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环境教育的重要性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 幼儿教育;环境教育;精神环境;培养意识
幼儿环境教育工作是环境教育的组成部分,“绿色幼儿园”重在培养人的环境意识,是一项长远的系统工作,是提高未来公民素质的重要内容,是面向未来的事业,也是幼教工作者面临的新课题。我们不仅要使幼儿认识环境,而且要培养其保护环境的态度和行动。环境教育具有知识性、趣味性、主动性、探究性、综合性、多维性等特点,所以应从选择幼儿身边存在的环境问题人手,通过幼儿多种角度的探究活动,让幼儿从感性的认识和自身活动中积极、轻松、自然地接受教育。 为此,我园把环境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载体和有机组成部分,脚踏实地地、坚持不懈地对幼儿进行环境教育,在环境教育实践与研究中,使我们有更深层次的思考和探索。
一、营造满足幼儿心理需要物质和精神环境
幼儿对世界周围充满好奇,他们是具有一定身心发展特点的顾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的积极发展的能动主体,我们应把创设环境作为教育过程的一部分,力求使园内每幅墙壁都会说话,每个角落都发挥环境教育的功能,注意把装饰性的东西变成幼儿学习的环境,把静态的环境变为动态的环境,通过师生共同创设和布置,激发起幼儿对环境的兴趣的探索欲望,积极活动与环境发生相互作用,成为环境的主人。美丽整洁的充满生机的园舍环境激发了小朋友爱护环境之情。首先关注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年龄差异,注重安全、卫生的生活环境创设,这样幼儿才会有安全感,才会放开手脚活动。建立成人与幼儿之间平等、民主、宽容、支持的精神环境,会使幼儿在幼儿园这个环境中感受到心理上的安全和自由,感受到师生及同伴之间的关爱、重视、接纳和理解。
二、在观察和体验生活中渗透环境教育
观察也是扩展知识最有效的方法。作为幼儿环境教育的第一步,应当让幼儿通过大量的观察,让幼儿了解万事万物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要把环境教育纳入园和班的工作计划经常进行观察、记录、检查、评估。幼儿园的环境教育不宜独立设学科,应把丰富多彩的环境教育内容渗透到各科教学、各种活动及日常生活中,通过游戏及各种生动有趣的活动进行。环保意识的培养也是养成习惯的过程,平时我们时常提醒孩子要保持室内外卫生,教育孩子爱护公物,懂得节约资源。在户外活动时提醒幼儿爱护大型玩具,学认一些保护环境的标语牌,教育幼儿不攀登摘花,不随地吐痰,保持优美的环境。在进餐时,教育幼儿不挑食、不浪费,使幼儿懂得粮食对人体的益处及浪费会造成的危害,在公共场所看到他人乱扔果皮纸屑,建议孩子捡起来或提醒别人捡起来放入果壳箱,并让幼儿知道我们要少用或拒绝使用一次性物品,让他们懂得这是对资源的浪费、对地球的污染。在炎夏烈日中,让幼儿体验一下在太阳暴晒中和在树木绿荫下的感受,进而向他们讲森林与我们人类的密切关系;等幼儿口渴时,让他们说说口渴的感受,再让他们在喝水后说说解渴后的感受,在此基础上,为幼儿讲水这一环境要素与人类的关系。让幼儿通过对各种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要素的体验,深切地感受到自己无时无刻都不能离开环境,逐步培养起幼儿对人类生存环境的情感,为保护和改造环境奠定良好的思想道德基础。
三、 在大自然中进行环境教育
观察也是扩展知识最有效的方法。作为幼儿环境教育的第一步,应当让幼儿通过大量的观察,让幼儿了解万事万物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因此,我们让幼儿走人大自然分享健康、清洁的环境,亲身体验环境污染对自己的影响;观察沙、石、土的属性及用途;观察风、雨、云天气变化的规律;观察光和电的现象……激发幼儿对自然现象的兴趣,培养幼儿对环境的探索和热爱。与大自然的联系是促进幼儿生态理解力的重要因素,获取环境知识的手段是:“大自然大社会是我们的活教材。”因此,我们积极带领幼儿走出活动室,走出园门,以大自然大社会为环境教育课堂。我们有目的、有计划地带领幼儿认识大自然与周围的生活环境,让幼儿自由自主地接触环境、熟悉环境。组织幼儿到大自然中,让幼儿在与大自然的接触中,领略花、草、树木给人类、动物带来的好处,从而培养珍惜和爱护环境的情感。在整个观察活动中,充分体现了幼儿是学习的主人、体现了幼儿与环境“对话”,使幼儿在与环境的互动和“对话”中感觉到科学和技术就发生在其中。从这些和自然、生活经验紧密联系的活动中,幼儿对大自然的产生更浓厚的热爱之情。
四、家园同步、社区配合进行环境教育
家长是孩子最亲近的人,他们的言行举止、兴趣爱好都会对幼儿起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家长也是幼儿的第一任教师,家庭环境与幼儿园达成教育一致,可以帮助幼儿进一步理解环境知识,可以帮助幼儿发展和形成良好的环保行为,取得好的效果。家长的积极参与和配合是开展环境教育的有力保证。在实践中我们深深地感受到:对幼儿进行环境教育,仅靠幼儿园的教育是远远不够的,还要家长和社会的支持、配合。所以,在环境和科学教育中,我们始终注意利用家长资源,给家长们提供机会,让他们参与幼儿园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利用幼儿园宣传栏、家园联系手册、家园之桥、墙壁布置等向家长宣传、沟通,让家长明确环境教育的重要,从而理解和支持我园的环境教育工作,共同承担教育的责任。
五、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1)幼儿工作者必须增强幼儿环境教育的责任感、紧迫感、自觉性。
(2)幼儿环境教育必须把幼儿园的小环境与社会、自然的大环境有机结合。
(3)幼儿环境教育,必须遵循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注意教育对象的年龄特点,做到因人施教。
通过系列环境教育活动,幼儿不仅拓宽了知识面,创造能力也在动手动脑的环境教育中得到发展。环保活动中的许多游戏、实验和操作活动,把保与教、学习与锻炼有机结合起来,使幼儿们常常处在探求新知的激情中,良好的园中环境使幼儿全身心都得到良好的发展。环境工作是跨世纪的任务,我们的环保教育仅仅开了个头,以后我们将沿着目标不断努力,不断探索。
参考文献:
[1]吴少芬.对幼儿环境教育的再认识.[M]
环境教育 幼儿启蒙教育 家庭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社会变化日新月异,想要更快更好地适应这个新环境必须从娃娃抓起。幼儿不仅生存在与他互动的小环境里,还生活在一个与他相互关联的生态环境,这些幼儿也是环境中的生命个体,想要更快更好地适应整个环境必须从幼儿时期抓起,让他们去理解周围的世界,并能很好地分析自己所处环境的一些信息。大家都是从幼儿时期过来的,也都知道幼儿时期的学习能力相当强,但又不是自发而来的学习能力,是靠周边环境支持的。幼儿时期都有着很强烈的好奇心,生活中的任何环境都会引起他们的兴趣,当他们不断学习和成长,他们所处的环境也会发生一系列的改变,环境改变对其成长又会带来非常大的影响。由此所见,环境教育是幼儿启蒙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我们必须紧抓幼儿启蒙教育中的环境教育。
一、为幼儿营造良好的心理环境,引导幼儿主动探索
1.多给幼儿鼓励与支持,引导幼儿对环境的探索
在过去,小孩子的一举一动都会被那些大人冠以对错的头衔,这个能做那个不能做,以致在小孩子潜意识里面就形成了一些规律,有些东西能碰但有些东西却不能动,严重阻碍了小孩子主动探索意识的发展。在幼儿成长的过程中,我们应对他们多一些鼓励,有什么想法能付诸行动的就自己动手,不要给他们施加压力,孩子们会在自己主动探索途中逐渐了解什么事情能做,什么事情不能做的。幼儿启蒙教育中的幼儿教师不能过分限制幼儿的行为,在没有生命威胁的情况尽量不去阻止他们的行为,在他们探索途中多给一些鼓励,让他们时刻保持对环境的探索精神。
2.让幼儿感受成功的喜悦,对自己树立信心
成功之后的喜悦是给自己最大的鼓励,这种情绪力量可以更好的促进幼儿对学习的渴望,对自己树立信心。幼儿启蒙教育中的教师可以在不经意间为幼儿带来成功,为幼儿营造自由、和谐、宽松的活动氛围,让其感受成功带来的喜悦之情,我相信幼小的心灵一定会体验到成功的乐趣并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积极开动脑筋的。成功是获取自信心和求知欲最好的催化剂,让幼儿在成长过程中多些成功,就多些自信心,也就能在生活中更好的发展。
3.协调幼儿的家庭关系,共同为幼儿营造良好的心理环境
都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父母对幼儿的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幼儿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当然也不能忽视幼儿的家庭教育。从幼儿生活的小环境而言还是比较简单的,无非就是学校和自己的家,教师应主动联系幼儿的家长,告知家长们关于学校对幼儿教育的一些具体措施,家长也有教育孩子们的责任,在幼儿成长路上,家长们应时刻紧跟学校步伐,鼓励幼儿主动探索,给幼儿营造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对幼儿的成长也是非常关键的。家长在对待幼儿教育上应跟学校站在同一条战线上,共同为幼儿营造良好的心理环境。
二、为幼儿创造丰富的物质环境,体验多姿多彩的生活
1.形式各样的教室环境
幼儿获取的大部分信息都是从教室里得来的,为幼儿创造良好的“物质”环境是他们学习的动力。教室里的墙上饰品每天都无意识地影响着幼儿,对幼儿所形成的科学意识和其科学思维方式都有着很大的影响,将教室环境布置精致对幼儿的成长有着积极的作用。例如,将教室布置成以海洋为主题的样式,幼儿长期呆在这样的环境下,无意识地就会形成对海洋的渴望,主动探索海洋方面的知识,然后教师再对幼儿讲解一些海洋方面的知识,增进幼儿对海洋的认识,这样不经意间就增强了幼儿对海洋知识的了解。
2.朝气蓬勃的公共环境
小孩子都是朝气蓬勃的,将学校环境建设的充满活力对幼儿的成长也是很重要的。幼儿大部分学习时间都是生活在校园里的,如果幼儿不喜欢学校的环境将会导致其学习兴趣下降,不想待在学校,等等。将学校建设成孩子的乐园和花园,让孩子们感受身边环境的美、生命的美,不仅能陶冶幼儿的情操还能增加幼儿的学习兴趣,向幼儿展示生命的多姿多彩,可以让幼儿懂得珍惜生命的重要性,在生活遇到挫折时也不缺生活下去的勇气。
3.丰富多彩的周边环境
大自然是我们大家共同打造的,将我们所生活的周边环境建设的丰富多彩,增添幼儿生活的乐趣。学习是要劳逸结合的,在学习的同时体验大自然的美好,亲近大自然,在成长过程中慢慢接触社会,开阔幼儿的视野,扩宽其学习、生活的范围,慢慢积累经验,积极与大自然互动,时刻保持地球是我家的理念,爱护大自然,保护环境。
三、总结
总而言之,幼儿所生存的环境是变化的,我们要善于利用和控制其生存的环境,并经常为适应幼儿的成长发生改变,为幼儿创造合适的生活、学习环境。在幼儿启蒙教育中增进幼儿对环境的理解和认识,为幼儿创造开放、灵活、宽松的环境,是目前环境教育的主要课题。
参考文献:
[1]李会杰,沃建中,张小娟,金茂芳.幼儿社会适应性与多元智能同整发展的实验研究[A].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
[关键词]环境信息化;环保;宣传教育
中图分类号:X-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7)09-0240-01
随着信息时代的发展,原有的环保宣传教育方式已经逐渐不能适应社会的需求,环境的信息化是将来的主要发展趋势。因此,在环保的宣传教育中也应加入多媒体信息技术的运用,不断增强人们的环保意识,提高民众宣传环保思想,加入环保行列的积极性与主动性,通过信息技术的运用不断创造出新的环保宣传教育方式,使人们形成建设美丽家园的使命感与责任感。
1 环保宣传教育工作的必要性
在我国社会发展之中,人们的环保意识存在普遍的不足,对于环境保护的主要内涵以及意义没有一个明确的认识,在政府的职能发挥上也主要是注重经济效益的增长,而对环境保护工作进行了忽视,而社会GDP的不断增长是以生态环境的破坏为条件获得的。在现阶段的社会发展中,有害化学品的泄露污染事故发生频率增加,同时我国有害化学品的公路、水路运输事故发生率也在不断增多。在这类翻船、翻车造成化学物质污染环境的事故之中,还会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对于环境与人们的生命财产都是一种损害。有害的化学物质排入外界环境中还会引起一系列的后续破坏事件,如果得不到有效的控制,则对环境造成严重的危害。而且在我国每年都会有大量的“三废”排出,这对我国的江河湖海等水体以及陆地的土壤都会造成严重的污染,有害化学品对人体健康与环境的危害是当前环境保护亟待解决的主要问题,而且这一问题需要引起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和重视,将环保宣传教育工作推到一个重要的社会位置。
2 环境信息化在环保宣传教育中的重要性
2.1 环境信息化工作是环保管理的重点
环境信息系统是一个服务于各级环保部门和排污企业的软硬件一体化的系统,可以实现污染源的实时监测和远程监控,为实现环境管理工作的自动化、信息化、智能化提供了一个网络平台。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城市中的工业以及人口不断集中,因此环境的污染情况也逐渐加重。当前我国主要的环境污染防治以及环境保护寄出建设任务也在积极的开展中。所以,无论是从全国还是地方的层面来看,环境管理工作都已经成为了重要的工作内容。环境信息的管理是国家信息管理的重要基础性的工作,各个阶层环保管理单位承担着环保以及污染治理的任务,其中许多的环境管理工作是直接面向环境信息源的,城市中的环境信息系统是国家整体信息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还是国家以及各省环境系统的关键信息的来源渠道。环境保护与管理工作是一项非常重要也非常具体的工作类型,这一工作的顺利开展需要很多的宏观、微观信息的支撑,比如环境质量监测、环境污染源监测、排污申报、排污收费等各类信息种类。
2.2 信息系统的发展是科学技术发展的结果
信息系统开发的意义“数字环保”是当代科学技术发展的必然结果,也为新世纪环境保护科学管理提供了崭新的思路。在实际的环保宣传与教育工作中,各级环保部门需要跟随信息时代的发展步伐,不断的开发新的现代化环保手段,投入到实际的工作中去进行运用,提高环境管理水平。这样可以推动数据信息成为真正的环境管理工作的服务主体。另外,还要注重加强环保数据相关信息的管理工作,及时向有关部门反映环境保护对象的实际状况,使数据信息能够具有一致性的特点,增强其准确性,减少工作中不必要的资源浪费,提高环保宣传教育工作的效率。信息数据还具有共享功能,可以更好的进行部门信息之间的沟通。在环境管理工作的发展中,环保信息以及相关环保数据的开发和利用将会逐渐受到环境管理人员的重视,在今后的管理中需要将环保相关信息加入到计算机动态管理系统之中。
3 充分发挥环境信息技术的宣传作用
信息化的进步,已经成为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共同趋势,整个社会正由工业化社会向信息化社会迈进,在这种形势下,教育领域出现了以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为特征的发展趋向。环境信息化的进步为环保宣传教育工作的扩展奠定了基础,能够对社会现有的设施功能进行充分的利用,挖掘其环保宣传教育方面的作用,利用信息技术与网络平台的推广,可以迅速的建立起环保宣传教育的专门网站。网站的建立可以让更多的人了解环保的意义。此外,信息技术还具有多媒体传播能力,能够通过音频、图片等手段对环保知识进行推广宣传,便于人们对环保内涵意义的理解。
4 运用信息化技术进行环保宣传教育的实际意义
环保宣传教育的内容比较复杂多样,包含自然环境、动植物、资源利用等方面的内容,原有的宣传教育存在单一、不符合实际的问题,宣传的相关环保知识与人们的实际生活没有太大的联系,人们接受起来比较困难,对环境意识的形成也非常不利。而现代信息化的融入可以改善原来的宣传教育的缺陷,信息化技术的支持使环保宣传教育工作可以通过视频、图画等方式呈现在人们眼前,还可以通过微博、微信等网络信息平台进行环保内容的宣传推广,这些方式人们接受起来也更加容易,可以有效的提高环保宣传教育的效率,同时也能提高环保宣传教育的实际成效。
5 结语
在环境信息化的发展中,人们越来越多的通过信息技术来与外界发生联系,因此,环保宣传教育工作也应该抓住这一交流特点,通过网络信息的各种渠道进行环保信息的,可以扩大环保宣传的范围,使更多的社会主流建设者加入到其中,强化环境信息化的运用可以促进环保实业的有效进步,促进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进步,使其@得可持续发展的环境条件。
参考文献
[1] 林号.浅析环境信息化在环保宣传教育中的作用[J].科技创新导报.2009.36:139.
【关键词】环境设计;多元性;开放性;实践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7)06-0212-02
环境设计专业属于2012年新增艺术学科中设计学下的一个学科,是对人类生存空间进行设计的专业,涉及建筑学、城市规划学、人类工程学、环境心理学、设计美学、社会学、文学、史学、考古学、宗教学、环境生态学、环境行为学等,属于一门交叉学科。环境设计专业的教学重点在于传授公共和私人空间的设计专业知识,具体而言,是如何使室内外空间所共同组成的人居环境具有科学性、宜居性、艺术性等特征。目前,因经济的迅速发展和社会需求的飞速扩充,环境设计专业已成为中国艺术设计教育中生源最多的专业之一。如何跟进人类对生存空间环境的发展需求,提高该专业人才培养质量,不断完善环境设计专业教育教学的改革,是开创以“科学发展观”为引领的环境设计教育新局面的时代需要,对于中国当代社会人居空间文化的建设而言无疑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的。在这一背景下,如何深化环境设计专业的教学改革,达到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的预期目的,将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相互渗透、相互融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从而培养出符合时代、社会发展需求的新型人才已成为当下高校环境设计专业教学所面临的重要问题。
本文通过对环境设计专业的现状分析及呈现问题的思考,从环境设计专业实践教学着手,分析和探讨了环境设计专业实践教学的主要特点和性质,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从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这一角度提出了“多元性”与“开放性”在环境设计专业实践教学改革中的重要性。
一、环境设计专业的现状分析及问题思考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及城市化建设进程的不断加快,对环境设计专业人才的需求也是与日俱增。一方面,环境设计专业的毕业生人数急剧上涨但其就业率却呈现逐年下降现象;另一方面,不少用人单位反映毕业生人数虽然很多但是优秀的设计人才却难觅踪影。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有多方面,但主要原因则与现有的环境设计专业在专业教学上侧重理论和技能的培养而忽视了与实践的相互联系是分不开的。这个问题直接导致了环境设计专业所培养的学生脱离实践,在专业方案设计上仅追求形式上的美观表现,而非着眼于功能上的艺术性考虑。此外,它也从侧面反映了现有的环境设计专业在教育上存在教学认识的片面性,致使学生无法形成完整的整合相关知识的能力。与此同时,专业教学模式的单一性、形式性、固定模式性,注重理论知识的空泛讲授而对实践教学的忽视,使专业实践课程流于表面,在很大程度上扼杀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及自由探索的学习兴趣,形成惯性思维,无法按专业培养目标的预期设定培养出符合时代、符合社会发展需求的新型人才。
二、“多元性”与“开放性”在环境设计专业实践教学中的重要性
从科学认识与发展观出发,任何事物的产生与发展都不是单一、孤立的,这对于环境设计专业的教育教学而言也是一样的,尤其是在其实践教学中更为凸显。环境设计专业实践教学,不仅仅只是给学生传授一些理论知识和相关技能,它还必须培养学生的自觉创新意识和自主实践能力,而日新月异的时代与社会发展的需求则是学生进一步主动学习的内在动力,同时也是专业教学可持续性发展的方向。
(一)环境设计专业实践教学的宽泛性、立体性决定了教学内容的“多元性”
环境设计专业的实践教学课程的设置是实现理论与实践衔接的重要手段。实践教学本身具有宽泛性、立体性特点,这也就决定了其教学内容的“多元性”。在环境设计专业课程体系中,专业实践教学不仅是整个教学计划有机组成部分,更是整个教学计划中至关重要,不可或缺的实践性教学环节之一,因此设定为必修课程。该课程最大的特色是“走出课堂”,通过实践性的自主实地调查使学生同时获得感性和理性的专业知识积累,并呈现出“四性”特点:学科的交叉性、现实的针对性、考察的目的性和研习的主动性。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将艺术设计中所蕴涵的人文内涵、传统文化及民间文化的挖掘……这些丰富而多元的设计素材及设计内容融入其中,再加上学生自身的观察、测量、绘制……加深对实体设计的印象和理解,从而极大地开启学生的创新思维及创新能力。
(二)日新月异的时代与社会的需求决定了环境设计专业实践教学的“开放性”
现代社会是集物质与经济高度发展于一体的社会,同时也是一个不断变化的多元化整合的强信息时代。就环境设计专业而言,不仅要从本专业获取信息,更要从其他各门类、各行业的艺术中广泛汲取丰富营养。因此,时代与社会的需求赋予了环境设计专业实践教学必须是开放性的要求。开放性的实践教学,可以促进教学与时代和社会紧密结合。在实践课程的教学内容上,重视与时代和社会需求相接轨,以培养专业人才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为主要目标,将课堂教学与生产实践相结合,在实践教学^程中逐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此外,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还要以开放全局的的视野积极与社会各界相互交流、相互推进,其目的是汇聚合力,协同育人。此举不仅符合企业、行业和社会的实际需求,同时亦贴合学生自主学习的期望,在开放性的实践教学环境下共同推进实践教学质量的提升。
实践教学内容的“多元性”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提高自觉获取知识的能力,帮助学生将已学理论与现实进行相关联,在调查实践中培养和提高理论分析现实的洞察能力,培养摸索与探讨改造现实环境不足的创新能力,进而使其获得环境设计专业的实践工作能力;实践教学的“开放性”则将教学与时代和社会紧密结合,让学生能拥有更多学习和实践的机会,帮助学生从课堂转向实践,领略知识的延伸性和实践的功能性,从而促使他们更好地应用课堂所学知识。
三、总结
环境设计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符合社会需求、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综合性设计人才。在环境设计专业实践教学过程中,将“多元性”与“开放性”教学理念融入其中将有助于改变现有的教学形式和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多元性、系统性和开放性的实践训练过程中,切实了解社会、了解行业,提高自己的实战经验、应用动手能力,于“润物细无声”中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从而培养出符合时代、符合社会发展需求的新型人才。
参考文献:
[1]蒋粤闽.艺术设计专业采风与考察[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1.
[2]容华明.关于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设计考察实践课程教学研究[J].大家,2012(12).
[3]陈静敏.环艺专业艺术考察教学[J].文艺争鸣,2010(8).
[4]许丽.关于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实践教学的思考[J].艺术百家,2007(5).
[5]曹国章.环境设计专业考察实践课程教学研究[J].艺术百家,2007(5).
众所周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乃至全球不可避免的出现了严重的环境问题,对人类的生存以及发展都带来了严峻的挑战。目前全球存在的环境问题主要包括:全球气候变暖、酸雨、生物多样性的锐减、土地荒漠化、水土流失、水资源短缺与水污染等诸多方面。严重的环境问题给人类的生存带来了威胁,严重影响了人类的健康。“人类究竟向何处去”,“人类应该如何发展?”这样的问题摆在了人们的面前。环境问题归因于人类在发展过程中对资源和环境的不合理利用所引起的破坏,而这种破坏往往都发生于人们在发展中缺乏对自身所处环境的清醒认识,只注重了单一的对资源和环境的利用,不能正确认识人类与环境的互相依存的关系。只有加强环境教育,提高人们的环境意识,使人的行为与环境相和谐,才是解决环境问题的一条根本途径[1]。
1高等学校开展非环境学专业环境教育的意义
1972年在瑞典斯德哥尔摩召开的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明确提出环境教育是改善和保护环境所不可欠缺的,从此环境教育开始被人们所重视。随着时间的推移,环境教育对于促进可持续发展和提高人们解决环境与发展问题的能力的重要性越来越明显。只有加强环境教育,提高人们的环境意识,才是促进可持续发展和解决环境与发展问题的关键所在。所以环境教育中不仅要完成环境知识的传播,更要着眼于提高人们的环境意识。高等院校作为培养社会发展人才的重要基地,承担着培养社会发展所需各专业的人才,这些人才是社会发展和进步的主力军,是未来社会进步、经济发展和生产管理的主要执行者和参与者,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离不开高校各专业毕业生的努力,所以在高等院校进行环境教育是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关键所在。大学毕业生没有受到应有的环境教育,没有培养其正确的环境发展观,正确的环境保护意识,那么在他们工作中就会忽略或意识不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正如清华大学校长王大中教授曾在1999年5月世界绿色大学研讨会上所讲,“清华从建校至今,培养了成千上万的优秀工程技术人才,但由于环境意识的缺乏,他们的创新技术许多为错误技术,绿色技术相对较少,这些错误技术在给我们创造巨大经济效益的同时,给环境带来了污染与危害,也给我们带来过严重的灾难”[2]。因此,在我国高等院校重视和加强非环境学专业的环境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2高等院校非环境学专业环境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1不受重视
在许多高等院校,非环境学专业的环境教育受重视程度不够,没有充分意识到环境教育的重要性。具体体现在没有把非环境学专业的环境教育落实到每一所高校,每一个专业。在高等院校中,非环境学专业开设环境教育相关课程的院校只占高等院校总数的10%左右[3]。甚至存在某些高校就没有考虑过环境教育。“绿色大学计划”自1995年清华大学提出之后也进展缓慢[4]。虽然这几年许多高校在选修课中增设了环境类课程,但由于每年招收非环境类学生占普通高校招生人数的99.5%以上,还是有很多学生接受不到环境教育,缺乏当代大学生应该具有的环境知识和环境意识。据有关调研报告显示:70%的被调查大学生略微了解或不了解《环境保护法》,28.4%的被调查大学生不知道有“世界环境日”[5]。非环境学专业的环境教育必须受到学校各级领导的重视,学校领导首先要意识到环境教育对提高学生素质的重要性和环境教育课程开设的必要性。其次在学校的教学活动进程中提高环境教育的地位,安排教学工作时突出环境教育,具体制订出在学校层面的环境教育规程,以此促使各分院各教学部门加强对环境教育的重视程度。
2.2教育思路不明确
高等院校都是具有不同专业不同学科的综合性院校,在对非环境专业的学生进行环境教育时必须做到教育思路明确。如今的环境教育仅仅开设几门与环境相关的课程,不考虑跨学科结合的特点,这样的教育思路远远达不到环境教育的目的。非环境学专业环境教育的基本思路就是要能够将环境教育与不同专业学科特点进行结合,综合整体的考虑环境与各专业的特点。另外环境教育要突破环境专业传统的自然科学束缚,需要用跨学科、多角度的思路来提高学生环保意识,解决环境问题。环境教育的立足点要高,以环境学为基础,兼顾不同专业在社会发展中的不同角色来开展教学,才能使学生把环境知识与社会经济联系在一起。
2.3教育方式单一
在开设环境教育课程的高等院校,大部分以开设公共选修课等单一的课堂教学方式来进行。虽然开设了环境教育课程,但以单一的公共选修课的教学方式进行效果较差。首先是由于学校在安排环境教育选修课时没有突出考虑环境教育课程的重要性,其地位与其它开设的选修课程等同,没有对环境教育课程进行多样化的设置,只是简单的作为一门公共选修课来供学生选择;其次学生没有意识到环境问题的紧迫性,没有意识到环境教育课程的重要性,选修该课程其本以拿学分为主,简单的课堂讲授引不起学习兴趣;最后承担教学任务的教师仅以枯燥的课堂教学为主,再加上课时少、学生专业背景复杂,更不愿意花心思进行多样化、多种形式的教学方式创新。在高等院校中进行环境教育方式要多样化,不仅仅开设全校公共选修课,还应该结合专业特点进行专业必修课,同时结合专业方向开展多种多样的环境教育实践活动,再利用学生社团、学生会进行宣传活动。
2.4课程开设不合理
大多数高校非环境学专业的环境教育的课程开设包括面向全校学生的公共选修课和部分专业的必修课。在全校公共选修课中开设和环境相关的选修课绝大多数高校采用的方式,该课程通常由环境专业教师申报后开设。从任课教师来说,申报的选修课程随意性大,只是考虑该课程是否能吸引学生来选课,授课过程中选取的内容系统性不强,讲授内容从专业课程中来节选,甚至凭个人喜好或熟悉程度来安排教学内容,体现不出课程的系统性和整体性。从学生来说,除了对该课程重视程度不够外,参加课程学习的学生来自于全校不同年级、不同专业,所以课程很难把环境知识渗透到不同专业,和不同专业的特色相结合。而开设专业必修课也很难体现出渗透性,这些专业必修课虽然课时足,但承担教学的要不就是环境专业教师,或者是专业老师兼任,这两种方式都难以实现将环境知识渗透到不同专业,环境教育往往流于形式。在开设专业必修课时要充分考虑环境知识和技能与自己专业的结合渗透,实现行之有效的学科渗透教育,充分考虑不同学科与环境教育的共性与不同,找到专业内容与环境科学的结合点,以专业知识为工具讲解环境科学知识。此外应开设与英语等课程一样的独立环境必修课,列入全校的教学计划,使学生获得系统全面的环境知识。而对于选修课的要求要更高一些,不仅是讲授环境知识,更要做到与当今的国际国内环境现实相联系,和经济建设相一致,既要做到与环境基础理论的一致,又要保持选修课的独立与现实性。#p#分页标题#e#
2.5缺乏实践环节
环境教育立足于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是和社会发展密切相关的教育过程,不仅理论丰富,而且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只有通过实践活动,学生才能切身体会到环境和经济社会的联系。但目前的非环境学专业环境教育缺乏实践教学环节支撑,仅仅依靠课堂教学并不能真正保证环境教育的效果。对于非环境学专业的环境教育中缺乏实践环节的问题,首先需要得到学校层面的足够重视和配合,因为实践环节需要建立实践基地,需要走出校园,必然需要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以及经费来支撑实践环节。其次就需要任课教师及学院针对课程学生的专业特色,来设计环境教育环节的形式,比如说实地考察调研、趣味实验、生物多样性调查、在自然保护区调查、参观学习环境处理设施等。在形式的选择上要突出环境与专业的结合,让学生更直观的认识环境,主动认识人类与环境的关系。不论是学生收集资料、调查问卷的研究性实践,是课堂实验演示的操作性实践,还是走出校园的参观、调研、考察等参与性实践,只要设计合理都能够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性与创新性,促进环境教育的开展。
2.6课程本身建设不完善
目前非环境学专业的环境教育中最基本的课程建设中也存在很多问题:缺乏师资;缺乏合适的教材;缺乏针对性的教学大纲、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
(1)缺乏师资。缺乏适应非环境学专业环境教育的师资是制约环境教育开展的首要因素。通常开设环境必修课专业的任课教师由本专业老师来兼任,这些教师本身缺乏环境理论和环境技能的系统学习,在教学中只能完成知识的简单讲授,很难做到本专业和环境教育的结合。学生在上课中往往很困惑,“我们为什么还要上这门课?”和“环境课程和我们专业有什么关系?”这样的问题经常会提出来,最终导致学习兴趣不高,教学效果不佳。开设公共选修课的教师虽然是由环境专业背景教师来承担,但由于习惯了专业环境教育模式,在向非环境学专业学生讲授时,也采取和环境学专业学生上课一样的模式来进行。再加上学校对环境教育的重视程度低、课时有限、学生专业背景变化大等因素,也没有动力多创新,多探索向非环境学专业授课的模式。所以首先各高等院校要建立专门的、稳定的非环境学专业环境教育的教师队伍。另外要加强对教师的培训与继续教育力度,积极参加进修班、学术研讨会,加强与其它学校教师的交流。此外教师自身必须不断学习思考,提高充实自己,学习吸收新的环境前沿理论和观点,并不断更新教育内容、改进教学方法。
(2)缺乏合适的教材。目前使用的教材基本以环境专业学生使用的专业环境教材,还没有适合非环境学专业使用的教材。专业环境教材专业性强、内容多、难度大,非环境类专业学生由于专业背景差异和课时少的原因,学习时困难较大。再加上教材内容与学生专业结合不强,学习兴趣较低。另外即使是专业环境教材,其内容也存在更新缓慢,与环境学快速发展的现实不吻合,适应不了如今对环境专业的要求。这些教材内容老化、观点跟不上时展的步伐,比如以宣传可持续发展概念为主的不足40种[6]。这都严重制约了非环境学专业环境教育的开展。相关部门、高等院校以及专家教师等要充分考虑非环境学专业环境教育的特点,从教育规律出发,编写出适合的教材。教材内容要与社会现实和时展相适应,以全球关注的环境热点问题、环境突发事件及环境典型案例为出发点,然后引入环境学知识和理论,要做到浅显易懂、生动形象、应用性强。
(3)缺乏针对性的教学大纲、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目前非环境学专业环境教育的教学大纲基本与专业环境教育相同,甚至是不加任何修改,只是进行内容的删减和课时的调整,基本体现不出非环境学专业环境教育的特点。教学方式也基本以课堂教师讲授为主,而课堂教学更适合于理论性强的课程,对于普及提高环境意识的环境教育课程并不合适。考核方式更多的以考试或简单的交作业为主,学生往往从网络或书本找答案来交差,很难体现环境教育教学的效果。这些不足都需要任课教师进行不断的思考、摸索来进行环境教育课程的建设,也需要教师不断学习提高自己的能力。针对学生的专业调整教学大纲,保证教学的完整性与灵活性。讲课过程中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利用多媒体的影音手段,丰富教学内容,以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判断为主要目的。要能够突破以教师讲授为主,让学生参与到教学中,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如利用环境情景模拟、学生游戏、现场直观感受、开展辩论等方式来完成教学。而对于学生的考核要更灵活,可以参考学生参与教学的表现,也可以根据学生实践能力来综合考察,考察内容不仅包括学生对于环境知识的掌握程度,还应该包括环境意识是否得到了提高,环境价值观是否正确,环境行为是否符合环保理念等。
关键词:高中地理教学;环境教育;现状;实施对策
就目前的形势来看,环境问题已严重影响到世界与中国的发展,各种各样的环境灾害频繁发生,由环境而引起的灾害事故也不得不引发人们的深思,若是再不重视环境保护问题,那么人类赖以生存的社会环境就会会遭受更严重的影响。而对高中而言,在地理教学实施中环境教育能够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念,更能深层次地认知和提升环境保护意识,对于人类的可持续发展有其意义。
一、高中地理教学中实施环境教育的现实意义
1.环境教育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有其重要性意义
保护和改善环境不仅需要国家实施相关的政策性保护,更重要的是人人都能够做到爱护环境、保护环境,并以实际行动来证明。高中生是祖国的未来,是我国社会主义道路建设中不可或缺的力量,更是保护环境的重要力量。加强高中地理教学中的环境教育,主要是培养学生能够善待环境、与环境和谐相处的意识,这对于祖国建设,优美环境的创设皆有重要性意义。
2.符合新课改的改革目标
在新课改的背景之下,不仅要求教师要不断改善教学模式,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能够具有初步的实践能力、创新意识、科学素养及其环保意识。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实施环境教育,不仅要提倡学生保护环境,以推动社会可持续发展道路的进程,更重要的是这对于学生道德素养的培养也有意义所在,更是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培养的有效途径。
3.加强学生环保实践
对于高中阶段的学生,其意识形态及思想观念仍处于发展阶段,并未走向成熟。所以,在地理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对于学生综合思维能力,并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科学发展观念、环境保护观,以形成良好的保护环境意识及法制教育观念皆有帮意义。
二、高中地理教学中实施环境教育的相关对策
1.综合时事,扩展学生环境知识认知
当前,电视新闻、媒体杂志等都经常报道各区域所发生的一系列生态环境破坏或是遭受污染的问题。因此,地理教师在教学时就可以让学生对环境时事内容进行扩展,并引导学生探讨不同地区环境时事所产生的原因及其危害,让学生提出适当的解决和防御措施。学生好奇心极为强烈,对于新闻地理的学习兴趣也有所提高,所以教师就能够更好地融合时事环境内容对学生展开环境教育。例如,近年来一直影响着人们生活的雾霾等大气污染问题,地理教师可以此整合相关知识合理运用于环境教育教学当中。
2.综合乡土地理资源,提高学生环境认知
在高中地理教学过程中,地理教师应该重视并整合学校所在地区的相关社会资源、自然资源课程,如,家乡的环境、自然资源发展等相关信息,并在地理教学中补充家乡的相关地理环境问题。由于学校所处的地理位置、环境状况等都是学生较为熟悉的,能够亲身感受得到,所以学生在学习时也能够更加的投入并觉得亲切富有生趣,还能够进一步加深学生对于环境知识的认知了解。
例如,某所学校所属的区域是较为密集型的工业区,地理教师在讲解工业区对于环境产生的危害时,就可以综合工业区的热电厂、石油化工等重型企业的城区河流与地址位置关系,让学生把握好工厂应该处于哪个位置才能有效避免造成严重的水源污染。如此,学生不仅能够掌握环境知识,更能够理性地认识家乡建设中不能忽略生态效益的重要性。
3.树立学生正确的环境意识
只有人们正确的认识到自然环境对于人类生存的价值意义,认识到破坏环境会产生的严重危害,人们才会自觉去实践并做出保护环境的行为。因此,地理教师可以采取情境创设的教学方法,让学生更为深刻的认知环境教育的重要性。
例如,在讲自然资源开发时,教师可将学生分组,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资源是否应该开发,该如何开发,如,开发商的立场、当地居民的立场、环境保护学者的立场等,小组之间通过激烈的讨论,更容易理解环境对于人类的价值意义。而地理教师在展开此教学活动,也应该事先让学生准备好相关资料,并鼓励学生积极发言,以不同的立场来分析环境问题。
通过上述的分析可知,环境问题直接关系着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如何让当代学生意识到保护赖以生存的地球环境的重要性并主动承担起环境保护的责任,是地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所面临的重要教学任务。所以,地理教师应不断探索将环境教育如何更好地融入高中地理教学的方法途径,让高中生能意识到当前环境保护的刻不容缓,继而积极主动学习相关的地理知识,以为创造出更加和谐、生态、可持续的社会环境而努力。
参考文献:
[1]李连英.解析高中地理教学中如何渗透环境教育[J].高中生学习(师者),2014(4).
一、基本定义
(一)环境教育的内涵
比利斯政府在1977年重新召开了环境教育大会,在会上给出了环境教育的定义,其认为这是一门隶属于教育范畴的学科,并且具有跨学科性质,开展环境教育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能够在对当地环境有一个全面了解的基础上,解决相关问题,具体的教育过程中,涉及到了多个学科。《今天塑造明天:为了可持续未来的环境教育》认为环境教育的含义从广义上来讲,主要包含了知识、技能、价值观、自我意识等方面,并形成了两个非正式和正式教育过程,有助于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在大百科全书当中,为环境教育给出了这样的定义:通过开展一定程度的教育,促使公众能够从思想上充分认识到环境的重要性,并对当前环境中存在的问题予以足够的重视,并从学习中获得解决环境问题的方法和知识。并教育公众要树立保护环境的意识,作为地球上的一员有权利和义务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国内学者徐辉和祝怀新认为在实际的开展环境教育的过程中,其教育内容是贯穿整个教育领域的,其要能够满足个人及社会的实际需求,借助所有教育方式和形式在个人和社会的实践中,使学生学习掌握相关的环境教育知识和技能,并逐步让他们形成保护环境的责任感,促使他们保护环境的意识,从而从根本上促进人类的可持续发展。
(二)环境教育基地的概念
国外著名学者Locus就环境教育基地提出的“卢卡斯模式”,该模式中所包含的内容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个是与环境有关的教育,二是“在环境中教育”,三是“为了环境的教育。20世纪70年代,英国在开展环境教育的过程中,将当前环境先转作为基础,在教育领域当中引进环境教育,提高学生保护自然环境的意识,以便于其能够在了解自然的基础上认识自然,并于自然之间建立起良好的情感关系,那么在实际教育的过程中,就能够将户外教学作为一种有效的教学方式,为了能切实提升学生的环境教育知识水平,当前很多国家都经着手开展环境教育基地的建设工作,但是这些基地各地表现出的形式都有所不同,主要有环境学习中心、环境教育中心、田野之家、户外教育中心、自然学校、自然中心、环境教育实践基地、保育学校等。在本文中笔者都认为是环境教育基地。
二、长沙市雨花区环境教育基地概况
植物园作为活植物博物馆,其是科研性质的单位,也是植物调查、采集、引种、驯化、鉴定、保存与推广工作开展的重要场所,能够为群众提供游憩、植物科学知识普及的场所。而科学研究和普及植物学知识是植物园最基础功能。具有科研、科普、资源保护、游憩等多方面的综合。植物园是其中非常重要的载体,进行与植物有关的科学知识的普及,不仅能够很好的促进社会的发展,同时也是植物园自身能够取得良好发展的重要基础。2002年湖南省森林植物园与长沙市雨花区教育局合作在植物园内建立了中小学生素质营地。先后参与营地体验教育的学生已近万,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和好评。
三、问卷调查与数据分析
(一)问卷调查
笔者以长沙市雨花^环境教育基地为研究地,以正在参与环境教育的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在长沙市雨花区环境教育基地总共发放问卷450份,回收问卷450份,有效问卷410份,问卷有效率为91%。
(二)小学生对环境知识认知程度分析
在调查问卷中,在小学生环境知识认知程度方面,笔者设计了有关环境意识的问题来反应小学生对环境知识的认知水平。统计结果表明,有31.7%的学生知道世界环境日在具体某一天;58.3%的学生听说过世界环境日,但不知道具体是哪一天;但是还有10%的学生不知道世界环境日。由此可见,小学生在环境知识方面的认知水平不高,多数小学生对环境知识的掌握是不够的。
(三)小学生保护环境的自觉程度分析
在小学生对保护环境行为的自觉程度方面,从统计结果发现。“多数自备,偶尔会忘记”、“每次购物都自备”、“很少乱扔”出现的频率分别为175、131、274,所占比率为42.7%、32.0%、66.8%。这三点出现的频率和所占的比率最高,这说明大多数小学生的保护环境行为自觉程度较高,有一定的保护环境的意识。但是小学生的自觉保护环境行为的形成还需要得到学校、家庭和社会的不同角色的辅助教育。
(四)小学生对学校组织的环境教育活动的兴趣及参与情况
从统计数据看出,小学生反应“喜欢,想参加”和“很喜欢,很想参加”的频率为139和174,所占比率为33.9%和42.4%。说明学生对学校组织的环境教育活动都表现出了比较大的兴趣,并愿意参与到活动当中。小学生反应“一般”出现的频率和百分比为94和22.9%,说明还有一部分的学生对环境教育活动漠不关心。而小学生不喜欢环境教育活动的频率为3,所占比率为0.7%,总体来说小学生对环境教育活动还是很期待的。
(五)小学生对环境教育基地的满意度分析
1.小学生对环境教育基地满意度的描述性分析
小学生对基地的学习环境持“很满意”和“满意”的态度比例为76.8%,是因为基地所处在一个地理环境优良,生态环境优越的湖南省植物园内,能够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学习环境。但是,小学生持“一般”、“不满意”和“很不满意”的态度所占比率达到了20%以上,说明雨花区环境基地的学习环境还需要进一步改善。在学习内容方面,小学生对基地持非常满意的态度,选择很满意和满意的所占比例达到了84.9%。在教学方式上,学生对老师环境教育方式非常满意,选择很满意和满意的小学生所占比例达到了77.5%。综合以上数据可以看出,小学生对雨花区环境教育基地教学方式和学习环境的满意度是相当高的。
在不同的环境意识程度下,小学生对学习内容表示“满意”“非常满意”百分比之和都超过了80%。同时,从得到的卡方检验数据sig(双侧)=.667>0.05,说明环境意识与学生对基地学习内容的满意度两者不相关,在总体中无显著差异。
2.小学生对环境教育基地满意度与学校环境教育情况的交互分析
从相关数据得出,很喜欢参与活动的小学生对环境教育基地的教学内容表示“非常满意”,所占比例为61.5%,但是随着学生学业的不断加重,学生对活动兴趣降低,学生对学习内容反应出的非常满意程度也逐渐降低。根据表6的Sig.(双侧)=.000
四、结论和建议
(一)增强小学生的环境意识
作为小学生,他们的受教育过程才刚刚开始,他们的思维方式和意识形态在受教育过程中慢慢的形成和发展,他们对外界任何事情都会感觉很好奇,学生的求知欲望很强,但是他们也容易受外界环境的影响。所以说,初期教育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这就应该从小学阶段就积极开展环境教育,以便于其能够树立起高度的环境保护意识,并要社会及家庭能够配合好学校的教育工作,以便于其能够随时随地都具有高度的保护环境意识,学校应该竭尽所能教育小学生学习相关环境知识,培养他们保护环境的意识和技能;家长应该从生活中的小事来教育孩子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在家庭、学校及社会的公共努力之下,不断提升小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从而树立起正确的价值观。
(二)学校加强学生环境教育的力度
学校作为小学生获取环境教育知识最主要、最直接的场所,学校环境教育是实现环境教育的主要途径,对社会环境教育和家庭环境教育有一定的影响,并且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学校应该充分认识到环境教育对生态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提供学生直接具体的经验,使他们能够在实践中学习、在观察中学习。环境教育活动是一个全观的取向,学生探究一些他们喜欢的环境事物,在了解环境问题时,应该从多个角度、多个学科方面去了解并开展研究,室外的环境教育与多个学科关系密切,那么学校在实际的开展环境教育的过程中,不仅要关注基础知识点的学习,还要重视相应的实践教学,学生才能够达到想要的环境教育,学校在环境教育上才能到达应有的效果。
(三)政府需加大力量建设环境教育基地
关键词:环境价值取向;生态环境教育;大学生准创业者
引言
21世纪以来,我国企业经济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但在企业经济得到蓬勃发展的同时,其给生态环境带来了严重的破坏。由此,国家提出了生态创业,但未得到企业的重视,生态环境问题依旧泛滥。同时,为了解决当前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我国李总理在达沃斯论坛上,提出了“双创”口号,并实施了诸多的创业政策。高校大学生抓住这一机遇,纷纷开始创业,逐渐成为了创业大潮中的主力军。然而,如果不从创业的主力军大学生准创业者入手解决生态环境问题,地球的环境会变得面目全非。那么如何从大学生准创业者角度出发探索解决生态环境问题呢?纵观文献研究,相关学者提出了准创业者,即有创业想法、准备创业的人或在学校或国家的支持下入驻创业孵化基地的相关大学生,这一概念。但却未有从准创业者的角度出发,探索解决当前生态环境问题的研究。其中值得注意的是,国外的相关学者引入了教育这一工具,阐述了教育对于引导创业者环境价值取向的作用。[1]Emily认为拥有高等教育学位的人保护环境的价值取向会更明显。[2]Edgerton根据研究结果表明受过更高教育的人更有可能参与支持环保工作的推进,并通过推理得出教育作为一种手段,它会提高人们对环境问题的认识结论。[3]Dunlap研究表明,年轻的、受过良好教育且政治自由的成年人更有可能是持有环保支持者。然而,在国内,鲜有关于生态创业教育的研究。因此,本文从生态创业教育角度出发,探析我国当前生态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从而促进我国准创业者的生态创业教育,提升准创业者的环境保护意识。
1生态创业教育的作用
1.1提高创业者的生态创业意识
生态创业是一种可以解决环境问题的创业方式,它的重要性得到了相关学者的证实。[4]Murphy根据生态现代化理论指出“环境问题是当今世界所面临的问题,它是未来工业活动和经济发展的阻力”。[5]Klimova和Zltek认为生态创业很重要,生态创新将会是未来公司和国家的竞争优势。因此,我们需要找到生态创业的新技术来保护环境,并确保有足够的资源,以填补当前人口和后代的需求。虽然,生态创业的重要性得到了论证,许多国家提出了“生态创业”,这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生态污染问题。但在利益的驱使下,创业者们仍会做出破坏环境的行为,其生态创业意识不够强烈。生态创业教育作为一种育人工具,它可以通过不断地给创业者传授生态创业知识,使创业者逐渐提高自身的生态创业意识。
1.2引导大学生准创业者的环境价值取向
生态创业教育是一种注重培养创业者或准创业者在创业过程中保护生态环境意识的社会活动。对大学生准创业者实行生态创业教育有利于加强他们的生态创业意识,同时也利于引导他们的环境价值取向,即在面对或处理保护环境与保护环境相矛盾的问题时所持的基本价值立场以及所表现出来的基本价值取向。
2生态创业教育研究
上文,笔者阐述了生态创业教育的重要性。通过知网文献检索发现,我国有关生态创业教育的研究几乎为零。针对此现状,我们该如何去加强我国的生态创业教育呢?因此,本文对与生态创业教育有关的环境教育和创业教育以及创业者的生态创业意识进行分析,进而为加强我国生态创业教育提出相关的建议。
2.1高校环境教育体系问题分析
我国高等教育起步于20世纪70年代,1973年8月的第一次全国保护会议开启了我国环境教育事业,之后相关高等院校相继开设了环境保护专业。经过几十年的努力,我国的环境教育已经形成了具有自身特点的环境教育体系。但在环境教育方面仍然存在较多问题,其中值得一提的是专业型环境教育与普及型环境教育失衡的问题。[6]此外,我国高校普及型环境教育的发展较为缓慢,表现为:社团活动、环境宣传和专题讲座是学校环境教育的三大主要形式;高校中环境类选修课数量偏少;环境类选修课以自然科学类课程占大多数等。从上述文献研究可以看出我国高校普及型环境教育仍然存在体制不完善、教育模式发展不平衡的问题。同时这也是导致我国大学生的环境素养不高,环保意识不强烈的一个重要原因。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大学生准创业者的生态创业意识在很大程度上也受到了影响。因此,应当完善环境教育体系,促进生态创业教育,从而加强准创业者的生态创业意识。
2.2高校创业教育体系问题分析
为了缓和就业形势严峻的局面,李总理于2014年在夏季达沃斯论坛上首次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口号。从此我国迎来了大学生的创业热潮,自主创业逐渐成为众多大学生解决就业问题的途径。在创业时代背景下,创业教育必然成为我国高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加之科学、完善的创业教育有利于提升我国大学生创业水平,促进社会经济的稳步发展。然而,我国创业教育相对其他国家而言起步较晚,存在学科基础薄弱、思想认识不到位、教育内容创新度低等众多问题。此外,目前我国的创业教育还未形成完整的体系。这导致我国大学生的创业素质普遍低下、缺乏环境保护意识,且存在对创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认识不到位的问题。[7]在这样的创业教育体系下推行生态创业教育无疑是会受到阻碍的。因此,应当完善创业教育体系,促进生态教育的推行。
2.3广大创业者与大学生准创业的生态创业意识低
上文中,笔者阐述了生态创业教育有提高创业者生态创业意识的作用。然而,生态创业教育的培训对象是广大创业者,其实施与推行需要得到广大创业者的支持。如果社会中广大的创业者生态创业意识低,领悟不了政府或高校推行生态创业教育的重要性以及必要性,那么生态创业教育的推行也将务必受阻。因此,当前广大创业者与大学生准创业者生态创业意识低也是影响生态创业教育实施的一个重要因素。
3建议与对策
在前文,笔者阐述了生态创业对解决环境问题的作用以及生态创业教育的重要性,但通过文献研究可以看出我国当前存在与生态创业教育有关的环境教育和创业教育体系不完善,广大的创业者与大学生准创业者生态创业意识低的问题。因此,本文从完善环境教育体系以及创业教育体系、提高创业者以及大学生准创业者生态创业意识角度出发,并基于政府、高校、准创业者自身三个层面提出解决生态创业教育实施问题的相关建议。
3.1完善高校环境教育与创业教育体系
①从政府层面。1)政府应制定完善环境教育与创业教育体系政策,为促进生态创业教育做铺垫。2)政府也应加快制定行之有效的鼓励高校完善环境教育体系与创业教育体系的激励政策,提高高校完善两个体系的积极性。②从高校层面。依据国家出台的相关环境教育和创业教育政策,及时调整学校教学方针,并做到真正落实。③从创业者与大学生准创业者个人层面。创业者应积极配合政府,并参与生态创业课程培训。大学生准创业者作为高校的一员也应认真学习好自身的专业知识和学校针对大学生开设的环境保护课程和生态创业课程。
3.2提高创业者与大学生准创业者生态创业意识
3.2.1从政府层面①政府应在提高创业者与准创业者的生态创业意识方面起引导作用。政府应制定相应的生态创业优惠政策以及生态创业奖励政策来提高创业者与准创业者的生态创业意识。②政府也应加强发挥媒体电视、网络、广播等现代传媒工具在宣传生态创业上的作用,通过广泛宣传生态创业的知识,加强创业者以及大学生准创业者对生态创业的了解,从而重视生态创业。3.2.2从高校层面①高校应增设生态创业方面的课程和讲座,对大学生进行生态创业教育,通过深入介绍和宣传生态创业知识,加强大学生生态创业意识的提高,并助其树立正确的创业观。②开设有关生态创业楷模的讲座或交流会,发挥榜样对大学生准创业者的引领作用。3.2.3从创业者与大学生准创业者个人层面①主动参与学校或社会组织的创业类活动和讲座,培养自己的生态创业意识和生态创业精神,拓展社交圈子,拓展信息获取的渠道,建立和拓展自己的社交网络,及时抓住机遇。②时时关注国家热点新闻时事、生态创业支持政策,分析创业导向的发展趋势,洞察宏观环境和市场现状的变化,将自己个人的创业与当前吸引全球性眼球的生态环境的现况联系起来,树立生态创业的理念。③组建创业团队时,应该寻找有相同生态创业目标和理念的人,同时相互之间专业知识或者创业技能上具有互补性,既可以使团队内部默契团结,又能够满足优势互补。
为习惯的养成环境保护、生态平衡、节约能源等概念对于幼儿来说是比较抽象和难以理解的,我们应遵循从近到远、从小到大、由浅到深地进行环境教育。如:爱地球教育就从爱幼儿园——爱家乡——爱祖国这样逐层渗透;保护环境的教育就从爱清洁、讲卫生、爱护花草树木、爱护公共环境等方面进行;节约能源就从爱惜粮食、爱惜学习用品、节约用水用电、节约纸张等行为开展教育。这样从幼儿易于理解且与其生活有密切关系的内容开展环境教育,能有效地帮助幼儿获得粗浅的环保常识,培养幼儿良好的环保习惯。而在日常生活中,教师要重视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让幼儿懂得保护环境必须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养成良好的环保行为。
二、结合各领域教学渗透环境教育,提高幼儿对环境的认识
能力和水平教师应当将丰富的环境教育内容渗透到各领域的教学活动中,全方位、多角度地促进幼儿良好的环境态度、环境认知、环境行为的养成。1.在实施健康课程中,通过游戏、安全和营养保健教育等,采用讲解示范、练习、讨论、情景表演等方法渗透环境教育;通过对幼儿良好的卫生习惯、健康的饮食习惯、自我保护能力等方面的培养,提高幼儿的环保意识。2.语言教育领域有非常丰富的环境教育资源,如许多散文、故事、儿歌和文学作品,都能让幼儿获得粗浅的环境知识,培养幼儿初步的环境审美观;通过谈话、表演、讲述等活动,教育幼儿爱护环境和激发幼儿保护环境的情感。3.科学教育与环境教育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教师应从感性经验入手,以人与环境的关系为主线,通过实验、观察、探究等活动,引导幼儿了解周围环境、关爱环境、探究环境,掌握粗浅的环境科学知识。4.通过美术活动让幼儿关注环境、认识环境和参与环境创设,指导幼儿利用废旧材料制作玩具和手工,让幼儿体验变废为宝的乐趣;引导幼儿用艺术形式表达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以及对美好环境和美好生活的追求。5.日常中,还可以让幼儿利用废旧材料进行游戏活动,如用废旧纸盒进行建构游戏、体育游戏,用废弃的瓶瓶罐罐做角色游戏材料等等,让幼儿懂得珍惜资源。
三、开展环境教育专题活动,拓展幼儿的环境知识
开展专题性的环境教育,能更全面有效地促进幼儿环境素质的形成。1.幼儿园应每学期都有计划地开展一些主题性的环境教育活动,例如开展“减少垃圾”的主题活动,通过一些有趣的游戏、小实验和讨论、制作等活动,让幼儿知道乱扔垃圾会污染环境,危害健康,初步知道循环再造、废物利用、物尽其用的好处,从而懂得要保护环境卫生,从小养成爱清洁讲卫生的良好行为习惯。2.根据不同的年龄特点,开展不同内容深度的环境专题教育。如大班可以开展“海洋的奥秘”、“昆虫世界”等主题活动,通过对海洋知识的探索,让幼儿了解海洋是生命的摇篮、生物资源的宝库,懂得保护海洋、保护水资源的重要性;知道昆虫与人类的关系,学习区分益虫和害虫,懂得保护环境卫生,消灭害虫。中班可以开展“我爱树木”、“有趣的动物世界”等主题活动,初步了解动植物与人类相互依存的关系,积极参与植树造林活动,爱护动物,不滥杀和捕捉野生和珍稀动物,保持生态平衡。小班开展“缤纷的彩色世界”主题活动,让幼儿感受多彩的生活是美好的,知道减少环境污染、保护环境的重要性。3.结合环境纪念日开展相关的主题活动,如开展“植树节”、“爱鸟周”、“世界地球日”、“世界环境日”等专题活动,通过这些有意义的环境专题活动,使幼儿形成良好的环境态度、积极的环境行为,为塑造绿色的心灵奠定良好的基础。
四、充分利用家庭教育资源,实施互动式的环境教育
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幼儿园应通过各种途径,广泛向家长宣传环保信息与知识,加强家园联系与沟通,让家长充分认识到环境教育与幼儿良好素质培养的必然联系。倡导家长带头做到:督促幼儿养成节约用水用电的良好行为习惯;陪伴幼儿看一些环保的专题片,并作适当的讲解和引导;带幼儿到公共场所认识与环保有关的宣传标语;带幼儿购物时要以身作则使用环保购物袋等,使幼儿在耳濡目染中逐步把外部的经验化成自觉的行为。此外,还可以让家长在参与资源回收活动,与孩子一起利用废旧物品制作玩具等活动中不断提高环保意识。鼓励家长多带孩子到大自然去领略优美风景带来的愉悦,知道爱护自然环境、珍惜自然环境的重要性。家园一致的互动式教育,能使环境教育事半功倍。
五、做好环境教育宣传工作,深化环境教育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