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如何设计服装设计范文

如何设计服装设计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如何设计服装设计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如何设计服装设计

第1篇:如何设计服装设计范文

【关键词】服装设计 中国古代绘画 造型规律

服装设计师必须有丰富的想象才能涌现出创作灵感,而这一点与其自身的涵养呈相关性。中国设计师不能仅把融合国外时尚信息作为设计重点,在追从流行趋势的同时应避免盲目,尽可能的体现出中国文化。王庆评论我国的设计环境已经不再是一夜成名,“断层”的出现表明设计源泉具有重要性。笔者将从“中国古代绘画”入手,就以下几方面谈论服装设计如何从中国古代绘画中吸取精华。

一、中国绘画的特点

我国在新石器时代已出现绘画文化,当时主要的表现形式为岩画、彩陶等,立意多为愿望和信仰等方面,注重神似。其中应用了透视理论及多种技巧,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想象丰富,具有独特的艺术魄力。在众多影响因素中,对古代绘画产生重要意义的主要是道家理论及儒家理论等,其中以后者为期初主导,这点从绘画的精神内涵中有所体现。随着各种学术理论的诞生和发展,绘画中也表现出不同的思想及审美,在构思方面、造型规律方面均具有融入到服装设计的元素。

二、在服装设计中可吸取的绘画精华

1.构思方面可融合到服装设计的元素

中国绘画在构思上特别在乎立意,以表达绘画者的主观思想为重,强调意境,其影响因素有信仰、宗教等,这与设计有共通之处。气质、思想是服装设计中的精髓,没有精髓的设想是飘渺而无意义的。中国风的出现与存在不只满足潮流需要,还能满足一种独特的文化需要。现在已经有不少国际顶级品牌运用中国元素,不过其效果并不理想,多为一时的风光,这是因为在设计中并没有融入中国内涵。如果可以注重本土设计中的内涵表达,则会为时尚界增添一道中国光彩。在进行服装设计的过程中可以借鉴绘画中表达意境、思想的方式,结合中国智慧与设计艺术,以体现出中国式的设计风格。

2.造型规律方面可融合到服装设计的元素

中国绘画在造型规律方面主要是用线,通过勾勒形态而产生传神的效果,同时遵照随类赋彩的宗旨,重视色彩之间的搭配,在手法上以“勾、皴、染”等为主,而这正与设计学中表现形式的转化相符,尤其是在“线”的应用上。绘画中的线条讲究的是使用不同的运笔方式来表现情感,如侧锋相对轻柔,藏锋相对含蓄。同时可通过使用不同的“皴法”展示不同的意境,在营造朦胧、飘渺感时选用“点米皴”;在营造苍劲有力感时选用“拖泥带水皴”。而在服装设计中也是通过线条的勾勒来表现出内在思想的,恰好可以借鉴绘画中的表现方式,将其与常用的表现手法折叠、堆积等相结合,选择多种笔触和线条,虽为一种抽象的方式却能表达出独特的内涵。同时可以在设计中借鉴绘画赋予事物的寓意进行仿生,从而增加内涵。如鸳鸯能够预示爱情;花中四君子能够预示中华美德等。

3.色彩方面的结合

设计中除了注重轮廓美以外,还应注重颜色的搭配,只有协调的色彩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曾有一位服装设计师(Dior)运用泼墨形式在连衣裙的白布上展现出花朵的形状,同时使用红色花朵搭配,虽然在款式上没有进行过多的创新却因其花纹的独特而给人一种特殊的清雅之感。上述这种结合形式主要是利用自然的层次感,虽为一种颜色却能展示出层层叠叠的形态。重彩表现法是目前应用于服装设计中的一种色彩搭配技巧,这也是国画塑造重彩人物的方法,有利于加强面料的质感,适合华丽、轻柔等服装,主要的手段为推移、晕染等。 从画面效果上讲,更能体现出东方韵味。

三、古代绘画与服装设计间的关系

古代绘画与服装设计间存在一定的联系,好似“书画同源”一般。服装表现可从绘画中寻找到相关依据。在绘画随着时展的同时,服装设计及意义也在不断的进步和改变,开始时人们是为了遮羞,后来加强了保暖的功效,而后又渐渐的发展为一种新兴的文化,与绘画一样可以展示出人们的思想理念,步入到艺术的范畴。我国在此方面卓有成就的设计师张肇达的服装作品中就蕴含着哲学思想,他不仅是一名优秀的服装设计师,还是一名优秀的画家,从其creation系列作品中我们能感受到设计者对生命的尊重,这正是绘画与设计完美结合的一例典范。

四、总结

文化包含着多种元素,是一种多元化的时代产物,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独具特色的文化内涵。作为一名中国设计师可以借鉴世界各国的文化元素,但同时也肩负着发扬中国文化的重任,应致力于“中国设计”的创新与发展。设计的源泉已经涉及到多个领域,近几年流行的环保素材是来源于对自然生态的保护;太空元素是来源于科技领域的进步,因此,我们同样可以将古代绘画作为一种设计元素,大胆的吸取其构思方面、造型规律方面、色彩运用方面的精华,将“中国设计”世界化。

参考文献:

[1]王永亮.中国画与道家思想[M].文化艺术出版社,2007.102~103

[2]崔健林.中国绘画艺术鉴赏[M].中国戏剧出版社,2007.132~135

第2篇:如何设计服装设计范文

服装设计学(Fashion Design)是商业与艺术相结合、具有极强实践性的交叉学科专业。国内外非常重视服装设计学的课程教学,无论是伦敦艺术大学、美国的帕森斯时装学院,还是中国的香港理工大学、东华大学、北京服装学院和浙江理工大学等高校,均将其列为服装类专业核心课程。

随着众多国际服装公司将在中国设立设计部,和国内服装公司开拓国际市场,服装设计师不仅在专业素养和技能方面面临着更大的挑战,在交流与表达上也需要与国际接轨,因此,将服装设计课程用全英文的方式教学是十分必要的,也是本课程的优势。这与2007年国家教育部关于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中提出的借鉴国外著名大学的办学理念和管理模式,利用世界优质教育资源,提升教育教学水平,造就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复合型创新人才的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新方向相符合。

2.全英文教学课堂中学生参与度的问题

专业课的全英文教学对教师的要求较高,教师不仅要具备专业知识、英语水平,还要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和课堂掌控能力。经过三年的教学,服装设计全英文教学中存在一个很有待改善的问题就是学生课堂参与度很低,对于老师课堂中的提问学生主动回答率很低。Harmer(2000)提出成功外语课堂需要具备三个要素:投入、学习和运用。课堂中的学生低参与度体现了投入和运用的欠缺,而且让授课教师无法及时了解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也很难及时调整教学进度和教学方法,对教学效果的评估也造成很大障碍。

课堂中的学生低参与度(课堂沉默)现象也引起很多学者和教师的重视和研究。张慧琴(2009)针对她大学英语课堂的沉默现象进行了问卷调研,将学生的课堂沉默分类为情感因素、文化因素和授课模式,结合对教师的访谈,提出教学模式和方法的调整措施。

3.产生低参与度问题的主要原因

为明确服装设计全英文教学中学生低参与度的原因,笔者对在修这门课的三个班的85名学生发放了调研问卷,回收有效问卷85份。问卷中列举出11种可能造成学生低参与度的原因,学生可以多选。调研统计结果如下:

调研统计结果显示造成学生课堂低参与度的原因主要有四个,分别为:怕答错没面子/被笑话(68%)、不想出风头(65%)、课堂焦虑/紧张(62%)和课堂参与不与期末成绩挂勾(59%)。

4.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的措施

针对以上四个原因,结合向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教师(包括教授两人、副教授三人和讲师三人)学习和探讨,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调整教学方法:

(1)选择特定学生参与以带动其他同学参与

通过课后与同学个别交流,发现其实大部分同学并不是完全抗拒参与课堂活动和教师提问,如果教师通过点名的方式来让他们发言,他们还是很愿意参与。教师可以观察同学的表现,通常那些积极学习、个性开朗、乐于互动的学生一般都坐在教室前三排的中间,并且经常跟老师进行眼神接触,常伴随点头等认同的肢体语言。教师可以先选择这些同学“强制”发言,继而带动其他同学参与。

除了个性开朗、积极学习的同学,那些具有幽默感、有人缘的同学也能提升课堂参与度。这类同学的发言可能有些偏离学习内容,或与正确答案相差甚远,但是他们的发言对课堂气氛的调节很有好处,特别能消除学生怕答错而被笑话的顾虑。教师在这种情况下要适时适度地进行干预和引导,以及时完成课堂活动的教学目标。

(2)以小组的形式参与课堂活动

由于中国传统的“中庸”之道和谨言慎行的儒家思想的浸润,学生认为在课堂上主动发言和参与活动是“爱出风头”的表现。针对这种顾虑,分小组参与课堂活动是有效的解决方案。对于服装设计全英文课,分组时需要根据学生的能力来分,以四个同学为一组,最好的分组方式是一位学习认真的、一位对时尚有兴趣的、一位英语基础好的和一位学习不那么积极主动的同学。这样有利于学生之间合作学习,取长补短,以顺利完成学习内容。

组织以小组参与形式的课堂活动时,课堂活动不能过于简单,最好是具有一定竞争性的任务型活动。刘迎(2005)曾提出好的教学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和学习兴趣的观点。任务型教学法能促进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用真实的服装设计案例设计出学生需要完成的任务,并将英语教学融合到任务的各个环节中,促使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使用英语,从而能同时提高专业水平和英语水平。课堂任务要具有可操作性、一定的挑战性和多样性(李素芬,2011)。

(3)构建平等的师生关系来缓解课堂焦虑

Rogers(1983)认为成功的教学需要建立在真诚理解和互相信任的师生关系之上。平等的师生关系能极大消除学生的课堂焦虑情绪。中国学生已经习惯了中小学时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教师是课堂的绝对权威和唯一主导,学生的任务就是聆听和做笔记,因此他们对于课堂讨论这样的学习方式很不习惯,更不敢与老师辩论,从而造成无法开启学生自己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独立思考的学习模式。

大学提倡的是自由而百花齐放的学习风气,绝大多数学生已经是成年人,因此,不平等的师生关系急需打破。教师不能是单纯的知识传授者,而应该是学习的引导者,课堂的学习主体是学生,教师通过启发和引导使学生自主吸取知识并解决相关问题。大学教师应该常常鼓励和表扬学生在课堂上发表自己的意见,即使是与自己意见相左的观点也要认真聆听并给予客观的评论。

(4)将课堂参与纳入期末考核

调研表明课堂参与与否不会影响期末成绩,这也是学生不屑参与课堂活动的原因。金蓉(2013)和张耀勇(2010)都通过改革考试制度来解决这个问题。只通过期末一张试卷来评判学生的成绩,这样单一的考核方式需要摒弃,课堂中学生的表现需要纳入考核范围。以服装设计全英文课程为例,期末考核成绩除了期末大作业分数之外,还包括教学过程中三个主要小组作业的分数。这样就“强制”学生认真参与课堂活动,也不会引起学生的反感。通过对学生的访谈,大部分学生认为这样的期末考核方式更公平、更能消除运气成分,通过努力能得到好的成绩。

第3篇:如何设计服装设计范文

关键词:CFG桩 褥垫层 复合地基

Abstract: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serveral problems in CFG pile composite foundation bearing mechanism and characteristics of, this paper expounds the serveral problems is CFG pile composite foundation is important and key technology. And combined with engineering example, and through the field in situ measured, and verifies the serveral problems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bearing capacity of compound foundation.

Keywords: CFG pile composite foundation serveral problems

中图分类号:TU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引 言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各种类型的人工地基日趋多样,CFG桩复合地基,因其充分发挥了桩间土和桩的共同作用以及相对低廉的工程造价,在当下建设工程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CFG桩复合地基由于设置了褥垫层,有效提高了桩间土的地基承载力,从而极大地提高了CFG桩在复合地基中的承载力和抗变形能力,对建筑结构的安全稳定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二、褥垫层的作用机理

目前,在我国CFG桩复合地基多用于高层建筑中。CFG桩是水泥、粉煤灰、碎石桩的简称(即cement flying-ash gravel pile),它是由水泥、粉煤灰、碎石、石屑或砂子适量加水搅拌而成的高粘结强度桩,它在桩间土和褥垫层的共同作用下形成了人工复合地基。在CFG桩复合地基设计中,褥垫层是复合地基的一项关键技术,其基本设计原理阐述如下。

(一)桩与桩间土的共同作用

CFG桩属于刚性桩,与桩间土的变形模量差别很大,而复合地基在刚性基础下等量变形时,地基土应力将按材料模量(即刚度)进行分布,故桩顶范围内应力集中,并随荷载的增大而加剧,而桩间土的承载力却难以发挥。

试验资料表明,复合地基在基础荷载作用下,桩体范围内应力集中,受力状态近似于桩基础,而桩间土上的反力却保持着类似于天然地基时的马鞍形分布。当铺设一定厚度的褥垫层后,基础荷载通过褥垫层向桩间土分布和扩散,桩体承担竖向荷载的比例得到了有效的调整,由此产生桩体与桩间同承担上部荷载的作用。在CFG桩复合地基不设置褥垫层和设置褥垫层的情况下,其桩间土的受力状态有着明显的变化,如图1所示。

(二)地基应力的均匀分布

当CFG桩复合地基不设褥垫层(H=0)时,CFG桩对基础产生很大的集中应力,桩与桩间土的应力比很大,并随荷载的增加呈线性增长;当CFG桩复合地基设置褥垫层(H>0)时,桩与桩间土的应力比就会产生变化,在桩体没有贯穿整个软弱土层的地基中,这种变化尤其明显。在荷载作用初期,垫层将荷载比较均匀地传递给桩和桩间土,随着桩和桩间土变形,桩间土的应力逐渐向桩体汇集,桩与桩间土的应力比随之增大,近于呈线性增长。在荷载作用后期,随着荷载继续增大,桩体首先进入塑性状态,桩上应力又会逐渐向桩间土传递,桩与桩间土应力比开始减小,直至桩和桩间同进入塑性状态,最终趋于某一定值。

通过对一组CFG桩复合地基的检测试验结果表明,β与H成反比。当褥垫层的设置厚度H=0时,β值很大;当H>100mm时,β值显著降低;当H=300mm时,β值很小。

β为桩顶所对应的基础底面的反力与桩间土所对应的基础底面的反力的比值,用下式表示:

β=σRP/σRS

式中:σRP ――桩顶所对应的基础底面的反力。

σRS――桩间土所对应的基础底面的反力。

可见,褥垫层对CFG桩复合地基应力的均匀分布及调整变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如图2所示。

(三)减小地基的沉降值

从理论上讲,褥垫层不属于桩体的加固范围,但属于地基的压缩层范围。在地基沉降计算中,把褥垫层看作压缩层的第一层土,可减小沉降值。如采用分层总和法计算,把褥垫层作为一层土单独计算,与合并到原土层中计算,沉降值有一定的差别,其原因是褥垫层的压缩模量比天然土的压缩模量要大得多。

三、褥垫层的设计与施工

根据本人的经验和体会,褥垫层是否产生应有作用,关键在于其厚度的确定和施工质量的控制。根据《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要求,褥垫层厚度宜选取150-300mm,在施工中,应根据复合地基的置换率及桩间土的特征来确定,而非简单地在150-300mm之间选用某一值。否则,可能给工程带来浪费或造成褥垫层效果不佳。

(一)影响褥垫层厚度确定的主要因素

1桩间土的特征因素:对于承载力较低的桩间土,褥垫层铺设不宜太厚,以使桩体更多地承担荷载;对于承载力较高的桩间土,褥垫层铺设应适当加厚,以让桩间土多分担荷载,减少桩的应力集中。

2桩端土的特征因素:当桩端进入承载力较高的土层,而桩间土承载力又较低时,褥垫层厚度应适当减小,以尽量让桩承担更多的荷载;当桩端未进入承载力较高的土层,而桩间土承载力又较高时,应适当增大褥垫层的厚度,以让桩间土分担荷载。

3置换率的大小因素:置换率小,则单桩承载力大,为发挥桩间土的承载作用,褥垫层应适当加厚;相反,褥垫层厚度予以减薄。

(二)褥垫层的质量控制

1褥垫层的原材料控制:应采用人工级配良好的砂石或碎石,最大粒径不宜超过20mm,不宜采用天然砂卵石。

2桩间土为中高灵敏度土或饱和土时,褥垫层应进行静压密实,不得进行震动夯实。

3褥垫层的铺设,最少应保证桩体嵌入褥垫层30-50mm。

4按下列公式严格控制褥垫层的夯填度

h=H/λ

式中:λ――夯填度,一般取0.87-0.9(≤0.9);

H――设计褥垫层厚度(mm);

h――褥垫层虚铺厚度(mm);

5褥垫层施工前,桩间的浮(松)土必须清理干净。褥垫层应设在同一标高上,如深度不同,可挖成退台状或斜坡搭接,搭接处应充分夯实,并按先深后浅,依次进行。

6褥垫层分段施工时,接头处应做成斜坡,每层错开0.5-1.0m。

四、工程实例

我们参与的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新基铂尔曼酒店(原新城大厦)工程,采用了CFG桩复合地基,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一)桩与桩间土的共同作用

该工程地基土承载力为160kPa,设计要求复合地基承载力552.5kPa、单桩承载力为1168kN、置换率为0.08、单桩承担加固面积为2.83m2、桩顶应力4102.6kPa、桩土应力比25.9。竣工后实测结果显示:单桩承载力(无褥垫层)为2452.8kN,复合地基承载力576.8kPa。由此推算,桩体承受荷载没有增加,而桩间土的承载力得到了90%以上的发挥。

(二)均匀地基应力减小变形

该工程基础下第一层土为粉质黏土,层厚2.35m。

1计算方法1

把褥垫层和第一层土分开,计算如下:

2砂卵石褥垫层

基础长宽比:A/B=50/25=2.0;

该土层顶面及底面至基础底面的距离Z0=0、Z1=0.3m;

该层土厚度与基础宽度之比:Z0/B=0、Z1/B=0.3/25=0.012;

分层土的压缩模量Esi,其砂卵石褥垫层的压缩模量:Esi=50 MPa

平均附加应力系数:C0=0.25及C1=0.25

平均附加应力:P0=552.5KPa;

沉降值:S1=P0/Esi(C1Z1-C0Z0)=0.083cm

(1)原粉质黏土层

基础长宽比:A/B=50/25=2.0

该土层顶面及底面至基础底面的距离:Z1=0.3m及Z2=2.35m

该层土厚度与基础宽度之比:Z1/B=0.012及Z2/B=0.094

平均附加应力系数:C1=0.25及C2=0.249 9

原粉质黏土层压缩模量:Es2=6.6MPa

桩间土强度提高系数:ζ=3.49

沉降值:S2=P0/Es2/ζ(C2Z2-C1Z1)=1.23cm。

(2)褥垫层与粉质黏土层沉降值相加,即0.083+1.23=1.313cm.

3计算方法2

褥垫层与粉质黏土层作为一层土,计算如下:

基础长宽比:A/B=50/25=2.0

该层土计算点至基础底面的距离:Z0=0及Z1=2.35m

该层土厚度与基础宽度之比:Z0/B=0及Z1/B =0.094

平均附加应力系数:C0=0.25及C1=0.249 9

压缩模量:Es1=6.6MPa

桩间土强度提高系数:ζ=3.49

沉降值:S1=P0/Es1/ζ(C1Z1-C0Z0)=1.41cm

4用计算方法1与计算方法2进行比较

两项计算结果相比,把褥垫层作为基础下第一层土计算,比不把褥垫层作为基础下第一层土计算,沉降值小0.18cm,其原因是褥垫层的压缩模量比天然土的压缩模量要大得多,尽管天然土压缩模量进行了调整(ζ),而褥垫层并未进行调整。

(三)现场原位实测结果

在北京新基铂尔曼酒店工程CFG桩复合地基处理中,布置的桩距是1.80m、置换率0.08、单桩承担加固面积2.83m2、布桩总数为565根、褥垫层厚度为300mm、填度要求0.88。比相邻同条件、同期施工的其它工程少布桩29根,工程直接造价降低了8.5万元,并提前3天完成工期。

施工完毕后,对沉降量进行了静压检测,而相邻同条件、同期施工的其它工程沉降量却大了6mm,且桩顶出现破坏性裂缝。分析认为,这是由于褥垫层铺设不合理,或褥垫层施工质量控制不严,导致CFG桩体应力集中过大所致。

五、结束语

CFG桩复合地基的褥垫层,它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垫层或找平层,是CFG桩复合地基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CFG桩复合地基则必须依靠褥垫层才能形成完整的复合地基。合理设置褥垫层,对提高复合地基承载力和减小地基的沉降变形是非常重要的。在CFG桩复合地基单桩设计时,桩间土承载力的折减系数可在β=0.75--0.95之间取高值,即可减少桩的总数量,以达到降低工程造价之目的。

第4篇:如何设计服装设计范文

关键词 服装设计 教学实践 创造性思维

中图分类号:J523 文献标识码:A

Develop Creative Thinking in Fashion Design Teaching

ZHANG Jing

(College of Arts and Crafts, Kaifeng University, Kaifeng, He'nan 475004)

Abstract Costume design is different from other disciplines, the essence of repeated mastery of the practice of art, its vitality is the innovation of the apparel design. So, simply put, a clothing design education with innovative fashion design concept as the core educational competition. The innovative concept is a sense, depends on an unprecedented, ultra bondage, to break through the traditional mode of thinking. Fashion design teaching how to develop students' creative thinking, has become the key issue fashion design teaching requires careful research, investigate and resolve.

Key words fashion design; teaching practice; creative thinking

培养服装设计创新思维是一种艺术想象,它源于现实又超越现实,既对已存在的形式认同,更力求探索新的形式,既有科学性,又有艺术性。是在过去的规范、传统的感觉或形式的基础上,利用一些新的手法,组合这种感觉、形式而产生的新形象。要实现创新形式,扎实的基本设计素养不可缺少,提高审美能力,加强美学修养也尤为重要。设计的基本素养包括道德素养、艺术素养、文化素养、专业知识素养、心理素养等。高尚的道德素养与全面的艺术素养是创新思维的基础。在服装设计教学中,作为“教书育人”的最直接实行者,教师综合素质和业务能力将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发展。正如孔子曰:“亲其师,则信其道。”服装设计教学中,教师的亲身传教就学生而言,是一种榜样的树立。为使学生能在原本枯燥的服装设计教学实践中乐于接受和理解老师的工作。实践也证明,这种教学方法学生不仅容易接受和理解、还易为学生所灵活应用,激发动手灵感。

因此,通过教师的言传身教展现服装设计理论的奥妙之所在,不失为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提高教学质量的一条捷径。

1 在服装设计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重要意义

现代社会,源于人们的生活需求,服装设计也在日益更新,高速发展。服装设计不仅是一种产品设计,更是一种艺术创作。当今这个追求时尚,追求个性的年代,服装设计多元化的发展已经是大势所趋,在人们享受服装美的同时,也要求服装设计师有更全面的素养,更丰富的信息,更独特的创造个性。因此,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要使服装设计专业学生适应这一以创造为本质属性的行业要求,教师必须在日常教学工作中重视培养学生的创造力,这样才能抓住服装设计创新这一永恒主题,实现服装设计教学的可持续发展。①对于一位有现实责任感和时代使命感的教师来说,关键是如何使自己的教学活动成为教师和学生共度的生命历程,共创的人生体验。

学生思维创造能力的培养需要师生合作,探究,呼唤教师关注学生这一动态生命体,为了学生计,教师应该让学生大胆设想,充分讨论,留下足够的思考空间,在服装设计教学引导,启发,归纳上下功夫,引导学生在学习中学会学习,在探索中学会探索,在创造中学会创造,以达到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既定目的。

2 言传身教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

随着时代的发展,服装设计教学工作的内容和方式也有了变化和发展,呈现出新的特点,这就需要教育工作者因地制宜,根据学生的智能水平和接受程度,及时赋予它新的内涵和艺术化的手段,使服装设计教学工作与时俱进,顺应新时代的发展。②因此,服装设计教学工作更应该注重方式与方法。

2.1 追踪溯源法

服装设计相关理论看似简单,其实不然,需要具有扎实的艺术功底基础,较强的设计综合能力,为今后能够掌握并且灵活运用专业知识做准备,这不仅是制约学生专业角度的重要因素,也是衡量其理解服装设计的基本尺度,有着其外在的表现形式。众所周知,服装设计都有着其特定的实践背景,试问一个毫不理解实际运用之人如何能灵活在实践中运用服装设计理论?缺乏文化土壤的服装设计理论教学只能是无源之水,缺乏生命力。不可否认,一个优秀的服装设计师只有广泛接触人文科学、自然科学,丰富自身的文化内涵,才能激发创新灵感,不断提高设计水平。正基于此,在服装设计教学中,要从源头上培养学生服装设计创造思维。因此,在传授学生基本理论知识的同时,经常鼓励学生阅读艺术和设计相关书籍,引导学生不断地涉猎各种艺术门类,并学会触类旁通,经常分析美的事物,接触高雅的艺术和环境,从而提高自己的欣赏和鉴别能力,激发创作灵感,以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深刻理解审美艺术以及设计原理相关理论,从而为将来在实践中运用打下良好的基础。③

在编写教学课件时,笔者以服装设计理论所涵盖的服装历史、面料识别、设计、平裁、立裁、缝纫、服装市场营销等方面,从相关理论中选择符合这些章节的理论,追踪溯源,配备照片,现身说法,让学生领略服装设计运用的意境,鼓励学生通过创造性想象,以自己的眼、自己的脑去观察世界,思考世界,将无数形象在头脑中储存起来形成表象,设计服装时再将记忆中的表象经过分析、选择、归纳、整理,重新组合成新的形象这便是所要培养的形象思维。如:可以运用现有的服装设计工艺手段,使面料呈现凹凸的立体效果,折叠或转曲成螺旋状外形,营造新奇别致的服装效果,以迎合现代年轻人追求时尚,追求个性的需要;又或将贝壳表面的斑斓的色彩与丰富的纹路应用于服装面料图案色彩的渐变中,以迎合某些女性对于服装艳丽的要求;将具有喜羊羊等家喻户晓的动漫形象应用于服装装饰设计或零部件设计,以迎合孩子们对于某个形象喜好的需求等等。如此,学生才能真正领会服装设计教学的真谛所在,灵活运用服装设计所学理论,真正创作出优秀的服装设计作品。

2.2 身临其境法

不可否认,服装设计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基本功的训练必不可少,使学生熟练掌握相关的基本技能,这也是服装设计教学最基本的要求。如:面料识别、设计、平裁、立裁、缝纫等专业技能,学生只有通过反复训练,才能够真正融会贯通。服装设计运用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是一种无止境的学科追求,不同于有些自然科学,如何将服装设计理论应用于实践往往无法具体量化,缺乏可操作的具体标准模式。因此,我在服装设计教学中探索出身临其境教学法,通过发现,通过想象,鼓励学生深刻理解服装设计的相关理论,让学生于寻常之处发现出实践运用之所在。实践中,鼓励学生发现人所不能发现之处,让学生领会到服装设计学习的本质在于创造性思维的灵活运用,充分发挥探索精神和想象力,以所要解决的问题为中心,由一点向四面八方多个角度联想开去,突破已知领域,提出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案。进而在服装设计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运用发散思维进行创意构思。在题材中创意,如自然题材、历史题材等;在服装造型中创意,如方形轮廓、圆形轮廓等;在服装色彩中创意,如中性色调、对比色调等;在服装面料中创意,如印花面料、皮革面料等;在工艺手段中创意,如拼接、刺绣、编结等。

总而言之,要充分引导学生运用创造性思维去思考服装主题与服装造型、理解色彩搭配以及面料、工艺等的关系,创造出最佳创意方案。如:借学校举行服装设计大赛的契机,鼓励学生自己动手,多看,多学,多揣摩服装设计的实践基础,通过各种服装设计工艺运作过程的学习、分析,使学生敢于想、敢于做,使学生对服装设计从实践的角度有一个全面的认识,便于学生将这诸多理论和技法应用到服装设计后期的实践中去。

3 在服装设计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之思考

服装设计不仅是一门技术,更是一门艺术,在实践中有着广泛的运用。在教学中,角度的选择,控制的灵感,信息的技巧等,无不受老师教学理念和创作技巧的支配。但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受自身智能水平,经验阅历所限,心中所想难以在服装设计中表现出来。通过教师的言传身教,则情况必然大为改观。总而言之,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言传身教的意义在于激发和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努力培养和锻炼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服装设计工艺的把握能力、对灵感瞬间敏锐的感知能力,就服装设计的面料、工艺、设计,经过一定组合方式的组合,加强实践运用,创造出优秀的服装设计作品。唯此,才能为服装设计教学持续地、健康地、蓬勃地发展从源头上打好基础。服装设计教学不仅要考虑学科的文化背景、形式的独特个性、学生的接受水平,更重要的是赋予教学一种理念,一种文化的传达,灌注服装设计教学更多的文化含量和更高的人文关怀,以达到实用性与教育性的完美结合。在具体教学实践中,教师应从学生为本的角度研究课堂设计,通过言传身教,使课堂教学更能引起学生情感、心理等方面的共鸣,开阔学生眼界,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以期达到服装设计教学应有的目的。这不仅是素质教育对服装设计教学的外在要求,也是服装设计教学可持续发展的内在保证。

4 结语

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最为重要的中心内容之一,也是服装设计教学中,最为重要的目标之一。在服装设计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难以从简单的书本理论中学习领会其真谛,必须依赖有效的教学活动,教师亲力亲为,言传身教与学生密切协作,在教学中灵活的转变教学方式,准确的把握教与学的地位,决定学生本身个体的发展。所以,服装设计教学中创造思维能力的形成,教师必须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其创造和思维能力。对服装设计专业教师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在教学中不仅要以学生为本处理教材,设计主题,更要注意设计的情景融合,通俗易懂。还要精心挑选语言材料,根据教学内容改编为难度恰当、生动有趣的服装设计范例,使学生爱听、爱看、爱想,为服装设计中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打下良好的基础。

注释

① 周丽宏.浅析服装设计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培养[J].职业教育研究,2010(4).

第5篇:如何设计服装设计范文

关键词:服装 设计 教学 问题

在“艺术至上论”和“技术至上论”的教学思想的影响下,纵观我国目前服装设计专业学生的设计成果,偏重艺术化而忽略生活化的趋势十分明显,这也就导致了服装设计的教学与市场需求之间的脱节。如何将高校教育跟市场需求有机结合起来,一直都是服装设计教学中的核心议题。

一、服装设计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服装设计教学与市场需求脱节

随着改革开放和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速,服装市场的发展需要更多在服装设计领域能够把握国际发展潮流,并将其与国内市场紧密结合的服装设计人才,但就目前来说,服装设计人才与社会需求依然存在较大的差距。目前国内高校的服装设计专业在教学上基本上都是以美术作为基础,绘图表达和纸面作业作为设计课程的主要内容,在学习的过程中比较偏重于虚拟的课题式创意设计,以此灌输美术基础和设计教学。诚然,这样的教学方式能够让学生掌握基本美学理论,扎实美术绘画功底,但是服装设计并不仅仅是创造艺术作品,更应该设计出具有美学概念的服装作品,将服装的时尚流行元素与客户消费需求有机结合。据调查,目前绝大部分服装设计专业的学生毕业后都不在相对口的职位,而毕业后进入服装设计工作岗位的学生也普遍存在不能对工作很快上手的困惑。造成教学与市场脱节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社会实践的缺失,在学分制教学的压力下,学生的自由时间相对较少,加之师资水平有限等原因,学生能够参与到社会实践的机会是少之又少,这就加深了服装设计专业实践性与学校管理的规定性之间的矛盾,导致了学生理论脱离实际,工作能力低下的尴尬局面。

2.服装设计专业学生综合素质较低

目前国内的很多高校在服装设计专业课程所教授的专业知识较为陈旧,更新缓慢,知识点重复,如在进行基础色彩课程教学时,大部分高校都是从色彩构成、服饰配色、服装设计的色彩等课程开始讲起,而这些课程大多都是从色彩的三要素讲起,进而以明度对比为主构成的色调开始练习,知识点重复又累赘。同时,在课程设置当中过于重视美术基础教育,忽略服装设计的专业基础教育,随意性较强。在市场潮流的推动下盲目安排课程,如市场流行绣花图案的时候增设机绣课,在市场流行曲线的情况下,增设立体剪裁课,而这些本来就应该开设的课程被随意增减,直接导致了服装设计专业的学生知识点凌乱,专业基础薄弱且片面,在求学的过程中自身的素质并没有得到显著的提高。这也就直接导致了学生在求学的过程中经常会问服装设计的灵感和构思应该从何而来,学校在教学的时候没有让学生掌握服装设计与结构问题的解决方理念,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只能在毕业设计中拿出作品,在工作岗位上无法保证设计的后劲。

二、相对应的解决对策

1.改进教学理念和模式

随着服装工业的快速发展,服装设计专业也有了基本能够满足行业发展的服装设计教材,但是就如何将最新的服装设计理念和方法融合到服装设计教材当中去还有很多努力要做。在教学的过程中灵活运用各种服装设计类型的图片资料和视频资料应该成为教师应该去思考的问题。由于服装设计专业在教学的时候会涉及到美学基础和绘画基础,所以在教学课程的设定上要对艺术美感方面有所偏重,让学生能够扎实地掌握画静物、头像、人体、服装和任务的能力,但是并不需要过度,因为服装设计的中绘画只是其中的一个部分,更为重要的是对服装造型的设想、对裁制工艺的拿捏和对结构变化的运用。

在服装设计的专业理论课程上看,中国服装史、外国服装史和服装美学等理论课程经常会因为师资力量短缺和学校不予重视而搁浅,这就导致了学生无法将基础知识打牢固,在服装设计的过程中也缺乏持久的设计灵感。在整个服装行业迅猛发展的同时,市场对服装设计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所以高校的教学的时候也应该做到因势利导,根据市场需求及时调整教学课程,对一些繁冗陈旧的课程进行及时的替换,推动学生培养个性化设计的能力。

2.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借鉴和吸收国外高校对服装设计专业的培养方式或许能够为我们的人才培养工作提供一些有益的思考。比如将服装设计专业的学生和市场营销专业的学生打散分组,在某些实践环节上进行联合培养,让市场营销专业的学生领着服装设计专业学生进行市场调研和策划设计,而服装设计专业的学生也可以让市场营销专业的学生知道产品从设计到出品的整个流程。同时,老师在教学的时候也可以勇敢地把三尺讲台让给学生,让学生来展示对课本知识的理解,并通过讨论来制定出更加完善的学习方向和操作途径,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全局意识也能得到相应的提高。

高校在进行服装设计专业的教学过程中应该勇于尝试各种新的教学方法,比如成立高校的服装设计工作室,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通过自主研究式的学习方式和自己解决问题的学习状态,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加强自身的思考和与老师的交流,在实践式的学习过程中加强对理论的消化能力,同时也能提高分析创作和表达交往的能力,为毕业后的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针对于学生综合素质较低的情况,高校还可以主动联系企业,实行校企合作,强化实践教学,并且在实践教学的过程中强化学生的手脑并用的能力和职业素养,减少教学和实践之间的隔阂,让学生在走出校门之前就具备一定的工作能力,为就业提供更充足的筹码。

参考文献:

[1]金桂华.服装设计专业教学改革初探[J].经济研究导刊,2008,18.

第6篇:如何设计服装设计范文

高尚的道德素养与全面的艺术素养是创新思维的基础。在服装设计教学中,作为“教书育人”的最直接实行者,教师综合素质和业务能力将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发展。正如孔子曰:“亲其师,则信其道。”服装设计教学中,教师的亲身传教就学生而言,是一种榜样的树立。为使学生能在原本枯燥的服装设计教学实践中乐于接受和理解老师的工作。实践也证明,这种教学方法学生不仅容易接受和理解、还易为学生所灵活应用,激发动手灵感。因此,通过教师的言传身教展现服装设计理论的奥妙之所在,不失为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提高教学质量的一条捷径。

1 在服装设计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重要意义

现代社会,源于人们的生活需求,服装设计也在日益更新,高速发展。服装设计不仅是一种产品设计,更是一种艺术创作。当今这个追求时尚,追求个性的年代,服装设计多元化的发展已经是大势所趋,在人们享受服装美的同时,也要求服装设计师有更全面的素养,更丰富的信息,更独特的创造个性。

因此,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要使服装设计专业学生适应这一以创造为本质属性的行业要求,教师必须在日常教学工作中重视培养学生的创造力,这样才能抓住服装设计创新这一永恒主题,实现服装设计教学的可持续发展。①

对于一位有现实责任感和时代使命感的教师来说,关键是如何使自己的教学活动成为教师和学生共度的生命历程,共创的人生体验。学生思维创造能力的培养需要师生合作,探究,呼唤教师关注学生这一动态生命体,为了学生计,教师应该让学生大胆设想,充分讨论,留下足够的思考空间,在服装设计教学引导,启发,归纳上下功夫,引导学生在学习中学会学习,在探索中学会探索,在创造中学会创造,以达到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既定目的。

2 言传身教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

随着时代的发展,服装设计教学工作的内容和方式也有了变化和发展,呈现出新的特点,这就需要教育工作者因地制宜,根据学生的智能水平和接受程度,及时赋予它新的内涵和艺术化的手段,使服装设计教学工作与时俱进,顺应新时代的发展。②因此,服装设计教学工作更应该注重方式与方法。

2.1 追踪溯源法

服装设计相关理论看似简单,其实不然,需要具有扎实的艺术功底基础,较强的设计综合能力,为今后能够掌握并且灵活运用专业知识做准备,这不仅是制约学生专业角度的重要因素,也是衡量其理解服装设计的基本尺度,有着其外在的表现形式。众所周知,服装设计都有着其特定的实践背景,试问一个毫不理解实际运用之人如何能灵活在实践中运用服装设计理论?缺乏文化土壤的服装设计理论教学只能是无源之水,缺乏生命力。不可否认,一个优秀的服装设计师只有广泛接触人文科学、自然科学,丰富自身的文化内涵,才能激发创新灵感,不断提高设计水平。正基于此,在服装设计教学中,要从源头上培养学生服装设计创造思维。因此,在传授学生基本理论知识的同时,经常鼓励学生阅读艺术和设计相关书籍,引导学生不断地涉猎各种艺术门类,并学会触类旁通,经常分析美的事物,接触高雅的艺术和环境,从而提高自己的欣赏和鉴别能力,激发创作灵感,以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深刻理解审美艺术以及设计原理相关理论,从而为将来在实践中运用打下良好的基础。③

在编写教学课件时,笔者以服装设计理论所涵盖的服装历史、面料识别、设计、平裁、立裁、缝纫、服装市场营销等方面,从相关理论中选择符合这些章节的理论,追踪溯源,配备照片,现身说法,让学生领略服装设计运用的意境,鼓励学生通过创造性想象,以自己的眼、自己的脑去观察世界,思考世界,将无数形象在头脑中储存起来形成表象,设计服装时再将记忆中的表象经过分析、选择、归纳、整理,重新组合成新的形象这便是所要培养的形象思维。如:可以运用现有的服装设计工艺手段,使面料呈现凹凸的立体效果,折叠或转曲成螺旋状外形,营造新奇别致的服装效果,以迎合现代年轻人追求时尚,追求个性的需要;又或将贝壳表面的斑斓的色彩与丰富的纹路应用于服装面料图案色彩的渐变中,以迎合某些女性对于服装艳丽的要求;将具有喜羊羊等家喻户晓的动漫形象应用于服装装饰设计或零部件设计,以迎合孩子们对于某个形象喜好的需求等等。如此,学生才能真正领会服装设计教学的真谛所在,灵活运用服装设计所学理论,真正创作出优秀的服装设计作品。

2.2 身临其境法

不可否认,服装设计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基本功的训练必不可少,使学生熟练掌握相关的基本技能,这也是服装设计教学最基本的要求。如:面料识别、设计、平裁、立裁、缝纫等专业技能,学生只有通过反复训练,才能够真正融会贯通。服装设计运用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是一种无止境的学科追求,不同于有些自然科学,如何将服装设计理论应用于实践往往无法具体量化,缺乏可操作的具体标准模式。因此,我在服装设计教学中探索出身临其境教学法,通过发现,通过想象,鼓励学生深刻理解服装设计的相关理论,让学生于寻常之处发现出实践运用之所在。实践中,鼓励学生发现人所不能发现之处,让学生领会到服装设计学习的本质在于创造性思维的灵活运用,充分发挥探索精神和想象力,以所要解决的问题为中心,由一点向四面八方多个角度联想开去,突破已知领域,提出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案。进而在服装设计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运用发散思维进行创意构思。在题材中创意,如自然题材、历史题材等;在服装造型中创意,如方形轮廓、圆形轮廓等;在服装色彩中创意,如中性色调、对比色调等;在服装面料中创意,如印花面料、皮革面料等;在工艺手段中创意,如拼接、刺绣、编结等。

总而言之,要充分引导学生运用创造性思维去思考服装主题与服装造型、理解色彩搭配以及面料、工艺等的关系,创造出最佳创意方案。如:借学校举行服装设计大赛的契机,鼓励学生自己动手,多看,多学,多揣摩服装设计的实践基础,通过各种服装设计工艺运作过程的学习、分析,使学生敢于想、敢于做,使学生对服装设计从实践的角度有一个全面的认识,便于学生将这诸多理论和技法应用到服装设计后期的实践中去。

3 在服装设计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之思考

服装设计不仅是一门技术,更是一门艺术,在实践中有着广泛的运用。在教学中,角度的选择,控制的灵感,信息的技巧等,无不受老师教学理念和创作技巧的支配。但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受自身智能水平,经验阅历所限,心中所想难以在服装设计中表现出来。通过教师的言传身教,则情况必然大为改观。总而言之,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言传身教的意义在于激发和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努力培养和锻炼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服装设计工艺的把握能力、对灵感瞬间敏锐的感知能力,就服装设计的面料、工艺、设计,经过一定组合方式的组合,加强实践运用,创造出优秀的服装设计作品。唯此,才能为服装设计教学持续地、健康地、蓬勃地发展从源头上打好基础。服装设计教学不仅要考虑学科的文化背景、形式的独特个性、学生的接受水平,更重要的是赋予教学一种理念,一种文化的传达,灌注服装设计教学更多的文化含量和更高的人文关怀,以达到实用性与教育性的完美结合。在具体教学实践中,教师应从学生为本的角度研究课堂设计,通过言传身教,使课堂教学更能引起学生情感、心理等方面的共鸣,开阔学生眼界,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以期达到服装设计教学应有的目的。这不仅是素质教育对服装设计教学的外在要求,也是服装设计教学可持续发展的内在保证。

第7篇:如何设计服装设计范文

1如何将服装设计教学与市场经济结合起来

鉴于与市场经济相结合对服装设计教学的重要意义,在服装设计教学的过程中,必须时刻以市场经济的需求为导向,加强服装设计教学重点实践环节,提高服装设计教学的质量。1.1根据市场经济要求改革课程设置与市场经济相结合,适应服装市场的需求是服装设计课程设置的关键所在。服装设计教学要摆正教学目的,适应市场的人才需求,将学生培养为面向生产和市场的高级服装应用型人才。在课程的设置上要进行大胆的改革,特别是调整理论课程与专业课程的比例,理论课程的设置要适度,专业课程的设置要有市场针对性,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和应用能力。当前我国很多院校在服装设计专业的课程设置上都以绘画基础教学为主,课程比例最大的是色彩、素描、立体构成、色彩构成和平面构成等课程。甚至一些专业选修课还安排了园林设计、陶艺、书法等与服装设计专业联系不紧密的课程。这些课程占据了服装设计专业大部分的课程时间,而与市场经济相结合的课程安排却严重不足,例如服装生产管理、立体剪裁、结构设计、服装造型等。这就造成了学生对市场的认识模糊,对面料性能、流行预测、市场营销等方面的认识严重不足。为了加强与市场经济的结合,服装设计专业要先从调整课程设置开始,削减部分理论课程,加大实践课程的比重,例如服装结构设计、服装CAD、电脑设计等课程,并根据市场的变化不断更新实践教学的内容,适应市场经济对服装设计教学的要求。1.2提高服装设计专业课程的实践性,开设第二课堂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是服装设计专业课程的主要培养目标,在服装设计教学中,要加强专业课程的实践性,结合市场经济的需求,给学生更多的实践操作的机会。例如在学习服装结构设计的过程中,就可以将学生的款式结构设计制成实物,对学生设计作品的可行性进行具体的验证。在学习服装工艺制作时,可以鼓励学生对服装制作工序上进行讨论,提出创见,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开设第二课堂是将课堂教学与市场经济结合起来的一个好方法,例如举办服装设计大赛、定期举办时装设计会等等内容,让学生通过参与第二课堂培养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了解时装设计的潮流走向,了解服装企业和服装市场的运作。1.3拓展师资队伍,提高教师的实践水平当前服装设计教学的教师队伍普遍存在理论教学水平较高,实践教学水平较低的现象,教师自身缺乏市场经验,对服装市场不了解,这也造成了服装设计教学与市场经济联系不紧密的现象。因此,要从提高教师的市场把握能力和实践能力入手,提高教师对新设备、新工艺、新观念的掌握能力,从而提高实践教学的能力。学习可以经常组织教师利用课余时间进入服装企业进行学习,定期给教师提供学习和培训的机会,不断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如有必要,学习可以聘请一些服装企业的相关人士来担任兼职教师,使服装设计教学与市场经济更加紧密的结合起来。1.4勇于挑战,加强与企业的合作项目教学法是一项先进的教学方法,服装设计教学要勇于适应市场、直面企业。服装设计教学可以与服装企业展开直接的项目合作,互惠互利,共同发展。将服装设计专业的教学成果与企业的先进生产技术结合起来,共同进行服装产品的设计项目开发,提高服装设计教学的市场衔接性。通过与企业进行直接的项目合作,也为服装设计毕业生找到了一条培训、实习与就业的道路,学生通过项目合作学习,提高了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对服装市场有了更为直观的认识。有条件的学习还可以开展国家化的市场项目合作,拓展服装设计学生的眼界,为学生提供更为开阔的服装设计思路,在与市场和企业交流的过程中对服装设计教学内容进行补充。

2结语

服装设计教学的根本目的在于培养优秀的、能够适应服装市场需求的服装设计师,这就意味着服装设计教学绝不能闭门造车,而是要不断加强与市场经济的结合,推进服装设计教学的改革和完善,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适应服装市场的发展需求,推进我国服装市场的发展。

作者:张文俊 单位:湖北城市职业学校

第8篇:如何设计服装设计范文

关键词:服装设计;艺术性;商业性

服装行业是我国经济发展中重要的做成部分。我国人口数量为13.5亿,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可支配收入逐年提高,因此国内对服装需求量很多,根据国家统计局出具的资料显示2016年1月份到10月份,我国服装销售额达到了11310亿美元,同比增长了6.5%。同时,在国家贸易中,我国是服装生产大国,根据国家海关总署出具的资料显示,2016年1月份到11月份出口服装出口贸易额为2395.57亿美元。从数据上看我国服装行业稳定发展,但是国内服装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如何满足客户需求,迎合服装潮流趋势已经成服装企业发展中的重中之重。

一、服装设计艺术性分析

首先,关于艺术设计的原则,统一原则又叫一致原则,与调和的意义比较相近,在服装设计中,多数会用调和的方法来达到统一的目标。一个好的设计,服装上的部分与整体之间,以及部分与部分之间的各要求都应该保持一致。如果要素的变化太多的话,就把一致的效果破坏了。再就是比例原则。比例是指服装的每一个部分间的大小的分配,看起来较为适宜,如口袋与衣身大小的关系,衣领的宽度都要比较适当。在衣服设计的过程中可以应用黄金分割的比例。除此之外,附件以及饰物的大小比例也要高度重视起来。另外还有韵律原则,这是指通过反复的规律进而产生柔和的动感。例如:色彩由深到浅,形状由大到小等渐层的韵律、色彩以及线条等具有规则性的重复,这些都是在设计中经常用到的手法。同时服装制造工艺是提高服装设计艺术性的主要方式,以褶皱工艺为例。在调查中女士对服装的装饰性非常重视,尤其是褶皱工艺。褶皱是服装设计中最经典的制造工艺,通过褶皱工艺可以使二维的服装面料具有三维的视觉效果,能够让服装看起来更加立体,拥有更好的空间感,具有很好的塑形效果。目前褶皱工艺被广泛应用。像裙子、女士外套、靴子以及家纺类产品都有褶皱工艺的身影。在颜色方面,中国红、经典黑、静谧白一直是女士最钟爱的服装颜色。此外,很多服装设计者将拼接工艺运用到服装设计中,拼接工艺将不同颜色、不同面料、不同款式进行有机组合,让服装更加具有层次感。

二、服装设计的商业性

服装设计的商业性本质是迎合消费者需求。具体体现在以下几点:①满足消费者审美需求。人的审美需求与时展有着紧密的联系,现阶段的时展潮流出现向融合化的方向发展,因此目前服装设计风格更加多样化。如何迎合消费者审美需求不仅是服装设计商业性的具体表现,更是服装企业发展的方向。为了满足消费者审美需求,服装企业可以从服装颜色、款式、面料、制作工艺为出发点,让服装产品在市场中具有竞争力。②实用性。实用性是服装最基本的功能,也是消费者在选择服装时重要的参考依据。服装能保护人体,维持人体的热平衡,以适应气候变化的影响。服装在穿着中要使人有舒适感,影响舒适的因素主要是用料中纤维性质、美容规格、坯布组织结构、厚度以及缝制技术等。此外,服装质量与价格同样是消费者选择服装重要的参考依据,例如服装面料是否起球、是否存在容易产生静电,是否容易打理等。同时,受收入的限制,尽管服装设计很精美,但是很多消费者对昂贵的价格不得不望而却步。为了拓展服装设计的消费群体,在服装价格制定方面,要考虑到消费者的收入水平,不能一味的通过提高价格的方式来增加营业额,应该制定在一定的合理区间。

三、服装设计发展的要点

1.注重创新。创新是服装设计的灵魂,创新的目的是为了服装呈现更完美的形态。外形设计是服装设计的核心内容。设计师通过裁剪、缝制、收线等服装制造工艺使服装呈现出不同的外形轮廓。从服装设计的角度上来说,必须要有新颖的服装设计理念,要做到不跟风、不抄袭的原则,充分保证服装设计的原创性与独特性。2.提高服装质量。在注重风格创新的同时,提供服装质量同样是服装企业发展的重点,注重消费者的舒适度,避免服装面料给消费者皮肤带来伤害,同时要注重制作工艺的考量,注重服装质检工作,对不合格的产品进行翻工。3.注重品牌营销。服装企业要找准自己的影响路线,这样才能将自己的服装产品推向市场,通常情况下可以通过线上、线下同步销售。并且如果消费者需要对服装进行调试可以在全国任何一家门店调换。在价格制定方面,服装企业要从全面的角度出发,可以从服装设计风格的优良、服装用量的优良来制定相应的价格,以此来满足不同阶层人们的需求。

四、结语

在人们审美观念不断提高的背景下,服装设计的艺术性在很大程度上增加服装设计的商业性,因为只有不断满足消费者审美需求,服装产品才能收到人们的认可,服装制造企业才能获得更低的营业利润。

作者:刘媛 单位: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

参考文献:

第9篇:如何设计服装设计范文

“设计过程”教学理念正是推行在整个服装设计教学中强调设计思维的重要性,填补“过程”中的空白,让学生从感觉服装、认识服装开始,最终到设计服装、创新服装,享受当中的每一个阶段。

是什么束缚了我们的脚步

为何我们的服装企业大多以来料加工的劳动密集型产业模式为主?为何我们的服装市场品牌众多但产品大同小异、似曾相识?为何我们同一班级的学生除了享有共同的专业之外还享有相似的作业内容?是什么束缚了我们的服装设计师与初学者的脚步?

必须承认的是设计教学中的许多理念来自于纯艺术的教学经验,艺术与服装设计之间有许多相通的审美标准,注意艺术与设计之间的转换是设计教育不可忽视的问题,国内大多数高校都已注意到这点。但是,服装设计的法则可以来源于艺术,服装设计的起点却不应仅仅始于艺术,其存在于我们的生活环境、整个世界的各个方面。如何将听到的、看到的、触到的、甚至闻到的转化为最终的服装,当中应经历怎样的过程,是现有服装设计教学少有涉及的。

设计的核心是以人为本,这是绘画、雕塑等艺术无需考虑的问题,如何使设计作品既能美化生活,又能体贴照顾人们的需要,将抽象的概念与具象的设计结合,是设计思维所能解决的问题,而非几条审美法则或工艺技能所能帮助。另外,服装发展到今天,从款式到色彩再到面料,都经历了历史性的变革,却终究离不开对人体的考量,离不开衣领、衣袖、裤腿等基本结构,这都是由服装的功能性决定的。如何在相对固定的服装元素中赋予服装特别的意义,服装设计创新的关键也是要通过灵活的设计思维来达到。由于思维的过程是独一无二的,也就赋予服装独一无二的生命力。因此,是时候反思传统的服装设计教学模式了,在提倡培养学生的美学、技能之外,应更加追求设计思维的训练,让他们学会如何寻找灵感,发现灵感后懂得如何将灵感转化为设计语言――服装设计的语言和设计说明的语言,在创作过程中慢慢经历每一步。服装专业的“设计过程”教学理念正是强调设计思维的重要性,重视服装设计创作的过程。与以往的设计课程最大的区别在于,教师对这类课程作业的评定不再局限于设计结果,学生在寻找灵感、搜索图文材料、构思草稿甚至拟定规划书时的表现也将作为重要参考。教师与学生一同目睹服装从轮廓到细节、从简单到丰盈、从思想碎片到设计整体的全过程。并且在这一过程中,还可以从侧面搭建服装设计与生活、艺术、科学等其它领域之间的桥梁,鼓励学生大胆想象,严谨设计。

服装设计过程教学的理念

“感”是创作的开端与经历,学生应经常触物生情,有“感”而发,在设计过程中感受服装、享受过程,“感”的过程奠定了感情基础与个性化因素;“合”是从感性的发散思维到理性的思维整理,“合”不是简单的拼凑与叠加,而是各种非服装元素转化为服装元素的过程;“设计过程”还包含语言表达与服装表达的参与,促使师生之间、合作者之间形成互动关系。这种服装设计过程教学的目的在于使学生们不仅在工艺知识、技能学习与工具操作方面有理可循,而且在设计思维环节也有法可依。

“感”的体验

作为服装设计师,应该具备比常人更多的感性细胞,做到有感于物,有悟于心,因为创作灵感常常就隐藏在生活的点点滴滴之中。但是,感性思维的缺点是容易被理性的事物所干扰、修饰、掩盖,使得人们变得麻木,因此需要特意地训练服装设计初学者的感触、感觉、感想。强调服装设计创作中有“感”而发,不仅要求学生对服装材料有敏感的触觉,了解面料的种类、成分、质感等,还要动用其它感官从不同侧面介入对服装的分析。力求让设计的思维扩展开来。许多人都有这样的体验:红色使人联想到火焰、流血和革命;绿色使人联想到田园、宁静和生命;而蓝色则使人联想到严肃、淡漠和寒冷。尤其是有绘画基础的人,这种感觉更为强烈,这便是“通感”的作用。

通感又称通觉、联觉、移觉或连带感觉,是指从感知、表象到意象形成过程中的各种感觉挪移、转化、渗透、互通的心理过程,通感可以同时引起多种感官的活动。借助这一原理,让学生在设计初学中尝试通感的体验,有助于培养他们的设计敏感度。服装设计中存在许多通感的现象,例如对熟知时尚的人士提出几个设计细节的名词便可以在脑海中形成一定的形象:黑色带边帽、印花深色T恤、皮质窄腿裤、摩托车风格,眼前马上浮现的便是“硬女郎”风格;然而宽边草帽、乳白色吊珠、吊带连衣裙,又立刻换作浪漫的“田园”风格。可见,服装要素的暗示、细节的衬托,会带给服装别样的风貌。这就需要对生活的观察与感受,也摆脱不了与绘画、雕塑、音乐等艺术领域千丝万缕的关系。熟知服装的基础知识,对各种艺术触类旁通,甚至融会贯通,这样才能在创作中左右逢源,得心应手,游刃有余。

“感”的体验可以从形态、材料和功能三方面着手。教师引导学生将形态、材料和功能的概念从服装中抽离出来,将三者之间、三者与服装之间的关系打散,这样,抽象与具象之间便可以更为自由的置换,根据学生自身的思维将元素重组,重组过程中,许多原有的概念引发与其他相关事物的联想,有助于赋予服装新的意义与设计起点。

首先,要加强对服装形态的感受。对此,每个人侧重点不同,有人注意的是服装顺应人体而表现出凹凸有致的线条;有人注意的是各个服装部件块面的拼接关系。曲线的轮廓与体贴、柔美等概念相同;块面拼接与机械、牢靠等概念相系。再联系与体贴、柔美或机械、牢靠等概念相关的其他事物,用以表现服装,如水纹的柔美和山石的坚硬,由此可以设计出独特的水形花纹或块面层次,这些服装表现都源于开始的概念联想。其次,还要加强对服装材料的感受。之所以说“服装材料”,而非“面料”,是因为材料的范围更广,在现代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许多非传统材料也用于服装制作之中,打破了原有面料分类框架。而且,对面料的开发就应放远眼光、拓宽视野,例如PVC面料的广泛应用,正是来自于设计师对金属的迷恋。在此方面可以训练学生进行面料的二次加工,特别尝试用非服装用料进行改造,或利用现有面料模仿特殊效果,使其充分发挥想象力。

最后要加强对服装功能的感受。例如将美观、保护、体贴的概念从服装中脱离出来,可以发现他们并不仅仅用来形容服装的功能,地球、蜗牛壳、雨伞都给我们这种感受。许多仿生学服装、环保服装等就是从功能角度发现服装的创新点。我国在设计“飞天”航空服时,从灵活的角度出发,便借鉴虾的

构造,将肘部设计成节状结构,使得服装安全而不妨碍科研活动;还有新型泳衣的设计也是从速度的概念入手,研究鲨鱼成为海洋游泳高手的原因,根据其皮肤表面的鳞状结构研制出“鲨鱼皮”泳衣,从而帮助运动员有效提高泳速。

“感”的体验是在寻找设计理念与设计造型之间的结合点,也是发现灵感、发散思维的过程,使学生认识到事物的特点不是只有单一的解释和常规的定义,让他们的思维更为灵活,思路更加开拓。

“合”的能力

“感”的体验促使学生思维呈现出向四面发放扩散的状态,从各个角度去审视和挖掘服装的内涵。这一过程鼓励学生善于捕捉灵感,标新立异、异想天开,从平时司空见惯的事物中发现美与新意。然而,思维应该有“放”也有“收”,感性与理性相结合。在收集了大量的资料和产生许多的构思之后,需要进行的是筛选和总结工作,对各种信息进行梳理、分析,充分了解它们的关联性,从中发现创意的闪光点,将思维的碎片与服装元素整合起来,形成完整的设计,这就是“合”的过程。例如一个震动我们灵感神经的场景――一抹夕阳余辉使得缓慢转动中的一排排转经轮(一种用于祈福的宗教器物)散发出更为金黄的光芒,闪耀着神秘的经文,让人感受到藏传佛教的神秘,体会到时间在这片神圣土地上的流逝,宗教在此被寄予的殷切祝福与希望。然而如何将这种心灵感受转换到服装中呢?这就需要发挥“合”的能力,将灵感与掌握的服装知识相结合。在这一设计中,转经轮反射的光辉可以用金属感的面料织物表现;速度、时间流逝的概念可以是服装上流畅的分割线;闪耀的经文则可以被直接演化为图案,为服装增添浓烈的民族风韵。

“合”的过程中,首先要“合”得有技巧,设计师既要面面俱到,考虑周全,还要有主次之分,有突出也有忽略。就服装的三大要素而言,款式、色彩、面料,突出着重想要表现的部分,其他方面相应的轻描淡写。例如简洁的色彩可以体现复杂的款式结构;单一的面料可以突出繁缛的图案。第二,要“合”得有质量,这就要了解国际水平,关注流行趋势的动向,根据流行色、流行面料信息的对设计进行调整。例如要设计一系列表现“硬女郎”形象的服装,从电影《Batman Returns》的CatWoman、《Mr.&Mrs.Smith》的Angelina Jolie、Madonna演唱会、摇滚女歌手SiouxsieSioux的朋克形象中可以抽取黑色、白色、银灰色、金属色、深褐色、大红色等和对面料的粗略设定,再参照当下流行色、流行面料的趋势,对色彩进行调整、增加或删减,挑选流行的PVC、大眼网纱等面料,从而衬托“硬女郎”高贵而冷艳的风格。第三,要“合”得合理,根据消费群体的文化背景、生活环境和生活方式对服装作相应的改变。

“说”的思考

“说”包含图形表达与语言表达。一方面,借用图形阐述设计理念,对创作有指导作用;另一方面,设计工作常常是团队性合作,需要面向同事、客户表达自己的设计观点,此时“说”就成为设计师必备的技能。语言表达是国内学生的弱项,原于刻板的教学模式,学生默默地完成作业,教师默默地批改作业,学生与教师只是机械的“收、发”关系。培养学生“说”的能力,既要改变学生的听课方式,也要改变教师的授课方式,促进师生之间的互动与思维摩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