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乡村治理数字化建设方案范文

乡村治理数字化建设方案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乡村治理数字化建设方案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乡村治理数字化建设方案

第1篇:乡村治理数字化建设方案范文

数字化小组工作方案

 

为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关于数字化改革的决策部署和《浙江省农业农村厅关于印发“肥药两制”改革数字化小组2021年工作方案的通知》(浙农字函﹝2021﹞229号)要求,切实抓好“数字三农”专班重点任务“肥药两制”改革集成应用,推动“肥药两制”改革综合试点建设数字赋能,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职责分工

(一)机构人员

组长:皇甫伟国,负责小组全面工作。

副组长(常务):朱秀丽,协助组长开展工作,负责小组日常工作,协调对接相关单位。

副组长:宋兆祥,协助组长开展工作,负责做好自建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平台网络公司与省厅委托的网络技术公司的协调对接,4月底前完成系统对接;负责数字化系统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子平台、农产品合格证、农业主体生产记录等工作。

副组长:余晓华,协助组长开展工作,负责做好自建农资监管平台网络公司与省厅委托的网络技术公司的协调对接,4月底前完成系统对接;负责数字化系统农资监管与服务子平台、“肥药两制”改革农资店、肥药批发环节大数据统计等工作。

副组长:吴降星,协助组长开展工作,负责化肥定额施用示范区建设,化肥减量增效技术服务融入数字化系统,配合做好农业主体化肥购买施用环节的生产记录;负责农药定额施用示范区建设,农药减量增效技术服务融入数字化系统,配合做好农业主体农药购买施用环节的生产记录。

成员:齐敬甲,“数字三农”专班成员,协助组长、副组长抓好各项工作,负责综合试点县创建、试点主体培育,筹办相关活动和会议;负责落实上级交办各项任务,做好相关文件材料的起草和信息宣传,联系网络技术开发公司做好数字化系统建设。

成员:章雯雯,负责与区县“肥药两制”改革数字化小组的对接联系,做好调度和统计工作,完成各项交办任务。

成员:周宏华,市农业综合执法队联络员,承担农资监管与服务子平台运维管理,组织开展示范农资店的创建验收,做好业务指导和操作培训,参加相关协调会议。

成员:曲龙,质监处联络员,承担农产品质量追溯子平台运维管理,配合开展试点主体培育,抓好农产品合格证和生产记录电子台账,参加相关协调会议。

成员:高湖滨,市农技推广总站联络员,承担“浙样施”平台有关功能叠加进数字化系统,会同科教处建立试点主体化肥减量跟踪监测调查制度;承担制定水稻化学农药定额施用标准和技术导则并导入数字化系统,参加相关协调会议。

成员:吕长淮,负责《宁波市“肥药两制”改革精准管控应用系统可行性研究报告暨建设方案》和局《“肥药两制”改革数字化改革项目实施方案》的拟制,负责与省厅委托的网络技术公司和宁波国际投资咨询有限公司的对接,负责做好系统平台建设招标、实施等工作。

成员:省厅委托的网络技术公司人员,负责做好需求对接,提供技术支持,完成与数字化系统开发相关的各项工作任务。

小组办公室设在局科教处。

(二)工作任务

坚持从“农民生产绿色生态农产品、政府实现肥药双减量”的双向需求出发,以“肥药两制”改革综合试点创建为载体,推动“肥药两制”改革数字化应用落地,加快构建快速响应、高效执行、精准追溯、科学决策的执行链,不断增强农业绿色发展内生动能和智治水平,打造农业高质高效金名片。

二、指标体系

(一)数字化系统。在系统中设置肥药实名购买活跃度、定额施用活跃度,肥药实名购买活跃指数、定额施用活跃指数4个核心指标。前两者用于评价农资店、试点主体“肥药两制”改革数字化应用程度,后两者用于评价区县“肥药两制”改革数字化应用程度。

(二)示范农资店。按照省厅“肥药两制”改革农资店评价指标体系(浙农法发〔2020〕5号),体系内包括数字化管理、绿色化服务、规范化经营3个方面共14个二级指标,对符合条件的报省厅认定为“肥药两制”改革农资店。

(三)试点主体。按照浙江省农业主体绿色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包括绿色生产、绿色环境、绿色资源、绿色管理、绿色形象5个方面,分种植业、畜牧业、渔业产业大类,差异化设置二级指标的内容及权重,对农业主体进行滚动式评价,在系统平台中以三色图形式展示。

(四)综合试点县。按照“肥药两制”改革综合试点县创建实施方案,在综合试点县创建评价体系中设置试点创建、制度创新、生产方式、资源循环、生态环境5个方面共25个二级指标,对完成创建的4个区县市报省厅进行分批认定。

三、工作体系

(一)下达计划。印发“肥药两制”改革综合试点2021年工作计划,明确综合试点县、示范农资店、试点主体等各项目标任务,将数字化系统建设和应用作为强基固本的重点任务。

(二)组织实施。梳理“需求清单、问题清单、任务清单、改革清单”四张清单,建立省、市、县三级联动的工作联系制度,实行“周报送、月通报、季会议、年考核”工作机制,适期召开“肥药两制”改革数字化协调会、座谈会、现场会。

(三)服务指导。依托农民素质提升工程开展千家试点主体大轮训,建立面向农业主体的“一对一”联系责任制度,根据实际情况组织开展现场调研和检查,切实抓好以电子台账记录为重点的业务培训和技术指导。

(四)评价验收。按照“县级自评、市级初评、省级验收”的流程开展综合试点创建评价验收。

(五)考核管理。推动肥药实名购买、定额施用活跃指数等指标纳入“五水共治”、乡村振兴实绩、平安宁波等考核体系,根据数据调度情况对区县市考核打分,压实各地政府职责。

四、政策体系

系统梳理“肥药两制”改革数字化工作存在的短板和弱项,有的放矢出台《关于开展“肥药两制”改革数字化系统试运行的通知》等政策文件。

五、评价体系

评价体系由两张画像组成,一是从绿色优质农产品比率、农产品质量安全合格率等维度,勾勒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画像;二是从化肥使用量、农药使用量等维度,勾勒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画像,综合评价各地农业绿色高质量发展总体情况。

    

附件:宁波市“肥药两制”改革数字化任务分解和进度安排

 

附件

宁波市“肥药两制”改革数字化任务分解和进度安排

分任务

难点堵点

对策措施

责任单位

“肥药两制”改革数字化监管系统建设

在省厅统一建设的“肥药两制”改革数字化系统中,主体评价等模块以及活跃度、活跃指数等指标仍需完善

督促省厅委托的网络技术公司根据要求于4月下旬完成相关模块和功能建设

科教处、农业综合执法队、质监处

“肥药两制”改革千家试点主体仍有4家未录入系统

督促省厅委托的网络技术公司于4月下旬之前,根据各区县市提供的试点主体名单完成数据核查入库

种植业处、科教处

省市县一体化的“肥药两制”改革数字化系统建设仍需加快

4月底前,将今年的4个“肥药两制”改革综合试点创建县率先接入省“肥药两制”改革数字化监管系统

科教处、镇海区、象山县、慈溪市、海曙区农业农村局

宁波以及县市区使用自建平台,还未实现无缝对接省“肥药两制”改革数字化系统

负责做好有关区县市农业农村局、省厅委托的网络技术公司、负责开发地方自建平台的网络公司三方协调对接,抓紧落实具体操作方案,4月底之前完成系统转移或者系统接入

质监处、农业综合执法队、区县市农业农村局

在局“数字三农”协同应用平台、浙政钉、浙里办应用平台上无法直接打开“肥药两制”改革数字化系统

加强与“数字三农”专班对接,推动市“肥药两制”改革数字化系统接入“数字三农”协同应用平台和市政府数字门户,力争4月底之前系统上线并试运行

科教处、局“数字三农”专班

“肥药两制”改革农资店创建

对“肥药两制”改革农资店创建情况掌握不深

于4月下旬组织开展一次专项检查,于6月上旬组织开展复查,重点检查网络连接、系统安装、硬件配套、主体操作等方面,加强对不达标农资店的监管和指导。建立“肥药两制”改革农资店退出机制,于年底省厅发文公布农资店验收名单时进行动态调整。

农业综合执法队、种植业处、政策法规与改革处

农资经营主体系统操作水平不高

在千万农民素质提升培训计划中列入千家试点主体大轮训年度任务,指导各地认真开展农资经营主体系统操作培训

农业综合执法队、科教处

部分农资店硬件设备老旧,无法正常使用

开展示范农资店建设

农业综合执法队

“肥药两制”改革试点主体培育

各地提供的“肥药两制”改革试点主体质量不高,相比于改革要求有一定差距

于4月下旬组织开展一次专项检查,于6月上旬组织开展复查,要求各地围绕生产台账记录,重点清理“空壳”合作社,结合高品质绿色科技示范基地、示范性家庭农场、数字化工厂建设,重新梳理选定培育对象,进一步完善和落实扶持性政策

科教处、种植业处、畜牧处、渔业处、产业信息处、政策改革处、合作经济处

大部分试点主体还未能准确、完整、及时地开展生产台账电子记录

5月底前,率先在试点主体上推动合格证制度由主体追溯向过程追溯延伸,切实抓好生产记录电子台账

质监处、农业综合执法队、科教处、种植业处、畜牧兽医处、渔业处、农技推广总站

在农民素质提升培训计划中列入千家试点主体大轮训年度任务,指导各地开展数字化系统操作和生产台账记录培训

科教处、质监处、种植业处、畜牧处、渔业处

要求各地于6月底之前落实试点主体“一对一”联系责任制

科教处、质监处、种植业处、畜牧处、渔业处

推动试点主体培育情况作为绿色食品标识认定和产销平台推介的重要依据

产业信息处、农业绿色发展中心

线上农药减量增效技术服务不够

5月底之前在系统内设置水稻化学农药定额施用试行标准,按照配套技术导则和重大病虫草害绿色防控产品推荐名录提供用药指导和建议。

农技推广总站

“浙样施”平台有关功能未在数字化系统内叠加

6月底之前,对接省厅“浙样施”平台有关功能在数字化系统实现有效叠加。

农技推广总站

试点主体培育情况缺少评价依据

7月底之前,按照省厅农业主体绿色发展评价管理办法并开展滚动式评价

科教处、种植业处、畜牧兽医处、渔业处、农业综合执法队

试点主体化肥减量情况缺少监测调查

11月底之前,制定出台试点主体化肥减量跟踪监测调查制度

农技推广总站

“肥药两制”改革综合试点县创建

地方政府的属地管理责任还需要进一步强化

4月底之前,将肥药实名购买、定额施用活跃指数纳入“五水共治”、平安宁波年度考核体系,每月通报各地工作进度

科教处

将肥药实名购买、定额施用活跃指数纳入“肥药两制”改革综合试点县创建评价体系

科教处

 

 

 

第2篇:乡村治理数字化建设方案范文

规划局2017年上半年工作总结及下半年工作计划模板:

今年以来,XX市规划局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贯彻落实省市党代会及市委十三届二次全体(扩大)会议精神,围绕“两聚一高”目标任务,紧扣“五个牢牢把握”工作导向,按照“大城市”定位,以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修编为重点,以深化改革为动力,积极发挥规划引领作用,加快转变城市发展方式,努力提升城市功能品质。

一、上半年工作总结

(一)在完善规划体系中强化发展导控

以总规修编为契机,加快完善《XX市规划管理体制改革实施方案》确立的“总体规划-单元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村庄规划”四级规划编制体系,加强对城市发展的引导和控制,努力实现全市空间管控“一张蓝图”。

1.初步完成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修编。以“多规融合、存量盘活”为导向,以“生产、生活、生态”和谐互动为要求,划定了统一的城镇开发边界,确定了建设用地总量,形成市域范围内功能结构完备、要素配置合理、通勤就业均衡、生态环境良好的空间发展格局,并积极融入海绵城市、绿色建筑、特色小镇等发展理念。目前正在优化调整用地布局方案,预计6月份完成最终成果论证工作。

2.积极推进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及调整。一是结合城市总体规划修编,以全市单元规划确定的边界逐步开展各单元控制性详细规划修编。已完成F06单元控制性详细规划,C12、E05单元控规初步成果,B11单元正在开展前期调研工作。二是落实水乡古镇发展要求,基本完成千灯、锦溪、周庄老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正在对重点地块进行修建性详细设计。三是协助相关区镇按照法定程序推进控规编制、调整、报批工作。报批完成张浦镇城东工业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完成花桥国际商务城南部生活区、北部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调整完成花桥经济开发区、陆家镇、锦溪镇等相关区域控规调整方案。

3.组织开展重点地区城市设计。一是组织开展杜克科创小镇概念规划及城市设计方案征集工作,以“XX智谷”为总定位,征选国内外6家设计机构开展方案设计,现已全部提交最终成果。二是组织开展前进路、长江路道路沿线景观提升设计。根据城市公共空间设计导则,以前进路、长江路为试点进行深化研究,着力提升城市形象品质,现已完成初步方案,正在进行深化设计,计划6月份形成最终成果。三是进一步完善苏州市域轨道交通S1线(XX段)沿线城市设计,以交通引导理念优化城市功能品质,已基本形成成果。

4.不断优化镇村规划。加强对历史文化资源的保护传承,编制完成《XX市锦溪历史文化名镇保护规划》,由省住建厅组织论证通过,报省政府批准实施。会同市文物部门开展第八批省级历史文化名镇、名村申报工作,经省住建厅、文物局组织审核并报省政府批准,巴城镇成功入选“江苏省历史文化名镇”。根据《XX市镇村布局规划》,我市所有31个特色村、189个重点村和218一般村(除高新区22个一般村无编制计划外)已全部形成规划成果,今年上半年,按计划继续推进村庄规划成果的公示、论证及审批,完成千灯镇歇马桥村村庄规划公示、锦溪镇计家墩新乡村生活项目规划报批工作,以及周市镇26个自然村、淀山湖镇6个自然村村庄规划的审查、论证工作。

(二)在狠抓专项规划中增强城市功能

1.增强城市民生功能。进一步推进《社区服务设施规划》,确定中心城区核心区范围内社区、街道的行政边界。并以亭林片区为试点,完成深化设计方案,构建社区服务设施配置模型,正在开展青阳片区深化设计,计划6月份形成详细方案。

2.优化城市生态功能。继续推进《XX市海绵城市专项规划》,现已完成草案,基本形成市域各片区海绵设施建设管控原则及技术指引。加强区镇对接,进一步深化《XX市城市“六线”控制规划》,涉及道路红线、河湖水系蓝线、绿化绿线、重大市政设施黄线、历史文化保护紫线、轨道交通橙线,并将道路红线、河湖水系蓝线录入规划综合信息平台,便于日常审批管控。

3.提升城市交通功能。继续积极推进苏州市域轨道S1线XX段规划建设,完成《苏州市域轨道S1线XX段沿线交通一体化交通详细规划设计》、《苏州市域轨道S1线施工期间交通疏解方案》中期成果。及时启动XX市综合交通规划、中心城区停车系统规划等。

4.升级城市市政功能。按照适度超前原则,编制完善《XX市地下综合管廊专项规划》成果,并报请市政府审批通过。为规范地下综合管廊规划建设管理,加快建设步伐,配套起草了《XX市地下综合管廊管理办法(草案)》。为降低建设成本,提高综合管廊建设可行性,向市轨道办呈报了《关于与苏州市域轨道交通S1线同步建设综合管廊的请示》。目前,XX市中心湖二号路地下综合管廊已开工建设。为合理布局电动汽车充电设施,有效指导我市电动汽车充电设施建设,进一步完善《XX市新能源汽车充电设施布局规划(2017-2030)》成果,并报请市政府审批通过。

5.完善城市文化功能。为提升我市文化软实力,丰富人民群众文化生活,高质量完成市博物馆、美术馆方案设计。根据《XX市城市雕塑规划》和《XX市雕塑规划管理意见》,开展了第一批雕塑设计方案的征集活动。第一批公开招标的2个点位已经完成方案招标相关工作;另外7个点位海选工作也已完成专家评审。

(三)在推进改革创新中优化审批管理

1.不断深化管理体制改革。进一步完善规划管理体制改革方案,并报城建例会讨论。完善规划编制制度建设,拟定《关于进一步规范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的通知》,从协调机制、成果入库、动态维护、调整程序等方面进一步规范我市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编制。为规范工业项目规划方案设计,加强对方案的审查指导,结合XX市规划管理实际,制定了《XX市工业项目规划设计方案技术审查导则》。为全面推进我市海绵城市建设,与市住建局、交通局、水利局联合印发《关于印发在工程项目中运用海绵城市建设技术的审批管理办法(暂行)的通知》,并在建设工程的各个环节实施运用。

2.努力推进审批服务创新。为提高审批效率,降低企业成本,方便群众办事,打破传统审批的固化模式,创新推出“容缺受理”弹性审批流程。对主要条件具备,次要条件或手续欠缺的审批事项,放宽受理门槛,提前进入审查,予以“容缺受理”。并通过跟踪服务,主动沟通,确保缺项及时补正,实现依法服务、特色服务、高效服务的同步到位。为进一步简化审批手续、方便基层办事,在“表单整合、项目申报、网上审批”三个环节创新推出“嵌入式”服务。通过“三表合一”建立嵌入式申请、标准格式落实嵌入式管理、共享数据实行嵌入式审批,非工业建设项目申请材料由原16项缩减为9项;工业建设项目申请材料由原10项缩减为6项,切实方便了项目报建,提升了服务效能。上半年(截至2017年5月16日)共完成规划设计方案审查59件;核发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28张,用地面积75.34万平方米;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408张,建筑面积177.86万平方米;核发验线证明68张;核发建设项目规划核实证73张,建筑面积189.24万平方米;受理及审查店招店牌、户外广告21件。

3.着力加强规划执法监察。建立在建项目双随机抽查工作机制,对管辖范围内181项在建项目进行全覆盖监管。通过区域联动,开展拉网式违法建设排查认定工作。积极参与“263”专项行动,联合各区镇规建部门对全市538家重点监管工业企业的规划建设情况开展专项检查,已完成排查372家。对《2017年苏州市列入省第十三批清洁生产审核重点企业名单》中我市涉及企业(46家)规划建设情况进行专项排查,完成排查35家。对《XX市化工企业联合执法检查工作方案》中涉及企业(143家)规划建设情况进行排查,完成120家。上半年(截至2017年5月16日)共立案处罚违法建设案件6起,做出违法建设认定移交291件,切实维护了规划严肃性。

(四)在现代技术运用中夯实规划基础

1.启动全市用地信息普查(重点单元)。拟在测绘XX市大比例尺“全要素”地形图基础上,通过对用地信息和建筑信息的普查,生成带有多种属性信息的标准化地形图,并引入三维实景技术,构建具有实景可视信息和丰富用地、建筑信息的地理信息数据库,为XX统筹规划、科学管理、合理利用土地提供技术支撑。目前已完成项目招投标。

2.完善规划综合信息平台。继续根据实际需要扩充平台功能,完成了规划监察系统建设工作,开发了在建项目“双随机”监察系统,实现了建设项目规划批后监管及违建入图入库的信息化、智能化管理。完成了全市城镇未治理D级危房档案信息化入库工作。配合经信委核对了全市工业企业信息。下一步,还将完成网上报建系统建设及应用拓展项目建设。

3.推进2017年XX电子地图更新、地下管线数据更新测绘。

(五)在“六个一”大走访中密切联系群众

制定了《XX市规划局常态化推进“六个一”基层走访调研工作实施方案》,第一时间召开“六个一”基层走访调研工作动员大会,对全局常态化开展走访调研目标、任务、要求、组织工作作了全面部署。领导干部带头,全员参与,紧扣“两聚一高”,强化政治责任,突出问题导向,全局19个走访调研小组对所挂钩的周庄镇高勇村、双庙村村民家庭已全部走访一遍以上,仔细了解家庭情况,深入收集村民反映的困难和问题,并作了详细记录。对能当场能解决的给予反馈解决,对不能解决或需转办的,做好解释工作或给予转办。

二、下半年工作计划

在积极延续、加快推进、全面完成上半年正在开展的工作的同时,下半年,我局还将注重抓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抓总规落实

在完成总规成果论证、报批的基础上,加快总规的实施步伐。根据总规要求,及时指导各镇开展镇总体规划的修编。根据《关于推进规划管理体制改革的实施方案》及《XX市单元规划》,逐步对城市核心区所涉及的单元及跨区镇行政界线的单元组织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工作,下半年重点完成B11、C12、E05单元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编制。对市域其它发展单元,指导各区镇根据单元定位,明确编制要点和内容,力争于年底前完成控规编制。

2.抓城市设计

适时开展城市总体设计,强化地域特色、建筑风貌、城市文化的“基因”传承,提升城市品质品位。积极推行全市拟出让地块必须预先开展城市设计工作。

3.抓存量更新

结合危房治理,开展城市更新规划研究,计划完成老城区及城北地区6个片区的更新规划研究工作。突出民生改善,推进被撤并乡镇更新研究,重点完成张浦镇大市地区和千灯镇石浦地区更新研究。立足产业特色,围绕打造全市10个特色小镇目标,因地制宜做好规划引导和方案设计工作。

4.抓空间拓展

城市地下空间作为空间延伸拓展的一个重要方向,应予积极利用。按照建设紧凑型城市要求,大力开展XX市城市地下空间利用规划修编,结合轨道交通S1线沿线站点地下空间规划设计、城市地下人防规划等,推进轨道、管廊、人防等多规合一,重点研究地下空间的横向连通开发及竖向分层立体综合开发,进一步提升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整体性和系统性。

5.抓生态控制

结合规划工作实际,继续全力配合及推进“两减六治三提升”专项行动,加快完成海绵城市、六线控制、绿道网等专项规划,切实在引导和保障全市生态环境质量提升方面贡献规划力量。

6.抓交通引导

结合新一轮总规及控规编制,根据新的城市发展战略布局及方向,高标准、高起点开展新一轮《XX市综合交通规划(2017-2030)》修编,进一步优化城市现代化交通体系。完善轨交S1线配套规划的同时,适时开展XX轨道K1线预可行性研究,为XX进入轨道交通时代奠定坚实基础。继续开展“自愿停驶,绿色出行”实施方案及运营管理平台建设,引导城市交通方式转型。

6.抓体制改革

继续完善城市规划管理体制改革方案,推进完善城市规划委员会制度。继续推进“容缺受理”流程,将服务固化为制度。由规划综合信息平台支持,增设“容缺受理弹性流程(试运行)”,同步进行电子审批,实质性提速增效。促进全市统一运作规划综合信息管理平台,统筹规划智慧政务建设,强化对规划管理体制改革的支撑作用。

7.抓执法监察

继续完善、实质运用规划移动监察系统,推进违法建设认定情况入图入库,提升执法监察效率效能。运用双随机抽查工作机制,切实做好在建项目定期检查、抽查工作,力争早发现、早制止,减少未报先建、批建不一现象发生,切实履行好事中事后监管职能。

8.抓调研走访

扎实开展、圆满完成“六个一”基层走访调研,倾听搜集基层、百姓心声,切实解决基层、百姓的重点难点热点问题,以实际行动践行党的群众路线。

档案局2017年上半年工作总结及下半年工作计划模板:

上半年,我县档案局新一届领导班子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五大”发展理念,紧扣项目落地年,聚焦“一路二水三项目”中心工作,以面向社会,服务民生为重点,以拓宽档案发展领域、深挖档案文化资源、提高档案利用价值为抓手,树立“科技强档、依法治档、服务活档”的新理念,各项重点工作有序推进,基本做到时间过半,目标任务完成过半。

一、强化项目建设

一是启动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项目建设。今年县上安排我局爱教基地建设专项资金x万元,主要用于多媒体报告厅建设。目前正在实施过程中,主要包括基础装修工程、视频器材、桌椅采购,项目将6月底前全面完成。

二是开展门禁系统项目建设。安排落实项目资金x万元,通过招标,配备馆内24小时温湿度监控设施和档案馆(库)门禁系统。项目正在施工中,6月底前将全面完成了各项设施的安装工作,届时将使我县档案馆库现代化、规范化建设大步向前迈进。

三是启动数字化项目建设。落实数字化项目资金50万元。近段时间以来,我局对多家档案数字化机构进行了调研,参观学习了遂宁市、市中区等档案局数字化工作先进经验,对比了我县档案工作和项目经费情况,研究确定了我县今年数字化工作的具体实施方案。目前,该项目正开展需求论证,拟于6月份完成项目招标,年内完成今年的数字化目标任务。

二、强化档案资源体系建设

档案资源体系建设是档案“三大”体系建设之本,是服务经济、服务民生、服务中心工作之本,是档案工作的基础。围绕档案资源体系建设,上半年,我局主要做了以下四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制定我县档案工作纲领性文件。为切实贯彻落实中央国务院、省市《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档案工作的意见的通知》精神,通过积极主动向县领导汇报,与县委办、县政府办等相关部门协调,由县委、县政府两办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档案工作的实施意见的通知》(x委办发﹝2017﹞x号),对我县今后较长一段时期的档案工作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和工作目标。

二是加大我县档案移交力度。根据我县新馆建设的情况,由县政府办下发了《关于做好全县机关团体事业单位到期档案移交工作的通知》,对全县近二十年应移交的到期档案制定了接收计划,明确了应移交进馆档案的范围、质量要求、移交程序、组织领导作出明确规定。今年底前,我局将对全县56个单位2006年前整理规范后的档案全部接收进馆。

三是创新档案工作,引入中介服务档案工作。自今年以来,县档案局大胆探索,立足单位工作实际和新形势下档案管理服务的要求,支持和规范社会力量参与档案事务。在确保档案保密的前提下,推广政府购买档案事务服务。规范并支持档案中介机构、有关专业机构提供档案管理技术、设施、劳务等服务,激活社会资源、节约成本、规范服务、统一标准,通过政府采购,选出了两家质量可靠、服务优良的档案中介机构供各单位选择,作为我县各单位专业档案服务机构,促进了我县档案整理规范化上档升级。

四是加大档案管理人员培训力度。根据我县档案移交工作实际和档案整理新规则的出台,今年4月11日,我局和县行政学校联合举办了全县档案工作人业务培训班,专门聘请乐山市档案局业务专家实地授课,全县各机关、企事业单位、档案服务中介机构等100余名档案工作人员参加了培训。通过培训,提高了我县基层档案管理人员的理论水平和业务素质为全县档案工作的健康持续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五是规范整理遗留档案。对十年前移交到我馆的转制破产企业共22个单位未整理的档案约x卷,积极组织人力、物力进行规范性整理,于6月中旬整理完成进馆。

三、下半年工作打算:

一是进一步加快档案数字化工作。数字化项目将是我局今后几年持续的一项重点工作,要制定和完善数字化三年规划和实施方案,力争于2020年我县馆藏档案全部实现数字化。

二是加快档案数字化进程和档案移交进馆工作力度。对列入今年移交进馆的56个单位,加强档案规范化整理的指导和监督检查力度,增添新措施,确保在年底前全面完成工作目标任务。

第3篇:乡村治理数字化建设方案范文

全面贯彻落实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战略部署和《省城乡环境综合治理条例》,按照清洁化、秩序化、优美化、制度化标准和省、市治理办工作要求,全力推进学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在“五乱”治理、设施投入、环境建设、宣传教育、长效机制上取得新突破,建整洁优美、节约环保、文明和谐新校园。

二、主要工作

(一)加强组织领导,落实目标责任

1.建立主要领导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牵头抓的责任制度,明确管理机构和人员,保障工作经费和必要装备;落实一岗双责,确保齐抓共管。

2.推行网格化管理机制,实施定岗、定人、定时、定责、定标准、定奖惩的“六定”管理。

3.将环境治理目标任务与年度考核、评优选先、奖励绩效等挂钩,严格实施考核奖惩。

(二)改善环境设施,夯实治理基础

4.建立经费保障和稳定投入机制。将校园环境治理与文化建设经费纳入年度预算,保障开展环境治理所必须的经费,按照《环境质量新改善行动计划》要求,改善校园环境质量;按照《设施建设新突破行动计划》要求,加强校园环境卫生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垃圾池、厕所、食堂、洗浴和排污排水设施;加快推进生活垃圾和餐厨垃圾分类、厨房排烟排污净化等相关设施设备建设;加快推进数字化信息化学校环境管理平台建设。

5.贯彻《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和《关于划定高污染燃料禁燃区通告》要求,开展学校燃煤灶具、小锅炉调查摸底,制定学校燃煤灶具、小锅炉整治方案,通过淘汰、清洁能源替代、清洁燃料置换、集中供热等方式按期整改。加强学校自备饮用水源地保护和水质监测管理,确保饮用水安全。

(三)重视薄弱环节,狠抓专项治理

6.按照《城镇品质新提升行动计划》要求,持续抓好三乱(乱吐、乱扔、乱倒)、五乱(垃圾乱倒、车辆乱停、广告乱贴、摊点乱摆、工地乱象)治理,进一步整治办公区、教辅用房、食堂、宿舍、垃圾池、厕所内外、建筑立面、花坛雨棚、校园周边环境,整治城乡结合部、“铁路、公路、河道”沿线学校和偏远学校、村小、幼儿园等的环境,确保校园干干净净、清清爽爽。

按照市治理领导小组《市容市貌九大专项整治行动》安排部署,积极做好车辆乱停乱放、扬尘污染、噪声污染、防违治违、户外广告、占道经营、市政道路维修、环境卫生、美化亮化等九大专项整治涉及教育、学校的相关治理工作。

7.狠抓元旦春节等节假日、寒暑假、重大活动、重要时段

期间学校环境专项治理行动,主动联合相关部门开展校园及周边环境综合治理,并坚决遏制反弹

(四)加强环境建设,塑造校园风貌

8.以绿化示范学校创建为抓手,采用规划建绿、见缝插绿、拆墙透绿、屋顶增绿、垂直挂绿、盆景添绿等方式,因地制宜,加强学校绿化,建设园林校园、森林学校。

9.按照《美丽乡村新面貌行动计划》要求,结合环境友好型学校、绿化示范学校、节约型示范学校、示范食堂、示范宿舍等创建工作,强力推进校园绿化、美化、净化和文化,着力建设美丽校园。

10.狠抓典型引路。成片连线规划打造办学理念先进、文化底蕴深厚、校园风格独特、区域个性十足、办学品位高雅的环境优美示范学校,通过引领辐射,带动地方取得校校显特色、呈亮点、有看点治理新成效。

(四)加强宣传引导,推进志愿服务

11.举办演讲、征文比赛,大力宣传《省城乡环境综合治理条例》和《文明卫生新风尚行动计划》,严格执行教育部学校禁烟规定,全面提升师生文明素养。

12.充实完善学校环境综合治理志愿服务分队和小队,认真

做好“美丽家园,美化城市,从我做起”主题志愿服务活动和宣

传报道,推动志愿服务制度化常态化,提升志愿服务水平。

13.持续开展“文明劝导员”、“义务小交警”、“小手拉大手”、“除陋习、树新风”等主题实践活动,充分发挥学校作为文明窗口、前沿阵地的示范引领作用。

三、强化治理手段,建立长效机制

第4篇:乡村治理数字化建设方案范文

一、加强组织领导,健全安全生产工作体制

1.落实一岗双责。进一步加强对安全生产工作的领导,制订《安全生产“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实施意见》,把安全生产责任落实到每位班子、每个科室。台班子成员在履行分管业务职责的同时,履行安全生产工作职责,抓好分管领域的安全生产工作部署指导、综合协调、督查检查,努力构建“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的安全生产责任体系,推动安全生产管理的网格化、全程化。

2.完善管理制度。完善平安创建、安全生产、安全播出等目标责任制,层层签订责任书,实行目标动态管理考核,层层分解落实安全工作责任,严格执行相关制度规范和技术措施,做到任务明确,措施有力,责任到人。健全安全检查与事故隐患查处制度、安全审批制度、外线施工安全管理制度等,明确各项工作管理要求、办事流程和工作标准,强化责任追究内容,使各项管理工作有规可依,促进管理规范化。

3.增进部门协作。落实政法委、综治办、维稳办、平安办等相关部门的工作部署,加强与公安、交通、工商、消防、文化等部门的沟通协调,积极做好社会联防、社区共建工作,落实管控措施,加强部门协调,做好情报信息交流与工作协作,组织开展防插播为重点的地卫设施清理整治工作。健全应急联动机制,建立有效的预警和应急处置流程,开展现场救护培训,加强应急队伍建设,及时做好因自然灾害、动物啃咬、人为损坏等造成的有线电视故障的抢修工作。

二、加强基础建设,提升安全生产保障能力

1.无线数字化覆盖工程。推进广播电视无线数字化覆盖工程向乡镇延伸,完成海螺山发射台的发射系统、信源系统、供配电系统、接地防雷系统、铁塔加固工程,实现中央电视节目和省、市县16套电视节目在县城范围的覆盖。推进无线覆盖乡镇补点工程,完成大盘山发射塔铁塔主体及发射天线、卫星接收天线安装,美女峰发射塔实施基础工程建设。

2.农村应急广播体系。制订了《应急广播使用管理安全播出制度》、《村级应急广播管理制度》,组建操作人员队伍并组织培训,做好日常检测维护、故障维修,发挥智能应急广播在日常宣传和应急处置中的积极作用。

3.推进广电数据业务服务。配合县交通干线、新农村建设,做好杆线迁移和地埋管线建设,改造村老化网络线路。抓好广电传输网络日常维护,减少网络传输故障。承接社会治安监控项目,推动智慧城市建设。抓好“江南药镇”公共WIFI规划建设,以满足政府、游客、农家乐商户等三方的需求为目的,制定了WIFI无线覆盖解决方案,公共区域采用瘦AP+AC模式进行全覆盖,商家区域采用智能型AP覆盖,目前已完成浙八味市场、车站、派出所、卫生院等公共场所15个区的无线wifi建设,共完成室外29个、室内91个AP点位。

三、强化源头治理,维护单位安全生产秩序

1.组织安全教育培训。台、公司分线组织安全知识教育和形势分析,重申安全操作要求、工作流程和技术规范,增强政治意识、防范意识和责任意识,克服麻痹侥幸思想和惯性思维,做到思想重视、责任明确、,开展数字电视技术培训、技能比武、集中服务等,提高新形势下的安全保障能力。

2.开展专项整改督查。对照安全播出实施细则,对干线网络系统和业务系统、播出技术系统等开展自查自评,对大楼治安监控、消防设施、机房设备进行检查维护。参与全县安全生产月活 动,做好数字电视安装使用知识和设施保护法律法规宣传;联合供电、电信、移动等部门,开展了“三电”设施保护宣传和网络杆线联合巡查。在“两会”、五一、国庆、“G20”峰会、世界互联网大会等重要保障期,严格落实“人防”、“物防”、“技防”,对站房库房、器材设施、在建工程、有源设备等进行安全隐患排查,有效消除安全隐患。3.举行应急处置演练。先后组织了网络物理断开演练、无信号故障演练、光缆溶解演练、110处警演练等演练,并对演习情况进行分析总结,逐一整改落实演练中存在的问题。强化服务承诺,提升全省华数统一的客服热线96371用户体验,实施业务受理、安装维护、网络检测、用户回访的一站式服务,提高技术保障和服务水平。

4.强化安全过程管理。完善网络建设、安装维护、应急抢修等现场安全监管责任制,推行重大工程外聘人员意外保险制,确保不出安全事故。认真落实安全生产工作要求,对在建工程进行安全隐患排查,落实高空和上杆作业、野外操作等安全防范措施。推进网格化管理,组建护线队伍、安全员队伍和专群结合的巡护队伍,落实门房管理、大楼巡查、网络检查、双人双岗值机和网络线路日常巡查制度,做好每周线路检测、每月线路检修,加强工程施工、网络建设、安装维护、应急抢修等现场安全监管。

5.落实技术维护保障。技术部门实行一岗双职,每周二至三次对各机房设备的检修、巡查工作,重要保障期技术人员蹲点机房待命,1~11月累计对机房设备的检修巡查81次,有效确保制、编、播及媒资设备正常运行。华数公司共组织安全生产检查7次,技术部经理每周检查一次机房,工程部经理每周检查一次干线网络。在重要和敏感播出时间,所有设备停止更新、软件停止升级,网络改造和施工建设在安全范围内进行。重要播出保障期内坚持台班子带班制度,播出、发射、传输等部位实行24小时双人双岗值机,认真核对节目播出单,密切关注广播电视信号,注意省市局的预警信息和电视信号,做好每日“零报告”。

四、注重新闻报道,做好安全生产宣传引导。

1.主题宣传营氛围。广播、电视开办“平安____”宣传专栏,重点关注全县“安全生产月”开展情况,报道安全生产的新举措、新经验、好做法、工作成效,播出相关内容等22篇。围绕“五水共治”、“三改一拆”、“新农村乡风革命”、护航G20等重点工作,进行政策解读和动态报道。紧扣安全生产咨询日、国际禁毒日,开展政策普及和法治教育,营造了浓厚的舆论氛围。

第5篇:乡村治理数字化建设方案范文

一、落实年度卫生实事项目

1.加快推进重点基本建设项目。启动建设区公共卫生中心,争取年内开工。木渎人民医院外科住院楼年底基本完工,2015年4月底投用。加快推进越溪、郭巷、光福等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越溪卫生院6月底前投用,郭巷卫生院年底前投用,光福卫生院年底前基本完工。启动建设长桥蠡墅医院(名称待定)。

2.区域卫生信息化工程。加快推进区卫生信息中心建设,建立区域卫生数据中心。按照卫生部《基于健康档案的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建设指南(试行)》等信息化建设标准,建立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完成与市卫生信息平台的对接,年内实现健康档案互联互通和信息共享。

二、促进公共卫生均等化

3.健全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对照国家建设标准,完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加强公共卫生专业机构建设,按照时序进度配合做好区公共卫生中心工程建设。完善区精神卫生中心运行管理机制。区妇幼保健所确保通过省级妇幼保健机构复核评估。

4.落实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以常住人口为基数,落实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人均44元。按照国家和省、市要求,全面规范实施10大类41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和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推进特色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做好重性精神病人免费服药和服药后安全检测、社区健康自助小屋(数字化慢病管理)等项目。

5.做好疾病预防控制工作。完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绩效常态管理,进一步加强疾病预防控制能力建设。认真落实血吸虫病、结核病、艾滋病等重大疾病防控任务。落实国家免疫规划,力争消除麻疹,建成市数字化预防接种门诊示范区。完成中国消除疟疾行动省级评估验收。完善慢性病综合防控机制,加快推进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建设,提高疾病管理效率,试点开展高血压病人远程居家管理。

6.加强妇幼保健管理。加强母婴安全管理,严格高危孕产妇分级管理和剖宫产审批制度。深化母婴阳光工程,将服务人群逐步扩大至常住人口。强化妇幼保健管理,推进数字化儿童保健门诊建设,提升妇幼保健综合实力。推进妇幼卫生信息化管理,开展社区居民产后访视信息化管理示范点创建。提高托幼机构卫生保健监管力度。

7.提升卫生应急水平。完善卫生应急体系建设,健全部门协作联动机制,完善工作制度,强化培训演练。启动区级突发事件紧急医学救援基地建设,按标准储备应急物资。做好日常风险评估和预警监测,及时规范、科学有效实施突发事件紧急医学救援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控。

8.深化爱国卫生和健康城市建设。持续推进城乡综合环境提升工程,强化农村环境长效管理考核。丰富健康城市内涵,推进健康场所建设,新建市健康村10个。巩固创建卫生镇、村成果,新建国家卫生镇1个。实施健康促进“百千万”工程,抓好流动人口、职工、农民、学生等重点人群健康促进,开展公民健康素养干预和监测,强化控烟工作。加强病媒生物防制和农村改水、改厕工作。

9.强化食品安全综合协调。完善食品安全监测预警体系,及时上报重点品种检测信息和食品安全消费预警。推进食品安全集中治理整顿“天安行动”,围绕三个重点项目(农产品质量保障,食用油放心,卤菜厂、店诚信生产经营)和五个重点领域(重点场所“五小”单位、违法添加非食用物质和滥用食品添加剂、养殖场病死畜禽规范化处置、桶装饮用水、区域特色食品),深入开展食品安全综合治理,严厉打击违法违规行为,消除重大食品安全隐患。强化基层食品安全监管队伍建设,切实提高农村食品安全保障水平。

10.提升卫生监督执法水平。巩固卫生监督体系建设“达标示范”成果。深化卫生监督体制综合改革,开展卫生监督员职位分级管理试点工作,加快卫生监督协管队伍建设。强化食品安全、医疗服务、公共场所、生活饮用水、学校卫生、职业卫生、放射卫生等卫生监督和消毒产品、涉水产品等监督抽检。实现医疗机构、餐饮业、住宿业和游泳场所卫生监督量化分级全覆盖。加强检查指导,促进旅游餐饮服务业全面提升。深化卫生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的衔接配合机制,严厉打击非法行医行为。继续推进卫生监督信息化建设。

三、健全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11.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设水平。坚持政府举办为主和城乡联动发展社区卫生服务,完善“十五分钟健康服务圈”。结合城乡一体化建设,合理调整机构设置规划,优化卫生资源配置,长桥(蠡墅)、越溪、郭巷街道等拆迁较多的区域要合理调整社区卫生服务站设置。强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标准化建设,确保通过省社区卫生服务先进区复核评估。城区(长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成国家级示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东山医院建成省级示范乡镇卫生院。建成省级示范社区卫生服务站3家。

12.增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力。建立以信息化技术为支撑的综合医院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上下联动、分工协作机制,强化对口支援,逐步建立电子药房、会诊中心、检测中心、远程会诊、网上预约、双向转诊、移动终端等系统,强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卫生服务能力和服务效率。试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开展老年护理服务。协调区域内医疗机构共建东山、金庭两个120急救站点。

13.创新社区卫生服务模式。全面推行家庭医生制度,开展以主动服务、上门服务为模式的健康管理、慢病管理和健康教育等服务,重点人群家庭医生签约率达到65%以上,长桥、木渎、横泾中心等继续深化“保姆式服务”和“医疗服务进万家”。开设社区(城区、镇区)全科医生工作室,实行“定地点、定时间、定人员、定内容和定任务”服务,吸引更多的居民群众在社区首诊,服务对象在社区的满意度达95%以上,社会满意度达85%以上。

四、提升医疗服务水平

14.强化公立医院管理。加强医院基础质量管理,严格执行医疗质量管理核心制度,继续开展医疗服务、医疗核心制度、药事管理、医院感染等专项检查。推进平安医院建设,做好医疗纠纷、医疗事故的防范预案,完善医院投诉管理机制,及时妥善处理医患纠纷,积极推行第三方调解。继续推行医疗责任保险,提高参保率。不断强化医疗机构准入和医疗技术临床应用,依法查处违法违规行为。加强合理用血管理,强化血液安全管理,保证临床用血100%来自无偿献血。

15.全面改善医疗服务质量。继续推进“三好一满意”活动,认真实施“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推进临床路径管理,全面改进医疗服务。提升等级医院建设水平,医院确保通过二级甲等综合医院复审,木渎医院确立三级中西医结合医院建设目标。加强重点专科(专病)建设,对市级临床重点专科进行滚动式管理。加强对外协作,积极开展与医学院校、科研院所和上级医院的技术合作。不断改善就医环境,推行便民服务,优化就医流程,缩短患者就医时间。

16.加强中医药工作。认真贯彻省中医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和《市加快中医药事业发展的意见》,按照综合医院、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临床科室建设标准,配置中医药人员,设置中医科,开设中药房。木渎医院以建设三级中西结合医院为契机,争创中医服务品牌,甪直、东山继续加强中医特色建设。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推广中医适宜技术,加强技术培训,所有社区卫生服务站都能开展中医药服务。

五、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

17.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全区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部配备、使用和零差率销售基本药物。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严格按照计划,在省基本药物集中采购平台上开展网上集中采购,并按合同要求集中统一付款。区级公立医院按规定优先配备和使用基本药物。强化《国家基本药物处方集》和《国家基本药物临床应用指南》培训,引导医务人员合理用药。

18.巩固基层综合改革成果。综合考虑城镇化进程、服务人口、服务需求和交通状况等因素,合理核定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编制总量,实行统筹安排、动态调整。完成第二批(250人)卫技人员人事考录进编。合理配置公共卫生、医疗服务人员,适当提高护理人员比例。进一步明确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的法人主体地位,落实用人自。强化绩效考核,将服务质量数量、患者满意度、任务完成情况和居民健康状况等作为主要考核内容,依托信息化手段,强化量化考核、效果考核。推行绩效工资制度,收入分配向工作一线、关键岗位、业务骨干、贡献突出等人员倾斜,提升基层人员工作效率。

19.启动公立医院改革前期准备。成立区公立医院管理委员会,加大政府投入力度,建立科学合理的补偿机制,有序推进医药分开,推动医院健康发展,调动医务人员积极性。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定期核定公立医院人员编制并动态调整。公立医院全面开展成本核算,通过精细化管理实现流程优化,提高经济运行总体水平。

六、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

20.提升农村基本医疗保障水平。全区城乡居民(农村)医疗保险参合率保持在99%以上,人均筹资水平达650元,与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水平相当。进一步提高补偿水平,住院费用实际补偿比达到58%以上,县乡两级政策范围内补偿比保持在75%左右。探索混合支付方式改革,科学调控和管理统筹基金,当年结余率原则上控制在8%左右,适当扩大基本医疗保障的个人账户资金支付范围。全面实施肺癌等20种重大疾病医疗保障工作,确保符合救治条件的人员全部纳入重大疾病保障范围,实际报销比例提高到70%。

七、强化食品药品监管

21.促进医药产业健康发展。全面推行行政指导,搭建信息交流平台,为医药企业营造健康发展环境。抓好药品、医疗器械行业诚信体制建设,开展诚信等级评定,开展“文明示范药店”创建活动,规范医疗机构药房日常监管。切实加大对不守信企业的检查力度,引导企业自觉规范生产经营行为。

22.加强药品、医疗器械质量安全监管。继续实施质量授权人制度,加大对高风险企业、高风险药品、国家及省重点监管医疗器械品种生产企业的监管。落实基本药物生产企业报备制度,实施基本药物全品种电子监管制度。加快推动企业实施新版GMP,做好特殊药品日常监管及含麻黄碱复方制剂生产监管工作。严格药品经营许可审批标准,加强药品零售企业GSP认证和跟踪检查。推动药品远程动态监控、药品电子监管系统。督促企业实施《医疗器械生产企业质量管理规范》,加强药械重点品种、重点环节监管。完善药品不良反应(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机制。加强药品、医疗器械抽验,重点抽验基本药物中标品种和举报投诉集中、违法广告多发品种,切实提高抽验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23.强化餐饮服务食品安全。深入推进餐饮服务食品安全集中治理整顿,加大对食用油、卤菜等重点品种以及学校食堂、大中型餐饮单位、集体用餐配送单位、旅游景区周边餐饮单位等重点单位的治理力度。推广“五常法”管理模式,推进量化分级管理,提升餐饮服务环节科学化监管水平。全面完成餐饮服务食品安全抽检批次,依法做好抽检后续处置工作。切实做好重大活动的餐饮服务食品安全保障工作,确保不发生重大食品安全事故。

24.强化保健品化妆品监管。进一步完善保健品、化妆品监管责任体系,加强与相关部门的沟通与协作,进一步完善“联合监管、联合服务”工作机制,针对疑难环节和突出问题组织开展联合执法。推广化妆品生产企业质量受权人管理制度,增强企业的质量安全意识。强化保健食品化妆品日常监管,加大重点产品抽查、突击检查和飞行检查工作力度。开展对美容美发行业、保健食品专卖店等经营使用单位的规范化管理试点,组织开展蜂胶、灵芝孢子粉等重点产品专项检查。

25.加大药品稽查执法力度。保持对制售假冒伪劣药械行为的高压打击态势,针对影响人民群众安全用药的突出问题开展集中专项整治,加强部门协作,构建执法协同体系,开展联合执法,加强药品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举报投诉的调查处理达100%。加大药品、医疗器械、保健食品违法广告的整治力度。

八、完善政策保障

26.重视卫生科教工作。发挥科教兴卫资金的引导激励作用,重点支持临床科技项目和青年科技项目。实施《区卫生人才和重点学科建设工程实施方案(2014年~2015年)》,加快建设一批适应卫生服务需求、具有省内市内先进水平的重点学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结合基层实际,积极开展适合基层的科研活动。注重医疗护理创新,积极申报市级科技指导性项目。积极开展新技术新项目应用和优秀论文申报。

27.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实施卫生人才工程,加大卫生人才引进、培养力度,鼓励选派优秀人才到国(境)内、外高水平机构、上级医院进行进修学习。开展新一轮区名医生、青年骨干人才、优秀星级护士评选。强化基层基础人才培养,落实《省政府关于建立全科医生制度的实施意见》,新毕业临床医学本科生全部参加为期3年的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到2015年,每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有4名、每个站有1名以上经过培训的全科医生。加强对社区卫生技术人员的培训,开展对全科医生、社区护士和公共卫生人员“三基”训练和竞赛,提高公共卫生保健服务的水平。贯彻《乡村医生从业管理条例》,做好乡村医生的日常管理。

第6篇:乡村治理数字化建设方案范文

一、时期我县城镇建设获得的首要成果

时期,我县坚持以规划为先导,以项目建设支持,创新体制、发扬潜能、加大投入,城镇化建设获得了明显成果。

(一)规划治理成效明显。突出规划先导效果,共投资1000多万元用于规划编制,更新数字化地形图380多平方公里。先后完成了《县城镇系统规划》、《县城市总体规划》和《景色胜景区总体规划》编制工作;完成了汪家化工小区、城东片区、城南新区等20多个节制性和建筑性具体规划编制;启动了城乡统筹规划及各乡镇集镇总规修编工作;完成了全县110个行政村乡村规划。经过精心编制系列规划,城市规划区面积由136.98平方公里扩展到240平方公里,城区具体规划掩盖率到达80%以上,初步构成了掩盖县、乡、村的三级规划系统,为城乡建设科学发展供应了有力保证。在增强规划编制基本上,不断完善严重项目专家会审、征询和规划委员会民主决定计划制,制订出台了《城区村(居)民房屋建设治理方法》等一系列标准性文件,并加大规划批后巡查密度和力度,严格查处违法建设行为,使规划审批的民主性和科学性进一步加强,执行监督机制更加完善。

(二)城市建设迅猛发展。围绕“城乡建设程度走在全省山区县市前列”目的,不断加大投入力度,累计完成基本设备投资达5亿多元。先后高标准建成了污水处置厂、垃圾填埋场、饮水水源等公用设备项目,完成了城区大路、安泰大路、解放路、凤翔路、沮阳路、航天路等首要道路的综合革新;稳步施行了城区垃圾和环卫打扫保洁改革,分阶段施行了消除城区“泥巴路”、“断头路”、“摸黑路”实事工程;启动了城区“四化”(绿化、亮化、净化、美化)单位(小区)创立活动,继续施行城区增绿、补绿工程建设,具体推进城区街道绿地、天井绿地、公共绿地建设,完成了桃花岛生态示范园、鹏程国际广场、迎宾大路等城市绿地建设;施行景象亮化工程,对城区主次干道和主要建筑物施行了亮化。城区房地产业蓬勃发展,先后引进和建成房产开发项目10多个,新增房屋建筑面积达30多万平方米,积极启动经济合用住房和廉租住房建设等。当前,城区绿地率达37.15%,绿化掩盖率达41.76%,人均公共绿地上积到达11平方米,城乡情况进一步改善,功能品尝日渐提高,经济发展情况更加优化,人居情况明显改善。

(三)城市特征日益光鲜。一直将“以人本”理念贯串于城市规划建设的各个环节。对事关群众亲身好处的主要规划编制、严重改建项目、社会关注的热难点问题等,均采取专家论证、民意查询、网上投票、媒体宣传等方法向社会大众公开,普遍集中民智、堆积民力。坚持从人民群众亟需处理的突出问题动手,落实惠民政策,施行利民工程,着力改善民生。在完成最低收入家庭租住房屋补助应补尽补的基本上,积极推进保证性住房建设,共累计完工保证性住房近3万平方米,基本完成了“住有所居”的目的;先后对城区22条巷道进行硬化和亮化建设,处理了群众出行难的问题。充分发扬城区依山傍水的天然优势,着力打造生态城建,彰显山川特征。坚持采取因地制宜、施行节能照明、节水绿化、普遍采用乡土树种和原资料、完善多方监督系统降低工程造价、积极推行建筑节能等多方办法,不断增强节省建城的认识,着力打造“节省”城建。

二、存在的首要问题

(一)城乡规划程度与经济社会发展的新情势存在必然差距。一是前瞻性不够。如城市规划不能知足新型城镇化的发展要求,城市燃气等未在规划中予以充分思索;二是规划容量不足。如城市建设用地尚不能很好知足工业园区发展和严重公共基本设备建设的用地需求;三是操作性不强。建设详规的掩盖率不够,新农村建设规划还不能有用知足农民群众的愿望和需求。

(二)城乡建设程度与山川园林城市定位存在必然差距。一是城区骨架拓展迟缓,建成区面积较小,各类功能分区混同,不利于城市性质的构成和凸显。二是建筑程度较低,建筑物立面、颜色、装饰和全体作风等方面尚不尽人意。三是绿化层次较低,绿量不足,道路绿化、天井绿化和公共绿地建设程度偏低。四是亮化方式单一,标准不高,短少精品和特征。

(三)城乡治理程度与人民群众的愿望存在必然差距。一是基本设备建设滞后,不能有用知足城乡居民的交通、出行、饮水、照明等需求。二是村镇规划治理亟待增强,与新型城镇化建设要求不相顺应。三是城乡卫生情况有待进一步改善,局部单位(小区)的垃圾集并房没有建设到位,居民区内部和乡村情况情况亟待增强和改善。

三、推进我县新型城镇化的工作建议

“十二五”期间,经济社会正处于加快转型的战略时机期和蓄势勃发的具体收成期,我县城镇建设面对可贵的发展时机,我们将紧紧掌握时机,突出大项工作重点,具体加快新型城镇化建设。

(一)突出特征,高标准规划城市

1、着力构建完善的规划系统。一是加速完善城乡统筹规划。积极将纳入省、市域城镇系统全盘思索,力争使何在省市域城镇收集中占有相对有利的地位,为发展争夺有利的政策区位。二是加速完善城镇总体规划。依据各乡镇经济社会发展实践,实时对各乡镇集镇总体规划进行修编。三是加速完善景象节制规划。启动城区景象节制规划和保宜高速及荷当、保宜、南等省道沿线景象节制规划编制,做到有的放矢建设和治理县域空间景象元素。四是加速完善具体规划。加大城区和乡镇重点地段、重点区位的节制性具体规划和建筑性具体规划编制力度。五是加速完善专项规划。根据城市发展实践,合时对城市给水、排水、道路、绿化、燃气等基本设备规划进行修订、完善。六是加速完善乡村建设规划。在完成乡村规划编制工作基本上,有序启动宜居乡村和漂亮乡村示范区规划编制。

2、着力配套标准的治理方法。一是制订出台城市规划治理技能规则。结合实践,制订出台涵盖城市建设用地分类与适建范围、建筑容量节制目标、建筑间距与建筑让步红线节制、建筑物高度节制、城市建筑景象节制、市政工程设备节制、绿地节制、建设工程完工规划验收等内容的综合性治理规则。二是制订城市“四线”(红线、绿线、紫线、蓝线)规划控制技能文件。城市“四线”规划控制技能文件经审批后实时向社会,便于大众查询,以保证城市规划有序施行。三是不断完善治理方法。完善房产开发建设、农民公寓建设、城市绿化建设等专项治理方法,促使各类建设标准有序。

3、着力履行严格的执行机制。一是完善规划评审决定计划机制。坚持主要规划和房产开发项目规划方案提请县规划委员汇集体审议定策机制。二是履行规划公示准则。将城市总体规划、“四线”规划控制技能文件、个人建房等专项治理方法以及房产开发项目审批状况等经过收集实时向社会公示,承受社会监督。三是完善规划施行责任追查准则。依照“谁审批,谁负责”的准则严格执行责任追查准则。关于不按《城乡规划法》和《城市总体规划》要求实行报建手续、躲避监管、擅自建设的,应予以严格查处,切实维护规划的严格性。四是健全规划批后监管机制。要坚持起“全天候、无裂缝”的规划监察巡查机制,做到早发现、早处置,保证城市规划准确施行。

(二)多法并举,高层次建设城市

1、多渠道筹措城市建设资金。一是内部挖潜增资。在保证财务投入不变增进的基本上,充分应用现有资源、情况前提,积极对内挖潜,扩展资金起原。二是外部引进融资。认真研讨有关城市开发的投资政策,顺水推舟各方开发(投资)商的投资热情,加大城市房产开发工作力度,为城市建设融取很多资金。三是对上争夺津贴资金。认真体会上级投资政策、掌握政策时机,积极对上争夺城建项目资金。四是普遍汲取民间成本。充分应用县内局部老板、民营企业和外出打工人员二次创业、投资房地产、回籍兴办企业等热情,发明前提、吸引他们参加房产开发、市场建设,拓宽民间成本参加城市建设渠道。

2、大实力拓展城市框架。一是拓展城市框架。紧紧掌握进入工业化和城镇化发展快车道的有利时机,积极抢抓城东新区、城南工业园区、汪家工业园区等很多具有优越用地和开发前提的区域亟待开发等有利前提,稳步扩展城区规划,优化城市空间结构。二是完善城市功能分区。对老城区局部功能进行恰当转移,合理规划建设工业、寓居、行政办公、商贸服务、文教卫生等功能区。三是着力建设“四区”。革新老城商贸服务区。保存老城区的商贸服务功能,对局部行政办公、寓居功能进行有序转移。采取多种方式对老城区局部危旧建筑和“城中村”进行革新升级;高标准新建城东新区。规划、引进、新建一批城市级的商贸、宾馆、餐饮等服务设备,指导局部行政事业单位、商贸服务业、企业总部和研发中心进入城市新区;打破性发展工业园区。积极为工业园区发展营建优胜情况,增强基本设备和服务设备建设配套,构成以工业化促进城市化、以城市化推进工业化的良性发展格式;高起点建设凤山寓居小区。高起点规划建设凤山寓居小区,将景色胜景区和凤山寓居小区打形成城区的后花圃。

3、全方位完善基本设备建设。一是大魄力施行城市道路建设工程。加速城东大路、城南大路、环城路新建和革新措施,分步延长凤仪路、沮阳路、复兴路,规划建设沮河三桥,着力构建城区表里迟滞的道路交通系统。二是大手笔施行绿化亮化美化工程。坚持以陌头绿地和天井绿地为点、道路绿化为线、滨河公园绿化为面,大力施行城区增绿补绿工程,力争城区绿化标准到达国家级园林城市标准。具体增强街道亮化建设,以大路样板街、沮河景象走廊带和城区各首要企事业单位、标记性建筑物等为重点,逐渐推进城区景象亮化建设。三是大力度推进生态环保工程。施行城区洁净排污工程,统筹安排城市污水管网、垃圾集并房、垃圾池建设,大幅度提高污水、垃圾搜集率和处置率,坚持城区优越的生态、发展情况。

(三)协调推进,高程度统筹城乡发展

第7篇:乡村治理数字化建设方案范文

一、指导思想

以创建“优美环境、优良秩序、优质服务”为工作目标,以创建“三优”文明城市为载体,逐步完善城乡基础设施,提升社会公共服务水平,努力创造良好的政务环境、法制环境、市场环境、社会环境、生活环境、人文环境、生态环境和社会文化环境,为把建设成更适宜人居、更适宜创业、更适宜人的全面发展的文明城市提供完善的环境基础、良好的社会秩序、优良的民生条件和时代的文明风尚。

二、创建目标和标准

(一)总体目标和标准

总体目标:创建优美环境、创建优良秩序、创建优质服务,加快全市“一心、两带、两大市场、六大基地”建设。

创建优美环境的重点是实现“四化”:硬化、绿化、净化、亮化,做到:规划科学、特色突出,环境整洁、道路平整,环保生态、绿化达标。

创建优良秩序的重点是处理好市容和繁荣的关系,做到:市容美观、市场有序、交通遵章、素质提升。

创建优质服务的重点是行政管理“窗口”部门和商业经营“窗口”行业优化服务质量,提升城市内在品质,做到:设施规范完善,办事诚信高效,服务热情周到,文化建设发展。

(二)阶段目标

根据省和市部署,我市创建工作采取“五年分三步走”的步骤进行推进。

第一步:市区实现治理“五乱”(乱贴乱画、乱搭乱建、乱停乱行、乱倒乱扔、乱堆乱放)、实现“四净“(市容市貌净、主次干道净、社区楼院净、重点区域净)的工作目标,全面整治交通、市容秩序,全面提高优质规范服务水准。做到城乡同步推进,在城乡环境做到洁净化的基础上,切实提高绿化、美化水平。

第二步:落实全省开展“三优”文明城市工程和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总目标的要求,推进城市数字化管理。按照要求做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自我测评工作。全市各行业文明指数,推动创建工作深入开展。

第三步:搞好创建提档升级工作,全面达到“三优”文明城市总体要求,全力创建省级“三优”文明城市。

在整个“三优”文明城市创建过程中,要大力弘扬精神,大力加强城乡文化建设,全面提高城乡现代文明程度、提高城乡居民素质、提高群众生活质量,促进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发展。

三、工作任务和责任分工

1、创建优美环境

(1)城市出城口及城乡结合部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工程。城市出入口及城乡结合部环境卫生管理达到市容管理标准,彻底清除基建残土、垃圾污物,建立保持环境卫生的长效机制(镇负责);加强对城市建筑工地的监管(市建设局负责);彻底拆除违章建筑(市规划建设管理局负责);完善市区环卫管理体制,合并精简管理机构,减少管理人员数量,增加环卫保洁人员数量,加大环卫日常保洁工作力度(镇负责)。

(2)城市污水及生活垃圾治理工程。加快市区污水处理厂建设,力争使污水处理厂投入试运行(市水务局负责)。加快生活垃圾处理厂建设,完成生活垃圾处理厂一期工程建设(市规划建设管理局负责)。达到城市污水及生活垃圾治理要求。

(3)整治城市“牛皮癣”工程。清除市区和农村城镇乱贴乱画,清理规范商铺门前及橱窗上的各种广告性招贴;采取有效措施,建立责任部门联动的长效机制,保证城市“牛皮癣”得到有效遏制(市规划建设管理局负责、团市委、各乡镇负责);坚持清理和疏导相结合,在必要地段和居民住宅楼院设立便民招贴栏,为清理城市“牛皮癣”提供治本方法(市委宣传部、市规划建设管理局负责)。

(4)城市亮化工程。市区路灯及景观照明积极推广使用安全、环保、高效、节能的新型光源;城市道路装灯率、亮灯率及设施完好率分别达到95%以上;城市主要街路、广场周边建筑采用景观性亮化照明;景观性亮化照明设施与灯光性牌匾、电子发光装置保护完好(市规划建设管理局负责,市房产住宅局配合)。

(5)城市通道整治工程。市区内公路及河流通道环境卫生整洁,无垃圾污物和废弃设施;保持通道两侧建筑、树木及水体的容貌和环境卫生,建立完善的日常监管制度;(镇负责)市区道路发生破损及时进行修补,及时修缮市政设施(市交通局、市规划建设管理局负责)。

(6)城市园林绿化工程。河带状公园、新世纪广场、迎宾广场等休闲广场设施维护良好(市规划建设管理局负责);城市新建居住小区绿地面积达30%以上,无侵占绿地、乱伐树木和破坏绿化成果现象(市建设局负责,市房产住宅局配合)。

(7)城市水利工程。完善城市防洪体系建设,加大城市水景观建设;加强城市水资源节约、保护与管理工作。(市水务局负责)。

(8)乡村环境卫生整治工程。以改路、改水、改厕、改院墙,清垃圾、清柴草垛、清违章建筑,建文化活动室、建文体活动场地,种植花草树木即“四改、三清、两建、一种”作为环境整治的主要任务。制定科学的工作规划,每年确定2个示范村,实施重点推进,分步改善村屯面貌,2013年前彻底改善村镇面貌。(各乡镇负责)

2、创建优良秩序

(1)城市交通秩序治理工程。规范机动车和非机动车辆停放秩序,鼓励城市主次干道两侧划线停车,杜绝随意变线行驶、掉头等现象。加强行人和非机动车辆交通安全管理,取缔不按规定线路行走(驶)和乱闯红灯现象,提高广大市民的文明交通意识,打造文明和谐的交通环境(市公安局负责);加强出租车、公交客运车辆运营管理,取缔非法营运车辆,逐步减少取消港轿车辆(市交通局、市公安局负责)。

(2)城市牌匾广告综合治理工程。规范牌匾、广告设置。取缔一店多牌和违章设置的超大型牌匾,对污浊破损严重、与周围景观不协调的牌匾要限期整改;加强市区地面与空间广告的设置管理,对不符合广告设置规范、无法定审批手续、严重影响周边环境景观的应当限期拆除,树立高雅、规范的城市景观形象,以规范促繁荣、促发展(市规划建设管理局负责、市工商局负责)。

(3)市场综合治理工程。加强占道市场监督管理,严格取缔未经批准随意设置的各类占道市场经营,对依法批准的占道市场,做到按指定位置、面积和时限占用道路;取缔摊位明火作业和场外经营,积极倡导健康文明的经营方式,开辟便民、利民、文明的经营环境。(市规划建设管理局负责,市工商局配合)

3、创建优质服务

(1)行政执法和政务服务“窗口”建设工程。加强行政审批中心和“一站式”服务中心建设,建立政府门户网站,提高行政效能。严格执行政务公开、办事公开制度,实现政务服务方便、快捷、高效,为广大市民群众提供放心满意的服务(牵头部门:政府办责任部门:行政执法和政务服务“窗口”单位)。

(2)社会公共服务“窗口”建设工程。切实加强市民关心的医疗、供热、供水、公交、环卫、邮政、通讯等“窗口”服务行业质量建设,全面提升直接服务市民物质、文化生活的服务水平,实现诚信、规范、便捷,提高群众的生活质量(牵头部门:市纪检委责任部门:社会公共服务“窗口”单位)。

(3)文明满意创评工程。以实施“转变作风、优化环境服务年”为契机,组织“窗口”单位开展文明“窗口”、文明职工创评活动,增强服务企业、服务农村、服务群众的意识,为经济发展营造优质高效的服务环境。(牵头部门:市委组织部责任部门:各“窗口”单位)。组织“争做雪都文明市民”宣讲团深入基层宣讲,组织中小学生开展演讲,在媒体设立“褒贬录”等方式,加大市民素质教育工作力度,在全市形成人人做文明人、人人为文明城市建设献计出力的局面(牵头部门:市委宣传部责任部门:市教育局、团市委、市妇联)。

四、实施步骤

创建“三优”文明城市工程拟分三个阶段。

1、全面启动阶段。8月中旬开始全面动员,召开全市动员会议或专项推进会议,组织市属媒体集中宣传“三优”文明城市工程对于全面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全面提高城市内在品质,推动全市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的重大意义,动员广大群众和社会各界支持、参与创建“三优”文明城市工程。

2、整体推进阶段。8月下旬至10月末,全面开展城区环境卫生和社会公共秩序整治战役,改变环境秩序“脏乱差”的状况,使城区环境面貌和社会秩序发生明显改观;以硬化、绿化、净化、美化为重点,集中推进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建设和完善城市公共服务的基础设施,加强污水处理、垃圾处理基础设施建设和日常管理,加强对城市建筑工地的监管,从源头治理“脏乱差”现象,打牢城区优美环境建设的物质和管理基础;在医疗、通信、邮政等“窗口”服务行业开展“文明窗口”评选活动,推进优质服务全面展开并且取得初步成果。组织开展以创评“雪都文明市民”为主题的市民文明行为践行活动,以“迎国庆、讲文明、树新风”为内容,引导人人争当讲道德、讲文明、守法纪的公民。

3、总结考核阶段。11月份,组织成立创建工作考核验收组,对市直各单位、各乡镇创建工作进行全面考核,并将考核内容纳入市委、市政府考核目标责任状的内容进行重点考核。

五、组织领导

市委、市政府成立创建“三优”文明城市工程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委宣传部,负责具体协调组织工作,制定总体方案、专项推进方案和宣传动员、督促检查、综合汇总、考核评比工作。各成员单位负责制定专项工作方案,组织实施。

1、创建“三优”文明城市工程领导小组

2、创建“三优”文明城市工程领导小组办公室

六、工作要求

1、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市直各部门、各乡镇要把创建“三优”文明城市工程切实摆上位置,高度重视,扎实推进。市创“三优”工程领导小组要定期召开全体会议,各责任部门每季度要向领导小组办公室汇报创建“三优”工作推进情况。领导小组办公室要会同有关部门组织测评考核,定期报告创“三优”工程的进展情况。各责任单位、各乡镇要高度重视,进一步明确责任和分工,制定相应工作方案,于8月20日前报送领导小组办公室。

2、跟踪督导,严格考核。市“三优”活动领导小组将抽调人员定期进行调查督察,组织新闻媒体进行窗口服务行业的暗访,组织有关部门对群众满意度进行暗访测评。

第8篇:乡村治理数字化建设方案范文

如何将大数据的红利释放给广大民众?贵州发出了自己的声音――运用大数据破题民生“痛点”。

作为大数据产业发展的领跑者,贵州将大数据作为在增进民生福祉上的动力引擎,在脱贫攻坚、公用事业、创新创业等多个领域全面推广大数据应用,逐步形成了公平普惠、便捷高效的民生服务体系。

让精准扶贫更加精准

贵州是全国贫困人口最多的省份,在脱贫攻坚战中任务艰巨。同时,依托得天独厚的生态优势,贵州抢占先机在大数据领域走在了全国前列。

既要补好短板,又要做好长板。贵州把大扶贫、大数据作为两大战略行动来抓――大扶贫是一场输不起的攻坚战,而大数据是创先进的突围战。

贵州充分依托大数据、云计算创新扶贫开发手段,通过打造全省“扶贫云”平台,建立用数据决策、数据管理、数据考核的精准扶贫管理工作机制,探索“互联网+”扶贫新模式。

在省扶贫办的一台电脑上,有一张1:5000比例尺的贵州省地图。一张可查到全省乡村乃至个人信息的“扶贫地图”。

“自2015年‘扶贫云’上线以来,已经实现了对全省贫困人口精准识别和动态监测。”省扶贫办总农艺师周兴介绍说,通过对民政、教育、卫计、住建、公安等部门的贫困人口数据整合,“扶贫云”已经成为全省扶贫工作统一的7大平台,即数据支撑平台、项目申报平台、资金争取平台、脱贫管理平台、绩效评估平台、任务督查平台、工作考核平台。

在“扶贫云”上,扶贫信息点面结合,从九个市州的贫困人数、贫困发生率、农民收入,到任意一个市、县、乡、村乃至个人的扶贫信息,都能在屏幕上显示。

“精准扶贫就要具体到个人,我们通过‘四看’的方法(一看房、二看粮、三看劳动能力、四看家中有无读书郎)来评定出一个脱贫指数,为贫困水平打分。”周兴说。

同时,贵州还利用大数据手段大力实施扶贫生态转移工程,从根本上帮扶解决生计问题,增强贫困地区、贫困群众发展内生动力。

在位于六盘水市的中国网络菜市场总部运营中心,一排排实时数据和分析结果在数千平方米的大厅里展示着。这些数据是“中国农业云大数据”与“中国网络菜市场”采取“1+1=1”的模式运营结合,以电商为载体、数据为基础,共同构建的全新农业电商产业链。

以大数据引领农村电商产业,并推动农业产业转型升,增强农民特别是贫困户创业创新的主动性和自主性。这一模式有助于解决市场需求、食品安全、农民就业、扶贫致富等问题。

正是有了基于大数据的技术经验积累,“中国网络菜市场”项目已完成并在贵州多个市州云体验店运营。依靠现有信息技术,还将逐步解决返乡农民工就业、留守儿童教育、带动周边百姓就业等社会问题。

提供个性化民生服务

凯里市炉山镇大牌坊村村民王光虎没有想到,听起来离自己很远的“大数据”,有一天能离自己如此之近。

“太神奇了。”通过连接“民生资金云”的查询终端机,王光虎用身份证一刷,屏幕上良种补贴、农资综合补贴等情况清清楚楚。

随着凯里市“民生资金云”大数据查询平台一期工程建设如火如荼,凯里市乡镇、街道的18个便民服务中心、56个中心村、23个社区、3个居委会,都能通过查询终端机让群众及时了解民生政策、民生资金的管理使用详情。

从贵州省首个专业公有云计算平台“唯思云”的诞生,到“智行公交云”让凯里成为贵州省智慧出行示范点,再到如今“民生资金云”飘向基层,凯里“云”上风景旖旎,“大数据构建”未来可期。

2015年国庆黄金周期间,贵州通过“智能交通云”平台,实现公安、交警、消防、医疗等部门的联合执勤,提高了统一指挥、快速反应、高效决策处置能力,处警效率提升1.5倍。

随着省级有关部门单位的业务系统和门户网站在“云”上运行,政府的治理能力稳步提升,社会民生获得明显改善。

贵阳市正凭借大数据手段,逐步实现对城市智能化的管理。展开该市数字化城市综合治理体系的框架图,可以清晰地看到:大数据横向贯穿城管、环卫、绿化、交通等部门,纵向连接各级政府部门、街道、社区等,因为数字化和可视化,发生在城市每个角落的事件,都将会获得及时处理。

2016年11月18日,贵阳市“大数据民生”工程上线试运行。以“筑民生”平台为项目品牌载体,已完成初期42项民生服务接入,涉及教育、人社、卫计、公积金中心、民政、卫计等11个部门。

作为贵阳市以大数据为引领打造创新型中心城市的十大重点工程之一,“大数据民生”民生工程计划以“筑民生”综合服务平台为基础载体,通过对民生全领域、全过程海量数据的记录、共享、挖掘,深入释放贵阳民生服务资源的潜在价值。

一直以来,贵州高度重视民生工作,各级部门不断聚力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的民生难点问题。但“办事难、出行难、看病难”等问题仍客观存在。

如何破题?运用大数据思维模式创新体制机制、实现民生服务数据资源块上聚集,对数据进行汇聚、关联、分析和应用,以大数据服务大民生的思路提上日程。

“以大数据手段实现‘一站式’民生服务,出发点在民众最真实的需求。‘筑民生’平台将多部门分散的线下服务接入的基础上,更多的是借助政府数据共享、数据开放的红利,有效整合多部门数据,提供满足群众更多元化需求的个性化服务。”贵州筑民生运营服务有限公司负责人周武说。

驱动创新创业新模式

大数据在破解民生问题的同时,也驱动更多普通大众参与进来。

出生于1990年的创业者金国炯来自浙江,之前在杭州创业,项目主要是水果饮料配送、餐厅经营等。

金国炯认为,谣言给老百姓对食品安全的认知带来困惑,让公民对食品的信任度不断降低。他的餐厅强调食品加工过程的透明化,顾客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厨房里的一举一动。他由此得到启发:如果把“透明厨房”延伸到整个产业链,让百姓亲眼看到食品生产、加工、保鲜的整个过程,不就可以从源头上杜绝谣言,让大家吃得放心了么?

2016年3月,他向首届中国痛客大赛提交了建立食品安全直播平台的解决方案。按他的设计,这个平台包括网站和APP,消费者可以通过平台查看所有入驻商家的直播,目睹食品从采购到制作的全过程。

一个痛点为金国炯指出了一条可能的发展之路。大赛结束后,他来到贵阳再度创业,注册了一家新的公司,着手搭建直播平台。

像金国炯这样,能够从各种社会现象和问题中,找到普适性、待解决的关键要素,形成并提出痛点的人,我们称之为“痛客”。

2016年3月,贵阳市率先提出“痛客计划”,并启动全球首个以“痛客”为主角的比赛――中国痛客大赛暨社会共治・企业信用痛点主题大赛。

以痛客大赛为基础,贵州还打造了“痛客梦工厂”平台。该平台成为汇聚以痛客为代表的社会智力资源的云平台。以接受咨询、痛点分享和融资等模式,实现“有想法的人”和“有办法的人”有效对接。

第9篇:乡村治理数字化建设方案范文

年经济和社会发展奋斗目标:实现地方生产总值可比增长15%;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可比增长20%;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20%;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同比增长2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长12%;农民人均纯收入同比增长12%。

一、夯实农业基础,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

1.加大农村基础设施投入,稳定粮食产量,全面完成观音湖配套渠系工程、中央小农水和农业综合土地治理等项目。抓紧实施9.6万人安全饮水工程和农村电网改造,力争开工建设太泉湖。狠抓农村道路建设,建成通村道路80公里,启动山区道路提档升级,规划建设峨眉、夹江交界的农村公路示范片区。积极实施新农村综合体试点,完成仙山茗园省级新农村示范片项目,引导农民集中居住,改变农村生活环境。

2.大力发展特色效益农业,抓好茶叶、蔬菜、藤椒、中药材、食用菌等科技示范基地建设,做好全国绿色食品标准化生产基地验收,新发展茶园1.75万亩、改造提升1.6万亩,建成3个蔬菜和1个茶叶万亩示范片。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完成低产林改造0.3万亩,建立科技示范林0.2万亩。继续实施动物防疫“七三三”规范化工程,新建标准化村级防疫室25个、市场检疫监督点4个。

3.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加快农产品物流中心项目引进,开展“雪魔芋”等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推介系列活动,完成竹叶青名优绿茶生产线技改,启动茶特色产业园和粮食物流中心建设。

二、助推转型升级,加快旅游休闲化进程

4.坚持“山城一体”发展,全面实施以峨山、黄湾为核心的“两化”特色片建设,加快推进峨秀湖文旅产业园、中华药博园、“山与湖”二期、蜀尚国际、大佛禅院扩建(佛教文化中心)、菩提公园、大庙飞来殿扩建等项目,开工建设艾美酒店,力争启动金顶大剧院、功夫公园、观音湖主题酒店、影视中心、悦榕庄酒店、秀湖山庄改扩建等项目,鼓励支持景区红珠山酒店和温泉酒店扩建。加快特色风情小镇打造,实施峨山风情小镇的道路黑色化、立面装饰、特色商业街建设,启动天颐温泉小镇、黄湾武术文化小镇、川主农耕文化小镇项目。

5.完善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峨秀湖环湖景观和绕湖环线道路建设,启动景区环线公路、城际铁路天下名山站旅游综合服务区和观音湖旅游通道工程,加快建设特色街区,增加旅游星级公厕、旅游停车场。

6.大力发展特色乡村旅游和节庆旅游,继续办好仙牙桃花节、天全李花节,打造环乡村生态休闲度假带。深入推进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创建工作,力争大庙飞来殿、仙芝竹尖茶文化旅游区创建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实现接待游客65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82亿元,分别增长20%和25%。

三、狠抓项目建设,加快工业低碳化进程

7.全面加快项目建设,力争建成峨胜六期、农夫山泉二期、通惠制药一期、宇强电机车二期和健能电源一期等项目,加快推进35万吨高精铝板带箔、华润啤酒20万吨迁建、信发矿泉水二期、中威鞋业等项目,启动峨胜垃圾焚烧、竹叶青茶饮料等项目。加强项目储备,鼓励和扶持本土企业做大做强,研究出台电子信息、新材料、装备制造、动漫和自动化设计等产业更加优惠的扶持政策,促进产业升级和项目引进。强化品牌战略,积极支持金陶瓷业、龙马木业争创中国驰名商标。坚决淘汰落后产能,督促重点工业企业节能减排。

8.坚持工业集中发展,完善园区基础设施,大力推进符溪、桂花桥“两化”互动示范片建设,力争年内初见成效。加快实施燕岗火车站货场扩建项目,集聚发展物流产业,打造铁路、公路联网的现代物流中心。延伸铝材产业链,引进下游产品生产开发企业,启动铝材工业园基础设施建设。创新办园方式,探索在符溪建立“飞地工业园区”,与峨边、马边等地区合作办园。鼓励社会资金参与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开工新建东西主干道、红星南路等道路8条,力争建成标准厂房27万平方米。积极推进省级工业园区创建,启动工业科技孵化中心建设,全年新增入园企业15个以上,实现产值突破200亿元,出口创汇超1亿美元。

9.创新工作思路,突破土地、电力、用气、资金等要素瓶颈,为经济发展提供有力保障。科学合理使用土地指标,用好用活土地双挂钩、村道建设、水利保护、新农村综合体等政策,积极争取与盘活存量并举,缓解项目建设用地压力。加强能源保障,完成新平110千伏变电站、夏荷凤桥线路等项目,启动年配网建设;力争引进1-2家有实力的天然气企业,缓解用气指标不足问题。安排工业发展资金4000万元,帮扶重点优势企业加快发展渡难关。继续拓宽中小企业融资渠道,做大做强融资平台,力争协调中小企业担保贷款10亿元。

四、提升双宜环境,加快城市特色化进程

10.完善城市路网工程,完成18条城区道路白加黑改造和城北片区4条主道路路基工程,加快西环线二期、雁北路北段、客运中心东北面道路和峨眉大桥建设,启动11条次道路BT招商项目。改造东新街、雁北路、西正街和胜利片区污水管网,扩容升级城区污水处理厂。

11.突出地方文化和旅游城市特征,实施省道306线天下名山至射箭坪段、峨九路等5条道路立面风貌塑造。完善城市景观景点设施,完成水体公园景观工程,加快峨眉河三期治理、符溪湿地公园建设和跃进渠城区段整治,启动城南育贤广场、城北太泉广场建设。

12.积极打造特色居住区,吸引外地高端人群来峨购房置业,力争开工建设大西南养老基地。适度开发中高端商品房,计划投资18亿元,开发面积55万平方米。强化保障性住房建设,推出3-5宗土地,开发100平米以下中小户型低端商住房;加快大庙、符北、符汶、太泉等安置点建设,新建安置房3578套43.4万平方米;扩大公租房建设规模,解决外来务工人员和城市困难群体住房难问题,建成公租房1500套、廉租房60套、限价房150套、经适房376套,发放住房租赁补贴1500户。

13.深入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治理,继续推进国家级生态市创建工作,确保通过省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复查。完成符溪、双福、九里等集镇道路改造,建成高桥、乐都等6镇乡污水管网和污水处理站。强化城市综合管理,严格查处违法建设,全面加强占道经营、车辆乱停、广告乱贴、噪音污染等治理,规范城市主干道店招,对部分城市道路进行改造,缓解市区交通拥堵问题。完善城乡一体化生活垃圾统一收运、集中处理常态机制,新建镇乡垃圾中转站2座、城市公厕5座,城市和农村生活垃圾清运与无害化处理率分别达100%和90%。

14.积极构建大交通网络,完成成绵乐城际铁路、乐雅高速峨眉段主体工程,继续做好成昆铁路新线、乐汉高速前期准备工作。全面改善城乡道路交通,建成省道103线、306线过境段改线工程、嘉燕公路,完成苏九路改造,启动胜燕路整治。研究制定九沙公路断道后的交通恢复方案,并尽快组织实施。

五、加强社会事业建设,不断改善人民生活

15.全力推进社会事业发展,全面完成校安工程和峨眉二中、实验幼儿园、绥山一小改扩建,启动峨眉四中、五中二期、六中、七中三期、峨眉五小扩建工程。加快职业教育发展步伐,鼓励和支持社会资金联合办学,提升职业教育规模和水平。加大科技对“四主三新”企业的支撑力度,抓好省级农业科技园建设。积极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全面完成市人民医院三级乙等医院创建工作。加快迁建太泉医院,启动人民医院和符溪镇卫生院迁建。积极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做好全国卫生城市复查验收。持续稳定低生育水平,全面推进人口计生信息化建设,符合政策生育率稳定在91%以上,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2‰以内。加快文体广电事业发展,启动市文化体育中心和符溪文化中心建设,建成农家书屋40家,办好第二届市运动会。实施有线电视数字化双向改造,完成1000户有线电视安装。

16.全力实施民生工程,推进民政福利事业发展,努力争创中国“长寿之乡”,完成民政福利院建设并投入使用,建成19个标准化社区办公用房,启动殡仪馆搬迁和公墓异地新建。切实抓好双拥工作,完成95405部队专用通道改造,启动武装部搬迁。积极开展重度残疾人救助,新建残疾人康复中心。千方百计扩大就业,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扩大社保覆盖面,社保、医保参保人数分别达12.3万人和38.5万人,覆盖率达97%和96%。

六、创新社会管理模式,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17.探索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试点扩权强镇。继续推进事业单位人事和分配制度改革,在市级部门全面实行公务卡制度。进一步深化企业改革,做好破产企业的解散及后续工作。

18.积极构建治安防范网络,深入开展“打黑除恶”专项行动,依法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继续推进居住证制度,启动羁押中心建设。做好新时期和群众工作,创新矛盾化解机制,建立重大项目、重大决策的社会稳定风险评估体系,强化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和司法调解相衔接的“大调解”工作,着力解决企业改制、征地拆迁、涉法涉诉问题。深入开展“六五”普法,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加强重点行业、领域安全生产专项整治,有效防范和遏制各类安全事故的发生。深入贯彻落实《食品安全法》,健全食品安全可追溯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