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小学生思想教育的内容范文

小学生思想教育的内容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小学生思想教育的内容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小学生思想教育的内容

第1篇:小学生思想教育的内容范文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思想教育;合作;能力

一、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进行思想教育面临的问题

1.在思想上没能重视小学语文学习。在小学语文学习中有很多学生认为思想教育是无意义的,只是教学的常规任务,各项考试、审核都是没有必要的,和自己的学习、考试几乎无关,却没有认识到自己生活的各方面正是因为有了思想教育的存在才更加精彩。同时有的教师也没有做好思想教育准备,总认为自己的教学主要以知识为主,思想教育是可有可无的,开展工作的时候就很随意,久而久之就会使得学生也出现思S定势,认为没有学习思想品质的必要,这就严重阻碍小学语文思想教学工作的开展,学生德行、品质等综合能力也就得不到发展。

2.在宣传上没能多样有效地进行思想教育。在各小学经常能看到很多的简报和宣传栏,这些位置虽然有很多教育教学改革的宣传出现,却没有思想教育的专栏。这就说明整个小学语文思想教育在宣传方面工作做得不够好,没有扩大宣传力度,这样就会导致语文思想教学感染力度不强。

3.在思想教育形式上流于表面。由于师生在思想上和行为上的不重视,导致整个小学语文思想教育教学改革工作没能在大众的心上形成意识,一些教师表面化地进行思想教育。

4.考核、评价要做具体改变。小学语文思想教育教学在考核、评价方面还停留在传统时期,没有注重差异化评价和教学,很多考核制度没有对思想道德做要求,教师的评价也没有从实际出发,这不利于学生积极性和综合能力的发展。

二、思想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小学语文课蕴含着很多和生活息息相关的内容,其中的合作、交际等能力和思想教育是密切相关的,这些也是学生未来生存发展的重要基础。学生的思想越先进,学生日常生活中也就表现得越好,虽然小学生已经有一些模糊的思想观念,但是却没有形成相对应的思想辨别能力和意识,他们对很多真实案例的分析和认识停留在表面,思想道德水平普遍不高。在这种背景下,小学生思想教育的开展迫在眉睫,亟须以教学案例或者生活案例教育小学生。我们想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发展学生思想,需要客观分析学生的心理,收集并整合不同学生在学习方面、日常生活方面的思想误区和不足。利用在课改时期教材的插画、故事、小寓言等从侧面加以引导,使之敢于发现自己思想上的问题,在与他人的沟通中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同时对小学生加强思想教育有助于他们保持刻苦努力的思想意识,这样教师在进行语文教学时才能取得较好的成果,当学生拥有学习的动力,教师的教学也将变得更加轻松。

三、做好思想教学的做法

在新课改时期,教师可以放手让学生通过合作探讨教师教的知识,也可以升华书本上的死板知识,结合学生生活经历,从各个角度分析教学案例中的人和事,让学生探索其中的思想道德知识。在合作学习中也就促进了学生们的思想道德水平的提高。另外,在小学阶段教师要分析小学生的身心情况,了解他们的思想潜意识,教师在执行教学活动时就要先对小学生进行思想引导,帮助他们分好小组,培养他们合作的意识,使得不同类型的学生在合作学习这个过程中,都能对课堂互动目标和教学案例产生想法,彼此之间做好交流,实现思想教育的目标。比如,在进行《司马光砸缸》的教学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分析小伙伴和司马光的心理活动,分析为什么他要去砸缸,而其他小朋友却害怕地跑了?当学生分享了自己的看法后,教师通过适当引导和点拨,从而教育学生要勇敢救人,不能逃避责任,让学生学会如何做人,如何尽责。再如教师在讲与长辈相处的相关知识时,可以讲解《孔融让梨》的故事,通过引导学生对孔融的做法进行分析,让学生学会关心爱护爷爷奶奶,树立敬老爱老的思想,这种借助教学内容融合思想教育的过程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促进了学生道德的发展。

总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该关注学生身心状态,辅以教师才智创设的环境进行思想教育,用课文或者真实案例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思想意识。在教师、学生、教材教辅等综合协调统一的前提下,借助教学内容融合思想教育的过程,培养小学生刻苦努力的思想意识。

参考文献:

第2篇:小学生思想教育的内容范文

【关键词】小学语文 德育教育

教育体制改革促使教育工作者开始重视学生的德育思想教育,把其放在与基础文化教育同等重要的地位上来。而作为思想性相对较强的小学语文,在教育中渗透思想道德教育很有必要。它的的优越性就在于教师通过借助小学语文教材,附加优良道德品质内容,对小学生展开道德教育,这是培养小学生人文道德修养的重要途径。

一、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的必要性

1.小学思想道德教育的建设要求在小学语文中渗透德育教育。国家教育部对小学生的德育要求为:在情感上要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在习惯上要团结同学、文明礼貌、讲究卫生、遵守纪律、勤俭节约;在思想上要有法律意识、是非观念和集体主义。这与小学语文的很多教学内容是相一致的。因此,在小学语文中渗透德育思想教育有助于实现小学生的德育目标,为小学生道德水平的逐步提高打下坚实的基础。

2.现今小学语文中的德育教育渗透没有达到预期目标。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小学教育中对小学生的德育教育重视不够,导致其在小学语文教育中不能得以很好的发展。

3.在小学语文中渗透德育教育,是全面提高小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水平的需要。

二、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的途径和方法

1.充分利用课堂教学。课堂是小学生学习知识的主要场所。教师通过讲解教材内容把德育思想系统全面的传达给学生,例如树立民族自豪感、在生活中的勤俭节约、助人为乐的道德思想的传播。因此,在小学语文中渗透德育的主要场所应放在课堂教育上。(1)充分讲究情感调动。小学教师在讲授课程时可加入知识背景的情感资料,通过有声有色的故事叙述营造良好的情感氛围,从而使小学生更加真实的感受到课文中所要表达的情感。例如教师在讲授关于热爱祖国的课程中,可先在班内插上小红旗,同时播放歌颂祖国的相关乐曲,在这种教学氛围下,小学生更能深刻的了解热爱祖国的教育意义。(2)教师积极鼓励学生向先进人物学习。这个先进人物既可以是课文中的伟大人物,也可以是学生身边的先进表现者,在日常小事中的德育教育更加便于小学生理解学习,例如有同学在放学回家的路上捡到了1元钱,并把它交给老师,教师可通过这件事号召学生要像这个同学学习拾金不昧的精神。(3)小学教师在讲解课文中要讲究细致、全面、多方位。小学生由于年龄的原因,对一些事件的看法还没有成型,因此不能较容易的了解掌握课文,这就需要教师在教课中正确传达所授课文的中心思想,讲解每一个词、句所表达的含义,并在此过程中把德育思想渗透其中,达到基本文化教育和德育思想的完美结合。

2.把语文课外活动作为小学生德育思想教育的第二场所。在小学语文学习中开展课外活动,不仅有利于小学生巩固课堂知识,还便于其在实际活动中的品德熏陶。做好小学生语文课外活动,老师要把握好活动的针对性和层次性。课外活动针对性的表现举例:教师要充分利用小学生自我思想不成熟,善于模仿别人的特点,在语文课外活动中找一些正面人物作为榜样,鼓励小学生去学习。课外活动的层次性的表现举例:老师在课堂上讲完关于助人为乐的课文体裁之后,在接下来的语文课外活动中,可组织小学生去养老院陪孤寡老人聊天,讲笑话。这样教师在实际行动中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帮助其懂得做人的意义。

3.重视小学生的课外阅读内容。除了课堂上的学习,小学生的课外阅读在其学习思想道德教育中占据着很大的比重。教师应鼓励小学生参与到课外阅读的行列中来。老师通过为小学生挑选有意义的课外阅读读物,引导学生展开多种形式的课外阅读,帮助学生养成积极的学习习惯,以及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观念。同时,教师在为小学生挑选读物时要具有针对性,根据小学生的性格特点和年龄特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帮其推荐适合的读物。在课外阅读中,老师要加强对学生引导教育的作用,例如带领小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帮助其学会赏析课文,剥茧抽丝,从而正确把握文章主旨内容。好的课外阅读是小朋友的好朋友,它可以在日常社会中教育学生正确的是非观,人生态度,从而提高学生自己的知识修养,培养学生刻苦学习、努力上进的精神。

4.注重小学教师在小学生德育思想中的影响作用。在教学过程中,老师不仅是传道者,还是学生的良师益友。对于小学教育来说,教师的作用更像是一面镜子,其行为习惯很容易被小朋友模仿学习,“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教师的态度和观点直接影响着小学生的感官。因此,小学教师在教学中讲授思想品德教育的同时,要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博大的胸怀,日常生活中也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一致,例如,整洁的仪表,优雅的谈吐,常用文明礼貌用语等,以实际行动教育学生注重品德教育。

参考文献:

[1]杨天容.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J].新课程.2012.

第3篇:小学生思想教育的内容范文

【关键词】小学生;思想品德;教育;渗透

小学阶段是人一生成长过程中的重要阶段,孩子的许多道德情操,以及对人对事的态度和原则都是在这个时期形成的。小学的德育一般都是采用渗透教育的方式,也就是将思想品德教育渗透到学校语文、数学及其他教育教学活动当中,使小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形成良好的习惯和思想道德品质。孩子幼小的心灵纯洁得犹如一张白纸,我们为人师者不但要用科学知识武装他们的头脑,更要教他们懂得什么是真、善、美,什么是假、丑、恶,引导他们用稚嫩的小手描绘理想的蓝图。

一、利用语文课固有的思想性较强的特点,在授课过程中有机地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通过语言文字的教学,加深学生对课文思想内容的理解,使学生在认识上有所提高,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高尚的道德情操。现行教材《锄禾》、《英雄》、《蓝色的树叶》等等各篇无不是思想教育极强的活的教材。它无不在启迪学生的智慧。陶冶学生情操,激励着学生爱党、爱国、爱人民、爱劳动。必须把思想教育放在首位,贯穿在教学的全过程中。

二、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让小学生思想品德课更精彩

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导之以行,学生健康向上的情感和感受源于深刻地认识,而认识和情感的进一步迁移就形成了良好的道德品质和道德行为。引导行为是小学思想品德课教学的最终目的和立足点,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能激起学生道德动机,规范道德行为,因而能提高导行效果。例如:适时地播放一些关于饭前洗手,饭后刷牙的正确方法和不要偏食、不要吃零食等内容的教学录像或幻灯片,并加以点拨。这样学生就不难知道为什么要爱清洁,讲卫生和怎样爱清洁、讲卫生了,并马上行动起来力争做一个爱清洁,讲卫生的好学生。总之,在小学思想品德教学中,恰当适时地应用现代教育技术,以其精美的画面,摆脱时空的局限,让学生在生动的意境中,身临其境地体会课本上的道理,以其优美的音乐,激起学生共鸣,创造出高尚的精神氛围,让学生得到启迪,真可谓事半功倍。

三、贴近学生生活、贴近学生实际

贴近学生生活,贴近学生实际,把一部分学生的生活习惯恰如其分地引入课堂,生动感人,既可增大学生知识面,又可使他们受到思想教育,从而激发学习的兴趣。可以把部分学生的家庭生活引入课堂,使他们受到爱家、爱父母的思想教育。又如我在讲“如何战胜困难”时,让学生说说自己家庭生活中曾遇到的困难,遇到后又是如何面对困难的。生活中,每个人都会遇到困难但面对困难应该采取积极的态度,不畏惧、不气,要靠智慧和意志寻求战胜困难的方法。上述教学不但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开发了学生的思维,还激发了学生勤奋学习、回报家庭,以及良好生活习惯的养成。

四、利用榜样的力量来影响学生,教育学生

小学生模仿能力强,积极向上、向往英雄人物,这都是有利的因素,榜样具有形象、具有感染力和吸引力,能直接影响学生的感情和行为,这些都符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是正面教育的好方式,英雄模范人物可以作为榜样,学生中的一些优秀典型也可以作为榜样,他们的思想和言行都具有具体的示范作用。学生比较容易接受,作为教师则要充分运用教材、报刊、文学作品及实际生活中的先进形象来教育帮助学生,帮助他们树立自己的榜样。

五、在日常生活中,注意教师的言传身教

第4篇:小学生思想教育的内容范文

【关键词】网络环境;班主任工作;策略刍议

在现代教育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 互联网已经开始走进小学生的生活。网络以强大的辐射力和感染力吸引着众多的学生,小学生可以从网上更快、更多地获取信息,为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带来极大的便 利和乐趣,但网上的信息良莠不齐,泥沙俱下,也对青少年学生的世界观、价值观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影响和冲击。因此,网络对学校的思想品德教育提出了新的挑 战,又带来了新的机遇。那么,我们班主任应该如何应对呢?笔者结合自己在胜利中路小学多年的班主任工作所积累的经验,谈谈自己的一些认识。

一、辩证的认识迫切性和复杂性

1.削弱了其他传媒的导向功能。网络所渲染的许多内容貌似客观、公正,向涉世 不深的小学生展示着新异、甚至诱人的信息。网络充分利用其快速而全面的传播,逐步确立了其传媒的主导地位,而以前在我们生活中的影视、广播、报纸等的传媒 作用正在开始弱化。对于长期在“应试”和“正面”的思想教育中,习惯于接受现成的观点和结论的小学生来说,他们更愿意接受网络带给他们的信息,面对更具选 择性和趣味性的网络,作为师生之间沟通的阵地―“课堂教学”也正在受到新的挑战。

2.导致了现实与虚拟世界的内在心理冲突。小学生对新异的事物和观点比较敏感,经常探索所感兴趣、对感官刺激比较强的信息。部分小学生的在网络大家庭中,通过网上聊天、浏览信息等方式,经常和外面新奇的世界进行交流。网上所充斥的形形的信息,往往与现实世界有很大的反差,会使学生在内心产生一定的矛盾和冲击,如果部分学生缺乏一定的自制力和辨别是非能力,会对他们的思想领域产生巨 大的冲击,甚至影响他们的健康及学业发展。

3.改变了学生的生活、学习和思维方式。现在的小学生不再单调地重复书本知识,传媒的迅速发展使他们有更多与外界交流的机会,而具有广泛性、间接性和稳定性的互联网正在构成小学生生活的重要环境。在虚拟的网络世界里,小学生能获得更多的 快乐和满足。当现实世界不如他们的网络情境时,他们会更加依赖网络,使得他们原有的生活、学习和思维方式得到全面的更新与发展。

二、理性的认识网络优势性和适用性

1.提高了思想品德教育的社会化程度。网络的出现,消除了学校和社会的围墙,把偌大的世界变为极易“涉足”的地球村。学生可以在广阔的网络天地里漫游,充分领略种种思潮与信息,使得思想政治工作社会化程度大大提高。这对我们拓展思想品德教育的新思路,消除了学校教育和社会实践脱节的弊端。

2.提高了思想品德教育的灵活性。“网络”本身就是一个非常好的教育载体,可以充 分利用网络技术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根据网络匿名性的特点,引导学生在网上发表各自的观点、意见,进行交流和讨论,把网络作为了解学生思想动态、学生的教师 交流思想的一条重要渠道。通过对网上搜集信息、主题讨论、对话聊天等形式使思想品德教育工作向深入、细致、高效的方向发展。

3.丰富了思想教育的素材。网络既是提供多媒体逼真的、典型的画面,使人们尤如身临其境,受到更多的感染和陶冶。网络技术超越了时间和空间,将许多历史性的、抽象的内容呈现在学生面前,可以把学生喜闻乐见的信息与内容 展现出来,使学生产生更为深刻的情绪体验。因此网络传播的多媒体特性可以使思想品德教育具有更大的作用和效果。

三、科学的保证网络成效性和可行性

1.完善规章强化教育。要加强对网络的监控,注意搜集、分析网上信息。教师要发挥互联网的守门员功能,“堵”是 不现实的,往往也是无效的。正确的方向是主动出击,积极引导。学校思想品德教育者要积极上网,通过网络了解师生的思想动态,并让学生在网上进行自由的讨论 和发言,对于有益的信息,要扩大影响,使更多的学生从中受益,特别要注意过滤不良信息,通过教育和交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坚定他们的爱国主义、社会主义信念。一方面,要采取监控措施,对非法网站进行打击;另 一方面,把管理和教育结合起来,自律和他律结合起来,通过各种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加强伦理道德教育,法律意识教育和安全意识教育,引导学生树立良好的网络道德,培养学生健全人格和高尚的道德情感。

2.精心策划丰富活动。网络的生命在于内容、在于特色,在于充分发挥网络传播的优势,而不能简单地将传播的思想品德教育模式移植到网上。切实做到坚持网上有班、队组织的声音,引导师生建立他们自己的网站,在网上拥有自己的空间,成为师生之间、同学之间交流的大舞台,同时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网上教育、交流、讨论等活动。要精心策划开展融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的网上校园文化活动,如开设网上论坛,网上游戏竞赛,各种设计比赛,利用重大节日、重要事件等契机,在网上开展富有冲击力的思想教育活动。

第5篇:小学生思想教育的内容范文

【关键词】思想教育 渗透 切入点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16-0182-02

古人云:“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时代的飞跃,科技带动了教育领域的飞速发展,教师作为历史齿轮的推进者,在不同的时期有着自身独特的内涵。而它始终不变的意义就是“传道”,何谓“传道”?除传授学生知识外更重要的意义就是教育学生如何做人,这便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在重视教育教学质量的今天,教师们花大力气传授科学文化知识,提高学生的知识水平。而往往忽视了下一代在成长过程中思想素质的教育与培养。德育工作逐渐成为各教育层次中最为薄弱的环节,如何抓好学生思想教育工作,成了今后教育工作者的又一重要工作。小学数学课在小学课程中占据着很重要的地位,由于其数字逻辑性强,知识系统客观,使思想教育很难在其教学过程中得到反映,根据个人教学经验,我认为把思想教育渗透到教学课堂教学中,应从以下几点入手。

一、深研教材,把握思想教育的切入点

“教学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这就是要求教师能用艺术家的眼光去观察分析教材,去处理教材,用匠人的手笔去表现它,去找准思想教育的切入点。使其合理、自然的表现出来。比如,在实际教学《元角分》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设置以下内容,让学生口述一角钱有什么用处,学生表示用处不大后,教师进而让学生说说两角、三角、一元钱的用处,学生逐步表示它们的用处不断变大后,教育学生节约用钱的同时也使学生明白自己用的每一分钱都是父母辛勤劳动的结果。既对学生进行了思想教育,又充实了课堂内容。

当然,教师在教学课堂中进行思想教育,如果没能很好的找准切入口,就收不到很好的效果甚至会弄巧成拙,影响正常的教学效果,使学生产生厌烦心理。因此,深研教材,恰如其分的找到思想教育在课堂教学中的突破口,把思想教育和课堂教学有机的结合在一起,是在教学中渗透思想教育的重要方法。

二、抓住数学学科特色,创造合理的教学情境

数学课是一门基础性学科,它的学科特点决定了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思想教育的难度是较大的,作为教师,应积极主动的在课堂教学中创造适当情境,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在教学中如果教师创造的教学情境不适当或没有一定情境,学生就不能产生感情共鸣,收不到好的效果。如在教学《圆的认识》一课时,两位教师都给学生介绍祖冲之,并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思想教育。两位教师在处理思想教育的过程中采用了不同的方法.其教学效果有明显差异。一位教师的做法是讲解圆周率后,向学生介绍祖冲之及他的科学成就,教育学生学冲之专研的精神。另一位教师的做法是教学圆周率后,安排学生计算圆周率,许多同学算不出或算错了,学生在计算中感到了计算圆周率的艰难,再介绍祖冲之,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从以上两位教师的做法来看,都是从同一个角度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但效果却大不一样。第一位教师在进行思想教育时平铺直叙,学生只从感性上认识了他的精神,这一认识是肤浅的。并没有真正触动学生的思想,可见这一方法取得的效果并不好。第二位教师让学生在计算中产生了对祖冲之的敬佩之情。在这中感情共鸣中使学生敬佩他的钻研精神,从而树立远大理想。这就是学生理性认识的升华,这一过程是学生内心的变革。毫无疑问这位教师才真正达到了思想教育的目的。

由此我们不难看出,只找到思想教育的突破口是不够的,更重要的是创造相应的教学情境。从学生的内心深处去感化他们,才能真正达到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教学目的。

三、结合学生实际,合理引导学生思想认识向纵深发展

教学的主体是学生,而学生也存在其自身的差异,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因材施教是所有教学工作的基本原则。我们在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教学中也必须遵循这一原则,结合实际情况进行教学。小学生的思想认识具有不稳定性,他们辨别是非的能力差,判断能力不强,没有形成一定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这种特殊的教育对象面前,教师应该循序渐进地引导他们去认识世界,去分析辨别是非,促使他们的思想一步一个脚印的向前发展。小学生正处于成长阶段,他们的思想需要一个从认识到提高,从再认识到再提高的多重循环阶段,在这一阶段中他们才会逐步成熟,逐步形成自己的个性特点和世界观。因而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有很强的层次性,从认识事物到辨别事物到提高认识逐步引导学生思想认识向纵深发展,向多元化认识发展,逐步使学生树立自己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当然,个性总是存在于共性之中,对于不同的教育对象。虽然他们有相似的认识基础,有共同的需要,但是也应充分考虑个体之间的差异。根据具体情况有针对性地确定思想教育的具体内容和方法是很重要的。如某班有几位同学平时懒于劳动,不讲卫生,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适当的地方着重引导学生认识懒于劳动的坏处和不讲卫生的结果。从而达到因材施教,所以我们说结合学生实际,合理引导学生思想认识向纵深发展是思想教育的一个基本原则。

四、树立良好的教师形象,是影响学生思想转变重要手段

第6篇:小学生思想教育的内容范文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德育教育

“传道授业解惑”就是教书育人。怎样教书育人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和关键。一直为广大教育工作者研究、探讨的重大课题,对不同年龄段的学生其内容都不同,我们小学教师培养的对象就象一块未经琢磨的玉石,只能由教师这个共和进行加工,才能现出瑰丽的玉石,教育在此就是琢磨的过程,教育为本,德育为先,德育的教育必须渗透在传授知识之中,这样就不是空洞的说教,而是有色有味、有趣有情、极赋实效。现就小学语文教学中进行德育教育谈几点笔者粗浅的看法。

一、思想教育必须放在语文教学的首位

知识无阶级性,而教育则是有阶级性的,教育从来都是从属于一个阶级的,我们的教育就是要为无产阶级的政治服务,我们是社会主义国家,就是要培养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就是要培养讲文明、守纪律的一代新人。而现行教材的编写正是体现了这一点。刚入学就学习古诗《锄禾》又继续学习了《英雄》、《刘胡兰》、《我不能忘掉祖国》、《白杨》、《》、《昨天,这儿是一座村庄》等等各篇无不是思想教育极强的活的教材。它无不在启迪学生的智慧。陶冶着学生的情操,激励着学生爱党、爱国、爱人民、爱劳动。所以作为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必须把思想教育放在首位,贯穿在教学的全过程中。依据教材内容结合学生的特点,向学生进行理想教育、爱国教育、传统教育、使之从小就懂得做人的道理。从我做起,从小做起,这样必能为他们的人生奠定下坚实的根基。

二、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教育一定要把握儿童心理特征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在传授知识中育好人关键要了解自己的教育对象,掌握自己教育对象的心理性格等特征,根据其心理状况,年龄特征去进行教学,寓德育教育与教学中,才能收到较好的效果。

小学语文教师面对的教育对象是儿童,他们知识面窄、贪玩、好动,这是他们的弱点,但他们心灵纯洁好奇,好表现,喜问、喜听,争强好胜,则是其优点。根据这些特点,在教学时就要善于引导。讲课要考虑到主动、形象、有趣,充分发挥他们的优势。使其在增长知识中,培养良好的个性、懂道理、做新人。如:我在教《群鸟学艺》这一课时,为了让学生从中受到启发和教育,我让儿童有意注意使其进入角色,组织学生扮演学艺的群鸟,创造性地加上了学艺的小燕子给没学到艺的那几只鸟说几句安慰的话的这样一个表演内容,教育开导这些鸟要看到自己的长处和不足之外,就一定能学到真本领。这样,就潜移默化地使学生明白了要做好一件事,必须不怕吃苦、不怕挫折,才会成功的道理。

三、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教育要把握好阶段性,要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第7篇:小学生思想教育的内容范文

关键词:音乐教育 德育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745(2013)03-0058-01

在音乐教学中促进思品教育及智能发展“音乐教育应该寓思想教育于音乐艺术之中。”作为美育手段之一的音乐教育,它对陶冶情操、品行修养、树立正确的审美观起到独特的作用,教师应该要注意音乐知识教学、音乐能力培养、思想品德教育的配合,紧紧抓住旋律、节奏、音色、曲式等音乐要塑造的形象,启发学生在进入歌曲意境中做到理解美、表现美、鉴赏美以及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对艺术,特别是音乐,道德内容是其灵魂,其存在的意义。”由此可见,品德教育和音乐教育是互相沟通的,在小学音乐教育中以音乐艺术为手段,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和思想教育,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和活泼乐观的情绪,同时培养学生道德情感和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高尚情操,开拓视野,使学生在美的感染下陶冶情操,受到良好思想品德教育,塑造良好的道德品格,有着十分有效的作用。音乐教育中由于低年级小学生的生活经验不丰富,抽象思维能力不强,对歌曲的内容难以理解,难以产生共鸣。我们借助音乐的形象性和情感性的特点,来激发学生产生同音乐中的艺术形象相一致的情感从而避免空洞说教,而着重心灵的感染和熏陶。那么,如何使品德教育渗透于音乐教学的始终,寓德育于音乐教学之中呢?我在教学中做了一下的尝试:

一、创设情境,借助电教手段,进行情境教学,让学生在身临其境中受到思想教育

低年级正是人的情感由低级向高级逐步发展阶段,各种情绪性的音乐活动,能使他们情感积极的流露、丰富起来,懂得生活中的美与丑、善与恶。因此以音乐为手段对学生进行情感培养会收到意想不到的结果。如在欣赏《种瓜》时,我运用电教手段设计了歌曲内容的投影片,帮助学生理解歌曲内容,同学被深深吸引着。在问学生,如果你有了一粒西瓜籽,会怎样管理它呢?即知道了劳动的辛苦,收获的艰辛,又学会了歌曲。另外,我还利用游戏中的音乐形象,创设情境如《保护小羊》,小羊的形象唤起学生亲切、温柔的感情,狼来了的音乐激起小学生对坏蛋的憎恨,小动物们的帮助使小羊脱离了危险,孩子的心也“如释重负”。

人的心理活动是认识和情感交织的过程。在教育教学中,寓理于情,以境育情可以把孩子带入感人的情境之中。收到“春雨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二、讲授故事帮助学生理解乐曲所表现的情感和气氛,让学生在对比中受到思想品德教育

欣赏《劳动最光荣》,我抓住小学生喜欢听故事这一特点,把歌曲编成故事,并制成相应的投影片,采用边放片边讲故事的方式进行教学。当讲到小蜜蜂爱劳动小蝴蝶贪玩耍时,同学们自觉的把两者相比较,同时也认识到了自己存在的不足,接受思想教育。又如在《小燕子》中我将歌词编制成儿歌故事,简单易懂,增加了兴趣,形象的比喻展现了“庄家小卫士”的形象,使学生懂得了为人类奉献的优秀品质也是一种崇高的美。

三、编排律动,让学生在动作表演中受到思想品德教育

低年级学生感情丰富、外露,无时不在表达自己的情感,充分利用学生好奇心和善于模仿性来引导他们,进行品德教育。如《快乐的一天》由《早早起》、《上学去》、《来学习》等六个不同情绪的音乐小品组成,展现小学生《快乐的一天》。上这节课时,我抓住新生入学后的稀奇心理,把动作表演和音乐欣赏相结合,允许鼓励学生创编动作,这样一节课不仅完成教学任务,更重要的是帮助学生理解了音乐内容,从而接受了思想品德教育。又如《洗手绢》这首歌曲,我启发性做相应动作:伸臂、挽袖、搓衣等,这样的学生夸张模仿这套动作,老师在灌输劳动观念,从学生的表情我猜想他们对劳动有了正确认识。

四、主题活动,强化思想品德教育

在实践中,如何使认识变为行动,由被动变为主动,这就要通过情感和意志这个中间桥梁的作用,由于音乐教育是从陶冶人的情感入手的诉说情感的表演艺术,从而能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每一学期开始,我都会在班级召开“师生同乐音乐会”,让每个学生都来展示自己的节目,有歌唱、有舞蹈、有故事,也许这一切看来幼稚,节目不成熟,但是相对于低年级学生已经是一个不小的跃进。孩子们在表演中表达了自己爱同伴的情感,观看的同学也受到感染,学生热爱班级、热爱同学的情感油然而生。

五、德育教育,持之以恒

小学生思想品德教育具有长期性的特点,任何一个学生良好的品德的形成、巩固和提高都不是一个教案、一次性教育活动所能奏效的。它是由认识到情感的过程,这个过程不是短时间会解决的,低年级学生自律差、理解能力差,难免会犯同样的错误,我们应该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要正确认识和引导,及时处理决不能着急,而要有滴水穿石的精神,导之以行,持之以恒。

第8篇:小学生思想教育的内容范文

志愿服务;当代中小学生;价值养成

姜朝晖,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高等教育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员,博士

志愿服务作为一项公益性社会实践活动,越来越成为我国社会和谐发展的一部分。党的十和十八届三中全会强调要广泛开展志愿服务,支持和发展志愿服务组织。中央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也明确指出:“志愿服务对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全社会形成向上向善的力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笔者认为,志愿服务对当代学生的价值养成具有非常积极的作用。

一、志愿服务对当代中小学生

价值养成的意义

志愿服务是我国新时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载体,对当代中小学价值养成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结合对当代中小学生特点的分析,笔者认为,其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有助于正确价值观的建立

当代中小学生普遍早熟,无论90后还是00后,总体来看,早熟现象凸显。尽管生理、心理上都相对早熟,但他们思想不成熟,缺乏对生活、世界和自我的正确认识。尤其是在a后现代思潮的影响下,在信息化全球化社会中,传统的价值观在逐渐被消解,“去中心化”“去权威性”成为我们这个时代最重要的表征,学生不再迷信权威,对一切价值都表示怀疑,提出挑战。但是,由于年龄、阅历的限制,他们又很难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志愿服务倡导“奉献、友爱、互助、进步”,它既是志愿精神的高度概括,也充分凝练了中华民族传统、时代精神和人类共同文明的价值追求。引导当代中小学生参与志愿服务活动,并逐渐内化为他们的自觉行为和生活方式,有助于他们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二)有助于团队精神的培养

有学者研究表明:西方文化更强调中小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而中国学生从小独立性差,缺乏团队合作的感受。这既有客观的因素,也有主观的原因。志愿服务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组织性,并以团队形式开展工作。而且,它是基于自愿和兴趣的前提下开展工作。因此,志愿者大都能从工作中体会劳动的乐趣,感受团队的力量,体会集体的温暖。中小学生虽然不能如成人一样开展一些高强度的志愿服务,但志愿服务强调的团队精神却是一致的。在这种有组织的集体活动中,围绕共同愿景和目标,一起开展志愿活动,这就从形式上改变了注重个体中心的发展方式,而且实质上团队精神、合作意识也融入了志愿者的血液,并渗透在他们的志愿服务中。

(三)有助于实践能力的提升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以及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重视,当代中小学生,普遍多才多艺,基本上都有自己的一项特长,比如音乐、体育、绘画、棋类等,少数优秀学生甚至达到了专业水准。但是另一方面,中小学生普遍存在动手操作、实践能力较低的问题,尤其劳动实践中所需的吃苦耐劳品质极其匮乏,严重影响了他们道德意志品质的养成。志愿服务无论是何种形式开展,都是以实践为指向的,活动过程中,凸显解决问题的能力、与人交际的素养等等,都能最大程度上锻炼参与者的实践能力,能够激发他们去面对不同的场景,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

(四)有助于人生理想的树立

当代中小学生重视自我价值实现,承担社会责任意识也在增强。随着年龄增长,理性批判能力有了进一步发展,他们积极关心国家和社会事务,愿意贡献自己的力量,但在浮躁的社会环境下,这种重视自我价值实现,愿意贡献自己力量往往流于表面形式。究其原因,在功利主义、金钱至上的社会环境中,当代中小学生也被功利的因子所侵蚀,有些孩子过早丧失了童真,缺乏人生的理想和志愿,更缺乏坚持理想的意志和品质。在社会、家庭和学校教育中,早早成了“精致的利己主义者”。志愿服务,它本质上是提倡奉献和利他的,不求回报的,是真正从内心深处去帮助他人,为社会发展做出力量。这样一种奉献、利他的价值观,就是一种脱离了功利取向的理想追求。

二、志愿服务对当代中小学生

价值养成的内容

价值养成,根本目的在于丰盈人性、健全人格、寻找人生意义,增进幸福生活。而志愿服务,其实就是通过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为幸福人生做准备。笔者以为,志愿服务对中小学生的道德教育、公民教育、思想教育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

(一)道德教育

道德教育,主要是指基本道德学习,如公平、正直、诚实、勇敢、仁爱、勤劳、朴素、敬畏等,应是中小学德育学习的基础和重点。志愿服务中包含了许多道德教育的价值元素,虽然“志愿服务”和“志愿者组织”等外来词在我国出现的时间并不长,但志愿精神早就扎根于悠久的中国传统文化。儒家文化的“仁爱”思想、墨子的“兼爱”“爱己”思想,与现代志愿精神的互助友爱、共同进步的宗旨也是一致的。可以说,从文化源头上,我国早就具有浓厚的爱人济世色彩。作为近现代社会的新生产物,西方引入的志愿文化,对我国传统文化的仁爱思想起着提升作用。中国青年志愿者协会1994年12月提出中国志愿者精神为“奉献、友爱、互助、进步”,这其实就是一种价值理念。开展志愿服务,其实就是践行这些价值。

(二)公民教育

公民教育,主要是指现代社会里培养人们有效参与国家和社会公共生活,培育公民的各种教育手段的综合体。近年来,许多学校提出要培养“世界公民”或“现代公民”,其实,就是培养学生参与国家和社会公共事务的意愿和能力。志愿服务作为现代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发端于慈善,缘起于西方,从一开始它就是服务社会和国家的,而且是自愿的、义务的、不求回报的利他行为。据悉,美国志愿者人数占总人数的56%,人均每周做义工的时间达到了4个小时。即便是中小学生,哪怕8、9岁低年级的孩子,一般也要求承担一些简易的志愿服务。而在英国、法国、德国、日本、韩国、新加坡等其他发达国家,参加志愿服务活动是国家加强公民道德教育和维护社会稳定的有效形式,并成为广大公民的自觉行动和生活的组成部分。由此可见,志愿服务从本质上是服务于现代社会。志愿者,实质就是履行现代公民的责任,而参与志愿服务,某种程度上,其实就是在接受公民教育。通过志愿服务的开展,让中小学生感到作为一个现代公民的国家意识和社会责任,同时在集体中发挥自己的作用,增强他们的领导才能、团队精神、国际视野等素养,从而达到提升公民道德和政治品质的目的。

(三)思想教育

思想教育,主要是指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和理想教育的学习,培养个体对自我、世界、社会及理想的正确认识。中小学生处在“三观”和理想教育的形成、发展关键时期,是德育的重要内容和根本任务。志愿服务,在活动中,强调个体的体验和实践。这种体验式的活动,其实就是一种德育学习和价值养成的过程,尤其活动中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互动,比书本上的理论知识更直观,也更容易让学生得到启发和感悟。可以说,志愿服务活动的开展,拓宽了传统的以学校、课堂为主的教育模式,加强和社会、社区的联系,课堂范围扩展了,内容更加具体而真实。在这样的情境下,志愿服务不仅是一项活动,更是作为一项重要的课程资源,对中小学生“三观”和理想教育的发展和提升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

三、志愿服务如何促使当代

中小学生的价值养成

如前所述,志愿服务在道德教育、公民教育和思想教育等方面对价值养成有重要的作用,有传统课堂、常规教学所难以企及的优势。那么,在具体的志愿活动中,如何彰显和实现价值养成的目标呢?笔者以为,可从志愿服务的设计、内容、方法和评价上创新。

(一)设计上,融入实践育人德育为首的理念

志愿服务能否达到价值养成的目标,取决于活动设计的科学性和适切性。这既要考虑到活动参与的对象、时间、地点、方式和成效,同时还要考虑到中小学生的成长规律,最为关键的是,志愿服务项目的设计要自觉融入实践育人和德育为首的价值理念。比如中小学生参与本校的音乐会或校庆活动志愿服务,就应该体现出热情、温馨、阳光、开放的品质;如走进社区宣传主题活动或是为贫困家庭送温暖,就应该表现真诚、大方、善良、乐观的品质;如参与国际志愿活动,除了活动本身的要求外,还应该具有高度的政治品质,代表我国中小学生形象,维护国家的声誉等等。此外,基于中小学生不同年龄阶段特点,活动组织者应该在恰当的时机进行合适的引导。

(二)内容上,作为思想品德课程的重要部分

现实中思想品德课程对当代中小学生价值养成影响式微,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课程脱离了实际,与其他课程未能很好的融合。志愿服务优势在于它的实践性、利他性、组织性、社会性等特点,能够有效弥补课程、教材、内容先天的缺陷,给中小学生德育教学带来真实的情境性体验。在课程教学中,可以把志愿服务作为思想品德课程和综合实践课程的重要内容,如课程涉及到对大自然的热爱和环境的保护,可引导学生参与学校绿化、社区环保的宣传等志愿活动;又如开展公民道德方面的教育,可组织学生参与各种主题的博物馆或纪念馆的志愿讲解活动等。同时,有条件的学校,结合第二课堂,也可把志愿服务开发为校本课程,作为常态化的德育课程。

(三)方法上,注重体验并发挥学生主动性

长期以来,中小学思想道德课程或班会主题活动,大多数流于空洞说教和讲授灌输,忽视实践体验和学生个体的主动性,从而难以真正的发挥课程的应有作用。志愿服务活动讲究理论和实践的统一,具体方法上,有讲解、传授、表演、书画、劳动等。针对中小学生,志愿活动的方法选择上,高年级的学生,可以使用一些综合性方法;而低年级学段的学生,要在其身体和知识储备允许的前提下开展活动,脱离了学生的可接受性,志愿活动的德育价值就会大打折扣。比如学校组织学生去农村体验,帮助农民秋收等高强度体力活动,则适合于高年级的学生,对低年级的显然不合适。但是如果小学和幼儿园联谊活动,可以让小学生参与帮助指导幼儿园小朋友养成好的生活习惯等。志愿服务中,方法的运用可以单一运用,也可灵活多元,但共同点是都渗透了实践育人的理念,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四)评价上,正面肯定为主凸显过程性评价

第9篇:小学生思想教育的内容范文

关键词:小学数学;渗透;品德教育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0-068-01

作为一线数学教师,在教学中我们要善于捕捉小学数学本身所蕴含的丰富的思想内容,在给学生传授数学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加强德育渗透,使学生受到爱国主义、辩证唯物主义的熏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健康的心理品质,使学生健康地成长。为此,本文我就从以下几方面谈自己的肤浅认识。

一、挖掘教材内容、搜集新的信息对学生进行“三热爱”教育

数学是用数据和统计材料来说明问题。小学数学教材中的例题与习题中包含生动的、富有教育意义、具有说服力的统计材料,只要努力钻研、认真备课、就能利用这些材料在课堂教学中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爱祖国、爱社会主义、爱科学的思想教育。例如:第一册?数学?第一节“准备课”中的主题画就蕴含了丰富的思想教育因素。看到图上五星红旗,教师可以告诉学生我们每周都要参加升旗仪式,唱国歌、聆听国旗下的讲话,这样在学生幼小的心灵里播下热爱祖国的种子。除此之外,利用图画,还能进行尊敬老师、友爱同学、热爱劳动、积极参加体育活动等良好的思想品质教育。再比如:教学“10的认识”时可以告诉学生,10月1日是祖国的生日;教学“乘法口诀”时,可以告诉学生乘法口诀是劳动人民在生产实践中产生的,已有很久的历史,使学生知道我国不愧为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教“元、角、分”时可进行爱护人民币的教育;教“时、分、秒”时可进行守时、惜时的教育;教材中的应用题更是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好教材。诸如爱劳动、学雷锋做好事、节约用煤、粮食增产等许多具体事例的数据资料都能使学生在解题的过程中受到潜移默化的思想教育,而这些数据材料随着知识的拓展和学生见识增多逐步充实,从校内到校外、从城市到农村、从国内到国际,教材都作了一定的反映。当然,教材受到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新的数据不能及时反应到教材上。因此,教师要经常及时地搜集新的信息,精选一些富有教育意义的内容编成习题介绍给学生,这样赋予数学教学中的思想教育以时代气息,学生容易产生共鸣,有新鲜感。

二、学好数学的目的性教育

结合数学内容,通过实际例子说明数学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使学生认识到掌握数学基础知识和练好基本功的重要意义,立志为参加现代化建设学好数学。

三、进行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

用有意义又有说服力的数目材料编成应用题,反映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成就、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新旧社会的对比、我国古代数学家的重大贡献(如祖冲之的圆周率)、小学生的公益活动以及有趣的科学知识等,培养学生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公德。

四、进行初步的唯物辩证观点的教育

例如,通过数和形的概念的教学,使学生初步认识到,数学知识都是从现实世界中得来的,人们掌握了它们,还要应用于实际,为我国的现代化建设服务。又例如,通过一些实际例子,说明一些数学概念之间或运算方法之间的相互关系(如,加与减、乘与除、积商的变化等),使学生初步领会到事物是相互联系的,是发展变化的。

五、培养一些优良品质

通过数学作业和练习,可以培养学生严肃、认真的学习态度,独立完成作业、细心检查验算的习惯,书写工整、工作有计划、有条理的良好作风,有毅力、肯于动脑筋克服困难的坚强意志。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一般要注意以下几点:

1、紧密结合数学教学内容,适应学生的年龄特点,寓思想教育于数学知识教育之中。教学时,要认真分析数学教材中思想教育的因素,根据学生的接受程度,确定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方法。例如,在低年级认识数“3”时,只要通过直观,引导学生数各种不同的实物,把它们一一对应起来,使学生看到这几种实物的个数都一样,然后说明所有跟这几种东西的个数一样的,都用数目“3”表示,就可以了。到了较高年级,可以举例简单说明数是从实践活动中产生的。又例如,在解答课本中有教育意义的应用题时,要通过有说服力的数目材料使学生受到思想品德教育。

2、注意通过数学课上的实践活动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不单是使学生了解它们的意义和要求,重要的是身体力行,使学生在数学课上的实践活动中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例如,从一年级开始,就要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学生认真听讲,细心思考,书写工整,格式规范,按时完成作业,自己检查验算等,从小逐步树立起工作认真负责的良好作风。通过实际测量、制作等活动,还可以培养学生爱劳动、爱护公共财物等品德。在实践活动中,做得好的,要给以表扬。

3、注意联系实际进行教育,并把课内教育与课外教育结合起来。例如,教师可以经常注意收集一些有教育意义的真实材料,编成应用题让学生解答。也可以组织学生在课外收集一些反映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成就的数目材料,把它们编成应用题。有时还可以利用数学墙报、数学晚会介绍一些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计算准确不出差错的先进事迹,我国古代和现代一些数学家刻苦学习做出重大贡献的故事等。这些真实的材料对小学生具有极大的感染力和教育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