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消防信息化建设方案范文

消防信息化建设方案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消防信息化建设方案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消防信息化建设方案

第1篇:消防信息化建设方案范文

关键词:高校;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

信息时代的快速发展给知识信息传播带来了极大便利,信息化已经成为了当今社会的重要标志,因此探索推进包括档案管理工作在内的各项社会事务的信息化成为社会改革发展的重要方向。信息化能够给档案管理工作带来革命性的变化,管理方式由手工化转变为电子化、档案材料由纸质化转变为数字化,同时依托于高校校园网实现一定范围的档案共享或档案公开查阅等服务。推动高校档案管理信息化是我国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环节,也是提高高校档案管理效率的必然选择。

一、高校档案管理信息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档案管理信息化认知不足

档案管理信息化是提升档案管理效率的必然选择,高校档案管理具有信息量大、信息内容复杂、档案应用性强的特征,学校的决策或部门工作的总结都需要借助于档案信息的总结分析,因此高校档案管理必须要具备能够及时为需求者提供查询服务的功能。电子档案相对于纸质档案而言更易存储、更易操作且操作速度更快,同时能够实现档案管理由封闭迈向开放,为档案需求者提供更为便捷、优质的服务。然而当前高校领导乃至档案管理工作者对于档案管理信息化的重要性认知程度仍然不足,需要进一步提升对于档案管理信息化的认识水平和重视程度。

(二)档案管理缺乏制度规范

在高校档案管理过程中必须要具备行之有效的制度规范才能真正保障档案管理工作诗中在统一的组织、规划、领导范畴内,从而确保档案管理工作的效率。但是就当前的高校档案管理信息化工作进展来说,依托于档案管理软件的高校档案管理工作往往受制于软件自身的局限性,软件开发部门为了追求短期效益使得软件本身的层次不高、规范性较差,因而给高校档案管理信息化带来规范性不强、共享性不够等问题,给高校档案管理工作带来消极影响。另外档案管理软件自身也面临着诸多的技术难题,诸如软件与硬件不适配、软件技术与校园网络不兼容等问题,而在档案数据迁移的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造成非主观的档案信息丢失更是给档案管理带来不可逆的影响。

(三)档案管理信息化投入不足

相比于高校图书馆的图书信息化,档案管理信息化呈现出投入与产出矛盾的问题更为突出的现象。前者作为流通性较强的高校所藏突出,在进行信息化处理后读者可以通过电子检索和电子阅览的方式享受档案信息化的服务,从而提高了档案的利用效率、减小了孤本和善本图书的人为损坏。而后者的信息化过程中存在着投入较大,但是产出较小的问题,利用高效档案信息的人数较少,档案管理的信息化有时会造成资源浪费的问题,这种情况下有的高效就会减缓甚至放弃档案管理信息化的进程。另外值得注意的是,档案管理无论是纸质化还是信息化,归根结底都要人的参与,因此,提升档案管理工作的人员队伍素质显得刻不容缓。

二、高校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对策

(一)加强对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重视程度

首先,深化高校档案管理信息化的认知程度取决于档案管理工作的领导者和高校决策者,只有在领导者提起高度重视的前提下才能不断推进高校档案管理信息化的深入开展。因此必须要认识到档案管理工作对于一个学校的历史价值、现实价值,以及档案管理信息化的整体趋势和发展思路,将档案管理信息化纳入到高校管理的统一规划中。加强档案管理工作的信息化还要在提高重视程度的基础上不断深入档案管理制度化建设,制定出符合学校需求和实际的、操作性较强的档案管理信息化工作思路,完善档案管理的保密制度、备份制度、归档制度、网络管理制度等。

(二)加强高校档案管理的规范化

只有建立起统一有效的标准和规范才能确保档案管理信息化工作的有条不紊推进,推进高校档案管理工作的规范化就是要不断完善档案管理的硬件与软件相结合,完善人力、物力、财力的协调投入、完善不同部门之间协调配合,避免各自为政、互相推诿。另外要建立档案管理的统一格式规范,利用电子档案规范和电子档案格式的统一,提高档案管理工作中的信息化操作效率。

(三)确保档案管理信息化的安全性

档案管理信息化数据库的安全性是确保高校档案安全的必要保障,只有切实解决好档案管理信息化安全性才能真正推进档案管理的信息化进程。这就要求在建档时做好长久保存,为档案管理提供扎实的基础。同时要做好对于档案数据库访问权限的限定,对于不同身份认证的用户进行限制性访问能够从很大程度上解决档案安全隐患。此外还要做好对于档案数据库黑客攻击和病毒感染的预防工作。

参考文献:

[1] 侯文英.档案管理与知识管理的关系探究[J].管理科学,2010,10,(10):132.

第2篇:消防信息化建设方案范文

关键词:电力;营销;信息化系统;数据分析

中图分类号:F426.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937(2012)14-0053-02

伴随着我国电力市场以及国民经济的飞速发展,电力行业系统之间以及电力行业与其他同类行业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根据市场调研情况分析,目前国内大部分电力系统企业缺乏足够的市场竞争能力,主要表现在电力企业的营销管理模式较为单一,市场化水平以及营销管理水平不高,同时缺乏一定的激励机制,难以在市场中形成核心竞争力。本文主要分析了目前国内电力营销系统的现状以及借助于信息化技术进行改进的方案。

1 我国目前电力营销系统的现状

1.1 居民用电市场有待进一步进行开拓

由于目前国家大力倡导环保型以及清洁型能源,这对于电力系统的市场开拓来说是一个巨大的发展机遇,同时也是严峻的挑战。面临的挑战主要是一些可替代能源与电能之间的竞争加剧。当价格较低的天然气以及太阳能等能源进入居民的生活中的时候,电力系统即面临着如何提升自身市场占有率以及突出电能优势的巨大挑战。目前,国内的电力系统企业广泛存在着对于市场形式变化不敏感,电力产品的结构以及服务不能够有效地与能源市场的变化相适应,不能够有效满足消费者的能源消耗需求。同时目前国家大力推行的能源领域的相关政策对于电力系统的市场进一步拓展也具有一定的制约作用。

1.2 电力营销系统的风险估计不足

目前国内电力行业企业对于电力营销系统的风险以及存在的不足没有足够的重视与关注。表现最为明显的是电力营销系统技术方面的风险,由于电力营销管理系统在设计上不可避免地存在着一定的不足以及系统漏洞,系统的不安全以及技术方面的落后往往会造成非法用户对于电力营销管理系统的非法侵入以及对于系统的恶意篡改;其次是电力营销系统操作方面的风险,主要是由于系统操作管理人员在实际操作中无意识的错误操作带来的风险,比如对于电力单价或者用户信息的错误输入等;最后即为系统内部人员的违规操作带来的风险,在电力营销系统的维护与管理中,个别人员利用职务之便,对系统的重要数据进行隐秘修改。

1.3 电力营销系统人员的综合素质以及业务能力有待

进一步加强

目前国内的电力系统营销人员在年龄结构、知识文化层次、业务能力等方面都存在这一定的不足。对于电力行业的新设备、新技术以及新的管理方式不适应,没有较强的业务学习能力。同时由于目前电力系统行业内管理制度的原因,在人员待遇方面存在着较大的差距,一部分电力营销系统的人员存在心理不平衡以及消极进行工作的现象。这些都影响到了整个电力营销系统人员队伍的稳定性以及电力系统营销工作的进一步发展。

1.4 电力系统电网的建设有待进一步完善与优化

目前电网的建设规模以及电网的分布都不能够完全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主干电网比较薄弱,而城镇电网存在这严重老化的问题,在广大农村,则存在覆盖面积较小的问题,因此,目前电网广泛存在部分地区有电无法送出,有市场需求却无法进行占领的情况。目前国家投入了较大的资金进行电网建设,整体电网的结构得到了较大的优化,但是任务存在可以改进的空间。

2 改进与加强电力营销系统的对策以及方案

2.1 创新电力营销系统服务理念

创新是发展重要的推动力,优质的营销系统服务应该是一个系统工程,是一个全方位、全员参与、全过程监控、多层次多角度的综合体。电力商品具有生产、提供与销售一体性以及连续性、瞬时性等特点。这些特点要求电力相关企业在整体运行过程中要能够供电企业、经营管理单位、施工、调度、送电、变电以及保护检修等相关单位以及人员能够通力合作以及统一安排。所有的员工都要能够建立大的服务理念,能够建立客户至上的服务理念。一定要能够将这样的服务理念内化于心态并自觉转化为实际的行动,只有这样才能够为客户提供优质的以人为本的电力系统营销服务。

2.2 强化电力系统营销人员的素质教育

在电力系统内部要切实加强电力营销系统人员的素质培训。要能够采用集中与分散、定期与不定期以及脱产与现场培训的方式,对电力营销系统管理人员以及一线营销服务人员进行法律法规、业务能力以及职业道德的系统培训。要能够使用各种职业技能比赛、业务交流论坛等平台,为员工提供自身学习以及终身学习的机会。要能够在系统内形成积极向上、争做业务能手蓬勃向上的态势,使得员工能够将业务能力得提升内化为自身发展要求,不断提升服务的理念以及服务的水平。

2.3 不断拓展电力营销市场的服务范围

目前绝大部分家用电器都是采用电力系统作为能源来源,但是诸如炉具等应用方面,电力系统的应用不是十分广泛,要能够通过各种营销方案使得用户了解到电力作为能源不可比拟的优点。电力系统作为能源具有自动化程度高、可以预先调整、自动保护以及清洁无污染等优点。因此电力营销市场存在进一步拓展的空间,电力系统的营销人员要能够进一步通过各种手段不断拓展电力营销市场的服务范围。

2.4 不断加强电网的建设以及完善

第3篇:消防信息化建设方案范文

关键词:消防信息化;信息化建设;信息化水平

中图分类号:TP392

1 大数据时代下消防发展情况概述

随着现代社会科学的进步,计算机应用的普及和人们安全意识的提高。消防安全直接关系到国民经济的发展。消防的信息化需求越来越明显,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计算机火灾模拟。火灾的模拟让人们更直观的认识火灾,总结火灾规律,找到防范火灾的方法;(2)火灾自动报警和处理。火灾的自动报警和处理一直是消防信息化建设的重要领域;(3)消防装备的信息化。随着社会的发展,要应对现代社会的消防任务,消防装备的专业化、智能化、信息化显得很重要;(4)消防管理的网络化。在大数据时代下的消防管理,肯定要通过计算机网络技术,把监督管理、通信调度指挥、消防的培训、灭火方案的制定、消防安全知识的普及和教育和消防的后勤管理等串联起来,进行网络管理。

2 消防信息化概述:

2.1 消防信息化的作用

(1)提升消防的现代化水平。消防的信息化提升消防的科技水平,对于攻克现代化高层建筑的火灾扑救难点发挥了重要作用。信息化产生了电子灭火预案软件,相对于传统的电话语音报警,电子灭火预案软件具有反应速度快,火灾地点信息准确的优势。大大提高了消防工作的效率,提升了消防的现代化水平;(2)推动消防装备的发展。信息化提升消防装备的升级换代,适应现实化社会火灾攻克特点,提高消防工作效率;(3)加强消防监督管理。对于火灾的预防工作,信息化可以从工程项目开始就进行消防安全监督检查,从设计、施工到竣工,实行全程信息跟踪和监督,大大提高了消防的监督管理能力;(4)促进消防部队规范化。信息化的发展促使消防行政工作的透明化,制度化,民主化,提高了工作效率。规范了消防部门的日常工作,加强了相关人员的责任意识。有利于向社会树立良好的消防行政工作形象。

2.2 消防信息化建设

(1)消防信息管理。消防的信息管理主要是接警,出警和现场的信息。接到消防报警的同时,消防信息系统会自动显示出报警人员的位置、姓名、家庭住址、周围地图信息等。使消防人员能够迅速掌握现场基本情况;系统根据火灾的性质和特点,选择距离最近最适合的消防队,并且发出出动的命令;系统根据火灾地点情况,消防车选择最佳线路及时到达火灾现场,消防车末端的信息装置及时讲现场情况信息传输给指挥中心,利于消防决策的迅速形成;系统根据辖区内的气象设施,自动推测火灾地点天气情况,提供信息给现场消防人员参考处理;(2)灾害信息管理。灾害的信息管理包括:接警的处理、对应的措施、受灾情况的统计等信息,并且将这些信息及时传输到指挥中心,指挥中心根据这些信息下达作战命令;(3)火灾预防管理。系统根据火灾预防性质把一些火灾预防点记录在案,便于在火灾发生后作为支援信息进行共享,提高消防工作的科学性;(4)警防统计管理。系统科学有效进行火灾数据统计、救护数据统计等各项业务统计,并出具报告书;(5)办公,综合管理。办公信息管理符合现代化社会发展,把办公管理信息化,实现无纸办公。消费单位后勤工作的信息管理,提高消防单位的后期工作效率。

2.3 消防信息化建设面临的问题

(1)认识问题。我们很多人对消防信息化工作的认识不足,消防工作的信息化是大势所趋,顺应了时代的变化。传统的消防认识已经不能满足现代社会的消防需求,消防事业的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需要每个消防人员的共同参与。所以,我们消防人员要统一认识,提高对消防信息化的重视程度,才能在现代社会的消防战场上取得胜利;(2)技术问题。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不足。消防工作中信息量较少,不能满足对现代社会的消防需求。消防信息化的建设不能作为一项面子工程去搞,而是要真刀真枪的去认识研究,不断改进技术水平,提高消防工作的信息化;(3)安全保密问题。消防信息网络化,势必牵扯到安全问题。网络技术的发展有利有弊,提升了我们信息化水平的同时,也带来了信息的不安全性。我们要加强网络安全项目的建设和管理,制定网络安全的对策,建立一个网络安全保障体系,提高我们消防工作的网络安全性;(4)专业人才的缺乏。消防信息化的发展,需要业务素质较高的专业人才。尤其是又熟悉信息技术,又熟悉消防专业的消防人才。现代的消防部队,如果连基本的电脑常识都不懂,就不能胜任现代化的消防战场。所以,我们要加强人才队伍的培养,在信息技术和消防专业的结合上下功夫。

3 消防信息化的建设

3.1 建设原则

消防的信息化建设是依靠现代科学技术的,离不开社会的进步和科学的发展。我们建设消费的信息化,要遵循以下原则:系统性、先进性、实用性、经济性、安全性、可拓展性

3.2 建设方法

(1)转变观念。我们的消防认识要符合时代的需求,坚持与时俱进和改革创新。在思想层面上要有信息化的方向,学习国外先进的管理理念;(2)建设消防信息化实战体系。通过计算机技术,建立网络,实现办公自动化、网络化。内部局域网与外部互联网相互合作,把消防知识等信息传达给社会。加强消防监督,利用信息技术把消防工作量化,促进行政执法规范;以实战为核心,提升消防装备和信息化水平,实现接警自动化、指挥程序化、决策智囊化,行动成本化;完善网络教学,利用信息技术对部队进行管理;(3)加强资源的共享和利用。加强内部信息整合的同时重视外部信息的整合。消防信息整合是为了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把社会资源整合共享,为消防工作所用,提高消防事业的信息化水平;(4)对消防信息化建设要协调发展。网络建设是基础工作,加强对网络建设不能放松。加强消防软件的开发和利用,提升信息化的建设。加强管理,提高管理的水平,制定严格的信息化运行管理制度,加强信息化维护管理和安全保护管理;(5)人才的培养。消防信息化建设最终离不开人才。拥有一批既懂计算机技术,又熟悉消防业务的人才,对消防信息化建设的发展来说,必不可少。所以,要加强对这方面人才的培养力度。

4 结束语

利用现代社会的网络技术,对消防信息进行采集、存储、处理和分析。实现信息资源的共享和利用,带动消防信息化的发展,为现代社会消防事业的发展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李淑惠.消防信息化建设与发展[J]消防技术与产品信息,2011(11).

[2]陈文贵.中国消防全书[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1993.

[3]艾建国.消防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信息化建设,2003(10).

第4篇:消防信息化建设方案范文

关键词:消防监督执法;信息化建设;必要性

中图分类号:F42 文献标识码:A

消防监督执法信息化是指利用一定数量的现代计算机、网络及通信技术对消防监督执法信息进行采集、储存、处理、分析和挖掘,实现消防监督执法信息资源高效共享与共用的过程,其实质是各级公安机关消防机构在各项消防监督执法工作实践活动中对消防监督执法信息资源进行广泛而深入地开发利用,为消防行政审批、消防监督检查、消防行政处罚、火灾原因调查、火灾隐患督改、消防安全整治等消防监督执法工作提供决策性的信息支撑。

1消防监督执法信息化建设的必要性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城乡建设速度的不断加快,社会消防安全环境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客观上要求消防部门利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来提高对整个社会消防安全的动态监管能力,消除火灾隐患。同时,消防工作服务于社会各个行业和千家万户,随着政府机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政府职能的转变,客观上也要求消防部门提高办事效率,降低办公费用,实现与社会各界的资讯互通、开展消防自动化建设,提高信息技术的应用水平,则是提高办公效率、实现警务公开的重要手段。

2消防监督执法信息化建设的现状

笔者通过十余年基层一线消防监督执法工作实践发现,消防部队在开展消防执法过程中,对信息化建设在监督执法中的应用,还存在诸多不适应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的情况。主要体现在:

2.1思想认识不到位。一些领导干部对信息化的学习、研究和把握不够深入,信息主导警务的理念还没有牢固确立,没有将消防监督执法信息化建设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消防工作又好又快发展、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战略举措谋划和推进,没有纳入消防监督执法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停留在文件上、口头上和会议上,抓信息化建设不够主动、不够得力,一个重要表现就是少数经济条件好的支(大)队,信息化应用水平还不如欠发达地区。

2.2资源整合不到位。目前,公安机关消防机构在网上运行的业务信息系统,由于缺少统一的数据标准和交换接口,犹如“烟囱林立”,无法形成横向一体化,一方面导致基层信息重复采集,负担加重,另一方面导致各个业务各自为政,工作不能形成合力;同时,也使得深层次的信息加工、分析和挖掘缺乏可靠的研判平台和信息依据。

2.3运行保障不到位。部队各级不同程度存在重建设轻应用、重硬件轻软件的现象,消防监督执法信息化建设效益没有得到有效发挥。此外,消防监督执法信息化技术岗位人员普遍匮乏且流动不畅,在一定程度上阻滞了信息化建设的深入推进,也制约了消防工作的跨越式发展。

3消防监督执法信息化建设的构想

在消防工作日益繁重的当今时代,要坚持把信息化建设作为推进消防监督创新发展的引擎,以全面提升消防工作社会管理水平和规范执法为目标,全面实现网上执法信息录入、执法程序流转、执法活动监督、执法培训应用的目标。为此,应该抓好以下几个方面:

3.1建好一个网络。利用计算机网络系统,在地方政府、消防监督机构和被检查单位之间建立网络。网络以支队级服务器为核心,建立服务器到消防监督机构终端、当地人民政府终端、被检查单位终端的三条链接,同时三者之间也可以通过网络直接链接。消防监督机构利用计算机网络对本地区情况进行统计,向社会公布相关的消防法律法规、工作制度,也可以在监督检查之后,将检查结果、隐患整改等情况录入系统。

3.2设定模块。通过基础平台建设和业务系统有机整合、不断完善,在消防监督业务信息系统中设定消防行政许可、消防监督检查、消防行政处罚、火灾原因调查、重点单位管理、火灾隐患督办、建设工程消防验收备案、消防宣传教育等消防监督执法必需的七大模块,并设置查询、统计、提示、监控、击穿等功能,使消防行政许可项目的办理、重点单位的管理、火灾隐患的判定和跟踪督改、消防法律文书的制作、消防工作量化的统计、消防工作绩效的考核等都能在网上轻松实现,消防执法人员做到足不出户、运筹帷幄、掌控千里之外。

3.3建立三级系统。针对公安派出所消防监督执法独立性、分散性和偏远性等特点,以公安网络为依托,以派出所消防工作为对象,以警务综合应用平台为基础,以单位消防档案和日常消防监督检查数据为两大信息源,建立三级防火单位信息登记、日常监督检查、开业前检查、火灾隐患投诉与查处、火灾隐患查询、单位及监督台帐、综合统计查询以及消防案件行政处罚等八个业务及功能模块,实现网上消防业务受理、业务流转和审批;对监督执法进行动态跟踪监控,把监督执法过程通过网络透明化、公开化;实现各类消防监督业务信息的关联查询;自动生成法律文书和各类防火统计报表;具有对派出所消防监督人员进行随机和定期考核等功能。同时,在网上还汇编有关消防法律、法规,方便派出所民警查询学习。

4推进消防监督执法信息化建设的举措

4.1抓好系统建设规划。按照整体规划、重点突破、差别建设、协调推进的基本原则,紧紧围绕消防工作发展目标,进行统筹规划,对现有的各类业务信息系统进行合理整合,以人员、单位等信息为基本要素,将各类消防业务形成信息关联,构建消防业务基础数据,为业务系统提供共享的基础数据。依托消防门户网站,建成综合性、寓服务、管理、告知、交流、互动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信息化服务"窗口",更好地提供各项便民利民措施,更好地适应政务改革和满足广大群众的需要。

4.2健全运行管理体系。在体制上,总队和各支队应设立统一的业务职能部门,具体负责信息化的整体规划和总体设计、重大技术问题决策、工程组织实施、日常监督管理,以及系统安全运行保障工作。在运行机制上,针对信息化运行维护保障量大、技术复杂、安全要求高的实际,应按照全面管理、确保重点的工作思路,综合运用核心设施内部保障、管理服务外包等形式,开展网络、系统和数据运行维护管理工作,保障各类网络应用的正常开展。

4.3加强信息队伍建设。高素质、复合型信息技术和应用人才是信息化工作发展的重要保障。要抓好现有信息技术人员的继续教育和培训,及时更新知识、提高技能,熟练掌握前沿技术,推动信息化建设和应用水平的不断提升。利用信息化手段广泛开展岗位练兵活动,引导官兵善于利用信息开展工作研判,培养和遴选出一批信息研判人才,充分发挥信息服务实战的作用。

4.4狠抓执法信息化管理。规范网上执法数据库,完善执法信息共享。进一步完善消防安全重点单位数据库和执法人员网上执法档案,对每一项执法过程、每一个执法单位和执法人员的执法质量考评、执法奖惩、执法培训等情况,实现全面、准确、实时记载,全面掌握执法状况,为增强执法监督和教育培训的针对性,促进考核奖惩客观公正提供重要参考和依据,实现执法管理精细化、科学化。

参考文献

[1]公安部消防局编制的消防部队信息化建设总体实施方案[Z].

第5篇:消防信息化建设方案范文

“十二五”期间,随着高校“平安校园”建设的全面深入推进,各校的“平安校园”信息化建设取得了相当大的成就。然而以发展的眼光来看,高校“平安校园”的信息化依然存在较大的改进空间:各高校往往存在着各安防系统之间缺少信息共享与联动,各职能部门缺少顺畅的安全信息共享机制和突发事件统一指挥能力,应急演练与应急指挥工作上缺少足够的管理手段和信息技术支撑等安全技术防范方面的问题。在大数据时代来临之际,通过引入信息化技术手段提升高校综合安全管理能力,进一步加强校园安全管理技术的升级改造和校园安全防范管理软件的深入应用已是未来高校维护安全稳定工作的努力方向。

2高校“平安校园”信息化建设探究

当前针对国内外形势,结合高校安全稳定工作特点,需从宏观和微观角度统筹、规划“平安校园”信息化建设,积极开发相关信息系统,如基于GIS的综合监测平台、网络数字视频监控系统、智能交通管理系统、消防一体化系统、校园网格化管理系统等,并将各系统信息资源进行整合,挖掘各类技术数据信息,统一管理,形成“六位一体”综合管理服务平台,打造“平安校园”“智慧校园”。

2.1视频监控系统

当前国内外形势复杂多变,社会热点问题频现,高校安全管理已涵盖多项内容,如何利用信息化手段有效预防和打击校园违法犯罪已成为当前高校维护安全稳定工作的一个重点研究方向。视频监控系统作为维护校园整体秩序的技防手段,随着科技水平的不断提升,已发展成为系统配置更全面、软件操作更便捷、界面更友好、稳定性更强、集成度更高、扩展兼容性更好的网络高清视频监控系统。结合高校安全工作经验,指定重点区域的巡更点,制订智能巡更计划,维护校园日常秩序,形成第一时间、第一现场的快速反应机制,有效预防校园各类型案件的发生。

2.2智能交通管理系统

当今,机动车数量日益增加,校园交通问题日益凸显,为满足当前和未来交通管理发展需求,建设校园智能交通管理系统,在学校出入口安装专业的车牌识别摄像机,将校内、外车辆信息全部存储到系统后台,在校内重点区域加装车辆违章停车抓拍模块和违章超速抓拍模块,从而将校内的各类交通信息数据进行分类统计分析,最终建设成为集停车管理、违章管理、停车位预警、车流量统计等功能于一身的校园智能交通管理系统。

2.3消防一体化系统

消防能力建设是平安校园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依靠科技全面提升消防管理能力,有效预防火灾的发生,保障在校师生的生命财产安全,逐步建立健全学校消防设施,建设消防一体化系统,提高消防事件处置效率,进一步消除校园消防隐患,创建和谐、舒适的校园环境。将校内各个建筑楼宇内的火灾自动报警系统通过消防专用局域网汇集到监控中心,将各个独立的主机(系统)组成一个整体的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最终实现对全校的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统一监管。监控中心集中监测所有建筑楼宇内消防控制器的运行状态和报警进行数据采集处理,实时报警、存储、联动;并提供报警分类、报警数据统计分析、设备管理、巡检管理等功能。实现报警数据快速上传、处理,从而整体提高学校消防管理的科技管理水平及发生火警时的快速反应能力,最大限度保障消防安全。

2.4移动平安校园

高校广大师生作为移动互联网的重要用户群体,高校应紧随时代潮流,从重视师生的用户体验和提高管理效率的角度出发,定制开发移动“平安校园”平台。在移动平台中定制开发线上服务模块,通过将身份证号和校内一卡通编号将个人微信号与移动平台进行绑定,学生可通过移动平台的户籍系统办理借用常住卡、申请补办身份证、申请开具无犯罪记录证明、申请办理暂住证、申请户口迁移等户籍业务。此外,移动平台还将安全教育课堂、通知公告推送、人工业务咨询服务、安全隐患随手拍、失物招领、一键报警等功能纳入其中,创新工作模式,提高管理效率,提升服务质量。

2.5网格管理与应急处置

在GIS系统的基础上,将学校视频监控系统、智能交通系统、消防一体化系统等各类技防设备的模拟信息纳入GIS系统,根据学校校园网格化安全管理方案,开发网格化管理系统,按照“全面覆盖、不留死角,夯实基础、落实责任,整合联动、有效防控”的原则,建立起“精细化管理、多元化参与、科学化配置、规范化运行”的校园网格化安全管理工作格局,结合实际科学划分校园网格,明确网格职责任务与工作标准,实现对人、地、物、事、组织等不同对象的精细化管理,全面提升校园安全管理水平。此外,高校应结合具体情况及多年处置应急突发事件经验,按照“平战结合,快速响应”的原则,建立起“事前预警、事中处置、事后评估”的校园安全管理模式,加强事件快速有效处置和科学管理能力,在历史事件的基础上结合校园网格实现四色预警及趋势研判,为校园安防力量的有效部署提供依据,力图将校园风险关口前移;建立应急处置系统,包括对应急组织结构和物资的管理、应急处置流程设置、应急预案制定、法律援助等功能,为应急处置提供有力的支撑。按照高校重大事件风险评估细致的要求,利用事后评估系统模块,及时总结经验教训,同时能够回顾整个事件从发生、发展、结束的全过程,逐步优化和完善各环节的处置流程,为以后科学有效地开展处突工作起到指导性作用。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和工作要求,定制开发户籍管理系统、呼叫中心系统、接处警管理系统、在线安全教育系统、通讯录系统、舆情观测平台、门禁访客系统、值班管理系统等功能模块,并统一纳入管理平台,真正实现系统联动,预防和打击校园犯罪,保障校园安全。

3结语

就当前日益复杂的社会环境而言,高校通过进一步加强“平安校园”信息化建设,利用信息化平台,进一步提升高校的安全防范能力,提高维护安全稳定工作和校园安全管理工作的科学性、有效性,及时消除校园安全隐患,有效预防和打击校内各类违法犯罪事件,为深化“平安校园”建设提供坚实有力的技术基础。

作者:马嘉林 袁利新 刘洁 单位: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参考文献:

第6篇:消防信息化建设方案范文

0 引言

我国的档案信息化建设始于上世纪90年代,自建设初始便将档案管理的安全工作放在了首要位置上。在实现由纸质资料向数字化资料转变的过程中,对于档案管理的模式及技术应用都随之发生了变化,新技术的加入即要求管理制度体质的转变,又要求信息化软硬件的技术更新,这也为档案信息化的保密工作提升了难度。本文立足于在档案信息化建设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与难点,详细阐述了档案信息化变革中如何对保密工作影响和解决策略等问题。

1 档案保密工作在信息化变革中的问题

档案信息化建设的趋势势在必行,这也要求与档案有关的相关工作必须紧跟改革的步伐,能够完全与信息化轨道接轨。尤其像保密工作这种较为特殊的管理工作,不仅要在制度及管理上转变,还要根据信息化平台的要求,在技术条件和人员素质上满足保密工作岗位的实际需求。在档案信息化的转变中,保密工作主要遇到了以下问题:

1.1 管理规范中的问题

实现信息化的主要目的在于简化复杂的管理流程和精准的确立管理规范。在传统管理模式的层层审批中,保密工作需要接触的流程较为复杂,这就相对提高了保密工作的安全性。批阅式的审批流程,需要根据保密规则进行签字确认,最终的结果还需要人工核对,这虽然较为繁琐,但也为保密工作起到了关键的保障作用。在实现信息化管理后,涉密审批不再如此繁琐,根据信息化的技术条件,在网络中即可形成审批核定,人与人的接触活动减少,反而降低了保密工作的严格性。

1.2 硬件条件遇到的问题

实现信息化档案管理后,资料的储存以数字化档案为主,兼顾纸质文稿档案,表面上看来增加了对基础设施的要求,与之相关的配套设施更加多样化和复杂性是不言而喻的。以某单位档案信息化建设为例,传统的保密档案保存要求为独立的密闭空间、安全锁具、通风及消防设施等,改制后还要增设机房、空调、供电保障等必要设施,不仅在空间上没有得到节约,反而增加了设施的投入费用。

1.3 人员素质问题

在档案信息化的改革中,对保密工作人员的要求也随之提升,导致了部分工作人员因条件不能达到要求而产生情绪思想波动。例如:某机关保密科的一位员工,在职几十年从未出现工作纰漏及疏忽,属于机关绝对放心的人员,但实现信息化管理后,因对技术设备操作的掌握不能达到要求而被迫转岗。这样的例子说明在以保密工作为核心任务的管理人员,,首先要根据工作实际情况,达到岗位基础需求,才具备任职资格,其次必须在政治思想觉悟上满足保密工作的规范要求。

2 档案信息化保密工作的改进措施

档案信息化的安全保密工作是档案工作的重要内容。主要是保障档案实体、档案信息和数据的安全,避免泄密问题的出现。档案信息化过程中应优先考虑保密工作的问题。

2.1 管理模式的变化

从传统保密工作衍伸到信息化保密工作,其工作性质发生了变化。档案信息化的保密工作主要将信息化数据的处理流程和读取存储权限进行严格监管,通过对电子信息设备的软硬件设置建立起安全操作流程,并对整个过程进行监管。其系统组成包括了:档案信息系统及设备使用的安全保密规章制度,数字化信息涉密人员的管理办法,数据存取的安全保密方案,信息化设备的管理方案,人员身份识别管理方案,访问控制规则方案,密码密钥的管理规定,保管维护及相关工作人员的管理职责等。

在实际工作中,对于信息化档案保密工作的规程管理要从上至下统一贯彻,依据保密管理工作中对人、物、环境因素的运动逻辑规律,找出漏洞并采取有效措施加以弥补,有效降低泄密事故的发生概率。档案信息化工作的安全保密控制主要包括:规章制度的建立,网络和计算机安全方案的确立,场所的选择和安防系统的建设,档案实体的使用和保管,数据库的维护、整理和数据备份。

2.2 硬件技术的提升

档案信息化首先要在场所的选择上符合安防要求,主要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1)数字化信息档案的建立必须符合计算机主机房的技术条件要求,在供电、消防、控温控湿、监控、防盗的配套设备要符合具体要求。例如:监控设备要做到全方位无死角24小事实时监控,视频数据的保存期限不得低于120天,视频监控设备必须由专人专职监管,监控设备必须采用独立供电线路及备用电源,信号线路必须采用内部走线等。

(2)对于机房的进出管理,采取用户身份识别与密码双重验证,通过输入密码时对指纹的核对实现了双重身份验证的保障。并采取伪装报警措施对密码报警进行伪装,以防工作人员被胁迫状态下的报警伪装登陆。

(3)信息化档案资料的存储设备必须经过国家安全部的技术认证,实现唯一性的读取接口,避免资料外泄;其存储介质不可拆卸及轻易破坏,具备防水、防电磁、防撞击的能力。数据读取的拷贝及下载须经2人的共同认证完成。

2.3 人员素质的转变

对于信息化档案保密管理人员的要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首先,作为专职的信息化档案保密管理人员必须具备较高的基础文化素质,具备计算机操作基础能力,能够独立完成作为档案信息化管理中对设备操作的基础要求,具备一定的计算机安全使用意识,能对信息化保密工作的基础常识有深入的了解。

(2)在满足第一点的基础上,信息化档案保密管理人员还应具备极高的政治思想觉悟,还要具备很强的保密意识和相应的保密专业知识技能。涉密人员还应认清保密形势和敌情教育,保密工作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教育,保密知识技能教育,岗位职责教育等。

(3)管理人员还应在实际工作中,根据接触的实际情况,提出合理化的整改意见和方案,通过查缺补漏的方式杜绝涉密问题的发生。

第7篇:消防信息化建设方案范文

关键词:金盾网;安全防护体系;信息化

1991年爆发的海湾战争第一次将信息化作战发挥到了极致,掀起了世界性新军革大潮,这也促使我国军事理论从以机械化战争为核心向以信息化战争为核心转变,十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要全面加强军队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坚定不移把信息化作为军队现代化建设发展方向,推动信息化建设加速发展。与此同时,在军队全面进行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网络安全问题日益严峻,提高军队网络安全防御能力,建立完善的军队网络安全防御体系刻不容缓。

90年代末,我国政府为适应全球信息化趋势,启动政府信息化系统工程――“十二金”工程。“金盾工程”(公安信息化)作为其中之一,自1998年开始实行。消防信息化对实现消防业务办公自动化和消防业务信息共享和综合利用,提高消防部队预防和扑救火灾以及处置其它灾害事故的实战能力,优化消防业务工作流程,实现消防业务管理科学化、规范化,提高工作质量和管理水平等方面,都起到了积极作用。与此同时,由于网络协议的开放性、系统的通用性、计算机自身的脆弱性及在系统平台搭建中的一些不稳定因素不可避免的产生了一些安全问题,这些安全问题将有可能导致病毒传播、非法入侵、信息泄漏甚至整个平台崩溃。因此,如何预防和解决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安全问题,使网络更好的服务于当前的消防工作,是信息化建设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在信息化建设的浪潮中,信息技术对军校教育产生了前所未有的巨大冲击,从教育理念、教育目标到教育环境、教育模式、教育管理,都在这场冲击中发生着变革。我校作为一所培养消防部队基层指挥人才的专业学校,也响应消防部队信息化建设的号召,紧跟网络建设发展的步伐,全面推进我校信息化建设。随着我校规模逐年扩大,信息化建设全面铺开,我校金盾网的安全防护体系也需要随之不断完善。

1 我校金盾网脆弱性分析

根据我校金盾网软硬件部署情况,将我校金盾网脆弱性分析如下:

1.1 软件弱点

第一:首先我校金盾网覆盖面较大,金盾网终端数量大,每台终端根据应用需要都运行着操作系统和一定数量的应用软件,无论是操作系统还是应用软件都由大量的计算机代码构成的。研究表明,正常情况下,每一千行计算机代码,存在5到15个漏洞,假设在我校金盾网终端中运行的这数百万计的计算机代码行中,存在的漏洞中只有一小部分和网络安全相关,这一小部分漏洞中又只有一小部分可以被攻击者利用,那么这样的安全漏洞也有几千个,攻击者往往就是利用刚才所述的漏洞进行攻击,入侵系统的。

第二:我校金盾网终端均安装了“一机两用”监控软件,严禁任何终端同时接入金盾网和互联网,终端不能通过互联下载安装系统和软件补丁,这也成为了我校金盾网终端系统和软件升级难的原因之一,加之使用人员还没有养成良好的使用习惯,网络安全意识还比较淡漠,没有及时在金盾网上下载补丁、升级和更新病毒库,这就不可避免的造成了软件漏洞,让攻击者有机可乘,为病毒传播提供了温床。

1.2 硬件弱点

我校金盾网硬件均使用国产硬件,有效杜绝了国外敌对势力利用可编程硬件,人为在硬件上设置“后门”进行攻击。

1.3 配置弱点

第一:我校的金盾网配置了复杂访问控制策略的防火墙进行保护,防火墙配置了几百条规则用于拒绝和允许各种流量, 由于规则数量较大,准确无误的配置规则对网络管理人员自身的素质要求较高,两方面因素增加了配置错误的几率。

第二:我校金盾网处于建设阶段,各种网络安全措施在不断的完善,网络管理人员对于新的网络安全措施中的硬件配置规则掌握不全面,不熟练,也造成了配置上的弱点。

第三:由于我校网络管理人员自身业务水平的局限性增加了出现配置错误的几率。

1.4 策略弱点

无论何种网络,所遵循的安全策略是基本相同的,由安全策略的不完善引发的安全问题具有一定的普遍性,近年来,各种网络策略弱点屡屡被曝光,我校网络管理人员可以通过各种渠道及时掌握网络安全资讯,调整我校金盾网安全策略,从而避免策略弱点导致的安全问题。

1.5 使用弱点

我校严格执行《公安消防部队计算机信息系统保密管理暂行规定》等网络安全的规章制度,并结合我校实际制定了具体的工作制度。但由于金盾网覆盖面广,终端数量大,干部、士兵以及学员都有一定的权限使用金盾网,使用人员网络安全意识参差不齐、使用经验不足违反了安全策略,造成使用弱点。

2 金盾网安全防护体系的改善

巩固和改善我校金盾网安全防护体系是一个长期的、专业化的、不断发展变化的任务。以技术手段为主,以制度建设为辅,两者相结合,有效的维护我校金盾网的安全、稳定和有效运行。

2.1 金盾网安全管理制度的改善

⑴建立健全物理安全制度。我校金盾网覆盖教学楼、办公楼和各学员大队,网络设备分布广泛,管理存在一定难度,一旦线路和设备遭到破坏,将引起网络中断;包含敏感数据的设备被盗或电磁泄漏,将造成信息的泄露,造成无可弥补的损失,所以维护我校金盾网的物理安全是维护我校金盾网安全最基础的环节。在信息中心等重点环节安装门禁系统,可有效防止无关人员有意无意的造成机房安全事故;配备视频监控系统,全面监视网络设备和线路的安全,可有效防止人为破坏和盗窃等安全事故的发生。为了防止我校金盾网敏感数据通过电磁辐射泄露,根据信息的重要性和防护成本,采取一定的电磁波防护措施;使用磁带、磁盘存放柜,并采取物理保护措施,对载有机密以上内容的磁盘、磁带,需保存在防磁屏蔽容器内;室内采用六类屏蔽双绞线,消除电磁泄漏的隐患,室外远程传输采用光纤。机房内的所有设备、物体表面的磁场强度允许范围在800A/m内,以防磁场强度超标对存储介质上的信息造成破坏。

⑵网络安全日常管理制度。据调查数据表明,80%的网络攻击都来源于网络内部,规范内部用户的网络行为,制定相应的处罚制度,从源头上消除安全隐患是保障我校金盾网安全最为行之有效的制度手段。信息中心、教研室和各学员大队都应建立一套责任落实、目标明确的管理制度,制定出具体安全操作制度、安全监测记录制度以及软件升级制度,将日常的安全管理工作落实到人,部门领导承担起督促的责任。严格按《公安机关人民警察使用公安信息网违规行为行政处分暂行规定》,对我校网上违规行为进行查处,制定责任追究方案,规范责任追究程序,明确责任追究部门,加大通报力度,制定具体的处罚细则,建立督促整改制度。

⑶建立网络安全管理人才的培训制度。提高我校网络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培养网络技术人才也是提高金盾网安全的重要手段。先进的安全防范设施只有由精通网络安全管理技术的人员使用才能发挥作用。我校未来应该和实力雄厚的安全公司、厂家积极沟通交流,定期开展网络安全知识讲座,普及网络安全知识,提高全员网络安全意识;对本身具有计算机网络专业知识的人员进行定期培训,使之了解网络安全形势动态,掌握网络安全先进技术,培养优秀的网络安全管理人才为我校信息化建设注入新鲜的血液。

2.2 金盾网安全技术的改善

⑴防火墙系统部署的改善。鉴于我校金盾局域网和整个金盾广域网的交流联系越来越密切,需要重新考虑一些服务器放置的位置,例如WEB服务器,如果直接将其暴露于防火墙外,无疑是不安全的;现状是:将其放置在防火墙后,防火墙的配置原则是:允许Web信息通过端口80到达Web服务器,这样的配置可以防止攻击者直接攻击网络内部,但是攻击者可以通过端口80攻击Web服务器并获得远程超级用户权限,进而通过Web服务器攻击内部网络。目前,虽然在整个金盾网广域网的内部还没有发生严重的攻击事件,但从整个网络环境上看,网络安全形势严峻,其次从发展变化的角度看,必须未雨绸缪,基于以上理由,提出新的防火墙部署方案。

该部署方案最大的特色就是设置了DMZ(停火区),DMZ的安全性高于外部网络(除我校金盾网以外的金盾网),低于内部网络(我校内部金盾网)。在DMZ中放置公共服务器,例如WEB、FTP、SMTO、POP3、MAIL等服务器,这些服务器只承担数据访问职责并不涉及敏感数据,将数据库系统、应用程序等涉及敏感数据的服务器保护在内网当中。内部网络即可访问DMZ又可访问外部网络,但对访问DMZ做一定的限制,防止内部用户对DMZ进行攻击;一般情况下,对于内部网络和外部网络,DMZ均可访问,但是为了保持内部网络的高安全级别,严格限制DMZ访问内部网络,在必要的情况下,只将内部网络某些特定端口的访问权限授予DMZ;严禁外部网络访问内部网络。设置DMZ的优点显而易见,为内部网络设置了一道保护屏障,任何攻击者企图攻击内部网络必须先突破此道屏障,这显然比直接攻击内部网络要困难的多。

目前,很流行部署双防火墙,层次结构为外部防火墙、DMZ、内部防火墙、这种部署方案的动机在于用内部防火墙来弥补外部防火墙的漏洞,但是防火墙如果没有达到预期的安全效果,问题是在于防火墙的安全配置策略有漏洞或者不完善,部署双层防火墙并不会增加安全性,并且有成本高、管理复杂等一系列问题,基于以上分析,建议我校未来的防火墙部署方案采取以下部署方案,如图:

⑵认证系统的改善。随着信息化建设的推进,将从公安部自上而下按照行政层级建立层级式的证书中心CA,部局二级证书中心为我校设立的三级证书中心颁发身份证书,我校证书中心CA为本信息系统的使用人员颁发证书。同时,我校也将部署总队级权限管理中心,为我校信息系统提供分配和回收用户权限等服务,对我校金盾网系统资源进行访问控制,并且可以实现上下级用户权限的转换以实现与其他各级信息系统的互通。我校金盾网信息系统将逐步实现使用者每人配备一个身份认证设备,以实现身份认证和权限管理的配合。对于认证系统来说,如何正确使用证书关系到整个金盾网信息系统的安全,鉴于证书使用的重要性,提出以下建议:

定期开展网络安全讲座,普及数字证书安全使用方法以及相关管理规定,提高全员网络安全意识;完善数字证书管理机制,建立专门数字证书管理台账,责任落实到人,“谁使用,谁负责”,数字证书一旦遗失,及时上报注销,尽可能降低网络安全风险;对本部门挂职、借调、转业、退休人员数字证书的上缴和变更要做出具体的规定;定期撰写我校数字证书使用情况报告书,分析存在问题,清理从未使用的数字证书,提高数字证书的使用率,充分发挥数字证书的作用。

⑶终端安全系统的改善。调查显示,在全球计算机网络遭受的攻击和破坏当中,八成来源于网络内部,而防火墙,入侵检测系统等传统的安全防护手段往往对来源于网络内部的攻击和破坏束手无策。我国通常采用制度监管的方式监控和审计内部网络行为,而国外多采用了先进的技术手段监管内部网络行为,效果更为明显。我校金盾网终端分布范围广,使用人员杂,人员网络安全意识参差不齐,网络终端安全问题较为突出。从网络终端入手,建立牢固的终端安全体系,才能形成全面立体的安全防护系统。

我校的终端安全体系中除按照规定部署“一机两网”监控软件、补丁分发管理系统和桌面管理系统以外,还部署了“360安全卫士8.1企业定制版”和“病毒防治系统,下面重点分析后两者。

第一:病毒防治系统部署情况

我校网络终端数量大,任何一台终端感染病毒,都将威胁整个网络的安全,影响网络正常运行的性能,建立完善的病毒防治系统是我校网络安全防护系统中必不可少的环节。病毒防治系统查杀潜伏病毒、保护系统抵御攻击、将安全风险降低。我校共设置三个网段,每个网段由一台病毒防治服务器负责,负责训练部网段的病毒防治服务器和负责学员队机关的病毒防治服务器均安装了瑞星杀毒软件服务器端,负责多媒体教学网段的病毒防治服务器安装了卡巴斯基杀毒软件服务器端,各终端上均安装防病毒客户端软件。这三台病毒服务器定期升级病毒库和主程序,然后再升级各自负责的防病毒客户端,形成了体系化的病毒防治系统。我校多媒体终端分布于教学楼各层的每间教室,承担了我校绝大多数的教学工作,此外还承担了转播教育等一系列日常工作,接触人员多,使用频繁,感染病毒的风险大,感染病毒的种类杂,在负责这一网段的病毒防治服务器上安装卡巴斯基杀毒软件,是鉴于该软件在世界杀毒软件排行榜位居首位,杀毒性能卓越,可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带毒杀毒,使用它在这一病毒形势严峻的网段,更能确保全面的查杀病毒。但卡巴斯基杀毒软件的缺点也是显而易见,运行时大量占用内存,升级频繁,影响系统运行速度和功能,鉴于此,在使用人员相对单纯的训练部网段和机关各学员大队网段安装了瑞星杀毒软件服务器端的病毒服务器进行管理和控制,既可以保证查杀病毒的需要,又能确保系统性能的稳定。

第二:360安全卫士8.1企业定制版部署情况

安装360安全卫士8.1企业定制版的主要目的在于便于我校信息中心的网络管理人员监管我校所有的计算机终端和我校终端用户主动维护计算机终端安全运行环境,360安全卫士在查杀插件、木马,修复系统,修补漏洞方面功能非常强大,弥补其他终端安全手段的不足,巩固终端安全系统。

[参考文献]

[1]贺雪晨.信息对抗与网络安全.清华大学出版社(第2版),2010,5.

第8篇:消防信息化建设方案范文

【关键词】系统集成 智能楼宇 信息化 MAS OPC

1 引言

随着物联网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现代楼宇的建设已经适应了社会信息化和高科技的方向。智能楼宇是集建筑、信息技术以及计算机技术为一体的产物,其核心是建立一套完整的信息系统集成方案,实现信息联动控制、资源共享、安全节能、绿色环保的目标。已有不少研究者对智能楼宇的信息化建设提出相关方案,比如:伍洋[1]采用IBMS(Intelligent Building Management System,智能大厦管理系统)集成平台实现智能楼宇系统集成的设计;陈勇[2]根据各子系统的功能采用网络集成技术实现楼宇智能化集成系统的设计;段鹏[3]采用Web服务技术进行智能楼宇系统集成模型研究等。上述研究一般都专注信息控制集成技术,没有详细阐述信息化全过程的信息集成技术,因此针对研究者的缺陷,本文提出系统集成技术在智能楼宇信息化建设的方案,从信息集成系统和信息控制系统两方面阐述智能楼宇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的集成技术,采用MAS(Multi-Agent System,多服务器系统)和OPC(OLE for Process Control,用于控制OLE的技术)集成技术,借助Web技术实现数据通信,从而实现信息系统与操作系统的无缝连接。

2 集成技术的相关研究

2.1 智能楼宇系统集成的介绍

在阐述智能楼宇系统集成之前,有必要先对智能怯罱行介绍。智能楼宇是“3A型智能建筑物”,即具有BA(Building Automation,楼宇自动化)、OA(Office Automation,办公室自动化)、CA(Communication Automation,通信自动化)功能的建筑。

顾名思义,智能楼宇的系统集成定义为:为了实现智能楼宇的“3A”功能,依靠计算机技术、自动化控制技术和通信技术、集成技术等,将各主要设备子系统的功能和信息集成到统一的操作平台,实现所有子系统的信息得以融合,协调子系统的协同工作,从而实现智能楼宇各子系统的信息综合、集成、共享以及设备的互操作化。

智能楼宇集成有两个问题需要解决:智能楼宇的集成技术和智能楼宇的集成模式。本文将只针对智能楼宇的集成技术进行研究。

2.2 传统智能楼宇的集成技术研究

目前的智能楼宇包含电梯、消防、温度控制等多个系统,由于各个系统之间并没有实现信息的集成共享与互动,因此不能发挥管理的最大化效益。

传统智能楼宇的集成技术包括MAS技术、OPC技术、嵌入式以太网技术,具体如下:

(1)MAS技术

MAS技术最初起源于分布式人工智能,Brooks教授于1997年把MAS引进智能楼宇的控制体系结构。MAS系统的实现是由多个Agent进行协调与协作、通信与交互技术实现控制的,因此MAS必须具备以下两种能力:

MAS的协调与控制

由于每个Agent都具有自治性,单个Agent采取的行动都是按照设定的规则进行的,经常会出现Agent之间的冲突,因此必须按照一定规则进行协调。

MAS方法包括显示协调和隐式协调两类。其中,显示协调是一种明确的、直接的协调机制,早期的控制系统大多数采用这种规则进行协调,但是由于显示协调不能解决动态、实时、复杂的环境,所以现在很多控制系统采用隐式协调规则进行控制;隐式协调是指Agent被设计成遵循某局部的行为准则,在某种条件下把矛盾转化成可解的多项式,进而为处理大量可能冲突形成了全局一致的方案,但是不能处理交互通信的情况。

通信和交换技术

实现多个Agent之间的信息共享与交互,能够有效地解决多Agent之间的冲突。通信量与问题发生的类型以及交换信息的多少息息相关,传统的通信系统已经不能满足日益增加的信息量交互的需求。

(2)OPC技术

OPC技术由于是采用软件的方式实现系统之间的互联关系,因此能够简化系统集成的程序。但是,该集成没有考虑到人的作用,所以当人的目标与系统的目标发生冲突时,无法协调矛盾。

(3)嵌入式以太网技术

以太网技术以廉价、方便的优势为网络集成商所追捧。由于该技术是采用Web服务器用定时刷新数据提供浏览的方式,因此往往不能满足智能楼宇监控系统中实时性的要求。

(4)现代的集成系统需求

现代的集成系统是一个开放、实时的系统,其功能包括如下:

可按照用户的需要自动扩展信息集成的规模;

支持即插即用;

低成本实现实时信息互通以及实时通信。

因此,本文结合以上三种技术的优势,采用MAS技术搭建信息系统,实现系统的信息集成,将人的活动与子系统的信息联系在一起,充分考虑人的重要性;利用OPC技术搭建信息系统,提高系统互操作性的能力,同时借助以太网技术进行数据的传输,以实现控制系统和信息系统的无缝连接,从真正的意义上实现智能楼宇的信息化建设。

3 系统集成技术在智能楼宇信息化建设的

研究

3.1 智能楼宇的信息系统集成模型

智能楼宇信息系统集成模型是一个多Agent模型。该模型不仅能够实现多Agent之间进行单独的交流、协作和信息交互,而且还能把人与楼宇的互动作为一个独立的Agent,实现人和其他楼宇信息智能化系统的Agent之间的信息共享与交互。

(1)模型构成

智能楼宇的信息系统集成模型由多个子系统构成,包括CNS(Communication and Network System,通信与网络集成系统)子系统、SAS(Security Automation System,安防自动化子系统)子系统、FAS(Fire Alarm System,消防自动化子系统)子系统、OAS(Office Automation System,办公室自动化子系统)子系统、BAS(Building Automation System,楼宇自控子系统)子系统、Person子系统以及各Agent。具体如下:

CNS:包括有线电视系统、广播音响系统、电话通信系统、卫星通信系统以及计算机信息网络系统等;

SAS:包括巡更管理系统、防盗报警系统、视频监控系统、周界防范系统、停车系统;

FAS:包括自动报警系统、公共广播、自动灭火系统;

OAS:包括信息系统、智能会议系统、无纸办公系统、智能一卡通系统;

BAS:包括饮水供应系统、用电照明系统、电梯控制系统、空调系统、给排水系统等。

基于上述子系统以及Agent的相互关系,构成智能楼宇的信息系统集成模型,相关的结构图如图1所示。

(2)模型实现

图1中的各子系统的功能是不同的,那么如何通过各Agent实现信息的集成呢?下面将重点介绍子系统Agent、B Agent(Borad Agent,黑板)、C Agent(Coordinator Agent,协调)以及Person Agent(个人)的功能和工作原理。

子系统Agent

智能楼宇信息系统集成模型的各子系统的功能是基于规划层、行为层以及协作层实现的,具体如下:

规划层的主要功能是实现日常事务。日常事务的执行周期是不同的,具有相同执行周期的事务由一个继承Ticker Behavior类的行为类来实现。

行为层的主要功能是处理应急实现,每个动作由一个继承One Shot Behavior类的行为类来实现。一般采集到的消息由一个Cyclic Behavior类进行诊断,如果诊断结果与设定的条件相符合,那么系统会启动相应的动作放入Action缓冲池等待执行。

协作层的主要功能是协调Agent之间的工作协作。当不同Agent之间的目标发生冲突时,系统采用分布和集中相结合的方式来处理冲突。

B Agent

B Agent的主要功能是维护数据库,以供Agent实现存储和查询。

C Agent

如果发生冲突,该冲突将交由推理机进行协调,根据推理机生成的结果转换成意图放进Action缓冲池等待执行,并把协调的结果反馈给冲突各方。

Person Agent

如果收到其他Agent的协作信息,Person Agent会根据自身的意愿、现有的动作以及规划,对其他Agent的协作信息进行判断,以便确定是否进行协作。

3.2 智能楼宇的信息控制集成模型

(1)模型构成

为了解决各子系统的互操作问题,将数据使用者(OPC Application)和连接数据源(OPC Server)之间的软件接口标准OPC技术应用于系统集成的过程,并采用设备子系统集成系统[4]。具体如图2所示。

(2)模型实现

图2的模型是由控制层、数据通信以及管理层实现各子系统之间的交互和互操作功能,从而实现信息和资源的共享与传输。具体如下:

现场采集设备层作为最底层,这些设备不仅能够独立完成采集的功能,而且能够通过网络接口实现与其他设备进行信息交互和共享;

控制层具有软硬件接口的模块化结构,采用软件接口标准OPC技术应用于系统集成;

数据通信采用以太网技术,具有信息交互、通信的功能,具体是通过标准的OPC接口与OPC Server对接来实现数据传输;

管理层负责对上传的数据进行分析,并根据相关的分析结果生成报表的功能。

3.3 小结

本文所提到的模型受限于现有服务器性能不足而无法进行验证,因此在未来必须对传统的设备加以改进,引进新的服务器提高系统集成技术在智能楼宇信息化建设的效果。

4 结束语

本文通过对MAS、OPC和嵌入式以太网技术进行研究,并根据这些技术的优缺点,提出了系统集成技术在智能楼宇信息化建设的方案。该方案采用MAS技术将人的活动与子系统的功能有机连接,以此实现多源信息的集成;采用OPC技术提升各子系统的互操作性,使得系统更加开放且具有扩展性,因此更容易满足物联网高速所产生的爆炸性信息的存储、交互和共享的需求。

参考文献:

[1] 伍洋. 智能建筑系统集成的设计与实现[D]. 广州: 华南理工大学, 2012.

[2] 陈勇. 楼宇智能化集成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 济南: 山东大学, 2011.

[3] 段鹏. 智能楼宇系统集成模型研究[D]. 天津: 天津大学, 2014.

[4] 张晓莉. 智能建筑系统集成技术的研究[D]. 杭州: 浙江工业大学, 2010.

[5] 吴延顺. 云计算技术在楼宇智能监控系统中的应用研究[J]. 信息通信, 2015(6): 112-113.

[6] 孙磊,沈苏彬. 一种基于OpenStack的云管理平台[J]. 计算机技术与发展, 2016,26(1): 185-189.

[7] Feller E, Rilling L, Morin C. Snooze: a Scalable and autonomic virtual machine management framework for private clouds[C]//Proceedings of the 2012 12th IEEE/ACM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cluster, cloud and grid computing. Ottawa: IEEE Computer Society, 2012: 482-489.

[8] 张小龙,温巧燕,张华,等. 基于物联网的智能楼宇系统研究[J]. 移动通信, 2013,37(15): 19-22.

第9篇:消防信息化建设方案范文

关键词:信息化系统;优化;方案;可扩展

中图分类号:TP306 文献标识码:A DoI: 10.3969/j.issn.1003-6970.2012.05.022

Optimizations of Medical Information System

SHeN Li

(Information centerthe 3rd People’s Hospital chongqing,chongqing 400065,china)

【Abstract】this paper described the current status of medical information system. according to the problems occurred in medical information system, some optimization of current medical information system schemas which focused on network devices and database storage equipments optimization was suggested in this paper. These schemas could improve system performance and enhanced security and scalability.

【Key words】Information System; Optimization; Suggestions; Scalability

0 引 言

医院信息化是将网络、存储、数据中心、电子商务等技术应用到医疗企业的市场调研、技术改造、业务流程控制、资金运作管理、医疗器械供应等过程,从而实现医院管理现代化。医疗企业进行信息化建设的主要目的是为了降低成本、提高医院工作效率和提升医院的综合竞争力。其信息化建设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即网络、数据和应用系统的信息化建设[1]。而应用系统(如ERP、CRM等)全都构建在网络平台之上,因此基础网络平台建设是医院信息化建设的首要任务。网络平台应该能同时满足企业应用系统对实现话音、视频、电子商务等多种业务的需求。

1 医疗信息化现状分析

目前,多数医院的信息化建设时间较早,采用的网络设备大多为低端无管理交换机,随着应用系统的增多,网络规模不断的扩大,原有的网络设备无法满足与日剧增的网络吞吐量,主要暴露出以下几点问题:

1)功能性差,主要体现在无法有效的隔离网络风暴,当网络出现故障时不能快速的找到发生故障的节点;

2)网络主干线路部分多为百兆,在数据传输高峰期易成为传输瓶颈;冗余技术陈旧以致关键节点可能存在单点故障;

3)数据之间联系不大,缺乏有效的整合;

4)采用的信息技术落后导致办公效率低下;

5)缺乏较可靠的安全管理手段,时常发生信息化事故,如计算机病毒攻击、软件漏洞、重要数据的泄密等。

为解决上述问题以应对日益激烈的市场化竞争,提高企业自身竞争力,需要在现有的医院信息化基础平台架构的基础上进行优化及改造。

2 总体设计规划

为快速改造现有基础架构且保证投入的改造成本较低,设计采用总体统一规划,局部分期实施的模式[2],结合医院目前的运作管理模式,充分考虑各应用系统的需求,应用成熟的网络技术,同时兼顾信息系统的先进性、可扩展性、高可靠性和高安全性的原则来建设。

2.1 基础平台建设内容

医院基础平台建设包含以下几大系统:

2.1.1 网络系统

优化改造现有网络系统架构,优化核心数据中心网络,实现数据中心网络与现网无缝融合;改建医院园区网络交换系统,部署全覆盖的无线网络系统。

2.1.2 数据中心机房系统

数据中心机房系统包括两方面,一方面为应用系统以及相应的数据存储设备,包括应用架构平台、数据存储、备份系统。另一方面为机房配套设施[3],如机房综合布线系统、消防系统、空调、防尘系统、KVM、UPS等。

2.1.3 网络安全系统

优化改造现有网络安全系统,数据中心网络、数据安全系统,流量管理系统,入侵检测、审计系统、准入控制系统。

2.1.4 存储/备份/容灾系统

部署完善的存储基础平台,实现数据平滑迁移到新数据中心,医院两地实现同城应用级容灾。

2.2 基础平台设计原则

为使系统既能满足当前性能需求又具有较好的可扩展性,基础平台设计必须既能适应当前应用系统的需求又可满足未来信息化发展的需要,须按照以下原则进行设计:

2.2.1 先进性

采用成熟的技术,在兼顾成本的情况下尽可能的采用最先进的技术,使整个系统在相当一段时期内在同行业之间保持技术的先进性,使语音、视频等对网络带宽要求比较高的多媒体数据能够传输顺畅,

2.2.2 安全可靠性

高可靠性,即保证各项业务应用系统不因硬件故障无法开展业务,具体实施方法有:在关键业务点采用冗余、热备等方法尽量避免系统的单点故障,制定较强的软件操作规范,以及建立事故监控网络技术措施等。

2.2.3 灵活性和可扩展性

医疗信息化基础平台是一个不断发展的系统,因此必须具有良好的灵活性和可扩展性以适应应用系统的发展,当医院业务量增大时,能比较容易的扩大平台承载容量和提高各节点的性能。具备支持多种物理接口、通信媒体类型的扩展能力。

2.2.4 开放性

基础平台应具备与多种通信协议相互通信的特点,确保充分发挥基础设施的作用。遵循开放式标准,坚持采用统一规范的原则(如国家标准,ISO标准等)。

2.2.5 经济性

基础平台应使资金的投入产出比达到最小值以获得较高的性价比。通过以较少的人员投入支撑系统运行,使用较低的成本,在不影响系统整体安全性的前提下尽可能保留已有系统,充分利用原有的资金投入。

2.2.6 可管理性

当业务系统的不断扩大时,基础平台管理任务会越来越重。因此在设计时须建立比较全面的解决方案,例如采用先进的管理软件,实时监控平台的运行情况并快速确定网络故障、动态平衡网络负载等。通过采用先进的管理策略和工具提高网络可靠性[4],为业务运行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3 基础平台优化方案

3.1 方案思路

针对目前医院的现状,医院现有基础平台从技术层面上可分为两大基础平台:网络基础平台和数据中心基础平台。第一步:重点优化现有网络基础平台,第二步:重点优化数据中心存储。

3.2 网络基础平台优化方案

网络基础平台规划设计图如图1,结合第三人民医院现有的信息化应用系统的需求,全面优化、改造现有的基础平台。使该平台成为先进、高可靠、高效的基础支撑平台。同时具备良好的扩展性、兼容性、能适应医院未来5年的信息化发展,最大程度的保护投资。

如图2所示,优化后的网络系统架构采用区域模块化架构,各区域模块根据其承担的功能分别设计,模块间相互独立并通过核心交换设备进行数据的传输与交换。当增加或优化业务系统时[5],只需增加或改动相关区域,避免了修改整体架构,最大限度的保护医院的投资。结合医院当前实际运行情况,我们设计了一个核心交换区域和五个功能区域(数据中心区域、楼层汇聚区域、网管区域、外联出口区域、安全隔离区域),如图3所示。

核心交换区担任各功能区域间的数据交换,其重要性非常明显,因此改区域应具备高可靠、高性能、高冗余等特点,建议该区域采用两台万兆交换机交换机采用热备方式与各功能区域互联[6]。各功能区域互联的骨干链路全部采用千兆ETH线路(6类双绞线),利用区域模块架构设计,使各个区域的核心设备来分担现有核心交换机的负载,延长核心交换机的利用年限,在应用系统发展到需要万兆数据交换时,直接更换为万兆核心交换机。并且在核心区域部署IC4500担任全院安全准入控制系统,与各交换机和防火墙联动。

数据中心区域是数据存储核心区域,为各应用系统提供用户信息、医疗信息等基础数据。该区域应采用两台千兆交换机热备方式,为各服务器提供高速稳定的交换平台。区域出口采用两台冗余防火墙控制访问权限,为数据中心区域提供安全防护。每台防火墙两条上行千兆光链路分别与核心交换区域的两台核心交换机互联,形成骨干千兆冗余链路。

楼层汇聚区域担医院各大楼各楼层的接入交换机汇聚功能。结合目前医院的布线情况和楼层信息点分布情况,建议行政楼、老年科大楼、内科楼、综合楼4栋楼的汇聚功能由核心交换机担任,各楼各楼层的接入层交换机直接汇聚到核心交换机上。门诊楼采用1台EX3200-48T交换机担任汇聚交换机各楼层的接入层交换机先汇聚到EX3200-48T上,再通过汇聚交换机EX3200-48T与核心交换机连接。核心的Juniper EX4200千兆全线速集换机,部署为集群模式,实现各楼层交换机到EX4200汇聚交换机冗余链路且 2G上线干线。利用集群堆叠技术屏蔽了2层STP的问题,彻底解决2层冗余链路成环的问题,所有干线运用channel技术,不仅实现了链路冗余[7],还实现了冗余链路扩充干线链路带宽。港天门诊楼的汇聚交换机EX3200采用2层trunk channel链路与核心交换机互联,链路带宽为20G ETH 链路。根据原有各大楼间的光纤链路资源,建议采用单芯千兆光收发器为各大楼到中心机房的核心交换机提供链路。

网管区域担任医院信息化运维系统的重要区域,采用1台防火墙及单台千兆交换机组成,与核心交换机互联。网管区域是部署信息化运维系统服务器及设备的独立区域。

外联出口区域担任与医院相关联的所有其他企业、机构网络的互联互通,同时确保医院内网网络的安全。(如:与医保的互联互通)外联出口区域采用1台Juniper SSG350防火墙担任与外联单位的专线互联,同时采用冗余链路分别连接到核心交换区域的两台核心交换机上,实现外联单位与医院内网各功能区域的互联互通;该防火墙还担任各外联单位的相互隔离及访问安全控制功能。

安全隔离区域是一个公共区域。是为未通过安全认证和安全检查的用户提供的可访问的信息区域。安全隔离区域是部署、防病毒服务器、补丁分布服务器、低安全度的公共信息资源等。

3.3 数据存储中心优化

数据中心是整个医疗信息系统信息存储仓库,保存着所有医务人员以及病人的相关资料,其重要性尤为突出。随着数据中心技术的日益发展,传统的数据中心架构将逐渐退出舞台。从数据中心的高扩展性、高效性、节能性、资源合理利用率等多方面因素考虑,同时结合负载均衡系统、存储共享系统、服务器虚拟化系统、备份系统等,应实现数据、应用分离。如图4所示:

图4 数据中心架构

数据中心将数据库服务器和数据库文件分离存放,数据库文件存放到比较稳定的存储设备上,并作相应备份,数据库服务器则采用双机或者等技术以保障数据库7*24小时运行,为应用级容灾打下坚实的基础。另外,通过Vmware虚拟化系统将所有硬件设备进行整合,再根据具体需求分配相应的资源给相关应用,合理的利用了计算资源,节约了成本,同时也增强了系统的可扩展性。

4 结 语

本文分析了现有医疗信息系统存在的不足。针对当前医疗信息系统网络设备陈旧、可扩展性差、数据存储不集中等不足,提出了优化当前医疗信息系统应重点优化两个部分,即优化当前信息系统的网络设备和数据存储中心。并根据该指导思想制定了改良医疗信息系统的方案。

参考文献

[1] 杨迎镭.论重庆卷烟厂的网络改造优化[J].信息与电脑(理论版),2012.01.15.

[2] 周建大,黄志平,姚宁宁,等.如何建设中国特色的区域医疗信息化平台[J].管理观察,2012(4):221-224.

[3] 孙中海,孙卫,王继伟.基于云计算的区域医疗信息化建设模式思考[J].中国数字医学,2011,6(12):47-50.

[4] 王琳华.关于远程医疗如何促进区域医疗信息化建设的思考[J].重庆医学,2011,40(35):3574-3575.

[5] 杜晨霞.医疗信息化服务模式的发展趋势探讨[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1,21(30):117-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