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国内经济刺激计划范文

国内经济刺激计划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国内经济刺激计划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国内经济刺激计划

第1篇:国内经济刺激计划范文

前期推出的4万亿元刺激经济计划,由于其偏重投资拉动经济增长,虽然已初见成效,但在刺激消费增长方面成效甚微。因而急需推出的新的经济刺激计划应偏重拉动消费增长。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经济数据,今年一季度经济的回落超过预期,消费的增长低于预期,目前国民经济运行中存在一些不确定因素,仍然制约着消费的进一步扩大。

当前,就国际经济环境而言,全球金融危机、世界经济衰退不仅尚未见底,而且还在加深蔓延和加剧恶化。欧美各国和日本经济严重收缩、负增长已成定局。一般预测,发达国家经济将出现3%z左右的负增长,发展中国家经济也岌岌可危。近来,各国和国际组织都纷纷调低了对本国及世界经济形势的预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测,世界经济将下降0.5%-1.5%。世界贸易组织预测,世界经济将下降1.6%,世界贸易量将下降9%。

众所周知,中国经济对外依存度超过60%,如此严峻的世界经济形势对中国经济的冲击和打击还将加剧。显然,中国经济要触底回升和平稳较快发展,继续依靠出口贸易既不现实,也不可能;唯有转变经济发展模式,将出口型经济转换成内需型经济,尤其是消费型经济,才现实也可能。须知,美国经济长期保持强劲的发展,主要依赖旺盛的国内消费经济,美国消费经济占GDP的70%以上。相比而言,中国消费经济现仅占GDP的30%,而且是从过去最高的45%到现今的30%,呈逐年下降的趋势。

就国内经济环境而言,形势仍然异常严峻。由于外部需求持续严重萎缩,中国出口持续大幅下降,加之内需消费乏力,不少行业产能过剩,企业纷纷减产、停产、破产,三农问题的解决也受到严重冲击,加之今年高校毕业生和往届尚未就业的毕业生700多万以及一季度城镇新增就业人员同比减少21万人,就业形势严峻,经济运行和社会稳定的风险也在随之增加。

前期推出的4万亿元刺激经济计划,由于偏重投资拉动经济增长,虽已初见成效,但在刺激消费增长方面成效甚微。因而急需推出的新的刺激计划,应偏重拉动消费增长。

首先,要加大政府的消费性财政投入,加速推进城镇化进程,确保社会保障体系同步覆盖,扩大医保覆盖范围,增加教育文化投入。扩大消费最具潜力的是加快城镇化建设的进程,除加大政府的消费性财政支出外,还需加大相应的制度改革和政策措施力度,加快对制约城镇化进程的户籍制度改革,社会保障体制改革,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文化教育体制改革,公共服务体制改革,从根本上改革城乡二元社会结构体制。

其次,要持续稳定地增加城乡居民的收入,把部分国有资产以股份形式分配给人民。与此同时,还要进一步减轻税赋,提高个人所得税起征点,降低消费税,对中低收入家庭减征或者免征个人所得税。

其三,要加大对中小企业信贷和融资支持力度,出台激励民间投资的政策措施,以稳定和增加就业率。

其四,要加大对农民工和高校毕业生就业培训、指导服务的财政投入,拓展多种就业渠道,千方百计地增加就业率。

其五,要进一步扩大文化娱乐、体育运动、旅游休闲、信息服务等消费性财政投入。

其六,要进一步加大和完善“家电下乡”、“农用汽车下乡”财政投入补贴政策,减轻大宗商品消费的税费,刺激城乡大宗商品的消费。

第2篇:国内经济刺激计划范文

市场在希腊危机中大幅震荡。从悲观的大跌到出现转机后的大涨,然后又回复到徘徊彷徨,无不透露出市场对欧元区前景的担忧并未消除。

5月10日,旨在稳定欧元区的7500亿欧元的紧急计划给全球股市带来一波强劲的涨势,但涨势因市场担心欧元区债务问题将会持续而未能延续。

在这之前,由于担忧希腊债务问题可能引发全球经济危机,欧美股市曾遭遇恐慌性抛售,美股三大指数在当地时间5月6日遭受自2009年4月以来的最大挫折:道琼斯工业指数、纳斯达克指数和标准普尔500指数全天下跌幅度都超过3%。道琼斯指数一度还下跌近1000点,创下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盘中下跌。

在此前的5月4日,欧美各主要市场已经创下了今年以来最大幅度跌势,跌幅均超过2%。而油价则下跌4%,欧元对美元汇率创危机以来新低。投资者避险情绪大幅上升,导致黄金价格升至接近历史高位。

“兴奋剂”刺激短期走强

这套史上最庞大的救助机制能否改变市场悲观预期呢?

根据这套机制,如再有欧元区国家陷入债务危机,将可以申请获得资金支持,所附加的条件将参照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规定,与希腊类似。

救援计划规模虽创下纪录,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高级官员贝尔卡表示,紧急计划对市场来说只是救急,不能看作长期的解决方案。

巴克莱资本的外汇交易员声称,“欧元的前景依然黯淡。因为欧元进一步下跌的风险很大,因此找不到任何长期理由去积极买人欧元”。

分析师们指出,评级下调的风险将是欧元持续压力的来源。虽然在欧盟和IMF的计划帮助下,西班牙、葡萄牙和意大利的违约担保成本下降,但投资者仍怀疑这些国家避免进一步陷入债务困境的长期能力。这种怀疑将成为欧元下行压力的来源。

欧元一蹶不振

中长期看,欧元区无法从根本上解决其债务压力,债务危机有向欧元区其他财政高危国扩散的风险,而且欧元区内经济不平衡发展情况也在恶化。分析师认为,统一的货币政策和独立财政政策在经济危机中加剧了欧元区内经济发展的不均衡。以希腊为例,在当前国内经济增长内生性动力明显不足的情况下,受制于统一的货币联盟,既无法主动贬值货币,也无法调低利率或增加货币供给刺激信贷。经济刺激政策仅限于财政手段,然而希腊为遏制公共债务继续累积已经对欧盟做出了巨大的财政削减承诺,这很可能会引发内需持续下滑和通缩的风险,为经济复苏的前景蒙上浓重的阴影。

同样原因,欧元区“欧猪五国”中其他受债务拖累国家也面临相似的经济复苏受阻的风险。其中,西班牙的境况最令人担忧。除了高额的财政赤字和公共债务之外,西班牙经济萎缩严重,前景堪忧,失业率为欧洲之最,达到18%。西班牙是欧洲第四大经济体,一旦西班牙债务问题升级,与希腊问题相比,对欧元区资本市场的打击是不可同日而语的。

“在目前情况下,无论事态怎么演变,欧元已经注定进入长期贬值通道。”东方证券分析师在研究报告中表示。

短期内,或许欧元会有所反弹,但难以持续。有分析师预计,至今年年底欧元兑美元将下跌至1.20至1.25之间。

美元胜出

“从金融危机到希腊危机,其实质是美元与欧元的博弈和较量,现在来看,欧元不得不认输。美元还将维持其霸主的地位。”华夏银行上海分行行长夏小华说。

中投证券分析师认为,经过这次危机,美元主导地位被更加强化了。长期来看,美元将趋势性上涨,今年看85,明年看90。

不过,美元的情况也并不乐观。从负债数额看,欧盟整体GDP与美国差不多,但国家总债务却比美国少1万亿美元;从负债国家看,英美日负债率都比欧盟更严重。

上海交通大学教授潘英丽认为,眼前欧元正处在恐慌性抛压下,美元相对较为强势。但是从中长期来看,美元持续走强的可能性并不大,这是因为美国政府所选择的战略性贬值,可能会维持3至5年,而且美国也需要进行经济转型。美国需要提高生产能力和出口能力,以弥补其消费与生产的缺口。

相对来说,商品货币可能会呈现一定强势。特别是新兴市场国家发展保持较快增长,对资源品的需求不会减弱,商品货币就可能受到市场更多的关注。

“我们喜欢一揽子亚洲货币,包括人民币和新加坡元。我们认为,与希腊和葡萄牙这些财政脆弱的工业国家相比,这些亚洲国家的货币有着更高的价值。”被称为“目光最敏锐的全球经济观察家之一”的・埃尔-埃利安如是说。

商品市场或有反弹

也有乐观观点认为,借鉴雷曼经验,欧洲债务危机已经见顶。中投证券分析师表示,这次欧盟联合推出的救援计划将稳定市场信心,并且随着救援资金的到位,希腊将能够按时偿还债务,债务危机将逐渐平息。

债务危机见顶,欧元和商品(除黄金外)将反弹,而经过短期反弹后,美元的定价机制将逐渐回到债务危机前看谁先加息的逻辑上,因此欧元和商品的反弹不可持续。

随着商品的反弹,市场会认为欧洲央行定量宽松的开始意味着全球流动性将再度泛滥,黄金、金属、原油将进入新一轮牛市。但中投证券认为,受希腊债务危机拖累引发下跌后,商品价格有较大的反弹需求,而且商品价格(除黄金外)也多半会突破前期高点,但是欧元虽然即将泛滥,但商品价格毕竟是以美元定价,而美国就业数据的超预期将提升美联储的加息预期。因此希腊危机对于商品市场只是一个插曲,商品市场经过大涨、大跌后将进入中期调整,而黄金由于市场避险情绪的升温将受到追捧。随着通胀预期的加强,黄金仍会是市场关注的主要品种之一。

美股走势不明

对于美国股市,企业业绩仍然是投资者关注的重点。但是,现在投资者更关注销售收入而不是利润。

美国为了解决财政赤字问题,增加税收恐在所难免,这也增加了投资者的隐忧。房屋止赎率依然高企,失业率还在高位徘徊,再加上欧洲债务问题也没有解决,全球经济复苏和美国国内经济都存在诸多不确定性。分析师推断,今年剩余时间里美国股市走向将更加扑朔迷离。在动荡股市中,与其火中取栗,不如保持观望。

挑战中国经济

不能忽视的是,希腊危机也给中国经济带来挑战。由于此次危机蔓延带来的任何全球经济增长的明显放缓,都将导致中国经济增长放缓,并削弱中国控制经济过热压力而采取的紧缩政策的力度。

复旦大学教授孙立坚表示,中国宏观经济未来将面临汇率、游资和信心等多方面的挑战。

首先,美元大涨、欧元震荡所带来的换汇成本和汇率风险上升的格局。近期欧元走弱导致人民币随美元大幅升值,人民币最近1个月对欧元升值7.6%,对英镑升值3.1%,对其他新兴市场货币也明显升值,因此进一步对美元升值的必要性较低。

第3篇:国内经济刺激计划范文

中国对这样的指责则不以为然,并拒绝了美国对人民币大幅升值的反复要求。人民币兑美元的汇率在2010年下半年只上升了约3%。根据某些美国经济学家和政治人物所使用的一项分析,低升值率再加上中国2010年出口比2009年增长了31%,中国的贸易顺差显然是大幅扩大了。

但实际上,中国2010年的贸易顺差较2009年下降了6.4%。之前,在全球经济危机及随后的经济衰退的影响下,中国2008年的贸易顺差已经下跌了30%。总体来说,中国的贸易顺差按绝对美元计算已经下跌了36%,占GDP的比例也在过去两年中下跌了超过一半(53%)。因此,中国经常账户盈余占GDP的比例已下降到4.6%,显著低于2007年的11.3%高峰。

上述数据明确的显示,有关贸易不平衡的“汇率中心”理论是同现实不符的。即便没有进行显著的汇率调整,中国经济在过去两年间在对外贸易关系方面也已经变得更加平衡。

其中的原因当然是中国国内需求的强劲增长。按实际价值计,生活消费品总销售额在2010年增长了14.8%,而国内固定投资额则上升了19.5%。因此,以美元价值计算,进口需求增长了38.7%,超过进口增长的31%。简而言之,如果一个国家能改善其国内经济平衡,那么无论汇率变化多小,它在对外贸易方面也会变得更加平衡。

“十二五”将刺激内需缩减顺差

“十二五”期间,中国将逐步减少贸易顺差。

首先,数项重大财政和税收改革现正在进行或筹划中,比如增加对国有企业的利润提取和提高石油和采矿等行业的资源税,以减少企业的储蓄。未来几年内也将降低个人所得税税率,以增加家庭可支配收入。

2011~2015的新五年计划还针对社会安全网的改革设定了必须遵守的目标。社会安全体系最终将实现包括农村人口和城市农民工在内的普遍覆盖。农村教育和农村医疗服务将获得更多公共资金。政府也会为新近进入城市的农村移民提供更多的公共服务。所有这些改变将同时在短期和长期内增加家庭消费。

当这些改革都实现后,中国的国家储蓄率可能从当前的51%下降到45%。这在减少反映国家净储蓄的经常账户顺差上将发挥巨大作用。

此外,中央和地方政府将继续追加进一步城市化和工业化的基础设施投资。一个宏大的国家高速铁路计划已经启动。

随着中国城市人口将在可见的未来继续大幅增加,对城市设施也会有巨大的需求。考虑到城市化比率依然相对较低(48%),相对较高的基础设施投资将持续一段长时期。这些投资将消耗中国大部分的国内储蓄并维持对进口的高需求。

美国也须借机改善经济结构

中国的经常账户顺差看来将在不久后下降到低于GDP的4%――甚至可能继续下降,如果不是转为逆差的话。换言之,中国能轻易地达到美国官员在去年11月首尔G20部长级会议上建议的在2015年减少全球不均衡的“指示性准则”所设的目标。

第4篇:国内经济刺激计划范文

关键词:供给侧;改革;企业;降低;杠杆率

中图分类号:F121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8-0000-02

近年来,我国企业杠杆率高企,债务规模增长过快,企业债务负担不断加重,实体经济运行困难,需要通过深化改革走出一条良性发展之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应对经济发展新常态的必然要求。降低企业杠杆率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任务。本文拟就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降低企业杠杆率,谈谈个人拙见。

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提出

为应对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政府实施了四万亿的强化基础建设的投资计划。这一投资刺激,使我们暂时走出了当时全球性的经济低迷。当然,这一剂“强心针”也存在一定的副作用。到了2015年初,国内经济产能、库存等结构性过剩问题开始凸显。在8年后的今天,需要不断消除四万亿投资计划对国内经济的影响,逐步去除政府“有形之手”对市场“无形之手” 的不当作用,使经济逐步恢复到市场自我的有效调节之中。在国际经济艰难复苏、欧美发达国家在制造业等领域的科技创新能力不断提升、不发达国家在劳动力成本的优势进一步显现的大背景下,我国经济承受着国际两极的双重挤压,发展之路举步维艰,需要进一步实现产业调整优化。2015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了要大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同时,我国经济在经历了多年的高速增长之后,国内、国际经济出现了新情况。在经济高速发展过程中,区域不平衡、城乡差距扩大、社会阶层分化等各种矛盾进一步凸显,各行各业的改革需要深入推进。例如,一些垄断行业的高额利润,与其提供的社会服务之间存在明显反差。中央提出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要目的,在于进一步调整优化社会经济发展结构,实现国内生产力的有效提升,在保持总需求有效增加的同时,以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将成本、补短板为主要任务,应对经济生活中突出矛盾的严峻挑战,实现更为优质的供给方式,消除没有效益的供给方式,使得国内经济进行有效调整,从而实现产业的优化升级。

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有关企业的主要任务

去杠杆需要坚持积极的财政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以市场化、法治化方式,通过推进兼并重组、完善现代企业制度自我约束、盘活存量资产、优化债务结构、有序开展市场化银行债权转股权、依法破产、发展股权融资,积极稳妥降低企业杠杆率。

(一)去产能

国内实施四万亿基础设施投资建设,加上一些地方出现的过多开发,基建项目较多,对今后一段时间经济社会发展的情况预测不准,从而产生了大量的过剩产能。由于产能过剩,产品的企业库存量不断增加。一些企业盲目扩大生产规模,将收益转化成企业再生产的成本投入,最终高估了整个社会的基本消化能力,因此国内部分行业出现了企业库存量增加的情况,最终影响企业发展流动资金量。因为更多的资金被挤压在企业产品的库存上,使得更多企业流动资金量不断减少,当出现资金量小于一定程度的时候,企业发展将出现一定的困难,因为人员工资需要支付、企业厂房水电需要缴纳,这样一些企业在运转的过程中,出现了难以为继的情况。

(二)去库存

以房地产业为例,房地产行业的收益是一个长线过程。因此这一行业的发展需要时刻关注国家对金融市场、房地产市场的宏观政策,这些将直接影响房地产商手上持有的土地、地产项目的整体收益情况。

过去十多年来,各地房地产业高速发展,已形成了供过于求的局面,既带来了高房价问题,也带来了高库存问题。高库存已成为房地产行业健康发展的主要障碍。而且,房地产还涉及到地方政府的收入、债务负担和金融风险等问题,牵一发而动全身,必须高度重视、谨慎处理。

(三)去杠杆

近年来,国家对国内市场经济的政策性调节较多,行政化管理比较多,这些与正常的市场经济是有着一定的抵触。例如:国内为了进一步刺激当时的家电市场,开拓农村市场,实施了家电下乡、家电补贴等经济杠杆,刺激了人们购买家电产品的欲望。正常的家电市场需要去政府杠杆,使得更多的经济实体出现有效的供给。

(四)降成本

由于国内经济发展长期处在高耗能的状态,更多的企业发展属于粗放型增长。这种高耗能、粗放式的增长,使得产品的生产成本不能有效下降,只能在高位徘徊。这正是我们企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突出问题,直接影响企业的成本供给。降成本也是现代企业高速发展的重要一环,只有不断降低企业生产的成本,实现产能效率的有效提升,最终才能激发企业发展活力,实现可持续发展。

(五)补短板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我国经济长期高速发展,企业发展更多追求的是生产效率,对产品品质、质量的要求不是很高。然而现代社会已经进入品质产品的发展时代,更多人开始重视商品的质量和品质。与欧美一些发达国家相比,国内企业产品还是存在很多质量和品质方面的问题。这就需要企业进一步更新发展理念,着力技术创新,最终补齐企业发展短板。

三、加紧降低企业杠杆率的原因分析

国内的市场经济日渐成熟,更多企业都在不断调整自己发展的方式,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国家也需要大力推进降低企业杠杆率。下面分析一下加紧降低企业杠杆率的原因。

(一)企业对政府的依赖性强

加紧降低企业杠杆率的主要原因,还是在于国内企业对政府的政策、管理等有着很强的依赖性。由于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企业需要自主创新,实现企业的自主发展。例如:在2003年至2007年之间,当时的国内经济形势较好,居民持有的资金较多,政府对房地产行业的发展,主要以支持、鼓励为主,房地产市场发展出现“大唐盛世”的局面。到了2007年房地产上市公司的资产收益率接近15%。由于房地产市场属于一个长线发展过程,前面的“大唐盛世”使得很多一些房地产商开始大量竞拍土地,使得他们在负债上出现了很大压力。由于2007年,国家已经开始提高贷款利率,压缩银根,这样就使得很多的房地产商开始出现资金链困难,建设房地产项目的意愿减退。到了2008年,根据国家对当年四个季度住房成交面积进行统计依次为:-0.3%,-11%,-27%,-25%,成交金额也是进一步下滑:5%,-5%,-34%,-26%,当时的房地产企业开始使用打折、赠送装修、汽车等方式来刺激当时的房地产市场,当时的消费者对市场的低迷持币观望。一时间,国内的房地产市场也出现了市场需求量降低、住房存储量较大的局面,很多企业出现了资金链断裂的情况,国内的房地产市场跌入谷底。万科的股价在2008年的5月15日为22.57元,在随后的一周的时间内跌至19.6元,一周就有200多亿元的身价蒸发。产生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就是房地产商一窝蜂的购地。最后造成商品房的产能过剩,已经超出工薪阶层的购买需求。

(二)企业对市场预判不够准确

部分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对未来经济形势的判断不准确,这种判断的失误将使得企业发展出现重大问题。例如:上海华冶钢铁厂在2004年拥有20个分公司,整个企业发展势头很猛,由于当时的房地产行业相对比较火爆,建筑对钢铁的需求不断增加,企业在市场的领军作用显著,在各家银行中的融资信誉都是3A以上。1994年至2000年,银行对企业的贷款政策相对比较宽松,企业产品供不应求,到2000年的时候,企业的总资产从开始的100万元增加至12个亿。到了2015年至2016年,企业开始出现产品销量不畅,企业旗下的一些非钢铁资产出现资金链断裂,纷纷倒闭。企业出现问题的原因主要是:第一,该企业没有将资本运营形成制度化设计。当企业在进行逐年资产增值的时候,他们没有进行有效的资本运营管理,对全年的预算没有进行有效全面管理。因此当出现市场危机的时候,企业没有更多的应对措施和手段。第二,企业的高速发展没有实现管控预案。企业在长期的高速发展中,可能出现一些资产的整合、扩展等情况,这些都是需要企业进行设计相关的管控预案,然而该企业没有这方面的设计。最终还是因为当时的库存量不断增加,使得企业在流动资金上出现困难,最终使得上海华冶钢铁厂资不抵债,造成企业倒闭。

四、降低企业杠杆率的具体措施

(一)政府在适当时候学会放手

政府发挥积极的财政政策作用,落实并完善企业兼并重组、破产清算、资产证券化、债转股和银行不良资产核销等相关税收政策。根据需要,采取适当财政支持方式激励引导降杠杆。同时,国内经济出现了良好的发展势头的时候,政府需要削弱自己对某一个行业的政策扶持和资金支持。这样一来,企业都需要在真正的市场经济环境下实现有效的调整和转变。例如:前些年政府对国内汽车产业的政策支持力度较大,主要是因为当时进入WTO,我国民族汽车行业实力较弱,很多企业没有自主的品牌,在技术研发等方面有着更多的发展困境,当时政府给出了自主创新的优惠政策,到了正式进入WTO的时候,国内一批有着自主品牌的汽车企业已经树立起来,成为国内汽车行业的领头羊。这一时期,政府逐渐将自己的一些政策进行调整,逐步放开汽车行业,使得国内的民族汽车企业可以在公正、公平的环境中与国外企业进行竞争,从而提升企业最终创新、生存的能力。这就像是东北虎的野化训练一样,国内的汽车行业就像圈养的东北虎,政府就是圈养东北虎的饲养员,对其进行有效引导,使其不断适应野生环境的适者生存的基本法则,从而提升自己应对自然环境的各种问题和挑战。

(二)企业对市场进行理性预判

建立和完善高效灵活的经营机制、切实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是企业改革发展的重要措施。在改革发展过程中,发挥企业领导者的作用十分重要。企业降低杠杆率的调整,来源于一个企业领导者的市场观察力及对企业坚定的执行力。例如:在应对2008年金融危机的时候,万科老总王石对市场有着敏锐的预判。这与他坚定的理念和倔强的性格有关,当时美国的次贷危机开始之初,国内的贷款利率8次上调都给他提出信号,在整个房地产行业都处在集体兴奋的状态时,他已经敏锐地发现房地产将出现拐点。当时的房价已经超出中产阶级的购买能力,如果房价继续上涨,市场购买力将大大下降,因此房地产行业将进入一个调整期。他的这一言论一出,很多房地产大佬对其进行炮轰,认为他是危言耸听、扰乱市场,但是他依然坚持他的观点,对万科旗下的房地产项目进行战略调整。另外,主动促销地产项目是理性预判的延伸。2008年初,万科开始对自己旗下的所有房地产项目进行主动促销,实施价格优惠政策,实施小户型战略,推出精装修房产等。

第5篇:国内经济刺激计划范文

【关键词】中国经济 消费 影响

自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就一直在谈经济转型问题,现今,中国的经济转型已经完成从政府命令性经济(计划经济)到政府主导型经济的转型,但是从转型的目标和结果来看,转型远没有结束。从目前来看,从政府主导型市场经济向市场主导型市场经济的转型是今后一个时期中国经济转型的主要目标和方向。当然,在实现市场主导型市场经济的同时,实现从粗放式经济增长转型到集约式经济增长道路也会成为转型后期令人关注的一个主要问题。

利用市场来对经济进行调控和实现经济增长,最主要的一个方式是通过增加国民需求量,刺激消费从而提高生产,拉到经济增长。下面我将围绕消费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影响来谈谈自己的看法。

在市场经济下,消费需求是市场的主导力量,对经济的约束作用和拉动作用都非常明显,并且作为最终需求的消费需求,其消费规模、消费结构和消费增长速度的变动,均是影响经济增长的主要条件。具体来讲,人们消费需求的变化体现在实际购买力的变动和消费者预期的变动上。由于实际购买力的变动引起消费需求的变动主要表现在消费需求的总量变化和消费需求的结构变化上。消费总量的变化可以引起企业的投资变动,从而引起国民收入即经济增长的变动,而消费需求结构的变化可以促使产业结构变动,引起资源配置效率的变动,最后促使经济增长。对于消费者预期的变动,主要是引起现期消费需求的变动,进而引发市场供需矛盾的变动,间接影响厂商产出的变动,最后促进经济的增长。由此可见,消费需求的确是决定国内经济增长的关键因素。

看看中国经济情况,长期以来,中国经济的发展过度依赖“三大马车”中的投资和出口,对投资和出口形成了一定程度的路径依赖,而消费需求却严重不足,这进一步缩小了国内的发展空间。经济增长长期依赖于外部需求,受国际市场需求的制衡,而国内消费需求以及发展潜力得不到有效开发,经济发展动力长期不足。20世纪的中国,国内居民消费率偏低,由于社会保障等的不完善使居民过分倾向于储蓄,这既不利于社会成员生活质量的提高,也难以实现经济发展成果的共同分享,这与经济发展的初衷是相背离的。因此,在过去的几十年里,消费内需不足就成为我国启动内需的一大障碍。

现今的中国,在改革开放和经济体制转型下,国内的消费需求得到了很大的提升,消费需求已成为并将继续成为推动我国经济增长的第一引擎。

首先,新增人口及人口结构变化将产生刚性的消费需求,将继续推动消费增长。人口数量与人口自然增长率发生巨大变动,人口增长模式明显转变。出生率和死亡率下降,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和卫生事业的进步,使中国人口年龄结构进入老龄化。教育事业的发展,使人口的文化素质得到较大提高,等等。人口结构的这些变化,有力地推动着内需的增长。

其次,城镇化进程加快直接提升我国的消费水平提高。有研究标明,城镇化率提高1个百分点,约拉动最终消费增长1.6个百分点。近几年我国城镇化进程加快,已步入了城镇化的快速发展期无论规模还是速度,都是史无前例的。

再次,社会集团消费随经济持续快速增长而快速增长,对国内消费需求增长影响显著。随着我国由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各种公务性、商务性以及其他社会活动增加,由这些活动引发的各类消费也日渐增多。

第6篇:国内经济刺激计划范文

一、世界经济进一步深化调整,主要经济体宏观政策明显分化

1、发达经济体复苏步调不一,宏观经济政策出现分化

美国经济复苏态势好于预期,但工业生产尚未恢复到危机前水平,产能利用率依然处于较低水平,私人消费对经济的支撑作用有限,失业率居高不下。2010年11月,美联储推出新一轮量化宽松政策。综合考虑就业、通胀和经济增长三大政策目标,2011年美联储在新一轮量化宽松政策结束后,短期内货币政策转向的可能性不大。

欧元区经济受债务危机拖累,复苏力度弱于美国和日本。为了应对希腊、爱尔兰等国家出现的债务危机,欧央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先后出台了附带条件的金融救助计划。在欧央行难以收紧货币政策的情况下,债务风险较大的希腊、爱尔兰、西班牙、葡萄牙、比利时、意大利、英国和法国等国家被迫紧缩财政赤字。

日本经济回升较快,但继续面临通货紧缩压力。日本长期受通货紧缩困扰,公共债务水平很高,内需对经济支撑作用有限,受外部市场影响很大。日本宏观经济政策调整时点上不太可能早于美国和欧元区。

2、新兴市场国家经济减速,通胀压力普遍较大

2010年上半年,新兴市场国家印度和巴西保持了强劲增长,通货膨胀压力增大;下半年工业生产明显减速,增速放缓。2010年印度已经连续6次加息,今年1月份再次加息。巴西2010年4月以来3次加息,将政策利率由8.75%上调到10.75%;但是,巴西通货膨胀12月又创出年内新高,今年1月份也再次加息。

二、全球流动性泛滥增加了世界经济的不确定性

美国和日本央行继续实行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欧元区维持低利率政策,全球货币供应量持续超出实体经济的需求,导致流动性泛滥,美元指数再创历史新低,推升国际大宗商品和资产价格上升,使得股市虚假复苏和波动,风险更多向新兴市场国家转移。

市场不确定性风险增加,全球股市出现分化。受美元贬值、市场信心转好及新一轮刺激经济政策出台等因素影响,2010年美国股票市场呈震荡上扬趋势,道琼斯工业指数、标准普尔500指数、纳斯达克指数均上涨10%以上,欧洲德国和英国股指与美国类似;但是,受债务风险困扰,希腊、西班牙、意大利、爱尔兰、葡萄牙等国股指多表现下行趋势。同期,秘鲁、阿根廷、泰国和印尼股票市场指数上涨超过40%,俄罗斯和韩国也超过20%,印度超过15%。其他主要经济体日本、法国股指略有收缩,巴西略有扩张。

世界经济不平衡复苏,主要经济体宏观经济政策取向明显分化。主要发达经济体增长缓慢,失业率居高不下,市场缺乏信心,短期内仍然需要宽松财政货币政策的支撑,而美国等发达经济体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对国内经济刺激作用有限,新增货币供应主要流向新兴市场国家。主要发展中经济体经济尽管增速放缓,但由于通货膨胀压力增大,很多国家需要紧缩货币政策。同时,全球流动性向增长较快的发展中国家集聚,增加了这些国家管理通胀的难度,不仅加大本币升值压力,而且增加了资产泡沫。

三、世界经济再平衡难度增大,全球治理模式的变革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缓解世界经济失衡需要主要经济体的消费、储蓄和投资结构进行实质性调整,核心是美欧等发达国家超前消费和透支消费行为的调整。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的爆发,可以看作是对世界经济不平衡的一次强制调整。但是,随经济复苏世界经济再平衡难度加大。

1、美国经济结构尚未进行有效调整,私人储蓄率进一步上升空间不大

美国经济作为世界经济不平衡的核心,一方面,从消费支出在经济中的比重看,经济刺激计划和减税政策的实施,使得美国私人消费收缩小于国内生产总值,应对危机的政策在短期内进一步提高了私人消费支出占GDP的比重,2009年上升到70.8%,2010年前三季度这一比重依然高达70.6%。另一方面,从美国个人储蓄率看,20世纪90年代末期以来,由于过度消费,资金账户下个人储蓄率(储蓄占可支配收入的比重)接近于零,国民经济核算账户下的个人消费处于历史低位。2007年开始,随着次贷危机扩散,家庭财富大幅缩水,个人储蓄率明显回升,但是2009年下半年随着经济的复苏,国民经济核算账户下的个人储蓄率维持在6%左右,进一步上升的空间不大。

2、世界经济不平衡的调整在很大程度上受跨国公司全球化战略的影响

以往的世界经济不平衡,主要存在于发达国家之间。金融危机爆发前的世界经济不平衡,既存在于发达国家之间,也存在于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之间。这种新的现象归根结底是经济全球化背景下,跨国公司在全球不断扩张和逐利的结果,是全球产业转移和重新分工中,国际资本和发展中国家廉价要素的结合。在全球化趋势不会逆转的情况下,资本、要素和市场的这种不对称分布,很难改变跨国公司的投资行为。同时,发达国家要求发展中国家进一步开放市场,主要发展中国家较快的经济增长和明显的成本优势,进一步强化了跨国公司的投资行为。联合国贸发大会2011年1月份全球投资趋势监测报告估计,金融危机后全球跨国直接投资的50%流向了发展中和转型经济国家,2010年这一比重更是上升到53%。

3、世界经济再平衡需要各国发展方式和治理结构进行有效的调整

消费拉动是美国等发达国家经济发展的基本模式,通常来讲,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也最有效率。由次级房贷引发的经济金融危机,本质上是一次信用和债务危机。美国的过度消费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信用不受约束的过度扩张,其结果必然导致消费透支和信用危机。因此,就发达国家而言,消费拉动的发展模式不太可能进行根本性调整,但是信用消费的治理和监管需要加强,信用的扩张必须以可支配收入为基础。对部分发展中国家而言,通过收入分配制度的改革和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设,来启动消费并逐步摆脱过分依靠投资和出口的模式,涉及到经济利益的重大调整,需要大量的投入,也是一个中长期的过程。

4、汇率政策调整并非世界经济再平衡的核心

世界经济不平衡表现为发达国家之间贸易和投资的不平衡,以及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之间的贸易和投资不平衡。就发达国家之间不平衡的发展演变情况看,日本和德国在历次不平衡中均处于顺差一方,日元和欧元的升值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善美国对日本和德国的国际收支状况,反而有可能带来经济停滞的长期风险。就中美两国的不平衡看,以跨国公司为主体的外资和外资企业是导致中国大量顺差和外汇储备快速增长的

主要原因。2005年7月汇改以来,人民币对美元不断升值,但也并没有显著改善各国国际收支的状况。但汇率的急剧调整却可能影响国内其他政策的调整,增大经济的长期不确定风险。

5、改变以美元为主体的国际货币体系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以美元为主体的国际货币体系决定了美国永远处于国际经常项目收支的逆差方,而且是居于主导地位的逆差方,其竞争优势使得逆差主要来源于货物贸易赤字。经济全球化带来的国际贸易、跨国投资的快速增长,以及金融市场国际化,需要不断增加大量国际货币支撑。美元作为国际货币体系中最为核心的储备和结算货币,在为全球化大量融资的同时,客观上需要保持相应的国际收支逆差,这也使得美国成为全球实际财富的净输入国家。过去十年,随发展中新兴市场国家的整体崛起,美国在世界经济中比重有所下降。这样,美国在为不断扩大的全球化融资的同时,其国际收支状况必然恶化。因此,如不改变现有的以美元为主体的国家货币体系,世界经济不平衡状况难以从根本上改变。但是,以美元为主体的国际货币体系的存在有其合理性,全球治理模式的变革短期内难有大的突破。

四、我国经济发展的外部环境更加严峻,宏观经济政策调整面临两难选择

2011年,世界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依然不足,发达经济体私人需求乏力,美国继续受失业困扰,欧元区面临财政紧缩压力,日本则继续面临通缩压力,发展中经济体通胀压力可能进一步加大,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外部环境将更加严峻。

世界经济调整缓慢曲折,外贸净出口对经济增长的贡献难有大的作为。2009年,我国货物贸易顺差收缩34.2%,外贸净出口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为负3.9个百分点。2010年,我国货物贸易顺差进一步下降,外贸净出口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有限,价格贸易条件指数进一步恶化。近几年,我国成为WTO成员国贸易救济措施的主要对象,美国和欧盟等经济体也频繁利用贸易问题干扰我国的汇率政策。“十二五”期间,我国外贸环境仍会持续面临挑战。

我国继续面临国际短期资本的冲击和干扰。我国外汇储备增长正常情况下主要来自于贸易顺差、外商直接投资净流入和外汇储备资产增值三个方面。2010年三季度,我国新增外汇储备1940亿美元,创1997年以来的季度新高;其中,贸易顺差653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额为229亿美元,非金融类企业对外投资185亿美元,汇率和资产价格变动导致外汇储备资产增加约867亿美元。综合以上几个方面,三季度我国新增外汇储备中仍有高达376亿美元的流入无法解释,可能主要是由于热钱流入所致。四季度,我国新增外汇储备1990亿美元,再创季度新高。

第7篇:国内经济刺激计划范文

关键词:通货膨胀 财产保险 措施

经济发展推动了国内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手中的资金、资产也越来越多。一方面标志着国内社会正在积极步入小康社会。另一方面,随着国内居民财产的增加,相应的财产保险也成为了保险业发展的重要领域。当前国内外经济形式复杂多变,人民币汇率持续走低,国内经济正处于改革和转型的关键时期。在这样的经济环境下,财产保险是公民财产安全的有效保障措施。在近几年,国内的财产保险业务不断攀升,创造了非常好的保险业绩。但同时,由于国内通货膨胀的影响,国内财产保险公司的盈利状况并不乐观。重视通货膨胀下财产保险公司盈利问题的研究对保障财产保险事业发展有重要意义。

一、通货膨胀概述

通货膨胀是非常常见的经济学现象。通货膨胀的存在是合理的,但同时需要严格控制。通货膨胀一旦超出控制范围则会对经济产生毁灭性的影响。目前国内已经建立起了完善的通货膨胀控制预警机制,保障国内经济安全运行。但从财产保险公司的盈利现状来看,通货膨胀将是财产保险公司面临的一项长期而艰巨的财产管理任务。正确理解通货膨胀对做好相关工作有重要意义。

1、通货膨胀的定义。经济学理论体系中对通货膨胀的定义为:因货币供给大于货币实际需求,出现现实购买力大于产出供给,导致货币贬值而引起的一段时间内物价持续而普遍上涨的现象。从通货膨胀的定义可以看出流通纸币、铸币、信用货币的过度发现是导致通货膨胀的主要原因。

2、通货膨胀的原因。通货膨胀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居民财产缩水,对社会经济发展是不利的。但为什么还有通货膨胀?通货膨胀的直接原因是流通货币的过量发行,其间接原因则是控制纸币发现的政府为了弥补财政赤字或刺激经济增长或平衡汇率而发现的。例如:2008年,面对世界金融危机的影响,中国政府在国内实施了四万亿的财政刺激计划。通过财政刺激拉动内需对保障经济发展也是非常必要的。通货膨胀形成的原因有很多,经济学家认为“温和性的通货膨胀”对经济发展是有利的。因此,通货膨胀在社会经济生活中将不可避免。

3、通货膨胀对经济影响。根据通货膨胀的定义,可以看成通货膨胀对经济发展有着重要影响。首先,通货膨胀造成物价整体上涨,间接导致流通货币贬值。近几年,受国内外经济环境的影响,国内通货膨胀指数已经达到一定水平,国内物价普遍上涨,人工工资也普遍上涨。其次,通货膨胀导致流通货币购买力下降。当前国内的经济现状已经让人们意识到通货膨胀对居民存款的影响。财富缩水已经迫使人们开始关注财产保值方面的投资。最后,通货膨胀一旦超出了政府的控制范围,极有可能发展为激烈性通货膨胀。如果一旦出现则会严重破坏整个经济体系。例如:98年亚洲金融危机和08年的美国次贷金融危机,都对国内经济乃至世界经济造成了严重破坏。

二、通货膨胀环境下财产保险公司的盈利现状

通货膨胀对社会经济发展有重要影响,同时通货膨胀也是不可避免的。无论是什么原因造成的通货膨胀,最终都会呈现一个结果。即:流通货币购买力下降,货币贬值。因此,通货膨胀是居民财产安全的潜在风险因素。同时,通货膨胀也是财产保险公司面临的重要问题。通货膨胀对财产保险公司的盈利有很大影响。

1、财产保险公司的盈利来源分析。国内财险公司的盈利主要由两大部分组成。即承保利润和投资收益。所谓承保利润是保费收入与费用之间的差值部分。投资收益则是财险公司利用保费对外投资所取得利润。国内所有保险公司的盈利都来自于这两个部分。其中任何一项收益发生变化都将影响到财产保险公司的整体收益。

2、通货膨胀对财产保险公司承保利润的影响分析。通胀对保费收入影响主要基于:价格效应、收入效应、替代效应等。首先,通货膨胀造成国内物价普遍上涨,其中财产保险公司的保费也会在非常上涨的范围内。受保费价格上涨因素的影响,必然会造成一部分放弃投保或改投其他保险或其他投资方式。价格上涨带来的需求下跌是必然的。因此,通货膨胀造成了保费收入的降低。其次,通货膨胀对人们的收入造成了巨大压力。就以国内近两年的经济情况来看,通货膨胀的物价水平不断上涨,但同比的工资水平上涨的比较慢。收入没有很大的增长,但居民用于生活的开支却在不断上涨。这样受生活成本压力的影响,一些居民会选择放弃财产保险的选择。最后,随着国内经济发展,国内的金融市场越来越繁荣。居民投资理财的金融产品越来越多,例如:股票、期货、黄金等等。在通货膨胀综合压力下,居民选择其他替资方式成为威胁财产保险保费收入的重要因素。另外,通货膨胀也增加了财产保险理赔的概率和风险,提高了保险公司的财产保险理赔成本。

3、通货膨胀对财产保险公司投资收益的影响分析。投资收益是财产保险公司盈利的重要来源,而且财产保险公司在投资方面有加大的灵活性。为了实现投资较高的收益回报,一些财产保险公司会将投资锁定在流动性较高的投资项目上。目前财产保险公司主要以投资银行存款和债券为主。一般情况下通胀会提高债券投资的收益率。另一方面,由于通胀率升高时,银行存款率也会随之上调,因此通货膨胀下投资银行的收益率也会提高。因此,一般情况下,财产保险的投资收益在通货膨胀情况下会有所增加。可见,财产保险的是应对通货膨胀比较有效的投资方式。

三、通货膨胀下财产保险公司提升盈利水平的措施

通货膨胀对财产保险公司的盈利还是有一定影响的。例如:据统计2006年,财产保险公司利润总额1.78亿,2008年则损伤83.47亿,到了2010年财产保险公司利润总额225.59亿元,实现了财产保险公司盈利水平的大幅度改善。而在2006年到2010年这段时间周期内,国内的通货膨胀指数变化明显,是影响财产保险收入的重要观测因素。在国内财产保险发展过程中,投入更多的精力积极研究通货膨胀下的企业的盈利保障措施是非常必要。

1、财产保险公司要正确认识通货膨胀对企业盈利的影响。从前面通货膨胀对财产保险企业盈利影响的分析来看,有坏的一方面也有好的一方面。因此,正确认识通货膨胀对财产保险企业盈利的影响是非常重要的。正视通货膨胀下财产保险企业盈利面临的问题是关键。首先,在当前一些财产保险公司过于追求投资收益,以“现金流承保”的方式换取更多利润。该方式的操作在增加了财产保险投资收益的同时也大大提高了财产保险投资的风险。其次,国内现有财产保险体系和制度还不完善。通常财产保险是以承保人财产损失为赔付条件的。在通货膨胀条件下,承保人的财产损失发生概率增加,而现有财产保险制度对财产保险的赔付条件、赔付率等还没有明确的规定。在财产保险管理方面对财产赔付准备金的管理也不科学。这些漏洞都有可能增加财产保险的成本。最后,国内可用于投资的金融产品越来越多,投资的风险也越来越大。现代社会的经济现状越来越复杂,通货膨胀发生概率和指数也越来越高。在这样复杂的背景下,任何一项投资其风险都在增加。理性看待通货膨胀对财产保险盈利的影响,充分认识到财产保险公司存在的影响盈利的问题,是做好改善工作的前提。

2、财产保险公司要建立起一套完善的通货膨胀的财务应急预案。首先,在公司内部建立一套科学的体系用于检测通货膨胀指数。通货膨胀对企业造成严重影响一般是由于企业的反应滞后造成的。建立一套完善的通货膨胀监控系统,可以帮助财产保险企业掌握准确的市场信息,获得及时的通货膨胀指数,及时做出正确的财务处理,降低损伤。其次,在企业内部建立完善的风险评估系统。该系统一方面用于评估承保人的财产风险,相抵理赔风险。另一方面,用于评估财产保险企业内部投资风险,有效降低和控制投资风险,增加投资收益。最后,重视财产保险产品的创新。随着金融市场的不断发展,各种可替代的金融产品层出不穷。受通货膨胀价格因素的影响,难免会降低财产保险公司的保费收入。做好财产保险产品的创新,定制更加合理和让消费者放心的财产保险产品,可以大大提高财产保险的市场销售情况,保障财产保险的保费收入,有效应对通货膨胀对财产保险的影响。

四、结束语

财产保险已经被现代社会所接纳和认可,但在新环境下财产保险事业的发展也面临了新的问题。通货膨胀的持续存在成为影响财产保险企业盈利的隐患之一。重视通货膨胀对国内财产保险公司盈利状况影响的研究是非常及时和有价值的。对保障财产保险事业的发展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徐雅琴.论CPI对我国产险保费增长的影响[J].保险职业学院学报2011(04).

[2]周苏玉.我国财险公司经营管理效率现状及对策分析[J].商场现代化,2011(01).

第8篇:国内经济刺激计划范文

【关键词】高铁发展;国内经济

中图分类号:F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我国高铁发展现状

1.高铁投资建设现状

近几年我国各地掀起高铁建设热潮,我国不仅走在高铁建设最前沿,投资规划同样在世界数一数二。2009年前10个月铁路完成新线铺轨4705公里,固定资产投资接近7000亿,同比增速大于65%,同时国务院批复了设计22个城市地铁与城际快铁项目,投资规模达8820亿元。2011年全年最终实现投资4690亿元。2012年新增里程将是我国历史上新线投产最多的一年,计划投入运营的新铁路为6366公里,国家铁路系统基建投资4000亿元。

2.高铁发展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近10年,铁路作为国民经济的大动脉,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党和国家在铁路包括高铁方面给予高度重视,总书记、总理、副主席相继多次对我国铁路建设做出重要指示。在具体工作中,加速铁路发展也被党和国家作为重要工作推进。2004年,国家通过《中长期铁路网规划》,该规划提出,到2020年,全国铁路营业里程达到12万公里,建设客运专线1.6万公里以上,以“四纵四横”为重点,构建快速客运网骨架,形成快速、便捷、大能力的铁路客运通道,逐步实现客货分线运输。到2020年,我国高速铁路和快速铁路网将达到5万公里以上,覆盖全国人口的90%。在成就方面,我国实现了时速200~250公里高铁的国产化生产,自主研制了时速350公里动车组等等。总之,我国高铁5年时间走完了国际上40年的发展历程,闯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自主创新之路。

二.高铁发展对国内经济的影响

1.高铁发展带来投资机会

对于近年来中国高铁取得的巨大成就,国外国内有目共睹,众多行业和公司也看到了利益的闪光,纷纷加入到投资高铁的行列中来。在中国高速铁路大会上,中国高铁受到各国青睐,有十余国家,和中国洽谈承接高铁工程的合作项目。保加利亚,黑山,土耳其等国相关部门,以及美国通用,阿尔斯通,庞巴迪等多家跨国公司与我国铁道部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在国内,各地政府和相关企业对此表现出浓厚兴趣,上游的建材企业,下游的物流、土地征收、旅游、房地产等,这些地方投入在建设一开始就能收到丰厚的回报,吸引投资乃情理之中。

2.高铁发展缩短了时空距离,对经济发展起到纽带与动脉作用,使中国摆脱对蓝海战略的过分依赖

例如,京沪高铁将旅行时间由特快的17h缩短到6.5—7h,它的意义不仅在于大大缩短了乘客的旅行时间,更重要的是高铁的出现正好满足了由于我国地域辽阔,资源与制造业分布不均而造成的从东到西,从南到北,大范围,大宗量,长距离的人员物资流动分配需要,从而促进了经济往来和交换,有利于区域间各种资源的快速流通,使城市间及城市群间人流、物流交互效率大幅提高。

过去在蓝海战略下,东部沿海地区是中国经济发展的中心,造成了生产要素及其他资源向沿海地区高度集中的状况,导致中国经济发展的地区不平衡性,由此产生了东西贫富差距拉大等一系列问题。如今高铁的出现降低了物流成本,消除了高运输成本的屏障,使广大西部地区由原来的战略后方变成了产略前沿,不仅减轻了东部地区的负担,更显出自身发展的巨大潜力,这将使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性得到相当程度的弱化,国家经济实力得到总体提升。开发西部将不再是“甩掉包袱”以及维稳的社会政策,而是中国国际大战略的重要支柱。使中国的发展由过去只依靠海权战略的单项驱动变成同时依靠海权与陆权战略的双向驱动。

3.高铁发展增强了“同城效应”

高铁可以把相距2500公里城市间的运输时间缩短至一天之内。例如京津城际高铁将实现京津两城的同城效应,使两地优势高度互补,双方均可从空间结构、产业结构方面获益。沪杭、沪宁、宁杭等多条高铁开通后,以上海为中心的“一小时经济圈”范围也将扩大。这些高铁的开通将使珠三角、长三角、环渤海城市等地区间的各种资源重新配置,形成上下游产业一体化,人口规模5000万到1亿的大型都市圈。就个人来说,工作在一城,居住在另一城将不再是梦。

4.高铁发展推动了“绿色”低碳经济

我国国土广袤,资源丰富,但人均占有量严重不足。其中人均耕地面积仅为世界水平的42%。轨道交通是占地面积最小的。一条双向4车道高速公路占地面积为复线高铁的1.6倍,一个大型机场占地面积相当于铺建1000公里的复线高铁。轨道交通排放量低,仅为公路交通的1/45。所以在环保节能方面,高铁的优势是显而易见的。

5.高铁发展增加就业机会

这主要表现在:建设本身需要的劳动力;建设中大量生产资料的需求刺激了社会生产;高铁的维护和运营需要劳动力;高铁建设带动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便利交通,吸引外资,增加就业机会。例如,京沪高铁总投资2209.4亿元,期间创造了11.4万个就业机会。

6.高铁带动旅游经济的发展

高铁开通后,沿线尤其是中西部地区的旅游资源将得到充分发掘,沿线旅游业将呈“井喷”式发展。以武广线为例,高铁开通后,南岳衡山2010年“五一”小长假共接待游客8.9万人次,同比增长29.8%。高铁的发展将赋予旅游业新的活力。

7.高铁发展拉动内需

“铁路是拉动内需的重要火车头”。美国次贷危机后,中国采取多项重大调控措施,以实现增加外需向扩大内需转型等一系列战略转型目标,其中重要的一项就是把经济增长点由东部转移到西部,高铁正好在这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另外,就业岗位的增加,旅游业的兴盛带动餐饮业、服务业等相关产业的繁荣,都会拉动内需,刺激国民经济发展。而这些都得益于高铁的发展。

8.高铁发展的负影响

然而,高铁发展并非无可挑剔,期间也显现出一些问题。例如面临巨大还贷压力、忽视投入产出规律、盲目追求速度而忽视安全因素等。“7.23高铁事故”给每个人心中蒙上了一层阴影,也为高铁建设者敲响了警钟,如何又快又好的发展是高铁建设永久的课题。

第9篇:国内经济刺激计划范文

关键词:金融危机;俄罗斯;经济

中图分类号:F15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0961(2009)01-0005-03

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使原先总体形势乐观的俄罗斯经济受到严重冲击。2008年俄罗斯经济形势要比当初俄官方预期的严峻得多,这主要是由于国际能源、原材料价格一路狂跌,导致靠能源、原材料工业支撑的俄罗斯经济下滑。但是,依靠上半年经济的快速增长,2008年全年俄罗斯经济增长率仍有可能达到6%。目前来看,国际金融危机尚未见底,对俄罗斯经济的冲击仍在蔓延之中。为降低世界经济恶化的影响,俄政府已经采取了一揽子应对危机的措施。由于全球经济未来发展趋势尚不明朗,因此,很难对俄经济前景作出准确的预测,但可以预见的是,2009年俄经济将大幅下滑且难以在短期内迅速复苏。

一、2008年俄罗斯经济形势

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不断发展,引发了全球性金融危机。进入第三季度以后,金融危机愈演愈烈,其影响已从发达国家传导到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从金融领域扩散到实体经济。全球投资者信心低落,国际市场能源、原材料等价格暴跌。美国和欧洲国家经济衰退,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增长速度也开始明显放缓。在全球金融危机冲击下,俄罗斯出现了资本急剧外流、主要出口商品价格大幅下降、股市暴跌等一系列问题,过去十年来一直保持着平均每年增速7%的俄罗斯经济大幅下滑。目前俄罗斯整体经济形势具有如下主要特点:

经济受国际能源价格暴跌重创。对于当今俄罗斯来说,可谓“成也石油,败也石油”。近年来,经济保持高速增长,其重要动力是国际市场石油价格持续攀升。2007年俄经济增长率高达8.1%,仅石油和天然气收入就占其国内生产总值的31.6%。而在2008年,随着国际市场油价攀升到144美元后急剧下跌至40美元以下,乌拉尔原油价格从7月中旬的每桶140美元跌至12月上旬的每桶35美元。油价暴跌使俄遭受沉重打击。石油外汇收入骤减,给国家预算、企业资金、居民收入以及银行体系等领域带来了问题。总之,油价走低,对于俄经济来说后果是严重的。

济增速急剧下降。俄政府最初预测2008年国内生产总值增长7.8%。上半年俄经济运行良好,增长率为7.8%;受全球金融震荡影响,下半年经济形势逐渐发生变化,第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6.2%;而从10月下半月起,银行和资本市场的危机开始影响到实体经济,其经济形势急转直下。11月份1俄经济运行情况恶化。

工业和建筑业下滑。据俄联邦国家统计局数据,2008年10月与去年同期相比,工业增长速度仅为0.6%;而11月出现负增长,同比下降了8.7%(其中采掘业下降1.6%、加工业下降10.3%),比10月份下降10.8%,这是自1999年以来工业形势最严峻的一个月。

资本外逃、外汇储备缩水、投资下降。资本加速外逃使俄经济雪上加霜。有资料显示,2008年前11个月资本外流约800亿美元,全年可能达到1000亿美元。随着外资纷纷撤离俄罗斯,卢布汇率也出现下跌,外汇储备也缩水约1/4。拉动经济增长的引擎运行乏力,固定资本投资上半年同比增长率为16%,第三季度降至9.8%。

通货膨胀率打破记录。俄政府年初计划2008年通货膨胀率控制在11.8%以内,但世界能源价格急剧波动以及全球金融危机迫使其注资拯救经济,使控制通货膨胀的目标无法实现。2008年前11个月通货膨胀率已达12.5%,全年有可能超过13%。高通货膨胀率使得消费市场萎缩。

失业率不断攀升。企业裁员致使11月份的失业率攀升到6.6%,失业人数增加到500万人(其中正式登记的有130万人)。同时居民可支配收入同比下降了6.2%。这造成居民的消费信心急剧下降,零售业也受到影响。

尽管如此,但由于上半年经济增长迅速,以及政府采取了紧急反危机措施,2008年俄经济仍保持了增长。据经济发展部的初步数据,1~11月俄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6.5%,工业生产增长3.7%;农业产值超过预期,同比增长9.2%,粮食产量超过1亿吨;外贸额增长44.7%,其中出口额增长47.8%,进口额增长39.8%;固定资本投资增长11.3%;可支配收入增长约5%,零售额增长14.1%。此外,由于2008年全年乌拉尔石油的平均价格为每桶94.6美元,因此国家预算仍将出现盈余。前11个月财政预算盈余2.48万亿卢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6.3%。应当指出的是,俄经济形势在12月份将会很糟糕。这样一来,2008年全年经济增速仍可能达到6%左右。但是,经济不断恶化的趋势将会进入2009年。

二、俄罗斯政府应对危机的措施

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为恢复市场信心和稳定国内经济形势,俄政府出台了一系列经济措施,制定了多项涉及金融业和实体经济的救援计划,并且不断采取新措施,以稳定本国金融体系和刺激国内市场。这主要包括:

为了稳定金融市场,出台了旨在支持国家金融系统的系列法律和措施,包括为贷款机构提供担保,向证券市场投放资金,上调居民存款完全保险补偿金标准等。12月初政府已承诺拿出5万亿卢布,用于帮助银行系统应对金融危机。

为支持实体经济,俄政府计划从法律法规上保障投资人和贷款人的合法利益并防止企业破产;优先支持建筑、机械制造、国防、资源行业、零售和农业等领域;加大对中小企业的支持力度,包括提高国有银行对它们的贷款额度等。

为帮助石油行业度过危机,俄罗斯联邦政府承诺向天然气工业公司、俄罗斯石油公司、卢克石油公司和秋明一英国石油公司拨款90亿美元,用于偿还外债;为调动企业的生产积极性,决定减轻企业税负。石油的矿产税起征点从每桶9美元上调至15美元。对一些重要石油产区的开发实行税收减免。

为保障原油出口量,下调石油出口关税。从2008年12月1日开始,俄石油出口关税由每吨287.3美元下调至192.1美元;从2009年1月1日起将石油出口关税下调为每吨119.1美元。同时,为保障木材出口规模,原计划从2009年1月起实行的原木出口关税率推迟一年实行。

为援助汽车业,保护国内汽车制造商的利益,俄决定从2009年1月15日起临时提高外国汽车进口关税。此外,俄政府还准备采取一系列措施援助国内汽车制造商和组装外国汽车的厂家。

为保护日渐减少的外汇储备并支撑国内经济,从2008年11月11日起央行允许卢布小幅贬值。目前美元对卢布比价为1比29,卢布已跌去

9%,预计随后还将会进一步贬值。

为应对失业率上升,缓解国内劳动力市场压力,俄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其中包括在2009年减少使用外国劳动力数量,俄政府对吸引外国劳动力和制定外国劳动力配额的规定进行了相应的修改。为稳定民心,采取提高失业补贴额度、退休金和工资等涉及民生领域的举措。自2009年年初起,国家发放的失业救济金最高标准从原先的1275卢布提高至4900卢布。普京承诺向劳动与就业局拨款100亿~500亿卢布,以应对失业人数增加的趋势。

近日,俄政府从联邦预算、央行及基金等各种渠道筹集10万亿卢布(1美元约合29卢布),以减弱金融危机对俄的负面影响。随着金融危机对俄经济冲击的加深,俄政府将会采取新的应对措施。目前俄罗斯外汇和黄金储备已跃升到世界第三,约为4500亿美元,还利用“石油美元”建立了国家储备基金,这为应对金融危机提供了重要保障。但是,从全球经济形势来看,俄政府采取的一些应对危机措施难以很快奏效。

应当指出的是,全球金融危机在重创俄经济的同时,也将刺激其加快调整产业结构。这次全球金融危机折射出俄罗斯经济的脆弱,这是资源型经济结构所决定的。此前俄政府一直在努力改变经济发展以出口原材料为主导的模式,但至今经济原材料化趋势并没有发生明显变化,依旧靠出口能源和原材料支撑经济发展。因此,一旦国际市场行情发生不利变化,直接导致俄经济遭受重创。在这次金融危机影响下,俄原料产区西伯利亚成为重灾区。这使该地区深刻认识到,西伯利亚不应当只作为原料开采业中心来发展,还应当发展原料深加工,生产高附加值的产品。俄罗斯政府则更加强调,要向创新型经济模式转变。加快优化产业结构,推进经济多元化,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使经济真正步入健康发展轨道。

三、2009年俄罗斯经济形势预测

2009年俄经济形势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世界金融危机形势。目前,尽管很多国家和国际机构都采取紧急措施稳定金融,刺激经济增长,力度之大前所未有,但仍没能稳住世界金融形势,危机尚未见底,全球经济恶化速度在加快。全球金融危机已经破坏了俄经济的正常发展,对实体经济的影响和冲击还在加深,一些深层次的问题还将会暴露出来。由于不确定因素增加,很难对危机产生影响的深度和广度作出准确的预测,但可以预计,2009年俄经济形势将是严峻的,特别是上半年将会很艰难;2009年全年经济增速将远低于2008年。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