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计划经济的评价范文

计划经济的评价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计划经济的评价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计划经济的评价

第1篇:计划经济的评价范文

【关键词】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城市规划;应对措施。

自然资源开发利用、产业发展和区域开发等导致的环境问题对我国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产生了极大的制约作用。大量的研究表明,与具体的建设项目比较起来,相关部门以及政府的规划和政策在实施之后会对环境产生更加广泛、更加持久、更加巨大的影响,因此在将相关政策和规划提出来的时候如果能够对相关的环境影响进行充分的考虑,同时采取科学的应对措施,就能够有效的避免对环境造成污染以及对生态造成破坏,并且能够有效的控制事后治理所带来的各种社会矛盾和经济损失。

1.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重要作

1.1规划环境影响评价能综合考虑规划的环境影响,预先对不利影响提出相关的建议。

决策性是规划的显著特点,而决策往往对环境和资金的消耗产生长期而巨大的影响。比如我国的汽车行业就将政策对城市环境的影响充分地反映了出来,汽车工业在十四大中被确定为支柱产业,国务院在1994年制定了《汽车工业产业政策》,积极地鼓励个人对汽车进行购买。在该政策出台之后对汽车的消费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使我国汽车的保有量变得越来越大,但同时汽车对空气环境的污染也变得越来越严重。决策对环境造成的影响具有综合性、复杂性以及不可逆转的特点,因此在规划编制阶段必须要充分的考虑规划给环境所带来的影响,预先对带来的不利影响提出相关的建议,确保最终确定落实的决策方案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减小。

1.2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有利于克服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一些不足。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和决策在一些学者看来属于一种低层次的决策,其很难将累积影响、滚动发展和化整为零等这类的问题有效地克服掉,只能够反映发展计划。而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一般在规划决策的阶段就开始对方案的环境影响进行充分的考虑,并且以这些影响的性质为根据在前期将相应的替代方案选择出来,同时这些替代方案具有十分广泛的选择余地。这表明,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有利于克服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不足[1]。

1.3规划环境影响评价能够真正的从源头控制环境问题

采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方法能够从源头有效地控制各种环境问题,通过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可以在规划的源头及时的采取有针对性的预防措施,从而能够尽可能地防止出现各种生态环境问题。

2.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注意事项

2.1要充分地关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范围

由于城市具有显著的外设效应、高度的扩展性、高程度的组织化以及高强度的积聚性等特点,再加上城市规划具有长期性、战略性以及综合性的特点,因此在空间范围方面,规划环境影响评价除了要将规划实施区域包括起来,同时还要充分的考虑到实施区域以外的受影响区域。与此同时,规划实施后的环境影响具有累积、多种行为交叉、大时间尺度以及大空间范围难等一系列的特点,因此在时间方面,规划环境影响评价除了要包括规划实施阶段的环境影响之外,同时还要充分的考虑到规划完成之后所产生的惯性环境影响[2]。

2.2合理把握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力度

通常情况下,规划环境影响评价要消耗大量的物力和人力,所以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开展必须以生态环境的敏感性程度、规划对象所处地域的特点等为依据。除此之外,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力度还受到影响方式、影响程度、规划环境效应的复杂性、规划实施、规划内容等很多方面的影响。

2.3要严格的以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核心目标为根据开展评价工作

将一个对环境具有最佳作用的方案选择出来是进行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主要目的,一般来说,规划环境对环境的作用和影响主要包括三种:一是负面作用和影响小于正面作用和影响;二是正面作用和影响小于负面作用和影响;三是正面作用和影响与负面作用和影响几乎相近。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最为主要的方法就是对规划所有可能的环境影响进行检验,并且以环境效应的发生背景和强度为根据将所有环境影响的重要程度和性质确定下来,选择出最佳的规划方案。

3.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基础上城市规划的应对措施

3.1要确保各种规划真正的成为可持续规划和绿色规划

我国现在已经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以下简称《环境影响评价法》)对编制城市规划的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具体的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中不能够只是对规划实施之后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和预测,提出降低不良环境影响的措施和对策,而是要严格的控制规划可能导致的负面环境影响,同时还要不断的强化城市规划、生态环境规划的广度和深度,科学合理地评价城市的发展方向和规模,特别是要对城市发展与生态结合、清洁能源的使用、清洁生产、产业结构布局等的环境影响进行准确的预测和分析,确保各种规划真正的成为可持续规划和绿色规划[3]。

3.2要在规划编制程序和审批程序实施科学的调整

城市规划相关部门必须要科学的调整规划的编制和审批程序,确保能够充分地适应我国新颁布的《环境影响评价法》。从编制程序上来说,城市规划编制单位必须要积极的开展与相关的环境评价技术服务机构的沟通和合作,使环境评价机构在编制规划阶段充分地参与进来,依据发展目标和环境保护目标科学合理的评价该规划,并且在规划中及时的反馈评价结论,最终能够将符合发展目标与环境目标的城市规划方案制定出来。在审批程序层面,必须要立足于《环境影响评价法》制定城市规划自身的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机制,真正的实现《环境影响评价法》中相关规定和内容的实际化和具体化[3]。

3.3在修订和实施《城市规划法》时要有机的结合规划环境影响评价

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相关内容并没有出现在原有的《城市规划法》中,因此在对《城市规划法》进行修订和实施的时候必须要确保其符合《环境影响评价法》的原则,要在《城市规划法》中将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内容适当的体现出来。

3.4城市规划专业要有机的结合环境学、生态学

随着《环境影响评价法》的实施,人们开始越来越重视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重要作用。因此城市规划领域必须要采取有效的措施,努力的突破行业决策的圈子,城市规划专业要有机地结合环境学和生态学等学科,确保城市规划的环保性。

4.结语

我国目前实施的《环境影响评价法》中单独的列出了“规划的环境影响评价”的内容,因此在城市规划的过程中必须要充分的重视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作用,同时,还要采取有效的措施,迅速地做出调整和反应,全面地提升城市规划的科学性,确保我国的城市建设实现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李雅萍. 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公众参与机制研究[J]. 西安财经学院学报. 2014(04)

第2篇:计划经济的评价范文

关键词:水利工程;工程规划;环境影响评价

中图分类号: TV 文献标识码: A

1 水利工程与环境影响

1.1 水利工程是保护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

水利工程本身的作用和功能就是要防治水害以及进行水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在这个过程中,水利工程本身具备了相当的环境改善功能。尤其是在防洪和排涝等的方面,进一步的改善了人类的生存环境,为经济社会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在灌溉和城市供水方面,水利工程能够为当前的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大量的水资源保证。水电工程本身通过提供大量的清洁能源,不仅能够有效的缓解当前能源危机,还能够进一步的减轻大气污染。同时,水利工程有非常强的调剂行,在对水利的枯水期中,可以增加排水的流量,提高下游水体的自净能力,有效的改善下游水流的水质。水利工程本身还有改善生态环境,提高生态水平、保持水土等的重要作用,对于如何充分的发挥水利工程对于环境的改善作用,将会越来越受到广泛的重视。

1.2 水利工程环境问题的主要特点

水利工程能够有效的实现水资源在时空上的分配,使之能够满足人类社会和经济发展对水资源的大量需求。同时,水资源本身也是维护自然界生态环境平衡的重要因素,如果在水资源的分配过程中,忽视了生态环境对水资源的需求,超过了环境本身的承受能力的话,环境问题必然就会频繁的发生。水利工程的环境问题主要的是在水资源的方面出现的问题。由于水资源本身的条件改变对于局部地区来讲可能出现一定的河道断流和下游绿洲退化等的问题。这样的问题会进一步的推进环境的恶化,进而导致生态环境的影响。如果不对这些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和研究,并且找出适当的解决对策,反过来讲会对经济社会的发展以及水利工程综合效益的发挥产生很大的影响。

1.3 水利的开发和环境的保护

由于人们对于水利的开发以及环境的调节功能进行了一定的研究,如果利用不当会对环境产生一定的消极作用,这样的话在开发和建设的过程中,就要尽可能的发挥水利工程本身改善水质和保护环境等的作用,同时也要尽可能的避免产生生态环境的破坏问题,对于环境的不利影响减少到最低点。这样就能够在最大限度上发挥工程的本身整体效应。

2 工程规划设计阶段对环境评价的工作重点

2.1 环境影响报告书与工程环境规划中的环境评价工作

目前来讲,环境的管理工作本身已经成为了项目建设基本建设管理中的一个重要方面。这个过程中需要环境保护部门单独审批的环境影响报告书和工程的设计阶段中环境影响的评价,都是工程设计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两者是互为联系并且也是不可分割的。

首先,根据当前的多种规定来讲,对于建设单位本身来说要在建设的项目书中呈现出可行性研究阶段环境评价影响报告书。工程的规划和设计阶段中的环境评价工作本身是贯穿在工程设计的全部过程中的,其能够直接的参与到工程的设计过程中。其次,对于审批后的环境影响报告书,其本身是环境执法的重要依据,在环境的评价基础上,侧重于环境的管理,明确建设者的环境责任,重点为项目建设的环境三同时管理服务。

2.2 规划设计各个阶段环境评价工作重点分析

环境影响评价本身的目的就是要明确开发建设者本身对于环境保护的义务和责任,为工程优化设计和环境的管理工作提供有效的依据环境的影响评价工作本身主要的任务就是要明确环境的问题,进行环境影响的预测评价工作,拟定环境保护对策和措施,估算环境保护的投资,制定相关的环境检测机制和环境管理机制等。

对于工程规划设计的每个阶段来讲,环境的评价工作本身与设计的各个方面紧密的结合,与其余的专业不同的是,在不同的阶段来讲,环境的评价工作深度和特点是不用的。对于环境的项目建议书来讲,其本身是立项设计的重要文件,环境的评价就需要重点分析工程的影响区域现阶段的状况及其潜在的环境问题,同时,要对工程本身的建设是不是涉及到了一些珍贵的保护动物、文物、植物资源等敏感的地点进行调查。要从宏观的角度上作出其实不是存在制约工程开发的环境因素,对当前的环境问题影响是不是会呈现出恶劣的趋势,并且对于重要的环境影响因素作出一定的评价。为立项本身作出一定的环境评价依据。

其次,在可行性阶段的研究中,要进入环境的管理程序中,尤其是对于大型的工程必须要制造出环境影响报告书,并且要进行一定的专项审查和立案。在明确有没有制约工程的自身建设环境因素之后,报告书要从环境保护的角度论证其本身对于环境工程影响的可行性。科研报告本身的环境影响评价内容要在报告的评价基础上,重视对于不利影响所需要采取的对策和工程本身设计中的针对性措施,强调环境保护措施要有一定的针对性,并且要按照工程的概算进行投资。

在设计的初期阶段,一般来讲其不需要再针对环境影响进行评价,主要的是要在具体的需要落实的环境保护措施方面,包含了措施的方案以及与其比较的对比方案。工程量本身的计算以及投资本身的预算情况。这部分应该是工程的组成部分。与设计的深度和工程本身相同,在这个阶段中是环境影响评价各个阶段中工程特性最强的部分。管理措施要与工程管理深度一致,具体要明确环境管理的相关责任人和管理内容,要与工程管理有一定过得关系,并且要分清楚环境行政管理之间的界限在什么地方。

结语

近年来,各个国家为了能够实现更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对水资源本身实现了大量的开发工作,在大肆的修建水利工程的同时,实现了很好的经济效益。但是,很多地区本身的大量水资源还处在空闲的地位,这些水资源没有得到有效的开发和利用。很多的水利工程在开发的过程中还只顾地方的经济效益,对水资源的生态环境影响没有任何的顾及,从而忽略了环境影响评价的作用。影响了生态环境的同时,也造成了环境的危害。本文从水利工程的规划设计环境影响评价角度,针对在设计过程中需要注意的关键问题和关键点,进行了一定的研究和分析。

参考文献

[1]李友辉,董增川,陈敏建,基于能值分析的水利工程环境影响经济评价[J],水利水电技术,2008(03)

[2]朱党生,大坝与环境问题――参与世界大坝委员会工作有感[J],水电站设计,1999(03)

[3]吴艳,薛良厚,水利工程中中小型泵站运行管理之要点分析[J],科技信息,2010(25)

[4]王新强,平遥县尹回水库除险加固工程的环境影响评价[J],山西水利科技,2006(04)

第3篇:计划经济的评价范文

关键词:竞技水平;量化评价;考核标准

中图分类号:G841.0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3612(2011)06-0111-04

The Quantitative Evaluation of Competitive Level of Female Basketball Majors in Universities

XU Bin,XU Xiao-fei

(Beijing Sport University, Beijing 100084, China)

Abstract:Evaluation of competitive level is comprehensive means for player’s competitive ability and indispensable connection for teaching and training. The technical level of players is the basi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teaching objectives. Quantitative evaluation of competitive level is one of assessment of student ability, but also the effective means of having the value judgment for teaching effectiveness. The quantitative evaluation gives more scientifically and objectivity. The paper adopts the way of documents, expert interviews, questionnaires, experiments and statistics for the quantitative evaluation of competitive level for female players of basketball specialty in Beijing Sport University, and develops the assessment criteria, provides theoretical bases for the design of teaching documents.

Key words: competitive level; the quantitative evaluation; assessment criteria

竞技水平评价是对运动员的竞技能力表现进行综合评价的手段,是教学与训练不可缺少的环节。篮球教学大纲是根据教学计划的培养目标制定的教学文件,它具体规定了体育院系本科学生篮球课程所规定应学习的内容、深度、范围、分量及考核方式。它是教师进行教学工作最主要的指导性文件,也是检查教学质量的依据。通过对我校篮球专项女生达标测试,发现学生实际水平与篮球教学大纲中达标成绩的标准有着非常大的差距,60%以上的学生不能达到及格以上。根据教育学与统计学的理论,一次难度适中信度可靠的考试,学生的成绩应接近正态分布。多年来,我们对篮球专项女生的竞技水平没有客观的评价指标,主要依靠模糊的主观判断来评价学生竞技水平的高低,这种方式受主观因素制约,过于粗糙,不能全面反映学生竞技水平的客观现状。篮球专项学生的竞技水平由体能、技术、战术能力和心智能力构成,对其进行考核与评价也应离不开这些因素,将这些因素所包含的数据进行量化才可以体现评价的客观性,有利于更好的对我校篮球专项竞技水平进行科学的评价,并对提高篮球专项学生竞技水平的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试图通过量化评价,制定考核标准, 为教学文件的制定提供理论依据。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北京体育大学2010、2009、2008和2007级篮球专项女生。

1.2 研究方法 根据研究目的和内容,通过北京体育大学图书馆和国家图书馆、中国期刊网等收集整理了具有价值的相关资料,并在北京体育大学教务处及篮球教研室查找了历年的教学大纲及相关资料信息,为本文的研究奠定理论基础。

对我国篮球教学界教授专家进行了访谈,收集相关信息和资料。

1.2.1 问卷调查 根据北京体育大学篮球专项教学大纲的要求和专家教授的意见及建议对问卷进行必要的删除、修改和补充,将问卷加以完善后,对问卷进行了效度检验。专家成员中教授7人,副教授4人,问卷的采用当面发放回收的形式,发放18份,收回18份。

1.2.2 测试法 对北京体育大学篮球专项受试对象进行多轮次考核项目达标测试,获取测试数据。一年级测试对象为2009级和2010级学生,共计17人,测试样本量为17;二年级测试对象为2009级、2008级和2007级学生,共计30人,测试样本量为30;三年级测试对象为2008级和2007级学生,共计23人,测试样本量为23。

1.2.3 统计 达标项目按测试获得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将测试数据照体育统计学的原理及方法,采用标准百分的方式制定达标考核评分标准。按正态分布,μ±3δ范围内包含了99.73%的频数1,因此将评分范围为确定为6S,采用EXCEL,利用计算机进行数据的统计与处理。

技评的标准制定属于定性评价,主要依据篮球教学大纲的要求及篮球动作技能形成的规律,分等级制定。

2 结果与讨论

2.1 建立考核评价体系的理论基础 篮球竞技能力是指运动员通过训练所获得的参加比赛所必须具备的专门能力,主要由具有篮球专项特征的体能、技能、战术能力、篮球专项运动智能和心理能力等基本能力所构成,并综合地表现于篮球竞技过程中。竞技能力的测量主要依据我校篮球专项教学大纲的要求建立考评项目,根据我校篮球专项女生实际的竞技水平来确定考评标准。

2.1.1 考核评价体系制定原则

2.1.1.1 定性与定量结合原则 篮球专项学生竞技水平的评价更是一项复杂的测量,学生的动作技术规范、技战术运用能力、对抗能力等都很难用定量评价来测量的,而动作的规范程度等对将来要成为师资力量的体大学生来说,又是十分重要的。

2.1.1.2 可操作原则 一切从实际出发,在实际的运用当中,易于操作,易于测量的内容和项目比较容易让教师接受,那些不可测的的指标、或者理论上可测,但实际不易操作的考核内容将予以剔除。2.1.1.3 从易到难原则 篮球运动的技战术习得过程是从易到难,从简单到复杂的,依据我校篮球专项教学大纲的进度要求,从大一到大三是一个动态的、循序渐进的学习过程,因此在考核内容及项目的设计上,也要考虑到从易到难、从简单到复杂的原则。

2.1.2 考核内容权重 在评价中,为了使每项指标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必须赋予不同的评价指标以相应的权重,来表示每项评价指标在体系中的重要程度,相应的权重即成为每项考核项目的分值。

2.1.3 考核内容评价标准 评价标准是评价目标实际达到指标程度的具体要求。评价的标准要有鉴别性,评价标准要符合被评对象的发展水平,既不能过高又不能过于简单,是学生经过较大努力能达到评价标准的优良水平。本研究将测得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并按统计学原理结合实际情况合理地制定考核评价标准。

2.2 考核内容的制定

2.2.1 原考核内容分析 查阅1999年、2003年及2007年北京体育大学教学大纲发现,考核的内容已不能够很好的体现现阶段培养目标及教学要求,各项目的设置没有完全按年级循序渐进,在内容的设计上也没有考虑到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简单易操作的原则。

2.2.2 新制定考核内容分析 通过专家访谈及专家问卷调查的方式,结合教学大纲的要求,将各年级的考核项目进行了更改。经过与专家们的商榷和筛选后得出了如下9个项目:

首先,从表1我们可以看出,新的考核项目是按年级逐年从易到难来设计的,而在要求上,特别注重技评,我们的培养目标是师资,因此学生动作的规范程度也值得我们考量。

2.3 考核标准的制定 在制定标准的实际操作中,采取了实验测量法,将目前我校竞技体育学院篮球专项女生的实际竞技水平作为制定标准的依据。

2.3.1 各年级达标考核标准 一年级测试人数17人,评分范围为10~20分,T分间距为1分。

全场综合变向运球跑篮:据实验测试数据,该年级学生的成绩为:x=23 s,S=3 s,采用标准百分的方式制定考核评分标准。按正态分布,μ±3δ范围内包含了99.73%的频数,因此评分范围为6 S,T分每变化一分,成绩变化计算如下:

公式:ΔS=6S/(最高分-最低分)×1分,计算得出,ΔS=1.8 s

根据实际需要,测试队员最快速度为20.4 s,最慢速度为29.8 s,因此改变均值得分点,x=23 s时,赋予平均分为18分。

学生3+2投篮:据实验测试数据,该年级的成绩为:x=52 s,S=17 s,公式同上,计算得出,ΔS=10.2 s,根据实际需要,测试队员最好成绩为30 s,最差成绩为85 s,改变均值得分点,x=52 s时,赋予平均分为18分。

综合滑步:据实验测试数据,该年级学生的成绩为:x=15 s,S=1 s,公式同上,计算得出,ΔS=0.6 s,根据实际需要,测试队员最好成绩为13.2 s,最差成绩为16.0 s,改变均值得分点,x=15 s时,赋予平均分为16分。

二年级测试人数30人,评分范围为10~20分,T分间距为1分。

全场“S”绕圆传球跑篮:据实验测试数据,该年级学生的成绩为:x=24.7 s,S=3.4 s,公式同上,计算得出,ΔS=2 s,根据实际需要,测试队员最好成绩为20.4 s,最差成绩为32 s,改变均值得分点,x=24.7 s≈25 s时,赋予平均分为16分。

全场一分钟五点投篮:投篮次数为离散型资料,这类资料的评分标准需要按照频数分布表来制定。二年级测试人数为30人,投篮准命中率的高低有其必然性,也存在偶然性,在实际操作中进行了3轮测试,90个测验成绩作为样本来进行统计分析,测试成绩最好为投中7次,最差为投中1次。评分范围为0~20分,实际得分为累积频率×20%。为易于操作,将分值定为整数。

三年级测试人数23人,评分范围为10~20分,T分间距为1分。

全场综合运传球跑篮:据实验测试数据,该年级学生的成绩为:x=21.2 s,S=1.9 s,公式同上,计算得出,ΔS=1.1 s≈1 s,根据实际需要,测试队员最好成绩为18 s,最差成绩为25 s,改变均值得分点,x=21.2 s≈21 s时,赋予平均分为16分。

综合投篮:据实验测试数据,该年级学生的成绩为:x=45.6 s,S=9 s,公式同上,计算得出,ΔS=5.4 s≈5 s,根据实际需要,测试队员最好成绩为33 s,最差成绩为55 s,改变均值得分点,x=45.6 s≈47 s时,赋予平均分为16分。

各项目的考核标准按T分间距为1分推算,结果如表2。

2.3.2 各年级技评考核标准制定 技术评定属于定性化考核标准,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及篮球运动技术的掌握规律,将定性化的考核赋予一定的分值,以便于教师能够量化主观估测。

将全场综合变向运球跑篮和3+2投篮考核标准分为9-10分(优秀)、7-8分(良好)、5-6(合格)、5分以下(不合格)四个分数档;因综合滑步考核分值为20分,因此将考核标准分为16-20分(优秀)、11-15分(良好)、6-10(合格)、5分以下(不合格)四个分数档,具体技评考核标准见表3-表5。

表3 一年级各项目技评考核标准

分值全场综合变向运球跑篮3+2投篮分值综合滑步

9-10分行进间运球、运球变向动作非常熟练,跑篮动作正确、规范。远距离投篮及篮下勾手或反手投篮动作很正确、规范、熟练,投篮准确。16-20分滑步姿势正确,重心低,各种滑步之间衔接熟练

7-8分行进间运球、运球变向动作较熟练,跑篮动作姿势较正确、规范。远距离投篮及篮下勾手或反手投篮动作较正确、规范、熟练,投篮较准确。11-15分滑步姿势较正确,重心较低,各种滑步之间衔接较熟练

5-6分行进间运球、运球变向动作熟练,跑篮动作姿势基本正确、规范。远距离投篮及篮下勾手或反手投篮动作基本正确、规范、熟练。6-10分

滑步姿势基本正确,重心较高,各种滑步之间衔接不够熟练

5分以下行进间运球、运球变向动作不够熟练,跑篮动作姿势不够正确、规范。远距离投篮及篮下勾手或反手投篮动作不够正确、规范、熟练。5分以下滑步姿势不正确,重心过高,各种滑步之间衔接不够熟练二年级技评考核标准制定:

技评分档同上,具体考核标准见表4。

9-10分行进间运、传球动作及跑篮动作非常规范、熟练。跑动中接球投篮动作规范、熟练,动作衔接好,投篮准确。16-20分个人单打能力强,运球、突破技术运用合理,能有效控制球,成功率高。防守选位合理,姿势正确,动作具有攻击性,能有效控制对手。

7-8分行进间运、传球动作及跑篮动作较规范、熟练。跑动中接球投篮动作较规范、熟练,动作衔接较好,投篮较准确。11-15分个人单打能力较强,运球、突破技术运用合理,能有效控制球,成功率较高。防守选位基本合理,姿势正确,能有效控制对手。

5-6分行进间运、传球动作及跑篮动作规范,但不够熟练。跑动中接球投篮动作规范,动作衔接不熟练。6-10分个人单打能力一般,运球、突破技术基本运用合理,成功率不高。防守选位基本合理,重心较高,容易出现犯规动作。

5分以下行进间运、传球动作及跑篮动作不够规范、熟练。跑动中接球投篮动作不够规范。5分以下个人单打能力一般,运球、突破技术不够运用合理,成功率不高。防守选位不合理,重心过高,经常出现犯规动作。三年级技评考核标准:

技评分档同上,具体考核标准见表5。

9-10分行进间运、传、接球动作及跑篮动作非常规范、熟练。自投自抢速度快、动作衔接好,投篮、跑篮及篮下靠投动作规范、熟练。16-20分运球、突破、传球技术运用合理,能有效组织并利用基础配合进攻得分。防守选位合理,姿势正确,动作具有攻击性,能协防,能有效控制对手。

7-8分行进间运、传、接球动作及跑篮动作较规范、熟练。自投自抢速度较快、动作衔接较好,投篮、跑篮及篮下靠投动作基本规范、熟练。11-15分运球、突破、传球技术运用基本合理,能组织并利用基础配合进攻得分。防守选位基本合理,姿势正确,能协防,控制能力不够好。

5-6分行进间运、传、接球动作及跑篮动作规范,但不够熟练。自投自抢速度一般,投篮、跑篮及篮下靠投动作规范、熟练。6-10分运球、突破、传球技术运用基本合理相互之间没有配合,成功率不高。防守选位基本合理,重心较高,同伴之间没有配合,成功率不高。

5分以下行进间运、传、接球动作及跑篮动作不够规范、熟练。自投自抢速度慢,投篮、跑篮及篮下靠投动作不够规范、熟练。5分以下运球、突破、传球技术运用不够合理,传球准确性、及时性差,成功率低。防守选位不合理,重心过高,成功率不高,经常出现犯规动作。

4 小 结

1)北京体育大学专项女生竞技水平考核一年级达标项目标准为:全场综合变向运球跑篮,分值为10~20分,19.4 s为20分,37.4 s为10分;3+2投篮,31.6 s为20分,133.6 s为10分;综合滑步,12.6 s为20分,18.6 s为10分。二年级达标项目标准为:全场“S”运传球跑篮,19 s为20分,39 s为10分;全场五点一分钟投篮,分值为2~20分,投中7次为20分,1次为2分。三年级达标项目标准为:全场综合运传球跑篮,17 s为20分,27 s为10分;综合投篮,27 s为20分,77 s为10分。

2)综合滑步、半场一对一攻防和半场三对三攻防按动作技术的规范化、熟练程度将技评考核标准分为16~20分(优秀)、11~15分(良好)、6~10(合格)、5分以下(不合格)四个分数档;其他项目技评考核标准按技术的规范化、熟练程度分成9~10分(优秀)、7~8分(良好)、5~6(合格)、5分以下(不合格)四个分数档。

参考文献:

[1] 郭永波,等.篮球教学大纲[C].北京体育大学篮球教研室制,2007.

[2] 陈及治,等.体育统计[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2,3:68.

[3] 孟文娣,等.对体育教学潜在影响因素的探讨[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1997,13(3).

[4] 李秉德,主编.教学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320.

第4篇:计划经济的评价范文

关键词 环境影响评价体系;信息化;应用;发展前景

中图分类号X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3)90-0140-02

1什么是环境评价体系

我们从两个方面来对环境影响评价体系的概念来进行解释,首先是从广义上来讲,环境影响评价体系指的是针对于一个环境状况从其价值的角度来进行测评、通过系统的测评来进行判断最后做出相应的一个对策。环境影响评价体系的应用主要是在一项工程建设开始之前、国家在进行某些规划、实施某条法律或者开放某项政策的时候,在这些项目正式进行颁布和施行之前都会去调研这些项目对其周围的环境所产生的影响,如果确实有对环境产生影响的地方,那么就会采取相应的措施来避免或者将影响降到最低。环境影响评价体系是一项科学活动,作为我们国家环境管理和以及立法当中重要的指标之一,其优点是可以进行预测、同时结合了很多科学技术在内容上非常全面。我们再从环境卫生学这个角度来看一下是如何来对环境影响评价体系来进行定义的,这里所指的环境影响评价体系是遵循一定的评价标准及方法,来对某一区域的环境质量来通过调查分析来进行客观的评价以及预测。其实这个体系就是对说测定的环境质量的好坏做出客观的分析。

2 环境影响评价体系的信息化是如何进行建立的

2.1环境影响评价体系的信息化是建立的历史

上个世纪60年代的中期,第一次国际环境质量评价学术会在加拿大召开,在会上各个国家的代表们提出了环境评价这样的概念,美国就这一概念结合当时的整个社会发展背景提出了环境影响评价体系的信息化。我国的环境影响评价体系开始于上个世纪的七十年代,我们国家参考了国外一些国家的成功经验,同时同我们国家的实际国情相结合,对环境影响评价体系的信息化工作进行了全面的开展,几十年以来整个体系经过开发人员认真的准备,在一些地方的实际应用同时不断的发展之后,整个环境影响评价体系正在逐步的完善。在这个过程中环境影响评价体系的信息化已经有了很大的成果,但是同一些在此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的国家相比还是有很多地方需要去加强的,相信所有的科研人员都非常清楚环境影响评价体系的信息化应用,对整个环境的发展是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的。

2.2环境评价体系的信息化建立的意义

从第一节的分析当中我们可以知道,环境影响评价体系的目的就是对环境中当中所出现的可能破坏该环境的影响因子来进行评估。整个系统要求各个职能部门具有很高的意识同时可以积极的参与进来。现代信息系统中,嵌入式的系统开发凭借其具有价格低廉、可信任度高、体积小、适用范围广等优点近年来发展的非常快,被广泛的应用于各个行业当中,这里也包括了环境影响价体系,现阶段来看在我们国家当中,相对发达国家环境影响评价体系的信息化发展较慢,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3 环境影响评价体系设计与应用简介

3.1环境影响评价体系的设计原理

通过图 1我们可以看到,整个环境影响评价的信息化系统当中的主要结构分别由一个单片机、一个数据存储器、一个显示器以及通讯接口等各个部分来组合而成的。整个系统当中单片机是环境影响评价系统的核心,在单片机的内部装有时钟模块,此模块的作用就是用来计时;系统当中的数据存储器所使用的是ATMEL公司所生产的Data Flash存储器,所使用的型号是AT24C02它的作用是用来存储系统所设定的各个参数,同时对于整个环境影响评价体系所测量的大量数据进行存储;在系统中装有八只八端的LED 数码管,它的作用是通过LED数码管的显示来进行检测报警;系统可以实现在主机的控制模式之下,通过传输协议,来实现数据传输。

3.2 环境影响评价体系信息化应用

在环境影响评价体系的应用当中,对于所要评价环境的污染物总量这部分的控制是非常重要的一项应用。简单的说,对于污染物总量的控制也就是控制污染物在一段时间之内向此区域进行排放的总量,从而达到减少环境污染的目的,最后达到保护人民健康的目的。在这里对于这个环境评价体系的要求是准确、快速、全面。在这里准确指的是数据一定要准确,因为只有数据准确下面的工作才具有意义,达到对污染物总量进行有效控制的目的;快速指的是当有事情发生的时候要第一时间做出反应;全面指的是全方位的为各个部门进行服务。对于这些应用,在环境影响评价系统信息化的条件下是非常容易实现的,我们都知道信息化的特点就是准确、快速、全面,所以环境影响评价体系信息化的应用在整个系统当中具有非常大的现实意义。

4 环境影响评价体系信息化发展前景

目前我们可以看到环境评价体系同数据采集技术这两项技术在不断的发展并且日趋成熟,同时建立系统的条件也在不断成熟,通过其它行业信息化的发展我们可以想象出来未来整个环境影响评价体系信息化的发展,在整个系统当中一定会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的。在我们国家环境监测部门已经开放了一些环境影响评价体系,在实际当中也有了一些尝试。

现在看来,整个环境影响评价体系的信息化由于一些客观原因的存在,在发展上有了一些停滞,在这里我们列举一些其中的原因,例如一些基础的资料准备的不充足、用来存储数据的专门数据库没有专门的人员去建立标准和统一的管理方式等等。但是不得不说的是,相关部门的人还是意识到了环境影响评价体系信息化在环境保护中可以发挥出重要作用,同时相信此系统在实际当中会有非常好的应用前景。

所以说,作为环境监测的人员要加快整个环境影响评价系统信息化的脚步。

5 结论

现代社会由于科技的发展使得整个社会各个行业的发展的速度也非常快,汽车、空调的高科技产品的普及速度加快,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环境问题也渐渐呈现、暴露出来,这就给环境保护提出了更多的挑战。许多例如雾霾、沙尘暴等恶劣的环境问题都一一呈现在了环境工作人员的眼前,同时每个国家对于环境质量的要求在不断的提高,以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

全文对环境影响评价体系的信息化应用及前景做了阐述,我们可以知道在我们国家此系统还是有很大的发展空间的,希望系统开发人员可以结合我国环境的实际情况开发出符合我国国情的环境影响评价体系,提升我国的环境质量。

参考文献

[1]赵娜,赵刚,于珍珠,等.基于51单片机的温度测量系统[J].微计算机信息,2009(2):146-148.

第5篇:计划经济的评价范文

关键词:环境影响评价;煤化工项目;环境容量;建设档次

中图分类号:X820.3 文献标识码:A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工业现代化的不断加快,工业发展与环境保护二者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一些地方不注重对自然环境的保护,以牺牲环境利益来谋取经济发展的粗放型发展方式日益受到挑战。煤化工是工业发展过程必然出现的趋势,对自然环境存在着一定的消极影响。

1 煤化工项目简介

煤化工是以煤矿为原材料的化工加工产业,其项目产业链涉及到煤制烯烃、煤制油、甲醇、醇醚燃料、传统的合成氨及焦化等方面。其中,国内煤制烯烃产业主要以大唐国际煤化工公司和神华集团两家企业为代表,这两家企业投资比较大。煤化工项目投资对企业生产技术要求高,存在一定的技术风险,这是不容忽视的。

目前,我国的能源资源结构主要是以煤炭、石油和天然气为主,煤炭在国内能源消费结构中所占比重达到70%。而在以煤炭作为原材料的二级产业消费结构中,煤炭用于发电的比重达52%,用于冶金的达13%,用于建材业的达15%,用于化工的占5%,用于民用燃料的达11%,用于其他用途的有4%,具体如图1所示。

图1 煤炭原材料在相关产业消费中所占比重的统计

根据图1可知,煤炭用于发电行业的消费比重是最大的,占到了其他产业比重的50%以上;煤炭用于化工行业的消费比重有5%,虽然在总行业中所占比重较小,但煤化工产业对环境的损害是最大的,是不容忽视的。

2 环境影响评价简介

环境影响评价是一种通过长期实践积累起来的科学方法和技术手段,体现的是环境保护意识,目标是预防和减轻工业生产或日常生活给环境带来的污染和破坏。在不同的国家和地区中,对环境影响评价这一词有不同的称谓和解释,但基本内涵是一样的。在日本,环境影响评价被称为“环境影响事前评价”,主要是指项目开发时要从有利环境保护的角度对开发行为进行预测、评估,从而决定项目开发是否可进行,这一定义主要是强调事前。在韩国,环境影响评价是指在进行环境影响评价计划时,需通过采用项目对象对环境的不利影响,进行事前预测、分析和尽量减小对环境的不利影响。在中国,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法》可以看出官方对环境影响评价的定义,也可以看出环境影响评价不仅仅在规划和项目建设之前,还要进行规划的跟踪评价。

3 煤化工项目在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几个问题

3.1 环境影响评价中要注意环境容量问题

所谓环境容量(Environment Capacity),是指一个特定的环境区域对人类活动所造成影响的最大承受量或容纳量。特定环境下的大气、水体、土壤等对工业生产和日程生活所造成的污染有一定的承受限度,超过此限度,自然环境的净化恢复功能将遭到破坏。环境容量(EC)包括绝对容量(WQ)和年容量(WA)。绝对容量(WQ)是指某一区域环境对某种污染物的承受能力的最大负荷量,与时间没有关系;年容量(WA)是指某一环境在污染物的积累浓度不超过环境标准规定的最大容许值的情况下,每年所能容纳的某污染物的最大负荷量。

众所周知,煤炭经过燃烧后其尾气含有二氧化硫,而这是酸雨危害的主要来源。我国煤炭储量巨大、资源丰富,在相对长的一段时期内能源结构主要以煤炭为主,因而对于煤化工项目来说,尤其是对于那些布置在山区、河谷等地理情况比较复杂地区的工厂来说,要充分考虑这一地区自然环境对煤化工企业所排放出来的废气的净化能力,也即环境容量。

3.2 环境影响评价中要注意设备质量问题

由于历史原因,我国煤化工项目建设档次较低,通常给人一种废水多、废气量大、灰尘重、噪声高的印象。因此,煤化工项目开展环境影响评价时一定要提出严格要求,在环境论证的各个环节上下功夫,避免建一个厂污染一片环境的情况出现。国外煤化工公司对污染物的论证投入非常大,并严格按环境的要求去做。在某些细节上也很注意保护环境,如采用立体煤仓储存原料和燃料煤,皮带运输系统全部封闭,避免煤尘飞扬;压缩机等动力设备外加消音设备和隔声封闭;工艺过程全部自动化、微机操作等。

4 结语

环境影响评价是一种通过长期实践积累起来的科学方法和技术手段,体现的是环境保护意识,目标是预防和减轻工业生产或日常生活给环境带来的污染和破坏。在推进煤化工项目建设和后期运作过程中,要做好事前环境影响评价和事中及时评价以及事后追踪评价。

参考文献

[1] 曾皓锦,赵久妹.煤化工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中值得关注的问题[J].山西化工,2009,29(3):70-75.

[2] 王彦彪,郭晓静.煤化工项目实施环境风险评价的探讨[J].能源环境保护,2011,25(5):52-55.

[3] 姜黎黎,狄静平,张清,常有国.大型煤化工项目基建期环境保护管理的探讨[J].内蒙古环境科学,2007,19(4):82-96.

[4] 赵鲲飞.对煤化工项目前期评价的认识[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0,35(20):132-135.

第6篇:计划经济的评价范文

一、构建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对话机制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1、构建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对话机制的必要性

构建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对话机制的必要性在于提高评价效益。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最大效益,是让被评价者最大程度地接受评价结果,并根据评价结果作出改进,获得发展。在传统评价中,评价者独家享有对评价结果的建构权,被评价者只能被动地接受评判结果。由于评价者与被评价者的价值标准不同,双方对某些评价内容可能很难达成共识。而没有共识,被评价者就不可能接受评价结果;不认同评价结果就不可能有改进;没有改进,就不可能获得发展。

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应采用评价双方共同建构评价结果的方法,由评价者和被评价者双方通过对话、协商,在对评价结果的看法取得基本一致的基础上形成评价结果,而不是由评价者单方做出结论强加给被评价者。“共同建构”评价结果是第四代教育评价的一个重要理念,也是通过对话使学生认同评价结果的一种有效方法。这种方法可促使评价者和被评价者双方共享评价所产生的效益。

2、构建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对话机制的可行性

(1)教育行政部门高度重视。《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关于印发北京市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实验工作方案(试行)的通知》(京教基[2007]16号)之附件5《北京市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方案(试行)》中指出:“在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实验工作中,要将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作为学校管理的核心业务,作为全体高中干部、教师的职务行为。”文件明确了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工作定位,为评价工作的实施奠定了基础。此外,北京市教委在资金和技术方面也对这项工作的开展给予了很大的支持。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基础教育科学研究所与教育网络和信息中心两部门联手合作研制了“北京市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电子平台”,搭建了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网络平台,使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变得日常化、简约化,使全员、全方位、全程评价成为一种可能。

(2)评价指标具有可操作性。评价指标要包含对学生全面发展有重要意义的各方面的内容,但这并不意味着面面俱到,要从中选择那些能反映学生综合素质本质特征的指标来使用。确定评价指标时不仅要考虑各区县的实际情况,而且要将综合素质评价的各部分内容分解为几个重要侧面和几个关键表现,以增强评价的可操作性。如“社会责任感”是公民素养的一个重要侧面,“积极参加社区服务活动”则是其中的一个关键表现,这可使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对话的内容具体而有针对性。

二、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对话机制的特征

在评价中,不能以强制的方式让被评价者与评价者达成一致的认识,应采取对话的方式,在充分交流信息和平等交换意见的基础上相互理解,取得对评价结果的认同,使评价取得预期效益。这种对话具有以下特征:

1、平等性

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采取多主体评价的方式,即学生本人、教师、同学和家长都是评价的主体。为了更好地发挥不同评价主体的作用,根据评价主体对评价对象的了解程度,我们在《北京市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方案(试行)》中,给不同的评价主体设计了不同的评价内容,以保证评价结果的有效性。

对话的平等性,一是指评价者与被评价者在对话过程中地位平等,即在客观事实面前评价双方都有表达个人看法和意见的权利;二是指评价者对所有的被评价者要一视同仁。评价必须以人为本,必须考虑被评价者的真实感受及其对评价方式的接受程度。给予被评价者与评价者平等的对话地位,特别是学生与教师之间、学生与家长之间的平等地位,有助于提高评价双方对话的通畅性和有效性。对话的平等性否定了评价活动中的特权和歧视,为评价双方的沟通和交流提供了重要保证。

2、直接性

北京市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包括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强调过程性,它以“学生综合素质发展记录袋”为手段记录和储存评价信息。在促进学生发展方面,形成性评价的作用更大一些。终结性评价是以形成性评价为基础进行的。

对话的直接性,一是强调“学生综合素质发展记录袋”中所记录和储存的评价信息的原始性,二是指对话的内容是针对事实进行的沟通与交流。无论是被评价者还是评价者,都要为自己所提供的事实依据负责任。对话的直接性否定了评价活动中的客套和虚伪,使评价双方的对话变得真实可信,它在提高评价结果的可靠性方面能够发挥重要的作用。

三、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对话的几种方式

参与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对话的不仅包括提供教育服务的班主任和任课教师、接受教育服务的学生和家长,而且还包括社区人士。由于是多主体评价,所以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存在不同的对话方式。

1、同学之间面对面互评的对话方式

在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过程中,班主任可根据实际需要(如评价的内容、评价所需的时间、评价的利害性程度等)选择对话的范围,可以组织学生在小组范围内进行面对面的对话交流,也可以在全班范围内进行面对面的对话交流。

在对话过程中,学生本人可主动陈述自己在某方面的行为表现,其他同学可对其陈述的内容进行评价或补充。这种方式,一是可以互相学习,取长补短;二是可以互相监督、检查,构建一种诚信的监督机制;三是可以进行价值观的碰撞与交流,有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2、“一”与“多”的电子平台对话方式

“一”是指某一个被评价的学生,“多”是指除这一被评价学生以外的其他评价主体。这种“一”与“多”的对话,可通过“北京市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电子平台”实现。对话是双向的:一是学生进行自我陈述,其他评价主体阅读;二是其他评价主体对某个学生进行评价,被评价学生阅读。

在电子平台上,由于不受时间的限制,所以学生本人可以进行比较充分的陈述,不仅可以用文字,而且可以使用图片、音像资料陈述。其他评价主体可通过阅读更充分地了解该生。这个平台不仅可以反映被评价学生的自我认识水平,还可以多侧面地反映其文字水平、概括能力、信息技术水平,以及价值取向、是非观、判断能力等。

同时,在电子平台上,学生阅读其他评价主体给自己的评语的过程,也是了解他人对自己认同程度的过程。这种对话方式受其他评价主体对被评价学生的了解程度、评价者的价值观、评价者的陈述水平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这个过程不仅可以反映评价者(特别是学生评价者)主动关心他人和了解他人的程度,还可以反映评价者的价值观、判断能力以及陈述水平等。

3、借助评价工具进行人机对话的方式

就北京市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而言,学生可以在“北京市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电子平台(升级版)”上,借助评价工具进行人机对话。被评价学生可使用自己的用户名和密码登录,选择不同评价内容栏目下的“使用工具评价”选项,再根据本栏目的提示进行操作,此后系统会自动生成该生该项目的评价等级和反映该生现状的折线图,并予以记录。

4、社区人士评价学生参加社区服务的情况

社区有关人士有义务对学生参加社区服务的情况予以评价,评价可从学生参加社区服务的态度、情感、价值观等方面进行。评价的方式可以是面对面的口头评价,也可以是书面评语评价。如果采用书面评语评价,则要让学生将书面评语带回学校,交给班主任。

四、需要关注的几个问题

1、学生对评价结果的不同期待

学生之间存在差异是客观现实,因而,不同学生对评价结果有着不同的期待。但这并不等于说评价没有标准。要将这些不同的期待置于评价指标体系之下进行统整,建立一种基于事实判断的评价过程,逐步引导学生向更高的目标努力。

2、有效使用评价结果

得出评价结果不是评价的目的,有效使用评价结果才是评价的真正目的。首先,教师要用学生可接受的方式,引导学生依据评价结果调控自己的发展目标及学习方式。第二,评价结果可用来为学校、教师改进教育教学工作,为家长改善家庭教育提供依据。第三,对学生群体评价结果作出科学的分析,可为上级教育行政部门提供决策依据。

第7篇:计划经济的评价范文

关键词: 高职英语 评价体系 教育国际化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深度发展,中国国内与国外两个市场的经济、文化、科技等交流日益密切,在整个国家经济社会等综合实力日益增强、人民生活水平快速提高的背景下,中国愈发强烈地渴望发展自身教育,培养出能够参与国际事务且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要求:高等学校应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引进优质教育资源,加强国际理解教育,推动跨文化交流,增进学生对不同国家、不同文化的认识和理解,培养大批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能够参与国际事务和国际竞争的国际型人才。作为中国教育的一个主要组成部分,高职教育也需要向外延拓展,从内涵升华。要想实现这一目标,高职教育需要实现教学理念国际化、师资队伍国际化、人才培养目标国际化、专业课程标准国际化和人文背景国际化。

评价体系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教学正常运行、优化教育教学系统的重要手段。国际化的评价体系对培养国际型人才为目标的教学具有导向、改进、判断、激励等多种作用。英语作为国际通用语言及世界上使用最广泛的语言,是学生能否参与国际事务和国际竞争的基础。然而长期以来,中国高职英语教学仍多停留在对语言知识的构建和英语等级考试上,教学内容不仅与专业行业相脱节,还不符合日常生活所需,更不要说与国际接轨。教学方法和手段缺乏针对性,没有突出能力培养。学生无法通过国际英语水平测试,如:雅思、托福等,更无从谈及在目标国开展学习和工作。分析当前高职院校的大学英语评价体系,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比例分配不均,重知识构建轻能力培养

第二语言需要从五个方面习得,即听、说、读、写、译。受环境和条件的限制,中国的英语习得一直以读、写、译为主,以语法和单词为重点。因此,中国学生学了多年的英语,仍然无法用英语交流沟通。当前中国高职英语教学中存在两种普遍现象:一是以英语等级考试为导向,急功近利;二是以基础文化课定位,敷衍随性。前者是由教师受既有教学体系的影响,以及学生对英语考级的需求所致。课堂教学注重理论知识的讲解而忽略能力的培养,评价体系以大学英语三、四级为标准。后者有学校对英语教学的不够重视及高职学生英语差等因素。课堂教学主要是基础性知识,如:语法和单词的讲解等,评价体系以基础知识的考查为主。这两种评价体系都忽略了听说能力,评价比例失衡。

2.形式单一片面,重终结性轻形成性评估

现行的英语教学形式多以期末纸质试卷为重,重输入轻输出,重结果轻过程,缺乏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态度、策略、情感等方面发展的评价。语言的习得必须靠交流来检验,但由于环境的缺乏,高职英语教师对听说的评价常常感到力不从心。一方面,由于有的高职高专院校将英语课程压缩,每周只有2学时,教师无法顾及语言习得的各个方面。另一方面,由于有的院校硬件条件有限,教师不能在课堂开展听力练习。以至于读、写、译成为高职高专英语教学的重点,而评价体系就以大学英语等级考试的题型作为指挥棒,只重视等级考试通过率,重视题目,轻语言实用。这势必导致各高职院校在英语教学上大面积的应试教学,学生考完忘完。

3.脱离国际英语水平测试且与专业行业衔接度不够

高职院校的国际型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能够参与国际竞争具有较高技术和技能的创新型、复合型人才。要想参与国际竞争,教学内容就应该国际化,达到国际水平。高职院校既可通过引进国际化的教材、设备,外籍专家提升自身的教学水平,又可将学生输入到国外,直接从发达国家学习专业知识和技术能力。如果可以通过翻译解决引入国际资源中的语言障碍,那么输出式的学习就必须首先通过目标国的语言测试,如需要通过雅思或托福的测试。雅思英语水平测试的评价体系分为听、说、读和写,涵盖了语言学习的四个方面,每个方面的比重一致,能力与知识并重,语言输出与输入等同。评价体系相对于国内的大学英语以英语等级考试为主更科学,覆盖更全面。其次雅思的测试内容与生活、学习密切相关,不脱离实际生活,实用性很强,切实帮助学生在国外生活和学习。学生出国的目的是了解和学习专业和行业的前端技能,因此学生的英语不能只满足于生活所需,还要涉及专业和行业知识。高职院校的英语教学就应该有别于普通高校的学术教学,更注重与专业的衔接。但多年来,中国的英语课程更多的是文化与知识的学习和累积,与学生所学专业脱节,无法服务于专业需求。

4.缺乏反馈机制

评价体系中的反馈机制既可帮助学生修正自己的不足,又可辅助教师反馈调整教学。目前的课程评价仍然以教师单方面测试为主,无论是纸质还是口试测试,教师只是关注测试的实施、试题的设计,对于测试的结果,只是进行简单的统计与分析,写出分析报告,很少能给予学生及时的反馈。对于常见的期中考试或期末考试的结果,学生只知道打了多少分,及格与否,却不知自己的不足之处和导致不足的因素。

评价体系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系统的评价体系不仅能体现学生的学习的最终成果,教师的教学质量,还能辅助教师调整教学,鞭策学生学习。以培养国际型人才为目标的高职英语评价体系应该顺应教育国际化的趋势,帮助学生认识和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服务于培养具有国际化视野、多元文化背景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基于现在的高职英语评价体系的种种不足和弊端,切实需要对其进行变革,以满足国际型人才培养的需求。

参考文献:

第8篇:计划经济的评价范文

关键词:国贸专业;教育国际化;内涵;现状调查;实施方法;效果评价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34-0178-03

纵观当达国家,有一个突出特点是高等教育日益国际化,主要表现为知识的国际流动、科技人员的国际交流以及合作办学、合作研究、合作开发、合作培养等国际合作形式越来越多。教育国际化是项长期重大的系统工程,必须有完善的理论体系支撑其合理运行。

在国际经济与贸易(简称“国贸”)专业学生的培养过程中实施教育国际化是对我国教育国际化理论的实证研究;国贸专业在理论和实践方面都具有显著国际化特征。因此,对国贸专业学生实施教育国际化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一、国贸专业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内涵

20世纪90年代以来兴起的新一轮教育国际化,是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以培养国际化人才为目标的不同国家教育思想、内容、方法、模式的相互交流与合作的过程。其运作方式主要包括教育观念、战略、内容与对象以及手段的国际化,并充分利用国外优质教育资源,构建体现国际视野的校园文化等。因此,国贸专业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内涵应包括明确教育理念、培养目标、教学设施、教学环境以及师资队伍的国际化,以保证国际化教学的成功实施。一是明确国际化的教育理念,培养学生具备更广阔的视野。通过培养学生具有国际化的胸怀、熟悉国际化惯例,为学生构建国际视野下的复合型知识体系,引导学生站在国际视角,成为符合不同国家需求的国贸专业人才。二是实施国际化的培养目标。应按国际标准衡量和发展国贸专业,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建立符合高等教育国际化要求的培养目标。通过培养学生具备国际交往能力和团结协作能力,熟悉现代经济与科技知识,使其成为具有一定国际知识、国际视野,能进行国际沟通和国际竞争的高级专业人才。三是构建国际化的教学设施与教学环境。现代教育技术及实验室、实习基地等各种教学资源是学生开拓国际化视野的物质条件。应改变传统教学模式,引导学生运用科学理论方法探索与实践,为学生参加国际文化交流活动创造便利条件,增长学生的国际交往经验和技能。四是建设国际化的师资队伍。教师是学校的灵魂,学校要通过具备国际化教育背景的师资队伍,在校内形成国际化氛围,为学生提供学习的国际化背景和环境。

二、来自实践的现状调查

通过对国贸专业在校学生、已毕业学生及学生家长进行问卷调查,获得有效调查问卷100份,主要调查结论如下:

1.调查对象国际化经历信息。98%的调查对象没有海外交流经历,未参加海外交流项目的原因主要是不知道参加途径、费用昂贵和语言水平;比较希望参加的交流项目形式有短期留学、海外志愿活动、海外实习,而选择长期留学和参加国际会议的较少。

2.调查对象专业学习信息。近90%的调查对象很少阅读本专业的外文书籍,在专业和课程论文中有35%左右学生引用外国文献,超过90%的学生认为自己阅读、分析外国文献的能力较差;半数以上学生表示关注国外时事,并有意识培养国际思维能力;95%的学生认为学校很少邀请国外学者到校演讲或讲学、很少为学生提供条件去国外参加国际流会议;超过70%的学生认为学校图书馆有足够的国贸专业外文资料,但不能链接国外著名学术网站,让学生自行下载或不确定是否有这项服务;多数学生没有或不确定在撰写专业(课程)论文时有分析“国外研究现状”的内容;87%的学生未通过大学六级考试;所上专业课程中,双语或全英语教学课程(含英语类课程)所占比例约为0%~25%;87%的调查对象认为国贸专业双语或全英语教学方式是利大于弊;认为教育国际化弊大于利的原因是学生语言障碍限制教师教学深度。

3.对国贸专业高等教育国际化的理解。调查对象主要通过网络、他人介绍和报刊了解国贸专业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基本信息,而通过中介和学术文章了解的极少;多数调查对象认为国内开设的国际学校(或国际班)是出国留学的过渡、是在国内体验国际教育的场所,能克服中学、大学教育的一些不足之处,如果经济允许,愿意去国际学校(班)就读。在对国贸专业高等教育国内与国外的对比问题中,被调查对象多数认为,国外的学生学习目标比国内学生清楚明确,课堂气氛比国内活跃自由,课堂学生参与度比国内高,学校管理比国内人性化,师生关系比国内更为平等,教育考试比国内更关注过程性,更为公平科学,教育方法比国内灵活,学生课余活动比国内学生丰富,学生学习主动性比国内学生强。多数调查对象认为,国贸专业高等教育国际化的措施应包括支持扩大公派出国留学规模;引进大批海外高层次人才、开展骨干教师海外研修培训;统筹推进教育综合改革,促进教育区域协作;开设双语教程,培养外语人才,引进境外优秀教材,加强国际理解教育;促进中外合作办学、建立国际学校;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调查对象认为,本校国贸专业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不足的原因主要是经费可获得性低、相关项目较少和信息宣传不足。

此外,多数调查对象提出如果有机会且家庭条件允许,大学或研究生阶段愿意出国留学或上国际学校,不仅可以获得更多语言优势,而且能拥有更加开阔的视野与见识,对以后工作有益。

三、国贸专业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实施方法

(一)教育制度国际化

我国目前的教育体制在学制设置、学历、学分等方面的国际确认与国际水平存在一定差异,给国际合作办学、留学生交换派遣等带来困难,阻碍高等教育国际化进程。发展教育制度国际化,政府应转变职能,放开并鼓励高校自由、自主地参与国际竞争,支持各种社会力量参与多种形式办学,创新办学制度,加强国与国之间学分、学制、学历等的交流互认,提高彼此知名度,采取开放办学模式。

(二)课程设置国际化

1.课程结构国际化。我国经济发展迅速,国贸专业的一些课程已不适应社会发展需要;一些主干课程缺乏科学论证,教学内容间缺乏逻辑联系,课程间沟通不足,使得教学活动存在内容重复、效率低下的问题;一些课程内容理论性太强,缺乏实践操作指导意义,导致学生实践能力培养不足。应进行课程结构的国际化建设:通过进行专业建设研讨和社会调研,对原有课程体系进行评估,去掉或改进那些不适应国际化教学要求、存在问题的课程;借鉴和推广国外高水平大学的课程设置,结合本国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教学改革,加强重点课程建设,围绕重点课程进行教改研究,提高课程结构的科学合理性。

2.课程内容国际化。目前,国贸专业采用的教材大部分为国内学者编写,国际化视野不足,一些教材照搬或借鉴国外教材,脱离中国实际,在授课中又无法结合国外实际情况授课,实用性不强,导致学生失去学习兴趣。因此,应对教学内容进行国际化创新:精选教学内容,适当提高外语教学、双语教学比重;尽量扭转教学中的应试教育倾向,强化和提高学生使用外语的基本技能;教师要对所授课程中国际化的内容与中国实际实现更好的结合,不能生搬国外相关课程内容。

(三)国际化教学实践

1.案例教学实践。教学实践国际化指在实践教学中充分借鉴国外实践教学方法,通过模拟实践交易、案例教学等方法来帮助学生更好地应用理论。案例教学法关注社会现实,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案例教学环节中,教师应重视教学流程设计,学院应建立专业案例库,让学生真正理解并能运用于实践。

2.课程讲座应用。国贸专业课程一般具有较强实践性,应通过专家和工作人员的不定期讲座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通过讲座,深入浅出地给学生带来实践经验和方法,改变以往单一的课堂教学模式。

3.培养认知实践。认知实践是一种专业教学模式,越来越受到各大高校重视。学校应通过多种形式开展学生认知实践:暑期社会实践是通过对一些企业和机构进行实地调研,以提高学生直观认知能力,为以后进入社会打下实践基础;创造条件鼓励学生参与各种产学研项目,给学生提供研究实践机会,通过参与项目研究提高学生的理论分析与社会实践能力。

4.建设实习基地。国贸专业教学离不开学生的社会实践。相对于其他教学模式,岗位实习是最直接的实践方式,可以使学生在较短时间内较全面地了解单位运行机制,提高学生的岗位适应力,进而使学生提高工作和分析解决社会问题的能力。国贸专业应着力发展教学实践,合理建设实习基地,增加校外合作。

(四)师资队伍国际化

实施高等教育国际化,教师的主导作用是关键。教育国际化背景下,教师的任务不再只是传授专业知识,更在于引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培养学生跨文化交流沟通和处理事务的能力;教师除具有本专业知识外,还要具有国际化的教学意识与教学理念,掌握最新教育技术、教学手段和研究方法,培养出符合国际化发展的复合型专业人才。

四、国贸专业高等教育国际化的效果评价

1.课程教学效果评价。国际化教学的评价体系是学习国外先进的课程考核体系,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习效率,更好地实现课程的全面学习和评价。学生的能力培养是一个系统过程,要通过一系列的教学环节实现,主要包括课程大纲讲解、课前预习、课上提问与讨论、习题作业、各阶段考试、社会实践等,所以需要针对各环节构建全面的教学考核体系,对学生的各项能力综合考核,保证考核的全面性和科学性,真实反映学生能力水平,避免粗放式的教学考核。具体考核方式是将课程成绩分解到平时教学的各个环节,如出勤、习题作业、课堂讨论、文献查阅、课程论文、期中考查、期末考试等,这样可以合理分配教学资源,在各教学环节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减少学生期末考试压力,避免考试不能真实反映学生能力,失去考试意义。

2.实践教学效果评估。教育国际化必须重视学生实践,并对其进行科学评价。国外实践教学评价模式中,教师除了引导学生完成实践教学以外,还应积极与实践单位或机构进行有效沟通以及与学生的有效沟通,以科学全面地评估学生实践效果。应不断创新实践教学模式,安排专门人员客观、全面、科学地对实践教学进行评估。应明确评估的实质,评估是手段,不是目的,要在评估中总结每种实践教学模式的经验与不足,并制定和完善实践方案以不断改进实践教学模式。

3.教学质量控制和评价体系。国贸专业需要一个不断修正、不断完善的教师教学活动和整体教学效果的评价体系,应借鉴国外教学的评价方式,对教师教学活动和学校教学体系进行不定期评估,并根据教学效果进行调整,推动教学质量不断提高。具体做法是根据实际教学情况,并针对社会人才需求变动,每年对不同课程的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进行修订,学校教学管理部门与教学单位共同论证课程考核方面的教学规章制度、量化考核标准,并于课程教学及考核结束后进行课程教学总结,以保证国际化教学模式的质量。

五、总结

国贸专业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内涵体现在很多方面,应包括教育理念、培养目标、教学设施和环境以及师资的国际化。我校国贸专业教育国际化的实践关注点应包括:调查对象基本没有海外交流经历;学生语言障碍限制教育国际化活动实施水平;多数调查对象有意愿在大学或研究生阶段出国留学或上国际学校。对国贸专业教育国际化的具体实施应从教育制度、课程设置、教学实践和师资队伍的国际化建设进行。对国贸专业教育国际化的效果评价应从课程教学、实践教学、教学质量控制和评价体系几方面展开。

第9篇:计划经济的评价范文

关键词:信息化环境;学业评价;多元评价;软件类课程

中图分类号:G40-058.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16)21-0022-03

随着信息技术在国民经济各领域的应用日益广泛和深入,社会对人才的计算机应用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引起了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的高校及其专业的高度重视。为此,高校普遍将行业领域中有着广泛应用的计算机软件、以课程形式引入人才培养方案中,比如:Flash、Photoshop、Java程序设计、iOS编程、Web编程等。我们将这些以某一种或若干种计算机应用软件为主要内容的课程,称为“计算机软件类课程”(以下简称:“软件类课程”)。

评价与教学、学习并称为课程的三驾马车[1]。然而长期以来,关于软件类课程的学业评价改革要远远落后于教学模式改革、学习模式改革研究。实际操作中,教师往往采用考试或考查的方式评价学生学习质量的好坏。比如:采用闭卷或开卷考试的做法,一卷定好坏;或者会布置综合性作品设计类的作业,根据学生作品完成质量的好坏,给出一个主观的百分制分数了事。软件类课程的学业评价普遍存在评价主体单一化、评价方法简单化、评价结果主观化、以及教―学―评分离等问题。

当前,信息技术已对教育发展产生革命性影响,而软件类课程自身与信息技术的天然联系,决定了其教学和评价更是离不开信息化环境。如何利用信息技术平台对学生的课程学业进行评价,是改善当前课程学业评价的关键。多元评价被誉为高等教育课程评价改革的新方向。本文主要借鉴多元评价的基本思想和方法,初步探讨信息化环境下高校计算机软件类课程如何开展多元评价,并以某门计算机应用软件类课程为例,分别从信息化环境下的诊断性评价、信息化环境下的形成性评价、信息化环境下的真实性评价以及信息化环境下的总结性评价等四个方面阐述了此类课程多元评价的具体策略与实施方案。

一、多元评价概述

多元评价是以美国心理学家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为依据的,认为学生的课程学业表现并非单一、而是多样化的[2]。这就要求对应的学业评价也应该从多种途径出发,从评价主体的多元化、评价目标的多元化、评价内容的多样化、评价方法的多元化等方面,对学生知识、技能和综合素质进行全面评价。

1.评价主体的多样化

评价是评价主体对软件类课程学业的价值判断,它反映了评价主体对客体价值的需求。不同的评价主体,对客体价值的需求不同,因而评价结果也会不同。在学业评价中,评价客体一般是学生的学业成绩;但评价主体则是多元的,凡是学生学业成绩的利益相关者(stakeholder),都可以成为评价主体。这意味着,除了教师之外,学生本人、学生群体、教务管理人员、社会用人单位等,都可以作为评价主体参与到高校软件类课程的学业评价中来。

2.评价目标多元化

评价目标与课程目标是一一对应的。课程作为知识、技能或综合能力的载体,往往具有多样性,这就决定了评价目标的多元化。根据美国心理学家加涅对学习结果的划分、以及布卢姆的学习目标分类学标准,课程学业评价首先要考虑的就是学生通过教学后,认知、情感以及动作技能方面的达标程度。因此,教学评价应该充分体现出三维教学目标的要求,教师应该围绕知识、技能以及情感态度这三方面的目标对学生的学业成就进行评价。

3.评价内容多元化

总体来说,每一门科目的内容都是多元的,对于计算机软件类课程的评价而言,最基本的评价范畴是对软件知识的评价和对软件技能的评价,这两方面的评价是缺一不可的。学生学业内容的评价可根据教学目标来判定,要求做到对每个知识点的全面评价和重难点的着重评价。这取决于教师对所教授学科知识的熟练程度以及对重难点的把握程度。

4.评价方法多元化

根据评价功能的不同,课程的学业评价方法包括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诊断性评价一般应用于教学活动尚未纳入轨道之前,对学生的知识和技能、智力和体力以及情感等状况进行摸底。形成性评价是在某项教学活动中,为使教学效果更好而不断地进行教学评价。总结性评价一般是在教学活动告一段落,为把握活动最终效果而进行的评价。此外,真实性评价作为一种不同于传统纸笔测验的表现性评价方法,近来也日益引起重视。

二、信息化环境下软件类课程学业的多元评价设计

计算机软件类课程的特殊性决定了其教学评价不适合采用传统的评价方式评价学生的学业成就,也不能以最终的学业水平考试作为该类课程掌握情况的唯一标准。所以,在计算机软件类课程的评价过程中应该采用多元的评价方式。本节重点阐述了信息化环境下计算机软件类课程的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真实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