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工业园区改革方案范文

工业园区改革方案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工业园区改革方案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工业园区改革方案

第1篇:工业园区改革方案范文

一、抓好规划编制,完善城镇功能,促进城镇建设与经济的协调发展

城乡规划是政府指导和调控城乡建设和发展的基本手段,各镇区应重视规划工作,切实发挥规划的调控作用,促进当地城镇建设与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一)各镇区要抓紧镇区总体规划的调整修编,按照相对集中和资源优化配置的原则,切实加强建设用地管理,严格控制各项建设用地规模,重点统一规划住宅区、工业区和农田保护区。已调整行政区域的镇区,应按此原则重新编制总体规划。编制镇区规划必须严格执行国家《村镇规划标准》,参照《广东省村镇规划指引》。对镇区规划区内成片开发的区域和主要街道,必须编制控制性详细规划,进行规划控制建设时必须编制修建性详细规划。凡没有编制详细规划的地块一律不得划拨、出让和开发建设。

(二)工业园区的规划必须符合市政府《关于加强镇区工业园区发展的意见》的条件。统一进行规划布局,整合现有设施,集中利用资金、土地等资源进行建设。在工业园区规划时,要相应规划生活及其他配套设施;大型的工业区,更要规划好配套的生活区和商业区。从*年1月1日起,应实行工业入园、住宅入区,不进入园区建设的原则上不予办理规划选址手续。

(三)各镇区要加大经费投入,将规划事业费纳入财政预算,保证规划编制经费的落实,加快规划编制工作。

二、加强镇区规划管理队伍建设

(一)健全机构,落实队伍。根据*市镇区机构改革方案,各镇已设立了规划建设办公室,承担各镇的规划建设管理工作,各镇的规划建设办公室应配备一定数量的规划管理人员,其中具规划或相关专业大专以上学历的专业技术人员应不少于2名。

(二)加强培训,持证上岗。从*年起,市规划局应每年举办镇区规划管理人员培训班,提高规划管理人员的业务水平。经培训合格领取上岗证书者,可在市规划局委托的范围内承担有关规划管理的具体审查工作;没有上岗证书者,不能参与镇区的规划管理审批。各镇区要创造条件,选派规划管理人员到大专院校学习,以提高其专业水平。

(三)增加投入,购置设备。为提高办公自动化水平,减轻工作强度,市规划局在办公自动化系统升级换代的同时与各镇区规划建设办公室实行计算机联网,实现一张图计算机管理,网上办案。各镇区应增加投入用于规划建设管理,充分利用现代化技术和手段提高规划工作水平和工作效率。

三、建立适应镇区发展需要的规划管理体制

(一)根据“统一规划,统一政策,集中审批,分级管理”的原则,各镇总体规划、详细规划仍由市政府审批,对符合条件的镇区(规划建设管理机构完善,拥有规划管理专业技术人员、有丙级资格以上规划设计机构的),市规划局可委托其办理镇内符合本镇总体规划的建设项目的规划设计、选址,核发《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和《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办理建设工程报建等手续,对不符合条件的镇区,市规划局可根据实际委托其办理部分建设项目的审批手续,近期可委托其办理镇区工业园区的相关手续。

(二)经法定程序批准的镇区规划,必须严格执行。切实执行“一书两证”制度,对未取得规划许可证的,不得批准用地和进行建设。对不按规划执行的镇区,取消其规划管理委托,对违规审批者,按有关规定追究其行政法律及经济责任。市规划局应加强对镇区规划管理的监督检查,做好审批后建设项目的跟踪管理,确保总体规划的实施。各镇区要每月向市规划局书面汇报规划的执行情况。

第2篇:工业园区改革方案范文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各级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以转型升级为主轴,以生态工业为基点,以提质扩量为原则,以借力发展为方略,增信心、调结构、保增长、控能耗、防风险,强力实施“六大工程”,努力确保经济和信息化持续健康快速发展。

二、工作原则

(一)坚持以调促保。要把提质扩量并举、成形转型并进贯穿始终,加快工业结构优化调整,加快提高发展质量,切实增强抗风险能力,努力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

(二)坚持创新发展。要跳出工业抓工业,推动工业化信息化融合发展,制造业与生产业同步发展,新兴产业与传统产业互动发展,龙头企业与中小微企业集群发展,节能减排倒逼发展。

(三)坚持突出重点。形势越复杂越严峻,越要突出主题主线。要围绕六大工程建设,切实加大工业投入、招商引资、平台建设、节能降耗工作力度,努力保持追赶步伐。

(四)坚持有扶有限。牢牢把握发展实体经济这一坚实基础,有效利用市场手段和行政手段,扶持发展龙头骨干企业、高成长低消耗企业、符合转型升级要求的小微型企业,限制发展高污染、高能耗、高排放企业。

三、主要目标

全市和市区工业总产值增长20%以上,全市力争达到2000亿元,市区力争达到500亿元。

全市制造业投资增长20%以上,达到120亿元。

全市实际利用市外内资110亿元,其中市区实际引进内资32.5亿元,引进大项目50个。

节能降耗完成省下达任务。

四、重点工作

(一)着力推进企业发展“双保”工程,力争在创新服务载体上有新的突破。一要着力保企业。引导各级强化保企业就是保发展、保民生、保稳定意识,引导企业树立发展信心。强化预警预测,建立重点工业企业运行监测分析系统,推动监测分析系统完善、扩面、升级。强化服务企业工作,深入开展企业服务年活动,贯彻落实各项涉企财政扶持政策,密切防范和及时化解企业资金链断裂风险,成立企业风险应急办公室,建立风险处置基金。二要着力保要素。着重针对现阶段企业面临的主要困难,强化要素保障工作。加强资金保障,全面落实支持中小企业稳定健康发展政策措施。启动中小企业融资服务中心建设。推动建立银政保合作机制。落实好小企业贷款风险补偿政策。发挥好企业应急转贷资金的作用。加强用地保障,推动加快工业用地平整出让工作。高度关注化解招工难问题,会同有关单位做好相关服务工作,推动落实相关措施。加强煤电油运保障,做好有序用电工作,避免出现大面积电荒。

(二)着力推进智慧“双重”工程,力争信息化平台建设上取得新的突破。一要着力抓好软件产业园建设。要举全力推进绿谷信息产业园建设。一期南区块在启动建设基础上,年底要取得实质性进展,争取完成工程量过半。积极做好北区块开工建设各项准备工作。启动信息产业园区项目招商,认真把好项目入园关,积极引进有实力的企业。积极接洽国内优秀工业设计企业,为高标准设立绿谷创意园(园中园)打好基础。二要着力抓好信息化试点示范。要抓好一批以智慧建设试点为总领的信息化重点项目。完善“无线城市.智慧”试点工作推进机制,在建立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基础上,推动建立具备专业水准的“智慧”建设专家咨询委员会。以高速无线宽带应用为先导,做好全市通信基站空间布局规划,加强与三大运营商开展战略合作。实施以政务公开、透明、便捷为核心内容的“智慧政府”试点工程,促进社会管理和服务模式创新。组织实施一批“两化”深度融合试点示范企业或项目。加快电子商务发展和农村信息化试点。

(三)着力实施产业升级“双推”工程,力争在现代产业集群转型升级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示范基地建设上取得新的突破。一要着力推进传统特色产业转型升级。坚持以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推动机械设备制造业高端化发展,推动不锈钢及制品业规模化发展,推动鞋革羽绒产业生态化发展,推动日用化工产业品牌化发展,推动农林产品加工业绿色化发展,推动特色文化产品制造业创意化发展。推进永武缙五金产业发展合作机制取得实质性进展,以及遂昌建筑五金产业、龙泉汽车空调配件产业、缙云机床产业等省级产业集群试点取得实质性突破,推动不锈钢行业整合提升工作取得突破。推进创新体系建设,提升企业科技创新能力,实施特色产业区域品牌、龙头企业品牌创建和采标计划,继续评选一批标准化示范企业。二要着力推进战略新兴产业培育发展。开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调研,制定实施战略性新兴产业导向目录和政策,成立新兴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和新兴产业专家委员会,制定市新兴产业认定办法,以及制定新兴产业发展资金管理办法。重点支持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新一代电子信息技术、文化创意产品制造等产业发展。实施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产业培育示范基地。加快储备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加强33家市级行业龙头骨干企业培育发展。配合做好拟上市企业的上市准备工作。

(四)着力推进园区建设“双优”工程,力争在园区扩容提升和单位亩产上有新的突破。一要着力优化布局。大力推进生态产业集聚区、省级工业园区和乡镇工业功能区建设,进一步提高工业经济承载力。积极推进、青田和景宁三个经济开发区整合提升方案深化和实施;着力推动7家工业园区和地方各类工业功能区的整合提升,打造一批园区经济转型升级先行区和示范区。认真做好年度目标进度跟踪、督查指导等工作,确保完成全年目标任务。二要着力优化质量。以提升园区开发质量为目标,进一步完善园区考核、项目入园等各项制度。抓紧研究出台开发区(工业园区)考核办法,将投资强度、产出密度和税收密度纳入考核重点,建立亩均产值、亩均税收奖励扶持政策。出台《生态产业集聚区工业投资项目入园决策评价服务工作管理办法》、《工业投资项目入园标准》、《市工业技术、产品产业集聚导向目录》等政策文件。建立全市(市区)工业投资项目决策咨询服务协调制度和投资复核验收制度。

(五)着力推进项目建设“双进”工程,力争在扩大投资规模和大项目引进上取得新的突破。一要着力引进重大项目。突出大项目招商,大力引进央企、国企和大型民企、世界500强企业、中国500强企业,全年引进在项目50个以上,力争在引进投资5亿元乃至10亿元以上大项目数量质量上有新突破,在特大项目(用地千亩以上)引进上有重大突破。重点开展2012上海市台商投资环境推介会、2012美国中国市招商推介会、2012经济发展恳谈会暨重大招商项目签约仪式、省山海协作现场会等重大招商活动的组织工作。二是着力加快重大项目实施进度。抓好一批投资亿元以上的新建、在建工业项目和新引进工业项目、储备工业项目建设,重点加快开发区的绿谷光伏科技、金山门电器和莲都的球豹阀门、青田的青山钢铁、缙云的山蒲照明、云和的汇源果汁、遂昌的洁洋骄子、松阳的多邦科技、庆元的双枪竹木、龙泉的易之星空调等一批在建续建项目进度,加快娃哈哈集团、伊利集团、繁盛集团等一批已签约落地项目早日开工,加快西北机器、盛科高强、天喜集团等一批储备项目早日落地。加强投资计划编制,做好目标管理工作,开展建设进度督查工作。组织开展项目落地推进月活动,做好项目用地、项目审批、项目实施等工作。

(六)着力推进节能降耗“双控”工程,力争在科学管理节能降耗工作上取得新的突破。一要强化能耗监察管理。落实好区域用能总量和用能强度“双控”目标责任制,严格实行问责制和“一票否决制”。开展节能降耗监测、统计、分析等基础工作,配套建立预警、约谈制度。严格节能执法监察,加大执法力度,依法加强对重点用能单位能源利用状况的监督检查。同时要发挥经济杠杆的作用,实行超标预警过量惩罚,组织实施差别电价政策。二要狠抓控新汰劣措施。要严格把好项目准入关,落实好项目能评制度,确保新引进落地的项目的能耗水平达到同行业中上水平。认真执行落后生产能力和设备淘汰更新制度。抓好节能项目实施。继续组织实施50个重点节能改造项目、落实十大重点节能工程、工业循环“4121”试点工程。大力推广合同能源管理,促使现有企业降低能耗,提高单位能耗产出。

五、抓好经信队伍自身建设

(一)加强调查研究工作。深入基层和企业分析形势、摸透情况、找准问题,研究解决阻碍经济发展的热点、难点问题,总结推广基层经验做法,形成有份量、有价值的调研成果,推动调研成果进入决策领域。重点围绕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创新能力提升、完善工业政策体系等事关工业经济发展大局的课题开展调研。

(二)增强主题主线意识。围绕主题主线,加快转变传统思维模式,树立正确的发展理念,正确处理好发展与保护关系,努力把经济增长的代价降到最低。认真学习并贯彻落实各级重要部署,增强大局意识、危机意识和创新意识,提高形势判断、政策把握、应对困难和组织协调的能力,提高经贸队伍的整体素质。要不断转变观念,提高认识,创新工作思路。

第3篇:工业园区改革方案范文

一、统一思想,充分认识新形势下做好人事编制工作的重要意义

去年,全市人事编制部门按照市委、市政府的总体要求,深入实施人才强市战略,人才队伍建设迈出了新步伐,招才引智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人事制度改革、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稳步推进,人事编制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不断完善,应该说,人事编制工作为全市的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对此,应该给予充分肯定。

今年,面对金融危机带来的影响,面对国家和省在新形势下对人事编制工作提出的新要求,面对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良好势头,我们要进一步认清形势,统一思想,充分认识新形势下做好人事编制工作的重要意义。一是加强人事编制工作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务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人事编制工作的重点是管理人才资源、开发人才资源、利用人才资源,其目的就是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人才保障。如果没有人才谈不上发展,如果没有发展“以人为本”也是一句空话。因此,只有加强人事人才工作,才能更好地践行科学发展观。二是加强人事编制工作是实现快发展大发展的必然要求。做好“开发、开放”两篇文章,加快“三带十区”和“七个百亿元产业”建设,实现更大更好更快发展,关键是要有一支高素质的领导干部、经营管理者、专业技术带头人等各类人才队伍。这就需要我们在人才的培养、引进、利用上下功夫,努力建设一支与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相适应的人才队伍。三是加强人事编制工作是深化改革维护稳定的现实选择。机关事业单位的改革势在必行,无论是哪一项改革,都涉及到各方面利益关系的调整,处理得好与坏,都会直接影响稳定大局,所以我们要站在改革稳定的高度来加强人事编制工作。

二、突出重点,扎扎实实做好今年人事编制工作

今年是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极为关键的一年,我们要按照市委、市政府的总体部署,准确把握人事编制工作的新形势、新要求、新任务,突出重点,强化措施,扎扎实实做好今年的人事编制工作。

(一)全面做好人才引进工作。要继续深入实施“人才强市”战略,切实做好人才的引进、储备工作。不断提高我市人才队伍的整体实力和竞争力。在引进的载体上,一是利用优势产业和重点项目吸引人才。围绕能源、矿产、化工、基础原材料等七个百亿元产业建设,围绕多铜矿、电石化等51个项目建设,制定人才规划和政策,吸引人才。二是利用园区集聚人才。结合西南工业园区、俄电加工区、农业示范园区建设等,引导、鼓励人才到园区创办、领办经济实体。在引进的对象上,面向全国高校科研院所、面向国内经济发达地区、面向俄罗斯特别是远东地区引进专业人才和管理人才。力争今年引进研究生以上学历的人才30名左右。在引进的途径上,一是靠政策引进。我市属经济欠发达地区,地处偏远条件较差,要不惜重金,不惜代价,通过优厚待遇吸引人才。二是靠招聘引进。采取现场招聘与网络招聘相结合、考试与考核相结合的招聘方式,引进高学历人才。三是靠节会引进。通过举办推介会、洽谈会、人才交流会,吸引更多的国内外专业人才到落户。在做好引进人才工作的同时,更要注重现有人才的培养、使用和提高。

(二)大力推进高校毕业生就业。今年,国家和省高度重视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前不久国务院专门召开会议进行安排部署。从我市看,目前尚未就业的毕业生有8600人,就业任务非常艰巨,为此,各地、各有关部门要充分认识到做好这项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千方百计扩大高校毕业生就业渠道。一是要通过扩大“三支一扶计划”规模,派送一批,今年全市计划派送100人;二是通过引导扶持自主创业,带动一批,力争实现创业100人;三是通过提供平台,见习一批。目前我们正在制定《市直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工作实施方案》,准备在全市选择1000名籍大专以上毕业生,有计划地安排到机关事业单位见习,既能解决单位和部门人才短缺的问题,又能缓解就业压力,同时,对大学生自身而言,也是一个增加阅历的过程,是一个提高就业竞争能力的过程。各县(市)区和各有关部门一定要做好大学生见习工作。

(三)稳步推进行政管理体制和事业单位改革。要按照国家和省的统一部署,紧紧抓住职能转变这个中心,加快推进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政事分开,积极做好新一轮政府机构改革和事业单位改革的准备工作。要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政府机构改革方案,按照精减统一效能的原则,转变政府职能,合理划分事权,理顺市县关系。修改完善事业单位改革方案,对市直事业单位进行科学分类、科学设岗。并按照省里的统一要求,适时启动政府机构改革和事业单位改革。

(四)严格控机构编制增长。按照国家和省有关政策要求和新一轮改革在即的形势,我们必须严格控制机构设立、升格和人员编制增长。原则上在新一轮改革前,对超编单位实行只出不进、只减不增。对公务员的录用实行总量控制、缺额控制。对新增机构年底前不再进行研究。

三、加强领导,确保人事编制各项工作任务落到实处

(一)要加强组织领导。各地、各部门要高度重视人事编制工作,切实加强领导,摆上日程,准确把握工作的原则和方向,及时研究解决人事编制工作中遇到的新矛盾和新问题。人事编制部门要切实承担起牵头部门的职责,主动为政府决策出主意、提建议,当好参谋助手。组织、劳动、财政等部门要积极主动配合支持人事编制工作,形成推进工作的合力。

(二)要增加资金投入。改革需要投入,人才培养需要投入,人才待遇奖励需要投入。所以,我们要多方筹措资金,政府要投一块,行业主管部门要配套一块,效益好的企业要资助一块。通过建立投入机制,设立“人才开发基金”,保障改革的顺利进行和人才队伍的建设。

第4篇:工业园区改革方案范文

关于1—5月重点工作的情况报告

 

县人大常委会:

2005年是实施“十五”计划的最后一年,也是巩固和保持我县经济社会快速发展良好势头关键的一年。为认真贯彻县委十届三次全会精神,落实十二届人大三次会议的各项任务,真正把我县“五大战略”、“三化进程”落到实处,现将今年1—5月县政府重点工作报告如下:

一、农业和农村经济稳步发展,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进一步优化

(一)百村示范工程

我县“百村示范工程”建设,结合省、州实施整村推进的扶贫方向,每个村小组安排约15万元的资金进行水窖、沼气、道路及村民活动室等设施建设。今年各乡镇上报需实施“百村示范工程”的村民小组197个。整村推进扶贫项目省上安排10个村民小组、州上安排9个村民小组,共安排我县19个村民小组。下一步将对各乡镇上报情况逐村识别,前后敲定,待省、州批复整村推进规划后再组织实施“百村示范工程”。

(二)规模养牛

截止5月19日,全县规模养牛户(养牛50头以上)58户,牛存栏8454头,其中:饲养50头至100头的35户, 101头至200头的14户,201头至300头的4户; 301头至700头的5户。小规模养牛户迅速崛起,全县形成了一个以大户为点、小户为面的肉牛产业区。

(三)竹产业培植

竹纸浆一体化项目30.8万亩竹林基地已规划到山头地块。由天巍公司提供竹苗、化肥和劳务费(1.5元/丛,分三年支付给种竹农户),由农户在规划的土地上按技术要求种好竹苗,管好竹林,并按不低于保护价(210元/吨)的价格出售竹材给天巍公司,公司再根据农户交售量按8元/吨的标准支付土地使用费给土地所有者;除天巍公司核心区计划种植8—10万亩外,地方负责的辐射区计划种植3万亩已下达各乡镇,所需麻竹蔸苗100万丛已于2005年元月31日招标培育,共需投入竹苗款530.6万元。

(四)亚麻

2005年全县种植亚麻33540亩,其中有收面积31213亩,预计总产1061.9万公斤。截止5月17日,新建亚麻厂收购亚麻830万公斤,付款854.9万元,均价1.03元/公斤;润丰亚麻厂收购亚麻48万公斤,应付款47.04万元,已付款42.84万元,均价0.98元/公斤。

(五)蔬菜

2005年全县种植51410亩冬早蔬菜。目前已收37700亩(其中:蔗田套种蔬菜10000亩);中棚设施栽培完成1000亩,种类为辣椒、西红柿、黄瓜、西葫芦等,现已全部上市。批发价:辣椒0.7元/公斤,黄瓜0.6元/公斤,西红柿0.8元/公斤,西葫芦0.5元/公斤。

二、不断推进工业化进程,努力打造县域经济发展平台

(一)竹浆纸一体化建设进展情况

由州、县国土资源部门评审通过的《项目建设用地预审报告书》已上报到省国土资源厅,目前正在审查之中;委托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编制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征求意见稿已经送天巍公司进行最后的审核、校对和修改,力争在5月中旬获得批复;竹浆生产原料林基地建设已经省林业厅正式批复;委托昆明有色冶金设计院编制的《项目建设水土保持方案》于4月22日通过了评审;委托云南省水文水资源局技术咨询中心编制的《项目水资源论证方案》于5月中旬交付,即可提请珠江水利委员会或省水利厅组织专家评审批复;目前开始着手在全国范围内选择、物色竹浆厂建设和管理方面的高级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与拟引进的国外设备厂家的技术专家展开了第一轮技术交流。

(二)乳业发展与乳品加工建设项目

目前,多喝奶公司在新哨镇夸竹村委会葫芦岛正进行生产基地的场房建设等前期工程;在弥阳镇中以则村委会徐家寨进行加工基地的水、电、路、场房等工程建设,可望年内实现“产、加、销”一条龙经营。

(三)脚落沼煤矿建设

截止4月26日,三井累计进尺分别为:主井177米、副井193米、风井142米,累计完成投资950万元。目前,经多方协调,征地、修路以及采区内原有两口非法竖井的补偿,公司已按照国家有关政策兑现了补偿金,但当地部份村民仍无端制造麻烦,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整个工程的进度。

(四)山心村煤矿资源整合项目

目前,各项初步测算、评估工作已完成。州政府同意云南石化集团公司以山心村煤矿资源为基础,在天城县注册组建山心村煤矿及相应的运输公司,组织实施山心村煤矿的建设,该项目今年动工,首期建设规模为50万吨/年。

(五)工业园区的规划审批与建设

一是“两会”期间,县政府请专家就天城工业园区建设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结合天城产业实际,提出天城工业园区的总体构想。二是与省内外有设计资质的单位进行接洽,联系编制《天城工业园区的规划设计》和《可行性研究报告》,最后确定与具有甲级设计资质的昆明理工大学合作,由昆工负责《天城工业园区的规划设计》和《可行性研究报告》,经费80万元。5月13日与昆明理工大学签定合作协议,预计 9月30日前完成。三是资金保证,为落实好此项工作,县人民政府拨专款50万元作为前期工作经费,确保此项工作的顺利进行。5月12日至14日理工大学11位专题教授到我县就工业园区的规划设计和可行性报告进行实地调研收集资料,目前整个工作进展顺利。规划设计、可行性研究报告将于9月上旬完成,10月份有望通过省级评估验收。

三、基础设施建设取得新进展,发展环境进一步改善

(一)市政建设

1、重点规划

西区近期建设规划及专业规划:省建设厅规划处到天城作规划前的调研,由于西区近期建设规划、交通体系规划、给排水规划等专业规划要在总体规划的指导下编制才符合程序,所以,根据省建设厅规划处和规划专家的意见,原定于年初开始编制的“县城西区近期建设规划、县城给排水规划、县城道路交通体系规划”等三项专业规划目前尚未开展工作。

行政中心、会堂的规划:行政中心由云南天怡设计公司规划设计,规划用地为280亩,原规划布局中有市政大厦、会堂、博物馆、工会、幼儿园等建筑。其中市政大厦占地50亩,建筑物为五层22米高的弧形现代建筑,包括县委、人大、政府、政协以及各办局共59个部门,1030人。室外包括疏散广场、停车场、绿化水体等,总建筑面积为16680?;会堂的设计为二层15米高现代建筑,占地15亩,包括会议中心大楼、疏散广场、停车场等。会议中心的功能为:802人(含主席台84人)大型会议厅一个;120人电视电话会议室一个;30—70人的中小会议室14个;贵宾休息室二个;接待室二个。底层面积4956.9?,总建筑面积7673.9?。

老城区改造规划 :老城区的建筑风格以仿明清建筑为主,在改造中坚持“尊重历史,照顾现实,面向未来”的规划指导思想和限制零星改建、推广连片开发的思路。髯翁路修建性详规确定髯翁路由现状26米整体向南扩建成53米的县城东西向主轴景观大道。按照这两个规划的原则,两年来,县政府严格控制了老城区的零星建设改造。

新建天城中学的规划:天城中学规划建设领导小组经过现场踏勘选址,新建的天城中学校址定点在西区租舍的小石舍,计划用地300亩。请省建设厅规划处到实地察看,认为可行。现已经委托云南省测绘工程院补测1:500的地形图,5月中旬可出图,目前,正在为规划作各项前期准备工作。

消防规划: 2004年底委托云南汇景规划设计公司对县城消防规划进行了编制,初步成果已完成,还未评审。

2、重点工程建设

文体中心工程:截止4月底,A(文体中心)、B(青少年、老年活动中心)标段主体框架、砖砌体、内墙抹灰、底层地面回填土、水电等己完工;门窗安装、室内外装饰尚未动工;C(广电新闻中心)标段土建部分完成部分基础之后,2004年10月份停工至现在一直未动工;D(体育馆)标段主体框架、篮球场地坪混凝土浇筑己完成,砖砌体完成90%,内墙抹灰完成85%,底层地面回填土完成95%,水电部分、预埋管件安装基本完成,看台抹灰、楼地面及门窗安装、室内外装修尚未动工。钢结构部分网架制作已经完成,安装完成30%,脚手架搭设已完成,钢彩板己运到工地仓库。外装修进入招标程序,原计划4月初开标,后来因情况复杂暂时停止;E(室外运动场看台)标段完成室外运动场及看台的设计图纸。AB段已付资金240万元,付款比例为65.38%;C段未支付工程款;D段土建部份已付款500万元,付款比例为62.3%;钢构部份未付款。

二水厂扩建工程:二水厂扩建规模按3万吨/日统一设计,分期建设。近期工程按1.5万吨/日规模实施,初步设计概算为2196.4万元,含土建工程、设备采购及安装工程和供水管网扩建三部分。目前开工建设土建工程、设备采购及安装工程,土建施工中标合同价为521.18万元,设备采购及安装工程中标合同价为665.64万元,共计1186.82万元,整个工程共争取到国债资金800万元。自2004年6月6日开工至2005年4月30日止,土建工程己完成工程总量的95%,净水厂外购设备己全部入场,设备安装调试工程量完成约60%,计划于5月底安装完毕,6月底全面竣工验收。

庆来路的建设:庆来路原规划为两条车行道、一条步行街、四排商住房,共113米宽,规划为仿明清风格建筑。后由红烟企业进行开发建设,2004年动工,现路基已完工,正在进行路面建设。

垃圾处理厂的建设:新的场址选在距县城东北郊7公里的黄土坡,规模为日处理220吨,库容为190万吨,使用年限为20年,概算投资3500万元。目前,环境保护评价资料已经送省环保局,可研已送省计委,待省环保局批复后由省计委组织可行性研究评审论证。

重点集镇的建设:竹园镇三那线改造续修工程总长750?,总投资170万元,沥青路面,于2004年10月16日开工建设,今年1月30日已竣工验收,目前已投入使用;朋普集镇建设规划正在做前期准备工作;新哨镇兴发村已完成了规划方案的修改意见。

(二)道路交通建设

1、西三至巡检司连乡公路建设

截止5月10日,共完成路基土石方70万立方/109公里,涵洞1053米/133道,挡墙7384立方/54处,路基完工115公里,铺筑混凝土路面70000平方/20公里,完成投资2200万元,到位资金1510万元(其中州补资金110万元,县自筹资金1400万元)。现各标段正抓紧施工,预计2005年12月底完工通车。

2、巡检司至小龙潭三级公路建设

巡检司—开远小龙潭公路,全长38公里,设计为三级山岭重丘区公路,路基宽8.5米,路面宽为7.7米的沥青路,现设计资料已报州交通局审查,桥梁工程正由省公路规划设计院进行测设,总投资控制在1.2亿元内。工程预计在2005年9月开工建设。

3、农村道路建设

截止5月10日,全县共开工建设农村道路72条,124.104公里,其中已完工50条,83.99661公里。县上补水泥36035.4吨(折合人民币829万元)。2005年政府常务会决定:全县安排弹石路60公里、砂石路60公里、水泥路20公里的建设任务,具体补助标准为水泥路每公里补助水泥200—300吨,弹石路每公里补助资金3万元,砂石路每公里补助资金1—2万元,其余不足资金由有关乡镇及村寨自筹。

(三)水利设施建设

1、“五小”水利工程建设

截止5月12日,全县共建“五小”水利工程1517件,其中:坝塘11件、水池1506件,解决了16167人、 3215头大牲畜的饮水困难问题。 2005年4月13日县政府第三十八次常务会议研究决定:县政府从2005年起集中资金补助山区乡镇特困户建设家庭小水窖,目前无家庭水窖的特困户由县财政补助建设一口家庭水窖,补助标准为1000元/个。坝区乡镇的山区特困户由县财政每口家庭水窖补助500元,若要增加补助,由本乡镇自行解决。原定500元/个的水窖补助标准从2005年起暂不执行。

2、在建重点利工程建设

虹溪排洪隧洞工程:隧洞全长4084.21m,概算总投资2684.79万元,工程于2003年12月26日开工建设,截止2005年4月底,完成隧洞进尺2434.87m,完成隧洞总长的64.37%。累计完成投资1131.9万元,到位资金803万元,缺口资金1881.79万元。1—4月,完成隧洞进尺585m,完成投资178.2万元,到位资金223万元。

弥阳灌区大河边支渠工程:全长9.369km(其中渡槽5.476km,明渠3.893km),概算投资1836.07万元,工程于2004年5月28日开工建设,截止2005年4月底完成投资1181万元,资金到位437万元,缺口资金1399.07万元。1—4月,完成投资332.59万元,到位资金238万元,预计7月份完工。

竹朋坝东沟下段渠道防渗工程:竹朋坝东沟下段长18.05km, 概算投资1320.96万元,今年1月底完工,2—3月份做扫尾工程,现正在做竣工资料,计划6月份完成。该工程到位资金383.5万元,缺口资金937.46万元。

小白寺沙沟排洪工程:全长1560m,于2004年11月5日开工建设,今年1月25日完工, 4月26日竣工验收。决算投资112.82万元,到位资金20万元,缺口资金92.82万元。

3、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建设

白云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初步设计报告》已经州水利局批复,总投资2508万元。资金来源:中央补助70%,州县配套30%,州县配套比为4:6,要求县政府筹集451.44万元,于今年内开工建设。县政府于4月中旬向州人民政府承诺白云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县级配套资金按时足额到位。

岔河水库和租舍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岔河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初步设计报告》,已于2004年8月14日通过专家评审,概算总投资1157.02万元,待批复。《租舍水库大坝安全鉴定》已完成可研报告,投资估算4617.23万元。目前上报国家水利部立项,预计在“十一五” 期间实施。

4、葡萄节水灌溉增效示范项目建设

该项目采用滴灌方式,设计灌溉面积755亩。省水利厅批复投资208.6万元。其中:中央(国债)补助100万元(已到位),省配套50万元(未到位),州配套30万元(到位20万元),企业承诺筹措资金50万元。项目前期工作已准备就绪。

四、围绕“大招商,大发展”战略,招商引资工作见成效

(一)积极动员并组织企业参加“2005年云南优质生态农产品推介展”和“云南—广东重点项目推介恳谈会”等。3月30日,组织明星修理厂和竹园莲花农贸市场参加在昆明举办的“云南——广东重点项目推介恳谈会”,为下一步在广东开展招商引资和寻求合作伙伴奠定了基础;4月1日至3日,“2005年云南优质生态农产品推介展”在上海展览中心举行,又组织云南红酒厂、天城县农机推广中心两家企业参加,在会上产品因品质好被上海消费者抢购一空;目前正在积极准备参加昆交会的工作,主要参展商品为云南红系列和食糖系列。

(二)在原来编制26个招商引资项目基础上,重新编制整理了招商项目17个。利用州政府组织到浙江省宁波市、台州市和金华市学习考察招商引资先进经验等机会进行招商宣传。在联系招商和接待来访、来谈者等对外交往时,积极主动地为企业牵线搭桥,为企业寻找资金、合作伙伴,引荐外商到我县创办企业。

(三)认真做好项目实施情况的跟踪和统计上报工作。及时准确掌握我县招商引资项目的实施情况,了解项目的运作状况,产值、利润、税收情况,认真跟踪,随时掌握最新动态。

(四)积极为开远绿宝生物科技咨询有限公司到我县朋普镇洽谈薯蓣深加工项目做好土地协调等工作。

五、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

(一)农村能源建设

2005年县政府第38次常务会议决定:每个乡镇建一至二个沼气生态示范村,示范村的沼气池建池率要达80%以上;同意《进一步加快发展农村能源沼气建设工作方案。截止5月13日,全县共建沼气池787口(尚未经过检查验收),改建节柴灶30户,建农村太阳能热水器214平方米。

(二)安全生产工作

一是加大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强化各级各部门和有关企业人员的安全生产意识;二是做好基础性工作,为抓好安全监管工作创造条件。县政府与各乡镇、各部门和有关企业等50家单位签订了2005年度安全生产目标责任状,设专职安全员175人,兼职安全员1565人,并与不同车型的驾驶员签订了道路交通安全责任书11388份;三是积极开展安全生产工作专项整治,杜绝和减少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四是及时调查已发生的安全事故,督促整改存在的安全隐患。今年1—4月,全县发生各类生产安全事故34起,同比上升78.95%;死亡28人,同比上升154.55%;受伤32人,同比下降22%;直接经济损失862648元,同比上升58.44%。

(三)劳务输出

2005年1月至5月,经过广泛宣传、多方动员,全县实现组织性劳务输出33人。劳务输出工作进展缓慢,成效低下的原因:一是对劳务输出工作的重要性、紧迫性认识不够。二是宣传不到位,劳务输出局面没有全面打开。三与外地劳务用工单位联系不够,未能结合我县劳动力技能素质和用人单位岗位技能要求,及时广泛开发出大批量的适应市场就业岗位技能需求的劳动者。四是跟踪服务不到位,输出人员稳定就业率低。五是输出人员的技能培训与市场就业岗位技能要求脱节。六是一些用人单位、职业中介机构坑骗外出务工人员的行为时有发生,给外出务工人员及其家属带来思想障碍和心理负担。

(四)“十一五”规划

现已制定出《天城县“十一五”规划编制工作实施意见》。规划前期调研工作全面展开,重大项目筛选论证工作正抓紧进行。根据省州的产业导向和产业布局及我县产业结构调整思路,不断调整、充实和完善项目储备库,目前项目储备80多个,2005年上报州计委的重点建设项目(总投资3000万元以上)15个,重点前期工作项目16个。竹浆纸一体化、糯租水电站、多喝乳业奶牛产业开发、新哨夸竹褐煤开发、葡萄饮料开发等50多个重点建设项目将作为“十一五”规划编制的依据。目前正抓紧进行“十一五”规划编制实施方案和重大课题研究。

六、社会各项事业协调发展

(一)教育工作

1、教师素质提高工程

3月10日组织县属中学到云南师范大学参加人才交流会,县属各中学已同50名外地应届本科生签订了招聘合同;1—3月,全县开展教师继续教育培训2450人,开展新课程理念培训70人,选派2名教师参加省举办的普通高中校园网络技术培训,开展信息技术教育课件制作培训班一期,培训教师54人。

2、教育综合改革

(1)全面推进以“教师聘任制、绩效分配制”为核心的学校人事制度改革。进一步修改和完善了《教师聘任制方案》和《校长公选方案》,拟定了《加快发展高中教育的实施意见》、《德育工作设施方案》。目前,教职工绩效分配制运行平稳。

(2)分析研究教育发展情况,图谋高中教育发展。按照《天城县教育事业“十五”计划和2015年远景发展规划》,为确保计划目标的实现,广泛听取学校对发展高中教育的意见和建议。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拟定了《关于新建天城中学的方案》。目前,新建天城中学进入了筹建阶段。

(3)不断调整优化教育结构,促进各类教育的健康协调发展。一是继续做好调整中小学校点布局工作。截止目前,全县已调整撤并中小学校点250个,已有22个村委会实现了只办1所完全小学,不设教学点的目标;二是大力推进职业教育的发展。职教中心申报省级示范性学校的工作正在紧张筹备,滇南文武职业学校计划投资2000万元,征用土地80亩,扩建校园、校舍,工程正在进行施工;三是稳定办好146所乡村成技校,积极利用乡村成技校提高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

3、学校危房改造

今年以来,投入中小学校舍建设资金1223.09万元,其中,支付工程欠款895.69万元;投入上年在建工程247.4万元;投入新建工程80万元。4月份拟定了全县中小学排危方案。全县安排危改资金500万元。确定排危项目13校,排危面积达5960m2。

(二)切实加快旅游开发,促进民族文化产业发展

1、加大旅游资源的开发力度。   2005年,把西三镇可邑村的民族文化资源开发作为旅游开发的一项重点工作来抓,充分溶入阿细文化资源和民俗风情,以旅游资源开发带动民族民间刺绣、工艺品的制作以及种植业、养殖业、加工业和其它产业的发展。

2、加强旅游宣传开发工作。4月26日至5月1日,派出人员随省代表团赴越南老挝、沙巴、河内参加旅游推介会。在推介会上,我县的各种旅游宣传资料深受广大旅行商家的欢迎,共发放《天城民族文化》、《南滇福地游天城》、酒店、景区等旅游宣传册子300多份。

    3、努力打造天城佛文化品牌。为进一步弘扬我县的佛文化,2005年2月14日至16日,在金鼎酒店召开了“佛学与云南文化研讨会”。通过这次活动,有力地宣扬了我县的佛文化,让更多的人认识天城、了解天城,为更好地打造天城佛文化旅游品牌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4、认真做好宾馆、酒店的星级评审前期工作。严格按照有关标准对申请三星级的金鼎和锦绣两家酒店进行了星级评审的前期工作,迎接省星评委的考核评审。

2005年1—4月,全县共接待海外游客292人次,国内游客35.83万人次(其中:过夜游客5.27万人次,一日游游客30.56万人次),同比增长119%;实现旅游总收入5966.36万元,同比增长67%,其中:外汇收入10.6万美元。

    (三)深化广电文化事业改革

一是积极做好职工的思想工作,使职工思想不乱、工作不乱,各项工作正稳定有序的开展;二是认真组织县广电局、财政局、土地局、审计局做好清产核资工作。目前,清产核资工作已进入尾声;三是县广电事业改革领导小组于4月7日-9日分别到大理、丽江、楚雄进行广电事业改革考察,借鉴改革经验;四是起草了《天城县广播电视局改革方案》和《天城县电视台改革方案》,待县广电事业改革领导小组通过后施行。预计广电文化事业改革将在5月底前完成。

主任、副主任、各位代表,以上就是县政府1—5月重点工作开展的主要情况。我们相信,在县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县人大的监督和全县人民的共同努力下,今年政府的重点工作一定能够顺利实施,圆满完成。

谢谢大家!

 

 

 

第5篇:工业园区改革方案范文

一、重塑企业组织

湖北机电行业中,国企占压倒优势的产权结构,正是产业发展战略中必须下大力解决的问题。这项改革工程,蕴藏着新的希望和生机,也是迫不得已的背水一战。怎样重塑机电行业的企业组织呢?一句话,用市场经济的制度要件去克服“国企病”,使其成为具有生机和活力的新型发展主体。

1.国有民营。大型的机电企业,诸如东汽、三环集团、汽车集团、东力公司、红旗电工等,最现实的改革方案是国有民营。所谓国有,不是全部由国家占有,而是国家控股。要控股,便必须有非国有股,才有股可控。为此,必须坚决在大型机电企业内部引进不同的产权主体,特别是跨国公司的投资,通过这种资本引进,达到产品输出的目的。国家控股,不一定要占公司股本51%,可以是49%,甚至可以是10%,关键问题是股权是否实现了高级分散,成为事实上的公众公司。

国有民营,核心在“民营”。在国家控股的条件下,使大型机电企业,成为与非国有企业别无二致的市场主体。这种民营,包括三个内容:(1)经营者不再由政府主管部门委派,而由董事会向社会招聘,并与经营者签订经营合同,按公司章程界定经营者的权力、义务和收益;(2)买断工龄,推行真正的劳动合同用工制。国有民营,国家只根据股权大小承担经济风险和经济收益,成为一个标准的股东,而不必也不应该继续承担职工的生老病死和终身就业。应摸索和采取一系列稳妥的办法,买断现有职工的工龄(可用现金买断,也可用公司债权买断,或者用期权买断),然后由经营者根据经营要求聘用职工,有关部门不得干预;(3)改造后的国有民营企业,除特殊产业政策所需要给予的优惠政策外,不再享有来自政府任何的特许权和垄断收益。

2.民有民营。中小型机电企业,有条件的,应全部民有民营。其举措是:(1)条件较好或有发展潜力的企业,应动员或允许职工集资买下(这种集资买企可以出一部分现金,可以工龄费抵出资,还可以拿出部分资产作为职工股权抵资等等)。在这个基础上,按股权大小或职工选举组成企业决策层和经营层,一举变国有为职工集体所有;(2)职工无力购买或不愿买的企业,可以出售给私人厂家。应根据各地实际,采取整体买断,或化整为零、分块出售以及租赁等办法进行改造。针对规模不同、条件不同,同一企业可以实行多种产权制度,搞一企多制。总之,应首先让企业活起来,然后通过市场行为加以逐步整合。不论采取何种形式,无一例外都应废止现行的劳动用工制度,推行市场化用工制度。

对大量中小型机电企业的改革,目的并不在于指望它们马上能在外贸上做出多大的成绩,而在提供一种规范的市场企业制度,让其切实开展公平竞争,从中逐步培育出一批有竞争力的企业,为产业的振兴和外贸提升战略奠定体制基础。

二、重塑外贸体制

1.推行出口的自由贸易。出口的自由贸易包括鼓励货物出口、劳务输出和境外投资。为推动机电产品(货物)的出口,建议成立“湖北省机电出口服务中心”,实行集中办公,履行银行、税务、财政、海关、计划等部门的出口服务职能。企业出口报表一到,应限时快速办理,并为出口项目提供优惠信贷、事先办理预退税、快速颁发出关手续,建立出口的绿色通道。

2.改革外贸公司体制。

(1)市场化。外贸领域要实行公平竞争,外贸公司必须首先改革官办体制,按规范的市场发展主体要求进行企业体制的改革,实行真正的政企、政资分离,按生产企业的改革方案,实现国有民营或民有民营。

(2)实业化、集团化。借鉴国际上的经验,按汽车及汽车零配件、船舶及船用机械、机床及仪表、电子元器件及光纤电缆、轻工机械、其它共六大类,进行外贸公司与生产企业之间的相互兼并、整合,组成若干实业集团;或由生产企业兼并外贸公司,或由外贸公司兼并生产企业。在相互兼并的基础上,按各自评估的资产多少组成股份公司或有限责任公司,形成集生产、经营、外贸为一体的大型实业集团。通过并购整合,改变外贸公司与生产企业两张皮的现象,迅速壮大机电产业的实力,在不太长的时间内形成有规模效应有竞争力的公司。

(3)国际化。大型机电集团组成后,一方面要积极引进外资,引进先进的技术和管理方式,特别是跨国公司的资本、技术和管理,在国内形成强大的出口生产基地,实观出口产品生产的系列化、标准化。另一方面,要积极在海外建立相应的销售及售后服务网点、维修中心、保税仓库、分拨中心、推销网络、散件装配线和供料加工中心,为占有市场,扩大贸易创造条件。为此,建议省政府在推动机电企业改制与“工商贸一体化”的基础上,将海外机电市场的组织创新作为重要内容督促企业加以落实,并请中国政府的驻外机构(使、领事馆)帮助牵线搭桥。

三、重塑市场环境

举全省之力,再造市场环境,不仅关系机电产业的振兴,同时也是全省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重塑市场环境,是政府退出市场,瞄准改革的最终目标,实现市场配量资源,奠定公平竞争、货畅其流、财尽其利、人尽其才的制度基础。只有这样的制度基础,企业才可以节约不必要的交易成本和非经营性的运营成本,才能最大限度地吸纳资本为我所用,再造我们的机电产业。

重塑市场环境,首先还是硬环境的建设。机电产业的投资大、运量大、销路广,对基础设施建设的要求尤为苛刻。湖北较之沿海,区位成本高,通海出口路程远,这是世界机电行业跨国公司主要在沿海投资的一个重要原因。不过应指出的是,目前上海、北京、广州等地,外资进入门槛已经很高,海外大公司要求控股的呼声比开放之初要强烈得多,沿海厂家多不愿意合作。同时小企业投资少,进入成本较高,故而打道回府者不乏其人。湖北正好打这个“位差战”:一是让出部分企业的控股权吸引大公司;二是降低进入门槛吸引小企业投资(这种小企业往往比我们的“大企业”还要大)。问题就在于我们的硬环境建设是否能够跟上。这里主要应解决两大问题:一是在武汉等城市的城区取消过桥费,降低公路收费,解决乱收费,以降低企业成本;二是协作进行长江水道的整治,使万吨货轮从武汉直航出海。

硬件建设还包括省内基础设施的建设。从机电产业的发展过程来看,外商投资特别是跨国公司的投资,取向首先是中国市场的占领,国内企业的发展也是遵循从内贸到外贸的顺序递进的。因此,内部基础设施的建设同样不可忽视。从总体上评估,湖北市场的硬件建设以武汉市为中心,已经取得了突破性发展,在中部各省有所超前。但从高速快捷的信息传输和货物运输来看,仍然有很大差距。需要进一步发展的是:以每小时100公里为标准,构筑武汉与周边城市的密集高速公路网,发展宽带通信网络和电子商务系统,在武汉、宜昌、襄樊、荆门等地,按产业链规划机电工业园区,按工业园区特点,配备路网、水网、电网和通讯网,逐步形成扎堆效应。

第6篇:工业园区改革方案范文

2007年6月,成都被国务院批准设立“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自下而上”的地方探索上升为“国家试验”。

9年来,这场仍在坚定前行的“国家试验”取得了重大成果,一个同发展共繁荣的新型城乡形态如山花烂漫在天府之国大地上绽放。

“自下而上”的新探索点燃改革星星之火

规模浩大、影响深远的成都统筹城乡改革,最初始于一种“无奈”。

本世纪初,历史上曾经人烟稀少却美丽富足的“天府之国”——成都,由于人丁兴旺,土地不堪重负,面临窘境:全市人均耕地已不足0.6亩。

渴望发展、渴望富裕的成都人,被逼到了工业企业建设“无地可用”、农业规模经营“无地可寻”的境地。与此同时,长期“二元结构”形成的城乡差距不断衍生出一系列的社会矛盾和问题。

如何走上一条科学发展之路,成为摆在成都市1100万人民面前,也是摆在当今中国社会发展滚滚车轮前的一道“必答题”。

改革的“初体验”就在这样被动中“自下而上”地发生了。紧邻成都市主城区的近郊双流县,既是一个农业大县,又是成都工业发展的重要基地,建设用地非常紧张。为统筹解决多方问题,2003年,双流县第一个“吃螃蟹”,推出了后来被作为整个改革“基本手段”的“三个集中”。

“三个集中”即为:工业向集中发展区集中,走集约、集群发展道路,带动城镇和二三产业发展,为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提供条件;农民向城镇和新型社区集中,聚集人气和创造商机,为土地规模经营创造条件;土地向规模经营集中,转变农业生产方式,推动农业现代化。

“三个集中”拉开了成都统筹城乡改革的大幕,贯穿了改革的全过程。这一自下而上点燃的星星之火,迅速在成都市1.2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熊熊燃烧。

如今,走在成都平原上,一切都显得井井有条,一切都尽在规划之中。你再也见不到“村村点火、户户冒烟”的大办企业乱象了,取而代之的是规模齐整的工业园区,漂亮得可与城市别墅媲美的川西民居,以及繁荣兴旺的新型城镇和农民集中居住区。

户户青瓦房,家家大宅院;门前水泥路,屋后大花园;水电气光纤,直通家里面……短短几年时间,曾因贫困而远近闻名的新津县袁山村,就依靠统筹城乡改革发生了历史性嬗变。

“国家试验”推动改革迈向核心“深水区”

经过3年多的自主探索后,2007年6月9日,成都市的统筹城乡改革迎来了历史上的重要一天。这一天,成都市与重庆市一起被国务院批准设立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

成为“国家级”试验区,成都市的改革开始向“深水区”迈进。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成为自此之后整个改革的“核心”。

2008年年初,成都开始启动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实现农村资产资本化,推动城乡要素自由流动,保护农民的财产权利。

它的出发点,是为了切实保障城市化加速条件下的农业基础和耕地资源,并以此为前提确立与城市化进程相适应的农村土地和房屋的合法转让权。成都改革者所“瞄准”的,是当今中国无法回避的城市化发展与土地保护的时代性难题,并努力成为破解这道难题的“应试者”和“探路者”。

他们首开先河,以地方财力建立全市范围的“耕保基金”,为承担耕地保护责任的农户提供养老保险补贴。这为城市化和农村资源的大规模流转设立了一道保护耕地的“防火墙”。

之后,成都在农地确权的基础上,以土地指标交易带动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加大集体土地流转,推动土地资源的市场化配置。据统计,成都市已实施完成土地整理面积近370万亩,新增耕地40万亩。

农村的土地节约出来了,又如何合理转化为城市发展空间2006年,成都被国土资源部确定为“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市,变过去对土地的“位置控制”为“总量控制”。

成都市国土局副局长黄晓兰说,我们利用这个政策,使土地在城乡之间“飞”了起来。低价值的建设用地指标,可以“飞”到高价值的地区。既解决了城市化发展需要,又使边远农村获得较高的土地收益,实现城市和农村共享改革成果。

据统计,2004年至今,成都市通过土地整治投入和带动资金共计150多亿元。实施了“飞地”政策的农村,平均每个农民从城市化土地增值中收益3.2万元。曾经沉浸无声的土地,开始为农民带来真金白银。

“静悄悄的变革”启示改革前行方向

成都“动房子动地”的改革,攸关五六百万农民的“身家性命”,曾让很多人担忧不已。然而,9年过去了,从整体来看,这场变革基本实现了平稳进行,没有出现较大的社会波动。

虽然静水深流、困难重重,成都的改革却一步一个脚印地坚定前行。

统筹城乡改革这些年,无疑是成都民生改善幅度最大、人民群众得实惠最多的历史时期。农民人均纯收入从2003年的3655元,增长到2011年的9895元;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由266∶1下降到242∶1。

一系列数字和事实的背后,是成都统筹城乡改革坚持以人为本、科学发展,尊重民意、维护民利、顺应民心宗旨的体现。

是否迁入新型社区集中居住——农民自愿;土地是否参加流转——农民自愿;村级公共服务资金使用——村民自主……让每一个农民都成为改革的参与者、推动者、监督者和受益者的民主管理方式,保障了成都改革“不走样”。

2008年年初,成都率先实施农村产权制度改革。这是关系农民切身利益的大事。成都平原的农民又像30年前一样,满腔热情又认真挑剔地参与到改革中来。

成都市常务副市长孙平说:“多年累积的陈芝麻烂谷子等矛盾,一下子全冒出来了。清官难断家务事,交给上面的干部处理,难保公平,群众也不一定买账。没想到,交给群众自己搞起来的村民议事会,所有矛盾迎刃而解。”都江堰市委书记刘俊林说,“人民群众”作为一个整体,集体智慧是无穷的。清华大学教授胡鞍钢说:“成都的改革试验,恰恰是把权利重新还给了农民。”

如果说,管理民主为改革撑起了“底气”,成都始终坚持的社会公平原则,则为改革做好了“兜底”的准备。

成都市市长葛红林说,改革的一个重要思路,就是从民生最迫切的教育、医疗、就业和社会保障等领域“破冰”,促进城乡公平化,防范和化解改革中可能出现的风险。

近年来,成都市不断探索并初步建立了城乡一体的就业、户籍等制度和覆盖城乡的文化、教育、医疗卫生等公共服务体系。在被称为“最彻底”的户籍改革方案中,农民不以牺牲农村的财产权益为进城条件,不需要放弃农村宅基地换取住房,不需要放弃土地承包权换取社保,扎扎实实地体现了“公平”二字。

成都的改革者认识到,要改变的不仅是城乡“硬件”差异,更重要的是从“软件”上建立“一体化”的体制机制。9年来,成都市委、市政府、市人大先后出台了100多个文件和法规,从财政、教育、社保到土地、产权、户籍等,从政治、经济到社会、文化,文件摞起来有1尺多厚。正是这些“软件”,促进了成都城乡间深刻的“化学融合”。

第7篇:工业园区改革方案范文

一、灵活调度资金,较好地保证了人员工资等重点支出需要

针对上半年资金供需矛盾突出的现实,在预算执行中坚持有保有压,突出重点,对各项专款和各单位申请资金的报告,视可能妥善安排,并做好宣传解释工作。通过努力,上半年支出预算执行情况良好,突出表现在以下方面:一是较好地保证了县直行政事业人员工资的发放。二是保证了企业养老、老干部医疗统筹、医疗保险,农村新型合作医疗等社保资金及盐矿债券的及时兑现,切实维护了社会稳定;三是保证了工业园区和城市建设的需要。今年全县安排城建资金8000万元,主要靠土地出让金和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的收取。为保证建设工程需要,我们一方面积极向上争取往来资金,另一方面克服各种困难统筹预算内外资金,上半年共投入2600万元;四是集中在县级支出的村级三项经费、民政定补及纳入“一卡通”范围的各项支出均得到较好的保证。

二、采取切实措施,积极调度组织财政收入

今年全县总收入任务62500万元,其中一般预算收入31250万元。为保持收入的序时均衡入库,我股主要做了以下工作:一是年初多方排查财源税源情况并协调国地税部门,及时分解下达了收入任务,为征管工作的顺利开展打下了基础;二是按月及时编制“丰县财政收入月报”,详细分析县镇财税收入情况、和其他县市对比情况、存在问题及建议。为保证资料的及时性,我们在月度终了后2-3天加班加点,在最短的时间内报送领导,使领导及时掌握情况,准确决策;三是参与制订了财税收入考核办法、财税三局考核奖励、开发区及木业商场税收征管等有关政策的制订工作,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各方面组织收入的积极性;四是建议并制定了财税三局财税征管工作月度例会制度,以总结前段时间工作,分析存在问题,研究制定下步工作措施,商量解决阶段性和重点需要研究解决的问题,准确掌握财政收入情况;五是抓好罚没收入、水资源费、电力附加和水费附加等收入的管理工作,和综合股、票据办联合制订了核对、稽查办法,进一步堵塞了漏洞。经过努力,上半年全县和财政系统收入情况良好:1-5月份,我县财政总收入(含基金)完成31935万元,同比增收12817万元,增长67%,完成预算的51.1%,超序时进度9.5个百分点。一般预算收入完成15304万元,同比增收4999万元,增长48.5%,完成预算的49%,超序时进度7.4个百分点。其中:税收收入完成12498万元,增长56.4%,占一般预算收入的比重为81.7%,同比提高3.7个百分点;非税收入入库28*万元,增长20.6%,占一般预算收入的比重为18.3%。

三、努力规范管理,有条不紊做好各项改革和管理工作

一是继续抓好部门预算编制,借助部门预算编制软件,严格预算执行,切实提高财政管理水平和档次。重点是进一步明确了科学合理的公用经费定额标准,预算内外统筹安排,同时严格按照部门预算的要求,尽量细化预算支出项目,明确支出类型和支付方式,努力体现公共财政的职能,压缩非生产性支出,尽力保证教育、支农等必不可少的最基本性的政策性支出,把有限的财力尽力向经济一线倾斜,努力保证涉及全局性的重大招商等必需支出。二是切实抓好乡财县管工作。重点做好镇级预算的编制工作,为强化镇级预算管理打下了基础。三是落实措施,配合国库股着力推进国库集中支付改革,深化国库直接支付制度。县级财政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的核心内容是在科学合理编制部门预算的基础上,建立国库单一账户体系,提高财政资金调控能力,规范资金拨付方式,合理划分财政直接支付和财政授权支付范围,建立用款计划制度,科学合理地使用管理财政资金。四是进一步强化内部管理,制订了丰县财政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重申借款有关规定及办法。上半年在做好日常资金审核、审批的同时,与行财、政府采购中心密切配合,严格审查审批购管项目及资金,较好地发挥了自身职能作用。

四、积极、主动、认真地做好省直管县财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基础性工作

实行省直管县财政管理体制改革是省委省政府为适应经济迅速发展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完善的需要而作出的重大决策,是今年财政系统一项重要工作,为抓好这项工作,我们制定了一系列切实可行的工作措施。一是以财政简报的形式及时向局领导及县主要领导汇报省直管县财政管理体制改革的主要精神,并召集县财政各有关股室、县直各单位会计,就这项工作进行了培训和具体部署,使大家统一了思想,充分认识了改革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二是认真、全面、细致地清理确定省与县、市与县政府之间的财政分配事项及划转基数,积极、主动与省市财政联系,清理核对省与市县之间、市与县之间政府性财政债务,并做好预算外资金分享集中与补助的清理和填报工作,为下一步理顺预算外资金管理关系奠定基础。

五、做好小车购置管理工作。

针对小车购置中存在的问题,我们和县纪委一起对全县对全县小汽车情况进行检查,按规定统一办理保险,并对各行政事业单位的小车数量、人员编制情况进行了详细的统计,参考省市文件提出小车配置初步方案,给领导决策提供了依据,较好的控制了我县小车购置上升的势头。

六、其他工作开展情况

一是加班加点做好20*年度财政供给单位人员信息系统数据审改及20*年数据更新的布置、填报、审核和上报工作,高质量的完成了任务,为加强预算管理,提高财政信息化水平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是联系国、地税部门,认真做好200X年企业所得税税源调查及重点产品国际竞争力调查的布置、填报、审核和上报工作,为国家研究税制改革方案,制定财税政策,加强财税管理,提供了第一手资料,也为财政、税务部门共同摸清企业所得税税源分布和构成,实现资源共享,加强税收征管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第8篇:工业园区改革方案范文

非常高兴今天来参加全市交通工作会议。首先,请允许我代表市委、市政府对交通部门在春节前夕,面对50年一遇罕见的雨雪冰冻天气造成的灾害,快速反应,沉着应对,不畏艰难,不怕困苦,发扬连续作战精神,积极组织全系统干部职工全力投身防灾抗灾工作,确保我市境内国、省道等主干道的畅通,确保无一名中转民工和旅客因交通问题被滞留而付出的辛勤劳动和作出的突出贡献,表示衷心的感谢和亲切的慰问!

近年来,我市经济社会取得了长足进步,交通工作发挥了强大的支撑和保障作用。市委、市政府对整个交通系统的工作表示充分肯定。刚才,文龙同志所作的工作报告,全面总结了过去一年交通工作取得的显著成绩和积累的宝贵经验,提出了今年交通工作的目标任务,我完全赞同。刚刚过去的一年,市交通系统团结协作,奋发有为,各项工作取得了出色的成绩,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新的贡献。突出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项目建设力度大。2007年,我市共实施交通基础设施项目近200个,完成总投资9.15亿元,完成年计划的104%,占整个衢州市交通建设投资的30.23%;新开工的46省道外移工程、老48省道改建工程,以及续建的黄衢南高速公路江山段工程实施进度都很快,得到了各级领导的充分肯定。同时,在项目谋划方面发挥了很大作用,如江山港航道开发以及江山至广丰、江山至遂昌高等级公路等重大项目前期工作取得较大进展。二是向上争取支持成效大。这几年,我市交通部门向上争取项目资金的力度逐年加大,成效明显。据了解,2005年、2006年交通部门向上争取实际到位资金总额在3亿元左右,而去年累计向上争取实际到位资金超过5亿元,有力地推动了我市交通事业实现跨越式发展。特别是46省道江贺段外移工程争列为国家交通战备项目,争取到建设资金1905万元,占全省交通战备项目资金总数的40%,这是非常不容易的。三是行业管理变化大。通过建立责任倒查、倒逼机制,着力解决了一批涉及民生的行业管理问题,行业服务质量大幅度提升。特别是完成了城市公交改造,落实了老年人优待乘车政策,解决了工业园区和学生乘车难问题,新建了江贺公路35个公交港湾式停靠站,先后开通和恢复了12个村的客运班车支线,农村客运通达率达到92.8%等。同时,进一步加大对工程建设项目招投标、资金管理拨付使用、计量和质量管理、竣工验收等重要部位及关键环节的监管力度,有力地促进了廉洁交通建设。此外,在交通行业安全生产管理方面,有效落实各项安全制度,加强安全隐患排查和安全监管,确保了全年未发生重特大交通事故,水上运输连续30年实现安全无事故,为打造“平安江山”作出了积极贡献。这些成绩的取得,来之不易,十分可贵,这既是全市交通战线广大干部职工开拓创新、勤奋工作的结果,也是各级各部门大力支持、团结协作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委、市政府向交通系统干部职工和各级各部门所付出的辛勤劳动和取得的成绩,表示衷心的感谢!

借此机会,就做好新一年的交通工作提四点要求:

一、发展意识要再强化

“经济要发展,交通要先行”。*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的起始之年,更是扎实推进创业创新、富民强市,确保实现“十一五”规划的关键之年。做好今年的交通工作,意义特别重大。各级各部门务必按照市委、市政府提出的“提升发展”的要求,抢抓机遇,克难攻坚,真抓实干,努力促进交通事业加快发展。一要高度重视交通的“经济引擎”作用。交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和先导产业,对经济和社会发展有着强大的先行效应和支撑、带动作用。近年来,各地都在千方百计上交通项目,特别是与我市相邻的江西上饶、广丰、玉山,福建浦城,省内的龙游、常山、遂昌等地都在大投入修路造路,广丰县已经把高等级公路接到了我市卅二都边界;常山完成杭金衢高速、衢常铁路建设,区位优势进一步显现;龙游提出“十一五”期间交通建设投资达到18.5亿元,目前,杭新景高速公路龙游支线已经通车,龙丽高速龙游段工程春节前已全线贯通。这些项目为各地经济发展带来了更大的机遇。从我市情况看,交通条件近几年有了很大变化,但从横向比,仍然相对落后。因此,要进一步统一思想,加大工作力度,加快推动我市交通现代化建设步伐,围绕建设“旅游休闲、商贸物流、特色教育医疗”三大集散地的要求,抓紧修编完善交通发展规划,积极谋划建设交通项目,构建公路、水路、铁路等相互衔接、转换便捷的发达交通网络,力争用5至8年时间,把江山打造成浙闽赣三省边界交通枢纽,为经济跨越式发展发挥更加有力的“引擎”作用,以推动我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二要牢固树立交通“第一形象”的理念。对一个地区、一个县市、一个乡镇而言,易引起各级领导注意和给人民群众留下深刻印象的主要是路子、面子和肚子问题。路子、面子问题主要涉及的就是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既是民心工程,也是形象工程;肚子问题是财政问题。尤其交通条件,已经成为招商引资和产业发展过程中吸引客商和项目落地的首要条件。因此,要牢固树立交通“第一形象”的理念,立足当前、适度超前,以服务城市经济发展、工业平台和新农村建设为目的,超前谋划一批具有前瞻性、可操作性的交通项目。同时,要立足我市实际,对项目进行科学规划,通盘考虑,准确定位,不断细化深化项目,做好重要交通节点的沟通衔接和规划建设,为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搭建便利的交通平台,努力促进城乡统筹协调发展。三要进一步明确我市交通发展的目标任务。“十一五”期间,我市交通建设要紧紧围绕城市建设、产业布局、旅游发展等功能,按照“对外打开交通大通道、对内提升公路等级”的总体要求,完善细化规划,完成“高速公路、干线畅通、康庄公路”三大工程,进一步打开通往福建的南大门、江西的西大门、长三角地区的北大门,充分发挥省际边界区域优势,促进对外经济协作,加快物流、人流、信息流、资金流向江山汇集。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了年内交通建设任务,要全力推进46省道外移、黄衢南高速衢州互通至江山北接线、花峡线花园岗—清漾—江郎山公路等项目建设,争取黄衢南高速江山段早日建成通车,谋划建设江山至广丰、江山至遂昌高等级公路、江山港航道开发等项目。

二、规划布局要再优化

交通建设的根本是要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支撑,为人民群众生活提供便利,要根据这个目标要求,紧紧围绕城市建设、产业布局、旅游发展等功能进一步完善规划,前瞻考虑经济社会发展、城镇拓展、产业布局、环境保护等重要因素,找准最经济、最生态、最合理的线路,为今后发展留足空间。一要围绕经济发展,抓好道路配套建设。要高起点、高标准、大手笔建设连接各工业集中区的快速通道,依托干线公路形成产业经济带,合理规划特色产业,推进工业园区基地和物流中心建设,以及高速公路互通口经济发展。当前,各工业园区基地都要加大投入力度,加快内部路框建设,特别是经济开发区和山海协作示范区的道路配套建设。下一步,交通等部门要尽早谋划,围绕荷花塘、毛塘、莲华山、山海协作示范区、泉家垄等工业重点区块,建设配套好路网框架;要以贺村丰益公路互通口为中心,江贺公路、新205国道、新46省道和黄衢南高速公路接线,形成“四线一中心”的贺村产业经济发展带;要依托黄衢南高速公路四个互通口接线,发展互通口经济,对接城市经济,建立农产品深加工、发展生态经济、休闲旅游、毛竹基地等产业基地。二要围绕城市发展,抓好路网畅通。要结合城市发展规划,围绕城市功能的完善、城市规模的扩张、城市容量的增大,谋划包装项目,依托干线公路,加强城市出入境路网建设,进一步拉大城市框架。三要围绕新农村建设,抓好联网公路建设。去年以来,新农村公路建设已转向农村联网公路建设,各级各有关部门要抓住机遇,把联网公路建设和新农村建设结合起来,积极包装我市重点建设村道路贯通项目,通过联网公路、下山脱贫,百村整治、“两线”整治等项目包装,积极向上争取更多的建设资金。

三、争取力度要再加大

资金紧张是我市交通发展遇到的最大难题,我们必须把解决资金来源作为交通发展第一位的工作来抓。今年交通建设计划总投资8.63亿元,交通部门预计缺口就近3亿元。资金落实不到位,加快交通建设就是一句空话。必须努力完善“建设一批、开工一批、推进一批、储存一批”的机制,确保持续建设、滚动发展,确保向上争取资金、项目在衢州市各县(市、区)前列。一要向上对接争资金。目前,我市总体还是“吃饭”财政,用于建设发展的财力十分有限。因此,交通建设关键要千方百计向上争取项目和资金支持。交通建设资金集中在国家和省里,要列入国家、省里的计划才能有资金保障,关键看谁的工作力度大、办法多,谁争取的项目就多,获得的资金就多。这几年,我市交通部门向上争取项目资金的力度逐年加大,成绩显著,但还要再接再厉,更上层楼。各级各部门特别是交通部门一定要加大与交通部、省交通厅和上级交通部门的对接工作力度,跑部进厅,研究上级政策的导向,加强与上级交通规划、年度实施计划、项目资金安排的对接,策划、包装一批项目,争取资金支持,强力推进项目建设。二要各线对接争资金,形成全社会办交通的理念。市发改、国土、规建、农业、林业等部门要为交通建设开“绿灯”,主动服务,主动协调;金融机构要加大对交通建设的信贷支持;市财政也要逐年加大对交通的投入;各乡镇街道要发动广大群众广泛参与,充分调动和发挥农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今后的交通建设中要继续大力倡导全社会办交通的理念,通过各种渠道,包装项目,着力解决项目建设过程中的土地和资金瓶颈问题。

第9篇:工业园区改革方案范文

一、出口退税问题

2003年10月13日,国务院关于改革现行出口退税机制的决定,对现行出口退税机制进行改革。这次改革方案原则是:新旧分开,新的退税款不再拖欠,以前年度产生的退税欠款由中央财政在以后数年内逐步消化,共同分担。从2004年起,以2003年出口退税实退指标为基数,对超基数部分的应退税额,由中央与地方按75:25的比例负担。同时调整出口退税率,改革出口机制。

出口退税率下调后,首先,影响企业经济效益。这次出口退税率结构调整对路桥区以节日灯、电动工具、水暖配件等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要出口产品的出口商品结构,将直接带来企业经济效益上的受损。其次,影响企业出口规模。出口退税率下调,对加工贸易的影响不大,因为加工贸易是不征不退。但一般贸易出口成本相对增加,市场竞争力下降,企业订单减少,将影响企业的出口规模。第三,影响企业出货。国家建立了中央和地方共同负担的出口退税新机制,可能加剧地方保护主义和国内市场分割,对委托出口和挂靠出口业务带来影响。第四,加剧企业资金矛盾。国家建立了中央和地方共同负担出口退税新机制,这必将加大地方政府的财政负担,万一地方财政负担不了增量部分的退税款,也增加了出口退税不能及时足额退到企业的可能性,从而使企业的流动资金状况更趋紧张。总之,出口退税率下调将不同程度地增加企业的出口成本,进而对企业的经济效益产生一定影响。

要解决上述问题,需要政府与企业共同努力。一是企业要积极调整产品结构和市场布局;二是地方政府应尽快出台相应的政策支持,帮助企业渡过难关。

二、工业用地问题

1995年路桥建区后,全区经济进入高速增长阶段,由此掀起土地开发与各项建设的。由于在路桥区工业发展之初,缺乏对工业用地的整体规划和用地需求的预测,又因用地指标紧缺及企业用地需求大增,导致目前工业用地存在以下突出问题:

1.工业发展与工业用地总量限制的矛盾日益突出。根据预测,全区工业经济至2010年仍将呈快速增长的态势,另一方面发展工业所需土地因受用地指标限制,实际所能供给土地数量有限,供需之间形成鲜明的反向运动趋势。

2.现有工业用地部分将会退出。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路桥区实行了“退二进三”政策,将把城区的一部分工业用地在旧城改造中逐渐改变用途,转为商业、绿化或改作其他性质用地。如巨科、金龙有偿退还政府其在城镇中心的厂房,而购得工业园区更大面积的土地。

3.工业用地紧缺与闲置现象并存。近来,路桥工业土地一直比较紧张,中小企业的用地始终得不到有效解决,而一些人通过各种关系在获取工业用地后,通过转变用地性质或用于出租、转让等方式来获取利益,导致部分土地闲置。

4.部分工业区规模过小,分布较为分散,单位面积投资密度、产值率低,工业用地效益不高。

要解决工业发展与用地矛盾,应继续加强以下三项工作:一是保证工业用地有足够的量可供;二是调整工业用地结构,引导企业向规模化园区集中,集约化使用土地;三是调整产业结构,提高单位面积土地投资密度,提高工业用地的单位面积产出率。

三、电力供应问题

电力供应不足,对工业经济增长的制约影响突出。2003年全省供电缺口约300万千瓦,台州市估计30万千瓦以上,路桥区平均缺电6万千瓦左右(6×8×365≈1.8亿度)。但是按照目前工业用电增长速度及今后几年路桥即将上马的几个大项目,估计路桥电力供应缺口将不少于10万千瓦。自2003年上半年限电以来,路桥区工业企业普遍存在开工不足的现象。加上路桥区工业基本上以制造加工业为主,对电力供应依存度高,对全区工业生产造成了较大的影响,据估算影响全部工业总产值2~3个百分点(其中规模企业的影响更大)。对此,各级政府都非常重视,在要求电力部门积极采取有效措施的同时,对有条件购买发电机的企业采取财政补贴政策。据统计,目前路桥企业自主发电总容量已达到7.8万千瓦(不包括巨科拟购的四台1.05万千瓦的电机),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由于电力供应不足对部分企业生产的影响。但由于大网供电负荷逐月趋减且不够稳定,加上区本级无调峰电厂,还加上普通油机发电成本明显高于国家电价等因素致使有序用电难以实施。

解决缺电问题的近期对策是:一是电力部门应进一步努力向上争取大网分配量;二是重点鼓励企业购置能耗低,稳定性好的大型发电机组或热电厂;三是投资建设调峰电厂或出台政策支持民资(企业)投资建设;四是进一步加强有序用电管理。

四、原材料价格上涨问题

受世界经济的复苏预期和美元的持续贬值,国际大宗原材料价格走高,以及国内的旺盛需求和部分产品的供需矛盾两大原因,我国的有色金属、天然橡胶、水泥、塑料等原材料价格出现了持续上涨。从2003年8月份起,国内普通钢材、钢板、线材价格全线上涨,其中普通钢材价格平均涨幅为16.23%,钢板价格平均涨幅为16.5%,线材价格上涨21.7%。水泥、石灰及石膏制品价格同比涨幅也超过10个百分点。而棉花、棉纱的价格在短短两个月内上涨了30%。原材料价格的上扬将直接影响企业整个成本的测算和运作,更有甚者,柴油汽油等价格的稍许变动,也导致了费用的增加,使原本已偏上升的成本更加遭受雪上加霜的考验,让路桥区与钢铁、水泥、棉纱相关的汽摩、电机、模具以及纺织服装等相关企业都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原材料涨价的危机。由此带来三方面的影响。一方面,部分企业特别是存货较多的上游生产大企业获利较丰;另一方面,相当部分企业特别是下游生产企业、中小企业(路桥区大多是此类企业)经营困难,不少企业减产压库;再一方面,由于企业投入相应减少,将会影响明后几年的产出。

对此,部分受原材料价格变化影响较大的企业要做好以下几点:一是及时了解掌握国际、国内原材料价格波动趋势;二是增加原材料的供应商,合理增加原材料的长期供应合约;三是加大技术改造投入,分化原材料因素对企业生产的影响。

五、发展环境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