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劳动人员管理制度范文

劳动人员管理制度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劳动人员管理制度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劳动人员管理制度

第1篇:劳动人员管理制度范文

摘 要:随着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电力产业在整体发展水平上得到了很快的提升。电力企业的运行离不开工作人员的参与,建立科学的劳动用工管理制度对电力企业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在电力企业发展的现阶段,电力企业在劳动用工管理方面存在诸多的问题,严重阻碍了企业的整体发展。本文将对新时期电力企业在劳动用工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详细的分析,并结合存在的问题提出有效的解决对策,逐步提升我国电力企业的劳动用工管理水平。

关键词:电力企业;劳动用工管理;问题;对策

电力企业的发展对我国整体经济的发展有着直接的影响,新时期电力企业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对劳动用工管理方面存在很大的漏洞,造成整个电力企业在运行发展过程中受到了严重的阻碍,企业难以在经济效益上得到提升,对我国经济的发展产生了负面的影响[1]。因此,作为新时期电力企业,需要加强对劳动用工的管理,针对企业内部存在的问题进行详细的分析,从而寻找有效的解决对策改善企业劳动用工管理的问题,促进我国电力企业的整体发展,推动我国经济的快速提升。

一、新时期电力企业劳动用工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企业内部缺乏规范的劳动合同

劳动合同是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与内部工作人员签订的劳动协议,不但对劳动者有着重要意义,同时对电力企业的发展也提供了保障,能够在后期对劳动人员进行整体性管理提供便利。然而电力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由于缺乏规范的劳动合同,企业在日常的运行过程中和劳动人员之间存在冲突,缺乏法律上的依据,给电力企业的整体发展产生了严重的负面影响。与此同时,缺乏规范的劳动合同,作为电力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在开展日常工作的过程中缺乏理论依据,从而造成了电力企业内部劳动管理方面的混乱,无法给予企业内部劳动人员法律上的保障。

(二)缺乏完善的劳动用工管理制度

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新时期电力企业需要在运行的过程中与劳动人员进行有效的沟通,形成良好的关系,激发劳动人员的工作积极性[2]。然而电力企业在日常运行过程中缺乏完善的劳动用工管理制度,电力企业管理阶层缺乏对法律的重视,在对劳动用工人员开展管理的过程中并未严格按照法律程序进行,造成在劳动用工管理方面的不合理。此外,电力企业在劳动用工方面针对工作人员的表现,惩罚严重多于奖励,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劳动工作者的工作积极性。新时期电力企业在劳动用工管理制度方面存在的缺失,抑制了电力企业管理水平的提升,最终造成了电力企业在经济效益上无法得到提升。

(三)企业劳动关系在法律意识上存在缺失

新时期部分电力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在劳动用工管理方面存在法律意识上的缺失,对电力企业的经济发展产生了直接的影响。由于在劳动用工管理方面法律意识的缺失,作为劳动用工管理人员在开展工作的过程中,没有对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引起重视,在众多策略的实施过程中只是片面从企业自身出发,没有考虑到劳动者的利益[3]。电力企业在管理过程中长期缺乏法律意识,对企业的顺利发展造成了严重的阻碍,不利益电力企业经济效益的提升。

(四)企业岗位方面存在混乱

新时期电力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存在着诸多的问题,岗位上的混乱便是劳动用工管理方面的问题,造成企业无法开展对劳动用工的统一管理,很大程度上抑制了电力企业的正常发展。此外,企业在日常运行过程中,对内部员工进行岗位的随意调换,使得工作人员对岗位经常存在不熟悉的现象,对电力企业的的整体发展水平长期得不到提升,对经济的发展也产生了负面的影响。

二、提高新时期电力企业劳动用工管理水平的有效对策

(一)规范好企业劳动合同

劳动合同对电力企业劳动用工管理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企业在开展劳动用工管理的过程中需要规范好劳动合同,使得对劳动用工的管理有章可循。在规范劳动合同的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到劳动者的合法权益,规范好对劳动者日常工作的奖惩具体措施,针对员工的错误要及时进行纠正,从而促进企业整体运行水平的提升。

(二)建立健全劳动用工管理制度

新时期电力企业要想提升整体发展水平,需要建立健全劳动用工管理制度,对电力企业内部劳动人员进行规范化管理,确保电力企业能够在发展的过程中顺利运行[4]。此外,健全的劳动用工管理制度,对企业的整体发展具有良好的推动作用,企业内部劳动者日常工作中的合法权益能够有所保障,在工作积极性上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三)增强劳动双方的法律意识

法律意识对电力企业本身以及内部劳动人员都有着重要的作用,作为新时期电力企业可以在运行的过程中借助新媒体对内部劳动人员进行法律意识的培B,逐步提升企业的整体发展水平。作为电力企业的劳动人员,在长期的法律意识培养过程中能够形成自身的法律意识,当自身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可以通过法律的途径进行解决,对电力企业劳动用工管理水平的提升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四)保障劳动者合法权益

劳动人员是电力企业在运行过程中重要组成部分,作为电力企业需要在发展的过程中保障劳动者合法权益[5]。在企业运行过程中,针对劳动者的优秀表现能够采取奖励的措施对劳动者进行表彰。此外,相关监督部门需要开展好监督工作,针对企业对劳动者的不合理现象需要及时的惩罚,从而逐步提升新时期电力企业劳动用工管理水平。

结语:

综上所述,劳动用工管理对电力企业的整体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作为新时期电力企业在日常运行过程中需要逐步提升对劳动用工管理的重视,通过合理的方式保障企业内部劳动者的合法权益,逐步提升电力企业劳动用工管理的整体水平,从而推动我国电力企业的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潘泰萍.电力集体企业劳动用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建议[J].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2012,05:71-75.

[2]余天威.电力施工企业劳动用工管理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J].财经界(学术版),2012,11:70-71.

[3]潘泰萍.电力集体企业劳动用工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建议[J].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12,08:95-97.

第2篇:劳动人员管理制度范文

关键词:国有企业劳动组织优化设计

中图分类号: F2 F40 文章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310(2015)11-001-17

对企业的劳动组织进行优化设计,能够促进企业自身平稳发展。企业自身的发展,首要就离不开自身的创新和努力。不断利用规范化的管理模式,以提高企业的生产质量。在企业中的劳动组织的作用,就是提升企业经营的管理水平,加强人力资源的管理,对于企业的竞争力的提高和发展方式的转变有着重要的战略意义。劳动组织设计利用科学化的管理,对于优化企业劳动组织设计非常重要。本文将对优化国企劳动组织设计具体设施和注意的问题进行分析,以更好的提升企业的发展。

1、 优化国有企业劳动组织的必要性

1.1 不断优化国企劳动组织是提升企业的管理水平的必然要求

一个企业中的劳动组织设计对于提升企业管理水平有着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对于国企来说,意义非常重大。无论是什么企业,都在管理上存在着不足之处,这些在管理上存在的问题将会大大制约着企业的未来发展。所以劳动组织设计中最主要的任务就是优化企业的科学管理,不断提升企业的管理水平;再通过一系列的管理方式,比如优化企业的管理界面、设置合理的管理机构等等,以更好的建立和健全企业的管理机制,以更好的促进企业平稳发展,实现企业的规范化管理。

1.2 不断优化国企劳动组织和劳动定员的标准以提升企业的管理水平

企业的劳动组织设计和劳动定员的标准的合理制定和科学应用对于企业的劳动组织管理有着重要的作用。对于企业劳动组织的改革来说,就是不断优化企业内部组织结构,明确职责的分工;还需要不断理顺上下级企业机构的设置,合理划分管理的机构,明确管理的职责;再就是合理确定劳动定员,以更好的降低人工成本。管理体制能够提升企业的管理水平;要形成规范的企业制度,就要明确企业管理职责,优化组织企业机构,创新企业的管理方式,建立健全内控体系等等,以更好的形成科学、合理的现代企业管理体系。

1.3 不断优化国企劳动组织和劳动定员标准能够不断加强企业的员工建设

一个企业要想得到有效的发展,对于员工队伍的建设也不能忽视。这就需要企业利用一些促进的机制,不断提高企业员工的综合素质,以更好的为企业提高价值。劳动组织设计和劳动定员标准能够不断加强员工的建设,需要从源头上不断强化企业管理制度,规范运行环境,深化体制的改革,不断优化人力资源的配置等等,更好的提升企业员工的基本素质和基础建设。

2、 优化国有企业劳动组织的具体实施措施

如何优化企业劳动组织设计中的问题,一个是不断加强企业劳动人员的操作技能,另一个就是企业在对于人力资源的管理上的具体措施。以下将对具体的实施措施进行分析。

2.1 不断加强企业劳动人员的操作技能

企业如何能在竞争力非常大的环境下得到更好的发展,最有效的措施就是不断提高企业自身的竞争力,也就是自身的发展效率。企业自身的发展效率最主要的是受到企业劳动人员的操纵技能的影响。所以这就需要企业劳动组织人员不断掌握各种技能,能够自主解决在工作中产生的问题,不断提升工作效率;对于多型的技能人才的培养可以不断提升企业自身的发展,极大的促进企业的竞争力。

2.2 不断加强企业人力资源的管理方式

企业如何不断发展?离不开的一点就是自身的创新能力。创新的管理体制对于劳动组织来说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具体措施是,在工作的具体环节中,要不断提高时间的利用率,做小时的工作,要有一小时的效率;不断加强企业管理层中的管理制度和能力,这样才能够提高劳动人员的工作效率;在工作管理中的安全问题是企业中最重要的问题,在工作时要保证员工安全的最大化,加强检查的精确度,对于质量要通过一次次的质量检测,质量要达到100%,只有这样,才能够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建立和健全完善的人力资源的管理制度。主要措施是在工作中表现优异的员工进行奖励,以提高劳动组织人员的积极性,对员工还要进行定期的培训,以不断提高劳动组织人员的专业技能和基本素质,达到企业更好发展的目的。

3、 优化国有企业劳动组织设计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对于劳动组织设计中,对于企业传统的管理制度,也不可全盘否定,有效的管理制度也应当利用,在此基础上不断借鉴现代成功的管理制度,以更好的发挥管理优势。以下将对具体的操作中存在的问题,做进一步分析。

3.1 在管理方法上要综合考虑

一般企业的传统的管理方法是定额管理,通过员工劳动定额能够计算出劳动定员。在管理方法上,如何不断优化,最主要的问题就是如何制定企业的定员标准,首先需要在方法上要进行综合的考虑,比如定员问题中的技术测定,人力上的投入等等,只有这样才能够更好的修订企业的定员标准。

3.2 在管理人员的定员标准上需要注意的问题

在管理人员的定员标准上需要注意的问题,就是员工在一个岗位的工作量受到的影响。一般企业都是按照员工的总数所占的比例进行,对于员工总数的控制也不都具有合理性。比如同一个企业,专业程度、素质高低等都不尽相同,对于员工总数的控制要按照同一比例计算。

3.3 要与企业中的生产情况进行结合

如何更好的结合?这就需要企业能够正确认识到量化的标准和主观的经验。一个企业劳动组织设计的制度,考虑到的技术因素非常多,比如劳动中的难易程度、工作环境、工作强度等等因素,要有利于企业的发展和战略目标,不断提高企业的劳动效率。

3.4 需要注意企业公开透明的决策程序

在一个问题就是对于企业中的决策的程序,如何公开透明的优化企业的决策程序,已达到企业各部门间的密切合作的目的。首先要明白的一点是,企业中的人力资源部门作为劳动组织设计中最重要的部门。所以人力资源部门要不断强化定员程序的公开透明,这样可以使企业中的员工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以更好的实现企业的管理制度。

结语

一个企业如何在激励的竞争中得到更好的发展,就需要不断优化企业劳动组织设计,不断优化劳动组织设计,对于完善企业的管理制度,培养高素质人才,从而更好的解决企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参考文献

[1] 吕成环;;浅谈企业劳动定员的管理[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05期

[2] 陈刚;方创新;;企业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研究[J];湖北水力发电;2008年02期

第3篇:劳动人员管理制度范文

关键词:开创;城镇化;新局面

DOI:10.19354/ki.42-1616/f.2016.17.76

改革开放以来,福建经济社会得到快速发展,城乡面貌发生巨大变化,城镇化水平有了大幅提高。但目前在推进城镇化建设中仍然存在不少的问题,区域城镇化发展不平衡,制约经济社会跨越发展。新形势下推进城镇化建设对于促进经济发展具有重大的作用,亟需研究和探索开创城镇化建设新局面的对策。

一、开创福建城镇化建设新局面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

(一)区域城镇化发展不平衡。福建区域间城镇化发展存在不平衡状况,根据《福建统计年鉴2013》数据分析,在福州、泉州、漳州24县市城镇化率排行中,共有8个县市城镇化率超过50%,其中泉州占了6个,泉州的石狮市、晋江市城镇化率已达到75.9%、61.5%,福州的永泰县、闽清县仅有36%、35%,区域间城镇化水平参差不齐,影响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全省城市数量偏少、规模偏小,城镇的整体实力比较薄弱,城镇空间的分布不均衡,4个人口100万人以上的特大城市都在沿海地区,分别是福州市、厦门市、泉州市、莆田市。近年来,闽东南沿海地区已形成城镇密集区,2011年初建制镇达到346个,闽西、北内地山区的城镇密度较低,2011年初建制镇只有249个,东南沿海地区与西、北内地山区之间城镇化发展差距较大。

(二)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难度大。改革开放后,福建农村生产力水平明显提高,乡镇企业的快速发展,吸纳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1996年全社会从业人员达到1594.36万人,其中第一产业786.86万人,占全社会从业人员的49.36%,比1978年下降了25.75个百分点。但是,近几年在国际金融危机持续扩散的影响下,福建经济发展也遇到许多不利因素,非农产业发展受到极大影响,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压力增大,制约了城镇化发展进程。加上城乡分割的户籍管理、土地管理制度、社会保障制度和行政管理、财税金融等制度,固化着已经形成的城乡利益失衡格局,阻碍了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和城镇化健康发展。

二、开创福建城镇化建设新局面亟需采取的措施与对策

(一)推进城乡户籍管理制度改革。福建各地要加快改革户籍制度,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努力实现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常住人口全覆盖。科学制定农村转移人口在城镇落户的政策,逐步建立城乡统一的以身份证管理为核心的人口流动制度。积极稳妥推进户籍管理制度改革,加快推进工业化、城镇化进程,推动二元经济结构的转换。深化户籍制度改革不仅要解决好统一城乡户口问题,而且要逐步实现城乡居民社会福利和各种社会权利的统一,根本改变以户籍制度为基础衍生的各项政策,改革城乡不同的公共产品供给体制,推动流动人口管理体制创新,解决妨碍农村劳动力就业的问题,为广大农民自由迁徙、安居乐业创造公平的制度环境。逐步实行流动人口居住证制度,推动人口管理模式由户籍管理向实有人口管理转变。落实已通过住建部部际联席会议审查的《福建省城镇体系规划

(2010―2030)》,2020年全省总人口控制在4000万人左右,城镇人口2780万人,城镇化水平达到69.5%左右,到2030年全省总人口控制在4200万人左右,城镇人口3150万人,城镇化水平达到75%左右。在深化城乡二元经济体制改革中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逐步实现户籍常住人口与非户籍常住人口基本公共服务一体化。

(二)有序引导农村人口合理流动。福建各地要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要求,“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推进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 积极引导农村人口和富余劳动力向城镇和中心村集聚、山区人口向沿海地区有序转移。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推动社会管理机制创新,优化提升就业、治安、流动人口等管理制度,合理配置卫生、中小学校、幼儿园、体育设施等公共资源。建立健全社会保障机制,积极探索低保、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和医疗救助制度在福建省城乡居民之间的融合衔接,加大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力度,落实税费减免和土地出让收入用于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等优惠措施。稳步推进义务教育、就业服务、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卫生、保障性住房等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常住人口全覆盖,城镇化体制机制不断完善,逐步形成城乡居民有序流动、安居乐业的制度环境。到2020年,城镇化水平和质量要稳步提升,城镇化布局和形态更加优化,城镇规模结构更加合理,人居环境显著改善。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发展,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开创城镇化建设新局面。

第4篇:劳动人员管理制度范文

关键词:流动人口;计生管理服务;问题;办法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C【文章编号】1672-3783(2012)07-0040-01

自八十年代我国实行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生产力水平飞速提高,大量的劳动力得到解放,导致流动人口的数量急增。大量的流动人口为城市建设注入了新的活力,加速了城城、城乡之间物质、文化和信息间的交流与合作,促进了社会劳动力和生产资料的优化与统筹分配,缩小了城乡间的经济差距,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与发展做出了积极重要的贡献。

1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服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流动人口由于其流动范围广、人员数量大、居住变更快且流动性强等特点,使得政府在对其进行计划生育的管理服务工作时有较多的问题和困难。下面就我国流动人口的计划生育管理服务工作中存在的一些普遍问题进行研究、探讨。

1.1对流动人口的认识界定不统一、不准确。目前,我国对流动人口的定义模糊,各地区政府计生部门在开展工作时各行其政,没有一个统一、标准的规范。使得在流动人口人员信息统计时常常出现统计信息的缺漏和叠加,不能准确、完整的记录流动人口的信息。

1.2流动人口婚育信息统计困难。流动人口的组成人员复杂多样、受教育程度各不相同,并且大多数的生活环境质量较差、工作变动随意、生育行为隐蔽且接受避孕节育等计生指导服务的机会较少,这些都造成了计划生育部门在进行计生工作统计掌握上不能准确、及时的了解流动人员的婚育状况,以致很难开展后面的相关工作。

1.3管理制度不健全。目前,我国实行的人口户籍管理制度主要是以人口的现居住地为主,而计划生育的相关法律则规定生育人口的户籍以女方户籍为主,这两项管理制度存在矛盾,导致两地相关部门相互“踢皮球”,致使流动人口在法律政策上没有可靠、准确的保障依据,其自身的合法权益得不到保护,在流出地的计划生育的相关优惠奖励政策难以落实,而在流入地又不能真正的享受到与本地人员同等的计生保健服务。

1.4计生服务经费短缺,计生知识的宣传普及力度不足。政府对外来人口计划生育工作的财政拨款偏少,不能保证计生服务工作的全面落实。同时对外来人口计生政策和知识的宣传和普及不足,不能让外来人口充分的了解相关的政策信息。

1.5政府计生人员不能正确履行职责。有些计生工作人员在外来人员信息统计时为了完成人口目标的责任考核,故意上报虚假信息或隐瞒不报。在处罚违法生育的人员时,不严、过严执法现象屡见不鲜。

2完善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服务体系的措施

我国是世界上人口迁移范围和数量最多的国家,大规模的人口流动现象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转变阶段的基本国情。如何做好流动人口的计划生育工作,建立健全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服务体系,保障社会的和谐稳定,促进社会主义经济社会的平稳发展,是我国现阶段入口计划生育工作的重点。下面就如何完善流动人口计生体系提出几点建议。

2.1坚持以人为本的观念,统一思想认识。始终坚持以三个代表和科学发展观为理论指导,以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工作目标,坚持以人为本,正确认识流动入口计划生育管理服务工作的重要作用和意义,把稳定和保持低生育水平作为计划生育工作的重点来抓。

2.2加大各相关部门间的配合协作,加强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的力度。各相关部门要明确工作职能,统筹协调,加强领导。根据实际情况制定计划生育目标管理的责任书,把社会治安同流动人口的计划生育工作结合起来。

2.3建立健全流动入口计划生育工作的相关法律法规制度和体制,为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的管理服务工作提供切实明确的法律依据。

2.3.1协调健全户籍制度和计划生育等制度的相关法律条文,明确各地各部门的工作职责,建立全国互联的人口计划生育信息管理和服务体系,真正做到全面的无缝隙的计划生育管理服务,依法保障流动人口的计生权益。

2.3.2建立健全流动人口计划生育体系的服务优化制度。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建设人性化的流动人口计生服务体制。把流动入口计划生育工作依托于各个街道、社区,做到计生服务落实到户,切实的保障流动人口的各项合法的计生权益得到兑现。

2.3.3建立健全流动人口计划生育体系的经费保障制度。加大对流动人口计生工作的财政支出,为流动人口设立专项的计划生育管理服务资金,构建街道、社区间相互联系的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的经费服务网络。

2.3.4建立健全舆论监督机制,确保政府工作人员依法行政、严格执法。建立政府与群众双向共同的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监督体制,公开政府对流动入口计划生育的工作情况,设立科学的务实的流动人口计划生育评估考核制度,制定相关的政策制度,杜绝计生工作人员收受贿赂、、隐瞒虚报等现象,确保计生执法人员真正做到依法行政、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3总结

在当前基本国情的决定下,以人为本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理论指导,做好流动人口的计划生育工作,健全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服务体系,使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服务工作做到制度化、科学化、人性化、规范化。这有利于政府对人口信息情况的把握,有利于国家对社会资源和生产资料合理的统筹配置,有利于社会治安的和谐稳定,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加速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的进程。

参考文献

[1]宋健,何蕾.城市流动人口管理低效的原因与对策分析[J].人口学刊,2008(5)

第5篇:劳动人员管理制度范文

两个健全:一是健全三级服务管理网络。目前我区初步建成了三级服务管理网络,要强化各级的管理责任,会同各街道、村居、企业建好服务管理所、站,配齐配强专、协管员队伍,完善所、站规范化运行机制,开展以“服务机构规范化、登记管理一体化、劳动用工合法化、出租房消防安全标准化、居住点建设社会化”为基本内容的流动人口服务管理示范村居创建活动,提高服务管理效能,把各级服务管理机构建成“新*人”的温馨家园。二是健全服务管理机制。前阶段我区围绕新的流动人口服务管理运行体制,建立了一套比较完善的管理机制,要进一步在实践中检验、创新、调整工作机制。要定期对机制的运行情况进行检查,应对新的情况不断创新工作机制,对不合时宜的要及时进行调整,建立健全保障机制、督查机制、考核机制、协作机制,并使各项制度能够真正管用。要建立区、街道二级流动人口民主恳谈制度和“新老*人联谊会”制度,搭建同城同享平台,畅通利益诉求和交流沟通渠道,促进外来人口安居乐业和新老*人和谐共处。

两个提高:一是提高流动人口和出租房屋的登记率。坚持与*派出所的工作联动,以流动人口和出租房屋集中专项整治为手段,以管理方法创新为根本动力,以推进管理社会化为基本依托,以加大处罚力度为主要保障,以考核奖励为激励杠杆,力争使流动人口和出租房屋的登记率再上台阶,达到省市关于流动人口登记率达到90%,出租房屋登记率要达到95%,人户一致率达70%,育龄妇女计划生育查验率达到85%的考核要求,夯实平安*建设的基础。对不按规定申报暂住登记或申领暂住证的流动人口,不按规定登记承租人信息或将房屋租给无有效身份证件的出租房主,以及雇佣无暂住证人员的单位和业主,要按照有关法规由*派出所进行处罚,以达到教育警示的效果。二是提高服务管理水平。在做好基础工作的同时,通过提升服务管理水平,加强典型培育,在全市乃至全省打出我区流动人口工作的品牌;要加强与劳动、教育、计生、科协、工青妇等有关部门的联系协作,利用建国六十周年、六一儿童节等重大节日开展适合流动人口及民工子女特点的文体活动,丰富新“*人”的精神文化生活;要积极探索流动人口自我管理的方法和途径,发挥外来人员中思想正派、有威望、善管理人员的作用,提高自我管理的积极性和能动性;帮助新*人解决衣、食、住、行、学、保险等方面的实际困难,及时查处侵犯流动人口合法权益的行为。做好今年全省实施居住证制度的各项准备工作,加强调研,为区委区政府制定有利于人口合理有序流动的各项政策当好参谋。

两个强化:一是强化服务管理队伍建设。扎实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真正以科学发展观武装头脑、创新管理、推动工作。开展集中培训和经常性的教育管理,适时开展全区专管员岗位比武活动,健全队伍管理制度,提高队伍的工作能力、服务水平和综合素质,把流动人口服务管理队伍打造成一支让“新*人”感到可敬、可信、可亲、可爱的队伍。二是强化服务窗口建设。已经建立暂住证办证窗口的所站要根据文明示范窗口建设的要求,完善政务公开,推行文明用语,提高服务水准,把服务管理窗口建成“新*人”喜爱的温馨窗口。在搞好暂住证登记发放的同时,加强外来流动党员登记服务,积极创建“外来流动党员之家”,既为流动党员在组织生活、党费收缴、劳动信息、法律维权等方面提供必要的服务,同时积极依托流动党员等外来骨干力量,加强对“新*人”的管理。

两个突破:一是在流动人口管理的宣传力度上求突破。以《*省流动人口居住登记条例》颁布为契机,通过横幅标语、上街咨询、发放公开信、媒体报道、有奖竞答等各种形式加强法制宣传,会同司法部门举办一次以街道为单位的“新*人”法律知识竞赛,营造浓厚的学法、守法氛围,提高流动人口的法制意识,使全社会都支持和参与流动人口的管理。建好流动人口管理网站,实行网上申报上门办证业务。规范信息采集工作,定期开展信息数据的分析研究,为各有关部门有效行使社会管理提供信息支持。建立信息员网络,加强信息编报工作,及时总结工作经验,提升我区流动人口工作品牌。二是在集中居住点建设上求突破。对现有的集中居住点,加强管理和引导,指导督促责任人完善管理制度,充实管理力量,提高规范程度。会同有关街道和部门,按照社会化、市场化的工作思路,挖掘社会资源,加强政策扶持,推进居住点建设,扩容增量,提高聚居消化能力,逐步改善新*人的居住环境。

第6篇:劳动人员管理制度范文

一、人事档案管理的现代化是形势发展所要求的

现代社会以飞快的速度发展着,相对应的就需要更为高效的管理模式及方法来衔接,而劳动人事档案是我国社会人才管理的重要形式,实现人事档案管理的现代化、高效化是未来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主流发展趋势,也是新形势下的必然选择。

(一)人事档案管理的现代化是科技发展的动力因素

在建设和管理两个方面,随着科技发展的日新月异,在当今社会的很多领域都将高科技的管理工具以及手段运用到其中,这样能够使生产力得到极大的解放,相应也能使生产效率得到了提高。人事档案工作是人事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也应该有着相应的社会化的内涵。信息技术的传播也在相应地带动起来档案的管理方式,手法以及管理方面的思想和组织上的新的变革。

(二)人事档案管理是经济发展的趋势

随着经济不断发展和时代的进步,社会生产的专业化转变以及现代化的水平的巨大力量也逐渐显露出来,而作为管理工作,也应该相应提高水平来与之相适应。而人事档案管理的机构,对象以及服务对象的社会性,直接决定了人事档案管理来源的普遍的特征,内容的多样性以及结构的复杂性。

(三)人事档案管理现代化是经济效益得以提升的关键因素之一

多年以来,我国的人事档案管理办法还是处在计划经济体的阶段,并不是十分符合现代化的发展要求,没有将人才资源有效的利用起来,并没有起到劳动人事档案的真正作用。而我国经济社会要求不断的发展,这就需人足够的人才队伍来做为支撑,因此提高人事档案的利用率是提高社会经济效益的必然前提。劳动人员档案管理工作可以有效的实现人才档案的全面了解,并对人才的选拔、聘用等提供最基础的参考,同时也可以为各级领导机关部门的人员选调等提供原始参考依据等,故对人事档案管理进行现代化建设十分的必要。

二、实现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现代化的措施

(一)利用计算机进行电子档案管理

电子档案比纸质档案管理起来更容易,而且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能用最小的空间存放最大量的信息,电子档案馆能够完成很多纸质档案无法或者短时间内无法完成的工作。因此,建议单位尽快将计算机引进到档案管理中,也建议国家尽快完善相关方面的法律法规。在全面推进计算机电子档案之前,单位档案部门要采用现代手段扫描等方式将以前纸质的材料电子化,收集整理这些材料,完成电子档案和纸质档案同步保管。电子档案里不可缺少图片、音频、视频等信息,还要包括人事记录,为人才技能数据库的建立和完善提供信息支持。

(二)健全人事档案管理制度

健全人事档案管理制度需要结合单位实际人事档案管理情况和社会现实需求情况,进一步完善各项规章制度,狠抓落实。人事档案管理人员要及时收集与档案有关的各种材料,并及时进行科学合理的处理,对手续不全的材料要退回材料形成部门进行补办和完善,确保材料的完整和准确。

(三)提高人事档案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

在进行劳动人事档案管理时,通常要遵循相关的政策及业务流程开展工作,该工作的性质具有保密性及服务性,各档案管理机构及单位的人事管理部门中的工作人员要具有较强的责任心,且态度端正,思想政治素质过硬,这就需要对人事档案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进行全面的提高。与此同时,在实现劳动人事档案管理现代化建设过程中,要涉及到相关技术操作的使用,这就要求档案管理人员具有一定的计算机知识,并有一定的操作基础,且在工作中不断的学习相关专业知识,各单位也要加强对档案管理人员的培养及教育,从而全面的提高劳动人事档案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

(四)提高人事档案利用率

单位要想实现人事档案管理的现代化,就必须要充分利用计算机,建立和完善人事档案管理信息数据库,及时更新数据库,保持数据库信息的动态化。编制档案检索帐、案卷目录、总目录、分目录、专题目录等检索关键词。

第7篇:劳动人员管理制度范文

【关键词】医院 人事档案管理

做好医院人事档案管理不但可以不断地提升一个医院的管理水平,实现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自身价值,而且可以为经济发展和医疗制度改革做出应有的贡献。加强人事档案管理,充分发挥人事档案的资源优势,更好地为医院选拔和使用人才提供更加真实可靠的材料,就显得更为重要。在医院人事档案管理中明确档案人员责任,维护人事档案安全完整,确保人事档案工作连续不断有序进行,也是《档案法》及《档案法实施办法》赋予人事档案人员的职责。笔者认为人事档案人员离岗离职之前认真做好档案移交和做好医院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工作在确保医院人事档案完整性中是两个非常重要的环节。

1人事档案管理的现状

1.1人事档案管理制度相对落后随着人事制度的

不断改革发展,人才流动,医疗卫生单位选拔和使用人才的手续不断简化。由于人事档案管理“终身”制,没有得到及时补充和修正,阻碍了人才的流动。2000年,我院引进了数位高级专业技术人才,在整理人事档案时,发现有两名国外留学博士因缺少原始档案材料,无法办理正常调动、派遣手续。之后通过人才服务中心办理了人事,但也不能取得其在国外的人事资料。更由于人事管理制度的不完善(在原单位停薪留职出国留学而扣留了档案),他们的原始档案至今没有转到我院,造成人事档案材料的不完整,给新录用单位在人事审核、审批工作中带来不便。

1.2人事档案管理方式和手段相对落后人事档案

管理是一项专业性、政治性、机密性很强的工作。人事档案材料需要专人管理,单独存放。我院因办公用房紧张,虽然人事档案材料份数多,资料复杂,多年来档案室一直和人事办公室在一起。由于医院人事管理人员编制不足,人事管理工作量大,人事档案管理都是其他人事管理人员兼管,属于非专业人员管理。在档案管理手段上,因为没有单独的计算机和档案管理软件,管理人员还一直采取手工编辑、检索,致使人事档案材料不能及时归档整理,存在档案资料不完整的情况。

2人事档案人员离岗离职之前认真做好档案移交

2.1《档案工作业务建设规范》规定:“档案人员调动工作时,必须在办完档案移交手续后方能离开岗位。”然而在实际工作中经常会忽视这一工作环节,存在如下问题:一是档案交接不及时。二是档案交接手续不严密。

2.2做好人事档案交接工作,应采取如下措施:

1.2.1人事档案交接要纳入医院的议事日程、工作程序和规章制度之中。做到人事档案人员离职离岗先办理工作交接手续,然后再办理调动手续,对未办理档案交接手续的人事档案人员,不得签发调动工作通知,不得办理工资转移手续,不得离开原工作岗位,并要把档案交接工作纳入单位工作制度,列入有关人员的岗位职责之中。

2.2.2人事档案人员离岗离职之前要认真做好档案移交准备工作。档案交接分为移交和接收两个方面,对于移交方来说在正式移交之前主要做到对所保管的人事档案进行一次全面清理,做到帐物相符、心中有数;对未整理的零散文件材料要分类存放、清理排序,做到系统有序;按档案移交要求编制档案移交文据及表格;撰写人事档案移交说明。对于接收方来说,在接收之前要做到了解移交单位职能活动内容和工作活动情况;向前任档案人员了解档案保管和人事档案工作情况;必要时要了解或检查人事档案移交准备工作情况。只有交接准备充分,才能保证交接工作顺利进行。

3医院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

3.1医院流动人员出现档案移交不及时,已辞职、辞退、解除劳动合同等流动人员人事档案,有些没有及时移交当地人才服务中心,有些没有人事权的单位擅自保管流动人员人事档案,造成部分流动人员人事档案丢失、材料不齐全、手续不完备等情况。有些人由于种种原因不顾组织是否同意,舍弃档案一走了之,新用人单位还可以在当地人事部门的帮助下为其重新建档。人事费普遍过高,也是导致“弃档”的重要原因。

3.2为了保证医院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的真实性、严肃性,促进卫生事业单位人才合理流动时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的完整性、真实性,应该加强对其的管理,认真做到以下几点。

3.2.1加大宣传教育的力度,营造人事档案规范化管理氛围要加强领导,广泛宣传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的政策规定,提高档案管理人员整体素质,建立档案管理人员业务培训机制,定期对档案管理人员进行业务培训,努力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业务知识和管理水平。

3.2.2明确职责,理顺关系。本着对流动人员高度负责的态度及时与他们进行沟通与协调,明确各自的人事档案管理范围。根据《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暂行规定》,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的档案应当移交人才服务机构管理,并建议流动人员的人事档案应当打破身份、学历、职称、行业等各种限制,由政府人事部门所属的人才服务机构统一管理。同时强化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的公共服务职能,应以服务为主、适当收费的办法减少“弃档”现象。

4结论

人事档案是反映个人经历、德才能绩、工作表现的真实历史记录。医院人事档案管理是为医院人力资源管理和利用创造条件、提供相关人事数据和信息支持的重要活动,在医院人才开发中起到了人才“信息库”和“资政院”的重要作用。在医院人事档案管理工作中,增强档案管理意识,更新人事档案管理的服务理念,改进人事档案管理方法,提高人事档案管理人员素质,人事档案人员离岗离职之前认真做好档案移交和做好医院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工作,尽可能地将个人人事信息客观、真实、系统、全面地提供给组织人事管理部门,积极对人事档案进行开发、挖掘和利用,使其发挥最大化地利用效力,将是人事档案工作者努力的方向,也是今后医院人事档案改革的主导方向。

参考文献:

第8篇:劳动人员管理制度范文

一、当前流动人口犯罪的特点

(一)流动人口犯罪的突发性和多元化。目前流动人口犯罪中,突发性犯罪猖獗给社会安定和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带事极大的隐患。突发性主要表现为犯罪的发生不具有规律性,多数犯罪出乎人们的意料之外,造成的损失较大和无辜受害者较多,这部分犯罪大部分诱因简单,人们往往很难把握这类犯罪的规律性。同时,流动人口犯罪类型具有多元化,其中以侵犯财产性犯罪最为突出,原先以盗窃为主,后逐渐发展到了几乎所有的犯罪领域,若不及时打击,流动人口犯罪将对居住的城市造成的危害将会越来越严重。

(二)流动人口犯罪的流窜性和隐蔽性。流动人口由于本身的属性就决定着其犯罪的特点。一部分居无定所的流动人员往往抱着碰碰运气的心理,游荡于街头巷尾、码头、城镇乡村寻找犯罪目标,捕捉犯罪时机。他们大多数目标不确定,具有实施某种犯罪的突发性。而且由于流窜作案有着“狡兔三窟”、行踪不定、更名换姓、以假乱真等特点。同时,他们的居住处大多是城乡结合部,这是治安管理的空隙和夹缝地带。由于居住的隐秘和管理的松散为他们从事犯罪活动留有缓冲地带,这就更加刺激了他们的犯罪欲望。

(三)流动人口犯罪的团伙性和季节性。城市流动人口主要来自农村,乡土观念和血缘亲属关系等使其形成了诸多如盗窃团伙、抢劫团伙、制假贩假团伙等各种犯罪团伙,团伙成员多胆壮、互相鼓励和影响,并已有逐渐向黑社会性质的团伙犯罪发展的趋势。同时,流动人口犯罪具有明显的季节性,犯罪多发于春节前后,农闲季节,特别是春节前返乡农民增多,这时的财产型犯罪也增多,这些涌入大城市的民工因打工挣的钱并不多,这时就萌发了犯罪意图。

(四)流动人口犯罪的贪婪性和低龄化。由于流动人口大多数来自农村,生活贫困,普遍文化水平低,甚至不少人为法盲,在盲目的求富欲望与狭隘的小农意识支配下,决定了这部分人犯罪的贪婪性,他们大多数表现为为图钱财,犯罪不计后果,犯罪手段一般较为低劣,而且往往伴随很大的破坏性,流动人口本身就以青年人居多,他们当中又有许多未成年人。这批本应享有受教育权利的适龄青少年往往成为童工,从事报酬低、工作条件差和工作时间长的劳动,这些青少年在强烈的物欲或其它欲望的刺激下,很容易误入歧途而犯罪。

二、当前流动人口犯罪成因分析

流动人口犯罪攀升的原因主要受经济、文化、心理等因素的综合影响。

(一)转型时期制度管理失效对流动人口犯罪的影响。由于在城市化、现代化进程中人们频繁地迁移,导致流动人口社会管理网络结构的破坏,建立在计划经济基础上的户籍管理制度,对市场经济所引发的城市流动人口的管理显得捉襟见肘,甚至无能为力,而新适应市场经济需要的人口管理制度又没有完全建立起来,制度上的失控,造成流动人口管理工作难以适应现实的需要,流动人口摆脱了社会管理的传统方式的约束,又没有新的制度的建立,某些方面,对流动人口的管理处于失控状态,造成一些流动人口肆无忌惮地从事犯罪活动,这是人口流动以后犯罪的重要原因。由于制度上的缺陷,也使其本应发挥的预防流动人口犯罪的功能未能体现出来,使打击流动人口犯罪工作也处于被动状态。

(二)经济利益的驱动对流动人口犯罪的影响。对经济利益的追求是城市流动人口形成和数量不断扩大的首要原因,也是流动人口犯罪的主要原因。由于农村劳动力过剩和城乡生活水平的明显差距,使得千万计的农村剩余人口怀着对美好生活的愿望而流入城市,挣钱成了涌入城市的流动人口中的最直接的目的和最迫切的需要。由于城市的外部原因和流动人口自身的原因,流动人口在城市里一般只能从事城市职工不愿从事的脏、累、重的活,这些工作劳动条件差,收入也低,但是仍然有相当一部分流动人口找不到稳定的工作,经常处于失业或半失业状态,有的甚至不能满足吃、住等基本的生活需求,严峻的就业竞争形势,就业希望的落空,以及繁华的都市生活,特别是耳闻目睹了城市中高消费与自身打工谋生的艰辛及发财求富的欲望相矛盾,特别是城市就业竞争的加剧,追求金钱的欲望破灭,而导致犯罪。

(三)新旧文化的行为规范之间的冲突对流动人口犯罪的影响。由于我国地域辽阔,不同地区的风俗习惯、道德标准的差异广泛存在,历史地形成了完全不同于城市的文化习俗和价值观念。他们进入城市后,在认识上、价值观念上不能完全的城市化,处于强烈的文化冲突之中,使进城的农民处于矛盾和困惑状态,内心观念的冲突,角色转换不适,以及原来在农村中形成的道德作用机制在城市中不复存在,使进城后的农民处于道德失范状态,导致其没有统一的协调的行为规范准则,从而感到无所适从。困此,极易受到城市不良文化,如黄色文化的影响和不良行为人的诱导,走上犯罪的道路。

(四)城乡贫富差距进一步拉大对流动人口犯罪的影响。随着城市化的加速,有更多的物质财富展示在城市居民面前,而现实是社会成员间的贫富差距拉大,农民在经济上仍处于社会的较低阶层。当他们从相对落后的农村进入城市后,极易产生心里的失衡,但由于流动大军多数是从农村进城的农民,他们文化水平低,专业技能较差,很难览到相对稳定收入较好的职业,工业化社会的城市环境使流动人员看到自己的生活水平低于城市居民,而城市向他的居民展示不断增长的物质财富,使他们的金钱欲大大增加,“贫困不会产生犯罪,但是对贫困的不满却会而且奇怪地足以产生犯罪”。因此,社会日益城市化的不幸后果之一就是财产犯罪的增加,因为流动人口“企图用非法手段使他们感受的剥夺得到赔偿”,是流动人口犯罪的原因之一。当前从某种程度上说将会造成我国社会贫富差距的进一步拉大。流动人口自身的不良景况与相对被剥夺感的心理因素相结合,会促使某些流动人口走上犯罪的道路。

三、遏制制流动人口犯罪的主要对策

(一)加强对流动人口的聚居地管理,建立城市统一的人口管理模式。对流动人口的管理,应综合运用法律、经济、行政等手段,防止形成滋生犯罪地段,这是防止流动人口犯罪的根本手段。同时要把流动人口纳入城市统一人口管理体系,大胆改革城市户籍管理制度,消除旧户籍制度的弊端,实行人口自由流动,取消身份限制的自由迁移为远期目标,在现阶段制定各种过渡制度,加强外来人口管理法规的制度和实施工作,逐步将外来人口纳入到法制轨道。贯彻“属地管辖”和“谁主管,谁负责”、“谁受益,谁负责”的原则,各用工单位要解决“只用工、不管工”的现象,使流动人口的管理工作形成至上而下、齐抓共管,落到实处的管理模式。

(二)站在全社会利益的宏观高度上,关心流动人口疾苦。在对流动人口的管理中,应做好对流动人口的管理工作,把管理寓于服务之中,以服务来促进管理,积极为流动人口创造一个良好的生活和工作环境是必要的。管理部门的工作应变消极限制为积极引导,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培养流动人口对居住城市的感情,增强他们主人翁的责任感,使他们把自己与暂住的城市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管理部门应解决流动人口中实际存在的问题,关心流动人口的疾苦,对流动人口进行好子女上学,合法权益维护等全方位的服务,使流动人员欢心而来,安心工作,高兴而去,促进社会秩序的健康发展。

第9篇:劳动人员管理制度范文

人事行政工作复杂, 目前部门已配备了各种管理表,有员工纪律跟踪表、各组组员项目分配表、奖金分配表、月份就诊表、 转正试题表、员工面试、 入职、 转正、 离职表、

从人员招聘至任用,根据各组的实际需要,有针对性,合理地招聘员工,配备到各岗位,人事行政人员年终工作总结。较好完成各组人员的入职、离职、调岗等人事审批工作;规范员工档案,对资料不齐全的作出补齐;确定员工劳动合同签定人数,配合人事部工作事宜对办公室日常纪律管理,不定期通知宣传消防知识并做好办公室管理工作;对办公室清洁卫生,安全进行巡查;跟踪后勤安排员工人住宿,关注员工宿舍卫生安全等情况;排解员工之间的人和事矛盾.

对优化部门就诊各数据分析:在优化就诊表优化效果统计表进行跟踪发现问题进行周与周的对比和本月与上个月的对比从中找出原因,并进行跟优化工程师对接一起分析问题的所在处。

做好每个周的新闻源外推效果跟踪的统计以极新闻源的就诊对比,从中检查看那个平台就诊人数比较多,积极告诉他们作出改整。

对于xx年需加强的方面:负责部门的人事行政工作、协调方面还有所的欠缺,对部门工作情况,人员纪律的检查力度待提高;积极对公司企业文化及工作氛围的建设;

建议员工培训机制的待完善和加强;应从传统的劳动人事管理逐步向现代化人力资源管理方面过渡;我将在xx年继续完善公司制度,特别是在日常行政管理和人事管理方面加大制度建设的力度,修订和完善奖惩规定,激励机制等制度;

加强培训力度,完善培训机制.强化管理制度的培训,便于在实际工作的正常操作,需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培训计划,使培训工作能起到切实的效果;协助各部门工作,加强与员工沟通,加强团结,迅速营造良好办公环境;加强劳动人事管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