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体育产业的发展范文

体育产业的发展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体育产业的发展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体育产业的发展

第1篇:体育产业的发展范文

[关键词] 体育产业 体育赞助 体育市场

一、中国体育产业的发展状况及趋势

国务院1985年颁布的《国民生产总值计算方案》开始运用三次产业分类方法,将体育部门列入第三产业。此后,出现了体育产业。从经济角度看,体育有其强大的服务功能和娱乐功能,通过其自身的活动创造出巨大的经济价值,是当代社会经济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体育已从一种传统的文化形式转变成社会经济活动中的文化活动并进而成为相对独立的产业门类。体育产业与我国整个社会大环境密不可分,它在一定的经济、政治、文化发展基础之上,才可能得到顺利发展。

为了推动体育产业的发展,国家制定了一系列的方针政策。早在1995年的全国体委主任会议上,中央政府就提出了“面向市场,适应市场,走向市场”的体育产业发展指导思想。1995年6月,国家体委制定并颁布了《体育产业发展纲要》,首次较为全面地形成了指导我国体育产业发展的理论体系。同年10月颁布实施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在《体育法》总则第三条中规定:“体育产业应当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

以上这些标志着我国体育产业化的政治基础已逐步完善,为体育产业的发展铺平了道路。我国经济实力的增长,及经济发展的势头良好,也必将为体育产业发展奠定稳固的经济基础。而体育赞助则在体育产业的发展中扮演着相当重要的角色。是体育产业开发的一个关键环节。因此,在未来的中国体育产业发展中,应重视体育赞助对体育市场的影响及作用。

二、体育赞助及其在体育产业和企业中的重要地位

1.体育赞助的界定

体育赞助是以体育为对象的赞助,是指企业(赞助商)与体育组织(被赞助者)联姻,企业向体育组织提供金钱、实物或劳务等支持,体育组织则以广告、冠名、专利等无形资产作为回报,使两者平等互利,共同获益的商业活动。

体育赞助是企业公关赞助活动形式的一种,是企业通过赞助某一项体育赛事或活动,并围绕赞助活动展开的一系列营销活动。1998年法国世界杯赛的电视观众高达370亿人次,是现场观众260万人次的1万4千多倍,而且遍及全世界五大洲城乡的各个角落。2002年世界杯赛事,仅在我国国内就创造了世界杯64场赛事的总毛评点达到575.8,观众收看赛事120亿人次以上的新记录。以上数据足可见体育赞助对体育产业的巨大影响。

2.体育赞助在体育产业中的重要作用

由于长期受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多年来我国一直把体育作为纯粹福利事业,国家是体育事业的惟一投资者,主导着整个体育的发展,并完全承担着我国体育事业的责任。同时在我们的主导思想上,也一直把体育领域的劳动视为非生产劳动,认为体育不能生产和创造经济价值,只是在利用和实现投资的社会价值。但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的改革,社会各经济部门的主导思想有了根本性改变,因而也已不再把体育视为单一的社会福利。体育作为社会经济生活的重要一部分,被纳入到整个社会经济发展的范畴之中,把体育推向社会,推向市场。

在体育产业里,体育赞助扮演者相当重要的作用。有资料显示,全世界的企业投向体育的费用占其赞助费用总额的74%。目前在我国国内,选择观看体育赛事已经成为消费者休闲活动的首选。在15岁~49岁的人群里,运动人口已高达75%。更令人惊奇的是,在这个年龄层中,居然有47%的人曾经亲往现场观赏体育赛事。由此可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体育休闲在人们日常生活中地位的上升,体育赞助的魅力会逐渐体现出来,将给无数企业带来的巨大商机,从而促进体育产业的发展。不得不承认,体育赞助的巨大魅力及它给企业和体育产业带来的影响使它在体育产业发展中占了重要的一席之地。

3.企业赞助对企业发展的推动作用

美国的一项调查显示,64%的受访者比较愿意购买体育赞助厂商的产品,其根源在于厂商的公益性。有统计资料表明,一个企业要想在世界范围内提高自己的品牌认知度,每提高1%,就需要2000万美元的广告费,而通过大型的体育比赛如奥运会、世界杯等,这种认知度可提高到10%,同时还能获得很好的经济效益。所以,大型的企业都不惜花大价钱成为大型比赛的合作伙伴,以此开拓市场,获取经济利益。体育赞助有利于企业树立品牌的健康形象,借助体育活动本身的光环效应提升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另外,企业在社会中开展商业活动,不仅受到公众、顾客、竞争者和营销中介的影响,而且受到政治、法律、人口、文化等宏观环境因素的影响。企业的含义已经不仅仅是一个孤立的产品制造商或销售商,其市场行为将受到政府、社会团体的指导和制约。然而,和政府或社会团体尤其是体育团体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情况就会大不一样。 在2002年韩国世界杯,KTF致力于与韩国政府及有关体育组织开展合作,领先于第一企业SK电信成为世界杯正式赞助单位。官方赞助商现代汽车交纳了大约1000亿韩元赞助费,但是战略上通过广告可获得60倍的六兆韩元以上的后期效益。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体育赞助有利于企业产品的销售。体育赞助的形式使消费者在心理上更容易接受产品,同时热烈的体育活动气氛更能促成消费者的消费偏好和购买欲望。比如,此次世界杯期间,三精制药不但借助观众对世界杯的强烈关注和期待,大大增进了三精制药与消费者的亲和力,而且以不到2000万元的投入全程赞助央视的世界杯计时标版,获得的收视回报超过了5000万元。很多企业并不仅仅借助赞助体育项目树立品牌形象,而且有机地与销售相联合,将赞助活动开展得更为丰富多彩,更为声势浩大,使企业能在较长一段时间内“名”“利”双收。

三、发展体育赞助事业,推动中国体育产业的发展

随着体育产业的迅速发展,一个新的世界范围内的体育赞助即将到来。有资料表明,美国体育产业的年产值已经占到GDP的2%强,德、法等欧洲国家这个比例也达到了1%~1.5%,而我国的这个指标尚不足0.2%。这虽然说明我国的体育产业发展还很落后,但反过来也预示着我国体育产业的上升空间较大,尤其是对于国内企业来说,体育赞助具有广阔的发展潜力和无穷商机。刚刚结束的韩日世界杯对于国内厂商而言可以说是一次演习,随着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来临,如何搞好体育赞助已是国内企业迫在眉睫的问题。体育赞助是体育产业中一个关键环节,要想推动中国体育产业的发展,就应该解决目前中国体育赞助存在的问题。根据目前存在的问题,从体育赞助商的角度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合理选择体育赞助的形式

体育赞助的形式主要有三种:媒体节目赞助、运动队赞助和赛事赞助。开展什么层次、项目和规模的赞助,这些都取决于企业的特点、地位、实力和战略目标,必须慎之又慎。企业需要根据自身的实力以及所要达到的营销目标,结合赞助形式的特点进行决策。

2.体育赞助要坚持连续性和节奏性

赞助是长时期的投入,其回报的周期也比较长。惟有不断地给受众以刺激,才能给受众留下印象。随着赛事的临近,由小到大、由远及近、由浅至深地加深目标受众的印象,形成连绵不断,迭起的沟通效果。

由于体育赞助是以心理效应为主,各种功能只有经过长期不懈的努力方能实现,很难一蹴而就,因此体育赞助贵在坚持,无论是赞助目标,还是赞助对象都要保持相对稳定,使之形成传统和气候,切忌朝三暮四、一暴十寒。

3.企业惟有不断创新,才能不断出彩

在进行广告、公关、促销等配套宣传时,要有创意的想法,以创新的手段和方式,找到与企业相关的切入点。体育赞助实际是一个带有很大风险性的行为,只有管理得很好,才能给赞助者带来收益。赞助企业和体育管理部门必须牢牢把握两个特征:其一,赞助双方是以支持和回报的等价交换为核心的双赢沟通手段,强调双赢;其二,赞助只是一种沟通手段,其目的是扩大沟通效果,提高企业知名度和美誉度。体育管理部门又该怎样完善体育赞助事业呢?首先,体育市场开发部门应建立完善的诚信体系;其次,制订和执行严格的赞助排他性原则;最后,体育管理者还应掌握赞助商的赞助动机,了解赞助商对受赞助体育赛事的期望,并做好赞助计划方案。

四、结语

随着北京奥运的临近,我国体育市场开发部门要给体育赞助以足够的重视,在市场开发过程中以诚信为基础,不断地探索如何从维护赞助商利益的角度制订出更令赞助商心动的赞助回报方案和使赞助商满意的赛后赞助效果评定报告;将体育赛事的人文理念与赞助商的企业品牌和产品的内涵更好融合在一起来;更积极有效地实施并实现赞助合同,最大限度地保障赞助商的合法权益,使体育部门与赞助商的共同利益得到协调有序的发展,从而使我国体育赞助市场开发走了一条良性的发展轨道,推动中国体育产业向前发展。

参考文献:

[1]何振梁:论奥林匹克运动的本质.奥林匹克研究[M].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1994

第2篇:体育产业的发展范文

[关键词] 2008奥运后 中国 体育产业 发展及策略

伴随着我国政治、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我国的体育事业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尤其自改革开放以来,短短20多年之内就从零起点一跃而居身为世界体坛的一流强国,极大振奋了国人的民族激情,2008年我国又成功申办了北京奥运会,自此伊始,我国的体育事业可谓是更上一层楼,勿容置疑的成为体育发展的加速器,相应的作为体育事业发展的“核心”――体育产业亦由此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将籍借奥运经济之风进入新的经济增长点。然而探究我国体育产业之现状,虽然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化,其经营模式已由计划经济和行政手段运作转为商业化运作的模式,但种种断奶综合症及各处“硬伤”却不断推陈出新,严重阻碍了体育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如何借助北京奥运效应以及后效应助推我国体育产业良性循环,便成为体育事业发展的重中之重,在此形势下,笔者正是籍此日益尴尬的过渡时期,试图进行前瞻性的思考和研究,查究制约我国体育产业发展的瓶颈,以期为未来体育产业进入正确的发展轨道提供些许参考。

一、后奥运时代体育产业发展的国际经验

众所周知,举办奥运会是世界盛典,它不仅令全世界为之瞩目,而且也是一个巨大的体育产业“聚宝盆”。主办国通过申办奥运会,凭借良好的奥运商业化运作,能在很大程度上对本国的体育尤其是体育产业的发展起到拉动作用。但巨大的商业利益过后,随着奥运催化作用的消退,往往伴随而来的是奥运场馆利用低下、相关体育产业投资萎靡,甚至会降低举办国经济发展的速率,这些问题往往出现在奥运会后期,一般是3年~5年后集中表现出来,类似困境在2008年奥运会之后也会浮出水面,然物极必反,巨大的危机必然同时孕育着巨大的契机,经过不断总结历届举办国举办奥运会之经验,到现今,有的举办国家已成功走出“后奥运经济低谷”的怪圈,实现平稳过渡的实例,现举例如下:

1.汉城奥运后效应助飞韩国产业经济

1988年,韩国在其首都汉城(首尔)成功举办了第24届奥运会,是继东京后的第二个承办奥运会的亚洲城市,当时韩国正处于经济发展的黄金时期,也是其成为亚洲四小龙的“起飞时期”,与大多数其他国家承办奥运会一样,韩国在承办奥运会期间获得了巨大的产业经济效应,据统计,汉城奥运会一结束,汉城奥运会组委会就宣布它预期盈利20000万美元,到汉城奥运会组委会解散时,组委会正式宣布盈利总额接近49700万美元,折合3414亿韩元,不惟如此,汉城奥运会后,韩国的体育产业创造了产业经济的奇迹,完美的走出了“后奥运经济低谷”的怪圈,而且恰恰是利用汉城的奥运后效应,进而极大地促进了韩国经济的腾飞,统计数据表明,韩国1982年~1992年年均GDP增速达到8.9%,经济始终能保持较高增速,没有像日本、加拿大等国在举办奥运会以后出现经济衰退的现象,一直持续向前发展,20世纪90年代末韩国成功转型为新兴工业化国家。

总结汉城奥运会的成功经验,一是合理规划,量力而行,制定详尽的预算安排,并严格执行,杜绝借奥运之名扩大投资,从而使得汉城奥运会的投资规模远远低于往届。二是充分利用赛后场馆,专门成立了“汉城市运动设施管理办公室”,协调场馆的再利用。三是汉城奥组委的成功商业运作模式,使得直接盈利高达4.7亿美元,创下官办奥运会盈利的最高记录。

2.“巴塞罗那效应”风靡全世界

1992年巴塞罗那筹办第25届奥运会时,西班牙的经济正处于经济危机末期,承办奥运会不仅使西班牙摆脱了经济危机的阴影,而且显著的加速了本国的经济复苏。根据伦敦大学伯克贝克学院曾经邀请大批世界经济专家学者的调查,巴塞罗那奥运会的举办,在当时,被认为是奥运史上的成功典范,在最近几届奥运会中,只有巴塞罗那奥运会给当地经济带来显著、长期的收益。巴塞罗那奥运会真正实现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最好结合,被称为“巴塞罗那效应”。究其原因,第一,奥运营销独辟蹊径。突破历届奥运会的营销模式,改革企业赞助、纪念币发行、门票销售等营销办法,使得奥运收入额外盈余500万美元。第二,奥运场馆建设别具一格。此次奥运会,巴塞罗那共新建15个体育场,翻新10个体育场来为奥运会服务,其中很多场馆是临时性设施,这就大大缩小了开支,并且由于很多场馆都采用临时性设施,也有效地降低了奥运后期场馆的维护成本,此外,奥运前期政府就预先设立专有公司统一管理场馆的综合利用,结果所有的体育场馆赛后都自负盈亏,不需要政府的任何补贴。第三,奥运文化独具特色,正是藉此奥运会的承办,巴塞罗那的文化节目和文化遗产得到了国际公认,并享誉海内外,吸引了大批的游客慕名而来,参观、参与城市的文化景观和文化活动,从而使巴塞罗那这个城市风靡全世界,提高了城市的吸引力和知名度,目前,巴塞罗那已成为欧洲最受欢迎的高端旅游地之一,并成为地区的旅游、教育和服务中心,由此可见,巴塞罗那的奥运后效应已经成为城市经济发展的加速器,无疑将首当其冲的助跑城市的体育产业经济。

二、2008奥运后中国体育产业的发展策略

当前伴随着北京奥运经济效应的日益凸现,现阶段我国体育产业的发展显然也获益匪浅,然而随着奥运催化作用的不断消耗,随着奥运后期的来临,奥运对体育产业的经济影响是为正还是为负?中国是否也会遭遇“后奥运经济低谷”的怪圈?诸如此类的难题将不容回避的迎面而来。故此,从现在起要未雨绸缪,采取积极的措施,最大限度地降低奥运经济的负面影响,变体育产业危机为契机,由此,需采取以下发展策略优化其发展环境,加强体育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1.借助奥运经济效应,及时转变体育产业的运作模式

改革开放20多年以来,我国的政治、经济体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经济体制实现成功转型,由计划经济逐步过渡到市场经济,并在实践中不断加以完善,在此大环境下,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政治体制也相应的进行了转轨,使得整个国家的社会面貌产生较大改观,社会各行各业纷纷遵循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大刀阔斧地实行了改革,体育产业也不例外,从计划经济模式相应的转为市场化模式,然而由于政府在体育体制上的特殊构架,以及对体育系统过强的庇护作用使得此种转型并不十分成功,各种断奶综合症及“硬伤”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可以说,整个体育产业的运营模式正处于危机重重的艰难窘境之中。因此,不可回避的现实困境逼迫体育产业的管理者必须寻求良策,对症下药,找到一个切入点,这将会引领一个新的体育产业时代神话的产生,现如今,我国成功申办了2008北京奥运会,毫无疑问,奥运会就将是我国体育产业走向商业化运作的临界点,必将给体育产业带来新的经济增长点。思路决定出路,欲真正实现体育产业的商业化运作,可以充分参照西方较成熟的体育商业运营模式,复制、移植到我国体育产业商业化改革过程中,结合中国国情,调整、变革、转为本土化,加速体育产业的发展速度。

2.引进创新型的体育产业商业化的运营人才

运营人才是一切企业商业化运作的先导条件,近年来,我国的体育产业未能正常商业化的运转,与严重缺乏大量商业化运营人才特别是缺乏具备创新、掌控型的帅才有极大关系,这一“硬伤”已极大阻碍了体育产业的发展空间。所以目前当务之急要学会两条腿走路,一是要积极引进国内外有相关经验的管理人才,输送新鲜“血液”,从源头改善体育产业的“血液循环”,保证体育产业实现健康发展、良性循环。二是积极培养自己的体育产业商业运营人才,储备后备人才,避免青黄不接,规避风险,加强体育产业的人才优势。

3.调整与完善体育产业政策

奥运会为中国体育产业的发展带来了“双刃剑”,一方面奥运经济的发展,加速了我国体育产业政策的配套发展,而另一方面,如果运用不当,就会容易适得其反,导致诸多弊端,制约体育产业的发展。因此,有关部门应适时调整相应的政策、法规,逐步调整完善体育市场的法律法规体系,形成系统的体育产业政策,促进我国体育产业政策的规范化、国际化,借助这次2008年奥运会难得的发展契机,大大提升我国体育产业的竞争优势,与国际完善、发达的体育产业政策接轨,为我国体育产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和基础。

三、结束语

探究后奥运时代体育产业发展的国际经验,主要有:合理规划,量力而行,制定详尽的预算安排,并严格执行;充分利用赛后场馆,专门成立“城市运动设施管理办公室”,协调场馆的再利用;采用较为成功商业运作模式;奥运营销独辟蹊径;奥运场馆建设别具一格;奥运文化独具特色。相比较而言,虽然当前我国的北京奥运远未进入后奥运时代,但在日益渐甚的“后奥运经济低谷”的怪圈危机环境下,本着趋利避害的原则,宜采取如下策略:第一,借助奥运经济效应,及时转变体育产业的运作模式。第二,引进创新型的体育产业商业化的运营人才。第三,调整与完善体育产业政策。

参考文献:

[1]单双:北京后奥运经济效应影响研究[D].项目编号:SYQ306001.武汉:武汉体育学院,2006

[2]倪建军王凯:后奥运经济发展的国家经验[J].经济望2008(1)

第3篇:体育产业的发展范文

[关键词] 体育产业 经营 高校

江西许多高等院校已拥有一批设施完善,功能齐全的体育场馆,且有些高校正花巨资建造一些新的现代化体育场馆。但多数高校体育场馆产业化经营水平不高,缺乏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尤其是暑假期间,多数高校体育场馆仍处于闲置状况。这既不符合当代国际体育场馆经营的发展趋势,也不符合江西省加速发展体育产业,促进本地区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实际需要。针对江西高校体育场馆经营现状,对如何发展江西高校的体育产业提出一些建议。

一、发展江西高校体育产业的意义

江西高校体育产业的潜力首先来自于其拥有比较完备的体育设施。据统计,全省近30所高校有室内体育馆的占60%,部分学校甚至是一校多馆;田径场拥有率达95%以上,游泳馆、羽毛球馆、乒乓球馆、网球场地的普及率都达到50%以上。各大高校完全可以利用如今人们“花钱买健康”的心理,借国家推展全民健身运动之机,进军社会健身娱乐业,对社会开放部分场馆,校方辅以咨询、指导教练之责,这样势必会吸引众多消费者。此举既可扩大学校知名度又能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实现体育自身造血功能。另外,高校间还可以通过举办各种体育比赛与地方企业合作,发展体育赞助业。这样的成功例子很多,如一年一度的全国大学生足球联赛就吸引了菲利普这样的国际知名企业的垂青;由安踏体育用品等企业赞助的全国大学生篮球联赛每年也进行得异常激烈。各校球队通过企业的赞助,大大改善了球队的训练、服装、器械等条件。与此同时,也为企业的形象宣传、产品促销做出了贡献,双方皆大欢喜。而更为重要的是通过这些比赛,培养了一大批“体育高才生”,提高了当代大学生的体育素质。其中还可能会出现“体育明星”,为赞助企业树立良好的品牌形象。

二、发展江西高校体育产业几点建议

1.树立产业化经营的理念和目标

高等院校体育场馆实施产业化经营的理念就是要改变长期以来以行政管理为主导的学校场馆管理体制,注重在体育场馆产业化经营中导入商业化市场经营机制,严格按市场经济的规律、手段和方法去经营现代大学体育场馆的运作。以市场为导向,不断拓展现实的体育市场和努力培育潜在的市场,深入开发各种各类有形、无形的体育资源,引导公众体育消费和满足公众的体育需求。

江西高校体育场馆不仅要为高等院校的体育教学、运动训练、竞赛、科研和全体师生的健身活动提供完善的体育服务;同时也应构建面向市民提供全方位、多层次的有偿体育服务体系,充分发挥高等院校体育场馆最大的经济功能与体育功能,为江西经济发展作贡献,并在获取经济效益的同时不断创造社会效益。

2.明确产业化经营的内容

高等院校体育场馆产业化经营的内容应依据自身可开发的体育资源及目标顾客的各种体育需求,通过市场细分,合理定位各类体育服务产品的经营。体育场馆产业化经营的内容主要有如下一些:(1)提供社会各类体育有偿服务产品;(2)举办各类体育知识、技能培训;(3)商业化运作各类赛事;(4)设置特许销售区;(5)参办各类体育博览会和体育用品展销会;(6)协助与参与其他市场热点产业的运作;(7)无形体育资产的开发与销售。

近二十年来全球体育发展进程已证明,对体育无形资产的开发和利用,直接影响到产业化经营的经济效益。高等院校体育场馆产业化经营过程中,除了要重视对场馆各类有形资产进行包装使用外,尤其要重视对场馆各类无形资产进行优化组合并经包装后进行销售,以实现体育资产的整合效益。与高等院校体育场馆有关的无形资产包括很多方面,如场馆和设施的冠名权、租赁权、特许经营权和使用权,各类赛事活动举办权,专有技术(包括场馆经营秘密),商业信誉等等。体育场馆冠名权这项无形资产的销售,今天已成为体育经营者获取营销效益的重要手段。此前,全球高等院校的体育场馆多数采用地理位置命名,如北京体育馆;或以纪念某个名人方式命名,如中山体育馆等。现今新建体育场馆的冠名权则多数为企业所购买,而企业愿以巨资购买场馆命名的主要原因是因为它能有效提高企业的品牌价值,美化企业形象,提高知名度。此外,此项举措可成为企业拓展新市场的助力,亦可在体育场馆内进行联合促销活动,命名企业可获得购买体育场馆内豪华包厢及其他各种体育设施的优先权,命名费用可抵免税收等。出售冠名权也给体育场馆经营者带来巨大的经济利益。

三、高等院校体育场馆产业化经营的几个问题

1.高度重视体育场馆的安全

安全问题现今已成为全球体育场馆经营过程中的首要工作。当体育场馆举办大型竞赛和活动时,人群蜂涌而至,加上媒体的推波助浪,体育场馆更是公众注目的焦点。历史上国内外体育场馆内发生众多流血伤亡事件仍记忆犹新。因此,必须采取切实有效的管理措施,随时防护各种突发事件的发生,以确保体育场馆运营过程中的安全。

2.以市场为导向,不断适应和满足市场的需求

当前江西潜在的体育市场已具备了广阔发展前景和开发潜力,江西人民对体育的需求将持续高涨。为此,体育场馆产业化经营过程中必须随时对市场的变化以及市民的消费动机、行为和消费心理进行研究和预测,明确市场定位,以不断满足市民日益的体育需求。

3.突出品牌,兼顾综合经营

高等院校体育场馆产业化经营应以创建自己的品牌作为奋斗方向。这已成为现代体育场馆经营者的共识。同时注重各类体育商品服务的综合经营并不断开发新的体育商品服务,以满足消费者的多种需求。此外,还应设法以体育场馆作为营销平台,在推销体育商品的同时,尽量延伸体育场馆与其他市场热点产业的合作,如举办演唱会,大型人才招聘和咨询会等,以提高体育场馆的使用效率。

4.经营计划的制订必须以市场调研和预测为前提

要制订切实有效的体育场馆经营计划,明确经营的眼前和长远目标,经营的内容和策略、资源配置、目标顾客等,切忌凭想当然进行。必须认认真真进行市场调研和市场预测,全面深入细致的了解高等院校内部的体育需求和外部环境(如周边人口数量及人口构成,恩格尔系数, 周边交通和经济状况,公众体育意识和消费观念以及竞争对手情况等)以及预测未来内部和周边环境的变化及对体育场馆产业化经营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制订的场馆经营计划才既有针对性和前瞻性,又有可行性和实效性。

5.宣传和人才招聘是两项应立即着手的前期工作

高等院校体育场馆实施产业化经营,首先要重视加强对场馆的宣传力度以及与当地人民的沟通,使广大公众未见其馆,先闻其声,对体育场馆产生一个强烈和良好的印象,提高体育场馆的知名度。经营人才是经营成败的关健因素,既需要有熟悉体育经济运作,了解国际体育产业规律及流程,善于开发体育产业商机的高级管理人才。也需要具备一定市场意识、熟悉体育场馆经营过程和体育技能的各类具体运作人才,为此,需有计划提前招聘和培训。

6.坚决树立“效益第一”的观念

改变以往大学体育场馆只讲投入,不计产出的做法。高等院校体育场馆产业化经营如能成功,将为创建当地经济新的亮点和品牌作贡献,同时亦可为今后全国高等院校体育场馆全面实施产业化经营提供经验。

高校体育产业是近年来新兴的产业,有较大的市场和广阔的发展前景。体育和经济挂钩,不但实现了高校体育资源的最大化利用,而且还为高校创造了可观的经济效益。但是,作为新兴产业,一方面,到目前为止,相当一部分企业对高校体育产业的了解和关注还远远不够;另一方面,绝大多数高校也缺乏与企业打交道的成功经验。企业与高校之间的合作机制和操作模式目前仍处于探索阶段,值得广大有实力的高校和企业关注。从长远看,随着企业和高校双方合作的深入开展,双方必将从实践中找到合作的最佳方式,从而促进高校体育产业的发展,实现高校体育产业和企业发展的双赢。

参考文献:

第4篇:体育产业的发展范文

一、发展体育产业的作用    

体育产业能够改善本国的产业结构、进一步推动经济发展,同时对于保护生态环境和国人健康的生活方式有着巨大的促进作用。其将成为本国的支柱性产业,可进一步实现跨越式的发展。      

(一)、改善产业结构。体育产业的发展,能够进一步带动本地区的服务、信息、金融方面的发展,也就是说体育产业不仅本身输出经济产量值,同时对于其他产业能够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      

(二)培养健康的生活方式。大范围的疾病的传播给予我们很大的警示,在我们发展地方经济的同时,尤其是各国工业的大力发展,对于环境的污染是相当致命的。这让我们明白在发展经济的同时要保证本国的环境的发展。因此,体育产业的发展就显得非常必要,其能够进一步培养人们的健康的生活方式,同时能够促进本地区经济的发展,而且对本地区环境没有造成不必要的污染。这对于本地区整体经济的良性发展有着较大的作用。      

(三)进一步提升地方企业品牌。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各地区资金以及技术等交流较快,也就是说在本地区中工业和农业发展的差距会越来越小,要想让本国地方产业推向全国,成为国家、甚至是国家品牌,体育产业无疑使较好的一条途径。通过本地区体育产业的发展,能够较好的树立本国的品牌。      

(四)进一步改善地方人文环境。体育产业的发展是健康、持续性的发展,本地区的人文价值观念会进一步提升,能够更好的推动经济的发展,甚至可发展为本地区支柱性产业。    二、明确地方发展体育产业的优势及存在问题      

(一)地方的产业结构有利于发展体育产业。地方的人均收入要不断提高,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急需改善,文化娱乐的消费也在不断增长,在经济不断发展的带动下,地方的体育产业也会不断的提高。      

(二)地方要具备一定的体育产业基础。也就是说要想发展体育产业,本地区本身经济的发展要有必要的产业基础,如历史资源、自然、人力等资源等,资源丰富才能够为发展体育产业提供更好的保障。      

(三)地方要具备相应的政策。推进体育产业的政策要在本地区进行制定并进一步落实,本地区才能从中享受一定的优惠政策。政策的优势将会促进当地体育产业的进一步发展。      

(四)地方要具有充足的人力资源和培训机构。发展体育产业同时要需要会体育、懂体育的人们,因此,人力的培训以及培训机构的建立是必需的。同时在发展人力以及培训市场的同时也要不断发展必要的体育消费群体。      

(五)地方要拥有发达的体育竞赛市场。在地方要更多的举办各级各类的竞赛活动。    但是目前多数地方体育产业中还存在着问题:第一、是思想上不够重视,观念落后;第二、政策法规不健全,管理体制没有完全理顺;第三、理论研究不够;第四、体育产业经营与管理专业人才还比较医乏。    

三、对策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要想大力发展本国的经济,目前,体育产业发展是非常必要的而且是必须大力进行的。那么要想更好的发展经济,就有必要将体育产业发展成为本国的支柱性产业。思想上与时俱进,给予体育产业发展一定的土壤,完成市场经济运行的机制,政府在其中要起到必要的导向作用。从而进一步提高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以更好的推动社会的进步。      

(一)坚持与时俱进,更新思想观念。体育产业就根本上来说,是指在体育运动之中蕴含有大量的经济价值。但是这在人们的观念之中是不存在的。因此,要加强体育运动的宣传,让人们的对于体育有着更深层次的见解,不仅仅停留在运动的层面上,而且要存在于消费的层面以及产业的层面。      

(二)建立健全体育产业相关法规制度和管理制度,规范体育产业市场。必须给予一定的政策优惠政策。体育产业和其他各产业比较来看,是新兴的产业,政府在政策上要给予必要的支持,还不是固守的阻止。让政府政策的制定和体育产业的发展协调一致,有效的推动体育产业的良陛发展。      

(三)加强体育产业化的理论研究和实践创新。任何事物的发生都不是一蹦而就的,要想发展就要首先从理论上进行深入的研究以及剖析,发展的可行性要经过详细的论证。在发展的同时要注意不断的创新。      

第5篇:体育产业的发展范文

摘 要 体育产业软实力是体育强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基本途径之一。目前我国体育产业软实力存在着意识不到位、体育文化缺乏影响力、原有制度的制约等问题,提高我国体育产业软实力的途径:植入“文化”因素;完善体育赛事商业模式;发展和弘扬我国传统体育文化。

关键词 体育强国 软实力 现状 问题 途径

一、体育产业软实力的基本内涵和核心内容

软实力一词是由美国哈佛大学著名学者约瑟夫·奈于1990年提出的,软实力是一个国家发展的基础,特别是文化软实力,文化软实力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一个国家缺乏文化软实力的建设,那么就算该国的硬实力再强,也无法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取得领先地位。

在改革开放30多年建设中,我国的综合国力得到不断提升,在国家硬实力稳步提升的基础上,我国已经开始把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放到发展的首要位置,特别是党的十报告提出“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艰巨任务,要求“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这标志我党对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认识产生了新的飞跃,对各个领域都产生了重要影响,在国家提升文化软实力视域下探讨我国体育产业的发展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上海科学院常务副院长左学金教授则开创了把软实力植入国内发展研究的先河,他认为“软实力就是一国的文化、价值观念和社会制度等影响自身发展潜力和国际感召力的因素。张长城认为“加快发展体育文化产业是提升体育软实力的重要途径之一”。基于以上分析,软实力已不仅仅局限于国家层面的研究领域,而且也扩展到区域层面;不仅仅是在文化、政治等领域,而且扩展到体育产业领域。

体育产业软实力的核心内容包含信息传播力、文化吸引力、科技创新力和产业形象。

(一)信息传播力

提升体育产业的传播力就是要提升体育产业信息的整合能力、各种传媒的整合能力和各种媒体资源的整合能力。当前,我国体育产业的传播力还相对较弱,与发达国家还有一定差距。因此,要提升我国体育产业的软实力,就必须大力提升我国体育产业的传播力。

(二)文化吸引力

广义的文化包括三个层面,即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体育产业的文化也相应地由三部分组成,即核心层面的体育产业文化的精神和价值观;辅助层面的体育产业的制度文化;物质层面的体育产业的物质文化。“经济发展的背后是文化,有多大的文化承载量,就有多大的经济效益。”

(三)科技创新力

体育产业的创新力体现了体育产业主体能与时俱进地推出新产品、新的服务方式和新的生产模式的能力。从体育产业创新力的主体要素来看,体育产业的创新力就突出的表现为体育产业从业者的创新精神,创新理念、研发能力和整体素质。体育产业要在激烈地竞争中生存和发展就必须要创新,必须拥有高端创新人才,必须提升广大一般从业者的创新能力。

(四)产业形象

国家形象是国家重要的软实力。体育产业是体育强国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体育产业的形象既是体育强国的软实力,又是体育产业的软实力。体育产业的形象即人们对体育产业的文化、产品、创新精神和服务质量等给予的综合评价和认可。形象反映的是一种主观印象,不同主体对同一客体的印象往往是有差异的。根据主体的不同,把体育产业的形象分为自塑形象,公众形象和媒体形象。

二、我国体育产业软实力的现状与问题

(一)我国体育产业中软实力的现状

我国体育产业研究中心的《我国体育产业发展报告(2008/2009)》数据显示:2007年,我国的体育产业是3000亿元人民币,占GDP的0.7%,同美国相比,美国的体育产业是1万亿美元,占GDP的比重是7%。从这组数据可以看出:体育产业在我国还是一个新兴的产业,属于朝阳产业,有很大的发展潜力。

我国改革开放30多年来,体育产业有一定的发展,但是至今尚没有一项本土赛事具有国际品牌价值。在足球、篮球、网球等国际市场化程度很高的项目上,国外品牌赛事占据了国内市场的主流,在乒乓球、羽毛球、跳水等我国竞技水平很高或国外缺少品牌赛事的项目上,我国也几乎没有拿得出手且具有国际主导力的赛事。

就目前我国的体育产业而言,有不少专家认为尚处于相对的体育商业发展阶段,体育产业还没有形成一个完全独立的产业。其原因在于缺乏自主知识产权的联赛,缺乏产业链和商业运作模式,缺乏大型赛事推广经验等。

(二)我国体育产业中软实力的问题

1.体育软实力的意识不到位

受传统狭隘体育观念的影响,人们对体育的认识往往局限于要抓全民健身,要抓竞技成绩的提高,而对于强化体育软实力,提高我国体育文化的影响力,似无深入认识,没有采取有力的举措。对体育文化的重视程度不够且当前对于优秀体育文化的传播力度不足。我国传统上具有丰富的体育软实力资源,不论是优秀的体育传统文化,还是所体现出的对于制度的认识和观念的传播。但是,目前我国对于这些瑰宝的重视程度远远不足,同时我国的体育产业化程度很低,我国传统文化一直不像西方文明那样强调渗透和改造。因此,在体育文化上一直存在推广力度不足的缺陷。

2.体育文化缺乏影响力

我国在世界体坛没有取得应有的话语权。现在世界上单项体育组织联合会有六七十个,中国人担任主席的只有武术、龙舟两个;夏季奥运会有28个大项目的国际单项联合会,没有中国人任主席,这是体育软实力不强、体育文化影响力不大的表现。软实力,从根本上讲是文化影响力,只有积极地参与世界体育事务,尤其是积极参与体育章程与规则的制定,才能在该项的发展上有话语权甚至决策权。

3.原有制度的制约

体育资源还未能完全通过市场机制来进行配置,依靠主要掌握在政府体育主管部门当中的资源和一些企业的需求,体育资源的流动依然受到某些政策方面的限制和政府行为的干预,这样就造成了一定的需求约束。

三、我国体育产业提升软实力的途径

(一)植入“文化”因素

1.大力提升我国体育产业的文化传播力

除了大力发展体育产业之外,大力提升我国体育产业文化的传播力,是增强我国体育产业的软实力的重要途径。当今社会,文化、精神的影响力与文化、精神的传播范围和传播能力密切相关。我国体育传播力较之以往虽有大幅提升,但是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仍有差距,传播力还相对较弱。因此,我们必须要大力提升文化传播力度。要选择较好品质的媒介,综合利用,提升我国体育产业的传播力。一般说来,主要通过新闻媒体、互联网、卫星电视风途径和方式进行体育产业的传播。加大这方面的投入,积极进行性技术革新,是提升我国体育产业传播力的有效途径。另外,加强对外交流也是提升体育产业传播力的有效途径。

2.提升我国体育产业文化的吸引力

大力建设我国体育产业文化是提升我国体育产业文化软实力的基本途径。

首先要吸取古今中外优秀产业文化的成果。体育产业文化是一种企业文化和管理文化。我国拥有悠久的管理经验和企业文化,它承载着我国传统文化的大道伦理和乾坤大德的精神,它是世界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次,加强体育产业的物质文化建设。这就要合理统筹资源、加大体育产业投入,为体育产业的发展奠定必要的物质基础;再次,以和谐理论为指导,关注人的全面发展是我国体育产业文化核心价值。

3.积极培育和提升我国体育产业的创新力

要增强我国体育产业的软实力,还必须积极培育和提升我国体育产业的创新力。首先,加强体育产业从业人员队伍建设,提升从业人员整体素质和职业道德,提高其工作积极性,增强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其次,加大投入,积极鼓励研发新技术。积极引进先进管理理念大力推行管理创新和服务创新。最后,大力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加强法制建设,为体育产业发展提供政策支持和制度保证。

4.积极塑造我国体育产业国际新形象

积极塑造我国体育产业的国际新形象,就是要加强我国体育产业文化吸引力、创新力、传播力,重塑自我形象,公众形象和媒体形象。既要加强“体育产业软实力的内功修炼”,又要积极整合各种传播途径,加强传播力度,实施品牌战略,重塑体育产业新形象。

(二)完善体育赛事商业模式

一个重大体育赛事,如何打造商业模式,需要从原创、组织、策划、营销、宣传、相关产业拓展等各个流程加强创新,形成一个较为完整的组织管理框架和流程体系。同时对媒体平台与渠道、体育中介组织、延伸服务等远程供应系统,也应架起稳定的桥梁,形成较完整的体育服务体系。有赞助企业、赛事定位、高水平技术、品牌塑造、商业包装、公正的裁判,这才是商业模式。从经济学上看,一个市场的成熟程度的一个标准就是各种资源都有较强的流动性,强化对体育的领导力和市场化配置力的提升,在加强硬件建设的同时,更注重软环境的营造和文化软实力的培养,如培养和吸引高水平的体育竞赛组织和产业经营人才等。

(三)发展和弘扬我国传统体育文化

我国体育文化有与中华文明同样具有悠远的五千年历史,我国古代体育特点很多,但究其核心,莫过于对“道”的追求,引导人们在运动过程中实现生理和心理的双重升华,挖掘我国传统体育运动项目尤其是该项目所包含的文化层面上的东西。例如我国的传统武术,许多外国人对我国武术充满遐想来我国拜师学艺的大有人在,我国的武馆也早就漂洋过海,遍布世界。我国要想获得世界的认可,就需要发展和弘扬具有独特代表性的民族文化、传统文化,通过传统体育的包装使其走向世界。

参考文献:

[1] 戴业炼,陈宏愚.软实力研究综述[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6(11):193-195.

[2] 张长城.体育强国的软实力及提升路径[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10.25(4):310-312.

[3] 花建.软权力之争:全球化视野中的文化潮流[M].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1.

[4] 上海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院.国际体系与我国的软力量[M].北京:时事出版社.2006.

第6篇:体育产业的发展范文

论文摘要:本文在肯定体育产业发展对国民经济增长所起的积极作用的同时,对我国体育消费现状、制约因素及发展对策进行了研究和分析,提出我国体育产业市场发展策略,以期有助于我国体育产业市场的规范化发展。

一、体育产业发展的意义

体育产业是伴随市场经济发展而不断成熟的产业。体育产业包括体育健身娱乐业、体育竞赛表演业、体育用品业、体育彩票业、体育旅游业、体育技术指导咨询业、体育建筑业、体育无形资产开发和有偿培训等方面。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体育运动社会化和产业化的扩张速度日益加快。体育产业也被企业界称为露天金矿,被政府部门预期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被学界认为有可能成为中国在国际上具备核心竞争力的行业。据国家体育总局预测,随着北京奥运会的临近,201 0年以前,我国体育产业总产值与增加值将以每年02%的速度增长。预计02 01年,仅广东、浙江、北京、辽宁等体育强省,其体育产业增加值占我国gdp的比例就可能超过0.85%,对gdp的带动可达2 7 7.73亿元,中国体育产业正像一颗闪烁着璀璨光芒的明珠冉冉升起,成为新世纪我国新的朝阳产业。体育产业发展是当前经济界、体育界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

二、我国体育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体育产业作为朝阳产业,有着极大的发展空间。国家统计局的一份统计报告显示,近年来中国的体育产业取得了较快发展。我国体育产业从02世纪90年代开始起步,目前约占国内生产总值的0.2%左右。虽然发展很快,也形成了一定规模,而且前景光明广阔,但是,我国的体育产业目前阶段还处在发展的初级阶段,还存在很多问题,具体分析,我国体育产业仍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体育产业所需的经济基础与我国目前经济

发展水平不相适应体育产业的发展受多种经济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受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不发达的生产影响我国居民的体育消费。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虽已进人小康社会,但生产力水平依然不是很高。从我国目前收入水平看,给体育产业的支持不是很充分。同时我国体育消费市场主要是季节性和时段性消费,受非经济因素影响较大,表现出相当大的不稳定性。我国体育消费结构单一,居民对体育的投人主要是运动服装鞋袜等体育实物消费和支付交通费、购买体育副产品和生理必需品以及与体育有关的报刊等为主。体育消费力低下,《中国社会体育现状调查报告》显示,我国城乡居民以家庭为单位全年体育消费在100元以上的占总数的85.3%,到经营性体育场馆参加活动的人数和次数很有限。

2.体育产业发展很不平衡

目前体育产业的发展存在明显的不平衡状况。首先是地域间的不平衡。由于受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各地区的产业发展规模和水平有很大差距。经济发达的东南沿海省市发展迅猛,西部地区发展则比较滞后。其次是各运动项目间的产业开发不平衡。由于各项目的技术水平和在国际上取得的成绩有差别,项目的观赏性也不同,因此其产业资源价值、市场容量和效益有很大差异。

3.体育社会化程度低

这主要体现在我国体育人口相对较少。人们闲暇时间里用于锻炼的时间相对较少,可用的体育活动场地极其有限。

我国体育人口偏少。中国城市化水平非常低,中国人口绝大多数在农村。城市化落后带来体育消费大众化难度加大。一项调查显示我国体育人口比例最高的年龄段为17一75岁,其次为16~02岁的青少年,14一54岁年龄段体育人口只占6.7%,我国群众性体育活动不仅未形成风气,还出现支付能力弱的多运动,支付能力强的少运动的局面。

我国日前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水平还不高,人们占有闲暇时间是有限的。据1979年上海和西安居民体育消费的抽样调查显示,居民都把闲暇时间少、家务忙列为影响体育消费的主要因素。

体育设施提供服务的质量对体育消费也有影响。据对南京、苏州、上海、温州和杭州5城市4 50人访谈调查,有15.n%的居民认为缺少场地是影响体育消费的主要制约因素。体育场馆和体育娱乐设施向居民提供的体育消费服务的项目、服务品价格、服务环境、服务质量等因素,是制约居民体育消费不可忽视的因素。

4.体育产业人才缺乏

体育产业的经营者需要具备市场经营和体育运动两方面的知识和经验。由于长期在计划经济条件下办体育,在我国具

备体育知识的人才往往缺乏应有的经营意识和知识,而一般经营者又缺乏体育运动知识。就体育产业发展而言,目前缺乏三类人才:一是负责体育产业、体育市场规划、监管职能的行政干部;二是高素质的体育企业家和体育经纪人;三是体育营销人才和体育产品研发人才。

5.体育产业结构不合理

体育产业发展,体育项目市场化是十分必要的。而我国主导体育项目,真正有所发展是在20世纪90年代后,且主要集中在足球、篮球、排球、乒乓球,而其他深受群众喜爱的大众体育项目如武术、羽毛球等运动项目产业化步伐缓慢。体育市场开发更多地集中在体育比赛、表演、体育用品销售等产品市场,而与体育相关的体育技术、体育信息有偿转让、体育教育、体育旅游等没有得到很好的开发。我国目前体育的支柱性本体产业应该定位于竞赛表演业、健身娱乐业和无形资产开发经营业。但是三大支柱性本体产业规模还有限,其市场运作也不够十分规范。

三、发展体育产业的策略

1.落实产业扶持政策

要充分利用经济杠杆如税收、财政、信贷等各种优惠政策,吸引社会资源流向体育产业。具备一定体育优势的地区,要把体育产业纳入整个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大框架,加大人力、物力、财力等支持力度,促使其迅速成为地区经济增长新的“亮点”。

2.要实现体育市场多元化

要抓好体育主体产业的发展,重点发展竞赛表演、健身娱乐、场馆服务、体育用品、体育彩票五大产业,搞好市场开发和培育。切实抓好体育协会、俱乐部、基金会和体育中介机构的建设,积极培养引进体育经纪人,加强无形资产的开发力度,使其在体育产业中发挥应有的作用。要下功夫培育支柱型产业,争取成为国际性的体育用品商城。要通过国家政策扶植,搞好体育彩票的发行,以此吸引社会资金,刺激体育消费。

3.加快体育设施建设,提高场馆设施服务质量

体育设施场所应走设计好、建设好、管理好、使用好、经营好的综合发展之路。多设计适合在社区、居民区建设的多功能、小型适用的体育健身娱乐场所;走国家、集体、个人多元投资模式;用经济手段、市场法规管理好和使用好体育场馆设施,以优质的服务和合理的门票价格提高大中型场馆的利用率。低收费开放学校体育设施,缓解公共体育设施不足的矛盾,使其逐渐成为城市居民健身休闲娱乐活动的重要基地;在公益型、盈利型和非盈利型的公平竞争中,体现社会益效和经济益效。

第7篇:体育产业的发展范文

【关键词】w育产业 法制建设 促进作用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09.031

一、法制建设和体育产业发展关系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法制性决定了我国体育产业的发展道路必须实现全面法制化,这不仅仅是因为体育产业的发展需要法制的保驾护航,更重要的是,体育产业如果不能够实现法制化,就不能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紧紧结合,是社会主义市场接轨运营。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市场的发展,我国的体育产业规模也日趋扩大,市场逐渐繁荣,越来越多的体育人口、体育组织、体育投资者等等,需要有体育产业的法制来保障,保证体育产业主体的规范行为、权利义务。建立完善的体育产业法律法规体系,是我国体育产业健康有序发展的必然要求。

二、我国目前体育法制建设主要存在的问题

我国目前的体育产业法制的建设比较落后,体育产业相关的法律法规数量少,目前已经颁布的体育产业相关的法律法规有五十多个,还不足体育法规的百分之十,与竞技体育产业相比明显少很多,而且体育产业法律法规的效力较低,仅仅在《体育法》中对体育经营活动做出了概括性的论述,对解决体育产业发展过程中产生出来问题的效果甚微。目前出台的高层次的体育产业法律法规适应范围都比较窄,无论是从数量上还是从质量上都无法满足体育产业发展的需要。

总得来讲,体育产业的法制建设落后,不能与体育产业的发展相适应,缺少高层次的体育产业立法,现阶段适用的体育产业法律法规数量甚少,范围覆盖面狭小,地方立法速度高于中央立法,但由于效力低产生解释和执行上的困难重重,我国体育产业立法不能形成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

三、体育产业法制建设对体育产业发展的促进作用分析

(一)加强体育产业法制建设可以保障体育产业经营主体的自主性

现代市场经济的主体主要是以企业为主的法人,法人制度是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条件。体育产业化发展使得投资的主体更加多元化,参与体育产业进程的基本上都是以企业为主的法人。法人自主性要求财产自主性,要求可以自主占有使用和处理参禅,运用财产负亏和负盈,这都要求法制建设的进步,能够完善产权法制制度。由于我国体育竞技运动发展的历史原因,大多职业体育俱乐部仍然带有计划经济的成分,经营资本还以依靠国有资本为主。由于国有性质的存在,很多体育产业的资产所有权无法明确,加上没有专门的合理科学的体育资产评估体系,体育产业的价值不能作出科学的评估,这就引发了领导管理的混乱和利益分配的纠纷。为了能够促进体育产业的健康发展,必须保障法人充分的自主性,要求政企分开,体育产业经营权和所有权分离,明确界定其范围,也就是说,必须要求法制建设中要完善企业法人制度,让体育产业法人能够自主在市场经济中运行,保障企业经营和管理的自利。

(二)加强体育产业法制建设可以保障体育经营活动的契约型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主体之间的各种各类的商品交换的发生主要是通过契约的形式来进行的,契约的进行需要法制建设来作为保障,通过法律来保障契约的约束力。体育经济活动的开展和其他领域的经营活动一样,也存在着商品之间的交换,只是形式不同而已,大多数体育商品是不具有实物性质的劳务活动。比如说,职业运动员体育技能的展现可以满足消费者的身心愉悦情感,社会指导员通过自己的体育知识来指导社区群众体育锻炼,体育经济人通过自己的能力参与体育俱乐部的运营,这些体育经济的开展,交易的东西不是实物性质,但依然产生的社会经济效益。为了保障体育商品的顺利交换,这就需要合同的签订,用契约的形式来保证双方的利益不受损害。通过体育产业相关法律法规的建设,规范体育产业中经营活动,可以更好的促进我国体育产业的发展。

(三)加强体育产业法制建设有利于营造体育产业经营主体公平的竞争环境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正常运动是建立在竞争的基础上的,通过竞争来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但竞争的进行必须遵循一定的规则,在一定的法律规范下来进行,用法制的力量来实现公平竞争。体育经济发展建设,能够通过制定和实行相关的规范,来保证体育竞技活动主体的平等,让所有体育经济活动参与主体享有平等的机会,站在一条起跑线上,还可以保证经济手段使用正当公平,对不正当的竞争行为进行限制,防止非常竞争的存在。虽然我国的体育经济发展到今天,很大程度上已经降低了行政部门的干预,但依然不能吸引社会投资的热情参与,整个体育市场的运行活力比较低。要想穿凿公平合理的竞争环境,必须进行体育产业法制建设,限定行政部门的权利,保障体育经济投资主体具有平等的权利。只有公平公正客观的法律规范的存在,才能调动体育市场经济参与主体的热情,提高参与的积极性,保证在获得最大利益的同时,促进我国体育产业的发展。

(四)加强体育产业法制建设有助于我国体育发展和国际接轨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全面开放的,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国家融入到世界经济体系中来。我国的体育产业发展还处于摸索的阶段,国内体育市场发展还不够完善和成熟,但面临经济全球化的趋势,我们应该提前做好相应的准备。因为我国在加入世界经济体系后,体育产业不会因为自身发展程度不够就给予不同的待遇,依然面临国外体育企业的蜂拥而至,加上国内体育产业竞争力弱,体育产业的发展危机重重,内忧外患,体育产业发展将步履维艰。制定与国际接轨的法律法规,学习国际成熟经验,可以保证我国体育产业在国际竞争中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促进我国体育产业的快速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柳伯力.李万来.体育产业概论[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5

[2]姜山.在法制调控下推进我国高校体育产业发展进程[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

第8篇:体育产业的发展范文

Abstract: China''s sports industry started in the 1980s. After 20 years of development, industry framework has been basically established, and it has become a new growth point of national economy. But because for a long time, rules, regulations, sports facilities, and sports talent cultivation is still not perfect, we need to speed up the whole optimization of the sports industry. This paper makes an analysis and discussion on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China''s sports industry, and puts forward the ideas and countermeasures on the healthy development of China''s sports industry.

关键词: 体育产业;发展;对策

Key words: sports industry;development;countermeasures

中图分类号:G812.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2)09-0121-01

0引言

体育产业是指为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体育需求,而使用体育产品(物质形态和非物质形态)进人生产、流通、消费的产业门类。体育产业可分为主体产业和附属产业两部分,主体就是竞技表演,这部分经营是包括门票、广告、转播权、特许经营(指赞助产品和旅游接待)。附属产业包括制造业和服务业两部分。制造业是俱乐部、体育场馆、设施、体育用品、体育医疗、体育彩票、书刊、音像等;服务业即中介、技术培训、医疗保健、体育保健和科研咨询等。近年来,在国内消费需求不足,启动难度较大的宏观背景下,体育消费持续增长,体育市场日趋繁荣,整个体育产业正在成为启动消费,扩大内需的新生力量之一,并随着社会的进步而显示出较大的增长潜力。

1中国体育产业的发展现状

1.1 体育产业20世纪90年代,中国体制改革的步伐加快。1992年中国足协红山口会议之后,足球项目率先一步开了中国竞技项目走向职业化的先河。经过几年的市场动作,现如今中国的体育竞技表演等主体市场,从无到有迅速发展,已初具规模。走上了职业化道路。以足球为突破口的体制改革,带动了篮球、排球、乒乓球、羽毛球等也相继进入了市场。彻底改变了竞技项目一直由国家出钱的历史,同时也带动了中国体育表演业的发展。

1.2 附属产业随着中国经济体制的不断改革与发展,中国体育产品在国际市场上日趋活跃,占有一席之地。1993年第一届西安体育用品博览会,参展体育用品厂家不到100个,展位120个,订货额不到1亿。到2011年成都体育用品博览会,1042个厂家,设展位近3000个,成交额达60亿人民币。1992年,体育用品出口额为13.7亿美元,2010年中国体育用品出口额达近70亿美元。据美国SGMA报告,中国在美国的体育运动产品的销售占总额的52.3%,主要是运动产品,运动鞋类已占鞋类销售额的61%。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精神生活也在不断变化。“花钱买健康"、“休闲找体育”的观念已在人们心中扎下了根,在北京、上海、深圳等城市的消费热点是健身房、武术馆、滑雪、滑冰场、水上乐园、旱冰场。各种健身娱乐业正在蓬勃发展。据最近国内200个各级体委进行的一项调查,体育健身业占体育产业的76.3%,据世界首位。1998年中国体育消费达近2000亿元。

2机遇与挑战并存

2.1 “入世"给中国体育产业带来机遇随着中国“入世",国家宏观经济好转,产业结构升级,投资环境进一步好转,对体育产业将带来更大的发展空间。中国加入WTO将享受多边的无条件的、稳定的最惠国待遇,利用WTO特设程序解决贸易纠纷,获得在多边贸易组织里的发言权。中国“入世"对体育产业来说,除了可以享受上述权利,客观上可以引进外国资本、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促进中国体育企业的技术改造和结构调整。关税的大幅度下降会相应带来进口的成本下降,又有利于体育企业。

2.2 “入世”对中国体育产业的挑战中国“入世"带来重大机遇,但同时也带来了严峻的挑战,虽然中国体育产业尚处在初始阶段,起步晚,但发展快。1997年创增加值仅占中国GDP的0.576%,与体育发达国家5%的水平相比,中国体育产业也相当落后。“入世”后,随着关税的降低,国外产品将大量进入国内市场,向体育服务业渗透,由于技术和管理水平与发达国家存在着较大差距,中国体育产业将受到较大的冲击。

3发展与对策

体育产业作为中国的第三产业正在发展壮大,现已面临激烈的国际竞争。机遇与挑战并存,应采取以下措施:

3.1 建立和完善体育产业现行的体育管理机制和运行机制在遵守WTO原则的基础上,从改革政府职能、经济体制着手,调查有关不适应国际市场规则的政策、法规,减少对中国体育产业的冲击,建立现代企业体制、机制,完善全国性组织机构;综合各部门体育产业管理职能,精心设计出既符合国际惯例又确保中国体育市场稳定发展的对策、措施,全面组织和引导体育产业的发展。

3.2 调整体育产业结构,加快促进中国体育产业结构的整体优化合理的体育产业结构会使体育产业各部分之间发展保持平衡,可以有效的利用人力、物力、财力的资源。因此,中国体育产业的发展制定中,首先要建立合理的体育产业结构。例如体育健身业占整个体育产业的76.3%,居世界首位,这表明中国体育健身娱乐业有很大的市场潜力可挖。

3.3 制定完善的体育产业政策-建立、健全与国际规则接轨的体育市场法律、法规制定有利于产业发展的政策、法规是政府的主要职能之一。应在投资环境的改善和国际投资渠道的畅通中做文章。针对现有政策、法规现状,以及对中国体育产业的影响,尽快制定、完善、出台新形势下的政策和市场管理法规。

3.4 采取多途径培养高素质的体育经营和管理人才面对人关,中国需要更多、更好的各类体育人才。尽快转变人才培养模式,要从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对口式”专门人才培养模式向市场经济下的适应型“复合式”人才的培养模式转变,从过窄和过死的专业教育模式向综合素质转变,体育高等院校的教育必须向全方位创新,培养产业经营、管理中介人才,扶持体育中介组织,进而服务于社会。

参考文献:

[1]陈慧敏.加入WTO对我国体育产业的影响[J].改革与发展论坛,200l,1.

第9篇:体育产业的发展范文

关键词:体育产业;体育产业文化;发展

中图分类号:G8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2851(2010)05-0013-01

一、 体育产业文化的内涵

体育产业就是为满足人们不断增长的体育需求而从事体育产品的生产和经营管理活动的企业或社会经济单位组成的集合。

体育产业文化系统可以分为四大类要素。第一类为体育产业文化的核心要素,包括价值观念、精神境界、理想追求,他们决定着体育产业文化的内容和方向;第二类为体育产业文化的催化要素,包括体育机构、体育政策法规、体育培训、体育科学技术、体育文学艺术;第三类为品质化要素,是普遍存在于体育企业职工身上的各种素质,包括文明素质、道德素质、劳动素质及职工所具备的各种意识;第四类为物质化要素,是体育企业向外提供物质产品、技术服务、环境保护、环境保护和体育企业内部的厂房设施、环境布置。体育产业文化系统中的物质化要素,是精神目的和理性追求的部分实现,也是社会需要的部分满足。

二、 体育产业文化发展战略

(一)发展体育产业文化应遵循的原则

1.人本原则。发展体育产业为人类创造巨大的物质财富做出巨大贡献,但最终目标是培养和造就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人本原则”是我国体育产业文化发展的首要原则。目前,我国体育产业发展过程中存在很多问题,如运动队的管理不善,比赛中弄虚作假、行贿受贿,裁判员执法不公、运动员服用违禁药物等现象,严重影响了体育产业的发展进程。这主要是由于我国的体育产业市场经济体制不健全,没有形成良好的体育产业文化氛围。借鉴企业文化的理论和实践方法,树立“为了人、关心人、理解人、重视人、依靠人、尊重人、凝聚人、培育人”的思想。

2.文化整合原则。经济文化一体化是当今社会发展的一大趋势。随着经济全球化发展的飓风来临,文化也步入了全球化的发展进程中。全球体育产业的发展带动了各国间体育产业文化的交流。我国在借鉴国外体育产业先进经验的同时吸收其优秀的体育产业文化,促进本国体育产业发展。吸收中华传统文化中的精华,将其融入体育产业中,形成独具特色的体育产业文化,并融合国外先进的体育产业文化,不同形式的体育产业文化相互补充、相互促进。

3.公益性原则。体育是一项特殊的产业,不能走绝对的商业化道路,或多或少都带有事业和公益的性质。体育产业的发展需要国家的大力扶持,体育产业的发展不能仅仅重视其经济效益,更为重要的时期社会效益。因此,体育产业文化的发展以公益性原则为根本出发点,丰富体育产业的公益性内涵。

(二) 体育产业文化的发展战略

1.改变体育产业资源的配置方式,建立完善的市场体制。在我国,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体育是作为一项事业由政府统筹包办。体育产业的发展是在国家的大力扶持下得以蓬勃发展,但要改变传统的由政府大包大揽的方式,实行宏观调控政策,充分调动企业、社会、个人的积极性。实现多种融资渠道,以市场为导向,提高体育产业的造血功能,并扩大再生产能力,提高产品和服务的文化品位,体育产业文化得到快速发展,体育产业文化品位的提升又促进了体育产业的快速发展。同时要加强体育文化市场管理,防止低级庸俗的文化现象的泛滥,净化文化市场,培育优良的市场环境。充分发挥体育产业文化的作用,做到以先进的体育产业文化引导体育消费,以优秀的体育产业文化塑造人。

2.不断开放体育产业文化发展具体形式,建立多门类、多层次的体育文化生产和服务体系,满足不同体育文化消费群体的需求。 体育是一项塑造人的肌体美、健康美、心灵美的运动。体育这一本质特征决定了体育产业的发展不能把盈利作为发展的主要目标,而只是作为其发展的一种手段。体育产业的发展创造了巨大的物质财富,为人类社会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是由于体育产业文化创造的良好氛围,体育产业的发展是以体育文化的为基础的。以传统文化为依托建设具有本土特色的体育产业文化的同时,借鉴各国先进的体育产业文化,我们应扩宽体育产业文化的发展渠道,开放体育产业文化发展的具体形式。体育赛事就是以文化为基础的实践活动,尤其是申办与举办奥运会这样的体育盛会,文化实力的较量显得更为重要,文化软实力促动了奥运经济的发展;体育用品制造业。“按美的规律来建造”,建立多门类、多层次的体育文化生产和服务体系,满足不同体育文化消费群体的需求。

3.重视体育产业文化学科建设,加强体育产业文化人才培养。重视体育产业文化的学科建设,课程体系的建设,教材的安排,学位体制的确定是体育产业文化发展的重中之重,以创新的态度积极投入到学科建设之中。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紧密相连。建设完善的学科体系有助于培养体育产业文化研究的骨干力量。体育产业文化的建设需要有一支高素质的体育产业文化的科研人员。建设体育产业发展理念、掌握现代传播技术、拥有扎实文化功底、富于献身精神的研究队伍是发展体育产业文化的根本。

参考文献

[1]尹世杰.中国“九五”时期消费结构发展趋势研究[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98: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