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民宿设计要点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一、乡村旅游升级的必要性
(一)传统乡村旅游产品无法满足休闲度假时代市场需求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和带薪休假制度的逐步完善,中国正迈入全民休闲时代,市场需求也从单一的观光向康体运动、生态游憩、亲子教育、养生养老、文化体验等多元化转变。其中距离城市较近、保留着自然生态和传统文化的乡村地区,是城市居民日常休闲度假的最佳选择,但传统的乡村旅游产品以农家食宿接待服务为主,已经无法满足潜在市场的多元化需求,进行全面的产品调整与更新以适应市场变化需求。
(二)传统乡村旅游发展无法驱动乡村地区的全面复兴
乡村旅游发展的从一开始即被赋予扶贫的功能,尤其是在现阶段,更是肩负着推动“美丽乡村建设”的重大使命。通过旅游导入,促进乡村的生态保护、产业发展、人居改善、文化传承,实现乡村地区的全面复兴,是乡村旅游发展的终极目标之一。而传统的乡村旅游,以单独农户的自发参与、政府的简单规范引导为特征,缺乏对乡村地区文化、生态、产业、人才、资本的整合,无法形成强大的发展推动力。因此,从乡村整体发展与振兴的视角出发,进行更高层次的战略整合与路径设计,是未来乡村升级的重要方向。
(三)传统乡村旅游发展无法实现乡村资源高效集约利用
乡村地区是自然生态、历史文化、乡土民俗、农林产业等多元资源的综合体,具有极高的休闲体验价值。但传统乡村旅游粗放式发展特征明显,以乡村可视资源的初级、简单的利用与转化为主,对于乡村的生态、遗产、田园、水系、山林、民俗缺乏深度解读与精致利用,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资源价值降低与资源浪费,甚至很多地区因为不当的乡村旅游发展,造成了乡村自然生态的破坏、传统文化的过度商业化和庸俗化,不利于乡村地区的可持续发展。未来,以生态和文化保护为前提,推动乡村资源的精致化、创意化、集约化利用,是乡村旅游升级的重要抓手。
二、乡村旅游升级模式探讨
乡村旅游经营模式创新 ,就是要在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前提下,着力破解乡村土地流转、农宅租赁瓶颈,积极探索农民土地经营权入股、农宅入股、旅游咨询机构智力入股、旅游众筹等新型投资机制,引导乡村旅游从单一的“农民自营+政府引导”,走向“公司+农户、合作社+农户、新农人+政府+社区”等多元化经营之路。创新模式有:
(一)标准化的乡村酒店模式
(1)“乡村酒店”的理念,以现代酒店的经营管理理念,推动乡村旅游服务的规范化与标准化,提供有品质的农家食宿接待服务,是传统农家乐的直接升级版。
(2)适用村落特征:村落农户物质条件高度均质,易于实现标准统一,尤其适用于统一规划建设,基础设施条件较好的安居新村;临近成熟旅游景区或位于旅游热点线路之上,主要面向景?^到访游客,有条件打造成为面向大众游客的食宿接待服务配套区。
(3)模式要点:推行标准化的旅游接待服务+建立与成熟景区的联动关系:按照酒店的功能空间,对村落进行统一规划设计或改造,明确大堂接待区(即乡村旅游服务中心)、公共活动区(即乡村公园、广场等公共活动空间)、食宿接待区(即设施标准统一的旅游接待户);通过成立乡村旅游合作社,实行乡村旅游接待户的统一管理、统一培训、统一服务标准,统一分配客源、统一价格、统一结算;按照酒店客房的标准,设计各个接待户的配套设施,如房间面积、独立卫生间、统一的床上用品和洗涤用品等;积极与周边成熟景区联动营销,并建立从景区至村落的便捷道路导视系统,开通免费摆渡车,通过吸引景区到访游客,获得充足的客源保障。
(4)典型案例。密云司马台新村――北京“乡村酒店”模式实践与示范标杆。司马台新村的前身是司马台村,因靠近司马台长城景区,该村是北京城郊民俗旅游发展较早较成熟的村落之一。2011年,古北水镇项目选址落户司马台村,为推动项目建设落地,对司马台村实施整体搬迁计划,遂启动了司马台新村建设。新村落成之后,即明确了践行北京市“一个民俗村就是一个乡村酒店”的发展理念,由司马台民俗旅游合作社实行统一管理、统一培训、统一定价、统一门头牌匾、统一床上用品配送洗涤,合作社下设民俗旅游接待中心,负责村落内的客源分配和统一结算。司马台新村由此变身为一个村民参与的乡村酒店,主要面为古北水镇到访游客提供有品质保障的农家食宿接待服务,并与水镇内的高端食宿设施形成互补,成为了古北水镇的大众游客配套接待区。目前,司马台新村共有215个民俗户通过县镇村联合验收,可提供房间645间,床位933张。
(二)个性化的文化民宿模式
(1)核心理念,把一个乡村打造成一个乡土文化博物馆,基于村落文脉与古民居群落整体保护的基础上,通过传统文化艺术化、创意化、体验化利用,打造有故事的乡村民宿群落和精致的乡村文化休闲体系,创造传统与时尚碰撞的精致乡村生活方式。
(2)适用村落特征:村落历史厚重,文化特色突出,尤其以传统古村落为典型代表;村域内拥有较为丰富的历史文化遗存,如名宅大院、寺庙宗祠等,适宜开发多种历史文化体验产品;村落传统肌理尚存,环境自然质朴,并保存一定数量的具有历史感的传统民居院落,具备开展乡村文化度假的基本条件。
(3)模式要点。古村整体保护与特色民宿打造,村落历史景观与文化游赏体系营建:对村落内各类文化遗存进行系统普查,确定保护红线与可利用等级;筛选村落的主题文化元素,并与村落的公共景观、体验活动、建筑风貌结合。
(三)高端化的度假乡居模式
(1)野奢度假综合体理念。以塑造特色乡村度假品牌为导向,通过乡村闲置农宅的统一收租,并进行整体改造与度假化利用,将村落打造成为高品质的乡村旅游度假区。
(2)适用村落特征:村落生态优良,环境幽静,拥有天然的度假条件;一般为“空心村”或新村搬迁之后的废弃旧村,房屋空置率较高;村落民居建筑多为传统老院落,风貌特色突出,改造价值较高。
(3)模式要点。塑造高端度假品牌:把闲置农宅集中经营,度假社区整体打造:由村集体对村内空置民宅统一租赁回收,通过引入外来企业资本或自筹资金,进行整体度假化改造,并塑造独立度假品牌;民居改造讲求文化性、乡土性与品质感兼顾,追求外旧内新、外朴质内奢华的效果;可通过探索村民房产、土地入股等多种方式,实现社区居民持续参与;当地村民可被返聘为度假村(区)员工,推动村民就地就业。
(4)典型案例。山里寒舍,由“空心村”到乡村度假区转变。山里寒舍位于北京密云县北庄镇干峪沟村。由于地处偏远,交通不便,干峪沟村村民逐渐外迁,导致大量民居闲置乃至荒废,村内民居空置率高达80%,成为名副其实的“空心村”。2013年,北庄旅游开发公司,以50年租用、二套闲置房入股合作等形式,收租了村里废弃或闲置的宅基地(或集体土地),对村落的供电、给排水、通讯、网络等基础设施进行高规格建设,并将传统民居院落改造成为高品质的度假酒店,以“奢华与朴素混搭,舒适和自然结合”为特色,将城市化的星级酒店享受与乡村自然宁静的生活自然融合,并配套了游泳池、高尔夫、儿童游乐场等休闲度假项目,目前开放的院落有20余座,入住价格从1500元至4000元不等。通过这一模式,村民不仅可以获得稳定的租金,同时还成为山里寒舍的员工,获得相应的工资收入,而干峪沟村的土地、果林等各类资源也得到了系统盘活,昔日荒凉的空心村变身成为国际范的乡村度假区。
(四)创意化的休闲聚落模式
(1)乡土游乐场理念,整合村落内的河流、田园、果林、山地,创意打造多元化的乡村休闲游乐空间,并通过策划好玩、丰富的乡村活动形成为村落持续的旅游吸引力。
(2)适用村落特征:一般位于热点游览线路上,交通可达性较好;村落可利用的休闲资源丰富,如河流、湿地、果林、山地等;具备一定的可建设用地条件,便于引入休闲游乐设施或项目;村集体发展旅游积极性较高,且具有较超前的发展思路和较强的号召力。
(3)模式要点。扩展乡村休闲空间和创意休闲体验活动策划相结合:由村集体牵头,对乡村休闲资源进行系统化整理,并导入创意理念,包装打造农耕文化园、乡村花海、儿童乐园等休?e项目,构建乡村休闲产品体系;策划春耕节、乡村亲子课堂、丰收狂欢节等丰富多彩的乡村活动,创造乡村持续旅游吸引力;通过成立乡村旅游合作,组织村民开展旅游接待,为到访游客提供食宿服务;建议可采用“村集体+企业”的模式,吸引部分外部资金,用于投资较大但盈利性较好的休闲项目开发。
(4)典型案例。创意休闲引领美丽乡村建设。尚书圩村,位于浙江安吉县皈山乡境内,距安吉县城18公里,是一个群山环绕的典型山村。2010年,尚书圩村把握“美丽乡村”建设机遇,转变观念,提出“经营村庄”思路,利用生态和文化资源优势转型升级,大力发展创意农业和文化旅游产品,打造尚书休闲文化村,走出一条旅游驱动型乡村发展之路。
为促进旅游发展,尚书圩村首创林地股份制流转机制,并通过吸引投资和自筹资金两种方式,先后建设了尚书文化园、尚书开心农场、向尚花田等休闲体验项目,其中的开心农场,是村内基于土地流转建立起来的,设计有百亩葵花园、千米瓜果长廊、蔬菜园、瓜果园、采摘园、春泥农耕园等特色版块,主要面向城市家庭和青少年群体,提供乡土教育、农耕体验、田园休闲等特色产品,并策划举办金榜节、葵花节、欢乐农家过大年、乡村南瓜创意PK赛等一系列乡村趣味节庆活动,形成了乡村的持续吸引力。目前,尚书圩村被评为国家3A级景区,每年的游客量在10万人次左右,单就村中景区门票每年就能为村民增收近100万元。
(五)产业化的主题庄园模式
(1)主题庄园,依托现代农业和涉农企业品牌打造的高品质田园综合体,复合农业产业与乡村旅游两大基本功能,既是企业品牌展示与技术研发基地,也是高品质的田园休闲度假区。
(2)适用村落特征:农业基础较好,已经形成了具有一定规模的特色农业品牌或拥有独特的农业气候条件和文化资源;土地流转门槛低,有建设大型农业庄园的场地条件;交通可达性强,能够吸引大型涉农企业或其他休闲农业投资主体进驻。
(3)模式要点。企业资本撬动+现代农业品牌支撑+庄园生活方式构建:以现代农业产业为基础,通过大型企业资本导入,发展庄园经济,形成“产业+旅游”双驱动;不以民俗接待户发展为重点,而以庄园品牌塑造、庄园综合功能扩展、庄园产业延展和产业链条构建为主;庄园作为游客集中到访区,提供观光从景观和建筑设计上,柏联普洱茶庄园讲求对当地传统建筑的延续与再创新,其中的制茶坊由著名建筑设计大师邢同和执笔设计,全钢架结构、全玻璃外墙和隔断的精制厂房,把具有云南傣族、布朗族民居特色的木材、茅草、小挂瓦、回廊、尖顶等元素自然的融入其中,与周围茶园浑然一体,既方便游客观光,又可以保证生产环境的整洁,缔造了一座集后现代建筑美感和傣族、布朗族民族特色为一体的“茶园里长出来的制茶坊”。
关键词:酒店;平面布局;外立面设计;景观设计
进入21世纪,在城市化进程的推动下,中国城市进入了建设发展的高峰,同时也带来巨大的压力与挑战。城市的破坏性建设以及忽视、破坏自然环境和地域文脉的现象随处可见,历史沉积下来的优质传统人居场所濒于消亡,城市变得毫无特色。因此,如何避免城市在粗放的建设大潮中丧失记忆,努力保存城市肌理,转录、复制城市文脉与基因,成为当下非常现实的问题。普洱茶马古城酒店设计,旨在通过对云南地域建筑的重新诠释,探索城市化进程中地域文脉的动态延续与场所精神的寻回。
工程档案:云南湄公河集团有限公司
建筑设计:浙江当展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薛长宝 陈瑜文
项目地址:云南省普洱市北部新区
占地面积:26902平方米
建筑面积:61770平方米
容积率:2.11
一、项目概况
1、项目区位
项目地块位于云南省普洱市北部新区范围内,距普洱市中心城区距离约4-5公里,距离普洱机场不足5公里,距离版纳-普洱-昆明高速入口约2公里。紧邻普洱行政中心、普洱二中,据悉,高铁普洱站极有可能位于本项目南侧2公里范围内。
2、用地范围
本项目占地面积约26902平方米,总建筑面积61770平方米。位于普洱茶马古城总规划用地东南部。
3、地块条件
本项目紧邻西北面普洱古城规划酒吧区及大型旅游集散停车场,东面为进腊梅坡新农村的水泥道路,腊梅坡寨子为震后新农村建设成果示范点,水泥道路对面形象较差,待规划拆迁。
4、道路交通
本项目南临交通干道,未来交通通达性较好,8号路为整个北部新区的交通要道。规划停车场为地块提供了便捷的交通服务。
二、设计理念
1、项目定位
基于茶马古城的整体规划定位――妙曼普洱 ・商业/度假/旅游集散中心,酒店将被打造成为一座传承云南地域建筑特色、延续古城建筑文脉,回归人文场所精神的度假、旅游、休闲酒店。
2、功能定位
作为茶马古城整体规划的一部分,酒店将兼具旅游团队的接待及酒店式公寓的功能,部分功能同旅游休闲度假的配套相衔接,是富有浓厚云南历史底蕴的旅游休闲场所。
3、市场定位
本酒店定位为准四星级酒店,将为旅游团队提供经济、高效的服务,为游客的茶马古城之行留下舒适而又难忘的回忆。酒店式公寓将为中高端商务人士,提供高档、舒适、完善的服务。
三、规划设计
1、设计依据
1、普洱市建设用地规划条件
2、建设用地规划红线图
4、《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50352-2005);
5、《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
6、《茶马古城项目规划设计任务书》;
7、国家及省市有关建筑、规划、消防、交通、环保等规范,条例,规定。
2、设计原则
规划以延续历史文脉,继承与保留传统人居场所为原则,将古城的肌理转换应用于酒店的规划设计中,营造出具有中式古典意境的人文场所空间。
3、面对的问题
1、地块毗邻西北面普洱古城规划酒吧区及大型旅游集散停车场,由于拟建容积率要求较高,规划设计将停车场及古城酒吧的车行道路与酒店车行道路串联紧贴红线形成外环路,以整合充分利用地块可用空间;
2、作为古城的一部分,设计需要充分与古城规划相拼合。酒店入口广场是酒吧区轴线的延续,在衔接关系上,与古城构建起完整布局。
3、异形的三角形地块是设计的一个挑战,规划设计通过建筑自然的转折关系,与地形有机的契合,既充分有效利用土地,在形式上又能完整统一。
4、规划设计的亮点
1,植于地形地貌的有机契合
2,传统院落空间的现代演绎
将富有地域文脉的围合性庭院空间,同构于酒店的规划设计中,以大小两个层次的庭院,通过入口广场轴线的串联,呈现出一个分散而富有凝聚力,共享而兼顾私密性的理想人文空间。
四、建筑设计
1、建筑风格设计原则
设计根据格调、自然、历史气息的形象定位,将云南传统地域历史特色的空间及建筑语汇,融入现代建筑的创作中。将普洱恬淡的自然美景、渊远的历史文化和富有生机的时代精神融合,打造出一个新古交接的酒店设计典范。
2、平面功能布局特色
1、功能上分酒店和酒店式公寓两部分,考虑到酒店团队接待偏公共性和酒店式公寓偏私密性的功能特点,将酒店部分安排在靠近主入口广场及靠前的庭院,酒店式公寓部分安排在相对靠后的庭院。在使用上有明确的功能和动静分区,避免相互干扰。
2、为了适应以体验为主的旅游需要,酒店对不同区域采用开放、半开放、围合、半围合等组合布局。不同的形式布局有意模糊了建筑中一些传统的空间界限,使其古老的神韵不减,真正达到了得“意”而忘“形”。
3、引入中国历史传统建筑的节点空间,注重室内外的过渡,在处理灰空间时,讲求建筑与自然的无边界对接,设置院落、露台、阳台、柱廊等开放和半开放的过渡空间,满足人们多元化的需求,使人的生活因空间的灵动而变得多姿多彩。
3、外部立面设计
1、普洱传统建筑的结构形式一般以木结构作为支撑体系,古城酒店在保护与发展古城建筑形式的前提下,运用了现代的结构形式,钢筋混凝土作为主要的结构形式,钢木结构作为局部的支撑和装饰,试图让人们体验新古交接带来的冲击感与新气象。
2、建筑色彩本着尊重云南普洱本土地域建筑历史文化的原则,以黑、白、灰为主色调。精致的木结构栏杆与格栅、檐口与山花,使建筑本身的现代感与传统古朴感合二为一,为建筑平添了几分精巧、灵秀的气质。
3、建筑屋面设计,采用气势恢宏的四坡庑殿式屋顶,通过跌落与组合,呈现出富有层次感、聚落感的建筑形象。细腻的灰瓦、偶尔探出屋面的塔楼,组合出传统建筑富有生命感的第五立面。
这些民族传承下来的元素、符号与建筑的现代气息巧妙结合,经升华创新形成一种普洱古今交融的时空感。它遵从自然,融入了普洱人民的生活哲学,让人们体味到当地人典雅、细腻的审美意识。
4、剖面设计
建筑的剖面设计中,利用中庭的高空间、大进深来营造入口大堂壮丽华贵的气势。酒店大小空间结合中空庭院,动线设计按照人的视觉印象,空间感受与行为体验来区分,使人在建筑中行走有种时抑时扬,收放变化的感受。
“道咸画学中兴”说是黄宾虹晚年对中国后期绘画史思考的一个课题,学术界普遍认为“道咸画学”的“中兴”是“笔墨”,譬如,梅墨生写道:“黄宾虹之倡言“道咸中兴”,推崇“金石画家”,中心在于笔墨——他认为这又是反映民族精神的根本所在。”①但在中国绘画中“笔墨”自古以来就非常重要,“道咸画学”的“笔墨”又有何特别之处?对于这个问题,黄宾虹自己的论述虽有多处,但都比较简略,言语不详,故引发了研究者阐述上的分歧。其中大多数是从“金石书法入画”的角度来加以解释,譬如,张桐瑀断言:“道咸中兴并非指绘画境界的中兴,它更多是指笔法的中兴”。②当然,也有不同意见,譬如,郑工认为:“其实,金石书画之融合,并非要点,重要的是笔墨,尤其是‘墨’的问题,才是黄宾虹评价道、咸间画家的标准所在,才是他提出‘道咸中兴’最根本的原因”。③那么,黄宾虹“道咸画学”之“笔墨”的原意究竟是什么?
二、“渍墨法”和“破墨法”
已有研究者指出,由于黄宾虹兼具美术史家与画家于一身,其“道咸画学中兴”说的形成与艺术实践密切相关,④所以,从其艺术实践入手无疑是探究这一问题的一个捷径。笔者通过研究认为,“道咸画学”的“中兴”主要是指道咸年间与金石学相关画家的山水画,而这些画家中有部分“更多的重视‘墨法’”,⑤这一结论与郑工的认识不谋而合。对于“墨法”,黄宾虹的论述很多,其中之一是1935年在《仿萧尺木江湖万里图卷》中自题
余画初由文、沈学步,搜讨李晞古亦有年,近喜方方壶、梅道人墨法,前后颇有不同,此卷犹存南宋也。⑥
这则材料的重要性在于,时年黄宾虹70岁,正是“道咸画学中兴”说形成的关键时期。方从义、吴镇“墨法”与“道咸画学中兴”说外在表现之一的“墨法”虽然在概念上完全相同,但“墨法”的传统非常丰富,薛永年认为主要有“泼墨”、“破墨”和“积墨”之分,⑦黄宾虹更有“七墨”之说,关于方从义的“墨法”,画史并不多载,吴镇的“墨法”却是非常典型,李福顺指出:
吴镇的画风,与黄公望、倪瓒、王蒙三家比较,有明显的不同:三家重用笔,且以干笔皴擦较多(黄公望参用湿笔);而吴镇则重用墨,且湿笔积染较多,尤其是他的趁湿点苔法,更赋予作品以浑厚华滋的艺术效果。⑧
主要特点是“湿笔积染”,大体介于“泼墨”和“破墨”之间。那么,这种“墨法”与“道咸画学中兴”说的“墨法”之间是什么关系?
1939年春,黄宾虹在与黄居素书中写道:“近悟墨法,觉明清画者知之绝少”,⑨对此,王中秀指出:“透露出他对笔法墨法有新的体悟”,究竟是哪些新体悟呢?王中秀进一步解释:
这些体悟主要表露在《讲学集录》和《画谈》中,在《讲学集录》中,他对渍墨法重加阐发:“以重墨饱笔浸水而出之,中有笔痕而外有墨韵。”在《画谈》中,他对焦墨法和宿墨法也重作了阐发,“焦墨法,于浓墨淡墨之间,运以渴笔,古人称之‘干裂秋风,润含春雨’视之枯燥,意极华滋。”“画用宿墨,其胸次必先有寂静高洁之观,而后以幽淡天真出之。睹其画者,自觉燥释矜平,墨中虽有渣滓之留存,视之恍如青绿设色,但知其古厚,而忘为石质之粗粝。”⑩
认为新的体悟主要是“渍墨法”、“焦墨法”和“宿墨法”,无疑很有见地,但如果进一步联系黄宾虹对“七墨”的修改,问题就更加清楚了。
“七墨”是黄宾虹对“墨法”的集中认识,事实上,他的一生都未停止对笔墨问题的思考,论述散见于其书信、画跋和文章,随着认识的发展,表述也不断变化。但根据王中秀的研究,相对集中的梳理主要有五次,(11)本论文的讨论也将集中围绕着这五次梳理来进行:
从现存材料来看,“七墨”之说最早见于1928年,但内容不详。约作于30年代前后的《金石书画编》认为“七墨”为“浓、淡、破、积、泼、焦、宿”,1934年的《画法要旨》延续了这一提法。转变发生在1937年至1938年,其时黄宾虹困居北京,故宫博物院古物陈列所国学研究院的讲稿《讲学集录》认为“七墨”分别为:“浓、淡、破、渍、泼、焦、宿”,把“积墨法”换成了,“渍墨法”,1940年的《画谈》确认了这一修改。可见,在“渍墨法”、“焦墨法”和“宿墨法”中,他此时的新体悟应该更多偏重于“渍墨法”。
需要指出的是,黄宾虹并不是直到1937年才开始重视“渍墨法”,根据王中秀的研究,他“早在1934年的《墨法图》就将渍墨法列为七墨法之一”,(18)但作于同年的《画法要旨》却未体现出这一认识,联系到与黄居素书中的“近悟墨法”,可知,30年代后期正是认识形成的关键。
既然“渍墨法”在“七墨”中如此重要,那么,哪些画家擅长“渍墨法”?对于这一问题,《画学篇》中说得清楚:
元季四家称杰出,黄(公望)吴(镇)倪(瓒)王(蒙)皆正趋。梅花庵主渍墨濡,黄鹤山樵隶体臞。墨中见笔笔含墨,大痴不痴倪不迂。(19)
图1
黄宾虹认为吴镇是“渍墨法”的代表画家,这不禁立刻会让人产生一个联想——难道“道咸画学中兴”说的“墨法”主要就是指“渍墨法”吗?迄今为止,尚未在黄宾虹的论述中发现直接材料,但作为“道咸画学中兴”代表画家之一赵之谦的山水却是从吴镇起步,《摹梅道人山水》(图1)作于咸丰五年(1855),年仅27岁。另一则材料更具说服力,黄宾虹在与郑秩甫书中对包世臣画法有过如此的描述:
王维水墨,以浓墨蘸水,有渍 墨法、破墨法。画家口诀,元人之后已失其传,学者求之书法之中,王孟津得之,包安吴畅厥其旨,故工书者必善画。(20)
包世臣也是所谓“道咸画学中兴”的代表人物之一,而他得到的是“渍墨法”和“破墨法”。当然,画家落墨之时绝不会如此机械,应该是“数墨并用”,只不过在黄宾虹看来,“渍墨法”和“破墨法”是他“墨法”的主要方面。所以,如果认为“道咸画学中兴”说的“墨法”是在泛指“七墨”的同时,重点指向“渍墨法”和“破墨法”,这一结论大致应该可以成立。
如前所述,吴镇精于“渍墨法”,那么,擅长“破墨法”的画家又是哪些?黄宾虹在对笔墨的梳理中也都有所涉及:
黄宾虹把“破墨法”上溯到“董巨”,元代商璹最得“破墨法”,“二米”和石涛也精于此道,(26) “董巨”年代过于久远,商璹的影响不大,故以“二米”和石涛较为典型。在所谓“道咸画学中兴”画家中,就有不少师法“二米”和石涛,譬如,翁同龢作有《云山图》(图2),自题:“偶见丁南羽云山,戏仿其意,云龙耶?抑墨猪也?”丁南羽就是丁云鹏,画家通过他上溯“二米”。
更有不少画家即法吴镇,也师“二米”和石涛,譬如,谢兰生就是其中之一,他在《写仿清湘意竹木溪涧图》中自题:
予于近代人画所最服膺者,清湘、老莲、寿门三人而已。老莲人物绘画精绝,而山水时或冗滞,不能入大家之室。寿门人物亦精绝,而山水上,树石时或失之荒率,俱不无遗憾。惟清湘之妙不可思议,又非二公所能逮,不识者或目以为怪,可叹也!
也许正是由于师法了石涛,谢兰生在仿吴镇时也多了几分潇洒畅快,《仿梅道人山水》(图3)取《渔父图》画意,用笔大胆泼辣,用墨雄秀腴润。
吴荣光既师吴镇,李玉棻记载:“吴荣光……画宗仲圭……古肆见有墨笔仿梅道人大帧,笔意雄犷”(27),又法“二米”,道光七年(1827)四月在《山水》(图4)中自题:“意想不到处,重开山势奇。南宫与北苑,都在会心时”。所以,至少可以认为,笔墨是否与“渍墨法”和“破墨法”有关应该是黄宾虹收罗“道咸画学中兴”画家的标准之一。
但“二米”、吴镇、石涛都是绘画史中的“大名家”,师法者代不乏人,就道咸年间而言,就有不少画家的画法与他们有关,譬如,蒋宝龄记载:“邵廷宝字华圃,……二十余游金陵,市上得米南宫山水长卷,坐卧其下,凡三日,得其用笔之法”,(28)但却未被黄宾虹关注,难道其中另有玄机?
三、“湿、浓、黑”三墨与“碑学用笔”
要讨论这个问题,必须了解“渍墨法”和“破墨法”的性质是什么?“破墨法”的含义比较清楚,黄宾虹在《墨法图》中写道:“破墨以浓墨破淡墨,须就湿时为之,今用以画坡”,“渍墨法”的情况稍微复杂,学术界进行过一些讨论,(29)王鲁湘综合诸家之说,认为:“渍墨、破墨、泼墨是‘湿’墨”,(30)此论应该大致不差。
图2
图3
图4
图5
按照黄宾虹的说法:“道咸中《艺舟双楫》言北碑书法,而画之墨法始悟”,(31)是在包世臣书论中得到了相关启发。检索《艺舟双楫》,包世臣这样认识“墨法”:
然画法字法,本于笔,成于墨,则墨法尤书艺一大关键已。笔实则墨沈,笔飘则墨浮。凡墨色奕然出于纸上,莹然作紫碧色者,皆不足与言书;必黝然以墨,色平纸面,谛视之,纸墨相接之处,仿佛有毛,画内之墨,中边相等,而幽光若水纹徐漾于波发之间,乃为得之。盖墨到处皆有笔,笔墨相称,笔锋着纸,水即下注,而笔力足以摄墨,不使旁溢,故墨精皆在纸内。不必真迹,即玩石本,亦可辨其墨法之得否耳。尝见有得笔法而不得墨者矣,未有得墨法而不由于用笔者也。(32)
文中主要并没有谈及“湿墨”,根据金丹研究,上述文字体现出包世臣在书法上“对用墨的要求是:沉、黑、毛,亮”(33),从包世臣的书法实践来看,多用浓墨且水分饱和(图5)。
“渍墨法”和“破墨法”的特点是“湿墨”,包世臣《艺舟双楫》中的“墨法”重点在“浓墨”,他的书法实践则是“既湿且浓”,布颜图在《画学心法问答》中把墨之“六彩”分为两大类:“吾以干、淡、白三彩为正墨;湿、浓、黑三彩为副墨”。(34)如果按照布颜图的分类,黄宾虹从《艺舟双楫》中所悟到的“墨法”大致应该属于“副墨”。但“墨法”只是“道咸画学中兴”说的一个方面,黄宾虹还认为:
清道咸来,包安吴、赵撝叔、张叔宪、翁松禅书名鼎盛,论者各有异同,敝箧有其书,尤酷嗜其画,均从书法中悟出。(与何治法书,无纪年)。(35)
他们的书法一般被放在金石学兴起,也就是“出帖入碑”的背景下来讨论,所以,既然“道咸画学中兴”说中心问题在于笔墨,结论就呼之欲出:这里的笔墨并非一般意义上的“有笔有墨”,而是特指“湿、浓、黑”三墨与“碑学用笔”的结合。
如前所述,在“道咸画学中兴”说的讨论中,学术界较为关注的是“碑学用笔”,个别研究者注意到了“墨法”的作用,但并未对“墨法”进行更细致的分析,至于“湿、浓、黑”三墨与“碑学用笔”的结合,则尚未得到充分的关注和讨论,那么,这样结合的意义何在?
华人德注意到清代乾嘉年间的书坛出现了一个艺术现象——长锋羊毫的盛行,并对此进行了讨论,认为长锋羊毫有长处也有短处,但通过独特的使用方法,则能扬长避短:
书写前将笔蘸饱墨,运行时多轻提,并不会直泻而下,加上此时行笔稍快,就不会在生宣纸上晕染开来。笔有饱墨时,应少重按,否则毫间的墨渖会挤压出来,渗化 到生宣上(有意要形成涨墨则另当别论)。蘸一次墨往往可写数字,墨未全干,即需重新蘸墨,理顺笔锋,借助墨渖的下垂来增加笔毫的弹性,不至墨枯锋散或毫弯不起。如果遇到字未成而墨将尽,或从通篇布局考虑须用枯笔,则行笔须慢,且借助腕力把余渖从笔毫中逼出,方能枯中带润,丝丝入扣,当笔毫弹性渐弱,转折时须顺势用指捻动笔管,使笔锋始终居于笔画正中,避免笔锋扭绞在一起(关于捻管,后面还要详谈);或者翻转手腕,以就锋势,不断将锋调正。此时就不能执着于腕平掌竖,手指只可执管,不可运转的原则了。此法掌握得当,能达到干裂秋风润含春雨的境地。(36)
华人德进一步指出,长锋羊毫在乾、嘉以后的盛行是伴随着“碑学书派的兴起和风靡书坛”,(37)这就涉及到了“碑学用笔”,对此,包世臣《艺舟双楫》中有“始艮终乾”一说,此语出自黄小仲(乙生):“唐以前书,皆始艮终乾;南宋以后书,皆始巽终坤”,原意如何?众说纷纭,(38)根据姜寿田的研究:“始艮终乾原意是以八卦的方位标明行笔笔锋的线路,始艮终乾是回锋逆行的技法,始巽终坤则是露锋直行的技法。”(39)华人德综合各家之说认为:
从清代中叶以来,碑学派书家往往刻意追求书法中的金石气息,“始艮终乾”的运笔法即是这方面的探索之一种。(40)
刘恒把这一艺术现象概括为“生宣纸、长锋羊毫与碑派书法”,(41)长锋羊毫的特点是:“笔毛柔顺,濡墨快,含墨足,笔锋出水慢”,而书写者多是碑学派书家,他们又喜用浓墨,这就类似“湿、浓、黑”三墨与“碑学用笔”的结合,刘恒认为:“何绍基、张裕钊、赵之谦等碑派名家不仅能充分利用生宣纸的特性来表达碑派书法用笔的新奇魅力,而且在墨色的变化方面也比传统的帖学书家更为丰富和生动。”(42)需要指出的是,所谓“道咸画学中兴”画家大都精于此道,譬如,赵之谦(图6)就是其中的高手。
图6
图7
图8
图9
但书法上的这一现象与绘画有什么关系,要讨论这个问题,必须了解绘画中“湿、浓、黑”三墨的发展情况。
唐宋绘画的材料多为熟绢,技法多为工笔重彩,从元代开始,由于文人画的发展,多作水墨,由于不施色彩,就要求墨色有更丰富的层次变化,用墨的实质是用水,水的多少可使墨色作浓淡之变化。到了明代后期,陈淳和徐渭用生宣纸作写意花卉,极尽干、湿、浓、淡之能事,但进入清代以后,至少在山水画领域,画家多用干笔,撇开审美好尚不论,技术难度也是原因之一,张庚就发出过“盖湿笔难工,干笔多好”的感叹,华翼纶说得更为具体:
观古人用笔之妙,无有不干湿互用者。虽北苑多湿笔,元章、思翁皆宗之,然细视亦干湿并行。干与枯异,易知也;而湿中之干,非慧心人不能悟。盖湿非积墨、积水之谓,墨水一积,中渍如潦,四围配边,非俗即滞,此大弊也。(43)
“渍墨法”的代表画家吴镇影响很大,但王原祁却认为:“梅道人泼墨,学者甚多,皆粗服乱头,挥洒以自鸣其得意,于节节肯綮处,全未梦见,无怪乎有墨猪之诮也。”(44)所谓“墨猪”,主要指在湿墨渗化时无骨力而显得肥硕臃肿,东晋卫铄指出:“善笔力者多骨,不善笔力者多肉。多骨微肉者,谓之筋书;多肉微骨者,谓之墨猪”。(45)精于“破墨法”的“二米”情况与之类似,盛大士观察到:“近人写雨景多仿米氏父子及高尚书法,往往淋漓濡染,墨有余而笔不足”。(46)应该说,书法上以“生宣纸、长锋羊毫与碑派书法”为主要特点的所谓“道咸画学中兴”画家恰恰能在绘画中有效避免“墨猪”和“墨有余而笔不足”的弊病,这大约就是黄宾虹所论的:“包慎伯先生阐扬碑碣之学,所著《艺舟双楫》,八法工深,兼精六法。可知笔力是气,墨采是韵。水墨画法,倡自王维,郑虔三绝,为真内美,丹青绚耀,假日之光。画学宗传,详于书诀,书决隐微,于画得之。”(47)
那么,“湿、浓、黑”三墨与“碑学用笔”结合的艺术效果在他们的绘画作品中能够反映出来吗?对于这个问题,最有效的材料当然就是黄宾虹的收藏,但遗憾的是他的书画收藏尚未公开发表,就目前所知,只在骆坚群《黄宾虹的收藏经历》一文中有少量披露,其中翁同龢《剑池讲台卷》(图7)作于光绪二十九年(1903),用“碑学用笔”勾勒出苏州虎丘的外形,辅之以“湿墨”渲染,画面虽然简略,但却不乏刚与柔、浓与淡的节奏。根据夏承焘的回忆,“1950年9月1日,(黄宾虹)又出翁松禅《剑池讲台大意》一副,云往时以银元一千五百枚抢购得之。予不了解其好处,宾老谓好画笔笔皆有起承转合,笔笔分明。”(48)
虽然这幅作品在不同程度上反映出“湿、浓、黑”三墨与“碑学用笔”的结合,但却是孤证,尚不能提供足够的说服力。《黄宾虹先生遗物目录》也还记载了相关作品的名称,但大多是《山水》之类,比较模糊,只有《赵之谦仿米山水》和《齐玉溪时云化雨图》较为具体,能提供一些信息。无疑,《仿米山水》是赵之谦师法“破墨法”代表画家“二米”之作,其效果可能与其为好友曹籀所作的《泼墨云雾图》(图8)类似,画中分布大面积的“湿墨”却浓淡有序,层次分明,“碑学用笔”所绘岩石起了关键作用,面积虽少,但画龙点睛,使观者在浑然天成的墨韵中产生了无限遐想。
而《时云化雨图》与齐学裘同治九年(1870)为好友刘熙载所作的《化云慈雨图》画名类似,都有“云”和“雨”,关于《化云慈雨图》,孙玉堂题跋:“玉溪翁此画极似方方壶,能使山气欲动,风云变化;气韵藏于笔墨,笔墨成于气韵,逸致苍莽,有天马腾空之妙”,(49)方从义(约1300—1378)师法“二米”,元末明初的苏伯衡这样写道:
我家海岳之画图,乃是小米手所摹。……斯人一去三百载,流传笔力到方壶。(50)
其效果可能与同治十一年(1872)所作的《米法山水图》(图9)类似,笔墨浑厚,拙中见巧,正如方浚颐(1815—1889)所跋:“运墨极 灵活,布景绝苍茫。披君云山图,动我出尘想”,近景的线条和远景的墨韵交相辉映,浓墨与淡墨相互映衬,使得画面意趣横生。可见,黄宾虹所收藏《赵之谦仿米山水》和《齐玉溪时云化雨图》的笔墨可能是“湿、浓、黑”三墨与“碑学用笔”的结合。
当然,并非所以所谓“道咸画学中兴”画家的情况都是如此,譬如,周济,根据蒋宝龄的描述:“周保绪济……山水专师北宗,用笔沉厚,真力弥漫,生硬中自具书卷之气,可与安邑宋芝山”,(51)更需要清醒意识到的是,即便是包世臣代表的这些与“渍墨法”和“破墨法”有关系的画家,“湿、浓、黑”三墨与“碑学用笔”的结合也只是他们绘画的一个方面,但至少可以认为,“湿、浓、黑”三墨与“碑学用笔”的结合是所谓“道咸画学中兴”画家山水画的主要面貌之一。
四、结论
综上所述,“道咸画学中兴”说的笔墨并非一般意义上的“有笔有墨”,而是特指“湿、浓、黑”三墨与“碑学用笔”的结合,其意义主要在于“碑学用笔”能力校清代山水画中运用“湿、浓、黑”三墨而出现的“墨猪”和“墨有余而笔不足”的时弊。
注释:
①梅墨生《“道咸画学中兴”说浅探》,《美苑》,2002年第2期,第55页。
②杭春晓《学理内核 气氛自由——黄宾虹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中国艺术研究院编《黄宾虹研究文集》,杭州,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济南,山东美术出版社,2008年,第451页。
③郑工《析黄宾虹“道咸中兴”说》,《黄宾虹研究文集》,第413-414页。
④参见耀文星《道咸画学中兴与黄宾虹晚年艺术》,《贵州大学学报》2005年第2期,第67-72页。
⑤参见拙作《“道咸画学中兴”说所涉画科原意考》,《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版》,2011年第1期,第49-51页以及《道咸年间金石画家山水画再探》,《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版》,2011年第6期,第132-136页。
⑥《黄宾虹全集》第10册,济南,山东美术出版社:杭州,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2006年,第80页。
⑦薛永年《运墨而五色具——中国画用墨发展及墨法理论概述》,《吉林艺术学院学报》,1983年第1期,第33页。
⑧王朝闻总主编、邓福星副总主编《中国美术史》,杜哲森主编《元代卷》,济南,齐鲁出版社、明天出版社,2000年,第61页。
⑨王中秀《黄宾虹年谱》,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2005年,第410页。
⑩王中秀《黄宾虹绘画历程的时段描述》,《二十世纪山水画研究文集》,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2006年,第444页。
(11)王中秀《黄宾虹年谱》,第421页。
(12)同上,第199页。
(13)上海书画出版社、浙江省博物馆编《黄宾虹文集·题跋编·诗词编·金石编》,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1999年,第365页。
(14)关于《金石书画编》的成书时间,参见《黄宾虹文集·题跋编·诗词编·金石编》,第357页。
(15)“七墨”分别为“浓、淡、破、积、焦、宿”,实际上只有六种,编者认为“遗泼墨一法”,参见黄宾虹《黄宾虹文集·书画编》(上),第495页。
(16)《黄宾虹文集·书画编》(下),第73-74页。
(17)同上,第162-163页。
(18)王中秀《黄宾虹年谱》,第401页。
(19)同上,第141页。
(20)《黄宾虹文集·书信编》,第329页。
(21)《黄宾虹文集·题跋编·诗词编·金石编》,第365页。
(22)《黄宾虹文集·书画编》(上),第496页。
(23)《黄宾虹文集·书画编》(下),第73-74页。
(24)同上,第162页。
(25)同上,第373页。
(26)黄宾虹1954年在《论画长札》中认为:“元人知破墨法,倪黄用之,最得其妙”,与上述表述变化较大,原因不明,暂不列入。参见《黄宾虹文集·书画编》(下),第485页。
(27)李玉棻《瓯钵罗室过目书画考》卷4,卢辅圣主编《中国书画全书》第12册,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1992年,第1114页。
(28)蒋宝龄《墨林今话》卷8,《中国书画全书》第12册,第987页。
(29)相关研究参见赵志钧《关于黄宾虹笔墨法研究中的几个问题——和裘柱常王伯敏先生商榷》,《画家黄宾虹年谱》,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1990年,第225-232页;钱学文《黄宾虹墨法——渍与积的区别》,《墨海烟云——黄宾虹研究论文集》,合肥,安徽美术出版社,1989年,第128页;李达《论黄宾虹的渍墨法》,《美术》,1994年第9期,第40-59页。
(30)王鲁湘《黄宾虹》(中国名画家全集),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00年,第162页。
(31)黄宾虹,《黄宾虹文集·书信编》,第13页。
(32)包世臣《艺舟双楫·述书下》,《历代书法论文选》,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1979年,第649页。
(33)金丹《包世臣书学批评》,北京,荣宝斋出版社,2007,第155页。
(34)(清)布颜图《画学心法问答》,《丛书集成续编·艺术类》第101册,台北,新文丰出版公司,1989年,第152页。
(35)《黄宾虹文集·书信编》,第33页。
(36)华人德《论长锋羊毫》,《华人德书学文集》,北京,荣宝斋出版社,2008,第183-184页。
(37)同上,第182页。
(38)相关研究参见祝嘉《书法初步》、《悬臂论》,《书学论集》,南京,金陵书画社,1983年,第345-379页:及其启功《从河南碑刻谈古代石刻书法艺术》,《启功丛稿》,北京,中华书局,1999年,第136-147页。
(39)姜寿田《中国书法理论史》,郑州,河南美术出版社,2004年,第169页。
(40)华人德《释“始艮终乾”》,《华人德书学文集》,北京,荣宝斋出版社,2008,第179页。
(41)刘恒《中国书法史·清代卷》,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99年,第235-242页。
(42)同上,第238页。
(43)华翼纶《画说》,《美术丛书》第2册,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86年,第1911页。
(44)王原祁《麓台题画稿》,《中国书画全书》第8册,第706页。
(45)卫铄《笔阵图》,《历代书法论文集》,第 22页。
(46)盛大士《溪山卧游录》卷3,《美术丛书》第2册,第1336页。
(47)《黄宾虹文集·题跋编·诗词编·金石编》,第10页。
(48)王中秀《黄宾虹年谱》,第519页。
(49)(清)齐学裘《见闻随笔》卷25,《续修四库全书》编撰委会编《续修四库全书·集部·别集类》第1181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第369页。
(50)(元)苏伯衡《苏平仲文集》卷15,《文渊阁四库全书·集部·别集类》(影印本)第410册,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年,第554-555页。
强体魄练硬功 凝心聚力兴交通
宿州市交通局党组书记、局长王玉平告诉记者,随着交通事业的飞速发展,交通管理部门如何将管理型服务转变为服务型管理,加大行政执法力度,建设一支高素质的交通运政管理队伍以成为振兴交通、适应世纪需要的关键。基于这一认识,他们以“三个代表”和十六大精神为指导,以交通部《公路运输管理部门工作条例》为依据,在运政管理队伍中深入开展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教育和法律职业纪律教育,认真整顿思想、整顿纪律、整顿作风,坚定不移地建设一支政治坚定、业务过硬、纪律严明、作风优良、清正廉洁的交通管理队伍。此外,宿州市交通局以人为本,大力加强交通系统精神文明建设,全力提升交通管理水平。
一是深入持久地开展读书学习活动。认真学习、领会十六大精神,积极引导广大职工树立爱党、爱国、爱集体、爱社会主义的思想,使广大职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大力倡导追求真理,崇尚科学。认真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大力弘扬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开展以“建设诚信环境,弘扬诚信交通”为主题的诚信建设活动,举办全市交通系统“建设诚信环境、弘扬诚信交通”主题演讲比赛,来自全市交通系统13个单位,层层选拔脱颖而出的22名选手参加了决赛。他们把发生在全市交通系统在生产建设、精神文明建设、日常工作、抗击非典和抗洪救灾中的身边人、身边事,采取自己编写、自己演讲、自我教育的方式演绎着一个个生动鲜活的好人好事。他们以饱满的激情抒发了对诚信交通的重要性及全市交通职工为铸就诚信交通所付出的不懈努力。对职工进行了一次深刻的诚信教育。二是继续开展好政治和改善经济发展环境暨政风建设年活动。重点是抓好各级交通局机关和交通行政执法队伍建设。各县区交通局通过学习、考试考核、末位调整等方式,进一步提高机关、行政执法队伍的行政管理、依法行政和服务的水平。同时完成了行政执法人员第二轮培训工作,到2003年4月底,全市900多名行政执法人员培训全部结束。三是大力开展创建文明行业活动。市局年初印发了《2003年全市交通系统精神文明建设工作要点》。深入开展“六学六建一创”活动。在客运汽车、出租车、汽车站、行政执法队伍中,开展“文明优质服务百日竞赛活动”,坚持服务宗旨,提高服务水平。四是全系统继续大力开展形式多样的社会主义劳动竞赛活动。各单位结合生产、工作实际,开展计算机技术、汽车修理、铺筑路面等群众性的技术比武以及降低成本、提高效益的劳动竞赛活动。五是加强党风廉政建设,认真贯彻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和实施细则,开展警示教育,严格执行纪律,提高防微杜渐的能力,局党组分别与各直属单位签订了《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书》,从制度上杜绝腐败现象的产生。在加强行风建设中,大力纠正行业不正之风,对私自上路查车乱收费的有关人员给予重处,并实行了责任追究。全年共有12人受到党纪、政纪处分和调离行政执法岗位。认真开展职业道德建设,树立“服务人民,奉献社会”的新风尚。
文明创建成果进一步扩大,2003年全市交通系统又有7个单位被省交通厅命名为全省交通系统文明单位称号。萧县八公里征费稽查站被省交通厅树为典型,号召向他们学习。据统计,去年,各类新闻媒体报道交通系统好人好事256件次,拒吃请300次,拒贿赂96000元,捐款29万元,捐衣被6000件,收到感谢信147件。
路畅通促发展振兴经济看交通
在过去的一年中,宿州市交通局以公路建设为重点,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步伐,交通区位优势凸显。本着有计划、早安排、定程序、快节奏的原则,搞好项目建设方面,在充分征求地方政府和交通部门意见的基础上,抓住机遇,先后汇编上报2003年至2005年县乡公路国债项目计划、通达项目建设计划和通村公路建设计划。仅2003年国家和省里就安排宿州市县乡公路建设规模达600多公里,补助资金总额达1.4亿元。县乡公路建设除积极争取国债资金和省专项资金外,充分依靠地方党委和政府,用足用好“一事一议”政策,并加大地方交通部门的投入力度,认真落实地方配套工作。砀山、灵璧等地还出台了加快县乡公路建设优惠政策,有力的推动了县乡公路建设。
为了确保县乡公路建设质量、进度、费用、安全、廉政五大目标的实现,市局成立了工程建设、廉政建设和资金监管组织,制定出台了县乡公路通达工程项目实施管理工作、工程建设合同履约和质量与进度管理等十多个文件。去年县乡公路建设管理工作的规范主要表现在始终坚持“三个严格”、“八个全部”。为使县乡公路养护管理工作步入正常化、规范化和科学化的轨道,宿州市交通局制定出台了《关于认真做好2003年农村公路“三六机制”工作的意见》,依靠政策引导和调动积极作用,继续加强了乡村公路农民道班等养管组织建设,推广和完善承包养管等多种乡村公路养管模式。年底平均好路率达到66%,比前年提高4个百分点。大力组织实施县乡公路大众修养护工程和水毁修复工程。针对去年宿州市遭受历史上及其罕见的洪涝灾害,积极争取并多方筹措资金,加强县乡公路水毁工程修复工作,加大危桥险段改造整治力度,较好地维护了县乡公路安全畅通局面。
关键词 现代学徒制;双导师;面点课程;创新教学;烹饪专业
中图分类号 G718.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3219(2017)17-0043-04
现代学徒制是传统学徒制和现代职业教育相融合的产物,强调招生模式双主体培养、双导师育人。现代学徒制的推进促进了校企深度合作,解决了部分院校专业师资紧缺的问题,使得职业院校的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的对接更加顺畅,也使得教学过程更加贴近生产过程,提高了学生的技能水平。但在具体的教学实施过程中也存在着很多值得研究的问题,本文以宁波市鄞州区古林职业中学烹饪专业为例,就相关问题进行探讨。
一、现代学徒制下烹饪专业“双导师”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双导师教学内容衔接的困惑
实施现代学徒制后,学生一部分时间在学校跟随教师学习,一部分时间在企业跟随企业师傅生产实践。学校的教学内容是按照国家规定的教学大纲,选取相应的专业理论和实践课程。企业师傅是按照企业的要求做,但各个企业主打产品并不相同。要让双导师明白共同培养的学生将来到什么样的岗位、掌握怎样的技能、具备怎样的岗位迁移能力,那么教学内容就要做到无缝衔接。但事实上,双导师对如何开展现代学徒制下的合作教学还比较模糊。
(二)双导师教学标准不统一
前几年,宁波市餐饮协会曾联系学校、企业,试图统一宁波餐饮市场面点产品的标准,却遭遇各家餐饮企业的反对,最后不了了之。学校教师执行国规教材、省编教材的标准,行业师傅是根据企业需求执行实际需要的标准,双方教学标准不统一。
(三)双导师教学评价方法各异
学校教学十分关注产品的质量,如面点产品包子,要求发酵饱满,大小一致,每只重量45克左右,纹路均匀清晰,30道以上为佳。企业对学生制作产品的效率更加重视,多数时候对产品质量要求一般。如包子只要发酵饱满,大小一致,纹路的要求相对低,重量也是根据企业实际制定。学校课堂相应的考核机制还是沿用了国家等级证书的考核制度。而企业课堂和民间课堂,采用各个企业各自考核机制,如制作一道菜肴或者点心,并向师傅介绍这道菜点的制作要点。双元评价机制还需进一步完善。
二、现代学徒制下烹饪专业“双导师”教学创新的探索
学校烹饪专业早在2011年就开始探索现代学徒制,是首批全国现代学徒制试点学校。该模式以多学期制为框架,通过校内课堂、企业课堂、民间课堂和云课堂,校企共同推进资源建设,在双导师面授、双主体育人等方面取得一定的成效。
(一)课程设置的创新
学校深入企业进行调研,由学校专业教师和企业岗位师傅召开岗位任务职业能力分析会,从职业岗位任务入手,打破传统课程体系,参照国家职业资格标准,实行轮岗式“多学期制”教学,开发适应面点制作、热菜制作等岗位育人需求的烹饪专业教学内容,按照专业理论知识、专业技能与岗位任务相一致的原则,构建与厨房生成岗位群工作过程相统一的专业课程体系。根据企业特点和企业不同岗位需求,实行轮岗式“多学期制”教学模块,“学―工―学”平行交替轮岗,根据校企双方资源优势,来划分教学环节。学校烹饪专业高一年级课程设置,图1。
(二)教学内容的创新
按照学校现代学徒制试点整体设计的“体―选―专―精”四递进选择性课改体系,创新专业教学内容,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体”是指职业体验,走进企业后厨、名厨讲堂、优秀毕业生经验分享会,帮助学生了解职业学校、认识专业。“选”是指专业选择,学生对专业了解后进行细分专业技能学习,如烹调方向、面点方向、西餐方向、西点方向。“专”是指专业方向选择,经过一学年的学习,学生明确了升学和就业的需要,进行第二次选择。“精”是指学精专业技能,学生经过在校两年的专业学习后,选择相应的企业岗位进行专门化的顶岗实习,学精专业技能为以后就业打下良好基础。
1.不断优化教学内容
围绕学生的多元选择,构建多样化、选择性的教学内容,通过与餐饮企业的深度合作,以餐饮企业具体岗位服务与管理工作过程为导向,本着“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要什么给什么”的原则,不断优化实践教学内容。将合作企业日常供应的产品充实到学生的专业实践学习中来,丰富实践教学内容。
2.服务于地方产业和民间传统工艺上的创新
一是地方特色菜肴的传承与开发。宁波本帮菜历史悠久,但是也出现了后继乏人的现象。学校和宁波老字号、非物质文化宁波菜肴传承基地――东福园、状元楼合作,培养一批老宁波菜肴的传承人,为地方特色菜肴的开发注入新动力。二是传统点心的传承与开发。利用“四维课堂”,专业教师带领学生到民间传统点心制作的村落蹲点求学,学习民间大师的手艺,并将传统点心的技艺、工具、流程等通过微视频、图片的方式进行固化、物化,以免传统点心技艺的失传。三是服务地方农家乐民宿和农村宴席产业。在当地,农村寿宴、婚宴等农村宴席越来越兴旺,相关的餐饮人才却相当缺乏,通过学生自主创新创业,开创了一条很好的就业渠道,并获得社会的广泛认同。
【关键词】房屋建筑;结构设计;原则;方法
前言
建筑结构设计质量的好坏,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房屋建筑的使用寿命,同时也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设计单位和施工单位的综合竞争力,将对企业的经济效益和长远发展产生重要影响。同时,房屋建筑结构设计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建设使用者的生命与财产安全,高质量的建筑结构设计能够赢得广大人民群众的一致好评,能够帮助企业树立良好的社会信誉和品牌形象。因此,房屋建筑的结构设计是至关重要的,设计人员一定要严格遵守相关设计规范和标准,坚持正确的设计原则和方法,尤其是对于房屋建筑物的关键部位要给予重点关注,确保建筑结构设计工作的水平和质量,为房屋建筑工程项目的顺利开展和高质量施工奠定良好的基础。
1 房屋建筑结构设计原则
房屋建筑结构设计的最根本目标就是要保证房屋建设项目的实用性和安全性,更好的满足建筑用户对建筑物的各项需求。如果无法保证建筑的结构设计水平,轻则会影响到建筑物的使用寿命,严重的甚至会引发不同程度的建筑安全事故,造成不必要的生命财产损失或经济纠纷。建筑结构设计人员在实际工作中,一定严格遵循以下几点:
1.1 善于把握建筑结构设计的重点和难点,做到“抓大放小”,增强设计工作的针对性,对于房屋建筑的关键部位,如基础、屋顶、楼梯等,一定要投入充足的时间和精力,确保建筑物关键环节的设计质量。
1.2 要通过多项设计举措,确保房屋建筑结构设计的安全性。安全是建筑结构设计过程中需要考虑的第一要素,只有在设计环节构建多条安全防线,才能更好的保证建筑用户的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
1.3 房屋结构设计要坚持“打通关节、保持平衡”的原则。这主要是为了使建筑长期处于原始的静态下,因为当建筑物内部力量不均衡时,建筑物构建之间的静态平衡也将被打破,这时建筑物的整体结构和稳定性就会发生变化,建筑结构设计人员在设计过程中一定要考虑到这种情况,通过有效的设计措施和方法,避免建筑物构件相聚后导致的静态失衡。
1.4 房屋建筑结构设计还要坚持“刚柔相济”的原则,这有助于建筑物综合职能的实现和发挥。
2 房屋建筑结构设计的基本方法
2.1 结构平面图的设计
设计人员在进行结构平面的设计与制作时,首先要做的就是对房屋建筑的施工环境和地质环境进行考察,增强结构平面图设计的针对性和合理性。当房屋建筑位于抗震设防烈度在七度以及以上区域时,建筑结构设计人员必须通过计算机的结构软件进行建模计算。而当抗震设防烈度低于七度时,结构设计人员可以在遵守基本抗震规范的基础上,不进行建筑截面的抗震验算。因此,这时建筑设计人员可以不通过计算机结构软件进行建模计算,而是采取直接设计的方式,这有助于提高房屋建筑结构设计的效率。但是,设计人员必须对房屋建筑结构的局部受压情况和整体受压情况进行综合考虑,确保结构平面图的设计效果和设计质量。
2.2 楼梯结构设计
房屋建筑设计人员在进行楼梯结构设计时,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对于楼梯在个别位置上的不适,可以使用折板楼梯。折板楼梯钢筋在内折角处要断开分别锚固防止局部的应力集中;(2)楼梯高度的设计必须符合房屋建筑的基本要求,并保持各个楼层在位置上的一致性;(3)要确保建筑楼梯设计的扰度;(4)要避免首段梯板基础的沉降,必要时可以增加梯梁的设计,提高首段梯板基础的应力;(5)要重视梁下的净空要求和楼梯梯板的宽度。
2.3 屋顶结构图的设计
当房屋建筑的屋顶结构是坡面时,主要使用折板式和梁板式两种结构处理方法。其中,在房屋建筑的屋脊线和坡度相对简单、板跨度较小、建筑平面比较规整的情况下,一般使用折板式,相反的情况下一般采用梁板式,两种结构设计方法都是偏心受拉构件结构,要注意板配筋的处理方式和板厚的设计厚度。同时,为了便于建筑施工人员对结构图的准确理解,结构设计人员必须要有足够的结构设计意识和空间概念,对房屋建筑的整体功能和设计需求有一个整体上的把握,注重同建筑施工人员的沟通与协调。例如,在设计梁板的折角时,钢筋的布置应有大样示意图;坡屋面板的平面画法,应尽量采用大样详图和剖面示意图相结合 的方式。
2.4 基础结构设计
作为房屋建筑的基础,其设计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设计人员在对建筑施工环境进行充分调研、选择合理结构基础的同时,还需要做好以下几点:(1)要根据房屋建筑结构使用寿命和结构耐力的各种要求,选择合理的混凝土标号;(2)在建筑基础的配筋设计环节,要合理控制基础的配筋率;(3)在设计条基交接部位的钢筋设置时,建筑结构设计工作人员要注重标准图和详图的选用,确保建筑施工人员能够更好的理解设计意图;(4)不能反复利用条基交叉处的基底面积,并严格控制建筑基础的宽度,尤其是在房屋局部墙体中有较大荷载时,同样需要对基础的宽度进行调整;(5)在对建筑基础的构造柱进行设计时,要确保其定位的准确性和合理性。
2.5 大样详图的绘制
在对建筑详图进行准确绘制的前提下,大样详图的绘制可以以建筑详图为参考依据,也可以以前期的详图为基础进行完善。其中,建筑结构设计人员不容忽视的问题是,一定要确保建筑结构在整体和局部上的受力合理性以及建筑施工的方便性,确保后期建筑施工工作的顺利开展。同时,对外形尺寸和标高的绘制,也要确保其与建筑专业在协调上的一致性。
2.6 抗震结构设计
对一般多层砌体住宅结构,应优先采用纵横墙共同承重或横墙承重的结构体系:纵横墙的布置要做到均匀对称,沿平面内宜对齐,沿竖向应上下连续。而对应钢筋砼多、高层结构住宅,则需要注意以下两点:(1)框架与抗震墙等抗侧力结构应双向布置,以便各自承担来自平行于该抗侧力结构平面方向的地震力;(2)框剪体系的各抗侧力结构要形成空间共同工作状态,除了控制抗震墙之间楼、屋盖的长宽比及保证抗震墙本身的刚度外,还需采取措施,保证楼、屋盖的整体性及其与抗震墙的可靠连接。
3 总结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城镇化战略的贯彻与实施,房屋建筑建设与结构设计的数量和规模还将进一步扩大,作为决定企业经济效益和建筑物整体质量的关键环节,建筑结构设计人员一定严格遵守结构设计的相关原则、法规和标准,坚持正确的建筑设计方法,对于在建筑结构中出现的问题和难点,有及时采取有针对性的整改措施和应对策略,确保房屋建筑工程项目的正常运转,促进房屋建筑工程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顺利实现。
参考文献
[1]孙玲玲, 闫金环. 浅谈房屋建筑结构设计要点[J]. 科技促进发展(应用版), 2011,(04)
[2]邢贵龙. 建筑结构概念设计的优化措施分析[J].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11,(01)
[3]宿宗英, 赵丽艳. 在建筑结构设计中如何提高建筑的安全性[J]. 科技资讯, 2010,(20)
内容摘要: 在聋校书法教学中加入多媒体网络技术的元素,有利于激发聋生的学习兴趣,突出聋生的主体性,创设理想的教学情景,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给聋校书法教学增添生机和活力。
本文针对聋生的身心特点,从四个方面强调了运用多媒体网络技术优化聋校书法教学的重要性:一是运用多媒体网络技术优化书法教学,有利于激发聋生学习书法的浓厚兴趣,调动聋生的学习积极性;二是运用多媒体网络技术优化书法教学,有利于提高课堂观察效果,帮助聋生克服语言障碍;三是运用多媒体网络技术优化书法教学,有利于形成互动式的学习氛围,帮助聋生形成研究性、探究性的学习习惯,培养聋生的创造能力;四是运用多媒体网络技术优化书法教学,有利于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培养聋生的文化观念和人文精神。
关键词:多媒体网络技术 聋校书法教学 优化
据有关机构调查,我国有残疾人约7000万,其中聋人约有1300万,18岁以下应受教育的聋人达100多万,这是一个庞大的弱势群体。他们在学习、工作和生活上有许多难于想象的艰辛和障碍,在成长和发展的道路上要比常人付出更多的努力。开展聋教育的目的就是创造一切条件提高聋生综合素质,从而使他们能够顺利走上社会、独立生活。
自上个世纪七十年代以来,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给特殊教育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希望。正如美国特殊教育专家柯克和加拉赫所指出:“在接受和使用教育技术上,特殊教育居于领先地位。…因为多媒体在特殊儿童教育中显示出独特的优越性,所以它在特殊教育中显得特别重要。”
随着以计算机为核心的多媒体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它在教学中的应用日益广泛,应用多媒体网络技术进行教学已逐渐成为现代化教育的发展趋势。如何运用多媒体网络技术优化聋校书法教学,是每一个从事聋校书法教育的教师都必须认真思考和积极实践的课题。
笔者认为,在聋校书法教学中加入多媒体网络技术的元素,有利于激发聋生的学习兴趣,突出聋生的主体性,创设理想的教学情景,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给书法教学增添生机和活力。可以说,利用多媒体网络技术辅助聋校书法教学体现了教育以人为本的需要,更是特殊教育发展的时代要求。
一、运用多媒体网络技术优化书法教学,有利于激发聋生学习书法的浓厚兴趣,调动聋生的学习积极性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教师。聋生由于听力缺陷,不能通过听觉接受由语言传达出来的信息,只能靠眼睛凝视或注视要注意的对象。由于长时间依靠视觉,而书法课的内容又非常规范、严谨,不能随意变样,聋生极易失去耐心和兴趣,甚至产生一定的逆反情绪。运用多媒体网络技术则能够以交互的方式,将图形、图像、文本、动画、视频、声音等多种感性材料,经过计算机处理后生动地表现出来。它具有视听结合、动静相宜、感染力强的特点,使往日刻板的教学形式变得丰富多彩,有助于增加学习的趣味性,有效地激发聋生的学习兴趣和欲望,极大地调动聋生的学习积极性。
如在学习“亻”、“讠”、“彳”这三个左偏旁的写法时,传统的教学方法是引导聋生分析左偏旁的写法,虽能直接切入要点,但缺陷是聋生看着这抽象的字感到索然无味。如果把这三个左偏旁设计成三个戴面具的小动物,当把面具拿掉时,就出现了自己的“左偏旁”。此时聋生的思维将被这富有人性的设计所震撼,使聋生在形象化、趣味化的教学中学习新知识,这样的教学效果是传统教学无法比拟的。
二、运用多媒体网络技术优化书法教学,有利于提高课堂观察效果,帮助聋生克服语言障碍
聋生的语言及语言思维发展严重迟滞,因此,他们是以直观形象思维占优势的,但是直观的感性认识只能产生表象,掌握知识还必须从大量直观材料中去提高、概括和抽象,上升到理性认识。人类大脑皮层的两种信号系统的活动是紧密相关的,没有第一信号系统(具体、形象、直观)的活动,第二信号系统(抽象、概念、思维、词语)就不能活动。聋生理解事物主要依靠视觉的观察,因此教学中应该根据缺陷补偿原理,特别突出色彩和影像,更多地运用表现实景的影音文件以及生动、略带夸张的动画,形象、真实地突出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在教学中对于用语言(手语)不能表达清楚,而又非常重要的知识点,利用教学软件等手段来完成,既回避了烦琐教学语言的重复而无效的使用,又使学生利用视觉直观地获得所学内容的信息,从感性上对新知识有了认识,从而攻克语言障碍这一难点。
在传统的聋校书法教学模式下,书法知识的传授、聋生素质的培养主要以教师的讲解、聋生练习和巩固为主。理性知识太多,感性材料太少,不能充分发挥聋生认识的主体性。而多媒体网络技术的运用则可以改变这种单纯传授理性知识的现状,从电视节目、各种音像制品(录像带、光盘等)、计算机网络、书籍和现实生活中获取教学所需的图片、影像等感性材料,实现由感性材料自然升华到理性知识。
比如在传统教学中,教师在黑板上示范书写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一是教师不易把笔画写到位,二是聋生不易看得仔细、清楚。如果在课桌上示范书写,只能有部分聋生看得明白。要克服这些缺陷,实现省时高效,我们可以借助实物投影仪,将教师的范写通过实物展示平台投影到大屏幕上,使全体聋生都能看到清楚而放大的图像。在此基础上,再通过教师的演示和讲解,聋生就能很快地掌握书写规律。
另外,评析聋生的课堂作业也是书法教学的重要环节。在这个环节中,我们可以通过实物展示平台,将某个聋生的作业一览无遗地展示给全班同学,让大家来帮助分析和纠正,使同学们通过讨论取长补短,相互交流,相互进步,发挥聋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积极性,提高欣赏评价能力。我们还可以用摄像机把同学中比较好的写字姿势拍下来,同步放映给大家观摩,使聋生随时注意调整自己的写字姿势和执笔姿势。
三、运用多媒体网络技术优化书法教学,有利于形成互动式的学习氛围,帮助聋生形成研究性、探究性的学习习惯,培养聋生的创造能力
在传统的聋校书法教学中,教师是教学的中心,是教学信息的唯一携带者,他的主要作用是传授知识。而利用多媒体网络技术优化书法教学,充分利用这项技术独有的人机交互功能,能够更加方便地实现教师与聋生、聋生与聋生之间的信息交流。
教师可以通过网络界面给聋生规定同一信息内容的学习任务,提出有待解决的问题,聋生在教师监控下进行学习。在学习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网络空间了解每个聋生的学习情况,随时对学生进行指导和引导,使聋生的注意力集中在所要解决的问题上。同时,聋生与聋生之间也能进行直接的交互,通过网络空间交流信息,发表个人的不同观点。在这种教学模式下,聋生与教师的关系也发生了微妙的变化,教学的中心由教师转向聋生,聋生成为教学的主体,教师是学习过程的积极参与者,任务是激发聋生获取知识的兴趣,聋生对教师的恐惧心理消失,主观能动性得到了发挥,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真正做到了由“要我学”向“我要学”的转换,聋生的积极性、创造性得到充分调动,研究性、探索性的学习习惯得到有效培养。
如在学习“横”的写法时,聋生对中锋、侧锋的变化不太容易理解,教师也不一定能把笔墨的变化过程完全解释清楚。但是,通过多媒体网络技术的演示,能将书写的笔画粗细、墨色浓淡、线条的流动走向、结体疏密等关系清晰地展现在屏幕上,并将这些动作分解、定格。聋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亲眼目睹,细心观摩,如临其境,突破了时间、空间条件的限制,对书写的变化过程一目了然,大大加深了印象,既便于理解和掌握,又进一步提高了实践能力,强化了创新意识。
四、运用多媒体网络技术优化书法教学,有利于增强聋生的情感体验,培养聋生的文化观念和人文精神
由于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加上一些客观、主观条件的限制,书法教学中偏重于技能学习的现象比较普遍。笔者认为,书法教学不能只局限于技能的学习层面,而必须提高到文化的学习层面,培养聋生的文化观念和伦理道德规范,应用多媒体网络技术则有助于实现这样的目标。
我们可以通过网络帮助聋生欣赏到大量的、清晰的书法作品,了解大量的书法家及作品的历史背景和作品所赋予的深厚人文精神。这样不但培养了聋生的审美情趣,而且对书法家给予人类历史的积极影响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如在学习“欧体”之前,首先利用多媒体网络引导聋生欣赏大量的欧阳询的书法作品,并给聋生讲述他“露宿观碑“的故事,使聋生懂得谦虚好学是欧阳询成为书法家的基础。这样,聋生既感受了作品的艺术魅力,又体验了书法家的人格魅力,受到了深刻的人文教育。
在教学中,我们还可以针对聋生情感的发展和情感的动力性、感染性、情境性等特点,运用成功性原理,在电脑上设计出一些表扬的评价,如:“你真棒”、“你真行”、“你真聪明”、“你成功了”,鼓励每一个学生树立成功的目标,为其提供成功的机会,让其获得成功的亲身体验。另外还可以设计一些鼓励的评价,如:“没关系,再试一试”,或者设计一些笑脸图像来感染聋生,使之产生愉悦情绪,增强聋生的情感体验, 进一步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美)柯克 加拉赫,《特殊儿童的心理与教育》,天津教育出版社,1989年版。
2、朴永馨,《聋童教育概论》,安徽教育出版社,1992年版。
3、朴永馨,《特殊教育概论》,华夏出版社,1991年版。
4、国家教育部师范教育司组编《聋童教育学》,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何日才能回家乡
靳任任1983年出生于河北省馆陶县王桥乡西留庄村,底下有两个妹妹一个弟弟,地少人口多,加上违犯计划生育政策被处以高额罚款,靳家生活窘迫,往往是吃了上顿没下顿,一家六口人蜷宿在仅有20多平方米的土坯房内。15岁的时候,靳任任被迫辍学了。
馆陶县是全国有名的蛋鸡之乡,村上养鸡的人很多。为了挣钱贴补家用,不让妹妹和弟弟失学,辍学后的靳任任挑起了家庭的重担,每天清晨天不亮就从邻居家赊来鸡蛋挑到10公里以外的县城去卖,早起晚归,一天能挣10块钱,风雨无阻。贫穷和苦难让靳任任过早地品尝了人世间的辛酸,也磨历了她坚韧的品格。
1999年,靳任任见乡亲们养鸡的效益不错,就找舅舅借了3000元钱养了500只蛋鸡,开始起早贪黑没命地干。鸡的长势不错,很快进入产蛋期,可是这年蛋价从4元1斤跌到了1元多一斤,而鸡饲料却涨了一番。为了最大限度减少经济损失,靳任任拼命降低饲料成本,由于营养欠缺,鸡的抵抗力下降,一只只染病死去。靳任任永远忘不了鸡快要死光的那一夜,父亲低头抽着卷烟,母亲不停地哭泣,她也彻夜未眠,深感愧对家人。第二天一大早她偷偷给家里留了一封信,拿着身上仅有的30元钱来到了邯郸市,想凭自己能力挣钱把借舅舅的钱还上。
这是17岁的靳任任第一次出远门。立足邯郸街头,一切那么陌生,靳任任以火车站为中心,沿着大街想找份出苦力的活做。一个农村来的小女孩要找到立足之地谈何容易?两天下来,靳任任双脚磨出了水泡,身上的钱花完了,还是没找到工作。为了生存,她不得不走进一家长年招聘的美容美发店当了名洗头妹。看着身边的同伴们衣着妖艳暴露,与客人打情骂俏,靳任任心底厌恶极了,但她只能忍受。做了将近一个月,靳任任担心的事情还是发生了。这天,一位男顾客对她先是言语,后是动手动脚,刚烈的她一把将洗头水泼在了那位顾客身上。顾客在店里气得哇哇叫,店老板塞给靳任任100元钱,将她赶了出来。拿着这屈辱的100元钱,靳任任蜷宿在深秋寒冷的街角哭了一个晚上。
用这100元钱做路费,靳任任辗转来到河南郑州,这次她汲取教训,来到一家职业介绍所登了记,希望可以找到一个正规一点的事做。在交了几十元介绍费后,靳任任被骗到了一家洗浴中心,老板逼迫她干出卖肉体的事。靳任任拼命反抗,被老板关在了一间小屋里。惊魂未定的靳任任急中生智,半夜里侥幸用床单撕成绳子从窗口逃脱,连夜离开了郑州。怕坏人追来,她不敢坐车,就沿着公路往家乡的方向走,边走边哭,泪水流了一路,难道我真找不到一个凭诚实劳动吃饭的地方吗?两天两夜后,靳任任步行三百多里回到了邯郸市。离家近在咫尺了,她多想回家抱着妈妈痛哭一场,可心中另一个声音不停地对她说:要坚强,不干出点事业,坚决不回家乡。
女孩要养苍蝇
靳任任咬牙留在了邯郸,每天到劳务市场转悠,几经周折后,应聘到重庆大酒店当服务员。这是一个正规的酒店,生意红火,靳任任的勤快能干很快得到了老板的赏识,半年后把她升为了大堂领班。暂时安定了下来,尘封在心底的创业欲望又涌了出来,靳任任买了许多科技报刊和书籍,特别是关于养鸡的书,她买了一本又一本,她要从失败的地方站起来。为了提高自己综合素质,她利用业余时间参加了电脑培训。一年下来,她基本上还清了借来的债务,还学会了制作网站。
这天,靳任任从一张科技信息报上看到一条让她眼睛一亮的信息:蝇蛆可以代替喂鸡的鱼粉作为养鸡的饲料,大大降低养鸡成本。苍蝇的繁殖速度惊人,营养极为丰富,蝇蛆中还含有大量的抗菌肽、甲壳素等高科技尖端物质。
新奇之余,靳任任对这条消息的真伪有些怀疑,她上网查阅资料,得知这条消息是确凿可信的,早在上个世纪50年代,中科院动物所就已经在做这方面的研究了,现在技术已较成熟。走出网吧,吹来一阵夏夜的凉风,靳任任觉得身心都像鼓足了风的帆儿要张起来了,18岁的她做出了一个重要的决定:回家养苍蝇。
靳任任辞职后来到北京,找到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一位专门研究苍蝇的老教授热情接待了她,给她详细讲解了养殖苍蝇行业在国内的现状和前景,并推荐她去南方某苍蝇场实习。靳任任勤奋好学,仅用10多天的时间就摸清了蝇、蛆的生活习性。
1999年6月的一天,靳任任带着一笼种蛆,回到了阔别近两年的家乡,准备办苍蝇养殖场。她打算把已经长了荒草的鸡场改为苍蝇房,用蝇蛆来养鸡,用鸡粪养蛆,慢慢发展壮大。
小姑娘靳任任要养苍蝇!像刮了一阵风,这件事成为西留村民们茶余饭后谈论的热门话题。村人们养着各种各样的牲畜,还从来没有养苍蝇的。有人说她神经不正常;靳任任的父亲全力反对女儿“不务正业”:苍蝇是“四害”之首,国家曾经提倡要消灭它,你倒好,养起害虫来了;母亲哭着对靳任任说:闺女啊,你一个女孩家在村里养苍蝇,将来连个婆家也难找啊……
靳任任非常委屈,但没想过放弃,她搬到村外一个废弃的养鸡场,搭架子,做笼子,即当木工,又做泥水匠,一个简陋的养殖场总算初步建成了。一个半月后,苍蝇从一笼迅速增加到十笼,每天可以产十几斤蝇蛆了,她又买来1000只鸡雏。
一天,靳任任到镇上买完东西回来,发现有五笼苍蝇被放走了。原来,她养苍蝇的事使她的小妹在学校受到同学的嘲笑,小妹就趁她不在时赌气放掉了几笼苍蝇。伤心地大哭一场后,靳任任抹干眼泪,把床搬到养殖场,吃住都在这里了,一方面为看护好苍蝇,另一方面仔细观察苍蝇的习性。
创建“中国苍蝇网”
不久,她遇到一个难题,苍蝇在笼子的各个地方产卵,不便搜集,也没法进行下一步的孵化。怎样让苍蝇到接卵碗里产卵呢?靳任任查资料,打电话咨询专家,终于茅塞顿开,发现苍蝇是一种腐生生物,喜欢在一些腐败的食物或尸体周围活动。靳任任在接卵盘里放一些碳酸氢铵和氨水,苍蝇果然纷纷飞了上来,聚到一起。靳任任采用这种方法顺利地把卵收集起来。
收集起来的卵在麦麸皮中只需8到12小时就可孵化成蛆。蝇蛆生长速度很快,4天体重就增长40多倍,可怎样从发酵的麸皮中分离出蝇蛆呢?靳任任又面临一个新的难题。一天,靳任任把饲养箱搬到室外,准备把苍蝇房打扫一下,这时令她惊奇的事情发生了,在阳光下蛆虫拼命往下钻,蛆虫自动从饲料里分离出来了。靳任高兴坏了:原来苍蝇的幼虫怕阳光。
三个月后,苍蝇增加到100多笼,1000只鸡也进入产蛋期,并且吃蝇蛆长大的鸡产蛋量比普通鸡高,市场价比普通蛋要高出许多。到年底,当周围的许多村民们喂了一年鸡也没赚到什么钱的时候,靳任任却还清了买鸡雏借来的钱,还盈利1万8千元。
铁的事实打消了靳任任父母的顾虑,他们开始主动帮女儿打理苍蝇场,清理鸡舍。苍蝇的笼数呈几何倍数增长,喂食的鸡粪不够用,靳任任的父亲悄悄卖掉了家里的耕牛,买了10头猪,用猪粪和鸡粪一起来养苍蝇。有了家人的支持,靳任任干劲更大了。
村民们对靳任任态度的转变缘于2000年夏天发生的一件事情。当时不知什么原因,村里的鸡开始生病。兽医诊断鸡们得的是大肠杆菌和痢疾,给鸡投了药,打了针,但不见好的疗效,有的村民家整笼的鸡都遭到了死亡的厄运,损失惨重。村民们感到奇怪的是,靳任任喂的鸡却丝毫没受影响,不但没有生病,还照常下蛋。
村里人纷纷到靳任任的养鸡场去探个究竟。靳任任热情地接待了乡亲们,还请大家参观自己养殖的苍蝇。乡亲们仔细瞧着笼里嗡嗡直飞的苍蝇们,觉得它们并不如野苍蝇一样惹人厌。原来它们属无菌苍蝇,产下的卵粒状如泰国的珍珠米,洁白晶莹,由于用了“EM超级微生物技术”处理了给苍蝇作饲料的鸡猪粪便,整个厂区闻不到一丝异味。靳任任还大胆地将手伸进一笼蝇箱,像呵护蚕宝宝一样,轻轻抚弄着蝇蛆……乡亲们惊异地张大了嘴巴,彻底信服了靳任任是科学养殖,纷纷愧疚地给靳任任道歉,说以前误会她了。靳任任趁势给大伙讲解蝇蛆养鸡的原理,说蝇蛆饲养出来的鸡体内含有抗菌肽,抗病能力非常强,成本又低,比传统养鸡效益强好多倍,建议大伙都试试用苍蝇喂鸡。
2000年末,靳任任无偿贡献出自己的养绳技术,带动30多户村民喂苍蝇养鸡,脱贫致富。她一边实践一边研究理论,摸索出了一条用作物秸秆或麦麸-饲养黄粉虫-虫粪经EM处理喂鸡-鸡粪养蛆-蛆渣养蚯蚓-鲜蛆、蚯蚓养鸡和石蛙等链式养殖模式,使小小庭院变成了聚宝盆。为了解市场信息她买了电脑,创办了全国独家《中国苍蝇网》,通过网络她把生意做到了全国,每天来找她学习技术的络绎不绝,她也成为远近闻名的小富婆。
劫后重生
2003年,雄心壮志的靳任任开始走出家门搞联合,以技术入股的方式先后在上海、山东、湖北、四川、湖南等地办起了苍蝇农场,她所办的苍蝇农场一般都面对当地庞大的水产养殖市场,蝇蛆销路极好,农场赢利颇丰。但一些不守信用的合作单位欺负她心地善良,又是个没有什么社会经验的年轻女孩,在掌握了技术,知道了她的业务关系后就不再甘心把“苍蝇农场”丰厚的利润分给她,特别是她倾注最大心血的上海苍蝇农场把她赶了出来,就连她为他们做的苍蝇网站的网址、管理密码都改了,靳任任欲哭无泪。加上“非典”肆虐,她在外省投资的几个苍蝇农场连本钱都没收回来就被关闭了,靳任任的事业遭到了重创。恰在这时,青梅竹马的男友也因考入了大学提出和她分手。接连不断的打击,使靳任任悲痛欲绝,万念俱灰。在那个雨夜,她一口气吞下了100多片安眠药,幸亏细心的小妹那几天一直盯着姐姐,才及时发现了奄奄一息的她。
当第三天早晨靳任任醒来时,看见病床边转满了家人和乡亲们,大伙你一言我一语地安慰她:“闺女,你可不能想不开啊,我们还盼着你带着我们一起致富呢。”“你有难处要跟大伙讲出来,我们会帮你的……”母亲和妹妹紧紧抓着她的手,生怕她会飞走似的。靳任任心里既温暖又感慨。
靳任任打消了寻死的念头,劫后重生的她开始沉静思考自己的未来:凭自己多年苍蝇养殖的经验,现在仍可重振苍蝇农场,打造更多财富回报亲人和乡亲的关爱。
她以家里的养殖场为基地,联系乡亲们一起搞养殖,她通过网络寻找客户,由于形成了一定的养殖规模,蝇蛆产量和鸡蛋产量稳步上升,销售得不错,靳任任重新站住了脚跟。2004年初,她通过有关资料,敏锐地看到了中国昆虫行业的市场前景,创办了全国首家“中国昆虫网”,引起了业内人士的关注,点击率节节上升。这天,一家美国文化传播公司给她在网站上留言,要向她订购价值5万美元的莹火虫和蟋蟀等娱乐昆虫。靳任任感觉心儿蹦蹦地跳,她抑制住激动,一方面通过网络寻找货源,另一方面向全国有名的昆虫专家请教,学习昆虫养殖运输方面的技术要点,心里渐渐有了底。一个月后,她从一个偏远的山乡收集到了大量货源,按时供给了美方。凭这一条意外信息靳任任净赚30万元人民币。
出师得利,靳任任与有关专家合作开发出亿昊系列昆虫蛹菜和“虫子鸡”品牌。以蝇蛆、黄粉虫等为饲料培育的鸡名叫“虫子鸡”,市场上每只可卖到100元,由于现代人偏爱绿色营养的食品,这种鸡供不应求,不少有名的酒楼、超市提出包销。靳任任的事业突飞猛进,每天来提货的人在养殖场外排成了长队。她趁势又创办了中国昆虫论坛、中国工程蝇、中国生态农业网、黄粉虫产业信息网等多家昆虫网站,为了帮助更多的乡亲发展昆虫养殖,她推出赊种赠技扶贫活动,先后使300多农家姐妹以此走上了致富之路。
关键词:刺龙牙;建园;加工;技术设计
中图分类号:S-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1)-07-0212-3
0 引子
刺龙牙(Araliaelata或A. mandshurica)是五加科木属的乔木或灌木,也称辽东木、龙牙木、刺老鸦、刺老芽、木子、芽头菜、树头菜、刺老苞、刺嫩芽、刺苞头、刺椿头、仙人杖、五龙头、龙年木等。其未开伞或将要开伞的嫩叶可食,食用做法简单,做法正确则是目前天下所有蔬菜中无与伦比的美食,即素肉。吉林省四平市政府拟计划引导开发此产业工程,以期实现退耕和富民。
1 工程启动初衷
1.1 面向农民
此项目对我国集体林权制度第二阶段的配套改革,林农利用林业用地发展经济林,保障年年有创收,具有技术启示。集体林是指归农民所有的林木和使用的林地。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是解决林业发展动力机制的一项根本性措施。80年代实施林业“三定”政策(稳定山权、林权,划定自留山,确定林业生产责任制),逐步建立了集体林业产权制度框架,集体林业取得了长足进步。但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集体林业发展的深层次矛盾日渐突出。一方面长期以来集体山林(即农民管理的山林)产权主体虚置,归属不清,权责不明,导致农民发展林业的积极性不高,集体林造而失管,砍多造少,村屯出租林业用地开垦种粮。另一方面全省林业用地占农村土地面积比例很大,集体林业占全部林业用地面积的一大半,由于体制改革的约束,广大的林地资源没有得到充足的利用,限制了集体林业自身的发展壮大。因此开展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势在必行。吉林省2009年启动了第一阶段的主体改革,2010年完成了主体改革,2011年开始进入第二阶段即配套改革。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主要内容是:明晰产权,放活经营权,落实处置权,保障收益权。主体改革就是明晰产权,也就是在坚持集体林地所有权不变的前提下,将林地使用权和林木所有权落实到户,实行以家庭承包经营为主体、多种经营形式并存的集体经营管理体制,确立农民的经营主体地位。按《农村土地承包法》的规定,林地承包期限为三十至七十年。为了统一规范,我省原则上规定为五十年,并依法保护农民的承包权和延包权。而配套改革,主体内容就是在保证不改变林地用途的前提下,农民可以自主经营权、收益权、流转权,以此提高农民发展林业生产的积极性。
目前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最大难点是如何恢复林地用途。在吉林省中、西部,由于人口密度大,农民的生存压力大,林业用地,尤其是集体林地毁林开垦现象十分严重,沟、坡、山大肆开垦,疮痍所在,皆属人祸肆行,给林业行政管理部门造成极大的难度。如果通过科技引导、示范,启示农民发展经济林,在投入不是很大的前提下,做到年年有收益,则易于被农民所接受。这是改革成功的关键点之一。而对于投资额大,今后收益更大的项目又适用于少数富裕的农户。也就是说,不配合有效的科技手段,对于我国北方林木生长慢而农民又贫穷的现实,配套改革将事倍功半,或预期的效果会到来得迟远。
1.2 经济效益
植苗建园后,第三年采收,每亩最低产量200市斤,每市斤批发价最低6元,进入采收期后每亩每年投入最多200元,即每亩每年利润1千元。这个利润值比种玉米的利润高一半,而每年单位面积的生产投入费用远低于玉米。
实际上刺龙牙的产量极高,因为叶很大,为二回或三回羽状大复叶,春天可采收2茬,每亩一般的产量是300市斤,2010年在白山市刺龙芽上市时的市场零售价是每市斤16元。则1300亩年创利润约600万元。每亩每年利润则4千余元。
以上计算说明,刺龙牙的产量和售价无论怎么低估都比毁林开垦种玉米经济效益高。这对拉动农民退耕还林大有示范和引导作用。
2 技术设计
采用3种造林建园技术、1种加工技术及有关管理技术:
2.1 郁闭度不足0.5的疏林下直播更新
直播造林在春季进行清林,使用草甘膦除草剂清理林下草冠,在秋季进行播种。播种前进行整地,整地只需要刮除地表草根等地被物,露出表土,将清理的地被物堆放到播种的带间(带宽1.2-1.5m)即可。9月末10月初播种,播前要对种子进行温水浸种,并浸泡3天,每天换1次冷水,不能直接播种干燥的种子,要将刚洗净的种子不经干燥直接播种到土壤中。按株行距25×30cm定点播种,播种方法,先用1cm粗的木棒插0.5cm深的孔眼,点播3-5粒种子,然后覆土。使用除草剂清林一般在2年内不用太多的除草抚育,2年后能形成郁闭的冠群,以后下层草冠很难生长。
2.2 郁闭度不足0.5的疏林下、林窗、林旁、果园林下或无林的北坡和东坡进行植苗造林
即购买二年生苗木直接造林。直接购苗建园,与栽植根段相比(过去用埋植根段的技术),不仅造林成活率高,抚育用工少,产菜期还提前,尤其克服了埋根造林存在着根段来源不足的问题。植苗造林方法:株行距1×1.5,穴面直径60cm,栽植当年抚育2次,翌年也抚育2次。
2.3 无林的平地、南坡地、西坡地乔灌混交造林
刺龙芽的生态效益能体现在充分利用林间的空间上,但同时也有其自身生态学特性,在全光下以生长在阴坡最好,即北坡和东坡;在疏林下、林缘、林间空地较好;阳坡春季温度提升快,树叶有早期开伞现象,经济性状不好,还易发生大量虫害,往往未放叶时叶芽被噬,而不能放叶,严重影响产量。在这样的立地条件上,必须建立上层乔木生态结构,配置速生阔叶树种。根据山地气候,刺龙芽林地配置刺槐(Robiniapseudoacacia)最理想。刺槐不仅速生,在刺龙芽初产期(三年)到来之前上层庇阴作用即可以发挥,而且刺槐树根在土壤中的固氮作用有助于刺龙芽生长。在平原区,配置杨树。栽植刺槐或杨树的苗龄确定,刺槐2年生,杨树1或2年生。配置方法依照如下“刺龙牙-刺槐(或杨树)混交林种植点配置图示”。该图示与成语“三槐九棘”很相象,颇为吉利,所以也可称“三槐九棘图示”。
2.4 半成品保鲜加工
刺龙牙菜是春天尚未开放或将开放的树叶,是天下蔬菜中的第一美食。“甘瓜抱苦带,美枣生荆棘”,是说瓜虽甜,但蒂却是苦的;枣虽好吃,但枣树上却有刺。自然界就是如此的对立统一,果树多为蔷薇科,而蔷薇科的树木是有刺的;刺龙牙属五加科,五加科的枝干密布棘刺,比蔷薇科多刺,南方同属的一个食叶的木(A. chinensis)本草纲目称鹊不踏,可以旁证刺龙牙确属美食。刺龙牙是美食有两个指标体现:一是具有独特的药膳效果。刺龙牙嫩叶的药用及营养价值很高,植株总甙含量是人参的2.5倍,中医学研究认为,木对人体具有兴奋和强壮作用,对急慢性炎症,各种神经衰弱有较好的疗效,具有消炎、镇静、利尿、强心、活血止痛、祛风除湿、补气安神,强精滋肾之功效,木嫩叶作蔬菜食用,不仅风味清香独特,味美可口,而且营养丰富,其富含人体需要的亮氨酸、赖氨酸、精氨酸等15种以上氨基酸,16种以上无机营养元素。100 g新鲜嫩叶芽中含蛋白质0.65g、脂肪0.34g、糖类0.44g、有机酸0.68g。此外,还含有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C、粗纤维、胡萝卜素以及磷、钙、锌、镁、铁、钾等矿物质,其中氨基酸的含量较高,而且品种丰富,以及丰富的皂甙、黄酮、木质素、生物碱、挥发油等成分。刺龙牙干菜蛋白质含量比较:北京产大白菜1.1%,上海产卷心菜1.4%,北京产菠菜2.4%,北京产芹菜2.2%,北京产韭菜2.1%,刺龙牙含14.88%。是一种集治疗和营养于一身的天然保健食品,是东北地区传统山野菜,也是东北主要出口的山野菜之一。随着人们对营养食品的关注及绿色食品的热衷,刺龙牙嫩叶芽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欢迎,市场需求越来越大。生产刺龙牙嫩叶芽的经济效益将越来越好。刺龙牙在日本被誉为“天下第一山珍”。作为蔬菜食用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早在《满汉全席108道菜》的清朝国宴――“蒙古亲潘宴”中就有一道菜叫做“御菜三品:山珍刺龙牙”,可见刺龙牙在清朝就也列为“山珍”。二是具有口味绝佳的效果。刺龙牙烹制方法极其简单,制作方法正确,和小鱼儿的味道一样,如果不用眼睛看,品尝小鱼和刺龙牙两道菜,则分辨不出哪个是水中鱼、哪个是山珍刺龙牙,所以刺龙牙还可有个俗名,称之“植物鱼”。
进行保鲜加工时,进行技术处理(不需要食品添加剂),使之成为植物鱼生鲜品(即半成品),消费者买回家后不用再加工,下锅即成鱼。
刺龙牙是高端市场产品,在中国大城市、日本、韩国被视为高档蔬菜,市场对路则经济效益极高。
2.5 施肥
栽前每亩可施生物有机缓释肥1-4t。以后追肥沿树带两边挖20-25cm深的施肥沟,每亩可施二铵30kg或三元素化肥50kg或农家肥1t。
2.6 浇水
刺龙牙喜肥喜水,水分对于嫩叶芽的产量有直接影响,如有灌溉条件,应在春季萌动后,采芽前10 d浇 1次透水。这样有益于提高产品质量和产量。
2.7 病虫害防治
当刺龙牙栽植密度过大时,常造成通风状况不良,林内湿度过大,这样极易发生霜霉病。防治措施可合理扩大株间距,增加通风透光度。当发现植株发病时可喷500倍百菌清或恶菌灵。春季金龟子成虫是刺龙牙的主要害虫,防治措施可用黑光灯诱杀或在栽植地周围金龟子寄生树上喷15%乐果或2.5%敌百虫粉剂。
2.8 整枝定干
为了实现高产高质高效益,必须进行整枝定干。时间可选在落叶后萌动前,最好结合返季生产进行,达到事半功倍。刺龙牙萌枝力强,加强整枝,除弱留壮,是高产高效的重要技术。留木质化程度好的饱满枝,留枝量平均控制在8-10枝/m2,冠幅控制在2m以内,以便于采摘嫩芽。将剪下的枝再剪成25-30cm段,捆成小捆,放入恒温20℃、深10-15cm清水中,进行返季生产,可采两次芽,能够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
2.9 适时采收
适时采收对刺龙牙嫩叶芽的质量影响很大。在每年5月上旬,顶芽生长至 10-13cm时采收,要随生长随采收,既保证了质量又保证了产量。10d后可进行第二次采摘,每株只能采两次。采后应及时加工。
3 政策依据
林业用地的树木多为用材林,建经济林属于改变林种,需要到省林业厅办理审批手续,森林资源档案修改的技术过程复杂,本项目可免去这个过程。在疏林下、果园林下、林窗、林旁培植林下植物,没有改变原林种;在无林地建用材树种和林下灌木混交林,属于用材经济复合林种,仍然不改变林种。
另外,集体林权制度第二阶段的配套改革,将放活经营权,对农民可能不会再有此方面约束。
该项目实用性强,经济效益高,经济投入低,技术熟化程度高,适合于农民或林业主开发。加工业只要同步跟上种植业,此项工程可富一方农民。
参考文献
[1] 石国祥.全面贯彻落实“一核三带”富民优先战略.吉林省人民政府jl.省略,2010.9.30.
[2] 宿威,等.四平市林业发展五年规划.四平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2011.6.
[3] 温宇光,等.农林复合生态系统模式构建与示范(Construction and Demonstration of Agroforestry Ecosystem Model in Hills and Ditch Series).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验收成果,2011.3.
[4] 宋军卫,等.中国多功能林业思想的历史演进.世界林业研究,2011,2(1):8-13.
[5] 张展华.多功能造林的思考和探讨.亚热带农业研究,2007,3(2):129-133.
[6] 姚晓福,等.刺龙牙育苗技术要点.林业科技开发,2003,8(4).
[7] 高德武,等.水土保持植物刺龙牙高产栽培技术.水土保持科技情报,2003,(2).
[8] 张秀丽,等.中国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现状与展望.世界林业研究,2011,4(2):64-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