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施工环境保护制度范文

施工环境保护制度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施工环境保护制度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施工环境保护制度

第1篇:施工环境保护制度范文

关键词:环境监理现状必要性工作内容

1 环境监理的概念

工程环境监理是指监理单位受业主委托,依据合同和有关法律法规,按照“公正、独立、自主”的原则,通过工程环境监理的方式,代表业主进行的施工环境保护管理工作,与整个施工组织管理紧密结合。

环境监理制度是依据国家和地方有关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环境影响报告书及其批复等文件的要求通过第三方环境管理机构对建设项目施工期实施全过程环境监管的管理制度,是对建设项目环境管理制度的完善和补充,是“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和“三同时”制度的具体体现。

环境监理一般由具有环评资质并同时具有监理资质的单位承担,由环保专业人员为主进行组建,并以市场化的公开招标形式确定建设项目的具体监理单位,为业主提供建设项目从环评到验收的全过程环境管理服务,确保工程顺利通过环境保护验收。

2 环境监理发展现状

为适应加入WTO新形势下环境管理的要求,贯彻《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严格执行环境保护“三同时”制度,进一步加强建设项目设计和施工阶段的环境管理,控制施工阶段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逐步推行施工期工程环境监理制度。2002年10月,国家环境保护总局汇同铁道部、交通部、水利部等六部门联合了《关于在重点建设项目中开展环境监理试点的通知》,要求青藏铁路、西气东输管道工程、岷江紫坪铺水利枢纽工程等13项建在生态敏感区、对生态环境影响突出的国家重点工程实施环境监理试点工作。

通过13个试点工程的环境监理实践,并借鉴国外经验和工程监理经验,国家环境保护部提出了《建设项目施工期环境监理办法》及其配套的《建设项目施工期环境监理指南》等指导性文件,逐步摸索出一条适合我国国情的环境监理模式,以使建设项目施工期环境监理制度化、规范化,并在国内全面开展建设项目的环境监理工作。

当前,我国在推行环境监理制度方面进行着积极的探索,部分省市、行业部门已将环境监理作为环境管理体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2004年,交通部发出了“关于开展交通工程环境监理工作的通知”(交环发[2004]314号),决定在交通行业内开展工程环境监理工作,并作为工程监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纳入工程监理管理体系。

深圳市于2006年8月颁布的《深圳市经济特区建设项目环境保护条例》第二十三条规定:应当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的建设项目,实行工程环境监理制度;建设单位应当委托相关专业机构,对项目施工过程中防止和减少环境污染以及生态破坏措施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对环境保护设施建设施工进行现场检查;建设项目施工期环境监理报告是工程环保竣工验收的重要依据之一。

为强化建设项目施工期的达标排放和生态保护工作,进一步完善建设项目环境管理体制,辽宁省全力推进建设项目环境监理制度,于2007年印发了《辽宁省建设项目环境监理管理暂行办法》,该办法明确规定建设项目开工建设前未委托环境监理即开工建设的,由有监督管理权限的环保部门责令限期整改,逾期不整改的,责令停止建设,对未按规定提交环境监理报告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不予批准竣工环保验收。2010年6月,国家环境保护部同意将辽宁省作为建设项目环境监理试点省份。2011年3月,辽宁省环境保护厅了《辽宁省建设项目环境监理管理办法》,进一步规范环境监理工作。

近几年,国内大型水利水电建设项目如金沙江溪落渡水电站,雅砻江锦屏一级水电站、锦屏二级水电站、官地水电站,大渡河长河坝水电站等全面实施了环境监理工作,环境监理在水电工程建设期间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有效控制和降低了因工程建设带来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对国内类似工程项目的环境保护工作有较好的示范作用。

3 实施环境监理制度的必要性

我国建设项目环境管理实行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和“三同时”两项制度始于20世纪70年代,管理工作的两个重点是建设项目的环保审批和竣工验收,对环境影响报告书批复之后、“三同时”竣工验收之前的施工阶段,没有行之有效的环境管理手段,未能对建设项目的全过程实行有效的环境管理,建设项目环境保护工作未引入环境监理机制,主观上存在“重审批,轻管理,忽视过程监督”,客观上导致施工阶段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问题突出,因此,建设项目施工期引入环境监理机制加强环境管理势在必行。

工程建设项目引入环境监理机制,可以使环境管理工作融入到整个工程实施过程中,变事后管理为过程管理,变政府强制性管理为政府监督与第三方服务和建设单位自律相结合的管理,同时也是我国工程建设健康发展、与国际惯例接轨的需要。

4 环境监理的工作目标

国内建设项目的环境监理工作目标主要体现在:

(1)依据国家环保法律、法规、技术标准,通过环境监理工作,控制施工期不利环境影响,保护生态环境,保障人群健康,确保建设项目环保设计文件及审批意见中各项环境保护措施得到有效落实,将施工活动对环境的不利影响控制在区域环境可接受的范围内,促进工程顺利建设。

(2)结合工程实际情况,宣传国家环保法律法规及环保知识,增强工程参建单位环境保护意识,明确环境保护责任,提高环保工作水平,确保工程环境保护工作顺利开展。

(3)形成真实反映管理工作过程和环保措施落实的规范完整的监理资料,为工程的环保验收提供依据。

5 环境监理工作程序

环境监理工作程序见以下框图:

6 环境监理内容

环境监理的内容主要有两方面:一是审核工程设计和招投标文件中相关的环境保护措施内容是否符合国家法律法规的规定和技术要求;二是严格按照监理工作“三控两管一协调”的方法,按照工程环境保护的设计方案,在施工阶段做到进度控制、质量控制、投资控制、合同管理、信息管理和组织协调,使工程改善环境的设计方案(或措施)通过环境监理得到全面落实。环境监理的具体内容包括:生产废水和生活污水处理、固体废物处理、大气污染防治、噪声控制、野生动植物及生态环境保护、人群健康保护和水土保持的工作管理等。

对环境监理的具体工作要求是:

(1)建立健全环境监理组织机构,编制环保监理规划和监理实施细则,并推动和协助建立包括业主、工程监理、承包商三方在内的工程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体系。

(2)对环保专项设施的设计、建设、运行及其维护管理进行监理,根据合同要求对非直接监理项目施工过程中的环保工作进行效果管理。

(3)负责专项环保设施设计方案的审查;管理环境监理工作过程资料。

(4)制定环保检查制度,对施工现场的环保工作进行监督和指导,开展定期和不定期的现场检查,对不符合环保要求的行为和方法,及时提出工作建议或发出整改指令。

(5)定期召开环保工作例会,根据现场具体情况必要时召开专题会议,研究解决现场存在的环保问题。

(6)定期向业主以书面形式提交环境监理工作报告。

(7)协助业主按国家规定完成环保措施阶段性验收及竣工验收。

7 环境监理的方法

环境监理的方法一般有以下几种:

(1)监理旁站:监理旁站是指环境监理对工程施工阶段可能出现环境问题的关键部位、关键工序实施全过程现场跟踪的监督活动。

(2)日常巡视:这是一种流动的检查方式,环境监理对工程的环境项目实行巡回检查,如环境空气污染、噪声防治、废水处理等。

(3)定点监理:每逢一固定时间监理各指标的执行情况。

(4)监测:根据施工区环境保护需要,开展环境监测、水土保持监测工作,例如利用现场可靠的监测资料,或利用遥感信息技术如卫片、彩红外航片等进行目视解译和计算机分析,宏观监控环境问题,如水土流失、水源污染和生物影响等,为环境监理工作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

(5)例会及专题会议制度:按固定时间(如每月)召开施工区环境管理会议,进行总结,提出存在的问题和整改要求,对某些环保重大问题召开相关专题会议。

(6)定期报告制度:要求承包商定期向环境监理提交环境保护工作报告;环境监理定期向业主提交环境监理报告及相关工作总结。

(7)签发指令:环境监理工程师通过签发指令文件(如通知单、便函等)指出工程中出现的各种环境隐患和存在的问题,要求承包商进行整改。

(8)工作建议:环境监理通过向业主提出工作建议的方式,指出工程中可能出现或已经存在的,合同授权范围外环境监理不能直接处理的环境隐患,提请业主及时处理。

8 结语

环境监理工作在国内环境管理领域中是一种新的管理方式,相关的法律法规尚不完善,监理工作存在许多不成熟的地方,推行环境监理制度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建设项目环境管理工作过程控制难的问题,是建设项目环境管理制度的完善和补充。因此,实行环境监理制度是加强我国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工作的迫切需要。

实践证明,环境监理在工程建设期间具有重要作用,降低了工程建设给生态环境带来的不利影响,工程建设期引入环境监理机制,保证了工程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全面实现。

参考文献:

第2篇:施工环境保护制度范文

从行政机关的行政职权出发,建立健全行政职权、落实行政职责。实际上,所有的行政机关,都有保护环境的义务和责任,限于权利的分工,我们主要强调水利、环保行政机关环境法律责任。在水利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法制中,应明确加以规定。

1.建立健全行政机关的环保职责。应该在水利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法律中,将涉及执法水利工程项目的各个行政机关规定一定的环境保护义务,承担相应的环境保护的责任。如环保工作是美国政府各部门的共同责任,大家都管,而不是环保部门一家来管,政府的各个部门都设有环保机构,都负有保护环境的法定职责。相比之下,我国的环境管理体系还不够完善,除国家环保局外,其他政府部门环境管理机构还相当薄弱,与其所承担的环境保护任务不相适应,亟待加强和完善。

2.完善环境执法力度。由于执法者的环境法律意识不强,特别是很多地方领导为了水利工程项目的政治利益和经济利益,而干扰了环境执法。由于环保法律大多规定的法律责任要求不严,对环境违法者大多执行行政制裁,缺少严厉的刑事制裁条款,不能震慑违法者。重要的是我们要完善环境司法诉讼制度,对环境违法者提起司法诉讼,由法院进行司法审判,提高环境执法效力。

3.建立行政机关环境执法的监督制度。任何公民或团体都可提起环境法的诉讼,来保证水利工程环境影响程度最低。公民或团体不仅可以对违反环境义务的水利工程建设方提讼,还可以对未履行环保义务的行政机关提讼,以此来监督和推动国家行政机关环境执法力度。

二、水利工程建设各方的环境法律责任构建

水利工程建设各方的环境法律责任应该是一个相互监督的体系,但实际上却往往被水利工程建设单位一方操纵,忽视了水利工程建设中的环境影响评价法制。在构建水利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法制中,我们必须明确各方的环境法律责任,采取严厉的惩罚措施。

1.水利工程建设单位环境责任。建设单位在水利工程开工前,应当就落实环境保护的措施进行全面系统的布置,明确施工单位的环境法律责任。详细编写《施工期环境保护规定》,要针对水利工程项目的特点,根据有关环境保护的法规,具体编写环境保护条款,水利工程建设单位对水利工程环境保护负主要责任,不能只是走形式、走过场,来应付行政机关的环境监督,否则,应受到严惩。在水利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法制中,对于造成环境问题的主要责任人应设定民事责任、行政责任和刑事责任的规定,对水利工程建设单位应处以罚金。

2.水利工程设计单位环境责任。设计单位应当按照法律、法规和水利工程建设环境要求标准进行设计,论证施工项目对周边环境的影响,防止因设计不合理而导致环境事故的发生。设计单位应当考虑施工安全操作和防护的需要,对涉及施工环境安全的重点部位和环节在设计文件中注明,并对防范环境安全事故提出指导意见。采用新结构、新材料、新工艺以及特殊结构的水利工程,设计单位应当在设计中提出保障施工作业人员安全和预防生产安全事故的措施建议。设计单位和有关设计人员应当对其设计成果负责。设计单位应当参与与设计有关的环境安全事故分析,并承担相应的环境法律责任。

3.水利工程施工单位环境责任。水利工程施工单位根据《施工期环境保护规定》的各项条款以及水利工程施工合同的要求,负责施工期间所有的的环境法律责任,施工单位主要负责人对本单位的环境保护全面负责。施工单位应当建立健全环境保护责任制度和环境保护教育培训制度,加大对施工人员环保知识的宣传,提高环保意识。同时还要制定环境保护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对所承担的水利工程进行定期和专项环境检查,并做好检查记录。

4.勘察(测)单位的环境责任。勘察(测)单位在勘察(测)作业时,应当严格执行操作规程,采取措施保证各类管线、设施和周边建筑物、构筑物的环境安全。勘察(测)单位和有关勘察(测)人员应当对其勘察(测)成果负责。禁止有损坏生态环境和人文环境的行为。

5.水利工程监理单位环境责任。监理单位和监理人员应当按照自然环境法律、法规、工程建设合同的合同条款以及水利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的项目要求实施监理,做好环境监理报告并对水利工程建设环境安全承担法律责任。监理单位应当审查施工组织设计中的环保措施是否得当,切实履行环境保护职责。监理单位在实施监理过程中,发现存在环境破坏情况的,应当要求施工单位整改;情况严重的,应当要求施工单位暂时停止施工,并及时向环保行政主管部门、水利行政部门、流域管理机构或者其委托的安全生产监督机构以及建设单位报告。

6.水利工程管理单位环境责任。很多水利工程管理粗放,水平低,更谈不上实施现代化管理,造成了管理单位经济负担沉重、管理成本高,又降低了工作效率,影响了水利工程的维护管理,更谈不上环境保护了。我们要规范水利工程管理单位的法律地位,规范它保护环境的法定职责。

第3篇:施工环境保护制度范文

关键词:建筑工程;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创新举措

1建设项目实施环保管理的意义

1.1基于施工特性的必然要求

在进行建筑工程施工中,或多或少的会出现一些环境污染,对地形以及地貌产生一定的破坏,导致资源消耗等后果,因此需要不断的进行环保管理的创新。一般情况下,在建筑工程项目中,从源头上控制原材料的消耗,对能源进行有效的控制,对资源进行合理的优化配置。当前状态下,对建筑工程的能耗方面进行节能是当前研究的主要目标。

1.2环境保护是时展的需要

当前环境线,全球都在坚持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就是把环境污染以及环境破坏的损失降到最低。在进行建筑工程施工时,要尽可能的减少破坏自然环境的活动,坚持预防为主,并不断治理污染的环境,把生产资源降到最低。

1.3环境保护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建筑工程在进行施工过程中,一般都会使用机械进行施工作业,使用机械施工,会产生一系列的环境污染问题,例如噪音污染、扬尘污染等,这些都会对自然环境造成破坏。此外,在进行施工中会使用大量的水资源以及能源,这些能源在使用后会产生污染,因此在利用能源上要把废水废气等加以利用,这样不但可以保护环境,而且对经济效益也可以有很大程度的提升。

2建设工程施工环保管理现状

当前环境下,我国建筑工程的环境保护情况不是很乐观,对于我国当前施工环境保护管理出现的问题产生的原因中,不但有人们的环保意识的问题,还有经济发展的因素等。主要表现在:(1)空气污染。建筑工程在施工过程中,施工车辆会一般会进入市区,对于建筑施工车辆进入市区的现象,会或多或少的对城市交通产生一定的影响,并且在车辆运输过程中,经常会有工业废渣以及建筑垃圾以及建筑粉尘扩散到城市市区中,对城市道路以及城市空气产生一定的污染,增加城市空气的粉尘含量,对于城市环境造成不利的影响。在进行建筑装修过程中,使用的各种涂料以及建筑填充材料中,会含有大量的甲醛以及苯类等有毒物质,这些有毒物质对人们的皮肤以及消化道产生重要的影响,对人们的身体造成重要的健康威胁。(3)损害城市市政基础设施。建筑施工过程中,需要进行施工材料以及施工装备的运输,对于施工中产生的废水废渣等往往会随意丢弃,加之施工人员的环境保护意识往往不高,在进行运输中,往往对城市市政基础设施不加保护,严重超载会导致城市道路产生病害,对市政排水系统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随意排放废水将施工中泥沙流入排水系统中,造成城市排水系统发生堵塞,对城市发展产生不利的影响。

3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创新举措

3.1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

在建筑工程中,坚持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坚持以人为本的建设理念,降低能源的消耗排放量,对于建筑工程中,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建设理念,在满足人类基本的生活需求下,通过先进的生产技术以及管理措施满足环境保护的要求。施工人员以及管理人员要不断的转变施工观念,推行绿色施工,坚持以人为本。

3.2加快技术更新

对于建筑施工中,施工技术作为施工中比较重要的因素,要满足环境保护节能的需要,在很大程度上依赖建筑施工技术的进步。建筑工程在进行施工中,消耗大量的不可再生能源。因此,在进行建筑材料的选择中,要不断采用先进的技术,创新建筑材料的性能,不断推广新型环保材料。因此,需要技术人员不断进行技术的开发与研究,为新型建筑材料的开发贡献重要的力量,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3.3加强建设项目的全过程管理

采取环保审批前置、施工环境监理以及管理人员资格审查等措施进行监督,不断加强施工环境评价机制的落实状况,做好环境保护项目的验收以及评价管理。然后,需要不断完善建设项目的环保预审汇签制度,对于环境影响的评价文件需要进行严格的审查,确保对环境的评审的质量。此外,还需要加强执法检查力度,对于违法违规的现象要进行严厉的惩罚,并建立环境评价考核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保证环境评审的审批质量。还应当加强社会公众媒体的监督,加强公众参与力度,为环境保护评价做出贡献。

3.4加强管理机制

在当前情况来说,在建筑节能监督法律监督上面存在一些弊端,各地根据自身的情况出台了许多地方性行政法规对关于建筑环境保护进行规定,但是,在具体执行情况上来看,往往很不乐观。主要原因就是我国的法律体系存在着不健全的弊端,对于一些能源开发项目的支持力度不够,导致建筑企业在推行建筑节能措施实施情况积极性不是很高。因此,对于政府部门来说,需要不断完善建筑环境保护相关法规政策,并不断进行约束制度的建立,不断激励人们进行节约型建筑理念的转型,加大对进行新产品技术的开发扶持力度,建立行业的统一标准。

4结语

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是当前发展的必然趋势,对于建筑污染可以进行有效的控制,在当前形势下,建筑工程相关部门需要不断努力,积极响应国家号召,真正推行建筑业的可持续发展战略。

参考文献

[1]向俊杰.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协同治理体系研究[D].吉林大学,2015.

[2]马建昌.中国城市区域大遗址管理运营研究[D].西北大学,2015.

第4篇:施工环境保护制度范文

【关键词】市政工程建设;环境管理;防治措施

由于市政工程往往建址于城市中心、居民区等人口密集的地方,环境问题更应该受到关注。虽然这些施工所产生的环境问题不能避免,但作为市政工程建设企业,本着造福于民的原则,应尽最大能力减少施工给居民生活带来的不便。以下就市政工程建设过程中的环境管理进行探讨。

1市政工程建设过程中的环境管理内容

市政工程建设施工期的环境管理,应坚持以防为主管治结合的原则,将施工阶段的环境保护工作纳入施工单位和建设单位的管理轨道之中,其主要内容有以下几方面。

1.1进行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

根据我国的《环境影响评价法》规定市政工程项目在施工开始前应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对环境有重大影响的施工项目应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对环境有一定轻度影响的施工项目应编制环境影响报告,表对施工项目可能造成的影响进行分析、预测和评估,并提出防治措施和建议;环境影响报告应得到环境行政主管部门的审批,对环境影响较小的施工项目应填报环境影响登记表。

1.2实行建筑施工申报登记

根据国家有关环境保护法律规定,建筑施工前应到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进行建筑施工噪声的申报登记,说明施工工艺施工主要设备、施工时间和周期以及污染防治措施等,市政工程项目由于其特殊性有时在道路施工时存在连续作业的情况还必须将施工时间提前申报并告知周围居民,采取适当的防噪声措施。

1.3落实环境保护措施

必须加强对施工人员的环保意识教育,在施工前、施工间期、施工后期的几个阶段落实环境保护的措施。施工单位在施工前,应按相关的法规和条例以及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表)中对施工期的环保要求,制定施工期间的环境保护计划并予以落实。环保计划的主要内容包括对污水、粉尘、噪声、固体废弃物等的防治措施。

1.4有效进行环境影响监测

市政工程项目施工期的环境监测可以了解和评价施工期间的周围环境质量,为环境管理提供技术支持。施工期间的环境监测,需确定各种污染物的最终排放量,应对周围大气、水体甚至土壤的环境质量及居民生活区受影响的程度开展监测,在居民生活区附近施工的建设项目,还需开展噪声、振动监测以评估施工期间周围环境是否符合国家环境质量标准的要求。

2市政工程建设存在的环境问题及其防治措施

2.1市政工程建设存在的环境问题

(1)施工扬尘。施工扬尘是市政工程施工中造成大气污染的主要原因。它是指施工现场因各种作业、车辆运行、地面风蚀等原因扩散到空气中的各种粉尘。这些施工扬尘的产生往往对施工现场及附近区域造成一定程度的大气污染,在市区居民集中的区域施工时甚至还会出现污染纠纷。(2)施工噪声。施工噪声是指在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干扰周围生活环境的声音,其特点是:噪声源相对稳定,噪声的产生时间有较大的波动性。施工噪声污染主要发生在施工现场及构件加工场,主要噪声源来自各类施工机械。(3)施工水污染。市政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中的水污染主要是由于施工现场施工人员的生活污水排放和由于施工场地的地面冲洗水、降雨所造成的地表径流和流失的浆料进入水体等所造成的。这些影响会使施工场所附近的水质受到一定的影响。

2.2市政工程建设环境问题的防治措施

(1)施工现场扬尘防治措施。使用新型环保材料,对施工现场土方用绿网进行覆盖,硬化临时道路,随时洒水防止扬尘,对水泥等细颗粒建筑散体材料密闭保存,使用密闭式运输车辆运输土方和垃圾,在施工现场主要出入口设置冲洗台,专人对出场车辆进行清洗,严格控制使用尾气排放不合格车辆,除设有符合规定的装置外,不在施工现场熔融沥青或者焚浇油毡、油漆以及其他会产生有毒有害烟尘和恶臭气体的物质。(2)施工噪声防治措施。市政工程施工离不开机械操作,噪声伴随着施工的开展而产生,噪声污染不仅影响周围居民的学习、工作和正常生活,它对健康的威胁也是不可忽视的。根据法律法规,当地环境保护标准和体系文件要求,对于噪声污染可采取:搅拌机等噪声设备加设隔音棚;推士机、挖掘机、装载机等白天限制值75dB夜间55dB,混凝土、搅拌机、震捣棒、电锯白天限制值70dB夜间55dB,注意机械保养使机械保持最低声级水平;尽量不采用强噪声机械,夜间运输车辆进入施:I:现场严禁鸣笛,装卸材料要轻拿轻放。(3)施工废水污染的防治措施。要确保施工场地远离水源地,做好临近水源地的隔离保护措施,以免施工废水污染水源。市政桥梁桩基施工中的泥浆废水等,必须要先沉淀,然后排放到指定区域。还可以将施工现场的部分废水回收利用,喷洒于施工现场,有利于减少扬尘,还提高了水资源的利用率。施工作业人员生活区中产生的污水应当经过市政污水管道排放。含有有害物质的污水必须要进行无害化处理后才能排放。

3市政工程建设施工的环境保护管理

3.1准备阶段

制定合理可行的环境保护措施管理,在施工作业的准备阶段,第一,应当建立起完善的环境保护管理机构,建立针对可能导致环境污染的各项潜在因素做出及时的应对处理办法,明确施工作业组织中针对各项环境保护管理工作的分工细则,完善施工作业中环境保护管理方面的各项规章制度。在组织计划实施市政施工时,应当先了解施工过程中环境保护工作中的薄弱环节,并对相关工作人员进行岗前培训,明确我国针对建设项目中对于环境保护的各项规章制度,并严格遵守。

3.2施工阶段

加强环境保护的管理实施,在工程作业实施的阶段中,就不同程度不同时期的施工工序的特点及时改善相关环境保护管理措施的相关制度,并且做好相关的环境污染的应急预案,不断提高施工过程中环境保护管理中作的水平。为了确保施工阶段各项作业对环境的影响降到最低程度,要及时评估施工阶段中可能造成的污染状况,还要定期开展施工环境影响的调查,依据以上两个方法制定相关的环境保护污染的防治措施,并且还要确保其可行性和科学性。

3.3竣工阶段

污染发生后的处理机制,由于各种原因,施工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产生许许多多的污染。施工部门应当及时针对污染发生状况采取预案,作出相应的处理措施。还要将污染事故的现况及发展趋势及时上报主管部门,一边采取积极有效的处理措施,避免污染危害蔓延扩大。针对已发生的污染事故,要严格分析其发生原因,并处罚造成事故的相关责任人,整改相应的施工作业中的漏洞,不断完善施工阶段的环境保护管理工作

结束语:

为防治市政工程建设项目施工期的环境污染,应加快对施工期的环境监测技术规范的研究,建立和健全市政工程建设过程中的环境管理制度,使市政建设项目全过程受到环境部门的监控。

参考文献:

[1]骆国良,李维权.市政工程施工与保护环境协调发展[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0(11)

[2]余永强.市政工程建设环境协调发展研究[J].中华民居.2010(11)

第5篇:施工环境保护制度范文

引入了环境保护和水土保护专项监理,环保水保综合监理部依据环评、水保报告督促承建单位完成环保水保设施,并负责施工过程中环保水保工作进度和落实情况的检查、提出整改方案;施工期环境保护和水保持监测单位分别负责水、气、声、渣等环境影响和水土流失情况的监测工作,并及时向业主反馈监测情况;各承建单位负责具体环保水保措施的落实;工程监理负责各环保水保土建措施的具体实施和质量管理。形成了“业主、监理、监测、施工四位一体”的管理网络和各级地方行政主管部门监督、验收的管理体系。业主定期组织监理、施工单位等召开环保水保例会,共同协调解决工程建设中存在的环保水保问题,积极推动各项环境保护和水土保持设施的建设,确保已建设施的正常运行,并将环境保护和水土保持措施落实情况作为项目考核的一部分,使其做到规范化、制度化。

2施工期环境保护和水土保持工作管理措施

2.1强化环保水保后续设计、满足“三同时”要求

在环境影响报告书和环境保护总体设计的基础上.业主委托设计单位开展了各种后续设计并陆续组织实施。先后编制完成了《吉牛水电站弃渣场防护工程设计方案》、《吉牛水电站弃渣场调整报告》、《吉牛水电站首部及渣场绿化措施设计报告》等一系列后续设计方案和报告满足“三同时”要求。同时对电站工程建设过程中各类项目进行的招标、合同、施工、试运行、工程验收等各个环节中都对环境保护和水土保持工作提出了要求。优化设计,在开发中节约资源。取消了原规划中的竹子沟砂石料场,减少了耕林地占用面积,节约了用地,将工区部分加工厂、修理厂、仓库都修建在弃渣场或弃渣回垫形成的施工平台上,大大减少了工程临时占地。

2.2重视环境保护和水土保持宣传教育工作

在工程建设过程中,业主高度重视环境保护和水土保持的宣传教育工作,采取张贴宣传画、组织讨论、各单位交叉检查等多种形式开展环保水保宣传活动,做到集中培训和现场操作相结合。由环境保护和水土保持综合监理牵头定期组织施工区管理人员学习环保水保知识,组织各单位交流自己的经验做法,共同提高。通过吉牛水电站环保水保监理部有针对性的向施工单位提供环保工程措施资料,以便施工单位主动学习环保知识,对施工人员进行环保培训。邀请政府相关行政主管部门、科研设计单位来工地集中进行法律法规及有针对性的环保水保知识培训。

2.3严格督促相关环保水保设施的运行

在与运行单位签合同前即要求其制定环保水保设施运行管理制度,明确分管领导和责任人。拌和系统生产废水处理设施、生活垃圾清运由承包单位运行管理,环保综合监理单位及业主进行监管。承包单位定期对设施运行情况进行自检,监理每月对设施运行情况进行考核。不运行则不予计量并给予处罚,考核不合格的进行整改,从而提高了设施的运行管理水平。制定相关的考核、评比、奖罚制度,定期对各单位和其实施项目进行检查考核,保证了管理体系的有效运行。

2.4落实环境保护与水土保持单项工程验收制度

按照国家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水土保持验收管理的相关要求,结合电站环保水保工作实际,由环保水保综合监理协助业主制定了《吉牛水电工程环境保护与水土保持单项工程验收管理规定》,对具备验收条件的环保水保单项工程组织验收.对不满足要求的项目要求进行专项整治。实行专项验收制度,既可以检查环保、水保项目的实施到位与否,又保障了环保水保工作的有序推进。也为后续的环保水保措施的阶段检查和竣工专项验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3施工期的环境保护和水土保持现场措施

3.1施工期环境保护措施

3.1.1鱼类保护措施根据环评报告及其批复意见,为了切实做好革什扎河鱼类保护工作,业主与四川省水产局签订水生生物资源保护协议,根据革什扎河鱼类分布、种群数量等联合开展增殖放流活动,加强对沿河岸居民及电站参建单位鱼类资源保护的宣传力度,提高渔政部门执法力度。3.1.2水环境保护措施厂房营地设置1套地埋式污水处理设施,处理后的水用于周围草坪绿化灌溉。承包商营地由于工程建设需要,各标段建设相对分散且人数相对较少,因此采用旱厕,粪便给予当地居民作为农家肥。电站砂石料从当地购买,混凝土拌合系统生产废水采用混凝沉淀的工艺,处理后用于周边场地洒水降尘。3.1.3声环境和大气环境保护前期工程开始时业主安监处就制定了《施工区道路交通管理办法》,夜间禁止运输活动,在交通沿线设限速标志、禁鸣标志、减速坎等。施工过程中,洒水降尘、加强施工管理并进行道路绿化等措施的实施.减少了施工扬尘的影响。3.1.4社会环境通过优化施工总平面布置,合理安排工程占地,取消了影响仁青帮巴神山的1#施工支洞,避免对藏区神山的影响,促进了工程建设与藏族文化的融合。该电站为长隧洞引水式电站,为防止电站运行、检修中人为制造洪水,影响库区、坝下群众的生命财产,签订了专项施工合同,分别在减水河段、厂房尾水、库区等河道沿线设置了45处混凝土警示标识。

3.2施工期水土保持措施

3.2.1主体工程永久占地区在施工图设计阶段已在主体工程设计中考虑水保措施,并已基本落实。主要完成首部枢纽左右岸边坡防护、改线公路与复建桥坡脚挡墙和护坡、各支洞口边坡支护、地面厂房混凝土挡墙等项目,所建成的水保设施运行良好。目前已完成了改线公路两侧以及大坝下游左右岸施工平台区域的整地绿化工作,取得良好效果,并获得了州环保局现场检查的肯定。3.2.2弃渣场区各渣场自施工开始就严格开展水土流失防治工作,按要求进行了水保专项设计,各渣场均已按设计图纸完成了渣场挡墙与临河渣场的浆砌石护坡施工,水保设施运行良好;堆渣过程中严格监控,加强对施工弃渣的管理,开挖渣料运至指定渣场堆放并及时进行推平整治,杜绝了乱弃现象。3.2.3施工道路区域电站新建施工道路主要有库区改线道路、引水隧洞2#至10#支洞施工便道、调压井施工便道,新建施工道路总长约20.5公里,较水保报告书规划道路减少9.08公里,优化设计,减少了征占地面积。为做好施工道路水保工作,在道路施工阶段,一是及时采取截排水沟、沉沙凼和竹条栅栏临时措施做好水土流失防治工作;二是同步实施浆砌石挡墙、边坡挂网喷混凝土、混凝土挡墙、浆砌石排水沟等永久措施确保边坡稳定,防止水土流失;三是加强开挖料的管理,严禁开挖渣料直接倾倒公路边坡。运行使用阶段,一是对地段及时撒播适生草籽,进行绿化;二是安排专人管理,加强路面维修、排水沟清理等工作;三是采取了硬化和洒水措施,减少扬尘污染;四是对雨季汛期滑塌路段及时采取了工程措施保证边坡稳定,对存在较大安全隐患的不稳定坡面及时行了框格梁和锚索施工。3.2.4其他施工临时设施区域对涉及堆渣回填的场地,均严格遵循“先挡后弃”的原则;对已建成的各施工临建设施,基本配置有完善的排水设施,并安排专人维护。

4结束语

吉牛水电站施工期环境保护和水土保持工作取得了一些成效,总结以下几点:

4.1领导重视、管理体系到位

工程建设重新启动后,一开始就明确环保水保工作由业主一位副总经理分管,工程建设处主管,在招标阶段,即将环保水保措施作为一项重要内容纳入招标范围,签订的主体施工合同中要求各单位必须建立独立的环保、水保管理体系,业主与各承包单位签订《环保水保、文明施工协议书》明确各级人员的责任和相关要求。工程项目开工前,施工单位根据各标段对环保、水保工作的要求,编制施工组织设计,明确环保水保措施,经工程监理审批同意后方可开工。

4.2落实各项具体措施

施工过程中工程建设处、环保水保综合监理及工程监理等对施工单位环保水保措施的落实情况定期进行检查、考核,对考核结果优良的单位进行奖励;对较差的单位下发限期整改通知,并由工程建设处和环保水保监理跟踪落实;对不合格的单位进行经济处罚。周例会和月计划会上,把环保水保工作列入议事日程,并根据工程进展情况,组织自查自纠,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施工期环境监测、水土保持监测、水生陆生监测等工作均已启动,保证了在抓好已投运环保设施运行管理的同时,能够用监测数据指导环保水保管理工作,改进运行中存在的问题,确保环保水保设施发挥实效,达到预期目的。

4.3保障资金落实到位

第6篇:施工环境保护制度范文

一、加强领导落实主体责任

为切实打赢环境保护攻坚战,街道成立了生态环境保护工作领导小组,落实了党政双组长制度,明确了责任分工,成立了生态环保站,充实环保工作人员,保证了街道日常环保工作的有序展开。每月召开一次环境保护工作专题例会,认真研判环境治理形势,有针对性开展巡查、检查和专项工作,使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特别是大气环保问题整治得到了保障。

二、完善环保网格化包保

针对街道地处城乡结合部的实际和施工场所点多面广的特点,详细制订并逐步完善了生态环境保护网格化管理办法,建立了环境保护网格化管理制度和环境保护网格监管责任追究制度,明确了街道环境保护网格化监管责任体系,有序开展了网格化管理工作,做到了街道、社区各级网格员人人有环境保护任务,整改落实人人有目标,压实了环保责任。严格落实责任追究制度,严肃奖惩措施,有力的促进了环保网格员工作的落实。

三、污染防治开展情况

1.开展专项整治。辖区内“三供一业”改造项目施工多,重点工程施工多,一度给大气环境保护造成了较大压力,街道认真组织网格员认真开展扬尘、油烟、散煤、锅炉等影响大气环境指标的巡查、排查和问题整治。

工作中,街道环保人员克服困难,特别是对经营、施工单位对环境保护意识认识不足,环保措施落实推一下,动一下和我行我素的行为,进行针对性约谈教育和惩戒,使环境保护措施落实较往年得到了加强。上半年,联合上级及相关部门,有计划的完成了固体废物排查整治行动、餐饮油烟联合整治行动、“散乱污”排查整治行动、河流整治、物料堆场整治、施工裸土整治等专项工作,街道生态环境工作总体得到改善。在扬尘整治中,发现较大问题2起,约谈项目负责人两次;在餐饮油烟整治中,发现较大问题1起,已联系市油烟办进行处理。发现一般问题20余起,及时整改3处裸土场所未及时覆盖问题;对4家企业负责人因环保措施落实不力进行了约谈。

2.加强台账管理。街道对辖区已备案企业整改情况进行统计调查,对汽修厂、洗车场、餐饮店、物料沙场、废旧行业和辖区内国有企业生产情况进行统计调查,建立健全污染源“一企一档”,全面掌握了辖区单位排污和固废情况。要求相关企业按要求认真进行整改,并提请相关部门进行验收。

3、坚持环境巡查。认真制定环保工作巡查计划,坚持每日重点督查建筑施工工地、餐饮聚集地段、散乱小作坊等环境保护问题突出区域,对列入重点减排企业进行了定期抽检,对发现问题的单位,及时下达整改通知书,对逾期不落实和整治不达标的单位实行约谈和问责,对整改不力的进行处罚。街道环保分管负责人不定时带队对企业、工地进行突击检查,夜查,有力打击了环保违法违规行为。特别在四、五月份组织开展4+1餐饮油烟大检查行动中,街道联合市场监管所、社区环保网格员、市容中队对辖区内所有的餐饮户、小吃摊点、小作坊等的油烟净化情况进行排查,落实了全天候、高密度,并增加了每天早上巡查。对所有餐饮经营户建立了监管台账信息,做到每日更新,确保油炸整治信息的准确性、及时性、真实性。目前,辖区餐饮业油烟排放得到有力整治,达到了环保基本要求。

4、认真做好值班工作。在节假日期间,环保工作人员克服困难,周密安排,保证了24小时不间断巡查,并坚持在整治一线值守,特别是春节、清明节期间祭祀问题,环保站工作人员全员夜间检查,使辖区内的生态环境保护得到了坚实保障。

5、加大问题整改和环保投入。街道积极处理好上级交办的案件,快速高效完成环保问题整改,确保整改不过夜,问题及时清零,办结率100%。

四、存在问题

一是网格化包保责任落实参差不齐。在网格化巡查包保工作中,相关包保责任人投入环境巡查整治的精力分配不协调,未能把环境保护工作同城市文明创建很好结合,不能把卫生城市和环境保护工作相统一。特别是具体工作分出了你我,环境保护工作没有形成合力,影响了环境工作的开展和工作质量的提高。

二是环境保护队伍加强。1.街道无环保执法权是制约一线环保检查人员的难点问题。表现在敢于说服教育,不能处罚问责。2.街道环保工作人员基本上是社会招聘的临时人员,且环保业务能力水平普遍较低,影响了环保检查执法的权威性。

五、下一步工作

下半年,街道把认真落实中央、省、市、区关于生态环境保护工作部署和要求为已任,严格落实生态环境发展理念,不断提升环境监管水平,为全区生态环境保护上台阶加油鼓劲。

重点工作。继续以大气污染防治工作为重点,努力做好建筑施工特别是“三供一业”项目改造施工中的扬尘防治和裸土、渣土、物料覆盖等问题,认真落实环保要求的六个百分之百;继续开展餐饮油烟整治行动,确保油烟净化行动整治规范有效;继续开展“散乱污”企业(作坊)巡查整治,确保发现及时整改有效不反复。认真落实水资源管理和河长制责任落实,积极开展黑臭水体的排查治理。

提升能力。下半年,街道将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作为文明、卫生城市创建的基础,继续加大环保保护投入,定期开展环保人员业务素质的培训,不断提高工作人员管理水平,保证街道生态环境管理工作高效运转和环境整治双提升。

第7篇:施工环境保护制度范文

关键词:环境保护体系;环境保护措施;施工环境监控

1 建立环境保护体系

1.1 建立环境保护组织机构

项目经理部应成立环境保护管理小组,设专职环保管理员。项目经理为环境保护第一责任人。生产经理、项目总工、各职能科室负责人共同参与、分工负责。专职环保员负责制定项目的环保措施方案,全过程监督施工环保工作情况,负责检测现场的环境保护质量,解决工程施工中出现的环境污染技术问题,并配合好当地政府环保部门的工作。

1.2 制定环境保护管理制度

根据ISO14000环境保护管理体系及国家和地方的环保法律法规,制定项目环境保护管理制度,明确环保目标及措施。把环保责任层层分解到人,实行环保绩效与个人收入挂钩,提高职工的环保积极性。

2 落实环境保护措施

2.1 控制空气污染

2.1.1 在土方工程开工前做好最大干密度击实试验、土方碾压试验。确定最大干密度、最佳铺土厚度、最优含水量、最小压实功。根据最小压实功,确定合理的压实遍数,避免过压造成能源浪费;进行开挖区、弃土区、填筑区原地形地貌测绘,精心做好土方平衡,尽力做到土方综合运距最短,节省运土能耗,实现节能减排,减轻空气污染。

2.1.2 正在施工的开挖面、弃土面、填筑面应及时洒水、保持湿润;已施工完成的工作面应采取绿化、固化、覆盖措施,防止土体外漏;生活区、机械停置区、机械修理区应平整坚实,上撒石子,碎石地面既可回收利用,又能吸尘防尘。

2.1.3 选用清洁能源、清洁燃油、燃油清洁剂及符合国家排放标准的施工机械,降低机械废气排放量。

2.1.4 土方拉运须选用密闭式运输机械,防止沿途遗撒,运土时应避开4级以上大风,减轻扬尘。现场出入口处设置冲洗台,出场时必须将车辆清理干净,不得将泥沙带出现场。

2.1.5 施工现场禁止焚烧废油、塑料、油漆、沥青等易产生恶臭气体的废弃物。

2.2 防止水土流失

2.2.1 较陡的开挖面、疏松的弃土区、没削坡的填筑外边坡在雨水和地面径流冲刷下容易产生水土流失。因此在土方施工时,应避免陡坡开挖,防止土方坍塌滑坡;在弃土区、填筑区等地表处播种速生草种,进行绿化和水土保持;在施工区应尽量避免大面积砍伐树木和破环植被;雨季施工时还应设置截流沟、疏水沟,及时将工作面雨水排除,防止水土流失。

2.2.2 工程结束时,应将生活区、设备停置区、施工道路等临时用地恢复原貌。将因施工而破坏的植被进行绿化。

2.3 野生动植物保护

2.3.1 在施工过程中,对全体员工进行保护野生动植物的宣传教育,提高保护野生动植物和生态环境的认识。注意保护动植物资源,尽量减轻对现有生态环境的破坏,创造一个良性循环的生态环境。不捕猎野生动物,不砍伐野生植物,不在施工区水域捕捞任何水生生物。

2.3.2 在施工场地内发现正在使用的鸟巢或动物巢穴及受保护动物,妥善保护,并及时报告有关部门;施工现场内有特殊意义的树木和野生动物时,设置必要的围栏加以保护。

2.4 噪声控制

2.4.1 挖掘机、推土机、运土汽车等施工机械进场必须先试车,确定系统良好,紧固件无松动、无不良噪声后方可投入使用。运行过程中经常检查保养,不准带病作业。施工过程中严禁施工机械超负荷运转,对噪声严重超标的机械应安装消音降噪设备。

2.4.2 禁止夜间(晚22:00至次日凌晨6:00)在居民区、医疗区、科研文教区等噪声敏感物集中区域附近进行施工作业。

2.4.3 长期工作在高噪声环境下而不采取任何有效的防护措施,必将导致永久性无可挽回的听力损失,甚至导致严重的职业性耳聋。强噪声除了可导致耳聋外,还可对人体的神经系统、心血系统、消化系统以及生殖机能等产生不良影响。特别强烈的噪声还可导致神经失常、休克甚至危及生命。机械操作人员应佩戴噪音防护用具,预防职业性耳聋及其他职业病。

2.5 做好垃圾清运及废水排放工作

2.5.1 土方工程清障区域内的废弃民房、庄台、桥梁、涵洞须进行清除时,应将建筑垃圾填筑施工道路或废弃坑塘。禁止倒入河流、水沟影响行洪。

2.5.2 生活区设置封闭式垃圾容器,对生活垃圾进行分类,并收集到现场封闭式垃圾站。施工场地生活垃圾实行袋装化,及时清运。

2.5.3 施工现场应针对生活、冲洗等污水设置相应处理设施,如沉淀池、隔油池、化粪池等。做到达标排放,避免污染水体。

2.5.4 施工机械应加强维修保养,防止燃油跑、冒、滴、漏;油料储存地,应有严格的隔水层设计,做好渗漏液收集和处理。

2.6 做好土壤水体、地下设施、文物等资源保护

2.6.1 对于有毒有害废弃物如电池、墨盒、油漆、涂料等应回收后交有资质单位处理。严禁在施工现场掩埋,更不能作为建筑垃圾外运,避免污染土壤和地下水。

2.6.2 施工前应调查清楚地下各种设施,做好保护计划。保证施工场地周边的各类管道、管线、建筑物、构筑物的安全运行。

2.6.3 施工过程中一旦发现文物,立即停止施工,保护好现场并及时通报文物部门,协助文物部门做好工作。避让、保护好施工场区及周边的古树名木。

3 做好施工环境监控

3.1 项目经理应定期、不定期对施工现场和办公生活区环境进行全面细致的合规性检查,对环境工作人员应遵循的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的执行情况进行评价和检查,对环境工作人员进行督促指导,便于环境保护工作的持续改进。

3.2 专职环保员负责对现场环境进行识别和评价,及时发现施工现场和办公生活区的环境隐患,并及时做出整改方案。专职环保员应做到认真、负责,及时发现潜在的环境破环因素。积极宣传环境保护的相关法规政策,提高施工人员的环保意识,发动现场人员一起参与到环境保护行列。对施工中不可避免产生的固体废弃物、施工废水等,及时要求施工人员进行妥善处理,并对处理结果进行监督。排查环境隐患,及时做出整改方案和意见,并责令其立即整改,不按期整改、对环境造成危害的,视情况给予一定的经济处罚。

第8篇:施工环境保护制度范文

1生态水利概述

生态水利就是研究水利与生态系统的关系;水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水利工程建设与生态系统演变的关系;水资源开发、利用、保护和配置中,在高水资源的有效利用水平、节约用水的条件下,保证生态系统的自我恢复和良性发展的途径和措施。

因此,生态水利是把人和水体作为整个生态系统的要素来考虑,照顾到人和自然对水利的共同需求,通过建立有利于促进生态水利,工程规划、设计、施工和维护的运作机制,达到水生态系统改善优化、人与自然和谐、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2引大济湟西干渠工程

2.1工程概况

青海省引大济湟西干渠工程项目区位于大通县北川河西岸和湟中县湟水南北岸,项目区涉及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湟中县两县,面积2885km2,占湟水流域面积的17.9%。据2010年各县统计年鉴资料,项目区内总人口为49.66万人,其中农业人口42.60万人,城镇人口7.06万人。耕地总面积91.17万亩,其中灌溉面积18.46万亩。工业增加值104.5亿元(工业企业位于甘河工业园区,其它沟道无工业)。牲畜总头数63.67万头(只),其中大牲畜14.50万头、羊32.48万只、猪16.69万头。该工程解决项目区饮用水困难问题,可将西干渠灌区现状旱地改为水浇地,提高人均收入,对项目区群众脱贫致富,促进当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引大济湟西干渠工程具有战线长,施工点多,施工难度大等特点,如何在施工期间做环境保护是一项艰巨的任务,西干渠工程建设实施不但可以改善灌区生态环境、增加荒坡植被覆盖率、减少水土流失;还可以增加当地群众收入,促进地方无污染乡镇企业及小城镇建设的发展,具有较大的社会经济及生态效益。因此,在开工建设前根据工程实际情况,针对于项目区的环境保护做出来详细的规划和切实可行的保护措施。

2.2工程对环境的主要不利影响:

(1)工程建设对原地貌植被扰动和破坏造成新增水土流失;

(2)施工弃渣和废水排放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3)施工期对人群健康影响及工程移民安置对区域环境的影响;

(4)工程运行期由于灌溉供水对下游河道生态的影响;

(5)工程运行期灌溉对灌区土壤环境质量的影响;

2.3工程在建设中的主要环境保护措施:

(1)工程建设期生态保护措施;

(2)施工废水、环境空气、噪声污染等防治措施;

(3)施工期固体废弃物处理措施;

(4)施工期人群健康保护及移民安置区环境保护措施;

(5)运行期对下游河流保护措施;

(6)运行期对灌区土壤环境监控预防措施;

2.4在引大济湟西干渠工程的实施过程中,为了保证在工程建设过程中对项目区环境不致造成严重破坏,将整个水土流失和环境保护防治责任范围划分为:明渠段防治区、隧洞进出口防治区、土石料场防治区(砼骨料场、块石料场)、弃土、弃碴场防治区、生产生活管理防治区、施工道路防治区、灌区配套工程防治区七个防治区。明确责任和防治范围,建立完整的规章制度和检查制度,定期或不定期检查各个防治区对生态保护措施的落实情况,加大对生态保护不力单位的处罚力度,并在年终进行奖罚,使得工程施工对周边环境的破坏程度降到最低。

2.5在具体实施中,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切实加强环境保护管理力度,使工程建设和环境保护共同发展。

(1)加强生态保护工作。进一步研究黑泉水库坝址以下生态环境用水需求,制定水库运行期生态环境用水和下泄调度方案,确保宝库河和北川河生态及环境用水;应对渠首区、渠系及其建筑物区、弃渣区、施工道路区、土石料场区、临时工程区等采取工程和生物防治措施,达到水土保持方案确定的水土流失治理标准和要求;完善局部排水不畅地区排水系统,加强经常性水盐管理,落实地下水和土壤检测,防止发生土壤次生盐渍化。经常性检测黑泉水库下游宝库河一、二、三水电级站尾水水质水量,并安装油水分离器,以免水质不达标造成水环境污染,保护下游生态基流。

(2)加强水环境管理与保护工作。加强用水管理和节水措施。建立灌区和城镇供水节水机制,落实灌区渠系节水工程与管理措施,严格用水指标。

(3)针对环境敏感点,完善环保措施设计,落实施工期“三废”及噪声防治措施。

(4)落实建设单位对环境管理与监测措施。

(5)项目建设必须严格执行“三同时”制度,环境保护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运行。

(6)适时邀请环境管理部门对项目施工期间对工程施工和移民工作环境保护监督检查。

第9篇:施工环境保护制度范文

1引言

环境保护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铁路具有能源利用率高、适应性强的优势,加快铁路建设,尤其是电气化铁路建设,对构筑资源节约型的现代化交通体系有重要作用。铁路在未来经济社会发展中将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工业化、市场化、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必将带动全社会人员、物资加速流动,使全社会运输需求总量持续增长。特别是在我国土地资源有限、自然环境破坏和污染相当严重情况下,铁路运输具有的土地占用少、环境污染小、事故率低等优势更应充分发挥。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就要求建立以铁路为骨干的环境保护型的现代化交通体系。

伴随着铁路的高速发展,铁路建设过程的污染及对周边环境影响等问题也大量凸现出来。如何面对铁路建设产生的环境问题,如何按照现阶段我国实际情况,对铁路建设阶段环境的影响,采取何种措施减少或杜绝铁路环境污染、恢复路域生态损失。这是摆在我们广大铁路工作者面前的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2概述

2.1环境与环境保护定义

环境是指人类和生物生存的空间。《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对环境的定义是:环境是指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的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体,包括大气、水、土地、矿藏、森林、草原、野生动物、野生植物、水生生物、名胜古迹、风景游览区、温泉、疗养区、自然保护区、生活居住区等。按照环境的自然和社会属性分类,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环境保护是指人类有意识地保护自然资源并使其得到合理的利用,防止自然环境受到污染和破坏;对受到污染和破坏的环境必须做好综合治理,以创造出适合于人类生活、工作的环境。

2.2铁路环境保护的内容

对照上述定义,铁路环境保护是基于生态可持续发展原则调节与控制“铁路工程与路域环境”对立统一关系的发生与发展。铁路环境保护由两项基本工作组成:一是分析因修建铁路而对环境产生的各种影响及其影响的程度和范围,根据需要采取专门的环境保护措施,积极开展环境保护的有关工作;二是在铁路的设计、施工及运营管理过程中,注意凸显铁路各组成部分的环保功能,使铁路在运输功能发挥的同时,对沿线环境的负影响最小。

2.3铁路建设中的环境问题

环境问题是指环境中出现的不利于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现象。铁路建设必然影响环境,尤其是高速铁路建设,其施工、营运期造成的环境问题会更严重。铁路建设将造成如下环境问题:

(1)选线不当会破坏沿线生态环境;

(2)防护不当会造成水土流失,如坡面侵蚀与泥沙沉淀等;

(3)铁路带状延伸会破坏路域自然风貌,造成环境损失;

(4)铁路施工造成环境污染;

(5)铁路通车营运期间,对沿线造成污染。

2.4铁路环保功能

一般情况下,一条铁路如果严格按照现行铁路设计标准及《铁路环境保护规定》进行设计,按铁路工程施工技术规范进行施工,就可以起到对路域自然环境的保护作用,并能够对社会环境进行调整和完善。

铁路各组成部分的环保功能归纳如下:

(1)路基工程在施工及竣工后,结合造地还田与疏导排水,各部分相互协调配套,可使工程稳定坚固,外观顺畅优美,能起到防止水土流失的作用。

(2)路面工程对路基起保护作用,同时也起着防尘、防水,保护铁路沿线环境不被污染的作用。

(3)桥梁涵洞工程设计与施工中重视对铁路路域景观环境的影响,可起到美化环境的作用。

(4)排水工程对铁路工程的整体性和稳固性有特殊的作用,可以防止路基路面水及水中含有的油污、有害元素直接进入农田,避免耕地淹没、土壤污染。

(5)防护工程确保了路基稳定,减少了水土流失,直接起到了环境保护作用。该工程与环保的关系最为密切。

(6)其它工程(通常包括铁路与铁路、铁路与公路的平面交叉和立体交叉、铁路工程的沿线设施、及铁路绿化等),特别是铁路绿化,是国土绿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可以有效地改善行车环境,还可以起到美化路容,优化环境的作用。

3对铁路建设阶段采取的环保措施建议

3.1噪音和粉尘污染防治

铁路施工过程中各种施工机械会产生大量的噪声,影响到临近地区的居民。施工过程中也会产生大量的粉尘,影响到周围大气环境的质量。果木、庄稼受到粉尘污染后,生长变差,造成农业减产。因此,在铁路施工过程中,对噪声和粉尘应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例如:噪声防治,可采取:

(1)当施工路段距居民区距离小于150m时,为保证居民夜间休息,在规定时间内禁止施工。

(2)主动与施工路段附近的居民和单位协商,对施工时间进行调整或采取其他措施,尽量减小施工噪声对居民休息和工作的干扰。

(3)注意机械保养,使机械保持最低声级水平;安排工人轮流进行机械操作,减少接触高噪声的时间;对在声源附近工作时间较长的工人,发放防声耳塞、头盔等,对工人进行自身保护。

3.2大气污染防治

(1)铁路施工堆料场、拌和站设在空旷地区,相距200m范围内,不应有集中的居民区、单位等。设在居民区、学校等环境敏感点以外的下风向处,既方便生产,又须符合卫生要求(卫生防护距离分级中,规定的防护距离为300m)。

(2)施工便道定时洒水降尘,运输粉状材料要加以遮盖特别是粉煤灰、散装水泥的车辆。

(3)沿线施工便道要经常进行洒水处理或加铺碎石,以控制扬尘现象。

(4)路边植树绿化。根据当地气候和土壤特点,在靠近铁路两侧,特别是环境敏感区附近密植乔木、灌木,这样既可净化吸收车辆尾气中的污染物,衰减大气中的总悬浮微粒,又可起到美化环境、降低噪声以及改善铁路路域景观的作用。

(5)严格执行车辆排放检验制度,利用收费站对汽车排放状况进行抽查,限制尾气排放严重超标的车辆上路。

3.3水污染防治

(1)严禁各种泄漏、散装、超载车辆上路,防止散失物造成水体污染。

(2)施工驻地及临时工棚处的生活污水、生活垃圾、粪便等集中处理,不直接排入水体。

(3)沥青、油料、化学物品等不堆放在民用水井及河流湖泊附近,并采取措施,防止雨水冲刷进入水体。

(4)对桥梁施工机械、设备严格进行检查,防止油料泄漏。严禁将废油、施工垃圾等随意抛入水体。

3.4土石方施工和取、弃土石方影响的防治

铁路施工中会产生大量的废弃土石方,若不及时处理,会对周围的生态环境产生不利的影响。例如废弃土石方埋压植被,影响到植物的生长;弃土随水流失会淤塞下游河床水库、湖泊等,不仅污染了这些水域,也给防洪排涝带来了隐患。铁路施工中的大量取土也破坏了原有的地质平衡,容易诱发坍塌、滑坡等地质灾害。为此,在铁路施工中,应同时对产生的废弃土石方以及取土区域进行妥善的小环境改造。并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在土方开挖回填时避开雨季,雨季来临前将开挖回填、弃方的边坡处理完毕。

(2)施工取土时采取平行作业,边开挖、边平整、边绿化,计划取土,及时还耕,及时进行景观再造。

(3)在雨水充沛地区,及时设置排水沟及截水沟,避免边坡崩塌、滑坡产生。

(4)在雨水地面径流处开挖路基时,及时设置临时土沉淀池拦截混砂,待路基建成后,及时将土沉淀池推平,进行绿化或还耕。

(5)对路堤边坡及时进行植草绿化。

(6)对施工临时用地,先将原表层熟土集中堆放,待施工完毕后,再将这些熟土推平,恢复原地表层。

3.5施工驻地环境污染防治

在铁路建设施工过程中,施工驻地(包括施工单位和监理单位驻地等)会产生很多的工程垃圾、生活垃圾及污水等。因此,要做好垃圾的集中处理与污水的统一排放工作。另外,在驻地修建过程中,应尽量减少对原自然环境的破坏,在竣工拆除后,应恢复原来的自然状态。

4结语

环境保护已成为21世纪全世界关注的主题,保护环境是我们的应有义务。工程指挥部在所管辖范围内,在铁路建设中应积极贯彻水土保持法律法规,严格执行水土保持“三同时”制度,建立健全环保制度和相应的环保组织机构,同时要求各参建单位在施工中,强化环保意识,构筑施工新理念,切实搞好铁路沿线的环境保护工作,走出一条铁路建设与水土保持、生态保护的双赢之路。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