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高中生的教育方法范文

高中生的教育方法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高中生的教育方法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高中生的教育方法

第1篇:高中生的教育方法范文

关键词:高中生物;遗传与变异;教学;改进

一、引言

高中生物学教学重在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教师在培养学生过程中,要通过各种各样的教学方式和手段,不断激发学生的潜能,不断提高学生探究生物世界的能力,使学生能够在已学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创新。

二、 高中生物中遗传与变异的教学意义

“生物遗传与变异”是高中生物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该课程主要向学生介绍了生物遗传和变异相关的知识,还向学生介绍了现代社会中我们如何进行优生优育,从而对人口增长进行有效控制,进而不断提高人口质量。生物遗传与变异是高中生物教学的重中之重,其所包含的知识内容是学生进一步学习其它生物知识的基础。通过生物遗传与变异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也有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对正处于青春期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意义重大。

三、 高中生物遗传与变异教学现状简析

1、 教学方式无法适应教改和学生认知规律的要求

受到传统教学方式以及教学思维的影响,一些高中生物教师依然把知识灌输以及学生背诵知识点视为教学的重点,长此以往,学生的学习兴趣会大幅下降,其本应有的学科思维得不到锻炼,逐渐消失;通常情况下,课堂教学氛围也是十分沉闷。一些生物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只是先向学生介绍一下生物遗传与变异的概念,然后再向学生介绍课本中的有关案例,之后就是进行知识点的勾划,最后让学生进行背诵记忆,这样的教学方式对学生的学科学习方法和科学素养的提高都非常不利。

2、 教学评价体系不完善

完善的教学体系通常会包含多个方面的内容,但是许多高中生物教师很难做到这一点。通常情况下,教学效果评价的主体是教师,在实际教学中,教师一般只会关心学生的考试分数,而忽略了其它方面的评估,如学生的思维能力、近期的学习效果、此次进步的幅度等等,这样会对许多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造成一定的打击,也不利于培养学生生物学科思维能力以及激发探索遗传与变异世界的热情。

四、 改进高中生物遗传与变异教学方法探析

1、 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高中生物遗传与变异教学中,教师应该一改传统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思维,在教学过程中给予学生更多的自主性。我们可以说,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就是进行不断选择的过程,在学习过程中,学生通常会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学习对象,所以,高中生物教师在教授遗传与变异内容时,要能不断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要明白兴趣才是学生进一步学习的基础。生物教师也应该通过深入调查,进而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然后针对不同的学生,通过提供适当的机会,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进而得到一定的提高。例如,在学习与遗传因子结构有关的内容时,教师可以先向学生介绍人体DNA中的奇妙世界,然后通过一定的讲解,让学生自己亲自动手制作简易的DNA 双螺旋结构模型,让学生在制作模型的过程中,可以凭着自己的意愿对DNA中的核苷酸进行排序。如此,让学生带着兴趣去学习,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遗传因子结构的认识,也可以提高学生探究未知世界的能力。

2、 引用探究式教学方法

探究式教学重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将就究式教学模式引入高中生物遗传与变异教学中,可以有效地解决传统教学模式中所暴露的问题。例如,在学习与染色体相关的知识时,教师可以先向学生介绍一些与染色体以及遗传因子有关的知识,然后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自主探究一些生物学中存在的常见现象,如可以让学生探究“为什么父亲所患有的遗传病只能传给儿子”、“为什么会出现隔代遗传的现象”等,通过探究活动,不仅可以增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更重要的是可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让学生在本质上理解所学知识

让学生从本质上理解所学知识,可以帮助学生在学习中对知识进行灵活运用,进而不断提高对所学知识的认识。例如在学习基因分离与自由组合定律时,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步骤进行,首先,从孟德尔的实验数据先得出分离定律的内容:用一对相对性状的纯合亲本(高茎和矮茎)杂交,子一代全为显性性状(高茎),子一代在自交得到的子二代出现性状分离:性状分离比为显性:隐性=3:1;其次,带领学生一起总结它的运用,如何来判断显隐性:第一是用一对相对性状的纯和亲本杂交,如果后代只有一种性状,则此性状为显性;第二,用相同性状的亲本杂交,如果后代出现性状分离,则亲本性状为显性。又如利用自交子代性状分离比为3:1的特征可以推出双亲均为杂合子。而子代性状分离比例为1:1时,则双亲为测交类型,即一方是杂合子一方为隐性纯合子。而自由组合定律是针对两对以上的性状。规律为:有n对非同源染色体的非等位基因杂合子亲本自交结果,产生的配子类型有2n种,子代基因型有3n种,子代表现型比例为(3:1)的n次方等等。掌握了这些规律之后,再教给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技巧和方法。这样可以极高地提高学生的学习信心和学习能力,对教学效果也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4、完善教学评价体系

为了有效应对传统教学评价中存在的弊端,教师要对每一个学生进行全面评价,每次考试结束之后,教师不仅要根据学生的分数对全体学生进行排名,而且要针对学生的最近学习情况进行总结。对在某些方面取得进步的学生要予以肯定,对其不足的地方要予以指出,不可以仅仅根据考试分数对学生一概而论。不论是高分还是低分,教师都应该对学生进行应有的鼓励和支持。

五、 结语

总的来说,在高中生物遗传与变异教学中要想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师必须善于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然后及时解决。针对不同的学生,教师要相应地制定不同的教学计划,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这样不仅有利于教学方式的突破,也有利于学生的成长。

参考文献:

[1] 耿璐璐.打造个性化课程 呈现多样化课堂――例谈高中生物教材重构的几点原则[J]. 中学生物学 2013年10期

[2] 陈泰.高中生物课堂学生参与“教”的策略[J]. 现代教育科学(中学教师) 2013年06期

第2篇:高中生的教育方法范文

【关键词】高中;英语;学法;培养

一、在高中英语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学习方法的重要性

目前,全国中小学正在积极开展教育改革,努力探索和实施素质教育。素质教育是教育事业的一次深刻的变革,是教育思想和人才培养模式的重大进步。学会学习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也是顺应时展的需要。“我们今天知道的东西,到明天就会过时。如果我们停止学习,就会停滞不前。”许多未来学家认为,将来的“文盲”不再是目不识丁的人,而是不会学习的人。当今社会,科技高速发展,人类社会已进入信息时代、知识经济时代,知识将成为生产的主要要素,这就要求人们不能只有现有的知识,而应该是不断创新的知识。今天的学生在走出校门之后要适应社会、适应时代,就必须不断学习,不断进行知识的补充和更新,终身学习己成为时代的需要。对于今天的学生来说,最重要的学习是学会学习,让学生学会学习已成为学校教育的一项重要的目标。陶行知先生曾指出:“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而在教学生学”。因此教师不能只顾“教什么”和“怎样教”的问题,而应该重视学生“学什么”和“怎样学”的问题。这是现代教师必须担负的责任。

英语教学实施素质教育除培养学生语言素质、思想素质、文化素质之外,还必须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英语的方法,开发学生学习潜能,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他们自学英语的能力,为他们离开学校后继续学习英语切实打好基础。因此,教师必须积极研究科学的、适用的学好英语的学习策略和方法,教授指导学习策略和方法,让学生学会学习,应当成为实施英语素质教育的一项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

二、如何在高中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方法

要使学生学会学习,必须先培养起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生掌握有效学习方法的前提条件和必要保证。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可以从以下儿方面做起:

(一)制定学习计划表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要学习好.首先要制定一个切实可行的学习计划表,用以指导自己的学习。有了计划,就等于有了学习目标,也就有了学习动力和努力方向。教师不但首先要指导学生制定出一个符合实际的现实可行的目标计划,还要在平时的教学管理当中,对每位学生的学习情况不断督促,定期检查,进行长期管理,让学生不断受到目标的激励,积极主动地学习,提高学习效率。

(二)课前预习

课前预习是学生学好新课,取得高效率的学习成果的基础。高中的英语学习任务繁重,知识点多而散,如果不做好课前预习,上新课时就会心中无数,不得要领,反之如果做好了课前预习,不仅可以培养自学能力(主要是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还可以提高学习新课的兴趣,掌握学习的主动权。此外,课前预习还可以促使学生发现疑难,引起思考,减少听课的盲目性,增强听课的效果。

(三)认真听课

课堂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渠道,上课是学生理解和掌握基础知识的基本技能,并在此基础上发展认识能力的一个关键环节。课堂上,要求学生始终保持高度集中的注意力,踊跃发言,大脑要不断地跟着老师转,在课内有意识地识记该课的生词、短语、句型以及重点句型,力争在课内就把这节课最重要的学习内容记住,当堂消化。

(四)做好课堂笔记

要学妤英语,有一本详细全面的英语笔记是十分必要的。有的学生认为,记笔记是很痛苦的事情,但在英语学习中,这痛苦是必要的,也是值得的。再好的记性不如一只烂笔头。英语的知识点多而散,想仅凭每节课上的四十分钟就全部记住并长期不遗忘是根本不可能的。笔记是一种永久性的系统性的记录,对于复习已学过的知识非常重要,对于克服头脑记忆储存知识的局限性非常重要,记笔记的过程就是对信息筛选、浓缩的过程,有利于锻炼思维、提高捕捉重要信息的能力,提高浓缩信息的加工能力。

(五)课后及时复习练习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过知识后的短时间内遗忘很快,而往后遗忘的速度减慢,因此,课后及时复习对学生巩固知识是十分必要的。复习能加深和巩固对新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系统地掌握新知识达到灵活运用的目的。所以,科学的、高效率的学习,必须把握“及时复习”这一环节。复习要做到及时,要在学后当天进行,复习时可先尝试回忆,然后反复阅读教材,对照笔记,记忆掌握重点内容。提高自己的英语水平。

三、培养学生学习方法的效果

第3篇:高中生的教育方法范文

关键词:高中语文;教学;语文思维;方法

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传统语文教学存在较多弊端,为了达到素质教育的要求,高中语文教学需要加强对学生语文思维的培养,这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还对其今后的发展有着积极影响。

一、语文思维能力教学的现状

随着素质教育理念的不断深化,教师逐渐改变了传统的教学观念,对教学模式也进行了优化与创新,越来越重视对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但是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学改革体系并不健全,理论与实际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在新课改的要求下,教师对教学模式进行了一定调整,但在教学中对新课程实施带来的变化显得有点不适应,存在被动改革的问题。在高中语文课程中,文选类题目比较多,教学的方式比较死板,教师教学的灵活性普遍比较差,所以学生的语文素质难以得到提升。很多教师积极响应新课改的要求,在语文教学中加入了很多诗词或文学作品中精彩的段落进行赏析,但是由于缺乏整体理解,所以培养语文思维的效果并不明显,语文思维能力培养的方法仍需要不断改进。

二、高中语文教学中培养语文思维能力的方法

1.改进教学方法,激发学习热情

在传统教学模式下,学生往往是被动接受知识,缺乏学习语文的兴趣与热情,为了改变这一局面,教师应改进教学方法,以兴趣作为引导,激发学生对语文的学习热情。对课程进行精心的设计与安排,导入学生感兴趣的话题,调动学生学习与思考的积极性,从而主动地学习与接受知识。比如,在讲解红楼梦中“林黛玉进贾府”这一片段时,教师应充分抓住学生的好奇心,采用设疑的方式,提高学生的探究意识。可以设计一些问题,如作者刻意描写王熙凤的笑声有什么目的?为什么黛玉与宝玉初次见面就有一种相识的感觉?以此引导学生的好奇心。学生为了找到答案,可能会在课下反复阅读《红楼梦》的相关篇幅,这对培养学生的语文思维能力有着较大帮助。

2.拓展学生语文思维的广度

提高学生的语文思维能力,但学生首先应具有一定的文学知识储备量,高中生普遍文学知识储备比较差,教师需要充分利用课堂时间,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在教学文学作品时,需要学生具有理性的思维与感性的认知,前者可以帮助学生对知识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后者可以提高学生对文字的理解能力。语文思维不单单对学习语文课程有所帮助,还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因为学生在分析与思考时都会受到语文思维的潜在影响。高中语文教学需要拓展学生语文思维的广度,因此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课堂时间,多为学生提供一些素材。比如,在讲解《将进酒》时,不单是学白的这一首诗词,还可以联系到其他作品,如《蜀道难》,两首诗在表现手法上有着异曲同工之处,都运用了夸张与想象等手法,但是抒情方式又有一定的区别。用对比的方式,可以增加学生的阅读量,使其学到更多的知识,从而扩大思考的空间,使他们在看待问题时更加全面,视野也更加广阔。在知识量达到一定程度后,学生的思维就会发生质变,这样有利于学生语文思维的培养。

3.拓宽学生语文思维的深度

在语文思维的广度扩展后,还要拓宽语文思维的深度,这是对知识内涵的深度挖掘,是让学生通过文字的表象,了解事物的本质。比如,在讲解《雨霖铃》时,教师可以在课前给学生布置一些任务,让他们了解作者当时的写作背景,课文中“多情自古伤离别”这一句子体现了作者的情感,那么作者为什么“伤离别”,布置学生查阅资料,了解作者是在什么情况下写下这篇诗词等任务,这有利于知识的积累,还能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另外,教师在讲解课文时应注意激发学生的思考,拓展学生思维的深度,提一些发人深省的问题,促进他们语文思维的形成,并培养其发散性思维,提高他们的语文思维能力。在课堂上,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可以采用小组讨论与竞赛的方式,这有利于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并且活跃n堂气氛,加强了每个学生的参与性。

4.提高学生的知识归纳能力

归纳与总结是对所学知识的巩固与复习,也是高中生必须掌握的一种学习方法。在归纳与总结时,可以实现知识的升华,创造并接收新的知识。语文思维能力对学生学习其他课程也有着较大帮助,教师应注重对学生知识归纳能力的培养。学生在课余生活中也会接触一些零散的文学作品,这些作品的风格有着很大差异,单看这些知识好像对学习帮助不大,但通过对知识的归纳与总结,会提高学生的语文思维能力。学生在阅读完一部文学作品后,总结出这部作品的创作风格,这会很好地锻炼学生的语文素养,而且通过思考可以提高其学习能力。

5.提高学生的文学作品比较能力

在学习语文课文时,同一个作者在不同时期创作的文学作品可能有较大的差异,教师可以根据这一特点,采用对比的方式,提高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比较能力。不同的文学家在同一时期创作出的作品可能差别迥然,这与作者的性格有较大关系,在分析时有着很大的趣味性。在文学创作中,对古代文坛有着较大影响的学派有“桐城派”“元白诗派”等,“桐城派”是清代文坛最大的散文流派,文章内容多是宣传儒家思想,散文的特点是条理清晰、语言简明达意。“元白诗派”是指以元稹与白居易为代表的诗歌流派,其注重写实,语言通俗易解。为了更好地掌握不同学派的特点,教师需要通过实际作品让学生有深切的感受。在对不同时期文学作品进行讲解时,教师应注重对作品内容、思想主张、文章特点以及影响等方面的介绍,还要分析当时的创作背景,这有利于学生的理解与记忆,可以使学生充分感受到每部文学作品蕴含的情感以及力量。教师在讲解时,也要为后期的比较做铺垫。在分析作品特色时,可以采用对比的方式,包括类似的作品以及不同的作品。学生在阅读后可以分小组讨论,分析作品的特点。课堂讨论的方式有利于加深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印象,还能通过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加强文学作品的比较,也能增加学生的阅读量,这对语文思维以及文学修养的提升都有着促进作用。

语文贯穿学生的整个学习生涯,其对学生的思维方式以及综合能力有较大影响。随着教育体制的深化改革,高中语文教学需要对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改进与优化,教师应满足新课改的要求,加强对学生语文思维能力的培养。语文教师不仅要不断创新教学模式,加大课堂容量,还要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能力以及感性认知,加深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并挖掘出文学作品中蕴含的深意,提高语文思维能力,这对学生今后的发展也有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黄 荣.如何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文思维[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36):47-50.

第4篇:高中生的教育方法范文

山东省的生物新课标教学已经实施了7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方法都有了较大的改变,但在高中的生物教学过程中,有时初、高中知识却很难顺利衔接。初、高中生物教学衔接的问题,不仅仅是教学层面上知识的增补与复习巩固的问题,还是思维意识和方式方法的转变问题。根据新课程标准,目前初中只在初一、初二开设生物课,初三年级不开设生物课,初二年级结束时进行初中生物的学业水平考试,既作为初中学生合格毕业依据,又是初中升学考试的重要参考依据。高中阶段高一、高二、高三都开设生物课。各种客观原因使中学的初中生物教学中断一年,且初、高中教师之间缺乏交流,容易造成初、高中生物教学的脱节现象,学生适应高中课程的快慢,直接影响着高中生物教学的教学效果。在多年的高中生物教学实践中也深深感受到:初、高中生物教学的衔接是否顺利实施,对提高高中生物教学质量有着重要意义。

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和在实施高中生物教学过程中的感受,主要从初、高中生物教学的知识体系、教学过程和评价标准三个方面进行尝试阐述。

一、知识体系方面

从新课程标准来看,倡导自主、合作、创新学习的高中课程和初中的课程标准是衔接的。初、高中生物课程标准的课程理念都是包括面向全体学生,提高生物科学素养,倡导探究性学习,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等。

从课程设计来看,初中课程综合考虑学生发展的需要、社会需求和生物科学发展三个方面,选取了十个一级主题:科学探究;生物体的结构层次;生物与环境;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生物圈中的人;动物的运动和行为;生物的生殖、发育与遗传;生物的多样性;生物技术;健康的生活。高中生物课程则分为必修和选修两部分。必修部分选择的是生物科学的核心内容,包括“生物1:分子与细胞”,“生物2:遗传与进化”,“生物3:稳态与环境”3个模块。选修部分则是为了满足学生多样化发展的需要而设计的,包括“选修1:生物技术实践”,“选修2:生物科学与社会”,“选修3:现代生物技术专题”3个模块。

从课程内容来看,初中生物课程着眼于培养学生终生学习的能力和愿望,体现义务教育阶段生物课程的普及性、基础性和发展性。因此,初中生物课程多着眼于浅显的生命现象的描述和学习基本的生物实验技能和探究方法,其目的是使每一个学生通过学习生物,能够对生物学知识有更深入的理解,能够对今后的学习发展方向有更多的指导。高中生物课程则是在义务教育的基础上,使学生进一步提高生物科学素养,发展科学探究能力,理解生物科学、技术和社会的相互关系,增强对自然和社会的责任感,促进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的形成。例如:遗传的分子基础部分,初中课程的具体内容标准为:①说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②描述染色体、DNA和基因的关系。③举例说出生物的性状是由基因控制的。而高中生物课程的具体标准是:①总结人类对遗传物质的探究过程。②概述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③说明基因和遗传信息的关系。④概述DNA分子的复制。⑤概述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能力要求层次都为Ⅱ。可见,初中知识是高中知识的基础,而高中知识是在初中知识基础上的深化,是将初中知识进一步综合、概括和提高。

从教材来看,我们现在主要以人教版的教材为主,没有不同版本教材之间的差异和脱节。

二、教学过程方面

首先从学习的主体——学生方面进行分析,高中生物不仅在学习内容上较初中深奥许多,而且对学生在学习习惯和思维方式等方面的要求与初中相比也有较大差异。初中生物的学习以记忆为主,所学的是生物学宏观方面的知识和比较直观的现象,形象思维居多。如有关生命活动的调节,初中要求①描述人体神经系统的组成。②概述人体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③概述人体通过眼、耳等感觉器官获取信息。④举例说明人体的激素参与生命活动调节。比较直观、形象、具体。高中生物所学的内容则向宏观和微观两方面纵深方向发展,所学的生物现象较复杂、抽象,知识密度加大,课程的难度和深度也大为增加。同样的生命活动调节,高中则注重在一定的结构基础之上的①概述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反射;②说明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和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③概述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和人脑的高级功能。因此,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分析、推理、想象、概括、归纳总结等抽象思维能力,而且比初中更强调学生的主动学习。 转贴于 有些学生进入高中后不能尽快适应两种学习要求的差异,导致在初中时生物学习优良而进入高中后学习吃力甚至“落伍”。还有些学生凭借初中的学习经验,搞临时突击,对平时的学习不重视,过分自信,导致学习不扎实。

教师方面,高中教师往往很少主动地去钻研初中教材,对初中生物学知识了解掌握的不够具体、全面,仅依照高中教材内容及要求来实施生物教学,加之学生又有一年的生物学习空挡,也会导致学生学习生物学知识的“过渡”不自然。

三、评价标准方面

初中教师对义务教育阶段的生物学教学,往往以初中学业水平考试为凭借,立足点是检验学生是否掌握了初中要求的基本的生物学知识,是否是一个合格的初中毕业生,评价在升学中发挥的作用,而很少顾及为高中阶段的学习提供必要的基础铺垫和信心。高中生物教学则不仅要面临高中学段的学业水平考试,更注重的是应对高考。高考是一种以基础知识考查加以难度和区分度的选拔性考试,其目的是选择。带有初中升高中考试性质的初中学业水平考试、高中的过关达标性学业水平考试、高考在考试性质上的差异,也导致了初、高中生物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方式的差异。

四、尝试提出解决问题的几个途径

初、高中教学内容衔接要注意把握时机和尺度,通过相关知识的衔接要让学生能从更高层次上来准确理解初中生物知识,力求做到对今后学习高中生物有所帮助。

在知识体系方面,初、高中联系密切的知识点:叶的结构;根尖的结构;神经元的结构;食物的消化、吸收及人体营养;光合作用、呼吸作用、遗传、生态系统等。高中教师应适当把握较为全面的初中课程的基本内容,合理分析学生的认知水平,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使学生在原有的知识基础上有效地学习新知识。初中学生习惯于跟着老师转,不善于独立思考和刻苦钻研生物学问题,缺乏归纳总结的能力;高中教师应充分考虑初、高中教材对知识点以及要求的差异,对初中知识点中与高中基础知识点有衔接的内容进行复习巩固、查漏补缺,甚至从头来过,为学生能够顺利适应高中学习打下坚定的基础。例如高中阶段“神经系统的结构基础和反射”这部分内容,主要是对初中有关内容的回顾,初中主要是“描述人体神经系统的组成;概述人体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高中阶段则是“在掌握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的基础上说明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和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既是基本内容的再现巩固,又是利用原有知识进行的拓展延伸。再如在细胞这一主题,初中侧重于细胞的结构,而高中则侧重于细胞亚显微结构和功能,细胞的各种生命活动,是讲“活”细胞,加强了物质和能量代谢的内容。

第5篇:高中生的教育方法范文

课堂结构大致划分为三类:讲授课、试卷评讲课、实验课或实习课。本文将侧重对讲授课的课堂教学方法进行初步探讨。

一、整体构思,做好篇章安排的框架结构。

框架结构包括整个高初中知识章节的框架、每节教材、每课的框架结构。

1、构建书本知识的框架结构。

这就像是面对一张尚未做出任何规划的地图,首先应从整体到局部,做出比较合理的规划来。比如:高中生物分别从细胞、遗传、稳态、生物技术实践、现代科技的发展几个方面来对生物进行诠释和阐述。如果把整个高中生物教学比喻成一张社会的地图,那么,细胞部分大体相当于一个家庭的基本运作情况;遗传部分则侧重于家庭中的婚姻与繁衍问题;稳态则是从整个社会中各个家庭的作用出发,协调统一地发挥着具体的作用,以维持社会的稳定,以期共同的进步;生物实践部分侧重于能力的培养;现代科技专题部分,则是对个别家庭中表现突出的事例予以揭示和引导。

明确了以上内容,在安排具体的章节知识的时候,就非常明确了它在整个知识体系中的作用了。如内环境和稳态,那实际上就是讲的家庭和家庭之间共同生活在一个相对稳定的社会环境之中的问题。公路上来来往往的汽车,运来了每个家庭所需要的东西,运走了产生的废物,仅此而已。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个人以为,走进生物的大门,深入“里面”去学习,比在“外面”一个一个专业知识点的讲解,效果将更好。

2、每堂课的框架结构

如上面所述,明确每章每节每课内容在整个知识体系中的作用,是构建每堂课框架结构的基础。然后参照教参、课标、考纲、目的要求制定出本堂课的具体操作方式。如怎样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推断能力,提取信息的能力,对书本知识的再利用,即举一反三的能力,实验设计能力等的规划。

注意课堂教学的六个“化”。

即:网络清晰化,思路条理化,知识细致化,语言艺术化,设问层递化,情景对照化

1、网络清晰化。即点与点,节与节,章与章知识必须有一个清晰的网络。也就是做到“心中有教材”

2、思路条理化。就是整堂课先干什么,再做什么,前后知识在什么地方设置伏笔,什么地方照应等等,必须做到心中有数。

3、知识细致化。即对重点知识,必须从正、反、逆、变,从来源、去路等多方面,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现在的高考强调的是立足于书本,而高于书本。书本知识就那么多,怎么高,如何高,不外乎就是求变。而变,有正向的延伸,反向的逆向思维,缺陷条件的应用,新环境下的探索等。

4、语言艺术化。是指讲授时,语言要有艺术性。不仅表达要准确,而且要抑扬顿挫,注意生动形象的表达。

如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让学生理解其复制和增殖利用的是细菌的原料,能量。我这样描述:噬菌体某种东西进到细菌体内了,它要“吃饭”,要“穿衣”,这些东西从哪里来?它产生后代要能量吧?那又从哪里来?这样学生就容易理解了。

5、设问层递化,就是对每个知识点先引出什么,设立一个什么问题,解答之后如何引出下一个问题,再得出什么结论,课前要反复的推敲。

6、情景对照化。即前设疑,后印证。也就是语文知识中的伏笔的应用。前面设置一个场景,为后面解决某个疑难问题提供依据,再引出另外的问题,设置另外的场景,等到另外的某个时刻应用。

二、选材要有针对性,即常说的要做到因材施教。我称之为“梯步教学法”。

不同的班级,学生的层次是不一样的。学生的智力其实是相差不大的,所以这里的不一样,是指知识掌握程度的不同。做教师的都知道,同样的知识点,对有的学生来说,是滚瓜烂熟,对有的学生来说,就是一片茫然。所以,同样的知识点在处理方式上,对不同的学生就应该不同。即对层次好的,梯步设置陡点,步幅大点,知识处理深入点;反之,对相对较差的,则相对表面化一些。目的是好学生对其求精、求广,后者则重视基础教育。如神经系统突触结构的教学中,对成绩相对较差的班级,重点讲述其结构、传递方向、电位变化,最终明确其传递方向是单向的。对好成绩的班级,除了上述知识的处理外,还必须对递质释放过程,线粒体的作用,突触间隙液体的成分隶属关系,递质起作用后的去向,某种药物直接或间接作用于递质后对传递效果的影响,后膜受体是如何起作用等进行分析。

三、调动学生的参与度

上述方式,整体上目的是充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但是很大程度上,学生依然是处于被动的接受的地位。要充分调动学生的情商,除了思想上的参与外,在很多时候,还必须调动他们身体上的参与。在以讲授课为主导的课堂中,个人以为,不妨设立如下模块,来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度。

1、以多媒体直观教学,充分吸引他们的眼球。

2、多动笔。除了演算或画图解外,设计实验方案或试验步骤也可用。

3、上黑板展示自己的演算过程或对遗传图解进行标识,再让另外的同学进行现场的评改或纠正。

4、对个别知识点提出正反两种观点进行现场辩论。目前教材中这样的事例很多,如基因工程的利弊等。

5、模型的建构过程,不妨现场取材。以同排的两名同学为一组,以草稿纸为原料。如血糖调节模型的建构,DNA模型的建构等。

6、对某些知识,可以先让学生自学,让学生来讲解,然后教师再总结。

第6篇:高中生的教育方法范文

【关键词】遗传育种 方法比较 练习

关于遗传育种的题目也是近几年的理综试题中,考察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载体,这些育种知识分布在教材的各个章节,而且内容较为简洁。进行高考总复习时,必须进行归纳总结,在广度和深度上进行适当的拓展,使其成为育种知识体系,以便系统地掌握生物育种的原理、方法及其优缺点等等,达到灵活运用的目的。

在高中《生物》教材中所介绍的育种方法主要有:诱变育种、杂交育种、单倍体育种、多倍体育种、基因工程育种和细胞工程育种。现根据最新《教学大纲》对生物育种方法做如下总结:

一、生物育种的概念及思路

生物育种是指人们按照自己的意愿,依据相关的育种原理,有目的、有计划地改变生物的遗传物质以获得人们所需要的生物新品种。育种的两种常见思路是:从生物的诸多性状中把需要的优良性状分离出来或把位于不同个体的优良性状集中到一个个体上来;或者是直接创造具有优良性状的生物新品种。

二、高中生物学教材中主要遗传育种技术比较

1.杂交育种:

(1)原理:基因重组(通过基因分离、自由组合或连锁交换,分离出优良性状或使各种优良性状集中在一起)

(2)方法:连续自交,不断选种。

①该方法常用于

a.同一物种不同品种的个体间

b.亲缘关系较近的不同物种个体间(为了使后代可育,应做染色体加倍处理,得到的个体即是异源多倍体),如八倍体小黑麦的培育、萝卜和甘蓝杂交。

②若该生物靠有性生殖繁殖后代,则必须选育出优良性状的纯种,以免后生性状分离;若该生物靠无性生殖产生后代,那么只要得到该优良性状就可以了,纯种、杂种并不影响后代性状的表达。

2.诱变育种

(1)原理:基因突变

(2)方法:用物理因素(如X射线、γ射线、紫外线、激光等)或化学因素(如亚硝酸、硫酸二乙脂等)来处理生物,使其在细胞分裂间期DNA复制时发生差错,从而引起基因突变。

(3)举例:太空育种、青霉素高产菌株的获得

(4)特点:提高了突变率,创造人类需要的变异类型,从中选择培育出优良的生物品种,但由于突变的不定向性,因此该种育种方法具有盲目性。

(5)说明:该种方法常用于微生物育种、农作物诱变育种等

3.单倍体育种

(1)原理:染色体变异

(2)方法:花药离体培养获得单倍体植株,再人工诱导染色体数目加倍。

(3)举例:

已知小麦的高秆(D)对矮秆(d)为显性,抗锈病(R)对易染锈病(r)为显性,两对性状独立遗传。现有高秆抗锈病、矮秆易染病两纯系品种。要求用单倍体育种的方法培育出具有优良性状的新品种。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操作方法:

①让纯种的高秆抗锈病和矮秆易染锈病小麦杂交得F1;

②取F1的花药离体培养得到单倍体;

③用秋水仙素处理单倍体幼苗,使染色体加倍,选取具有矮秆抗病性状的个体即为所需类型。 转贴于

(4)特点:由于得到的个体基因都是纯合的,自交后代不发生性状分离,所以相对于杂交育种来说,明显缩短了育种的年限。

(5)说明:

①该方法一般适用于植物。

②该种育种方法有时须与杂交育种配合,其中的花药离体培养过程需要组织培养技术手段的支持。

4.多倍体育种:

(1)原理:染色体变异

(2)方法:用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从而使细胞内染色体数目加倍,染色体数目加倍的细胞继续进行正常的有丝分裂,即可发育成多倍体植株。

(3)举例:

八倍体小黑麦的培育(异源多倍体的培育):

普通小麦是六倍体(AABBDD),体细胞中含有42条染色体,属于小麦属;黑麦是二倍体(RR),体细胞中含有14条染色体,属于黑麦属。两个不同的属的物种一般是难以杂交的,但也有极少数的普通小麦品种含有可杂交基因,能接受黑麦的花粉。杂交后的子一代含有四个染色体组(ABDR),不可育,必须用人工方法进行染色体加倍才能产生后代,染色体加倍后的个体细胞中含有八个染色体组(AABBDDRR),而这些染色体来自不同属的物种,所以称它为异源八倍体小黑麦。

(4)特点:该种育种方法得到的植株茎秆粗壮,叶片、果实和种子较大,糖类和蛋白质等营养物质的含量有所增加。

(5)说明:

①该种方法常用于植物育种;

②有时须与杂交育种配合。

5.利用“基因工程”育种

(1)原理:DNA重组技术(属于基因重组范畴)

(2)方法:按照人们的意愿,把一种生物的个别基因复制出来,加以修饰改造,放到另一种生物的细胞里,定向地改造生物的遗传性状。操作步骤包括:提取目的基因、目的基因与运载体结合、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目的基因的检测与表达等。

(3)举例:能分泌人类胰岛素的大肠杆菌菌株的获得,抗虫棉,转基因动物等

(4)特点:目的性强,育种周期短。

(5)说明:对于微生物来说,该项技术须与发酵工程密切配合,才能获得人类所需要的产物。

6.利用“细胞工程”育种

植物体细胞杂交育种

(1)原理:植物体细胞杂交

(2)方法:用两个来自不同植物的体细胞融合成一个杂种细胞,并且把杂种细胞培育成新植物体的方法。操作步骤包括:用酶解法去掉细胞壁、用诱导剂诱导原生质体融合、将杂种细胞进行组织培养等。

(3)举例:“番茄马铃薯”杂种植株

(4)特点:可克服远缘杂交不亲合的障碍,大大扩展了可用于杂交的亲本组合范围。

(5)说明:该种方法须植物组织培养等技术手段的支持。

细胞核移植育种

第7篇:高中生的教育方法范文

一、语感的涵义

语感,其实就是能够对语言文字进行较为迅速、直接的感知的能力,也是语文水平的组成部分。语感主要是对语言文字进行体会、分析和理解、吸收这一个过程的浓缩。只有具备了一定的语言感知能力,才能够在接触到语言文字的时候产生有效的直觉。尤其是在阅读的过程中,具有很强感知能力的人不但可以敏锐、迅速地把握语言文字所要传达的信息,还可以正确感知语言的意味以及其中的情感,进而领会其意境。可以说,语感是一种具有很强经验色彩的能力,涉及心理、学习、生活、情感、判断、理解以及联想等多个方面的经验。可见,语感并不是一种捉摸不定的东西,而要通过长期有效的实践才能获得。

二、培养学生语感的有效方法

1. 培养学生反复诵读的习惯

对于一些好的诗文需要经过反复的诵读,并且要仔细揣摩,从而将文章的意蕴内化到自己的脑海中。可见,只有让学生对文章进行反复的诵读,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才能有效培养学生的语感。揣摩和诵读都是语感训练的基本方式,因此,在语文教学中一定要注重并加强对文章的揣摩和诵读。在诵读这一过程中,其实就是将文章的语言内化为学生自己的语言,有效增加其词汇量,丰富语言句式,最终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增强语感。

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朗读指导的时候,要让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注意正确发音,确定朗读的语调,同时要利用声音的轻重、高低以及快慢来更好地表达出文章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可见,也只有通过对课文中的情节描写、文章格调、布局构思以及作者要表达的情感等方面的把握,学生才能在朗读的过程中获得对语言规律的理解,然后再经过学生自己不断进行比较和思考就可以实现对文章的深层理解和把握,这样就可以真正分辨出语言在运用过程中存在的细微差别,有助于语感的形成。如此,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更好地培养和发展了学生的语感,教师指导学生在诵读的过程中读出了自己的感悟,从而获得了情感的共鸣。

2. 传授适当的知识技巧,并与语言培养相结合

掌握修辞以及逻辑等语言知识和技巧可以说是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基础,同时也是培养语感的必备条件。语文知识与技巧是一种理性经验,它能够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可见,语感的培养要建立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之上,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语感训练与培养的过程中,教师一定要注重并加强对语文知识与技巧的传授,并让其更好地服务于对学生语感的实践训练,从而更好地指导学生在实践中运用。例如,对语言流畅性的训练,它与句子的顺序、形式、句型变换以及每个句子之间的关系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但是对于语文阅读中的形象感与情感的训练,就需要教师教给学生相关的文字表达手法,还有联想、想象之类的知识方法等。只有这样,才能够对语文知识和技巧进行较为系统的学习,接触并初步了解语法规则,这将有助于对学生进行语文听、说、读、写的指导,从而有效推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语言经验的把握,从而不断丰富自身语文学习的理性经验,最终促使学生在语感上达到一个较高的层次。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发展联想与想象

培养学生的语感,单单通过揣摩与诵读是远远不够的,学生必须要经过亲身的生活感受和体验。这主要是因为一切真实的语感往往都是建立在亲身经验和知识的基础上才能获得的。因此,语感的培养和发展一定不能单纯从文字和语言上去揣摩,更要联系相关的生活经验,这样不仅可以扩大学生语文学习的范围,还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最终利于加强学生个人形象思维的活跃性。

第8篇:高中生的教育方法范文

一、教师应精心安排教学内容,注重知识之间的联系与应用

电子技术自诞生以来,已经形成了完整的知识体系,如,器件体系、控制技术体系、变换技术体系等。与此同时,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会有更多的新知识、新技术融入到整个学科的框架之中,这就需要教师精心地安排教学内容,梳理知识框架,做到“打好基础,时刻更新”。知识之间是有内在联系的,相互渗透,互相影响。很多学校设有“电路”、“电子技术基础”等基础课程,而后续有“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等专业课程,教师应处理好这些课程的关系,注意整个学科专业体系的衔接和完整,避免课程的重复或疏漏。通过条理清晰的教学,令学生清楚的掌握教材的重点、难点,利于他们把握全书的脉络,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二、教师应指导学生了解电子学科历史,展望学科的最新前沿动态

电子技术的诞生历史虽然并不悠久,但是所涉及的学科领域最深最广。它的出现和在社会中的应用,标志着人类进入了高新技术时代,人类文明跨入了现代化社会。从电话、电报到电子器件的革命,电子技术已应用到社会的各个领域。通过这样直观地引导,使学生了解本门课程的有效性,重要性,激发他们浓厚的学习热情。教师应不断充实自己,主动吸收最近的行业信息,了解最新的行业动态。在引导学生了解最新动态的同时,扩大自己的知识面。平时,也应经常与学生沟通,指导学生大量阅读与电子技术相关的书籍或学术期刊,登陆相关的专业网站,使学生清楚自己所学的知识在本领域内所处的位置,及未来发展的方向、以及那些对整个行业有很大影响力的项目技术,例如,对电子装置的生物回(biofeedback)与思想控制、印刷电子、塑料内存、无光罩微影、并行处理技术、能量采集、生物电子与人脑研究等。

三、多媒体辅助教学、电子模拟软件的应用,显著提高课堂学习效果

现代教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多媒体辅助教学越来越多的应用在课堂中。对于电子技术课程而言,以往单调乏味,单一枯燥的教学模式,也因为多媒体技术的应用焕发新的活力和光彩。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多媒体教学画面鲜明、色彩逼真、形象生动、再加上声音的配合,能够更充分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吸引他们的注意力,活跃课堂气氛,充实和丰富课堂内容。如在讲解电子课程中的概念、电路以及一些抽象的、难以理解的原理时,教师可以用Flash、PowerPoint、Authorware等多媒体软件制作成动画,并配有语音解释,使教学内容生动、富有立体感,增强学生的兴趣。此外,一些新兴的电子模拟软件,教师也可以充分利用在课堂上,如EWB(ElectronicsWorkbench)是一种先进的计算机模拟软件。采用仿真方法,EWB可以在计算机上清楚的虚拟出一个测试仪器先进、元器件品种齐全的电子工作平台。例如单管放大电路的放大原理,就可以使用该软件做一个放大电路,让同学们能够亲眼看到信号的放大过程。这种模拟电子软件,既给元器件提供了优秀的理想模型和实际模型,又能大大辅助课堂的教学效果。同时,操作简便,容易掌握的特点使它能更好的被学生所接受,广泛应用于学生课外自主学习,或是研究设计实验的过程中,帮助他们取得事半功倍的成效。但是,由于电子技术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如果过分依赖多媒体的虚拟场面和夸张的效果,反而会将教学引向另一个误区。所以,如何找到其中的平衡点,根据课程自身的特点,恰当的用好多媒体和一些模拟软件,才能真正发挥它们在教学中的功能,同时也能使教师不断积累教学经验。

四、教师应重视实践教学,引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

由于电子技术的理论知识往往比较抽象,难以理解。因此,教师应该正确处理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间的关系,充分利用实验教学的直观性、能动性,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培养学生具有理论联系实际、动手能力、科学的研究等技能。例如在讲解单管放大电路这节课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动手制作一个共发射极单管放大电路,并使用万用表测出不同输入电压下的输出情况,同时用示波器观察输入和输出的波形,以此为依据,让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讨论输入和输出的比值,以及波形的变化情况。此外,电子技术内容深广,电子产品更是五花八门,在课堂学习的大量理论知识,如果不能熟练的应用在实际生活中,也只能是“纸上谈兵”,没有任何意义。因此,教师应该多鼓励学生勤动手、多思考,举一反三。在业余时间里,可以拆卸一些电子产品,或者试着维修一些损坏的电子器件。这样,不仅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使他们将所学知识用到实处,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动力,从而培养他们的参与意识。

第9篇:高中生的教育方法范文

【关键词】高中英语 课堂教学 教学方法 学习动机 主体性 互动课堂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3)20-0105-02

一 学生主体性在课堂教学中的体现

学生的主体性从内涵上讲,即是以“学生为中心”来组织课堂教学,强调学生在教学环节的主动性和参与意识。传统的课堂教学,将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中心,学生作为课堂教学的被动接受者,不仅难以从根本上增强学生的学习力,还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思维力。因此,更新教学观念,从思想上认识到学生主体性教学的意义,围绕学生来展开课堂教学活动,借助于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努力提高学生对课堂教学的参与度,并从兴趣学习中来积极引导学生主动思考、主动答疑,并从课堂教学以及教学过程中师生关系的构建中来融入“主体性”教学思路。

1.以课堂教学来激发学生的主体性

高中英语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施动者,要坚持以学生为本的教学原则,从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上来营造积极、和谐的课堂环境,从而灵活融入基础知识,帮助学生对课堂教学重点与难点的消化与掌握。同时,注重对学生学习习惯的引导,充分挖掘学生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增进学生探究学习兴趣,为实现创新课堂教学奠定思想基础。

2.以创新教学模式来激发学生的参与度

创新是推动教育发展的动力,也是培养学生应用知识能力的重要体现。加强课堂教学模式创新,坚持学生在高中英语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注重对学生英语语言能力的培养,从课堂交际中来发现学生的优点,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同时,注重课堂教学与课外知识的互动与融合,积极扩展英语实践活动,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从生活化的英语活动中来提高学生的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结合课堂教学内容,构建灵活的课堂教学框架,注重学生评价教学的应用,尊重学生的人格特质,激励学生自觉学习英语。

3.从教学过程中来增强学生学习的乐趣

课堂教学是基于学习实践,运用先进的教学理念来引导学生接受新知识,获取新方法。为此,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主体性的提高,需要借助于不断变换的教学方法来体现,探究学生在英语学习中的问题与困惑,引领学生由被动的学习转变为主动的求索,并从中获得知识的熏陶和能力的培养。有针对性地开展多元化课堂教学方法,注重整体与个体的互补与组合,扎实教学基础,内化课堂自主能力,适应以学生为教育主体的全新环境。

4.倡导民主与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以学生为课堂主体,在师生关系的构建上,更加倡导民主与平等的和谐关系。学生的想法是值得尊重的,对学生的良好建议是值得肯定的,营造师生友好氛围,必须从关心学生的学习与生活,理解和解决学生的学习困难,贯穿于英语课堂教学全过程,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从融洽、平和的师生关系构建中来提升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

二 英语课堂引入学生主体性教学的策略

现代教学技术与教育手段的发展,对高中英语教师的教学创新提出了新的要求,面对新时期高中英语教学实际,转变思维模式,积极探索新的教学策略就显得尤为迫切。

1.强化英语学习动机教学

动机是一种心理活动,学生学习动机的激发关系到高中英语课堂教学效果的实现。为此,针对课堂教学中学习动机与学习活动的关系,只有从学生心理上来引导学生构建积极的学习动机,才能更好地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爱好联系起来。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主要从以下几点来着手:

第一,构建切合学生心理的问题情境,问题教学是激发学生思维的有效途径之一,结合高中英语教学目标,设置科学、有效的问题情境,优化提问的方式,把握学生的思维实际,既要给学生思考的空间,又要照顾学生的学习信心。如在讲解“Healthy eating”时,可以结合学生生活实际来提问,让学生谈谈自己的饮食习惯,设置问题:Everybody has to eat,but do you eat a healthy diet? Do you know that the food you eat helps you grow in different ways? 这些问题的提出,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更能激发学生的参与积极性,从而有利于课堂氛围的营造。同时,在问题情境构设中,对于回答的方式上,可以融入学生的见解,而非简单的肯定或否定回答。由此来进一步加深对问题的探讨,让学生能从回答中挖掘自身的学习兴趣。

第二,注重对学生回答问题后的及时评价,适时、恰当的课堂评价,不仅能够发现学生的优点,还能够从对学生的鼓励中,极大提升学生的思维积极性和兴趣,同时,还能够从客观的评价中,让学生找到自己的不足,以改进自身的缺点。在学习英语过程中,对英语学习的重要性要给予积极暗示,如引入国际交流合作时英语的重要意义,更能从心理上来引导学生认识到学习英语的紧迫感和必要性。

第三,注重开放的学生思维,摒弃传统英语教学中知识灌输的弊端,提倡学生在英语学习中的主体性与自主性,启迪学生能够从问题情境中来主动获取知识,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如在讲解The Olympic Games时,可以适当设置问题The origin of the Olympic Games;问题The cities used to hold the Olympic Games;问题The sports in the Olympic Games.从而让学生从课文阅读中加深对奥运会的理解与认识。

2.注重个体差异,强化因材施教

英语学习作为一项课程教学来说,由于学生自身英语水平的差异性,在教学实践中宜采用不同的方式来区别对待。首先,在把握学生整体英语能力的基础上,注重学生自身的基础与特点,结合不同的知识点,通过开展分层次教学法,来满足不同学生对英语知识的吸收。对于基础好的学生,可以从增加课外阅读的过程中,来提升其水平,而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加强对教材内知识点的学习,对于内向的学生,多为其创造口语表达的机会,以强化对其自信心的锻炼。其次,在教学材料的选择上,立足教材,超于教材,适当选择报纸、杂志等英语资源,从词汇量及语言能力上来逐级提升学生的英语兴趣。

3.强化课堂互动教学

教学互动是增强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有效途径,也是营造宽松愉悦课堂氛围的有效方式,为此,高中英语课堂教学,积极发挥课堂互动的作用,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活动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组织课堂教学资源的合理安排,既要从宽度上把握整体方向,又要从深度上衡量学生的实际水平。同时,让学生自主参与课堂活动,如组织课堂辩论、开展课堂话剧表演,让学生在口语训练中体验学习英语的乐趣。

4.强化分组教学,调动学生的主体性

对英语课堂实施分组化教学,通过优势互补来构建组内互助、组间竞争的学习分组,让所有的学生都能够参与到课堂活动的实施中,通过讨论、合作,推选各自的发言代表,基础差的学生能够得到适当的辅导,还能从集体荣誉中形成学习合力,共同推动学生的成长与提升。

三 总结

高中阶段的学生可塑性较强,因此,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从关心学生的成长中来引导学生认识自我,提升自身的主动性,学会学习、学会生活,懂得合作、创造、责任、进取,树立正确的学习观,不断从师生间的沟通与情感碰撞中融洽关系,营造学生乐学、教师乐教的和谐氛围。

参考文献

[1]吴敏.高中英语分层教学实验探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