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小学科学教案设计范文

小学科学教案设计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小学科学教案设计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小学科学教案设计

第1篇:小学科学教案设计范文

一、学习目标设计具有可操作性

学习目标是学生学习的出发点和归宿点,是对整个学习活动进行自我控制的依据。具体的可操作性的目标,能使学生明确方向,减少学习的随意性,能提高学习效率和学习质量。学习目标一般包括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描述这些目标的语言最好使用便于操作的导向语言,切忌将教案中的目标直接作为学生的学习目标使用。

二、学习方法设计具有科学

学案导学的重要目的之一就是指导学生学会运用学习方法。科学的学习方法能使学生乐学、善学、会学,能有效培养学习能力,调动学习积极性,最终达到掌握知识、形成能力、发展智力的目的。中学生由于学习时间紧、学习科目多,要针对学生的年龄特征、学习情况,与教学内容同步,由浅入深地分段进行系统合理的设计。

三、学习活动设计要具有开放性

学习活动的开放性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最大限度自由思考问题、发表看法、勇于猜想、大胆质疑、动手操作。学习过程是学生在一定条件下对客观事物的反应过程,是一个主动的知识建构过程,并且纳入学生自己原有的知识结构中去,别人是无法代替的。因此设计学习活动时,教师要让学生真正动起来,决不能用自己的思维代替学生探索过程,能让学生说的尽可能让学生先说,能让学生做的尽可能让学生去做,能让学生讨论的尽可能让学生先讨论,力求为学生的主动学习创设情境、提供条件。

四、问题设计具有探索性

课堂教学过程是一个特殊的认知过程,是一个不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指导学生自己解决问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要使学案导学取得良好的效果,教师必须认真研究课程标准和教学内容,分析学生的心理活动,精心设计适合学生认知规律的问题,使学生凭已知去探索未知,利用已知去除疑解惑。问题设计要针对学生的实际,要具有探索性和启发性,难度要恰好落脚在通过努力可以达到的接受能力上。问题设计的类型一般分为矛盾式问题、阶梯式问题、辐射式问题、情境式问题、综合式问题等。

五、学习能力检测设计具有针对性

第2篇:小学科学教案设计范文

关键词: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导学案 设计 应用

“导学案”主要就是教师在课前分析学生学习状况,掌握课堂内容,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导学案设计组织学生学习活动,让学生有目的地接纳新知识。小学生还没有形成较强的思维能力,在学习这种逻辑思维较强的学科时,教师一定要做适当引导。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学案导学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导学案的设计重点

(一)在新课问题导入设计时要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主。

小学生虽然有着较旺盛的精神及求知欲,在多数情况下还存在着童心。而数学又是一门非常严谨的学科,单纯地传授只会让学生对数学产生厌倦情绪。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来讲,重要的学习手段就是课上鼓励学生动脑、动手。所以,教师在进行导学案设计时,一定要设计一些激发学生兴趣的问题,只有将问题设计好,学生才会积极思考,使思维一直处于兴奋状态,真正发挥“导学案”中“导”的作用。也可以让学生有表现的机会,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1]。

(二)导学案设计不能脱离教学重点。

所有课堂教学都有重点,导学案设计也一样,特别是小学数学导学案教学中,一定要掌握导学案的设计要点。教师在设计小学数学导学案时,不能只关注课堂形式是否热闹、课件画面是否漂亮,要对教材进行分析和研究,抓住教学重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重点是在教学目标和内容的基础上确定的,在导学案过程设计中进行有目的的突出,这样教学设计才能得到优化,课堂教学效率也才会随之提高。

二、导学案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一)根据导学案确定课堂教学目标。

小学数学导学案设计标准为“一节课对应一个学案”,之后教师要在课前引导学生了解教学的重点和内容,启发学生的思维,让学生能够明确地掌握每节课的学习宗旨,为学生后期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这样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就更具目的性[2]。例如:在讲解正比例与反比例时,一定要在学生已掌握了比例和对比的基础上进行教学。之后要先讲解正比例,再带领学生学习反比例,这样学生就会打牢基础,也会牢记知识。

(二)总结导学案和课堂教学,对学生的知识体系进行完善。

“导学案”的教学模式虽然规定教师要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可是,这并不阻碍教师主导教学。小学生的自控能力不强,还处在学习知识的阶段,只有在教师的带领下才能掌握知识。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主动探讨和研究问题,同时还要分析和讲解导学过程中出现的争议,归纳和总结引导性的教学内容,使学生能够清楚掌握知识,促使学生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

(三)设置的课后练习要有梯度,以此巩固课堂内容。

按照小学生的思维能力,教师不仅要在导学案中设计有梯度的问题,还要在课后设置巩固知识的方法。想要学生能够巩固知识,就需要涉及习题。练习是数学的特征,学生想要理解和掌握知识就要多做题。教师应该在导学案过程中根据学生掌握问题的能力,设置不同层次的课后习题,注重因材施教,将教学要求和学生发展进行有效结合,保证班上所有学生都能够完成习题,并且能够进行自我检查。

三、导学过程要注重“细节”的设计

“导学案”教学过程中一定要从细节中获得质量。例如:在讲解“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这节课时,首先要明确这节课的重点和难点,确定单位“1”与比较量。在掌握本节课教学重难点的基础上,可以这样设计导学案:首先要让学生寻找关键句,例如:爸爸的跑步速度比儿子快6分之5。教师要让学生分析这句话的意思,清楚地知道谁占谁的几分之几等。通过这些问题对学生进行引导,才能达到导学案教学的目的。如果在讲解过程中将关键与难理解的问题一带而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就会出现一知半解现象,致使以后的解题方式较死板。

在导学问题设计时,要能够调动学生的学生兴致,引起学生的注意,引导学生思考,激励学生的数学思维;在设计课堂导学时,要将不同的教学内容和设计相互结合,为难点内容做铺垫,让学生将新知识和旧知识很好地衔接起来;导学案在设计问题时一定明确问题的指向,在掌握教学内容和了解学生已有知识的基础之上,从整体设计角度出发创建思维含量教丰富的问题[3]。

结语

导学案主要由教师进行“导学”,学生进行“研究”,是学生进行探究学习的思维过程。导学案主要以学案为载体,教师将导学和学生探究学习进行结合,保证教学任务顺利完成,对学生自身价值和能力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曲洪亮.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自主探究的实施策略[J].当代教育科学,2013(12):61-62.

第3篇:小学科学教案设计范文

关键词:餐饮服务与管理 教学方案 设计 实效

餐饮服务与管理课程是中职酒店管理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该课程具有很强的实操性。随着职业教育改革的深入,根据“基于工作过程”“以行动导向为主体”“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有机统一”的原则,为了提高餐饮服务与管理课堂教学的实效性,为了开发以工作过程为导向、培养中职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餐饮课堂教学模式,笔者根据多年的教改积累,作了以下的探索和研究。

一、遵循学生认识规律,创设情境,调动学生参与实践活动的积极性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教育教学必须围绕学生,为学生服务,教学的实施也必须遵循学生的认识规律。情境学习理论告诉我们:学习不仅仅是一个个体性的意义建构的心理过程,更是一个社会性的、实践性的、以差异资源为中介的参与过程。情境学习是指在要学习的知识、技能的应用情境中进行学习的方式。

为了让学生理解和掌握“主题餐巾折花的创新技法”,笔者这样组织教学:将学生每10人分成一个小组,每个小组发给10个水杯及10张餐巾,学生围中餐餐台坐成一圈,同时笔者用投影仪打出课前设计好的主题宴会图片(婚宴、寿宴、商务宴、谢师宴等),让学生观看各主题宴会餐巾花的花型、特征、寓意等。学生需要完成下列学习任务。

任务一:找出主位花和副主位花。

任务二:主位花和副主位花花型有何特征和寓意?

任务三:其他餐位的餐巾花有何特点?分别又有何寓意?

任务四:餐巾花花型的选择一般应考虑哪些因素来?

任务五:餐巾花的摆设有哪些宜与忌?

任务六:找一找,看一看,中西餐巾花的选择和应用有何不同?餐巾花的发展趋势是什么?

任务七:根据宴会主题,创新餐巾花。

在此过程中,学生一边听讲、观看,讨论、回答教师的提问,一边观察教师的示范动作,同时各个小组合作研讨、设计不同主题的宴会餐巾花。学生最大限度地参与了学习的全过程,在教师指导下,建立起一种有特定情境及准确定位目标的学习向往,真正成为认识的主体、学习的主人。

通过老师的精心设计、合理安排的婚宴、寿宴、商务宴、谢师宴等等情境主题,餐饮服务技能讲授课变为餐饮服务技能情境活动课,给学生提供了“发现”和“掌握”主题餐巾折花技能知识的机会,使学生主动学习并推动餐巾花技能创新的进展,使学生从“学会”走向“会学”。

二、根据餐饮服务程序的特点,编制教学方案,引导学生在探索中学习

设计餐饮服务教学方案时,应特别重视能力培养,要善于把知识“程序化”。在设计时,教师要为学生提供合理的思维线索,这样才能有效地指导学生开展探索性学习。

如在“点菜服务”一节的教学中,笔者运用程序教学法,编写程序性课堂作业,引导学生进行探索性学习。

问题一:客人入座后,必须在几分钟内招呼客人?

问题二:何时为客人撤筷套、铺餐巾?

问题三:怎样询问客人是否可以点菜?

问题四:帮助客人点菜时,有何注意事项?

问题五:点菜完毕后,为什么要复述一遍?(电子菜单同样)

问题六:填写点菜通知单,冷热菜单要分开吗?为什么?

问题七:客人有特殊要求怎么办?

问题八:点菜通知单一式几份呢?

整节课依据学生的思维活动顺序,结合点菜服务程序,通过问题的层层导入,完成知识的传授,进而渗透学法指导,指导学生完成技能实操演练,最终达到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学习质量以及技能实操质量的目的。

三、拓宽学生职业思维,尝试多种角色扮演,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

餐饮服务程序、技能教学必须改变教师“独家经营、自说自话”的教学方法,应在教师的“宏观调控”下,吸引学生参与餐饮服务实践,培养学生的积极参与意识。角色扮演法不失为一种切实可行的方法。

如讲“提供酒水(白葡萄酒、红葡萄酒、香槟酒、黄酒、白酒、啤酒)服务”一节时,教师就可以安排角色扮演。在餐厅实战模拟环节,教师提问:“如果你是餐厅服务员,将采取哪些方法给不同需求的客人提供优质的斟酒服务呢?”问题一提出,学生争先恐后要求当“服务员”或“客人”,踊跃参与,气氛活跃。“服务员”在角色扮演中竭尽所能给予客人以优质的服务,“客人”的扮演者则有意识地制造一些服务“问题”,其他同学一边观看,一边讨论问题该如何解决。学生或“指手划脚”,或亲自示范,或者干脆就把“服务员”推至一边,自己上场。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积极参与服务方案与规范的设计,各抒己见,群策群力,共同解决问题。

让学生扮演“服务员”或“客人”,参与课堂实践活动。“服务员”说出专业服务用语,实践专业服务程序;“客人”则换位体验、了解了什么样的餐饮服务才是真正优质的服务。在此过程中,老师可要求学生采用课堂笔记的形式,把课堂教学程序及要点都写出来、记下来;还可要求学生进行课堂研讨交流,将斟酒服务方案与规范整理成文,在全班进行集体讨论。这样的角色扮演课让学生兴趣盎然,记忆深刻,对未来的工作岗位也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体会。

四、把握学生的心理特征,组织技能竞赛,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技能竞赛为学生提供了展示自己、交流沟通的机会,符合中职学生的心理特征。所以,教师可根据教材内容,利用学生的好胜心,适当引进竞赛形式,组织竞赛活动。

如讲“中餐宴会摆台”时,教师可组织学生分成四个小组开展比赛。每一个小组成员按顺序组合完成一个中餐宴会摆台台面设计,教师负责计时。摆成后,师生交换评判摆台质量,质量分占80%。同时看哪一个小组操作更流畅、摆台速度更快,速度分占20%。两项相加分数最高的小组获胜。教师向获奖小组颁发自己制作的获奖证书,并请该小组同学上讲台接受全班同学的掌声鼓励。竞赛表现作为形成性考核的加分项目。在餐饮服务程序或技能的教学中,任何一个教学活动项目完成后,教师都可以组织一个小型技能竞赛。这种教学形式活泼轻松,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力被激发出来,技能学习动机更加强烈,枯燥的学习变得生动有趣,从而使技能训练更为有效、牢固。

此外,在设计餐饮服务教学方案时,要注重学生竞争意识与团队协作精神的培养。在实战模拟项目中,要求学生自主进行分组,共同完成课堂实操作业。为了完成作业,每组学生要进行任务分工,如收集素材(网络、文本)、PPT制作、角色扮演等。学生全员参与,小组成员之间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密切配合,小组之间相互竞争,既培养了学生勇于竞争的意识,又培养了他们的团结协作精神。

第4篇:小学科学教案设计范文

1.教材分析

歌曲《我的祖国》是表现20世纪50年代初期抗美援朝战争的影片《上甘岭》的插曲。乔羽作词,刘炽作曲,描述中国人民志愿军在著名的上甘岭战斗中,发扬革命英雄注意精神,英勇战胜敌人的故事。

这首歌是影片中战士们忍受饥渴、克服困难,坚守在坑道里,怀念祖国,思念家乡时演唱的歌曲。歌曲分为两个乐段,第一乐段优美抒情,第二乐段壮丽宏伟,是一首明朗的颂歌。"美丽的祖国""英雄的祖国""强大的祖国"从各个侧面歌颂了祖国,"辽阔的土地"古老的土地""温暖的土地"则从地域、历史、现实三个视角歌颂了祖国,言简意赅,实是不可多得的精品,这首歌曲被选为"20世纪华人经典"。歌曲音域较宽,气势宏伟,虽然不是一首儿童歌曲,但学生完全可以理解,甚至还可以学唱其中的一些片断,因此将它作为欣赏曲目是很合适的。

2.学习者特征分析

班级共有33名学生,相对于一班,这些学生大多是来自于各个村屯,不是那么的娇生惯养,非常活泼,自由奔放,相对于流行歌曲,网络歌曲来讲,红色歌曲深受他们喜爱,乐于接受,特别是对于领唱、合唱这样的演唱形式,他们很喜欢,当听到这类题材的歌曲的时候,他们意气风发,斗志昂扬,精神振作。每次课前的红歌演唱,他们都参与的积极性都非常的高,比如,歌唱祖国,大中国,让我们荡起双桨等。

3.教学目标

3.1 知识与技能:熟悉词曲作者以及原唱,以及歌曲创作背景等,并能够背唱歌曲主旋律;清楚乐段所表现的音乐形象,进一步感受领唱合唱这样的演唱形式对于表现主题音乐的作用。

3.2 过程与方法:以识音识词,感乐感美,知学知用科学设计教学过程,充分利用网络影音、图片多角度、多维度挖掘学生主体潜能,全面提高学生音乐综合素质。

3.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以快乐成长为音乐教学理念,面向全体学生,用赏识激励期待的方式调动、评价每个学生,拉近师生间的距离,产生积极乐观的情感态度,让学生通过视听、演唱、表现等形式,提高学生学习音乐的的兴趣,在音乐活动中陶冶其情操。培养热爱祖国、热爱家乡、孝顺父母情感,树立好好学习天天向上自信心。

4.教学目标

4.1 知识与技能:熟悉词曲作者以及原唱,以及歌曲创作背景等,并能够背唱歌曲主旋律;清楚乐段所表现的音乐形象,进一步感受领唱合唱这样的演唱形式对于表现主题音乐的作用。

4.2 过程与方法:以识音识词,感乐感美,知学知用科学设计教学过程,充分利用网络影音、图片多角度、多维度挖掘学生主体潜能,全面提高学生音乐综合素质。

4.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以快乐成长为音乐教学理念,面向全体学生,用赏识激励期待的方式调动、评价每个学生,拉近师生间的距离,产生积极乐观的情感态度,让学生通过视听、演唱、表现等形式,提高学生学习音乐的的兴趣,在音乐活动中陶冶其情操。培养热爱祖国、热爱家乡、孝顺父母情感,树立好好学习天天向上自信心。

5.教学方法

本节课以"感受音乐"为理念,在教学中,我充分发挥教师引导、疏导、指导、辅导的作用,通过识音识词,视觉导入法;感乐感美,情感教学法;记谱记律,学唱法;才能展示法;多媒体展示法。

尽最大努力发掘学生的主体潜能,全面培养学生的音乐综合素质,让他们快乐成长。

6.教学过程

6.1 识音识词,记谱记律,激情导入:

(1)同学们,有一首影视歌曲,在电影没有公映的时候,它就已经被人所传唱了,而且已经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截至目前已经被中国人传唱了五十多年,这首歌曲是一位伟大的人民音乐家用一周的时间创作出来的,这首歌曲的词作家、曲作家、还有原唱通过这部影片,这首歌曲结成了情深意切,情意浓浓的友谊,在纪念歌曲的曲作者逝世一周年的大型音乐会上,当歌唱家再次演唱这首歌曲的时候,为什么现场的人是那么的充满激动,掌声是那么的滂湃?台上台下为什么一片沸腾呢?你们知道这部电影名字是什么吗?这首歌曲是什么吗?这首歌曲曲作者词作者是谁?这位动情演唱的歌唱家又是谁嘛?想听想看这个视频吗?

(2)欣赏电影主题歌曲《我的祖国》

A、同学们结合视频回答相关问题(上甘岭;我的祖国;乔羽词;刘炽曲;歌唱家郭兰英)

(3)出示歌谱.

(4)首先熟悉一下这首歌谱相关乐理知识

几拍子 演唱形式 两个乐段

(5)聆听学唱主旋律《我的祖国》

(6)观看"我的祖国"视频:

这一环节设计意图是通过网络影音及图片,让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通过自己的感官去聆听接触《我的祖国》,通过回答问题,主要考察学生视听能力。让这首歌曲在学生心中形成初步的整体感知。音乐是听觉艺术,很多歌曲不是刻意的去教唱而记住的,潜移默化的视听情景的创设,这首歌曲的主要旋律会悄然声息的走进学生的。

6.2 感乐感美,视听学唱,情感升华。

(7)结合《我的祖国》主题歌曲视频引导指导学生进一步对作品进行理解,感受两个乐段所展现的不同的音乐形象,对学生进行热爱祖国,热爱家乡,孝顺父母的教育。

(8)《我的祖国》创作背后的故事:并随着音乐小声哼唱。观看视频:

这一环节设计意图是:任何一部欣赏歌曲,都会有其创作背后的故事,通过视听,学生会身临其境的多角度、多维度去感知、理解作品,比教师的介绍要生动直观。

6.3 知学知用,歌词改编,深化主题。

第5篇:小学科学教案设计范文

【关键词】 通信基站 故障 实训 教学

技工院校以技能培养为目标,在人才培养和实施的过程中,严格遵循技工教育教学规律,坚持“对准岗位设课程,对准实践抓教学”,实现以就业为导向,以职业为载体的宗旨,全面培养学生的核心职业素质、工作能力、方法能力及社会能力。《通信基站安装与维护》是通信技术专业学习领域课程体系中的核心技能课程,该课程主要讲述通信基站的安装与维护,通过项目化教学,结合现场实践训练,使学生掌握基站的安装及故障处理的基本方法。课程在设计理念、课程架构形式上推进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构建思路,培养学生的综合技能。

一、课程内容

1.1课程内容设计思路

本课程设计思路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从现象入手,通过现象的分析,判断故障部位,再通过必须的检测手段,最后确定故障点。教学的设计体现由简单到复杂,由初级到高级,由经验到策略的设计理念,在教学能力上,更关注学生故障诊断、分析能力的培养。完成项目的学习后需参加广东省通信管理局移动通信机务员的考证。

1.2课程内容

本课程设计内容如下表1所示。

1.3课程的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课程重点:通过学习,重点掌握通信基站故障处理的基本方法,理论和实践紧密联系,提升学生故障处理的实践、分析、总结能力,为将来从业打下基础。

课程难点:课程实践性非常强,学生有时难以掌握。因此,课程通过虚、实结合的教学模式,以提高感性认识和学习兴趣,降低学习难度,提高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程度。

二、教学方法

2.1采用自编教材,因材施教

由于该课程没有合适的推荐教材,为了更好地适应一体化教学要求,推动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创新,在总结教学经验、企业培训与实践的基础上,移动通信教研组组织相关教师和行业、企业专家,以企业用人标准为依据、以学生就业为导向,结合我校移动通信专业实训设备,非常有针对性的自编了《移动通信基站安装与维护》校本教材,在教学中收到了良好效果。

2.2小组PK法

采用小组竞赛的方法,提高同学们的积极性。老师对各小组进行任务布置,发放学生任务单、任务处理单、任务汇报单。每组的任务相同,但完成任务的方案和过程可以是不同的。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注重过程性评价,对小组整体成绩进行考核,小组个人的表现影响小组整体的成绩,学生都做为不同的小组代表,同自己相当的其他小组成员展开竞争。同时引导学生在完成基本任务的基础上完成拓展任务。通过对该课程前沿问题、行业动态的介绍,扩展学生视野、启发学生思维。通过对学生的实训考核进行自学、自问、自解、自判等过程。

2.3角色扮演教学法

在小组合作完成工作任务的过程中,结合具体的项目、教学任务,模拟企业的岗位职能,组内不同组员扮演不同的角色,完成不同的岗位任务,让学生产生真实感,提高学习欲望。让学生投入到真实的工作环境中去,假设自己就是实施任务的工程师,鼓励学生尽最大努力完成工作任务。

2.4实物演练教学法

利用实训室内的基站设备进行实践演练,使学生更形象、更直观的接受课堂内容,针对GSM、WCDMA、LTE系统基站控制器的配置、基站系统常见故障处理等进行动手操作,现场生动展现维修与分析过程。提高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生可以边看边学、边做边学,在学中做、做中学,完全做到讲练结合。学生的接受、理解能力大步提升。

2.5技能竞赛奖励法

我校每年组织一次技能大赛。通过相关项目竞赛,检验参赛选手的计划组织能力、基站运行维护与故障处理能力,引导学生关注行业要求,认识职业岗位技能要求的变化,提高对移动通信相关课程学习的兴趣。

2.6“助教”式讲解教学法

一是同伴互教,即由更有能力的同学充当导师的角色;二是同伴协作,即同学之间平等地进行交流,开展协作。这个活动主要用在知识点比较复杂的问题中,假如一个知识难点,通过老师的讲解后只有少部分同学能听懂,通常情况下是老师再继续讲一遍甚至两遍,让更多的同学听懂。助教式讲解就是让听懂的学生换组复杂把别组的同学教懂,如果完成,则均可获得加分奖励。

三、课程实施

3.1课程实施流程

该课程的学习情境实施按照基站故障处理工作过程并充分利用实训室现有设备,让学生进行模拟实训。并根据实训的结果进行归纳总结,为进行实际操作训练打下良好的基础。如让学生分组模拟处理通信基站从故障发生到故障处理完毕的相关流程:通知相关抢修人员第一时间赶往现场电话询问网管故障详情报站进站处理处理完毕后台确认故障告警是否消除报站出站。过模拟现场,使学生亲身体验在基站维护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

3.2教学设备配备

分组教学,每组6人左右,每组设备配备基站主设备一台;检测仪器若干;维修工具若干;联网教学电脑1台。

3.3课程实施实例――基站系统综合故障的处理

该课程项目教学过程设计中的学生任务单如下表所示。

四、教学效果

该课程在我校通信专业开设以来,受到广大学生的好评。几年来我校通信专业毕业生的就业一直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在毕业生调查反馈中,该课程内容和教学效果得到毕业生和用人单位的充分肯定。本课程教学设计方案是对“去实践中学习,到实践中应用”教学理念的体现,培养高素质技能性的人才,具有向各个专业推广的意义。同时在实际应用中,为校企合作提供了更多的合作契机,为学生的就业提供了更多的途径。

参 考 文 献

[1] 魏红,移动基站设备与维护,人民邮电出版社,2013-08-01

第6篇:小学科学教案设计范文

【关键词】新课改;设计有效;高中语文;学教练案

【中图分类号】G220.46 【文章标识码】D 【文章编号】1326-3587(2013)07-0017-01

语文在高考中的作用是举足轻重的,在生活、工作中的作用更为重要。但是在教学中,一些语文教育工作者会发现有些学生,读书的时间越久,语文学习的热情越低,表现出种种消极心理。为何他们会有这样的表现呢?本文认为他们由于在课堂学习中收获甚小,久而久之,便有轻视的心理。那么此时,新课改下教学的有效性显得尤为重要。

有效教学(effective teaching)是20世纪极具代表性的一种教学理念。“所谓‘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后,学生所获得具体的进步或发展”。“所谓‘教学’,是指教师引起、维持或促进学生学习的所有行为。”因此,本文认为,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实质上是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效益、效果,而提高学生学习的有效性需要以提高教师教学有效性为前提(基础)。也就是说,教学的最终目的不是单向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益,而是教师和学生一同提高与发展。只有有利于学生知识的掌握、能力的提高、潜能的开发、智慧的生成、人格的完善,兴趣的递增、同时又有利于教师专业水平的提高与发展,让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体验到教育的幸福、实现自身的价值,这才是真正有效的教学。高考命题一贯的原则是重视基础知识的考查,在考查理解和运用基本知识的同时全面地考查考生的各种能力。因此,备考学习要以落实基础为前提,以能力培养为首要任务。现在,在高中语文学习中,学教练案是经常被采用的方法来提高教学的有效性,那么,怎样设计有效的学教练案呢?本文就以《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比较鉴赏》来谈谈学教练案的设计。

一、目标设计是否有效

学教练案设计是否到位,关键在于教师对整个课堂的“任务”的设计是否按照学生有效学习的目标进行。既要能起到帮助学生学习巩固语言知识的作用,又要培养学生实际运用语言的能力,同时还要能激发思维,提高学生语文思维的能力。

1.首先给出本学教练案的目标,让学生了解本次学教练案的任务。

2.对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归类。

教师应尽可能详细的把所要学习的语言点、知识点罗列出来,并把握好重点、难点。

在知识点的呈现方式上,注意要符合学生实际水平,激发学生兴趣,重难点突出,与高考考点接轨。我通常是按照“课前积累及作业——课堂解疑——课外巩固——自我小结得失”这四个步骤来设计的。

在以往练习中,我们发现学生在做诗词鉴赏题时,尽管老师反复强调“七看(题目、作者、注释、题干、正文、意象、情感词句)”,但是在实际练习中,学生往往凭自我感觉,出现了很多啼笑皆非的错误。如果诗词情感更隐晦些,那么很多学生甚至无从下手。针对这样的问题,我抛弃了以往诗词讲授的方式,在学教练案中设计了课前——课中——课后三个部分,使我们的课堂充分实现新课改下的有效教学,使教学设计和教学手段的有效性得到体现。

二、学教练案使用的有效性

学教练案设计制作完毕后,我都是提前一天下发给学生,要求学生提前完成课前预习部分。第二天收取部分学生的学教练案进行批改,了解学生的完成情况,标识出相关的难点与知识疑难点。课堂上先让学生小组讨论交流订正答案,同时在黑板上板书出疑难较多的题号,然后在教师的指导下再进行提炼、解读、讨论,直到全部解疑为止。这样不仅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也使学生始终处于主体地位;既有利于落实知识和把握范围,也有利于掌握水平程度和培养学生的能力。

三、课后作业的有效性

第7篇:小学科学教案设计范文

【关键词】高三 微课 案列设计 实际应用

对于目前高三化学教学中,学生们的距离高考的时间越来越少,化学课的课时也所剩无几,导致学生们不能更加系统的对化学进行复习。除此之外,化学实验课程的大量减少、教材知识陈旧以及学生素质参差不齐等等原因,导致依靠传统的课堂教学不能充分的让学生们自主的学习,对于化学这门学科也不能完全的接收与理解。这样一来,教师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就要打破传统的教学方法,积极使用微课进行教学,利用小专题类微课,将高中化学教学中遇到的问题,进行一一讲解,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最终达到提高高三化学教学效率的目的。

一、高三化学小专题类微课的案例设计

微课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可以弥补传统教学中的不足,在高三化学教学中合理的设计微课教学,能有效改善学生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进而提高教学质量。小专题类微课的案例设计大概分为以下几步:

1.课前预习

对于高三的学生来说,大多数高中化学知识在都已经学习过了,正处在全面的复习阶段,所以微课的学习就是为了让学生更加深刻的记住化学的相关知识,所以在学习微课之前,学生应该对其相应的知识有一定的了解,并为学生布置相应专题的题目,让学生对这一类的题有一定的了解,让学生可以独立的思考问题。这样一来,在观看微课的过程中,就可以带着问题,在微课中寻找答案,使微课可以充分的起到它的作用。

2.自主学习小专题微课

对于化学微课学习来说,我们会将高中化学知识进行分解,将它分解成不同的小专题,例如,氧化还原反应、有机物分解等等,对于高三的学生来说,他们通过了解学生对化学知识的疏漏以及自身的不足,由学生自主的选择微课进行学习,解决自身在高三化学复习中的障碍。除此之外,还可以在微课学习的过程中,出一些相关专题的高考题,让学生可以对该专题类的化学题更加的熟悉。

3.交流探讨心得

在进行化学小专题微课学习过后,可以让学生们自主的谈论交流,在学习微课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并对微课的学习进行总结,这样一来,可以充分的提高学生的自我总结能力。除此之外,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相互评价,从不同的角度针对不同的专题,对小专题化学微课的好坏,进行一个有效的评价,这样一来,可以让高三的学生。在旧的知识上不断地发现新的知识,同时,更加牢固的掌握学习过的知识。

4.引导学生复习

对于即将面临高考的高三学生来说,怎样将已经学过的知识,更加熟练的应用在做题上是十分重要的。所以,在学习完小专题化学微课后,老师应该从不同的专题角度入手,引导学生们更加全面的对该专题类的化学知识,进行一个系统的复习。这样一来,可以是学生的思维更加的开阔,对化学知识的运用也更加的熟练,最终在高考化学考试中,拿到一个好的分数。

二、微课在高三化学中的应用

1.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微课是以视频形式展现给学生的,这样一来,为学生提供了充分的自主学习的环境,使学生有了自主学习的空g,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时间,根据自己的化学水平以及在化学上存在的不足,来决定学习的内容和时间。由于微课的学习,是完全自主性的,是有学生自己来进行查缺补漏的,所以就可以充分的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大量的节约课堂时间

微课是以视频和声音的形式呈现的,并且,它之所以称之为微课是由于它的每一门微课都有固定的时间约束,所以与传统的教学模式相比,微课更加的节约时间。除此之外,学生都处在对网络感兴趣的阶段,微课具有比书本教材对学生更大的吸引力。针对这一点,许多小专题类化学微课在视频设计中,还会加入一些有趣的动画。这样一来,可以充分的提高学生的对学习化学的兴趣,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3.减少教学风险

由于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对于化学来讲,实验教学是必不可少的,但是,大多数化学物品时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的,在传统的化学实验教学,出现的教学事故数不胜数,但是,微课的出现解决了这一问题。它将较危险的化学实验的过程制作成视频,在实验教学中给学生学习观看,通过老师的讲解,更加生动的呈现给学生,学生们能有身临其境地感觉。

结束语

对于高三的学生来说,所有的学习都是以前的知识进行复习,而这样的学习就过于枯燥,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严重的下降,学习效率也就得不到提高。而微课的出现就可以解决这一问题,对于小专题类化学微课教学来说,它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学生们可以根据自己在学习上所遇到的问题,来选择不同的小专题化学微课进行学习,这样一来,就属于真正的因材施教,使学生节约了大量的时间,大量的提高了学习效率,最终达到在高考中取得高分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顾晔. 从近三年江苏高考化学实验题谈高中化学实验的考查方式[J]. 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14(Z1).

第8篇:小学科学教案设计范文

论文摘要:阐释了“新课导入”教学设计的重要性;结合案例评析了在教学视导过程中,不同教师在对同一教学内容进行“新课导入”时,因引入方法不同而产生的教学效果上的差异。

1 “新课导入”教学设计的教育教学理论基础

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人类记忆的首要问题不是贮存,而是提取。他强调新学习知识与以前形成的某种知识结构必须存在某种联系,只有学习者把外来刺激同化到原有的认知结构中去,学习才会发生学习心理特征。

基于此观点,笔者认为“新课导入”是一项很重要的教学设计,教师在进行“新课导入”教学设计时,要考虑以下几点:一是“新课导入”的材料要能将学生原有的知识系统充分调动起来,为本节课学习新知识服务;二是“新课导入”的方法要符合学生的学习心理特征,要能激发起学生的求知欲;三是“新课导入”的手段要新颖奇妙,让学生在学习前有一个愉悦的心情与学习激情;四是“新课导入”的问题设置要有一定的探究性,让学生的思维处于一种活跃状态,课堂教学过程才能活跃起来。

“新课导入”所用的材料是根据新授课教学设计的要求,在广泛征集材料的基础上经过精心筛选而定。“新课导入”材料的选择要符合下列条件:一是要符合学生的心理发展特征,能驱动与唤醒学生原有的知识结构与内在动机;二要兼有科学性、趣味性或新颖性,能激发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兴趣与主动性;三要能起到在新课知识与原有知识系统间建立相互沟通的桥梁作用。

在进行新授课教学前,每位化学教师都会用语言、文字、图片、影视或实验等方法来导入新授课内容,这是中学化学课堂教学过程中必不可缺一个环节。“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如果能选择恰当的、有效的材料,通过“新课导入”这一环节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必能大大提高化学课堂教学的效果。

如何有效利用“新课导入”这一环节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益?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利用有限的材料或手段,发挥“新课导入”的最大效用?笔者将在教学视导过程中接触的一些典型“新课导入”案例进行了汇集、研究与评析。

2 “新课导入”典型案例与评析

“新课导入”的目标很明确:一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学习氛围,为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达成做好情绪上的辅垫;二是调动学生原有的知识系统,为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达成做好知识方面的准备。

2008年,在对全县高一年级的化学课堂教学进行调研时,不同的教师在讲授“《化学1》(必修、苏教版)专题3第二单元铁的获取及应用”教学过程中,使用不同的“新课导入”法及带来的不同的教学效果,引发了笔者的深思,现摘录与评析如下:

2.1 利用实验的神奇魅力导入新课

如,在听张老师的课时,他用自己设计的新颖小实验来导入新课,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化学知识的欲望,为本节课的新知识学习开创了一个良好的开端。

张老师:请同学们看化学实验小魔术:[实验1]——教师2只手分别戴上乳胶手套,一只手沾取一点氯化铁溶液,另一只手沾取一点硫氰酸钾溶液;然后,双手摩擦后放开展示,出现“血淋淋的”双手。

生:(惊呼)啊?怎么回事?

张老师:(笑)别紧张!这是铁的化合物发生了化学反应产生的实验现象。

张老师:请再看化学小魔术:[实验2]——教师取约20 mL近无色的黄血盐[六氰合铁(Ⅱ)酸钾]溶液倒入烧杯,再加入氯化铁溶液约10 mL,烧杯中无色溶液变为蓝黑色。

生:(骚动)啊?太有意思了,这不是蓝黑墨水吗?

张老师:(笑)这不是蓝黑墨水。蓝黑墨水主要成分是鞣酸亚铁和蓝色有机染料,也与铁元素有密切关系。同学们!铁及化合物还有很多你还不知道的化学性质,你们愿意在这一节课和我一起来探究铁及化合物的性质与用途吗?

……

化学实验最能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化学实验课是学生们最喜欢的课程之一,这是众所周知的事实。张老师用化学实验来导入新课,符合学生们的认知学习特征,调动了学生们学习化学知识的内驱力,所以取得了非常好的教学效果。

其实,化学实验一直是中学化学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中明确规定:通过实验探究活动,掌握基本的化学实验技能和方法,进一步体验实验探究的基本过程,认识实验在化学科学研究和化学学习中的重要作用,提高化学实验能力,强化科学探究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1]。如果我们的化学教师都能像张老师那样,充分地利用化学实验这一重要的教学手段去服务教学,我们的学生的动手能力与科学探究能力将得到极大的提高。

2.2 用系列图片或视频导入新课

如,在听郑老师的课时,她用投影仪投放出了自己编制的系列图片,并通过学生对图片的观察与思考,梳理了学生原有的知识系统中关于铁的相关知识,又通过问题的设置达到了激情励志的效果,为新知识的学习做好了铺垫。

郑老师:(投影)请同学们观看下列图片:[图片1-铁的各种矿石——赤铁矿、磁铁矿、黄铁矿、菱铁矿等]、[图片2—我国古代炼铁模型图]、[图片3—我国现代炼铁高炉模型图]、[图片4—铁在国防科技中的重要用途——飞机、军舰、坦克、枪械等]、[图片5—铁在生活生产中的重要用途——汽车、火车、家用电器、生活用品等]。

郑老师:观看了这些图片,你们有什么想法?

生甲:铁的用途那么广泛,铁这种金属太重要了,一定要学好铁的有关知识。

生乙:我国古代人民太了不起了,最先发明了炼铁技术,我感到非常骄傲。

生丙:钢铁是年产量最大的金属材料,每个人都离不开它。

生丁:我想知道铁矿石是怎么转化成铁的?铁与钢到底有什么区别?

郑老师:回答都很好,铁是生产生活中用途最广泛的金属,现在我国的年产量已达到5亿多吨,我们一定要掌握铁及化合物的相关知识,为我国的现代化建设服务。

……

从郑老师非常好的课堂教学效果来看,合理的图片或视频组合,确实能调动学生的学习新知识的积极性。图片资料以其特有的直观醒目、表述内容丰富多彩而倍受人们的欢迎。据笔者粗略统计:仅苏教版高中新课程标准课本《化学1》(必修)中,所用的知识性、激励性的图片就多达一百余幅。

当然,新课导入材料可以是优化组合后的一组图片,也可以是下载后经过剪辑的视频,还可以是精心准备的一段文字资料。无论是图片、视频还是文字资料,都要与新的学习内容密切相关,且要具备承前启后、科学合理、选材新颖等特色。

2.3 运用问题探究法导入新课

如,在听乔老师的课时,乔老师用她精心设计的问题探究法来导入新课,给听课的所有教师都留下了深刻印象。

乔老师:现在讲台上有两块体积大小与形状相同的银白色金属丝,只知道它们分别是铁与铝,请你们用不同的方法找出哪种是铁丝?

生甲:掂一掂它们的重量,重的是金属铁;

生乙:用磁铁吸引它们,能被磁铁吸引的是铁;

生丙:用力弯曲一下,易被弯曲的是铝;

生丁:与相同稀硫酸或盐酸反应,产生氢气慢的是铁;

生戊:分别用锤子敲打,不易被锤成薄片的是铁;

生已:在氧气里燃烧,能产生黑色固体的是铁;

生庚:放在水中一段时间,产生红色锈斑的是铁。

乔老师:同学们的回答都很好,但这些都是我们对铁的性质简单肤浅的了解,铁元素的很多性质我们以前还不了解,为了全面地了解铁元素,让我们一起探究“铁的获取与应用”。

……

乔老师用“问题探究”的方式导入新课,既能引导学生迅速回忆以前所学过的知识,又能开启学生记忆中固有的、与新知识有关联的知识系统,还能培养学生探究问题能力与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由于学生思维活动激发得好,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的思维都处于一种兴奋状态,师生间的配合默契,教学效果非常显著。

美国教育家JamesM?Sawrey曾经说过:“学习的所有形式都可以看作是问题解决的过程”[2]。学生带着问题走进教室,再带着更多的问题走出教室,这就是以问题为纽带的问题探究式教育的宗旨。课堂教学中教师并不以知识的传授为目的,而是以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加深对问题的思考深度、探求解决问题的方法,特别是形成自己对解决问题的独立见解为目的。因而,“新课导入”时应该注意学生思维活动的激发,让学生在分析与解决问题过程中学习与接受化学知识,可以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3 “新课导入”的不理想案例与分析

如果“新课导入”这一环节没有在教育教学理论的指导下去进行认真的教学设计,而是随意地用几句开场白或复习以前学过的知识作为“引子”来导入新课,就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与求知欲,教师的课堂教学效果就会大打折扣。

在教学调研中,一些化学教师在进行“《化学1》(必修、苏教版)专题3第二单元铁的获取及应用”的教学中,由于使用的“新课导入”方法不恰当,或者缺乏激励性、探究性,导致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思维不活跃,师生共同参与度低,教学效果不理想。现将部分不理想的“新课引入”方法摘录并评析如下:

如,某校化学教师甲在教学时的“新课导入”案例:

教师甲:张同学、李同学请你们上来默写有关铁的化学方程式。

(两学生上台,教师甲提醒:其他学生拿出纸与笔,准备默写)

教师甲:铁与盐酸反应制氢气,铁在纯氧中燃烧,三氧化二铁被碳还原,铁在少量的氯气中燃烧。

(两个在黑板前默写的学生,一人错2个,另一人错3个)

教师甲:我们分析一下这两位同学书写的化学方程式,……,简单的化学方程式默写都错成这样,你们以前学的知识都跑哪儿去了?

(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情绪都比较低沉,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氛围差)

又如,某校化学教师乙在教学时的“新课导入”案例:

教师乙:在初中我们学习了哪些铁的化学性质?

学生们齐声回答:铁与盐酸反应,铁与氧气反应,铁与盐溶液反应

教师乙:你想知道金属铁还有哪些性质与用途吗?下面让我们一起学习铁及化合物的性质与用途。

教师甲与教师乙的“新课导入”方法都存在的缺陷是:一是导入的方法陈旧,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二是导入新课时所设置问题的探究性不足,不能激发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探究意识;三是过分重视所谓的“温故知新”,只将学生的思维与记忆导向初中所学的知识,学生的学习思维不能充分展开;特别要提出的是:教师甲不应该在进行课堂教学前狠狠地批评学生,教师在课堂教学前狠批学生是课堂教学的大忌,即便是个别学生受到批评,班级的大多数学生都会低头不语、气氛沉闷,教师与学生间的配合也会受到很大影响,必然影响到教学效果。

总之,“新课导入”的宗旨就是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兴趣是学生对于化学事物特殊的认识倾向,是学生力求认识化学事物、获得有关化学知识经验,带有情绪色彩的意向活动。当学生形成化学学习兴趣时,他对化学事物的感受就会既敏锐又牢固,同时能使中枢神经处于较强的兴奋状态,产生愉快、满意和欢喜等情感体验,推动学生有效地进行化学学习活动[3]。

中学化学教学是一门科学,也是一种艺术。蕴含于其中的“新课导入”,在注重所选材料的知识性、趣味性之外,还要注重导入所用方法的艺术性与逻辑性,以有利于学生接受,有利于孕育出学生的学习兴趣、动机与情感。这种集中了知识化、艺术化与逻辑性了的“新课导入”环节是一种催化剂,有了科学合理且高效的催化剂,我们的课堂教学才能如“行云流水”般流畅,才能有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