注意线形的连续与均衡性,同时与纵断面、横断面相互配合。一般公路可通过局部改线,因地制宜地改善陡坡、急弯等存在交通安全隐患、公路病害或标准过低的路段。

平面线形设计原则上能直则直,能曲则曲,直圆配合,整体协调。对于改建公路的线形设计要根据其使用性能、标准要求尽可能地与地形、地物相适应。并应保持各线形要素的均衡、连续,避免线形的突变,为此要十分注意线形指标的选用。

1、直线:在改建现有公路时,同向曲线间的最小直线长度以不小于行车速度(km/h)的6倍为宜;反向曲线以不小于行车速度的2倍为宜。

2、圆曲线:改扩建公路中,局部路段为了最大限度的利用原有公路,选用的半径容易偏小,但一般不要轻易采用设计速度所对应的极限值。在采用极限值的路段,为保证行车安全,最好对此路段进行限速处理。同时《规范》规定圆曲线最大半径不宜超过10000m。但在改扩建现有公路的过程中,由于原有公路在施工中可能存在施工测量误差,肉眼看起来很直的道路,实测出来是偏角较小的曲线,为了保证曲线有足够长度,并与前一交点顺接成S型曲线,故会采用大于10000m的曲线半径。

3、平曲线长度:平曲线长度应满足《规范》中规定的平曲线最小长度。当偏角小于或等于7°时,还应设置较长的平曲线,且应满足规范要求。

三、纵断面设计

对改扩建公路的纵断面设计应进行深入研究、综合比较,结合旧路路面结构的利用方式采用不同的纵面设计方案。一般公路通过降坡或调整坡度克服极限纵坡或纵坡频繁起伏现象时,应考虑利用原有工程结构及其加宽或加长的可能性。

改扩建公路路线拉坡时,应综合考虑新建路面结构层厚度以及原有老路的周围景观。路线纵坡以平缓而坡长以较长为好,在现有公路可利用地段设计的纵坡应尽量使现有路面成为改建后路面基层。例如对于老路补强路段,如果路面补强厚度为30cm,拉坡高度就可控制在25~35cm这个范围内,这样既不会对原有老路的强度产生较大破坏,也不至于填高太大,而与四周景观不协调。对于原有道路上可以加长利用的桥涵应特别注意,在拉坡时,应以这些桥涵的标高为设计高程进行拉坡,以免出现填高过高或过低的情况,而导致桥涵不能利用需拆除重建,造成不必要的浪费。同样,在于重要国省道交叉处,如按平面交叉处理,交叉口处的现有标高也应成为设计高程。

坡度、坡长、竖曲线半径以及竖曲线长度都应满足《规范》的要求。

四、横断面设计

改扩建公路横断面设计应根据其使用要求和当地的自然条件(包括地质、水文和材料情况等)结合施工方案进行设计,应既有足够的强度和稳定性,又要经济合理。影响路基强度和稳定性的地面水和地下水,必须采取措施进行拦截或捧出路基以外,并结合路基排水和附近农田灌溉综合考虑,做好排水设计,使之形成完整的排水系统。

在横断面设计时,应充分考虑原有公路两侧现状,确定采用单侧加宽还是双侧加宽。一般来讲单侧加宽较好施工,施工过程中,只对原有公路的一侧进行开挖或填筑路基。但有时如果老路两侧都有林带或者不便于拆迁的电杆等地物,而老路两侧地物之间的距离又满足双侧加宽的条件时,为避免大规模的砍伐或者拆迁,就要选择双侧加宽的方式。

五、结语

路线设计是改扩建公路设计的重点,只有合理的路线设计,才能保障公路的交通安全。路线设计必须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是一个不断重复、优化的总体设计过程,平纵面线形的合理组合,不仅仅要满足规范、指标,更要在设计中贯穿“以人为本”的理念,让公路真正做到安全、环保、舒适、美观。

参考文献:

[1]《公路路线设计规范》(JTG D20—2006)

[2]《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 D30—2004)

[3]《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 D60—2004)

[4] 卢小明.改建公路路线设计分析

[5] 周钧许.公路路线设计的要点探析

作者简介:

第2篇:公路路线设计要点范文

一、改扩建的原则

1、树立科学发展观,实现项目的可持续发展,全面规划,协调发展,科学管理,保证畅通具体规定如下:

①在满足设计年限内交通需求的同时预留一定的发展空间:

②考虑设计期后公路发展的可操作性;

③适应沿线发展规划,为沿线经济发展提供相应的空间;

④采用科学合理的工程技术实现节能、环保、高效;

⑤采用合理的方案实现全寿命周期的成本最低化。

2、最大限度地利用原有工程

①尽量利用原有工程,降低造价;

②尽可能选用占地最少的改建方案,节约用地;

③既要防止过分迁就原有公路忽视标准,又要避免片面追求高标准大量废弃原有公路。

3、科学选择方案,方案选择中应考虑以下方面:

①最严格的土地政策;

②降低施工期交通组织难度,确保建设期公路的连续运行;

③因地制宜,采用成熟、合理的工程技术,控制风险;

④工程费用合理;

一、标准的确定

根据道路的实际使用功能并结合交通量合理确定道路设计标准,如果道路标准太低,将不能满足公路功能的要求,或不能满足未来交通量发展的需求;如果道路标准过高,特别是山区路段,不但造价高,而且会造成资源浪费,难以达到预期的经济效益,所以道路标准确定时,应因地制宜,灵活确定道路标准。如某项目,原老路是三级公路,设计速度30km/h,路基宽度8.5m,改扩建方案按二级公路进行建设,起点至K8+400设计速度是60km/h,路基宽度12m,如图1;K8+400至终点,设计速度是40km/h,路基宽度8.5m,如图2。

图1

图2

二、平面线形的拟合和优化

1、平面线形的拟合

在对老路进行改扩建时首先对老路线位进行拟合,拟合时要做到尽量精确,不产生过大偏移,特别是有利用的桥梁、隧道等构造物的路段。

2、平面线形的优化

由于早期的公路建设,受到经济条件及技术的限制,特别是在山区路段,线形指标一般较低,沿老路改扩建很难到达新的设计标准,因此,在改扩建项目平面设计时需要对原有路线进行优化。优化时主要考虑的因素有:新设计标准、道路的服务对象、沿线构造物、土地政策、地质地貌、原有道路事故黑点等。

①对于原有线形较好,符合设计标准的路段,考虑尽量利用。

②尽量考虑沿线城镇、旅游等服务对象的发展与规划,根据规划和新的服务功能可对老路进行改线优化。改线段和老路段进行比选论证。如某项目,如图3所示,若采用改线方案,考虑到沿线城镇的发展,需从改线方案向沿线城镇修建一条连接线。

图3

③在路线优化时。对于可利用的构造物,一般作为路线优化的控制点。

④当地的土地政策对有新增占地的优化线位产生一定的影响。

⑤对于不符合设计标准又有展线余地的路段,可通过大胆展线达到设计要求。

⑥对于不符合设计标准地形条件又比较复杂的路段,可在老线位附近重新选线,利用现在的技术和条件,大胆突破,通过修建隧道、架设桥梁等措施,改善道路线形。如某公路项目,如图4,地势陡峭,高差大,老路完全沿山势展线,线形差,安全性低,改线方案通过修建一条隧道一座桥梁,线形得到大大改善。

图4

⑦街道化严重的路段,考虑到行车安全,可考虑改线。如某项目,老路街道化严重,道路线形差,并且属于交通事故高发段,经和业主沟通,对此段进行改线,如图5所示。

图5

⑧利用现有公路局部路段因地形地物限制,提高设计速度将诱发工程地质病害、大幅度增加工程造价或对保护环境、文物有较大影响时,该局部路段的设计可维护原设计速度,但其长度高速公路不宜大于15km,一、二级公路不宜大于10km。如某项目局部段落,如图6所示,老路纵坡为750m(8%)+100m(4.57%)+670m(8%),老线位左侧无展线余地,右侧为山谷,为了改善纵坡,路线向右绕行改线,老路方案和改线方案估算对比表如下,改线方案为高填方路基段,不但造价高,而且对环境破坏较大,所以不可取,此段仍维持原有设计车速。

图6

表1 老路方案和改线方案估算对比表

序号 比较内容 单位 老路 改建方案

1 路线长度 km 1.329 1.596

完全利用/改建 km 1.099/0.23 0.569/1.027

6 估算造价 万元 388.7 9301.1

7 每公里平均造价 万元 292.5 5827.8

⑨由于平面原因造成事故多发的地段,应对平面指标进行调整优化。

三、纵断线形的拟合和优化

对于利用老路段落的路段,先对老路路面纵断线形进行拟合。拟合后对于原纵断面不满足设计要求、设计洪水位不满足设计要求等的纵断进行优化。

优化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①对于利用的沿线构造物,要满足设计净空的要求。

②除了受净空及构造物限制的路段外,一般路段应遵循“宁填勿挖”的旧路改建原则。

③与沿线交通线路和村镇的衔接,特别在村镇处,不应高填或深挖以免给周围群众出行造成不便。

④改线段和利用老路段纵断衔接时,应使纵坡线形保持顺畅。

第3篇:公路路线设计要点范文

关键词:电力通信;光缆线路;设计;施工

前言

设计是施工的前提,施工是对设计的实施,所以二者之间有着十分紧密的关联。因而为了确保电力通信光缆线路安全高效的运行,必须在设计和施工方面下功夫,尽可能地确保电力通信光缆的安全性和高效性,从而更好的促进电力行业的发展。

1 电力通信光缆概述

近年来,随着我国电力通信技术的发展,传统的电力通信模式已经难以满足现代电力通信发展的需要。尤其是自“十二五”以来,我国在电力通信基础设施各方面的建设力度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在“十二五”期间,已经基本实现了工业机械化和自动化,且随着电力行业的发展,在电力通信工程中,加强光缆的应用已成为不二选择。而光缆的类型较多,为了更好地强化电力通信光缆的设计与施工,就必须结合实际针对性的选择光缆材料。就当前来看,常见的光缆材料主要有OPGW、OPPC、GWWOP、MASS、ADSS 光缆。具体情况如表1 所示:

2电力通信线路的发展与现状

自建国以来,我国的电力通信网络经历了一系列发展时期,是一个逐步由小变大,由孤立到联合的过程。七十年代,微波通信初露端倪,一些地区也形成自己的通信网,但全国范围的通信干线尚未完成,这种通信落后状况造成了大量大面积停电事故,给生产带了很大不便;而进入八十年代,信息技术出现,各种新兴技术如光线、卫星、数字微波等技术开始于电力网络相结合,发展出了电力通信新模式,而1978 年国家批准建设电力通信专用网络,更是拉开了电力通信大建设的序幕,在之后的时间里,电力通信技术不断得到发展和提高,相关设备和网络也在不断完善。

目前我国正在“十二五”计划实施阶段,各行各业,各项基础设施建设都处于蓬勃发展时期。而随着工业机械化、自动化的逐步实现,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整个社会对于电力的使用也是与日俱增,这就要求电力线路建设不断更新换代,满足人们的需求。而在这一背景下,传统的架空线及地下电缆就逐渐暴露出了不足。因此,我们迫切需要一种能结合二者优点,扬长避短的新兴线路材料。在这种背景下,光缆线路便应运而生。

3电力通信光缆线路设计施工要点

3.1电力通信光缆线路设计要点

通过上表和实际应用情况来看,虽然电缆之间大同小异,但是也有着一定的区别,且就电力通信工程的实践来看,由于ADSS 光缆的应用范围最广,这主要是因为其可以与现有的高压输电杆塔进行同步搭设,不仅便于操作,而且还能节省工程进度和成本,所以本文将其作为设计对象,以下就其设计要点进行简要的分析。

3.1.1线路路径勘察设计技术要点

在电力通信光缆线路设计中,首先需要对其线路路径进行科学的勘察。在勘察工作中,主要是对电力通信光缆线路的走向进行设计,所以必须在确保通信质量的原则下,尽可能地选择具有便于到达且易于维护的线路,同时还要尽可能地少走弯路,以稳定、坚固的地区作为首选,比如主干道的两边。但是一般不再地基稳定性较差的区域实施。

3.1.2 光缆型号的设计技术要点

虽然确定了以ADSS 光缆对电力通信光缆线路进行设计,但是由于ADSS 光缆的类型较多,所以在确定其类型时,还需要紧密结合实际需要强化对其的设计。因为光缆需要与现有的高压杆塔上同步搭设,所以必须对杆塔自身的承重和线路的分布等进行科学合理的明确,尤其应结合工程所在地的气象条件,以及线路的断面与特殊的跨越点等方面,对电力通信光缆线路的每个节段之间的跨距进行确定,并结合其挂点之间的落差以及最大的承受力与最大的风速等方面的因素,再根据具体的跨距条件和张拉应力及弧垂等方面的关系,针对性的对其型号进行确定。这就需要在现场通过试验对其在最佳条件下的光缆进行选择,才能更好地确保其设计的科学性。

3.1.3张力设计技术要点

在电力通信光缆线路设计中,对于其运行张力的设计也十分重要,由于其和弧垂之间的对应关系较为明显,且风力带来的影响较大。尤其是风力越大时,杆塔的负荷也会相应的增加。因此在实际设计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杆塔负荷、弧垂中心点与地面之间的高度、控制点的高度等,且运行张力的最大为安全系数的3 倍,其对整个光缆元件的尺寸以及弹性模量等均会带来影响,因而在张拉设计时应引起重视。

3.2电力通信光缆线路施工要点

3.2.1 施工准备阶段的技术要点

(1) 基本准备要点

这一阶段主要是为了更好地进行电力通信光缆线路施工而做的相关准备工作。在这一阶段中,主要是加强对设计图纸的要求,对工程量进行仔细的核对,详细的编制施工作业指导书,并为工程的实施明确职责,并切实强化对施工人员的技术交底,准备施工所需的各种设备和材料,从而为整个电力通信光缆线路的施工质量提升奠定基础。

(2)技术准备要点

在电力通信光缆线路实施之前,在做好基本准备工作的基础上,需要及时的开展相关测试和检测工作。在对光缆进行单盘测试时,主要是对其外观进行检查,确保其外观严密而又整洁,无任何损伤的前提下才能用于测试。对于存在损伤的应记录,并加强对其的重点检测,在对其性能进行测试时,主要是对其衰减常数、有无反射峰、散射曲线的平弧度等参数进行检测,再检查其外观参数是否满足设计的需要,并对其机械性能、几何性能、魇湫阅艿冉行审查,才能更好地满足整个施工的需要。而在此基础上,就需要做好光缆配盘工作,这主要是在复测路线之后对光缆敷设的长度进行确定,并确保光缆全程传输的质量需要,从而通过对光缆合理配盘将光缆接头数量减少,在促进敷设效率提升的同时更好地为维护提供便利。

3.2.2施工技术要点

(1) 路线复测技术要点

在电力通信光缆线路施工中,路线复测主要是为了确保通信得以正常传输的根本性前提,所以必须严格按照设计中的施工技术方案,对光缆线路敷设的路径和施工方案予以检查,从而更好地敷设光缆,同时还要测量路线地上之间实际的距离,尽可能地将检测误差降到最低。

(2)光缆架设技术要点

在对路线复测的基础上,就需要及时的对光缆进行架设。在光缆架设工作中,需要切实注意以下几点:一是架设所采用的设备必须符合实际需要,尤其是张力放线机与牵引机,并配备相应的滑轮。二是在张力放线过程中,应尽可能地确保放线匀速,并确保光缆始终具有一定的张力,这就需要在张拉过程中将其张拉力进行严格的控制,一般在3000N 到4500N之间。三是在牵引时,光缆的顶端和牵引绳之间应进行网套,预防光缆的内部由于外力的作用而损害。四是在架设全程必须安排专人看守滑轮,避免光缆脱出。五是整个架设全程需要加强光电保护,并在滑轮的内部设置橡胶缓冲层,且不得在地面和粗糙面上拖拉,严防金属硬物刮坏光缆表层,因为一旦外防护层损坏后将直接导致其防水性能下降而形成电腐蚀,这是必须重视的问题,否则就会导致光缆通信质量受到严重的影响。

4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电力通信光缆线路工程中,只有切实掌握设计施工要点,并在整个工程中紧密结合实际强化对其的应用,尽可能地确保光缆的质量,对其路径进行合理的规划,严格按照规范加强对其的架设,最大化的确保工程质量。

参考文献:

[1]粟秋成.电力通信光缆线路维护系统的研究设计[J].科技资讯,2013,05:141-142.

第4篇:公路路线设计要点范文

关键词:10kV配电网;设计要点;施工管理

中图分类号:TM75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0038(2015)48-0217-02

当前,在社会新形势以及能源需求的基础上,国家采取各种措施对配电建设加大投入比例。其中在电力系统之中10kV配电网作为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对用户安全用电起到一定的作用[1]。此外,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下,我国城市化以及工业化进程得到加快,积极提高配电网的安全性彰显的格外重要。所以,对于10kV配电网需要强化管理,加强探索与研究,以此推动我国电力系统的稳定发展。

110kV配电网线路设计要点分析

所谓电力工程设计主要是依据整个工程的进度进行确定,在电力工程之中设计是施工的基础与依据,一个科学且合理的设计决定了工程的质量的好与坏。电力工程设计主要分为三个阶段,分别是可研阶段、初级设计阶段以及施工图纸设计[2]。其中在10kV配电线路设计之中,需要针对工程的范围进行详细的检查与调查,对周边环境有所掌握与了解。一般而言,10kV配电网工程主要采取的施工形式为架空方式,这种建设方式需要避免跨越周边的建筑物。另外尽量减少经过林区,避免树木对输电线路的干扰,出现短路现象;或者经过比较空旷的区域,则要设置防雷设备,保护线路设备。这一系列的问题均是电力工程施工中需要注意的细节,所以需要从全局出发,对这一类问题进行考虑与分析,避免在施工中出现隐患。另外,还要对周边地区进行调查与了解,拟定符合实际的方案与方针,确定施工图纸。尤其在10kV配网设计的时候,需要注意两方面:①要根据环境以及温度选择合适的配电装置,还要对配电装置中的抗震设计进行考虑与分析,比如安装住宅区域的配电装置,需要解决噪音问题。②要选择合适的设计方案,选择电压,积极做好电器功能参数计算工作。

210kV配电网施工管理分析

2.110kV配电网基础工程施工管理

在10kV配电网施工管理之中基础工程管理占据了重要的地位,最基础的工程是将杆塔埋到地底下,保证不会出现倾斜或者摇动的现象。在10kV配电网基础工程施工之中,如果杆塔出现倾斜现象,那么会导致整个配网线路出现倒塌,因此在施工的时候,需要采取钢筋混凝土加以固定,从根本上保证基础的稳定性。除此之外,在配电网线路的转角塔处具有一定的上拔力,所以施工中所选择的材料也要以混凝土为主[3]。在施工过程之中,相关人员需要对周边环境进行反复勘察,保证勘察结果与之前记录内容如出一辙,然后才可以施工。并且在搭建杆塔的时候,还要对钢筋的尺寸以及所安装的位置进行反复核对,等到杆塔安装完毕之后,实施灌浆处理,以此用来保证杆塔的稳定性。

2.210kV配电网杆塔工程施工管理

在10kV配电网施工中最为核心的环节便是杆塔工程,杆塔工程决定了整个工程质量的好与坏,如果杆塔设计具有稳定性,那么则会避免安全事故的出现。通常而言,杆塔主要承受的力包括两种,分别是直线型以及紧绷型,这与杆塔的材料有着密切的联系。在选择杆塔材料的时候,需要依据具体地区的具体情况如果在比较平坦的道路上,则需要采取预应力混凝土;如果是交通复杂的地区,则需要采取钢管杆。目前我国对10kV配电网的施工模型以架空为主,所以在施工中要避免出现有拉线的电杆,这样可以减少对地面的占用面积。

2.310kV配电网架空工程施工管理

与基础工程、杆塔工程相同,架空工程在10kV配电网施工中同样占据重要的地位,架空工程包括的内容比较多,比如像放线、收线、附件安装等,但是由于10kV配电网架空工程与气象有着密切的联系,所以在设计的时候则需要依据具体的风力指标进行设计[4]。除此之外,还要采取防雷措施,避免遭受到雷电的击打。在10kV配电网架空工程中所采取的形式有两种,第一种是拖地展放,主要是将导线放在地上,并进行自由拖动,这种形式不用采取其它放线工具,虽然此类方法比较简单,但是对导线会产生非常大的损害。另外一种是张力展放,主要是应用机械进行操作,这种操作方式与拖地展放相比较能够减少对导线的磨损,在使用该方式的时候需要保证滑轮半径比机械要大,并且所选择滑轮的轮槽也要符合规范的标准与要求。同时,在放线的时候,还需对导线进行检查,保证导线的完整性,如果导线出现磨损,则需要进行修复,必要的时候需及时更换导线。

2.410kV配电网线路检修

在10kV配电网线路设计以及施工过程之中会遇到非常多的问题,所以需定期进行检修,以此用来保证质量符合要求与标准。此外,输电线路会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比如像自然灾害、天气因素等,所以需要定期进行检查与维修,保证线路的正常运行。其中在检修过程中需要做好安全工作,要保证线路处于断电状态。还要对各个配网线路做好接地工作,可以采取直径大于3mm的铜线[5]。还要加强对线路设备的管理,如果出现问题,设计人员与施工人员需进行交流与沟通,将问题进行落实,避免出现纸上谈兵的现象,只有如此,才能真正将问题解决。

2.510kV配电网施工组织设计的科学性

根据对10kV配电网特征的认识与了解,需要对配电网进行组织设计,保证整个施工过程得到全面部署,尽量将不必要的环节省略,将影响配网作用的干扰因素进行减少。在施工组织设计之前,需进行实地勘察,将其中所存在的误差进行查找,并与设计单位进行会审,针对性的提出修改意见以及结局措施,以此用来保证配电网供电安全性[6]。此外,还要减轻供电半径,保证施工主干线的导线截面积以及总长度符合要求,保证施工质量以及施工安全。

3结语

综上所述,10kV配电网线路是当前使用最为广泛的供电线路,在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积极做好10kV配电网线路工作彰显的尤为重要。虽然电网工程已经得到广泛发展,但是在施工过程中仍旧存在非常多的隐患,所以需要积极制定规章制度,减少事故发生的几率,保证电力安全,保证国家配网工程能够在良好的施工环境中得到发展,只有如此,才能真正保证电网的安全以及优质,才能避免国家经济遭到损失。

参考文献

[1]陈安.对10kV架空线路施工技术管理的思考与建议[J].低碳世界,2014,03:72~73.

[2]梁斌.10kV配网线路设计要点与施工管理的探讨[J].电子制作,2014,07:231~232.

[3]翁华键.山区10kV配网线路施工设计的关键点及施工技术探究[J].企业技术开发,2014,27:78~79.

[4]胡文峰.浅析10kV线路设计要点与施工管理控制[J].电子世界,2013,20:55~56.

[5]柴小亮,卢建昌.浅析10kV线路设计要点与施工管理控制[J].电子世界,2012,22:50.

第5篇:公路路线设计要点范文

关键词:农村公路;路线设计;施工

引言

农村公路在农村经济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加快农村公路工程建设已然成为我国当前社会发展的重要内容。在农村公路建设中,公路路线设计是公路工程设计的核心,如何选择合理、科学的公路路线是当前农村公路设计的重要任务,只有做好公路路线设计工作,按照相关要求来施工,才能建设出经济、合理的农村公路,从而更好地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

1.农村公路路线设计的重要性

俗话说“要想富,先修路”,公路在农村经济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大作用,如果农村公路设施不齐全、完善,必然会影响到农村经济的发展。而在公路建设中,公路路线设计是一项核心工作,公路路线设计与公路工程效益、当地人民的财产安全有关。一旦公路路线设计不合理,就会出现劳民伤财的问题,因此,只有做好公路路线设计工作,确保公路路线的合理、科学性,才能尽可能地降低对公路沿线居民出行的影响,降低建设资金,促进公路工程的顺利开展。

2.农村公路路线设计原则

2.1因地制宜不同的地区,其地形特点也会不同,在公路路线设计中,要根据所在地的地域特点来进行,要做好因地制宜,要确保公路路线与区域发展相符,从而建设出更好的公路。

2.2保护环境公在公路工程施工中,避免会给当地的环境造成一定的破坏,如果环境破坏严重,就会造成不可估量的后果。因此,在公路路线设计中,要落实环保原则,要尽可能利用已有的旧路,避免对周围环境造成必要的破坏。

2.3安全性

在公路路线设计中,安全性是公路路线设计的重要原则,对于公路工程而言,公路路线较长,而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使得公路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会给人们的出行安全造成影响。因此,在公路路线设计中,设计人员要充分考虑到路线的安全性,要综合各方面的因素,制定出科学的设计方案。

3.农村公路路线设计要点

3.1路线选线

在农村公路路线设计中,路线选线是首要环节,选线要服从路网规划要求,并根据实际情况来选线,应尽量提高老路利用率,减少征地拆迁,从而降低工程造价。

3.2纵断面设计

所谓纵断面设计是指确定道路的坡度、变坡点位置、竖曲线与高程的设计。在纵断面设计前,要现在图纸上按比例标注标高,要对路线起点及终点、地质不良地段的最小填土高度、最大挖深进行有效控制,纵坡设计中,最大坡度不能超过7%,对于穿过村镇的路线,其最大坡度不能超过5%。

3.3平面设计

公路平面设计的目的就是确保其深度能够满足公路设计的平面曲线要求,设计人员在设计过程中应当确保整个路线的平面最小半径要>15m。如果平面曲线达不到相关要求时,则要在路线的曲线上设置超高,要求路线最大超高横坡度不能<6%。另外,在平面设计时,要根据实际情况来设置坡度,需要加宽的时候要作价款处理,并在路线的平曲线两侧设置缓冲区。

4.农村公路路线施工

4.1做好测量工作

在农村公路路线施工中,测量是一道重要的工序,通过测量可以掌握与公路路线施工相关的资料。在测量时,施工人员要严格按照设计图纸来测量,要按照设计图上的要求来放线、定桩、并做好标注。

4.2做好技术交底工作

技术交底的目的就是让施工作业人员掌握相关施工技术,了解施工中需要注意的事项。因此,在公路路线施工时,施工企业要做好技术交底工作,要向施工人员普及相关施工技术,要将施工中需要注意的事项进行重点交代,提高施工作业人员的认识,从而为施工做好准备。

4.3加大施工质量的监管

在农村公路路线施工中,质量是公路路线施工管理的核心,只有质量过关的公路工程,才能获得人们的认可。因此,在施工过程中,施工企业要做好质量控制工作。施工企业要完善质量监管制度,将质量监管纳入到日常管理工作中来,要全面加强施工现场的管理,由专业的施工人员负责施工指导工作,要狠抓施工质量监控工作。同时要协同监理单位做好质量检查工作,要确保每一个施工环节质量过关。

4.4加强施工技术的控制与管理

在公路工程质量控制管理上,加强施工技术的控制与管理是保证公路施工质量的关键。虽可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在进行现代化公路施工质量控制管理的工作时,科学、先进的施工技术能够加大施工技术人员对施工要求的认识[1]。施工技术是施工质量控制管理的关键所在,在路基回填、沥青路面施工的过程中,路基回填要压实,沥青要进行混搅拌,加大施工技术的控制管理,合理调度设备和保持设备良好的性能状态,是提高工程创优能力和质量水平的物质条件。施工企业应根据项目的需求,选择相适应的机械设备,合理利用先进设备,加强设备的管理和配套使用,确保公路工程的施工质量。

4.5路基开挖施工的控制

在公路施工中路基开挖是一道重要的工序,施工企业必须安排专业的施工技术人员指导现场施工和监管,要严格按照施工设计图纸要求来进行开发,并落实检查工作,要严格按照施工顺利来开挖,先从低处开挖,分层分段,依次进行,形成一定坡度,从而便于排水。同时要避免基底超挖现象发生,在设置排水沟、集水井[2]。

4.6加强施工作业人员的管理

在农村公路路线施工中,施工作业人员对施工质量有着直接的影响。现阶段,施工作业人员大多是农民,而农民文化水平较低,在施工过程中比较随意,给施工质量和施工安全留下了许多隐患。而要想建设出质量合格的公路,在施工过程中,就必须加强施工作业人员的管理,要强化安全教育和专业技术培训,提高他们的施工水平,同时要落实责任制,将相关责任落实到实处,从而更好地规范他们的施工行为。

4.7做好材料管理工作

就当前公路工程质量问题来看,公路工程施工出现质量的重要原因就是是因为工程建设材料出现质量问题,当材料出现质量问题后,势必就会影响到工程质量。为此,在公路工程建设质量控制中,工程建设企业就必须加强材料质量控制工作。首先,对进场的工程材料,施工管理人员要把好质量关,要求对方出示相关质量检验合格证书,针对一些特别的材料,如混凝土,要进行性能检测,检查混凝土中的水灰比是否合格,避免有质量问题的材料进入施工场地;其次,针对进场的材料,对进行集中管理,进行统一调配,尤其是那些不能日晒雨淋的材料,要做好防嗮防潮工作[3]。

5.结语

综上,农村公路路线作为农村公路的基础,公路路线设计的合理与否直接关系到了农村公路整体效益。因此,在公路工程中,要结合实际情况做好公路路线设计工作,在设计过程中要综合各方面的因素,确保公路路线设计的合理性、科学性,进而为公路工程建设提供依据。同时,在公路工程施工路,要想建设出高质量的公路,就必须做好施工质量监管,以科学的施工技术为指导,确保施工质量和安全。

参考文献

[1]孙国辉,王金龙.农村公路路线设计要点[J].黑龙江交通科技,2013,05:25.

[2]吐尔逊•托乎提.基于农村发展的公路路线设计探析[J].内蒙古公路与运输,2013,04:37-39.

第6篇:公路路线设计要点范文

1.1线形连续

在现代公路设计过程中,线形连续是最为基本的要求之一,在国内外公路路线设计标准中,已经将连续性设计概念引入设计标准当中。目前关于线形连续的研究侧重于速度、安全、驾驶员工作量等方面。在行车过程中,道路线形变化带来的最为显著的影响体现在行车速度上。在评价线形连续性过程中,运用运行速度的方法是切实可行的,越来越受到人们重视。需要注意的是,在评价路线连续性设计工作中,常用方法是运行车速之间的一致性、设计车速与运行车速的一致性。开展评价工作时要结合具体情况合理选用,以提高评价工作水平。

1.2灵活设计

灵活设计要求在充分掌握、理解现有设计规范、标准的前提下,在不降低路线行车安全的基础上,合理选用技术标准,灵活采用设计指标,能根据不同路线特征,不同路段工程要求,运用切实可行的设计方案。具体来说,为落实灵活设计原则,在实际工作中应该把握以下设计要点:灵活采用设计技术标准和指标,如果路线受地质、气候等环境因素影响,可进行特殊设计;根据公路工程特点、施工条件、建设要求等,分段设计行车速度;路线选择时,要综合考虑地形、地质条件,安全、环保要求等各项指标,进行路线的灵活布置,并灵活选择公路路线设计指标;在特殊路段设计时,对车速、路面宽度、曲线设计、纵横坡、超高等指标,应该严格按照规范要求做好验证工作;路线安全检查时,要运用车速进行,检查设计参数和指标在路线设计中的运用效果,从而促进设计水平提高。

1.3安全设计

安全设计是公路设计的核心内容,其目的为车辆行驶创造安全、舒适的环境,在具体设计工作中,应该从线形、路面、路侧三个方面入手,提高公路路线安全水平。线形设计时,要确保公路整体线形的连续性,连续路段衔接顺适。降低路段间的速度差,确保车辆行驶安全。路面设计时,要选择适宜的横断面,并确保良好的路面状况,保证路面适宜的宽度,有效防止混凝土开裂、路面沉陷、车辙等路面破坏现象的发生,以确保路面平顺,提高行车安全性和舒适度。路侧设计时,应该坚持宽容设计理念,为驾驶员提供更为开阔的视野,创造更为安全、舒适的行车环境。例如,确保路侧净区宽度,设计宽浅边沟或盖板沟形式;放缓边坡,有利于驶入路侧的车辆安全返回;设置标志栏杆、防撞墩等,在连续长、大纵坡路段设置避险车道,有利于保障行车安全。

1.4创新设计

路线设计时,除了满足设计规范要求,保证车辆行驶安全,进行设计创新也是十分必要的。创新设计主要体现在线性设计与环境相协调方面,对公路沿线的景观、环境进行美化,为驾驶员创造舒适的行车环境。具体来说,进行创新设计时,要把握以下设计要点。做好沿线不同色彩和景观的搭配与协调;视野应该开阔,做好借景工作和细部美化处理工作,重视沿线环境保护,落实生态设计理念,为驾驶员安全行车创造良好条件。

2采用运行车速进行线形检验分析

2.1运行车速的概念

运行车速是指车辆的行驶速度,具体指在良好气候条件和正常交通状况下,驾驶员驾驶车辆沿着道路行驶的速度。由于受到路况、车辆、驾驶技术等因素制约,运行车速处在不断变化中,它是一个随机变量。为确保行车安全,必须确定合理的运行速度,避免出现超速行驶情况。

2.2线形检验的方法

该方法的思路是:根据前期可行性研究确定的公路计算行车速度标准,用计算行车速度指导线形初始设计,在该基础上增加利用运行车速进行设计检验阶段,然后根据检验结果。具体设计流程为:初始设计划分分析路段预测运行速度检验线形连续性进行线形指标修正与设计绘制双向运行速度图完成线形设计。在运用过程中要严格遵循上述工作流程,确保该方法得到更好地运用。

2.3显著特点与优势

传统路线设计过程中,选用设计速度作为设计标准,整个设计路段上采用一个固定速度。但在行车中,驾驶员会根据路况的不同,尤其是线形几何条件的不同,不断调整行车速度,容易导致实际行驶速度与线形设计速度存在不一致的情况。而采用运行速度检验,能避免这种情况发生,确保行车安全,在设计中越来越受到重视。根据运行速度对平面和纵面技术指标改进和完善,更好满足行车速度要求。该方法的显著优势和特点表现为:用运行车速作为设计检验时的车速标准,确保线形各几何元素满足汽车行驶需要;用运行车速评价相邻路段车速差,保证汽车在连续路段行驶的连续性和一致性,减轻驾驶员负担,有利于行车安全;该方法与实际行车状况相符合,满足车辆安全通行需要。在设计工作中应该重视该方法的运用。

3工程实例分析

某公路工程全长112km,为双向8车道公路,设计时速80km/h,公路路线经过的地形地貌类型主要为山地、丘陵、平原。为提高设计水平,路线设计时,设计单位落实现代公路设计理念,并运用运行车速进行线形检验。

3.1设计理念

该路线设计时,严格遵循设计规范要求,确保了公路工程线形连续,同时根据路段的不同特点,采用不同的设计方法;并做好线形、路面、路侧设计工作,确保行车安全;同时重视创新设计理念的运用,使路线设计与沿线景观相协调,促进设计任务的顺利完成。

3.2设计效果

在上述公路工程设计中,通过运用现代设计理念指导路线设计,并运用运行车速进行线形检验。不仅顺利完成了设计任务,还提高了路线设计水平。确保路线行车的安全与舒适,为车辆行驶提供了便利,设计运行车速与实际情况相符合。同时也为驾驶员安全、舒适行车创造了良好条件,得到了驾驶员的一致好评,类似公路工程路线设计可从中得到启示与借鉴。

4结语

第7篇:公路路线设计要点范文

关键词:山区公路;线形设计;注意事项;生态安全

中图分类号: TU714 文献标识码: A

一、山区公路线形设计应注意线形组合

1、平、纵组合设计应注意平曲线与竖曲线重合,平、纵线形组合设计宜互相对应且平包竖,最理想的线形是平、竖曲线的顶点相重合。其次,变坡点尽量不要放到缓和曲线段,而要放在圆曲线上。若平、纵无法合理较好的组合,可把平、竖曲线拉开相当距离,使平曲线位于直线坡段上或竖曲线位于直线上。

2、平、纵结合应注意保持均衡性,平曲线与竖曲线的线形大小失衡,会造成驾驶员产生不愉快的感觉,根据经验,平曲线平径大于1000m 的情况下,竖曲线的半径为圆曲线半径的10-20 倍,即可获得线形的均衡性。

3、平、纵结合应避免纵断面线形反复凸凹尽量作到一个平曲线对应一个竖曲线。在一个平曲线内,纵断面线形反复凸凹时,往往看得见脚下和前方,而看不见中间凹陷的线形。

4、注意纵、横断面结合的合成坡度过大,车辆行驶容易出事故,特别是在冬季结冰期更危险。反之,如果组合坡度过小,排水不利,则车辆行驶时有溅水干扰,妨碍汽车的高速行驶。在进行纵、横断面组合时,在条件可能的情况下,最好小于8%。

二、山区公路线形设计的注意事项

1、山区公路沿河(溪)线布设时,应综合考虑河流两岸地形地质并结合工程造价确定沿河(溪)线的位置,同时应根据河流的洪水位确定线位的高低,当采用低线位时应保证路基不受河流的冲刷和侵蚀。

2、山区公路设计时,要根据路线情况合理确定路线指标,但当路线布设受地形条件较严格时,可以在某区段内适当降低线形标准,但应确保线形的协调,使车辆能够舒适地从一个线形标准过渡到另一个线形,保证车辆行驶时驾驶员和乘客的舒适性。

3、山区公路凸曲线设计时,应结合地形地质,在不过多增加工程量的前提下,选用较大的凸曲线半径,保证驾驶员有良好的视距。

4、在河谷地带应注意保持公路与山体及河流的距离。河谷附近公路路线设计应注意保持公路路线与山体及河流的距离。由于山区山体结构复杂,再加上长期的风化,使得整个山体结构处于一种不稳定的状态。在风化过程中形成的土石混杂在雨季容易形成泥石流等自然灾害,对于公路的安全运行是一个比较大的威胁。此外,山区河流的发源形式不同,其河流的水流量也变化较大,雨季与旱季的差别较大,公路线路在此类地区的雨季容易被淹没,而在旱季由于其水量较小,又容易产生干裂现象,导致公路的不安全因素增加。

三、山区公路路线线形设计

1、公路路线线形设计中交点间距的确定

山区公路路线线形设计应避免大改大调、高填深挖,在受地形、地质等自然条件限制或建设资金制约时,可不将直线的最大长度和最小长度、曲线间的直线长度、回旋线参数比例、平纵线形组合等作为控制设计的依据,设计时不拘泥于规范中“同向圆曲线间直线长度不小于6 倍设计车速,反向圆曲线间直线长度不小于2倍设计车速”的规定,也可以根据地形情况,将同向曲线调整为卵曲线,取消反向曲线中的直线,改为“S”形曲线,同时为了保证行车安全舒适,使技术指标不至于过低。

①相邻两转角若为同向时,当设置两圆曲线后,所夹直线段长度不足规范规定的回旋线(四级公路为超高、加宽过渡段)最小长度时,根据实际地形,可适当调整路线的平面位置,缩短两交点间距将其设置成同向同径的单曲线(即按双交点切基线法设置曲线)或将其设置成凸形曲线;当交点间距等于两圆曲线切线长之和时,两曲线半径既不可调为同径又不满足规范7:4:2 之条件时,就设置成卵形曲线;如果满足7:4:2 的规定时,设置成复曲线;当设置两圆曲线后所夹直线段长度不大于规范规定的回旋线最小长度3 倍且不小于1倍时,可以调整路线的平面位置,缩短交点间距,将其设置成C 形曲线;当直线段距离大于3 倍以上时,就可按照7:2:2 的规定来办理。上述几种情况中,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凸形曲线、复曲线和C形曲线只有在路线严格受地形限制时才可以使用。,同时还可结合调整缓和曲线长度,作成对称或不对称的形式来使所设置的曲线充分适应地形,满足规范规定的技术标准,更好地同地形、景观、环境等相协调,减少工程量,降低工程造价,发挥投资效益。

②相邻两转角若为反向时,当设置的两圆曲线的切线长度之和等于两交点距离且均无超高和加宽时,可直接相连。无超高有加宽时,可利用缩小曲线半径,调整路线平面位置,设置成中间含有长度不小于10m 的加宽过渡段的形式。当D 一(T1+T2)

2、山区公路路线线形指标的确定

在根据设计交通量确定公路的等级之后,一般要求线形指标宜高不宜低。即在地形、地质条件许可,工程量增加不多的情况下,线形指标可按提高一级设计速度来掌握;在地形复杂路段,如沿河溪线附近、路线转弯较多、采用回头曲线处,为保证行驶的安全,线性指标要有过渡段,可在这一区域内适当地降低设计速度,但前后路段的运行速度差值需控制在20km/h之内,以此降低交通事故的发生率。且在地形复杂的山区,过多增大圆曲线半径会增大工程量,并对周边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

四、山区公路路线线形设计中生态安全

山区公路途经地多为密林结构,在其中有大量的野生动植物生存和繁衍,而且由于地处深山,其自然生态环境较为脆弱,容易受到破坏。在公路建设过程中保证这些地区生态环境的平衡和原有状态,保持生态平衡不仅对于公路的建设和运营过程能起到保护作用,而且对于整个山区生态环境的平衡发展也具有特殊的作用。环境保护工作目前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山区公路建设开挖土地和山坡面积较大,对沿线的环境影响也大。设计过程中应重点考虑水土保持、森林资源和野生动植物的保护、合理规划公路建设中废弃物的处理,净化公路两侧的环境,保护好河道和水库,防止水污染。在选线时既要注意充分利用地形坚持少占耕地、少占河道、少破坏植被,合理保护水源,避开可能遇到的具有科学文化价值的地质构造和人文遗迹,还要做好建筑环境和行车环境设计,特别是绿化美化设计,做到线形美观、路景协

调。另外,在设计时应做到环境保护工作必须与公路建设同步进行。

第8篇:公路路线设计要点范文

关键词:公路设计;地质勘察;内容及要点

中图分类号:U412 文献标识码:A

公路的线性控制指标要求高且公路的施工工程量很大,一些地质条件和地形地貌较为复杂的路段对设计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于这些路段,如果施工时稍有处理不当,那么就可能引起各类地质灾害,不但会加大工程建设的投资,同时还可能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因此,我们应高度的重视公路设计中的地质勘察工作,消除各类质量隐患和安全隐患,从而建设出一条高质量并且高标准的公路。

1 公路设计中的地质勘察工作

在公路工程的设计工作中,所谓的地质勘察指的就是采用工程地质测绘、钻探、探坑、原位测试、螺纹钻以及室内试验等多种勘察的技术和方法,从而对公路工程沿线的地质条件进行勘探研究分析。在选择以及应用公路沿线的地质勘察方法时,我们应重点的突出其适应性和有效性,同时应保证相关的地质勘察资料具有足够的准确性和完整性,这样才能满足公路工程在不同的设计阶段对勘察工作深度的具体要求。设计人员应分阶段的进行公路设计工作,那么地质勘察工作也应按照其分段的方法进行,无论是在公路工程设计工作的哪一个阶段,其勘察工作的深度、内容和任务都应与设计要求紧密的联系起来,并严格的遵照相应的地质勘察资料动态的设计构造物的具体方案。

2 公路设计地质勘察的主要内容

2.1 路线工程的地质勘察。应重点确定与路线分布和路线方案有关的各类地质问题,应尽可能的选择地质条件最佳的路线方案,如果该路段的地质和地形条件是较为复杂的,应重点调查对路线布置以及路线方案起控制作用的地质问题,充分的保证所布设路线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2.2 路基和路面工程的地质勘察。进行初步的勘察以及定向的测量工作时,相关的勘察人员应根据已经制定好的路线位置对已经确定好范围的中线两侧的地带进行工程地质的勘察工作,从而为路基路面的设计工作提供可靠并且详实的地质水文资料。

2.3 隧道工程的地质勘察。通常情况下,隧道工程项目大多是路线布设的控制点以及影响路线方案的具体选择,其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首先是选择隧道的具置和方案,主要是明挖的比较和隧道与展线路,其次就是对隧道洞身和洞口所进行的详细勘察工作。

2.4 桥涵工程的地质勘察。对于公路工程项目来说,在其初步的勘察阶段和详细的勘察阶段,其对勘察的深度是有着不同的要求的,那么在这两个阶段对桥涵工程也都要进行相应的地质勘察工作,从而为其基础设计工作提供详细的地质资料。首先,应深入的研究各个比较方案,在桥梁和路线等相关专业人员的指引下,选择地质条件最优的桥涵的位置;其次,如果已经确定完成了桥涵的位置,那么应立即对其进行详细的地质勘察工作,并编制好相应的地质勘查资料,从而为后续的桥梁和它的附属工程的设计和施工提供依据。

2.5 天然筑路材料工程的地质勘察。在对天然筑路材料工程进行地质勘察工作时,对于分布在公路沿线的天然筑路材料和工业废料等各类材料,我们都应对其进行充分的挖掘、改造以及进行就近的利用,在初步的勘察阶段和详细的勘察阶段分别对其进行不同深度的地质勘察工作,为公路工程的设计工作提供各类筑路材料的相关资料。

3 公路设计地质勘察的工作要点

3.1 重视地质勘察前的准备工作。进行公路设计中的地质勘察工作之前,勘察人员应在全面的掌握了具体的勘察任务的基础上实地的观察公路沿线的地质情况,制定出具有针对性的勘察方案。制定勘察方案时,应充分的考虑到多方面的条件,如项目的设计意图、工程的地质条件、水文条件、业主的要求以及施工条件等,同时在相关规范标准的指引下结合各类工程的实际特点,确定勘察工作的难点和重点,选择最为科学合理的勘察技术和方法,保证所布置工作量的合理性。

3.2 对工程地质勘察工作进行可行性研究。这一部分的工作应是在全面的掌握了已有的地质资料的基础上进行的,对工程的地质情况进行必要的勘察工作,同时应重点勘察不良地质路段和特殊性岩土区,深入的研究其路线的具体走向、路线的控制点以及工程方案选择的地质因素和它的危害程度。在此过程中,应进一步的研究路线所处的工程地质的实际环境,从工程地质的角度来进一步的改进和优化路线的方案。

3.3 初步勘察和详细勘察。在进行地质勘察工作时,勘察人员应严格的遵循前期已经制定好的勘察方案来进行一步步的工作,在勘察的过程中我们会不断的获得一些勘察资料,根据这些资料我们是可以适当的改进勘察方案的。在勘察的过程中,我们应采取水样和土样进行相应的室内试验工作,土样主要包括软土、盐渍岩土、膨胀性岩土、风化岩土、湿陷性土、残积土以及多年冻土等特殊性岩土,这样才能更加全面并且准确的掌握地层的实际结构、不良地质现象、地下水情况以及各个岩土层物理力学性质等内容,从而为公路工程的设计工作提供详实而可靠的依据。

3.4 地质灾害的评估。在一些复杂的公路路段往往是会产生一些不良的地质现象,如软弱土、泥石流、滑坡、冻土、岩溶以及断裂等不良现象,并且这些不良现象对公路地质的选线工作是会产生严重的限制作用的。因此,进行地质灾害的评估工作时,我们应重点调查路线所处范围内的不良地质现象和地质情况,及时的掌握在施工中可能存在着的安全隐患,充分的了解不良地质现象的分布情况以及形成的必要条件,评估不良地质现象的规模、可能产生的影响以及整治工程的费用,从而为确定路线的方案和走向提供依据。应在明确了施工道路沿线实际地质条件的基础上,做好对弃土场和筑路材料料场的勘察工作,严禁出现乱弃和乱挖的现象,避免水土流失造成的恶劣影响,有效的保护生态环境。

结语

通过以上的论述,公路设计中的地质勘察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只有做好了这项工作,我们才能确定公路的走向,并且选择合适的公路路线,同时才能采取有针对性的防范措施来降低不良地质问题对公路使用安全的影响。进行公路设计工作时,我们应进一步的明确并系统的分析地质勘察的工作要点,所设计的方案也应重视地质勘察资料和地质灾害评估,预防工期延误和线路更改等问题的出现,及时的消除各类质量隐患和安全隐患,保证公路工程的使用性能和服务质量。

参考文献

第9篇:公路路线设计要点范文

关键词:高速公路,互通式立交,线形设计

Abstract: through the logarithm of interchange bridge HuTongShi design, the paper found in such design some of the key problems in summarized, analyzed, in order to communication after interchange design more reasonable and smooth, safety, and share with our colleagues.

Keywords: highway, HuTongShi overpass, the linear design

中图分类号:U412.36+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概述

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民对出行的安全性和舒适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此,作为交通出行快速动脉的高速公路,其设计也须更加注重出行的安全性和舒适性要求,而其互通式立交作为出入高速公路的节点和转换枢纽,也须从运行的安全性和舒适性要求出发。作为设计人员,应该认真、负责的设计出满足人民出行要求的安全、快捷、舒适的现代化互通式立交工程。本人通过总结近年来参与的广东省内广河、增从、广明、乐广等高速公路的互通立交设计,对设计过程中的几个要点作如下分析,供同行参考指正。

互通式立交设计是整个高速公路设计中的重要一环,立交设计的成败,直接影响到全线高速公路的服务水平和运营安全,高速公路互通式立交设计是一个复杂和系统的工程,因此设计人员在立交定型和展线过程中投入的精力往往比较多,一般较多的注重了匝道的设计,而忽视了主线及被交路线性指标是否满足规范要求,主要表现在:①互通式立交范围内的主线平曲线半径、竖曲线半径或纵坡中的某项指标小于极限值,或仅大于极限值而小于一般值,而规范中明确规定\;一般情况下应等于或大于一般值,特殊情况时才可采用极限值。②被交路平纵面指标偏低如果属于大于极限值而小于一般值的情况可以尽量不改;如果属于小于极限值的情况,则应以书面形式报请业主或被交路业主批准,改造互通范围内的被交路,但指标小于极限值的位置若避开变速车道范围也可以尽量不改。

2、互通式立交区合理主线的重要性

高速公路互通式立交区域的主线,是全线路线的一段,因此必然与路线有着统一协调的设计车速和要求。但互通式立交区域主线的交通比一般路线的交通要复杂,因该区域车辆在主线和互通匝道间进出频繁,因此产生分流点和合流点,交通运行显得紊乱,因此,互通立交区域及立交区域附近的主线标准应要求比一般路线为高。因此一般在确定高速公路路线走向时,就应当考虑到路线上互通式立交设置的可能性和合理性,从而在路线平面线形和纵断面线形上予以合理安排。

但笔者注意到,互通式立交设置的重要性,在实际设计过程中,在路线勘察设计阶段,还没有提高到应有的重视程度,因此,往往产生了绝对的由选择立交形式去迎合既定主线线位的情况。只有在该立交存在布置困难或显得不合理的情况下,再来被动的调整该互通式立交区域主线的线位,来“补充设置”一个立交。这时候的调整,因为已失去设计的先机,所以往往显得有些“亡羊补牢,为时已晚”的尴尬。设计上显得捉襟见肘,也就难以谈上主动设计一个合理合适的互通式立交了,这对高速公路来讲,在设计程序和具体设计上,都是亟待改进的。

横向比较国内外优秀的高速公路互通式立交设计,其主线往往和立交匝道配合的“有礼有节”。路线在勘测设计时,已对互通立交足够重视,互通立交区域及前后的主线技术指标均避免了采用极限值。互通立交在路线方案设计时,已经作为了重要的控制点和高速公路交通进出和交通转换的门户予以考虑,而不仅仅是路线上的一个通过点。这样的设计态度,最终实现了互通式立交主线和高速公路路线以及立交匝道的有机结合,形式上也就表现的活泼,运行上则安全、舒适。

因此,充分重视立交区主线和互通式立交的相互影响,重视考虑互通式立交和路线的关系,优化设计程序,是实现一个合理、合适互通式立交的一个要点。

3、立交线形指标和车辆运行速度的协调

车辆从立交区主线到匝道或匝道到主线的运行车速以及匝道上的运行车速,是在不断的变动中的。以驶出匝道为例,车辆运行车速变化情况可如下图所示:

图:驶出车辆运行的V-t曲线

上述a曲线为有收费设施的车速变化曲线,b曲线为无收费设施的车速变化曲线,c为因匝道设计不合理而导致车辆被误导加速而后减速的不正常曲线。

从曲线可以看出,在设计时,必须根据匝道的不同部位的实际车速,来决定不同部位的曲线几何要素。司机在行驶过程中,采用的车速是根据其对路况或沿线障碍物的判断,根据自身情况,综合其对安全和速度要求后确定的。而旅客,则直观的根据周围环境的变化和其心理感受来适应车速。因此,设计上需要充分考虑驾驶员和旅客的心理需求,采用符合实际运行车速的曲线来选用匝道线形指标,设计出合理合适的匝道曲线。在匝道上的设计车速,也没有必要定的太高,从而避免资源浪费及降低匝道通行能力。

因此,互通式立交线形指标和车辆运行速度是否协调,是使用者判断立交设计好坏的直接依据。设计者所采用的各项曲线指标,也通过实际的运营来检验是否合理。

4、匝道纵断面线形的设计

纵断面设计方面的主要问题是匝道的纵断面拉坡范围和纵断面设计线位置的问题。

设计人员在确定匝道拉坡范围时,不应将拉坡范围和匝道线位长度一致起来。虽然有的设计者认为在进入匝道端部前应进行纵坡拟合从而得到一个进入匝道的坡度较为恰当,但事实上这样不仅增加了工作量,更重要的是所得到的拟合结果并不会取得预期的理想效果,而如果拟合结果确实是理想的,那么一定是主线的纵坡并没有真正考虑匝道拉坡时候的需要。此外,将匝道拉坡范围完全与匝道线位长度一致,也可能会在车流分合流端部形成剪刀差,影响路容,甚至排水上造成困难。所以笔者以为,匝道拉坡的范围,为分合流点之间的范围即可,而进入匝道的起始纵坡,采用瞬间纵坡即可,所需要注意的是,主线的纵坡,能够考虑匝道拉纵坡时候的需要(纵坡平顺、视野开阔)。而在主线存在超高和曲线的情况下,则需要根据规范要求确定起始纵坡。

在进行匝道纵断面设计时,纵断面设计线即设计高程点位置线,往往延续了平面设计线的位置。设计人员在平面设计过程中,一般会采用横断面上车道中线或路缘带边线进行设计,也有采用左侧硬路肩边线来进行设计的。各种设计方法各有优点,本文不作论述。在纵断面设计条件比较充裕时,各种设计方法并不存在问题。但在设计条件受限时,对规范最大值的选用便显得各有神通了。有时一个设计线位置(如车道中线)的纵断面不能上去时,选用另一个设计位置(如路缘带)便能上得去。从设计过程来看,设计人员在进行纵断面设计时,往往会对纵坡设置掌握一定的量度,不轻易采用最大值,所以这种情况的出现并不普遍;但若在采用最大值时,则往往已是不得已的情况,因此,安全性问题显得格外突出了。所以,笔者以为,有必要对此种情况进行讨论和统一,以利于高速公路运营安全。

5、结语

笔者结合近几年来参与的广东省内的广河、增从、广明、乐广等高速公路的互通立交设计,总结和归纳了高速公路互通立交设计的难点和要点。高速公路立交线形设计技术指标较多,制约因素也较多,无论从重视程度,设计程序,还是具体内容上,都有待设计人员在日常工作中不断总结和完善,以能够适应人民因生活水平提高而对公路基础设施提出的更高要求。

参考文献:

[1] 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B01-2003) 人民交通出版社,2004.

[2] 公路路线设计规范(JTJ D20-2006) 人民交通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