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教学改革心得体会范文

教学改革心得体会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教学改革心得体会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教学改革心得体会

第1篇:教学改革心得体会范文

在新课程教学理念中,课堂是学生自主活动的“车间”,要让学生在活动中感知、在活动中理解、在活动中提升。每节课都要有数学活动,活动要为探究某个问题而设计,不能只为了活动而活动。为了做到这一点,①教师首先要明确活动的目标任务,在活动过程中尽可能探索规律(尽可能是因为规律是有层次性的)。②怎样把学生探究过程选择适当的方式暴露出来,这是每位教师值得思考的问题。③要注意探究的过程、方法、结果。学生的活动是否达到预期的效果,这与教师设计的活动方案有直接的关系。④在数学活动中要讲究过程的调控,教师要帮助指导。⑤要把学生的探究过程进行归纳总结(如数学方法和情感经验)。活动的最后应落实到知识点上,不能只为了活动而活动。

为了使活动能以顺利进行教师还需要注意以下两点:①整个活动中教师要善于抓探究点。②不要过多否定学生的结论,应努力调动学生活动的积极性,以鼓励为主,对学生得出的哪怕是一点点的成绩也应予以充分的肯定。

新课程不但对老师来说比较陌生,对学生来说也是陌生的。新课程新理念,理念不同了,观念也不同了,教师教的方式不同了,学生学的方式也应不同。由于教师和学生受传统教学的影响太大,这是实施新课程的一个难点。

先说说教学大纲与课程标准。我们知道,教学大纲是编写教科书的直接依据。在新课程中把教学大纲改称为课程标准。我觉得这一改变,体现了本次课改的一个精神,即“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教学大纲规定了教学内容的最高标准,而课程标准则是规定了教学内容的最低标准。根据义务教育的性质和特点,显然课程标准更具有合理性。课程标准规定的教学内容的最低标准,这是要求每一个学生都必须要掌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即下要保底,但上不封顶。对学有余力和对数学有特长的学生可以让他们大胆的去探索更深奥的数学知识,而教师不能限制学生学习数学的范围。也就是说在新课程中没有传统教学中所谓的“超纲”之说了。基于这一理念,教师在备课中制定一个知识点或一节课的教学目标时,也应该考虑到这一点,即这节课要求学生都能达到的基本目标是什么?希望学生能够达到什么样较高目标甚至更高目标。在组织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完成基本目标的前提下应该留有更多时间让学生思考大胆地去探索。

再谈谈教教材与用教材教。在传统教育学中称教科书是教学大纲地具体化,是根据教学大纲阐述学科内容地教学用书,是教师进行教学地依据。教师必须根据教科书上地内容和范围保质保量地进行授课。在新课程中将赋予教师更大地权力,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地实际情况合理地安排教材内容和教学程序。例如你觉得课本的引入或问题的情境不符合学生的当地实际,你可以改变问题情境用更贴近学生生活地例子;你也可以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实际水平适当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进度。总之新课程给予教师更大的发展空间。正如专家所说的:“新课程标准中只规定初中三年的教学内容,至于怎么教,采用怎样的方法教可以由教师自己选择。”当然,你所采取的方法要更有利地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地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

学生自主发现问题也好,教师帮助学生发现问题也好,其前提都是使教学任务切合学生的实际,特别是切合同一班级不同学生的实际。 进行教学设计的工作基础是了解学生。在了解学生实际问题上,没有捷径可走。即使是有多年教学经验的教师,也不能用昨天了解的学生的问题代替对今天新学生的了解。生活在变化,学生也在变化,调查研究必须不断进行。

第2篇:教学改革心得体会范文

一、上好第一堂课,首先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学习的教材本身具有内在的兴趣,这是最好的学习动机。因此,在历史教学中,要时时注意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只有学生对历史有兴趣,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才能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有人说:“历史是一面镜子”,“读史可以明智”,到底什么是历史?我在实际教学中第一节课主要是上好一节讨论课,通过讨论历史的特点,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认识到了历史其实就是人类不断推陈出新,不断发展进步的经验史,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科技、思想无所不包。历史教科书所撷取的是其中的精华,历史教科书中治国安邦的道理,科技发明的创见以及文学艺术的魅力,无不给人以智慧的启迪,历史学习有助于培养适应现代社会的生存能力,修身、齐家、治国,从历史中都可以寻求借鉴。

二、充分运用目录进行历史教学

目录是教科书的主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是课文正文的索引,而且是课本知识体系结构和课文叙述的许多历史现象的基本线索,是课本内容的纲。特别是在新教材中,每一个单元的主题都很明确,每个单元讲述的是政治、经济、还是文化,有什么特点,通过读目录这些问题就可以解决。以《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侵略与反抗为例,5课内容分别讲了列强发动的四次战争,突出体现了帝国主义国家的侵略这一主题,这样一目了然,线索很分明,使学生能从总体上把握历史线索。

三、充分利用历史地图进行教学

使用历史地图是为了使学生在了解地理环境、地理位置和社会环境的基础上逐步形成概念,帮助学生去记忆历史。如在讲授中国工农的时,教师可运用活动地图将史地知识紧密联系在一起。让学生的思绪随着教师的讲授再走一趟路,能够让学生深刻体会到在那样恶劣的地理环境中所表现出的坚强意志和无畏的革命精神。

再如八年级上册18课战略大决战时,三大战役中的几个重要地点:中迅速攻占的锦州,让学生通过在地图上的比较,能够直观知道锦州这一位置的重要,从而能够理解人民正是用了“关起门来打狗”的战术;还有淮海中的徐州,是南京北面的门户,也是重要军事基地,所以在这个地方进行了决战;再就是中的北平、天津、张家口把敌军分割包围在这三个孤立据点,截断敌军南逃和西窜的通路,华北敌军成了“瓮中之鳖”。通过识图,学生就能很清晰地看到这些地点的重要。加强史地联系,能从历史地理的变迁中寻求历史发展的足迹。

四、利用多媒体技术提高教学效果

历史是所有学科中与学生现实距离最远的学科。因为历史教学所传授的知识都是过去发生的人和事,而对学生特别是初中生来说,他们对现实了解的知识面和接触事物的经验还不够广泛和深远,对于一些历史上的事件和人物就更不用说了。而多媒体教学手段可以拉近历史与现实的距离,为学生营造历史环境,实现跨时空的直观感觉。这不仅能大大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改变当今历史教学所面临的尴尬局面,而且也可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节省历史教师的枯燥文字表述时间,学生也可以从这些画面中不知不觉领悟历史的真谛和历史发展的真正规律,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历史是一个包罗万象的学科,利用多媒体技术,历史教师还可以很轻松地聚集起尽可能多的历史资料和信息,并能快速、便捷地加以利用。古今中外每个历史时期留下的实物、图片、历史遗址等通过多媒体技术来展示,可以大大开阔教师和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进一步了解历史的积极性,使学生乐学、好学。

多媒体还可以实现远程教学,可以真正的把封闭式的小课堂转化为开放式的大课堂。先进的教学手段,可以增加信息量,增强历史学习的直观性、趣味性,培养、引导、发展、巩固学生对历史课的学习兴趣。在学习《中国人民站起来了》时,课前准备了:国旗、国徽、国歌、人民英雄纪念碑、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义勇军进行曲、《歌唱祖国》等的相关资料,借助网络,把资料归类保存在博客里,在课堂上可以随时调用,让学生能够近距离的接触历史。

五、精心设计表格进行教学

第3篇:教学改革心得体会范文

    只有不断地改革,才能不断地进步,因此新一轮的课革不仅是教育发展的需要,也是时展的需求。今年我国实行了第八次课改,其根本的目的是促进教育的发展,符合社会发展的需要。 

 为了响应课改的号召,真正地做到教书育人,营造宽松自由的学习氛围,不管是上级领导,还是身在一线的教师们都尝试着从多方面来进行改革,同时也是摸着石头过河,从响应课改的精神到付诸于实践到理在已有一段时间了,在这段时间里,作为一名小学的语文老师,我已看了新的变化,且有了较深的体会: 

(一)教师地位的转变 

由传统课堂教学中的以教师为中心的主体地位,转变为教育课堂教学活动中的组织者、设计者、指导者与参与者。在传统的学习方式中,课堂成了“教案剧”出演的“舞台”,好学生是配角中的“主角”,大多数学生只是“观众”与“听众”。在课堂上,学生被当成是单独的学习个体,而教师往往居高临下地对待学生,有点唯老师独尊的架式,而且一味地强调学生接受老师灌输的现有知识,很少甚至没有考虑过学生的真实感受。而此次课改中强调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同时认为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体,老师应尽可能地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尽可能多的学生参与课堂,把“主宰”权还给学生。我认为,学习的目的是为了学以致用,而不是单纯地为了考试,为了升学,因此,作为教师确实有必要转变一下自己的角色地位,顺应课改的需求,把放飞心灵的空间和时间留给学生,营造宽松自由的课堂氛围,在这种轻松的氛围里真正地引导学生们积极、主动地学习,这样一来,学生有了较自由的学习窨,有了与老师平等对话的机会,变得越来越大胆,在课堂上踊跃发言,积极地表现自我。 

(二)学生地位的转变 

变过去传统的被动学习状态的客体地位为主动学习的主体地位,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我爱学”、“我会学”,真正让学生成为主宰学习的主人,学习活动参与者、探索者与研究者。学生是共同管理学习过程中的参与者,这个观点必须牢固地札根于教师的头脑中,切实贯彻于课堂教学的实践中,这是培养学生主体的必然要求。因为只认识到这一点,教师传统的一些做法才会相应地改变,才不会像以往那样强迫学生学习,使得大部分的学生失去学习的主动性。而今,通过课改,教师的观念转变了,方法也改变了,成为学生学习的帮助者、引导者。如此一来,学生学习的积极自然而然地提高了,变得爱学习了。 

(三)教学评价体系的转变 

第4篇:教学改革心得体会范文

关键词:营运管理 创新教育 教学方法

1 引言

2009年岁末,荣膺两弹一星功勋奖章、“中国导弹之父”的钱学森留下“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之问,激起了全国上下对高等教育改革反思的新。大学教育的核心其实是创新教育。培养创新人才,建设高等教育强国,不断提升教育质量与效率,已经成为我们赢得国际竞争主动权的关键所在。

云南大学前校长吴松教授提出的“教为不教,学为创造”的教育理念便是当今国内高校创新教育改革大潮中的一种思想解放和探索。比较分析国内外的高等教育史不难发现,无论是人类总体的教育活动,还是学校具体的教育活动,教的目的都不仅仅只是为了知识、技能的传授,而是为了教会学生学习的方式,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创新、创造的精神。

创新教育实施的主体在于教师。德国著名高等教育家卡尔・雅斯贝尔斯(Karl Jaspers)曾说,教育的任务在于“激发学生对探索求知的责任感,并加强这种责任感。”由此可见,教学的最高境界在于唤醒学生的内在潜力,促使学生从内部产生一种主动追求知识、勇于创新的力量。

2 《企业营运管理》课程教学创新改革的一些探索

《企业营运管理》是工商管理本科专业的一门必修课,实践性极强。它源于实践,正是企业营运管理水平提升的现实要求推动了它的形成和发展,企业营运管理学科的思想、理论、方法和技术等无不是企业营运管理实践的内在反映和总结;反过来,它又具备指导实践的巨大作用,无数管理实践证明,唯有在科学合理的企业营运管理理论指导下的实践方能达到管理效果和效率的高度统一,这也是其价值所在。因此,要使学生学好企业营运管理这门课程,就既需要讲授基本理论、基本原理,更要注重与实践的结合。

但是工商管理本科专业学生往往没有工作经验,缺乏对管理实践的感性认识,因此在学习这门课程时,他们往往对某些概念、理论的理解,以及有关技术、方法的应用,感到有很大的困难,觉得枯燥乏味,从而影响了教学效果。

为了帮助学生学好这门课程、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和兴趣,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创新、创造的精神,笔者结合对长期教学经验的总结和反思,做出了多方面的创新性探索,不但在学生中产生了良好反响,而且受到了企业的好评。

1.企业生产管理现场学习调研。活生生的管理实践是生动形象的大课堂,它可以“化抽象为具体”,“变复杂为简单”,“去枯燥添兴趣”。为了让同学们能对企业生产工艺过程、生产组织、生产计划编制及落实等内容有切身了解,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效果,笔者在近些年的教学活动中始终重视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探索校企合作的楔入点,目前已形成了昆明力神重工塔式起重机有限公司和用友软件股份有限公司云南分公司等合作单位。

企业现场学习调研活动大致包括三个阶段:

(1)学习调研前准备。明确现场学习调研目的,了解调研企业的背景资料、产品、行业特征,以及生产工艺过程的大致特点;

(2)学习调研实施。即到企业生产现场参观调研,这个环节一般是先由企业方给同学们提出调研问题,然后带着问题参观工艺过程和现场管理,此后再由企业相关管理人员给同学们介绍企业情况及生产运营管理相关内容的实际应用情况,最后再安排一定的互动时间,让同学们与企业方人员就企业方提出的问题进行讨论。

(3)学习调研后总结。即回到学校后组织同学们进行总结,谈感受、找问题,为改善下一次企业现场学习调研活动做准备。

总体来看,企业现场学习调研活动效果显著。一是让同学们对现实的企业生产营运管理过程有了比较直观和感性的认识,提升了大家学习的热情和兴趣,更给大家提供了一个在参观中学习,在实践中成长的平台,学到了课堂上学不到的东西,并真切地感受到了知识的运用和学习的价值。在我们的反馈调查中,近95%的同学对企业现场学习调研活动表示“很满意”和“满意”,从来没有人表示“不满意”。二是同学们进入调研企业后,运用所学理论、方法,了解企业营运管理的实际情况,发挥当代大学生知识结构新,思想活跃,敢想敢说和勇于创新的特点和精神,发现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关的改善思考,受到了企业的欢迎。

2.校外专家讲座。请校外专家到课堂上开专题讲座,现身说法,把现实的管理实践带到教室中,也是工商管理专业教学创新的一种重要方式。在近些年的教学中,笔者摸索出了一套可操作性强、行之有效的教师课堂讲授与校外专家讲座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它包括三个核心要素:

(1)找对讲座主题。企业营运管理课程内容广泛,包括运营战略、厂址选择、生产过程组织、工作设计、库存管理、生产计划、生产作业计划、设备管理、质量管理、项目管理、车间管理与班组建设等内容,每个内容都去找校外专家作讲座是不现实的,这就有一个选择,必须选择能反映企业营运管理发展方向和能体现企业营运管理关键点的内容来讲,才能真正体现讲座的意义和价值。我们近些年的校外专家讲座就围绕ERP和ISO9000质量管理与认证讲,学生反映很好。

(2)界定讲座内容。讲座到底讲什么,对讲座效果影响很大。譬如ERP就可以从多个角度来讲,既可以介绍ERP的结构、功能与实际应用情况,也可以介绍ERP的思想、原理与发展,还可以介绍ERP的设计与开发等等,到底怎么讲,要考虑学生的专业情况及任课教师课堂讲授的内容。过去就出现过校外专家认真投入作讲座,ERP的设计、开发内容介绍很多,结果学生听起来感觉像在对计算机专业学生讲,出现听不懂、不爱听的情况,事倍功半。现在每次组织讲座前,我们和讲座老师反复沟通,确定讲座内容,收到了良好效果。

(3)找好讲座老师。校外专家的聘请一定要坚持匹配、适用原则。一不要看名气,合适的才是最好的,要真正请到从事与讲座内容吻合的实际工作的专家;二要保持讲座教师的相对稳定,因为这样可以使他们更好地了解学生的需求,总结经验;三要作讲座效果评估,因为评估既是不断改善讲座效果的需要,也是优化校外专家队伍的需要。

笔者体会到,对于ERP、质量管理等实践性极强,老师比较难讲、学生比较难懂的内容,请企业专家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现身传授管理技巧、体会和经验,比任课老师自己讲的效果要好得多,而且学生印象也很深。在我们近几年的调查中,同学们对校外专家讲座的满意度一直保持在85%以上。

3.课外小组活动与案例讨论。群体学习、讨论是增强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创新力的一个好手段,对工商管理专业的学生尤其如此。基于这样的认识,我们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目标的需要,结合教学内容,多次安排学生开展课外小组活动,反响热烈。如在讲完“厂址选择”问题后,就安排同学们开展课外小组活动,要求同学们首先到图书馆或者上网查阅有关麦当劳的选址战略,然后选择学校附近的一家餐饮店研究其选址问题。同学们在小组活动中情绪很高,资料收集丰富,研究细致深入,甚至有的小组还把整个小组活动录了像。作课堂小组活动汇报时,我们选择同学们自己做主持人,由同学们自己点评,汇报过程中各个小组争先恐后,妙招频出,博得了阵阵掌声。

小组案例分析讨论是国外工商管理教学中的一个重要方法。它是一种以案例为基础的教学法(case-based teaching)。案例,本质上是提出一种教育的两难情境,没有特定的解决之道。案例教学法的关键是教师角色的转变,教师是案例的设计者和讨论的激励者,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而不像是传统的教学方法,教师是一位很有学问的人,扮演着传授知识者的角色。

以往的本科生教学中很少有教师使用案例教学法,因为有教师认为本科生基本没有工作经验,不了解实际,没有讨论案例所需要的感性认识基础。其实,问题的关键并不在于本科生有没有工作经历,而在于能否给同学们提供合适的讨论案例。近几年的教学中,我们充分考虑同学们的特点,不断摸索,精心选择,初步建立起了配套的案例库,如“没有淡季的产品”、“所观察到的服务活动的改善”、“小汤山医院项目”、“非典时期的杭州餐饮”、“这名生产经理该怎么办?”、“大李的‘加减乘除法’”等。整体来看,这些案例能和相关教学内容紧密结合,适合讨论,同学们反映良好。

课外小组活动与案例讨论的质量关键在于同学们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了充分激励学生,我们借鉴企业绩效考评中的360°考评方法于活动评分和讨论评分之中,不是教师单向评分,即除了我们的评分之外,还要同学们自己评分,两相结合。实践证明,这个方法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参与动机,很受大家的欢迎。

4.实验教学与情境教学。企业生产运营系统是一个非常复杂的、不断变化的动态系统。如何通过相关软件仿真,增强教学的可视性与仿真性,拉近教室与现实管理实践的距离,以使所讲授内容更加简洁易懂,是国内外有关高校工商管理专业或相近专业教学发展的一个趋势。

在本课程的教学中,我们多次通过POM教学版软件模拟企业运营过程管理的相关内容,如经济订货点确定、库存重点物资管理、物料需求计划确定、项目管理、等待问题解决等。通过实验教学,丰富了教学手段和内容,更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力。再则,实验教学能“寓教于用”,把企业运营管理的知识与实践紧密结合,使得学生对知识的学习更加直观和容易接受,提高了学生综合运用生产运营管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切实提高了教学的质量。在我们近几年的反馈调查中,对实验教学表示“很满意”和“满意”的学生一直保持在90%以上。

此外,情境教学法也是国外工商管理教育中常用的一种教学方法。它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以引起学生感性认识体验,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内容,激发学习积极性和创新力的一种教学方法。我们在近几年的《企业营运管理》课程的教学中,不断尝试应用情境教学法,取得了不错的效果。例如,为配合讲解流水线的组织设计,我们在相关网站搜集了较为丰富的流水线的图片。在讲到丰田的生产方式时,我们把丰田汽车制造公司有关产品可靠性和品质控制的视频整合到了教学内容中。通过创设具体、形象的情境,寓教学内容于具体形象的场景之中,可以有效地化枯燥为具体,使没有实际工作背景和工厂经验的同学们能较为真切地感受到现实的管理实践,学习兴趣大增。

3 结语

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关键在于创新人才培养的理念和方式。教学就是“教”与“学”的二元矛盾统一体。“教”和“学”只是一个出发点或过程,这个出发点或过程中蕴涵着创造的目的,其价值取向和目标指向是创造,而创造本身也是一个出发点或过程。从本质上来说,教和学的出发点和过程应时刻体现出教师、学生在平等并保持个体独立性和自主性的前提下对真理的探究,即创新。

笔者在教学中,坚持不断探索,把创新的理念和方式贯穿到教学实践中去,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通过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形式,让学生在真实或虚拟的环境中通过体验去感知、理解、领悟、验证教学内容,使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做到观念、判断、技能的自主形成和主动掌握,以最终达到“教为不教,学为创造”的境界。

本文是笔者近年来在教学中的一点经验体会,在此也希望相关同行不吝赐教,大家共同推动《企业营运管理》课程的教学水平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何宗焕.直面“钱学森之问”:让杰出人才脱颖而出[J].湖南教育(教育综合),2009.12

第5篇:教学改革心得体会范文

关键词:高职体育;课程教学;心理健康;社会性发展

1、前言

随着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社会环境也发生了巨大变化。学生学业负担重、就业困难所带来的心理压力;社会不良风气,网络、、暴力对学生的心理健康的影响:独生子女、单亲家庭所造成的心理障碍,等等。导致学生心理疾病增多,致使学生社会适应能力下降。因此,有必要探寻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提高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新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把“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确定为课程目标领域。并指出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目标是:“自觉通过体育活动改善心理状态、克服心理障碍,养成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和“表现出良好的体育道德和合作精神;正确处理竞争与合作的关系”。与以往我国学校体育的“增强体质、传授‘三基’、培养意志品质和集体主义精神”相比,在观念上是一个突破,在课程体系上也是一种创新。但是,如何加强学生心理健康,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怎样才能实现体育课程的“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目标,尚无理论依据和可以借鉴的实践经验。为此,在这方面进行了研究与探讨。

2、体育与社会适应和心理健康

社会适应和心理健康是指社会成员“基于一定价值目标,通过不断做出身心调整,从而在社会环境中维持一种良好、有效的生活状态,以促进价值目标实现的过程”。它包含了心理调试和行为调整两个密切相关的因素。与其他学科相比,体育在发展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方面有其特殊的优势。首先,体育实践课程是从事身体练习并承受一定的运动负荷,身体练习中的苦与乐.成功与失败。学生都有直接的体验,这在发展学生心理和提高社会适应能力是有积极作用的。其次,体育实践课与其他学科相比,在环境上也有很大的区别。体育操场是开放的,教学空间比较大,因此环境变化多,角色转换快,信息交流频繁。这更有利于学生心理发展和社会适应。

3、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和社会性发展的课程教学的改革措施

3. 1改变和充实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改革一直是高校体育教育改革的重点和研究课题之一。体育教学内容包括理论与实践两个部分。据调查了解,目前大部分学校体育实践教育内容还是以竞技体育内容为主。其实,以什么布粕勺内容为主不是主要问题,因为在调查中得知广大学生夕小尧技体育项目还是非常喜欢的,关键祠题是要以什么丰勒7目标为主。竞技体育项目、传统体育项目、休闲娱乐体育项目都可以精选为体育教育内容,作为“教材”进行运用。因为在体育教学实践中,竞技体育可以是大负荷方式,也可以以小负荷形式进行,传统体育和娱乐体育也是一样。“教材”一词的用法大致可分为二种,一种是“具体”的教材,是指课本、教科书和课堂教学内容(比如今天上篮球等),另一种是“抽象”的教材,主要是指“教材的研究与使用方法”。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同一个教材,在使用过程中,有的教师强调运动技术,有的教师强调锻炼方法,有的强调文化,有的强调运动乐趣体验。因而,在实施健康教育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完善基础理论的健康教育。体育教学中,往往偏重于实践方面,应该说体育实践教学固然重要,但理论教学方面也不能忽视。理论在人的观念价值确立和指导实践应用上是非常重要的。在问卷调查中可以看到,体育锻炼原理和运动保健常识等方面的知识都是受到关注的。

第二,注重体育实践的健康教育。增强体质、增进健康是学校体育的首要目标。因此,教材的选择与使用要充分考虑其做为教材的那种具有代表性和可接受的教学因素。无论游戏、娱乐及身体基本活动,还是具有丰富内涵和广泛影响的竞技运动项目,都可以成为体育健康教育素材,关键是怎样运用的问题。体育教材的确定要根据体育学科特点、社会需求、学生需要、具体条件来进行,既要有代表性,又要有实效性和可操作性。

3. 2加强和改进教学方法

第一,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传统的体育教学只注重学生再课堂上的表演,教师也习惯于发号施令,力图将全体学生都统一到自己设计的规范中去,其结果是学生作为课堂教学主体的地位被忽略了,缺乏主体的热情和主体的参与,体育教学难以渗入科学的理念,也不利于学生心理健康。

第二,情景创设。体育课堂教学心理气氛是体育教学过程中相对稳定的集体情绪状态,它是教学中集体心理动态结构的特点之一,是体育教学活动的心理背景。体育教学的基本形式是课堂教学,在实现课堂教学任务的过程中,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会进行频繁的交往,交往时每个个体本身都带有一定的感彩,并具有强烈的感染力,个体之间的情绪互相交流,互相感染,造成心理上的共鸣,情绪上的共鸣,个体的情绪趋向一致,从而形成某个时刻的集体心理气氛,体育教学就是在这种心理气氛中形成的。这种气氛对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发展能起到良好的作用。

4、结束语

学校体育作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一个主要方面,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和促进社会性发展,是社会发展要求和学科发展的必然。学校体育与其他学科相比,在促进人际交往、情感培养、加强交流合作、适应环境等方面,具有独特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实现社会性发展这样的目标,需要对体育课程进行有针对性的设计,根据不同的运动项目、不同的内容,设计并运用、实施不同的办法,以达到和实现社会性发展的效果和目标。利用学校体育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和社会性发展是必要的、可行的,但内容设计和方法运用须符合体育学科要求、项目特点和课程发展规律,否则会影响效果。

参考文献:

第6篇:教学改革心得体会范文

关键词:营销策划;互联网;新媒体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不断发展,网络已经成为每个人生活不能缺少的一部分。网络改变着人们的生活习惯和认知。也导致许多传统的策划营销方式不得不进行改变。大时代数据、网红经济,微信平台运营、粉丝经济、H5营销等。这些新兴的营销方式的产生,都在提醒着教育者,对于新的教学方法和内容的改革与研究。

当市场开始树立品牌概念的时候,各大高校纷纷开设《品牌形象策划》课程,其中有设计类专业和非设计类专业两种,其课程侧重点有所不同。非设计类专业侧重市场调研的内容讲述,设计类专业侧重于最终的视觉呈现。作为教育者在今天的市场需求来看,两者应该结合。但无论内容侧重点是如何,基本的教学方法却相同。其教学方法通常会对知识总体进行有逻辑的层次拆分,再把不同的概念匹配相对应的案例进行讲述。从而讲授一般性特征和方法,传授学生思维结构,提高教学效率。此方法看似清晰明确,但也有一定的弊端。其一,思维方法在理论上尚可剥离,但是实际设计应用时却浑然一体,分割思维模式或方法,只会扼杀学生的创造性。其二,思维模式和方法对于某些行业是有时效性的,是不断更替的,学生学到的方法再到学生毕业时,是否还符合市场不被淘汰,这也是值得探讨的。学生在接受教师的知识过程中同样存在以下几个问题。第一,多数学生缺乏挑战创意的学习态度,总想依赖教师的意见直接做执行。第二,唾手可得的知识容易被遗忘,学生并不重视,也缺乏基本的分析和思考。基于以上市场变化以及教学内容和方法的弊端。本人在课程中进行一下尝试,来解决上述问题。随然方法有待完善改进,但教学效果有明显提高。

首先,对于常用知识内容上课不在用课件罗列,一一讲解,逐个剖析。而是设计一个综合实际项目,或多个实际项目,来进行课题,教师主要作用不是讲述者,而是一个团队的组织者。将学生分成5-10人一组,每组选出团队负责人,进行团队管理和职责分配。学生可以根据自己所长,自行选择在团队中的位置。当课题时,教师需要针对所课题进行逐个讲解。比如,产品理念,主题调性,课题最终需要呈现的内容。此时学生会听讲格外认真,因为他们需要争抢自己想做的课题。这个过程就可以让学生了解到制作品牌营销策划前提需要了解哪些方面的知识。

其次,在课程过程中教师需要针对于项目流程,设置节点。此节点并不完全是检查进度进度的节点,而是课程知识点梳理,分析,总结。这个节点非常重要不但用来确定课程进度,而且是将每一小组所遇到和需要解决的不同情况进行总结式分享。分享式学习在国外课堂上已经使用的非常普遍,但由于中国式教育有其自己的特点,因此不适合照搬国外的分享式学习的方式。应该根据国内教育的国情,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循序渐进的进行改变。此课程是基于市场,属于创意策划课程,创意是去鼓励学生发挥创造性,教师不要过多强调过去以往营销策划经验,容易在学生脑海中产生套路,不宜于课程的开展。鼓励学生在没有套路的限制下,大胆创新利用学生们所接触的网络方式,内容,平台,全新的去创意新的品牌营销策划方式。由于把学生分成若干组,每组主题不同,因此会产生完全不同的品牌营销方式和创意方法。教师与学生共同接触和学习新型的知识内容,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同样也会提供新思路和内容给教师。在这个知识结构变化如此之没快的信息社会,教育者应该打破知识结构边界,利用各种渠道和方法,更新和迭代知识内容。

最后,学生会针对最终项目进行项目。在项目过程中是对学生综合素质的一种锻炼和考验。创意方案做的再好,表达不出来是一个很严重的问题。学生需要有逻辑性,条理性,生动性,将自己非常好的创意,有质量的表达出来。然后由小组互投票就,教师手也有投票权利,通过互投排出等级,确定分数等级。

在整个课程执行过程中,教师的关键是把握每一个课程节点,在每一个环节进行点评和知识点总结,针对于学生做的不同项目优点缺点,还有为解决问题所需要寻找答案的方法,都应该在项目的完成过程中逐个帮学生总结梳理。学生就充分明白制作项目需要了解什么知识,这些知识答案在老师的引导下由学生自行去寻找学习。这样学生对于自己所发现的知识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就会记忆犹新,从而把学习的过程有被动变为主动。学生学会了找寻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后,无论今后知识如何更新,对学生可以利用这种学习方法进行在学习,增加了知识的延续性。

【参考文献】

[1][美]凯文凯利.必然[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6.