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企业金融风险防控措施范文

企业金融风险防控措施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企业金融风险防控措施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企业金融风险防控措施

第1篇:企业金融风险防控措施范文

中央为何如此高度重视金融风险防控?哪些领域存在风险点?该如何防控资产泡沫?就这些问题,《中国经济周刊》记者近日专访了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理事长连平先生。

防控金融风险事关改革成败

《中国经济周刊》:从最近几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内容看,风险防范一直受到高度重视。2012年指出“要高度重视财政金融领域存在的风险隐患”;2013年部署“着力防控债务风险,要把控制和化解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作为经济工作的重要任务”;2014年强调“要高度关注风险发生发展趋势”;2015年部署的几大重点任务之一,也包括防范化解金融风险;2016年强调“要把防控金融风险放到更加重要的位置”。您认为,中央为什么一直强调金融风险呢?

连平:中央一直以来都重视经济运行中的风险防范工作。2016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更加强调金融风险的政策思路,这与当前国际形势的演变以及国内金融业态不断丰富、金融创新不断增加的趋势是十分契合的。

由于与生俱来的杠杆特征和外部性,金融一旦爆发严重风险事件,其影响力较广,破坏力较强。当前国内正持续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国际国内又面临着复杂的环境和诸多不确定性,更加重视防控金融风险事关改革成败,尤为重要。

《中国经济周刊》:请您从国际和国内两个方面具体分析一下。

连平:在国际方面,欧洲经济格局正在重构,“黑天鹅湖”似在呈现;日本刺激政策效果极为有限且处于低速增长;主要的国际风险和不确定性来自美国。

当前美国经济复苏态势明显,美国利率已步入加息轨道。从经济指标来看,美国经济增速在2016年三季度已突破3%,失业率也降到9年以来的新低4.6%,加之未来一年里特朗普就职后可能在减税及基建投资方面实施刺激计划,美国经济活跃度可能会进一步提高。美联储针对美国国内经济复苏的态度和货币政策收紧的步调,都会影响美国加息外部冲击的大小。美国政策调整对于我国的冲击又主要体现在汇率、利率预期、流动性等方面。当然特朗普对华实施限制性贸易政策也会造成负面影响,但这并不属于金融风险范畴。

在国内方面,尽管部分宏观经济指标显示出一些企稳迹象,但M1增量构成结构中企业活期存款占比并不高,国内货币供给发生新变化中都可发现当期国内市场资金交易性、预防性和投机性偏好特征依然较强。民间投资增速处于低位和企稳回升缓慢,似可印证短期内资金回归“实体”积极性不高。

加之国内正处于全面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时期,“去产能”“去库存”任务艰巨。非金融企业和政府“去杠杆”虽已取得一些成效,但过去一段时间国内楼市和债市活跃,使得金融部门表外业务创新较快,居民部门杠杆率抬升。考虑到我国现在经济开放程度逐年提高,国内经济还承受着资本流出压力,种种困难下任何一个环节发生风险都可能成为南美亚马逊河流域的那只蝴蝶,带来系统性风险隐患。

“排雷”才能保障金融体系平稳健康运行

《中国经济周刊》:那我们该如何准确地理解中央“下决心处置一批风险点”呢?感觉语气很重、决心很大。

连平:“处置一批风险点”较“要把防控金融风险放到更加重要的位置”更加具体,是防控金融风险要求实施的具体体现。

随着现代金融的发展,越来越多的金融主体因资金关系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并形成复杂的金融体系。这与过去相对孤立、简单的金融体系之间最大的区别在于风险传染性较过去明显增强、破坏力度显著加大。次贷危机以及欧债危机都是现代金融危机的典型缩影。针对现代金融外部性和传染性较强的特征,必须要抓住重要风险点和环节进行防控,对一些存在重大隐患的风险点进行排除。形象比喻的话,就是“排雷”。只有及时将威胁安全的地雷起掉,才能保障金融体系平稳健康运行。

《中国经济周刊》:您认为当前哪些领域存在亟须处置的风险点?

连平:国内当前需重点防控的风险领域分别为债市、股市、汇市。债市和股市作为国内资本市场主要的投融资渠道。两者和汇市的风险传染和对经济的影响机制有一定的差异。债市和股市的风险大多来自于部分投资机构、投资人激进地配置高杠杆可能带来价格大幅波动的市场风险。加之近年来国内市场羊群效应较强,股市、债市大幅波动的市场冲击力在增大。因此控制二级市场合理的杠杆率就是防控资本市场风险主要途径。当然债券还存在到期不能偿还的信用风险。

而汇市的影响机制主要由外汇价格变化进而对贸易和资本流动乃至于国内投资产生冲击。目前国际不确定因素较多和国内经济运行面临诸多困难相叠加,人民币阶段性贬值程度较大会导致其他金融资产价格的波动和投资信心的减弱。当前及未来的一段时间维持汇率在一个相对安全合理的区间波动也是风险防控的重点任务。

需要处置的风险点和隐患也大多在风险防控的重点领域,主要是一些可能对市场造成极大负面影响的行为。比如利用“举牌”搞利益输送、虚假贸易隐匿资金外逃、中介服务机构违背职业操守等违法违规行为等等。

当前资产泡沫主要体现在部分城市房地产价格较高

《中国经济周刊》:资产泡沫一直是个热点话题,此次会议也提出“着力防控资产泡沫”,您认为当前哪些领域存在资产泡沫现象?

连平:股市经历几轮调整,市场杠杆和泡沫已经大幅回归。而前一段时期借了利率下行东风的债市,近期也出现了幅度较大的向下调整,以至于一些非银金融机构出现资金紧张局面。在货币政策保持稳健中性的格局下,债市缓慢进入向下调整去杠杆的轨道。

相比之下,部分城市主要是一二线城市的房地产价格较高,似乎是当前资产价格泡沫的主要表现。前期一些热点城市已经推出了房地产市场调控措施,近期市场成交量也出现比较明显的萎缩。

未来防止楼市泡沫化尤应注重三个方面:一是在热点城市落实扩大供地的计划,以缓解存量土地出清周期过低的状况,引导预期合理回归;同时对土地出让方式进行改革和探索,完善土拍机制,以减少高价地块出现。二是在差异化、精准化的分城市分区域施策的前提下,各地应增强政策相机抉择、双向调控的敏感度,避免市场大起大落。三是分批推进落地房产税和实现租赁等分层次的住房供应体系。

《中国经济周刊》:金融监管体制改革一直是2016年热议的话题,此次会议也要求提高和改进监管能力,请您分析一下金融监管体制改革的必要性?

第2篇:企业金融风险防控措施范文

如今世界经济的开展以及经济格式的变化关于我国的经济来讲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我国如今的经济方面金融信息化的方式开展十分的迅速,并且金融信息的建立可以很好的对我国的经济停止监视与剖析。并且关于银行中存在的金融风险可以很好的停止掌握与评价,关于经济开展方式的判别也具有一定的效果。所以信息风险防控在金融管理中不只是促进经济开展的重要手腕更是促进金融波动的重要动力。在当前的任务中,增强国度经济金融信息化的建立可以很好的扩展金融开展的平台,经过更多的渠道逐步的完成企业金融方面信息的搜集,应用迷信的手腕对金融目标停止详细的剖析。

【关键词】风险防控;金融信息

随着我国经济的开展以及社会的提高,我国的金融行业正在逐步的开展成熟,金消融企业信息的开展遭到了普遍的关注,特别是在我国的挪动行业以及社交网络与网络中的搜索引擎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金融行业的开展不只对人们正常的消费生活具有重要的影响,同时也冲击了传统的金融机构。在这样的经济开展背景下,我们关于金融行业的信息化以及互联网两个方面触及的法律停止不时的健全与不时的完善。经过相关法律的管理效率对金融行业停止管理与约束,并且对金融行业中信息化的特征的影响停止详细的研讨与剖析,片面的解说在金融信息化建立关于银行防控的作用。

一、对金融信息化与风险的片面看法

在我国经济开展中金融行业并不是一个新兴的企业,其运转的工夫也比拟长,并且在金融方面还扮演着一个十分重要的角色,是我国经济开展中重要的一局部,也是经济的中心部门,社会经济开展的支柱。对金融行业停止及时的变革是对传统的经济开展停止的一次重要改造,也是顺应如今国际经济开展趋向的一个重要措施。从如今的经济情势上看,在各种经济研讨范畴很多的学者没有对经济金融信息构成一个比拟一致的观念。但是比拟顺应如今经济开展的,遭到很多人支持的是观念是信息化金融次要是应用如今信息化技术逐步的对金融业务停止研讨与创新,使其逐步的完成网络化、信息化与电子化。并且与此同时金融行业还应用如今信息化的经济开展方式,逐步的停止少量数据的剖析,这样可以爲金融行业提供比拟迷信的管理数据,逐步的促进金融行业经济利益的提升与质量的加强,从而促进企业经济管理形式的转变。从金融行业信息化逐步开展爲止我国经济次要阅历了三个阶段,在这三个阶段进程中金融信息化发作了很多的变化,并且爲我国经济市场的开展提供了愈加空虚的指点与根据。

二、金融信息下的风险预控现状

(1)信息化看法不够充足

在如今的经济开展下关于我国的信息化看法不够充沛,还存在很多的缺乏。金融信息化的开展在建立的进程中对其的思想也十分的重要,在停止金融行业的运转与看法时一定要可以片面的掌握如今的金融风险控制,并且对金融风险存在的特点等停止详细的理解,还需求从思想上进步关于这方面的看法。在如今这样信息化的条件下,与传统的金融方面的风险相比拟,金融风险具有很多的差别,所以在停止金融风险预控时一定要针对以后的实践资金运转状况以及其中存在的风险互相停止综合性的思索,最次要的目的就是将金融经济的效益提升到最大化,将风险降低到最小化。逐步的完成如今金融行业中信息化管理的效率。

(2)金融防备风险中存在很多的成绩

在停止金融行业信息化管理的同时,一定要依据实践的金融资金运转的状况停止风险的预控。我国如今的金融行业在处于建立的时期,其中还有很多方面开展的不够成熟,还存在很多的缺乏与破绽,其中有很多的成绩严重的影响了金融行业的开展与提高,并且加大了其中存在的风险。若是不对这些成绩停止及时的处置,则会招致金融行业开展愈加的迟缓,外部控制不够完善,不能及时的控制其中的风险,不能充沛的发扬金融的作用。

(3)金融信息化建立中关于金融组织管理存在的成绩

在如今这样的信息化开展进程中,关于金融信息平安的成绩不断是金融行业中的重中之重,信息平安方面需求借助我国的计算机技术停止无效的管理。在停止管理的同时还需求掌握纯熟的计算机技术,关于其中的组织管理需求停止详细的的剖析与掌握,如今的信息管理技术不够健全,不论是在管理机制方面还是在制度方面都存在很多的成绩需求处理。

三、企业如何防备金融风险

金融信息化的建立是顺应如今的经济开展以及社会提高下重要的决策之一,也是促进我国经济开展的必定选择,信息化建立可以很好的促进金融经济关于各种信息数据的掌握与评价,以及关于如今经济开展下金融行业运转形态的剖析,并且信息化建立关于金融管理来讲是其调理经济开展以及信息掌握重要的手腕与重要的载体,也是不时增强信息化建立平台以及金融管理任务的重要支柱与动力。在当前的开展任务中,关于金融的开展需求经过多种方式不时的完成信息的搜集,应用迷信的知识停止零碎的剖析完成金融行业的开展。

(1)增强关于金融信息化建立的看法,强化风险管理的掌握水平

在停止金融经济信息化管理的同时一定要留意如今的信息化开展的现状以及关于其最根本的看法与掌握,并且还需求不时的停止风险管理细化。金融行业中风险认识的增强与充沛看法可以很好的促进如今的金融行业的开展与提高,片面的降低金融行业的风险,进步金融行业效益提升。

(2)完善金融中信息化控制的法律环境,树立完善的管理机制

在停止信息化建立管理的同时需求我们不时的完善信息化管理的法律根底与管理机制,片面的保证信息化建立可以更好的,愈加片面的停止开展。树立比拟完善的信息化的管理机制可以很好的对信息化开展与建立做出正确的指点与标准,并且爲金融行业的开展提供重要的根据。

(3)完善金融风险管理将其渗入到管理业务中,促进企业金融的开展

关于如今的金融经济的开展来讲,其在我国的经济中十分的重要,所以在停止信息化管理风险预控开展的同时一定要注重关于金融业务管理,熟习金融业务的开展,将信息化风险预控不时的渗入到经济运营业务中,这样才干很好的促进企业金融行业的开展。

(4)树立比拟健全的金融风险信息管理保证体系

在我国的经济开展中,关于金融风险方面的管理还存在一些缺乏,在国外的经济金融管理中曾经树立比拟健全的风险管理体系停止金融风险的管理控制,我国可以向其自创一些管理方式或是风险控制经历,以及在金融风险控制中该当恪守的一些规范。结合本身的国情停止经济金融方面的风险防控以及管理,并且依据实践的状况停止信息平安方面的管理设计,其中信息管理平安十分的重要,一定要树立比拟片面的风险管理体系停止风险的控制管理。例如在前几年我国的中航油事情中,从最后的获利到后来逐步的资金充足,一开端其中就存在着宏大的隐患,在资金方面中石油选择的是风险比拟大的做空期权,并且在风险方面认识比拟单薄,没有及时的采取措施,来积极的应对对冲买卖招致风险被有限的扩展,最初被逼仓。所以在停止风险防备方面一定要掌握好防控技巧,不时的提升本身关于风险防控的技艺与认识。

四、完毕语

金融行业中的信息化开展是一种静态的开展方式,也是促进我国经济开展重要的动力,在一定水平上可以很好的促进经济的提高与社会的开展。从如今开展的状况来讲,关于金融行业中信息化开展还需求很多完善的中央,需求我们从多方面的角度停止信息化金融经济的建立。将信息化管理逐步的开展成熟不只可以促进我国金融经济的开展,还能很好的促进我国经济的建立与提高。

参考文献

[1]许迎春.金融信息化及其风险防控研讨[J].天津科技,2015,02:53-54.

[2]阎枫.金融信息化建立在风险防控中的作用讨论[J].中外企业家,2015,01:104.

第3篇:企业金融风险防控措施范文

一、2018年工作开展情况

过去一年,区金融办积极发挥职能作用,主动服务实体经济发展。一是搭建银企对接平台。由区金融办牵头,多次组织交通银行、工商银行及农业担保公司等金融机构对接有融资需求企业,主动作为、牵线搭桥,撮合银行与企业达成合作意向、签署贷款协议,帮助xxx争取到银行信贷支持1.42亿元。二是协助企业做好融资争取。系统摸排区内在产、停产、在建企业融资需求情况,对可用于抵押资产和相关手续情况进行统计,对照银行的金融产品和抵押担保方式,进一步明确企业自身信贷条件和信贷额度,并协助贷款企业对接保险公司,充分利用保险公司履约保证保险,解决自身抵押不足问题,为企业融资贷款做好基础工作。三是努力扩大银行信贷规模。深入多家银行机构,了解贷款政策、条件及贷款额度,统筹规划信贷资金分配和使用,并就如何降低企业贷款门槛、放宽银行贷款标准进行探讨。同时,正积极探索通过增加担保机构、政府风险补偿基金、建立再担保体系等措施为中小微企业融资提供适当担保的可行模式。

二、存在的问题

一是企业可用于贷款的抵押物不足,无法争取到较多资金支持,限制了企业的发展;二是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力度还不大,用于非国有小微企业贷款额度较少;三是银行贷款覆盖面较窄,支持科技金融领域力度不大。

三、下步工作打算

一是进一步做好银企对接。完善银企对接机制,定期和不定期召开银企对接会,实现政府、银行、企业信息共享,解决企业融资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有效化解我区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难题,全面促进产融合作活动开展。

二是进一步加强信贷诚信建设。推行“xxx银行业信贷诚信企业名单”制度,加大对信誉良好企业的信贷支持力度;严厉打击不守信用、恶意逃废债行为;建立企业信用信息交换共享平台,解决企业信用体系不健全的“两信”问题,营造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

第4篇:企业金融风险防控措施范文

【关键词】 云金融; 互联网金融; 商业风险; 预警管理

【中图分类号】 F83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5937(2016)13-0103-06

一、引言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互联网以其自由、开放、免费、平等、交互以及合作等特点,依托云计算、社交网络以及搜索引擎等互联网工具进入了传统由少数精英控制的金融领域,降低了金融门槛,开辟了更加自由的资金融通渠道,促进了资金供给双方的信息交流。然而,在互联网金融企业迅猛发展的同时,由于互联网金融企业内部管理不规范、监管体系不健全,引发了合法性、规范性和安全性等方面的诸多问题。互联网金融企业面临的三大风险为政策法律风险、商业风险和技术风险,笔者认为政策法律风险属于系统风险范畴,技术风险主要基于技术选择与安全性的考虑,不在本文讨论之列。本文从云金融视阈出发,在对互联网金融商业风险详细解析的基础上,探讨了互联网金融商业风险的预警模式、预警指标体系构建、预警模型及预警结果分析,为实务中互联网商业风险的预警管理指明方向。

二、互联网金融商业风险解析

(一)互联网金融风险整体分析

依据《巴塞尔协议》关于全面风险管理的相关要求,借鉴国际有益经验,本文将互联网金融风险分为政策法律风险、商业风险和技术风险三大类,这三大类风险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其中,政策法律风险可细分为国家层面、行业层面和机构层面,商业风险可细分为市场风险、信誉风险和操作风险,技术风险可细分为安全风险和技术选择风险。如图1所示。

(二)基于业务平台层面的互联网金融商业风险解析

由上述分析可知,互联网金融分为三大平台,即业务平台、管理平台和协作平台。互联网金融资金需求的双方在业务平台上进行撮合成交;由国家层面的管理者、行业层面的管理者以及互联网金融企业内部的各个机构分别对互联网金融企业实施不同层面的监管,他们构成了互联网金融的管理平台;软硬件开发维护者和网络服务商则负责协助业务平台和管理平台的有效运营,其构成了互联网金融融资类业务的协作平台。在业务平台层面,资金融通的双方面临的主要是商业风险,包括市场风险、信誉风险和操作风险。

1.市场风险

互联网金融中的市场风险主要由利率风险和流动性风险两部分构成。互联网金融一方面受到诸如行业监管、行业竞争以及行业分化等的影响,另一方面受到央行货币政策的刺激,两方面因素共同导致利率风险的加剧。

互联网金融机构往往发挥资金周转的作用,沉淀资金可能在第三方中介处滞留两天至数周不等,缺乏有效的担保和监管,容易造成资金挪用,如果缺乏流动性管理,一旦资金链条断裂,将引发支付危机。此外,层出不穷的互联网金融业务平台上线,不具有用户优势的平台会借助提升利率、缩短投资期限等方式吸引投资者加盟,这无疑会引发平台的流动性风险,而且很多用户基于平台跑路消息的报道,对平台的投资只限于打新投资,无疑加剧了互联网金融的流动性风险。

2.信誉风险

信誉风险从发生信誉风险的主体来分类,主要分为自然人信贷风险和企业信贷风险两个部分。

(1)自然人信贷风险

自然人违约是由于自然人抗风险能力弱而引发的道德问题。自然人信贷风险产生于借款人经济情况的不确定性,特别是这种借贷用于生产经营上。互联网金融业务中很多涉及到自然人信贷范畴,由自然人承担相应的偿还义务,而自然人的消费习惯、经营情况、健康情况都可能引发还款风险。此外,自然人借款人的观念与道德问题,诸如主观上存在不良动机,没有还款规划而进行的借贷等。自然人借款人在满足自身利益的驱动下,缺乏自我约束能力,不遵守信用都会导致违约风险的产生。

(2)企业信贷风险

自然人借款人与企业借款人的借款动机以及偿债能力影响因素都有着不同。一般来说,企业借款人主观上恶意拒绝按时清偿债务的可能性较小,而相比之下,其由于经济实力、经营状况、行业发展等原因造成的资金短缺更容易导致其违约。因此在评价信誉风险时,自然人的信用风险更侧重于评估其偿还意愿,而企业借款人的信用风险评估则更侧重于评估其偿还能力。

3.操作风险

互联网金融的操作风险是指在互联网金融活动中,由于人员缺陷、不当或失败的内部流程以及系统缺陷等导致直接或间接损失的可能性。当下,用户数据、交易数据、用户操作行为数据、文本数据等大数据系统交织于未经授权的访问、雇员欺诈、系统退化、服务提供商风险以及客户安全保护意识不足等交易行为中,操作风险正源于这些纷繁复杂的数据与行为的结合中。

按照操作风险的来源不同,可分为内部操作风险和外部操作风险两部分。内部操作风险是由于内部控制、绩效考评以及审计监管等多方面互联网金融企业内部因素引发的;外部操作风险是由于私人信息泄露、钓鱼网站盛行等外部因素而引发的。究其根本原因即大数据,一方面互联网金融企业无法很好地管理用户注册、交易过程中产生的大数据,另一方面能否合理保存各种数据也是当下互联网金融企业亟待解决的问题。

(三)互联网金融商业风险特征分析

一是风险扩散速度快,破坏力强。传统银行业务往往是通过纸质或银行内部系统进行操作,出现差错有时间进行查找、拦截并进行损失追回。而包含用户数据、交易数据、用户操作行为数据以及文本数据等众多数据的以云金融为载体的互联网金融业务,一旦出现差错或问题,很难立即纠正,且互联网金融业务运作速度非常快,等到发现问题想要拦截或追讨损失几乎是不可能的。

二是风险交叉传染。一方面,互联网金融业务平台包含融资类业务、支付类业务以及理财类业务,业务互相之间存在着交叉性;另一方面,互联网金融商业风险中的市场风险、信誉风险以及操作风险存在着多米诺骨牌效应,诸如市场风险会引发信誉风险进而从某种程度上影响操作风险。

三是风险的责任难以区分。互联网金融的办理过程常常会涉及到电信、电力、外包商等其他合作方,因此,一旦某一方出现服务中断、系统崩溃、客户信息泄密等情形,将直接给互联网金融企业造成损失,且很难区分责任。责任无法区分的直接后果是一旦出现损失,很难对相关方损失的赔付事宜进行确定。

三、互联网金融商业风险预警模式构建

(一)互联网金融商业风险预警思路设计

基于上述分析,在互联网金融商业风险的识别与评估过程中,并非所有的风险都能用定量的方法简单测评,对于定性的风险评估指标采用模糊综合评价的方法将其定量化,以测度互联网金融商业风险(包括的市场风险、信誉风险和操作风险)。根据选定的权重系数测度互联网金融商业风险的预警综合评分值,按照所设定的预警区域范围确定互联网金融风险预警的区域,进而选择互联网金融商业风险的应对策略。详见图2。

权重系数的选取就成为风险测度过程中的关键问题,一方面是分别测度市场风险、信誉风险和操作风险过程中各具体指标的权重系数的确定问题;另一方面是互联网金融商业风险预警评分值测度过程中市场风险、信誉风险和操作风险分别的权重系数确定问题。

通过权重系数的确定来衡量各指标的重要程度,本文主要采用专家咨询和经验判断法,由个人经验决策转向专家集体决策。在数据处理时,采用算术平均值代表评委的集中意见,然后通过归一化处理以确定权重,其计算公式为:

其中:n为评委的数量;m为评价指标总数;aj为第j个指标的权数平均值;aji为第i个评委给第j个指标权数的评分值。

(二)互联网金融商业风险预警指标体系

基于业务平台的互联网金融商业风险分为市场风险、信誉风险和操作风险三个维度,且各个维度的风险含义丰富,难以用单一的指标进行客观描述。为使评价指标更加准确,本文特采用主观与客观相结合的方法对互联网金融三个维度的商业风险进行设计。

对于定量指标,笔者结合相关学者的研究成果以及银行体系的定量指标进行计算;对于定性指标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结合模糊综合评价的方法得出相应的评分值。具体的指标详见表1。

(三)互联网金融商业风险预警模型构建

通过假设互联网金融商业风险中各变量之间都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构建互联网金融商业风险结构方程模型,以检验以上指标互相之间的关系,互联网金融商业风险三维关系假设如下:

H1:市场风险的防控对互联网金融商业风险的预警防控有直接的正影响。

H2:信誉风险的防控对互联网金融商业风险的预警防控有直接的正影响。

H3:操作风险的防控对互联网金融商业风险的预警防控有直接的正影响。

H4:市场风险的防控和信誉风险的防控之间有直接的双向的正关系。

H5:市场风险的防控和操作风险的防控之间有直接的双向的正关系。

H6:信誉风险的防控和操作的防控之间有直接的双向的正关系。

H7:市场风险的防控所依赖的各要素不受信誉风险和操作风险防控的影响。

H8:操作风险的防控所依赖的各要素不受市场风险和信誉风险防控的影响。

H9:市场风险的防控所依赖的各要素不受信誉风险和操作风险防控的影响。

H10:除市场风险、信誉风险、操作风险之外的其他影响因素均作为残差项。

将衡量互联网金融商业风险的指标分为三类,一是互联网金融机构个体指标,包括财务健康状况和机构规模;二是互联网金融机构整体指标,包括资产规模、信贷质量、资产和负债匹配数量;三是互联网金融机构间指标,包括业务发展模式、产品种类、风险度量等。详见表2。

根据模型函数形式和基本的假设,得出结构方程模型设计如图3。

在模型中市场风险、信誉风险和操作风险作为三个外生潜变量分别由其各自所属的显变量来测量,互联网金融风险系统各变量之间是相互关联的,所以假定三个外生潜变量之间存在共变关系。互联网金融融资业务风险作为内生潜变量,由八个显变量y1,y2,…,y8来反映。全模型从图3可以反映出4个潜在变量、88个观测变量、89个误差项的相互影响关系。

四、互联网金融商业风险预警结果分析

(一)确定预警信号阈值

预警信号阈值是触发预警后续行动的临界值,阈值应综合数据模型、专家经验、历史数据经验以及同业信息来确定,同时需要考虑互联网金融融资平台自身的风险偏好、平台与客户的关系、监管部门对互联网金融融资平台的检查评估以及监管要求等因素。一旦风险表征值超过了预警信号阀值,就会触发预警流程,进入风险预警系统,定位其风险级别。

(二)互联网金融商业风险预警级别定位

根据对应项目评估的风险大小,将互联网融资风险分为“正常状态”“关注状态”“次级状态”“可疑状态”和“损失状态”五个等级,分别以“绿灯”“蓝灯”“黄灯”“橙灯”和“红灯”来表示。详见表3。

(三)互联网金融商业风险预警结果分析

当处于绿色信号灯范围内的情形时,互联网金融平台应该考虑与其开展相应的业务活动,不仅如此,为了增强互联网金融平台的效益,平台应该多吸收该类业务;当处于蓝色信号灯范围内的情形时,互联网金融平台可以考虑接受与其开展相应业务,而对那些已有的处于蓝灯状态的业务,可以考虑持有;当对于处于黄色信号灯范围内的情形时,互联网金融平台应根据自身公司战略以及客户征信水平,酌情考虑是否要与其开展业务,若存在已经发生的处于黄灯状况的业务,应及时作出调整和防范,或改变持有策略或考虑转出业务;当处于橙色信号灯范围内的情形时,互联网金融平台不应考虑为其借贷,若已发生的处于橙色信号灯状况的业务,应立即采取措施降低损失;当处于红色信号灯范围内的情形时,互联网金融平台应将其拉入黑名单,而对处于红灯状态的已有业务,则应采取强硬手段进行挽回,弥补损失,并进行不良征信评价。

【主要参考文献】

[1] 杨虎,易丹辉,肖宏伟,等.基于大数据分析的互联网金融风险预警研究[J].现代管理科学,2014(4):3-5.

[2] 张淑安,齐美东.云金融融资模式:优势分析与绩效评价[J].经济研究导刊,2015(16):99-101,124.

第5篇:企业金融风险防控措施范文

1.金融风险概念

所谓的金融风险就是指金融机构在经营活动过程中,由于客观情况发生变化、决策失误或者其他原因导致资金、财产或者信誉等遭受到一定程度损失的可能。通常情况下,是指一定数量的金融资产在未来时期内到底会产生多大的货币收入流量,还有相当程度的不确定性。这种预期收入遭受损失的可能性,就是人们所说的金融风险。

2.金融风险分类

(1)信用风险。信用风险是指借款人未能在规定期限内偿还所欠资金而引发的风险,使发债权人资金链条短缺,进而需要承担财务损失。

(2)流动性风险。主要是指商业银行没有能力为资产的增加或者负债的减少而提供所需资金,进而导致财产损失或者企业破产的风险。

(3)管理风险。由于组织中的财务管理者风险意识较为淡薄或者管理方式不当而出现的风险。

(4)政策风险。通常是指政府部门出台的宏观控制政策、货币政策等使得金融机构进行调整,进而导致投资者产生经济损失的风险。

除了以上这些类型的金融风险以外,还有犯罪风险、股票投资风险等。

二、金融机构中存在的风险问题

1.房地产贷款导致虚假金融泡沫

近些年,房地产问题一直是一个热点话题。尽管我国政府出台了相关政策加强了对房地产市场的监管,但是长期以来房价一直居高不下。房地产行业的巨额利润,使房地产开发商的数目如雨后春笋般迅速增长,大批量的高楼大厦拔地而起,但是房地产开发商自己却只承担大约30%的资金费用,余下70%左右的资金全部都交给了银行等金融机构。因而银行等机构需要承担相当一部分资金风险。而银行等金融机构本身就面临外资银行带来的竞争压力,尤其是银行股份制以后只能单独承担更大的风险。

2.信用风险问题突出

2009年美国华尔街发生的信贷危机波及世界经济。发生如此大规模的信贷危机,归结到底就是信用问题。尤其是在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在巨大经济利益驱使下,多数人们很难站稳立场,保持正确方向,在信誉诚信方面经受不住严峻的考验,导致信用风险频发。当前,人们对货币的需要量已经达到了前所未有的膨胀程度,因此对信用的热衷程度也在逐步淡化。

3.国际大环境影响金融经济

经济全球化,增加了各国之间的经济往来。大量资金的流入与流出,促进了我国贸易行业的发展,然而却给金融机构带来了巨大挑战。频繁的资金流动增加了汇率的不稳定性,而我国汇率的多次调整会引起整个金融行业的恐慌,使得金融市场秩序出现混乱,甚至还会影响到我国在国际经济交往中的地位。

三、加强会计管理,防范金融风险

1.建立健全金融会计信息的揭示与披露系统

金融风险的防范与控制需要来自银行内部和金融机构内部真实、可靠、完整和及时的会计信息的大力支持。因而就需要对银行外部的借款单位的会计信息的有效性做出严格规定。首先,要对现阶段我国各大企业或者个体的普遍存在的会计报表信息虚假情况进行严格控制,当银行在接受企业或者个体的贷款申请时,要做出强制性规定,要求其会计信息报表必须经注册会计师审查验证,并且要出具相关证据,会计师事务所需要承担相应责任。

2.构建金融会计管理体系

要想对金融风险进行有效控制,要加强会计管理职能。充分利用好现代会计管理理论与方法,重视对银行贷款业务的管理,尤其是一些具有高风险的信贷业务,在经营过程中,要进行全程跟踪监控,参与银行经济活动决策,根据实际情况,逐步构建现代化的会计管理体系。第一,要建立起集中统一管理与分级授权核算相结合的会计核算模式,调整会计工作秩序,强化会计基础工作,严格处置假账薄、假凭证和假报表的“三假”问题,真正提高会计核算工作质量。第二,实施统一的会计管理体制。当前我国银行等金融机构中出现的金融风险很大程度上都与账外经营和违法经营有关,影响了会计职能的正常发挥,未能及时准确获取会计信息,影响决策。因此一定要遏制账外经营和违规经营的现象,金融机构内部要统一实施会计管理,有效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

3.推行会计电算化核算系统

要对金融风险进行有效防控,离不开现代化技术的支持。会计电算化在会计核算中扮演了重要角色。现代化的电算化系统要求会计核算从业务数据处理系统向业务处理与管理型、决策型综合系统的方向发展。通过对先进电算化会计算系统的研发和利用,能够优化现行的金融会计管理核算系统,提高会计工作水平和质量,防范金融风险,实现科技进步。

第6篇:企业金融风险防控措施范文

【关键词】金融会计 风险成因 防范措施

一、金融会计风险概述

(一)金融会计风险内涵

在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下,企业经济活动也变得更加繁杂,由此也出现了更多的经济发展不确定性问题。会计是企业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会计信息的有效披露对实现企业稳定发展意义重大,但是如果会计信息不准确就会出现不同程度的金融会计风险。在现阶段,金融会计风险被定义为会计人员在会计工作的时候,由于对会计信息错报、漏报导致财务报告反应的内容不真实,进而影响企业金融发展、出现金融发展风险的行为。

(二)金融会计风险的特征

1、客观性。金融会计风险是客观存在的,不会因为人们的喜好发生转移,在发展金融经济的时候只能通过某种方式来避免金融会计风险带来的损失。另外,受金融会计理论的局限、金融财务报表只能在某种程度上反映出企业经营发展实际,不能充分反映出企业经营发展的整体规律。

2、潜在性。金融会计风险会潜藏企业金融会计生活的各个方面中,具有不确定性的特点。如果会计信息在错报之后没有被发现,这种风险就是一种潜在性的。在某种情况下,这种潜在的金融风险会在真正意义上转变为一种真是的会计风险。

3、严重性。金融会计风险体现在企业会计工作中,在发生之后不仅会为会计工作人员的工作带来制约,而且还会为企业发展带来不同程度的损失。会计信息不准确不利于企业良好形象的维护,也会在无形中加大企业发展成本。同时,在会计信息不准确的情况下,社会资源配置将无法实现,进而影响社会主义经济市场秩序。

二、金融会计风险产生的原因

(一)金融监督管理模式不完善。我国现阶段金融监督管理模式不完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地方政府部门对当期金融发展采取了保护的政策,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金融企业的发展。第二,金融发展宏观监管存在真空地带,无法对遇到的金融风险问题有效防范,加上一些金融机构本身的不完善、制度滞后等加大了企业金融风险。

(二)金融企业市场竞争激烈。在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也逐渐暴露了自身发展的缺陷,表现为在没有形成社会发展平均利润的情况下,有很多社会资金被金融企业账面投资回报率盲目吸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转入门槛低,在市场竞争激烈的情况下加重了金融企业市场竞争的激烈。

(三)金融企业会计人员素质不高。现阶段,我国金融企业会计人员的整体素质不高,在具体的工作中,会计人员学识水平、专业技能、道德素养等的良莠不齐无法有效防控金融企业发展风险。

(四)金融会计管理手段需要改进。金融会计管理手段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如何实现对金融企业会计核算制度的优化管理。第二,如何对现有会计电算化发展形式进行改革。

三、解决金融会计风险的策略

(一)改进金融企业的会计制度。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金融企业的会计也实现了全面对外开放,为了更好的防控金融企业的会计风险,需要有关人员根据国际上通用的会计标准改进现有的金融企业会计制度。通过对金融企业会计制度的改进提升金融企业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发展地位和作用,有效防范金融企业的发展风险。结合我国金融企业发展实际,改进金融企业会计制度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第一,对金融企业资产质量仔细核实。对于金融企业的贷款质量需要按照五级分类标准进行,要对和贷款资产有关的其他资产使用情况进行核对,并要按照账面价值和可回收抵扣原则进行资产的核实。第二,对金融企业的收入进行合理的确定。金融企业的发展 要缩短应该收取利息的限定核算时间,将利息应收取的时间从六个月改为三个月。第三,对金融企业固定资产拆旧办法进行改进,应用加速折旧法。第四,根据实际发展降低金融机构的税负。虽然国家出台了降低金融企业的税负,但是金融企业的税负和其他产业相比依然很高,在税负高的情况下加重了金融企业垫付税金的情况,由此导致财务信息失真。

(二)对现行的金融会计管理体制进行改革。金融企业会计工作在受领导体制的影响下,无法充分发挥出金融企业的会计职能。为此,需对现行金融会计体制进行改革,现阶段,改革金融会计体制的措施是实行金融会计委派制,具体需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第一,金融行要对各个金融分行、直辖支行实行会计委派制度。会计经理人员归派出行出行,工作关系要由出行财会部和派入行同时管理。第二,形成委派会计经理制度。对委派的会计经理要按照相关的会计法来进行任职安排。第三,赋予委派经理一定的权力,具体包括按照相关法律进行会计核算和会计监督管理,要赋予委派经理一定的重大经济事项参与权。第四,进一步明确委派会计经理和工作义务和职责,加强委派经理和其他负责人之间的密切联系。

(三)建立会计风险防范系统。通过会计风险防范系统的建立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会计信息不准确带来的会计风险。会计风险防范系统主要是对金融企业自身风险防范的基本会计系统,对金融企业发展的风险识别、风险预防、风险化解等具有重要的意义。会计风险防范系统具体分为金融企业会计风险反映系统、会计监督系统、会计预测系统等。其中,金融企业会计风险反映系统是该系统的基础,通过会计核算工作对企业发展中的会计业务和会计信息应用情况进行分析,进而为规避各种风险提供有效的信息。会计风险预测系统是通过应用会计定量预测方式和技术,对金融企业发展中的各种风险情况进行预测,进而减少风险发生的不确定性。

(四)强化金融企业会计队伍建设。第一,各级领导要统一思想,提升对金融企业会计风险防范工作重要性的J识,并要对会计风险防范工作提供必要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支持。第二,从金融企业会计工作人员的职业道德、遵守法律法规等方面深化对会计工作人员的教育。第三,为企业会计工作人员提供更多学习和培训的机会,通过培训降低他们在会计工作中的失误。

结束语:综上所述,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快速发展下,各个领域行业的发展一旦出现问题很容易会波及其他相关企业,进而不利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和稳定。

参考文献:

第7篇:企业金融风险防控措施范文

【关键词】新常态下 金融风险防范 经济发展

新常态下,经济发展呈现结构调整、增速放缓、方式转变、动力转换的新特性,经济运行蕴含着结构升级、质量更优、绿色低碳等重大机遇,同时在转型升级道路上一些隐藏金融风险逐渐显露,防范风险任重道远。

一、新常态下金融发展的新趋势

新常态下的“新”表现为经济发展方式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常态”表明这些变化是一个长期趋势。经济运行的质变,对金融运行影响深远,传统发展或经济繁荣状态下建立起来的金融运行规则将经受严峻考验。

(一)存贷款增速放缓成为新常态

经济增速放缓必然存贷款增速放缓。2014年、2015年上半年曲靖市银行存贷款增速分别为6.07%和11.74%,3.96%和4.76%,并且存款增速比贷款增速更低,对经济金融发展的负面影响还将延伸一段时期。

(二)传统产业贷款增速回落成为新常态

以曲靖为例,从2014年以来钢铁、煤炭、煤化工、房地产等重点传统产业贷款增幅开始回落,投资拉动、规模驱动、盈利单一的信贷增长模式难以为继,新兴产业小、散、弱,难以支撑经济金融大盘。加之,新陈代谢青黄不接。

(三)贷款风险管控压力加大成为新常态

受经济环境影响,政府层面、社会层面、企业层面、个人层面资金链脆弱等,反映到银行信贷质量上,银行不良贷款余额和不良率持续“攀升”。自2013年以来,曲靖市银行业不良资产余额、不良率持续“双升”,2013年、2014年、2015年上半年分别为20.96亿元和2.02%、29.20亿元和2.5%、54.09亿元和4.42%。

(四)存贷利差空间缩小成为新常态

随着利率市场化的稳步推进,同业竞争激烈,资金来源不确定性加大,利率期限结构更加复杂,资金定价难度更大,银行利息支出增加,加之存款保费扣缴也将加大存款成本,银行利润“水涨船高”的便利条件已成为过去,存贷款利收窄将是长期的趋势。2014年末,曲靖市银行机构实现净利润37.55亿元,在贷款增速比存款增速高5.7个百分点的情况下,利润比同期减少0.05亿元。2015年1~6月金融部门实现利润9.47亿元,同比减49.3%,减少9.21亿元。

(五)创新驱动成为金融发展的新常态

随着金融市场化的深化,经济转型发展将促进金融创新改变对要素驱动、投资驱动的过度依赖,客户个性化、多样化金融需求不断增加,金融业生态更趋多元,金融创新将成为银行躲不掉、绕不开的发展路径选择,金融产品、金融管理、金融理念、金融理论的创新必将成为银行驱动发展的新引擎。

(六)金融业态多元化成为新常态

经济新常态催生金融新业态,多机构、多业态的微型信用中介等如雨后春笋般冒出来,客户金融消费选择也倾向多样化。统计显示,曲靖有小贷公司50家,担保公司21家,注册登记投资公司635户,寄售、寄卖公司1448户,预计未来“准金融”组织还将持续增加。

二、新常态下金融风险的新特性

新常态下,经济转型并非一蹴而就,需要时间换空间,需要转方式换发展。转型发展中新旧金融风险交织出现,原有的金融风险继续存在,新的风险也将伴随而来。

(一)“历史包袱”带来的风险

当前,市场供需不足,贸易输出乏力,产业结构单一,新的增长点尚未形成,政府债务将陆续集中到期,部分行业产能过剩严重、债务增长较快、融资环境趋紧,现金流持续紧张,债务风险增加,客户违约风险加大,部分企业出现停产、半停产甚至破产倒闭、“老板”跑路的情况,传统产业信用风险逐渐暴露,银行资产质量变差,直接挑战着银行信贷风险。

(二)新的业态带来的风险

随着市场准入门槛降低,从事金融业务的民营银行、小贷公司、寄售行、典当行等准金融机构数量快速上升,但质量管理缺失,风险控制缺少,加之准金融风险突发性、关联性、交叉性、传染性强,一些传统重点领域行业一边向银行贷款,一边又从准金融或民间直接融资,准金融与银行融资风险交叉传染,银行风险管控的难度和复杂性进一步加大。此外,互联网金融、投资理财产品等快速发展,银行资金稳定性受到挑战,流动性风险加大,尤其中小银行流动性风险凸显。

(三)新的模式带来的风险

在新常态下,金融脱媒的深化,互联网金融的崛起,大中型企业直接融资比重增加,资产证券化融资措施推出,存款保险制度等一系列政策措施的实施,银行准入退出机制将由市场自主决策,银行机构扩张步伐加快,同业竞争更加激烈,银行依靠规模扩展、单一利差的盈利模式发展已行不通,混业经营将成为银行发展的新趋势,信贷客户群伴随经济结构调整也变得多样,风控难度在加大。加之新设村镇银行未接入人民银行征信系统,客户信息不对称,未按时还款也不会进入不良记录黑名单,也加剧银行机构信息不对称风险隐患。

(四)新的环境带来的风险

民间借贷多发高发态势,信贷欺诈风险抬头,部分借款人通过造假或隐瞒不利信息套取银行资金,欺诈手法已经向多样化、专业化、技术化和集团化的方向发展,信贷反欺诈形势严峻。信贷违约风险事件增加,银行诉讼案件增多,胜诉案件执行难度加大。调查显示,截止2015年4月,曲靖辖区19家银行机构有15家涉及法院判决胜诉未执行案件337件,判决金额77443.4万元,占全市不良贷款的14.4%。

三、新常态下金融风险防控对策及建议

党的十以来中央出台了一系列经济转型发展的重要举措,为金融发展提供良好的政治环境、生态环境。全面深化改革的聚焦效应为银行转型发展提供广阔的舞台,新一轮科技工业革命和产业革命为银行创新驱动发展提供难得的历史机遇,新经济、新业态、新举措为金融风险防控创造有利条件。

(一)立足“四个强化”

一是强化逆周期思维。在顺周期,经济形势好,大家往往沉浸在成绩中,看不到风险,没有看到企业未来发展方向。逆周期思维是在经济形势好的时候也要看到未来的风险,当经济形势不好的时候,也要看到企业未来的发展方向,逆周期思维的核心就是要把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结合起来,实现新旧衔接、新旧协同发展;二是强化创新思维,新常态下的新是新陈代谢的新,要有创新的理念,创新才有思维,当前一些新兴行业、新市场主体、新型经营方式就是创新的成果。未来,创新必然是经济发展的主要力量,金融要立足科技、资产、负债业务创新,为实体经济提供多样化和个性化的金融产品;三是强化危机意识。当前,各种各样的准金融对银行机构冲击很大,一些社会资金进入准金融选择更高的投资回报,或多或少的企业都参与过民间借贷,加剧企业经营成本,银行机构要主动做好引导,促成客户养成正确的金融消费习惯,不要被民间借贷拖累,避免“准金融”风险转嫁到银行;四是强化科学意识。要增强对客户、行情、产品的判断,发展中要引入大数据、科技、互联网等概念,做出客观分析和准确判断。

(二)突出“四个支撑”

一是人才支撑。无论是发展金融业务还是化解金融风险,金融人才对发展很重要,要重视人才培养,要用好、留住金融人才,发挥好金融人才的最大价值;二是科技支撑。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要认识到科技金融的作用,发挥科技的力量,加强互联网金融、移动金融的研究,利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手段,推动金融业务向数字化转型,让实体网点与虚拟渠道协同发展,让科技在金融发展中起到应用的作用;三是机制支撑。要灵活判断内部管理机制,加强公司治理,健全职责清晰的组织保障机制,高管人员想办法听到最基层最真实的声音,然后做出科学的判断,客观认识到经营的决策、监管的决策、内部管理的决策,要客观主动跟上级反映实际情况;四是游戏规则支撑。新常态下的游戏规则与旧常态一定不一样,不论是人民银行的政策、监管的政策还是各银行内部的政策都发生了变化,要增强政策判断的前瞻性,厘清哪些一样,哪些不一样,哪些需要完善,主动适应新常态下金融转型发展。

(三)抓牢“四个着力”

第8篇:企业金融风险防控措施范文

关键词:网络营销 民间金融 P2P

引言

P2P网络金融业务是指个人与个人间的小额借贷交易,一般需要借助电子商务专业网络平台,帮助借贷双方确立借贷关系并完成相关交易手续(张宏光、谢勇模,2011)。民间金融以互联网为依托,以P2P式网络营销为手段,有效扩张其在金融市场中所占比例。民间金融机构掀起的以P2P网络金融业务为代表的金融产品创新浪潮给传统金融企业造成了巨大冲击。P2P网络金融业务的迅猛发展得益于其内生性技术优势和交易模式创新优势。与线下传统金融机构相比较,P2P网络金融业务主要以线上操作为主,其产品交易费用相对较低,民间金融机构借助成本优势来获取在大型金融机构的市场夹缝中生存的能力。再者,P2P网络金融业务属于金融创新,相关金融监管措施尚不健全,这使得民间金融机构的P2P网络金融业务可以获取金融制度套利机会,从而增进其借助制度监管缺位机会而获取盈利的能力。故此,民间金融机构应当充分结合P2P网络金融业务的金融创新特点来深入剖析该业务的实施风险,并据此制定其开展P2P网络金融业务的具体发展策略,以有效增强我国金融市场的活力。

P2P网络营销模式下民间金融存在风险分析

(一)监管风险

第一,金融监管机构缺乏对P2P网络金融业务监管的意识准备和能力建设。在传统金融业务框架下,金融监管机构的监管行为通常通过事前的行政命令指挥和事后制定补救性制度措施等方式来行使其金融监管职能。随着互联网时代的金融业态创新,传统金融监管模式难以适应网络新时代的金融监管需求。民间金融机构的迅速崛起开启了以P2P网络金融业务为代表的金融业态模式的持续性创新,这要求金融监管机构采取有力的变革措施来革新金融监管理念和金融监管方法,形成一种依托高技术的高度灵便的系统化金融监管新体系,以提升金融监管机构对复杂化金融业态的监管能力。

第二,民间金融资本充足率相对较低,这使得民间金融抵御金融风险的能力相对较弱。源自美国次贷危机的全球化金融危机仍在深化和蔓延,这给包括民间金融机构在内的金融系统提出了提高资本充足率以低于系统性风险的要求。从长期而言,我国宏观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取决于宏观经济结构从投资导向型向消费导向型转型的成败。消费导向型宏观经济结构将直接刺激包括个人住房按揭贷款及其他个人消费信贷活动,这为民间金融业务拓宽业务规模提供发展契机。但当前宏观经济转型进展不畅及个人住房消费比例过重等因素制约了我国居民在非住宅消费领域的消费意愿,从而降低民间金融业务的拓展空间。

(二)技术风险

第一,P2P网络金融业务模式下的民间金融机构面临网络技术安全性问题有待解决。从P2P交易的安全风险角度分析,民间金融机构在借助网络渠道展开金融业务营销的过程中,其金融业务的相关单据的数据信息均以电子数据交换(Electronic Data Interchange)格式在进行传输。全流程使用互联网渠道传输的民间金融机构的金融数据存在如下风险隐患。由于民间金融机构的内部风险监管机制不健全,导致其金融数据难以处于绝对保密状态。在涉及重要财务资料的内部安保措施缺位的情形下,由民间金融机构经办员工掌握客户的存款资料及贷款资料的制度安排为将来的安全风险暴露埋下隐患。

第二,P2P网络金融业务模式下的民间金融机构面临着网络信息安全性问题有待解决。网络信息安全问题是制约民间金融机构的P2P网络金融业务实施的关键障碍。在民间金融机构借助高新信息技术来拓展其P2P业务的同时,入侵民间金融机构的P2P业务平台数据库的黑客的技术力量也随之进化。通过伪造个人信用资料以骗取贷款的非法金融行为屡禁不绝,通过篡改个人信用信息或盗取数据库管理员帐号的形式来入侵民间金融机构数据库的非法行径亦有大规模爆发的风险。

第三,在跨地域推进P2P网络金融业务的同时,民间金融机构并未做好与跨区域业务风险控制相匹配的金融风控技术准备。P2P式互联网金融业务的拓展使得金融机构摆脱了地域限制,但是民间金融机构却并未做好与之匹配的P2P网络金融风险控制对策。

(三)信用风险

第一,信息不透明是导致民间金融机构的P2P网络金融业务的信用风险暴露的主要威胁。由于民间金融机构通过网络借贷平台来获取的借款人的必要信用信息量相对较少,从而使得民间金融机构难以精确判断借款人的真实信用水平。虽然民间金融机构可以获取借款人在认证阶段提供的征信报告、财务报表及银行流水证明等信息,但却缺乏权威机构来核实上述信用信息,从而在一定水平上影响民间金融机构对借款人的信用水平评估结果的精确度。

第二,金融风险暴露后的风险控制措施不足制约民间金融机构P2P网络金融业务信用水平度的提升。P2P业务中实际借款人因经营不善或蓄意欺诈等行为所诱发的P2P网络金融业务风险增加了借款人对放贷行为的担忧,从而遏制了P2P网络金融业务规模的扩张。由于民间金融机构的风险管理团队的风控能力相对薄弱,风险抵御能力相对不足,从而难以有效应对P2P网络金融风险。部分民间金融机构通过外借注册资本金的方式来应对金融监管机构的稽核,在通过稽核后即行撤资。这使得部分民间金融机构的注册资本实际到位规模远小于其实收资本申报规模,从而难以有效应对P2P网络金融业务中的信用风险。

基于P2P网络营销模式的民间金融发展策略

(一)民间金融风险监管策略

第一,我国金融监管部门应当健全针对民间金融机构P2P网络金融业务的相关法律法规。P2P网络金融的借贷关系形成的基础是网络平台,由此诱发金融系统的不确定性,故将网络借贷纳入政府部门监管和相关法律法规的出台显得尤为迫切(何晓玲,2013)。金融监管部门应当顺应时展和网络技术进步的要求,积极转变传统金融监管理念,在支持民间金融依法开展以P2P网络金融业务为代表的金融创新的前提下,建构适合网络化时代金融监管特色的金融监管新体系。

第二,民间金融行业协会应当强化行业企业间的合作关系,联手建立针对P2P网络营销金融业务的金融风险监测与防控体系。面向P2P网络营销金融业务的金融风险监测与防控体系应当将目标客户的借贷款项所投资的项目内容、借贷成本与期限及客户偿债能力作为金融风险监管重点,从而为民间金融机构建立全时空和立体化的金融风险防控体系提供客观的量化依据。民间金融机构的P2P网络金融业务的分散交易和高频交易特点为金融监管机构提出了监管难题,金融监管机构应当利用P2P网络金融业务的交易特征,充分发动民间金融行业协会的力量,以扩大监管主体数量的方式来增强对P2P网络金融业务的监管力度。

第三,为防范P2P网络金融业务所衍生的系统性风险对既有金融风控体系的冲击,民间金融机构应建立风险准备金账户。P2P网络金融业务风险准备金账户是以维护P2P网络金融业务中资金借出方的共同利益为目标,其资金来自民间金融机构依契约向借款人所收取的服务费。通常该服务费的收取比例与贷款产品的品种及期限等信息相挂钩。民间金融机构应当对风险准备金账户实施专户管理,并对风险准备金账户的资金收支状况进行及时和全面的披露,以有效降低所暴露风险对民间金融机构运营秩序的冲击。

(二)民间金融新渠道拓展策略

第一,民间金融机构应采取差异化渠道战略来建设P2P网络金融业务渠道。传统银行通常采取增加营业网点的方式来拓展其营销渠道,增加其金融服务业务覆盖范围。民间金融的资本实力和金融业务运营能力相对较弱,缺乏通过增设营业网点的方式与大型金融机构展开正面竞争的实力和能力。民间金融应当建构P2P式金融业务网络营销新渠道,与大型金融机构展开迂回式市场竞争。具体而言,民间金融应当本着扬长避短的原则对其P2P网络金融营销重新定位,以满足城镇地区中产阶级和底层普通居民的终端消费作为本机构的长期发展战略起点,从而确保民间金融的P2P网络金融业务覆盖的客户群与大型金融机构的主流客户群无本质冲突。这要求民间金融机构应当充分发挥P2P网络金融业务优势,通过互联网渠道来提升其对目标客户群的市场覆盖率,进而实现民间金融机构的市场差异化战略目标。再者,通过设计单位交易成本相对低廉的理财产品的方式来吸引中低收入群体客户的小额资金,民间金融机构可有效达到积少成多的资本金积累效果,从而开辟与大型金融机构不同的目标市场。

第二,民间金融机构应以普惠金融理念为指导来建立P2P网络金融业务渠道。2006年联合国的建设普惠金融体系蓝皮书中指出,各国应当通过健全政策和法律的方式来发展可服务各阶层的金融机构体系,为各阶层提供适合其需求的金融产品与服务。由于普惠金融体系服务对象的总量庞大,其对金融产品与服务的需求内容庞杂,这使得大型金融机构缺乏为普惠金融体系下的客户提供价格适宜的金融产品与服务。民间金融机构应当本着普惠金融的理念,将其P2P网络金融业务渠道建设的重点放于被大型金融机构所忽视的小微企业和居民个人,以合理价格为其提供符合其需求的金融产品与服务,从而有效满足在传统金融体系下受到金融抑制的社会阶层的金融需求。

(三)民间金融的产品策略

第一,民间金融应当通过积极推进P2P网络金融业务的方式来拓展自身业务规模。当前金融监管部门对大型和小型金融机构分别提出了11.5%和10.5%的资本充足率要求。虽然对小型金融机构的资本充足率要求低于对大型金融机构的要求,但多数民间金融机构难以企及该指标。民间金融机构不可通过营业网点总量建设的方式与大型金融机构展开正面竞争,而应当充分利用网络技术优势与大型金融机构展开非对称性市场竞争。为此,民间金融机构的理性选择是通过改造其业务运营模式的方式来改造其资产结构。通过推进P2P网络金融业务的方式可以确保民间金融机构能扩张其金融业务规模,实现民间金融机构达成自身发展目标与满足金融风险监管目标的双重要求。

第二,民间金融机构应当建立轻资产型金融产品开发策略。民间金融机构需着力规避在传统金融业务领域与传统大型金融机构展开正面竞争,转而以创新战略为指导理念,以P2P网络营销技术为切入口,在现有金融生态系统外部培育网络型金融生态新系统。民间金融机构应当摆脱传统金融机构所奉行的大规模布局营业网点的粗放式经营模式,转而将企业的投资与运营重心放在以互联网络为支撑的P2P式网络金融业务领域拓展项目上,形成以网络资产等轻型资产为特色的精细化金融经营新模式。这要求民间金融机构应当与第三方资产管理公司及金融网络技术服务公司等机构展开战略合作,通过变革金融业务运营流程的方式来约减传统金融业务运营流程,形成与网络金融技术有效融合的新型金融业态和金融产品,以充分满足网络金融业务客户对便利化金融产品的切实需求。

参考文献:

1.张宏光,谢勇模. P2P网络借贷平台与内生金融发展[J].银行家,2011(3)

第9篇:企业金融风险防控措施范文

关键词:公证业务 金融风险 类型 主要成因 防范作用

就当前我国金融体系状况来看,高比例的银行不良资产、大金额的国际游资、不健全的金融体制等问题,都增大了金融风险的发生概率。金融风险的出现不仅会影响金融业的健康发展,也会对国民经济的持续增长造成制约作用,同时还会威胁到和谐、稳定社会的构建,危害较大,所以就需要针对金融风险采取必要性的防范措施。公证业务是防范金融风险的一种最直接、最有效的方式,在维护金融市场稳定性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必须加以科学、合理利用。

1.金融公证业务的概念及特点

1.1金融公证业务的概念

金融公证业务又叫做金融事务公证,其本质是一项公证活动。当前并没有金融公证业务的统一定义,因为金融公证业务的适用范围局限于金融行业,所以只要是与金融业务或金融机构存在关联性的公证活动,都可以将其视作金融公证业务。在落实金融公证业务时,首先要明确公证业务具体类型,进而才能采取针对性的工作方式,确保金融公证业务作用的充分发挥,其中借款合同公证、还款协议公证、票据拒绝证书、融资租赁合同公证等,都属于金融公证业务的常见类型。

1.2金融公证业务的特点

金融公证业务与其他公证业务既存在相同点,也存在不同点。任何一种公证业务都是以合同为公证主体,金融公证业务也不例外,在进行公证时,是通过审查并确认合同的真实性及合法性,来实现公证目的,这是金融公证业务与其他公证业务的相同点。不同点主要表现在三方面,第一,因为金融市场环境复杂,法律条例繁杂,使得金融公证业务工作难度较大。第二,一般情况下,公证过程中所涉及到的合同主体一方为金融机构,因金融机构的自身特点,在公证过程中,需要接受监管部门的监督和管理,金融公证业务具有一定的特殊性。第三,当非金融机构有公证需求时,因为针对非金融机构经济活动的法律法规并不完善,无法形成有效的制约作用,此时公证机构便不能采用适用于金融机构的公证方法,这就对公证机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1]。

2.金融风险常见类型及主要成因

了解金融风险常见类型及主要成因,是科学、合理利用公证进行风险防范的基础,可以确保金融公证业务作用的有效发挥。

2.1金融风险常见类型

金融风险类型众多,财务风险、市场风险、信用风险等都是比较常见的几种。财务风险是指银行证常运转所需资金不足,并且处于亏损经营运行状态,资金比例失调严重,银行抵抗风险能力较弱,不仅难以维持证常运转,还面临着较大的生存危机。市场风险是当前主要的金融风险之一,当前我国证处于经济体制转型时期,市场运行体制并不完善,缺乏符合市场经济特点的法律法规,市场监管力度不足,市场秩序混乱,导致金融行业容易出现较大波动,引发众多风险问题。信用风险的具体体现为银行不良资产金额增多、比例加大,当贷款人在规定日期内没有偿还欠款本息时,便会造成信用风险,对银行的经济收益以及市场资金流动造成了不良影响[2]。

2.2金融风险主要成因

金融风险的主要成因包括企业效益差、市场信誉度低、执法力度不足三方面。首先,当企业因管理不善、决策失误、市场变化、政府政策等原因,造成经济效益低下、无力偿还银行贷款时,便会导致金融风险的出现。其次,一些贷款企业信誉度较低,没有按照合同规定内容在指定时间内还清欠款,出现拖欠或者逃债行为,此时会造成大量的银行不良资产出现,引发金融风险[3]。最后,金融市场执法力度不足,没有依照法律法规对失信违约企业进行严肃惩治,难以对企业行为形成强制性约束作用,助长了失信违约行为的蔓延,加大了金融风险出现概率。除此之外,银行经营模式落后、内部监管力度不足等,也会造成金融风险问题。

3.公证业务对金融风险的防范作用

金融风险危害性较大,必须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降低金融风险的发生概率,这就需要借助公证业务来实现。公证业务在金融风险防范中所起到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3.1金融监管作用

金融监管是确保金融防范有效性的基础,公证业务是由专门的公证机构来完成的,公证机构具有独立性、中立性和专业性特点,可以形成法律监督效应,在金融监管体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所以公证机构通过开展公证业务,便可以起到金融监管作用,加大对金融市场的管控力度,维持金融市场运行的稳定性和有序性。在巴塞尔委员会1997年9月的《银行业有效监管核心原则》中,强调了构建完善的银行监管体系,以及充分发挥其基础作用的重要性,作为银行监管体系中的重要组成,公证机构所发挥的金融监管作用是不容忽视的。

3.2事先预防作用

金融公证业务是由专业的公证员,严格按照规范的公证程序,采用科学的公证方法,以信贷合同作为主要依据完成的。在公证过程中,公证员需要先利用自身所掌握的专业知识及法律知识,对合同内容的真实性及合法性进行判断,只有真实有效并且符合法律规定的合同,才能够予以公证,反之,当发现合同内容不真实或者存在违法现象时,则不予以公证。公证员通过对合同内容的真实性及合法性进行判断,可以完成对合同的事先审查,及时找出因合同问题可能引发的金融风险,从根源上降低金融风险的发生概率,起到了事先预防作用。同时,还可以对合同双方进行教育和证确引导,强化合同双方的风险意识,也能够起到风险预防作用。

3.3保护各方利益作用

通过开展金融公证业务,可以按照合同内容对合同双方行为进行确认,督促借款方履行合同规定,在规定时间内向银行偿还债务,使银行获取应得的利益,确保银行能够实现预期的经济收益,对银行的合法权益起到了保护作用。同时,还可以从法律层面实现对合同双方的有效监督,对两者行为起到了约束和规范作用,实现当事人自由意志与国家监管意志、个体利益与社会公共利益的统一。

3.4强制执行作用

公证机构所出示的公证书具有法律效应,仲裁、审判机构可以以公证书为法律依据,按照合同双方的事先约定,对违约失信方采取强制性惩处措施,对高效实现债权人的债权,督促债务人履行债务具有重要意义。当合同到期后,如果借款人没有及时偿还债款,则公证机构可以依照《公证程序规则(试行)》第35条规定内容,赋予债权文书具有强制执行效力。如果符合规定的条件,公证处就可以依法出具强制执行公证书,由人民法院直接采取强制执行措施,免除了当事人的讼累。

结束语:

公证业务是防范金融风险的一种重要手段,起到了金融监管作用、事先预防作用、保护各方利益作用以及强制执行作用,可以有效降低金融风险的发生概率。面对愈加复杂的金融市场环境,要想加快经济增长速率,构建和谐稳定社会,就需要充分发挥公证业务在金融风范防范中的作用,更好的服务于我国金融行业的健康良好发展。

参考文献:

[1]施文清.浅谈公C在防范金融债权风险中的作用[J].法制与经济旬刊,2012,(7):3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